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乙巳條約

指数 乙巳條約

《乙巳條約》,又称《第二次日韩协约》、《第二次韩日协约》、《日韩保护条约》、《乙巳保护条约》、《乙巳五条约》、《乙巳勒约》等,是朝鲜王朝(时称大韩帝国)和大日本帝国于1905年11月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此条约规定由日本政府掌握大韩帝国的外交权、在大韩帝国设置统监府等。《乙巳條約》的簽訂標誌著附庸國韓國正式成為日本的保護國,事實上就是殖民地。 韓國人認為這是在日本人用武力勒逼下簽訂的,所以韓國人認為是「勒令簽約」,又稱該條約為「乙巳勒約」()。且當時高宗並不同意用印,而是由李完用、李根澤、李址鎔、朴齊純、權重顯等五名閣臣代為取出國璽後用印。李完用等五人因赞同此條約,被南北韓人民视为卖国贼,合称“乙巳五贼”。.

35 关系: 大韓帝國宋秉畯崔益鉉不平等条约一進會乙巳五賊皇城新聞第20師團第三次日韩协约第一次日韩协约統監府独岛主权争议韓德關係親日反民族行為者財產歸屬特別法趙秉世間島協約閔泳煥李址鎔李完用李康年李儁 (大韩帝国)李甲 (韓國)李根澤李應俊江华条约洪思翊朝鮮高宗朝鮮貴族 (日治時期)朴齊純戊戌变法日韩合并条约日韩议定书日韓合併1900年-1999年條約列表1905年

大韓帝國

大韩帝国(,1897年10月12日-1910年8月29日)是朝鲜王朝末期所使用的国号。国土与原朝鲜王朝相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为界),国都同為汉阳(今首爾),其皇帝高宗亦为原朝鲜國君主。大韩帝国是朝鲜王朝历史的一部分,只是國號由「朝鮮國」改為「大韩帝国」,得名於古時的三韓。 1897年,亡命俄羅斯駐朝公使館的高宗回到德寿宫称帝。大韩帝国历经兩代十四年,至1910年8月被日本併吞而滅亡。由於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的分裂,大韓帝國也是迄今最後一個實際統治整個半島的主權國家。.

新!!: 乙巳條約和大韓帝國 · 查看更多 »

宋秉畯

宋秉畯(송병준,)是朝鮮王朝末年的政治人物,日本名野田秉畯(日韓合併前叫「野田平次郎」),被視為親日派與賣國賊,丁未七賊之一。號濟庵,出身咸鏡南道長津,是宋时烈的九世孙。.

新!!: 乙巳條約和宋秉畯 · 查看更多 »

崔益鉉

崔益鉉(최익현,),字贊謙,号勉庵,是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儒学家、爱国者,乙巳义兵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

新!!: 乙巳條約和崔益鉉 · 查看更多 »

不平等条约

不平等条约是指在签订条约的国家多方中,一方(或多方)以武力或政治施压等手段,胁迫另外一方(或多方)签署的条约,由于缔约双方的谈判地位不对等,导致最后缔结的条约不平等,因此条约通常都会对某一方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产生侵害。不平等条约通常是停战的条件和结果,为了结束战争而签订的条约即为和平条约。.

新!!: 乙巳條約和不平等条约 · 查看更多 »

一進會

一進會為大韩帝国时期的社会團體,活躍於1904年到1910年,是當時最大的政治團體,亦是亲日组织。一进会聚集了很多对韩国政治不满,其中大部分人認同、親近甚至接受日本政府與日本軍的庇護,与日本黑龙会等右翼组织有密切联系。韓國統監府为实行“武断统治”,剥夺韩国民众集会自由,遂支付十五萬圓給一進會,跟同期其他社会團體一齊解散日韓合邦秘史,但領導一進會的宋秉畯等人後來擔任朝鮮總督府中樞院顧問,繼續影響朝鮮政治。.

新!!: 乙巳條約和一進會 · 查看更多 »

乙巳五賊

乙巳五賊(韓文:을사오적),泛指1905年(歲次乙巳)日本強迫朝鮮王朝簽訂《乙巳條約》(第二次日韓協約)時,表示贊同的五位內閣大臣。他們分別為:.

新!!: 乙巳條約和乙巳五賊 · 查看更多 »

皇城新聞

皇城新聞(韓語:황성신문;朝鮮漢字:皇城新聞)是存在於1898年(光武2年)至1910年(隆熙4年)的韓國報紙,韩国独立协会的机关报,共出版13年、3,470刊。該報社的主要人物是韓國啓蒙運動家南宮檍和政治家羅壽淵 1905年(光武9年)11月17日大韓帝國與日本帝國簽訂乙巳條約(又名第二次韓日協約)後,社长張志淵的社論《是日也放聲大哭》,皇城新聞也因刊登此文而遭停刊,直到1906年2月復刊。據說皇城新聞每刊可以賣出3,000刊以上。1910年8月停刊。 韩国著名思想家、独立运动家朴殷植曾担任该报主编。后因发表反日文章而被捕。1906年《皇城新闻》复刊后,朴殷植任总编。.

新!!: 乙巳條約和皇城新聞 · 查看更多 »

第20師團

是日本軍中的1個步兵師團。其通稱號 是 。.

新!!: 乙巳條約和第20師團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日韩协约

《第三次日韩协约》,又稱為《第三次韓日協約》、《韓日新協約》、《丁未條約》、《丁未七條約》,是日本与朝鲜王朝(时称大韩帝国)于1907年7月24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海牙密使事件後,日本於1907年7月18日逼朝鮮高宗退位。因乙巳條約已失去外交權,而淪為日本的保護國的大韓帝國,再因此條約,高級官吏任免權落入日本在韓國的統監手上(第四條),韓國政府官吏可由日本人出任(第五條)。至此韓國的内政完全落入日本的管轄之下。该协约的未公开部分还规定解散大韓帝國軍,及喪失司法權與警察權。 大韩帝国的七位内阁大臣对条约签订表示赞同,因而被韩国人民视为卖国贼,合称“丁未七賊”。.

新!!: 乙巳條約和第三次日韩协约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日韩协约

《第一次日韩协约》,又称《第一次韩日协约》、《日韩新协约》,是1904年8月22日朝鲜王朝(时称大韩帝国)和日本於漢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條約主要內容為韩国僱用由日本政府推薦的财政顾问目賀田種太郎和外交顾问須知芬及与外国缔结条约前要与日本协商等等。韩国代表為外部大臣尹致昊,日方代表為駐韓公使林權助。.

新!!: 乙巳條約和第一次日韩协约 · 查看更多 »

統監府

統監府,是大日本帝國與大韓帝國於1905年簽訂乙巳保護條約、獲得韓國之外交權後,於漢城(今首爾)所成立的一個官署。1910年日韓合併後,改組為朝鮮總督府。.

新!!: 乙巳條約和統監府 · 查看更多 »

独岛主权争议

岛主权争议是韩国、日本就獨島之主權歸屬爭議。由於目前在此島的專屬經濟區內尚未發現任何石油等海底資源,因此爭論的起因主要來自漁業權。 獨島現在由韓國實際控制,並在靠近韓國海區内由韓國海洋警察廳進行監視,更建設直升機場、碼頭和燈塔等設施。每年韓國海警和海軍空軍會舉行1,2次防御演習。.

新!!: 乙巳條約和独岛主权争议 · 查看更多 »

韓德關係

韓德關係建立於1950年代,並在今日兩國間的外交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

新!!: 乙巳條約和韓德關係 · 查看更多 »

親日反民族行為者財產歸屬特別法

親日反民族行為者財產歸屬特別法(韓語:친일반민족행위자 재산의 국가귀속에 관한 특별법;韓國漢字:親日反民族行為者 財産의 國家歸屬에 關한 特別法),為大韓民國法律。2005年由开放国民党提出,12月8日通過,並於12月29日公布。.

新!!: 乙巳條約和親日反民族行為者財產歸屬特別法 · 查看更多 »

趙秉世

趙秉世(字稚顯,號山齋;1827-1905年)是朝鮮朝末期文臣。本貫是揚州。.

新!!: 乙巳條約和趙秉世 · 查看更多 »

間島協約

《間島協約》(朝鲜语:간도협약,日语:間島協約),正式名称为《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是中国清朝和大日本帝国于1909年9月4日签订的一个条约。该条约规定韩国人所称的间岛为中国领土。.

新!!: 乙巳條約和間島協約 · 查看更多 »

閔泳煥

泳煥(민영환,)是朝鮮國的大臣,為驪興閔氏的一員,閔致久的孫子、閔謙鎬的兒子、高宗國王的表兄弟。明成皇后是他的遠房姑姑。1905年日本同朝鮮簽訂乙巳條約後閔泳煥自盡身亡。 閔泳煥字文若,號桂庭,高宗賜諡忠正。.

新!!: 乙巳條約和閔泳煥 · 查看更多 »

李址鎔

李址鎔(이지용;),李氏朝鮮末期和大韓帝國期間的政治家,興寅君李最應養孫、廣平大君後裔,朝鮮純宗的再從兄弟。 他的本名是李垠鎔(이은용),因為避諱後來成為太子的李垠而改名。.

新!!: 乙巳條約和李址鎔 · 查看更多 »

李完用

李完用,字敬德,號一堂,朝鲜京畿道人,本貫牛峰李氏。朝鮮王朝末年的政治人物,積極參與消滅大韓帝國并推動日韓併合,被朝鮮與韓國視為親日派的賣國賊,是乙巳五賊、丁未七賊、庚戌國賊之一。 由於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的分裂,李完用也是迄今最後一位實際統治整個半島的政府首腦。.

新!!: 乙巳條約和李完用 · 查看更多 »

李康年

李康年(,)是李氏朝鲜末期的一位义兵长。字乐仁,号云岗。本贯全州李氏。是儒学家的门生。1962年追授建国勋章大韩民国章。 李康年1858年生于庆尚北道闻庆市,父亲名叫李起台。1880年担任宣略将军行龙卫副司果和宣传官。1884年因为甲申政变丢掉了官职,回到家乡。 1894年东学党起义时,李康年是闻庆东学军的指挥官与日军等战斗。1895年乙未事变时也带领一支义兵战斗,在堤川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义兵合流,开始打游击战。1905年,日本和大韩帝国签订了《乙巳条约》,两年后朝鲜高宗退位,李康年在永春带领一支义兵与原州的一起进攻忠州。1907年12月,李康年带领部队加入,之后在加平、麟蹄、江陵、襄阳、龙沼洞、葛其洞、百潭寺等地的战斗中去的胜利。在锦绣山的战斗中,李康年脚部中弹被捕。1908年在汉城的京城监狱(今西大门刑务所)处以绞刑,享年51岁。.

新!!: 乙巳條約和李康年 · 查看更多 »

李儁 (大韩帝国)

李儁(,),韩国独立运动家,著名的殉国志士,海牙密使事件的中心人物之一。字舜七,号一醒,又号海史、青霞、海玉,曾用名性在、汝天、璿在,本贯全州,是朝鲜王室的远房亲戚,系朝鲜太祖异母兄李元桂的后裔。.

新!!: 乙巳條約和李儁 (大韩帝国) · 查看更多 »

李甲 (韓國)

李甲(이갑;),幼名李彙璿(이휘선),號秋汀(추정),本貫。大韓帝國陸軍軍官及抗日武官和日據時代初期抗日獨立運動家。.

新!!: 乙巳條約和李甲 (韓國) · 查看更多 »

李根澤

李根澤(이근택;),是李氏朝鮮末期和大韓帝國時期政治家,現在大韓民國乙巳五賊及親日派之一。.

新!!: 乙巳條約和李根澤 · 查看更多 »

李應俊

李應俊(이응준,)、大日本帝国陸軍及大韓民国陸軍軍人。本贯尚州。号“秋研”、“秋汀”(、추정),朝鲜創氏改名时日本姓名为香山武俊。曾任中將、第一任陆军参谋总长。抗日武官李甲之子,而他是第9任陆军参谋总长李亨根上将的岳父。参加过朝鲜战争,退役后参政。.

新!!: 乙巳條約和李應俊 · 查看更多 »

江华条约

《江华条约》又称《江华岛条约》、《日朝修好條規》、《日鮮修好條規》、《丙子修好条约》,是大日本帝国与朝鲜王朝于1876年2月26日在江华岛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朝鲜逐步沦落为大日本帝国的半殖民地。.

新!!: 乙巳條約和江华条约 · 查看更多 »

洪思翊

洪思翊(諺文:홍사익,)大韓帝國的軍人和日本統治下的朝鮮出身的日本陸軍軍人。最終階級为陸軍中将。他是与朝鲜皇族的李垠并为日军中将的高级将领。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作为战犯在菲律宾被判处死刑。本贯南陽洪氏。.

新!!: 乙巳條約和洪思翊 · 查看更多 »

朝鮮高宗

朝鮮高宗(;)是朝鲜王朝‎的第26代君主,1897年朝鲜正式宣布脫離清國,建国号为大韓帝國。高宗是大韩帝国開國君主。姓李,諱㷩 ()寫作「李㷩」。「㷩」字為「熙」字的異體字,故而許多中文書籍寫作「李熙」。(;具體详见右表),本名載晃,乳名命福,是兴宣大院君嫡二子,母为骊兴府大夫人闵氏。 1863年,因朝鲜哲宗无子而逝,奉翼宗神贞王后赵氏之命,李㷩入承翼宗大统,封翼成君,12月13日即位。高宗在位期間先後由生父興宣大院君、妻子閔氏等執掌大權,自己並無實權。此時朝鮮正在受到列強的威脅,岌岌可危。國內則因政見不同,分為事大黨和開化黨兩派,互相爭權。 甲午戰爭日本勝利之後,高宗在1897年宣佈朝鮮脫離清朝的朝貢體系,建立大韓帝國,改元光武,因此又別稱「光武帝」()。高宗試圖進行改革,且多次試圖擺脫日本人的控制,但都失敗了。最終在1907年因為海牙密使事件而被日本人逼迫退位,成為太上皇,軟禁於慶雲宮(改名德壽宮)內。 1910年,日本吞併大韓帝國,高宗被封為「德壽宮李太王」。1919年,高宗在德壽宮突然逝世。他的死是朝鮮三一運動的導火線。.

新!!: 乙巳條約和朝鮮高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貴族 (日治時期)

朝鮮貴族是日治朝鮮的統治階級之一,以除王公族(前大韓帝國皇室)以外的韓國舊貴族為主。.

新!!: 乙巳條約和朝鮮貴族 (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朴齊純

朴齊純(박제순,),號平齋,本貫潘南朴氏,是李氏朝鮮的政治人物及外交家。他是乙巳條約的締約者,也在日韓合邦中發揮重要作用。 1895年,出任外務次官,同年任外務大臣。 1907年至1910年,任內務大臣。 1909年,任臨時總理大臣。.

新!!: 乙巳條約和朴齊純 · 查看更多 »

戊戌变法

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是中國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戊戌年)的短暫政治改革運動,變法量初由慈禧太后默許、光緒帝主導,深入經濟、教育、軍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希祈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然而後期改革過於激烈,加上光緒帝有意通過維新派奪回權力,且有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建議將慈禧太后囚禁、暗殺等傳聞,惹怒慈禧,加上以慈禧為首的清朝當權保守勢力擔心變法中的「合邦」計畫最終會導致中國被日本和英國瓜分,步朝鮮乙未事變的後塵,因而發動了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僅經歷了103日就告終。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入日本驻北京大使馆,譚嗣同等維新人士陸續被捕殺害,光緒帝則被軟禁於中南海瀛臺,慈禧重新當政,引發了民間輿論支持孫文和黃興等更為激烈的革命主張,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新!!: 乙巳條約和戊戌变法 · 查看更多 »

日韩合并条约

日韓合併條約(-),是由大韓帝國總理李完用與大日本帝國代表寺內正毅於1910年8月22日签订的条约,將朝鮮的主权割與日本,同年8月29日公告,大韓帝國正式覆滅,歸日本統治。 韩国和朝鲜方面认为,该条约是基于之前在日军逼宫的情况下朝鮮王朝国王签立的《乙巳条约》,故而两个条约「締結時就是無效的條約」,签约时朝鮮纯宗亦拒绝签名;日本则认为日韓合併條約符合當時的國際法。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昭和天皇發表接受《波茨坦公告》後,大日本帝國無條件投降,由同盟軍佔領朝鮮,日本失去對朝鮮半島的實質統治權。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降伏文書》,結束對朝鮮半島的統治。合併條約後因1965年的《日韓基本條約》而失效。.

新!!: 乙巳條約和日韩合并条约 · 查看更多 »

日韩议定书

日韓議定書,又称韓日議定書或朝日公使同盟,是日俄戰爭期間,日本為確保其勢力範圍而與大韓帝國共同簽署的中立主張條約,由日本特命全權公使林權助與韓國外部大臣李址鎔在1904年1月簽定,合共有六項內容。這是一條不平等條約,原因是當時的韓國是在皇城受到攻擊、皇宮被佔領時,在日本的脅迫下簽署的。條約於同年2月23日生效。.

新!!: 乙巳條約和日韩议定书 · 查看更多 »

日韓合併

日韓合併是指1910年8月22日日本(大日本帝国)基於《日韓合併條約》,將朝鮮(大韓帝國)併入版圖的歷史事件;此舉象徵朝鮮歷史上長久做為獨立國家地位的中斷,以及朝鮮日治時期的開始。此事件在東亞史中依照各方用語及觀點不同,而有韓國併合、朝鮮併合、日韓併合/韓日併合、日韓合邦/韓日合邦等稱呼。韓國人本身則不使用此名稱,將日韓合併後由日本殖民統治的時期稱為「日帝強佔期」(일제 강점기)、「日帝時期」或是「日政時期」。.

新!!: 乙巳條約和日韓合併 · 查看更多 »

1900年-1999年條約列表

以下是1900年-1999年國際上的條約、歷史協議、和約、敕令、公約等等的年表:.

新!!: 乙巳條約和1900年-1999年條約列表 · 查看更多 »

1905年

没有描述。

新!!: 乙巳條約和1905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日韩保护协约第二次日韓協約第二次韩日协约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