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2 关系: 埃及历史,埃及神话,埃及第十三王朝,埃及第十二王朝,埃及第十四王朝,埃及语,埃及法老列表,卡纳克神庙,卡諾卜罈,古埃及,古埃及历史,古埃及历史年表,古埃及帝王尊號,古埃及数学,古王國時期,塞贝克涅弗鲁,天狼星,奔奔石,孟菲斯 (埃及),巴特 (埃及神话),庫努牡,库施,底比斯 (埃及),伊西斯,喜克索斯人,公元前19世纪国家领导人列表,公元前20世纪国家领导人列表,公元前21世纪及更早国家领导人列表,前20世纪,前2千纪,石窟,第一中间时期,第二中间时期,米诺斯火山爆发,維齊爾 (古埃及),羽饰棺,烏姆·卡伯,莱普修斯24号金字塔,聖甲蟲,非洲,辛奴亥的故事,胡夫,都灵王表,阿努比斯,阿蒙,阿蒙涅姆赫特二世,阿蒙涅姆赫特四世,阿蒙摩斯,赫拉克来俄波利斯,铜石并用时代,... 扩展索引 (12 更多) »
埃及历史
埃及的历史悠远绵长,古埃及是人类文明摇篮之一。埃及歷史以1798年拿破仑入侵为标志,大体可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两大阶段。 埃及的歷史悠久传承。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赞美道:“埃及是尼罗河慷慨的赠礼”。每年季节性泛濫的尼羅河,形成了细长而肥沃的河谷。在尼罗河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埃及文明。寸草不生的大沙漠大致是古埃及农业文明的东界和西界。在沙漠中存在很多拥有甘泉的绿洲,埃及人在某些绿洲进行农业生产。埃及文明北至地中海海岸,而南方的边界随埃及国力的盛衰而变迁。新王国时代的埃及帝国极盛时,南界曾远达尼罗河第四瀑布。前3000年初,埃及互相征伐的各州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上埃及和下埃及服从于一个法老的统治。特殊的地形使埃及难于受到侵袭,也造就了她的长期独立和自足。然而法老时代结束后,埃及臣服于外来的统治者,连续被外族统治竟长达2300年,這些外族包括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帝国、阿拉伯人、奥斯曼土耳其人和大英帝国等。埃及的独立元勋纳赛尔总统并不夸张地指出,继埃及最后一位法老 Nectanebo II 於前343年被波斯人废黜以来,他是第一位行使主权的埃及本土人士。.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埃及历史
埃及神话
埃及神话指源自古埃及的一系列神话。通过描绘众多神明,古埃及人得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整个世界,这些神话故事也是古埃及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埃及神话在古埃及文学和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流传至今的古埃及短篇故事、宗教仪式所用的赞美诗、祭文、及神庙饰物中也可以看见埃及神话的踪影。不过这些神话材料往往支离破碎,很少能将一个完整的神话故事概括下来,而是更多地侧重于神话故事的某个片段。 受自然界的各种循环所启发,古埃及人认为当下的时间是循环往复的,而过去的时间则是线性的。神话的背景设在世界之初,而神话传说则为当下的时间循环定下基调。古埃及人认为,当下的事件往往重复着神话事件,这个过程伴随着玛阿特(宇宙中的基本秩序)的再现。埃及神话中最重要的几个事件有创世神话,其中众神在最初的混沌中创造了世界;太阳神拉对世界进行统治;以及奥西里斯神话,其中代表正义的神奥西里斯、伊西斯及荷鲁斯与邪恶与无序之神赛特进行斗争。古埃及人常把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看作神话传说中的一部分,如日夜循环即被视作太阳神拉在白昼穿过人世,并在黑夜穿过冥界。这些神话传说所反映的主题包括秩序之神玛阿特与混沌之神阿佩普之间的斗争、国王世代维系“玛阿特”的必要性,以及奥西里斯的死而复生等。 神话中的同一处细节,往往随着出处的不同而大相径庭,有时甚至互相矛盾。在描述神话传说时,人们多用隐喻,以更好地将神的行为以至精神传递给其他人,因此不同版本的神话背后传达着的象征意义也各不相同,从而使古埃及人能以不同角度了解他们所崇拜的神明,也进一步了解他们所处的整个世界。 埃及神话体系对埃及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塑造了古埃及的宗教仪式,还在古埃及人的心中为国王的神权统治打下了意识基础。神话中的各种场景与符号出现在神庙、陵墓以至死者的护身符上。而在文学领域,人们在赞美诗或寓言故事中大量引用神话元素,这也反映出埃及神话已经深入古埃及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埃及神话
埃及第十三王朝
古埃及第十三王朝通常與埃及第十一王朝、埃及第十二王朝和埃及第十四王朝合稱中王國時期。但也有學者將它從中拆分出來,與第十四王朝一起,作為第二中间时期合併入埃及第十七王朝。埃及第十三王朝存在時間大約是公元前1802年至大約公元前1649年,約153年。.
埃及第十二王朝
埃及第十二王朝是古埃及歷史上的一個王朝,其與第十一王朝、第十三王朝和第十四王朝統稱中王國時期。.
埃及第十四王朝
位於埃及尼羅河三角洲的區域範圍之埃及第十四王朝為埃及第二中間時期統治者所做出一系列統治的其中一個王朝,取決於學者研究,其統治時期大約在75(大約公元前1725–1650年間)到155(大約公元前1805–1650年間)年之間。王朝的首都可能是阿瓦里斯。基於孟菲斯Kim Ryholt,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Egypt during the Second Intermediate Period, Museum Tusculanum Press, (1997) ,第十三王朝與第十四王朝曾同時存在過。埃及古物學者證實,第十四王朝的統治者有著迦南人或西閃族血統,因為國王或王子的姓氏之來歷更加分明,像是Ipqu(西方閃米特俗稱的「恩典」)、Yakbim(英語拼音「ia-ak-bi-im」,是一種菊名)、Qareh(西方閃米特俗稱的「光頭1」)或者是雅各布 - 喀拉。有關努比亚的國王、王后名稱曾被記載過,納赫希國王(努比亚)及塔蒂王后。.
埃及语
埃及語(圣书体:𓂋𓌔𓈖𓆎𓅓𓏏𓊖),是一種通行於古埃及的語言及文字,屬亞非語系,跟閃語族(例如:希伯來語及阿拉伯語)及過去被編入含語族的北非諸語,如古實語族的貝支語及柏柏爾語族諸語等語言和有很密切的關係。世俗體生存至5世纪,而科普特語則至17世紀。古埃及語的成文記錄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32世纪。埃及今日的國家語言為埃及阿拉伯語,在穆斯林征服埃及之後便逐漸取代科普特埃及人平日生活的語言。如今,科普特語仍作為科普特正教會禮拜用語而被使用著,並且現今依然有少數科普特人會講該種語言。.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埃及语
埃及法老列表
这是一份古埃及统治者的列表。该表中列出的君主始自约前31世纪的第一王朝,结束于希腊人建立的托勒密王朝。这段时期中埃及的最高君主的称号是人们熟知的法老。.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埃及法老列表
卡纳克神庙
卡纳克(Karnak)神庙是底比斯最为古老的庙宇,在尼罗河东岸的卢克索镇北4千米处,该神庙经很长时间陆续建造起来,由砖墙隔成三部分。其中中间的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占地约有30公顷,也是献给太阳神阿蒙的;左侧的是献给Montu神的,占地2.5公顷;另一个是献给阿蒙神的妻子——形为秃鹫的姆特女神,现在尚未发掘。 在卡纳克神庙的周围有孔斯神庙和其他小神庙,每个宗教季节仪式从卡纳克神庙开始,到卢克索神庙结束。二者之间有一条一公里长的石板大道,两侧密排着圣羊像,路面夹杂着一些包着金箔或银箔的石板,闪闪发光。 卡纳克神殿因为其浩大的规模而扬名世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撑的寺庙。形象地说,卡纳克神殿的体量可以装下一个巴黎圣母院,占地超过半个曼哈顿城区。卡纳克神殿的大柱厅,约5000多平方米,厅内树有134棵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两排特别粗大,每根高达21米,直径3.57米,可容纳100个人在上面站立。柱头为开放的纸莎草花。整座大厅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创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殿内石柱有如原始森林,仅以中部与两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侧窗采光,被横梁和柱头分去一半后,光线渐次阴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这些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这也就是卡纳克阿蒙神庙艺术构思的基点。.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卡纳克神庙
卡諾卜罈
卡諾卜罈(Canopic jar,另作卡諾皮克罐香港藝術館、香港臨時市政局(1998):大英博物館藏埃及珍寶展,190頁,香港:臨時市政局。、卡諾波罐 )是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時用作保存內臟,以供來世使用的器具。它們一般是以石灰石製作,或者是陶器的製成品。自古王國時期起直至古埃及後期 (Late Period of ancient Egypt),古埃及人一直使用卡諾卜罈,到了托勒密王朝時期,內臟只是簡單地包裹,與屍體一起擺放。.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卡諾卜罈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古埃及
古埃及历史
古埃及文明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千年,在约前3100年埃及成为统一的国家,由法老统治,之后的埃及因此也称为法老埃及。前332年时埃及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被托勒密王朝(虽然也自称法老)统治,古埃及时代结束。埃及学家通常把古埃及历史划分为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期、中王国时期、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第三中间期和古埃及后期等9个时期,其中前王朝时期是埃及统一之前的文明初期,早王朝时期是古埃及法老统治逐渐形成的时期,古、中、新王国时期则是国家统一,法老中央集权的文明繁荣时期,而第一、二、三中间期则是国家分裂,或被外族侵略,法老权利没落的时期,最后的古埃及后期是埃及受到外族全面侵略和统治,逐渐被其他民族征服的时期。.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古埃及历史
古埃及历史年表
本页提供古埃及历史年表,值得注意的是古埃及年代由于资料残缺和年代的久远,多数存在争议,学术界没有统一的意见,新王朝时期时期的差异可能在十年范围以内,到古王国时期则可达几百年。本表不试图统一此类年代争议,而是将各种不同的年代可能列举出来,并提供出处。.
古埃及帝王尊號
古埃及法老的尊號或尊號擬定是古埃及帝王添加尊號的標準。這一標準以遣詞有力、神聖至高為特點,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一代帝王的使命。有些情況下,尊號會在一位帝王在位期間發生變化。 完整的尊號由五個部分組成。因此稱為五至尊號。這種尊號格式直到中王國時期才定型并持續使用至托勒密王朝滅亡(羅馬帝國)。.
古埃及数学
古埃及数学指古埃及的書吏所使用的数学风格和方法,主要从稀有的古代纸草的发现而推断出来:特别是,兰德纸草书,大约作于第二中间期(虽然它是已经失传的中王国时期的纸草的一份复本),以及莫斯科纸草书,二者都似乎是数学教科书。.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古埃及数学
古王國時期
古王国(前2686年—前2181年)是古埃及历史的一个时期,对应于从埃及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的四个王朝。这一时期也被称作“金字塔时期”,因为其中的第四王朝以曾修建为数众多的金字塔建筑群而闻名于世。国王(直至新王国时期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才被称作“法老”)斯尼弗鲁为金字塔建筑的艺术格局奠定了基础,而其后的胡夫、哈夫拉和孟考拉三位国王则在吉萨地区兴建了数个金字塔。这一时期的古埃及文化经过多方面的融合达到第一个历史上的巅峰,连同后来的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共同标志着尼罗河流域文明的兴盛。 “金字塔时期”这一术语出自笔下,而如今则认为,在古埃及人看来,古王国时期与之前的早王朝时期没有什么区别,这不仅是因为早王朝时期最后一位国王与古王国时期的前两位国王有着血缘关系,还因为古王国时期的王都(国王的皇居)延续了早王朝的传统,设在“Ineb-Hedg”,即孟菲斯的埃及语名。一般认为区分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的标准之一是建筑风格的剧变,这意味着大型建筑工程已开始对整个埃及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王国时期的第四王朝—第六王朝这后三个王朝史料稀少,常被史学家称作“历史刻在石头之上”的王朝,其中“石头”指的是石制建筑。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历史框架主要是通过研读纪念碑上的铭文构建起来的。还常将之后的第七王朝和第八王朝纳入古王国的范围之内,因为这段时期也可以继续看作是以王都为中心的君主政权。古王国时期国家内部安定,社会繁荣发展,国王被神化,大权独揽,国家机器建立在整个社会面向国王源源不断的公共服务与财富贡献上。Carl Roebuck, The World of Ancient Times, p.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古王國時期
塞贝克涅弗鲁
塞贝克涅弗鲁(Sobekneferu),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的第八代国王(在位時期大约是公元前1806年—公元前1802年)。是埃及历史上已確知最早的女性统治者,其父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去世后,由其异母兄长阿蒙涅姆赫特四世即位,因为其子年幼而她为最近亲属,故得位。她享有国王称号和王权,行使国王权力。她在第十二王朝末期即位,在位时期继续实行传统政策。无法改变持续衰弱的局面,在位约3年去世。.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塞贝克涅弗鲁
天狼星
天狼星(Bd:α CMa)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其視星等為-1.46,幾乎為第二亮恆星老人星的兩倍。它的英文名稱為Sirius,讀法為/sɪɹiəs/,源自古希臘語的Σείριος。天狼星根據拜耳命名法的名稱為大犬座α星。我們肉眼以爲是一顆恆星的天狼星,實際上是一個聯星系統,其中包括一顆光譜型A1V的白主序星和另一顆光譜型DA2的暗白矮星伴星天狼星B(Bd:α CMa B)。 天狼星如此之亮除了因爲其原本就很高的光度以外,還因爲它距離太陽很近。天狼星距離地球約2.6秒差距(約8.6光年),並是最近的恆星之一。天狼星A的質量為太陽的兩倍,而絕對星等為1.42等。它比太陽亮25倍,但光度明顯比其它亮星較暗,如對比老人星或參宿七。此雙星系統有約二億至三億年歷史,而初期是由兩顆藍色的亮星組成。更高質量的天狼星B耗盡了能源,成爲一顆紅巨星,然後又漸漸削去外層,約在一億二千萬年前坍塌成爲今天的白矮星狀態。 中國古代星象學說中,天狼星是「主侵略之兆」的惡星。屈原在《九歌·東君》中寫到:「舉長矢兮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位於楚國西北的秦國;而蘇軾《江城子》中「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威脅北宋西北邊境的西夏。.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天狼星
奔奔石
奔奔(Benben)是從太初水域升起的原始丘, 在古埃及宗教赫裡奧波里斯的創世神話中,原始丘是由雌雄同體混沌水神努恩(Nun)巨卵而生成的,然後誕生了亞圖姆又衍生為九柱神團共同成為宇宙萬物創造神。奔奔石(也稱)是埃及金字塔的頂端石。也和方尖碑有關聯。.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奔奔石
孟菲斯 (埃及)
孟斐斯或孟菲斯(ممفس;埃及阿拉伯語:ممفيس;Μέμφις)曾是的都城,也是下埃及的第一个诺姆。它的遗迹位于拉希納村附近,开罗南方20公里处。 根据曼涅托的叙述,这座城市是由法老美尼斯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建立的。它是埃及古王国的首都,并直到古地中海时期都是一座重要的城市。它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河口占据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并是一系列重要活动的故乡。城市里有许多的工坊,工厂,以及仓库,人们在此将商品和食物运往整个王国。在巅峰时期,孟菲斯是商业,贸易和宗教中心。 一般认为孟非斯的保护神是卜塔,他同时也是工匠们的保护神。他的神庙Hut-ka-Ptah(意为“卜塔灵魂的所在”)是城市中最为杰出的建筑物之一。曼涅托将这座神庙的名称翻译成希腊文Aί γυ πτoς(Ai-gy-ptos),这个词被认为是现代埃及在英文中的名字(Egypt)的词源。 孟菲斯的历史和古埃及历史息息相关。它最终的衰落被认为是后来建造的亚历山大港在经济上超过它的重要性的结果。而它在宗教上的重要性也在Thessalonica法令发布之后,人们逐渐抛弃古代宗教而逐渐消散。 现在这座古代都城的遗址能让人们一窥它曾经的荣耀。自1979年以来,它就和吉萨的金字塔一同被认定为世界遗产。目前它作为生态博物馆開放給人们参观。.
巴特 (埃及神话)
巴特(Bat)是埃及神话中的母牛女神,其典型形象为拥有牛角和牛耳的女性面孔。 巴特崇拜的起源可能能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埃及地区的牧牛传统。在古埃及文化中,巴特崇拜与宗教仪式演奏中所用的有着密切的关联。巴特崇拜的中心被称为“叉铃之宫”Hart, George.
庫努牡
庫努牡((Khnum)(亦可拼寫為"Chnum", "Knum"或"Khnemu")是最早的埃及神祇之一,原為尼羅河源頭之神。由於尼羅河每年的固定氾濫會帶來淤泥與黏土,而河水則帶來生命,所以庫努牡也被認為是兒童的創造者;傳說他先在一個手拉胚轉盤上用陶土做出小孩的身體,再把它放到母親的子宮中。在後期的神話裡,甚至連其他的神祇都是由庫努牡捏塑出來的,祂因此被稱為「陶工之神」和「造物之神」。.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庫努牡
库施
库施(Kush)又譯為古實(Cush),是古代北非地区的一个文明,其地域大致位于今日苏丹共和国。.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库施
底比斯 (埃及)
底比斯是上埃及古城,瀕臨尼羅河,位於今埃及中部,即今天的卢克索附近。作為皇室居地和宗教膜拜的宗教中心,它從公元前22世紀中期到公元前18世紀曾繁榮一時。它的建築遺迹包括許多輝煌的廟宇和帝王谷附近的法老陵墓。.
伊西斯
伊西斯(Ἶσις;原埃及语发音更像 Aset 或 Iset)是古埃及宗教信仰中的一位女神,对她的崇拜传遍了整个希腊-罗马世界。她被敬奉为理想的母亲和妻子、自然和魔法的守护神。她是奴隶、罪人、手工业者和受压迫者的朋友,她也听取富人、少女、贵族和统治者的祷告。R.E Witt, 《伊西斯在古代世界》, 第7页, 1997年, ISBN 978-0-8018-5642-6伊西斯经常被描述为是鹰头战神荷鲁斯的母亲和保护者(尽管某些传说讲荷鲁斯的母亲是哈托尔),也被称作亡灵和幼童的保护神。 伊西斯名字的含意是“王座”,其头饰就是一宝座。作为王位的化身,她是法老王权的重要体现。法老被说成是她的孩子,坐在她提供的御座上。对她的崇拜风靡整个埃及,但她最主要的神庙是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拜赫贝特·埃尔-哈格”(Behbeit El-Hagar),位于上埃及的菲莱岛上,起始于奈科坦尼布一世在位期间(公元前380-362年)。 在有关她的经典神话中,她是大地之神盖勃与天神努特的大女儿,出生在第四个闰日。嫁给了哥哥奥西里斯,并怀下了荷鲁斯。伊西斯对奥西里斯的复活起了关键作用。当奥西里斯被赛特杀害并肢解后,她收集散落在大地上的尸块,应用魔法让他重新复生。维若尼卡·艾恩斯, 《埃及神话》, 保罗·哈姆林, 1968年, ISBN 978-0-600-02365-4在伊西斯所有的功绩中,最有名的是她施计诱骗塞特,在九元神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过,以及发现了拉神的真名。 在希腊-罗马时期这一神话变得更为重要。例如人们相信,每年尼罗河洪水的泛滥,就是伊西斯哭泣奥西里斯所流下的悲伤泪水。人们每年都要举行再现奥西里斯死亡和重生的仪式。对伊西斯的崇拜最终蔓延至整个希腊-罗马,一直延续到异教文化受到抑制的基督教时代。但,伊西斯给荷鲁斯喂奶的形象,在公元五世纪初被基督教演化为圣母玛丽娅怀抱襁褓中的耶稣。Loverance, Rowena (2007)..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伊西斯
喜克索斯人
喜克索斯人(Hyksos),意為「外來者」,是指古代西亚的一个部族聯盟,西克索也譯希克索。他们于前17世纪进入埃及东部并在那里建立了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约前1674年至前1548年)。他们推翻了埃及虚弱的第十三王朝(首都孟菲斯),统治了中和下埃及一百多年。 喜克索斯人将新的战争技术如复合弓、马和马拉的战车引入埃及。他们建立的这两个王朝的实情今天还不是十分清楚,但这两个王朝的统治者是互不相关的。传统的说法一般只把第十五王朝的六位统治者称为喜克索斯人,而第十六王朝的众多王子们是喜克索斯人、其他亚洲闪族人和服从这些新的统治者的当地埃及王子的混合。第十五王朝的统治者的名字我们今天知道。这些名字在埃及的建筑、刻有圣甲虫的宝石和其它小物件以及在曼尼索的埃及历史中留下来了。曼尼索的埃及史是托勒密二世的时候写的,今天留下来的只有残片。埃及历史上这一段软弱、外族统治和混乱的时期被称为第二中间期。.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喜克索斯人
公元前19世纪国家领导人列表
公元前19世纪(前1900年—前1800年)世界各国领导人列表。.
公元前20世纪国家领导人列表
公元前20世纪世界各国领导人列表。.
公元前21世纪及更早国家领导人列表
公元前21世纪及更早期世界各国领导人列表。.
前20世纪
前2000年至前19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20世纪。.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前20世纪
前2千纪
前2千纪,或称前第2个千年,標示著人類從青铜时代中期向後期轉變。 前2千纪至前16世紀主要為埃及的中王國時期和巴比倫尼亞。青銅中期文化時期字母在此時發明。向伊朗高原和印度次大陸遷移,及宣揚戰車的使用。使用戰車的戰爭和人口快速地向各地移動,使得人類人口在前2千纪中期產生了巨化。此時希腊蠢蠢欲動,又統治了整個愛琴海,同時赫梯開始興起。人類在前2千纪末期,從青铜时代轉向铁器时代。而世界人口開始穩固地成長,於西元前1千纪時達到5千萬人。.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前2千纪
石窟
石窟是在山崖壁上开凿的洞窟,用于宗教等目的。.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石窟
第一中间时期
一中间时期是古埃及历史古王国时期和中王国时期之间的大约100年的历史时期。古王国后期,中央集权的减弱使埃及王朝逐渐丧失了对地方政体的管辖,各地方领袖纷纷脱离中央政府,古埃及进入分裂状态。尽管这一时期仍然有诸如第七、第八等王朝存在,但那只不过是名义上的王朝,实际上则仅仅可以控制首都孟菲斯附近的一小部分地区,而其他地区则被地方官员实际控制。这一时期的后期,来自中部埃及底比斯的地方官员开始挑战“中央政权”,建立第十一王朝,并成功打败原中央政府,统一埃及,此后古埃及进入国家统一的中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时期》(1st Intermediate Period),古埃及网(Ancient-egypt.org),2007年1月13日更新。.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第一中间时期
第二中间时期
二中间时期是古埃及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位于中王国时期之后,新王国时期之前,时间长度大约有一百年左右。 第二中间时期包括了第十五、十六、十七三个王朝;另有一种观点将第十三、十四两个王朝也归入第二中间时期之内。.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第二中间时期
米诺斯火山爆发
米诺斯錫拉島火山爆发(The Minoan eruption of Thera),也叫做圣托里尼火山爆发,是发生在希腊的圣托里尼的一个火山爆发指数为6-7级之间的灾难性的火山爆发,喷发物的体积相当于60立方千米的实心岩石。火山的喷发时间估计是公元前第二个千年。这次喷发是地球上最严重的火山爆发之一,灾难毁坏了米诺斯的锡拉岛,包括米诺斯在阿克羅蒂里(Akrotiri)的殖民地(在今天的圣托里尼),也毁坏了附近岛屿和克里特岛的农业和居住区。 关于这次火山爆发,还没有发现描述清楚的古代文字记录;这次爆发可能也造就了一些希腊神话,可能导致了埃及的骚乱,也可能导致了中国的改朝换代-即商朝替换夏朝 。另外,米诺斯火山爆发和阿克羅蒂里城的毁灭也可能让柏拉图得到灵感,而写下关于亚特兰蒂斯的故事。.
維齊爾 (古埃及)
維齊爾(Vizier,又譯維西爾)是古埃及古王國、中王國及新王國時期侍職於法老的最高層官員。埃及學家一般把維齊爾的古埃及語音譯為tjati、ṯ3ty等。新王國時期文學作品《萊克米爾之就職》(Installation of Rekhmire;又作Installation of the Vizier)列出了很多維齊爾的應有職責與操守規範。 維齊爾通常由法老委任,他們大部分來自皇室成員或才識之士。.
羽饰棺
羽饰棺(Rishi coffin)是一种古埃及葬礼时使用的一种羽毛纹饰装饰的棺材。这是埃及第二中间期间的一种典型棺材,约前1650~前1550年。命名源自阿拉伯语ريشة(risha),意为“羽毛”。.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羽饰棺
烏姆·卡伯
烏姆·卡伯(Umm el-Qa'āb,亦作Umm el Ga'ab,阿拉伯語:أم القعاب)位於埃及阿拜多斯北部,劉文鵬(2008年):《埃及考古學》,42頁,北京:三聯書店。是古埃及早王朝時期統治者的大型墓地(necropolis)。「烏姆·卡伯」的意思解作「陶罐之鄉」(Mother of Pots),此乃由於在早王朝時期之後,用作祭祀的陶罐成了碎片,散落在四處,因而得名。 該處是古埃及人進行宗教崇拜的地方,到了中王國時期,最少一個王陵因為敬拜歐西里斯的緣故而被發掘,並加以重建。Shaw, Ian (2000): The Oxford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 p.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烏姆·卡伯
莱普修斯24号金字塔
莱普修斯24号金字塔是一座埃及的金字塔,可能是为法老纽塞拉的妻子修建的。这座第五王朝时期建造,后来又被大规模毁坏的建筑位于阿布西尔的金字塔区。它位于兰尼弗雷夫金字塔的东面,Khentkaus II金字塔的南面。.
聖甲蟲
聖甲蟲是一種古埃及的象徵符號,也指被雕刻成聖甲蟲樣的物品。其最流行的用途是作為護身符。有時在政府的印章上也會出現聖甲蟲的模樣以象徵皇室。到了新王國早期,聖甲蟲也會被放到木乃伊的棺槨中,這樣做被認為可以起到保護遺體的作用。 它與古埃及的神凱布利有著密切聯繫,因此有著一定的宗教意義。在第一中間期聖甲蟲就開始流行了,直到古埃及消亡才漸漸銷聲匿跡。因為聖甲蟲現存數量眾多,且其上所篆刻有銘文,從而成為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工具。 從青銅時代中期開始,地中海盆地和中東的古代居民也開始使用從埃及傳出去的聖甲蟲,除去埃及之外,黎凡特等一些外國地区也有製造聖甲蟲的工藝。.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聖甲蟲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非洲
辛奴亥的故事
辛奴亥的故事或辛努海的故事(Story of Sinuhe),(约活动于公元前20世纪前后),主角辛奴亥為古埃及中王国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938年至约公元前1756年)官员。他是阿门内姆哈特一世的王后为其丈夫留下的后宫官员。在一次征讨利比亚的途中,他得悉阿门内姆哈特一世被刺(约公元前1908年)后,即从军营中潜逃。他最初打算前往南方,但在横渡尼罗河时被风吹向北方,进入巴勒斯坦。他在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漫游了很长时间后,被邀请到南叙利亚和一位酋长同往,这位酋长收留了他,并以长女许以为妻。他遂在该地安家并成为了一位名符其实的族长。他捍卫岳父的疆土,款待往返埃及的使者。埃及国王塞索斯特里斯一世邀请其重返埃及故土并予以赦免,同时用重礼欢迎他归来。他在故乡再次结婚,塞索斯特里斯一世下令为他修建一座极好的陵墓。由于其经历揭示了古埃及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情况,故他的传记成为人们喜爱的史话流传下来。他的事迹通过现代芬兰作家瓦尔塔里1945年改写成通俗小说《埃及人》。.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辛奴亥的故事
胡夫
胡夫(希腊语中称之为在基奥普斯, Χέοψ, Cheops;曼涅托王表中称之为苏菲斯,Σοῦφις, Suphis)是埃及古王国时期的一位法老。他的统治期从大约公元前2589年至公元前2566年,是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二位法老。一般认为胡夫修建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吉萨大金字塔。胡夫的全名是“荷努姆-胡夫”,意为“荷努姆神保佑我(胡夫)”。.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胡夫
都灵王表
都灵王表(都灵纸莎草文献)(Turin King List)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九王朝(约前1292年—约前1190年)用简单象形文字书写的史料, 其中列举从前王朝时期至拉美西斯二世时代(约前1279年—约前1213年在位)埃及法老的名字和在位年数,并将古埃及历史划分成三个时期(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现藏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 都灵王表.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都灵王表
阿努比斯
阿努比斯(Ἄνουβις)是埃及神話中一位與木乃伊製作與死後生活有關的胡狼頭神。阿努比斯其實是個古希臘語的名字,而根據阿馬爾奈文書中的阿卡德語譯文,他的名字在埃及語的發音更接近「Anapa」。在埃及神話中,他是奈芙蒂斯與歐西里斯之子,也有記述說是奈芙蒂斯與賽特之子。目前所知有關阿努比斯最早的記述是在古王國時期的金字塔文本,文中他與法老的葬禮有所關聯在這個時期,阿努比斯是最重要的死亡之神,但到了中王國時期他的地位便被歐西里斯所取代。 他所取得的稱號多半與他的喪葬之神身分有關,例如「在其山岳之上者(He who is upon his mountain)」這個稱號強調了他身為亡者與墳墓守護神的身分,而「在防腐之地者(He who is in the place of embalming)」這個頭銜則顯示他與木乃伊製作的關聯性。而就像許多古埃及神祇在不同的文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在死後「心臟重量」的審判中,阿努比斯擔任使用天平秤量的角色。他的妻子是女神安普特,另外有個名為凱貝潔特的女兒。.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阿努比斯
阿蒙
阿蒙是一位埃及主神的希腊化名字,埃及文转写为ἰmn,意为「隐藏者」(也拼作「Amon」)。他是八元神(Ogdoad)之一,配偶是姆特。 起初,他仅是底比斯的地方神祇。那时底比斯只是尼罗河东岸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位于今日卡尔纳克神庙周边区域。第十一王朝起源于赫门泰特州(或者可能就在底比斯本地)的一个家族,他们将神庙用雕像装饰起来。阿蒙的名字被复合进了第十二王朝创建者的名字阿蒙涅姆赫特一世中。这个名字又被他的三个继承人所继承。中王国时期的几位国王也采用了相同的名字;底比斯的第十七王朝赶走了喜克索人,阿蒙作为皇家城市的神祇被重新突出出来。 然而,直到第十八王朝的统治者们把他们胜利的军队从各个方向开往边境的时候,阿蒙才开始成为埃及普遍承认的神,排挤着埃及的其他神祇,甚至走出埃及成为宇宙之神。法老们把自己的一切胜利都归功于阿蒙,并在阿蒙的神庙上耗费着财富和劳力。 阿蒙被描绘为人形,头戴一个头箍,由头箍上笔直伸出两根平行羽饰。这可能象征着鹰的尾羽。阿蒙有两种常见的形象:一种是坐在王座中,另一种是站着,手持一根鞭子,很像科普托斯和齊米斯的神祇敏。后者可能是他的原始形象:生育之神。国王在他面前隆重地耕耘将要播种的土地或收割成熟的谷物。他的配偶有时被称作埃莫奈特(Amaunet,Amon阿蒙的阴性词),但通常称作姆特(Amaunt与mut并非同一神,Amaunt更多被认为是Amon的女性化,即日升为Amon,日落为Amaunt);她长着人类的头,头戴上下埃及的双冠。他们的儿子是孔斯。 太阳神拉的名字有时会与阿蒙的名字结合起来,特别是在他作为「众神之王」的时候。在埃及,天堂的统治权属于太阳神,而阿蒙就是最高神,因此从逻辑上说,阿蒙就是拉。阿蒙被称作「王座与两陆之王」,或者更骄傲地称作「众神之王」。 A A.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阿蒙
阿蒙涅姆赫特二世
阿蒙涅姆赫特二世(Amenemhet II)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的第三任国王。(约公元前1929年—约公元前1895年在位),为第十二王朝建立者阿蒙涅姆赫特一世之孙。他促进了埃及的贸易和国内发展。在其父辛努塞尔特一世时期,他曾远征努比亚,并获取金矿。即位后又多次对努比亚和西奈发动远征,并开挖矿井,以取得黄金和铜。他还到朋特(今埃塞俄比亚附近)进行商业活动。故声名远扬。他在代赫舒尔修建金字塔。现已经发掘。.
阿蒙涅姆赫特四世
阿蒙涅姆赫特四世(英语Amenemhat IV),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的国王。他短暂的统治相对和平,曾派人到西奈探险。他死后,十二王朝逐渐衰弱。.
阿蒙摩斯
阿蒙摩斯(Amenmose)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王子,他是法老图特摩斯一世的长子。.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阿蒙摩斯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Heracleopolis Magna)埃及古都。即梅亭那的埃那西亚埃尔麦地那,位于今之贝尼苏怀夫省的法雍湖边缘。 古埃及第六王朝瓦解后,该地统治者逐渐控制了尼罗河三角洲与中埃及,建立第九王朝和第十王朝。他们在阿西尤特诸王公的支持下与底比斯相对抗。后者通过击败喜乌特诺姆,得到赫尔摩波里诺姆的支持,占领提尼斯等一系列行动逐渐取得胜利而在曼图霍特普二世时期结束赫拉克来俄波利斯的第十王朝,古埃及历史遂由第一中间期进入中王国时期。.
铜石并用时代
铜石并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过渡性时期,在该时期主要的工具和武器仍然是石器,但同时出现了少量以红铜器(天然铜器),又称红铜时代、金石並用時代。 红铜即天然铜,质地软,不适合制造工具,所以红铜时代的人类仍以使用石器为主。很快的,人們開始發現當紅銅與錫或其他金屬混合之後,金屬會變得更好用,從而進展到青銅時代。這個過程很多時都很快,所以很難具體的界定紅銅時代與其他時代的分野。 美索不达米亚、高加索地區、伊朗、印度河谷等地最先在公元前5千年後期到前4千年左右进入红铜时代,歷時約1000年,与公元前3000年前后才進入青銅時代初期。在歐洲,没有发生过类似的红铜时代,而是直接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与中东地区基本一致。埃及和西班牙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最早,在公元前3200年。另外,中美洲在公元7世紀亦獨立的發現了鍊金術,但沒有經過紅銅時代。 根據Parpola,由於在印度河文明與土庫曼斯坦南部及伊朗北部於紅銅時代的前4300年到前3200年間的陶瓷器具式樣十分相似,估計雙方在這段期間已經有貿易開展。.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铜石并用时代
苏丹历史
本文记述了今苏丹共和國的历史,苏丹北部和中部主要由高加索人種中的含米特人種組成,南部(南蘇丹)主要由黑人組成。.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苏丹历史
残割女性生殖器
--(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FGM),又稱為「女性生殖器切割」(female genital cutting,FGC),或「女性割禮」(female circumcision),。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義為「包括所有涉及为非医学原因,部分或全部切除女性外生殖器,或对女性生殖器官造成其它伤害的程序」,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 (hereafter WHO 2013).
斯尼夫鲁
斯尼夫鲁(希腊人称之为索利斯"Soris")是埃及第四王朝的创建者。现今对他的统治时期有着多种不同的估计,如《牛津古埃及历史》认为其统治期大约在公元前2613年-公元前2589年之间,长约24年;而鲁尔夫·克劳斯和斯塔德曼则分别认为其统治期长为30年和48年。他至少修建了三座著名的金字塔——这三座金字塔都留存至今,并在金字塔的设计和施工上进行了重大的改进。.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斯尼夫鲁
方尖碑
方尖碑(Obelisk),古代埃及和西亚常见的一种纪念碑,形状狭长,碑体四方,顶部呈金字塔状。 可作為一種計時工具,即日晷。.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方尖碑
摩西
摩西(מֹשֶׁה),天主教依拉丁文汉译為梅瑟,唐朝景教譯為牟世法王,伊斯蘭教稱為穆撒,,是在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等书中所记载的公元前13世纪时犹太人的民族领袖。犹太教徒認為他是猶太教的創始者。他在亚伯拉罕诸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裡都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先知。按照以色列人的传承,摩西五经便是由其所著。 按照出埃及记的记载,摩西受天主雅威(Yehoweh,或作上帝耶和華)之命,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离開古埃及前往一块富饶的应许之地。11天的路程因為以色列民的頑梗、悖逆不相信上帝會幫助他們,故经历40多年的艰难跋涉,才進入應許之地。但摩西因在加底斯巴尼亞以色列民因沒水喝向摩西爭鬧,摩西因情急沒有遵從上帝的命令,說了急燥的話,因此上帝不讓摩西跟著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在摩西的带领下,希伯来人摆脱了奴役的悲惨生活,学会遵守犹太十诫,并成为历史上首支尊奉单一神宗教的民族。 当代学术界共识视摩西为一个传说人物,而非历史人物William G.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摩西
拉 (埃及神祇)
拉,或譯瑞(Ra,也拼作Rah、Ré)是古埃及太阳神。从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至公元前2345年)开始,成为古埃及神話中最重要的神,被看作是白天的太阳。一千多年以来,拉一直是埃及的最高神,直到阿肯那顿(Akhenaten,即阿蒙霍特普四世)的一神教宗教改革,阿顿(即朝日之太阳神,他的形象是一枚日轮)以外的崇拜都受到禁止。后来,对他的崇拜与(Hydersall)结合在一起。 拉的主要崇拜中心在赫利奥波利斯(在埃及称为卢努“Iunu”-“柱石之地”),在那里他被当作地方太阳神“阿图姆”。通过他或与他结合成“阿图姆-拉”(Atum-Ra),成为九元神之首和鼻祖,其它八位是舒(Shu)和忒弗努特(Tefnut)、盖勃(Geb)和努特(Nut)、奥西里斯(Osiris)、塞特(Set)、伊西斯(Isis)和涅弗提斯(Nephthys)。 在后来的埃及王朝时期,拉与荷鲁斯神合并,成为“拉·哈拉胡提”(Ra-Horakhty,意指「拉是二个地平线上的荷鲁斯」)。据信他统治着天空、大地和冥界,与鹰或隼有关。新王国时期阿蒙神地位明显提升,拉又与阿蒙神融合为“阿蒙·拉”(Amun-Ra)。在阿玛尔纳时代,阿肯那顿抑制对拉的崇拜,大力推崇另一位太阳神“阿顿”(Aten)-神化的日轮,但在阿肯那顿死后,对拉的崇拜又得以恢复。 尼维斯(Mnevis)公牛是拉神的一个化身,在赫利奥波利斯有它的崇拜中心,并在城北有一个祭祀用公牛的墓地。 据说所有的生命都是由拉神创造的,他通过念出它们每个的真名而唤出了它们。此外,人类产生于拉神的眼泪和汗水。因此,埃及人自称为“拉神之牛”。在天牛的神话中,曾讲述了人类想暗算拉神,而他派出了作为他眼睛的塞赫麦特女神去惩罚人类。当她变得过于嗜血时,他利用掺了石榴汁的啤酒灌醉了她。.
拉罕
拉罕(El-Lahun.) 古埃及城市 ,位于法尤姆省法尤姆城优素福运河附近。此遗址为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938—约公元前1600)第十二王朝第四任国王辛努塞尔特二世(约公元前1844—约公元前1837年)建的金字塔与村落。其金字塔南面为墓室入口,与先前墓口位于金字塔北部殊异。国王墓已于古代被盗,但王后墓遗物丰富。经过发掘出土文物为同期精品。村落存在至第二中间期(约公元前1630—公元前1540年),考古收获颇丰,文物涵盖广泛,清晰反映中王国时期各种不同社会阶层的日常生活。.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拉罕
曼图霍特普三世
曼图霍特普三世(英语Mentuhotep III)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第十一王朝的国王(在位時期大约是公元前2010年—约公元前1998年)。他在西底比斯托特修建太阳神荷鲁斯庙,该庙在第十一王朝末年已毁于地震。他还在德尔巴拉巴哈里(曼图霍特普二世祠庙附近)修建自己的庙宇,但没有完成。.
曼图霍特普二世
曼图霍特普二世(Nebhotepre Mentuhotep II ,又譯门图荷太普二世或孟图霍特普二世;)是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他是前任法老因提夫三世與妃嬪伊雅哈(Iah)所生的兒子。他自己的妻子是「国王的母亲」(king's mother)——泰姆(Tem)。其他的妻子有他的姊妹尼斐魯二世(Neferu II)和另外五个女子(其中有幾位可能是努比亞人),都與他一起被埋葬在他的陵墓裡。他只有一個兒子,就是繼任的曼图霍特普三世。 曼图霍特普二世在位時曾多次改名,反映出當時可能曾經發生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他登基時的名字為「尼布赫帕特拉」(Nebhepetre),是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前1786年)的首位君主。在《都靈王表》裡記載他在位51年。 曼图霍特普二世在位第14年,在埃及發生了一場起義。這場起義可能與南部第十王朝的赫拉克利奥坡里支持者相關,但現時我們所知道的甚少。不過,我們知道他是古埃及自第六王朝之後第一位重新統一古埃及的君主:他结束了第一中间期,只是我們不知道這件事發生在何時。南部的努比亞是在第一中間期時取得獨立地位,而曼图霍特普二世因是因為對統一南方的計劃發號司令而知名。除此以外,還有證據指曼图霍特普二世曾向巴勒斯坦用兵。他把國家重新組織,委派一位維齊爾掌管國家的行政。 曼图霍特普二世死後,被埋在一個大的墓室裡,這個墓室是他在生時指令在戴爾巴哈里興建的。在上埃及多個地方都有曼图霍特普二世所興建的神廟及小教堂。 曼图霍特普二世一直都被視為一位半神半人的領袖。這種觀點使古埃及統治者的地位從此永遠的轉變。.
曼图霍特普四世
曼图霍特普四世(Mentuhotep IV),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第十一王朝的末代国王(在位時期大约是公元前1998年—约公元前1991年)。他远征红海,目的是探险和采石。他死后由阿米尼姆亥特即位,后者建立了第十二王朝。由于他的陵墓和木乃伊均未发现,其他事迹待考。.
曼涅托
曼涅托(Μανέθων,或Μανέθως;拉丁化:Manetho,或Manethon,活动时期公元前四世纪末—公元前三世纪初),亦稱曼內托。古埃及祭司和历史学家,用希腊文写成《埃及史》一书,该书有片段为教会历史学家保存下来,成为今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史料。曼涅托把埃及历史划分为30个王朝和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这种分期法有一定的准确性,至今仍为学术界所沿用。 Category:埃及历史学家.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曼涅托
普里斯莎草纸
普里斯莎纸草是一份可追溯至公元前12世纪的埃及中王国时期的莎草纸文献。法国东方学者阿希勒·贡斯当·普里斯于1856年在底比斯发现该文献,现藏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 该文献中包括了《卡格姆尼之教诲》的最后两页——卡格姆尼可能是埃及第四王朝法老斯尼夫鲁的廷臣,《卡格姆尼之教诲》是他所汇编的一套关于行德的格言和训诫。除了《卡格姆尼之教诲》,普里斯莎草纸还保存了《普塔霍特普之教诲》唯一完整的存世版本。.
查看 中王國時期和普里斯莎草纸
亦称为 中王国,中王国时期 (埃及),底比斯第一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