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6 关系: 南北朝大司馬、大將軍列表,宇文胄,乙支文德,于寔,于谨,北朝開國郡公列表,隋与高句丽的战争,隋书,隋朝開國郡公列表,高句丽,資治通鑑人物列表,薩水之戰,河南元氏世系图 (昭成帝系),渊盖苏文 (电视剧),朝鲜三国时代,朝鲜文学。
南北朝大司馬、大將軍列表
汪士鐸《南北史補志未刊稿·職官志第三》:「大司馬一人,古官。……宋元嘉二十九年七月省。齊、陳與大將軍俱為贈。大將軍一人,戰國時官也。……宋大將軍一人,唯彭城王義康為之章綬官佩亦與晉同。齊以為贈,梁有之,陳以為贈。後魏北齊為二大,與大司馬同。至後周建德四年贈置上大將軍,隋並以為武散官不理事。」今據《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宇文胄
宇文胄(),宇文什肥子,宇文颢孙,北周奠基人宇文泰侄孙。 因宇文泰与高欢争雄,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天平元年(534年),高欢杀宇文什肥。宇文胄当时家贫,很有干略。高欢念其年幼,没有杀害,将其阉割。后来北齐、北周分别取代东魏、西魏。宇文什肥被追封为邵景公,由其弟宇文护子宇文会袭爵。直到北周天和年间(566年—572年),周齐通好,五年(570年)二月,宇文胄才得以回到关中,被授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袭封邵国公。不久除授宗师中大夫,进位大将军,出为原州刺史,转荥州刺史。 大象末年,左丞相杨坚辅政,二年(580年)六月,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反抗杨坚,七月,宇文冑举本州兵响应,秘密写信说服亳州总管元景山,元景山擒其使者,封了信交到杨坚府上,杨坚很嘉奖他,进位为上大将军。宇文胄屯兵洛口。尉迟迥遣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出白马,兵分两路攻东郡太守于仲文,于仲文出逃。被任为汴州刺史的清河公杨素到洛阳,因宇文胄据武牢,无法赴任。杨坚拜杨素为大将军,发河内兵攻宇文胄,八月,杨素在荥阳打败了宇文胄。宇文胄败逃,在石济被追上擒获斩杀。国除。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周静帝以平定宇文胄等为杨坚之功,准杨坚建台置官。.
查看 于仲文和宇文胄
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是7世纪早期高句丽将领,朝鲜半岛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其军事才华对高句丽战胜隋帝國百万大军的入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乙支文德文武双全,同時為政治家,曾經担任高句丽宰相。他在击败隋帝國的入侵时给隋将于仲文所写的《遣隋将宇仲文》“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 战胜功既高,知足愿--止。”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诗词之一。.
查看 于仲文和乙支文德
于寔
于寔(),字賓實,西魏八柱国之一燕国公于谨之子。 西魏大統三年(537年),又從復弘農,戰沙苑。以前後军功,封萬年縣子,邑五百戶,授主衣都統。在河橋之役,作為先鋒衝入敵軍陣營。當大軍還師,于寔又為內殿,任散騎常侍,轉太子右衛率,加都督。 西魏大統十一年(545年),西魏文帝元寶炬詔于寔侍講東宮。這時,侯景來附,遣于寔與諸軍援之,平定九曲城。進大都督,遷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 西魏大統十四年(548年),除尚書。于寔此時為宇文泰的侍从武官,在陇山上刻石记录功臣名位时,预先以于寔为開府儀同三司。至西魏大統十五年(549年),果然被授予此衔。寻除渭州刺史,特给鼓吹一部,进爵为万年县公,增邑二百戶。 魏恭帝二年(555年),羌东令姐率部落反,西连吐谷浑。大将军豆卢宁征讨不克。又令于寔前去,遂破之。宇文泰手书劳问,赐奴婢一百口,马百匹。 557年,北周孝闵帝践阼,授户部中大夫,进爵延寿郡公。天和二年(567年),延州蒲川贼郝三郎反,攻打丹州。北周派于寔讨平之,仍除延州刺史。五年,袭父爵為燕国公,进位柱国。后以罪免。不久恢复本官,除凉州总管。大象二年(580年),加上柱国,拜大左辅。隋开皇元年(581年),薨,赠司空,谥曰安。.
查看 于仲文和于寔
于谨
于谨,字思敬,鲜卑名巨弥,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魏八柱国之一。于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对北周政权的建立有着巨大贡献,并促进了关陇集团的形成。.
查看 于仲文和于谨
北朝開國郡公列表
本列表列出北朝開國郡公名單。.
查看 于仲文和北朝開國郡公列表
隋与高句丽的战争
隋与高句丽的战争发生在598年至614年。隋文帝和隋炀帝多次派出空前的大军征讨高句丽但惨败而归。经过多次交战后,高句丽婴阳王将逃到高句丽的斛斯政遣返,隋炀帝撤軍。由于长年大规模征兵,隋国內出現隋末民變,后灭亡。不过隋朝的屡次空前大规模进攻也消耗了高句丽的国力。.
查看 于仲文和隋与高句丽的战争
隋书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齊、梁、陳、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查看 于仲文和隋书
隋朝開國郡公列表
下表列出隋朝可考的開國郡公。總條目見隋朝公爵列表。.
查看 于仲文和隋朝開國郡公列表
高句丽
句丽(、注音:ㄍㄠ ㄍㄡ ㄌㄧˊ、韩文:고구려)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古国,发源于今日中国吉林省一带,鼎盛时期疆域曾覆盖到朝鲜半岛北部、满洲及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一部分。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高句丽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中国近代史学家认为是东北历史上的割据政权,亦被朝鲜半岛史学家称为朝鲜三国之一。 高句麗後又稱高麗;“高句骊”最早見於《漢書》,“句骊”是它的簡稱;“高句麗”最早見於《三國志》,“句麗”是它的簡稱;“高麗”最早見於《宋書》、《魏書》,是南北朝至唐朝的正式稱號;中原王朝開始以“句骊”作為“高句骊”的簡稱,後以“句麗”作為“高句麗”的簡稱,南北朝時期應高句麗統治者的請求,改以“高麗”作為“高句麗”的正式簡稱,高句麗的統治者也被冠以“高麗王”的稱號,並且逐漸以“高麗”作為正式國號,常被中原王朝封為“高麗王”,取代了“高句麗”的稱號。自此“高麗”长期作为历史地理名称,对朝鲜半岛产生了重大影响;弓裔称后高丽王,王建称王国号高丽,金日成提出“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设想,都是高丽概念的延续。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引用记载(一些史籍推论是公元前37年),扶餘王子朱蒙建立高句丽。高句丽建国后,迅速扩张,逐步吞并了其周边的扶餘、沃沮、东濊並吞併汉四郡。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对新罗、百济的压倒性优势,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和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隋唐时期,高句丽不断与隋唐王朝交战,国力陷落,668年八月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有三万多户高句丽人被唐迁移至唐朝,成为中国内地一股重要的武人集团,在唐末五代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留在原地的高句丽遗民被渤海国和新罗吸收。 高句丽立国700余年,曾成功在与倭和与隋战争中获胜,在东亚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高句丽独特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代起,高句丽争议浮出水面,由于高句丽本源于中国境内,后扩展至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土橫跨今日的中國东北、-zh-hans:朝鲜;zh-hant:朝鮮;-大部及-zh-hans:韩国;zh-hant:韓國;-北部。三国都认为高句丽自始至终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或地方政权。另外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高句丽、扶余可能为日本民族的起源。.
查看 于仲文和高句丽
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資治通鑑》编者是古代中国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书名为宋神宗所定,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共294卷,跨古代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 本列表指本书中包括的传记人物名称及概述,详细请参加具体人物条目。.
查看 于仲文和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薩水之戰
萨水之战是612年隋朝第二次攻打高句丽中的一次大战役。高句丽在与隋朝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大胜入侵的隋军,使隋炀帝攻打高句丽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612年,隋炀帝发百万大军攻打高句丽。面对隋前无仅有的庞大攻势,高句丽的将军乙支文德采取了坚壁清野和乍降的策略与隋朝军队周旋了数月。在攻打平壤的必经之地萨水(清川江),乙支文德命人筑坝蓄水。当入侵的隋朝军队过河之时,乙支文德下令开闸放水。大批隋军因此被水淹死。随后乙支文德带领早已埋伏好的高句丽军队对入侵的隋朝军队发动猛攻。 萨水之战的胜利在隋与高句丽的第二次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入侵的隋朝军队最终大败而归。.
查看 于仲文和薩水之戰
河南元氏世系图 (昭成帝系)
Category:元魏皇族世系图.
渊盖苏文 (电视剧)
《渊盖苏文》(연개소문)是韓國SBS電視台在2006年至2007年間製播的100集週末電視劇,是高句丽的歷史人物渊盖苏文的故事,主要情节根据申采浩的《朝鲜上古史》以及韓國著名小說家劉賢鐘的同名小說。.
朝鲜三国时代
朝鮮半島三国时代()是朝鲜半岛427年到公元660年之间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新罗(前57年-935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三国的文化和语言相通。宗教原本共同崇尚巫覡宗敎,但在中国文化的日趋影响下,儒家文化和道教传入。4世纪时,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并迅速传播,一度成为三国的国教。668年,新罗於唐朝帮助下征服百济後灭高句丽,因而结束三国时代,并進入统一新罗时代(一说南北国时代)。 在三国时代之前存在的小国家和民族国家包括东濊、沃沮、扶餘、伽倻、-于-山國、耽罗等国,以及有争议的倭人政权任那。.
查看 于仲文和朝鲜三国时代
朝鲜文学
朝鲜文学是朝鲜文化的一部分,是朝鲜历史、社会、语言、艺术,以及民族性、风俗民情等的体现。最广义的朝鲜文学指“朝鲜民族在各个时代的历史生活空间所创作的文学之总合”。朝鲜民族以朝鲜半岛为主要居住地,从古至今经历了古朝鲜、三国、统一新罗、高丽、朝鲜王朝、近代,直至发展到如今的韩国和朝鲜。虽然韩国和朝鲜这两个国家在民族和血缘上同根同源,但由于各自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两国现代文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不过两国共享古典文学(史前至19世纪末)和近代文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 朝鲜文学可以分为口头文学、国语文学和汉文文学三大领域。从朝鲜文学的形成到19世纪印刷业的发达,以民众作为创作和接受主体的口头文学一直是朝鲜文学的根源与基础,是国语文学和汉文文学的发展土壤和根基。朝鲜民谣、国语诗歌、盘索里等都是用来唱的,而不是用来读的。公元前后,汉字传入朝鲜半岛后,古朝鲜人创造出利用汉字的音和义来标记本民族语言的乡札标记法,促进了国语文学的发展。15世纪中叶,《训民正音》的发明使朝鲜国语文学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朝鲜古代文学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汉字的传入为中国文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开拓出朝鲜汉文文学这一新的领域。朝鲜汉文文学形成于公元5世纪之前,直到19世纪末仍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就像中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创作的拉丁文作品属于其本国文学一样,古代朝鲜人利用汉字创作的汉文文学是朝鲜古代社会产物和意识形态,属于朝鲜文学,是朝鲜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
查看 于仲文和朝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