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丰富海

指数 丰富海

豐富海(Mare Fecunditatis,又譯豐饒海、豐海)是月球上一座直径909公里的月海,位於月球的東南部。.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80 关系: 加圖山脊劳伦斯陨石坑培特威物斯环形山卡耶山脊卡梅伦陨石坑卢伯克陨石坑危海史密森陨石坑塞奇山脈塞奇陨石坑塔伦修斯环形山嫦娥一号安德鲁索夫山脊中国探月工程帕雷泽西陨石坑康登陨石坑库什曼山脊库克陨石坑伊本·白图泰陨石坑嘉当陨石坑哥伦布环形山哈格里夫斯陨石坑冥古宙克罗兹陨石坑前酒海纪神酒海罗特斯勒环形山瓦茨陨石坑直圆陨石坑盖基山脊韦布陨石坑莫利陨石坑莫森山脊萨默维尔陨石坑静海 (月球)谷登堡陨石坑贝洛陨石坑麦哲伦陨石坑麦克劳林环形山麦克卢尔陨石坑麻田陨石坑达·芬奇陨石坑霍顿陨石坑 (月球)郭克兰纽陨石坑阿尔马拉古什陨石坑阿科斯塔环形山阿特伍德陨石坑阿蒙顿陨石坑阿波罗8号阿波罗尼奥斯陨石坑... 扩展索引 (30 更多) »

加圖山脊

加图山脊(Dorsa Cato)是月球赤道区的一组皱岭,位于丰富海塔伦修斯环形山以南,其中心月面坐标为,全长140公里,名称取自古罗马参议员兼史学家马尔库斯·波尔基乌斯·加图(Marcus Porcius Cato,公元前234年-公元前149年),197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召开的大会上,该名称与其它众多月球地名一道被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加圖山脊

劳伦斯陨石坑

劳伦斯陨石坑(Lawrence)是位于月球正面静海以东和丰富海西北之间高地上的一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1901年-1958年)和美国首位非裔宇航员小罗伯特·亨利·劳伦斯(Robert Henry Lawrence,Jr.,1935年-1993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劳伦斯陨石坑

培特威物斯环形山

培特威物斯环形山(Petavius)是月球正面南半球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早雨海世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法国耶稣会神学家、现代年代学创建者狄奥尼修斯·培特威物斯(Dionysius Petavius,1583年-1652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培特威物斯环形山

卡耶山脊

卡耶山脊(Dorsum Cayeux)是位于月球丰富海中的一道皱岭,其中心月面坐标为,全长84公里,其名称取自法国地质学家卢西恩·卡耶(Lucien Cayeux,1864年3月16日-1944年11月1日),1976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卡耶山脊

卡梅伦陨石坑

卡梅伦陨石坑(Cameron)是坐落在月球正面丰富海西北部塔伦修斯环形山西北坑壁上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罗伯特·柯里·卡梅伦(1925年-1972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卡梅伦陨石坑

卢伯克陨石坑

卢伯克陨石坑(Lubbock)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西侧边沿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英国数学家暨天文学家约翰·威廉·卢伯克(John William Lubbock,1803年-186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卢伯克陨石坑

危海

危海(Mare Crisium)是位于月球正面东部危海盆地中的一座月海,位于560×420公里范围内,面积近17.6万平方公里,表面极为平坦。它是月球正面最孤独的月海:四周环被辽阔的高地环抱,仅间杂着一些零碎的小月海区。该月海中分布有质量瘤、皱岭和撞击坑等特征,但没有类似月溪的地堑。.

查看 丰富海和危海

史密森陨石坑

史密森陨石坑(Smithson)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东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英国化学家暨矿物学家,史密森尼学会创始捐赠人詹姆斯·史密森(1765年-1829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史密森陨石坑

塞奇山脈

̼ 塞奇山脉(拉丁语为"Montes Secchi")是位于丰富海西北侧的一座较小的月球山脉,它没有清晰的边界,在静海和丰富海之间绵延数十公里。其中心月面坐标为北纬2.72°、东经43.17°,相较邻近月海约高1公里For altimetric satellite data 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obtained through the program ,取名自它中部附近的塞奇陨石坑,而该陨石坑则又是以19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安吉洛·西奇之名命名,1976年塞奇山脉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采纳。 塞奇山脉东北端是直径56公里的塔伦修斯环形山、山脉南面的丰富海上则蜿蜒着“塞奇月溪”(Rimae Secchi)。.

查看 丰富海和塞奇山脈

塞奇陨石坑

塞奇陨石坑(Secchi)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西北边沿的一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意大利天文学家,著名的天文学之父佩特·安吉洛·塞奇(1818年-190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塞奇陨石坑

塔伦修斯环形山

塔伦修斯环形山(Taruntius)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西北边沿的一座年轻撞击坑,约形成于11亿年前的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罗马哲学家暨数学家卢修斯·塔伦修斯·费尔玛努斯(公元前1世纪),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塔伦修斯环形山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傳說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UTC+8,下同)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18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月球表面的3D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嫦娥一号是中国嫦娥工程的第一阶段任务,自2004年1月立项,第一阶段耗资十四億人民幣。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前往月球预定地点。.

查看 丰富海和嫦娥一号

安德鲁索夫山脊

安德鲁索夫山脊(̣̣Dorsa Andrusov)是位于月球丰富海中的一道皱岭,中心月面坐标为,全长160公里,其名称取自俄罗斯地质学家、地层学家及古生物学家尼古拉·伊凡诺维奇·安德鲁索夫(Nicolai Ivanovich Andrusov,1861年12月19日-1924年4月27日),1976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前苏联首次将月岩带回地球的无人探月飞船-月球16号就降落在该山脊的附近。.

查看 丰富海和安德鲁索夫山脊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或 ,縮寫:)亦稱嫦娥工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启动的第一个探月工程,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启动。首先是发射绕月卫星,继而是发射无人探测装置,实现月面软着陆探测,最后為運輸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点,并且採取樣本返回地球;整个计划将會历时20年,並為載人登月的長期目標作出準備。中国探月工程的科研成果发布在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网站上。.

查看 丰富海和中国探月工程

帕雷泽西陨石坑

帕雷泽西陨石坑(Palitzsch)是位于月球正面东南部的一座撞击坑,其名称由约翰·希罗尼穆斯·施罗特取自十八世纪德国博物学家、自学成才的天文学家约翰·格奥尔格·帕雷泽西(Johann Georg Palitzsch),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帕雷泽西陨石坑

康登陨石坑

康登陨石坑(Condon)是月球正面位于成功湾东岸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核物理学爱德华·乌勒·康登(1902年-1974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认可。.

查看 丰富海和康登陨石坑

库什曼山脊

库什曼山脊(Dorsum Cushman)是位于月球丰富海中的一道皱岭,中心月面坐标为,全长80公里,其名称取自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及有孔虫门专家约瑟夫·奥古斯丁·库什曼(Joseph Augustine Cushman,1881年1月31日-1949年4月16日),1976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库什曼山脊

库克陨石坑

库克陨石坑(Cook)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西南部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英国皇家海军军官、航海家、探险家及制图师詹姆斯·库克(1728年-1779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库克陨石坑

伊本·白图泰陨石坑

伊本·白图泰陨石坑(Ibn Battuta)是位于月球正面东部丰富海中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中世纪摩洛哥穆斯林学者、旅行家阿布·阿布杜拉·穆罕默德·伊本·白图泰(1304年-1377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伊本·白图泰陨石坑

嘉当陨石坑

嘉当陨石坑(Cartan)是月球正面位于成功湾北岸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法国数学家埃利·约瑟夫·嘉当(1869年-1951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嘉当陨石坑

哥伦布环形山

哥伦布环形山(Colombo)是月球正面位于酒海与丰富海间崎岖高地上的一座大型古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西班牙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年-1506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哥伦布环形山

哈格里夫斯陨石坑

哈格里夫斯陨石坑(Hargreaves)是月球正面位于东部赤道区上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英国天文学家和验光师弗雷德里克·詹姆斯·哈格里夫斯(Frederick James Hargreaves,1891年-1970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哈格里夫斯陨石坑

冥古宙

冥古宙(Hadean)是太古宙之前的一個階段,分為隱生代、盆地群代、酒神代和雨海代。開始於地球形成之初,結束於38億年前,但依據不同的文獻可能有不同的定義。冥古宙最初是由)於1972年所提出的,原本是用來指已知最早岩石之前的時期。冥古宙的最后一个代对应为月球地质年代中的早雨海世,以月球的东海撞击事件为结束时间(约为38.4亿年),这也是内太阳系的后期重轰击期的结束标志。在整个冥古宙,地球从46亿年前形成,从一个炽热的岩浆球逐渐冷却固化(计算表明仅需1亿年),出现原始的海洋、大气与陆地,但仍然是地质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遍布、熔岩四处流淌,在41亿年前到38亿年前地球持续遭到了大量小行星与彗星的轰击,根据同时期月球撞击坑推算(月球面對地球的那一面的大部份大型盆地如危海、寧靜海、晴朗海、肥沃海和風暴海也都是於此一時期撞击形成的),地球遭遇了:.

查看 丰富海和冥古宙

克罗兹陨石坑

克罗兹陨石坑(Crozier)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东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英国北极和南极探险家弗朗西斯·罗顿·莫伊拉·克罗兹(1796年-1848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克罗兹陨石坑

前酒海纪

依巴谷环形山 前酒海纪是月球地質時代中的第一阶段,指從45億5千萬年前(月球初步形成时期)到39億2千萬年前(酒海形成于隕石撞击)的這段時期,紧随之后的是酒海纪。.

查看 丰富海和前酒海纪

神酒海

酒海(Mare Nectaris)是位于月球近月面静海南面和丰富海西南的小月海(较月球表面其它部分明显更暗的火山熔岩平原)。月海东面与比利牛斯山脉接壤,西北侧则连接狂暴湾,面积84000平方公里。 几座大型陨石坑坐落在酒海的边界上,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被熔岩淹没的弗拉卡斯托罗环形山(124公里),与月海南岸融合; 西北岸附近是一组突出的、100公里大小的陨石坑:西奥菲勒斯环形山、西里尔环形山和凯瑟琳环形山;另一个显目的地表特征是酒海北部的"幽灵陨石坑"-达盖尔陨石坑,几乎完全已被熔岩覆盖了。 酒海位于直径860公里的撞击盆地中央,该盆地形成于38-39亿年前,标志着月球地质年代中酒海纪时代的开始,盆地边缘保存最完好的(西南部)部分,被称为阿尔泰峭壁。 酒海的熔岩地层比盆地本身更年轻,月海地层深约1000米,主要属酒海纪期和早雨海世期,但伴有晚雨海纪地质层。月海东北侧西奥菲勒斯环形山则为爱拉托逊纪期,因此,该环形山比月海东南部地质更年轻。月海西北侧发生的大幅沉降则形成了略显弓状的地堑。 1968年,美国五艘月球轨道飞船的多普勒跟踪仪在酒海中心探测到了一个质量瘤或重力场。后来的轨道飞行器如:月球探勘者和圣杯号探测器等都确认并精确地测绘了该质量瘤。.

查看 丰富海和神酒海

罗特斯勒环形山

罗特斯勒环形山(Wrottesley)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东南岸的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晚雨海世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英国天文学家"约翰·罗特斯勒"(John Wrottesley,1798年-186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罗特斯勒环形山

瓦茨陨石坑

茨陨石坑(Watts)是位于月球正面静海东侧边沿的一座小撞击坑残迹,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Chester Burleigh Watts,1889年-1971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瓦茨陨石坑

直圆陨石坑

圆陨石坑(Naonobu)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沿的一座较大撞击坑, 其名称取自日本数学家安岛直圆(1732年-1798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直圆陨石坑

盖基山脊

基山脊(Dorsa Geikie)是月球丰富海中的一组皱岭,其中心月面坐标为,全长228公里,名称取自苏格兰地质学家及作家"阿奇博尔德·盖基"(Archibald Geikie,1835年12月28日-1924年11月10日),197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召开的大会上,该名称与其它众多月球地名一道被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盖基山脊

韦布陨石坑

韦布陨石坑(Webb)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英国天文学家"托马斯·威廉·韦布"(Thomas William Webb,1806年-188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韦布陨石坑

莫利陨石坑

莫利陨石坑(Morley)是月球正面位于东部赤道区上的一座小撞击坑, 其名称取自美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爱德华·威廉姆斯·莫利(1838年-1923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莫利陨石坑

莫森山脊

莫森山脊(Dorsa Mawson)是位于月球丰富海中的一组皱岭,其中心月面坐标为,全长132公里,名称取自澳大利亚地质学家及南极探险家"道格拉斯·莫森"(Douglas Mawson,1882年5月5日-1958年10月14日),197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召开的大会上,该名称与其它众多月球地名一道被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莫森山脊

萨默维尔陨石坑

萨默维尔陨石坑(Somerville)是月球正面东部赤道区上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苏格兰科普作家和博学者玛丽·费尔法克斯·萨默维尔(1780年-1872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萨默维尔陨石坑

静海 (月球)

静海(Mare Tranquillitatis,意为“安宁之海”或“安静之海”)是一座坐落在月球静海撞击盆地内的月海。.

查看 丰富海和静海 (月球)

谷登堡陨石坑

谷登堡陨石坑(Gutenberg)是月球正面东部,位于丰富海西南侧边缘上的一座撞击坑,它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以德国金匠、欧洲首位活字印刷术发明人-"约翰内斯·谷登堡"(1397年-1468年)之名命名,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采纳。.

查看 丰富海和谷登堡陨石坑

贝洛陨石坑

贝洛陨石坑(Bellot)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西南边沿的一座撞击坑, 其名称取自法国北极探险家"约瑟夫·勒内·贝洛"(Joseph René Bellot,1826年-1853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贝洛陨石坑

麦哲伦陨石坑

麦哲伦陨石坑(Magelhaens)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西南岸的一座古老大陨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其名称取自葡萄牙探险家斐迪南·麦哲伦(1480年-1521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麦哲伦陨石坑

麦克劳林环形山

麦克劳林环形山(Maclaurin)是月球正面位于东部赤道区上的一座古老大陨坑,约形成于酒海纪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苏格兰数学家科林·麦克劳林(1698年-1746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麦克劳林环形山

麦克卢尔陨石坑

麦克卢尔陨石坑(McClure)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西南岸的一座大撞击坑 其名称取自英国极地探险家"罗伯特·勒·梅热勒·麦克卢尔"爵士(Robert Le Mesurier McClure,1807年-1873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麦克卢尔陨石坑

麻田陨石坑

麻田陨石坑(英語:Asada)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北部边沿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日本天文学家麻田刚立(1734年-1799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麻田陨石坑

达·芬奇陨石坑

达·芬奇陨石坑(da Vinci)是位于月球正面静海东边沿上的一座撞击坑残迹,其名称取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科学家暨发明家"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1519年前),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达·芬奇陨石坑

霍顿陨石坑 (月球)

霍顿陨石坑(Holden)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侧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1846年-1914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霍顿陨石坑 (月球)

郭克兰纽陨石坑

郭克兰纽陨石坑(Goclenius)月球正面丰富海西侧边缘一座大型古老撞击坑,形成于酒海纪时期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以德国医生,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的物理、医学和数学教授"小鲁道夫·郭克兰纽"(Rudolf Goclenius,Jr)的名字命名,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采纳。.

查看 丰富海和郭克兰纽陨石坑

阿尔马拉古什陨石坑

阿尔马拉古什陨石坑(al-Marrakushi)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部的一座小撞击坑, 其名称取自摩洛哥数学家、天文学家、伊斯兰学者及苏菲行者"伊本·阿尔班纳·阿尔马拉古什·阿尔阿萨迪"(Ibn al-Bannāʾ al-Marrākushī al-Azdi)或称“阿布·阿巴斯·艾哈迈德·伊本·穆罕默德·伊本·奥斯曼·阿尔阿萨迪”(Abu'l-Abbas Ahmad ibn Muhammad ibn Uthman al-Azdi,1256年-1321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阿尔马拉古什陨石坑

阿科斯塔环形山

阿科斯塔陨石坑(Acosta)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东侧边缘上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葡萄牙医生暨数本自然史书籍的作者"克里斯托旺·德·科斯塔"(Cristóvão da Costa ,1515年-1580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阿科斯塔环形山

阿特伍德陨石坑

阿特伍德陨石坑(Atwood)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中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英国物理学家及数学家乔治·阿特伍德(1745年-1807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阿特伍德陨石坑

阿蒙顿陨石坑

阿蒙顿陨石坑(Ibn Battuta)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西半部的一座细小的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法国机械工程师、物理学家,摩擦学研究先驱纪尧姆·阿蒙顿(Guillaume Amontons,1663年-1705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阿蒙顿陨石坑

阿波罗8号

阿波罗8号(Apollo 8)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弗兰克·博尔曼、指令舱驾驶员詹姆斯·洛威尔以及登月舱驾驶员威廉·安德斯。阿波罗8号是人类第一次离开近地轨道,并绕月球航行的太空任务。阿波罗8号同时还是土星5号火箭的第一次载人发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针对阿波罗8号的准备工作只花了四个月时间。计划中采用的硬件只被使用过几次:土星5号火箭此前只发射过两次,而阿波罗太空船也只执行过一次载人任务(阿波罗7号)。但是,阿波罗8号任务的成功为完成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0年代内登月的计划铺平了道路。 在1968年12月21日发射后,飞船在太空中航行了三天才到达月球,并围绕月球轨道飞行了20小时。在平安夜时三位宇航员在月球轨道中向地球作了电视直播,共同朗誦了《聖經·創世記》的前十節。这次转播创造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电视收视人数的纪录。.

查看 丰富海和阿波罗8号

阿波罗尼奥斯陨石坑

阿波罗尼奥斯陨石坑(Apollonius)是位于月球正面东侧边缘上的一座古老的撞击坑,形成于酒海纪时期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以古代三位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公元前262年-公元前190年)之名命名,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阿波罗尼奥斯陨石坑

门泽尔陨石坑

泽尔陨石坑(Menzel)是月球正面位于静海东南部的一座很小的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暨天体物理学家唐纳德·霍华德·门泽尔(Donald Howard Menzel,1901年-1976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门泽尔陨石坑

蒙日陨石坑

蒙日陨石坑(Monge)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南岸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法国数学家及几何学家加斯帕尔·蒙日(1746年-1818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蒙日陨石坑

艾博特环形山

艾博特陨石坑(Abbot)是位于月球正面澄海东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查理斯·艾博特"(1872年-1973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艾博特环形山

雷亨巴赫环形山

雷亨巴赫环形山(Reichenbach)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仪器制造商"格奥尔格·冯·雷亨巴赫"(1772年-1826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雷亨巴赫环形山

柏帝陨石坑

柏帝陨石坑(Petit)是位于月球正面泡沫海西北岸的一座小撞击坑,约形成于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法国物理学家"亚历克西斯·泰雷兹·柏帝"(Alexis Therese Petit,1771年-1820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认可。.

查看 丰富海和柏帝陨石坑

柯西陨石坑

柯西陨石坑(Cauchy)是位于月球正面静海东部的一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法国数学家暨机械工程师奥古斯丁·路易·柯西(1789年-185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柯西陨石坑

林德伯格陨石坑

林德伯格陨石坑(Lindbergh)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中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飞行员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1902年-1974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月球轨道器4号拍摄的图像.

查看 丰富海和林德伯格陨石坑

李奇陨石坑

李奇陨石坑(Leakey)是月球正面崎岖的东部赤道区附近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英国人类学家暨考古学家路易斯·西摩尔·巴泽特·李奇(1903年-1972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李奇陨石坑

格莱舍陨石坑

格莱舍陨石坑(Glaisher)是位于月球正面危海西南边沿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英国气象学家詹姆斯·格莱舍(James Glaisher,1809年-1903),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格莱舍陨石坑

桑特贝奇环形山

桑特贝奇环形山(Santbech)是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中世纪荷兰数学家暨天文学家"丹尼尔·桑特贝奇"(Daniel Santbech ,16世纪),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桑特贝奇环形山

梅西耶陨石坑

梅西耶陨石坑(Messier)是月球正面丰富海东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约形成于11亿年前的哥白尼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1730年–1817年)之名命名,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该陨坑形成于哥白尼纪时期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查看 丰富海和梅西耶陨石坑

比尔哈茨陨石坑

比尔哈茨陨石坑(Bilharz)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部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德国医生、寄生虫学领域先驱"西奥多·马克西米利安·比尔哈茨"(Theodore Maximilian Bilharz,1825年-1862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比尔哈茨陨石坑

比利牛斯山脈 (月球)

比利牛斯山脉(拉丁名:"Montes Pyrenaeus")是位于月球正面的一列山脉,它的北端起始于已被填塞的谷登堡陨石坑西南边缘,并按子午线方向沿酒海东侧边缘向南伸展。长度达164公里,高出周边地区约3公里,其最高峰位于麦哲伦陨石坑西侧4.2公里处()根据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卫星激光高度计测定数据。 该山脉的东侧坐落着伴有一座较大卫星坑的哥伦布环形山以及谷登堡陨石坑和郭克兰纽陨石坑,更远处则是丰富海;山脉西侧则有戈迪贝尔陨石坑和波伦伯格陨石坑。山脉所处区域的月面坐标为南纬11.9°-17.32°、东经40.68°-41.11°,中间横贯着一条狭窄的月谷。 依据以陆地名称来命名月球山脉的惯例,19世纪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海因里希·冯·马德勒以位于法国、西班牙和安道尔三国之间的比利牛斯山脉的拉丁名命名了它。.

查看 丰富海和比利牛斯山脈 (月球)

毕奥陨坑

毕奥陨坑(Biot)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以法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及数学家让-巴蒂斯特·毕奥(1774年-1862年)之名命名,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毕奥陨坑

泡沫海

泡沫海(Mare Spumans)是月球正面东部的一座小月海,最大尺寸约150公里,中心月面坐标为北纬1.3 °、东经65.3 °。 该月海的现代名称由德国天文学家尤利乌斯·海因里希·弗朗茨提出,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认可接受。 与相邻的浪海一样,它很早就出现在早期月图中了:1645年荷兰天文学家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称这些海为“沙皇之河”(拉丁文"Regius Fluvius") ;而1647年波兰天文学家约翰·赫维留则将它命名为“苦沼”(拉丁文"Regius Fluvius")。.

查看 丰富海和泡沫海

洛泽陨石坑

洛泽陨石坑(Lohse)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南岸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奥斯瓦尔德·洛泽"(1845年-191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洛泽陨石坑

月丘

月丘(lunar dome)又称月球“穹顶丘”或“穹丘”,是一种在月球表面发现的盾状火山。它们通常由局部喷口喷发的高粘度,可能富含二氧化硅的岩浆缓慢冷却而成。月丘具有宽广、圆状的拱形特征,其坡面倾斜缓和,中心点隆起高度数百米,直径一般为8至12公里直径,但也有些横跨达20公里。一些月丘的峰顶通常都有一座小洞坑。 一些月丘已被证明是由与月海相同的岩层所构成,但其形成机制可能与构成月海的熔岩流不同。据认为,这些穹顶丘形成于一个更接近月表的小型岩浆腔(比月海的)。这使得内部的岩浆压力较低,熔岩流流出速度更慢。通过表面裂缝上升的岩浆泉最终集中从一主喷口涌出。这种集中涌出可能导致在月丘峰顶形成了一座喷口坑。 马利厄斯丘陵群曾被考虑为阿波罗15号的一处候选着陆点,在这一区域如霍尔登修陨石坑北面、托·迈耶环形山南面、吕姆克山山顶以及丰富海中等都集聚有众多的月丘。同时也发现了单座的月丘,包括基斯 π和“米利奇乌斯 π”、格罗特胡森·伽玛山和格罗特胡森·德尔塔山以及卫星坑“冈巴尔 C”、卡普纳斯环形山和比尔陨石坑东南的月丘;柯西陨石坑附近的一对月丘-柯西·奥米伽和柯西·陶,同样在阿拉戈陨石坑附近也有二座月丘,分别为“阿拉戈 α”和“阿拉戈 β”;在伊萨姆山南面还有二座月丘。 国际天文联合会未将月球盾状火山列为明确的地质类型并予以命名。1964年天文学家韦斯特福尔(B.

查看 丰富海和月丘

月球16号

月球16号(俄语:Луна-16)是苏联发射的第三代无人月球探测器,并且是属于月球号系列探测器计划的一部分。 月球16号是人类第一个实现在月球上自动取样并送回地球的探测器。样品被从丰富海取样并返回。它是苏联的第一个月球取样返回飞行任务,并是总体来看,它是继阿波罗11号和阿波罗12号任务之后的第三个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它在阿波罗11号成功完成任务1年多以后用无人仪器将月壤带回地球,为在月球竞赛中落后的苏联挽回一些脸面。.

查看 丰富海和月球16号

月面学

月面学是专门研究月球表面及物理特征的学科。从历史上看,最主要涉及对月球月海、环形山、山脉及其他各种特征的测绘和命名。早期太空时代通过轨道航天器已基本完成了正背面高分辨率图像的拍摄。然而,月球上还有一些地区的图像(特别是在极区附近)及许多特征(如陨坑深度)的精确位置仍不确定。今天,月面学是月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自身经常被简称为“月球科学”。“月面”一词来自希腊月亮女神塞勒涅(Σελήνη)。.

查看 丰富海和月面学

月海列表

月海列表詳列所有在月球的大而幽暗的玄武岩平原,包括月海(mare)、月洋(oceanus)、月湖(lacus)、月沼(palus)及月灣(sinus),各種稱謂在地質上並無分別。现代月球命名体系是1651年由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所引入,而里乔利的月面图则是由弗朗西斯科·马里亚·格里马尔迪所绘制,月球上的格里马尔迪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所命名。.

查看 丰富海和月海列表

朗伦环形山

朗伦环形山(Langrenus)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岸的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爱拉托逊纪,其名称取自佛兰芒天文学家"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1598年至167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它被认为是32亿年前出现的最大的陨石坑之一。.

查看 丰富海和朗伦环形山

成功灣

成功湾(拉丁语"Sinus Successus")是月球正面丰富海东北侧的一处月湾,宽近132公里。以前苏联首艘取回月壤样本的航天器—月球16号的成功登月而命名(航天器着陆点就位于该月湾旁)。九年后,该名称于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成功灣

戴里陨石坑

戴里陨石坑(Daly)是位于月球正面东部赤道区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加拿大地质学家雷金纳德·奥德沃思·戴里(Reginald Aldworth Daly,1871年-1957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戴里陨石坑

戈迪贝尔陨石坑

戈迪贝尔陨石坑(Gaudibert)是月球正面位于酒海东北边沿的一座古老大陨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法国业余天文学家和月面学家卡西米尔·马里·戈迪贝尔(Casimir Marie Gaudibert,1823年-1901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戈迪贝尔陨石坑

昂维尔陨石坑

昂维尔陨石坑(Anville)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南部一座孤独的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法国地理学家及制图学家让-巴蒂斯特·布吉尼翁·昂维尔(Jean Baptiste Bourguignon d'Anville,1697年-1782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昂维尔陨石坑

斯内利厄斯环形山

斯内利厄斯环形山,月球轨道器4号拍摄。图像左上部为卫星坑斯内利厄斯 A。 斯内利厄斯环形山(Snellius)是月球东南侧的一座古老的大型撞击坑,形成于酒海纪代,其名称取自荷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及天文学家维勒布罗德·斯内尔(1591年—1626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斯内利厄斯环形山

斯内利厄斯月谷

斯内利厄斯月谷(Vallis Snellius)是月球正面一条直线型月谷,坐落在月球东南部崎岖的月表面上,位于丰富海的南面。它发源于酒海盆地并向西北方延伸,很像西南方的里伊塔月谷,两者可能有着共同的起源。该月谷的月面座标为南纬31.1°、东经56.0°(),最大长度592公里,为月球上最长的已命名月谷。 虽然它大致呈现为一条直谷,但形状仍不规则,由于后续的撞击侵蚀,月谷已破损严重,其在月表的轨迹很难道被辨清。斯内利厄斯环形山的南半侧坐落在该峡谷上,靠近月谷北面是波达陨石坑。.

查看 丰富海和斯内利厄斯月谷

文德利努斯环形山

文德利努斯环形山(Vendelinus)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侧的一座古老大陨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是1651年由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取自佛兰芒天文学家戈德弗罗伊·文德利努斯(Godefroid Wendelin,1580年-166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文德利努斯环形山

早雨海世

早雨海纪是月球地质时代中的第一阶段,指從45億5千萬年前(月球初步形成时期)至39億2千萬年前(酒海形成于隕石撞击)的這段時期。紧随它之后的是酒海纪。 该时期的上下界限标志是以二座最年青的大型月球撞击盆地的出现而确定:雨海盆地的形成为开始端(38.7-37.5亿年前,最新数据为39.38亿年± 0.04亿年前),东方海盆地形成为结束(3.8-3.72亿年前)。根据这二座盆地所包含的早雨海纪撞击喷发物,该时期开始于创建第一座盆地的撞击,结束于第二座盆地的溅射物堆积的时候。其他占据月球正面大部分地区的大型盆地(如危海、静海、澄海、丰富海及风暴洋等)也都形成于该时期。这些盆地绝大部分都在随后的晚雨海纪期被熔岩覆盖。早雨海纪前面是酒海纪。1987年美国地质学家唐纳德·威尔森(Donald Wilhelmsen)提出将雨海纪阶段划分为早雨海世和晚雨海世时代。 雨海盆地形成于早雨海纪(但雨海自身形成更晚) 东方海盆地中堆积的溅射物标志着早雨海期的结束 图中显示形成于雨海盆地溅射物(“雨海刻纹”)的典型山脉-海玛斯山脉,宽170公里;盆地边缘位于左上,距离300公里。.

查看 丰富海和早雨海世

拉梅环形山

拉梅环形山(Lamé)是月球正面东南陆地区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及工程师加布里埃尔·拉梅(1795年-1870年),1964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丰富海和拉梅环形山

亦称为 丰富海 (月球),豐海。

门泽尔陨石坑蒙日陨石坑艾博特环形山雷亨巴赫环形山柏帝陨石坑柯西陨石坑林德伯格陨石坑李奇陨石坑格莱舍陨石坑桑特贝奇环形山梅西耶陨石坑比尔哈茨陨石坑比利牛斯山脈 (月球)毕奥陨坑泡沫海洛泽陨石坑月丘月球16号月面学月海列表朗伦环形山成功灣戴里陨石坑戈迪贝尔陨石坑昂维尔陨石坑斯内利厄斯环形山斯内利厄斯月谷文德利努斯环形山早雨海世拉梅环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