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于省吾

指数 于省吾

--(),字思泊,号双剑誃主人、泽螺居士、夙兴叟,汉族,中国奉天府海城县(今辽宁省海城市)人。中国古文字学家、训诂学家。九三学社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 关系: 吳守禮吳闓生墨子 (书)中国书法家列表东北义园利簋兒氏家譜刻辭社 (宗教)甲骨文荀子柬释行气玉佩铭西虢国高智群贞人贝币黄锡全關國煊汉族朋 (货币单位)

吳守禮

吳守禮(),字從宜,生於日治臺灣台南州台南市,語言學家,主要研究中國文學和臺灣話,亦擅長華語。.

新!!: 于省吾和吳守禮 · 查看更多 »

吳闓生

吴闿生(),原名启孙,字辟疆,号北江,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学者、诗人、政治人物。.

新!!: 于省吾和吳闓生 · 查看更多 »

墨子 (书)

《墨子》是中国戰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墨子的著作,共五十三篇传世于今。《汉书·艺文志》--“墨子七十一篇”,现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其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经》或《墨辩》,着重阐述认识论和逻辑学。胡适在《先秦名学史》中提出《墨经》六篇非墨子自著,造成强烈反嚮,目前学术界依然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家的创始人墨子约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名翟,鲁国人,原是手工工匠,善于制造守城器械等,学过儒学,后创墨家学派,共同的领袖称为“巨子”;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派,“有相里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之墨”。汉代墨家学派逐渐淹没失传。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新!!: 于省吾和墨子 (书) · 查看更多 »

中国书法家列表

中国书法家列表根據:.

新!!: 于省吾和中国书法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东北义园

东北义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17号,是北京市属陵园之一。.

新!!: 于省吾和东北义园 · 查看更多 »

利簋

利簋,西周早期青銅器。為周武王時官吏利所作,故名。因其銘文中有“珷征商”字樣,又被稱為“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今临潼区),現藏中国国家博物馆。2002年入选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

新!!: 于省吾和利簋 · 查看更多 »

兒氏家譜刻辭

兒氏家譜是一份見於殷墟甲骨上的家譜刻辭。載有刻辭的甲骨由山東牧師方法斂(Frank Herring Chalfant)與庫壽齡(Samuel Couling)於1904年前後發現;由於同類刻辭極爲罕見,家譜的真僞在學界引起了較大爭議。.

新!!: 于省吾和兒氏家譜刻辭 · 查看更多 »

社 (宗教)

中國民間信仰中,掌管土地的神祇;和穀神后稷合祀時,稱為社稷;在民間稱為后土、土地或者地主。引申為負責拜神的宗教組織時,稱為邑社或者里社。自唐代起,社亦可以指村落或者鄰里組織。.

新!!: 于省吾和社 (宗教) · 查看更多 »

甲骨文

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但大部分还没有被释读出来。 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西周文字,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現代成熟的今文字或說楷書即由商代文字漸漸演變而來。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也包括商代金文,是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的書體。 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續到春秋。 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并開創了一門嶄新學科——甲骨學。 2006年時,有考古學者、古文學者指出,陶文可與甲骨文同爭中國及東亞最早文字。.

新!!: 于省吾和甲骨文 · 查看更多 »

荀子柬释

《荀子柬释》,近人梁启雄所著。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初名《荀子柬释》,“柬”为柬择、挑选之意,字义较古,作者自述与“诱掖”、“普及”之旨略违,遂在1955年古籍出版社再版时改为《荀子简释》通行至今。现有中华书局1983年一版一印行世。 本书采辑书目有:.

新!!: 于省吾和荀子柬释 · 查看更多 »

行气玉佩铭

《行气铭》,出土文物。舊稱為行氣玉珮銘,约作于战国初期,是用玉石雕刻的艺术品,更名的原因是後代發現文物拓本並非由玉珮上翻印,原文刻於十二面玉柱上。玉柱高5.3厘米,直径3.5厘米。现藏天津历史博物馆。.

新!!: 于省吾和行气玉佩铭 · 查看更多 »

西虢国

西虢国,周朝姬姓诸侯国,始封君是王季的第三子、周文王的同母弟虢叔。为别于周文王的异母弟虢仲所封的东虢国,称西虢。西虢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历代君主多在周天子手下担任重要职位。 西虢国的国都最初为虢(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后因规避犬戎等游牧民族的袭扰迁至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和河南省三门峡市之间,地跨黄河两岸。上阳(今河南省陕县东南李家窑遗址)为国都,称南虢;下阳(又称夏阳、大阳,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盘南村遗址)为重要城邑,称北虢;原西虢故地存有一小虢国。由于西虢君主奉行追随周王室的政策,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衰落以及虢国君主听命于周天子,屡次干涉晋国内政,直接影响到了南、北虢国的国力。晋国旁族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一支崛起后,南、北虢国于前655年被晋献公所灭。.

新!!: 于省吾和西虢国 · 查看更多 »

高智群

智群()是一位中国书画家,复旦大学教授。.

新!!: 于省吾和高智群 · 查看更多 »

贞人

贞人是商朝官职名称,職務用於占卜與刻辞。 商朝人民日常生活中,幾乎莫不禱於帝,商人幾乎无日不占、无事不卜,占卜活动即由卜人与贞人來執行,《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先鬼而后礼,率民而事神。”甲骨卜辞中常見貞人的名稱,贞人多署名“贞”字前。除貞人外,還有卜人、占人。卜人有時亦被稱貞人,不確。商朝卜官由卜人、贞人、占人组成,陈梦家说: “殷人于卜事有分工, 并非一人包揽。”卜人是命龟与灼龟取兆之人,地位较低,因此名字在卜辞中往往不加记载。貞人对商朝的政治有着较大影响,他有权利对商王的意见进行占卜,也可以对商王的意见提出反对。為了避免占卜權的獨占,卜人司卜,贞人司贞,一般嚴禁越位,但仍有卜人兼司卜、贞, 或贞人兼司贞、卜之事。 1929年殷墟第三次在小屯发掘时,董作宾首次提出贞人之說,“贞”字前一字是“卜问命龟之人”,1933年董作宾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统计出贞人33名,並提出“贞人集团”的概念,董氏提出共有三期的贞人集团分别称为“宾组”、“出组”、“何组”。陈梦家統計有120名,並新創“㠯组”、“子组”、“午组”等概念。1959年饶宗颐出版《殷代贞卜人物通考》,統計贞人142位。.

新!!: 于省吾和贞人 · 查看更多 »

贝币

贝币,一种曾在很多地区广泛使用的交换媒介,古代最原始的货币之一。贝币通常是完整贝壳或者人为加工的特定形状。由于贝壳本身是一种装饰品,其最初是作为交换的商品出现的,其作为商品和货币的区别一直是个争论的话题。 在几乎每一块大陆,包括亚洲、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亚,都有贝币发现。被最广泛的用作货币的贝壳是货贝(Monetaria moneta),这一物种广泛存在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水区。 中文中,“贝币”除了上述被用作货币的天然海贝之外,还包括仿造贝壳形状制造的其他材质的货币,如陶贝、玉贝、骨贝、铜贝等。.

新!!: 于省吾和贝币 · 查看更多 »

黄锡全

锡全(),中国钱币学家、古文字学家,汉族,湖北省江陵县(今荆州市)人。.

新!!: 于省吾和黄锡全 · 查看更多 »

關國煊

國煊(KWAN Kwok Huen,),中國近代史學家,廣東順德人,生於順德。畢業於香港仿林中學、建公書法專修學院、台灣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讀中學時,以慧、慧之、君慧、慧君筆名投稿香港《華僑日報》、《星島日報》副刊《學生園地》。1955年獲《青年文友》月刊徵文比賽高級組冠軍、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及全港中小學書法比賽高中組冠軍。大學畢業後,返港長期任中學文史教員。課餘以本名及筆名鄭仁佳、關--昌、趙志邦在台灣《傳記文學》月刋發表《民國人物小傳》多篇。.

新!!: 于省吾和關國煊 · 查看更多 »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新!!: 于省吾和汉族 · 查看更多 »

朋 (货币单位)

朋,中国古代货币单位,贝币的计算单位。一朋的贝数,有2枚、5枚和10枚的说法。在古籍、青铜器铭文中常有“朋”的出现。尹继志,陈小荣.

新!!: 于省吾和朋 (货币单位)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