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中法关系

指数 中法关系

中法关系(Relations entre la Chine et la France)是指中国与法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目录

  1. 10 关系: 尼古拉·萨科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列表中国驻法国大使列表和谐2型电力机车陶赟沈福宗法国驻华大使列表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愤青2008年中国民众抵制家乐福事件

尼古拉·萨科齐

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özy,,),法国政治家,第23任总统(兼安道爾公國大公),擁有匈牙利、希腊和犹太血统,法國人民運動聯盟主席。 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中敗給社會黨候選人法蘭索瓦·歐蘭德,成為繼1981年德斯坦之後,法國第五共和第二位未能連任成功的總統。.

查看 中法关系和尼古拉·萨科齐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列表收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与之建立、中断、或恢复外交关系的主权国家。截至201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177个邦交国,总計有174个联合国會員国以及巴勒斯坦、库克群岛、纽埃3个非聯合國會員國。基於一个中国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與任何承認中華民國的國家建交。.

查看 中法关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列表

中国驻法国大使列表

本列表为大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驻法国历任大使名录。.

查看 中法关系和中国驻法国大使列表

和谐2型电力机车

HXD2型“和谐”电力机车是中国铁路的电力机车车型之一,由法国阿尔斯通交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制,是在阿尔斯通“Prima”机车技术平台上,以法国国铁BB 27000型电力机车为原型车,开发研制的干线货运用八轴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最大功率为10000千瓦,最高运行速度为120公里/小时。.

查看 中法关系和和谐2型电力机车

陶赟

陶赟(),中国上海人,旅法学者,独立作家。.

查看 中法关系和陶赟

沈福宗

沈福宗(英文:Michael Alphonsius Shen Fu-Tsung,或Michel Sin、Michel Chin-fo-tsoung、Shen Fo-tsung),,《沈福宗在17世紀歐洲的學術活動》,潘吉星生於南京,是早期到達歐洲的中國人之一。中國史籍對他的生平隻字不載,西方史料卻對他的經歷和事跡有諸多描述。 1681年,沈福宗隨比利時教士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由澳門啟程前往歐洲,一路遊歷了荷蘭、意大利、法國和英國等歐洲六國。他們一行分別與羅馬教皇和法、英兩國國王會見,并結識當地社會名流。沈福宗出國時隨身帶有中國儒家經典和諸子書籍四十多部,因此也就把中國語言文字、儒家道德哲學和波動說等文化傳到歐洲,幫助西方學家從事漢學研究。.

查看 中法关系和沈福宗

法国驻华大使列表

本列表為法國駐大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列表。法国向中国派遣外交使节始于1840年代。1844年法国派出特使剌萼尼(Théodore de Lagrené)与清廷签订《黄埔条约》。1847年,法国正式任命首位驻华全权公使陆英(Baron Alexandre de Forth-Rouen)。1936年法国驻华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后,改派驻华全权大使。1964年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交,中华民国与法国断交,此后法国开始派遣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

查看 中法关系和法国驻华大使列表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Consulat général de France à Wuhan),开设于1998年10月10日,馆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建设大道568号武汉新世界国贸大厦17层,领区范围为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是法兰西共和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开设的第三个总领事馆,也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武汉开设的第一个外国总领事馆。.

查看 中法关系和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

愤青

憤青最初指中國大陸的激進中國民族主義者(尤其是年青人)。憤青是「憤怒青年」的縮寫,也是當前中國的網絡語言中的流行詞彙,另有糞青、FQ、狗糞青等變體稱呼,一般學者認為憤青是一群不滿社會現狀的網民。“愤青”亦可泛指任何持激进主张或言行激愤的年青人。 愤青最早指在1960年代歐美左翼思潮中主張顛覆傳統社會價值的中国的叛逆青年。邵氏電影公司在1973年出品的影片《憤怒青年》,記述一班不滿社會現狀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證明當時已存在「憤怒青年」這稱呼。雖然「憤怒青年」一詞略帶貶義,但也有名人承認自己是。後來該詞被簡稱為「憤青」,並在1990年代中後成為流行詞,四個字的原稱反而不常用。 憤青通常具有較強烈的本土民族主義信念,特別喜歡被稱為愛國主義信念,且具有較激進的思想(如極端民族主義)、言論或行動的人士。因互联网开放自由的本质,在网上容易见到这些人。 但在21世纪最初的两三年,网络上被称为“愤青”的人是对这个社会的负面状况不满者,其中一些人是要求变革者。这些人一般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出生的,个别是80年代初的,当时仍处于青年时期(现在多数到了中年),他们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和较强的法治观念,有时表现得激进,所以被称为“愤青”。 可是,现在“愤青”一词却演变成指称伪左派、幼稚的极端左派、极端民族主义者,其中多数还是后极权、威权统治的拥护者和捍卫者,是一些80年代及其后出生的。这些所谓“愤青”的思想观念与最初的“愤青”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对立的。这种差别是由各自所受的思想教育及所处的政治环境不同所致。.

查看 中法关系和愤青

2008年中国民众抵制家乐福事件

中国民众抵制家乐福事件,是一场发生于2008年4月,由部分中国大陆网民号召抵制法国连锁店家乐福超市的抗议示威活动,主题和口号是:「支持北京奥运、抵制法国连锁店家乐福超市、反对西藏独立。」 各地同时也有部分人持反对抵制的看法。最后抵制的浪潮在政府的干涉調停下無疾而終。.

查看 中法关系和2008年中国民众抵制家乐福事件

亦称为 中國-法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