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中華民國(臺灣)

指数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是2005年7月30日至2008年5月19日,陳水扁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期間,於中華民國總統府、外交部、行政院新聞局等政府部門的官方網站上使用的中華民國非法定稱謂之一。其中,「中華民國」為法定的正式國名,「(臺灣)」作為加註。 根據總統府公共事務室在修改之初所做的特別說明,外國人常將「中華民國」(,R.O.C)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混淆而造成不便困擾,加註「台灣」是為做合理而明確的區別。 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總統,網站上的「台灣」加註陸續去除,仍保留英語的「Taiwan」字樣。.

目录

  1. 21 关系: 台灣正名運動境内與境外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消歧義)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史的分期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國民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 (稱謂)中華民國是臺灣廣電三法强制许可四階段論DVD區域碼聯合國會員國列表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跨太平洋快线臺中 (消歧義)臺灣戰後時期臺海現狀

台灣正名運動

台灣正名運動,早年是由台灣的泛綠陣營及旅居外國的台灣人所倡議的運動,被認為是台灣本土化運動之一,運動於2002年5月11日正式啟動,所以這個運動又稱511台灣正名運動,由前總統李登輝擔任總召集人。而2002年亦被參與者視為這個運動的啟蒙年。民主進步黨政府於2000年首度執政後,將多數運動的內涵加以實踐,並於2006-2008年間到達高峰。泛綠「正名運動」的重點在區別臺澎金馬地區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由於正名運動的目標為去除所有表示本國代表「中國」的名稱,因此多數內涵與中國國民黨的政綱及認同本質有落差,引發在野的泛藍政治人物與中華民國支持者強烈反對,認為是斬斷「臺灣」和「中華民國」與「中國」的關係。正名運動除了去蔣化之外,亦包括駐外機構名稱與在居住國之身分。.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台灣正名運動

境内與境外

境内,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管辖边界之内的区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用语中,“中國境内”指中国海关关境以内的区域,相当于除去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两个非直接管轄的特别行政区之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实际统辖区域;“中國境外”指中国关境以外的國家與地區,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未实际统辖的爭議領土,如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稱臺灣地區)和釣魚台列嶼。 雖然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間,也會簡單地以「中國」稱呼中國大陸,此情況在臺灣尤為常見,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令和黨政軍會談等等,如涉及到香港、澳門和中華民國,不可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要以大陸、內地或國內稱呼,如無法避免中華民人民共和國與中國,需加注「」或--,表示不承認,但不否認事實存在。 因為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代表著香港與澳門脫離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 中華民國的法令也不稱呼中國大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因為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即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等等法令,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國家,當然也不承認其代表中國。.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境内與境外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消歧義)

中華民國可以指:.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中華民國 (消歧義)

中華民國台灣

#重定向 中華民國(臺灣).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中華民國台灣

中華民國史的分期

中華民國史的分期是指歷史學研究當中對中華民國不同時期的區分。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是日本學者若林正丈於1992年首先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是他用來描述「中華民國台灣化」這個趨勢的其中一個特點。一般來說,由1988年李登輝上台開始,台灣開始第二共和時期。蔣中正、嚴家淦和蔣經國時期(1928年至1988年),則是第一共和時期。 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有另一種說法:指中華民國的第二個時期(國民政府,1928年至1949年),由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玉法教授所提出。.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中華民國史的分期

中華民國在台灣

中華民國在臺灣是有關中華民國現狀的政治論述,由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提出。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於1995年訪問母校美國康乃爾大學,在歐林講座上發表題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演講時,提出這個用辭。 這是中華民國幾個主要的國家論述之一,並非明確的台灣獨立主張。此論述曾在歷史課綱中歸類於民國的朝代。.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中華民國在台灣

中華民國國民

中華民國國民,指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民。目前包含設籍於臺澎金馬的所有人民,以及符合資格領取中華民國護照的無戶籍國民。.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中華民國國民

中華民國(台灣)

#重定向 中華民國(臺灣).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中華民國(台灣)

中華民國(台灣) (稱謂)

#重定向 中華民國(臺灣).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中華民國(台灣) (稱謂)

中華民國是臺灣

中華民國是臺灣,臺灣政治論述,認為「中華民國是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主權屬於臺灣人民」,主張中華民國是臺灣的國名,而臺灣並不歸屬於中國,陳水扁為此論述的支持者,此論述在其中華民國四階段論有進一步說明。陳水扁主張「中華民國是臺灣,臺灣是中華民國」,一改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重疊的舊想法。,相關的政策包括中華民國護照加註臺灣的英文名稱。,中華民國政府的自我描述是「中華民國是臺灣」。 這論述為臺灣不同的國家認同論述之一,獲得很大認同,但仍存在爭議。支持者認為可以此作為臺灣在國家認同上的最大公約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這種說法意圖追求臺灣獨立,造成一中一台的狀況。中國國民黨、親民黨也反對這個說法。台獨運動成員中,也有主張追求以臺灣為國號,且由於擔憂混淆而反對這個說法的派系。 這種論述被很多臺灣人認定現有的的台海現狀。這種思維將「中華民國」做為臺灣國號並且以中華民國第二共和存在的模式,類似兩國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定是臺灣獨立的一種形式,是一種獨台,近期被學界與民間稱為「華獨」。.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中華民國是臺灣

廣電三法

廣電三法,是中華民國(臺灣)的三項廣播電視相關法律,包括《廣播電視法》、《有線廣播電視法》、《衛星廣播電視法》。為了推動通訊匯流,最早自2002年起,陸續有多次修法。.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廣電三法

强制许可

强制许可(或稱強制授權)是指政府强制专利、版权或其它具有排他性权利的持有人,允许政府或他人使用。通常而言,权利人根据法律,或者通过仲裁,可以得到一定特许费补偿。.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强制许可

四階段論

中華民國四階段論是2005年8月2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在接見美國福爾摩莎基金會(Formosa Foundation)青年親善大使時,為釐清國家認同、國家定位、臺灣主權屬於兩千三百萬臺灣人民,所表達之對中華民國定位與臺灣歷史演進階段的詮釋, 自由時報, 2005.8.3, 蘋果日報 (台灣), 2005.8.3, 新台灣新聞周刊/中央通訊社, 2005.8.7, 自由時報, 2005.8.24:.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四階段論

DVD區域碼

數碼影碟區域碼限制,俗稱DVD區域碼,即最主要就是保障每個地區的影音產品經銷商與代理商的權益,而專為DVD-Video所制定出的「限定在某區域內才能正常使用」的區域碼限制,用以杜絕產品平行輸入的問題,避免某區域未上映的電影的票房收入因為其DVD-Video的流通而造成損失。.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DVD區域碼

聯合國會員國列表

聯合國一共有193個會員國。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都是聯合國大會的正式成員。 原則上,只有主權國家可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今日聯合國所有193個成員國全部皆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過,在聯合國初創時,菲律賓、印度這2個創始會員國尚未從他們的殖民母國獨立,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为苏联加盟共和国。而美国在联合国成立之初也争取到了与苏联对等的增加两个席位的权利,却因无法在当时的48个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当时还未升级为州)中选出两个州而搁置此事。如今,美国国务院网站在介绍联合国的创建过程时,依然声称“美国至今仍保留在适当时候增加两个联合国代表席位的权利”。再者,由於所有欲申請成為會員的國家必需通過安全理事會和大會的批准,部份依照《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可視為主權國家的政治實體,因為聯合國不承認他們的主權、缺乏國際普遍承認、或是遭受特定成員國的反對,導致這些國家沒有辦法成為聯合國的會員。 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那些主權地位沒有明確定義的政治實體,只能成為聯合國大會觀察員。觀察員可以在大會上發言,但是不能參與投票。.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聯合國會員國列表

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是一間位於臺灣高雄市美濃區的護理專科學校,目前有4個學科。將於2018年8月1日停止招生。.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跨太平洋快线

跨太平洋快线(Trans-Pacific Express,简称TPE),又稱橫太平洋快速海纜,为连接中国大陆、台湾、韓國、日本和美国的一条海底通信電纜。由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华电信、韩国通信和威讯六家通信运营商共同出资50亿美元筹建,之后AT&T和NTT于2008年3月加入建设。电缆所有权由6家出资業者分担,全长,于2008年9月建成,日本登陆点于2010年1月建成。 电缆建成前,跨大西洋的通信能力为每秒5547Gbit,但跨太平洋的通信能力只有每秒2726Gbit。大部分连接中国的通信必须在日本中转,并只有每秒155Mbit。本电缆能提供的从美国跨太平洋连接中国的通信流量是现有电缆的60倍,因此成为增强两国通信能力的重大通信基建项目。这是第一条直连中国和美国的新一代海底光纤电缆系统,也是七年多后第一条主要在美国西海岸登陆的电缆。最初设定电缆提供每秒1.2Tbit的通信流量,但其设计流量高达每秒5.12Tbit。客户也可以单独预定每秒10Gbit的专线通信线路。.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跨太平洋快线

臺中 (消歧義)

臺中,可以指:.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臺中 (消歧義)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臺灣戰後時期

臺海現狀

臺海現狀意指當前海峽兩岸的政治地位與狀態,即臺灣與中國大陆分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統治的現狀。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停止對金門砲擊之後,兩岸處於實質性停火狀態。中華民國政府於1991年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單方面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以中國大陸方面為首的觀點認為,兩岸並無簽訂任何停火或停戰協議,依舊處於敵對狀態,並在政治、軍事、外交、意識形態等領域上仍有敵對心態。 「维持台海现状」被认为是目前暂时缓和海峽两岸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兩岸均具有廣泛民意支持,但是中國大陆、臺灣和國際社會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看法不盡相同。.

查看 中華民國(臺灣)和臺海現狀

亦称为 中華民國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