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中華民國國歌

指数 中華民國國歌

中華民國的國歌自1912年建國以來共有4個版本;現行使用版本定於1937年,又因為歌词第一句为“三民主義”,有時又被稱為「三民主義歌」,以與過往的中華民國國歌作區別。此歌曲先有詞而後有曲。歌詞又名「黃埔軍官學校訓詞」或「總理訓詞」,為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在1924年6月16日舉行的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對該校師生發表的訓詞;1928年底,當時已透過國民革命軍北伐統一全國的中國國民黨決定將總理訓詞定為黨歌、並對外徵求曲譜,最終由程懋筠的作品獲選。國民政府在1930年決議先以「中國國民黨黨歌」代用為國歌,之後對外徵求創作,但均定為「從缺」,國民黨黨歌遂於1937年正式定為國歌,沿用至今。.

目录

  1. 87 关系: 卿云歌台商子女學校台灣電影台湾NO.1大同 (思想)孫中山寶島一村中山堂事件中山公園 (屯門)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 (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精神黨員中國國民黨黨歌中國國民黨歌中國-格林納達關係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国歌中国电影制片厂中華臺北中華雄立宇宙間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中華民國國旗中華民國國旗歌中華民國頌中華民國與葡萄牙關係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中視兒童合唱團三民主義建國啤酒廠張惠妹忠烈祠 (臺灣)北洋政府國民黨黨歌國民政府周子瑜国旗事件哲斯顿起义前锋报国歌列表四行仓库保卫战灵谷寺无梁殿程懋筠美好的今天眼球中央電視台組曲《NICONICO動畫》莫那能聯合抵制奧林匹克運動會列表華視教育體育文化台香港親台團體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 扩展索引 (37 更多) »

卿云歌

《卿云歌》,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是一种祥瑞之雲,司馬遷《史记·天官书》有记载:“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糺同纠,“糺缦缦兮”形容卿云纡徐曲折之状。《卿云歌》曾两度被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重新谱曲并定为国歌。.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卿云歌

台商子女學校

台商子女學校(或称台商子弟学校),為在中國大陸地區專門為台灣籍高中以下學生所設立的私立學校,需持有台灣籍才可入學;其特色為可以使用台湾教学系统及教材。 目前在中國共有三所,按成立顺序分别为:.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台商子女學校

台灣電影

臺灣電影是指臺灣生產、製造的電影,始於日治時期,並與各時代的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當代的台灣社會具多元文化底蘊、自由且富有創作力,因此能給予電影工作者良好的伸展舞台,並在華語電影版圖上有一定的影響力。 台灣將自產電影稱為「國片」,即國產片之意,但此用法僅用來指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或1949年兩岸分治後的台灣電影。.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台灣電影

台湾NO.1

台灣No.1(TAIWAN #1,Taiwan number one)是部分電子遊戲玩家自2015年中開始在《尸流感》(H1Z1)等遊戲中用於激怒或辨別中國大陸人的口號,經過美國玩家Angrypug等人的多次呼喊而受到台灣媒體關注。.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台湾NO.1

大同 (思想)

大同是中國古代思想,指人類最终可達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基本特征即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這种状态称为“世界大同”,此种世界又稱「大同世界」。 尽管大同思想为中国思想,但一些宗教、西方的乌托邦和现代的共产主义及地球村等这些概念思想也与大同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大同这一概念如今又加入了全球的政治、经济、科技及文化融合的思想。另外也强调了「平等機會」的重要性,如人皆生而平等等。.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大同 (思想)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孫中山

寶島一村

《寶島一村》,由台灣表演工作坊在2008年推出的舞台劇,取材自臺灣電視節目製作人王偉忠在臺灣眷村出生長大的經歷。內容呈現三個眷村家庭自1949年起60年來三代人的故事,由賴聲川和王偉忠聯合編劇、導演。 於2008年12月5日於臺北市國家戲劇院首演,並巡迴臺南市、嘉義市、臺中市、新加坡、高雄市、中壢市、上海、廣州、東莞、深圳、杭州、北京、澳門、洛杉磯、舊金山、休士頓、香港等地演出,吸引來自全球的華人觀眾 表演工作坊網站。.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寶島一村

中山堂事件

中山堂事件是1978年12月5日時,因為《中華民國國歌》所引發的一起政治衝突事件。其中在1978年年底臺灣將舉辦中央民意代表之選舉,當時黨外運動人士籌組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並且前往各地為黨外候選人助選;同時也提出「十二大政治建設」作為黨外候選人的共同政見,這包括有國會全面改選、省長及院轄市市長直接民選、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及報禁、司法獨立和軍隊國家化等要求。之後黨外人士決定成立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總部,並且由立法委員黃信介擔任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總部的總聯絡人。在1978年12月5日下午2時,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在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召開「全國黨外候選人座談會及中外記者招待會」。 其中分別由立法委員黃信介、彰化縣國民大會代表候選人姚嘉文以及臺灣省議員黃玉嬌共同主持,並且邀請康寧祥、張俊宏發表題目《黨外人士對國家及人民的責任》和《新生代與民主政治》之專題演講;而參加座談會者包括有臺灣省議員、臺灣各地民意代表候選人、中外記者及各界人士,共計約有500人左右。而這次於中山堂召集全國黨外候選人座談會及中外記者招待會,成為中國國民黨撤往臺灣以後首次黨外人士一同聚集的最大規模之公開活動。然而在座談會開始並且準備唱《中華民國國歌》時,擔任司儀的蕭裕珍要求在場與會人士將歌詞中的「吾黨所宗」改為「吾民所宗」,以表示三民主義為中華民國人民共同信奉的主張、而並非只有中國國民黨擁有這一思想。 但是修改歌詞的要求隨即引起未受邀請而在場的《疾風雜誌》負責人勞政武、蕭玉井等人出面抗議,進而在中山堂內因為意識形態衝突而發生爭吵。之後勞政武因為試圖上臺發言而引起會場騷動,最後勞政武等人被一群支持黨外運動的群眾帶出場外。在這之後,黨外運動的集會活動為了避免再度發生因為修改歌詞所發生的糾紛,因此不再依照過往程序安排唱《中華民國國歌》的儀式。另外,由於黃信介在這次記者會上針對開放黨禁的正當性進行說明時,因為批評中國民主社會黨及中國青年黨是「國民黨廁所裡的花瓶」,.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山堂事件

中山公園 (屯門)

中山公園,又稱屯門中山公園、龍門路中山公園,位於香港屯門區蝴蝶灣以北,面對龍門路,鄰近蝴蝶邨及兆山苑。相傳此地是孫中山當年與革命同志聚會的地方。公園內的青山紅樓屬於1920年代至1930年代的建築物風格,為一級歷史建築。公園尚有孫中山的銅像及紀念碑,還曾經有6株桄榔樹,由黃興及孫中山所種植,目前均已經枯萎,只是餘下紀念碑文。香港民國派人士每年都會在這裡慶祝元旦日和雙十國慶,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並且高唱國歌。 目前中山公園暫時關閉,進行裝修。.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山公園 (屯門)

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 (中華民國)

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為中華民國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於1922年-1979年在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所使用的會員名稱,該期間於國內的實體組織先後分別為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1922年-1924年)、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1924年-1973年)、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1973年迄今)。1979年11月26日名古屋決議通過後,中華民國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在IOC的會員名稱(英文)改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但中文名稱仍維持「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 (中華民國)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精神黨員

中國國民黨精神黨員是中國國民黨黨員中的一種,除臺灣地區之外,亦适用于不在中華民國政府有效控制下的中國大陸民眾。由於中國國民黨正式黨員必須身為「有戶籍」的中華民國國民,所以暫不具備中華民國自由地區戶籍的大陸民眾目前並無正式加入國民黨的可能,而中國國民黨目前對精神黨員亦無正式組織登記。.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國國民黨精神黨員

中國國民黨黨歌

#重定向 中華民國國歌.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國國民黨黨歌

中國國民黨歌

#重定向 中華民國國歌.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國國民黨歌

中國-格林納達關係

中國-格林納達关系,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格林納達、以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格林納達之間的雙邊關係。加勒比海國家格林納達在1985年10月首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89年斷交,後在2005年復交。.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國-格林納達關係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中国奥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体育组织,名義上成立于1952年,其實體組織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1977年獲得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同年與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分立而實體化。首任主席为钟师统,后继任主席为李梦华,现兼任主席为苟仲文。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章程》中规定“中国奥委会是以发展体育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为任务的全国群众性、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在与国际奥委会和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及各国家地区奥委会的关系中,唯有中国奥委会有权代表全中国的奥林匹克运动。” 中国奥委会的宗旨: 现在中国奥委会主席由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兼任,中国奥委会标志为五星红旗和奥运五环标志的组合图案,商用徽记为以中国书法笔触书就的两个红色半环。.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中国国歌

中國國歌,指中國的國家象徵歌曲,1911年,清朝政府定《鞏金甌》为国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官方法定國歌。中華民國成立后,出现了许多官方或非官方的国歌,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成功以後,《黃埔軍校訓詞》被訂為中華民國國歌。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以《义勇军进行曲》為國歌。.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国国歌

中国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厂或中制,中华民国国营电影制片厂,前身是1933年成立的南昌行营政训处电影股,1937年正式改名为“中国电影制片厂”,1949年随军迁至台湾,1995年停止电影拍摄。该厂是抗战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制片和抗日宣传机构,迁台后主要负责制作军事相关影片。.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国电影制片厂

中華臺北

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Taipei chinois;IOC編碼:,即「Taipei」的縮寫)是中華民國在參與國際賽事所主要使用的名稱,簡稱為中華隊。因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为唯一合法政府建交并奉行其“一个中国”政策,於是於1981年3月23日,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在瑞士洛桑簽訂協議與核准之後,決議採用該名稱,做為參加國際體育運動的代表團名稱。被稱作「奧會模式」或「奧運模式」。 除了運動賽事,「中華臺北」名稱也擴大使用,做為中華民國參加不限定以非主權國家身分為會員的國際組織(例如APEC、OECD、WHO、ICAO,WTO)時所採用的官方名稱。.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華臺北

中華雄立宇宙間

《中華雄立宇宙間》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1915年5月至12月及1916年至1921年的国歌,亦为中华帝国国歌。1915年5月北洋政府政事堂礼制馆受命制作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1915年5月23日,袁世凯总统令颁定《中华雄立宇宙间》为国歌。1921年其国歌地位被《卿云歌》替代。.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華雄立宇宙間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指從1912年1月1日建國至1949年底中央政府撤离中国大陆、退守臺灣的時期,与此後的「臺灣時期」相对。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使清朝分崩离析。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中華民國國旗

中華民國國旗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象徵之一,建國初期曾採用五色旗,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後被現今設計取代。其由孫中山提議,將陸皓東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置於紅旗的左上角而成,故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後經國民政府立法定為國旗,並在國民革命軍(中華民國國軍前身)北伐勝利後頒行全國。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六條明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旗上三色分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同時亦代表中華民國以三民主義肈建之初衷。除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機關必須懸掛外,亦使用於其邦交国家及外交使節訪問、或遇特殊慶典等。.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華民國國旗

中華民國國旗歌

《中華民國國旗歌》现为中华民国升降国旗时所奏歌曲。在国际奥委会举办的赛事中,此歌之歌谱也作为中华台北奥委会会歌演奏。 在历史上国旗歌曾存在多种版本。其中戴季陶之版本曾流行于三十年代,而现行版本是由黃自譜曲的《青天白日满地红》。该曲在1947年开始供升降中華民國國旗時演奏,并延续至今。.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華民國國旗歌

中華民國頌

《中華民國頌》是由中華民國音樂人兼導演劉家昌所創作,歌詞歌頌了中國歷史與壯麗山川。最早的音樂專輯版本由費玉清所唱,收錄在其1978年12月1日發表的《凝望》音樂專輯中。此曲也曾在香港嘉禾公司的電影《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中作為背景音樂出現。.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華民國頌

中華民國與葡萄牙關係

中華民國與葡萄牙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葡萄牙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13-1975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中華民國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設有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但葡方則未在中華民國設立對等機構。.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華民國與葡萄牙關係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別稱黃埔軍校,簡稱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官校,陸官(英文:Republic of China Military Academy;縮寫:ROCMA),是中華民國的軍校,由孫文指示籌辦,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第一任校長為蔣中正,陸軍軍官學校創校於廣東廣州黃埔,因此世人也別稱它叫「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下的產物,因此有許多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與將領都出自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國歌的發源地,因為該校第一期學生開學日由孫中山頒布之書面訓詞正是今日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陸軍軍官學校目前隸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而其宗旨和創校目的是為了培養中華民國陸軍軍官,陸軍官校於臺灣復校後,便改為大學與專科學制,但專科學制在2004年末屆第27期後便取消。 陸軍官校創立時,校址位於廣東廣州黃埔長洲島,創立時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官校當時是中國國民黨的黨校。1927年,陸軍官校遷往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市,改為隸屬國民政府,並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陸軍官校為避過戰爭而西遷成都市。1946年,陸軍官校因應軍隊國家化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陸軍官校校本部成建制投共。1950年,陸軍官校於臺灣高雄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位址復校迄今已年。陸軍官校黃埔時期的校址和南京時期的校址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而成都时期的校址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司令部及空军机关驻地。 陸軍官校在大陸時期(1924年至1949年)的畢業生,大部份都曾經參與北伐、中原大戰、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事。而陸軍官校於臺灣復校後,於臺灣的畢業生大部份都沒有參與過戰事,這些人大都擔負起戰備整備等要務,他們的貢獻主要在維繫臺海安全。.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中視兒童合唱團

中視兒童合唱團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成立的兒童合唱團,1978年11月12日成立,遭裁撤時間不明。.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中視兒童合唱團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Three People's Principles),又被稱為“孫學”(Sunology)、“國父思想”、“總理遺教”,是由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的创始人孫中山所提出,為中國國民黨的基本理論,在中華民國憲法前言以「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稱呼,並被納入《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內容。孫中山提出的民主革命的綱領,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基本原理來自中國文化傳統、西方政治學與民主主義、資本主義、民族主義、國際主義,再加上孫中山個人的理解與想像。孫中山表示:「余之謀中國革命,其所持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蹟者,有吾所獨見而創獲者。」此綱領在歷年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多次對三民主義所作的表述,皆有所改變和發展。而中國國民黨領導人與黨員、學者,對三民主義也有不同的解讀。.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三民主義

建國啤酒廠

建國啤酒廠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現亦稱台北啤酒工場,前身為高砂麥酒株式會社的酒廠,在日治時期為臺灣唯一一間生產啤酒的酒廠。其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的建築於2000年6月30日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而二次大戰後才興建的釀造大樓、儲酒室與包裝工場則在2006年11月23日公告為臺北市歷史建築。 該酒廠以維持傳統生產方式生產啤酒為特色之一,不過在2000年與2006年時曾因故停工。.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建國啤酒廠

張惠妹

張惠妹(卑南語:Kulilay Amit(古歷來·阿密特),),暱稱阿妹,華語流行音樂女歌手,出生於臺灣臺東縣卑南鄉大巴六九部落(卑南語:Tamalrakaw),1996年以《姊妹》專輯出道,至今已累計5500餘萬張唱片銷量和270餘場個人售票演唱會,為華語女歌手唱片銷量及演唱會場次紀錄保持人。張惠妹曾獲1998年告示牌獲得亞洲最受歡迎歌手獎,2000年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以及2004年第2屆世界和平音樂獎等多個音樂獎項,且為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入圍及獲獎紀錄保持人,是1990年代後期至今華語流行樂壇的天后及指標人物之一。 張惠妹亦涉足音樂劇的演出;成為首位獲得BIO人物傳記頻道、探索頻道和有線電視新聞網紀錄或專訪、登上《時代》雜誌亞洲版封面、入選亞洲20大風雲人物的台灣歌手。此外,她關心原住民孩童的教育和發展議題,並大力支持LGBT权利运动。.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張惠妹

忠烈祠 (臺灣)

忠烈祠是奉祀為中華民國殉職,並有其重大忠貞事蹟且足資衿式的國軍官兵、警察及人民的祠廟。臺灣各地的忠烈祠均起自1945年國民政府代表同盟國接管臺灣後,目前共約廿餘座,由各縣市民政局管理居多,各縣市大都有一處;大部分是利用日治時期原有神社,就地改建成中式宮殿式建築,僅少部分建物外觀仍保有神社舊貌。 中華民國政府對於有功於國家的烈士褒揚與紀念行動,最早可追溯至1912年,當時設有專責機構,而黃花崗紀念墓園,但至1933年9月13日首次有紀念烈士的直接關係法令。到了1936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訂定出「各縣設立忠烈祠辦法」,「忠烈祠」一詞才被廣泛地使用。設立用意是政府經由建造坊塔,表彰、褒揚與紀念抗戰烈士的忠烈行動,藉以塑造國民典範、並建立國民共通歷史記憶。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後,縣級以上的神社因建築宏偉,大多直接改建為忠烈祠,作為祭祀國民革命的先賢先烈的場所。隨後,各地政府為了配合法令消除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痕跡,紛紛拆原神社舊有建築,將其改建為中國宮殿式建築。 在臺灣的忠烈祠建物有正殿、牌位等設置,其入祀典禮及祭祀會按照「國家祭典標準」舉行。各地忠烈祠每年均分別於3月29日青年節及9月3日軍人節的春、秋兩次國殤中,依《忠烈祠祀辦法》舉行春祭及秋祭。首都忠烈祠由中華民國總統主祭,典禮相當隆重且莊嚴,中華民國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忠烈祠 (臺灣)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北洋政府

國民黨黨歌

#重定向 中華民國國歌.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國民黨黨歌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國民政府

周子瑜国旗事件

周子瑜国旗事件(),是臺灣旅韓藝人、TWICE成員周子瑜因2015年底在韩国綜藝節目中手拿中华民国国旗揮舞,被臺灣统派藝人黄安在新浪微博舉報是「臺獨」而引发的一起事件。黃安微博的發文,演變成中國大陆網友抵制周子瑜的聲浪,周子瑜的手機广告代言被撤销,TWICE在中國大陆的预定演出被取消;经纪公司JYP娱乐遭到中国大陆网友抵制。1月15日,JYP娱乐安排周子瑜錄製影片公開道歉,并声明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聯合報2016年1月16日 。由于事件发生于台湾2016總統大選前夕,对选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月16日,国臺办回应此事后,事件逐渐平息。 台灣方面,有評論認為,道歉影片中的周子瑜像是ISIS俘虜一般宣讀「悔過」聲明,引起了台灣民眾反中國打壓的情緒。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及蔡英文、朱立倫、宋楚瑜三方總統候選人一致公開力挺周子瑜,國內外群起聲援周子瑜, 自由時報, 2016/01/16, 新唐人電視台, 2016年01月16日, 壹傳媒, 2016年01月16日。周子瑜事件意外使九二共識一夕之間破功。大選後台灣智庫民意調查指周子瑜事件約影響1成選票,泛綠陣營民主進步黨受益,泛橘陣營親民黨受益。 中国大陆方面,2016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在微博稱:「涉臺独周姓艺人道歉了,一个中国原则不容挑战」;《环球时报》则稱:「这次对阵的臺独势力,大陆网友完胜」。1月16日,中国国台办回应此事为“臺湾某些政治势力挑拨两岸民众感情”的事件,《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等中国官方媒体则表示:周子瑜只是一个“无辜的祖国小女孩”,中国中央电视台也重新播放「TWICE」MV周子瑜影片,事件趨於和緩。 韓國方面,社團法人韓國多文化中心批評,JYP行為將為台灣撒下反韓感情的火苗。, BBC中文網, 2016年1月18日.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周子瑜国旗事件

哲斯顿起义

哲斯顿起义(Jesselton Revolt,也被称为亚庇双十节起义)是由郭益南领导本地华人和其他族群组成的亚庇游击队于英属婆罗洲日占时期进行的起义运动。这次行动使大约50至90名日本士兵丧命,并暂时控制了北婆罗洲首府亚庇和斗亚兰的几个邻近地区。但面对军火供应有限的情况,游击队在之后被迫退到隐藏处躲藏。日军随后于西海岸的定居点通过日本宪兵发动了一系列袭击,以抓拿游击队,并在搜寻中杀害了许多无辜平民。日军威胁将处决更多平民使游击队的首领最终决定自首投降,他们被逮捕和处决后,日军继续掌控北婆罗洲,直到1945年盟军解放军抵达。.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哲斯顿起义

前锋报

《前锋报》是民国人物李静之于1942年在河南南阳创刊的一家民营报纸。前锋报的名字取自中华民国国歌歌词“咨尔多士,为民前锋”中前锋两字。《前锋报》以“仗义执言,为民前锋”为办报宗旨。《前锋报》创刊时期政治河南省遭遇特大旱灾,该报为当时的灾情留下了详实的记录 。《前锋报》对当时河南灾情的报道激怒了中国国民党当局,被要求停刊,但《前锋报》不予理睬,继续出刊。继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国共内战之际,《前锋报》于1947年11月17日停刊。.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前锋报

国歌列表

这是一个关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国歌名称的列表。.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国歌列表

四行仓库保卫战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的尾聲。 參加這場保衛戰的国民革命军被稱为“八百壯士”,他們抵住日本軍多番进攻,掩护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師及其他国民革命军向西撤退。保卫战成功振奋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士气。四行仓库与上海公共租界只相隔一条苏州河,因此整个战斗展现在西方世界--面前,进一步吸引国际社会注意,然而沒有如蒋中正期望给中国抗日战争带来实质的国际支援。.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四行仓库保卫战

灵谷寺无梁殿

灵谷寺无梁殿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灵谷公园内的一座明代建筑,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该殿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原为灵谷寺内供奉无量寿佛的无量殿,因为整座建筑采用砖砌拱券结构、不设木梁,因此又称“无梁殿”。民国二十一年(1931年),国民政府将无梁殿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命名为“正气堂” 。无梁殿现在为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灵谷寺无梁殿

程懋筠

程懋筠(),著名音樂家。江西新建人。出身官宦世家,幼時尤好音律。其後在江西省立高等師範學校深造,專攻小提琴。1916年留學日本,入東京音樂學校,主修聲樂,兩年後兼修作曲。 1926年返回中國,先後執教於南昌一中、南昌二中、及南昌女子中學、浙江省立湘湖鄉村師範學校、杭州英士大學。1928年受聘為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藝術系聲樂副教授,曾任音樂組主任;期間曾譜《國立中央大學校歌》、《中華民國國歌》(又名《三民主義歌》)。以后曾在江西主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并办《音乐教育》月刊,曾任南昌中正大学音乐教授。1949年未隨國民黨赴台,留在上海从事音乐教育,曾任上海国立幼儿师范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声乐教授。1957年7月31日在南京逝世,終年57歲。.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程懋筠

美好的今天

《美好的今天》為台灣知名作詞作曲家劉家昌作詞作曲的國語歌曲,曾經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及印尼Indosiar的「開播曲」。.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美好的今天

眼球中央電視台

球中央電視台是臺灣一家網上媒體,成立於2015年8月5日,主要播出「央視一分鐘」系列新聞影片,主播為視網膜(本名陳子見),新聞以反諷的形式自稱「中華民國官媒」,模仿中國中央電視台的報導形式製作如同新聞報導的惡搞影片及串流直播,報導內容以海峽兩岸政治、公共議題與反諷保守主義為主。.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眼球中央電視台

組曲《NICONICO動畫》

組曲《NICONICO動畫》最早是指由影片分享網站NICONICO動畫的使用者しも(Shimo),選取出NICONICO動畫中受到使用者注目、在站內流行的33首歌曲與配樂,重新編成歐陸舞曲風的混合曲,之後便出有一系列相同名稱的系列作品,並在NICONICO動畫有其專屬的標題分類。.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組曲《NICONICO動畫》

莫那能

列雅弗斯·莫那能(Malieyafusi Monaneng,),臺灣原住民排灣族詩人,臺東縣達仁鄉人,世稱莫那能,曾用漢名曾舜旺,臺東縣立大武國民中學畢業。長期主張台灣原住民也是中國人,主張兩岸統一所帶來的兩岸和平對臺灣原住民最有利。.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莫那能

聯合抵制奧林匹克運動會列表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國際性的綜合運動會,在歷史上它曾被抵制過六次,全都發生在夏季奧運。第一次抵制發生於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最近一次則發生於198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聯合抵制奧林匹克運動會列表

華視教育體育文化台

華視教育體育文化台,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旗下頻道之一(無線數位電視EPG顯示的頻道名稱為「華視教育台」),標榜台灣唯一以教育及文化節目為主的電視頻道,也是台灣唯一以教學課程為主的教學頻道,更是沒有商業廣告--擾的純教育、文化、體育頻道。播放國立空中大學教學節目時,頻道標誌自動切換為空大校徽加「國立空大」四字。收播時間為每天04:00-05:00。.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華視教育體育文化台

香港親台團體

親臺團體、民國派、(Pro-Taiwan camp、Pro-Taipei camp、Pro-Republic of China camp、Pro-Kuomintang camp或Pro-Taiwan groups),用以泛稱成立於香港、在政治立場上親近中華民國或中國國民黨的社會團體或政治團體。親臺派通常對於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持反對立場,並以推動海峽兩岸自由民主及傳播臺灣經驗為信念。 在香港親台團體中,以支持泛藍陣營者佔大多數,立場貼近泛民主派,並反對臺灣獨立、民主進步黨和泛綠陣營。 早年香港的香港民國派團體,政治理念都均趨近中國國民黨的右派,緊跟隨當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下,立志光復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然而後來受到兩岸形勢的遽變及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影響,親臺團體的理念也有所變化,近年來的民國派團體更以支持香港實行公民普選、維權運動、推動兩岸民主發展為宗旨。除了關注臺港事務、兩岸四地民主發展及民族事業外,亦積極透過香港的地區服務,以爭取更多香港人認同。.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香港親台團體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

軍訓教官,是指普設於中華民國各高級中等學校或大專院校的現役軍官,主要業務包含維護校園安全、學生之軍事訓練等。軍訓教官主管單位為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因此未享有由國防部發放的軍人薪給,而是由學校(公立學校教官)或教育部(私立學校教官)編列預算。高級中學及大專軍訓教官待遇法源由國軍志願役軍官俸額表定訂 。公立高中職教官,與部隊軍官相比較,短少志願役加給每月1萬元,故其薪資通常較部隊少。.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

黃自

黃自(),字今吾,江蘇省川沙縣(今上海浦东)人,中國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炎培之侄。 黄自自幼飽讀詩書,尤愛音樂。1916年入北京清華學校,接触西洋音乐。畢業赴美国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攻读心理学,毕业后1928年入耶魯大學學習西洋音樂理論與作曲,隔年毕业回国任教於上海滬江大學、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等校。1935年,黃自創辦第一個由全華人組成的管弦樂團——上海管弦乐团。著名的音樂家賀綠汀、丁善德、朱英、江定仙、林聲翕、劉雪庵等,皆黃自門生。1938年因傷寒大腸出血症逝世于上海。 黃自從小習西樂與協助國民政府譜寫抗戰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視為資產階級音樂學閥,作品被認為是感情頹靡的輓歌。其弟子賀綠汀等也遭到嚴厲批判。直到改革開放之後,黃自的貢獻才重新獲得中國大陆音樂界的重視。.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黃自

黑名單工作室

黑名單工作室是一隊台灣音樂組合,由阿電與阿草改名而來,團員包括王明輝、陳明瑜、陳明章、Keith Stuart、陳主惠、許景淳、林美璊、胡德夫、林暐哲、葉樹茵。他們在1989年推出了第一張專輯《抓狂歌》。這張在台灣長達38年的戒嚴令解除後兩年,據聞用了五年時間制作的專輯,成為台灣音樂史上重要的一個轉捩點。 《抓狂歌》的記錄中指出了這組合在台灣音樂發展史上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台灣的音樂應該反思當時年輕一代需要「正確地」看待他們與母語之間的關係。他們的歌有異於先前的作品,他們想去用直接、真實的方法去呈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社會的變遷。 歌曲的類型包括了台灣民謠、饒舌以及搖滾。其中有一首歌有中華民國國歌的片段,另一首有街道的環境聲音。大部份的歌都是個故事,有時是詼諧或諷刺的市民對話。全碟都是台語歌。.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黑名單工作室

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

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簡稱黑手那卡西,是台灣在1996年成立以社會運動為主軸的工人樂團。早期投入秋鬥、勞工運動、工殤等社運議題。後續支援樂生療養院抗爭事件、土地正義及居住正義等相關社運。曾自發性義賣唱片,在各種社運場合展演。.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

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浦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1924年(民国13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 因校址设于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军校在此办到第七期,1930年9月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高雄。 黄埔军校大门中央上方横匾上有谭延闓所书“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在二门门口挂著“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对联,二门右侧牆壁上挂有蒋介石手书的校训“亲爱精诚”。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迴廊相通的楼房。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居即“史蹟陈列室”,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原为大清海关总税务司。位于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中国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和林则徐焚鸦片、义和团。 东征阵亡烈士墓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岗,面积5万多平方米,是1925年中华民国军政府纪念讨伐陈炯明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于1926年6月落成,葬有516位烈士遗体。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大字由蒋中正书。 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塚、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塚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文化大革命9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于1926年6月落成,葬有516位烈士遗体。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大字由蒋中正书。 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塚、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塚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黄埔军校旧址

龍種

《龙种》(Dragon Seed)是一部1944年的战争劇情片,主演为凯瑟琳·赫本。本片根据赛珍珠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描写了中国一个宁静的村庄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陆军入侵后的巨大变化。村里的人选择采取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入侵者,但是倔强的女人小玉(赫本饰演),站起来反抗日本。 凭借本片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這部電影在片頭及結尾處的主題音樂中加入一部份的中華民國國歌(片頭處為中文的中華民國國歌歌詞)。而在片中焚烧日货的镜头里,还出现了《义勇军进行曲》(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旋律。.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龍種

辜寬敏

辜寬敏()是台灣企業家及台獨運動工作者,為鹿港辜家成員。他是民主進步黨的資深黨員,也曾擔任日本台獨運動團體台灣青年會的委員長。他曾創設經營《台灣春秋》、《日本文摘》、《黑白新聞週刊》等雜誌刊物,並曾出資贊助日本台獨刊物《台灣青年》。前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辜振甫為其同父異母兄長。.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辜寬敏

郭國基

*本條目敘述的不是電視劇角色。 1969年競選立法委員時在宣傳車上以大砲凸顯敢言無懼形象拜票的臺灣民主運動先驅郭國基 郭國基(Koeh Kok-ki;)是台灣的政治人物。出生於東港(今屏東縣東港鎮)。 擔任台灣省議員期間,郭國基問政強悍,與吳三連、李萬居、郭雨新、李源棧、許世賢並稱為省議會「五龍一鳳」。他曾經說過「賜我光榮死於議壇」,結果一語成讖,當選立法委員第一年的開議初期因癌症而病故。 郭國基在台灣省參議會最著名的事蹟是,在1950年於省參議會中質詢台大校長傅斯年後,傅因校務勞累下台後腦溢血病逝,代理議長李萬居接受《台灣新生報》訪問時表示傅斯年「棄世」時遭記者誤傳為「氣死」,導致台大學生遊行至省參議會要求交出郭國基的事件。.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郭國基

邵元沖

邵元沖,初名驥,字翼如。浙江省紹興府山阴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国政治家。曾任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的第一任杭州市市長、立法院副院長、代院長。他也是《中華民國國歌》的作詞者之一。.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邵元沖

蔣公紀念歌

《蒋公纪念歌》是纪念與歌颂中华民国故总统蒋中正的歌曲,一共有三個版本。 其中一個版本由黄友棣于1975年創作,黄友棣随后也在1988年写了《蔣經國紀念歌》三首於《樂府新聲》歌集。 蔣中正逝世後,中华民国教育部向世界知名華人作曲家公開徵曲,最後選中另一版本由李中和作曲、张龄填詞编写之「蔣公紀念歌」。 第三個版本由孫儀作詞、汪石泉作曲。.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蔣公紀念歌

自由中国之声

自由中国之声(英文:Voice of Free China)是1949年10月10日到1997年12月31日運作的一个中华民国的国际广播電台,是中央广播电台的前身。在冷战时代,该电台主要进行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國國際广播电台的宣传、宣称只有中华民国政府是唯一合法的中国政府的对外宣传。自由中国之声隶属于中国广播公司多年,这是一个根据政府合同提供公共广播节目的私人公司。.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自由中国之声

臺灣國歌

台灣國歌,在現今口語及非正式的文章上通常是指《中華民國國歌》,是中華民國所使用的國歌。 這種混同用法是因為近年台灣社會的「台灣主體意識」思潮高漲,基於「中華民國是臺灣」的思維下而產生的。另一方面,台灣國歌也可指部分台灣人士,特別是台灣獨立建國支持者所提倡的歌曲,但未有定調,常見的歌曲有《望春風》、《台灣翠青》或《新台灣頌》等。綜合言之,因為現今沒有稱為「台灣國」的國家,所以「台灣國歌」一詞並非指「台灣國的國歌」,而是理解為「在台灣所傳唱的國歌」之意。.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臺灣國歌

臺灣前途決議文

《臺灣前途決議文》是臺灣的民主進步黨於1999年5月8日召開的第8屆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全代會)第2次全體會議中通過的一項文件,描述臺海現狀,並揭示該黨理念,是該黨黨綱的重大里程碑,為翌年總統選舉取得執政權打下重要基礎,也是民進黨主政時的中華民國政府處理兩岸問題最高原則。.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臺灣前途決議文

臺灣電視公司

臺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TTV)是中華民國第一家電視台,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成立於1962年4月28日,同年10月3日開始試播、10月10日正式開播。與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合稱為「老三臺」。.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臺灣電視公司

臺海現狀

臺海現狀意指當前海峽兩岸的政治地位與狀態,即臺灣與中國大陆分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統治的現狀。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停止對金門砲擊之後,兩岸處於實質性停火狀態。中華民國政府於1991年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單方面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以中國大陸方面為首的觀點認為,兩岸並無簽訂任何停火或停戰協議,依舊處於敵對狀態,並在政治、軍事、外交、意識形態等領域上仍有敵對心態。 「维持台海现状」被认为是目前暂时缓和海峽两岸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兩岸均具有廣泛民意支持,但是中國大陆、臺灣和國際社會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看法不盡相同。.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臺海現狀

艾理生 (美國軍樂家)

艾理生(Harold L. "Lin" Arison,),美國陸軍退役少校、指揮及美國國務院外交官,也是駐台美軍廣播電台(Armed Forces Network in Taiwan;AFNT,為ICRT前身)第一任台長。其音樂成就主要為協助中華民國重新替國歌與分列式進行曲(avanciermars)編曲。.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艾理生 (美國軍樂家)

雲林縣臺西鄉崙豐國民小學

雲林縣臺西鄉崙豐國民小學,簡稱崙豐國小,是中華民國雲林縣臺西鄉一所縣立國民小學,創立於1934年4月1日。其位在該鄉的崙豐地區,崙豐原名“”,在臺灣話中意為小山丘的頂端,但崙豐國小正好位在低窪處,涝害嚴重。學區包含和豐村、永豐村、富琦村、五港村。 該校校慶活動一年一次,以一年運動會、一年園遊會為慣例。學生從2年級升上3年級時會選拔少數學生進入巧固球隊,含教師隊共有六隊。另外中高年級學生必修直笛,每年四月皆會舉行班際直笛比賽,並選擇表現較好的學生加入學校樂隊,於集會場合負責演奏國歌等樂曲。.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雲林縣臺西鄉崙豐國民小學

老三台

老三台(或三台)指的是台灣在1960、1970年代所創辦的三家無線電視台,分別是臺灣電視公司(創立於1962年10月10日)、中國電視公司(創立於1969年10月31日)和中華電視公司(創立於1971年10月8日,1971年10月31日開播)。雖然現今台灣的電視台數量早已增加,對於很多出生在1960-1980年代的台灣人來說,他們從小就看老三台的節目長大,對老三台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在此之後開播的電視台也因此被統稱為第四台。.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老三台

陳定南

陳定南(),臺灣政治家,出身宜蘭縣三星鄉。前宜蘭縣縣長、立法委員、中華民國法務部長。陳定南當縣長時,甚勤於政務,約僱稽查員全天候取締水泥廠汙染,宜蘭縣空氣汙染因而改善。這項首創的計畫,使蘭陽平原青天再現,也使他贏得「青天縣長」的美譽。法務部長任內製作「人人扮青天、家家反賄選」的反賄宣導短片,加以其個性嚴明,得「陳青天」之稱號。.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陳定南

陳金鋒

陳金鋒(漢語:Chen Chin-Feng,),出身臺灣臺南市大內區之西拉雅原住民,外號「臺灣巨砲」、「鋒砲」、「鋒仔」、「鋒哥」、「永遠的第四棒」等,是台灣首位在美國職棒大聯盟例行賽中擁有出賽紀錄的選手,並因此帶起台灣球員旅美之風潮。於2016年9月18日Lamigo桃猿隊主場舉行退休儀式,同年於中華民國105年雙十國慶中擔任國歌領唱。2017年於台北世大運開幕典禮中,以打擊動作加上蜂炮的方式點燃聖火,正式開始為期二周的國際賽會。 胞兄陳連宏於2018年起與陳金鋒在同隊共事,擔任富邦悍將隊二軍總教練。.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陳金鋒

林正杰

林正杰(),生於台灣雲林縣,籍貫中國福建漳州東山縣。政治人物,早期曾為中國國民黨籍,參與「黨外運動」,為民主進步黨創始黨員之一,有「街頭小霸王」之稱。後於1990年退出民主進步黨。2016年恢復中國國民黨籍。 曾經擔任台北市議員,任內與陳水扁、謝長廷被稱為「黨外三劍客」。後出任新竹市副市長、中華民國立法委員、中華統一促進黨主席、紅衫軍自主公民協會第一任理事長。.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林正杰

林懋陽故居

林懋陽故居(舊名一德洋樓),是一個位於臺中市北屯區的洋樓與和洋樣式宅邸建築群。該建築群由林懋陽始建於1920年代,並在1950年代被與周邊土地改作眷村使用(一德新村)。該建築群在歷經荒廢拆遷後開始整修,並於2017年5月整修完成。.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林懋陽故居

李中和

李中和,作曲家,生於江西九江,1949年移居台灣。早年作品以軍歌、愛國歌曲、藝術歌曲居多,晚年也創作許多佛教樂曲,一生致力於音樂創作與教育工作,培養許多音樂人才。 詩人鍾雷曾讚曰:「蓬瀛到處動弦歌,慷慨激昂鼓舞多,大漢天聲傳海宇,何人不唱李中和。」,以形容李中和創作的歌曲廣泛流傳。 李中和畢生創作千餘首歌曲,手稿均已由家人捐贈給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李中和

李肇星

李肇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官,出生于中华民国山东省胶县(后划为山东省胶南县,现为青岛市黄岛区)。北京大学西語系毕业,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國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任职外交部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发表言论否认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指责。他还被聘任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院长。 現任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李肇星

杜庭修

杜庭修(Theodore B. Tu),國民革命軍少將、音乐家與體育家,陸軍軍官學校第8期結訓,曾任國立音樂院副教授、天津體育協進會副會長、電影檢查委員會委員。杜庭修曾創作多首愛國歌曲(如《國旗歌》、《中國童子軍歌》),並將部分愛國歌曲之歌詞翻譯成英語(如《中華民國國歌》、《中華民族不會亡》)。.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杜庭修

檢驗圖

檢驗圖(Test Card,又名Test Pattern),又稱測色板、测试卡、测试图,是專門測試電視機顏色用的一種动(静)態圖片。測試色(Color Bar)又名彩色條紋訊號,僅是檢驗圖的一種,兩者並不是相等的關係。電視台每天開播之前,首先播出檢驗圖及測試色,以供觀眾調整電視機。依據檢驗圖,觀眾可以判斷電視機的動作狀態及性能是否良好。在黑白電視的時代,檢驗圖當然只有黑白兩色;進入彩色電視的時代,則以彩色檢驗圖為主流,黑白檢驗圖次之。 測試色是利用最簡單的電子方式產生。早期的檢驗圖是使用飛點掃描器(Flying spot scanner)或影片放映機組(Telecine camera chain)藉由光線對圖片的反射或幻燈片的照射而產生圖形,其播出時的品質受到光學及機器本身性能的限制,無法得到良好的畫面品質,因而失去了播放檢驗圖的意義,故有電子彩色檢驗圖型產生器的誕生。.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檢驗圖

民國黨

民國黨是一個中華民國政黨,於2015年3月18日成立,取名自《中華民國國歌》中的「以建民國,以進大同」的「民國」。由時任立法委員徐欣瑩擔任首任黨主席,標舉「政黨合作不再惡鬥、國政維新強國富民」為口號,總部設於台北市。 2016年,徐欣瑩擔任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副手,搭檔參選中華民國總統,但並未當選,該年進行的立法委員選舉中,民國黨黨籍的參選人也全數落選。民國黨在立法院中沒有席次。.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民國黨

汪精卫政权

汪精衛政權或汪兆銘政權,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與日本合作的一个政权。1940年於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汪精衛擔任「國民政府」代主席及「行政院院長」,陳公博、周佛海和李士群為主要成員。1944年汪精卫病亡后,陳公博任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該政府終結。 汪精卫政权被认为是抗战时期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合并了“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傀儡政权的辖地,外交上獲得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反共产国际协定》缔约国的承認,未受普遍承认。.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汪精卫政权

洛桑協議

洛桑協議(或稱「兩會協議」)為1981年3月23日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沈家銘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薩瑪蘭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在洛桑國際奧會總部,簽訂的「國際奧會與中華台北奧會協議書」(Agreement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Lausanne and the 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 Taipei)。協議以英文簽署,內容確認了中華奧會的名稱、會旗、會徽,使中華奧會得以和其它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擁有相等權利,參與各項國際運動組織。中華民國在之後陸續運用類似模式參與許多和奧會無關的國際組織或會議,這種參與方式也被媒體甚至臺灣官方稱為「奧會模式」。.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洛桑協議

政党标志

政党标志包括党旗、党徽、党歌、代表色、吉祥物以及象征物等不同类型的标志。除官方标志外,亦可能是约定俗成而产生,例如做为美国共和党、民主党两党标志的驴象即源于美国政治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的创作。.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政党标志

教育電視廣播電台

教育電視廣播電台,簡稱教育電視台、教視、NETV,是中華民國教育部國立教育資料館旗下曾經存在的電視台,也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的前身。教育電視台是實驗性質的電視台,而且可收視地區不廣,所以並不被大多數的台灣電視史專書認為是台灣第一家電視台。.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教育電視廣播電台

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36年8月1日至8月16日在德国柏林举行。.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95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十六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1956年11月22日至12月8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其间本届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进行。.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195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72年8月26日至9月11日在联邦德国慕尼黑设计独特的奥林匹亚体育场举行。.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民國代表團

中華民國(中國)于1972年以“中華民國”(、、;编码:)的名义参加了在西德慕尼黑召开的第二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派出了21名运动员。結果未獲得任何獎牌。 因中華民國於1971年被驅逐出聯合國,逐漸失去大部份邦交國及國際組織會籍。這屆為中華民國政府最後一次成功以中華民國的國號、國旗及國歌參加夏季奧運。.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民國代表團

197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华民国代表团

中華民國(台湾)于1976年以“中華民國”(、、;编码:)的名义参加了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召开的第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派出了6名运动员分别参加了高山滑雪(1名)、冬季两项(2名)、越野滑雪(3名)、无舵雪橇(2名)4个大项目的比赛。 因中華民國於1971年被驅逐出聯合國,逐漸失去大部份邦交國及國際組織會籍。這屆為中華民國政府最後一次成功以中華民國的國號、國旗及國歌參加冬季奧運。.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197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华民国代表团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2004年3月20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由尋求連任的時任總統陳水扁與時任副總統呂秀蓮以不到3萬票的微小差距获胜當選。當選的正、副總統在2004年5月20日就任。這次選舉結果中,兩組候選人得票率僅差千分之二,為歷年及世界總統選舉罕見,而且廢票高達33萬票,約前次總統大選三倍之多(主因為廢票認定標準加嚴),因此另一總統候選人連戰及泛藍支持者要求立即查封所有票箱以備驗票。後來連宋陣營提出當選無效之訴與選舉無效之訴經最高法院判決敗訴定讞,陳水扁連任中華民國第11任總統。.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

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接力是指在2008年3月24日在希腊採集的一刻開始至燃點至2008年8月8日晚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聖火燃點期間的傳遞活動。首位「火炬手」是希臘的雅典奧運會跆拳道銀牌選手亞歷山大·尼克拉澤斯。而第二棒火炬手,亦為本次北京奧運火炬傳遞的第一名中國人,中國著名蛙泳運動員羅雪娟,與亞歷山大手持火炬互碰,引燃手中火炬,成功交接聖火第一棒,羅雪娟隨後再和中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邓亚萍接力。中國本土第一棒為世界著名跨欄運動員刘翔。其中唯一一位来自台湾的奥运火炬手张韶涵,在昆明进行火炬传递活动。最后由「體操王子」李寧擔任主火炬手在國家體育場上空以「飛天」形式點燃主火炬台。.

查看 中華民國國歌和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

亦称为 三民主义歌。

黃自黑名單工作室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黄埔军校旧址龍種辜寬敏郭國基邵元沖蔣公紀念歌自由中国之声臺灣國歌臺灣前途決議文臺灣電視公司臺海現狀艾理生 (美國軍樂家)雲林縣臺西鄉崙豐國民小學老三台陳定南陳金鋒林正杰林懋陽故居李中和李肇星杜庭修檢驗圖民國黨汪精卫政权洛桑協議政党标志教育電視廣播電台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5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民國代表團197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华民国代表团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