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

指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原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又称《虎門條約》,是清朝政府与英國在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作为《南京條約》的補充。 1840年至1842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以英国胜利、中英双方签定《南京條約》而結朿。但《南京條約》條款僅為綱領,故英國為求明確,在1843年7月由欽差大臣耆英與璞鼎查為雙方代表,在香港與中國換約,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同年10月8日,耆英偕同廣東巡撫程矞采與璞鼎查在虎門談判並簽訂《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又稱《虎門條約》,是《南京條約》的補充。先前公布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此条约的附件,也正式成立。 同年10月18日在虎門締結南京條約續約,又稱虎門寨追加條約。.

21 关系: 华山路 (上海)南京条约宁波舟山港宫慕久上海租界上海第一次土地章程上海英租界不平等条约带水佬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五口通商廣州城戰役砵甸乍租界第一次鸦片战争耆英虎门镇東莒島燈塔清朝历史清朝外交戴維斯 (港督)

华山路 (上海)

华山路位于上海市市区,是上海市区三横三纵主干道中“西纵”的一段重要道路,自北向南依次穿过静安区、长宁区和徐汇区。华山路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初名徐家汇路,是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之一。民国3年(1914年)法租界扩建南段,使路线呈现东北西南两段,成为上海法租界西面界限。民国9年(1920年)更名为海格路(Avenue Haig),1943年公共租界正式撤消,法国维希政府宣布放弃法租界,海格路更名为华山路,沿用至今。.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华山路 (上海) · 查看更多 »

南京条约

《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king),又稱《江寧条约》,清政府称之为“万年和约”,是大清首個因對西方列強戰敗而簽之條約。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大清在對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雙方代表在南京静海寺谈判并在泊于南京下關江面的英军旗舰汗華囇號上签署《南京條約》,以確切文件達成開放通商,並且大清向英國割讓香港島。 1943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等國签订协议,廢除一些不平等條約內容,例如治外法權。 《南京條約》的原件之一由英國政府保存;另一份正本原保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现寄存位於臺北市的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南京条约 · 查看更多 »

宁波舟山港

宁波舟山港(Port of Ningbo-Zhoushan)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杭州湾南翼、浙江东北部沿海,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与长江构成的“T型结构”交汇点的南侧,是中国大陆重要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集装箱航线达236条,其中远洋干线118条,月均航班近1400班。2016年货物吞吐量达到9.22亿吨,连续8年位居世界港口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2156.1万标箱,居世界港口第4位。 宁波舟山港是中国的主枢纽港之一和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作为中国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基地和原油转运基地,重要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粮食储运基地,宁波舟山港承担中国约40%的油品、30%的铁矿石、20%的煤炭储备量,长江经济带45%的铁矿石、90%以上的油品、1/3的国际航线集装箱都在宁波舟山港进行中转运输。 宁波舟山港港区涉及宁波、舟山两地,主要分布在宁波镇海、北仑海岸和舟山群岛沿岸,由位于宁波港域的镇海、北仑、大榭、穿山、梅山等港区,舟山港域的金塘、衢山、六横、岑港、洋山等共计19个港区组成。港区内现有生产泊位624座,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157座,设计吞吐能力7.74亿吨,居中国首位。港区进港航道水深在22.5米以上,港区水深大部分在50米以上,最深处达115米,可供30万吨级巨轮自由进出港,或40万吨级以上超级巨轮候潮进出。.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宁波舟山港 · 查看更多 »

宫慕久

宫慕久(),山东东平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 宫慕久曾于1845年接替吴健彰任苏松道道员一职,由咸龄接任。.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宫慕久 · 查看更多 »

上海租界

上海租界,从1845年11月设立开始,至1943年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在近代历史上,上海的外国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也最为充分。上海租界的成立对上海和周边地区近现代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海开埠后最初共有英、法、美三国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成为上海公共租界,自此之后至1943年汪精卫政权收回租界,上海租界一直保持着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鼎立的局面。.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上海租界 · 查看更多 »

上海第一次土地章程

上海《土地章程》的产生和应用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特有的现象,其影响重大,被视为租界设立之根本依据(也称为“租界章程”),受到世界的关注。卡尔斯在《上海历史的几页》中这么说:使上海得誉之事众多,且可以确称上海为庞大《土地章程》家族之母。.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上海第一次土地章程 · 查看更多 »

上海英租界

上海英租界(Shanghai British Settlement),是上海道台宮慕久與英國領事巴富爾依據《中英南京條約》於1845年11月29日在上海洋涇浜以北設立的以英國僑民為主的外僑居留地。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居留地與租界。同時也是英國在華的七個居留地和租界之一。 租界劃定之初僅約定了東南北三側的界限,直至1846年才明確約定英租界的西界。1848年,上海英租界進行擴張,於當年11月27日新訂界址,將西界擴展到今日的西藏中路。1863年,英租界與上海美租界合併成為上海公共租界。.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上海英租界 · 查看更多 »

不平等条约

不平等条约是指在签订条约的国家多方中,一方(或多方)以武力或政治施压等手段,胁迫另外一方(或多方)签署的条约,由于缔约双方的谈判地位不对等,导致最后缔结的条约不平等,因此条约通常都会对某一方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产生侵害。不平等条约通常是停战的条件和结果,为了结束战争而签订的条约即为和平条约。.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不平等条约 · 查看更多 »

带水佬

带水佬,又称“引水佬”、“八爪佬”,是广州地区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对引航员的称谓。带水佬在现代引航员从业之前,曾在广州的航运事业里发挥过重要作用。.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带水佬 · 查看更多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全称《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是清朝政府与英國在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后,与英国签定了《南京條約》。南京条约雖然已經明訂條款,但僅能說是綱領,英國為求明確,于是在1843年由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和英国代表璞鼎查代表雙方,在香港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虎门条约)的附件。 本章程实际上于1843年7月22日已在香港公布,但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时,本章程被视为后者的一部分,因而以《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的签订日期为本章程的签订日期。.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 查看更多 »

五口通商

五口通商指清朝政府將五個沿海城市——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根據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定闢为通商口岸。後又制定《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進一步規定通商相關事宜。在英國之後美國、法國等也訂立條約取得同樣的權利,即《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五口通商以前,清朝政府只有廣州一地允许有限的一口通商,廣州亦比一口有限通商後繁榮而且貿易量大增,五大商埠則成為中國由清末到中共建政初期中國和西方主要貿易而且是中國最繁榮的城市。大量的商貿往來使五大商埠非常繁盛,與內陸以農立國重視農業的城市在經濟上有很大的差距,西方各國的學術、科技、政治制度思想、經濟、文化開始由五口通商城市漫漫傳入中國。而五口通商亦帶動了廣東廣州一帶、福建沿海以及江南的發展,而且接觸現代化科技,部分清史學家認為五口通商為中國滿清屈辱史的開端,但很多近代史學家認為五口通商是近代中國真正起點。 五口通商城市和香港是中國和西方主要貿易的城市,這些城市之間的人口往來越來越多,而且有了不少歐美商人,由1842年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維持了107年相對內陸城市的繁盛時期,特別是清末時期,這些港口相對內陸城市繁盛很多。.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五口通商 · 查看更多 »

廣州城戰役

廣州城戰役(1857年12月28日-12月29日,或1858年1月1日)發生在1857年末,英國和法國分別因亞羅號事件和西林教案而聯合進攻廣州,這起戰役促使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 由於兩廣總督葉名琛誤判情勢把英國一連串的行動當作求和,且上奏清朝中央的文書聲稱大敗英軍。使得清政府對廣州開戰毫不知情,一直到廣州陷落才開始備戰。而戰事只持續數天廣州便被聯軍迅速佔領。.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廣州城戰役 · 查看更多 »

砵甸乍

軍中將砵甸乍爵士,Bt,GCB(Sir Henry Pottinger,),--,英國軍人及殖民地官員,1843年成為首任香港總督。.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砵甸乍 · 查看更多 »

租界

租界,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等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其特点是外人侵夺了当地的行政管理权及其他一些国家主权,并主要由外国领事或由侨民组织的工部局之类的市政机构来行使这些权力,从而使这些地区成为不受本国政府行政管理的“国中之国”。.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租界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又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是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至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期间,清朝和英国因為港脚商人以飞剪式帆船在广东沿海武装公开贩运鸦片而爆发的战争。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道光十九年 (1839年) 清帝國钦差大臣林則徐奉道光皇帝圣旨於广东东莞收繳鴉片,先於虎门销烟,接着道光帝下旨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国门而发起战争。战争以英国远征舰队炮击广东九龙为起点,最后以清朝失败,及以签订《南京条约》告終。这场战争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第一次鸦片战争 · 查看更多 »

耆英

耆英(),爱新觉罗氏,字介春,清朝宗室正蓝旗人,官至两广总督。鸦片战争期间多次任钦差大臣代表清廷与英国和谈,后谈判失利而被清文宗赐死。.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耆英 · 查看更多 »

虎门镇

虎門鎮為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下辖之一个鎮,座落东莞市西南部、珠江口东岸,虎门鎮面积为178.5平方公里,虎门镇下辖3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居住人口約6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12.4万人,外來人口近45万人。虎门是林则徐销烟的地方,也是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场。1843年,《虎门条约》在这里签订。 虎门镇虽然是一个鎮,但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常住人口都已达到内陆之中等城市的标准。 2015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广州、东莞等地列入试点范围。其中东莞将试点虎门镇和长安镇撤镇设市,赋予两市县级管理权限,但不配齐四套班子,不设街道办。.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虎门镇 · 查看更多 »

東莒島燈塔

東莒島燈塔,又稱東犬燈塔或東莒燈塔,是一座位於中華民國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福正村東犬山的花崗石造燈塔。東莒島燈塔位處閩江口外馬祖列島南方,與馬祖列島北方的東湧燈塔同為進出福州馬尾的主要航標。東莒島燈塔已被指定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是目前臺閩地區古蹟中離臺灣島最遠的二級古蹟。.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東莒島燈塔 · 查看更多 »

清朝历史

清朝歷史,若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并建立后金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结束,则历经十二帝,有296年的历史;如果从皇太极1636年称帝并建立大清开始,有276年的历史,相当于明朝;若从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全国开始,有268年的历史。 明朝末期,遼東羈縻衛所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在東北赫图阿拉建國稱汗,國號大金,舉兵反明,將大明視為南朝。162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称帝,改國號為大清。从此大清成为与大明并立的政权,并将入关作为战略目标。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从此清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并迅速统一了中国。1662年,康熙帝玄燁登基。康熙于1682年平定了「三藩之乱」。 1683年攻取被郑氏盘踞已久的台湾。后来打败了入侵黑龍江流域的沙俄軍隊,1689年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从此確立了中国与沙俄在東北的疆界,奠定了中国版图。然后三征噶爾丹并且創立了多倫會盟巩固了蒙古的稳定,使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并且協助西藏的達賴七世入藏,加强了对藏区的管理。经济方面,鼓励开荒,减少农民赋税,实行“永不加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雍正帝在位时期,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并设立了军机处。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以管辖西藏事务。并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1771年厄鲁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康雍乾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并且满蒙、满回联系得到加强,稳固了清朝统治。大清帝国达到了全盛时期,也是封建经济的全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1796年,嘉庆帝即位,他执政的二十五年间,统治上较无作为,并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清朝出现了统治危机。1821年,道光帝即位。英国向清朝大量输出鸦片,使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社会各阶层深受鸦片毒害。1839年,道光帝决心禁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之后,1840年英国对清朝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至1841年清朝战败求和,1842年与英国签定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历史。 1851年,咸丰帝即位,同年在广西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英法联军于1856年至1860年在美国、俄国的帮助下对清朝宣战,即「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占并焚毁了圆明园。后清朝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 1861年同治帝即位,慈禧太后在恭亲王奕䜣的帮助下「垂帘听政」。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认识清朝的新变局,主张“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1868年清朝平定了多年的捻乱。左宗棠收复了新疆。1894年清朝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由于甲午一战清朝战败的震撼,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宣布进行变法维新。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1900年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亡西安,史称“庚子之变”。1901年,清朝与列强签定了《辛丑条约》。 清朝统治日益腐败,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主张暴力推翻清朝。其中,孙中山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1905年,孙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八个省宣布独立并支持革命,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灭亡。自此中国进入共和时期。.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清朝历史 · 查看更多 »

清朝外交

清朝初期,清朝政府与俄罗斯沙皇国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该条约中国称为平等条约,俄罗斯(含苏联时期)称为不平等条约(俄罗斯人认为《瑷珲条约》中收回了被中国人强占的失地)。有人认为,这一条约象征着中国正常化外交的开始,但实际上,直到总理衙门成立前,清朝都是以藩属的概念来处理与外国的事务,并且在交往中竭力要求外国臣服(如马戛尔尼),与现代意义上的外交并不相同。 随着清朝国家的衰落和政府的腐败,以及外国的侵略,以《南京条约》为开端,清朝开始与外国签署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或要求割地,或要求赔款,使得清朝由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逐步走向了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在多次的打擊下,最终導致清朝被推翻的命運。 清朝前前后后共和五十多个国家签订了近二百个条约。虽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丧权辱国条约(如:《中英天津条约》),但也有国家辉煌时签订的弘扬国家尊严的条约(如:《尼布楚条约》)。但自始至终,清朝政府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天朝大国”的威仪。即使签署一些不平等条约时,也依旧不忘摆摆架子,把自己视为天朝,把对方视为被天朝道德与尊严所感化,向天朝朝贡的小国。.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清朝外交 · 查看更多 »

戴維斯 (港督)

戴维斯爵士,Bt,KCB,FRS(Sir John Francis Davis,),又譯爹核士、德庇時和大衛斯等。英國漢學家,早年前往中國,曾經擔任東印度公司駐廣州的大班以及英國政府駐華商務總監。於1844年接替砵甸乍出任第二任香港總督,惟任內首度徵稅,稅捐過重引致大失人心,而於1848年黯然去職。.

新!!: 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戴維斯 (港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虎門條約虎门条约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