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临淄县

指数 临淄县

临淄县是中国古县名,为今天淄博市 临淄区等地。.

20 关系: 山东行政区划史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山東省 (清)中國建築京东路京東東路北海郡王效禹青岛市区道路新旧名称对照表青州 (古代)青州府西汉行政区划郭俊忱胶东道淄博专区淄青道清河专区春秋时期昌潍专区晏姓

山东行政区划史

山东行政区划史介绍山东地区行政区划变迁。.

新!!: 临淄县和山东行政区划史 · 查看更多 »

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是明朝在华北平原东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一级行政区名,下辖6府15州89县。布政使司衙门驻济南府。.

新!!: 临淄县和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山東省 (清)

山东省(v),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

新!!: 临淄县和山東省 (清) · 查看更多 »

中國建築

中國建築,亦作中華建築、漢式建築、中國式建築,以斗拱和屋簷為最大特點。與韓國建築、朝鲜建築、琉球建筑、日本建築、越南建築同屬東亞建築系列。.

新!!: 临淄县和中國建築 · 查看更多 »

京东路

京东路是中国北宋设立的一个路,为至道十五路之一。 治所在宋州(景德后为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在山东省徒骇河东南,东明县、河南省睢县、柘城县以东,和江苏省西北角。包括山东的大部。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建广济军。四年(979年),割曹、澶、濮、济四州地,复置县,隶属广济军。熙宁四年(1071年)废广济军,以定陶县隶曹州。熙宁六年(1073年)正式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二路。以今泰山和沂水为二路分界线。京东东路治所在青州,京东西路治所在兖州,后迁应天府。金朝改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

新!!: 临淄县和京东路 · 查看更多 »

京東東路

京東東路是中國宋朝(960年-1279年)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地處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的東部。至道三年(997年)定天下为15路。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 建炎年间全境沦于金国,京東東路建制废除。金国在此设置山东东路。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為陪都南京应天府,也称“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市),應天府始為京東東路路治,後為京東西路路治。济南府初为齐州,熙宁七年(1074年)属京东西路,元丰元年(1078年)来属京东东路;政和六年(1116年)升为济南府成为京东东路的首府。北宋時,此地為宋朝重要的文化地區。南宋建炎衣冠南渡,京東东路建制撤銷,但該地仍為宋金交戰的主戰場之一。.

新!!: 临淄县和京東東路 · 查看更多 »

北海郡

北海郡,中國古代的郡。 西漢置,治所在营陵县(今山東昌樂縣東南五十里)。东汉时,徙治據縣(在今山东省壽光市東南三十一里),後其封其諸王在此,改稱為「北海國」。南齊时,治所在都昌县(在今江蘇省東海縣東北),南朝宋及北魏时,治所在平寿县(在今山东省潍坊市西南)。北周置总管府。 隋朝开皇十四年,废总管府。改為高陽郡。後廢郡改置青州,大业初年置北海郡。户十四万七千八百四十五,下辖十县:益都县、临淄县、千乘县、博昌县、寿光县、临朐县、都昌县、北海县、营丘县、下密县。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復稱青州,天宝元年(742年)复称北海郡,乾元时又改為青州,宋朝稱青州北海郡,金朝改為益都府,即今山東益都縣治。.

新!!: 临淄县和北海郡 · 查看更多 »

王效禹

王效禹(),曾用名赵尧卿,山东省益都县西北乡段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早年参加抗日战争。1938年,任中共益都县委组织部部长。1940年,任中共临淄县委书记。1942年,任山东军区清河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委兼团政委。1943年,任中共博兴县委书记。1945年,改清河军分区十四团政委。1946年,任十五团政委。1948年,改任中共清河地委副书记、书记兼清河军分区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65年,任青岛市副市长。文化大革命期间,担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兼山东省军区第一政委。1969年,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后撤职。.

新!!: 临淄县和王效禹 · 查看更多 »

青岛市区道路新旧名称对照表

青岛市区道路新旧名称对照表,分时期及区域列出了中国青岛市传统老城区主要道路的在不同时期的名称对照。 青岛于20世纪初建置后,先后经历了德国租借和两次日本占领。最早的胶澳市区被划分为青岛、大鲍岛、台西镇和台东镇四区,德国和日本统治当局按照本国语言,分别对已经初具规模或建成的道路进行了命名和更名。中华民国在成立胶澳商埠之初,为宣示主权,对此种外国风格的路名进行了大规模变更,变更的原则主要为中国地名,变更后的大部分路名沿用至今。 其中,“町”为日本行政区划用语(相当于街道),借以表示路名;实际上,在日文中路名本应使用“××通”或“#丁目”表示。.

新!!: 临淄县和青岛市区道路新旧名称对照表 · 查看更多 »

青州 (古代)

青州,中国漢朝到金朝时设置的州。青州本为漢族文化中的九州之一,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东汉时青州刺史駐地為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三国曹魏及西晋均沿袭此制。永嘉之乱后,东晋于大兴初年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境侨置青州,后有多次迁治。又在今山东省境置北青州,江苏省境内的青州,则称为南青州。刘宋时,废南青州,北青州称青州。治所多有迁移。隋朝废青州,唐朝复置,又改称北海郡。金朝时改益都府,元朝时为益都路,明清时为青州府。.

新!!: 临淄县和青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青州府

青州府,明清时設置的府。 元朝时为益都路,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政权改益都路为青州府。下领一州,十三县:益都县、临淄县、博兴县、高苑县、乐安县、寿光县、昌乐县、临朐县、安丘县、诸城县、蒙阴县、莒州(沂水县、日照县)。 清代初期,領安東衞,州一,縣十三。雍正中,莒直隸,割蒙陰、沂水、日照,尋降並屬沂,增置博山。乾隆七年衛省。領縣十一:益都縣、博山縣、臨淄縣、博興縣、高苑縣、樂安縣、壽光縣、臨朐縣、安丘縣、昌樂縣、諸城縣。考评:衝,繁,難。登萊青膠道治所。副都統駐。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府废。.

新!!: 临淄县和青州府 · 查看更多 »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由于社会文化和民俗等背景和政治形势;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而且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中国史上的州郡县三级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新!!: 临淄县和西汉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郭俊忱

郭俊忱(),原名郭俊臣,山东省临淄县(现淄博市临淄区)大杨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临淄县和郭俊忱 · 查看更多 »

胶东道

胶东道,中华民国初期道。 1913年2月置,治所在福山县(今山东省烟台市)。属山东省。辖福山、蓬莱、栖霞、黄县、招远、莱阳、宁海(1914年1月改名牟平)、文登、荣成、海阳、掖县、平度、潍县、昌邑、胶县、高密、即墨、益都、临淄、乐安(1914年1月改名广饶)、寿光、昌乐、临朐、安丘、诸城、日照等县。辖区约当今山东省广饶、青州、临朐、安丘、诸城、五莲、日照等市县及以东地区,另有淄博市临淄区。1925年废。 Category:中华民国山东省的道 Category:烟台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威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潍坊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青岛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日照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东营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淄博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1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临淄县和胶东道 · 查看更多 »

淄博专区

淄博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已撤消的行政区。曾两度设置。.

新!!: 临淄县和淄博专区 · 查看更多 »

淄青道

淄青道,中华民国初期设置的道,属山东省。 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奉系军阀、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废除袁世凯时代设置的山东四道(济南道、济宁道、东临道,胶东道),将山东省分为十一道。淄青道由胶东道分置,道尹驻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辖益都县、博山县、临淄县、博兴县、高宛县、广饶县、寿光县、昌乐县、临朐县等9县。辖境相当今山东潍坊市、淄博市大部,广饶县、博兴县等地。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後废。.

新!!: 临淄县和淄青道 · 查看更多 »

清河专区

清河专区,中共政权在今山东省北部设置的专区。 1944年1月,冀鲁边区和清河区组成渤海行政区,其后设置清河专区。下辖羊口市及桓台、长山、博兴、高青、章历、寿光、广饶、齐东、临淄、益寿、邹平等县。专员公署驻桓台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撤销清河专区,辖县分别划归昌潍、淄博、惠民三专区。.

新!!: 临淄县和清河专区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新!!: 临淄县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昌潍专区

昌潍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已撤销的行政区,在今山东省中东部。1949年置,专员公署驻昌乐县。辖昌乐、安丘、潍县、临朐、淮安、丘南、寿南、益临、益都9县。 1950年,专区迁驻益都县(今青州市);原由省直辖的潍坊市划归昌潍专区;将原西海专区所属昌邑、昌南、潍北3县及原清河专区所属寿光、益寿2县划入昌潍专区;淮安县更名为潍安县。辖1市、14县。 1951年,专区迁驻潍坊市。1952年,撤销潍安县,并入安丘县;撤销益临县,并入临朐、益都、昌乐3县;撤销益寿县,并入益都、寿南、寿光3县;析寿光县设羊角沟区(县级)。辖1市、11县、1区。 1953年,原属淄博专区的临淄县划入昌潍专区;撤销潍北县,并入潍县;撤销丘南县,并入安丘县;撤销寿南县,并入寿光县。辖1市、9县、1区。 1954年,原属淄博工矿区的博山县划入昌潍专区;撤销羊角沟区,并入寿光县。辖1市、10县。 1956年,原胶州专区所属高密、胶县、胶南、诸城、藏马、五莲、即东7县及原属莱阳专区的平度、蓼兰2县划入昌潍专区;撤销藏马县,并入胶南、五莲2县;撤销昌南县,并入昌邑县;撤销即东县,并入莱阳专区海阳、即墨2县;撤销蓼兰县,并入平度县。辖1市、15县。 1958年,将胶县、胶南2县划归青岛市;撤销潍县,并入潍坊市;撤销临淄县,并入益都县;撤销博山县,并入淄博市。昌潍专区辖1市、10县。 1961年,原由青岛市辖的胶县、胶南2县划入昌潍专区;恢复潍县、临淄2县。辖县级潍坊市及潍县、昌乐、益都、寿光、临淄、临朐、昌邑、平度、高密、安丘、诸城、五莲、胶县、胶南14县。 1967年,撤销昌潍专区,改置昌潍地区。.

新!!: 临淄县和昌潍专区 · 查看更多 »

晏姓

晏姓,在《百家姓》中排第324位。.

新!!: 临淄县和晏姓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