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文输入法

指数 中文输入法

中文输入法是指为了将汉字输入计算机或手机等電子设备而采用的编码方法,是中文信息处理的重要技术。一般可分類作拼音输入法(如:漢語拼音輸入法、注音輸入法、粵拼輸入法)、字形输入法(如:倉頡、大易、五笔、郑码),以及混合音、形兩者的音形码输入法。 中文输入法是从1980年代發展起来的,中间为几个阶段:单字输入、词语输入、整句输入。对于中文输入法的要求是以单字输入为基础达到全面覆盖;以词语输入为主干达到快速易用;整句输入还处于发展之中。.

77 关系: 劉重次华宇拼音输入法双拼加形大易輸入法外码字形输入法字根容錯編碼中州韻輸入法引擎中文电码中文軟體中文输入技术中文输入法列表中文打字機丿部万码奔腾三角編號法二笔输入法五笔字型输入法五笔画输入法快碼輸入法快意速成輸入法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嘸蝦米輸入法傻瓜码全威全民字多星倉頡輸入法王林快码王永民筆畫輸入法簡快碼簡易輸入法粵語羅馬化方案粵語拼音輸入法电脑键盘華象直覺輸入法萬用碼表形码行列輸入法香港資訊科技教育认知码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输入法近音檢字法錯別字部首輸入法郑码閩南語輸入法自然輸入法...臺語書寫系統比較逗號Google TalkIAccesLIMEIMELinux中文延伸套件計劃QQ输入法UnicodeVimVimIMXcinYahoo!奇摩輸入法极品五笔汉卡汉字汉字全息码汉语拼音汉语拼音输入法注音輸入法注音文澳門政府粵語拼音日文輸入法数字键盘拼音加加拼音输入法智能狂拼2012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 扩展索引 (27 更多) »

劉重次

劉重次先生(),臺灣人,為嘸蝦米輸入法的發明人,也是行易有限公司的創辦人。 劉重次出生於日治時期臺灣臺中州豐原郡豐原街(今台中市豐原區),1951年舉家遷居臺北市,先後就讀於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政治大學,1969年赴歐,首先前往比利時魯汶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兩年後轉往法國巴黎大學攻讀人類學學位,留學歸國後曾經營貿易事業,1989年成立行易有限公司。.

新!!: 中文输入法和劉重次 · 查看更多 »

华宇拼音输入法

华宇拼音输入法,原称(清华)紫光拼音输入法、紫光华宇拼音输入法,是一种汉语拼音输入法,对词、短语的输入智能化程度高。 华宇拼音输入法是华宇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最终用户完全免费、基于汉语拼音的中文字、词及短语输入法。 华宇拼音输入法适用于Windows。红旗Linux曾经在其自带输入法中使用了紫光拼音输入法,并可以通过设置后在其它Linux发行版使用。但在红旗Linux 5.0中,这一功能被去除。 2014年3月,华宇拼音输入法部分开源,其核心源码部分托管于GitHub。.

新!!: 中文输入法和华宇拼音输入法 · 查看更多 »

双拼加形

双拼加形是一种结合双拼输入法和形码输入法的中文输入法方案。 一般认为,拼音输入法全拼与简拼结合输入的方式学习成本几乎没有,上手即可输入,这通常也是大多数用户刚接触电脑时使用的输入方式,然而缺点是重码多,输入效率极低。比较而言,纯形码输入法则输入速度快、效率高,但学习成本高、曲线陡且易忘。 不少用户希望能在拼音基础上提高速度但又不想花费很大的代价学习,因此双拼输入方式应运而生。通过双拼方案有效减小拼音的平均码长,提高了速度;而形码则使得重码率接近纯形输入法,且学习成本明显低于后者。因此既兼顾学习成本又改进了输入效率,这种方案常被称为双拼加形,典型方案如自然码、小鹤双拼等。 通过双拼编码后,每个拼音只需击键两次。与全拼相比,减少了平均码长,但重码数与全拼一致。因此许多双拼方案中都设计有与之配合使用的型码,在输入双拼编码后继续输入重码可极大减少重码,提高输入效率。其中的形码通常为笔画、部首或类似五笔输入法的字根,因此学习难度稍有提高;但由于这里是以双拼为主,所以总体难度比纯形编码会降低不少。 这种辅助形码无法用于全拼,原因是全拼是不定长编码,而每个字的双拼编码都是固定的两个码长。.

新!!: 中文输入法和双拼加形 · 查看更多 »

大易輸入法

大易輸入法,是由臺灣人王贊傑花七年時間所發明的中文輸入法,和倉頡輸入法一樣屬於字形輸入法。在研發大易的時候,倉頡輸入法剛研發完成。它的創製者王贊傑跟朱邦復是認識的,而且當時朱亦很鼓勵王繼續研究大易輸入法。 大易輸入法是使用跟倉頡輸入法不同的四十組字碼,每組字碼具有多個字根以供拆字。它已經成為很多作業系統內預設的中文輸入法。而多數的繁體中文鍵盤亦有標示大易碼。 大易是依據傳統造字原則和筆順,並且將單字和大量詞彙一起納入研究而發展出來的輸入法,在民國七十六年資訊月(1987年12月)初次發表時,即同時推出了字詞混合輸入的版本,並迅即得到台灣新聞界、司法界和技職教育界的廣泛採用。 大易輸入法亦提供詞彙輸入模式(如大易詞庫版),方便在寫作時以詞彙的思考方法進行輸入。 Windows 中文版內建有大易輸入法,方便用戶學習及使用。在微軟 Windows XP 以前的 IMM(Input Method Manager)架構時期,堪稱是大易輸入法推廣的順暢期,但在微軟作業系統改為新的 TSF 架構 (Text Services Framework) 之後,大易輸入法長期沒有更新,直到 2016 年第一季,其發展公司太易資訊才推出 TSF 架構的大易 8.0 版,包括單字三碼版和 30 萬詞庫版,並支援完整的香港增補字符集,除了 Windows 7/8/10 的 32 位元與 64 位元作業系統可以順利使用之外,並授權手持界口碑良好的 LIME 在 Android 平台推出單字三碼版和詞庫版;授權 iAccess 發展 iOS 單字三碼版。至此,大易輸入法的長期發展隱憂才得到紓解。.

新!!: 中文输入法和大易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外码

外碼是相對於內碼而言的辭彙。在計算機科學及相關領域中,外碼指的是「外在的『經過學習之後,可直接了解的編碼形式(例如:文字或語音符號)』」。 中文輸入法對漢字的編碼即屬外碼。常見的中文外碼有倉頡碼、行列碼、大易碼、嘸蝦米碼、注音碼、拼音碼。 Category:資訊科學.

新!!: 中文输入法和外码 · 查看更多 »

字形输入法

在汉字输入法中,完全依据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特征进行编码的输入法称为字--形輸入法、形--码輸入法或形--碼,典型的如倉頡輸入法、嘸蝦米輸入法、大易輸入法、五笔字型输入法、郑码输入法和行列輸入法等等。最簡單的筆畫輸入法、筆順輸入法也是形码输入法。.

新!!: 中文输入法和字形输入法 · 查看更多 »

字根

字根是字形類中文輸入法拆字的基本形狀單位。 舉例說,「妲」這個字,倉頡輸入法拆碼為「女(V)、日(A)、一(M)」,大易輸入法拆碼為「女(L)、日(D)、一(E)」,行列輸入法拆碼為「女(W)、日(P)、一(A)」,嘸蝦米輸入法拆碼為「女(G)、日(D)、一(E)」,「女、日、一」即是這幾種輸入法的字根。.

新!!: 中文输入法和字根 · 查看更多 »

容錯編碼

在中文輸入法(尤其是形碼類)中,通常一個字只有一種「標準編碼」,但有時一個字有二種以上的拆碼方式,這些標準編碼以外的編碼就稱為容錯編碼,或簡稱容錯碼、容錯。 有些輸入法的編碼規則較寬鬆,因此一個字自然而然就有多種編碼,「標準編碼」和「容錯編碼」的界限較為模糊,例如嘸蝦米輸入法。.

新!!: 中文输入法和容錯編碼 · 查看更多 »

中州韻輸入法引擎

中州韻輸入法引擎(Rime Input Method Engine,又稱Rime 輸入法)是由佛振編寫的開源中文輸入法,目前项目網站、源代码均託管在GitHub原專案網站設在Google Code上,受2014年中国大陆屏蔽谷歌服务事件以及Google Code即將關閉的影響,佛振於2015年3月8日正式將專案網站遷移至GitHub。。基於同一個核心架構,該輸入法分為三個官方發行版:Linux 發行版中州韻(ibus-rime)、Windows發行版小狼毫(Weasel)、macOS 發行版鼠鬚管(Squirrel)。另有數個第三方發行版:Linux 發行版fcitx-rime、Windows發行版PRIME、macOS 發行版XIME、Android發行版同文輸入法(Trime)、iOS發行版iRime。.

新!!: 中文输入法和中州韻輸入法引擎 · 查看更多 »

中文电码

中文电码,又称中文商用电码、中文电报码或中文电报明码,原本是於电报之中传送中文信息的方法。它是第一个把汉字化作电子讯号的编码表。 自摩尔斯电码在1835年发明后,一直只能用来传送英语或以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1873年,法国驻华人员威基杰参照《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了常用汉字6800多个,编成了第一部汉字电码本《电报新书》。 中文电码表采用了四位阿拉伯数字作代号,从0001到9999按四位数顺序排列,用四位数字--表示最多一万个汉字、字母和符号。汉字先按部首,后按笔划排列。字母和符号放到电码表的最尾。後來由於一萬個漢字不足以應付戶籍管理的要求,又有第二字面漢字的出現。在香港,兩個字面都採用同一編碼,由輸入員人手選擇字面;在台灣,第二字面的漢字會在開首補上“1”字,變成5個數字的編碼。.

新!!: 中文输入法和中文电码 · 查看更多 »

中文軟體

中文軟體指的是專門為了中文資訊處理使用所設計的軟體。包含但不侷限於中文系統(外掛)、中文輸入法、中文字形、中文自然語言處理、中文編程語言,如周蟒(ZhPy)等。.

新!!: 中文输入法和中文軟體 · 查看更多 »

中文输入技术

中文输入技术是指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技术,它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 中文输入法和中文输入技术 · 查看更多 »

中文输入法列表

在1990年代中期,为了同时照顾不同的用户群,一些输入法同时进行了形码、音形码、形音码的编码(例如认知码)。下表中的分类中,仅列入输入法的最主要变种。.

新!!: 中文输入法和中文输入法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文打字機

中文打字机靠鉛字敲擊色帶,將文字著印於紙上。最初的「明快中文打字機」由林語堂於1946年發明,為一個約A2大小的盤面上,排滿了鉛字。常用字的排列次序預設按照部首筆劃排列,罕用字則有另外的字盤,實際使用時可根據需求自行排列。字盤內每個鉛字均為倒置且反寫,如此打出的字才會是正的。操作時,打字員首先要在鉛字盤上找到所需鉛字,手握打字機操作桿往下壓,將一顆鉛字鉗住夾起,再按一鍵時,小鉗就會舉起鉛字,隔著色帶印在紙上。中文打字機的特色,在於打字機能夠配合當時中國人書寫習慣,允許文字打直排。當打完一行按回車鍵之後,又會自動捲回頁首,並跳往下一行。 由於中文打字機的操作並不容易,要撿字也很困難,打字速度因此端看打字員對每一顆鉛字位置的記憶力與熟悉度來決定。當時一般人還是用手抄或油印。在1960年代的香港,只有比較富裕的學校才有能力負擔一位能操作中文打字機的打字員。直到1990年代,由於電腦的普及,使中文印刷變得更容易,中文打字機亦退出歷史的舞台。由電腦文書中文輸入法所取代。.

新!!: 中文输入法和中文打字機 · 查看更多 »

丿部

丿部,是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四個(一劃的則為第四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丿部歸於一劃部首。丿部通常從左方或中間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丿部。.

新!!: 中文输入法和丿部 · 查看更多 »

万码奔腾

没有描述。

新!!: 中文输入法和万码奔腾 · 查看更多 »

三角編號法

三角編號法(或稱為三角輸入法)是初期的中文輸入法,由胡立人、張源渭、黃克東發明,以四角號碼的編號法則改進而成。美國王安電腦獲得專用權,用在其中文電腦系統。此前用於電腦的中文輸入法,只有特製的大鍵盤、字根鍵盤和電報明碼。.

新!!: 中文输入法和三角編號法 · 查看更多 »

二笔输入法

二笔输入法(简称二笔,又名阴阳码、两笔输入法)是陈劲松于1992年发明的中文输入法。二笔输入法是一种声形输入法(音形码),采用拼音首字母与笔画(两个笔画取一键)相结合的方式取码,具有规范、易学、快速的特点,是首家通过CESI中文信息技术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的中文输入法,成为目前唯一通过中国教育部评审的可以进入中小学教材的汉字输入法。 实际上,二笔输入法包括“二笔音形输入法”和“二笔全形输入法”两种输入法,但由于“二笔音形输入法”在二笔用户中得到广泛使用而“二笔全形输入法”使用者甚少,所以二笔通常指的是“二笔音形输入法”。.

新!!: 中文输入法和二笔输入法 · 查看更多 »

五笔字型输入法

五筆字型輸入法简称五笔,是王永民在1983年8月发明的一种汉字输入法。中文输入法的编码方案很多,但基本依据都是汉字的读音和字形两种属性。五笔字型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是典型的形码输入法。 五筆字型輸入法主要用于使用简体中文的中国大陆,过去,拼音輸入法严重重码,五笔输入是最方便的选择。但随着智能拼音的兴起,以及拼音输入法天然的“零训练”特性(对于掌握汉语拼音的使用者,拼音输入法几乎不必专门练习),需要专门训练才能熟练应用的五笔输入法在应用人数上已经不具备优势。但极低的重码率,保证了五笔的输入速度仍遥遥领先,因此大多数专业打字员至今仍然习惯使用五笔字型。.

新!!: 中文输入法和五笔字型输入法 · 查看更多 »

五笔画输入法

五筆畫輸入法是一種在用於電腦上的中文輸入法。它是基於中文字的筆畫,輸入時只需使用鍵盤上的數字鍵。雖然五筆畫可以用來輸入繁體中文,但實際上多用於簡體中文的書寫。.

新!!: 中文输入法和五笔画输入法 · 查看更多 »

快碼輸入法

快碼輸入法是一個由香港開發的字形輸入法,其把漢字歸類為可橫向分割字和不可橫向分割字,然後再按照其輸入漢字的法則把漢字編碼。 由於它必須於購買後再進行登記和安裝,才能使用,故此它在辦公室內並不常見。.

新!!: 中文输入法和快碼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快意速成輸入法

快意速成輸入法是由香港人李長基於1996年所創製的,是一種結合速成輸入法和簡單粵語拼音的形音類中文輸入法。快意速成的創製定位是優化現有的速成輸入法,提升中文輸入效率,增加輸入法的可用性。.

新!!: 中文输入法和快意速成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Department of Physic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略稱臺灣大學物理系、臺大物理系,創辦於1946年8月,首任系主任為物理學家戴運軌。台大物理系是為國立臺灣大學改制之後首創的第一個系所。前身是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的理學部化學科所設置的物理學講座,當時有兩三間辦公室和實驗室。.

新!!: 中文输入法和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 查看更多 »

嘸蝦米輸入法

嘸蝦米輸入法,為台灣人劉重次發明的中文輸入法。它是一種形碼輸入法,將漢字分拆成字型結構,再以字型結構的形、音、義與英文字母加以聯想,拼出漢字。嘸蝦米輸入法的發想始於劉重次在歐洲留學期間(1969年 - 1975年左右),當時因為Telex電傳系統(電報機)普及,劉重次於是想創造一種便利中文資訊溝通的方法,於是投入中文檢字法的世界,經過數十年後嘸蝦米輸入法才告完成,並於1990年成立「行易有限公司」參考: ,劉晁亨、劉芳妤,2007年。。.

新!!: 中文输入法和嘸蝦米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傻瓜码

傻瓜码是曾经流行的一种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它是以拼音输入法为基础的,用于解决拼音输入法的易学,但盲打速度慢的问题。与其他输入法不同的是使用它不需要记编码,也不用学习拆字法。.

新!!: 中文输入法和傻瓜码 · 查看更多 »

全威

全威(),作家、诗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诗人协会会员。出生于湖南省安乡县,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出版有诗集《晒我的影子》,小说《弥留》、《被雨淋湿的时光》、《逍遥游》等,报告文学《天堂与地狱——中国庄园现象》,主编并参加创作有《五十九岁现象》、《电脑汉字系统总汇》等,有影响的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天下春秋》。 全码输入法(电脑汉字输入法)的发明人。.

新!!: 中文输入法和全威 · 查看更多 »

全民字多星

《全民字多星》是臺灣的一個電視綜藝節目,於壹電視新聞台(以下簡稱「壹新聞」)與壹電視綜合台(以下簡稱「壹綜合」)播出。2011年1月17日起至2011年7月1日為止,壹新聞頻道於當地時間每周一至每周五晚上八時至八時三十分播出;而壹綜合則是於當地時間每周一至每周五晚上十時至十時三十分播出。主持人是何戎。.

新!!: 中文输入法和全民字多星 · 查看更多 »

倉頡輸入法

倉頡輸入法是一種常用的中文輸入法,由有「中文電腦之父」美譽的朱邦復先生於1976年創製。初期--有正體中文版本,原名「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電腦處理漢字的問題,包括漢字輸入、字形輸出、內碼儲存、漢字排序等。朱邦復發明此輸入法時正值他為三軍大學發展中文通訊系統之際,時任三軍大學校長的蔣緯國為紀念上古時期倉頡造字的精神,乃於1978年將此輸入法重新定名為「倉頡輸入法」。 1982年,朱邦復登報公開放棄倉頡輸入法專利權,並且極力推動電腦的中文化。現今大部分作業系統,甚至一些電子辭典皆附有倉頡輸入法,繁體中文鍵盤也大多印有倉頡輸入法的字根。在繁體中文世界裡,倉頡輸入法是最為普及的形碼輸入法之一。 倉頡輸入法適用於多種平台,主流的中文作業系統和大部分電子辭典均有內建。一些字典、辭典或線上中文字典亦採用倉頡編碼作為檢索工具。.

新!!: 中文输入法和倉頡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王林快码

--王林快码--是湖南人王林发明的一种音形结合的中文输入法。获得过多项国家专利,包括标点符号、特殊符号的处理等。曾在1997-1998年间在全中国各高校进行过宣传推广。王林快码分为两个版本:形码版和音形版。 王林快码的发明人王林现已辞世。.

新!!: 中文输入法和王林快码 · 查看更多 »

王永民

王永民(),河南省南阳人,汉族,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的发明人,全国劳动模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王码创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新!!: 中文输入法和王永民 · 查看更多 »

筆畫輸入法

畫輸入法,是一種按照的筆順輸入相應的筆畫字碼來輸入漢字的中文輸入法,它在手提電話上十分常見。.

新!!: 中文输入法和筆畫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簡快碼

簡快碼,或稱簡碼、快碼,是中文輸入法(尤其是形碼類)針對常用字另外編入的較短的編碼,以便快速輸入。.

新!!: 中文输入法和簡快碼 · 查看更多 »

簡易輸入法

速成輸入法(中文Windows的稱呼),或稱簡易輸入法(DOS時代的稱呼),亦作速成或簡易,為倉頡輸入法演化出來的簡化版本。只取倉頡碼的首尾兩碼,所以一字最長--有兩碼。(即等於於倉頡裡輸入如人*火  -->)此取碼法比較簡單,所以較受初學者歡迎。由於輸入組合--有600 個左右 - 「重」以外的25個倉頡字母相互組合,最多可組成625種組合︰ 所以使用者要從大量重碼字中選擇需要的字,輸入速度因此變慢。不過一些人已將分頁和數字選擇的部分記下來,使輸入速度比起倉頡更加快速,可是此法只能應付常用字;倘轉換作業系統(如由Windows轉換至Linux,或者從電腦轉至手機上),因不同系統之分,重碼字列表排列方式有別,使用者無法透過強記分頁和數字選擇的部分以提升速度。由於此輸入法早期已內建在倚天中文和Windows作業系統內,不需另行安裝,所以有不少使用者。近來微軟已推出「新速成輸入法」,以大量詞庫及智慧選字為基礎,自動為使用者選字,減輕使用者背下候選字的負擔。Windows XP及以後的版本裡都有內建新速成輸入法。亦有開源輸入法平台gcin上的標點簡易輸入法與同平台上的輸入法共享詞庫。.

新!!: 中文输入法和簡易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粵語羅馬化方案

粵語羅馬化方案 是標準粵語的羅馬化拉丁字母轉寫。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方案主要有:.

新!!: 中文输入法和粵語羅馬化方案 · 查看更多 »

粵語拼音輸入法

粵語拼音輸入法又名廣東話輸入法,是拼音輸入法的一类,利用汉字的粵語讀音,在電腦上輸入漢字。 對於母語為粵語的華人來說,粵語拼音輸入法讓他們直接以母語思考和發音,比國語拼音輸入法來得易學易用。特別是國語背景不強的香港和澳門使用者,對粵語拼音輸入法有一定的需求。 對熟練的中文打字用戶而言,粵語拼音輸入法的速度,通常比不上字型輸入法(又稱形碼輸入法)。在港澳地區,職業上需要大量從事中文打字者,較常採用形碼輸入法,例如倉頡輸入法;使用粵語拼音輸入法者以非專業用家較多,取其易學易用。可是,香港傳媒機構內亦有極熟練的粵語拼音輸入法用家。在廣東,亦有極其熟練粵語拼音輸入法的人,熟練程度已與使用漢語拼音輸入法的速度持平甚至更快,因為粵語拼音輸入法的重碼率較低(因粵語較國語少同音字)。 由於粵語拼音缺乏統一的拼音標準辦法,各種軟件的拼音法並不一致,故有礙粵語拼音輸入法進一步的發展和普及。.

新!!: 中文输入法和粵語拼音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电脑键盘

键盘是指经过系统安排操作一台机器或设备的一组键,主要的功能是輸入資料。电脑键盘是电脑的外设之一,由打字机键盘发展而来。通过键盘可以输入字符,也可以控制电脑的运行。依照鍵盤上的按鍵數,可分為101鍵和104鍵兩種,而104個按鍵的鍵盤又稱為Windows 95鍵盤 通常,电脑键盘由矩形或近似矩形的一组按钮或者称为“键”组成,键的上面印有字符。大部分情况下,按下一个键就打出对应的一个符号,如字母、数字或标点符号等。然而,有一些特殊的符号需要同时按下几个键或者按顺序按几个键才能打出。另外还有一些键不对应任何符号,但是影响到电脑的运行。不同的输入法定义不同的输出符号。.

新!!: 中文输入法和电脑键盘 · 查看更多 »

華象直覺輸入法

華象直覺輸入法,為台灣人陳華偉發明的中文輸入法。將漢字分拆成字型結構,再以字型結構與英文字母、數字加以對映,拼出漢字。.

新!!: 中文输入法和華象直覺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萬用碼

萬用碼,是中文輸入法(尤其是形碼類)為了方便使用者在對某些字的拆碼不熟悉時能輸入,而設計的模糊輸入功能。 舉例來說,用倉頡輸入法輸入「竹*戈」,電腦會列出凡(竹弓戈)、么(竹戈)、丟(竹土戈)、夙(竹弓一弓戈)、舟(竹月卜戈)、我(竹手戈)等字讓使用者選擇,「竹*戈」是一種模糊輸入,「*」在這裡就扮演萬用碼的角色。.

新!!: 中文输入法和萬用碼 · 查看更多 »

表形码

表形码是由旅居法国的华侨人士陈爱文于80年代发明的中文输入法,属于形码的一种。由于它在汉字的拆分方面符合直观,并且有汉字学方面的理论支持,在发明之初引起广泛关注,被列为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但后来在普及化、商业化方面并没有产生象五笔字型、郑码那样的影响。.

新!!: 中文输入法和表形码 · 查看更多 »

行列輸入法

行列輸入法是一套免費授權、具有開放理念的字根式中文輸入法,發明人是倚天資訊共同創辦人廖明德。他在發明行列輸入法之後成立行列科技,以研究、開發、推廣行列輸入法。行列輸入法除了可以輸入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之外,亦可輸入Unicode當中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內建於Windows Vista的最新版當中,已支援至Unicode 3.1(即擴展A區、擴展B區),使可輸入文字自兩萬多字提升到七萬字左右。在香草輸入法 0.8版的行列模組中已更新到這份輸入法表格,因此已經是支援Unicode 3.1的對照表。 在2012年,行列科技釋出支援到Uniocde 6.0(Unicode Extension C&D字集部份)的編碼。 行列輸入法的最快記錄是1997年由洪秀權在中文輸入競賽中所創下的每分鐘215.5字。.

新!!: 中文输入法和行列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香港資訊科技教育

香港資訊科技教育始於1970年代。當時由於電腦在商業社會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而社會亦開始需要對電腦有認識的人材,所以當時香港的大專院校都開始自發把現有的應用數學或電子工程科目轉型。到了1980年代,政府決定在當時的中學課程引入資訊科技教育,並於1986年舉辦首屆中學會考電腦科考試。為應付課程所需的師資,教育署資助多位現職教師前往英國深造。這班老師有不少亦參與首批電腦科教科書的編寫。之後到了1988年,再為初中學生開設電腦認知科,教導基本的電腦認用技巧。1990年更於高級程度會考開始A-Level電腦科及AS Level的電腦應用科。1997年10月,前特首董建華在他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將資訊科技教育普及化,為中、小學提供足夠的電腦硬件設備和教師培訓。翌年教育統籌局制訂《善用資訊科技學習 五年策略》,從61間中小學中挑選10間小學及10間中學參與資訊科技教育試驗計劃 ,為制定未來政策作充分準備。 直到現時,全港中小學已全面推行資訊科技教育,而其效益亦日見明顯。學校亦從過去等待政府撥款,轉變為現在積極爭取試行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的機會。.

新!!: 中文输入法和香港資訊科技教育 · 查看更多 »

认知码

认知码输入法是一种汉字输入法。.

新!!: 中文输入法和认知码 · 查看更多 »

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

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是香港首個主要服務四肢傷殘人士的非牟利自助組織。1991年註冊為非牟利團體,時稱「路向義工團」,1995年改為現名,承繼所有路向義工團的會員,義工,使命及宗旨。希望集合四肢傷殘人士的力量,提倡四肢傷殘人士自助互助,善用社區資源,重新融入社會,亦是首個組織利用資訊科技來協助殘障人士重新投入社會的團體。1994年開始獲得香港公益金資助。2006年4月1日開始以有限公司形式運作。協會的會址位於將軍澳調景嶺健明村商場(擴展部分)露天平台3室。.

新!!: 中文输入法和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 · 查看更多 »

输入法

输入法编辑器(input method editor,缩写为IME),是指键盘击键或鼠标移动翻译成字符来输入的操作系统组件。.

新!!: 中文输入法和输入法 · 查看更多 »

近音檢字法

近音检字法,是一套中文輸入法輔助軟體工具,帮助能听讲普通话但发音不准的人学习汉字拼音和电脑输入。.

新!!: 中文输入法和近音檢字法 · 查看更多 »

錯別字

錯別字就是錯字和別字的統稱,又另稱白字等。就漢語而言,錯別字泛指把漢字以筆劃上、字體上或文法上有所讹误,而構造出來的一些不合漢語規範的字。但由于汉字不断发展,许多原来的错字被扶正,正字被当成错字,因此,现在,错别字的判断通常以政府公布的文字为基准。.

新!!: 中文输入法和錯別字 · 查看更多 »

部首輸入法

部首輸入法,是以手书汉字的部首通过编码处理,而编写出的一种中文輸入方法。已经成为中文输入法软件必备的部分。 常见的有偏旁部首输入法、五笔部首输入法。.

新!!: 中文输入法和部首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郑码

鄭碼,又稱「字碼通用碼」,是一種字形输入法由中國文字學家、《英華大詞典》主編鄭易里經過對漢字的研究所發想,後經其女兒鄭瓏所完成的中文輸入法。 相較於其它大部分的字形输入法的字碼都是一碼,而鄭碼的字根可以是兩碼,這是其一大特色。 雖然鄭碼輸入法面向的是簡體字使用者,但亦可用來輸入繁體字及其它生僻字。它可以支援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的兩萬多個漢字。微軟視窗作業系統在選擇預裝的中文輸入法時,因當時的五笔字型輸入法(86版)只能輸出6763 個漢字,因此微軟視窗作業系統預鄭碼而非五筆(Windows 7中仍然內置了鄭碼輸入法,版本號為6.0,其與之前Windows版本下的鄭碼码表差異不大,但風格不一樣,6.0版本增加了三級簡碼字詞直接上屏的情況,也就是說:如果打了三個字母之后,輸入法索引到碼表中只有唯一一個字或詞與之對應,即沒有重碼,該字或詞就會直接上屏,而無需按空格鍵)。 因鄭碼在在基本字根選用,字根筆畫分類、筆形分區、取碼筆順等主要方面極具科學系及規律性,.

新!!: 中文输入法和郑码 · 查看更多 »

閩南語輸入法

閩南語輸入法,又稱為台語輸入法、福建話輸入法等,是一類以閩南語語音為本位的拼音輸入法。通常一套輸入法皆能提供漢字、白話字或者台羅拼音等表記方式的輸入。 對於閩南人及閩南裔族群來說,閩南語輸入法能讓他們直觀地以其母語發音輸入所要輸入的文字,是直觀的思考模式。然而,多數閩南語使用者皆已受華語、英語、馬來語等外語教育,導致母語能力或使用程度逐漸下滑,因此閩南語輸入法比起粵語輸入法,需求度和通行度相對不高,但仍然有志在保護母語的人士和團體持續設計並更新精進閩南語輸入法,並獲得部分熱愛母語者的支持。 由於閩南語拼音存在優勢的拼音辦法,因此各種軟體通常皆採用白話字或者台羅拼音進行輸入,並已逐漸成熟。.

新!!: 中文输入法和閩南語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自然輸入法

自然輸入法,全名「自然智慧型中文輸入系統」,前稱「國音輸入法」,最新版稱為「新自然輸入法」,是一款由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許聞廉博士在1990年發明的智慧型中文輸入法。它除了內設注音輸入法外,還設有漢語拼音輸入法、倉頡輸入法等輸入法。由於自然輸入法不是作業系統內建的中文輸入法軟體,使用者需購買或至官方網站下載試用版(windows系統可免費下載注音版)才能使用。.

新!!: 中文输入法和自然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臺語書寫系統比較

臺語書寫系統比較是指將臺灣話的各式書寫系統加以比較其特性。臺灣話有數種相異表記系統,包括了漢字及衍伸文字、羅馬字等等。.

新!!: 中文输入法和臺語書寫系統比較 · 查看更多 »

逗號

逗號(,),本称读号(-zh-cn:普通话; zh-hk:普通話; zh-tw:國語;-:--,粵拼:dau6),有时亦称逗点,是表示語句的短暫停頓的標點。.

新!!: 中文输入法和逗號 · 查看更多 »

Google Talk

--是Google公司于2005年8月24日推出的一款IP电话及即时通讯的服務。与其他即时通讯服務不同的是,--在使用开放的XMPP协议(原名Jabber),使用--服务不一定要通过官方客戶端。VoIP使用XMPP扩展的Jingle协议。 --用户端仅支援Windows(2000、XP、Server 2003、7)和Google Chrome OS;在Android上被系统原生支持;对于其它的移动电话,支持BlackBerry、iPhone。XMPP协议的客户端软件列表列举了很多非Google提供的兼容软件。 --在其开发者页面 以开放的通讯为大标题,深入客户端、服务、平台三方面的选择。 2016年6月26日,Google Talk正式关闭,并被Google Hangouts取代。.

新!!: 中文输入法和Google Talk · 查看更多 »

IAcces

iAcces為一香港與台灣開發者共同合作完成的 iOS输入法,支持iPhone/iPod touch及iPad,由 iAcces Limited 公司於 2008年8月首度發行。 iAcces 包含了中國大陸、香港、台灣 10 多種的中文輸入法︰.

新!!: 中文输入法和IAcces · 查看更多 »

LIMEIME

LIMEIME輸入法是第一個在 Android 手機上的自建輸入法程式,目前採用開放源碼的方式免費提供給所有的 Android 手機用戶。其第一版本於 2009年9月18日釋出。 其初始系統架構並沒有語言上的限制,只要符合規則的字根檔皆可匯入,但多數使用者為華人,所以目前以支援中文輸入法為主,至 2010年9月為止,第三版的程式已正式釋出並可透過 Android Market 或 LIMEIME Project 網站上下載。.

新!!: 中文输入法和LIMEIME · 查看更多 »

Linux中文延伸套件計劃

Linux中文延伸套件計畫(Chinese GNU/Linux Extensions簡稱CLE)是為Linux 中文化的一個社群計劃。早期CLE是 些建構在Red Hat Linux上的中文相關程式RPM收集,對官方程式進行補足。隨後目標轉變成為建立國際化(i18n)和本地化(l10n)的基礎架構來處理中文問題。隨著各方開發者的加入,成果也移植到各大Linux發行版本。.

新!!: 中文输入法和Linux中文延伸套件計劃 · 查看更多 »

QQ输入法

QQ输入法是2007年11月20日由腾讯发布的一款汉语拼音输入法及五笔输入法软件,运行在Windows及macOS系统上,2014年被搜狗收购。.

新!!: 中文输入法和QQ输入法 · 查看更多 »

Unicode

Unicode(萬國-)是電腦科學領域裡的一項業界標準。它对世界上大部分的文字系統進行了整理、編碼,使得電腦可以用更為簡單的方式來呈現和處理文字。 Unicode伴隨著通用字符集的標準而發展,同時也以書本的形式對外發表。Unicode至今仍在不斷增修,每個新版本都加入更多新的字符。目前最新的版本為2018年6月5日公布的11.0.0,已經收錄超過13萬個字符(第十萬個字符在2005年獲採納)。Unicode涵蓋的資料除了視覺上的字形、編碼方法、標準的字符編碼外,還包含了字符特性,如大小寫字母。 Unicode發展由非營利機構統一碼聯盟負責,該機構致力於讓Unicode方案取代既有的字符編碼方案。因為既有的方案往往空間非常有限,亦不適用於多語環境。 Unicode備受认可,並廣泛地應用於電腦軟體的國際化與本地化過程。有很多新科技,如可扩展置标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簡稱:XML)、Java程式語言以及現代的作業系統,都採用Unicode編碼。.

新!!: 中文输入法和Unicode · 查看更多 »

Vim

Vim是从vi发展出来的一个文本编辑器。其代码补完、编译及错误跳转等方便编程的功能特别丰富,在程序员中被广泛使用。和Emacs并列成为类Unix系统用户最喜欢的编辑器。 Vim的第一个版本由布萊姆·米勒在1991年发布。最初的简称是Vi IMitation,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正式名称改成了Vi IMproved。现在是在开放源代码方式下发行的自由软件。.

新!!: 中文输入法和Vim · 查看更多 »

VimIM

VimIM 是Vim的一个插件,可作为Vim内嵌中文输入法。.

新!!: 中文输入法和VimIM · 查看更多 »

Xcin

Xcin是一套廣泛使用的X Window中文輸入軟體,現已停止開發,最後版本是2.5.3pre2。.

新!!: 中文输入法和Xcin · 查看更多 »

Yahoo!奇摩輸入法

Yahoo!奇摩輸入法,曾是由Yahoo!奇摩開發的中文輸入法程式。提供智慧型注音輸入法(好打注音模式)和倉頡輸入法,並可依己身需求自定輸入法。2013年1月15日停止開發並終止官方網站下載,同時將程式原始碼釋出至開放原始碼社群。.

新!!: 中文输入法和Yahoo!奇摩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极品五笔

极品五笔是一款完全兼容王码五笔86版(又称4.5版)字型,通用性能较好的五笔字型中文输入软件。极品五笔不仅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输出词语、成语,还全面支持GB2312-80简体汉字字符集与GBK扩展字符集的输入,在用户将它切换到GBK扩展字符集输入时,极品五笔可输出“奣”、“嘦”、“堃”、“囧”、“嫑”、“--”、“喆”、“囍”、“烎”等生僻字,这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新!!: 中文输入法和极品五笔 · 查看更多 »

汉卡

汉卡,又稱中文卡,是一种使计算机具有或者提高汉字处理能力的扩展卡。 早期的计算机运行速度缓慢,存储空间有限,对汉字的处理能力十分有限。将汉字输入法、汉字字库存储于固化芯片中的汉卡可有效提高计算机的中文处理能力。 1990年代初期,常见的汉卡厂商有:联想、方正、巨人等。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漢卡逐漸被軟體取代,現在已经很少有计算机使用汉卡来处理中文。在微軟視窗作業系統開始支援中文之後,汉卡基本上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Category:电脑硬件 Category:已被淘汰的電腦硬體.

新!!: 中文输入法和汉卡 · 查看更多 »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新!!: 中文输入法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汉字全息码

汉字全息码是杜冰蟾于1990年发明的汉字编码方案,是一种音形码。当年年仅15岁的杜冰蟾是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学生,这一发明在当时被中国媒体广为报道,并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新!!: 中文输入法和汉字全息码 · 查看更多 »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簡稱为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话(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目前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全面使用,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海外,特别是常用現代標準漢語的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美国唐人街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臺灣自2008年開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也採用漢語拼音,但舊護照姓名和部分地名仍採用舊式威妥瑪拼音。 汉语拼音同时是将汉字转写为拉丁字母的规范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无论是中国大陆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寫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

新!!: 中文输入法和汉语拼音 · 查看更多 »

汉语拼音输入法

汉语拼音输入法是指一类利用汉语拼音來输入汉字的中文输入法。拼音输入法有几种输入方案包括全拼和双拼。市场上有许多用拼音作基础的输入软件。首先,大部分的现代操作系统都跟随着一副汉语拼音输入法,如内建于Windows XP的智能ABC和微软拼音。其他商业拼音输入产品有:紫光拼音、拼音加加、黑马神拼、南极星字词拼音、汉王简拼音、搜狗拼音输入法、谷歌拼音输入法、百度输入法、QQ拼音、自然輸入法等等。.

新!!: 中文输入法和汉语拼音输入法 · 查看更多 »

注音輸入法

注音輸入法,是一種以注音符號來輸入漢字的中文輸入法。由於中華民國(台灣)小學基礎教育教授注音符號作為中文拼字方法,所以此輸入法只要能發音就能輸入。 相對應之英語QWERTY鍵盤輸入方式有時會便被作為暗號使用。.

新!!: 中文输入法和注音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注音文

注音文,指的是將句子中的字用單一的注音符號代替。如:「ㄋ看ㄉ懂這句話ㄇ?」(「你看得懂這句話嗎?」)一個漢字的標音可能由一到四個注音符號組成(含聲調),在使用注音輸入法打字時若只打其中一個注音,較為省時,但對於非注音文習慣者而言,閱讀起來可能不流暢。部分使用者使用注音文的原因為節省時間,卻亦令非使用者認為文章內容難以理解。另外,是否節省時間也未必是使用者所考慮的絕對因素,因此也有不少使用者是出於文化認同,為了成就自我風格,或彰顯自由塑造自我的人權與言論自由,而利用這種方式溝通。.

新!!: 中文输入法和注音文 · 查看更多 »

澳門政府粵語拼音

澳門政府粵語拼音是澳門政府以葡文字音拼寫中文(以粵語為準)的方法。在澳門出生的人、街道、地方的名稱都是以這套方法來拼寫,由殖民地時代開始沿用至今。與香港不同的是,澳門人未必能閱讀這套粵語拼音系統。 地圖繪製暨地籍局、身份證明局等澳門政府部門多以此拼法分別為澳門人名、地名和街名等定出對應的葡文名稱。.

新!!: 中文输入法和澳門政府粵語拼音 · 查看更多 »

日文輸入法

日文輸入法(日语:日本語入力システム),是指為了將日語輸入電腦或行動電話等裝置而採用的編碼方法。在電腦中,英语等语言的输入只需要像打字机时代那样直接敲键盘就可以了,但是像日语这样常用文字的数目达到数千的语言,输入时不可能给每一个文字都分配一个按键,因此需要透過各种方式将文字编码为能够用简便输入。这样的编码系统就是日文输入法。 日文输入法在DOS时代都是透過前端处理器(Front End Processor)实现的,因此当时往往被称作日语输入前端处理器(日本語入力FEP,乃至于简称为FEP)。在Windows普及后则往往被称作IME(Input Method Editor)。 在日语中,IME既可以泛指一切输入法,也可能专指微软日语输入法Microsoft IME,但本文中不用IME专指微软日语输入法。而「入力」則泛指一切的輸入形式,如:輸入功率等。 另外,日語中專指文字輸入法的用語是「言語入力」。.

新!!: 中文输入法和日文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数字键盘

数字键盘,又名十键区、小键盘 是手掌大小的计算机键盘里的17键部分,通常位于最右侧。它为输入数字提供了计算器般的效率。数字键盘的键为数字至、 (加)、 (减)、 (乘)和(除)号,于此之外还有(小数点), 及键。 笔记本键盘通常不含有数字键盘,但提供通过按住修正键(通常被标为)及标准键盘上的操作键的方法进行输入。特殊的大型笔记本(通常为15.6屏或更大的笔记本)有着包含真实的数字键盘的空间,而许多企业销售通过USB连接至笔记本主机上的单独数字键盘(其中许多都在大拇指放置的数字0旁添加了额外的空格键,同时也为现代的加法机与收银机添加了额外的键)。 数字键盘通常以两种方式运作。当关闭数字锁时,、、、与就分别像方向键/定位键的上、右、下、左一样工作;而、、和键分别像、、以及一样工作。当开启时,数字键产生相对应的数字。在缺少键的苹果麦金塔电脑上,数字键盘至产生数字;键被键所替代。 数字键盘上--键在--键上两行的排布源于 计算器与收银机。它与--在顶端而--键处于第三行的电话按键键盘明显不同。 数字键盘在快速输入长串数字时及其有用,例如在电子表格、财经/会计程序和计算程序中及其有用。这种输入方式与计算机或加法机相似。 数字键盘在Windows平台上对与输入特殊字符的Alt码同样有用,例如输入度数符号°只需按下。.

新!!: 中文输入法和数字键盘 · 查看更多 »

拼音加加

拼音加加是一种拼音类的中文输入法,与整句输入风格的智能狂拼不同的是对词语的处理特性较好。在2.204版本推出之后,拼音加加一度停止更新有4年时间。2004年底推出新版,版本号从3.0开始计算。.

新!!: 中文输入法和拼音加加 · 查看更多 »

拼音输入法

拼音輸入法是指依據漢字的發音進行編碼的輸入法,包括使用普通話(又称国语)發音的漢語拼音輸入法和注音輸入法,和一些地区使用的方言输入法,例如使用粵語發音的各類粵語拼音輸入法等。.

新!!: 中文输入法和拼音输入法 · 查看更多 »

智能狂拼

智能狂拼是一种基于中文语言模型(CLM)技术的汉语拼音输入法,與其他中文輸入法相比,最大的特色是能夠執行整句輸入。與微軟拼音、黑马神拼和拼音之星的語句輸入類似。.

新!!: 中文输入法和智能狂拼 · 查看更多 »

2012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2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2年12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31日.

新!!: 中文输入法和2012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文輸入法中文輸入軟體中文键盘输入法六碼筆畫輸入法汉字输入法音形碼輸入法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