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中山世譜

指数 中山世譜

《中山世譜》是琉球國的漢文官修史書。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攝政尚弘才等人奉尚貞王之命,以蔡鐸為中心,對《中山世鑒》進行漢譯和改訂,於1701年完成初版《中山世譜》(被稱為蔡鐸本《中山世譜》),獻給清朝康熙帝。蔡鐸本《中山世譜》記載了琉球國自天孫王朝至尚益王代發生的事情。共正卷5卷、附卷1卷。 雍正二年(1724年),由攝政尚徹主持,以蔡溫為中心,對蔡鐸本《中山世譜》進行加筆、修正,於翌年完成第二個版本的《中山世譜》,後世稱之為蔡溫本《中山世譜》。 現存的《中山世譜》共有本卷14卷(主要是收錄有關中國的事項)、附卷7卷(主要是收錄有關薩摩藩的事項),蔡溫本《中山世譜》的改訂只到本卷九卷,其後是由史官繼續修訂,直到1876年才被迫停止。附卷的部分可能也是由蔡溫所編修,後來又經唐榮都通事鄭秉哲之手改訂,成為現在的7卷。.

目录

  1. 82 关系: 吳起良向國珍君手摩大成 (琉球國王)守禮門宇喜也嘉安里八幡宮尚宣威王尚巴志王尚德王尚圓王尚元王尚灝王尚純尚貞王尚賢王尚質王尚思紹王崇元寺中山世鑑中山王国三司官平敷屋友寄事件亞蘭匏他魯每八重山地震玉城王茂 (琉球)球陽琉球历史琉球三司官列表琉球五偉人琉球国琉球国外交琉球神道琉球科律琉球歷史年表琉球族琉球攝政列表琉裝第一尚氏第二尚氏纪传体编年体義本百度踏揚遠彌計赤蜂遠彌計赤蜂之亂達勃期菊隱宗意... 扩展索引 (32 更多) »

吳起良

吳起良()和名花城親方宗義,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人物。童名眞嘉那,號不越。 吳起良的生年不詳,可能出生在1470年以前。他是吳弘肇(泊里主宗重)的次子,在吳弘肇死後繼承家督之位。他的女兒思乙金按司(1482年出生)嫁給了尚真王的長子尚維衡(浦添王子朝滿)。 弘治年間,任浦添間切中西地頭職,敘紫冠,稱中西親方宗義。尚維衡受到誣陷而被廢去王世子之位,前來浦添投奔岳父吳起良。吳起良重修了荒廢的浦添城,並讓出自己的邸宅,改建為尚維衡的宮殿。後來這座宮殿不幸在1609年薩摩之亂中被焚毀。 1506年,吳起良以王舅的身份,與正議大夫鄭玖、長史蔡賔(與那霸親雲上)一起出使明朝。在《歷代寶案》和《中山世譜》裡,吳起良以「亞嘉尼施」的名字登場。 正德年間,轉任具志頭間切花城地頭職,改稱花城親方宗義。1521年逝世。.

查看 中山世譜和吳起良

向國珍

向国珍(),和名本部按司朝救,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時期琉歌歌人。本部御殿五世。他是琉球三十六歌仙之一,与伊世高(惣庆親雲上忠义)并称“琉歌之双壁”。真境名安兴将之列为琉球古来最著名歌人六位的其中一位。 由於本部家家譜在沖繩島戰役之後失蹤,其生平事蹟不詳。根據《中山世譜·附卷》的記載,向國珍曾於1773年作为进香使出使薩摩藩,向死去的净岸院(萨摩藩藩主島津繼豐的繼室)进香。此外,還有其与三司官马国器(與那原親方良矩)、攝政尚和(讀谷山王子朝憲)等参加歌会的历史记载,琉球舞蹈的名作《天川》使用了他所作的词 《古今琉歌集》录其诗歌十首。多咏恋情,其中一首如下:.

查看 中山世譜和向國珍

君手摩

君手摩,亦稱君手,是琉球神道中的一位神祇。根據《中山世鑑》和《中山世譜》的說法,此神住在龍宮(大海的深淵、海的彼岸、地下),是大海和太陽的守護神,在琉球國家存亡之機降臨人間。此外,在有新國王即位時,君手摩也會降臨人間,憑依在聞得大君身上,祝福國王萬壽無疆。君手摩也會在此期間在人間隱藏身份遊歷二至七日,憑依在一個人身上說話,這個被附體的人被稱作御唄者。 君手摩一名,始見於向象賢編纂的《中山世鑑》。「君」是「祝女」的意思,「手摩」指的是祝女祈禱之際雙手合掌的意思。然而,君手摩相關的行事記載卻相當少見,因此有人認為「君手摩」不是一個神的名字,而是一個宗教儀式的名字。 早期,君手摩信仰在琉球神道中勢力很大,宗教勢力通過此信仰同世俗統治勢力對抗。祝女曾通過君手摩信仰讓尚宣威王退位,令尚真即位。尚真王即位後,將祝女的任命權收歸國王,這才壓制了祝女的勢力。 Category:琉球神祇 Category:琉球神話 Category:琉球神道 Category:太陽神 Category:海神.

查看 中山世譜和君手摩

大成 (琉球國王)

大成(;或,1300年至1308年在位),据《中山世鑑》、《中山世譜》等琉球國史書記載,為英祖王朝的第二代國王,英祖的長子。 |-style.

查看 中山世譜和大成 (琉球國王)

守禮門

守禮門是日本沖繩縣那霸市的一座牌坊,位於首里城歡會門之外,在貫穿首里城東西走向的綾門大道的最東側,相當於首里城的一個大手門。守禮門是一座三間四柱重檐歇山頂牌坊,上砌紅瓦。 原建築在1945年沖繩島戰役中被燒毀。如今的建築是1958年重建的,1972年被列為沖繩縣指定文化財。.

查看 中山世譜和守禮門

宇喜也嘉

宇喜也嘉()號月光,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建立者尚圓王之妃。 宇喜也嘉出生在伊是名島,與尚圓王是同鄉。出生平民,其早期情況不詳。尚圓王繼位之後,被封為王妃。生一子名尚眞、一女名音智殿茂金(號月清)。 成化十二年(1476年)七月二十八日,尚圓王逝世。由於尚眞年幼,群臣推戴王弟尚宣威繼位。《中山世譜·卷六·尚宣威王》宇喜也嘉對此非常不滿。當時琉球人迷信神靈,祝女的宗教集團勢力淩駕於國王之上。宇喜也嘉便勾結祝女,陰謀推翻尚宣威王。 根據琉球神道的傳說,每當新王登基,太陽神、君手摩神便會出現在首里城,附身於祝女自殿內出,至奉神門後東面而立,祝賀新王,並授予其神號。成化十三年二月,二神照例出現,不過這次其所附身的祝女卻向西面而立,頌揚世子尚眞,並宣佈神的旨意,要世子尚眞即位。尚宣威王不得不從命,禪位給尚眞,自己則隱居到了越來間切。宇喜也嘉被授予神號「世添大美御前加那志」;其子尚眞則被授予神號「於義也嘉茂慧」。為了安撫尚宣威王的支持者,宇喜也嘉安排尚眞與尚宣威的女兒居仁結婚。 由於尚眞年幼,宇喜也嘉便以國王生母的身份攝政,時人稱之為「女君」。攝政期間,任命長女月清為聞得大君,將祝女的宗教集團的勢力置於國王直接統治之下,實現了琉球的政教合一。 弘治十八年乙丑三月一日(1505年4月4日)薨。葬於伊是名玉陵。玉陵碑文雖刻著她的名字,,《中山世譜》也記載她葬於玉陵,但事實上並未葬於首里的玉陵。 根據《球陽》記載,宇喜也嘉是首位不使用活人殉葬的琉球王族。.

查看 中山世譜和宇喜也嘉

安里八幡宮

安里八幡宮是日本沖繩縣的一個神社,位於那霸市安里。它是琉球八社之一,也是琉球八社中唯一一座八幡宮。 根據《琉球國由來記》記載,第一尚氏王朝的尚德王親自率兵遠征奇界島(今喜界島)。途經安里村的時候,尚德王拈弓搭箭,仰天祝曰:「若我得平奇界,一矢射鳥落;若平不得,又射不得。」果然將飛鳥射落於地。在海上,琉球艦隊拾獲一口巨鐘。尚德王認為這是八幡神所賜。尚德王所率艦隊最終以沉重代價征服了奇界島。歸國後,便下令在射落飛鳥的地方建立神社,以祭祀八幡神(即應神天皇、神功皇后、玉依姬命);又建立神德寺以作為安里八幡宮的別當寺,將拾獲的巨鐘懸掛在神德寺裡。《中山世譜》、《球陽》中也有相同的記載;不過日本僧人袋中良定所著的《琉球神道記》中,則記載該神社為尚泰久王建立。 安里八幡宮的所有經費都由琉球王府提供。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併,改為沖繩縣。安里八幡宮在日本近代社格制度中被列為無格社,因此無法獲得日本政府的經濟支持。安里八幡宮腐朽嚴重,本殿的支柱被白蟻侵蝕,再加上暴風雨的長年破壞,隨時有倒塌的危險。 安里八幡宮在1945年沖繩島戰役中被完全燒毀,戰後獲得重建。 Category:琉球神社 Category:沖繩縣神社 Category:八幡宮 Category:無格社 Category:那霸市.

查看 中山世譜和安里八幡宮

尚宣威王

尚宣威(;)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第2代國王,1477年在位(在位僅六個月)。神號西之世主()。他是尚稷的次子,尚圓的胞弟。 據《中山世譜》記載,尚宣威5歲時父母雙亡,由其兄尚圓養育;9歲時隨兄至首里。1453年(明景泰四年)陞家來赤頭。1463年(天順七年)陞黃冠。1470年(成化六年),因其兄尚圓成為琉球王,尚宣威以王弟的身份得到越來間切的領地,稱越來王子。 成化十二年(1476年)丙申,尚圓王薨。由於當時世子尚真還在沖齡,且第一尚氏王朝的支持者勢力仍舊很大,群臣遂奉王弟尚宣威於次年丁酉登位。但先王之妃宇喜也嘉十分不滿,勾結祝女集團,陰謀推翻他的統治。 按照慣例,每當琉球新王登基,太陽神、君手摩神便會出現在首里城,附身於祝女,自殿內出,至奉神門後東面而立,祝賀新王,並授予其神號。成化十三年二月,太陽神、君手摩神如期附身於祝女,不過此次祝女卻面向西面而立,群臣皆大驚失色。祝女託以神命,授予尚宣威王「西之世主」的神號;同時頌揚世子尚真,要求尚宣威禪位給世子。尚宣威的威嚴頓失,不得不遵照神命,禪位於尚真,並退隱於越來,在位僅六個月。尚宣威王與宇喜也嘉達成妥協,將女兒居仁嫁給尚真當王妃。 同年八月初四病逝,壽四十八歲,諡號義忠。退位不久即,有人認為是死於宇喜也嘉的暗殺。 他死後,他的後代世代領有越來間切之地。 相傳尚宣威王的墳墓位於沖繩市八重島,其遺址在今沖繩縣立美來工科高等學校(原沖繩縣立中部工業高校)的西南側,是沖繩市史蹟、文化財之一。.

查看 中山世譜和尚宣威王

尚巴志王

尚巴志(;),他是尚思紹王之子,也是第一尚氏王朝第二代國王和統一後琉球的第一代琉球国王,1421年至1439年在位。神号勢治高真物()。 尚巴志於1372年(明洪武5年)生於南山王國佐敷城,其父為佐敷按司。根據《中山世譜》記載,尚巴志身高不滿五尺,因此被人稱為「佐敷小按司」。 而尚巴志在少年时即有才名。一次,年輕的尚巴志遊於與那原地區,請當地的鐵匠為他鑄造了一把名劍。一艘滿載鐵塊的外國商船來到與那原貿易時,認定此劍是不可多得的寶劍,用整船的鐵同尚巴志做交易。尚巴志得到了這些鐵,將其全部用於父親所轄的佐敷領地百姓農具的鑄造中,從此佐敷逐漸開始有了同沖繩本島其他勢力爭雄的資本。 1392年(洪武25年),父尚思紹退隱,令尚巴志繼承佐敷按司之位。1398年,巴志與島尻大里城按司汪英紫合謀,擊敗南山王承察度,助汪英紫奪得南山國的王位,並與之結為同盟。 1406年,巴志見中山王武寧統治苛暴,起兵击败中山王武宁,夺取中山王位,在首里城奉其父为名义上的中山王,执掌国政。1416年灭北山国,并任命其次子尚忠为北山监守。1422年其父死,继位为王。1424年(永樂22年)春,遣使至明告父喪,次年接受明朝冊封,正式成為中山王。 1429年对南山国发动战争,擒殺南山王他鲁每,灭亡南山国,琉球王國第一個統一王朝第一尚氏王朝建立。1430年(中国明宣宗宣德五年),明宣宗以柴山為使,正式承认他统一三山,赐姓“尚”(),賜國號「琉球」。從此以後,中山王國更名為琉球國。 尚巴志王在位期间,任命華僑懷機為攝政,從明朝引進先進文化。同時在懷機的主持下建造了首里城,修建那霸港。琉球国对中国、朝鲜、日本、南洋各国的贸易兴盛,为琉球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尚巴志死後,懷機在首里城附近建立天山陵以安葬他的遺體,自己則將住宅建在天山陵前以守其墓。但如今尚巴志與尚忠、尚思達合葬於讀谷村的喜名,稱「尚巴志王三代之墓」。其原因是1469年第一尚氏王朝滅亡,第二尚氏王朝建立後,尚圓王的支持者將天山陵縱火焚毀,將尚巴志、尚忠、尚思達三位國王的遺骨遷往讀谷山間切伊良皆的佐敷森。 另有一種說法是,尚巴志死後,南山王和北山王的後代欲將其挫骨揚灰以洩憤。其侄兒平田子和屋比久子事先得知了此事,將尚巴志的遺骨悄悄運往讀谷山間切伊良皆埋葬。.

查看 中山世譜和尚巴志王

尚德王

尚德(;)是琉球國第一尚氏王朝的第七代国王,1460年至1469年在位。他是第六代國王尚泰久王之子,神號世高按司添(),又稱世高王()。此外根據琉球史料《中山世譜》的記載,尚德王還有一個叫八幡按司()的神號。 尚德是第一尚氏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在他的任內,琉球國相继征服了奇界、马齿山(慶良間島)、古米(久米島)等岛的按司势力。.

查看 中山世譜和尚德王

尚圓王

尚圓(;)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一代國王,也是琉球國歷史上第七位國王。1469年至1476年在位。即位前原名金丸(),童名思德金(),神號金丸按司添末續之王仁子()。.

查看 中山世譜和尚圓王

尚元王

尚元(;)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五代國王。他是第四代國王尚清王的第二王子。1556年至1572年在位。神號日始按司添()。童名金千代(),一作鶴千代()。 據《中山世譜》記載,尚元原是尚清王生前指定的繼承人。但1555年尚清王死後,法司葛可昌(城間親方秀信)、和為美(國頭親方景明)卻突然變心,欲擁立尚清王第四子尚鑑心為君。法司毛龍吟(新城親方安基)提薙刀叱責二人。群臣多有支持毛龍吟者,因此和、葛二人畏懼而不敢複言。於是尚元在繼承權爭奪之中勝利,並於次年即位。1559年,將和為美流放久米島,葛可昌流放伊比屋島。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派遣刑科給事中郭汝霖、行人李際春為冊封正副冊封使封尚元為王。 尚元王體弱多病,常常無法正常管理國事。為了保證朝政的正常運行,琉球王府推舉了三名法司為其代理。從此琉球王府中法司的人數定例為三名,這三名法司被統稱為「三司官」。柯喬治,Okinawa: The History of an Island People,Tuttle 出版社朝政基本上掌握在毛龍吟等三司官手裡,因此尚元王被稱人為「啞巴國王」()。 尚元王死後,三司官的制度被保留了下來。 尚元王在位期間,琉球與明朝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多次送還漂流至琉球境內的中國船民。1565年(嘉靖44年),倭寇過境琉球,在北山地區為琉將鄭都所敗。尚元王遣使將被倭寇虜獲的中國人口送還明朝。 尚元王也曾一度與日本薩摩藩保持良好的關係,然而在1570年至1572年,雙方關係出現兩次危機。1570年,薩摩島津貴久的使者雪岑和尚至琉球,要求尚元王向薩摩朝貢,遭琉方拒絕。島津大怒,煽動奄美大島酋長發動叛亂,並向奄美派遣軍隊,給奄美的酋長提供軍事上的支持。1571年,尚元率船五十餘隻御駕親征,在奄美大島兩次與薩摩軍交戰,敗薩軍,俘殺叛變的酋長。歸軍途中,尚元王病危,三司官馬順德(國頭親方正格)對天祈禱愿代王死,不久尚元王竟果然病愈。尚元王大為感動,封馬順德之子為按司,稱國頭御殿,世代襲爵。 1572年4月1日,45歲的尚元王病逝,次子尚永繼位。.

查看 中山世譜和尚元王

尚灝王

尚灝(;),為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17代國王,嘉慶九年(1804年)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在位。尚哲末子,童名思次良金。 尚灝原為具志頭王子,是尚哲的第四子,稱具志頭王子朝相。《》:嘉慶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尚成王薨。奈因無嗣,共議奉還具志頭王子朝相,以繼大統。奉稱尚灝王也。1800年,因尚容(宜野灣王子朝祥)尚無子嗣,尚溫王命令將尚灝過繼給了尚容當嗣子。次年,尚灝到達尚容的住宅宜野灣御殿,正式行父子之禮。 然而在1803年琉球的尚成王夭死,年僅3歲。因尚溫王只有尚成一子,而尚溫之父尚穆王在世的王子中只有尚灝一人,群臣便商議將尚灝立為國王。尚容無奈,只得將尚灝奉還王室,仍認定為尚穆王之子。群臣遂擁立尚溫王之弟尚灝,並遣使前往清朝請求冊封。1808年(嘉慶十三年),清嘉慶帝派遣修撰齊鯤、給事中費錫章為正副冊封使,冊封尚灝為王。 尚灝王在位期間,琉球災難頻繁。由於長期的過度開發,琉球各地的田地荒廢、山林逐漸萎縮。突如其來的異常氣候、官員的貪污以及薩摩藩的剝削更加劇了百姓生活的困難,琉球多次發生饑荒和瘟疫。 為了穩定局勢,尚灝王派遣下知役、檢者等官前去各個貧困的間切,指導和鼓舞百姓耕作;又多次給予賑災的百姓官位或物件作為獎賞。他還先後於1810年和1814年向宮古、八重山地區增派醫師,向當地人傳授醫治疾病的方法。此外,荷蘭、英國的軍艦也來到了琉球,要求通商貿易,但遭到琉球的拒絕。 雖然尚灝王希望挽回琉球貧困的局面,但仍未見好轉。對此尚灝王十分失望,貪於酒色,不理朝政。他娶了26名女子作為側室,其中大多數出生平民家庭。他的性格變得十分暴躁易怒。 1828年,尚灝王被禁止參與政治,由王世子尚育代行國政。據琉球的官方史書《中山世譜》記載,由於尚灝王「染病」,故而由尚育攝政。琉球與薩摩藩外交文書中聲稱尚灝王得了精神病,故而被三司官廢黜囚禁。 美國學者柯喬治則提出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尚灝王根本就沒有生病。尚灝王策劃擺脫薩摩藩對琉球的統治,以此來徹底解決琉球在財政上的困難。三司官擔心這樣做會使琉球走向動亂,因此發動政變,將尚灝王囚禁並禁止其參政。對日本江戶幕府,琉球將尚灝稱作「太上王」,江戶幕府也認其太上王稱號;而對於中國清朝,尚灝依舊是琉球國王,直到1834年尚灝病逝,清朝才正式承認尚育琉球國王的身份。 尚灝王被禁止參政後,退隱到了浦添的城間村(在今浦添市字港川),今日當地仍保存有其隱居時候居住的住宅,被稱作「城間御殿」。根據當地的傳說,尚灝王是一位生活簡樸而且非常關心百姓疾苦的人。1834年,尚灝王坐船在小灣沖洋面遊玩時墜海而死,相傳是突然精神病發作投水而死的。 根據《中山世譜》的記載,尚灝王死後被葬於玉陵。此外,相傳浦添市字港川的ユーベ墓是尚灝王的墓。.

查看 中山世譜和尚灝王

尚純

尚純()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一代國王尚貞王之長子,童名思德金。據《中山世譜》載,尚純資質聰敏,好學崇道,親近賢者並且重視有才能的人。《中山詩文集》收錄了尚純所寫的絕句《詠雙松》。.

查看 中山世譜和尚純

尚貞王

尚貞(;)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一代國王,1669年至1709年在位。他是第十代國王尚質王之子。 童名思五郎金,名乘朝周。1650年(順治七年),被封為中城王子。1669年(康熙八年),尚質王逝世,尚貞繼位。尚貞王嗣位之後,重用攝政尚象賢(羽地王子朝秀),對政治、經濟、宗教等方面進行改革。尚象賢廢止了包括國王親至久高島祭禮在內的許多宗教活動,改革官制、服制、風俗習慣,對行政區劃進行重新劃分;又裁減了各典禮的費用,大量開採琉球的資源以發展經濟,使得琉球得以復興,但也為未來琉球資源枯竭埋下了伏筆。 1671年,尚貞王重修了首里城,並從大美御殿搬回首里城。翌年,下令在久米村創立至聖廟。這是琉球歷史上第一個孔廟,此後每年春秋都會進行祭祀,並成為慣例。《中山世譜·卷八·尚貞王》 尚貞王在位時,與先王一樣,維持著對清朝的朝貢關係;而在另一方面,與據守臺灣的明鄭勢力關係惡劣。為了獲取硫磺,明鄭將領蕭啓派遣海盜船,於1670年在福州五虎門外劫掠了琉球貢船。這個事件的幕後主謀是鄭經。琉球王府將此事通過薩摩藩告知江戶幕府,江戶幕府向進入長崎的台灣商人收取了三百兩白銀,並將其給予了琉球。《漂流事件與清代中日關係》,67~69頁《華夷變態·卷二》《中國的海賊》,101~104頁。 1672年,尚貞王遣耳目官向美德(名嘉真親雲上朝眾)、正議大夫蔡彬(喜友名親雲上)前往清朝朝貢,途中在定海縣(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區)再度遭遇蕭啓部下十三艘海賊船襲擊,奮力殺退海賊後滯留蘇州。翌年,因進貢使團聽說據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發動叛亂,便決定不再上京,迅速返回琉球報告此事。《球陽·卷之七》 三藩之亂期間,琉球不再向清朝朝貢。1676年,耿精忠派遣遊擊陳應昌來到琉球,要求購買硫磺。琉球遵照薩摩藩的指示,將硫磺送往福建。不過與薩摩藩的積極相對地是,琉球在三藩之亂中持觀望態度,尚貞王於翌年派遣正議大夫蔡國器(高良親方)出使清朝,探問清朝安否以及貢使消息。此次出使使康熙帝大為感動,深嘉琉球忠順之誠;從此之後,清廷給予琉球貢使種種優惠待遇。 清朝於1678年(康熙十七年)平定三藩之亂;同年,尚貞王派遣耳目官向嗣孝(前川親方朝年)、正議大夫王明佐(國場親雲上懷楚)出使清朝求封;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遣翰林院檢討汪楫、內閣中書舍人林麟焻為正副冊封使至琉球,冊封尚貞為王。蔡肇功(湖城親方)隨向嗣孝的使團同至福州學習曆法;歸國之後,印刷《大清時憲曆》頒行國中。 1689年,尚貞王設立管理士族家譜的御系圖座。他命令所有士族都必須編寫家譜。每家的家譜謄寫兩份,一份留在御系圖座存檔,一份由王府押御朱印後有各家族自己保存。翌年,頒賜群臣姓氏、名諱。1691年,下令將所有王族旁系子孫全部改姓「向」,名乘頭則統一改為「朝」字。《球陽·卷之八·尚貞王》 1692年,鄂羕宗(宮城--登之親雲上元易)在薩摩藩學習了裱褙技術。1694年,泉崎村人廖澂(塩濱親雲上芝香)跟隨薩摩人弓次良學習了曬鹽技術,在長虹堤大量曬製食鹽,被封為親雲上,並賜「塩濱」名號;翌年琉球人關忠勇(大見武--登之親雲上憑武)在金城郡大樋川邊的自宅裡開設造紙作坊,根據其在蘇州學習的製紙法,成功製造了第一批球紙。此後,經過一系列改進,球紙成為琉球重要貢品。 1697年,尚貞王命唐榮總理官蔡鐸(志多伯親方天將)將《中山世鑑》譯為漢語,取名《中山世譜》。翌年,薩摩藩藩主島津綱貴要看《中山世鑑》,尚貞王令人謄寫後送往薩摩藩。 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尚貞王追尊先祖尚稷、尚懿、尚久為王,祀於圓覺寺。同年,在那霸創立足輕館以安置薩摩藩派來的武士;翌年,在那霸創建大和橫目館。同年禁止京錢(中國錢幣)流通,改用琉球鑄造的鳩目錢。《球陽·附卷之二·尚貞王》 1709年,將上江戶使者的御使者(由王子擔任)改稱正使、附役者(由親方擔任)改稱副使。同年,首里城發生大火災,正殿、南殿、北殿全被燒毀;不久之後,琉球風暴屢起,旱災肆虐,最終導致了大饑荒,餓死了三千多人。饑荒使得琉球盜賊蜂起,社會動盪不安。《球陽·卷之九·尚貞王》也就是在這年,尚貞逝世。因世子尚純早卒,由世孫尚益繼位。.

查看 中山世譜和尚貞王

尚賢王

尚賢(;)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九代國王,1641年至1647年在位。 尚賢是尚豐王的第三子,童名思松金。1625年出生於日本薩摩藩。 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即位。這一年,有南蠻船來到西表島傳教,驚動了琉球王府和在番奉行所。琉球王府派遣尚成勳(讀谷山王子朝孝)、章邦彥(宜野湾親方正成),在番奉行所派遣澀谷氏、喜入氏,率領數百人前去擒拿,但南蠻船早已離去。琉球官員便與在番奉行所的官員一起搜查西表島的吉利支丹,隨後歸國覆命。此事件即為八重山吉利支丹事件。《球陽·附卷之一·尚賢王》 1642年,遣正議大夫蔡錦、使者翁鎮等,奉表貢方物。同年,遣三司官之一的章邦彥(宜野灣親方正成)赴薩摩藩為三年人質,是為三司官留質薩摩藩之始。《中山世譜·附卷一·尚賢王》 1643年,設置申口重人眾、御物奉行相付,創立了琉球的表十五人評議機構。《球陽·卷之五·尚賢王》 1644年,尚賢遣正議大夫金應元、使者吉時逢等赴明,奉表貢方物,並以尚豐王訃告,請求襲封為琉球國王。然而當時中國發生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而海上又有海盜阻隔道路,琉球國使臣滯留於福州,既無法去京師又無法歸國覆命。《中山世譜·卷八·尚賢王》為了防止海盜和南蠻船的入侵,琉球在各地設置「遠見番」(烽火臺);若有一艘船來,則燃一炬;兩艘船來,則燃兩炬;以此類推。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帝即位於金陵,領有福建之地,派福州左衛指揮花煾往琉球。尚賢遣使毛大用、都通事阮士元等入賀,並再次請封。弘光帝派禮科給事中陳燕翼為冊封正使、行人司行人韓元勳為冊封副使。不過未出航的時候弘光政權就被清朝攻滅,這次冊封沒有成功。同年,尚賢王下令,除三司官和久米村官員以外,官員上朝的服飾由中華衣冠改為琉球式衣冠;而由於琉球逐年貧困,尚賢王與平啓祥(當間親雲上重陳)、薛禮興(古波倉--登之親雲上賀親)商議,命令全國百姓栽植欝金、燒熬黑糖賣到薩摩藩,使琉球逐漸走出財政困境。 1646年(南明隆武元年、清順治三年),隆武帝在福州繼位,又派遣指揮閩邦基至琉球。尚賢派王舅毛泰允、長史金思義等前往福建朝貢。這時候大將軍貝勒博洛率清軍攻入福建,滅南明隆武政權。滯留福州的琉球使者與安南、呂宋的使者一起,被博洛擄至京師。清朝順治帝依禮部奏請,厚賞他們,要求他們回去後招誘本國國王歸附;同時遣通事謝必振前往琉球詔諭。謝必振遭風漂往長崎,被送到琉球後,尚賢王遣周國盛將之送回福州;但另一方面,琉球仍舊向南明的監國魯王朱以海朝貢,並與建國公鄭彩關係密切,還將硫磺賣給南明以抗擊清軍。《華夷變態·卷一》「《華夷變態》與清、琉球冊封關係的形成」,川勝守 1647年,尚賢王薨,享年23歲,葬於玉陵。無子女,由其弟尚質嗣位。就在同一年,薩摩藩停止三司官為質於鹿兒島三年之慣例、停止薩摩藩剋扣琉球在八重山徵收的稅收,並規定貢米船若擱淺損壞,維修費用出自薩摩藩。次年,清朝使者謝必振與琉球使者周國盛同至琉球,要求琉球繳納明朝頒發的印綬;但此時尚賢王已逝世。.

查看 中山世譜和尚賢王

尚質王

尚質(;)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第10代國王。1648年至1668年在位。童名思德金,是第8代國王尚豐的第四子,也是第9代國王尚賢的弟弟。 1637年,尚質接受佐敷間切的封地,稱佐敷王子;1645年改封中城間切之地。因護得久御殿尚亨(具志川王子朝盈)無嗣,尚質曾被過繼給尚亨當嗣子。1648年,兄尚賢王逝世。尚質被尚亨奉還王室,並繼承了王位。 1650年,尚質王令按司向象賢(羽地王子朝秀)開始編纂《中山世鑑》。《球陽·卷之六》同年,清朝遣梁庭漢出使琉球詔諭,但未能到達琉球。1651年,清朝使者謝必振攜琉球使者周國盛至琉球,詔諭尚質歸附。謝必振的船隻於翌年才到達琉球。此時反清復明勢力逐漸衰落,使得尚質開始考慮同清朝正式建立關係。「《華夷變態》與清、琉球冊封關係的形成」,川勝守尚質王下令久米村的人不准穿中華衣冠,全部改穿琉球衣冠,並從琉球國俗。 1653年(順治十年),尚質遣王舅馬宗毅、正議大夫蔡祚隆赴京師朝貢,慶祝順治帝登基,並繳納明朝頒發的印綬。翌年順治帝以兵科副禮官張學禮為冊封正使、行人司行人王垓為冊封副使,前往福建造船,準備前去冊封。但鄭成功勢力擁有制海權,故而無法出航。二位冊封使也受到了清廷的處罰。此後琉球以「海氣未靖」為由,不再向清廷朝貢。《中山世譜·卷八·尚質王》 1656年,尚質令平啓祥(當間親雲上重陳)利用薩摩藩的廢錢「加治木錢」,鑄造了「鳩目錢」(俗稱「當間錢」),取代京錢(中國錢幣),作為琉球的通用貨幣。不過由於鳩目錢質量極差容易磨損,使得鑄造費用龐大;後來尚質於1662年下令鳩目錢與京錢同為通用貨幣。《球陽·附卷之一》 1660年,首里城因火災而被焚毀,尚質王遷居於大美御殿。 1662年(康熙元年),鄭成功逝世,清朝逐漸擁有制海權。此時琉球與清朝的關係開始出現轉機。康熙帝令兵科副禮官張學禮、王垓戴罪,再度啟用為正副冊封使,前往琉球,冊封尚質為王。由於首里城尚未修復,這次冊封大典在大美御殿舉行。 為了向清廷謝恩,尚質遣王舅向國用(北谷親方朝暢)、紫金大夫金正春出使清朝;翌年,又派王舅英常春(惠祖親方重孝)、正議大夫林有才慶賀康熙帝的登基。行至梅花津(在今福建長樂市梅花鎮沿海一帶),遭到假扮中國海盜的琉球人的襲擊。英常春等人畏懼而逃;只有蔣思忠(喜屋武筑登之元持)奮力抵抗,被殺。金壺等貢品被劫。向國用、英常春歸國後,薩摩藩將犯罪者處決;又以向國用、英常春失職為由,將他們罷官處死。這就是北谷惠祖事件。 在這次事件之後,向象賢(羽地王子朝秀)在薩摩藩的扶持下成為攝政,並對琉球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1668年,尚質逝世,其子尚貞繼位。.

查看 中山世譜和尚質王

尚思紹王

尚思紹(;)為琉球王國第一尚氏王朝初代國王,1406年至1421年在位。神号君志真物()。 本名思紹,尚姓為後來所賜。父親鮫川大主,本為葉壁住人,後來遷居至佐敷間切新里村場天之地,與大城按司之女生尚思紹。尚思紹成年之後,遷居苗代村,人稱「苗代大親」()。因他「爲人資質純厚」,被百姓推戴為山南國(南山國)佐敷按司。後來尚思紹見嫡子尚巴志「有治世安民之能」,於是讓位給巴志,自己則退居養老。 1406年,尚巴志擊敗中山王武寧,奉思紹為中山王。尚思紹以巴志為世子,令其執掌政權,中山國逐漸強大起來。1407年,尚思紹派三五良亹向明朝朝貢,明永樂帝封尚思紹為中山王。1416年,尚思紹遣世子尚巴志攻滅北山國。 尚思紹在位期間,也與暹羅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1420年,尚思紹遣使者佳期巴那、通事梁復等人到暹羅國,以行通交之禮。 尚思紹死後,葬於第一尚氏家族的祖墳佐敷極樂陵(佐敷ようどれ,位於今南城市字佐敷仲上原)裡。如今該地區為日本航空自衛隊知念分屯地管轄。.

查看 中山世譜和尚思紹王

崇元寺

崇元寺()是位於今日沖繩縣那霸市泊的一個已不存在的臨濟宗寺院。 根據《中山世譜》記載,崇元寺是在尚圓王在位期間建立,以作為琉球的國廟;天王寺和寵福寺也是在這個時期建成的。每逢冊封使到來之際,都要在崇元寺行諭祭之禮。 崇元寺在1945年的沖繩島戰役中被燒毀,只剩下三座連在一起的拱形石門,現在這座石門被列為重要文化財。.

查看 中山世譜和崇元寺

中山世鑑

《中山世鑑》是琉球國歷史上第一部正史,為琉球立國的三部典籍之一,記錄了琉球開國的神話以及琉球王國從舜天王朝至第二尚氏王朝尚清王代歷史,並且對琉球所屬36島的情況進行了詳細描述。該書由琉球攝政尚盛主持,大臣向象賢執筆,於慶安三年(1650年)開始編撰。其中,卷首部分是用漢文書寫;正卷部分共5卷,則是用日本語寫成。.

查看 中山世譜和中山世鑑

中山王国

中山王國(;1314年—1429年)琉球群島三山時代的一個國家。根據琉球國《中山世鑑》、中國《明實錄》和朝鮮《朝鮮王朝實錄》的記載,中山王國首里按司為中心,包括浦添、首里、那霸、北谷、讀谷、越來、中城、勝連、具志川各城,大致疆域為南至國場川—與那原一線,北至仲泊地峽。 相傳中山國英祖王朝君主玉城是天孫氏的後代。1349年中山王西威死後,浦添按司察度推翻西威王的世子即位,建立察度王朝。察度在位期間,從海外大量購入鐵,製造武器和農具,使中山王國的國力強盛起來,為日後統一三山奠定了基礎。 對外關係上,1372年,察度派遣弟弟泰期赴明朝貢。明太祖以楊載為冊封使,封察度為「中山王」。 1406年,佐敷的巴志攻陷浦添城,推翻中山王武寧的統治,擁立父親思紹為王,建立第一尚氏王朝。1416年攻滅北山國,1429年滅南山國,統一沖繩本島,遷都首里城。明朝遣使冊封巴志為王,賜姓曰「尚」,賜國號「琉球」。 此後,中山王國正式更名為琉球王國,但中山作為琉球國的別稱依舊被使用。如琉球國官修史書《中山世鑑》、《中山世譜》,「中山」指的就是「琉球國」。1681年(清康熙21年),康熙帝賜尚貞王御書「中山世土」匾額,這裡的「中山」指的也是「琉球國」。而中國皇帝冊封琉球國王時的詔書中,都將琉球國王稱作「琉球國中山王」。.

查看 中山世譜和中山王国

三司官

三司官,亦稱法司,是琉球國朝廷的最高執政機構,也是這個機構所有官員的官職名稱。琉球共設三司官三人,稱號為「某某親方」。三位三司官分別監督「用意方」(管理國家財產和山川的治理)、「給地方」(管理給與役人俸祿和旅費)、「所帶方」(管理租稅和國庫的出納)三個物奉行所。 三司官的官階由正一品至從二品,這是琉球士族中最高的官階,相當於中國和日本的三公或三師。雖然在三司官之上還有攝政,但攝政一般不參與政治活動,因此三司官是琉球國實質上的最高級別官員。.

查看 中山世譜和三司官

平敷屋友寄事件

平敷屋友寄事件是1734年琉球發生的一起政治疑獄事件。 1728年,蔡溫當選三司官,成為琉球歷史上第二位久米村出身的三司官。蔡溫作為一個久米村出身的人物掌握了琉球王府的大權,引起了首里士族和那霸士族的不滿。而他在執政期間進行的獨斷專行地改革又觸犯了他們的利益,更引起他們的敵視。《蔡温・伝記と思想》,真榮田義見著。月刊沖繩社,1976年出版,第59~85頁 1732年,蔡溫頒佈了《御教條》,以中國儒學(漢學)的觀點來規範琉球人的言行。蔡溫的強制推行漢學,引起了傾向於日本儒學(和學)的學者的不滿。反對蔡溫的勢力決定通過薩摩藩在番奉行所剷除蔡溫。翌年,和文學者平敷屋里之子朝敏、王府的御奉公相勤友寄親雲上安乘,向大和橫目川西平左衛門宅中多次投遞文書,抨擊蔡溫執政時的各種政策。 在番奉行所將這些文書交給尚敬王,尚敬王又交給蔡溫。1734年,蔡溫開始調查此事,帶領武士全城搜捕參與者,將他們關押審問。 按照慣例,琉球的政治案件應該聚集王子、按司、三司官三方評議後由國王裁決。但此次破例直接由蔡溫審判定罪。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廿六日,平敷屋朝敏(34歲)、友寄安乘(57歲)、親泊直增(57歲)、禰霸(平敷屋朝敏之弟)、屋良宣藩(平敷屋朝敏的從兄弟)等十五人直接參與了投書,被以「陰謀顛覆國家、惡逆不道」(御国の難題なる儀、悪逆不道)的罪名,在安謝港刑場處以「八付」磔刑。 受到牽連流放外島的達六十餘人。其中平敷屋朝敏長子朝良被流放水納島;次子朝助因未滿十一歲,暫且監禁他人家中,1741年成年後流放多良間島。友寄安乘的長子安祥流放與那國;次子安淑流放與那國島古見村;三子安藏未滿十一歲,暫且監禁他人家中。 友寄安乘的長兄毛秉仁(嵩原親方安滿)當時擔任三司官之職,翌年在尚敬王的授意下告老致仕,享受致仕高官的待遇。毛秉仁一系子孫的仕途並未受此次事件的影響。 不論《中山世譜》還是《球陽》都對這個事件沒有任何記載,唯從當事人的家譜中可以知道這個事件的大致情形。但這個事件的許多詳情仍是個謎。.

查看 中山世譜和平敷屋友寄事件

亞蘭匏

亞蘭匏(生卒年不詳)是琉球察度王朝時期的國相。根據《中山世譜》記載,亞蘭匏是琉球歷史上第一位王相。.

查看 中山世譜和亞蘭匏

他魯每

他魯每(;)是琉球國三山時代南山王國的末代國王,於1415年至1429年在位。 據琉球官修史書《球陽》記載,他魯每是南山王汪應祖的長子。1413年,其父汪應祖被伯父達勃期殺害篡位,次年各地按司聯合攻殺達勃期,擁立他魯每為王。1415年,明朝派陳季若為冊封使,正式冊封他魯每為南山王,賜誥命冠服及寶鈔一萬五千錠。次年他魯每遣使赴明,謝襲封恩。 據《中山世譜》記載,他魯每「常拒忠諫,宴遊是好,不務政事。」其統治不得人心,按司也多投奔中山。《中山世譜》據《遺老傳》:他魯每喜歡巴志的金彩圍屏,並用大里唯一一口泉水喜汀志川泉相交換。巴志得到此泉,只允許擁護中山王的南山國居民使用。因此南山國居民紛紛轉而支持中山,南山國更加衰弱。他魯每大怒,於1429年發兵討伐中山。尚巴志将其擊敗,并乘勝攻佔他魯每的居城島尻大里城,他魯每被俘處死,南山王國也同時滅亡。 而根據糸滿市當地的傳說,南山王他魯每逃亡,受到尚巴志軍隊的攻擊,最後在今日糸滿市糸滿町端的山巔毛攜妻子自殺。 |-style.

查看 中山世譜和他魯每

八重山地震

八重山地震是一場在1771年4月24日早上8時(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尚穆王二十年,清朝乾隆三十六年,日本明和八年,三月初十辰時)發生於琉球國的地震,屬於海溝型地震。八重山地震亦導致了琉球歷史上最具破壞力的海嘯之一,琉球被日本併合後也被視為日本史上最具破壞力的海嘯之一。地震規模估計為ML8,這次地震引起超過80公尺高的海嘯襲擊琉球列島,並造成石垣島與宮古島各有8,439與2,548人喪生。 當時琉球國為清朝的朝貢國,使用清朝年號紀年,因此在琉球稱為乾隆大海嘯(乾隆大津波)。琉球國當時又受日本薩摩藩控制,在日本也被稱為明和大海嘯(明和の大津波)。這次海嘯创造了琉球史和日本史上最高海嘯紀錄。.

查看 中山世譜和八重山地震

玉城

玉城(;)據琉球國史書《中山世鑑》、《中山世譜》記載,是琉球國英祖王朝的第四位國王,1314年至1336年在位。 玉城是先代國王英慈的第三子。英慈死後,長子、次子殉死,遂由第三子玉城繼位。 玉城在位期間,政治苛暴,荒於酒色,加重對百姓的剝削。百姓不堪重負,諸按司紛紛起兵反叛,外島酋長停止朝貢,三山時代開始。 1336年,玉城王病逝,由長子西威嗣位。 |-style.

查看 中山世譜和玉城

王茂 (琉球)

王茂(生卒年不詳)是琉球國第一尚氏王朝時期的國相。 王茂的早年事蹟和來歷不詳,唯知他是中國明朝的移民,遷居琉球後居住在久米村。王茂在《中山世譜》中最早登場的年份是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當時王茂奉中山王武寧之命,前往明朝朝貢。而根據《歷代寶案》的記載可知,王茂同時為中山、南山兩國撰寫外交文書。1403年,奉中山王武寧、南山王汪應祖之命出使明朝。故而他究竟服屬於哪個國家至今仍是個謎。 在第一尚氏王朝建立以後,王茂被尚思紹王任命為右長史。1411年(永樂九年),國相程復辭職歸國,王茂繼任國相之職,同時兼任長史,成為尚思紹王的心腹。宣德年間,懷機取代了王茂,成為國相。.

查看 中山世譜和王茂 (琉球)

球陽

《球陽》是琉球國三部官修編年史之一,由漢文寫成。其名稱「球陽」是對琉球的美稱。《球陽》全稱《球陽記事》,在第二尚氏王朝時期簡稱《記事》,《球陽》是琉球處分之後的通稱。 1743年(乾隆八年),唐通事鄭秉哲(伊佐川親方佑實)等奉尚敬王之命編纂,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初步完成;後由從中國留學而歸的史官繼續編寫,直至1876年才被迫停止。 球陽是琉球三部典籍中記載最為詳盡的一部。原書共本卷22卷、附卷3卷;外卷(被命名為「遺老說傳」)3卷、附卷1卷,今部分已亡佚。其內容包羅萬象,涉及琉球王家系譜、國事、政治、經濟、宗教、社會、文化、天文星象以及自然災異等方方面面,是沖繩學研究的重要史料。.

查看 中山世譜和球陽

琉球历史

琉球群島歷史是指琉球群島範圍内的歷史。.

查看 中山世譜和琉球历史

琉球三司官列表

三司官又稱法司,是琉球國朝廷的最高執政官員,分為丑日番、巳日番、酉日番三名。 以下是琉球三司官列表。.

查看 中山世譜和琉球三司官列表

琉球五偉人

《琉球五偉人》(琉球の五偉人)是由沖繩學學者伊波普猷與真境名安興共著,小澤書店於1916年出版。也被收錄於1961年沖繩時報社刊行的《伊波普猷選集(上巻)》、1975年和1993年平凡社《伊波普猷全集(第7巻)》、1993年琉球新報社《真境名安興全集(第4巻)》。.

查看 中山世譜和琉球五偉人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查看 中山世譜和琉球国

琉球国外交

琉球国外交與不少東亞國家(如越南及朝鮮)一樣,受到中国(明清两朝)的册封,属于明清的藩属國。1609年,薩摩藩入侵後,琉球国亦--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琉球与朝鲜的贸易关系也非常频繁,仅次于中国,日本。除此以外,琉球还与週邊國家如暹羅、佛大泥、巡達、三佛齊、爪哇国、蘇門答臘、滿剌加、占城、安南、呂宋等國,以及更遠的土耳其、巴基斯坦地區进行外交和贸易交往,Sakamaki, Shunzō.

查看 中山世譜和琉球国外交

琉球神道

琉球神道是琉球(琉球群島)的傳統宗教信仰,因其崇拜龍宮(ニライカナイ)和御嶽,所以又稱為「龍宮信仰」、「御嶽信仰」。 琉球神道的核心是祖靈信仰,並與來訪神信仰、東方(太陽)信仰、妹神信仰混合而成琉球神道信仰。.

查看 中山世譜和琉球神道

琉球科律

琉球科律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制定的刑法法典,這也是琉球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根據《中山世譜》記載,琉球原先沒有一部成文法,而是按照各地成規的「內法」進行審判,因此判決往往有失公平,經常出現「事同刑異,輕重不均,難以剖決」的現象。有鑑於此,在1775年,三司官馬國器(與那原親方良矩)、馬宣化(宮平親方良廷)、向邦鼎(湧川親方朝喬),以及攝政尚和(讀谷山王子朝恒)四人,聯名請求編纂一部成文法,獲得尚穆王的批准。向天廸(伊江親方朝慶)、馬克義(幸地親方良篤)被任命為編纂法律的奉行。1786年,編成第一部法律《琉球科律》,頒行於全國。 《琉球科律》共18卷103條,參照清朝的《大清律》、日本的刑法以及琉球的習慣法而編成。1831年,為補充其不足,制定了《新集科律》。1860年,琉球王府將《琉球科律》和《新集科律》中的要點拿出來制定了《法條》,向民眾宣傳,以防犯罪於未然。.

查看 中山世譜和琉球科律

琉球歷史年表

以下為琉球群島(沖繩、奄美)歷史大事年表。.

查看 中山世譜和琉球歷史年表

琉球族

琉球族(;)是琉球群島的土著民族,現多稱作うちなーんちゅー,或按所其生活的地域的不同(沖繩群島、先島群島與奄美群島)劃分,分別稱為沖繩人、先島人和奄美人,為現今日本第二大民族。 由於琉球群島在近代從獨立的民族國家成為日本的一部份,因而強調出身地的「沖繩人」、「先島人」、「奄美人」,在意義上不同於血統及文化論的「琉球族」,兩者不能畫上等號。目前日本的國勢調查中,並無所謂「琉球人」或「琉球民族」之類的統計項目存在,另外,沖繩縣民也不等同於所謂「琉球人」或「琉球民族」,所以,目前無法確認其定義或數目等。歷史上的琉球族主要分布於琉球群島(包括今沖繩縣和鹿兒島縣的奄美群島),另有部分人生活在日本本土和臺灣、以及其他一些海外地區。 琉球族的原生語言是琉球語,如今有些琉球族人已不會說琉球語,今日較通用的語言為日本語或沖繩辯(沖繩式日本語)。.

查看 中山世譜和琉球族

琉球攝政列表

以下是琉球國1253年至1875年間攝政的名單。 這張列表是依據《中山世譜》、《沖繩一千年史》、《中山王府相卿傳職年譜》、《尚泰侯實錄》三部文獻列出的。.

查看 中山世譜和琉球攝政列表

琉裝

琉裝(ウチナースガイ)是琉球民族的傳統民族服裝,16世紀時,琉球國時代確立了階級制度,服裝亦根據身份、階級分類。不同身份、階級的人所穿的服裝以色彩、模樣以及布料區別。由於琉球同時受到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影響,琉裝吸收了明制汉服以及江戶時代和服的特點 ,加上當地特有的民族色彩而形成。 現在所見的琉裝成形於琉球國時代,特徵是交領、右衽、衣袖較寬大、衣帶結於前方,庶民女性服飾偶有左衽《德之島事情》:「全島の內面繩間切喜念村の女子は衣裳を左襟にする。風あるも’近來右に換へたり。」。琉球國時代的琉裝,貴族、士族服裝、禮服以紅型(一種彩色的染色技法,也指這種技法所染的服裝)為主,色彩鮮豔,常服及庶民服裝多以芭蕉布製成,款式樸素。由於氣候溫暖,即使冬天也甚少穿棉襖等厚衣服 趙文楷《球俗》:「十月尚蕉衣(民冬、夏皆蕉布為衣)」。.

查看 中山世譜和琉裝

第一尚氏

一尚氏是對尚思紹王即位(1406年)到尚德王被殺(1469年)的63年間統治琉球國的王室及其姓氏的通稱。是琉球最早的一個統一王朝。正式名稱為尚氏,為了與第二尚氏做區別,一般稱其為第一尚氏,又稱佐敷王統。第一尚氏從初代尚思紹王到末代尚德王,共傳位七代。 相傳,第一尚氏王朝初代國王尚思紹王的父親鮫川大主是大城按司的女婿,生尚思紹王。尚思紹成年之後,被擁戴為佐敷按司。 當時正處於戰亂的三山時代,尚思紹見其子尚巴志善於治國,且有軍事才能,於是退隱,讓位給尚巴志。1406年,尚巴志起兵擊敗中山王武寧,攻佔浦添城。尚思紹被兒子擁立為名義上的國王。 1421年,尚思紹王死去,尚巴志王即位,國力十分強盛。於1416年和1429年先後攻滅北山國怕尼芝王朝和南山國大里王朝。次年接受明朝冊封,被賜姓「尚」,改國號為「琉球」。此後琉球國開始逐漸興盛起來。 1453年尚金福王死後,琉球國發生爭奪王位的內亂(「志魯布里之亂」),首里城幾乎全毀,琉球國國力被銷弱。但後來尚德王不思整頓國家,反而不斷對外用兵,終於引起大臣的不滿。1469年,琉球國發生內亂,尚德王被殺。法司欲立尚德王的世子為王,遭群臣的一致反對。尚德王妃見勢不妙,攜世子逃往真玉城,被軍士發現並殺死。群臣擁立與第一尚氏沒有任何血源關係的御物城御鎖側官金丸為君。自此,第一尚氏王朝滅亡。 尚德王第三子屋比久大屋子倖免於難,後任佐敷間切屋比久地頭職。屋比久大屋子的第四子照屋親雲上長太,出任兼城間切照屋地頭職,是為明氏龜谷家元祖。.

查看 中山世譜和第一尚氏

第二尚氏

二尚氏是對從始祖尚圓王即位的1469年(成化六年)到琉球廢藩置縣的1879年的410年間統治琉球國的王室及其姓氏的通称。是琉球最後的王朝。正式名稱為尚氏,為了與第一尚氏做區別,一般稱其為第二尚氏,又稱伊是名王統。第二尚氏從初代尚圓王到末代尚泰王,共傳位十九代。其王室家紋為「左三巴」,又稱「左御紋」().

查看 中山世譜和第二尚氏

纪传体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皇族、外戚、一般人物稱「傳」,列國諸侯稱「世家」或「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意」或「考」,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馬遷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记》纪传体體例编纂而成,“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而朝鮮的《三國史記》《高麗史》以及日本的《大日本史》是以紀傳體寫成的。.

查看 中山世譜和纪传体

编年体

编年体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以编年体纪录的历史称为编年史。比较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中國的《春秋》、《竹書紀年》、《左傳》、《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明通鑑》等,以及日本的正史六國史,《日本書紀》、《續日本紀》、《日本後紀》、《續日本後紀》、《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日本三代實錄》等,越南的正史《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等。而《史记》等中国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则是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述的。 劉知幾《史通》曾說:“至於賢士貞女,高才俊德,事當沖要者,必盱衡而備言,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詳說。如絳縣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晉卿而獲記,或以對齊君而見錄,其有賢如柳惠、仁若顏回,終不得彰其名氏、顯其言行。故論其細也,則纖芥無遺,語其粗也,則丘山是棄。此其所以為短也。” 其他地區類似形式的歷史書則稱為年代記,编年体也是年代記的一種。以下列舉各地主要的編年體史書。.

查看 中山世譜和编年体

義本

義本(;)據《中山世譜》中記載,是琉球國舜天王朝第三代王,也是該王朝的末代國王。1249年至1259年在位。先代國王舜馬順熙之子。 義本王在位期間,琉球天災、疫病頻繁發生。義本王認為自己作為國王應該為此負責。於是對攝政英祖說:「予為天所棄,民半失。令汝秉政,年豐民添,乃天之所眷也,宜承大統,為民父母。」英祖固辭,群臣皆勸之。義本遂讓位於英祖而隱。 義本王此後的事跡不詳。.

查看 中山世譜和義本

百度踏揚

度踏揚(;生卒年不詳),一作百十踏揚,是琉球國第一尚氏王朝的王女。 踏揚是尚泰久王的女兒。尚泰久王將踏揚嫁給了勝連按司阿麻和利。1458年,阿麻和利告發中城按司護佐丸謀反,並奉命將其誅滅。此後,阿麻和利的勢力越來越大,發動叛亂,計劃攻打首里城。踏揚探知了阿麻和利的陰謀,在親信鬼大城的保護下逃回首里,向尚泰久王報告了此事。隨即尚泰久王派鬼大城討伐阿麻和利,將其誅滅。 護佐丸阿麻和利之亂後,鬼大城成為勝連城主,踏揚改嫁鬼大城。1469年,鬼大城反對尚圓與其在山北地區交戰戰敗,隨後尚圓建立第二尚氏王朝。踏揚在玉城村隱居下度過了餘生。其墓在今南城市境內。.

查看 中山世譜和百度踏揚

遠彌計赤蜂

遠彌計赤蜂(オヤケアカハチ,)亦稱於屋計赤蜂,《中山世譜》作堀川原赤蜂(ホンガワラアカハチ),是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時期石垣島大浜村地區的豪族(按司),1500年曾起兵反對尚真王。.

查看 中山世譜和遠彌計赤蜂

遠彌計赤蜂之亂

遠彌計赤蜂之亂是指1500年琉球國石垣島大濱(今八重山群島石垣市大濱)的豪族遠彌計赤蜂(一作「於屋計赤蜂」或「掘川原赤蜂」)起兵反抗琉球國王的事件。尚真王旋即派遣3000人的軍隊鎮壓,首謀者被誅。.

查看 中山世譜和遠彌計赤蜂之亂

達勃期

達勃期(;)是琉球國三山時代南山王國第2代國王汪英紫的長子,第3代國王汪應祖的長兄,東風平按司。 達勃期在永樂十二年(1414年,汪應祖十一年)發動叛亂,殺汪應祖,自立為王。各地按司隨即起兵誅滅了達勃期,立汪應祖的長子他魯每為王。.

查看 中山世譜和達勃期

菊隱宗意

菊隱宗意(;),17世紀琉球第二尚氏王朝僧侶,為琉球臨濟宗總本山圓覺寺的第18代住持。 菊隱幼年出家,師從於圓覺寺住僧洞觀學習佛法達十餘年,後雲遊日本,並參拜了鐮倉五山。其間成為日本大德寺笑嶺宗訢的前堂首座(座元)。笑嶺宗訢之後,古溪宗陳嗣位,授予其菊隱這個道號,以之為法嗣。 後來菊隱回到了琉球,將日本臨濟宗大德寺派傳到了琉球,擔任天王寺住持。1593年曾乘紋船訪問薩摩、江戶。此後擔任圓覺寺的住持。 1609年薩摩入侵琉球時,菊隱已隱居於山川村的千手院。尚寧王決定向薩摩藩求和時,群臣認為菊隱長期遊歷日本,精通日語,因此請菊隱前往和談。最初菊隱以老邁為由推辭,但事情緊急,最終菊隱前往今歸仁城談判。此時薩軍已經攻陷今歸仁,薩軍橫槍拔刀,向他開炮,但菊隱面不改色,徑直走向薩摩兵船談判。薩軍兵至那霸港時,菊隱再次負責談判事務。 尚寧王被俘虜到薩摩時,菊隱隨同前往,並隨之來到江戶。歸國後,因功授予大里間切800石,昇為攝政,破格授予「王子」這一只有王室成員才能擁有的位階,成為大里王子();賜五色浮織冠,稱球陽國師(),執掌朝政。同時獲准在上儀保村(今那霸市首里儀保町)的達磨峰上建立西來院,成為該寺的開山之祖。 後年老辭官退隱,授予知行高400斛。1620年圓寂於西來院。.

查看 中山世譜和菊隱宗意

西威

西威(;)根據琉球國《中山世鑑》、《中山世譜》記載,是琉球國英祖王朝第五代王,也是該王朝的末代國王。1337年至1349年在位。先代國王玉城長子。 西威王初繼位之時年約十歲,由母后執掌朝政。《中山世譜》對此時期的記載是「王母專權,牝雞亂政,賢者退隱,小人爭進。」西威王母后的昏庸導致了英祖王朝的統治越來越不得人心。與此同時,浦添按司察度因「才德大著」而在各按司中逐漸有了威信。1349年,西威王病逝後,諸按司合力廢黜西威王的世子,將察度擁上了王位。英祖王朝滅亡。 |-style.

查看 中山世譜和西威

馬國器

國器(與那原親方良矩,)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著名政治家、歌人。馬國器被視為琉球歷史上著名的儒教實踐家之一,被譽為「君子親方」。同時他也是琉球三十六歌仙之一。 馬國器是馬加美(大里親方良安)的後代,為與那原殿內九世。因家譜的殘缺,關於馬國器的童名和字、號都沒有記載。但根據《中山世譜》依然可以推斷出他的一些事蹟。 1760年,清朝禁止絲貨出洋,使琉球的貿易受到衝擊。1762年,馬國器以耳目官(進貢正使)的身份,與正議大夫梁煌(當間親雲上)一起到達清朝朝貢,並陳述了破例為琉球開放禁令的請求。乾隆帝同意了琉球購買絲絹等物,每年從清朝購買土絲五千斤、二蠶湖絲三千斤。1765年,馬國器前往薩摩藩,報告了進貢船歸國之事。1769年,因毛元翼(池城親方安命)的離任,馬國器成為三司官。1774年,因王世子尚哲在薩摩藩受到優待,尚穆王遣馬國器前往薩摩謝恩。 雖然琉球當時政治體制完備,但尚未擁有賞罰例律的定制,官場上出現了「事同刑異,輕重不均,難以剖決」的現象。因此在1775年,馬國器同兩位同僚馬宣哲(宮平親方良廷)、向邦鼎(湧川親方朝喬),以及攝政尚和(讀谷山王子朝恆),聯名向尚穆王提議編撰賞罰科律。尚穆王立即批准,命令向天迪(伊江親方朝慶)、馬克義(幸地親方良篤)為此事的奉行。馬國器等人博覽群書,於1786年編撰完成了琉球的第一部法律——《琉球科律》。該律共褒獎條例一本、科律十八本,為琉球國的法制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1796年,馬國器辭去了三司官一職,從此淡出政壇,不久逝世。 馬國器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琉歌歌人。《沖繩集》中收錄有他署名的《月下擣衣》一首:.

查看 中山世譜和馬國器

馬瑞彩

彩(國頭按司正彌,)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人物。他是國頭按司正影之子。馬氏國頭按司第六代,領有國頭間切總地頭。 據《中山世譜》附卷記載,1614年(萬曆四十二年),馬瑞彩被派往薩摩作人質。次年,爆發大坂夏之陣,島津家久奉德川家康之命前往征討豐臣秀賴。馬瑞彩請求從軍,島津家久即命馬瑞彩梳日本武士髮髻,改名「國頭左馬守」,賜甲一、具足一、大刀一、脇指一、鐵鉋二、鞍一、鐙一、轡一,並授與他兵卒。行至中途,得知豐臣秀賴已被攻滅,隨家久返回鹿兒島。1616年回到琉球。崇禎八年八月一日病逝,享年45歲。 因馬瑞彩曾被島津家久賜名「國頭左馬守」,因此他也被稱為「左馬頭」。.

查看 中山世譜和馬瑞彩

護佐丸

護佐丸(;)即中城按司護佐丸盛春。琉球國第一尚氏王朝時期的按司。唐名毛國鼎,號瑞享,名乘盛春。 護佐丸在第一尚氏王朝的建立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歷仕六代國王。後來在護佐丸阿麻和利之亂中因被控以謀反之罪而被迫自殺。在第二尚氏王朝時期他被當作被誣告殉國而死的忠臣看待,其後代毛氏豐見城殿內家族是第二尚氏王朝時期的望族。.

查看 中山世譜和護佐丸

護國寺 (那霸市)

護國寺()是日本沖繩縣的一座高野山真言宗寺院,位於那霸市若狹。山號波上山、院號三光院,供奉的本尊為觀世音菩薩。護國寺是目前沖繩縣現存歷史最久遠的寺院。 根據《中山世譜》記載,洪武年間,日本僧人賴重來到琉球;1368年,賴重在中山王察度的支持下,於若狹的波上山建立護國寺。護國寺是波上宮的別當院,位於波上山的懸崖頂上,可以俯瞰波上海灘。 在第二尚氏王朝時期,護國寺成為琉球國王的祈願寺。到達琉球的西方人往往被安置於此以便監視,例如第一位在琉球傳播福音的伯德令就曾住在該寺。1853年,馬修·佩里率美國軍機來到琉球,要求通商;護國寺是琉美雙方談判的地點。 護國寺在1945年的沖繩島戰役中被毀,不久被重建。.

查看 中山世譜和護國寺 (那霸市)

舜天

舜天(;)據《中山世鑑》和《中山世譜》中記載,是琉球國舜天王朝建立者,神號尊敦。1187年至1237年在位。 根據《中山世鑑》記載,他是日本武將源為朝的兒子。保元之亂後,源為朝被流放伊豆國,因遇大風漂流至沖繩本島,並與當地豪族大里按司的妹妹結婚,生子尊敦(即後來的舜天)。尊敦15歲時即成為浦添按司。 1186年,天孫王朝第25代(末代)國王為重臣利勇所弒,琉球國大亂。舜天出兵平叛,誅滅利勇。因天孫王朝末代王無子,22歲的舜天遂於次年被群臣擁立為王。 舜天王事跡無從考證,又據有神話色彩,因此有些沖繩學學者對其真實性提出質疑。《保元物語》中並沒有關於源為朝渡琉的記載,有些學者據此認為源為朝根本就沒有漂泊至琉球的經歷,因此舜天王為源為朝之子係後世附會。甚至有學者認為舜天王本人就是一個杜撰的人物,琉球第一個國王「不是舜天,而是英祖。.

查看 中山世譜和舜天

舜天王朝

舜天王朝(1187~1259),浦添按司舜天的王統。是琉球传说中第二个王朝。 舜天討灭天孫氏利勇,成为中山王。根据蔡鐸本《中山世譜》,1229年舜天王朝末王義本让位给英祖。王統的传説性强,真实性在于大按司的保留。.

查看 中山世譜和舜天王朝

舜馬順熙

舜馬順熙()據《中山世鑑》和《中山世譜》中記載,是琉球國舜天王朝第二代國王,1238年至1248年在位。神號其益美。 舜馬順熙王是舜天王長子。據《中山世譜》記載,舜馬順熙王在位時期,政治開明,國家安泰。死後,由其子義本王繼位。 因舜天王朝事跡無從考證,而且初代舜天王的身世又據有神話色彩,有學者對其真實性提出質疑,懷疑舜馬順熙王其人係後世杜撰。 |-style.

查看 中山世譜和舜馬順熙

與灣大親

與灣大親()是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時期奄美大島的一位酋長。 與灣大親是奄美大島一位豪族,被尚清王冊封為大親。根據《中山世譜》記載,與灣大親性資忠孝,惟善是務。但他的同僚都是奸邪之輩,與他不睦,在前往首里朝貢的時候聯名誣告他謀反。尚清王便於1537年派根差部親方率軍遠征奄美大島,討伐與灣大親。與灣大親無以自白,自縊而死。 根差部親方將其子糠中城擄回首里。後來,糠中城向尚清王證明了其父的清白,獲得尚清王的重用。糠中城之子馬良詮(浦添親方良憲)更是昇為三司官,其後裔馬氏小祿殿內,為琉球五大名門之一,輩出三司官。.

查看 中山世譜和與灣大親

阿麻和利

阿麻和利(;)是琉球第一尚氏王朝時期的按司。《中山世譜》作阿摩和利。 阿麻和利出生於北谷間切屋良村(今沖繩嘉手納町字屋良)的農民家庭,童名加那。因武藝出眾,被勝連城主茂知附按司任命為自己的部將。後來阿麻和利殺死茂知附按司,奪取勝連城,成為新的勝連按司。他積極發展海外貿易,尤其是與奄美大島、中國、日本的貿易,並從中國引進先進技術。這使勝連城成為當時琉球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尚泰久王見其勢力強大,出於懷柔政策,將王女百度踏揚嫁給了他。 據《中山世譜》記載,阿麻和利「身居儀賓之貴,兼武藝出衆,視諸按司如草芥。驕傲已極,常有弒簒之心。」中城按司護佐丸知道他圖謀不軌,於是招兵買馬,以備防禦之用。阿麻和利得知後,反誣護佐丸欲造反。於是尚泰久王「被讒惑」,派阿麻和利率軍征討護佐丸,包圍中城城。護佐丸自刎而死。 護佐丸死後,阿麻和利的勢力更加強大,開始計畫推翻尚泰久王。他的圖謀被妻子踏揚知道後,在鬼大城(即夏居數,越來親方賢雄,曾任大城親方,故又稱大城賢雄)的護衛下,趁夜色逃回首里城。阿麻和利見秘密洩露,立即發兵攻打首里城,被尚泰久王擊退。隨後鬼大城奉命征討勝連城,阿麻和利戰敗身亡。.

查看 中山世譜和阿麻和利

間切

間切()爲琉球國行政區劃,是琉球國事實上的一级行政区,又稱郡或 府。《中山传信录》:「府,土名『间切』府所屬曰村頭(土名母喇。)就面積而言,間切相當於現在沖繩縣的市町村。間切下辖行政区划村()。 「間切」一詞在琉球語中的本意是「境界」。根據《中山世譜》的記載,英祖王在位期間,設置間切制度,統一課稅。間切分為按司地頭、惣地頭兩種,分別由按司地頭為按司領有的間切,惣地頭為親方領有的間切。尚真王在位期間,各地按司被召集到首里城居住後,各地頭雖然擁有徵稅權,但不再直接管理自己的領地,而是通過委任地方的豪族擔任地頭代的方式進行間接管理。 在琉球的歷史中有兩次間切區劃的變更,在奄美群島被納入日本薩摩藩統治,以及琉球被日本吞併之後,也持續實施間切的行政區劃。直到1907年(明治40年)日本政府公佈了第46號敕令「沖繩縣及島嶼町村制」,才於隔年的1908年廢除間切制,改實施町村制。.

查看 中山世譜和間切

蔡鐸

蔡鐸(;)和名志多伯天將(),琉球國大臣。他是金城親雲上梁澤之子,1652年成為福嶺親雲上蔡錦的養子。童名思德()。 1677年奉尚貞王之命對《歷代寶案》進行修正。1697年對《中山世鑒》的漢文譯本進行補訂,並修撰《中山世譜》。生前多詩文,今已大部分殘缺。另有《中山詩文集》一部,收錄有他的作品。 蔡鐸欲立次子蔡溫(正妻真吳瑞之子)為嗣,遭真吳瑞反對,遂以長子蔡淵(側室眞多満之子)為嗣子。.

查看 中山世譜和蔡鐸

蔡溫

蔡溫(;),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儒者。和名具志頭親方文若(),童名真蒲戶,號魯齊。蔡溫於1728年至1752年曾出任琉球的三司官,在職期間,曾對琉球的山川進行疏導,並制定了保護山林的一系列政策,以及鼓勵發展農業、手工業的方針,使琉球王府的財政收入大為提高。他還制定了《位階定》,對琉球的政治制度和位階制度進行改革。他被沖繩學學者伊波普猷列為琉球五偉人之一,至今仍受琉球人尊崇。.

查看 中山世譜和蔡溫

鄭秉哲

鄭秉哲(),和名伊佐川親方佑實,琉球國官僚、歷史學家。他也是《球陽》編纂者之一,負責編纂過《琉球國舊記》和《中山世譜》的附卷。 鄭秉哲出生在久米村的鄭氏湖城殿內家族裡,是福建長樂移民鄭肇祚的後裔。他是鄭弘良(大嶺親方)的第四子。1720年,前往清朝的福州留學,三年後歸國。歸國翌年6月擔任講解師。1721年,敘-里-之子親雲上。同年作為官生,再度前往清朝,進入北京國子監學習。1729年3月歸國,4月再次擔任講解師。1730年,為尚敬王侍講《近思錄輯要》。此外,對琉球的地理志《琉球國由來記》進行改定和漢譯,編纂成《琉球國舊記》。 1731年,開始編纂《中山世譜》附卷。1734年10月任長史司。12月,授渡慶次地頭。1738年,因病辭去長史司職務,1739年,授伊佐川地頭,稱伊佐川親雲上。 1742年,琉球第一次設立漢文組立役,負責起草表箋文、泰文、咨文等漢字公文,鄭秉哲擔任此職。 1743年,先前開始編纂的《中山世譜》附卷的編輯移往首里,同年9月完成。翌年10月,與蔡宏謨(久高--之子親雲上克定)、梁煌(當間親雲上子明)、毛如苞(和今慶--之子親雲上)共同負責編纂《球陽》,兩年後在1745年10月完成。 鄭秉哲還扮演外交官的角色,1732年擔任都通事,1748年,擔任進貢副使正議大夫,1756年,擔任冊封謝恩副使紫金大夫,前往清朝。此外,他還出使過日本,1752年作為謝恩使團的儀衛正上江戶。1755年,尚穆王任命他為總理唐榮司,成為久米村首領。1758年,升三司官座敷(有資格參選三司官的人)。 Category:第二尚氏王朝人物 Category:琉球儒學學者 Category:鄭姓 Category:外交官 Category:閩人三十六姓.

查看 中山世譜和鄭秉哲

鄭迵

鄭迵(;)和名謝名親方利山(),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政治、軍事人物。 鄭迵是福建長樂移民鄭肇祚的後裔。1540年出生於琉球國久米村的鄭氏湖城殿內家族裡,其父鄭祿任通事一職。16歲作為官生前往明朝,入學國子監達六年之久,歸國後任職於琉球國朝廷,負責管理向明朝朝貢的事務,領浦添間切謝名村地頭。1579年隨馬良弼赴明朝朝貢。親明派官生出身的鄭迵,在思想上與精通日本文化的三司官翁寄松(城間親方盛久)互相對立。1605年,翁寄松因為鄭迵的讒言被貶為地頭職。翌年,57歲的鄭迵被任命為新的三司官,成為琉球歷史上第一位擁有中國血統的三司官。 鄭迵在《喜安日記》里以「若那」的名字登場。根據喜安的描述,鄭迵是一位「身高六尺、膚色黝黑」的健壯男子。他是琉球王府中親明派的代表人物。 1591年,薩摩藩島津義弘致書尚寧王,指出豐臣秀吉欲出兵朝鮮,命令琉球在明年二月前,將7500人十個月的糧食運至薩摩藩的坊津,然後設法運往朝鮮。鄭迵認為這是十分無理的要求,主張強硬的拒絕這一要求;並且遣使向明朝報告,稱日本欲從朝鮮入侵中國。1598年,琉球的進貢船遇風漂至日本仙台,德川家康遣返了船隻,要求琉球遣使向日本謝恩,又遭鄭迵拒絕並厲聲斥責。 1609年,薩摩藩遣樺山久高入侵琉球。薩軍進犯那霸港時,鄭迵與毛繼祖(豐見城親方盛續)奉命防禦,分別據守那霸港附近的三重城和屋良座森城二城都是那霸港的衛城,建於公元1554年奮力抵抗,但最終那霸港被攻陷,鄭迵被俘。首里城被攻破後,鄭迵同尚寧王等貴族被虜至鹿兒島。此後鄭迵被囚禁。島津忠恆遣人勸降鄭迵,但他拒不投降。 1611年,島津忠恆企圖強迫尚寧王等人簽署《掟十五條》(掟十五ヶ条),臣服於江戶幕府並接受薩摩藩的支配,遭鄭迵的嚴詞拒絕和厲聲斥罵。憤怒的島津忠恆下令殺死鄭迵。其死因,共有兩種說法:一說被斬首,柯喬治《沖繩:一個島國的人民及歷史》(Okinawa, the history of an island people),Tuttle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65頁一說被烹刑處死。http://nccui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4595/10/59503210.pdf 鄭迵在臨刑前,尚寧王擔心無人可以委託朝貢之事。鄭迵向尚寧王推薦蔡堅(喜友名親雲上)有外交官的才能,因此在鄭迵死後,尚寧王任命蔡堅為總理唐榮司。 此外,相傳鄭迵精通唐手拳。薩摩藩欲將他殺死,因武藝高強,未能成功。後來數名武士合力上前,方才將他殺死。 鄭迵死後,其府第遭薩摩武士焚燬。其弟鄭週也遭薩摩通緝。謝名一族從此以後開始衰落。鄭週秘密出奔北中城隱居,今日的鄭氏島袋家即為鄭週的後代。.

查看 中山世譜和鄭迵

鄭週

鄭週(生卒年不詳),琉球國官僚、書法家。童名萬古,字格橋,一般被人稱作萬古長史。 鄭週是閩人三十六姓中長樂移民的後裔,出生在鄭氏湖城殿內家族裡,其父為通事鄭祿,鄭達(宮里親雲上)和三司官鄭迵(謝名親方利山)都是鄭週的兄長。1579年,被選為官生。1580年渡海前往明朝,入學於國子監。1587年(萬曆7年)11月請求歸國。歸國後被任命為長史。1589年(萬曆17年)再度前往明朝。 1609年,薩摩入侵琉球,鄭迵因至始至終堅持反對薩摩藩的態度而被薩摩藩殺害。為了避免遭到迫害,鄭週秘密出奔北中城隱居,今日的鄭氏島袋家就是他的後裔。 鄭週是琉球代表性書法家,俗稱「善書萬古長史」。通堂屋的「迎恩亭」以及「龍王殿」的匾額都是他題寫的。.

查看 中山世譜和鄭週

英祖 (琉球國王)

英祖(;)据《中山世鑑》、《中山世譜》等琉球國史書記載,為琉球國英祖王朝的建立者,神號英祖日子()。 據琉球國史書記載,英祖是伊祖城按司惠祖之子,惠祖則是傳說中的琉球最早王朝天孫王朝的后裔。1253年至1259年,英祖曾擔任舜天王朝義本王的攝政。義本「自稱不德」,禪位於英祖,英祖遂於1260年繼位,建立英祖王朝。 13世紀中葉,僧人禪鑑來到沖繩本島,英祖派人在浦添城之西建立極樂寺,以禪鑑為住持。佛教開始傳入琉球。 1264年(南宋景定五年),久米、慶良間、伊比屋等島第一次前來入貢。英祖王在泊村建立公館,以收貯諸島貢物。 1291年,元世祖遣副萬戶楊祥討伐琉球,未能到國。隨後,在元元貞二年(1296年),元成宗再次派遣福建省都鎭撫張浩,率水軍進攻琉球,國人合力拒戰,元兵搶一百二十餘人而返。 1299年,英祖逝世,葬於浦添極樂陵。其子大成繼位。 |-style.

查看 中山世譜和英祖 (琉球國王)

英慈

英慈(;,1308年或1309年至1313年在位),据《中山世鑑》、《中山世譜》等琉球國史書記載,為英祖王朝的第三代國王,大成的次子。英慈在位期間,將自己的弟弟封為勝連按司。 英慈死後,第三子玉城繼位。 |-style.

查看 中山世譜和英慈

柴山 (明朝)

柴山(生卒年不詳)是明朝初期的一位宦官、外交官。他擔任內監中官之職,並曾四度出使琉球。 1425年(洪熙元年),因琉球中山王世子巴志向明朝告訃,明仁宗遣柴山出使琉球,冊封巴志為琉球國中山王,並祭祀先王思紹。同年,巴志得知仁宗駕崩、宣宗繼位的消息後,遣王舅模都古、長史鄭義才、使者實達魯等人隨柴山的船隊歸國,進香於仁宗、慶賀宣宗登極。《中山世譜·卷四》《明宣宗實錄》 1427年(宣德二年),明宣宗遣柴山出使琉球,賜巴志王皮弁冠服、王妃綵幣等物;同時從琉球購買生漆及各色磨刀石。 1431年(宣德六年),明宣宗遣柴山出使琉球,嘉獎巴志統一琉球的功績,賜其尚姓,並賜金織、紵絲、紗羅、羢錦。同時柴山將勅諭日本國王的詔書賜予尚巴志,要求其轉交給日本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持。柴山在琉球建立大安禪寺,並立碑誌其事。1432年,赍文绮、罗锦赐撒马尔罕,又敕谕沙鹿海牙、达失干、赛蓝、哈烈。哈烈酋遣使入貢,翌年送其使者歸國。《明朝宦官》 1433年(宣德八年),柴山再次至琉球,賜尚巴志王衣服、文綺,並捐資建千佛靈閣,立碑誌其事。柴山為中山的國門(俗稱下之綾門)書寫了「中山」二字匾額。柴山此行的另一目的是再次以琉球為中介,致書日本統治者足利義持,要求日本入貢。不過,再次遭到日本拒絕。 此後的情況是未知的。.

查看 中山世譜和柴山 (明朝)

武寧 (琉球國王)

武寧(;)是琉球國三山時代中山王國的第二代王,也是最後一代王。1396年至1405年在位。神號中之真物()。 1404年,明冊封使時中奉永樂帝之命至琉球,封武寧為中山王。據《中山世譜》記載,這是琉球歷史上第一位受中國冊封的琉球君主(《明史·琉球傳》則稱第一位受封的是武寧之父察度)。 武寧在位約十年,「荒淫無度,壞覆先君之典刑,國人敢怨而不敢言」(《中山世譜》)。1405年,佐敷按司巴志率軍來襲。武寧戰敗,居城浦添被攻佔,謝罪退隱,次年病死。他的墳墓所在之地已不可考。.

查看 中山世譜和武寧 (琉球國王)

毛龍唫

毛龍唫()《中山世譜》、《琉球關係文書》作毛龍吟,《中山王府相卿傳職年譜》作毛龍唫,《毛姓家譜·美里家》作毛龍。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政治家。和名新城親方安基,亦稱大新城,童名小太郎金,號雲心。毛氏池城家的元祖。 毛龍唫的生父不詳,母為儀保之大阿武志良禮。相傳他是尚真王在巡察今歸仁時與神女所生之子。尚清王年間,毛龍唫出任三司官一職,領羽地間切總地頭。據《中山世譜》記載,1555年,尚清王病重,以毛龍唫、和為美(國頭親方景明)、葛可昌(城間親方秀信)為輔政大臣,遺命立尚元為王。不久尚清王病死,和為美、葛可昌二人突然變心,在朝堂上召集群臣,計畫擁立伊江王子尚鑑心為君。毛龍唫大怒,提刀叱責二人,得到群臣的支持。和、葛二人畏懼而不敢言,因此尚元被擁上王位。嘉靖年間,其三司官職務為馬良詮(浦添親方良憲)所接替。後蒙尚元王之意再次任職,致仕後,三司官之職由其子毛廉(池城親方安棟)接任。 因擁立尚元王有功,毛龍唫被琉球史官當作忠臣。其子毛廉(池城親方安棟)、孫毛鳳儀(池城親方安賴)後來亦擔任三司官。毛龍唫後代多為琉球的高官,毛氏池城家與其分家美里家、東風平家、佐渡山家,輩出三司官18人,時人將他們與向氏、翁氏、馬氏、和毛氏豐見城家四家併稱為「五大姓」、「五大名門」。.

查看 中山世譜和毛龍唫

汪應祖

汪應祖(;)是琉球國三山時代南山王國的第3代國王。1402年(一作1403年)至1413年在位。 汪應祖原為豐見城按司,是汪英紫的次子。1402年,汪應祖以山南王承察度從弟的身份遣使赴明,聲稱承察度病逝,請求襲封為山南王。次年明朝冊封使至南山國,封汪應祖為王。1404年,汪應祖遣李傑赴國子監留學,這是南山國第一次向明朝派遣留學生。 據《中山世譜》記載,汪應祖曾於1405年(永樂四年)向明朝進獻閹者數人。明成祖認為無罪而受宮刑是一件十分殘忍的事情,因此很不高興,將這些閹人全部退還山南國。 汪應祖的長兄達勃期,見到自己的弟弟成為國王,享受榮華富貴,心中十分不滿。於是達勃期在1413年發動叛亂,殺汪應祖,自立為王。各地按司隨即起兵誅滅了達勃期,立汪應祖的長子他魯每為王。 此外,相傳汪應祖是琉球龍舟的創始人。根據豐見城地區的民間傳說,汪應祖擔任豐見城按司期間,在豐見城附近的饒波川舉辦了琉球歷史上第一場龍舟賽。.

查看 中山世譜和汪應祖

沖繩縣

沖繩縣(,)是日本最西南側的一個縣,縣廳所在地是那霸市。沖繩縣由琉球群島中的沖繩群島、先島群島以及太平洋中的大東群島組成,隔海和九州的鹿兒島縣相鄰。全縣由160個島嶼組成,其中49個有人居住,面積約2,281平方公里,是日本陸地面積第四小的縣。但沖繩縣包括了廣大的海域面積,東西寬約1,000公里,南北長約400公里,算上海域面積的沖繩縣面積則相當於本州、四國、九州面積總和的一半。沖繩縣幾乎全境屬於亞熱帶氣候,部分地區更屬於熱帶氣候,是日本唯一的亞熱帶縣,全年氣候溫暖且降水充沛。 沖繩縣在古代是名為琉球國的獨立國家,但同時對中國和日本薩摩藩朝貢。在中日兩國均處於鎖國狀態的時期,琉球國作為中繼貿易點而有重要地位。明治維新之後,琉球國被日本政府強行吞併,成為琉球藩,後改為沖繩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沖繩縣是現在日本領土範圍內唯一發生地面戰的地區,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縣土被戰火摧殘。戰後沖繩進入美國統治時期,並建設了大量美軍基地。1972年,美國將沖繩治权(非主权)移交日本,但大量美軍基地仍得到保留。現在美軍基地問題是沖繩縣政最主要問題。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沖繩縣的語言、飲食、風俗文化都和日本本土些許不同。沖繩的群島地形使得農業和製造業在沖繩經濟中佔比較低,而服務業則在沖繩經濟中有重要地位。沖繩還是空手道的發祥地。 沖繩縣的縣名取自於沖繩本島。「オキナワ」這一地名首次出現在文獻記載是在779年(奈良时代光仁天皇寶龜10年)《唐大和上東征傳》,當時漢字寫作阿兒奈波島。近代之後,日文文獻大多使用「沖繩」二字。.

查看 中山世譜和沖繩縣

沖繩語

沖繩語,又稱沖繩方言、中央沖繩語、沖繩中南部諸方言,指的是沖繩群島中南部地區使用的琉球語方言的總稱。沖繩方言使用的範圍包括沖繩本島的中南部地區以及慶良間群島、久米島、渡名喜島、粟國島、奧武島、濱比嘉島、平安座島、宮城島和伊計島。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被稱為“沖繩--”的語言指的並不是沖繩語,而是沖繩日語(又稱沖繩大和語)。沖繩日語是20世紀琉球語與日本語發生語言接觸後形成的一種日語方言。.

查看 中山世譜和沖繩語

泊 (那霸市)

泊()是沖繩縣那霸市的一個地名,位於安里川河口。 泊的前身是琉球國的泊村。根據《中山世譜》記載,1264年,久米、慶良間、伊比屋等島第一次向琉球朝貢。琉球國王英祖在泊村建立公館,以收貯諸島貢物。此後,泊港成為琉球的第二大貿易港口,與附近的那霸港、安謝港同為琉球重要港口。大量中國人和朝鮮人來到泊港貿易,泊港設置有安置外國漂流民的房屋。來自奄美大島的船隻也經常停泊於泊港,對奄美貿易由泊的有力酋長控制。在第二尚氏王朝時期,泊士族與首里士族、那霸士族、久米士族並稱為琉球的四大士族。 泊村於1879年琉球被日本兼併之後,被併入新設立的那霸市。此後成為那霸的一個地名,但泊港依舊是那霸市重要的港口。 1945年,美軍佔領沖繩,將那霸港和泊港變成美軍的軍港。美軍對泊港進行大規模改造,泊港可以容納3000噸級軍艦。1954年,美軍將泊港歸還給那霸市政府。1972年琉球被美國移交日本後,那霸港與泊港、那霸新港三個埠頭合併,總稱為那霸港,並被日本的《港灣法》列為重要港灣。.

查看 中山世譜和泊 (那霸市)

按司

按司(琉球語首里那霸方言:アジ或アンジ;先島方言:アズ)是琉球國歷史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後來成為琉球國貴族和地方豪族的一種稱號。自第二尚氏王朝起只有王族成員才可出任。按司家族是國王家族的分家,相當於日本的宮家、中國的藩王府,在貴族中,其地位僅次於王子。女性王嗣(翁主)亦可成為按司,女按司稱為按司加那志(アジカナシ或アンジカナシ)。 《中山世譜》等琉球史書稱,琉球人是天帝的子孫。天帝派遣女神阿摩美久(アマミキヨ)和男神志仁禮久(シネリキヨ)來到人間,生三男二女,為琉球人的祖先。其中長子是天孫,其後代世為國王;次子為按司(諸侯)的祖先;第三子為百姓(平民)的祖先。但事實上早期琉球沒有國王這個概念,各地區的首領自稱「按司」,有時也會被祝女授予「世之主」、「世主」之類的神號。根據沖繩學學者伊波普猷的說法,「按司」是琉球語中「主」(アルジ)的轉訛。 按司最早作為地方勢力的首領出現於12世紀,並在各地建立了一些御城,彼此互相爭戰。後來尚巴志王統一了琉球。但按司仍在地方擁有一定勢力,參與過琉球國內的政變。直到尚真王時期,琉球朝廷下令收繳各地兵器,召各按司赴首里城居住後,按司割據勢力才被消弱。此後按司從地方豪強轉型為都市貴族,派遣名叫「按司掟」(アジウッチ)的官員管理自己的領地。 此後,在第二尚氏王朝的位階制度確定之後,按司成為了琉球王族的一個位階。沒有即位的王子,其長子會被授予按司的位階。因此按司一般姓向氏,名乘頭世襲為「朝」字。只有國頭按司家(國頭御殿)例外:該家族姓馬氏,名乘頭世襲為「正」字。這是因為國頭按司家的祖先馬順德(國頭親方正格)對琉球王室有重大功績,曾救了尚元王一命。為了報恩,尚元王特別授予其子孫王族的待遇和按司的位階。 琉球王府征服奄美群島和宮古群島之後,這兩個地區的酋長並沒有被授予按司的稱號。奄美群島的酋長稱「大親」(ウフヌシ或ウフヤ),而宮古群島的酋長則稱「豐見親」(トゥユミャ)。 高級按司敬稱為御殿(ウドゥン);低級按司的敬稱為御前(ウメー),其子孫稱按司前(アジメー)。一般籠統的稱為御殿。 按司的采地稱按司地頭。原則上,按司同親方一樣,會被授予一個間切的地頭。受日本文化影響,有時也把領有一個間切的按司稱為「大名」(デーミョー)。.

查看 中山世譜和按司

浦添城

浦添城是琉球國的一個城堡,位於今日沖繩縣浦添市。 浦添城建於一個珊瑚礁長約400米的斷崖上,地勢險要。根據《中山世譜》等琉球官方史料記載,浦添城建於12世紀,為舜天王所建。 在舜天王朝、英祖王朝和察度王朝,浦添城一直是琉球的都城。浦添城內的建築物曾經過多次改建,最後在1609年薩摩藩入侵琉球之際被薩摩軍隊焚毀。 由於浦添城地勢險要,適宜防守,在1945年沖繩島戰役中,日軍在此建立據點進行死守。美軍發起先後11次進攻,經過三週時間才攻陷此地。 1989年8月11日,浦添城被日本列為國之史跡。近年來,在浦添城遺址上曾發現元押和中國式瓦當等文物。.

查看 中山世譜和浦添城

浦添極樂陵

浦添極樂陵()是琉球國的王家陵園,位於沖繩縣浦添市。「浦添極樂陵」是這座陵墓在《中山世譜》中的稱呼,其琉球語名字為「浦添ユードゥリ」,其中「ユードゥリ」是「傍晚海面風平浪靜」的意思。 浦添極樂陵建於浦添城東北的一座懸崖中部,坐南朝北,陵墓中葬有四位琉球國王。墓室分為兩部分,西室為英祖王陵,東室(左側)為尚寧王陵。 西室建於英祖王朝時期,為英祖所建立。英祖死後葬於西室,其後兩位繼任者大成和英慈也被埋葬於西室。英祖祖孫三人的石廚子(石棺)全部使用中國產的閃長岩製成,不過,英祖三人下葬的時候使用的是漆塗板厨子(木製厨子);直到第一尚氏王朝時期,才將木製廚子改成石製廚子。西室裡還安置著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的雕像。 東室建立於第二尚氏王朝時期。尚寧王即位後,修葺了極樂陵的西室,並建造了東室,將祖父尚弘業(浦添王子朝喬)、父親尚懿(與那城王子朝賢)遷葬於此。尚寧王在極樂陵前豎立名為「ようとれのひのもん」(極樂山之碑文)的石碑,以漢語和日本語誌其事。尚寧王死後,也被埋葬於東室。東室的三個石廚子分別使用閃長岩、砂岩和石灰岩製作。.

查看 中山世譜和浦添極樂陵

日琉同祖論

日琉同祖論指日本人與琉球人(沖繩人)的起源是來自同一種族。.

查看 中山世譜和日琉同祖論

攀安知

攀安知(;)是琉球歷史上北山國怕尼芝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1396年或1401年至1416年在位。他是先代國王珉的長子。 攀安知曾於1396年、1397年、1403年、1405年向明朝朝貢;1415年(永樂十三年),攀安知與中山王尚思紹、中山世子尚巴志同時向明朝朝貢。 據《中山世譜》記載,攀安知「自恃武勇,淫虐無道」,其臣本部平原亦以「勇力極強」而得寵。又因居城今歸仁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於是攀安知驕傲日盛,有統一琉球的志向,經常操練兵馬騷擾中山國。羽地按司、國頭按司、名護按司不堪其虐,投降中山。1416年,尚思紹王在羽地按司的勸說下,派世子巴志攻擊北山國。巴志遣人遊說本部平原。次日,攀安知在平原的勸說下出城挑戰。平原立即獻出今歸仁城,引中山軍入城。攀安知得知平原叛變,回城殺死平原,隨後自刎身死,北山滅亡。 北山王族祖傳的寶刀千代金丸,在攀安知死後,被葉壁住人(第二尚氏的祖先)擁有。 |-style.

查看 中山世譜和攀安知

慶長琉球之役

慶長琉球之役,又稱薩摩侵入、島津侵入、琉球征伐、琉日戰爭、己酉倭亂、己酉薩摩之亂等,指的是1609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國的事件。這次戰役使琉球成為薩摩藩的附庸國,直到1879年琉球國被日本吞併為止。.

查看 中山世譜和慶長琉球之役

怕尼芝

怕尼芝(;)是琉球國三山時代北山王國的建立者,1322年至1395年在位。 怕尼芝出生地有非常多種的說法,其中一種說法稱怕尼芝是湧川按司之孫。湧川按司則是是英祖王的次子。 根據《思草紙》中一些琉歌的記載,中山國自從玉城繼位之後國力衰弱。怕尼芝發兵攻滅了今歸仁按司(係怕尼芝從兄弟的兒子),自封為今歸仁按司;後來又在1322年宣佈脫離中山的統治,自稱北山王,割據沖繩本島北部自立。其統治國土包含了沖繩本島北部地區以及周邊的一些島嶼,奄美群島的南部地區也在其統治之下。 怕尼芝於1383年向明朝朝貢。根據《中山世譜》的說法,怕尼芝死後,其子珉繼位。 如今在沖繩本島的北部,有一個地名叫「羽地」(ハニジ),據說就是得名於怕尼芝。 由於怕尼芝統治北山將近70年,有些學者認為怕尼芝并不是一個人而是若干代同名的君主。因為在當時的琉球,父子數代同名是很正常的事(→參見條目琉球人名)。 |-style.

查看 中山世譜和怕尼芝

西威馬國器馬瑞彩護佐丸護國寺 (那霸市)舜天舜天王朝舜馬順熙與灣大親阿麻和利間切蔡鐸蔡溫鄭秉哲鄭迵鄭週英祖 (琉球國王)英慈柴山 (明朝)武寧 (琉球國王)毛龍唫汪應祖沖繩縣沖繩語泊 (那霸市)按司浦添城浦添極樂陵日琉同祖論攀安知慶長琉球之役怕尼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