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乔治五世 (英国)

指数 乔治五世 (英国)

#重定向 乔治五世.

92 关系: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加拿大加拿大君主加拿大漁業及海洋部城門郊野公園城門水塘南非聯邦名譽勳位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大衛·勞合·喬治威廉二世 (德国)威廉王子 (格洛斯特)威爾士親王威爾斯親王查爾斯安妮长公主尼古拉二世 (俄罗斯)乔治五世站乔治五世海岸乔治六世乔治诗集乔治湖 (乌干达)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皇后 (尼古拉二世)亞美莉亞·溫莎女勳爵亞歷山德拉王后亨利王子 (格洛斯特公爵)康沃爾公爵井上成美伊丽莎白二世弗罗伊登施塔特德国元帅喬治五世 (消歧義)喬治王子 (肯特公爵)告羅士打公爵理察王子哲学家小径 (多伦多)唐顿庄园兼嘴垂耳鸦国王的演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皇帝玛丽·阿德莱德郡主 (剑桥)玛丽公主 (哈伍德伯爵夫人)玛丽皇后地第二代法夫女公爵亚历山德拉郡主紐西蘭君主约克公爵约翰王子约瑟夫·毕苏斯基罗伯特·塞西尔,第一代切尔伍德的塞西尔子爵爱德华七世爱德华八世...特克的玛丽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萨克森-科堡-哥达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飞翔的荷兰人馬來聯邦馬里納郡主 (根德公爵夫人)記利佐治街詹姆斯·蓋斯科因-塞西爾,第四代梳士巴利侯爵迈克尔王子阿尔伯特·凯特尔比阿尔伯特亲王阿瑟·貝爾福蒙巴頓-溫莎邮票肯特公爵愛德華親王肯特的迈克尔王妃英属印度英國上議院英國國會法英國副首相英国财政部英国陆军元帅列表英皇佐治五世學校英聯邦運動會英語文學J·R·R·托爾金抒情诗恩斯特·奧古斯特二世東伏見宮依仁親王格洛斯特公爵威廉王子汉诺威王朝澳大利亚君主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新生事件感恩节愛麗斯王妃 (告羅士打公爵夫人)托雷翁大屠殺時代封面人物列表 (1920年代)1936年1月20日6月3日 扩展索引 (42 更多) »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殿下(HRH Prince William, Duke of Cambridge,),KG,FRS,全名為威廉·亞瑟·菲利普·路易(William Arthur Philip Louis),王儲威爾斯親王查爾斯與親王妃戴安娜的長子,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亲王的長孫。英國王位第二順位繼承人,妻子是凱薩琳。.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劍橋公爵威廉王子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君主

加拿大君主是立憲君主,是西敏制議會民主制度在加拿大的體現,為加拿大國家元首。現任君主是伊莉莎白女王二世,於1952年2月6日即位。 加拿大君主除了統治加拿大外,也是另外15個英聯邦王國的君主。加拿大從前是英國殖民地,現為英聯邦成員之一。由於君主長期居住於英國,加拿大總督代表君主在加拿大履行禮儀職務,而各省督在各省代表君主。.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加拿大君主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漁業及海洋部

加拿大漁業及海洋部(Fisheries and Oceans Canada,FOC,Pêches et Océans Canada)是加拿大聯邦政府部門之一,負責發展及執行海洋及內陸水域的經濟、生態和科技等相關政策與方案。其任務包括負責保護和永續利用加拿大的漁業資源,繼續提供安全、有效和無害環境的海洋服務,以因應加拿大人民在全球經濟中的需求。漁業部的願景是「提供加拿大人民優秀的服務,確保加拿大水域的永續發展與安全使用」。 漁業部的任務主要集中在保護及分配加拿大大西洋、太平洋與北極海沿岸的海洋漁業配額。漁業部也執行內陸淡水漁業的保護,像是與各省簽定五大湖和溫尼伯湖的合作協定,但聯邦政府在憲法上只有海洋漁業的任務。 漁業部已成立科學分部,並在全國各地設立研究據點。通常由研究分部提供各物種需要保育的證據及跡象,之後再由漁業部進行規範。漁業部還擁有執法分部,漁業官(Fishery Officer,近似於保安官)負責打擊在加拿大專屬經濟區內的偷獵與外國過度捕撈。 該部下轄的組織有加拿大海岸防衛隊(Canadian Coast Guard)與加拿大水道測量局(Canadian Hydrographic Service)。.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加拿大漁業及海洋部 · 查看更多 »

城門郊野公園

城門郊野公園(Shing Mun Country Park),於1977年6月24日劃定,是香港的一個郊野公園,佔地達1,400公頃。公園位於北起鉛礦坳,南至城門水塘道;西起大帽山,東至草山及針山。而位於大帽山東南山麓的城門水塘則在郊野公園之內,群山環繞,風景秀麗,早已成為郊遊勝地。 城門風水樹林特別地區及大帽山高地灌木林區特別地區位於城門郊野公園之內。.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城門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城門水塘

城門水塘(Shing Mun Reservoir)是香港新界西南部的一個水塘,位於荃灣區城門谷一帶,為第一個把所儲存的水由新界區輸往港島區使用的水塘。為區別下城門水塘,城門水塘又稱為上城門水塘。亦因如此,廣義上,城門水塘是指上城門水塘及下城門水塘;而狹義上,城門水塘則是上城門水塘的真正名稱。由於落成年是當年英皇佐治五世登基25年,上城門水塘亦被名為銀禧水塘。由於整個城門水塘群剛好處於新界東與西的分界線上,上城門水塘被劃屬界線以西(屬荃灣區),下水塘則劃入界線以東(屬沙田區),所以,從廣義而言,城門水塘地既處新界西,亦處新界東。而貫穿兩地者便是1990年通車、同樣以該地地名「城門」命名的城門隧道,其共兩組隧道之間均以高架橋連接,並正正在下城門水塘和城門峽上方跨過。.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城門水塘 · 查看更多 »

南非聯邦

南非联邦(Union of South Africa;Unie van Zuid-Afrika;Unie van Suid-Afrika)为今日南非共和国的前身。1910年5月31日,四个英国殖民地——开普殖民地、、及合并成为南非联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南非联邦在国际联盟委任下开始对前德属西南非洲进行托管地。西南非洲事实上为联邦另一个省份,但法理上从未被正式纳入。 南非联邦为大英帝国的自治领之一,并于1931年12月11日成为主权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王权由南非总督代表。1961年南非宪法的订立宣告了联邦的终结;同年5月31日南非脱离英联邦,改行共和制,称南非共和国。.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南非聯邦 · 查看更多 »

名譽勳位

名譽勳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是英國和英联邦的一種勋章。由英皇乔治五世於1917年6月創設,用以表彰在艺术、音乐、文学、自然科学、政治、工业和宗教方面获得重大成就的人士。 除君主以外,名譽勳位的數量限定65人,其中45名来自英国、7名来自澳大利亚、2名来自新西兰,还有11名来自其它奉英国君主为元首的国家。其它国家的人也可以获得名譽勳位,但只屬於「榮譽成員」,並不算在这65名佩戴者中。名譽勳位只有一等,並不屬於騎士勳章,所以受勳者不可冠上「爵士」頭銜,但可以在名稱後冠上「CH」字樣。 勋章呈椭圆形,内绘一颗栎树,左边是一名全身铠甲的、骑马的骑士。树上的一根树枝上挂着繪有英国皇家徽章的盾牌。勋章的边缘塗上明亮的蓝色,並有金字写着勋章的格言:IN ACTION FAITHFUL AND IN HONOUR CLEAR(行为忠诚,名声清白)。勋章正上方绘有帝國王冠。 男子将勋章繫在絲带(緋紅色,兩邊配上金色線),挂在颈上;女子則将它繫在蝴蝶結上,挂在左肩。.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名譽勳位 · 查看更多 »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在1801年1月1日成立,由大不列颠王国(在1707年由苏格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组成)与爱尔兰王国组成。联合王国随着1922年12月6日《英爱条约》的签订与爱尔兰自由邦成立而结束,但英国在1927年才正式改號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 查看更多 »

大衛·勞合·喬治

大衛·勞萊·喬治,第一代德威弗爾的勞萊-喬治伯爵,OM,PC(David Lloyd George, 1st Earl Lloyd-George of Dwyfor,),英国自由党政治家,在1916年至1922年间领导战时内阁,在1926年至1931年间担任自由党党魁。 在担任公职期间,他引入多个改革,为现代福利国家立下基石。劳合·乔治是最后一位自由党首相,他的主要支持者并非自由党人,却是保守党人。自由党后来分裂,不再是一个主要的政党。十年后,他再度担任自由党党魁,却再无能力重返唐宁街10号。 劳合·乔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大英帝国击败德国及其盟友,这是他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为人所知的一件。他是巴黎和会的主要与会者之一。劳合·乔治是20世纪的自由主义的标志,被认为是福利国家的创始人。历史学家认为他是20世纪的英国首相中,对英国公众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位,因为他在一次大战期间领导英国,在一次大战后重塑欧洲,在一次大战前引入社会福利制度。 有很多英国首相是訟務律師,但只有劳合·乔治是事務律師。他也是唯一一位威尔士人英国首相,也是唯一一位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以威尔士语为第一语言的英国首相。在MORI的一个调查中,劳合·乔治的评价在历届英国首相中位列第三。他入选2002年的调查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大衛·勞合·喬治 · 查看更多 »

威廉二世 (德国)

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普鲁士(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Preußen,),史称威廉二世(Wilhelm II),末代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1888年-1918年在位。.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威廉二世 (德国) · 查看更多 »

威廉王子 (格洛斯特)

格洛斯特的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 of Gloucester,),格洛斯特公爵亨利亲王和爱丽斯王妃的长子,英王乔治五世的長孙(伯父愛德華八世和喬治六世皆無子)。1972年在一次飞行比赛中遇空难身亡。 为纪念威廉王子,现任威尔士亲王查爾斯王子为长子取名威廉,即当今的剑桥公爵。.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威廉王子 (格洛斯特)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親王

威爾士親王(Prince of Wales,Tywysog Cymru),威爾士公國的元首,自1301年英格蘭吞併威爾士之後,英王便將這個頭銜賜與王儲。.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威爾士親王 · 查看更多 »

威爾斯親王查爾斯

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殿下(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Charles, The Prince of Wales,),全名為查爾斯·菲利普·亞瑟·喬治(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現任英國王儲。他是現任英國君主伊麗莎白二世和王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的長子,因此他排在英国王位继承序列的首位。 他是英國歷史上最長時間的王儲,自1952年至今,共66年。若其将来成为英国国王,那么在欧洲君主中,他等待继承王位的时间可能仅次于等候了70年的列支敦士登大公;其兄長約翰二世在位期間,他一直為王儲。.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威爾斯親王查爾斯 · 查看更多 »

安妮长公主

安妮长公主(英语:The Princess Anne, Princess Royal,),全名安妮·伊丽莎白·爱莉斯·路易斯(Anne Elizabeth Alice Louise),曾姓菲利普斯(Phillips),娘家姓蒙巴顿-温莎(Mountbatten-Windsor),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唯一的女儿。曾是英国王位第2顺位继承人,现为第13顺位继承人。現任長公主,是著名的慈善工作者。.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安妮长公主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二世 (俄罗斯)

尼可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羅曼諾夫即尼可拉二世(Николай 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儒略曆1868年5月6日-1918年7月4日),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和芬蘭大公,在位时间1894年—1917年。.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尼古拉二世 (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乔治五世站

乔治五世站(George V)是法国巴黎地铁1号线的一个车站,位于巴黎八区,于1900年8月13日启用。 原名為艾爾瑪站(Alma),為紀念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支持法國,於是於1920年5月27日將此站改名為喬治五世站。.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乔治五世站 · 查看更多 »

乔治五世海岸

乔治五世海岸(Banzare Coast)位于东南极洲,东经142°至东经155°之间。1912-1913年,道格拉斯·莫森率领的澳大拉西亚南极探险队以此为基地,后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命名该地。.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乔治五世海岸 · 查看更多 »

乔治六世

佐治六世(George VI,),原名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英国国王及众英联邦自治领国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乔治六世亦为末任印度皇帝及首任英联邦元首。 乔治六世于其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出生,以其曾祖父阿尔伯特亲王得名,并在登基前称阿尔伯特。作为乔治五世次子,阿尔伯特原先无望继承王位,其早年活在其长兄爱德华的阴影之下。他青年时就读於海军学院,并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於皇家海军及皇家空军服役。1920年阿尔伯特受封为约克公爵。1923年其与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女勋爵成婚,育有二女伊丽莎白及玛格丽特。1920年代中期其接受言语治疗以矫正其口吃,但这一缺陷并未彻底得到解决。 1936年乔治五世过世,爱德华登基为爱德华八世。同年他宣布冀與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成婚;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告知爱德华因为政治及宗教原因,若迎娶曾离异之女性,将使其无法继续担任国王。由此爱德华决定退位與辛普森成婚,阿尔伯特隨即即位为乔治六世,亦为温莎王朝第三位君主。 乔治在位期间,大英帝国解体过程加速,逐渐演变为英联邦。爱尔兰自由邦议会在其即位日将英国君主之名从宪法中去除。次年,新爱尔兰宪法将国名更改为爱尔兰,并立爱尔兰总统为国家元首。1939年,大英帝国及英联邦(除爱尔兰)與纳粹德国开战,1940年和1941年亦與意大利及日本开战。1945年英国及其盟友最终取胜,但此时帝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被崛起的美国和苏联取代。1947年,乔治仍为两国国王,但於1948年6月放弃「印度皇帝」一头衔。1949年爱尔兰正式宣布并脱离联邦;次年印度亦改制为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乔治开始使用英联邦元首这一新头衔。 乔治在位后期饱受健康问题困扰,最终於1952年过世,其女伊丽莎白即位,称伊丽莎白二世。.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乔治六世 · 查看更多 »

乔治诗集

《乔治诗集》(英文:Georgian Poetry)编辑于英国乔治五世时期,编者为英国诗人、圣公会牧师爱德华·加勒德·马什。《乔治诗集》包括沃尔特·德·拉·马雷、埃德蒙·布伦登和阿尔弗雷德·爱德华·豪斯曼等抒情诗人的作品。.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乔治诗集 · 查看更多 »

乔治湖 (乌干达)

乔治湖( Lake George)是乌干达的一个湖泊,面积250平方公里,尽管不是一个大湖,但被认为是大湖地区的构成部分。类似该地区的其他湖泊,乔治湖也是以英国皇室家庭命名,以后来的乔治五世命名。乔治湖南部和爱德华湖相连。.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乔治湖 (乌干达)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皇后 (尼古拉二世)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皇后(俄語:Императрица Александра Фёдоровна)),是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亦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 原名維多莉亞·阿歷克絲·海倫·露薏絲·貝婭特麗絲(德語:Viktoria Alix Helene Luise Beatrice Prinzessin von Hessen und bei Rhein),或称阿歷克絲公主,是德意志帝國黑森和萊茵大公國的公主,由東正教教堂受洗後按照俄国宫廷传统,改名為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她也是著名的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支持以專制手段來控制國家,與俄羅斯東正教顛僧拉斯普京的關係也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十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后,她与丈夫及子女被布尔什维克秘密处决。2000年与家人,被俄羅斯東正教会封為殉道聖人。或称聖亞歷山德拉。.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皇后 (尼古拉二世) · 查看更多 »

亞美莉亞·溫莎女勳爵

亞美莉亞·蘇菲亞·狄奧多拉·瑪麗·瑪嘉烈·溫莎女勳爵(英語:The Lady Amelia Sophia Theodora Mary Margaret Windsor,)是英國愛德華親王的孫女,國王乔治五世的曾曾孫女。她出生於劍橋羅西醫院,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親喬治是圣安德鲁斯伯爵並是肯特公爵之位的繼承人。 亞美莉亞是家中唯一一位仍擁有英国王位继承權的人,排列第33位。她父親因和天主教徒結婚而失去继承權、長兄唐帕特里克勛爵及姊姊瑪里娜亦因改信天主教而失去继承權。2013年11月30日,她出席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克利翁名門少女成年舞會(Ball Des Débutantes)。.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亞美莉亞·溫莎女勳爵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德拉王后

丹麦的亞歷山德拉(Alexandra of Denmark;),全名亞歷山德拉·卡洛琳·瑪麗·夏綠蒂·露意絲·茱莉亞 (Alexandra Caroline Marie Charlotte Louise Julia),是英王愛德華七世的妻子;英国王后;印度帝國皇后。婚前她是丹麥的公主,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長女。Montgomery-Massingberd, Hugh (ed.) (1977).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亞歷山德拉王后 · 查看更多 »

亨利王子 (格洛斯特公爵)

格洛斯特公爵亨利王子殿下(H.R.H. Prince Henry, Duke of Gloucester,)是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瑪麗王后的第三子、爱德华八世和乔治六世的弟弟。 香港灣仔區的告士打道即以其命名。.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亨利王子 (格洛斯特公爵) · 查看更多 »

康沃爾公爵

康沃爾公爵在英國貴族當中是第一個公爵爵位。然而也是在聯合王國當中唯一的兩個仍然存在的公國:康沃爾公國,另外一個則是蘭開斯特公國。但是自從1413年,蘭開斯特公爵爵位與王位合併後,再也沒有出現過蘭開斯特公爵。 現任的康沃爾公爵則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長子威爾斯親王查爾斯。.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康沃爾公爵 · 查看更多 »

井上成美

井上成美(いのうえ しげよし,),宮城縣仙台市人,大日本帝國海軍史上最后一位晋升的海军大将。.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井上成美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本名伊丽莎白·雅莉珊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联合王国,和其他十五個國家的君主,以及大英國協的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從西元1952年即位至今,現時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十二个在她即位后获得独立國家地位的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女王,是英國史上最長壽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生于伦敦,为约克公爵及公爵夫人(日后的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长女,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1936年爱德华八世退位,佐治六世即位,伊丽莎白亦由此成为王位推定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开始履行公共职责,并于服役。1947年伊丽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成婚,两人育有四名子女: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 伊丽莎白二世为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後接见和造访了五位教宗。於其在位期間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加拿大及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而伊丽莎白二世亦為现今为世界最年长的在位君主和英国历史上最为年长的君主。2015年她超越其外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世界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国家元首;2016年10月13日,由於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辭世,成為現時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也是首位舉辦過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國家元首。 女王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其子女、孙子女和曾孙子女的出生及婚嫁,其(1953年),登基(1977年)、(2002年)及钻禧纪念(2012年),亦经历了父亲的早逝,菲利普亲王之舅蒙巴顿勋爵遇刺(1979年),其子女婚姻的破裂(1992年),前王儲妃戴安娜的过世(1997年)及其母后伊麗莎白王太后和王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過世(2002年)。虽然国内仍存在一定共和主义,对英国王室时有批判,但伊丽莎白个人仍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表現出君主本身的特殊性。.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伊丽莎白二世 · 查看更多 »

弗罗伊登施塔特

弗罗伊登施塔特(德语:Freudenstadt)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弗罗伊登施塔特县的县治所在,距离奥芬堡约36公里、距离蒂宾根约47公里。 弗罗伊登施塔特位于黑森林附近,是著名的疗养胜地,乔治五世、瑞典女王、约翰·D·洛克菲勒、马克·吐温都曾来此。.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弗罗伊登施塔特 · 查看更多 »

德国元帅

以下是獲授德国元帅(Generalfeldmarschall)军衔的军官和王室成员的列表。.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德国元帅 · 查看更多 »

喬治五世 (消歧義)

乔治五世(1865年-1936年)是1910年至1936年間在位的英國君主。 喬治五世(George V)也可以指:.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喬治五世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喬治王子 (肯特公爵)

肯特公爵佐治亲王(Prince George of the United Kingdom, Duke of Kent,),全名佐治·爱德华·亚历山大·埃德蒙(George Edward Alexander Edmund),英国国王佐治五世和玛丽王后的第四子,爱德华八世和佐治六世的弟弟,以俊秀闻名。他也是首位担任公务员的英国王室成员。1934年被封为肯特公爵。.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喬治王子 (肯特公爵) · 查看更多 »

告羅士打公爵理察王子

告羅士打公爵理察王子 GCVO(Prince Richard, Duke of Gloucester,)全名理查德·亚历山大·沃尔特·乔治(Richard Alexander Walter George),是英國佐治五世國王和瑪麗王后的幼孫。他自1974年繼承父親的爵位,為告羅士打公爵。他在英國王位繼承順序中排列第23位;若撇除屬於佐治六世國王後裔的人不計算,告羅士打公爵於王位繼承順序排名最前。告羅士打公爵代行堂姐伊利莎伯二世女王的王室職務。.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告羅士打公爵理察王子 · 查看更多 »

哲学家小径 (多伦多)

哲学家小径(Philosopher's Walk)是加拿大多伦多一条风景优美的小径,位于多伦多大学市中心校区的校园内。这条小径为南北走向,沿着已经被埋入地下的Taddle溪延伸。哲学家小径沿途有多伦多的几个标志性建筑,如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皇家音乐学院和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哲学家小径北端的亚历山德拉门最初于1901年建于布鲁尔街(Bloor Street)和Avenue Road 街角,纪念威尔士亲王、康沃尔公爵乔治和夫人玛丽的来访。E和A两个字母分别代表当时的国王爱德华七世和王后亚历山德拉。1960年Avenue Road拓宽时,该门被移到哲学家小径。.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哲学家小径 (多伦多) · 查看更多 »

唐顿庄园

《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是一部嘉年华电影公司为英国独立电视台(ITV)制作的时代迷你剧,创作人及主笔是演员兼作家朱利安·費羅斯(Julian Fellowes)。时间设定在1910年代英王乔治五世(George V)在位時约克郡一個虛構的莊園——「唐頓莊園」。本剧由休·邦尼維爾(Hugh Bonneville)及瑪姬·史密芙(Maggie Smith)主演。2010年9月26日,该剧在ITV1台首播。 该剧获得的反响很积极,获得的收视率极高(对这类剧集来说),并且在播出后得到不少知名獎項的提名,并在其中部分奖项中获奖。更成为自1981年剧集《故园风雨后》後最成功的一部英国時代劇,并且在2011年荣膺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的2010年“全球最受好评的电视剧”,这是首个获此殊荣的英国电视剧。.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唐顿庄园 · 查看更多 »

兼嘴垂耳鸦

兼嘴垂耳鸦,又名北岛垂耳鸦,肉垂鸟,是一种产于新西兰的特有鸟,已经绝灭,人类最后一次观察到此鸟,是1907年12月28日著名的鸟类研究学者博物学家史密斯观察到的3只兼嘴垂耳鸦。其绝灭的准确原因仍不十分明晰,但很可能是由于栖息地的减少伴随人类的捕杀和种群的疾病。在兼嘴垂耳鸦灭绝之前,已经有西方学家对其进行过少量的研究。.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兼嘴垂耳鸦 · 查看更多 »

国王的演讲

是一部2010年由-zh-hk:湯·賀柏;zh-tw:湯姆·霍伯;zh-cn:汤姆·霍珀-执导的英国传记片。男主角-zh-hk:哥連·費夫; zh-tw:柯林·佛斯; zh-cn:科林·费尔斯-获得了第68屆金球獎最佳剧情片男主角,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12项提名,並勇奪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導演及最佳男主角四項大獎。.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国王的演讲 · 查看更多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英文: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縮寫:LSE;簡稱:倫敦經濟學院或倫敦政經學院),常被稱為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位於英國倫敦,成立於1895年,是一所在政商界享譽盛名、專注于社会科学的大学,为倫敦大學的成员学院之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一向被譽为“世界领先的社会科学教育及研究机构”。 它对社會科学的專注在倫敦大學和全英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倫敦政經學院一直以来与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一起并称为「英國G5大学集團」,它也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的成員。《衛報》曾评价伦敦政经学院,称其与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在英国的声誉只有牛剑才能超越。」 至2016年為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校友、教員及前教員之中包括了18名諾貝爾獎得獎者、34名各國政壇領袖、31名英國下議院議員及42名上議院議員。 在2013至2018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社會科學及管理學的排名上已連續六年荣登世界第二、歐洲第一。 其管理學碩士亦在2018年QS管理學碩士排名中名列全球第七。 除此以外,在最近6年(2011-2016)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社科領域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均居於英國第一位。 根據2014年對全球億萬富翁的調查報告,在所有歐洲大學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培養了最多的億萬富翁。 在多數的大學綜合排名中,醫學及理工為主的學校更佔優勢,例如僅有醫學院及其他理工相關學院的伦敦帝国学院在多個大學綜合排名上就大幅領先僅有社會科學設置的倫敦政經學院。 但倫敦政經學院在專業排名中表現出色,例如在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的專業排名中,倫敦政經學院所有的14個專業裏有12個都進入了世界前八。.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玛丽·阿德莱德郡主 (剑桥)

剑桥的玛丽·阿德莱德·威廉敏娜·伊丽莎白郡主(英语:Princess Mary Adelaide Wilhelmina Elizabeth of Cambridge,),英国王室成员,是剑桥公爵阿道弗斯亲王的幼女,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孙女。她还是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外曾祖母。 玛丽·阿德莱德郡主后来下嫁给特克公爵弗朗西斯,他们唯一的女儿玛丽郡主后来成为英王乔治五世的王后。玛丽·阿德莱德郡主从事慈善工作,为许多慈善机构的赞助者。.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玛丽·阿德莱德郡主 (剑桥) · 查看更多 »

玛丽公主 (哈伍德伯爵夫人)

玛丽长公主(英语:Mary, Princess Royal and Countess of Harewood,),全名维多利亚·亚历山德拉·爱丽丝·玛丽(英语:Victoria Alexandra Alice Mary),是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的第三个孩子,也是他们唯一的女儿。.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玛丽公主 (哈伍德伯爵夫人) · 查看更多 »

玛丽皇后地

玛丽皇后地(Queen Mary Land)一译马里地, 南极洲的一部分。位于南极大陆东部,濒印度洋的一部分地区。约相当于东经92°~102°之间。于1912年2月由澳大利亚人发现,以当时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妻子玛丽皇后命名。.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玛丽皇后地 · 查看更多 »

第二代法夫女公爵亚历山德拉郡主

亚历山德拉郡主,第二代法夫女公爵,GCStJ(Princess Alexandra, 2nd Duchess of Fife,全名亚历山德拉·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埃德温娜·路易斯,),英国皇室成员,爱德华七世孙女。在爱德华七世朝的公主的子嗣中,只有亚历山德拉及其姊妹莫德拥有Highness的敬称。亚历山德拉及其姊妹亦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公主。.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第二代法夫女公爵亚历山德拉郡主 · 查看更多 »

紐西蘭君主

紐西蘭君主是紐西蘭王國的君主和國家元首,也是紐西蘭西敏制議會民主制度的核心。現任君主是伊莉莎白二世,由1952年2月6日統治至今。 紐西蘭君主除了統治紐西蘭外,也是另外15個英聯邦王國的君主。紐西蘭君主的根源來自英國君主。由於君主通常居住於英國倫敦而非紐西蘭,所以君主會任命總督在紐西蘭和女王代表在庫克群島及紐埃代表君主履行憲政和禮儀職務。.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紐西蘭君主 · 查看更多 »

约克公爵

约克公爵(Duke of York)是英国贵族的头衔,除非已由一名前任君主的儿子所拥有,此头衔通常授予英国君主的第二个儿子。 现任约克公爵是安德鲁王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的第二个儿子。.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约克公爵 · 查看更多 »

约翰王子

约翰王子(Prince John,),全名约翰·查尔斯·弗兰西斯(John Charles Francis),是英国皇室成员、乔治五世国王和玛丽王后的小儿子,爱德华八世与乔治六世的弟弟。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桑德林汉姆宫,四岁时癫痫病第一次发作,随后又查出有自闭症倾向,因此智力发育滞后,一生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中,由保姆“拉拉”看护,他也没有参加其父王乔治五世在1911年6月22日的加冕礼。近年才被英国王室公开。.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约翰王子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毕苏斯基

约瑟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Józef Klemens Piłsudski,)是波兰政治家,曾任波兰第二共和国国家元首(1918年-1922年)、“第一元帅”(1920年起)、和独裁者(1926年-1935年),他还是波兰第二共和国的领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起,他成为了波兰政治中的主要力量和欧洲政局的重要人物。Plach 2006, 第14页.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约瑟夫·毕苏斯基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塞西尔,第一代切尔伍德的塞西尔子爵

埃德加·阿尔杰农·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第一代切尔伍德的塞西尔子爵,CH,PC,QC(Edgar Algernon Robert Gascoyne-Cecil, 1st Viscount Cecil of Chelwood,1864年9月14日-1958年11月24日),英国律師、政治家与外交家。他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人、捍卫者之一,他亦因此在1937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1868年-1923年间,塞西尔称为“罗伯特·塞西尔勋爵”。.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罗伯特·塞西尔,第一代切尔伍德的塞西尔子爵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七世

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全名阿尔伯特·爱德华(英语:Albert Edward),英国国王及印度皇帝。他是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第二个孩子及长子,出生当年即被封为威尔士亲王,一直到60岁登基,作为威尔士亲王时间最长的王儲。.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爱德华七世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八世

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全名爱德华·阿尔伯特·克里斯蒂安·乔治·安德鲁·帕特里克·大卫(Edward Albert Christian George Andrew Patrick David),英国及大英帝国各自治领国王,印度皇帝,1936年1月20日即位,同年12月11日退位。 爱德华为英国国王-zh-tw:喬治; zh-hk:佐治;zh-cn:乔治-五世及玛丽王后长子,16岁生日时(亦为其父即位九周后)受封为威尔士亲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于英国陆军服役,并于青年时期代其父亲访问海外诸多国家地区。 1936年年初-zh-tw:喬治; zh-hk:佐治;zh-cn:乔治-五世过世,爱德华即位为王。他对宫廷礼数颇不耐烦,无视宪政传统,引发英国政界关切。在即位数月后他向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已一次离异,并寻求第二次离异)求婚,引发。英国及各自治领首相及总理反对这一婚事,认为民众无法接受一两度离异且前夫均在世者将成为王后这一现实。除此之外,由于英国国教会是时反对前配偶仍在世离异者再婚,这一婚事亦将同爱德华的教会领袖身份发生冲突。爱德华意识到若其坚持同辛普森成婚,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及其政府将集体辞职,触发大选,由此违背国王作为政治中立立宪君主的宪政方针。最终他选择退位,和辛普森关系继续,其王位由其弟阿尔伯特继承,即乔治六世。爱德华总共在位326日,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之一。 退位后的爱德华受封温莎公爵。辛普森第二次离婚手续完结后,爱德华于1937年6月3日与其在法国成婚;同年夫妻二人巡访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德华起初驻于,但后被私下指控为纳粹主义同情者,故被调离欧洲,至巴哈马任总督。战后爱德华退休并在法国度过余生。.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爱德华八世 · 查看更多 »

特克的玛丽

特克的瑪麗(Mary of Teck,),全名維多利亞·瑪麗·奧古斯塔·路易斯·奧爾加·保琳·克勞丁·阿格尼斯(英语:Victoria Mary Augusta Louise Olga Pauline Claudine Agnes),是喬治五世的妻子,两人共育有五子一女。曾任英國兼英屬自治領皇后、以及印度皇后。.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特克的玛丽 · 查看更多 »

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

最卓越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The Most Distinguished Order of Saint Michael and Saint George),簡稱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Order of St Michael and St George),是英國榮譽制度中的一種騎士勳章,於1818年4月28日由威爾斯親王喬治(即後來的喬治四世)設立,當時他正代替其父王乔治三世,攝理君職。本勳章分為三等,依等第如下:.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科堡-哥达

萨克森-科堡和哥达(Sachsen-Coburg und Gotha),或称萨克森-科堡-哥达,是韦廷家族在图林根的两个邦国组成的共主邦联。1826年由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和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整合产生。1871年加入德意志帝国。1918年德国君主制覆亡,成为科堡自由州和萨克森-哥达自由州。1920年科堡成为巴伐利亚州的一部分,哥达成为图林根州的一部分。.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萨克森-科堡-哥达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Saxe-Coburg and Gotha,Sachsen-Coburg und Gotha)是一個源自德國,曾經統治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1826年-1918年)、比利时(1831年至今)、葡萄牙(1853年-1910年)、保加利亚(1887年-1946年)和英國(1901年-1917年)的歐洲王室。.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 查看更多 »

飞翔的荷兰人

飞翔的荷兰人(荷兰語:De Vliegende Hollander;英語:The Flying Dutchman。又译作漂泊的荷蘭人,徬徨的荷蘭人等),是传说中一艘永远无法返乡的幽灵船,注定在海上漂泊航行。飞翔的荷兰人通常在远距离被发现,有时还散发着幽灵般的光芒。据说如果有其他船只向她打招呼,她的船员会试图托人向陆地上或早已死去的人捎信。在海上传说中,与这艘幽灵船相遇在航海者看来是毁灭的征兆。在荷兰文裡“vliegend”是用來表示一種持續飛行的狀態,形容受詛的荷蘭人永遠飄流在海上,四處航行,卻始終無法靠岸的悲慘宿命。.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飞翔的荷兰人 · 查看更多 »

馬來聯邦

來聯邦(1895年-1946年;Federated Malay States,Negeri-negeri Melayu Bersekutu,華語俗稱「四州府」),是大英帝國在馬來半島的殖民政体之一,由半島上4個接受英國保護的馬來王朝所組成,包括雪蘭莪、森美蘭、霹靂和彭亨,首府為吉隆坡。 自《邦咯條約》開始,四州逐步為大英帝國所控制,其外交和防務均由英國負責。在內政方面,,除了涉及馬來習俗和伊斯蘭教的事務以外,四州均須聆聽英國派出的参政司的意見。 1946年4月1日,馬來聯邦與馬來屬邦、海峽殖民地(不含新加坡與馬六甲)在英國政府管理下,組成馬來亞聯邦(Malayan Union)。.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馬來聯邦 · 查看更多 »

馬里納郡主 (根德公爵夫人)

肯特公爵夫人馬里納郡主,CI,GCVO,GBE,GCStJ(Princess Marina, Duchess of Kent,),本名希臘及丹麥馬里納郡主(née Princess Marina of Greece and Denmark),香港通稱--,英國皇室成員,肯特公爵喬治王子,即英王喬治五世與玛丽王后第四子之夫人。 馬里納郡主是最後一位嫁入英國皇室的外國公主,自她以後,至今所有皇室婚姻中的新娘多是貴族或平民出身。.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馬里納郡主 (根德公爵夫人) · 查看更多 »

記利佐治街

記利佐治街(英語:Great George Street)是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的一條繁華街道,西接東角道,東接內告士打道,中段與百德新街交界,為灣仔區人流最多的一條街道之一。街道以英皇佐治五世的稱號命名。 在從前,記利佐治街最有名的是日資大丸百貨公司,位於華登大廈基座,大丸百貨公司於1998年結業後,改建成名店坊商場,惟「大丸」之名已深入香港市民民心,故現時前往銅鑼灣糖街的小巴仍以「大丸」作為目的地地名,使用至今。 於1940年4月3日面世的維他奶工廠,位於記利佐治街。而第一間24小時經營的惠康超級市場就是記利佐治街分店。.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記利佐治街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蓋斯科因-塞西爾,第四代梳士巴利侯爵

詹姆斯·爱德华·休伯特·蓋斯科因-塞西爾,第四代梳士巴利侯爵,KG,GCVO,CB,PC(James Edward Hubert Gascoyne-Cecil, 4th Marquess of Salisbury,),英国政治家,在1868年-1903年间称为克兰伯恩子爵。.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詹姆斯·蓋斯科因-塞西爾,第四代梳士巴利侯爵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王子

肯特的迈克尔王子(Prince Michael of Kent;),是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第四个儿子喬治王子之幼子。母亲为希臘及丹麥馬里納郡主。 母亲馬里納郡主是希腊国王喬治一世的第三子尼古拉斯王子之幼女。迈克尔王子于1942年7月4日生于英国白金汉郡他们家的乡下住宅柯品斯(coppins)。迈克尔王子出生后仅一个多月,他的父亲乔治王子即于1942年8月25日因空难丧生。迈克尔王子出生后,其父母最初为其选定的名字是乔治,后来改为迈克尔。迈克尔王子受洗时的全名为迈克尔·喬治·查爾斯·富蘭克林(Michael George Charles Franklin)。因为迈克尔王子生于美国国庆日,故其父乔治王子邀请其老友美国总统小罗斯福擔任新生儿之教父。 迈克尔王子由其母亲抚养长大。后来曾在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并长期在军队服役。.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迈克尔王子 · 查看更多 »

阿尔伯特·凯特尔比

阿尔伯特·威廉·凯特尔比或称艾伯特·威廉·凯特尔贝(Albert William Ketèlbey,),英國作曲家。生于英国伯明翰的阿斯顿,作曲家、指挥、钢琴家。.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阿尔伯特·凯特尔比 · 查看更多 »

阿尔伯特亲王

阿尔伯特亲王 (Albert, Prince Consort,),全名弗朗西斯·阿尔伯特·奥古斯都·查尔斯·埃曼纽尔,最初被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子,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表弟和丈夫。与女王成婚后,长期被称为“阿尔伯特亲王殿下”(HRH Prince Albert),1857年女王钦赐王夫(Prince Consort)称号,也是英國歷史上唯一獲封王夫位號的君主配偶。 阿尔伯特的出生地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与欧洲诸多王室有姻亲关系。在其20岁时,与表姐维多利亚成婚,婚后育有九个孩子。最初,阿尔伯特深受限制,其身份仅是女王的配偶,而没有其他相应的权力或职责。随着时间推移,他吸取了诸多民众诉求,例如实行教育改革、全球范围内推行废奴运动、管理宗室事务和女王办公室等並积极参与1851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在政治上,尽管他反对帕默斯顿勋爵在外交大臣任内所奉行的政策,但他还是说服了女王在与议会交往时不带有党派倾向性,这一点促進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阿尔伯特于1861年去世,得年42岁。他的英年早逝使女王在余生陷入深深的悼念。1901年,他和维多利亚的长子爱德华七世即位,成为首位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君主。.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阿尔伯特亲王 · 查看更多 »

阿瑟·貝爾福

阿瑟·詹姆斯·贝尔福,第一代贝尔福伯爵,KG,OM,PC,DL(Arthur James Balfour, 1st Earl of Balfour,),英国保守党政治家。曾任首相,任期自1902年7月开始,1905年12月结束。后任外交大臣,任期自1916年开始,1919年结束。 贝尔福生于苏格兰,曾经接受哲学教育。1874年大选后,他首次进入国会。贝尔福初入政坛时,被人视为一个门外汉,直至1887年,他获任为,表现出色,在1887年引入,以针对期间出现的杯葛、恐吓和非法集会。 1902年7月,贝尔福接过叔父第三代索尔兹伯里侯爵的两个职位(英国首相和保守党下议院领袖)。贝尔福担任首相期间,英国成功与法国签订挚诚协定,但保守党却因关税改革的问题而分裂。1905年12月,他向自由党让出权力。在次年1月的大选中,保守党及其盟友自由统一党大败,在国会中只剩下157个席位。贝尔福本人亦失去了东曼徹斯特选区席位,但他在一次补选中取得了伦敦市选区席位,重入国会。在大卫·劳合·乔治和国会审议1911年国会法令期间,他一直担任反对党领袖。1911年11月,因未能领导保守党赢得1910年两个大选,贝尔福辞去保守党下议院领袖一职。 贝尔福在1915年5月组成的联合政府中出任第一海军大臣,后于大卫·劳合·乔治所领导的联合政府中担任外交大臣(任期由1916年开始,1919年结束)。担任外相期间,他发布了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园,他亦因此广为人知。在1922年大选中,贝尔福退休,获封伯爵。在20世纪20年代晚期,他再度出山,在斯坦利·鲍德温第二次政府中任职。.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阿瑟·貝爾福 · 查看更多 »

蒙巴頓-溫莎

蒙巴頓-溫莎(英语:Mountbatten-Windsor),是當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系後代所冠的姓氏。這個名稱是源於女王在1960年發布的一道樞密院御令,御令當中宣佈其後裔的姓氏將為蒙巴頓-溫莎,王朝名號保持溫莎。.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蒙巴頓-溫莎 · 查看更多 »

邮票

邮票是郵政機關發行,供寄遞郵件貼用的郵資憑證。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形式。发送者会将邮票贴在信件上,再由邮局盖章(通常是郵戳)销值,以用于在郵件被寄出前,證明寄郵人已支付全部或部分傳遞費用。為方便使用,郵票四周一般會打上齒孔,背面則加上一層背膠。世界上的第一枚郵票是英国的黑便士。郵票發行由國家管理,通常是國家主權的象徵,甚至是某些国家重要的财源,如列支敦士登。郵票是收藏品,集郵已經成為世界重要風潮之一。.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邮票 · 查看更多 »

肯特公爵愛德華親王

肯特公爵爱德华王子,KG,GCMG,GCVO,(Personal aide-de-camp; ),全名爱德华·乔治·尼古拉斯·帕特里克·保罗(Edward George Nicholas Patrick Paul),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孙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堂弟。他作为全英草地网球和门球俱乐部(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总裁或许为人所知。他还兼联合王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特别代表,2001年退休。 在1942年8月25日,爱德华王子的父亲,-zh-hans:肯特公爵; zh-hk:根德公爵;-乔治王子在苏格兰的凱斯內斯附近坠机事件中丧生。爱德华王子继承他父亲-zh-hans:肯特公爵; zh-hk:根德公爵;-、圣安德鲁斯伯爵和唐帕特里克男爵爵位。他在1959年以后成為上议院議員。.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肯特公爵愛德華親王 · 查看更多 »

肯特的迈克尔王妃

肯特迈克尔王妃(Princess Michael of Kent,),全名瑪麗·克里斯蒂·安娜·艾格尼絲·海德薇·艾達·馮·雷尼茨(Marie Christine Anna Agnes Hedwig Ida von Reibnitz),是英國迈克尔王子的妻子,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孙媳妇,英國王室成員,与丈夫迈克尔王子育有一子一女。 M Category:英国王妃 M Category:英國天主教徒 Category:奧地利天主教徒.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肯特的迈克尔王妃 · 查看更多 »

英属印度

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 或 British Raj)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南亚)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缅甸。自1858年开始,由于印度民族起义,英属东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并向维多利亚女王移交权力。1876年开始,这一政治实体的正式名称为印度帝国(Indian Empire),并以此名发行护照。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在此期间,印度先后成为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分别于1900、1920、1928、1932和1936年以独立身份参加了奥运会。 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王侯()和行政长官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模式被称为“”。位于阿拉伯地区的亚丁自1839年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缅甸则是从1886年开始,两者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锡兰(今斯里兰卡)处于印度次大陆的边缘,但不属于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而是由伦敦直接控制的英国直辖殖民地所统治,其地位优于印度总督管辖的印度帝国。英国征服次大陆初期,英帝国统治区域,条约仅限于次大陆的部分,初期的殖民机构设于加尔各答,后来移治于德里。各国相继独立以后,独立之前的关联区域被广泛地称为英属印度。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仅限于次大陆沿海部分区域,这些区域分别由法国和葡萄牙进行殖民统治,独立之后并入印度。英属印度时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国初期,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印度分裂为二个国家——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就是南亚历史上著名事件——印巴分治。再后来的1971年,由于地缘隔绝和种族差异,巴基斯坦的飞地——东巴独立,建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英属印度 · 查看更多 »

英國上議院

英國上議院(House of Lord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貴族院,是英國國會的上議會。英國國會同時也由英國君主與下議院組成。上議院有大約700多名非選舉產生之議員,當中包括英國國教會的26名大主教或主教(即靈職議員)以及600多名貴族(即俗職議員,Lords Temporal)。靈職擔任者於其保有神職身份時續任,而俗職為終身職。 上議院始創於14世紀,1544年始用「上議院」(House of Lords)之名。1649年曾一度遭到由英國內戰取得政權的英格蘭聯邦廢止,復於1660年恢復。上議院之權力曾一度凌駕由選舉產生的下議院。然而,自19世紀以來,上議院之權勢逐漸凌夷,至今已遠不如由選舉產生之下議院。據1911年至1949年間通過的多條國會法令規定,除包括預算案在內之各種撥款案外,所有由下議院通過的法令最多可於上議院擱置十二個月,但不可駁回。這項權力於政治學中稱為延宕性否決(suspensive veto)。據由《1999年上議院法令》(House of Lords Act 1999)所制定進行的革新,世襲貴族的席位予以廢除,僅保留兩席給國務重臣,以及另外90席由選舉產生之貴族代表(representative peer)。現今的聯合王國政府正審慎考慮作進一步革新,但尚未通過成為法律。 除了立法功能以外,上議院昔日尚擁有司法權,對聯合王國內所有民事案件及除蘇格蘭以外的刑事案件擁有終審權。歷史上,上議院的司法職能並不由全院共同行使,而是交由院內具法律經驗的議員們,即人稱「上議院高等法官」(Law Lords)者。至於對於英聯邦地區案件的終審權,則基本上由聯合王國樞密院行使之。不過,按《2005年憲制改革法令》(Constitutional Reform Act 2005)規定,於2009年10月成立的聯合王國最高法院已接收上議院司法職能。 上議院之官式全稱為「與會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會之受尊崇的靈職與俗職們」(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Lords Spiritual and Tempor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上議院與下議院皆在西敏宮召開會議。.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英國上議院 · 查看更多 »

英國國會法

《國會法》(The Parliament Acts),在英國通常指《1911年國會法》(Parliament Act 1911)跟《1949年國會法》(Parliament Act 1949),自此確定英國國會議員每屆最多五年任期,以及兩院制中下議院優於上議院原則。.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英國國會法 · 查看更多 »

英國副首相

英國副首相(Deputy 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英國内阁的一個高級官員。英國副首相不是一個常設職位,其设立是由首相根据当时政治情况决定,首相还可以让副首相兼任其他职务-比如-使之成为内阁最资深者。 与其他国家政府首脑副职不同,英国副首相在宪法中没有规定,虽然这个职务一直担负特殊政府责任。而且首相不能履职,如缺席、生病或死亡时,副首相无权代理首相解散国会、任命同僚或为君主做简报。副首相也不能自动继任首相和党领袖的位置。副首相往往兼任其他内阁职位而实际(De facto)上获得权力,即使没有法律(De jure)上的权力。 在联合政府中,则任命小党的领袖(尼克·克萊格)为副首相,如2010-2015年的保守党-自民党联合政府,以使之有足够的权力执行联合协议的内容。副首相通常在首相问答环节代替首相。 2015年大选后,该职位一直空置。.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英國副首相 · 查看更多 »

英国财政部

女王陛下財政部(Her Majesty's Treasury),簡稱英国財政部(HM Treasury),通稱財政部(The Treasury),是负责开展和执行英国政府的公共财政政策和经济政策的英国政府部门。.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英国财政部 · 查看更多 »

英国陆军元帅列表

这是英国陆军元帅列表,后面是授勋年份.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英国陆军元帅列表 · 查看更多 »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King George V School,簡稱KGV,V讀作five)是香港英基學校協會屬下的其中一間男女校,位於九龍城區何文田天光道2號,總面積41,278平方米。作為英基學校之一,英皇佐治五世學校並不跟隨香港主流教育制度;教學語言為英語,學生人數約1,700名,大部分為九龍居民。學校另設有特殊需要組,協助殘障學生。校舍建築於1935年興建,現被列作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英皇佐治五世學校 · 查看更多 »

英聯邦運動會

英联邦运动会(英語:The Commonwealth Games),是英联邦国家每四年举办一次的运动会。这运动会首次举办于1930年,当时它被称为大英帝国运动会(The British Empire Games)。运动会的名称在1954年被改为大英帝国和联邦运动会(British Empire and Commonwealth Games),又于1970年改作不列颠联邦运动会(British Commonwealth Games),然后在1978年换成现在的英联邦运动会(The Commonwealth Games)。2002年起,英联邦运动会增加了残疾人运动会,使得更多残疾选手多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除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热门运动项目,英联邦运动会的运动项目方面也包含了一些流行于英联邦国家的项目如草地滾球、七人制橄欖球和无网篮球。目前,一共有53个英联邦国家和71个队伍参与此运动会。英联邦运动会的运动员人数通常高达5,000人。这使到英联邦运动会为其中最为多运动员参与的国际运动盛会之一。.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英聯邦運動會 · 查看更多 »

英語文學

英語文學(English literature)指英語寫成的文學作品,作者不一定是來自英格蘭。如约瑟夫·康拉德是波蘭人,羅伯特·伯恩斯是蘇格蘭人。詹姆斯·喬伊斯來自愛爾蘭,愛倫·坡來自美國,薩爾曼·魯西迪來自印度等。在學術界,“英語文學”經常都在致力於“英語研究”的部門或項目中進行分析與批評。原因在於英格蘭的前殖民地都發展出了自己的英語文學,這些地方所使用的英語互相也有區別。所以英語文學隨著英語在世界上的變化而發展出了形形色色的分支。 美國文學中的英語作品可以算作英語文學的一部分,但通常是按一個獨立的重要學科處理;愛爾蘭文學也是如此(但本文涉及在英國活躍的愛爾蘭文學家)。而英國文學和英語文學雖然重複的部分很多,但包括來自大不列顛其他地區和語言的文學,所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英語文學 · 查看更多 »

J·R·R·托爾金

約翰·羅納德·魯埃爾·托爾金,CBE(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常縮寫為J.R.R. Tolkien,),英國作家、詩人、語言學家及大學教授,以創作經典古典奇幻作品《霍比特人》、《魔戒》與《精灵宝钻》而聞名於世。 托爾金曾於1925年至1945年間,在牛津大學彭布罗克学院擔任盎格魯-撒克遜語的,並於1945年至1959年間轉至牛津大學默頓學院任英國語言與文學的默顿教授。他是C·S·路易斯的密友——兩人皆為非正式文學讨论社「迹象」的社員。1972年3月28日,托爾金獲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授的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托尔金的儿子克里斯托夫在父亲去世后,整理了大量的笔记和未发表的手稿,出版了一系列作品,包括《精灵宝钻》、《未完成的故事》、《》等。这些作品与《霍比特人》和《魔戒》一起构成了有联系的共同体,由传说、诗歌、虚构历史、人造语言和短文所组成,关于一个名叫阿尔达(及其中的中土大陆)的奇幻世界。1951至1955年间,托尔金用“传说故事集”(legendarium)一词来称呼大部分作品。尽管在他之前有很多其他作者的奇幻作品问世 作者强调这影响不仅来自托尔金,也来自威廉·莫里斯、喬治·麥克唐納、罗伯特·欧文·霍华德和艾立克·洛克·艾丁生.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J·R·R·托爾金 · 查看更多 »

抒情诗

抒情诗是一种以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的诗歌,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含蓄。该种诗借景抒情,因此不会详写生活及事件的过程,一般無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与具有具体性、明确性的叙事诗相对,抒情诗具有含蓄性、主观性、个性化、诗意化等特征,有的还会体现时代特色。 这种诗歌讲究押韵,有的还设置节拍与音乐。抒情诗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在意识中对现实进行审美改造,以此达到心灵的自由。.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抒情诗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奧古斯特二世

恩斯特·奧古斯特二世(Ernst August II,),全名恩斯特·奧古斯特·威廉·阿道夫·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Ernst August Wilhelm Adolf Georg Friedrich),汉诺威王国王储、不伦瑞克公爵、联合王国第三代坎伯兰和特维奥特戴尔公爵。.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恩斯特·奧古斯特二世 · 查看更多 »

東伏見宮依仁親王

東伏見宮依仁親王(ひがしふしみのみや よりひとしんのう、庆应3年旧暦9月19日(1867年10月16日) - 1922年(大正11年)6月27日),日本的皇族、海軍軍人。 伏見宮邦家親王王子。官位至元帥海軍大将・大勲位・功三級。妃岩倉具定公爵長女周子(かねこ)。.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東伏見宮依仁親王 · 查看更多 »

格洛斯特公爵威廉王子

格洛斯特公爵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 Duke of Gloucester;1689年7月24日–1700年7月30日)是日后在1702年成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女王的安妮王妃和她的丈夫坎伯兰公爵丹麦和挪威的乔治亲王的儿子,也是父母唯一活过婴儿期的孩子。他一出生就受封為格洛斯特公爵,並且被當時人視為未來的新教領袖。這是因為他出生在光榮革命的岁月,當時許多人仍害怕他的信仰天主教的外祖父詹姆斯二世及七世可能會回國復辟,渴望英格兰王室能有一個在未来繼位的新教血脈。因此格洛斯特降生後,英格蘭民心大振,即使詹姆斯與其天主教後嗣仍試圖復辟王位,英格兰人對天主教的恐懼相比之前也大幅減弱。 格洛斯特的母親尽管與姊姊瑪麗二世、姐夫兼表兄威廉三世及二世有间隙,一段時間不相往來,但支持儿子和姐姐姐夫保持亲密联系,使他成为她和姐姐姐夫间的润滑剂。格洛斯特自幼便与威廉國王过从甚密,受封为嘉德騎士;姨母瑪麗女王經常在探視時送禮物給他。格洛斯特襁褓时期一直都住在肯辛頓地區的卡普登宅,並與他的貼身侍衛詹金斯·路易斯建立起特殊情誼。路易斯對小主人的回憶錄,後來成為歷史學家描述格洛斯特公爵的重要來源。路易斯指導格洛斯特並幫他成立一支小型童子軍隊,叫作「騎兵衛隊」,最後衛隊共有90個男童。 格洛斯特的健康状况不稳定,他的母亲为此担忧不断。1700年,年仅11岁的格洛斯特夭折,酿成王位继承危机,他的死让他的母亲成了1689年《權利法案》既定继承线路上仅存的人士。议会不愿王位复归天主教徒,遂于1701年制定《王位继承法》,規定讓詹姆斯二世及七世的表姐、漢諾威的选侯夫人索菲及其新教後嗣繼承王位。.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格洛斯特公爵威廉王子 · 查看更多 »

汉诺威王朝

漢諾威王朝(Haus Hannover),是於1692年-1866年間統治德意志漢諾威地區與在1714年-1901年間統治英国的王朝。.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汉诺威王朝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君主

澳大利亞君主,即澳大利亞(澳洲)君主,是立憲世襲君主。现任澳大利亚君主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由1952年2月6日在位至今。澳洲總督在澳洲代表君主,由君主根據憲法以君主制誥委任,在君主不在澳大利亚的时候代表她行使《澳大利亚宪法》授予的权力。君主會另外直接委任六位州總督,在各個州代表君主。根据《1986年澳大利亚法》澳大利亚君主同时是澳大利亚各州的君主。 澳洲君主除了担任澳洲的君主外,也是另外15個英聯邦王國国家君主。 澳洲君主的继承规则遵循由英国历代法律确定、所有英聯邦王國共同承认的继承规则。如需修改继承规则时,根据20世纪30-40年代各英联邦王國之间确立的宪政惯例,英聯邦王國王位继承规则必须经由所有王國按照各国自身法律要求立法,方可修改有效。其中,根据澳大利亚的联邦制度和1986年以来的宪政制度,澳大利亚联邦须在所有州立法通过之后方可代表澳大利亚立法对王位继承规则进行修改。 根据澳大利亚的西敏制君主立宪制度,君主和总督都不会过问日常政府的施政。根据澳大利亚的现代宪政惯例,君主只有在根据总理建议任免总督,和更改君主的权力本身时才会直接过问澳大利亚事务,君主的其他权利均已交予总督行使。.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澳大利亚君主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Victoria Cross for Australia)是澳大利亚授勋制度中的最高荣誉,用于取代发放给澳大利亚人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旨在奖励“面对敌人时,敢于做出最英勇的行动、或是表现出卓越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或是最彻底忠于职守的人”。 1991年1月15日,澳大利亚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签署制诰,诏准创设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作为澳大利亚人的最高荣誉,其优先级别高于澳大利亚授勋制度中原有的任何勋章、奖章和其它嘉奖。这一勋章的授予人选由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决定,既可以是澳大利亚军人,也可以是其他人士。获得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人有权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勋衔简称VCVictoria Cross Regulations, Commonwealth Gazette No.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 查看更多 »

新生事件

《新生》事件是指1935年上海《新生》周刊发表艾寒松化名“易水”所写《闲话皇帝》一文,由于其中一段文字涉及日本天皇有所谓“不敬之辞”,而引起的中日外交纠纷、中国国民党当局对《新生》相关人员的惩处事件。.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新生事件 · 查看更多 »

感恩节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Jour de l'Action de grâce),是美国的全国节日,为感谢上帝赐予一年度豐收的祝福。美国感恩节定於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 1620年,五月花号船满载英国受迫害的清教徒到达美洲。當年冬天,不少人饥寒交迫,染病身亡。在印第安人帮助下,新移民学会狩猎、种植玉米、南瓜,并在来年迎来丰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歐陸新移民邀請印第安人過來一同感謝上帝的賜予。 在美国,自1941年起,感恩节定於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並从这一天起休假一天,這一天通常被認為標誌着聖誕採購季節的正式開始。加拿大的感恩節則起始於1879年,定於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与美国的哥伦布日相同。联合国总部于感恩节当天放假。.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感恩节 · 查看更多 »

愛麗斯王妃 (告羅士打公爵夫人)

告羅士打公爵夫人愛麗斯王妃(Princess Alice, Duchess of Gloucester,),全名艾丽斯·克丽斯特贝尔·蒙塔古-道格拉斯-斯科特(Alice Christabel Montagu-Douglas-Scott),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第三子、乔治六世的弟弟格洛斯特公爵亨利王子的王妃,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婶母。.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愛麗斯王妃 (告羅士打公爵夫人) · 查看更多 »

托雷翁大屠殺

托雷翁大屠杀,又称托雷翁惨案或莱苑惨案,是指1911年5月13日-15日发生于墨西哥科阿韦拉州城市托雷翁(当地华人称“莱苑埠”)的一场针对华人的大屠杀。托雷翁是墨西哥革命期间,夺取的最后一座大城。革命武装在弗朗西斯科·伊·马德罗(1873年-1913年)的领导下,向托雷翁发起了一场进攻。当政府军撤退之时,造反派在清晨入城并在入城后对当地的商业阶级进行了十个小时的洗劫与屠杀。由于当地商业阶级多为华人商户,故有300多名华人居民当场被杀死,大量华人家庭与机构被掠夺与摧毁。 这一事件触发了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一场外交危机。中方索要3000万比索作为赔偿。甚至还一度有流言说,中国已经派遣了一艘战舰驶往墨西哥水域。最终中方没有得到任何赔偿。对这场大屠杀的调查推断出,这是一场出于种族仇恨的、未受挑衅便发起的行为。.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托雷翁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時代封面人物列表 (1920年代)

这是1920年代的《時代雜誌》封面人物列表:.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時代封面人物列表 (1920年代) · 查看更多 »

1936年

没有描述。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1936年 · 查看更多 »

1月20日

1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5天(闰年是346天)。.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1月20日 · 查看更多 »

6月3日

6月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4天(闰年第15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1天。.

新!!: 乔治五世 (英国)和6月3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