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乌苌国

指数 乌苌国

乌苌国(梵文 Uddiyana, Udyāna),又譯為烏場國、烏仗那、郁地引那,古代印度國名,地理位置相当于今日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斯瓦特县。 最早见法显《佛国记》。《洛阳伽蓝记》作乌场国,《大唐西域记》作乌仗那国,《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作乌长那,《往五天竺国传》作乌长国,国人自称“郁地引那”,小乘佛法盛行。乌苌国属北印度古国,在赊弥国之南,北连葱岭,南至天竺。气候和暖,乘产果林,引水灌田,产稻麦。北魏神龟元年宋云出使天竺,过乌苌国,曾晋见乌苌国王,并为国王讲述孔子、老子、庄子学说《魏书》。乌场国曾于永平三年、四年神龟元年,正光二年朝贡北魏。这国家以巫术与密教著名。按时轮金刚说法,佛在世已在此传播密法。 晋代高僧法显、慧景、道整、慧达,唐代高僧玄奘、慧超、道琳、玄照曾到访此国。 蓮花生大師即出身此國。.

13 关系: 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不丹-印度關係乌苌国乃琼寺佛图澄往五天竺国传灵光寺 (北京)类乌齐寺蓮花生法显传末田底迦斯瓦特县

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書影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口述,門人辯機筆受編集而成。《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歷見聞錄,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一百四十多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提供大量印度史料,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地理外紀類。.

新!!: 乌苌国和大唐西域記 · 查看更多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唐代高僧义净撰,成书于天授二年(691年)。《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述从(641年)到(691年)间到印度和南海访问的57位分别来自大唐、新罗、覩货罗、康国、土蕃的禅师、法师的事迹,此外兼述经济、风俗及旅行路线,为研究7世纪南洋诸国状况和国际交通的重要资料。.

新!!: 乌苌国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 查看更多 »

不丹-印度關係

印度共和国和不丹王国在传统上关系紧密而特殊。印度在不丹的外交、国防和经贸上拥有着一定影响力。如今不丹是印度的一个“被保护国家”(protected state),而非“保护国”(protectorate)。2012-13财年,印度对不丹的财政援助为6亿美元。此后几年,这一数字持续稳定增长,并于2015-16财年达到了9.85亿美元,使得不丹成为印度对外援助最大受惠国。策林·托傑在2013年8月访印期间,接受了高达8.19亿美元的额外援助,其六分之五被用于不丹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新!!: 乌苌国和不丹-印度關係 · 查看更多 »

乌苌国

乌苌国(梵文 Uddiyana, Udyāna),又譯為烏場國、烏仗那、郁地引那,古代印度國名,地理位置相当于今日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斯瓦特县。 最早见法显《佛国记》。《洛阳伽蓝记》作乌场国,《大唐西域记》作乌仗那国,《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作乌长那,《往五天竺国传》作乌长国,国人自称“郁地引那”,小乘佛法盛行。乌苌国属北印度古国,在赊弥国之南,北连葱岭,南至天竺。气候和暖,乘产果林,引水灌田,产稻麦。北魏神龟元年宋云出使天竺,过乌苌国,曾晋见乌苌国王,并为国王讲述孔子、老子、庄子学说《魏书》。乌场国曾于永平三年、四年神龟元年,正光二年朝贡北魏。这国家以巫术与密教著名。按时轮金刚说法,佛在世已在此传播密法。 晋代高僧法显、慧景、道整、慧达,唐代高僧玄奘、慧超、道琳、玄照曾到访此国。 蓮花生大師即出身此國。.

新!!: 乌苌国和乌苌国 · 查看更多 »

乃琼寺

乃琼寺,全称“乃琼多杰扎央林”,简称“乃琼贡巴”(),藏族民间俗称乃琼角,()一譯乃穷寺、 舊譯涅沖寺。藏傳佛教宁玛派寺院,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是格鲁派哲蚌寺的属寺,也是乃琼护法的所在。该寺位于根培乌孜山南麓,距哲蚌寺約1公里。 因現任乃瓊護法隨十四世达赖流亡至印度,故現在达兰萨拉也建立了一個同名寺院,作為乃琼护法的居所。.

新!!: 乌苌国和乃琼寺 · 查看更多 »

佛图澄

佛图澄(),又称竺佛图澄、佛圖橙、佛圖磴、浮圖澄,本姓帛,西域人,南北朝高僧。.

新!!: 乌苌国和佛图澄 · 查看更多 »

往五天竺国传

《往五天竺国传》,唐代新罗僧人慧超在723年至727年前往五印度诸国巡礼,先后到东印度,中印度、南印度、西印度、北印度,再经中亚各国返回长安后所作。《往五天竺国传》全书已不存,在慧琳所著《一切经音意》中有摘录。1905年伯希和在敦煌发现此书写本残卷,以低價購入並帶到巴黎。伯希和首先指出编号“伯希和3532”敦煌写本残卷就是慧琳《一切经音義》中的《慧超往五天竺国传》。后经罗振玉用《一切经音義》对照敦煌写本,证明敦煌残卷“伯希和3532”,的确是《慧超往五天竺国传》。 本书记载吠舍厘、拘尸那、摩揭陀、伽毗罗、吐蕃、建驮罗、乌长、拘卫、览波、罽賓、犯引、吐火罗、波斯、大食、大拂临、骨咄、康国、史国、米国、安国、跋贺那、骨咄、突厥、胡密、识匿、疏勒、龟兹、于阗、安西、焉耆等四十余国。 慧超西行时已经不是玄奘西行时的和平年代,一路上他亲眼目睹了大食(波斯)东征、突厥扩张,印度、吐蕃、唐相互较量的残酷战争。缩略本残卷虽然简短,但忠实记录了8世纪上半叶当时的情况,是印和中亚史的重要史料。慧超在《往五天竺国传》中除了记载与印度佛教相关的内容,还对45个国家的情况进行了记载,涉及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亚地区开始突厥化和伊斯兰化的目击见证,是研究8世纪中亚丝绸之路的珍贵文献。 此书有日语、德语、英语、朝鲜语等翻译本。.

新!!: 乌苌国和往五天竺国传 · 查看更多 »

灵光寺 (北京)

灵光寺是位于北京石景山区觉山(俗称“虎头山”)东麓的一座汉传佛教寺院,是八大处的第二处,现位于八大处公园内。 寺内原有“招仙塔”,后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僧人从该塔遗址发现了佛牙舍利一枚。后为收藏佛牙舍利,又于1964年建成了“佛牙舍利塔”。.

新!!: 乌苌国和灵光寺 (北京) · 查看更多 »

类乌齐寺

类乌齐寺,本名“扬贡寺”,藏语称“查杰玛”或“格培林”,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类乌齐镇的一座藏传佛教达隆噶举派寺院。 类乌齐寺的本名为“扬贡寺”,是桑吉温兴建。该寺主殿“查杰玛”建成后,因该殿十分宏伟壮丽,成了该寺的象征,所以藏语常称该寺为“查杰玛”。此外,因该寺建于类乌齐的“纳衣塘”大坝上,故被称作“类乌齐寺”。藏语通常称该寺为“查杰玛”或“格培林”。.

新!!: 乌苌国和类乌齐寺 · 查看更多 »

蓮花生

蓮花生(梵文:पद्मसम्भव Padmasambhava;,生卒年不詳),或譯蓮華生大士。八世紀印度那爛陀寺僧人及雲遊僧,後應寂護論師與藏王赤松德赞禮請入藏創立僧團,後人尊稱為蓮師。由於後世弟子的崇敬,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被稱為第二佛陀。所帶入的密法稱為前譯派,為今寧瑪派所信奉。首位將藏密傳入漢地的寧瑪派教傳三十二代祖師諾那呼圖克圖謂蓮花生大士是彌陀身、觀音口、釋迦心,合諸佛菩薩身口意之三密金剛應化身。.

新!!: 乌苌国和蓮花生 · 查看更多 »

法显传

《法显传》是东晋高僧法显所著的游记。法显在弘始二年(400年),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僧人,从长安出发,西渡流沙,到天竺寻求戒律。法显于义熙八年(412年)归国,前后14年。法显归国后著《佛国记》一书,记录西行见闻。《法显传》又名《佛国记》、《历游天竺记传》,《佛游天竺记传》、《释法明游天竺记》,是佛教史和中外交通史的重要文献。.

新!!: 乌苌国和法显传 · 查看更多 »

末田底迦

末田底迦(梵文:Madhyantika),又譯為摩闡提、末闡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鐸迦、末彈地、末田提、摩田提,印度佛教僧侶,證阿羅漢果,是先上座部和大眾部共尊的早期大師,為罽賓佛教的開創者。 按南傳佛教記載約於西元前260年前後,阿育王派他至罽賓傳教。漢傳佛教尊其為西方第三祖,列為異世五師之一。.

新!!: 乌苌国和末田底迦 · 查看更多 »

斯瓦特县

斯瓦特县(乌尔都语:سوات),是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东北部的一个县,距离伊斯兰堡160公里。该县面积约8,78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33,000。斯瓦特县首府为塞杜沙里夫(Saidu Sharif)。主要城镇有明戈拉(Mingora)。该地景色秀丽,被称作“巴基斯坦的瑞士”。主要景点有卡拉姆山谷等地。.

新!!: 乌苌国和斯瓦特县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乌仗那乌场国乌长乌长那烏仗那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