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指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中華民國的中央行政機關共分為三級,主要以行政院為首,下設34個機關,通稱部會,是中華民國政府首要的組成部分;其中行政院負責統轄所有的中央行政機關,被視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與各部會之首長,在總統的任命與監督之下推行政務。.

184 关系: 台灣宏觀電視台灣政府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尼科西亚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中華民國中央銀行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中華民國交通部中華民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中華民國內政部中華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中華民國勞動部中華民國科技部中華民國經濟部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行政區劃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中華民國首都中華民國財政部中華民國軍事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法務部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中華民國文化部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教育部中正紀念堂交通部公路總局交通部公路總局材料試驗所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交通部觀光局交通部航港局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張善政內閣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國民政府內政部役政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移民署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內政部警政署內政部民政司內政部消防署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国务院组成部门现任中华民国一、二级行政区行政首长列表秘書長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科技部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科技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立法院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簡任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經濟部工業局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濟部礦務局經濟部能源局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經濟部水利署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特任行政院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行政院主計總處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地方行政研習中心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學院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中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行政院聯合服務中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金融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行政院會議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行政院新聞局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財政部國庫署財政部國有財產署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財政部賦稅署財政部關務署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財政部關務署臺北關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超額比序蒙藏委員會鄭麗君臺灣臺灣省政府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檢查局法務部廉政署法務部矯正署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法務部調查局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南部分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中部分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北部分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金馬澎分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東南沙分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東部分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政務委員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教育部體育署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815全臺大停電 扩展索引 (134 更多) »

台灣宏觀電視

台灣宏觀電視(Taiwan Macroview Television),簡稱宏觀電視、MACTV,前稱宏觀衛星電視(Macroview Satellite Television,簡稱宏觀衛視、MSTV),是2000年~2017年播出的台灣衛星電視頻道。全天候向海外華僑、華人播放臺灣電視節目的衛星電視頻道,播放的節目則包含國語、臺語、粵語、英語、客語廣播。.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台灣宏觀電視 · 查看更多 »

台灣政府

台灣政府是指擁有台灣管轄權之政府,當前為中華民國政府治理。.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台灣政府 · 查看更多 »

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

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是中華民國外交部所屬機構,簡稱外交學院,負責中央各部會駐外人員的職前教育及外交部的在職訓練,與外國外交學院及智庫學術交流。.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 · 查看更多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常簡稱為領務局)是中華民國外交部轄下的機關,成立於1992年。主要業務為核發護照、辦理外國護照簽證、協助旅客及發布國外旅遊訊息,是外交部為民服務的窗口。設於臺灣臺北市濟南路的中央聯合辦公大樓內。.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查看更多 »

尼科西亚

尼科西亞(Λευκωσία、Lefkoşa),是塞浦路斯共和国及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也同時為塞浦路斯島上最大的都市。首都被分為南部的希臘人及北部的土耳其人控制,是仅有的国家分裂之后南北政权皆定于此的首都,然而國際上承認尼科西亚為南塞浦路斯的首都。 尼古西亞位於賽普勒斯島中部、臨派迪亞斯河,北依橫越島國北岸的凱里尼亞山脈,西南臨海拔約150米的特魯多斯山。城市總面積50.5平方公里,人口近40萬。 尼科西亞市也為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全島主要的商業中心,同時也是尼科西亞區的首府。此城市也被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GaWC)指定為B-級世界都市(Beta-)。.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尼科西亚 · 查看更多 »

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

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簡稱屏東農科)是位於中華民國(臺灣)屏東縣長治鄉的首座農業生技類型科技園區,並且是世界唯一的農業專業科學園區。成立目的為發展農業科技,引進農業科技人才,形成農業科技產業群聚,藉以促進農業產業之轉型升級,以確保農業永續經營 。.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 · 查看更多 »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簡稱黨產會,是中華民國行政院於2016年8月31日成立的任務編組機關,職掌事項是臺灣戒嚴時期之政黨財產的調查、返還、追徵、權利回復,為蔡英文政府為促進臺灣戒嚴時期之轉型正義所設置。凡是於1987年7月15日(戒嚴解除日)以前所成立、並且依照《動員戡亂時期人民團體法》之規定備案的10個政黨(中國國民黨、中國青年黨、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國新社會黨、中國中和黨、民主進步黨、青年中國黨、中國民主青年黨、民主行動黨、中國中青黨。)以及這些政黨的附隨組織,其受託管理人都必須向該委員會申報政黨財產。.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住民族委員會(簡稱原民會)為中華民國有關臺灣原住民族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成立於1996年12月。.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簡稱客委會)為中華民國有關客家族群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成立於2001年6月,其目標是復興臺灣日漸流失的客家文化,延續客家傳統文化命脈,並打造臺灣成為一個尊重多元族群文化的社會。每年定期舉辦客語能力認證。.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簡稱央行),中華民國的國家銀行,直屬於行政院,具有部會級地位,肩負穩定國家金融發展、維持物價平穩、維護國幣(新臺幣)幣值、管理中華民國台灣外匯存底等重要任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中央銀行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

中央選舉委員會(簡稱中選會)是中華民國全國選舉事務的主管委員會,為受行政院監督的獨立機關。 過去的地方選舉委員會組織架構有臺北市選委會、高雄市選委會、臺灣省選委會、福建省選委會以及各縣市選委會;今地方選舉委員會有6個直轄市選委會與16個縣市選委會,各地方選委會主委通常由各地方直轄市長、縣市長、副直轄市長、副縣市長、直轄市秘書長或縣市秘書長兼任;如臺北市由副市長兼任臺北市選委會主任委員,臺南市由秘書長兼任臺南市選委會主任委員,花蓮縣由縣長兼任花蓮縣選委會主任委員。.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交通部

交通部是中華民國交通相關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涵蓋運輸、郵政、氣象、觀光等交通四大領域。.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交通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是中華民國行政院於2018年5月31日成立的任務編組機關,設7位委員;4位專任委員由行政院院長提名、立法院同意,3位當然委員擬由法務部、文化部及國史館派員擔任。 主要任務統籌規劃「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及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處理不當黨產」、「其他轉型正義事項」。.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是中華民國有關國家發展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行政院,前身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要負責規劃國家發展策略計畫、促進經濟與社會整體發展、以及政府治理等工作,因其範圍涉及跨部會工作而有「小行政院」的別稱。.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簡稱退輔會、輔導會)為中華民國專門處理退伍軍人五大事項(就業、就學、就醫、就養與服務照顧等)的機關。 退輔會在台灣各地的所屬機關有15所榮民醫院(包含3所總院及12所分院) 、16所榮民之家、19所榮民服務處、5處農場機構、1工業機構等機構以及榮民工程公司等轉投資公司。.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部為中華民國軍事及國防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除了國防部本部之外,下轄參謀本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憲兵指揮部、後備指揮部、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備局、軍醫局等軍事機關/機構,以及所屬業務與學術單位。國防部是行政院下的所有部門裡唯一一個有設置副部長跟沒有設置政務次長的部門。.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國防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僑務委員會(簡稱僑委會)是中華民國有關僑民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設立於1926年,原先隸屬於國民政府,1932年才改隸屬行政院;僑務工作隨著國家情勢及海外僑社的演變,不斷地調整、創新,並服務廣及海外各地僑胞。.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內政部

內政部為中華民國全國內政、民政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相當廣泛,涵括人口、戶政、地政、地方政府(地制)、役政、社會治安(警政)、移民(入出國)、宗教、殯葬、禮俗祭儀、人民團體管理、災害防救(如空勤總隊)、國家公園管理、國土規劃等,是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後,唯一員額仍破兩萬人的部會(警力佔大宗)。雖社福業務後已移撥改隸衛生福利部,內政部所轄員額亦降至兩萬人以下,但仍是最大部會,故保有「天下第一部」之稱。值得一提的是,自1960年連震東出掌內政部以來,絕大多數的部長都是台籍人士。.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內政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

公平交易委員會(簡稱公平會)是中華民國政府之競爭法(公平交易法)主管機關,職掌為查處公平交易法規範的限制競爭以及不公平競爭行為,另公平會為多層次傳銷事業的主管機關。公平會為隸屬行政院之二級獨立機關,為我國三個二級獨立機關之一,但只有公平會不受行政院訴願管轄,對其行政決定不服必須直接提起行政訴訟。公平會置主委、副主委各一人,委員五人,歷屆委員多由法律學者、經濟學者出任。 競爭法(即《公平交易法》)的宗旨,在於維護市場自由與公平的競爭,與其相對的概念是「管制法」,原則上如果事業所屬產業設有管制法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則事業的經營多受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管制法所規範(涉及市場競爭的問題仍然適用公平交易法);即使事業所屬產業沒有管制法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事業的行為仍然不能違反公平交易法,因為在市場經濟國家,事業的行為仍然要遵守基本的遊戲規則,公平交易法因而有「經濟基本法」之名。公平交易委員會職責在於守護市場機制,並非操控市場,然而媒體及民意代表多誤會公平會為物價管制機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勞動部

勞動部是中華民國有關勞工、人力資源等勞動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並負責辦理社會保險類的勞工保險與國民年金保險。.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勞動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科技部

科技部是中華民國有關科學技術發展的最高主管機關。負責推動國家科技發展、支援學術研究、發展科學工業園區、管理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以及技術審查各部會科技計畫可行度,提供必要改善建議。前身為1959年成立的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4年3月3日升格為部。.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科技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經濟部

經濟部為掌管中華民國工商業發展及國際貿易等產業事務的部會,民國元年(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實業部」是現今經濟部的前身。下設商業司、礦業司、中小企業處、工業局、國際貿易局、智慧財產局、標準檢驗局等單位,並同時負責管理所屬國營事業臺電、中油、臺水、臺糖。.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經濟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中華民國目前依據《憲法增修條文》及《地方制度法》來規範行政區劃制度。如按照現行法律定義區劃層級,一級行政區為省、直轄市,二級行政區為縣、市,三級行政區為鄉、鎮、縣轄市(僅限臺灣省)、區,四級行政區為村、里,五級行政區則為鄰 。 依照1999年制定之《地方制度法》規定,一、二、三級行政區具有公法人地位,四、五級行政區則為附屬於上級行政區的編組單位,不具有公法人身分。而具有實施地方自治功能之行政區(公法人)稱為「地方自治團體」,目前包括直轄市、縣、市與鄉、鎮、縣轄市。省原為地方自治團體,在《地方制度法》施行後被剔除,成為不具公法人身分的行政區單位;省政府原直接監督縣與市的地方自治,改為受行政院指揮下監督其境內縣市的地方自治,但在部分法律與戶籍、國民身分證等政府文書上全稱依然是使用「○○省○○縣(市)」。此外,行政院為了便於地方民眾接洽中央業務,增設3個派出機關「區域聯合服務中心」,由各部會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取代省政府原有之功能。由於直轄市、縣、市為最主要的行政區劃及基層政權單位,因而常合稱為「縣市」。.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是中華民國主管公共衛生、醫療與社會福利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同時監督各縣市政府衛生與社會局(處)。其前身為1971年成立的「行政院衛生署」,2013年升格為部並改為現名。.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首都

中華民國自1912年建國以來,曾以多座城市做為首都,最近一次是在1949年12月7日遷至臺灣臺北;在此之前,北平與南京曾先後成為中華民國首都長達十年以上。此外,國民政府時代曾在一·二八事變爆發時將洛陽立為行都、將對日抗戰時期的臨時首都重慶立為陪都,亦有在西安設立西京的計畫。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北後,也有遷都至臺灣其他城市的提議出現。 綜觀中華民國歷史,大多沒有透過法律確立首都位置,亦不常於政府公文中載明首都所在之城市,僅國民政府時代將國都位置寫入训政时期約法;《中華民國憲法》制定期間曾對首都是否入法有所討論,但最後並未寫入,故一般所稱的首都均等同於「中央政府所在地」。.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首都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財政部

財政部是中華民國全國公共財政的最高主管機關,也是中華民國最早設置的中央政府部門之一。除掌理中央政府的公共財政外,並負責監理各地方政府的財政事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財政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軍事

中華民國的軍事發展,從建國開始,經歷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國共內戰政府遷台等時期,乃至於今日兩岸隔海分治,皆與當時之政治情勢息息相關。現今中華民國之國防力量依《中華民國憲法》第36條,以及《國防法》第8條的規定,中華民國總統統率全國陸海空軍,為三軍統帥,行使統帥權指揮軍隊,直接責成國防部部長,由部長命令參謀總長指揮執行之。其建軍備戰的最高戰略指導原則為「有效嚇阻、防衛固守」。2017年中華民國軍事綜合力量在全球排名中排名第19名。.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軍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是中華民國監督與管理金融事務與規劃金融政策的部會,成立於2004年7月,目標包含維持金融穩定、落實金融改革、協助產業發展、加強消費者與投資人保護與金融教育。.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是2005年7月30日至2008年5月19日,陳水扁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期間,於中華民國總統府、外交部、行政院新聞局等政府部門的官方網站上使用的中華民國非法定稱謂之一。其中,「中華民國」為法定的正式國名,「(臺灣)」作為加註。 根據總統府公共事務室在修改之初所做的特別說明,外國人常將「中華民國」(,R.O.C)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混淆而造成不便困擾,加註「台灣」是為做合理而明確的區別。 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總統,網站上的「台灣」加註陸續去除,仍保留英語的「Taiwan」字樣。.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臺灣)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法務部

法務部為中華民國最高司法行政機關。本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博愛特區內,與司法院為鄰,隔重慶南路與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相望。 除本部之外,法務部另轄調查局、廉政署、最高檢察署、臺灣高等檢察署、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分署、行政執行署、矯正署、司法官學院、法醫研究所以及所屬機關28個檢察機關與77個矯正機關等一共124個機關,本部暨所屬機關員工約一萬八仟餘人。.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法務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

海洋委員會是中華民國政府新設立的中央行政機關,隸屬於行政院。負責台灣總體海洋政策、海域安全、海岸管理、海洋保育及永續發展、海洋科技研究與海洋文教政策。2018年4月28日成立,成為首個設立在南臺灣的中央部會單位。地點位在高雄軟體園區由鴻海興建招租的辦公大樓。.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文化部

文化部是中華民國有關文化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負責國家各項文化振興、藝術發展、出版相關業務,以及廣播影視產業的推廣輔導工作(監理業務另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負責)。其前身為1981年成立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2年升格為部。.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文化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並監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機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華民國教育部 · 查看更多 »

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是一座為紀念已故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而興建的建築,位於臺北市中正區,也是眾多紀念蔣中正總統的建築中規模最大者。全區250,000平方公尺,主樓高76公尺,管理機關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而園區廣場的南北側,另建有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管理的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落成以來成為臺北市及臺灣在國際上最著名地標之一。 園區廣場除了供民眾休憩外,也常是大型藝文活動的場地,常舉辦展覽;邦交國元首訪華歡迎儀式(軍禮)也在此舉行。園區主體建築及牌坊等以「臺灣民主紀念園區」之名義,被登錄為國定古蹟 ;園區及園區周邊以「中正紀念堂」之名義被登錄為文化景觀 。.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中正紀念堂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公路總局

交通部公路總局(簡稱公路總局、公路局、公總)為中華民國交通部直屬機關,名義上管理中華民國全國之公路,目前主要業務為掌管臺灣省及部分直轄市境內省道之規劃、測量、新建、施工與養護美化,並代為養護部分縣道;除此之外,還負責全國公路監理業務,包含車輛牌照與駕駛執照之核發、以及車輛規格檢驗。.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交通部公路總局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公路總局材料試驗所

交通部公路總局材料試驗所是位於新北市新莊區的研究工程機構,隸屬交通部公路總局。專門研究公路工程材料與土壤的耐久、分解與特性等。內部設置圖書館,但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一樣不對外開放。.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交通部公路總局材料試驗所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是中華民國交通部附屬機構,1970年成立。目的在於為臺灣交通主管部門提供「解除擁擠」、「疏通瓶頸」、「提高容量」、「擴充及充分利用現有運輸設施」及「擬訂中長期運輸發展計畫」的各種研究報告及各項企劃案。.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簡稱觀光局)是中華民國觀光事務的最高執掌機關,附屬於交通部之下。除了負責規劃、執行並管理觀光旅遊事務之外,同時肩負起向外推廣臺灣觀光的工作。觀光局也是各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的主管機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交通部觀光局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航港局

交通部航港局(簡稱航港局)是中華民國有關航運與商港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交通部之下。配合《商港法》修正商港為「政企分離」的經營體制,於2012年3月1日正式成立,接受交通部委任辦理船舶運送業、海運承攬運送業、船務代理業、貨櫃集散站經營業、臺灣地區與中國大陸地區海運直航、船員管理以及燈塔等助航設備管理維護等事項。.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交通部航港局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簡稱民航局)是中華民國民用航空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交通部,其辦公廳舍位於臺北松山機場旁。另飛行器之事故調查權,則由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負責。.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 查看更多 »

張善政內閣

張善政內閣是由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張善政所領導的中華民國內閣,簡稱張內閣,也是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馬英九任內的第六次內閣,亦是馬英九總統任內的最後一次內閣。 2016年1月16日,毛治國請辭行政院院長且不接受慰留後,由原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代理,1月25日總統批准內閣總辭後,2016年2月1日張善政真除為院長,接替毛治國內閣。5月20日總統蔡英文就任後由林全內閣接任。.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張善政內閣 · 查看更多 »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簡稱北協)於1979年3月1日成立,業務由外交部督導。1979年1月1日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後,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成立美國在台協會,中華民國行政院則通過設置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作為美國在台協會之對等機構。.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國家海洋研究院

國家海洋研究院是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屬機構,將負責台灣海洋政策規劃、海洋資源調查、海洋科學研究等業務,以及海洋保育與海巡執法人員的教育、訓練、認證及管理。.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國家海洋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簡稱國教院或教研院,是中華民國有關教育研究工作的最高專責機構,隸屬於教育部,由「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後更名為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陸續整併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並於2011年3月30日與國立編譯館、國立教育資料館共同整併而正式成立。除進行整體性、系統性、長期性的教育研究,也負有教科書審定、課程研發、測驗評量及辦理中小學行政人員研習等任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國家教育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原國立彰化社會教育館)是一座位於彰化市的文化展覽場所。.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簡稱傳藝中心),位於臺灣宜蘭縣五結鄉冬山河畔,佔地24公頃,主要任務為統籌、規劃、推動傳統藝術的調查、保存、傳習及推廣工作;園區開放參觀,已成為宜蘭縣的觀光景點。 所屬的臺灣音樂館、國光劇團與臺灣國樂團三個派出單位均設於台北市士林區的臺灣戲曲中心,臺灣豫劇團則位於高雄市左營區。.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原國立臺南社會教育館),是一座位於臺南市的文化展覽場所。.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簡稱臺博、臺博館、臺灣博物館)是臺灣一座公立博物館,位於臺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北側,隸屬於中華民國文化部。始建於日治時期,不但是臺灣歷史最久的博物館,其建物也以該館前身「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之名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國立臺灣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簡稱史前館)位於臺灣臺東縣臺東市,是臺灣最主要的國立人類學與自然史博物館,也是臺灣東部唯一的國家級博物館,以臺灣史前文化和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文物收藏、研究與教育推廣為主。 史前館的基礎在卑南遺址,館地約有10公頃,包含康樂的博物館,位於卑南遺址的卑南文化公園以及台南科學園區的分館籌備處。該館建築由美國建築師麥可·葛瑞夫設計興建。.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國立臺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是臺灣唯一的國家級美術館,位於臺中市西區。1988年開館時為「臺灣省立美術館」,隸屬於臺灣省政府,1999年實行精省後,改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中華民國文化部)。.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國立臺灣美術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是一座位於臺東市的國家級東部區域文化中心,隸屬於文化部,負責花蓮及台東的地方藝術文化推廣、展示、培力、社區發展及成人教育等任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南海學園內,是中華民國除國立故宮博物院外另一個以展示中國歷史爲主的博物館,也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恢復成立的第一個國立博物館,博物馆的部分文物来自原河南博物馆(即今河南博物院)。.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國立歷史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原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是一座位於新竹市的文化展覽場所。.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博物院),俗稱臺灣故宮(博物院)或臺北故宮(博物院),別名中山博物院,為臺灣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與漢學研究機構。館舍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和臺灣省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隸屬於行政院的中央二級機關,故宮院長為特任官,視同部會首長。它的前身是成立於京兆地方(今北京)紫禁城外廷的古物陳列所,1925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內廷另外組織了故宮博物院,後來因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輾轉遷移至南京和四川等地,古物陳列所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裁撤併入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隨後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爆發再度導致時局動盪,1948年11月10日包括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在內的6個機構於是決定遷往臺灣,幾經改組易名,最終由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合併為國立故宮博物院,1965年11月12日在臺北現址復院開幕。此後,博物館歷經多次館舍擴建和修繕,並致力打造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加值應用的虛擬博物館,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也在2015年12月28日啟用。 國立故宮博物院物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藏品時間跨度涵蓋新石器時代至今長達8,000年,各類藏品分別交由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和南院處等4個策展部門管理,當中以長篇銘文的青銅器、古代早期的名家書畫、善本古籍和官窯瓷器等蒐藏最具影響力。展廳內是按照文物類別以編年方式系統性地陳設4,000餘件展品,器物類展件相隔半年至2年輪換一次,書畫和圖書文獻類展件則每3個月定期更換。.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國立故宮博物院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役政署

內政部役政署(簡稱役政署)為掌管中華民國兵役的行政業務機關,隸屬於內政部,負責中華民國軍人、短期軍事訓練役男、替代役之徵集、甄訓、管理、權益、召集等事務;亦為替代役的主管機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內政部役政署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簡稱國家公園署)是未來中華民國內政部將成立的所屬機關,由原內政部營建署的國家公園管理處行政資源整併,統一負責管理的主管機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移民署

內政部移民署(簡稱移民署)是中華民國有關入出國境及移民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內政部,成立於2007年。在全國各縣市皆設有服務站,為民眾辦理入出國及移民相關手續,並在臺北松山國際機場、桃園國際機場、臺中國際機場、高雄國際機場、花蓮機場、臺東機場、馬公機場、基隆港、臺北港、臺中港、高雄港、花蓮港、金門水頭港、馬祖福澳港、馬祖白沙港、澎湖馬公港等口岸設有入出境旅客證照查驗點;亦在海外派設有26個工作組,服務海外僑民辦理入出境諮詢、服務事項。.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內政部移民署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

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簡稱空勤總隊、空勤)是中華民國內政部附屬機關。成立於2005年11月9日,是由內政部警政署空中警察隊、內政部消防署空中消防隊籌備處、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航空隊及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空中偵巡隊所整併成立。五大主要任務為救災、救難、救護、運輸及觀測偵巡。.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營建署

內政部營建署(簡稱營建署)是中華民國內政部附屬機關,為中華民國(臺灣)國土資源規劃、利用與管理之最高主管機關。營建署同時也是各國家公園的主管機關,由國家公園組負責掌管。.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內政部營建署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簡稱城鄉發展署)是內政部營建署的所屬機關。負責區域發展策略、海岸與濕地復育、都市計畫的發展規劃及景觀設計、都市更新與城鄉開發之評估等關於國土規劃的政策。.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警政署

內政部警政署(簡稱警政署)為中華民國有關警察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內政部,負責全國所有警察行政、人事、教育等各項業務之管轄,下轄各種警察組織,並指揮監督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警察局。.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內政部警政署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民政司

內政部民政司(簡稱民政司)是中華民國內政部下屬機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內政部民政司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消防署

內政部消防署(簡稱消防署)是中華民國消防與災害防救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內政部,負責所有消防行政、人事、教育訓練等事務規則之訂定,同時監督地方政府之消防機構與各式特種消防組織,對於各地方政府之消防機構則無人事命令權及財政支配權。署本部設於新北市新店區。 中華民國消防事務原歸屬在警察之下;自1995年成立內政部消防署後,警消分立,獨立運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內政部消防署 · 查看更多 »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簡稱勞保局)為中華民國勞動部所屬機關,負責主辦勞工保險與就業保險,並受委託辦理國民年金與農民健康保險。.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 查看更多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簡稱勞動部勞發署)是中華民國勞動部所屬機關,負責中華民國就業服務、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與技術士證照業務、身心障礙者及特定對象就業訓練、外籍勞工聘僱許可與管理等事項。.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 查看更多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簡稱技能檢定中心),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設在臺灣中部的所屬機構,專門負責辦理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與技術士證照相關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 · 查看更多 »

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

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簡稱勞金局或運用局),是中華民國勞動部所屬機關,專責管理勞工退休基金、勞工保險基金、就業保險基金、職業災害勞工保護專款、積欠工資墊償基金的運用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 · 查看更多 »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簡稱勞安所)為中華民國勞動部的所屬機構;是台灣唯一勞動政策和職業安全衛生的研究政府機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簡稱職安署)是中華民國勞動部的所屬機關,位於新北市新莊區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負責職業安全和衛生、職業災害勞工保護和勞動檢查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组成部门

国务院组成部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组成部门”,相当于內閣组成单位,是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负责领导和管理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行使特定的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机构,其设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决定。其行政首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其行政首长一般为国务院组成人员(但现行《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均未提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一职)。 《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国务院行政机构根据职能分为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和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依法分别履行国务院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审计署。”。.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国务院组成部门 · 查看更多 »

现任中华民国一、二级行政区行政首长列表

本列表列出現任中华民国(臺灣地區)6个直辖市、13个县和3个市的行政首长,以及2个省政府的主席。名义上,直辖市和省为该国的地方一级行政区,县和市为地方二级行政区。中華民國于1998年(民国87年)實行精省,其《地方制度法》规定“省政府为行政院派出机关,省为非地方自治团体”,直辖市、县和市是地方自治团体《》.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现任中华民国一、二级行政区行政首长列表 · 查看更多 »

秘書長

書長(Secretary-general)為政府機關、政黨或非營利社團法人(NPO)中經常設置的高階職位之一,通常為機關團體中的幕僚長,承組織首長(委員長、理事長、會長、政黨領袖等)之命總管行政業務,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並可依狀況設置副秘書長以輔佐秘書長職務。類似古代的長史這一官職。若組織有秘書處、室則另有該處首長或秘書長兼任。 秘書長一職的名稱,可能隨著各地的民情而有不同的稱呼。立法院等民意機關內的黨團則稱為書記長,各級法院則稱為書記官長,民營組織亦可能稱總幹事。在日本和韓國,則將秘書長稱為「幹事長」,總書記稱為「書記長」,多設於政黨和政府機構之中。 另有一些例外,例:聯合國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秘書長領導國務院辦公廳工作,以及中華民國的總統府秘書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各國的州、省政府秘書長,實際上均為該組織的「行政首長」,並非幕僚職務。 至於在中華民國的部會、局署等單位、鄉鎮等行政區,及各級學校常有主任秘書一職,乍看有點類似秘書長,但其實更類似古代的主簿之類的官職,是為首席的秘書,偏重管理幕僚人員,不見得具有「秘書長」般的權力。.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秘書長 · 查看更多 »

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没有描述。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科技部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科技部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簡稱中科管理局)是設於臺中市中部科學工業園區臺中基地的中科專責行政機關,隸屬於科技部,2003年成立。.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科技部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科技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科技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簡稱竹科管理局),1980年成立。是設於新竹市新竹科學園區內的竹科專責行政機關,隸屬於科技部。.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科技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就兩岸互設辦事機構條例草案舉行公聽會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Internal Administration Committee of the Legislative Yuan),為立法院下設一常務委員會,負責審查內政、選舉、兩岸、原住民、客家、海洋、……等政策及有關內政部、中央選舉委員會、大陸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及海洋委員會掌理事項之議案和政策法規。.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立法院內政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為中華民國立法院常設委員會之一,負責經濟政策的審議及相關部會的質詢。.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立法院經濟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簡任

簡任,現為中華民國政府文官編制一種,屬於公務人員官等,分為第10~14職等,官等在特任之下、薦任之上。.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簡任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是中華民國加工出口區的主管機關,隸屬於經濟部。.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工業局(簡稱工業局)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行政機關,主管全國工業相關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經濟部工業局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簡稱地調所,Central Geological Survey)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行政機關,主管全國地質與礦藏的調查。.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簡稱中小企業處),為中華民國經濟部的行政單位,負責臺灣的中小企業發展和輔導工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簡稱國貿局、貿易局),是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機關,是掌理中華民國國際貿易政策之研擬及進出口管理事項的主管機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礦務局

經濟部礦務局(簡稱礦務局)是中華民國管理礦業的中央行政機關,1970年成立。.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經濟部礦務局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能源局

經濟部能源局(簡稱能源局)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行政機關,主管全國能源政策、能源費率審議與能源相關產業等。.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經濟部能源局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簡稱標準局、標檢局),前身為1930年成立的「全國度量衡局」,是為中華民國之國家最高檢驗機關,負責中華民國國家標準、度量衡和商品檢驗等工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水利署

經濟部水利署(簡稱水利署)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行政機關,主管全國河川、水利、水資源相關業務之推動及其政策、法規之擬訂與執行。.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經濟部水利署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

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隸屬於中華民國經濟部水利署,為主管臺東縣,金門縣海岸以及卑南溪水系的行政機構。辦公中心設於臺東縣臺東市寶桑路24號。.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簡稱智慧局或智財局)是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機關,前身為成立於1927年的「全國註冊局」,負責商標、著作、專利等智慧財產權和營業秘密事項,也是《商標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和《營業秘密》法的主管機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 查看更多 »

特任

中華民國文官的任用,分特任、簡任、薦任、委任四級;特任為四級中最高的一級,由政府以特令任命,如各部會首長。國民政府時代,特任、簡任、薦任、委任係指由上級任命之官吏;此外尚有「選任」,係指中國國民黨依照《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代行國民選舉權所選舉之官吏,仍居特任之上,如國民政府主席即為選任。《中華民國憲法》施行之後,民選官員與任命官員分離。 原則上,特任官可依職務等級分類,見於《政務人員給與表》中。也可以任命方式分類。.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特任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通稱行政院組織改造、或簡稱為組改,是中華民國政府自2012年起針對行政院及其所屬部會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簡稱為原能會),為中華民國原子能業務主管機關,成立於1955年,設有核能研究所、放射性物料管理局、輻射偵測中心,目前主要負責核能發電廠、核子設施及輻射作業場所的安全監督。.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簡稱核能研究所、核研所)是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的附屬機構,1968年成立於桃園縣(今桃園市)。專門負責台灣核能安全、核設施除役及放射性廢棄物管理、輻射應用、新能源與再生能源及環境電漿五大領域的研發。近年以累積之技術為基礎,擴大到再生能源與新能源領域,舉凡太陽能、風力發電、纖維酒精、燃料電池等領域的研究。.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大陸委員會(簡稱陸委會)是中華民國統籌處理海峽兩岸事務(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的專責行政機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台湾事务辦公室對應。成立於1991年1月,目前亦在香港及澳門各設有代表機構。.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簡稱主計總處)是主管中華民國政府歲計、會計、統計工作的中央二級行政機關,以統計資料作為編製施政計畫與預算的依據並為事後的考核,使行政三聯制「設計、執行、考核」三者相互結合,稱為主計體系;並以主計總處為中心,在各級政府機關設立主計室或主計處。.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主計總處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簡稱人事行政總處),為中華民國行政院人事行政主管機關,負責統籌行政院所屬機關及地方機關之人事行政;在五權憲法架構下,有關考銓業務,並受考試院監督。本總處掌理事項,除負責人力規劃、進用、訓練、考核、待遇、福利等,並統籌行政院所屬人事人員管理事項。以及負責公佈全國各縣市氣候異常期間的上班上課情況。.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地方行政研習中心(簡稱地研中心)曾是中華民國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的附屬機關,負責地方政府公務人員的訓練工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學院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學院(簡稱公務人力發展學院),為中華民國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所屬機關,負責行政院所屬機關及地方機關中高階公務人員之在職訓練,2017年7月7日成立。.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學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簡稱人力中心)是曾隸屬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的政府機構,負責行政院所屬中高階公務人員之在職訓練和人事人員訓練。前身為成立於1968年的「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公務人員訓練班」。.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簡稱環保署)是中華民國環境保護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前身為1971年3月成立的「行政院衛生署環境衛生處」。 因應行政院組織改造,環保署未來將改制升格為「環境資源部」。.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簡稱毒化局、化學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所屬機關,主管全國毒物及化學物質源頭管理、稽查任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聯合服務中心

行政院聯合服務中心(又稱區域聯合服務中心,簡稱聯服中心)是中華民國行政院在全國各地設置的業務服務機關,各中心首長為主任(通常由內閣成員兼任),實際上則由執行長運作中心事務(常由行政院顧問或省政府委員兼任)。中心主要提供單一窗口以加強服務首都圈以外地區民眾的洽公需要。中心定位以「服務」、「協調」為主,各事項涉及決策部份仍依法定行政程序,由各主管機關或提報行政院決定。.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聯合服務中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是中華民國全國農業行政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其前身為1948年創立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除了主管農、林、漁、牧及糧食行政事務之外,對於地方政府執行農業相關事務亦有指示、監督之責。.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簡稱家畜所),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成立於日治時期的1904年,負責臺灣的家畜衛生試驗研究工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簡稱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檢局)是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附屬機關,成立於1998年8月1日,負責動植物的防疫檢疫工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簡稱種苗改良繁殖場、種苗場),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的四級機構,專門負責研究與改良臺灣農作物與園藝作物種苗。.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簡稱畜試所),成立於1940年,位於臺南市新化區。並設有新竹、宜蘭等7處分所、場,負責臺灣畜產試驗研究工作。未來隨農業部成立後將更名為農業部畜產試驗所。.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簡稱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特生中心),由1992年成立的「臺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改制而來,為政府試驗研究單位,主要以台灣特有種、珍貴及稀有生物為對象,進行物種分布、族群數量、生態史、棲地環境、復育方法及生態教育等調查研究工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場),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的四級機關,負責花蓮縣、宜蘭縣農業試驗應用及推廣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簡稱高雄場),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的四級機關,負責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農作物品種改良及栽培管理改進等技術研發與推廣工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由1946年成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糧食局」改制而來,負責農糧相關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成立於1895年8月,位於臺中市霧峰區。負責臺灣的農業試驗研究工作。本所佔地145公頃,其中建築面積17公頃,主要建築包括行政大樓,試驗研究大樓及各種附屬建築等。農場面積128公頃,灌溉排水設施完善,為全國首善之農業試驗研究環境。.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簡稱藥毒所),設立於1971年,負責臺灣農藥研究與發展,農產品殘留有毒物質管制,植物保護新方法開發,技術服務及訂定各種檢定方法與評估標準,以確保農藥之安全使用及農產品之安全品質。.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金融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金融局(簡稱農業金融局、農金局),成立於2004年,位於臺北市中正區。負責管理全國農業金庫、311家農漁會信用部、農業信用保證基金...等農業金融機構之監理,及政策性農業專案貸款、農業保險之規劃推動等事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金融局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業改良場、茶改場),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的四級機關,負責臺灣所有茶葉相關的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南場),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的四級機關,負責臺南市、嘉義縣、嘉義市及雲林縣農業試驗應用 及推廣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中場),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的四級機關,負責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農業試驗應用及推廣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東場),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的四級機關,負責臺東縣農業試驗應用及推廣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苗改場),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的四級機關,負責苗栗縣農業試驗應用、推廣業務與蠶蜂品種改良、種原繁殖及栽培管理技術之改良研究。.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簡稱林務局)是中華民國林業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附屬機關,主管全國森林、保安林的經營管理及自然生態保育等相關業務之推動及其政策、法規之擬訂與執行。其前身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精省後改隸中央。林務局也是多數國家森林遊樂區的主管機關,並規劃推動國家步道系統。.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簡稱林試所),是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屬的公立大型森林學研究機構,是台灣最大的森林學研究單位,該所在臺北市南海路上,台北植物園隸屬於該所。.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簡稱桃改場),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的四級機關,負責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新竹市、新竹縣農業試驗應用及推廣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簡稱水保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三級機關,1961年4月11日成立時為臺灣省政府機構。負責台灣的水土保持、農村再生、山坡地監督與管理、土石流警戒發布等工作。也是水土保持法、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等法規的主管機關,106年度重要計畫包含整體性治山防災、氣候變遷下大規模崩塌防減災計畫、重劃區外緊急農路設施改善、流域綜合治理計畫、農村再生基金等。.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簡稱水試所),位於臺灣基隆市,成立於1929年,負責臺灣的水產試驗研究工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簡稱漁業署),緣於成立於1984年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處」。是臺灣漁業事務的中央主管機關,轄下漁業廣播電台。.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

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是中華民國行政院所屬的一個任務編組,2017年3月16日成立,統籌並推動全國洗錢防制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會議

行政院會議,又稱行政院院會,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決策機關,由行政院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各部會首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組成,以行政院院長為主席。行政院院長因事不能出席時,由行政院副院長代理主席。行政院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均因事不能出席時,由出席者公推其中一人代理主席。行政院會議以過半數之出席為法定人數。 行政院會議議決以下事項:.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會議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

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又稱新莊副都心聯合辦公大樓、新莊副都心中央合署辦公大樓,是中華民國行政院屬下機關的合署辦公大樓,址設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位於新莊副都心,由行政院指示內政部營建署興建,占地約2.1公頃,為兩棟(南棟、北棟)地下4層、地上18層大樓,總樓板面積約52,532坪,可供逾3,500名公務員、職員進駐辦公。2010年2月5日動土、2013年6月13日完工、2014年1月28日啟用。建築工程由內政部營建署主辦、吳明修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互助營造與福林工程施工,建造金額新臺幣69億8910萬元。.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簡稱新聞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曾經設置的附屬機關,具有部會級地位。成立於1947年5月2日,後隨著政府遷台而有多次的縮編與恢復。其主要負責行政院的公共關係、政策宣傳、形象推廣、政府發言等工作,因而有「政府化妝師」之別稱;除此之外,並負有協助大眾傳播產業發展的任務。為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新聞局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改為在行政院本部內設置發言人辦公室。.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行政院新聞局 · 查看更多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簡稱中央健保署、健保署),是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所屬國營保險事業機關,負責執行全民健康保險、改善醫療品質,署徽即全民健康保險標誌。.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 查看更多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簡稱國健署)是衛生福利部所屬機關,負責推動及執行國民健康政策、社區國民健康、國民營養之規劃及推動等事項。.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查看更多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簡稱社家署)是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所屬機關,負責老人、身心障礙者、婦女、兒童、少年福利及家庭支持等相關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查看更多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簡稱疾管署),是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轄下的一個所屬機關,負責建立現代化防疫體系。.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查看更多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是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所屬機關,負責食品和藥品的管理監督。.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查看更多 »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簡稱飛安會)是中華民國政府專責調查航空器安全事件的最高主管機關,為行政院直屬之中央三級獨立機關。肇因於1998年2月中華航空676號班機空難發生時,國內未有獨立的航安專責機構,避免無謂政治干擾,遂成立專責中華民國境內所有航空器失事及重大意外事件之認定、調查及原因鑑定。飛安會僅負責飛航事故調查事故,事故的處分究責則由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負責。.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為中華民國財政部所屬機構,成立於1992年。專門掌管台灣中部地區的國稅稽徵業務;服務項目有營利事業所得稅、綜合所得稅、營業稅、遺產及贈與稅、貨物稅、菸酒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稅務行政。.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財政部中區國稅局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國庫署

財政部國庫署是中華民國財政部的直屬機關,組織可追溯至1911年成立的「財政部國庫司」。負責中華民國國庫的收支及管理,和歲入歲出預算編製、執行工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財政部國庫署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簡稱國產署)是中華民國財政部所屬機關,成立於1960年。為中華民國(台灣)國有財產清查、改良利用與管理之最高主管機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為中華民國財政部在高雄市設置的稅務機構,並且主要行政區內設立分局與稽徵所;服務項目有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遺產及贈與稅、貨物稅、菸酒稅、證券交易稅、稅務行政、期貨交易稅。因應2010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合併,自2011年元旦起前高雄縣併入該局轄區,2013年更名為今名。.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財政部高雄國稅局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為中華民國財政部所屬機關,負責財政、租稅、營業秘密和政府採購資料處理。原為1968年5月所設的財稅資料中心,於2013年元月更為現名。.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賦稅署

財政部賦稅署,成立於1950年5月,負責中華民國的賦稅和稅務查核工作,並監督各地區國稅局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財政部賦稅署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關務署

財政部關務署(簡稱關務署)是中華民國的海關事務機構,隸屬於財政部,負責關稅稽徵、查緝走私、保稅退稅、貿易統計及接受其他機關委託代徵稅費、執行邊境管制。其最早前身為清咸豐四年(1854年)成立的「海關總稅務司署」,民國80年(1991年)2月3日更名為「財政部關稅總局」,2013年元旦合併財政部關政司後改為今制。目前下設基隆、臺北、臺中、高雄等4處海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財政部關務署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

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簡稱基隆關)為財政部關務署所轄4關之一,扼守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國境大門,職司基隆港、花蓮港、和平港、蘇澳港、臺北港、馬祖褔澳、白沙港及花蓮機場之旅客入出境、貨物進出口通關事宜,肩負關稅稽徵、查緝走私及代徵監管等任務,以充裕國庫稅收、維護國家安全。 關本部設於基隆市港西街6號,地處基隆港西岸第1號碼頭邊;另在五堵、六堵、桃園、花蓮、臺北港及馬祖分設五堵、六堵、桃園、花蓮等4分關及臺北港辦事處、馬祖派出課、蘇澳派出課,獨立辦理各該地區之前揭各項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

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簡稱高雄關)位於高雄市鼓山區。轄區包括嘉義縣以南之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諸縣市、澎湖列島及金門地區,區內有嘉南平原、屏東工(農)業區、高雄市、高雄港及高雄國際機場。 為服務商民就近完成通關程序,於關務署高雄關關本部下設業務一、二組、稽查組、儀檢組、機動稽核組、法務緝案組等單位,除關本部外另設小港分關、旗津分關、高雄機場分關、嘉南分關等分別就近辦理轄區業務,掌理涵括金門、澎湖及台南、高雄科學工業園區等通關業務。 其業務包括海運、空運客貨進出口、查緝、保稅、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郵包、物流等項。 1863年(同治2年)12月,清廷在高雄旗后設立高雄支關,此為本關初創,亦為高雄港初設海關,迄今已逾百年。.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關務署臺北關

財政部關務署臺北關(簡稱臺北關)成立於1969年7月1日,關本部設於桃園國際機場,管轄桃園國際機場、臺北松山機場、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台北郵局區域,負責空運進出口貨物與出入境旅客行李的通關業務、新竹以北地區保稅工廠與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保稅業務以及苗栗以北及臺東、花蓮的國際郵包進出口通關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財政部關務署臺北關 · 查看更多 »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是中華民國財政部所轄機關,負責臺北市行政區域內國稅徵收;服務國稅稅目有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遺產稅、贈與稅、貨物稅、菸酒稅、證券交易稅及期貨交易稅。.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財政部臺北國稅局 · 查看更多 »

超額比序

本內容僅供參考,詳細的資料請以各國民中學發佈的資料做為參考基準。.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超額比序 · 查看更多 »

蒙藏委員會

蒙藏委員會,簡稱蒙藏會,是中華民國曾經存在的行政院所屬部會,主管對蒙古族和藏族交流及其他有關蒙藏各項事務。建國之初就已成立,1928年升格為行政院所屬部會,2017年9月15日裁撤後業務陸續交由文化部、外交部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承接。.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蒙藏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鄭麗君

鄭麗君(Cheng Li-chiun,),臺灣苗栗縣苑裡鎮人,出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民主進步黨第8-9屆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為教育、文化專業代表。曾任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在陳水扁政府時期以34歲之齡成為最年輕的部會首長及內閣閣員。2016年5月20日起辭任立委,並接任蔡英文政府首任文化部部長,以46歲之齡亦成為林全內閣最年輕的部會首長及內閣閣員。.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鄭麗君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成立於1947年4月22日,前身為1945年9月1日成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原具有完整的地方政府功能,在1998年實施精省後,改制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僅專責中央政府交辦之指定業務,不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臺灣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即臺灣省虛級化,通常簡稱凍省或精省,是中華民國政府根據民國86年(1997年)第四次憲法增修條文第九條第三項的規定,於民國87年(1998年)將省移除「地方自治團體」地位,並將臺灣省政府縮編改組為行政院之派出機關的政策及過程。.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 查看更多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簡稱金管會保險局),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所屬機關,由財政部保險司改制而成。為台灣保險業的主管機關,並監督保險公司及市場。.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 · 查看更多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簡稱銀行局)是中華民國銀行業、信託業、信用卡、電子票證發行機構與電子支付機構及金融控股公司的主管機關,由前財政部金融局改制而來。.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 · 查看更多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簡稱金管會證期局),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所屬機關,由1960年成立的經濟部證券管理委員會改--而成,為臺灣證券業和期貨業的主管機關,並監督證券及期貨市場交易。.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 · 查看更多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檢查局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檢查局(簡稱金管會檢查局),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所屬機關,負責台灣金融機構的監理檢查業務,對違法事項進行裁罰。並協助中央銀行、中華郵政和全國農業金庫的有關金融檢查工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檢查局 · 查看更多 »

法務部廉政署

法務部廉政署(簡稱廉政署)是2011年7月20日由法務部政風司改制轉編的肅貪廉政機關,構想源於香港廉政公署及新加坡貪汙調查局,目的在防貪和反貪,在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位中華民國總統的競選政見都有提出。廉政署也是全國中央和地方機關政風機構的業務監督及指導機關,並基於「一條鞭」體系掌握全國政風機構人員之派免、調動、陞遷、獎懲及考績。.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法務部廉政署 · 查看更多 »

法務部矯正署

法務部矯正署(簡稱矯正署)是中華民國有關受刑人、少年犯、煙毒犯等犯罪矯治事務的專責機關,直屬於法務部。.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法務部矯正署 · 查看更多 »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是中華民國法務部所屬機關,成立於2000年1月1日,主要功能為集中辦理所有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案件。.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法務部行政執行署 · 查看更多 »

法務部調查局

法務部調查局(簡稱調查局、MJI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犯罪偵查與情報機構,隸屬於法務部。總部位於新北市新店區,於省及直轄市設有調查處與航業調查處,於各縣市設立調查站。 負責執行維護國家安全與偵辦重大犯罪之工作;另於北部、中部、南部、東部等4個地區設立機動工作站,作為專責辦案單位。肅貪工作領域,職責類似香港廉政公署或新加坡貪污調查局;防制毒品業務,職責相近美國緝毒署(DEA)或。.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法務部調查局 · 查看更多 »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簡稱海巡署)是中華民國的海岸及海洋安全事務專責機關,隸屬於海洋委員會,負責巡防各港口、沿岸地區、離島、領海、鄰接區及專屬經濟區,並執行查緝走私貨物和毒品、犯罪逃亡等治安事務。為執法與巡防救難工作的司法警察。署內人員編制,主要由警察、軍人或其他公務人員擔任(政風單位除外)。 此外,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平常雖不負責軍事任務,惟戰爭或發生政變時可依中華民國《國防法》第四條、《行政院海岸巡防署與國防部協調聯繫辦法》第十八條、《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組織法》第二十四條做作戰部隊之用。.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海洋委員會海巡署 · 查看更多 »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簡稱偵防分署),是中華民國海洋執法及巡防探測儀偵防查緝專責單位,隸屬於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平時負責領海、及專屬經濟區查緝走私貨物和毒品、犯罪逃亡的司法警察。 總局內人員編制,幾乎為警察人員擔任,亦有自國家考試文職人員分發、財政部關務署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調任者,無軍職人員;海巡署整體所配置之巡防艦艇皆納為海洋總局所轄,屬性為公務船,戰時亦可支援作戰任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 · 查看更多 »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南部分署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南部分署(簡稱南部分署),是中華民國海岸執法及巡防救難專責單位,。平時負責巡防各港口、沿岸地區、離島查緝走私貨物和毒品、犯罪逃亡的司法警察,戰時亦可成為第一線精銳之戰鬥部隊。局內人員編制,幾乎為中華民國軍職人員擔任。 前身為以原南部地區海岸巡防司令部改制而成的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總局南部地區巡防局,分署本部設在高雄市茄萣區。2018年4月28日改制。.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南部分署 · 查看更多 »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中部分署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中部分署(簡稱中部分署),是中華民國海岸執法及巡防救難專責單位,。平時負責巡防各港口、沿岸地區、離島查緝走私貨物和毒品、犯罪逃亡的司法警察,戰時亦可成為第一線精銳之戰鬥部隊。局內人員編制,幾乎為中華民國軍職人員擔任。 前身為以原中部地區海岸巡防司令部改制而成的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總局中部地區巡防局,分署本部設在臺中市清水區,執法範圍為台灣中部海岸地區,北起苗栗青天泉,南迄嘉義八掌溪,全長224.9公里。2018年4月28日改制。.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海洋委員會海巡署中部分署 · 查看更多 »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北部分署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北部分署(簡稱北部分署),是中華民國海岸執法及巡防救難專責單位,。平時負責巡防各港口、沿岸地區、離島查緝走私貨物和毒品、犯罪逃亡的司法警察,戰時亦可成為第一線精銳之戰鬥部隊。局內人員編制,幾乎為中華民國軍職人員擔任。 前身為以原北部地區海岸巡防司令部改制而成的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總局北部地區巡防局,分署本部設在桃園市觀音區。2018年4月28日改制。.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北部分署 · 查看更多 »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金馬澎分署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簡稱金馬澎分署),是中華民國海岸執法及巡防救難專責單位,平時負責巡防各港口、沿岸地區、離島查緝走私貨物和毒品、犯罪逃亡的司法警察,戰時亦可成為第一線精銳之戰鬥部隊。局內人員編制,幾乎為中華民國軍職人員擔任。 前身為以原中華民國國防部海岸巡防司令部改制而成的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總局,分署本部設在新北市中和區,成立時的成員大部分為原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警備處成員(原警備總部保安處成員大部分轉入海巡署情報處),其中大部分管轄範圍為台澎金馬地區海岸自海水低潮線以迄高潮線起算五百公尺以內之岸際地區及近海沙洲(如釣魚臺列嶼),分為北中南東四個地區局。管轄範圍之例外情形:如接獲民眾報案檢舉或檢察官調集,單位依案發地點,查緝範圍可延伸至內陸或山腰。2018年4月28日改制。.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金馬澎分署 · 查看更多 »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簡稱艦隊分署),是中華民國海洋執法及巡防救難專責單位,隸屬於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平時負責領海、及專屬經濟區查緝走私貨物和毒品、犯罪逃亡的司法警察。 總局內人員編制,幾乎為警察人員擔任,亦有自國家考試文職人員分發、財政部關務署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調任者,無軍職人員;海巡署整體所配置之巡防艦艇皆納為海洋總局所轄,屬性為公務船,戰時亦可支援作戰任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 · 查看更多 »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東南沙分署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東南沙分署(簡稱東南沙分署),是中華民國海岸執法及巡防救難專責單位,平時負責巡防各港口、沿岸地區、離島查緝走私貨物和毒品、犯罪逃亡的司法警察,戰時亦可成為第一線精銳之戰鬥部隊。局內人員編制,幾乎為中華民國軍職人員擔任。 分署本部設在高雄市茄萣區,與海巡署南部分署合署辦公。.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東南沙分署 · 查看更多 »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東部分署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東部分署(簡稱東部分署),是中華民國海岸執法及巡防救難專責單位,平時負責巡防各港口、沿岸地區、離島查緝走私貨物和毒品、犯罪逃亡的司法警察,戰時亦可成為第一線精銳之戰鬥部隊。局內人員編制,幾乎為中華民國軍職人員擔任。 前身為以原東部地區海岸巡防司令部改制而成的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總局東部地區巡防局,分署本部設在臺東縣臺東市,執法範圍為橫跨花蓮、台東兩縣,北起大濁水溪,南迄塔瓦溪及綠島、蘭嶼等兩離島,海岸線全長373.3公里。2018年4月28日改制。.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東部分署 · 查看更多 »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簡稱海洋保育署)是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屬機關,負責台灣海洋生態保育、海洋汙染防治與海洋資源管理等。.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查看更多 »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所屬機關。原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立所設之管理單位,2006年12月19日經行政院修訂計畫內容,擬將島嶼或海洋型國家公園管理事權統一而成立。2007年10月4日於高雄市正式掛牌營運。2014年6月8日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成立,納編該處管轄。.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 查看更多 »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簡稱影音產業局、影視產業局、影視局)是中華民國文化部附屬機關,負有管理與協助台灣電影、廣播、電視和流行音樂及其衍生之流行文化內容產業發展的任務,並主管台灣公廣集團(TBS),以及主辦金鐘獎、金曲獎、金音創作獎等國家級文化獎勵活動。.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 查看更多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簡稱文資局)是中華民國有關文化資產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該局隸屬於文化部,成立於2007年。.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查看更多 »

政務委員 (中華民國)

政務委員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政務官職位之一,於《中華民國憲法》舊稱「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主要負責跨部會協調、橫向聯繫,以及特定議題、任務的推動,官階與各部會首長同級,同時為行政院會議的當然成員,惟一般沒有所屬的部會。其功能相當於其它國家之「不管部部長」或「無任所大臣」。依現行《行政院組織法》第五條規範,政務委員定額7人至9人。.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政務委員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簡稱國教署),為中華民國教育部設在臺灣中部的所屬機關,負責中華民國的公私立學前、國中小、高中職、特殊教育學校相關業務。.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 查看更多 »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簡稱青年署)是中華民國政府有關青年事務的專責機構,其前身為1966年成立的「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13年改制為教育部附屬機關。任務由早期的輔導海外歸國學人就業與創業,徵選青年進入公務單位與國營事業,到今日的包含創業,社會參與、志工服務以及青年旅遊與文化等,發展出多元化之青年輔導工作。.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 查看更多 »

教育部體育署

教育部體育署(簡稱體育署)是中華民國有關體育與運動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最早創立於1932年,1997年改制為部會級的「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3年降編為教育部附屬機關。其以激發國內體育風氣之養成與選手培育為目標,培育國內年輕選手,以提升國內之運動競爭實力。.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教育部體育署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暨第五案、第六案全國性公民投票,也是第四次總統直選,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此項選舉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有兩組,分別為1號: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謝長廷和蘇貞昌(通稱「長昌配」),以及2號: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蕭萬長(通稱「馬蕭配」)。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08年3月22日20時7分宣布開票結果,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及蕭萬長獲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届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以7,659,014票當選,得票率58.45%,謝長廷、蘇貞昌5,444,949票,得票率41.55%,馬英九、蕭萬長的得票數,較謝長廷、蘇貞昌多2,214,065票,更創下中華民國史上總統候選人最高得票。新任總統、副總統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這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二次政黨輪替。 本次選舉是臺灣2008年繼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後,另一場攸關社會未來走向的大型選舉。國民黨奪回失去八年的政權,在此次選舉後,同時掌握行政部門及立法院過半席次,達至「完全執政」局面。另一方面,與總統選舉投票合併舉行、涉及參與聯合國議題的兩項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皆因未達《公民投票法》所訂「領票人數達總選舉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之門檻而未能成案。.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815全臺大停電

815全臺大停電是指2017年8月15日16時51分起在臺灣本島各地發生的大規模無預警停電事件,肇因於臺灣中油對台電大潭發電廠的天然氣供應管線意外停止運作,導致大潭發電廠6部機組全部跳停,進而造成全臺電力備轉容量不足,供電系統避免全面崩潰啟動保護措施而分區停電,最終於同日23時始恢復正常供電。 該停電事件發生前,全臺電力的備轉容量為3.17%,屬於供電警戒橘燈狀態。臺灣中油在停電後第一時間調查事故原因,定調為「承攬商更換計量站控制系統的電源供應器時誤觸,導致氣閥關閉停止供氣」。此次停電事件間接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傷,使得受影響之供電分區內的許多商家暫停營業、道路照明無法運作,影響區域擴及人口聚集的西部都會地帶,加上停電發生於通勤尖峰時間,造成人民生活不便。.

新!!: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和815全臺大停電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部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