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國時報

指数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是中華民國一份綜合性中文報紙,常被簡稱為《中時》,由中國時報社編輯與發行,《中國時報》由知名報人余紀忠創辦於1950年,現任董事長為蔡衍明,發行人為黃清龍,總經理為蔡紹中,總編輯為王綽中。.

1530 关系: 劉偉仁劉妙如劉宏恩劉世芳劉引商劉俊秀劉必榮劉兆玄劉兆玄內閣劉克襄劉翠溶劉真 (藝人)劉益宏劉黎兒劉興欽劉薰愛劉虹翎劉柏煙劉松藩劉梓潔城邦暴力團基尼系数基督教福音宣教會基隆廟口原住民族廣播電台原住民族電視台假髮博客來網路書店博新多媒體华尔街铜牛十一寇卡那卡那富語卜大中南宮搏南山人壽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市南方朔卒業三部曲卓越新聞獎卓柏卡布拉協和國際多媒體反台南鐵路東移全線自救聯合會反媒體壟斷運動反中反亞投行突襲總統府行動口白歪歌系列2 簡簡單單古北古龙...古蒙仁台61線台62線台南大路台客台寿阿龙台中捷運藍線台北101國際登高賽台北天空塔台北希望廣場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台北國際電信暨網路展覽會台北國際電玩展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台北國際書展台北流行廣播電台台北書展基金會台兒莊戰役台灣加油讚台灣報紙列表台灣媒體史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灣宏觀電視台灣地位未定論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台灣共識台灣勞工陣線台灣災難列表台灣獨立運動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台灣社台灣第一生化科技台灣美食展台灣花瓣蛤台灣運動彩券台灣運動暨休閒產業展覽會台灣鐽震台灣鐵路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台灣那麼旺台灣鄉土文學論戰台灣LGBT權益台灣民政府台灣房屋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台灣新浪潮電影台灣文學台灣日報台獨左派台獨黨綱台鐵BK10型蒸汽機車台鐵CT270型蒸汽機車台鐵濁水溪橋台湾地下电台台湾共产党 (2008年)史擷詠司強参差计划名人賽 (台灣圍棋)吳威志吳宗憲吳寶春吳建樟吳佩慈吳俊輝吳念真吳勇濱吳琪銘吳繼文吳魯芹吳釗燮吳恬敏吳洛纓吳滋懿吳明益吳斯懷吳敦義同志權利運動家向日葵9號吉阿吉阿語坂口憲二坂茂塞奧佐羅斯二世 (亞歷山大教宗)塞那阿巴斯巨人像壹網樂壹電視壹電視執照申請案壹週刊 (台灣)夏志清夏元瑜夏瀛洲夏迪夏政峰夏曉華夢想家大家一起來大宅們大小愛吃大平霧線大和解大眾電信大統長基食品大頭仔大話新聞大陸尋奇大漠計畫大愛電視天天樂財神天外奇蹟天使之翼 (電視劇)天空之夢福岡天空之蜂天讎天津文化天涯·明月·刀夷將·拔路兒夜市人生 (2009年電視劇)奥萨马·本·拉登女人連線反性騷擾大遊行奇蹟的女兒如夢之夢姊妹2016 (平行宇宙版)姚宜瑛姚仁喜姜戎 (作家)娛樂星聞 小燕有約娛樂星聞 歡樂有約媒體列表媒體改造學社季季孫伯綸孫茜孔令晟宏福公羊籃球隊宏盛帝寶宜蘭綠色博覽會宇昌案安娜·洛姬諾娃安藤百福宋達寶島縱貫線对温家宝的争议富萍寇大偉寇世勳對蔣中正的評價小田切让小野小林里尤俠尹乃菁尹伶瑛屍憶屏東市國民運動中心岡田克也岩崎知弘崖上的波妞崔麗心崇禮門縱火事件川蔡通話巢運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工商管理碩士巴奈·庫穗巴宰語巴戈巷弄裡的那家書店上報上种红菱下种藕上海图书馆丁大衛丁守中丁默邨丁雯靜两岸领导人会面師瓊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审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审查中天電視中央日報中國即將崩潰中國娃娃 (組合)中國小姐中國商飛C919中國電視公司中國時報集團中国大陆食品安全事件列表中国公安边防海警部队中国,强国崛起中国新闻社中国时报 (天津)中国时报 (开封)中韩关系中華台北男子足球代表隊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自由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中華路 (臺北市)中華郵政中華電視公司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媒體中華民國首長特別費事件中華民國言論自由中華民國與墨西哥關係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關係中華民國與奧地利關係中華民國與德國關係中華民國與北韓關係中華民國與科索沃關係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中華民國政府首腦列表中華民族致公黨中視大樂隊中視氣象台中都卡通台中海級戰車登陸艦中日关系中時中時電子報中時晚報常中天常楓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希望公益EP布丁狗布農語丘彥明世界Cosplay高峰會世界百大报纸列表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世越号沉没事故市民銀行球場帕米爾高原三峽原住民文化部落三二六護台灣大遊行三立二二八報導爭議三缺一劇團一中同表一中三憲一代女皇一例一休一國良制一邊一國連線一把青 (電視劇)九二共識九六共識九段线年金改革幹你娘幾米亚洲妇女基金会亞力山大健康休閒俱樂部于佳卉亞洲天團爭霸戰亞洲現代美術館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交通部電信總局康熙來了康茵茵人見次郎人間雜誌库纳希尔岛五大橋梁重建工程五燈獎仁天科技廣播電視大廈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建國黨任志强批评党媒姓党事件廖學廣廖述炘廖永來廖本煙廖承志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伊丽莎白·泰勒伍佰伍思凱张培莉张学友张丽堂张瑞昌张敬尧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友名单強烈熱帶風暴南瑪都 (2017年)強棒出擊張健 (詩人)張大春張天立張娟芬張守一 (臺灣)張宗榮張安平張小燕 (臺灣)張平宜張延廷張俊宏張心傑張嘉雲張啟楷張元 (台灣)張琪張維中張翎張銘清訪臺爭議與衝突張菲張鐵志張詠佑張軍堂張震嶽張雅屏張通榮張老師基金會張榮發張涵張涵雅張漱菡張振益張懸張慶忠張曼娟你就是旋律你傷不起的腐女彩虹假期 (綜藝節目)彭丽媛彭長貴彭懷恩影響200但漢章何博文何飛鵬何榮幸何木火何敬堯佛教如來宗佛教正覺同修會余建新余光 (音樂人)余秋雨余紀忠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余英時徐世榮徐驤復興航空侯孝賢侯彥西便當文事件很久沒哭了徵婚啟事徵兵制俞大維保釣運動信義房屋快樂快樂月刊心跳回忆系列心臟電子監測卡志學車站俄羅斯航空593號班機空難地沟油匿名者北宜公路北京法源寺北方政策包國良包道格包欣玄包淳亮國字標準字體國家人權博物館國家統一委員會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電影中心國務機要費案國立宜蘭高級中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立鳳山高中校友管樂團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國立臺灣大學校友列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友列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國立苗栗高級中學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校友列表國賓大飯店國防大學 (中華民國)初安民利菁嘿嘿嘿案嘉義市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喜翔喜鵲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喜樂島聯盟嗡嗡包周奕成周子軒周子愉周宗魯周志文 (作家)周冰周美青周義雄 (政治人物)周榕周泓旭案周曙光呂世浩呂紹煒呂昆錡和魂洋才傳訊電視傅伯寧傅德蘭傅達仁傅高义傅朝樞哈遠儀唐納·川普唐绍仪唐魯孫唐鳳優步冰点 (中国青年报)冰點 (小說)冈仓天心冈村宁次冒險王 (電視節目)凱撒大飯店出境事務所凌峰內湖站全國漫畫大擂台全聯福利中心全能綜藝通全民大悶鍋全民最大黨兩岸和平協議八八水災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公园与游憩公視新聞公民媒體公民投票法六二七事件六四事件十八週年六福開發六福村主題遊樂園六腳鄉元秋兒童色情兒童日報 (台灣)光合一加一創新服務週動物方城市四不一沒有借用一下你的愛倪匡倪再沁「告頂新 討公道」運動噶瑪蘭語噶瑪蘭族Baracktrema obamaiChrome OSCITYLINK (購物中心)Cyndi Wants!世界巡迴演唱會短篇小說 (雜誌)石友三石之瑜石門十八王公廟石暘睢瞿海源王力宏得獎與提名列表王力行王健壯王吉宣王子麵王定國 (作家)王家驥王尹平王世堅王作榮王刚 (作家)王嘉明 (台灣)王克敏王玉譜王福東王瑜 (科學家)王聖仁王鐘銘王順坪王默人王鼎鈞王邦雄王醒之王耀慶王梁甫王梓怡王昭明 (台灣)王文華 (作家)王晓波灣生回家 (書籍)獨臂刀現代詩論戰理光磯永吉社會民主黨 (臺灣)神探夏洛克福蜀濤秀泰生活樹林店程建人程茉章诒和童偉格童仲彥竹南聖教會竹林山觀音寺立榮航空873號班機爆炸事件符芝瑛第48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第50屆金馬獎第8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第十一管區海上保安本部第三社會黨第三方支付第六套輕油裂解廠管中閔簡宏偉簡余晏簡鳳君簡錫堦粘姓粉丝粉愛粉愛你糯米糰 (樂團)納韋爾·培瑞茲·比斯卡亞索馬利亞海盜索马里内战紀寶如紀萬生紙餡包子虛假新聞事件綠黨 (臺灣)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事故綜藝100綜藝大亨 (中視)綜藝大哥大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緯來電視網縱貫線 (樂團)總統府共諜案總統盃少年足球錦標賽繆德生纸牌屋罗庆忠罗门美國空軍第327航空師美国司法部美国军中广播美麗灣渡假村爭議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美河市案義美食品羽田機械羅福全羅賢哲羅葉羅文嘉羅曼菲羅智強羅智成翁炳榮翻滾吧!蛋炒飯真心請按兩次鈴看世纪末向你走来烏龍院 (漫畫)爸媽囧很大瘋女十八年瘋狂大悶鍋痞子遇到愛瑠公圳瑠公圳分屍案瑪莉亞·拉德納璩美鳳環球電視 (台灣)為人民服務 (電影)瓊·瑞佛斯生動娛樂集團用餘生去愛田富達田再庭田文仲田智宣甜甜圈甘氏巨螯蟹电视台甄秀珍無上西天無敵珊寶妹焦桐燈藝師燒肉粽畢璞牡鹿半島特壹青天白日勋章特別費特別攻擊隊片山恭一牛仔裤盧碧雲盧秀燕相馬茜盛竹如白團白國嘉白冰 (演员)白秀雄白鴻森白曉燕命案百大影展計劃百田尚樹Elephant DEE花世紀芈月传銀霞銀正雄韩明淑韓國瑜韋伯韜莊嚴 (書法家)莊伯仲莫妮卡·莎莉絲莫允雯莫文蔚榮譽及獎項列表莫愛芳莫拉克風災各方反應遊戲之星選拔賽遊戲駭客族聞天祥遠雄企業團遠流出版公司聯合報文學大獎聯合報文學獎達人總動員華人星光大道華義國際華視天王豬哥秀華揚史威靈飛機公司萩餅萬善同歸萬秀豬王萬華區萬華車站鐘姓青梅竹馬 (2009年電視劇)頂新三重新燕案土地變更事件頂新國際集團顏崑陽顏文章顏擇雅顧玉玲行人保護時相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行政院新聞局風中家族風潮音樂颱風尼伯特 (2016年)颱風獅子山 (2016年)颱風納莉 (2001年)飛上彩虹 (中視)飛歌事件褒揚令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西拉雅語饒星星親中媒體馬偕醫學院馬丁努斯·宋克馬世芳馬冰如馬莉君馬英九馬雷蒙馬悅然馮光遠馮鵬年首華卡通頻道首都早報馒头香椎由宇香港報業公會香港外籍家庭傭工駱以軍騰雲無人機許丙許仁圖許琇禎許義雄許智傑詹宏志詹乃蓁詹哲淵詹怡宜認識臺灣說文解字臺語傳真諫山創高年億高信疆高靖榕高雄85金典超越巔峰國際登高賽高雄市高雄市議會高雄煉油廠高浩文謝大寧謝介石謝哲青謝典霖謝霏霏謝長廷謝雷 (歌手)譚志強譚端魏少朋魏國彥魯凱語音系魯芬魔力全開魔豆傳奇魔法阿媽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豬哥會社財神向錢衝費希平賴坤成賴幸媛賴清德賴曉誼賽德克·巴萊賀一航鶴見俊輔超級偶像超級偶像1超級偶像2超級偶像8超級夥伴超級星光大道超級星光大道 (第三屆)超級星光大道 (第四屆)超級星期天趙寧 (臺灣)趙國帥趙樹海趙慕嵩趙怡路寒袖鹿林星麥人杰麥田出版麻醉風暴2黎礎寧點燈 (電視節目)黎智英黨媒姓黨黨政軍退出媒體黃孝石黃安祖黃世傑黃年黃俊翰事件黃國昌黃凡黃光芹黃創夏黃則修黃石城黃琪黃越宏黃越綏黃越欽黃輝珍黃龍植黃肇松黃進興黃東焜黃毓民黃泰山黃朝琴黃春明黃曙光黃景泰黃智賢 (作家)黑劍製作黑心商品黑心食品黑心藥品黑鸢黄永楠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輔仁大學校友列表齋藤正樹龍山寺站龍兄虎弟 (電視節目)龍隆龍虎綜藝王龍潭聖蹟亭龍應台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農田水利會辽宁日报辜寬敏錢林慧君霧社事件露營車露西 (電影)范姜泰基范雲 (臺灣)郝龍斌郝明義胡天蘭胡宗賢炸彈案胡世和胡乃元胡克定胡競英胡鴻仁胡金倫郭婉容郭建宏 (製作人)郭冠英郭倍宏郭石城郭箏郭瑤琪郭良蕙郭東修郭正亮胖達人郑学稼舊蘭陽大橋舞鶴 (作家)與那國島防火长城阿盛阿波罗网蘇南成蘇俊郎蘇紹連蘇芮蘇逸平蘇森墉蘇治芬蘋果的滋味 (紀錄片)蘋果日報 (台灣)鵝湖月刊赖索閨密 (電影)閩南語音系閩南語語法開卷周報開拓動漫祭薛岳 (歌手)薛丁格的貓 (迷你劇集)薛平貴與王寶釧 (葉青歌仔戲)藍心湄藝術家 (雜誌)藤岡麻美门框胡同關曉榮董恺悌董智森鑽石舞台葉嘉瑩葉公超葉石濤葉翔之葉華成葉言都葉永鋕事件葉洪生葉慶炳葉慈毓葉怡蘭蒲艾真蒋孝武邱品涵邱立本邱昊奇邵語蔡同榮蔡依林獲得的獎項與提名列表蔡志忠蔡國榮蔡珠兒蔡炳坤蔡茂雄性侵少年案蔡英文蔡英文政府蔡恩雨蔡淑媖蔡清彥蔡智堪蔣勳蔣王論戰蔣經國蔣鼎文鄧九雲鄧志鴻鄧禹平鄧育昆鄧雨賢鄭太吉鄭寶娟鄭信義鄭立鄭豐喜鄭蘋如鄭暐鴒鄭村棋鄭梓鄭文彬鄭愁予脑筋急转弯事件鄒美儀膨松剂醉後決定愛上你醋溜族野火集重庆杨家坪拆迁事件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臨風高歌臨海工業區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自立晚報自由時報自由時報訴天下雜誌案自贡市人物列表臺南市臺南市媒體臺中市快捷巴士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臺中捷運臺中捷運綠線臺北南山廣場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校友列表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校友列表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友列表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臺北市次分區列表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臺北和平籃球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臺北製糖所臺灣臺灣反核遊行臺灣大百科全書臺灣媒體亂象臺灣商務印書館臺灣前途決議文臺灣美國無線電公司污染案臺灣香檬臺灣觀光年曆臺灣足球場列表臺灣軍事史臺灣與日本關係史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臺灣電子票證列表臺灣電視史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重要事件年表臺灣歷史臺灣漫畫臺灣戰後時期臺灣文化資產火災列表臺鐵1258次區間車爆炸事故臺鐵便當臺鐵鶯歌列車傾覆事故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計畫臺語電影金塗金屬射出成型金佩姍金嗓金賞金鍾坤金馬獎金馬獎頒獎典禮金車公司金恒煒金正恩金溥聰金手指網路廣告獎金曲音樂節釋惟覺釋星雲釋昭慧蕭菊貞蕭颯蕭言中蕭旭岑長佳機電工程長榮大學腦筋急轉彎 (漫畫)色,戒艺术桥艾伦·图灵艾普羅民意調查艋舺大道苦苓英特發股份有限公司苗栗縣政府雲豹裝甲車雲林定遠電臺雲林縣私立東南國民中學雲林縣立土庫國民中學雲惟彬雷學明雷倩雷神巧克力電子煙電擊文庫雙響炮雙港輕軌老夫子老三台老人與海 (電影)連環泡連橫 (歷史學家)連戰週末2100進擊之路途中陰謀論陳君天陳婉真陳子敬陳季芳陳學聖陳定南陳宏 (新聞工作者)陳宣儒陳家帶陳宇慧陳寶餘陳建仁陳弓陳彥銘 (製作人)陳國祥陳嘉君 (社運人士)陳儀陳玉勳陳玉慧陳秀惠陳瑩 (政治人物)陳牧雨陳芳明陳銘磻陳聰明陳菊陳裕鑫陳郁秀陳金鉌陳長文陳若曦陳雪陳柏良 (足球運動員)陳水扁家庭密帳案陳沁紅陳潔瑤陳明通陳海虹陳新安陳文寬陳日昇陶冬陸寶蓀陈恭澍陆军官校“八百壮士跳黄河”乌龙事件F-35閃電II戰鬥機FacebookGoogle地图H.O.T.Happy CornerHUSH (歌手)In89豪華數位影城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IPad (第一代)KODA KUMI 2013 TAIWAN LIVELaLaport南港MATZKA (專輯)MATZKA (樂團)Move (4L單曲)MP魔幻力量 我們的主場 OURS' MP 演唱會 LiveMr. J頻道ONE PIECE (動畫)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QuiznosSony Fair @ TaiwanTimesTPE48Turn口罩Viva (同人作家)X Japan抗獨史陣線投機者樂團柏楊作品列表柯玉霞柔性政變推理小說推手 (電影)掰脚趾腕林口線林壽鎰林奎佑林家慶 (音樂人)林宜澐林宗彥林宅血案林安迪林山田林強林弘宣林彧林佳龍林佛兒林在培林傑煥林玉体林義雄林瑞圖林瓊鶯林鎮夷林聖芬林達陽林靖傑林飛帆林鴻堯林鴻鳴林鵰林恊松林毅夫奔喪爭議與臺灣法律追訴林水山林沖 (藝人)林泉忠林清玄林濁水林朝鑫林有慧林文雄林曼婷恩田陸換柱爭議李友邦李姓李娃傳李季準李宗瑞性侵案李安修李京恬李佳峰李佳玲李佳霏李來希李光耀之死李祖源李秉宏李紀珠李猶龍李炳盛李荊蓀李鍾熙李鴻禧李雅卿李逸洋李捷金李永平李泰祥李洁明李淑珍李渝李潼李明璁李明賢李昆 (藝人)李昆霖 (藝術家)李愛綺李慶元李思忠 (鱼类学家)李性蓁李智凱杨翠屏杨虎城東吳大學校友列表東元電機東森超視東方報業集團松江兒童合唱團杜素真杜紫軍杜文靖村上龍桃園市桃園國際動漫大展桃園航空城北側聯外高速公路桃園捷運公司桃園機場事件桑品載梁一貞梁次震梅心聞楊又穎楊士萱楊婕 (作家)楊忠和楊忠衡楊儒門楊凱麟楊碧川楊秋興楊照 (台灣作家)楊登魁楊鎮 (藝人)楊蕙如楊渡楊潔玫楊澤楊振興楊明學榮電公司樊曼儂樂生療養院舊院區保留運動橘子紅了歐付寶電子支付歐鴻鍊歐雷格·布里札克歡樂假期歡樂漫畫半月刊正負2度C此间的少年歷蘇殺鬼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水田福德宮水牛出版社民國紀年民間全民電視公司江南案江宜樺江宜樺內閣江山萬里情江岷欽江國慶案江凌青江春男汪仁玠汪笨湖汪洋中的一條船油条沈之岳沈玉琳沈智慧 (臺灣)沙丁龐客劇團泰坦尼克号法國在台協會法國駐中華民國大使列表法輪功在臺灣法轮功在各地的发展及影响泛紫联盟洪宸宇洪一峰洪平朗洪德麟洪秀柱淡水河淡江大學校友列表深層政府游盈隆游錫堃溪墘厝阿彌陀佛碑溫瑞安潘麗麗澎湖七一三事件澄社木姐朱天心朱德庸朱銘朱敬一朴魯榮月亮上的幸福月亮公車月美車站月眉路都市計畫道路改善拓寬工程最後的詩句惜字塔戚嘉林戴忠仁戴晨志我不受歡迎,怎麼想都是你們的錯!我的億萬麵包我的男孩戀上黑天使星星知我心明星咖啡館春晓油气田是枝裕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峽兩岸關係海帶海罡堂海角七號斯洛比斯摩棱斯克新世紀國會辦公室新世界秩序新井一二三新北市區公車701路線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新北市蘆洲區成功國民小學新北投線 (台鐵)新北捷運公司新北捷運淡海輕軌電聯車新兵進行曲新燃岳新頭殼新龍門客棧 (電視劇)新潮流系新海誠新新聞方宥心方盈方芳芳施光訓施明德文化路夜市文林苑都市更新爭議日本人墓地日本廣播協會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时报旺中案走路工事件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旺旺併購中時中天中視事件旺旺集團摩斯漢堡悠遊卡操控性工作者改革历程愛之味愛你沒條件愛在他鄉 (中視電視劇)愛情敲敲門憲法各表應援色數獨敖幼祥故事工廠慎芝慰安妇慈濟基金會托泰·布典打開心傑拒絕中時運動拉芳星光大會拉阿魯哇語曾垂紀曾亞君曾立宇曾英庭曾柏瑜曾淑娥曾昭旭曾慶瑜性相關行業怪盗基德普世價值時報廣告金像獎時報鷹時報文學獎時報文化時藝多媒體1025反黑心顧臺灣大遊行1953年臺灣1956年臺灣1960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68年臺灣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1992年基隆客運罷工事件1992年臺灣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95年高雄國際暨區運馬拉松比賽1996年中華職棒假球事件2002年4月逝世人物列表2006年1月2006年8月2006年臺灣2007年9月2007年基隆市市長補選2007年厦门市反对PX项目事件2007年中國製造出口產品回收事件2007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2008年2月臺灣2008年6月臺灣2008年中國產冷凍餃子中毒事件2008年中国民众抵制家乐福事件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8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2008年西藏骚乱2008年臺灣2009年达赖喇嘛访台2009年臺北市第六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09年雲林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10年亞洲運動會跆拳道爭議事件2011年10月中國2011年高雄市第四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2011超級巨星紅白藝能大賞2012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2012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2012年8月臺灣2012年9月臺灣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台北代表團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全國民意調查2012年臺灣2012年東京台灣女留學生命案2012超級巨星紅白藝能大賞2013年11月2013年輔仁大學更名事件2014年12月臺灣2014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2014年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2014年中華民國總統府砂石車衝撞事件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2014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中國國民黨提名作業2014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民主進步黨提名作業2014年越南排華暴動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爭議事件2014年臺灣黑心油品列表2014年電影列表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2015年4月中國2015年9月臺灣201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2015年布加勒斯特夜總會爆炸事故2015年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爆炸事故2016年2016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2016年2月臺灣2016年7月黃淮氣旋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電視辯論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2017年2017年台灣勞動基準法修正爭議2017年棕枝主日教堂爆炸2018年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遴選事件2018年花莲地震20之後308條款330反服貿遊行5月27日700歲旅程815全臺大停電830百日怒吼大遊行85度C921大地震 扩展索引 (1480 更多) »

劉偉仁

劉偉仁(),桃園市人。歌手,也是詞曲創作人與製作人,知名作品有薛岳《如果還有明天》、彭佳慧《敲敲我的頭》等。.

新!!: 中國時報和劉偉仁 · 查看更多 »

劉妙如

劉妙如(1949年4月10日—),本名劉錦隆,2006年改名劉妙如。臺灣新竹縣新埔鎮客家人,法號妙禪、妙殿明、行本覺,自創如來宗,曾師承另一名新興宗教領袖妙天,2014年妙天宣稱將其破門。.

新!!: 中國時報和劉妙如 · 查看更多 »

劉宏恩

劉宏恩,台灣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美國史丹佛大學法學博士,衛生福利部藥師懲戒委員會委員,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委員,台北榮民總醫院(IRB)委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IRB)委員,中央研究院台灣生物資料庫倫理治理委員會委員,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法律委員會委員,曾任政治大學基礎法學中心主任,研究生物醫學倫理及基因科技倫理與法律、以及傳統法律方面的民法親屬繼承及離婚後子女監護問題等。.

新!!: 中國時報和劉宏恩 · 查看更多 »

劉世芳

劉世芳(Liu Shih-fang,),臺灣政治人物,臺北縣三峽人(今新北市三峽區),生於臺北市,現任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曾任行政院秘書長、總統府副秘書長、高雄市副市長、臺中縣副縣長、高雄世運組織委員會基金會執行長、民進黨中常委等職。曾獲頒中華民國二等景星勳章。 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劉世芳空降接手民進黨在南臺灣深耕已久的艱困選區,戰勝對手張顯耀(該區原任立委黃昭順轉戰不分區),奪下國民黨長期盤據的左營、楠梓選區。 劉世芳原先投入2018年民進黨高雄市長選舉初選,1月11日她在臉書發文表示,初選期間的對立情形,造成市長陳菊飽受攻擊,她忍痛決定不參加初選。.

新!!: 中國時報和劉世芳 · 查看更多 »

劉引商

劉引商(),臺灣女演員,為中視第一部連續劇《晶晶》主演之一。2017年以《順雲》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獎。.

新!!: 中國時報和劉引商 · 查看更多 »

劉俊秀

劉俊秀,出生於台灣臺北縣土城市(今新北市土城區),台灣知名的土木工程學者,主要的研究領域是結構動力學和地震工程,現任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曾任該系的系主任。在2009年年底舉行的台灣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他同時是民主進步黨所提名的新竹市市長候選人。.

新!!: 中國時報和劉俊秀 · 查看更多 »

劉必榮

劉必榮(),生於台北,中華民國政治學學者,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學術專長為國際政治、國際衝突、談判理論。.

新!!: 中國時報和劉必榮 · 查看更多 »

劉兆玄

劉兆玄(筆名上官鼎,),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作家,湖南衡陽市人 ,出生於四川成都市,戰後隨雙親移居臺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東吳大學校長等職。 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新取回執政權後,劉兆玄獲總統當選人馬英九的組閣邀請,入閣擔任行政院院長,翌年9月10日因八八水災所引發的政治風波而率領內閣總辭。於2010年1月14日接任國家文化總會(後更名為中華文化總會)會長,於2016年底卸任會長職務;現任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劉兆玄 · 查看更多 »

劉兆玄內閣

劉兆玄內閣組成於2008年5月20日,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馬英九於2008年5月20日就任後,於同日任命劉兆玄為行政院院長,同時由劉兆玄組成內閣成員(行政院各部會局處首長),所有閣員並於5月20日宣示就職。內閣成員以執政黨中國國民黨的黨員為主。 2009年8月,因台灣中南部發生八八水災,嚴重的人命財物損失引發民眾對於劉兆玄內閣行政的質疑和不信任,引起民怨,因而在2009年9月7日下午17點15分召開記者會宣布於9月10日總辭。.

新!!: 中國時報和劉兆玄內閣 · 查看更多 »

劉克襄

劉克襄(),臺灣臺中縣烏日人,本名劉資愧,台灣作家、自然觀察解說員,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稱號「鳥人」。劉克襄從事自然觀察、歷史旅行與舊路探勘十餘年。至今出版詩、散文、長篇小說、繪本和攝影作品二十餘部。2007年3月—6月曾於清雲科技大學擔任駐校作家。曾擔任《台灣日報》、《中國時報》美洲版、《中國時報》等副刊編輯,自立報系藝文組主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撰述委員及執行副主任。1979年底陽光小集成立,劉克襄是詩社成員。 2017年7月被蔡英文政府任命為中央社董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劉克襄 · 查看更多 »

劉翠溶

劉翠溶(Ts'ui-jung Liu,),中華民國歷史學者,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歷史研究所碩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術專長為經濟史、歷史人口、環境史。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並在1996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於2003/10-2010/1擔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2009年,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陳亭妃在立法院質詢劉翠溶,干預學術自由,要求中央研究院研究美國牛肉染病基因的問題;當場劉翠溶回答不出,陳亭妃便拍桌怒吼“你出去”,當眾受辱的劉翠溶哽咽下質詢台。 2015年3月,劉翠溶被詐騙集團騙光帳戶內新臺幣2000多萬元;2015年5月21日,擔任詐騙集團車手的夫妻在台南市被逮捕。.

新!!: 中國時報和劉翠溶 · 查看更多 »

劉真 (藝人)

劉真(),號稱「國標舞女王」,以此名號打響進入演藝界。台灣著名舞蹈老師、女藝人,主要擅長拉丁舞。出生於臺灣省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畢業於師大附中、國立政治大學俄國語文學系。.

新!!: 中國時報和劉真 (藝人) · 查看更多 »

劉益宏

刘益宏(1949-),是台湾名嘴、記者。生于澎湖,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曾任《中国时报》记者、主笔、副总编辑,《時報周刊》社副社長和中國電視公司董事。 劉益宏长期任社会记者,2002年把在报纸发表的有关专栏文章辑成《江湖一本正經》出版。著有《江湖一本正经》(2002)和《新闻一本正经》(2013)两书。.

新!!: 中國時報和劉益宏 · 查看更多 »

劉黎兒

劉黎兒(),臺灣基隆人,旅日作家、專欄作家,作品以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日本政經社會議題、文學評論等。丈夫王銘琬為臺灣旅日棋士。.

新!!: 中國時報和劉黎兒 · 查看更多 »

劉興欽

劉興欽是台灣的漫畫家及發明家,小名阿欽。出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竹東郡--大山背(今新竹縣橫山鄉豐鄉村)。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畢業,美國聯合大學榮譽藝術博士。 代表作為《阿三哥與大嬸婆》、《機器人與阿金》系列。.

新!!: 中國時報和劉興欽 · 查看更多 »

劉薰愛

劉薰愛(Alicia Liu ),舊名劉子華,生於台灣,跨性別女性,模特兒,隸屬伊林模特兒經紀公司。.

新!!: 中國時報和劉薰愛 · 查看更多 »

劉虹翎

劉虹翎(),中華民國女歌手,出身於中華民國台北市,前緯來體育主播兼網球國手劉虹蘭及中廣DJ兼歌手劉虹嬅的親妹妹,2007年代言高雄夢時代購物中心出道,並推出首張專輯夢時代專輯。.

新!!: 中國時報和劉虹翎 · 查看更多 »

劉柏煙

劉柏煙,台灣南投市人。2008年野草莓運動期間,劉柏煙因不滿陳雲林事件中馬英九政府的表現(認為馬政府忽視人權與國家主權),引火自焚而死。.

新!!: 中國時報和劉柏煙 · 查看更多 »

劉松藩

劉松藩(),臺灣臺中大甲區人,中華民國立法院第一屆(第1~6次增額立委)、第二、三、四、五屆立法委員,並擔任第9任立法院長、第7任立法院副院長。他是立法院1992年全面改選後首位来自台湾的立法院長。.

新!!: 中國時報和劉松藩 · 查看更多 »

劉梓潔

劉梓潔(英文:Essay Liu,),台灣電影導演、作家。彰化縣田尾鄉人。.

新!!: 中國時報和劉梓潔 · 查看更多 »

城邦暴力團

《城邦暴力團》出版於1999年,為將近36萬字的中文武俠小說,作者為台灣知名作家張大春。 張大春本為現代主義小說書寫者,轉為武俠小說範疇後,除了保留武俠小說特有元素,並於創新後,呈現「無視書的限制」的內文精神。也因為內容新穎,兼具純文學與通俗,因此獲得中國時報開卷一周好書榜、聯合報讀書人每周新書金榜、中央日報年度十大中文創作書獎等獎項。2009年發行十週年紀念版(上、下二冊)。.

新!!: 中國時報和城邦暴力團 · 查看更多 »

基尼系数

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学者科拉多·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義的判断年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堅尼指數(Gini index)是指堅尼系數乘100倍作百分比表示。在民众收入中,如堅尼系數最大为“1”,最小為“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年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该年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個人手裏,其餘的國民沒有收入),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该年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绝对平等,这堅尼系數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况,即0~1之间。堅尼系數越小,年收入分配越平均,堅尼系数越大,年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要注意基尼系数只计算某一时段,如一年的收入,不计算已有财产,因此它不能反映国民的总积累财富分配情况。.

新!!: 中國時報和基尼系数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福音宣教會

基督教福音宣教會(韓語:기독교복음선교회;英語:Christian Gospel Mission,縮寫CGM),是起源於1978年的新興宗教,由鄭明析(又譯作鄭明錫)創立。 該教會又稱為耶穌晨星會(Jesus Morning Star,縮寫JMS),其英文縮寫與創建人鄭明析相同。 由於基督教福音宣教會的主日話語中,時常提及「神的攝理」,其他華人教會較少提及此單字,因此台灣媒體及社會大眾也稱呼為攝理教會在日本也稱其為「摂理」或以日語「攝理」的英語拼音「Setsuri」稱之,英文則以韓文中「攝理」對應的英語「Providence」稱之。 由於其教理主張之內容與基督教主流教派不盡相同,例如新約舊約外的「成約」為基督教主流教派完全沒有的主張、特別重視創教人鄭明析的特殊屬靈地位、以及其他教義上面的主張(如「空中提升論」、「耶穌復活」、「基督以靈再臨」等核心教義)皆與基督教主流教派相左,而被多個基督教主要宗派指責為近似統一教的基督教異端或避免爭議而直接列為基督教爭議性教派。.

新!!: 中國時報和基督教福音宣教會 · 查看更多 »

基隆廟口

基隆廟口是位於台灣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0號的小吃市集,以仁三路上的聖王公廟(奠濟宮)為中心聚集,是全台灣最著名的夜市之一,基隆市民在口語上又常以「廟口」稱之 - 美食饗宴 - 基隆市觀光旅遊服務資訊網。全天24小時皆有店家在此營業,每到晚間夜市時段時更為熱鬧,所以也稱為廟口夜市。.

新!!: 中國時報和基隆廟口 · 查看更多 »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Alian 96.3),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所經營的廣播電台,是台湾第一個以臺灣原住民族為主的廣播電台。簡稱原廣。該台接手原本中廣音樂網的頻率,於2017年8月9日開播。.

新!!: 中國時報和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查看更多 »

原住民族電視台

原住民族電視台(Taiwan Indigenous Television,缩写为TITV),簡稱原視,口頭慣稱原民臺,是中華民國第一個、並為唯一全天候以臺灣原住民族為主題的電視頻道,也是第七家無線電視台,字幕則使用翻譯成國語的中文。現位於中國電視大廈,於2014年脫離台灣公廣集團,由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擁有。2016年8月1日起正式於無線數位頻道以HD訊號播出至今。 2014年1月起,原住民族電視台改為全日24小時播出,是目前臺灣全年播放時數最多的公共廣播電視臺。.

新!!: 中國時報和原住民族電視台 · 查看更多 »

假髮

假髮,古漢語稱鬄、髢()、髲鬄(),指非由人自然生長出來的人造仿真頭髮,因應不同用途而佩戴。「鬄」是假髮的總稱,「髲」則專指人髮造的假髮。 在亞洲,中國很早就出現假髮,《詩經》中就多次提及。到了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假髮開始在中國盛行。日本傳統髮型也經常加上假髮梳成。朝鮮半島在高麗王朝(西元918年-1392年)開始盛行戴假髻。而非洲的古埃及人在四千多年前就開始用假髮,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假髮的民族,並將假髮傳到歐洲。 假髮出現在多種形式的表演藝術中,如中國的戲曲、日本的能劇和歌舞伎、以及西方的歌劇。在英國和大部份英聯邦國家,假髮是大律師和法官的法庭服飾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假髮 · 查看更多 »

博客來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books.com.tw,縮寫為books),經常簡稱為博客來,是一家總部位於臺灣的網路零售業者,亦是台灣第一家網路書店。2001年,統一超商投資博客來並取得過半股權,博客來加入統一流通次集團。2007年,博客來總經理張天立被董事會撤換並退出經營團隊。2009年,博客來成為臺灣圖書市場銷售規模第一大通路。.

新!!: 中國時報和博客來網路書店 · 查看更多 »

博新多媒體

博新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Po-hsin Multimedia Inc.),簡稱「博新」,是台灣解嚴之後「媒體大爆炸」時代中國國民黨經營的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頻道代理商,創業於1993年4月23日。博新除經營自有頻道外,也投資台灣八家以上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還以新台幣上億元的天價取得迪士尼頻道亞洲版台灣代理權,成為迪士尼頻道第一屆台灣總代理,跌破業界眼鏡。.

新!!: 中國時報和博新多媒體 · 查看更多 »

华尔街铜牛

华尔街铜牛(Charging Bull),是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区鲍林格林公园的一座铜质公牛塑像。该铜牛原是意大利艺术家创作的街頭,现已成为华尔街颇具人气的永久地标。 铜牛重达,长约,高约。这座巨大的公牛臀部翘起,头部略低,仿佛正在向前冲,这种姿势象征着牛市的乐观与景气。公牛塑像不仅是每天有数千人参观的热门景点,还是纽约和华尔街最显著的地标,更是华尔街金融区的象征。 在Outdoor Monuments of Manhattan: A Historical Guide一书中,迪安娜·杜兰特这样描绘公牛雕像: 公牛略低着头,鼻子闪闪发亮,又长又尖的牛角好像正在向前顶。公牛仿佛带着怒气,相当危险。它肌肉发达的身躯向一侧倾斜,尾巴弯曲像鞭子一样,看上去活力十足,颇有动感。 雕像表面的青铜色泽和金属质感凸显了公牛的力量。雕像设置成让游客在四周都能欣赏,这意味着公牛本身的运动方向并不固定,这从公牛扭动的身体上也可以看出。 公牛身上涌动着一种有攻击性,甚至是好斗的不可预测的力度。可以说这表现了证券市场的活力、力量和不确定性。 莫迪卡1988年对紐約每日新聞表示: 公牛雕像一共做了5个,我希望另外4个能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城市,只要有人愿意买。 2010年,莫迪卡的另一座公牛雕像落户上海,俗称“外滩金融牛”。2012年,另一座雕像在阿姆斯特丹舊證券交易所落成。 2017年3月7日,國際婦女節前夕,在華爾街代表性公牛塑像前,豎起命名為「無畏女孩」(Fearless Girl)的銅像,腳邊的指示牌寫著“Know the power of women in leadership.

新!!: 中國時報和华尔街铜牛 · 查看更多 »

十一寇

十一寇是2006年年底至2007年年初時,在台灣出現的政治鬥爭名詞,為深綠支持者用以指稱民主進步黨11名立法委員(時任或曾任)。主要發起者為2006年12月中旬,全省聯播廣播電台政論節目《台灣人俱樂部》主持人章松根(化名「章天軍」)、鄭愉生(化名「阿生」)發起的手術刀行動。章天軍與阿生呼籲民進黨基層黨員聽眾,簽名支持手術刀行動;最後獲得數萬黨員簽名,並將此簽名及聲明送交民進黨主席游錫堃,並希望民進黨勿提名此11人參加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 十一寇分別為李文忠、林濁水、洪奇昌、段宜康、沈發惠、蔡其昌、林樹山、郭正亮、鄭運鵬、羅文嘉和沈富雄(以上無排序關係),其中新潮流系7人(李文忠、林濁水、洪奇昌、段宜康、沈發惠、蔡其昌、林樹山)、正義連線3人(郭正亮、鄭運鵬、沈富雄)、陳水扁嫡系(扁系)1人(羅文嘉)。深綠支持者認為,這11名委員對內批判是為了爭取名聲,在民進黨初選電話民調時取得不會投給民進黨候選人的中國國民黨選民的支持,拿下高民調數字而獲得初選提名;因此將其一一點名出來,目的是希望泛綠選民能用選票予以制裁。.

新!!: 中國時報和十一寇 · 查看更多 »

卡那卡那富語

漢人遷台之前的台灣南島語言分布圖(按 Blust, 1999)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東台灣"蘭嶼島(深紅色)表示為使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巴丹語群達悟語的區域. 卡那卡那富語(卡那卡那富文:Kanakanavu)為台灣卡那卡那富族人所使用的語言,為台灣原住民語言之一種,屬於南島語系的次語群。亦歸類為台灣南島語第3群,並與鄒語以及拉阿魯哇語(Saaroa)並列。目前台灣原住民鄒語群認證考試分為三類語群:(1).鄒語、(2).卡那卡那富語、(3).拉阿魯哇語。.

新!!: 中國時報和卡那卡那富語 · 查看更多 »

卜大中

卜大中,臺灣新聞工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碩士。.

新!!: 中國時報和卜大中 · 查看更多 »

南宮搏

南宮搏(1924年-1983年),港台历史小说家。本名馬彬,字漢嶽,浙江省餘姚縣人,另有筆名史劍、許劍、馬兵、碧光、齊簡等。浙江大學畢業。曾任《扫荡报》編輯,重庆《和平日报》编辑主任,上海《和平时报》总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到香港创办南天出版社,后赴台主持《徵信新聞報》,继而出任《中国时报》社长兼评论撰述委员。他擅作历史小说,留下作品六十余部,其中一些有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和日文译本。1972年,他的《洛神》由杨喜松先生翻译后交日本《文艺春秋》杂志连载,得白桦派以「現代中國歷史小說的第一人」相誉。 南宫搏历史小说的风格不一。概要说来,早期作品只讲男女相思,有言情小说神髓,文字舒放有致,缠绵动人,对天下大势常避而不谈;后期渐关注历史事件,行文间喜加按语,浑厚有余而灵动稍损。他谙熟史料,对重要人事往往有独到之见,这使得他的作品又不乏给古人“翻案”的效果。譬如《貂蝉》就翻了董卓、王允之案,指王允权欲太重,完全不顾惜董卓缔就的和平繁荣。 南宫搏尝谓:“我处理中国历史,以夏禹为有史之起点,以前自然有,但只是一些传说,完全不能称为史,此后,我的大划分代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南北朝的大混乱;唐玄宗天宝之乱;蒙古人统治中国;孙文创中华民国。这个大划分,以唐玄宗天宝之乱为中国命运的转折点。自天宝之乱以后,中国就长期向衰了,这是从文治教化整体的辉煌而言,一时的武功或疆土扩大,是不足道的。”(南宫搏《杨贵妃·前记》)所以他十分重视唐玄宗和杨贵妃,再三创作这一题材的故事,前后计有《杨贵妃》《杨贵妃外传》《杨贵妃新传》《天宝贵妇》等五种。 南宫搏又曾以“史剑”之名出版《郭沫若批判》(1954年),以“碧光”之名出版《脊樑挺立的人生》(时间不明)和《陋窗小品》(1977年),以“馬彬”本名出版《轉型期的知識分子》(1956年)等。1961年曾任《妖女何月儿》的影片编剧。.

新!!: 中國時報和南宮搏 · 查看更多 »

南山人壽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南山人壽)(Nan Sh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 Ltd.),台灣保險公司,成立於1963年7月。南山人壽在全台設有24家分公司、逾360個通訊處。 2011年8月,潤泰企業集團與寶成集團合資成立的潤成投資控股引進專業管理人,成為南山人壽最大股東。.

新!!: 中國時報和南山人壽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含曾經就讀的畢業校友、肄業校友和曾任教職的教授學者等校友。 含自清末以來各時期之校友,即光緒28年成立之「三江師範學堂」、光緒31年更名之「兩江優級師範學堂」、民國4年成立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民國10年成立之「國立東南大學」、民國16年後之「國立中央大學」以及其後之「南京大學」各个時期之校友。 按入校或畢業時間序列整理,非畢業校友補充「肄業」等字樣標注,教授等單列(或非就讀校友當說明)。補充畢業或者在校院系、以何著名例如職事、成就、榮譽等有關說明。.

新!!: 中國時報和南京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籌建於清光緒28年(1902年),曾十易校名,七遷校址,院系調整時(1952年)由南京大學附屬中學改為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南師附中。.

新!!: 中國時報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中國時報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方朔

王杏慶(),筆名南方朔,出身臺灣臺南市,是一位臺灣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2007年得到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文學評論獎。.

新!!: 中國時報和南方朔 · 查看更多 »

卒業三部曲

《卒業三部曲》是由日本美少女遊戲《卒業 ~Graduation~》(卒業 〜Graduation〜)改編的三部OVA的總稱,標題分別是《卒業》(卒業 〜Graduation〜)、《卒業之聖羅V》(聖羅VICTORY)、《結婚》(結婚 〜Marriage〜)。《卒業》描述五位女主角即將畢業的心情,《卒業之聖羅V》描述五位女主角操縱巨大機器人保護地球,《結婚》描述已經出社會的五位女主角以結婚為前提的戀愛。 《卒業三部曲》臺灣地面電視公開播映權由中國電視公司率先買下,臺灣有線電視公開播映權由東森電視率先買下。1997年2月7日至1997年2月9日,東視育樂台於每日21:00-22:00以《卒業三部曲》為名首播國語配音版,作為該年春節特別節目。1998年7月5日至1998年8月9日,中視頻道於每週日15:00-15:30以《卒業》為名首播雙語版(主聲道為國語配音,副聲道為日語配音)。中都卡通台以《卒業三部曲》為名播出國語配音版。 1998年4月,中國時報系時報廣場大樓與中都卡通台共同主辦「卡通映畫祭」,於每星期三各播放1部熱門日本動畫(動畫電影或OVA),開放免費索票,4月1日19時整播放的是《秀逗魔導士》,4月8日15時整播放的是《叮噹小恐龍》,4月8日19時整播放的是《鋼鐵神兵》,4月15、22、29日19時整播放的是《卒業三部曲》,每場均憑票入場。.

新!!: 中國時報和卒業三部曲 · 查看更多 »

卓越新聞獎

卓越新聞獎,簡稱卓新獎,是台灣民間機構「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設立的獎項,創立於2002年,頒發給年度內表現優異平面媒體、廣播及電視的新聞從業人員。.

新!!: 中國時報和卓越新聞獎 · 查看更多 »

卓柏卡布拉

卓柏卡布拉(Chupacabra),這個名字來自西班牙語中的吮吸(chupa)與山羊(cabra),是一种有可能存在於美洲的吸血动物。最早有人聲稱在1990年代初波多黎各出現,後來在墨西哥及美國南部(尤其在拉美裔社區)也傳說出現,會攻擊並吸食牲畜的血。.

新!!: 中國時報和卓柏卡布拉 · 查看更多 »

協和國際多媒體

協和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King's International Multimedia Co., Ltd.),簡稱協和國際多媒體、協和多媒體、KIMC,是台灣一家已結束營業的多媒體出版品發行公司,與金點唱片都是協和集團(King's Group)成員,於2000年代中期被掏空而結束營業,末代總部設於臺北縣汐止市(今新北市汐止區)新台五路一段88號14樓(東方科學園區)。.

新!!: 中國時報和協和國際多媒體 · 查看更多 »

反台南鐵路東移全線自救聯合會

反台南鐵路東移全線自救聯合會,簡稱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聯合會,是由部分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南鐵案)拆遷戶、以及聲援學生組成的自救會,2015年10月17日成立。.

新!!: 中國時報和反台南鐵路東移全線自救聯合會 · 查看更多 »

反媒體壟斷運動

反媒體壟斷運動,又稱反媒體巨獸運動,為2012年在台灣發起的學生與社會運動,901反媒體壟斷聯盟與由台灣各大學院校學生組成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為推動此運動的主要團體。反對旺中案、反對壹傳媒併購案,要求制定反媒體壟斷法。以維護台灣新聞自由、反對媒體壟斷、防止中資與台灣財團控制台灣媒體為主要訴求。.

新!!: 中國時報和反媒體壟斷運動 · 查看更多 »

反中

反中,又稱反中國、反中國因素、反陸,是指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厭惡和反感情緒,反對其政府的政治作為、社会制度與對外影響力。對中國政府的反感,可能延伸为對於其人民言論及行為的反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都自稱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現今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不被广泛承认,且不再堅持擁有中國大陸主權,只能代表台澎金马,所以“反中”一般是指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因为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由中國共產黨执政,因此部分“反中人士”也是反共或反中共人士;而“親中”也是“親中共”的近義詞。但也存在親中派反中共的现象。 由于反中与反華在英语中都是Anti-Chinese,加上外貌相似容易混淆,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并不对中国人與华人加以区分,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又將反對其政權或政策的反中論述或行为,劃為反華行為,所以反中与反华两个词常常被混為一談。但是對於中國的反對情緒,有时並不一定會延伸到成為對於華人或是中華文化整體的反感情緒。.

新!!: 中國時報和反中 · 查看更多 »

反亞投行突襲總統府行動

反亞投行突襲總統府行動是指2015年3月31日至4月1日時,不滿中華民國政府過於草率地加入亞投行的群眾所發起的抗爭行動。事件起因在於馬英九政府表示準備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臺辦向亞投行遞交意向書,然而這個舉動卻引起包括台灣團結聯盟等在野黨與民間社團批評。到了3月31日晚間,以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民主鬥陣為首的30名抗議人士企圖衝撞中華民國總統府,之後則被中華民國憲兵及保安人員阻攔,期間至少4人被拘捕。 抗議群眾聚集在總統府前表達不滿,之後提出「拒絕主權矮化」、「提出實質評估」、「程--公開透明,凝聚社會共識」、「民意基礎不足,停止政經整併」等訴求。儘管在在晚間11時警方實施第一波驅離行動,但是聲援民眾反而不斷增加,到了4月1日凌晨仍有300多人持續在總統府前靜坐。到了凌晨3時30分,警方再度集結警力組織人牆強勢逼退抗議群眾。對此參與群眾見訴求達成後,在發起人賴品妤、吳崢帶領下轉往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辦公大樓前集結抗議,直到上午7時20分召開記者會重申訴求後才宣告解散。.

新!!: 中國時報和反亞投行突襲總統府行動 · 查看更多 »

口白歪歌系列2 簡簡單單

《口白歪歌系列2 簡簡單單》,為台灣創作歌手鄭進一在2000年7月26日,交給大信唱片發行的一張錄音室專輯。最初,鄭進一在2000年的農曆過年前,邀賀一航一同推出,首張口白歪歌專輯《愛國精神病》,有達到銷售超過十萬張的成績以後,決定繼續採用口白歪歌風格,而改找門下徒弟澎恰恰與許效舜合作,並推出第二張口白歪歌專輯《簡簡單單》。並且,自正式將這專輯推到市面上那刻起,每逢一張的出版,就會捐新台幣1元,給白曉燕文教基金會做公益。在這張專輯中,不只找澎恰恰與許效舜合作,還請曾心梅與如惠,個別與他進行對唱的錄製。另外,在專輯宣傳期間,曾因主打歌《簡簡單單》的歌詞與MV內容,引起許多議題被拿來討論。.

新!!: 中國時報和口白歪歌系列2 簡簡單單 · 查看更多 »

古北

古北新区,位于上海市浦西长宁区古北路附近,是上海第一家有规模的国际居住新区,居住了来自欧美、日本、韩国和港澳等国家的海内外在沪投资商人和企业驻沪代表,也是台商聚居地之一,被戏称为上海的“小联合国”。狭义的古北专指古北新区,范围北起虹桥路延安路高架,南到古羊路,西临虹许路,东至宋园路,占地1.366平方公里。广义上的古北地区则被定义为古北新区、虹桥地区和仙霞地区三区的范围。.

新!!: 中國時報和古北 · 查看更多 »

古龙

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南昌,出生于英屬香港,幼時曾住過湖北漢口,少年後定居於台灣。自1960年代起,以筆名「古龍」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楚留香傳奇》、《絕代雙驕》、《小李飛刀系列》、《陸小鳳傳奇》等,歷年來古龍筆下的著作屢次改編為電視劇、電影等,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重大貢獻,亦奠定其成為華人知名作家的基礎。為台灣著名武俠小說家。.

新!!: 中國時報和古龙 · 查看更多 »

古蒙仁

古蒙仁(),本名林日揚,臺灣雲林虎尾鎮人,台灣作家,「古蒙仁」是其筆名。 畢業雲林縣立斗南高級中學、輔仁大學中文系,並於美國康乃爾大學紐約校區東亞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曾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與國立中興大學。並曾任《中國時報》撰述委員、《中央日報》副總編輯、《華視》經理、雲林縣政府文化局局長,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處長、副執行長等職。現於桃園國際機場公司任職。 作品以報導文學著稱。 他的著作包括新詩、散文與攝影,主要作品有《夢回》、《旱季中的牽牛花》、《黑色的麥田》、《失落的地平線》等。 作品《吃冰的另一種滋味》曾為國立編譯館選入為國民中學國文課課文。 他曾獲得第一屆、第二屆與第三屆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山文藝獎、中華文藝獎、吳濁流文學獎與吳三連文學獎報導文學類等獎項。 現居住於桃園青埔。.

新!!: 中國時報和古蒙仁 · 查看更多 »

台61線

台61線,又稱西部濱海快速公路,是縱貫臺灣西部沿海地區的省道快速公路,也是全台最長的快速公路。因不收取過路費,而被稱為「窮人的高速公路」。其路線北起於新北市八里區,南迄至臺南市七股區。北部路段多採與台15線以快慢車道分隔的方式共行;中南部路段則常採高架方式與台17線共用路廊。.

新!!: 中國時報和台61線 · 查看更多 »

台62線

台62線,別稱東西向快速公路萬里瑞濱線或萬瑞快速公路,是臺灣12條東西向省道快速公路之一。西起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向南行經七堵區後轉東經暖暖區至新北市瑞芳區瑞濱,起點與終點道路皆為台2線,是全台唯二起點與終點皆為同一道路的快速公路 。於2007年6月29日全線正式通車。曾經有立委提議台62線延伸頭城 。.

新!!: 中國時報和台62線 · 查看更多 »

台南大路

台南大路(),是韓國光州廣域市的一條大道,街名取自台灣台南市,總長4.916公里,共8條車道,橫跨市內的東區、南區及西區。本路於1968年定名、2009年改為現名,與、畢門大路(필문대로)和瑞庵大路(서암대로)共同組成光州環城幹道「」。.

新!!: 中國時報和台南大路 · 查看更多 »

台客

台客,為台灣遊客的意思,早期因台灣遊客赴國外旅遊之素質低下,於是漸屬貶義詞;後以此詞稱呼素質低下的人。.

新!!: 中國時報和台客 · 查看更多 »

台寿阿龙

台灣阿龍,也叫台壽阿龍,是台灣人壽的廣告吉祥物,出现在「台灣人壽得第一」的广告。2000年配合龍年且龍邦建設入主台灣人壽而出现,意外讓特攝影迷眼睛一亮,但反應未如預期熱烈;直到2004年推出第三代版本,才因市場行銷策略奏效而著名。又叫「快樂阿龍」。.

新!!: 中國時報和台寿阿龙 · 查看更多 »

台中捷運藍線

臺中捷運藍線為臺中捷運規劃中的路線,目前提報中央審查中,可行性研究報告已於2016年12月21日經交通部審查通過,中國時報,2016-12-22,大紀元, 2016-12-22,自由時報,2016-12-23。第一階段全長21.3公里,高架段9.6公里、地下段11.7公里;全線設高架車站六座(B2~B7站)、地下車站九座(B1、B8~B15站),共十五座車站;此外,於2017年3月23日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中,中國時報,2017-03-23。.

新!!: 中國時報和台中捷運藍線 · 查看更多 »

台北101國際登高賽

台北101國際登高賽(Taipei 101 Run Up)是一場每年固定以台北101大樓作為比賽場地的登高賽。自2005年台北國際金融大樓(台北101)安檢到91樓部分合格後,為了要提昇台北101的國際知名度,經地主(台北101)與台灣體育界各代表商議後,於2005年首度辦理,迄今已成功舉辦12屆,前後歷經彰化銀行、豐田汽車,與渣打銀行的冠名贊助。2018台北101拿下2018垂直馬拉松(原登高賽)世界冠軍賽(最後決賽)在台灣的主辦資格。 下一次的舉辦時間是2018年5月5日。 由於在首度辦理的當時,台北101居世界第一高樓的地位之故,使得在這座大樓舉辦登高賽的創舉,正式超越紐約帝國大廈的規模,成為世界上最高樓的國際登高賽事。但由於安全的考量,報名人數有一定的限制,所以不一定所有的長跑或登高好手都能夠參與這項盛會,還必須通過健康檢查,才能正式加入比賽行列。.

新!!: 中國時報和台北101國際登高賽 · 查看更多 »

台北天空塔

台北天空塔(暫譯),即Taipei Sky Tower,是一座興建中的雙品牌飯店、百貨公司摩天大樓,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松智路與松壽路口。興建基地為原中國信托總部大樓拆除後的創意貨櫃市集COMMUNE A7。樓高280公尺,預計2020年底完工落成。.

新!!: 中國時報和台北天空塔 · 查看更多 »

台北希望廣場

台北希望廣場(Taipei Hope Plaza Farmer Market)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2001年專門為九二一大地震重建區的相關縣市成立的農特產品展售會場,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49號,位居新生南路與八德路交界,緊鄰光華商場,由新北市農會管理營運。本意是希望藉由此展售地的成立,帶給九二一災區的農業一股希望;其後,此地也固定成為各縣市農會在台北市展售各地農特產的會場,並且會在每週六、日進行展售。 2015年5月24日,台北希望廣場結束營業,其產銷地位暫時會由台北市花博公園與新北市市民廣場取代,但也因此被台灣媒體戲稱「沒『希望』」;2015年11月20日,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公告,由勞工保險基金持有的台北希望廣場舊址地上權預定於2016年1月25日進行招標。 2015年8月13日,台北希望廣場於臺北市中正區成功段一小段120之3地號及120地號等「行政專區(六)」土地(林森北路與北平東路交界)開始興建,由新北市農會負責籌建及營運,預定以「台北新希望廣場」名義營運。 台北希望廣場歷經搬遷與長時間的重新整建之後,2015年12月6日於臺北市中正區華山大草原以新名稱「希望廣場農民市集」(The Hope Plaza Farmers' Market)開幕,位於林森北路與北平東路交界,建築由李灼明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仍由新北市農會管理營運。.

新!!: 中國時報和台北希望廣場 · 查看更多 »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簡稱臺北世貿)位在台灣臺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一座多功能的工商服務展演設施。其設立之目的為參與世界貿易中心協會推動世界貿易中心活動。臺北世界貿易中心現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以下簡稱外貿協會)負責營運,提供各項軟硬體設施及服務,協助臺灣業者與全球各地廠商發展世界貿易。 雖然臺北世貿中心一度曾是世界上使用率第一的展覽館,但為了因應部份國際大展的規模日益提升,外貿協會選在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建置臺北南港展覽館(即「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以下簡稱世貿南港館),已於2008年啟用,可望解決展覽規模不足之問題。.

新!!: 中國時報和台北世界貿易中心 · 查看更多 »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英文:Taipei International Cycle Show,簡稱Taipei Cycle,日文:台北国際自転車見本市)是一項專門展示自行車整車與相關零配件之國際專業展覽,每逢春季都會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進行展出,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成功舉辦26屆,目前為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自行車產業展覽。 由於第18屆(2005年)時,主辦單位與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試辦「世貿繞圈賽」,受到各國自行車手與各家參展廠商之好評,因此,自2006年起,國際自由車環台賽也新增「台北市」站,並將此項分站比賽正式納入展覽活動之一,甚至因為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在2008年3月13日正式啟用的關係,也使得「南港展覽館」站在2008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中正式納入,讓台北市在連續兩天,得以進行不同的分站比賽。.

新!!: 中國時報和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 · 查看更多 »

台北國際電信暨網路展覽會

台北國際電信暨網路展覽會(英文:Taipei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Show,簡稱:Taipei Telecom)是由中華民國交通部電信總局指導,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台灣區電機電子同業公會聯手合辦的電信、通訊、網路展覽會,前身為「台北國際電信展覽會」,最早是在1992年首度辦理。國際級電信廠商皆前來參展,最後一次辦理是在2006年的第十二屆。而在2007年確定停辦的情況下,取而代之的是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在2007年10月4日舉辦的IP電信暨視訊傳播展覽會。.

新!!: 中國時報和台北國際電信暨網路展覽會 · 查看更多 »

台北國際電玩展

台北國際電玩展 (Taipei Game Show,縮寫TpGS、TGS)是由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舉辦的電子遊戲展覽,是全台唯一以「遊戲產業」為主、兼具B2B與B2C的綜合性展覽。自2003年開辦以來,豐富精采的內容總是吸引世界各地玩家前來朝聖,從松山機場旁外貿協會的小展場,到現在具有國際規模的遊戲展;從幾千人的參觀人潮到現在成為全國數十萬玩家每年必到的朝聖勝地;見證了整個遊戲產業的興起,與產業一起歷經了草創時期的艱辛,也經歷了大環境變遷的衝擊,更在國際的激烈競爭中逐漸站穩了腳步。同時作為東北亞、東南亞市場樞紐地位與兩岸華文市場的重要橋梁,展覽中以最新趨勢、最新遊戲的體驗、中文化平台為三大亮點,結合遊戲社群的交流互動,提供玩家與業者最歡樂的遊戲饗宴,由於電玩展正值寒假黃金期間,每年都吸引大批玩家湧入會場。.

新!!: 中國時報和台北國際電玩展 · 查看更多 »

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

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英語:COMPUTEX Taipei;意譯Taipei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ow)是由中華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與台北市政府指導,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聯手舉辦之國際型專業電腦展覽;於1982年首度辦理,前身為「台北市電腦展」,在臺北松山機場外貿協會展覽館進行展出;1984年訂定英文展覽名為『COMPUTEX』;1985年外貿協會加入辦理展覽的行列後,正式冠上「國際」之名,走向國際舞台。 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啟用後,1986年起就固定在此展出,並且於1989年正式成為亞洲第一大電腦展。隨著展覽規模陸續擴增、展覽館紛紛啟用的情況下,2003年,在台北世貿三館正式納入展區後,也宣告此展覽成為世界第二大展;並在2004年起,形成「四展館同步展出」的局面,至今已成功辦理三十二屆。雖然2013年台北展演二館拆除,但此電腦展目前仍是「世界第二大國際電腦展」。.

新!!: 中國時報和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 · 查看更多 »

台北國際書展

台北國際書展(英語譯名:Taipei International Book Exhibition,簡稱TIBE)是每年春季在台灣台北市舉行的出版品展覽會,由中華民國文化部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最早稱之「中華民國台北國際書展」,前身為「全國書展」,於1987年12月15日在國立中央圖書館(今 國家圖書館)首度舉行,主要是以增進國際出版品之交流為重要的主軸,後來於1990年起固定於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舉行,展期大致為六天(星期三起至隔週星期一)。 由於屬於半專業性展覽(版權交易與消費展皆有),因此展期第一天為「專業人士日」,僅有出版從業人士、相關媒體或身障人士才能進場參觀,而一般消費者必須等到第二天起才能購票參觀,唯有漫畫區與兒童圖書區例外。目前是台灣規模最大,亦是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之國際級圖書專業展覽,僅次於德國法蘭克福、義大利波隆納、美國BEA等世界三大書展,由於展覽規模逐漸擴展,未來也有移往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的可能。.

新!!: 中國時報和台北國際書展 · 查看更多 »

台北流行廣播電台

台北流行廣播股份有限公司(英語:POP Radio Co., Ltd.,簡稱:台北流行廣播電台,POP Radio)原為台北流行音樂廣播電台,頻率為調頻91.7,是台灣的調頻地區性廣播電台,2009年3月18日上午7點正式開播,強調結合流行音樂、都會資訊、即時新聞,收聽範圍涵蓋台北都會區、桃園市(部分),涵蓋人口超過700萬人;開台邀請S.H.E擔任台呼演唱者。 POP Radio的發射站位於新北市萬里區和汐止區交界的五指山頂,地址為萬里區頂萬里加投段溪底小段235之1號(海拔約699公尺),發射功率為0.6 kW,和寶島新聲廣播電台、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共用同一個發射站。此電台在台北市、新北市的全家便利商店(部分)、連江縣統一超商(部分)的店內播放。.

新!!: 中國時報和台北流行廣播電台 · 查看更多 »

台北書展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英語:Taipei Book Fair Foundation,TBFF)是因為台北國際書展在長期沒有常設的籌展單位下,自從行政院新聞局接掌主辦權後,為了要讓展覽的承辦單位有常設性,而由台灣的各家出版商組成的財團法人組織,並且自2005年起,成為台北國際書展的常設主辦單位。 由於2003年12月,郝明義在中國時報刊登公開信,呼籲行政院新聞局必須要讓台北國際書展有常設單位。因此,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應運而生,並且經過各出版社的集資下,於2004年3月4日正式成立。.

新!!: 中國時報和台北書展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台兒莊戰役

台兒莊戰役為1938年3月至4月中旬國軍在山東省南邊台兒莊與意圖由山東分兩路進攻徐州的日軍進行的戰役,這場戰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徐州會戰的一部分。國軍在以徐州為中心地區與日軍激戰,史稱徐州会战。日軍第5師團主攻臨沂,第10師團主攻滕縣、臨城、台兒莊,均遭國軍擊退。因為是對日抗戰爆發後國軍首次取得的勝利,又稱為台兒莊大捷。但當時的日本帝國陸軍論點並不認為他們撤退代表戰敗,日軍認為即便這場局部衝突伤亡不小,但是這場戰役只是在擴張縱深的接觸戰,而非帝國大本營派令的正式作戰任務。.

新!!: 中國時報和台兒莊戰役 · 查看更多 »

台灣加油讚

台灣加油讚(Taiwan Bravo),是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的全國競選總部,執行總幹事為金溥聰,副執行總幹事為林益世與羅智強,發言人為殷瑋與李佳霏,新聞總監為李猶龍,首席顧問為廖文振。.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加油讚 · 查看更多 »

台灣報紙列表

中華民國行政院于1951年6月10日,依據《國家總動員法》第22條「政府於必要時得對報館及通訊之設立加以限制或停止」,發佈行政命令,宣布:「台灣省全省報紙,雜誌已達飽和點,為節約用紙起見,今後新申請登記之報社雜誌通訊社,擬從嚴限制登記」,此即臺灣報禁中的「限證」。此一命令,直至1988年1月1日方告廢除,此後,中華民國政府對於出版事業登記證申請的態度從限制轉為開放,最終於1999年1月25日,出版登記事業證制度伴隨《出版法》,一起走入歷史。報禁解除後,出版事業登記證申請踴躍,一時間臺灣報社林立,但由於臺灣報紙閱讀人口逐漸衰退、報業市場競爭激烈,使得不少小型報社因不敵大型報業集團,陸續歇業。 報禁解除前,當時《中國時報》與《聯合報》、《中央日報》曾並稱「三大報」。報禁解除後,《自由時報》經營有道,在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中央日報》則逐漸沒落。2003年,臺灣《蘋果日報》創刊,發行量成長快速,成為臺灣報界的新起之秀。此後至近年,閱報率最高的臺灣四大報長期依序為《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前兩者相加超過親中媒體之後兩者相加約15~20%。上述四報與中央社合稱「四報一社」,又和《經濟日報》、《工商時報》合稱「六大報」。除四大報外,尚有以報導地方新聞為主的地方報社,於當地具有一定影響力。.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報紙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媒體史

台灣媒體的歷史,可追溯至清领时期,在日治時期奠定了報業、廣播業基礎。戰後之初,媒體環境一度相對寬鬆,但在二二八事件後,言論自由高度緊縮。在解嚴之前,臺灣新聞自由狀況甚差。在1987年解嚴之後,政府於1988年開放報禁,並在1993年先後完全開放廣播頻率和有線電視,臺灣媒體業隨之急速發展。雖然臺灣現在擁有自由的媒體環境,但由于媒體數量多而導致的惡性競爭,以及政治勢力從未徹底退出媒體界,使媒體亂象叢生,引發社會的不安,也提出不少反省淨化的要求。.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媒體史 · 查看更多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簡稱媒觀,成立於1999年,由學界、媒體實務界以及關懷媒體環境的公民所組成,是台灣第一個建制化的媒體監督暨改造團體。基金會致力於媒體識讀教育的推廣、媒體公民權利的維護、媒體勞動權益的伸張、媒體公共性格的確立、媒體多元結構的建制。基金會成員深信,透過公民的集體力量必能創造合理、尊重、公義、民主、多元的媒體公共空間。現任董事長為賴鼎銘。.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台灣宏觀電視

台灣宏觀電視(Taiwan Macroview Television),簡稱宏觀電視、MACTV,前稱宏觀衛星電視(Macroview Satellite Television,簡稱宏觀衛視、MSTV),是2000年~2017年播出的台灣衛星電視頻道。全天候向海外華僑、華人播放臺灣電視節目的衛星電視頻道,播放的節目則包含國語、臺語、粵語、英語、客語廣播。.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宏觀電視 · 查看更多 »

台灣地位未定論

台灣地位未定論,或稱台灣主權未定論,認為台灣的主權歸屬未定,是關於台灣國際地位的論述之一。 台灣地位未定之說出現於二戰戰後初期,至遲由美國駐台新聞處處長羅伯特·卡度於1946年提出該論述。美國國務院喬治·凱南與副手保羅·尼采、美國國務院特別政治事務辦公室主任迪安·魯斯克等人都在1948年提出过台灣地位未定的議論。1949年3月更有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表示:「在對日和約簽定之前,台灣仍屬於盟軍總部」;同年4月15日,美國國務院新聞事務特別助理公開表示台灣與戰時的庫頁島一樣,「其最后地位將由一項和約決定」。麥克德莫特之言是美國官方首次公開表明台灣地位未定。 随着1948年底國共內戰情勢逆轉,美國對於可能被中共佔領的台灣進行政策檢討。1949年,美國以外交與經濟手段保衛台灣的結果均告失敗,認為台灣終將落入中共之手。在國務院掌握決策優勢下,美國為擺脫介入國共內戰失敗的責任,決定從中脫身。1950年初,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草擬一聲明並說服美國總統杜魯門接受。1950年1月5日,杜魯門出面發表該聲明:為實踐《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台灣移交給蔣介石四年以來,美國及其它盟國均接受中國在台灣行使權力。艾奇遜當日稍後也闡釋杜魯門的說法表示:中國管理台灣已達四年之久,美國及其盟國對於該項權力與該項佔領從未發生疑問,當台灣被納為中國的一省時也未發出法律上的疑問,因為人們認為那是合法的,現在若干人認為情形改變了,他們認為現在控制中國大陸的那個勢力,對我們是不友好的,而那個勢力,不久將獲得其他若干國家的承認,因此他們就主張:「好,我們等待一個條約吧。」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1950年1月聲明「美國太平洋防線」不包括朝鮮半島和台灣,蘇聯得知後決定支持並軍事援助北韓的統一朝鮮以及中共的攻佔台灣計劃。2月14日中共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互助條約》,艾奇遜拉攏中共離間蘇聯的計畫宣告失敗,轉變成積極圍堵政策。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為防止中共佔領台灣,杜魯門於6月27日發表聲明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實施台海中立化,同時聲明:台灣未來的地位必須等到太平洋地區恢復安全、對日本的和平條約訂立、或經聯合國審議後才能決定。後世普遍將此聲明解讀為台灣地位未定論之起源。 依國際法而言,戰爭的始末是從宣戰到和平條約生效為止,所有經過協議後的權利義務須在和平條約生效以後才能產生法律關係。1951年日本與同盟國簽訂《舊金山和約》,1952年又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中日和約》,但是在這些和約中,日本都只有表示「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並未表明台灣主權歸屬於何方。 《舊金山和約》簽訂時,絕大多數簽約國代表的共識為台灣的地位暫時未定,應在適當時機依照《聯合國憲章》的住民自決原則,經由公民投票由住民決定,但是現今尚未為解決此問題而舉辦公民投票。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政府依據《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以及《中日聯合聲明》或《中日和約》來否定台灣地位未定論,並各自主張擁有台灣與澎湖的主權。而美國則視《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中關於台灣的部份為從未正式執行的意向聲明,且視《中日和約》未處理台灣地位,並認為台灣地位未定。美國政府在《中美建交公報》與《八一七公報》聲明了美國「認知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其後表示「認知」不代表認可、不代表接受,除了「認知」以外不代表任何意義。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意為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張,亦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地位未定論 · 查看更多 »

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英語譯名:Taiwan Broadcasting System),簡稱TBS、臺灣公廣集團、臺灣公廣、公廣集團、公廣,是台灣第一個、亦是目前唯一的公共媒體事業群,由公視基金會和中華電視公司等兩個中華民國政府出資的媒體機構組成,於2006年7月1日成立。現階段以經營電視媒體為主,未來計劃納入廣播服務,遠程發展以英國的BBC、美國的PBS、日本的NHK等國際知名公共媒體機構為目標。.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 查看更多 »

台灣共識

台灣共識,台灣政治名詞,由蔡英文於2011年提出的政治主張,作為其總統大選政見之一。不採用馬英九政府支持的九二共識、維持限狀作為兩岸基礎,主張先以民主程序匯集台灣各政黨間對於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共識,再以此作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談判基礎。但許多評論者認為,臺灣共識是尚未成形的設想,仍有待討論。.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共識 · 查看更多 »

台灣勞工陣線

台灣勞工陣線(英語:Taiwan Labour Front,常簡稱勞陣)是臺灣的勞工運動組織之一,主要訴求是從「政治民主」進一步邁向「產業民主」。在政治上,勞陣被認為較為親近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具有一定的台獨色彩(後述)。.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勞工陣線 · 查看更多 »

台灣災難列表

此處列出台灣史上(含歷史上屬於福建的金門和馬祖)造成多人死亡與受傷的各種災難,由於同一事件可能兼具二種以上的災難,而在不同列表會重複列示。.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災難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簡稱台獨,是台灣的政治思想之一,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制定新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住民的獨立主權國家,與謀求兩岸統一的「統派」相對。實際上依照理論與目標的不同,還可細分為傳統台獨、華獨、台獨左派等流派。 台灣獨立運動面臨著種種的政治現實與國際角力,外部除須與美日兩大盟邦建立互信的軍事同盟關係,還須克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干涉與經濟施壓,而如何解決台灣內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上的多元與矛盾(統派)也是另一項難題。台灣獨立運動也透過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国化、強調台灣主體性等方式表現。.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是包括倡導台灣獨立運動的相關組織、刊物、以及人物等。.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社

團法人台灣社 (Taiwan Society)是一個強調臺灣主體性、以台灣獨立為目標的台灣社會團體,部份成員來自台灣北社、台灣南社和台灣東社,旗下有台灣角社、台灣客社、台灣青社、台灣原社等子社團。.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社 · 查看更多 »

台灣第一生化科技

台灣第一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灣第一生化科技,TAIWAN FIRST BIOTECHNOLOGY INC),是台灣嘉義縣民雄鄉一間從事飲料製造業的公司,成立於1999年12月9日,主要生產飲料。.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第一生化科技 · 查看更多 »

台灣美食展

台灣美食展(英文:Taiwan Culinary Exhibition)為每年固定在台北世貿中心舉辦的美食暨旅遊展覽,並且邀請多家餐飲與觀光飯店業者展出,展現美食相關成果。 1989年,當時的交通部觀光局局長毛治國創立台灣美食展,目前已成為亞洲知名的美食產業展覽,與每年六月由外貿協會舉辦的台北國際食品與機械展導向與對象皆不同,進而受到一般消費者的偏好。 2013年,因為交通部觀光局察覺近年展覽的舉辦有活動設計上的瑕疵,而以「了無新意」的理由將台灣美食展停辦,當年改以「台灣美食系列活動」為名進行推廣。 2014年,台灣米其林廚師學會、中華美食交流協會及展昭國際企業公司共同合辦「台灣國際美食展」,以「追隨總鋪師尋找新台灣料理」為主題,同時舉辦「世界廚藝邀請賽」、「廚藝教室」、「觀光列車主題館」等活動內容,獲得交通部觀光局、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同意擔任指導單位並給予經費補助。 由於2014年,民間協力策展「台灣國際美食展」獲得的成功,2015年7月17─20日,交通部觀光局與台灣觀光協會再度合作,重新於原展覽地(台北世貿中心展覽一館A、D區)復辦台灣美食展。.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美食展 · 查看更多 »

台灣花瓣蛤

台灣花瓣蛤(学名:Fronsella taiwanica)是帘蛤目寄生蛤科花瓣蛤屬的一种,也是花瓣蛤屬中最小的現生種。.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花瓣蛤 · 查看更多 »

台灣運動彩券

運動彩券,簡稱運彩,是台灣合法授權的體育投注彩券,由主管機關公開甄選發行機構負責運動彩券之發行。台灣運動彩券自2008年5月起發行,第一屆發行期間為2008年至2013年,第二屆發行期間為2014年至2023年。第二屆由威剛科技取得經營權、台灣運動彩券公司擔任受委託經營機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為受委託金流機構。第一屆運動彩券發行機構則為台北富邦銀行。運動彩券發行之法源依據為《運動彩券發行條例》。.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運動彩券 · 查看更多 »

台灣運動暨休閒產業展覽會

台灣運動暨休閒產業展覽會(Taiwan Sports Recreation & Leisure Show,簡稱Leisure Taiwan)是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受經濟部的委託,首度於2007年舉辦之內銷體育產業展覽,與每年四月定期舉行的台北國際體育用品展覽會不同的是,此項展覽是以一般民眾做為主要的對象,因此有開放民眾購票參觀,讓一般民眾可以藉由展覽來了解台灣的體育運動與休閒產業發展的趨勢。 這項展覽除了安排主題館展示,同時也會舉行相關的研討會,另外在主舞台區,也會不定時安排表演節目,讓參觀者進行觀摩。.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運動暨休閒產業展覽會 · 查看更多 »

台灣鐽震

台灣鐽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鐽震」,為中華民國政府陳水扁政府於2008年輪替前秘密成立的一家公司,主要經營軍火相關買賣。目前實收的公司資本額8000萬元(新台幣,以下皆同)中,中國鋼鐵公司子公司「中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投資5000萬元,中華電信子公司「中華系統整合股份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國防部預定出資45%,約新台幣4.5億元。 鐽震公司被媒體揭發後,國防部長李天羽於2008年2月23日發表聲明表示因此案奉令成立未能落實執行宣佈請辭,並於同日獲准,而行政院在同日宣佈由蔡明憲接任國防部長。同日晚間,鐽震董事長吳乃仁宣佈鐽震解散。 2008年2月29日下午,鐽震召開董事會,討論公司解散事宜,預訂2008年3月13日公司解散。在經濟部網站上的「公司登記資料查詢」網頁中,該公司的營業登記資料顯示,鐽震於2008年4月7日正式解散。 2009年監察院提出糾正案,認為相關作為破壞軍政、軍令和軍備專業分工職能,規劃投資股權比率也和相關規範不合。.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鐽震 · 查看更多 »

台灣鐵路

臺灣鐵路(簡稱臺鐵)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直營的鐵路線之總稱,為臺灣主要的鐵路運輸系統。1891年通車營運,採用1067mm(窄軌)軌距。目前由西部幹線、東部幹線、南迴線等3條幹線,以及10條客貨運支線所組成。.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鐵路 · 查看更多 »

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專指列出歷年發生在 台灣的食品安全重大案例。.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那麼旺

《台灣那麼旺》(Taiwan NO.1)是民視大型歌唱選秀節目,2016年5月28日開播,孫樂欣製作,胡瓜、白家綺主持,採線上直播方式,可APP預測優勝者。此節目是2016年1月胡瓜與百是傳播老闆黃義雄爆發口角而罷錄《明日之星Super Star》之後,再次主持民視大型歌唱選秀節目。.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那麼旺 · 查看更多 »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1977年-1978年)是一場從1970年代初期開始,關於台灣文學之寫作方向和路線的探討,特別是在1977年4月至1978年1月之間,關於這個議題的討論,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一般稱之為「鄉土文學論戰」。--面上,這是一場關於文學之本質應否反映台灣現實社會的文壇論爭,但是在實質上,這場論戰卻是「台灣戰後歷史中一次政治、經濟、社會、文學的總檢驗」(陳明成 2002,40)。1 事實上,類似的論戰在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台灣也發生過,所以有人將1930年代的論戰稱之為「第一次鄉土文學論戰」,而將1970年代的論戰稱之為「第二次鄉土文學論戰」。不過,本文將用「台灣話文論戰」來指涉1930年代的那次論戰,而以「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來指涉1970年代的這次論戰。.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 查看更多 »

台灣LGBT權益

中華民國(臺灣)通常被認為是東亞、乃至亞洲地區之中,少數LGBT權益相對友善之地區。每年十月最後一週星期六在臺北市舉辦的臺灣同志遊行吸引數萬人參與,為亞洲僅次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第二大的LGBT活動。 同性性行為在台灣是合法的,針對同志的暴力事件相當少見,警方對同志友善空間施壓的情況逐漸減少。同性伴侶目前未享有與異性伴侶同等的法律權益,僅部份地方政府開放受理「同性伴侶」的戶政註記。2015年台北市聯合婚禮開全國先例,首度開放同性伴侶參加。 在反歧視法方面,分別在2003年和2007年制定了《性別平等教育法》和《性別工作平等法》,保障教育和工作領域不得有性別、性傾向之差別待遇。在2011年《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條文中,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以教育方式教導尊重多元性別(指性別除生理性別外,還包括性傾向、性別特質、性別認同)差異,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實質平等。2015年通過「長期照顧服務法」,將長期照護納入反性傾向歧視範疇。2016年民進黨為立法院多數後,涉婚姻平權的民法修正案,在立法院被提上議程,獲多數立委主持。台灣司法院大法官於2017年5月24日釋憲,中華民國民法972條違憲,要求兩年內修法,使台灣有機會成為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地区。 根據一份2014年的研究,臺灣社會普遍接納同志,不會因其性別而拒絕他們交友、求職等權利,多數反對對同志的種種刻板印象。然而問及若自己子女是同志時,其意見則明顯保留。2012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指出55%受訪者贊成應立法保障同志合法結婚權,37%反對,其中以年輕族群對於婚姻平權特別支持。 台灣在LGBT權益和同志運動的反對聲浪主要以基督教右派背景的保守派團體為主,主要政黨內部亦有反對的聲音。.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LGBT權益 · 查看更多 »

台灣民政府

台灣民政府(英文:Taiwan Civil Government)是於2008年2月2日在台湾成立的政治組織,由林志昇领导。台灣民政府主張台灣應該與日本統一,認為台灣暫時由「美國軍政府」軍事占領、但主權仍屬於大日本帝國。該組織表示,依據馬關條約與舊金山和平條約,日本天皇保有台灣所有權,美國握有台灣佔領權,美國總統有責任循萬國公法,實現台灣地位正常化等立場;並主張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否認中華民國的合法性。台灣民政府否認自己是台獨組織,反對台獨,對台灣地位未定論亦持批判立場。 台灣民政府不是在中華民國登記有案的政黨、社團等組織,也未受到任何國家或政府所承認。台灣民政府官方網站刊有「台灣公民權利法」、「組織建構圖」、「州郡管轄區域圖」等文件,而且於臺灣各地設有辦事處,開辦宣傳講座,散發傳單,開放民眾申請「台灣民政府身分證」與「台灣民政府車牌」,招募軍隊「黑熊部隊」,辦理「郡守」及司法人員考試,每年組「日本天皇陛下祝壽團」參拜日本靖國神社。台灣民政府有固定的人員與宣傳車在全台各地活動,並鼓吹申請身分證等行為。 台灣一些縣市警察局將台灣民政府列為詐騙集團。台灣民政府宣稱只要辦了台灣民政府身份證,不用美國簽證就能直接去美國;但美國在台協會官員否認此事。該組織發放的護照也沒有美國公民的任何免簽證權利,以此護照入境他國將會遭到遣返與可能的法律追訴。.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台灣房屋

台灣房屋仲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Taiwan Realty Estate Co.,簡稱:台灣房屋),是台灣的房屋仲介公司,前身為北區房屋,於2008年改名為台灣房屋,並成立台灣房屋地產集團。現服務範圍包括台灣、美國、加拿大和日本。.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房屋 · 查看更多 »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臺灣新聞記者協會(Association of Taiwan Journalists),簡稱臺灣記協、記協、ATJ,是由臺灣新聞工作者、新聞相關科系學生自由入會的民間組織,於1995年3月29日正式成立,成立宗旨為「爭取新聞自由、提升專業水準、保障新聞工作者獨立自主、落實新聞媒體為社會公器之責」。目前會長為陳曉宜。.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 查看更多 »

台灣新浪潮電影

台灣新浪潮電影,亦稱台灣新電影運動或台灣新電影,為1980年代至1990年代左右,由台灣新生代電影工作者及電影導演所發起之電影改革運動。電影主要呈現寫實風格,其題材貼近現實社會,回顧民眾的真實生活,由於形式新穎、風格獨特,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新浪潮電影 · 查看更多 »

台灣文學

台灣文學長期因為政治、地緣因素,早期經常被視為邊陲文學或中國文學的支流,在發展上即受到相當大的壓抑。尤其在外來統治者的廣義殖民下,紛雜書寫系統使台灣文學呈現無法連貫的窘境。不過相對的,從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古典漢文(台灣傳統漢文學)、華語白話文、日文、台語白話文和客語白話文的複雜情況及斷層也豐富了台灣文學的面相。 台灣文學就廣義而言應為「出生或客居台灣所發表的所有文字作品」,而狹義上則應指「描寫台灣鄉土人物、再現台灣典型環境、運用台灣語言的作品、表現台灣人的生活與思想」的文學作品。 台灣文學歷經日治時期新文學、反共文學與西化現代主義文學的發軔萃煉過程後,1970年代之後的懷鄉、鄉土、政治、女性文學於2000年代仍以嶄新型態呈現,且佔台灣文學一定重要性。除此之外,暢銷的勵志文學、新興的網路文學和同志文學也在這波多元化的並存發展中,競相在新媒介介面或寫作技巧上,重整台灣的新世紀文學圖像。而也就是如此,台灣文學雖在影像媒體夾擊中面臨著嚴峻挑戰,依舊試圖以更創新的面貌繼續蓬勃再生。.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文學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報

《台灣日報》(Taiwan Daily),簡稱《台日》,公司全名為台灣報業股份有限公司,為台灣的一份綜合性日報,1964年10月25日創刊,2006年6月6日停刊。最後一任董事長為顏文閂,總社曾設於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88號8樓(義美食品總部同棟),總社最後社址位於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三段361號「台日大樓」。.

新!!: 中國時報和台灣日報 · 查看更多 »

台獨左派

台獨左派,又稱左派台獨、台獨左翼、左翼台獨,簡稱左獨、獨左,是台灣獨立運動(台獨)參與者中偏向社會民主主義、進步主義等左派政治及經濟思想的派別。左派早年在台灣並不活躍,甚至誤與共產主義畫上等號,因此聲勢遠不及久居台獨主流地位的「台獨右派」,即華獨一系;但近幾年來因全球經濟大衰退與兩岸全面三通(包括開放中資與中客直接來台),使得台灣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思潮在台灣社會走向主流,加上對華獨的不積極感到失望,台獨左派於青年知識份子場域的討論度逐漸上揚,尤其是2014年太陽花學運發生後。 現時活躍的台獨左派團體有時代力量、社會民主黨、自由台灣黨、基進黨、綠黨等,他們除了在社會及經濟議題上持左傾立場,也對轉型正義、婚姻平權等涉及公平正義的社會議題高度關注;政治上出於台獨主張,與民進黨等被視為台獨右派的團體合作,但又保持一定距離。.

新!!: 中國時報和台獨左派 · 查看更多 »

台獨黨綱

台獨黨綱指台灣政黨民主進步黨於1991年10月13日第五屆第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全代會)通過修訂黨綱中的一個條文,其草案係由創黨黨員林濁水等起草。一般外界容易以為該條文是一個單一文件,事實上僅是黨綱中的一條,描述台海現狀,並揭示該黨追求通過公民投票,讓台灣成為正常國家的理念。  .

新!!: 中國時報和台獨黨綱 · 查看更多 »

台鐵BK10型蒸汽機車

臺鐵BK10型蒸汽機車是台灣日治時期引進的四輪飽和式蒸汽機車,同日本鐵道作業局(英國製)與(日本製)。.

新!!: 中國時報和台鐵BK10型蒸汽機車 · 查看更多 »

台鐵CT270型蒸汽機車

臺鐵CT270型蒸汽機車與同型,為臺鐵速度最快的蒸汽機車,時速可達100公里,並因其優美且流線的外形而享有「貴婦人」、「蒸汽機車女王」等美譽。.

新!!: 中國時報和台鐵CT270型蒸汽機車 · 查看更多 »

台鐵濁水溪橋

台鐵濁水溪橋是位於台灣彰化縣與雲林縣間濁水溪上的一座鐵路橋樑,連接彰化縣二水鄉二水車站與雲林縣林內鄉林內車站,1990年竣工通車。.

新!!: 中國時報和台鐵濁水溪橋 · 查看更多 »

台湾地下电台

台湾地下电台产生于二十世纪90年代,在中国国民党处于大众媒体绝对优势地位的情况下,为了在选举时让更多的民众听到自己的声音,民主进步党等反对党纷纷设立地下电台,宣传政见,号召选民投票支持。 在台灣,廣播電台的主管機關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早年為行政院新聞局)。早年中國國民黨長期執政時代,廣播電台頻道分布不均,為掌控媒體而佔有多數的頻率,扼殺媒體自由;1990年代起,因而有地下電台的興起,節目大多以批評時政為主。2000年後,政府開放小功率電台申請設立,部份地下電台因此合法化。為增加營收,除了政論節目外,地下電台的節目大多進行商品販賣,尤其以藥品為主;但部份藥品未經檢驗,含有各種不明成分對人體有害,造成不少非法藥物氾濫的情況發生。在台灣中南部農村地區,出現不少因服用非法藥品而導致腎臟病變需洗腎的案例。迄今台灣街頭仍有所謂的「電台指定藥局」,而這些藥局的主要宣傳媒介都以地下電台居多,尤其是病入膏肓的老年聽眾很容易受到電台蠱惑與誤導而誤買誤用藥物,造成長遠的身心傷害。.

新!!: 中國時報和台湾地下电台 · 查看更多 »

台湾共产党 (2008年)

台湾共产党,是臺灣農民、前民主進步黨資深黨員王老養等人於2008年7月20日在臺灣臺南縣合法成立的一個社会民主主义政党。.

新!!: 中國時報和台湾共产党 (2008年) · 查看更多 »

史擷詠

史擷詠(),英文名Shih, Jei-Young或Gerald Shih,出生地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著名配樂家,曾獲得三座金馬獎最佳電影音樂類獎項,是至今華人世界跨古典與流行領域最成功之音樂家。 配偶:曾月珍。.

新!!: 中國時報和史擷詠 · 查看更多 »

司強

司強(Jean Scuderi 或 Jean Noël Scuderi,別名Scud,)是一位法國視覺藝術家及攝影師,其作品靈感主要來自於街頭藝術和觀念藝術。 他近年來所進行的「化裝舞會-自身幻覺」(Masquerade - The Illusion of Oneself)是結合了人體、繪畫、攝影技巧與象徵意涵的藝術計畫,執行至今已有超過數百位來自世界各地、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志願模特兒參與。.

新!!: 中國時報和司強 · 查看更多 »

参差计划

参差计划(Cenci Journalism Project)在2011年创办,是中国内地首家以跨语言的全球视角持续关注边缘议题的新媒体,影响人群覆盖40,0000人。 参差计划拥有约400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志愿译者,除英语、阿拉伯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韩语九大主要语种之外,亦有波兰语、冰岛语、斯洛伐克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阿尔巴尼亚语等语言源,跨语言关注全球54个不同语种的媒体报道。.

新!!: 中國時報和参差计划 · 查看更多 »

名人賽 (台灣圍棋)

名人賽是台灣职业圍棋赛事,由中國圍棋會主辦。名人賽於1974年開辦,前21屆由台灣新生報,中國圍棋會合辦,23屆起由中國時報接手合辦,後由中國圍棋會獨力主辦,於2010年宣布停辦,止於第36屆。 名人賽賽制變革甚多,主因:.

新!!: 中國時報和名人賽 (台灣圍棋) · 查看更多 »

吳威志

吳威志(),臺灣雲林人,臺灣學者、政治人物,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2009年因中國國民黨提名之張麗善臨時退出雲林縣長選舉,而以其清新學者身份被臨時徵召參選,但敗於現任縣長蘇治芬,得票數為121,832、得票率34.63% 。。 2016年10月7日,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召開首場聽證會,將認定中央投資公司與欣裕台公司是否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國民黨指派證人之一的吳威志不滿黨產會委員連番壓迫式逼問,退席抗議。.

新!!: 中國時報和吳威志 · 查看更多 »

吳宗憲

吳宗憲(),出生於臺灣台南市西區,台灣綜藝節目主持人。因參與《五燈獎》賽事而在演藝界嶄露頭角,1987年正式以歌手身分出道,早年有「星馬王子」之美譽。 1990年代開始進軍綜藝節目至今,吳宗憲憑藉獨樹一格且詼諧逗趣的主持風格迅速竄紅,成為華人世界最知名的主持人之一。自2000年起多次高居臺灣主持人收入榜首,穩坐综艺天王地位,在臺灣電視綜藝界與張菲、胡瓜和張小燕被合稱為「三王一--」 ,有「本土天王」、「Local King」、「綜藝天王」之稱號,為當中唯一跨域稱霸「金鐘獎」與「金曲獎」雙料大獎,亦為當中唯一自多年前便開始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綜藝娛樂事業版圖成功橫跨兩岸,以及率先進軍新媒體產業者。 2008年10月31日,評審團在第一輪投票時一致通過,吳宗憲與阿雅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獲得第43屆金鐘獎「娛樂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16年10月8日,評審團在第五輪競爭激烈投票下,最後由吳宗憲與吳姍儒父女檔以《小明星大跟班》節目獲得第51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在2017年9月30日,經過評審團最後再三討論「一致認同」下,吳宗憲與林柏昇以《綜藝玩很大》獲得第52屆金鐘獎「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 雖然主持光芒掩蓋了吳宗憲歌唱實力,但吳曾獲金曲獎第3屆最佳國語男演唱人提名及第6屆、第10屆最佳方言男演唱人提名,並於1994年以《真心換絕情》專輯獲得第6屆金曲獎「最佳方言歌曲男演唱人獎」。再加上2013年於第24屆金曲獎《Music I Remember》段落,個人獨唱經典金曲串燒組曲,大受好評(該段落為第24屆金曲獎最高收視),其歌唱實力仍不容小覷。2018年,吳宗憲舉辦睽違多年的個人演唱會,門票熱賣。 吳宗憲為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2年、2013年、2015年、2017年臺灣主持人收入榜首。.

新!!: 中國時報和吳宗憲 · 查看更多 »

吳寶春

吳寶春,麵包師傅,生於台灣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 2008年,吳寶春、曹志雄與文世成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路易樂斯福世界盃麵包大賽奪下亞軍,同時吳寶春亦拿下歐式麵包的個人優勝。 2010年,世界盃麵包大賽新增個人賽,吳寶春在前十名團體賽競爭選手當中,代表中華民國台灣參賽並獲得世界麵包金牌(冠軍)。 2016年,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亞太EMBA學程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新!!: 中國時報和吳寶春 · 查看更多 »

吳建樟

吳建樟(英文名:YOKO,),台灣台南市人,為《五星物語》、《機動戰士GUNDAM》系列的中文翻譯者。曾擔任《先鋒動畫》、《神奇地帶》、《開拓動漫畫情報誌》等影響台灣動漫界至深的相關刊物的創辦推手、主編和專欄作家等職。.

新!!: 中國時報和吳建樟 · 查看更多 »

吳佩慈

吳佩慈(英文:Pace Wu,),出生於台灣台北市,台灣女藝人,有「九頭身美女」的美譽。與香港籍中國商人紀曉波育有兩子一女。.

新!!: 中國時報和吳佩慈 · 查看更多 »

吳俊輝

吳俊輝(),台灣職業魔術師,出生於南投縣,十三歲開始學習魔術。,並常受邀至政府相關單位進行大規模表演活動。 後期開始研究魔術融合教育,經常在各大專院校及國高中以上學校校園巡迴演講,並且在各學校舉辦教師研習,成為台灣首位發展教育魔術的專家。立志以傳道人精神將教育魔術法推廣至全世界。 台灣首位教育魔術師,出生於南投縣水里鄉,13歲開始學習魔術。目前致力研究魔術融合教育,常受邀至教育相關單位巡迴演講。並且在各學校舉辦教師研習,成為台灣第一位專職的教育魔術師。期勉秉持以傳道者精神,將教育魔術中的理論觀念與實務價職推廣至全世界。.

新!!: 中國時報和吳俊輝 · 查看更多 »

吳念真

吳念真(),本名吳文欽,筆名念真,臺灣男導演及藝術監督,出生於臺北縣瑞芳鎮(今新北市瑞芳區)猴硐大粗坑,父親入贅,身為長子的吳念真,從母親的家姓;自爆曾罹患憂鬱症,自承還在吃藥。.

新!!: 中國時報和吳念真 · 查看更多 »

吳勇濱

吳勇濱(),桃園市客家人,台灣歌手。2008年參加中視第四屆《超級星光大道》,獲得第十名。2011年以台語專輯《愛唱歌的人》入圍第22屆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歷年來曾發行客語、台語及國語專輯,屬於「多聲帶」的歌手。.

新!!: 中國時報和吳勇濱 · 查看更多 »

吳琪銘

吳琪銘(Wu Chi-ming,),臺灣政治人物,雲林人,為民主進步黨籍,德霖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畢業。曾任台灣團結聯盟2005年中華民國任務型國代選舉國大代表,新北市議會第1屆市議員,臺北縣議會16屆縣議員,土城市市民代表,新北市消防局義勇消防隊第五大隊大隊長,土城區雲林同鄉會創會長。曾任新北市議會第2屆市議員。2015年4月15日,吳琪銘獲民進黨提名,代表民進黨參選為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新北市第十選舉區(土城區、三峽區)立法委員,並順利高票當選。.

新!!: 中國時報和吳琪銘 · 查看更多 »

吳繼文

吳繼文(),臺灣作家。南投人,先後就讀於台北東吳大學、日本廣島大學,曾任台北《聯合報》副刊編輯、時報文化出版公司總編輯、臺灣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作品散見報章雜誌,已出版長篇小說《世紀末少年愛讀本》(1996,時報文化出版,聯合報「讀書人」1996文學類年度好書)和《天河撩亂》(1998,時報文化出版,中國時報「開卷」1998年度十大好書)。 《天河撩亂》部份章節曾先後收入《天使之翼:台灣當代酷兒小說選》(2003,馬嘉蘭翻譯、主編,夏威夷大學出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2003,馬森主編,九歌出版)、《台灣同志小說選》(2005,朱偉誠編,二魚文化出版)、《媲美貓的發情──LP小說選》(2007,黃錦樹、駱以軍編,寶瓶文化出版)、《新郎新 '夫'——台灣性的少數者 文學3-小說集》(2009, 黃英哲、白水紀子、垂水千惠編,作品社出版)。 詩作曾入選《七十八年詩選》(1990,爾雅出版)、《創世紀詩選1954-1984》(1993,爾雅出版)。 劇本創作《公園1999的一天》1998年11月首演於台北藝術大學。 另翻譯有河口慧海《西藏旅行記》(2003,馬可孛羅文化)、中沢新一《看不見的人》(2011,橡樹林文化出版)、井上靖《我的母親手記》(2013,無限出版)以及吉本芭娜娜作品《廚房》、《哀愁的預感》、《鶇》(均為時報文化出版)等多種。.

新!!: 中國時報和吳繼文 · 查看更多 »

吳魯芹

吳魯芹(),本名吳鴻藻,字魯芹,上海人。上海中学毕业后,就讀四川樂山的武漢大學外文系。大二時,罹患肺病吐血,長年住在樂山上老霄頂的廟中養病。病中以第一名畢業,陳通伯推薦他任中華文化基金會中、英文秘書,曾在武漢大學和貴州大學教英文。來臺灣後,先後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淡江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1956年與夏濟安、林以亮、劉守宜等聯合創辦《文學雜誌》。1962年以客座教授身分赴美國,曾在紐約州立大學、西密西根州立大學、布納德萊大學、費萊狄金遜大學、羅德州立大學、密蘇里大學講授比較文學,後任職於美國新聞總署。 吳魯芹學貫中西,以散文隨筆之博通蘊藉馳名當代文壇,齊邦媛譽為「結構縝密,筆調朗暢,無論述願懷舊議論記遊,知識趣味常超越時尚」。1983年因心臟病病逝美國舊金山,後由《聯合報》及《中國時報》副刊輪流主辦「吳魯芹散文獎」。 吳魯芹散文作品有《師友.文章》、《美國去來》、《雞尾酒會及其他》、《瞎三話四集》、《餘年集》、《暮雲集》、《吳魯芹散文選》等。 W W W W W Category:吳姓.

新!!: 中國時報和吳魯芹 · 查看更多 »

吳釗燮

吳釗燮(),生於臺灣省彰化縣大城鄉,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学者和外交官。現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秘書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民主進步黨秘書長、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駐美代表(大使級),為首任非中國國民黨籍的駐美代表。.

新!!: 中國時報和吳釗燮 · 查看更多 »

吳恬敏

吳恬敏(Constance Wu,),是美國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出身的臺裔女演員。 2017年,獲〈時代雜誌〉評選為時代百大人物的先鋒者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吳恬敏 · 查看更多 »

吳洛纓

吳洛纓(),出生於臺灣新北市板橋區,台灣影視編劇、劇場導演和編導演教師。大學就讀於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修導演。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曾經擔任過麥田出版編輯以及《3P表演藝術網》主編;1996年她和劇場同好一起成立了台灣藝人館劇團,除了導演之外也身兼製作,有不少中小型舞台劇作品。2010年成立宸泰國際文創工作室,主要工作以編寫影視劇本為主。目前亦兼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講師及中華編劇學會副秘書長。 在2015年第50屆金鐘獎頒獎典禮後在臉書上「為評審團在典禮上遭到不平等對待抱屈,髒話連連批評藝人水準低落」,引起話題。.

新!!: 中國時報和吳洛纓 · 查看更多 »

吳滋懿

吳滋懿(英文名:Jil Wu),生於西元1971年。台灣作家、文化經紀人,著有《東京buy家藏寶圖》、《時尚.東京》等書。16歲起跑遍天世界多個國家,高中在巴拉圭、大學在加拿大就讀服裝設計,回台灣後曾任服裝設計、攝影助理、《ELLE》編輯、中天電視台駐香港及東京特派員。二十六歲便擔任法國時尚雜誌總編輯的她,創下台灣雜誌最年輕總編輯的紀錄,現為《Vogue》、《時報周刊》、《GQ》、 《Men'sUno》、《自由時報》、《中國時報》、《Aspire》、日本的《Studio Voice》等報章雜誌撰寫流行文化專欄,製作封面拍攝、廣告拍攝、文化展覽等大型跨國合作。2011年12月22日首度策展的蜷川實花x阿信|天堂影像書同名展在台北市東區的Stay Real Cafe開展,到2012/03/11為止來展總人次超過三萬人。專屬網頁jilwu.com以v blog 形式突破平面與影片的介面。 累積了多年旅居各國的學習與工作經驗,自創的文字和攝影的自由素人風格,表現獨到的亞洲女性的國際時尚觀點。2009年受聘為醒吾技術學院駐校藝術家,將國際文化的養分帶往校園,活躍於國際的藝術與文化平台。電視頻道民視、TVBS、中天等談話型節目的時尚旅遊消費專家。.

新!!: 中國時報和吳滋懿 · 查看更多 »

吳明益

吳明益(),台灣跨領域藝術家、作家、學術與環境活動家。 吳明益的創作以小說、散文為主。其長篇小說《複眼人》已售出十餘國版權,開創台灣小說首次由國外主流文學出版社買下版權的先例,也因此備受國內媒體關注。英、法譯本分別由(2013)及(2014)出版,法譯本於2014年獲得法國島嶼文學獎(Prix du livre insulaire)小說類大獎。另一長篇小說《單車失竊記》則於2018年入圍布克國際獎,為首位入圍此獎項的台灣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吳明益 · 查看更多 »

吳斯懷

吳斯懷(),生於臺灣,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曾任陸軍副司令、參謀本部聯準室主任、陸軍第六軍團指揮官、陸軍教準部指揮官、參謀本部作戰及計畫參謀次長、陸軍澎湖防防衛司令部司令、陸軍總部戰訓署長、師長。中國國民黨籍,退伍後出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秘書長、陸軍官校校友總會副總會長。八百壯士 (臺灣) 之一,又號:藏指將軍。.

新!!: 中國時報和吳斯懷 · 查看更多 »

吳敦義

吳敦義(),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中國時報記者、大都市建設副董事長,臺灣本省人。出生於臺中縣南投區草屯鎮,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曾任報社主筆,負責臺北市政專欄,能言善道,於1973年獲中國國民黨推薦參選臺北市議員並當選,開啟從政之路。1981年被國民黨徵召返鄉參選南投縣長,成為最年輕的地方首長。 在1990年任高雄市長,並於1994年首次民選市長連任,任內在1990-1998年,多次強力批評中央政府「重北輕南」的政策,頻頻為高雄人叫屈。;2002年返鄉參選南投縣立法委員,連續三屆當選;2009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馬英九總統任內任期最長的行政院長;2011年6月受馬英九總統認同,成為第十三任副總統候選人,並於2012年5月20日宣布就職。此外,吳敦義曾擔任中國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中國國民黨中常委、中央評議委員團主席、秘書長、第一副主席至代理主席等。2017年1月9日宣布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以破14萬票第一輪出線當選。.

新!!: 中國時報和吳敦義 · 查看更多 »

同志權利運動家

在同志歷史上,同志權利運動家是指奉獻己力,推動同志權利改革的人。他們或投身政治、參與立法工作,或以出版、投書、輿論等方式宣揚同志理念,為同志爭取平等權利。.

新!!: 中國時報和同志權利運動家 · 查看更多 »

向日葵9號

向日葵9號是日本系列衛星「向日葵衛星」其中一款日本氣象衛星。衛星由日本氣象廳開發,三菱電機製造。於2016年11月2日由三菱重工业與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經H-IIA運載火箭將其送上軌道,屬於地球同步衛星。向日葵9號與向日葵8號屬同型號衛星,作用為8號的備用衛星,2022年開始替代8號。.

新!!: 中國時報和向日葵9號 · 查看更多 »

吉阿吉阿語

吉阿吉阿語,或稱西布頓語屬於南島語系,主要使用於靠近於印尼苏拉威西岛東南海岸旁之布顿岛南端巴務巴務市周邊。至2009年大約有六万人仍在使用吉阿吉阿語。.

新!!: 中國時報和吉阿吉阿語 · 查看更多 »

坂口憲二

坂口憲二(1975年11月8日—),日本演員,於日本東京都出生。.

新!!: 中國時報和坂口憲二 · 查看更多 »

坂茂

坂茂,是一名出身於東京都的日本建筑师,在东京、巴黎和纽约擁有工作室。坂茂熱心於將建築技術运用于人道主义事业,獲得作品賞、、和普利兹克建筑奖等多項與建築有關的獎項,被譽為「建筑界的奇才」。.

新!!: 中國時報和坂茂 · 查看更多 »

塞奧佐羅斯二世 (亞歷山大教宗)

亞歷山大牧首塞奧佐羅斯二世()是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的第118任牧首。他在2012年11月4日獲選為牧首, 並在18日正式就職。.

新!!: 中國時報和塞奧佐羅斯二世 (亞歷山大教宗) · 查看更多 »

塞那阿巴斯巨人像

塞那阿巴斯巨人像(Cerne Abbas giant)為一山坡上的裸身巨石像、位於英格蘭多塞特郡北方塞那阿巴斯(Cerne Abbas)附近的山腳。 巨石像高55公尺,寬51公尺,右手拿一根37公尺長的瘢節巨棒。 巨石像是在陡峭的山坡上鑿出高寬均為30公分的線形溝槽構成。 而溝槽是直接鑿穿草皮及土石層到達白堊岩層上,可以從山谷對面望見或空中來鳥瞰。據說已存在超過二千年。尹德瀚/綜合報導,"英塞那阿巴斯巨人像 不孕救星",中國時報,2010-07-28.

新!!: 中國時報和塞那阿巴斯巨人像 · 查看更多 »

壹網樂

壹網樂,全名壹多媒體娛樂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5月17日,是由香港壹傳媒集團專為網樂通機上盒所成立的多媒體服務公司,但網樂通機上盒已於2012年10月31日終止服務。.

新!!: 中國時報和壹網樂 · 查看更多 »

壹電視

--電視廣播股份有限公司(Next TV,簡稱壹電視),是一家臺灣電視臺,2010年12月28日正式開播,最初由壹傳媒創立,至2013年6月轉手年代集團經營。目前旗下頻道有新聞台與綜合台與電影台,其所有自製節目皆以高畫質(HD)拍攝、製作並播出。 轉手年代集團後,多次爆發勞資糾紛。同時也是全台灣第一家由工會合法取得罷工權的電視臺。.

新!!: 中國時報和壹電視 · 查看更多 »

壹電視執照申請案

壹電視執照申請案,於2009年至2010年間,壹傳媒集團在台灣成立壹電視,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申請播放許可執照的案件。.

新!!: 中國時報和壹電視執照申請案 · 查看更多 »

壹週刊 (台灣)

《壹週刊》(Next Magazine)是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的綜合性正體中文雜誌,是壹傳媒繼香港《壹週刊》後進軍台灣之作,2001年創刊,2018年停止發刊,轉為網路媒體。 根據AGB尼爾森台灣的數據,於2006年度,《壹週刊》12-65歲的讀者約有1,413,000人,差不多佔台灣五大週刊讀者總數的一半。 《壹週刊》在封面上註明星期四出刊,但超商和書店於星期三即開始出售;若遇特殊狀況,如重大社會事件時,則機動性提前至星期二出刊。.

新!!: 中國時報和壹週刊 (台灣) · 查看更多 »

夏志清

夏志清(),江蘇吳縣人,生於上海浦東,中國文學評論家,教授。 夏之父為銀行職員,夏於1942年自滬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時,已大量閱讀了中國文學名著。1946年9月隨長兄夏濟安至北京大學擔任助教,醉心於西歐古典文學,因研究威廉·布莱克檔案(William Blake Archive)論文脫穎而出,取得留美獎學金至耶魯大學攻讀英文碩士、博士。 在紐約州立學院任教時,獲得洛克菲勒基金會(又稱洛氏基金會)贊助,完成《中國現代小說史》一書,也奠定他學者評論家的地位。1961年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幾年後接任翻譯家王際真(Chi-Chen Wang, 1899-2001)之教席。2006年7月,當選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是該院成立以來當選時最高齡的院士,夏志清表示「好像在作新娘子」。 夏濟安是其親兄。.

新!!: 中國時報和夏志清 · 查看更多 »

夏元瑜

夏元瑜,祖籍浙江杭州,出生於北平。今文學派學者夏曾佑之子;祖父夏鸾翔。其父於1922年辭世。.

新!!: 中國時報和夏元瑜 · 查看更多 »

夏瀛洲

夏瀛洲(),中華民國空軍二級上將,生於山東諸城,由總統李登輝親自提拔晉升中將與上將,屬於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

新!!: 中國時報和夏瀛洲 · 查看更多 »

夏迪

夏迪可以指:.

新!!: 中國時報和夏迪 · 查看更多 »

夏政峰

夏政峰(),族名Kalitang,台灣原住民阿美族人,出生於台東縣。2008年參加中視第四屆《超級星光大道》歌唱選秀節目出道,2010年以民視《新兵日記》系列節目成名。.

新!!: 中國時報和夏政峰 · 查看更多 »

夏曉華

夏曉華(),國民黨特務及台灣戒嚴時期之媒體大亨,出生於浙江孝豐,民國二十六年考進軍事委員會幹訓班。民國三十六年,創辦中國新聞資料供應社。民國三十九年,創辦正義之聲與正聲廣播公司。民國五十三年,創辦台灣日報、台灣晚報。長子夏鑄九,為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退休教授;次子夏禹九,現任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長女夏林清,現任輔仁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因輔大女生性侵事件處理不當備受批評。.

新!!: 中國時報和夏曉華 · 查看更多 »

夢想家

《夢想家》是一部台灣搖滾音樂劇,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表演工作坊製作,在2011年「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國慶晚會」演出。主要製作人為賴聲川(擔任創意總監、編劇與歌曲作詞),導演丁乃箏、呂柏伸,主要音樂創作者為陳志遠,主要演員周定緯、林芯儀、李杰宇、張靜之、林維哲。 於當年度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日)、10月11日在台中市圓滿戶外劇場演出兩個場次,耗資約新台幣2.58億元。外界質疑費用過於高昂,並涉及帳目不清等財務問題,引發台灣社會內部討論,成為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議題之一,並登上台灣2011年十大藝文新聞第一名。台北地檢署以貪污案進行偵辦,但以「查無實據」結案,2013年監察院以此案涉及行政缺失,糾正行政院與文化部(前文建會)。.

新!!: 中國時報和夢想家 · 查看更多 »

大家一起來

《大家一起來》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經典益智問答節目之一,主持人是趙樹海,開放觀眾組隊報名參賽。.

新!!: 中國時報和大家一起來 · 查看更多 »

大宅們

《大宅們》(My Geeky Nerdy Buddies),是中國大陆与臺灣合拍电影,中國于2014年7月10日上映一天,随后为避免恶性竞争紧急撤档,台湾于2014年8月22日上映。由邱瓈寬、楊宗憲監製、朱延平執導。由蕭敬騰、江疏影、大鹏領銜演出。台湾由美商華納兄弟公司台灣分公司發行。.

新!!: 中國時報和大宅們 · 查看更多 »

大小愛吃

《大小愛吃》是一個台灣的電視節目,由ASOS(徐熙媛、徐熙娣)主持,於2007年6月11日起每週一至週四於八大綜合台播出,2008年6月2日停播,該節目諧趣的訪談內容曾多次創下同時段有線電視娛樂節目收視第一的佳績,因大小S在演藝圈人緣極佳以及高收視的保證,該節目即成為各大藝人宣傳的重點節目,其中也難得邀請到極少接通告的大牌節目主持人,如藍心湄、利菁、吳宗憲等人。海外部分在香港的有線電視娛樂台以及華娛衛視播出。.

新!!: 中國時報和大小愛吃 · 查看更多 »

大平霧線

大平霧線(大平霧輕軌)為臺中捷運規劃中的路線,前身為「臺中捷運紫線」,目前尚待辦理可行性研究中。為目前臺中市政府推動之屯區軌道系統之總稱(包括主線與支線);目前採用系統、路線類型、行經路線及設站位置,都還尚待辦理評估。.

新!!: 中國時報和大平霧線 · 查看更多 »

大和解

大和解是1995年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提出的政治理念,主張在野黨進行大聯合,以促成整個社會的和解。其具體作法在於主張民主進步黨應該與新黨合作挑戰中國國民黨的地位,一同建立大聯合政府。 1995年12月18日,施明德邀請新黨全國委員會召集人陳癸淼、趙少康等人在立法院咖啡廳喝咖啡商談合作事宜,號稱「大和解咖啡」。新黨提出「三黨不過半」口號,同意與民進黨合作。但大和解隨後在民進黨內引起爭議:這個主張獲得民進黨內許信良與謝長廷的支持,但遭到正義連線成員如沈富雄等人的反對。.

新!!: 中國時報和大和解 · 查看更多 »

大眾電信

大眾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英語:First International Telecom Corp.;FITEL)是台灣唯一採用個人手持式電話系統(PHS)的行動電話業務提供者,股東包括大眾全球投資控股(大眾投控)、新光集團、中興保全、UT斯達康、聯華電子(聯電)集團、啟碁科技、英華達、見龍化學工業(見龍化工)集團等。.

新!!: 中國時報和大眾電信 · 查看更多 »

大統長基食品

大統長基食品廠股份有限公司為台灣大型食用油公司,市占率近一度接近四成,創立於1977年(民國66年)1月,初期營業項目以沙拉油、花生油、麻油及苦茶油為主,加入葵花油、芥花油、玉米油、葡萄籽油、橄欖油、混裝棉籽油之進口業務。產品販賣遍佈各種通路包含國防部福利總處、全聯福利中心及全台各大量販店、超市等,並在國內主要縣市廣設營業據點。.

新!!: 中國時報和大統長基食品 · 查看更多 »

大頭仔

台灣中部黑道角頭老大吳進成綽號,1988年鴻泰有限公司將吳進成撰寫的自傳《我在黑社會的日子》改編拍攝成電影《大頭仔》。 上映後,行政院新聞局電影事業處和台北市政府新聞處曾前派官員往電影院查緝未依規定擅自播放的「台語版」配音版本,並將視違規情況予以處分。.

新!!: 中國時報和大頭仔 · 查看更多 »

大話新聞

《大話新聞》是台灣三立電視台的一個政論節目,2002年11月—2012年5月31日間於三立新聞台下午8時55分至11時(台灣時間)播出,由三立電視新聞部自製(2008年前委外由「浩達傳播」製作)。最初是由鄭弘儀與-姜-玉鳳合作主持,而後改由鄭弘儀獨自主持至節目停播,屬於台灣少數會在節目上引用報章雜誌新聞及國外統計書面資料的政論節目。台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曾琮愷說,也因為拿出證據常踩到政府痛腳,經常替特定泛綠政黨及政治人物澄清,而遭到泛藍媒體指為立場不夠中立。 2018年1月,鄭弘儀重回三立並開設新談話性節目《鄭知道了》,於1月22日開始播出。.

新!!: 中國時報和大話新聞 · 查看更多 »

大陸尋奇

《大陸尋奇》是中視十分著名與最長壽的社教節目,1990年8月11日開播,記錄中國大陸各地自然美景、歷史古蹟、民眾生活等,至今仍在播映中,是中視除新聞節目外最長壽的節目。2017年是《大陸尋奇》播出第27年,總集數已超過1700集。 《大陸尋奇》製作人為周-志-敏(2008年時已轉任該節目顧問)、劉建良與蘇志宗,主持人是熊旅揚。首播頻道為中視主頻,另外中視經典台、中視菁采台、中天綜合台、中天娛樂台、八大第一台皆有重播。2013年6月9日,中視HD台(現為中視菁采台)開始同步首播。.

新!!: 中國時報和大陸尋奇 · 查看更多 »

大漠計畫

大漠計畫是中華民國空軍從1979年開始每年派遣近百名現役飛行員和地勤人員以沙烏地阿拉伯軍人的身份軍援葉門阿拉伯共和國(北葉門)的祕密計劃。直到1990年,南北葉門統一,“大漠計劃”才结束,中華民國空軍共在12年中派出700多位人員 。.

新!!: 中國時報和大漠計畫 · 查看更多 »

大愛電視

大愛電視,是由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所經營的電視網,原名慈濟大愛電視台,1998年1月1日開播,為慈濟基金會所屬之非營利事業。大愛電視不接受託播商業廣告,其資金三分之一來自慈濟基金會環保志工從事資源回收所得、其他來自善心人士捐款。大愛電視在成立之初,一度被定義為宗教電視台。.

新!!: 中國時報和大愛電視 · 查看更多 »

天天樂財神

《天天樂財神》,官方英文名The Poker Age,是中天娛樂台製播的綜藝益智節目,主持人為徐乃麟、梁赫群,助理主持由鄧絜文、曾智希先后擔任,Albee代班助理主持。2017年4月10日起每週一至週五晚間8點至9點於台灣中天娛樂台播出。2017年4月11日晚間7點至8點於台灣中天綜合台播出。節目首集請來曾是《小氣大財神》助理主持人的「小天使」韋汝、「小惡魔」湘瑩擔任特別來賓,2017開始的台灣綜藝節目。2018年1月5日播出最後一集。.

新!!: 中國時報和天天樂財神 · 查看更多 »

天外奇蹟

是2009年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第十部動畫電影,首部3D電影。由《怪獸公司》導演皮特·多克特負責執導,爱德华·阿斯纳、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和约翰·拉岑贝格尔配音演出。 電影由華特迪士尼影業發行,曾於紐約Comic-Con展試映前45分鐘,獲得好評如流。受邀為第62屆坎城影展開幕片,首部擔任坎城開幕片的3D動畫片。本片在北美2009年5月29日正式公開首映。本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動畫片等獎項,成為繼《美女與野獸》之後的第二部入圍最佳影片的動畫片。.

新!!: 中國時報和天外奇蹟 · 查看更多 »

天使之翼 (電視劇)

《天使之翼》(Wings of Angel),2007年華視八點檔連續劇,由竇智孔、夏如芝、洪小鈴、楊一展領銜主演。.

新!!: 中國時報和天使之翼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天空之夢福岡

天空之夢福岡(Sky Dream Fukuoka,簡稱SDF)是一座曾經座落於日本九州福岡市西郊,亞洲排行第二高、世界第四高的超大型摩天輪。SDF是長榮轉投資的長榮瑪琳諾亞(Evergreen Marinoa)的一部份,是一個綜合了旅館、遊樂場、商店與餐廳的綜合娛樂設施,緊鄰九州地區最大的暢貨購物中心(Outlet Mall)「」(マリノアシティ福岡)。直徑112公尺、距地總高120公尺的SDF,在2001年12月15日啟用當時,無論是在轉輪大小還是總高度的項目上,都位居世界第二的地位,僅次於位於英國倫敦的觀景式摩天輪「英航倫敦眼」(BA London Eye,總高135公尺),不過由於倫敦眼採用乘客艙位在轉輪外側的機械式旋轉結構,與常見、乘客艙位於轉輪內的重力式摩天輪(Ferris wheel)結構上不大相同,因此如果以純重力式摩天輪作排名而排除倫敦眼,SDF則曾一度是世界上第一高的重力式摩天輪。 SDF每旋轉一週需時20分鐘,全部的客艙都採密閉式配備有空調系統,每個客艙最多可以乘坐八名乘客。天氣晴朗時,搭乘SDF除了能眺望包括福岡塔(福岡タワ-)等現代化的城市景觀外,也能隔著看到與志賀島等鄰近地區的離島。 SDF的入場全票為800日圓,學生與兒童則另有程度不一的折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緊鄰SDF一旁的福岡瑪琳諾亞內也有一個比較小型的摩天輪「天空之輪」(スカイホイール),因此形成少見的大小雙輪景象。 2009年9月,由於福岡瑪琳諾亞擴建的用地需求,業主決定終止SDF的營運,並預計將其拆卸轉售給台灣的月眉育樂世界(今「麗寶樂園」前身)。月眉育樂世界幕後營運商麗寶建設集團決定以新台幣2至3億元收購SDF,並以樂園入口處的到停車場前的空地為SDF的遷移預定地。 在SDF結束營業並拆除之後,承繼日本最高摩天輪頭銜的,是位於東京都葛西臨海公園的鑽石與花大摩天輪(ダイヤと花の大観覧車)。 自2014年9月於台灣正式動工組裝,前後耗時近3年,2017年5月於麗寶樂園渡假區重新啟用轉動。 麗寶樂園天空之夢摩天輪共有60個車廂,每車可搭乘6-8人,轉動一圈25分鐘,直徑120公尺,海拔總高度384公尺,總重1,300公噸,為台灣最大的摩天輪。.

新!!: 中國時報和天空之夢福岡 · 查看更多 »

天空之蜂

《天空之蜂》(天空の蜂)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長篇推理小說。1995年由講談社發行單行本,1997年11月發行了講談社Novels版,1998年11月發行講談社文庫版。法文版譯名《La Prophétie de l'Abeille》(蜜蜂的預言)。 本作是東野圭吾迄今為止寫過最花心思的作品。摘自 新星出版社2013年03月出版之簡體中文版《東野圭吾的最后致意》。內容談及核電廠、快滋生反應爐、自衛隊和直升機,使用多種專業術語。恐怖攻擊引發時各相關的職責與控管,還有單位與單位間的調度,格局相當龐大與深入。.

新!!: 中國時報和天空之蜂 · 查看更多 »

天讎

《天讎——一個中國青年的自述》,英文著作文革紀實長篇小說,作者凌耿以紅衛兵(「廈八中」頭目)第一人稱紀錄,詳實寫出文革初期(1966年—1968年)經過,包括:福建紅衛兵鬥爭省黨委韓先楚、全中國9次紅衛兵「大串聯」、波希米亞式的浪漫到北京謁見毛主席,天安門廣場百萬人頭鑽動、一片紅(毛語錄)盛大熱烈場面、批鬥王光美(清華大學紅衛兵主鬥,廈門第八中學「紅衛兵829公社」至北京助鬥)、數百名不同派系紅衛兵持械武鬥廝殺殘忍場面、最後18歲女友「梅梅」擔任戰場護士卻不幸中彈身亡,導致18歲的凌耿萬念俱灰跳海游泳至金門大擔島,投奔台灣成為當年國民黨樣板宣傳人物…… 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中華民國前總統蔣經國當年皆推薦此部小說。最初發表時,為單篇英文文章"The Making of a Red Guard",由《紐約時報》於1970年發表,隨後於1972年發表"The Revenge of Heaven:Journal of a young Chinese."與中文譯本是香港新境傳播出版發行的天讎,譯者為台灣大學外文系的劉昆生和丁廣馨。.

新!!: 中國時報和天讎 · 查看更多 »

天津文化

天津文化是运河文化和海洋文化兼容的产物。早期传统文化,漕运文化形成了天津城市商业文明的初始形态,但最终将天津城市文化积淀定格的是150年前的开埠,近代工商文明,教育科技文化的引入使天津的精英文化迅速壮大,市民文化虽然也在发展,但是显然已变成亚文化。不同于周边地区,天津老移民以皖苏浙三省移民及其后代为多,故天津文化在传统江淮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包括华北文化在内的各种地域文化,使得天津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举办过很多文化活动,并翻修建造了一些文化设施,包括了天津音乐厅、天津博物馆、天津图书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天津音乐厅因市政建设需要被移位,现已重新对公众开放,以举行交响乐音乐会为主。天津市目前正在建设天津文化中心包括天津美术馆、天津图书馆、天津大剧院等建筑,建成后将成为天津城市文化新地标。.

新!!: 中國時報和天津文化 · 查看更多 »

天涯·明月·刀

《天涯·明月·刀》為古龍晚期作品,1974年4月至6月《中國時報》連載1-45集,因作風新穎不獲接受而中途腰斬,1974年6月至1975年1月香港《武俠春秋》208-231期連載,1974年南琪開始出版。為「邊城浪子三部曲」之三,也是小李飛刀系列之四。為《邊城浪子》的外傳,以《邊城》第二主角傅紅雪為主角,在多年後的故事。古龍為求變革武俠小說,刻意在此作品裡滲入散文詩的句法,作品並不為讀者評家欣賞。 葉洪生說今本為1978年萬盛刪節本,而南琪本:「傅紅雪在全書進行到三分之一時突然失蹤,且留下半闋東坡詞〈水調歌頭〉,即不告而別。」然〈武俠春秋〉亦止於〈水調歌頭〉處,名為第三部「明月」且僅有一章「明月何處有」,推測古龍當時已自刪,或105章為南琪妄增,因此本書有〈武俠春秋〉本、南琪本和後起的萬盛本三種版本。1976年7月邵氏拍成電影。.

新!!: 中國時報和天涯·明月·刀 · 查看更多 »

夷將·拔路兒

夷將·拔路兒(阿美語:Icyang Parod,),臺灣原住民族政治人物,阿美族人,漢名劉文雄,現任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新北市議員。.

新!!: 中國時報和夷將·拔路兒 · 查看更多 »

夜市人生 (2009年電視劇)

《夜市人生》(原定名為夜市阿霞),是民視於自2009年12月22日起至2011年7月19日止播出的八點檔連續劇。該劇以夜市人物生活為出發點,講述夜市出生的小孩在長大成人後各自有不同發展的生活故事。.

新!!: 中國時報和夜市人生 (2009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奥萨马·本·拉登

奧薩瑪·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登(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ض بن لادن,拉丁轉寫:Usāmah bin Muḥammad bin Awaḍ bin Lādin,),简称为奧薩瑪·賓拉登、奥萨马、本--·拉登、宾--·拉登或--。全名意思是「--的兒子、阿瓦德的兒子、穆罕默德的兒子奧薩瑪」(名·بن·父·بن·祖·بن·曾祖);「奧薩瑪·--賓·拉登」(أسامة بن لادن)意思是「--的子孫奧薩瑪」,事实上是拉登的玄孙。他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利雅得省人,是基地组织的首领,该组织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恐怖组织。本·拉登篤信伊斯兰教遜尼宗瓦哈比派。 本·拉登被美国政府指控为1998年美國大使館爆炸案的幕後主謀,名列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FBI)十大通緝要犯。 本·拉登最初否認與911恐怖攻擊有關,但已於2004年承認責任。。然而FBI发言人Rex Tomb在2006年表示没有确实证据证明賓拉登涉及911事件。因此始终没有就911事件正式起诉本·拉登。2011年本·拉登被殺後,FBI在其官方網站表示本·拉登是911襲擊的主謀。 2004年3月18日,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一项法案,将提供线索导致本·拉登被捕的赏金从2500万美元增加到5000万美元。虽然普遍认为本·拉登藏身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一带,实际上外界没有人知道本·拉登身在何处,甚至指他早已身亡。 2011年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發表聲明,指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裏被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第六分隊突襲击毙。其屍體於次日海葬於北阿拉伯海。另外雖然是反恐夥伴之一,但美方政府未經巴基斯坦討論即決定粗暴的行動,事後仍引來巴國的強烈不滿。.

新!!: 中國時報和奥萨马·本·拉登 · 查看更多 »

女人連線反性騷擾大遊行

女人連線反性騷擾大遊行全名為「522女人連線反性騷擾大遊行」,發生時間於1994年5月22日,由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女性學學會(女學會)、各大專院校女研社等多名女權團體共同發起,台灣本土女同志團體我們之間與亞洲同志聯盟也發表聲明支持、一同上街參與遊行,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女性上街反抗性騷擾,對後續《性騷擾防治法》之立法有很大的影響。.

新!!: 中國時報和女人連線反性騷擾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奇蹟的女兒

《奇蹟的女兒》(The Coming Through)是一部改編自楊青矗著作之《工廠女兒圈》,由鄭文堂執導、鄭心媚編劇,金鐘獎得主温貞菱、連俞涵與孫可芳領銜主演的時代迷你劇集,於2018年6月16日在公視主頻首播。.

新!!: 中國時報和奇蹟的女兒 · 查看更多 »

如夢之夢

《如夢之夢》是2000年代初期華人劇場最受矚目的一齣戲之一,是表演工作坊的創始人賴聲川個人從事劇場工作二十多年來最大膽的突破、同時也是最驚人的作品。整個構想是賴聲川在一次印度的旅行之中寫下的靈感,融合了他多年來的許多旅行經驗、思考,以及在藏傳佛法方面的學習。本劇於2000年2月在加州柏克萊大學,以工作坊形式做過三個小時半的呈現,英文演出。2000年5月則由台北藝術大學學生演出完整版,中文演出;2002年由香港話劇團於香港演出,2005 年於台北國家戲劇院再度演出。 本劇首創環繞形式的劇場,將觀眾席置於中央,舞台則環繞關眾席搭建;演出時間長達七至八個小時,舞台包含八個方位,三個樓層,穿越時間(民國初年、現代)與空間(台北、巴黎、上海、北京、諾曼第)。.

新!!: 中國時報和如夢之夢 · 查看更多 »

姊妹2016 (平行宇宙版)

《姊妹2016 (平行宇宙版)》是台灣歌手張惠妹第10張單曲, 于2016年12月13日以數位音樂形式通過豐華唱片發行。.

新!!: 中國時報和姊妹2016 (平行宇宙版) · 查看更多 »

姚宜瑛

姚宜瑛,近代著名中文作家、出版家,祖籍江蘇宜興人。曾任《掃蕩報》、《經濟日報》記者,《中國文選》主編。所創立大地出版社為臺灣文學出版界的「五小」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姚宜瑛 · 查看更多 »

姚仁喜

姚仁喜(),台灣建築師,出生於台北市。.

新!!: 中國時報和姚仁喜 · 查看更多 »

姜戎 (作家)

姜戎,原名呂嘉民(1946年4月-),生于中共管辖下的苏北根据地,祖籍上海 。呂嘉民曾為《北京之春》雜誌任總編輯,亦曾為中國工運學院副教授及北京某大學研究生,現已退休。2004年以姜戎為筆名寫下其第一部著作《狼圖騰》。 現時其配偶是著名女作家張抗抗,在之前他曾經歷過兩次婚姻。 呂嘉民本人十分低調,除了接受媒體作私人採訪外,他從未在公開場合露面。.

新!!: 中國時報和姜戎 (作家) · 查看更多 »

娛樂星聞 小燕有約

《娛樂星聞 小燕有約》(簡稱《小燕有約》)是1992年台灣中視星期六晚間現場直播大型綜藝節目,製作單位是百是傳播,製作人是黃義雄,主持人是張小燕,1992年12月26日20:00~21:30開播,1994年3月26日20:00~21:00播出最後一集後停播。.

新!!: 中國時報和娛樂星聞 小燕有約 · 查看更多 »

娛樂星聞 歡樂有約

《娛樂星聞 歡樂有約》,簡稱《歡樂有約》,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星期六晚間現場直播大型綜藝節目,是《娛樂星聞 小燕有約》的接檔節目,製作單位是百是傳播,製作人是黃義雄,主持人是曹啟泰與陳美鳳,播出期間為1994年4月2日至1995年5月27日,共44集。.

新!!: 中國時報和娛樂星聞 歡樂有約 · 查看更多 »

媒體列表

以下是世界各地主要媒體列表。.

新!!: 中國時報和媒體列表 · 查看更多 »

媒體改造學社

媒體改造學社(英文:The Campaign for Media Reform),簡稱「媒改社」,創立於2003年5月4日。成員主要由台灣的傳播學者、學生、社會運動者、音樂人、文化人、部落客、新聞工作者與公民記者共同組成,以改造台灣媒體結構、提升全民媒體素養、保障傳播從業人員工作權、健全本土傳播生態為宗旨。 媒體改造學社的前身是「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簡稱「無盟」)。無盟成立於2000年11月19日,共同發起人有117人。.

新!!: 中國時報和媒體改造學社 · 查看更多 »

季季

李瑞月(),筆名季季,生於臺灣雲林縣,女作家。老公是作家何索,共諜。她從1960年代開始創作,有小說集《屬於十七歲的》、《誰是最後的玫瑰》等,自傳性質的《行走的樹》。她較成熟而令人刮目相看的小說,如《拾玉鐲》、《夜歸》等是1970年代才出現的,此時她採取了現實主義的觀點,在小說中表現了敏銳的解剖問題的能力。季季是台灣女作家中創作力相當旺盛的一位。 1964年10月成为《皇冠雜誌》的「基本作家」。曾任《联合报》特约撰述、编辑,1977年后转至《中国时报》任〈人间副刊〉撰述委员、副刊組主任兼〈人間副刊〉主編,《時報周刊》、時報文化副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印刻文學生活誌》編輯總監。2007年12月退休。.

新!!: 中國時報和季季 · 查看更多 »

孫伯綸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孫伯綸 · 查看更多 »

孫茜

孫茜(),中國甘肅蘭州人,女演員。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目前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所屬之話劇演員。2011年,以沉穩演技飾演熱門電視劇《后宮甄嬛傳》中甄嬛身旁忠心的「崔槿汐」一角而廣為人知。在《后宮甄嬛傳》造成熱潮後,孫茜除了拍攝電視劇,亦在2012年重返話劇團繼續演出話劇 。.

新!!: 中國時報和孫茜 · 查看更多 »

孔令晟

孔令晟(),中華民國陸軍中將,孔子後代,中國國民黨籍,生於江蘇常熟,籍貫山東曲阜。 訪問:遲景德、林秋敏;記錄整理:林秋敏.《孔令晟:從北京大學到王曲軍校——投筆從戎前後》.(臺北):國史.2002年年12月.

新!!: 中國時報和孔令晟 · 查看更多 »

宏福公羊籃球隊

宏福公羊籃球隊,是臺灣一支已解散的職業籃球隊,前身是宏福集團創辦人陳政忠於1995年創建的「宏福男籃隊」。該隊成軍首年一舉拿下臺灣中正盃、自由盃及聯賽三冠,於1995~96球季以「宏福公羊」之名和中興虎一同加入中華職業籃球聯盟。 1999年(中華職籃五年)因為封館而中止比賽,隨後聯盟解散,而幸福豹和宏福公羊也先後解散。宏福解散後,「大華建設籃球隊」接收了原先宏福大部分的球員,包括中華隊主力中鋒朱志清和宏福新秀尚韋帆。2001年元月,大華建設籃球隊易主「九太科技」,更名為「九太科技籃球隊」。.

新!!: 中國時報和宏福公羊籃球隊 · 查看更多 »

宏盛帝寶

宏盛帝寶,或稱帝寶,為宏泰集團宏盛建設於台灣台北市興建的高級住宅(豪宅)。因座落於大安區仁愛路,也常稱為仁愛帝寶。由於宏盛帝寶所在原為被國民黨黨產故地的特殊背景,而且為台北市2000年後豪宅熱潮的早期代表建案,不但地段絕佳,建築基地大又完整,因此自推案之前即受到台灣媒體的高度關注;再加上銷售成果豐碩,成功吸引到許多知名的富商名流入住,因而成為台灣最知名的豪宅之一。 宏盛帝寶打響知名度之後,台灣紛紛出現以「帝寶」二字或其同音詞命名的住宅,例如甲山林建設在台中市西屯區興建的「台中帝堡」、中鈞建設在桃園市蘆竹區興建的「中悅帝寶」、元瑞建設在桃園市桃園區興建的「縣府帝寶」、柏昶建設在桃園市中壢區興建的「中央帝寶」、家慶建設在新北市汐止區興建的「帝寶花園」、益碁建設在新北市泰山區興建的「帝寶花園」、原亘建設在基隆市信義區興建的「橙品帝堡」、昇宗建設在宜蘭縣宜蘭市興建的「新月帝堡」等。 宏盛建設鑑於此次商業上的成功,於2007年在台北市豪宅名流齊聚的信義計劃區開始興建第二座帝寶-信義帝寶。.

新!!: 中國時報和宏盛帝寶 · 查看更多 »

宜蘭綠色博覽會

2016年5月12日,設於武荖坑路口的當期綠博入口意象。 宜蘭綠色博覽會是臺灣宜蘭縣政府每年春天舉辦的活動,簡稱綠博,首屆於2000年在位於宜蘭市的縣立運動公園舉辦,自第2屆起固定於蘇澳鎮的武荖坑風景區舉辦,2017年改至冬山鄉舉辦。綠博活動主軸以農業生活、生態保育、永續未來等方向來舉辦;每一屆的場館和展區各不相同,並且部分會在會後保留或轉移,成為永久展覽館。每年遊客約30到40萬人,2014年時累計已超過500萬人次;國立宜蘭大學陳凱俐教授統計指出,綠博期間帶來約有新臺幣6億元的產值,而每年帶來的間接收益則近新臺幣90億元。2012年底,綠色博覽會獲得國際宜居城市大會的社會經濟類金質獎榮譽。.

新!!: 中國時報和宜蘭綠色博覽會 · 查看更多 »

宇昌案

宇昌案是於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期間所爆發的爭議事件。民主進步黨候選人蔡英文於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協助並核准宇昌生技公司(今中裕新藥)的設立,在卸任後擔任該公司董事長,以其家族資金投資宇昌生技;在當選民進黨主席後,蔡英文辭去董事長職位,將股份完全轉讓給潤泰集團尹衍樑。在大選中,此事遭中國國民黨質疑濫用權力、圖利特定人士、貪污,蔡英文認為是誣蔑進而提告。 包括陳良博、楊育民及何大一等生技界人士皆被牽連進此案件中,此外,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張俊雄、副院長蔡英文、經濟部長何美玥、中研院長翁啟惠等也全遭約談。在選後,特偵組以查無不法簽結,民事部分台北地院一審宣判劉憶如應賠償蔡英文200萬元,劉要上訴。宇昌案雖已簽結,唯監察院仍通過糾正文追究違職之行政責任,認定行政院及經建會都沒有善盡監督管理之責實屬不當,國發基金歷年所派董事及相關人員都有違失。此案影響了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與台灣生技產業的產業發展。.

新!!: 中國時報和宇昌案 · 查看更多 »

安娜·洛姬諾娃

安娜·洛姬諾娃(Анна Логинова,拉丁化:Anna Loginova,),是一位俄羅斯籍模特兒,她死於發生於莫斯科的一次劫車意外。洛姬諾娃也是俄羅斯最有名的女保鏢之一。 每日郵報.

新!!: 中國時報和安娜·洛姬諾娃 · 查看更多 »

安藤百福

安藤百福(,原名吳百福,),是一位生於日治臺灣嘉義廳樸仔腳街的臺裔日籍企業家與發明家,曾改良麵條製成現代化的泡麵並創辦日清食品公司,是泡麵和杯麵的最主要發明人,有「速食麵之父」的稱號。.

新!!: 中國時報和安藤百福 · 查看更多 »

宋達

宋達(),原名揚暉,表字映潭,中華民國軍官,祖籍湖南省湘潭縣的客家人。1933年加入中華民國海軍,晉升少尉時轉任中華民國陸軍,從少尉做到中將,曾任陸軍供應司令、聯勤副總司令等職。退役後曾任行政院研考會副主委及行政院退輔會秘書長。曾兼任中國文化學院企業管理系主任。1975年8月7日卒於台北市,葬陽明山第一公墓。 妻子胡窕容和少帥張學良髮妻于鳳至是閨蜜,於2017年11月28日辭世。共生9個孩子,因為經歷戰亂,只有5個孩子存活下來,除了大姊外,原來排行老五的宋楚瑜就成了長子;後任中國國民黨秘書長、臺灣省政府主席、民選臺灣省省長,現為親民黨主席、APEC特使。妹妹宋楚瓊曾任美國馬裡蘭大學電算中心主任,長年旅居國外。.

新!!: 中國時報和宋達 · 查看更多 »

寶島縱貫線

《寶島縱貫線》是中華電視公司監製及首播的綜藝節目,映畫傳播製作,2014年7月5日於晚上八點至十點在華視主頻、華視HD台播出,主持人為吳宗憲,小天使(助理主持)為2*Sweet。但是2014年7月10日,映畫傳播董事長郭建宏發布聲明稿,以三大理由(詳見停播事件)主動向華視提出停播要求,製作成本與已預付的全季主持費由映畫傳播自行解決;同日,華視開會後發布聲明稿同意停播,因此本節目僅播出一集。本節目遂取代只播出兩集就停播的臺灣電視公司綜藝節目《天王天后》,成為臺灣電視史上最短命的綜藝節目。.

新!!: 中國時報和寶島縱貫線 · 查看更多 »

对温家宝的争议

对温家宝的争议介绍与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相关的批评和争议。.

新!!: 中國時報和对温家宝的争议 · 查看更多 »

富萍

《富萍》,王安忆的长篇小说,荣获台湾《中国时报》“十大中文好书”、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奖之二等奖”。.

新!!: 中國時報和富萍 · 查看更多 »

寇大偉

寇大偉(David Coates,),英國前外交官、學者,歷任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今英國在台辦事處)處長、英國駐象牙海岸大使及英國外交部遠東太平洋司(今遠東司)司長等職。.

新!!: 中國時報和寇大偉 · 查看更多 »

寇世勳

寇世勳,綽號「寇子」,出生於台灣台中,台灣男演員,祖籍河南洛陽。曾經多次入圍金鐘獎最佳電視男演員獎;并获金鹰奖海外华人港臺演员最高荣誉特别奖。2002年荣获第七届亚洲电视节最佳男演员。長子寇家瑞於2008年演出電視劇而出道。乾兒子為孫其君。.

新!!: 中國時報和寇世勳 · 查看更多 »

對蔣中正的評價

前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字介石),曾任黃埔軍官學校校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張玉法:〈民國歷任元首的性格特質(1912-1988)〉,刊呂芳上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12月。蔣中正帶領中國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勝出,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並在國共內戰落敗後,領導中華民國政府遷移到臺澎金馬,堅決反共對保存中華文化及捍衛中華民族利益發揮重大貢獻。另一方面,有人則認為蔣中正在中國大陸軍事失利失去政權到臺灣後,以反共為名實行威權體制。蔣中正是20世紀最為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世界各國對蔣中正的評價非常歧異,除了蔣中正因戰敗失去政權而備受日後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評之外,在全世界依然有不同的評價。.

新!!: 中國時報和對蔣中正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小田切让

小田切譲(,),日本男演员。出生于冈山县津山市。其妻為演員香椎由宇。.

新!!: 中國時報和小田切让 · 查看更多 »

小野

李遠(),筆名小野,生於臺灣臺北市,籍貫福建武平,作家、編劇,任職中央電影公司期間參與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曾任中華電視公司總經理,現任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兼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校長。.

新!!: 中國時報和小野 · 查看更多 »

小林里

小林里,位於台灣高雄市甲仙區東北,里轄18鄰,其中1至8鄰稱為五里埔,9至18鄰稱為小林,曾為人口最多的大武壠族部落之一。2009年因莫拉克颱風導致9至18鄰的小林部落全毀,並分別於小林里五里埔與杉林區重建。.

新!!: 中國時報和小林里 · 查看更多 »

尤俠

尤俠(1962年-)是台灣的漫畫家,另一筆名YUSHA,本名尤傳賢。出生於桃園縣(今桃園市)。先後就讀於復興商工美工科、奧地利維也納應用美術學院。.

新!!: 中國時報和尤俠 · 查看更多 »

尹乃菁

尹乃菁(),生于台湾臺北市,祖籍江苏省镇江市,臺灣电视新闻記者、时事评论员及廣播主持人。 她主持News98的節目《世界一把抓》,節目中的琴富生活禪單元備受歡迎。2016年底離開News98的的節目《世界一把抓》,轉戰鳳凰衛視。.

新!!: 中國時報和尹乃菁 · 查看更多 »

尹伶瑛

尹伶瑛(Yin Ling- ying,)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臺灣外省人第二代,原籍湖南省。尹出生於臺灣花蓮縣,自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凱達格蘭學校第一期「女性公共事務領導班」結業,前任臺灣團結聯盟黨籍立法委員;並曾任雲林縣議員、「雲林縣阿扁之友會」副總會長、「水噹噹婦女聯盟」斗六館長、雲林縣林內鄉湖本村村長、「雲林縣社區希望聯盟」理事、「雲林縣歷史建築協會」理事、「雲林縣生命線協會」理事長等職。2012年立法委員選舉,尹名列民主進步黨「全國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惟並未當選。.

新!!: 中國時報和尹伶瑛 · 查看更多 »

屍憶

,是一部於2015年上映的台灣驚悚電影,由《七夜怪談》和《咒怨》恐怖大師一瀨隆重擔任監製。新銳導演謝庭菡執導,吳慷仁、謝欣穎、嚴正嵐與田中千繪領銜主演。於2015年8月20日上映。該片亦入圍2016年第18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

新!!: 中國時報和屍憶 · 查看更多 »

屏東市國民運動中心

屏東市國民運動中心是屏東縣第一座國民運動中心,採OT(政府興建、民間廠商經營)方式經營。位於屏東市千禧公園內、屏東市立游泳池旁,於2013年10月6日動土,2015年3月完工,2015年8月1日試營運,2015年8月8日正式營運。.

新!!: 中國時報和屏東市國民運動中心 · 查看更多 »

岡田克也

岡田克也(,),日本政治家。出身於三重縣四日市市一个商人的家庭。早在1758年,他的祖先就在这里作为“行商”从事着棉花、麻织品、零用百货等的生意,创办了“冈田屋”。到了“冈田屋”第七代掌门的时候,“冈田屋”从个人经营转变为株式会社,专门销售和服。其第八代传人冈田卓也也就是冈田克也的父亲,把事业拓展成为由国内外142家企业组成的大型跨国零售集团——“永旺”。8次當選眾議院議員,現任眾議院議員、民進黨首任党代表。 岡田是政府官員出身,他在1976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之後即加入通商產業省工作。1990年代表自由民主黨參加第39屆眾議院議員總選舉,順利當選。1993年因贊成宮澤內閣不信任案,與羽田孜、小澤一郎等反主流派脫離自民黨,隨後先後參加組建新生黨、新進黨。1998年參加將國民之聲、民政黨等黨派改組等民主黨的工作。 2004年,日本民主黨代表菅直人因不交社会保险费丑闻曝光后辞职,岡田接任民主黨第4任代表,帶領民主黨在當年的參議員選舉中取得勝利。但是在2005年的大選中,民主黨慘敗,岡田辭職為選舉失利負責。隨後出任民主黨常任幹事和副代表。2009年再次参加民主党代表选举,败给鸠山由纪夫,后再次出任民主党干事长。 2009年9月16日,新任首相鳩山由紀夫指定出任外務大臣。2010年6月8日,在菅直人内阁里再度留任外务大臣。 2010年9月17日,卸任日本外相、轉任日本民主黨幹事長。 前原誠司繼任外相。 2012年1月13日,野田改造內閣中副總理兼行政改革擔當大臣兼社會保障・税一體改革擔當大臣兼公務員制度改革擔當大臣兼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行政刷新)。 2015年1月19日,在民主黨代表選舉中勝出,接替海江田萬里再度出任民主黨代表。 2016年3月27日,日本民主黨與維新黨合併成民進黨,成為首任民進黨代表至2016年9月15日。.

新!!: 中國時報和岡田克也 · 查看更多 »

岩崎知弘

岩崎知弘(日文原名:いわさき ちひろ,),為日本女性畫家,本名松本知弘,「岩崎」為其結婚前的舊姓,其發表作品使用的日文名字「いわさき ちひろ」為婚前名字「岩崎知弘」的平假名。其出生於福井縣武生市(現已合併為越前市),1974年因肝癌而過世;丈夫為曾連續擔任36年日本眾議院議員的松本善明,繪本作家為其孫女。 其繪畫特色為將水彩畫融合東方傳統繪畫技術,並以「孩童」為作畫主題;其早期也曾使用「岩崎ちひろ」(ちひろ為「知弘」的平假名)、「岩崎千尋」(「千尋」的日文發音與「知弘」相同)、「イワサキチヒロ」(岩崎知弘的片假名)的名字發表作品,在中國亦有出版社將其名稱翻譯為「岩崎千弘」。.

新!!: 中國時報和岩崎知弘 · 查看更多 »

崖上的波妞

《崖上的波兒》(崖の上のポニョ)是由宮崎駿導演、編劇,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長篇動畫電影,於2008 年7月19日在日本首映。.

新!!: 中國時報和崖上的波妞 · 查看更多 »

崔麗心

崔麗心(),出生於台灣,曾是台灣知名節目主持人。曾獲得1990年與1992年的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她的弟弟崔企川曾任中天電視新聞部政治組召集人及中天新聞主播,是2013年紀錄片《看見台灣》的編劇。 崔麗心是中國國民黨的堅定支持者,曾多次為國民黨籍候選人站台助選,如2008年的馬英九和2014年的朱立倫等。 她與其夫李振稼育有一子一女。好友有張雅琴(新聞主播)、丁曉雯(資深音樂人)、趙樹海(歌手、主持人)、趙寧、高婉倩(朱立倫妻子)等人。.

新!!: 中國時報和崔麗心 · 查看更多 »

崇禮門縱火事件

崇禮門縱火事件()是2008年2月10日发生在韓國首爾中區南大門4街崇禮門(俗稱南大門)的一起人为纵火事件。火災開始於晚上8時40分(韓國標準時間,下同),由於上層樓閣乃木製建築,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整層樓閣都陷入一片火海。最後除了下半部石砌部份仍保持完整外,上層整體木製框架連同脊樑瓦片在翌日凌晨1時54分付諸一炬。同日,首爾南大門警察署在京畿道江華島逮捕了一名69/70岁的老翁,他後來承認自己出於對政府的忿怨而縱火燒毀崇禮門,首爾警方調查又顯示他曾在韓國著名景點昌慶宮文政殿縱火。雖然崇禮門被燬,但決定將崇禮門繼續維持一號國寶之地位。而蔡宗基於4月25日違反文化財產保護法罪成,被首爾中央地區法院判囚10年。.

新!!: 中國時報和崇禮門縱火事件 · 查看更多 »

川蔡通話

川蔡通話是指2016年12月2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從臺灣致電美國總統當選人唐納·川普,祝賀他當選新任美國總統。通话歷時10多分鐘,雙方針對政治、經濟、安全和亞洲區域情勢交換意見。這是有史以来首次有美國候任總統與中華民國總統進行直接通話,在國際上掀起風波。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表示,此行為不可能改变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一个中国”格局,也認為不会改变美国政府多年来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美國白宮亦重申「一個中國」政策,並表示此政策承諾沒有發生變化。中華民國總統府強調海峽兩岸關係與臺美關係之間並無衝突。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此舉可能造成中美關係的全面破裂並引起衝突,建議川普在執行全面性的外交政策時應更有系統、更經思慮及更符合國際慣例。川普則在2016年12月11日接受專訪时表示,除非美国與中國在包含貿易的議題達成協議,不然「為什麼要被一中政策綁死?」 2017年2月9日,川普在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通话中,表示会遵守美國的「一中政策」。4月27日蔡英文接受路透社专访,表明“不排除有机会跟川普总统本人能够再次通电话”,对此川普在次日对《路透》表示,美国与中国正在合力遏阻北韩核武野心,他无意在此时为习近平“制造难题”(create problems)。6月30日,川普政府向美國國會提出任內首批對台軍售。 2018年3月16日,川普簽署參、眾兩院通過的《台灣旅行法》。.

新!!: 中國時報和川蔡通話 · 查看更多 »

巢運

巢運,於2014年發起的台灣社會運動,以「滅金權、爭公平」為號召 ,主要抗議高房價,由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等19個民間團體為主要發起,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秘書長彭揚凱及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擔任發言人。.

新!!: 中國時報和巢運 · 查看更多 »

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

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常簡稱工委會)是台灣的體制外勞工運動組織之一,成立於1992年,緣於1992年基隆客運罷工事件。1992年6月2日9時整,基隆客運產業工會舉行會員大會,投票通過從1992年6月4日16時整開始罷工,由「七人決策小組」決定罷工時間長短;此次罷工間接促成工委會的成立。 工委會雖不合於《工會法》規定,卻結合了基層工會、行業工會聯合會、地區性總工會、女工、工傷者及外勞等組織,成為台灣重要的勞工運動力量。其口號為「工人鬥陣,車拚相挺」。 2006年時,工委會成員改組成「人民火大行動聯盟」。2011年,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向內政部登記為政黨「人民民主陣線」。.

新!!: 中國時報和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工商管理碩士

工商管理碩士或企業管理碩士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縮寫为MBA)。大學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設有企管或商學碩士班,提供相關課程給大學畢業學士或職場人士進修。按照修課模式暨授課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四種模式:全日制碩士、在職進修、遙距教育和高階主管班(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部分國外大學已有銜接課程可供選擇.

新!!: 中國時報和工商管理碩士 · 查看更多 »

巴奈·庫穗

巴奈·庫穗(阿美語:Panai Kusui,),臺東都蘭人,畢業於台東女中,為台灣獨立音樂原住民女歌手。父親是卑南族,母親是阿美族,小時候念過四間不同的小學,源自於跟隨父母的遷居生活,使她的音樂反映了她對家庭生活的漂泊感與渴望。.

新!!: 中國時報和巴奈·庫穗 · 查看更多 »

巴宰語

fix-attempted.

新!!: 中國時報和巴宰語 · 查看更多 »

巴戈

巴戈,台灣資深男藝人,生於台灣,紫嵐藝術設計公司創辦人。曾任中華民國演員工會常務理事。.

新!!: 中國時報和巴戈 · 查看更多 »

巷弄裡的那家書店

《巷弄裡的那家書店》(Lovestore at the Corner),2014年臺灣偶像劇,夢田文創製作。本劇獲得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101年度高畫質(HD)電視節目旗艦型連續劇類補助新臺幣3,000萬元。本劇結合工業設計龍頭奇想創造謝榮雅,與臺灣設計界的大師林磐聳共同合作。由李威、謝欣穎、黃鴻升、王樂妍、周采詩主演。本劇於2013年9月底進駐松山文化創意園區拍攝,作家楊照擔任製作顧問,主場景「閱樂書店」為原松山菸廠育嬰室,2013年10月開拍,2014年5月1日殺青,但殺青後原松山菸廠育嬰室正式成為台北“閱樂書店”。華視於2014年4月18日晚上10點首播,TVBS歡樂台於2014年5月17日晚上11點播出。在TVBS版本的劇末,更會播出《打烊後的那家書店》,以幕後訪問和漏網鏡頭為主。 每集的片尾曲中,除常常取錄的金句和節錄外(《撒哈拉的故事》、《楊牧詩集》、《古都》、《傾城之戀》等),也會有本週作品介紹;而劇末也播出由導演侯季然所製作的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訴說臺灣40家獨立書店的真實故事,創下紀錄片與偶像劇結合的首例。其中4月23日適逢世界閱讀日,希望能培養和分享閱讀的樂趣。而海外版權更賣到海外28國家和地區,更將參加上海影視節、法國坎城電視節等海外影視展。而在周夢蝶離世後一天,《行到水窮處》(節錄)在第三集由李威朗讀;而周夢蝶離世後十五天,整本《周夢蝶詩文集》在第五集片尾成為本週推介書。 本劇授權樂視網在大陆播出後獲廣大迴響,截至2014年5月28日的點擊次數近470萬,並引起《南方都市報》大幅報導;2014年5月28日,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宣布,2015年將拍本劇續集,並將書店擴大至兩岸三地,讓全球華人看到在地文化。2015年6月,《書店裡的影像詩》也確認將會接拍第二季。.

新!!: 中國時報和巷弄裡的那家書店 · 查看更多 »

上報

上報(UP Media),臺灣的網路新媒體,2016年7月15日正式上線,以調查採訪與專題新聞為主。.

新!!: 中國時報和上報 · 查看更多 »

上种红菱下种藕

《上种红菱下种藕》,王安忆的长篇小说,荣获台湾《中国时报》“2002年十大中文好书”、台湾《联合报》“2002年度最佳书奖”。.

新!!: 中國時報和上种红菱下种藕 · 查看更多 »

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简称“上图”或“上情所”,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归口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是目前上海市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中国大陆规模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的第二大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现时,图书馆馆址和位于淮海中路、高安路口,于1996年12月对外开放,拥有各类图书、报刊、资料总计达5500余万册(件);而情报研究部门仍然有相当部分放在相距不远的研究所旧址,即上海图书馆位于湖南路、永福路的北馆。.

新!!: 中國時報和上海图书馆 · 查看更多 »

丁大衛

丁大衛(David Dean,),出生於紐約市,是一位美國外交官,曾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

新!!: 中國時報和丁大衛 · 查看更多 »

丁守中

丁守中(),生於高雄市,成長於臺北市,祖籍浙江省義烏縣。中國國民黨籍臺北市政治人物,台大政治系兼任副教授,曾任國民黨青工會主委、台北市黨部主委、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組織發展委員會主委、立法委員。任立委期間問政表現多次獲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優秀立委之評鑑。.

新!!: 中國時報和丁守中 · 查看更多 »

丁默邨

丁默邨(),汉奸。又名丁默村,原名丁勒生,中国湖南常德人,曾任汪精卫政权社會部部長、浙江省主席,1947年7月5日於苏州狮子口监狱刑場被國民政府處決。.

新!!: 中國時報和丁默邨 · 查看更多 »

丁雯靜

丁雯靜(),生於台灣雲林縣台西鄉海口,台灣記者,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東森電視、傳訊電視中天頻道和鳳凰衛視。現為紀錄片製作人,現任長天傳播總經理。其夫夏樂祥。.

新!!: 中國時報和丁雯靜 · 查看更多 »

两岸领导人会面

兩岸領導人會面,常称“--”或“--”,是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於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會面,也是海峽兩岸(即--)自1949年政治分立以来(66年),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象徵兩岸史上最大突破。會中主要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雙方沒有簽署協議或發布共同聲明。 該會面在當地時間下午3時,於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堂层“島嶼宴會廳”內的「東陵廳」及「裕廊廳」舉行,新加坡政府應雙方要求協助籌辦本次會面。馬英九為此次會面專程前往新加坡,習近平則是在結束越南與新加坡的國事訪問後再與馬英九會面。雙方同時派遣兩岸關係的相關官員共同參與,會面前半段向媒體公開,後半段則為閉門會議。 為達成實質對等與尊嚴,雙方在會面上以「--」與「--」的身分見面,並以「先生」互稱。中國大陸方面指出「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會後,先由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在下午4時15分舉行記者會,接著馬英九於下午4時45分在同一場地舉行記者會。雙方在稍晚共進晚宴,並分別在當日晚間搭乘專機返回北京與台北。.

新!!: 中國時報和两岸领导人会面 · 查看更多 »

師瓊瑜

師瓊瑜()生於臺灣桃園縣中壢市(今桃園市中壢區),籍貫是雲南省緬寧縣,畢業於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

新!!: 中國時報和師瓊瑜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中國時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1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是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二宪法)的第五个修正案,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并在吸收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补充提案下,于2018年3月11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同日公布施行。 修正案内容包括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设立国家监察机关、取消国家主席和国家副主席任期限制及從憲法層面上确立宪法宣誓制度等事项,共21条。其中的第十四項修宪建议刪除国家主席、副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限制,引起國際關注。.

新!!: 中國時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18年)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审查制度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在中国内地印刷、发行及从境外(包括港澳台)进口的出版物进行内容审查,这是一种行政行为。由于中国政府在实施出版物内容审查的范围、力度和标准都比较严格,引起争议并有一些负面评价。 当今负责执行出版物审查制度的主要政府机构是国家新闻出版署。.

新!!: 中國時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审查制度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审查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对互联网进行网络内容审查,这是一种行政行为,力度和标准有别于绝大多数国家,引起争议并有一些负面的评价。 根据《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自2014年8月26日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国家网信办,与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牌子挂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负责中国大陆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并负责监督管理执法。.

新!!: 中國時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审查 · 查看更多 »

中天電視

中天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天;CTI Television Inc.)是台灣一家衛星電視台,隸屬於旺中集團,旗下有中天新聞台、中天綜合台、中天娛樂台三個台灣境內頻道及中天亞洲台、中天北美台兩個境外頻道。總部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時報廣場大樓。.

新!!: 中國時報和中天電視 · 查看更多 »

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為中國國民黨創辦之中文報紙,由何浩若於民國17年(1928年)2月創刊於上海,彭學沛為首任總編輯。民國38年(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民國95年(2006年)實體報停刊,改為網路報形式繼續發行。實體報總計發行28356號。 中央日報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之代表性的官方媒體。 1949年,中央政府撤退到臺北市;此後,《中央日報》接續在臺灣發行五十餘年,為中國國民黨黨營文化事業成員,幾乎為「黨報」。在報禁開放前,《中央日報》銷量很高。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中央日報》與《中國時報》和《聯合報》並稱為「三大報」。第一次政黨輪替(民國89年,西元2000年)以前,《中央日報》與《青年戰士報》(後改名《青年日報》,目前為中華民國國防部所有之中文報紙)同為宣導官方立場的主要媒體。 香港《大公報》與馬來西亞《光華日報》是少數歷史比《中央日報》長的中文報紙。.

新!!: 中國時報和中央日報 · 查看更多 »

中國即將崩潰

《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是2001年美籍華人章家敦發表的著作,英文版在2001年8月由藍燈書屋發行,中文版在2002年由雅言文化發行,是跟眾多的看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前景的樂觀著作成對比的聳動預言,預言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體制因種種問題而將在少至五年、大至十年內崩潰,稱為「中國崩潰論」。跟日本中嶋嶺雄的「中國分裂論」論點相近。.

新!!: 中國時報和中國即將崩潰 · 查看更多 »

中國娃娃 (組合)

中國娃娃(,)是一組流行音樂女子二人組合。最初由陳冠樺(娃娃)和李曉燕(貝兒)於1999年在泰國組成,簽約於泰國Exact GMM,憑藉首張泰語專輯《Muay Nee Kah》同名主打歌在泰國一曲成名,重新填詞之後在台灣及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發行的國語版專輯《單眼皮女生》及同名主打歌紅遍整個華語歌壇。 2010年由陳冠樺(娃娃)和新成員劉佩君(丹淳)組成第二代,中國娃娃可稱為是一組台灣女子演唱組合。 2013年6月21日,娃娃和貝兒宣告重組,並參加由GMM Grammy主辦的三十周年慶祝演唱會,現於泰國發展演藝事業。.

新!!: 中國時報和中國娃娃 (組合) · 查看更多 »

中國小姐

中國小姐,後稱中華民國小姐、中華小姐,是中華民國民間團體舉辦的一系列选美竞赛活動,經過預賽複賽及決賽選拔後,選出當年度冠軍以代表國家參加像奧運般的國際性會員國選美活動,主要比賽地區是在台澎金馬等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爾後奪冠的佳麗們,名字便會登記在國家「中華民國文化圖書館」裡記載。 中國小姐選美活動創始於1960年。1964年辦完第四屆後,因民間反彈而停辦二十餘年。1980年代末期政府再度開放全國性選美活動後,先後以「中華民國小姐」、「中華小姐」名目舉辦至1999年。其後台灣的選美活動雖未消失,但因大陸申請中國小姐名稱後,台灣參與國際會員國在世界小姐、環球小姐、國際華裔小姐、佳樂小姐等的代表權逐漸消失後,便不能再獨立使用此一名目。 直至2010年,「中國小姐」選美活動重燃,並擴展參賽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及中國內陸多達50多個城市,競爭激烈,分別由澳門,台灣,香港代表趙哲妤,得到冠亞季軍,並打破中國主辦勢有不公的謠言。.

新!!: 中國時報和中國小姐 · 查看更多 »

中國商飛C919

C919是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一款168-190座级窄体干线客机,专为短程到中程的航线设计,属于单通道150座级,标配168个座位,最多可容纳190个座位,學名為「中短程雙發窄體民用運輸機」。 C919项目于2008年11月启动。2009年9月8日,C919外形样机在香港举行的上首次公开亮相。2015年11月2日,C919首架總裝完畢,原型机尾號為B-001A,於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厂房内正式下线。 C919的首架原型机本计划于2014年首飞,2016年交付航起用。其后经过两次延期,原型机于2016年12月25日送交試飛中心;2017年4月,高速滑行試驗完成;并于2017年5月5日下午兩點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順利完成首飛。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飞机首飞成功后发出贺电。.

新!!: 中國時報和中國商飛C919 · 查看更多 »

中國電視公司

中國電視公司(China Television Company, Ltd.)簡稱「中視」或「CTV」,是中華民國第二家成立的電視媒體公司,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與臺灣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

新!!: 中國時報和中國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國時報集團

中國時報集團,別稱中國時報系、中時集團,以創立於1950年的《中國時報》為集團主體,是目前台灣媒體業的龍頭之一。2009年後成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的一部分。.

新!!: 中國時報和中國時報集團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以下為一個中国大陆食品安全事件列表。自從2003年中国奶制品安全事件以后,媒体对中国大陆的食品安全报道力度大增,以揭发曝光与中国大陆有关的假冒伪劣食用产品或“黑心食品”为新闻重点。以下列出被报道过的與中國大陸有關的黑心食品案例。.

新!!: 中國時報和中国大陆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公安边防海警部队

中国公安边防海警部队,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公安现役部队边防部队过去的部队编制,曾隶属于公安部边防管理局,主要负责近海治安,人員主要由公安海警學院訓練。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部门的海上执法力量相比,海警曾经是中国唯一的海上武装执法力量。 根据2013年《国务院关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设置的通知》,边防海警部队被整合入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重组的国家海洋局仍由国土资源部管理,並以中國海警局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法,同时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

新!!: 中國時報和中国公安边防海警部队 · 查看更多 »

中国,强国崛起

中国,强国崛起(Chine, le retour de la grande puissance),這六個中文字被刊登在2017年10月13日的法國報紙《世界报》頭版標題。10月15日,就引起了中國媒體鋪天蓋地的轉載報導,各個中國社群網站被同系列的圖片迅速洗版,五毛黨也傾巢而出的慶祝,中國網路呈現了舉國歡騰的狀態。直到有網友發現該《世界报》的頭版標題是標題黨,並發現法語內文是介紹有關中國政府嚴密監控新聞自由、網路審查及打壓人權的問題,中國媒體知情後突然緊急下架有關《世界报》的「中国,强国崛起」新聞。.

新!!: 中國時報和中国,强国崛起 · 查看更多 »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China News Service)简称中新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家国家通讯社。其自身定位为“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是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直属事业单位。.

新!!: 中國時報和中国新闻社 · 查看更多 »

中国时报 (天津)

《中国时报》(Chinese Times),于1886年-1891年间出版,为在中国天津发行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中国时报》是清末民初在中国比较有影响的一家报纸。1886年11月6日,由天津海关总税务司英籍德国人德璀琳与英商怡和洋行总理笳臣(Alexander Michie)集资,创办于天津英租界。分中英文两版。英文版每周出版三栏12页,议载中国的新闻、上谕。中文版的内容分为“谕旨”(皇帝的命令)、“抄报”、“论说”、“京津新闻”、“外省新闻”、“外国新闻”等栏目。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曾担任过主笔。1891年停刊。.

新!!: 中國時報和中国时报 (天津) · 查看更多 »

中国时报 (开封)

《中国时报》(China Times)是1945年12月1日创办于河南开封北书店街6号的一份民间报纸。由中共党员郭海长任报社总经理兼经理。 在1945年国共内战爆发之际,《中国时报》主张“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立场以及坚持抨击时弊、伸张正义的办报原则得到民间广泛支持,《时报》在开封乃至全省备受赞誉,发行量屡屡打破全省报界纪录。随着大规模内战的爆发,中国国民党以报社立场反动,言论荒谬为由,限制《中国时报》订量,随着报社经济面临困境,《中国时报》决定与南阳《前锋报》联合出版《联合报》。1948年春,中共军队攻入开封,报纸发行量锐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中国时报》任职的记者编辑成为《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新!!: 中國時報和中国时报 (开封) · 查看更多 »

中韩关系

中韩关系(),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朝鮮半島南半部地區的大韓民國之間的雙邊外交關係。兩國在經濟上的交流始於1975年,而雙方在1992年才正式建交始邦交正常化,此前大韓民國因堅定的反共立場,長期與堅持反共和三民主義的中華民國政府保持官方關係。 自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交后,韩中关系不断提高,双方高层互访频繁,经贸、文化、人员往来迅猛发展。1992年9月27日,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在两国建交仅1个月後,便率庞大访华团出访中国。双方在北京发表了《中韩新闻公报》,并签署了《中韩贸易协定》、《中韩投资保护协定》、《中韩关于设立经济、贸易、技术联合委员会协定》、《中韩科学技术协定》。 1997年12月,金大中访华期间,两国关系被提升为“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两国关系提升为“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5月,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时,两国关系被再次提升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双边关系走向成熟。然而自從韓國政府決定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開始,中國強烈反對後,雙方關係惡化。文在寅就任总统后,两国关系开始解冻。.

新!!: 中國時報和中韩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華台北男子足球代表隊

中華台北男子足球代表隊是中華民國的國家男子足球代表隊,由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管理,和台湾眾多的體育協會一样,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的英文名稱為Chinese Taipei,中文則沿用中華民國的名稱。 中華台北目前在國際足球協會的最佳名次是2018年4月公佈的第121名。 中華台北的球衣贊助商是Tor Star。.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台北男子足球代表隊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自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聞自由被自由之家評價為在全世界195個國家或地區排名中名列181,與越南(178)、老挝(184)、古巴(190)、朝鮮(195)等社會主義國家同為沒有新聞自由的國家。2010年无国界记者發布的新闻自由指数,中國大陸仍然是極少數沒有新聞自由的地區之一。 由于中国政府的新闻封锁和网络封锁,媒體與網路被包含许多中国官方报道,但一些中國民眾和网民会通过国外电视台和网站得到一些中国官方单方报道之外的报道。 2015年2月12日,無國界記者組織发布报告,中国大陆的新闻自由再次下跌,排名在全球倒数第五。.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自由 · 查看更多 »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簡稱中華職棒、中職、CPBL)是中華民國成立最早、以及目前唯一的職業棒球聯盟,前身是1989年創立的「中華職業棒球聯盟」,創始球隊為統一獅、味全龍、三商虎、兄弟象,2003年與台灣職棒大聯盟合併後改為現名。目前有統一獅、中信兄弟、Lamigo桃猿、富邦悍將4支球隊,目前競賽場地則主要分布於臺南市南區、臺中市北屯區、桃園市中壢區、新北市新莊區等地區,原本較偏向都市巡迴,但近年來開始改走屬地主義。.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 查看更多 »

中華路 (臺北市)

台北市內有兩條中華路,市區路段位於臺北市萬華、中正兩區區界,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水源路口。其中忠孝西路至愛國西路為中華路最核心的部份,上述路段也是省道台3線一部分。此路底下有臺北捷運板南線、松山新店線、台鐵縱貫線北段及台灣高速鐵路等多條鐵路隧道通過,另一條則位於士林區陽明山地區與仰德大道四段相交無分段的道路。 過去市中心的中華路中曾為大臺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中華商場所在地。後來為因應都市更新與捷運施工等需求而於1992年拆除,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畫,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路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中華郵政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華郵政,俗稱郵局,是中華民國唯一的郵政事業機構,為中華民國交通部完全持股的國營企業。其業務除郵遞相關領域外,亦涵蓋儲匯、人身保險等簡易金融服務。其前身為交通部郵政總局,為突破既有的經營限制、並增加市場競爭力,中華民國政府在2002年7月修正《郵政法》,並於2003年1月1日將其改為今制。其標章由篆體的「郵」字構成。.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郵政 · 查看更多 »

中華電視公司

中華電視公司,簡稱「華視」、「CTS」,是中華民國第三家電視台,為臺灣6家無線電視台之一。初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國防部、企業界人士與僑界領袖等共同投資設立,與臺灣電視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現為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成員。 華視創立時,只獲分配一個VHF頻道,除了製播一般電視節目之外,另外製播空中高中、高工、高商、在職教師進修、大學選修等遠距教學課程。1983年,華視獲准開設UHF頻道,是為「華視超高頻教學頻道」(現華視教育體育文化台),2004年無線數位電視開播後,取得一個容納3個節目頻道的UHF物理頻段;無線電視數位化後,現在擁有一個容納5個節目頻道的UHF頻道,是台灣唯一從事遠距教學事業的電視台,也是台灣擁有最多電視頻道的無線電視台。.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媒體

中華民國媒體,泛指在中華民國的報紙、電視、電臺、網路等媒體。目前指的是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的報紙、電視、電臺、網路等媒體。.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民國媒體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首長特別費事件

首長特別費事件是指2006年於中華民國國務機要費案之後,檢察單位針對各個首長的特別費支出進行調查與起訴的一列活動。多數行政首長都被發現將特別費使用於私人支出上以及為了報銷特別費而使用假發票報帳的現象,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的特別費案。 遭受調查的首長,除馬英九之外,還有蕭萬長、連戰、吳敦義、蔡英文、謝長廷、蘇貞昌、呂秀蓮、游錫堃等共七千多名政務首長遭調查、偵訊、起訴及法庭審理。由於民進黨執政時期其中遭波及的民進黨公職人員較多,直到政黨二次輪替國民黨重新執政以後,民進黨對此認為檢察機關明顯偏袒,要求立法院民進黨團擴大檢舉國民黨政務官特別費問題。 在該事件之後,前台北市長馬英九的秘書長余文與杜正勝幕僚郭秀霞、陳香微是少數因特別費被判刑的人士,而首長皆被判處無罪。法官蔡守訓審理馬英九案時,判決馬英九無罪,但判決陳水扁國務機要費案認定有罪,引起民進黨抗議兩案審理標準不同。2011年5月立法院通過特別費除罪化,但是由於並沒有將國務機要費除罪化,仍有泛綠官員被繼續審判,但皆被判無罪或緩刑。.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民國首長特別費事件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言論自由

中華民國言論自由的憲法上根據是《中華民國憲法》第11條:“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 黨外政論雜誌《自由時代》週刊創辦人鄭南榕因宣揚臺灣獨立運動(刊登「台灣共和國新憲法草案」)而接到涉嫌叛亂的法院傳票,他為了凸顯「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而於1989年4月7日拒捕自焚。 1991年,獨立台灣會案促使一〇〇行動聯盟推動廢除刑法一百條。1992年,立法院修訂該條後,思想、學術與言論之自由獲得具體保障。 司法院大法官對言論自由所作出的解釋當中,認為國家應保障言論自由的理由不外為“反映公意強化民主,啟迪新知,促進文化、道德、經濟等各方面之發展”(釋字第364號)、“保障意見之自由流通,使人民有取得充分資訊及自我實現之機會”(釋字第414號)及“實現自我、溝通意見、追求真理及監督各種政治或社會活動之功能得以發揮”(釋字第509號)。 其中釋字509號解釋雖認中華民國刑法的誹謗罪並未違憲,不過大法官指出:就算誹謗罪的被告無法證明己言為真,法院依被告所提出的資料,認被告有相當理由相信他的言論是真實的,就不能以誹謗罪處罰;這個見解相當程度減輕發表言論者必須證明所言為真的法律責任。.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民國言論自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墨西哥關係

中華民國與墨西哥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墨西哥合眾國之間的關係。1913-1972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直至1990年代,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民國與墨西哥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与大韓民國之間的關係,又稱臺韓關係。 1949年1月4日,大韓民國政府正式成立4个月后,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中華民國於大韓民國首都漢城(今首爾)明洞设置大使馆,直到1992年8月23日大韓民國與中華民國断交為止。斷交後,兩國皆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外交代表機構。.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奧地利關係

中華民國與奧地利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奧地利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13-1971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雖無邦交,但雙方均致力維護民主、自由及人權等價值,兩國在經貿、旅遊、藝文及學術等關係也往來密切。.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民國與奧地利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德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德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13-1941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但曾經中斷,二次斷交後由於德國分治與冷戰緣故,中華民國只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保持關係,直到兩德統一。目前均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民國與德國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北韓關係

中華民國與北韓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通稱朝--鮮、北--韓)之間的關係。兩國從未有官方外交關係,目前也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北韓的相關事務由駐新加坡臺北代表處。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曾計畫於北韓設立據點,推動雙邊貿易,因客觀環境而未能實現,但民間工商業及旅遊業方面,仍有交流及接觸。.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民國與北韓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科索沃關係

中華民國與科索沃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科索沃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無正式外交關係,目前也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科索沃的相關事務由駐匈牙利台北代表處。.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民國與科索沃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是指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雙邊之關係史。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台灣的关系重疊。.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首腦列表

本表列出中華民國自1912年建國至今的歷任政府首腦,包括北洋政府的國務總理等,國民政府時代的行政院院長,以及行憲後的行政院院長。需要注意的是,本表所列不僅限於具正式職務者,亦包含各種形式的代理政府首腦。有關背景信息另見具體條目及參考文獻。.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民國政府首腦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族致公黨

中華民族致公黨,前名中國台灣致公黨,是中華民國的政黨,支持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中國大陸各黨派有較多交流。.

新!!: 中國時報和中華民族致公黨 · 查看更多 »

中視大樂隊

中視大樂隊是1970年4月至1998年間的中國電視公司(中視)專屬樂隊,也是台灣第三個電視樂隊,一直都是由林家慶擔任指揮兼團長。.

新!!: 中國時報和中視大樂隊 · 查看更多 »

中視氣象台

《中視氣象台》是中視新聞各節新聞節目中的氣象播報時段,成立於1978年,首創聘請專業男性氣象播報員作為氣象主播。.

新!!: 中國時報和中視氣象台 · 查看更多 »

中都卡通台

中都卡通台是台灣曾經存在的專門播放動畫的有線電視頻道,官方英文譯名為「Magic TV」,為東森電視曾經存在的子品牌「中都衛星電視台」的自營頻道。《台灣電視資--料庫》所載中都卡通台實際播放時期為1998年1月至2000年10月。 和信企業團旗下專門播放動畫的有線電視頻道首華卡通頻道是中都卡通台的最大競爭對手。在東森集團與和信企業團旗下有線電視頻道家族壁壘分明之時,此二集團旗下有線電視系統收視戶不能同時收看首華卡通頻道與中都卡通台,和信企業團旗下的有線電視系統收視戶只能收看首華卡通頻道,東森集團旗下的有線電視系統收視戶只能收看中都卡通台。首華卡通頻道停播後至Animax Asia開播前,中都卡通台成為台灣唯一專門播放動畫的有線電視頻道。 1998年4月,中國時報系時報廣場大樓與中都卡通台共同主辦「卡通映畫祭」,於每星期三各播放1部熱門日本動畫(動畫電影或OVA),開放免費索票,4月1日19時整播放的是《秀逗魔導士》,4月8日15時整播放的是《叮噹小恐龍》,4月8日19時整播放的是《鋼鐵神兵》,4月15、22、29日19時整播放的是《卒業三部曲》,每場均憑票入場。.

新!!: 中國時報和中都卡通台 · 查看更多 »

中海級戰車登陸艦

中海級戰車登陸艦,舊稱為中字號戰車登陸艦,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建造的郡級戰車登陸艦。二戰時美國有與兩種級別,但外觀上無明顯區分。 中國運用此型LST不僅有海軍,許多民間單位在戰後向美國收購此艦種。戰後美軍以512號公法授權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的中字号战车登陆舰計有10艘、招商局(陽明海運前身)向美方收購的18艘(“中字101号”至“中字118号”)、赠予善后救济总署水上运输大队的“万”字头船21艘及“霭龄”、“庆龄”、“美龄”3艘、售予民生公司“远”字尾的5艘,以及上海江南造船厂、民航空运队飞机修理厂、行政院物資供应局“供”字头船5艘等购买的,前後共有至少61艘LST在1949年以前在中國服務。 國府撤台後有17艘本級艦遺留或沉没在大陸,其中6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山”字尾命名的登陆舰。.

新!!: 中國時報和中海級戰車登陸艦 · 查看更多 »

中日关系

中日關係(),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間的雙邊關係。在汉唐时期,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科技等很多方面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日本明治維新後到1945年二戰結束前,中日间发生了多次军事冲突及全面战争,形成了战后两国的政治格局并影响了以后的中日关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日本仍与中华民国保持外交关系,直到1972年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兩國關係稱為「戰略互惠關係」,然而兩國事實上並未達到戰略互惠。而且在歷史认识問題和經濟等方面均存在許多矛盾。.

新!!: 中國時報和中日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時

中時可以指:.

新!!: 中國時報和中時 · 查看更多 »

中時電子報

中時電子報目前所屬於時報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時報資訊成立於1989年,是台灣第一家擁有取得加值網路服務執照的公司;中時電子報則在1995年創立,在國內是歷史最為悠久的網路媒體。 1995年9月11日,中時電子報正式上線。1997年10月,中時電子報為台灣網路廣告業界建立了符合國際主流的「標準尺寸」、「標準計價」、「動態輪替」的新標準,也為台灣網路廣告市場訂下了基本規範。1998年4月,中國時報系正式成立中時網路科技,投入網路事業的發展。1999年4月,中時網路科技以中時電子報為旗艦,推動「Cyber One Media Network」網站團隊。 1989年12月,時報資訊成立。2008年11月,時報資訊合併中時網路科技,從原來的資料庫領域,變成整合了數位平台、數位內容管理及數位整合行銷平台的跨媒體數位平台。 中時電子報除了提供綜合性新聞、國內外照片外,並運用網路新科技持續推出部落格、新聞推播小工具、Widget、RSS、推推王推文等服務,讓網友對於新聞不只是單向的接收訊息,還可以雙向互動,實踐Web 2.0的網路體驗。.

新!!: 中國時報和中時電子報 · 查看更多 »

中時晚報

《中時晚報》,簡稱《中晚》,(英文:China Times Express)是一份印行於台灣的中文報紙,隸屬於中時報系,是每天下午出刊的晚報。《中時晚報》創刊於1988年3月5日,在台灣股市飆漲期間發行量曾高達40餘萬份。 1988年《中時晚報》創刊這一年,即籌辦第一屆中時晚報電影獎,此即台北電影獎的前身。1996年2月1日,《中時晚報》確立了版面橫排走文,由左至右的直欄型式,賦予編輯更大膽運用圖片美化版面的空間。1998年3月5日,《中時晚報》慶祝十周年社慶,提出發展目標「前瞻、關懷、成熟」。 但在台灣有線電視興起後,台灣廣告預算急速向有線電視偏移,嚴重影響廣告營收,外加台灣股市景氣不佳、散戶讀者大量減少、股市交易延後結束、網路新聞取得便捷、有線電視24小時新聞台林立,及最后一刻中時報系与联合报系的合併谈判失败,中時報系為了減少虧損,宣布《中時晚報》於2005年10月31日發行最後刊,翌日起停止發報。 歸納而言,《中時晚報》的停刊是以新興媒體勢力興起和台灣整體經濟環境不佳等兩大因素所促成,而與聯合報系合併失敗則可說是「壓死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自2006年8月17日開始,《中時晚報》改以電子報方式(更名為:《今日晚報》)在《中時電子報》的網頁上重新出現。.

新!!: 中國時報和中時晚報 · 查看更多 »

常中天

常中天(),出生於台北市,籍貫山西省榆次縣,為家中獨子,是中國大陸著名的常家莊園(常家大院)現今在台灣唯一傳人。父親常勝君(崇寶),為台灣資深報人,前《中國時報》總編輯。母親宣以文,曾任僑選立法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常中天 · 查看更多 »

常楓

常楓(),台灣男演員,出生於哈爾濱。父親是漢人,母親是滿族八旗鑲黃旗人。.

新!!: 中國時報和常楓 · 查看更多 »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是中国大陆歌手雪村於1995年创作的一首歌曲,之後被人製作為Flash動畫於網際網路上傳播。由於歌詞內容逗趣、曲風活潑,所以传唱很快,雪村也因此被中国大陆的新聞媒体和民众所关注,此歌曲也成為他的成名作。 歌詞中描述主角老張在東北出車禍,肇事者逃逸,幸得熱心的東北人相助。事後老張請東北人吃飯答謝,相談甚歡。曲末以「翠花,上酸菜」作結。.

新!!: 中國時報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 查看更多 »

希望公益EP

《希望公益EP》是台灣女歌手劉虹翎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也是首張為公益團體發聲與親自創作的公益單曲,於2011年5月20日全省上市。.

新!!: 中國時報和希望公益EP · 查看更多 »

布丁狗

Pom Pom Purin(中文譯名為--、--)為日本的三麗鷗公司於1996年所創造的卡通人物,設計者是地井明子。主要特徵是圓胖的黃身軀、咖啡色的貝雷帽以及兔唇嘴,相關商品通常以布丁狗伴隨好朋友或是甜點與水果的形象登場,在三麗鷗玩偶音樂劇中也有設定其角色參與演出。曾在日本『いちご新聞』舉辦的讀者投票「三麗鷗登場人物大獎」中獲得了1997年度的第一名。.

新!!: 中國時報和布丁狗 · 查看更多 »

布農語

漢人遷台之前的台灣南島語言分布圖(按 Blust, 1999)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東台灣"蘭嶼島(深紅色)表示為使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巴丹語群達悟語的區域. 布農語(布農文:Bunun)是南島語系的一種,與噶瑪蘭語並列,用拉丁文字書寫,為台灣布農族的民族語言。 目前台灣原住民布農語認證考試分為卓群布農語、卡群布農語、丹群布農語、巒群布農語、郡群布農語等五群。.

新!!: 中國時報和布農語 · 查看更多 »

丘彥明

丘彥明是居住在荷蘭的作家和畫家。.

新!!: 中國時報和丘彥明 · 查看更多 »

世界Cosplay高峰會

世界Cosplay高峰會(世界コスプレサミット;World Cosplay Summit,簡稱WCS),是2003年起源於日本的Cosplay賽事,每年都會評選出全球頂尖的Coser。 中國自2005年起成為參賽國,香港與台灣則自2012年開始加入觀摩國。2014年台灣成為正式參賽國,以「Taiwan」名義與中華民國國旗出賽,並於2014年5月11日在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舉辦「台灣超級COSPLAY慶典」作為台灣區預賽。.

新!!: 中國時報和世界Cosplay高峰會 · 查看更多 »

世界百大报纸列表

这是一个全世界平均发行量最大的100份报纸列表。这些数据由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在每年发布一次,代表各报纸在当年的平均流通能力。一些国家的部分报纸并未向独立的国际审计发行量联合会提交其数据,故不列入此表。.

新!!: 中國時報和世界百大报纸列表 · 查看更多 »

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

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亦稱為世界貿易組織香港部長級會議,於2005年12月13日至12月18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香港政府預計是次會議將會有逾11,000人參加,其中包括6000名成員國的代表、3000名來自全球各地的記者及2000名非政府組織代表。會議的標誌以代表香港的中式帆船為主題,結合世界貿易組織標誌,組成一個「6」字,寓意香港與世貿組織融洽的關係、香港對世貿工作的積極參與及對多邊貿易的支持,而金色仿如光芒般乘風遠帆的中式帆船表示是次會議的光明前景、穩步向前。特區政府的目標,是於這次會議上就多哈回合貿易談判收窄分歧,推動於2006年能完成整個回合的談判。.

新!!: 中國時報和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 · 查看更多 »

世越号沉没事故

世越號沉没事故(),也稱為世越號船難、世越號慘案,為2014年4月16日的一起韓國船難,發生在世越號客輪自仁川港駛往濟州島途中。發生事故時載著476人,其中325人是安山市檀園高等學校的高中學生。共有304名乘客和船員在這場事故中罹難,是韓國1970年底以來最嚴重的渡輪災難。2014年4月16日8時48分(世界協調時間2014年4月15日23時48分)時,該船在高速直線航行中突然失去控制、發出一聲巨響後,以不符合工程力學的方式瞬間向右急轉彎。 8時49分,該船劇烈傾斜並急停,船上的閉路電視系統和自動識別系統也都突然在同一時間故障,加上沒有安裝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關鍵的航行數據丟失,導致事故起因難以查明。8時50分,船隻打橫漂移。8時52分,船員透過廣播命令全體乘客留在原地待命。8時55分,該船在距離以北2.7公里處發出遇難求救訊號。9時46分,船長和部分高級船員率先棄船逃離。10時21分,該船傾覆下沉。172名生還者中,大約超過一半被最早趕到的民間漁船和商船救起。在事故的第三天,即4月18日中午前完全沉入海底。船體於2017年打撈上岸。 海洋警察廳的第一艘巡邏艇抵達現場後,先救走船長和部分船員,雖然能透過窗戶看到被困的乘客,但並未立即救援,僅在周邊徘徊等待上級指示。在黃金救援時間的72小時內,現場沒有展開任何營救行動,海洋警察廳要求韓國國軍部隊原地待命、封鎖事發海域、阻擋外界救援、將民間潛水員排除在外、要求美軍直升機撤離。相關政府部門無法掌握情資、互相推卸責任、發布虛假消息造成混亂,青瓦臺也向主流媒體施壓。因此引發韓國民眾的反政府情緒、社會影響和政治危機。2015年韓國大法院終審定讞,船長殺人罪成立,判處無期徒刑。.

新!!: 中國時報和世越号沉没事故 · 查看更多 »

市民銀行球場

市民銀行球場(Citizens Bank Park)是位於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座棒球場,現為美國職棒大聯盟的費城費城人隊的主場。.

新!!: 中國時報和市民銀行球場 · 查看更多 »

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Помир),古稱蔥嶺,是古代中國和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絲綢之路之必經之地。據《西河舊事》「其山高大,上生蔥」而得名,地理上屬亞洲中部,位於中國、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邊境上。高原最高峰爲中國境內的公格爾山(7649米)。帕米爾高原也是亞洲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包括喜馬拉雅山、興都庫什山等五大山脈,號稱亞洲屋脊。目前除東部傾斜坡仍為中國所管轄外,大部分屬於塔吉克斯坦,只有瓦罕帕米爾屬於阿富汗。.

新!!: 中國時報和帕米爾高原 · 查看更多 »

三峽原住民文化部落

三峽原住民文化部落是新北市為安置大漢溪行水區原住民三鶯部落問題,專為原住民所建設之場所。.

新!!: 中國時報和三峽原住民文化部落 · 查看更多 »

三二六護台灣大遊行

三二六民主和平護台灣大遊行(Hundreds of thousands protest anti-secession law in Taiwan),是指由台灣的民主進步黨、台灣團結聯盟及500多個的民間社團結合而成的「民主和平護台灣大聯盟」發起,於2005年3月26日在台北市舉行的大遊行。 本次遊行有來自台灣各地的數十萬民眾參與,藉以表達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所構成進一步安全威脅的強烈抗議與不滿。本次遊行是臺灣歷史上少見的超大型動員遊行,並首次有時任總統參與。 遊行在喧闹中登场,但整個過程大致平和。.

新!!: 中國時報和三二六護台灣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三立二二八報導爭議

三立二二八報導爭議是因三立電視受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委託製作二二八事件紀念節目時,利用部份非二二八事件的紀實片段作為節目畫面,被批評是「造假」和「移花接木」,而引起的社會爭論。 2007年2月9日,新聞局以限制招標方式,出資新台幣117萬元委託三立電視製作《228走過一甲子》特別報導。從5月8日起,報導中一段描述基隆屠殺事件的影片被《聯合報》指出錯誤,該報稱那段影片是國共內戰時國民政府軍隊在上海處決囤積貨物的商人或中國共產黨黨員,及德國希特勒殘殺猶太人的片段。 三立否認「造假」,最初不願道歉,更揚言控告首先揭發造假的《聯合報》。至5月9日,三立才正式道歉,但仍不承認「造假」「不知情之下誤植畫面」 三立新聞道歉,2007年5月9日,《中國時報》,亦未有公佈後續處分。事件引起各界質疑三立的報導未經查證,甚至以聳動的畫面加深對立;而各政黨陣營互相攻訐,事件變得政治化。 委製節目的案主——行政院新聞局,在5月14日決定,該製作物未通過驗收;由於「瑕疵無法補正」,新聞局主張解除合約,不會支付委製費用,也沒打算進一步向三立求償。.

新!!: 中國時報和三立二二八報導爭議 · 查看更多 »

三缺一劇團

三缺一劇團(Short One Player)成立於2003年,由輔仁大學英文系四位熱愛表演的同學所創立。2005年通過臺北市政府立案後,每年固定推出一場以上演出。.

新!!: 中國時報和三缺一劇團 · 查看更多 »

一中同表

一中同表,是台灣处理海峡两岸关系问题的一种主張,認為中华人民共和国與中華民國皆是“整個中國”的一部份,二者在各自领域有完整的管辖权,互不隶属,同时,二者搁置对“整个中國”的主权的争议。最早是在2004年由台灣大學政治学教授張亞中所提出,希望兩岸由一中各表的立場更進一步。類似於包宗和提出的一中共表。 2015年,中国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洪秀柱在其兩岸關係政策中使用了这一主張,遭到大量的黨籍立法委員反對,引發換柱行動,洪秀柱被廢止提名,改由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親自披掛上陣,回歸到國民黨的政策:一中各表及九二共識。.

新!!: 中國時報和一中同表 · 查看更多 »

一中三憲

一中三憲,推動臺灣海峽兩岸統合的方案,由兩岸統合學會在2009年提出。該方案主張,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中華民國憲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並存,兩岸政府仿效歐盟憲法,簽定兩岸和平協定作為第三憲,約束雙方對“承諾不分裂整個中國”作出條文式的保證,以追求終極統一為統一的中國。.

新!!: 中國時報和一中三憲 · 查看更多 »

一代女皇

《一代女皇》,中视八點檔古裝連續劇,製作人為林慧俊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四輯: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6年6月30日出版,第64頁。,導播為王世綱、鍾世樺、王中強、陳明義、林獻彰,戲劇指導(即導演)為李岳峰,節目企劃為王時政,首播期間為1985年11月18日至1986年1月14日,共40集,開播前之暫定劇名為《一代女暴君》林玉雲 文,--鑫南 攝影,〈一代女暴君情史 潘迎紫演活了武則天〉,《掃描線雜誌》第44期(1985年11月號)第8頁。。.

新!!: 中國時報和一代女皇 · 查看更多 »

一例一休

一例一休是指中華民國蔡英文政府在2016年執政後所推動的勞工工作日數改革政策,主要係修正《勞動基準法》(簡稱「勞基法」),使所有勞工每週可以有一天的例假(此例假為可勞資約定而更動,即不一定為六、日)、及一天的休息日,前者為強制休假、後者則保留彈性加班的空間,以確保勞工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主可以在徵詢勞工同意後,讓勞工在法定的休息日加班。至於例假日只有在必要(天災、事變或是突發事件)時,--主才能要求勞工加班,其中勞工在“一例”的例假日加班後,--主依規定應予勞工擇日補假,《勞動基準法》的相關修正案已於2016年12月6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然而不管是例假日,還是休息日,只要勞工有加班,--主都需要付加班費給勞工。 上述法案在修正時,同時刪除《勞動基準法》原有規範的7天國定假日(因此元旦翌日、青年節、教師節、光復節、蔣公誕辰、國父誕辰以及行憲紀念日改為只紀念、不放假),並且增加新進人員「勞工特別休假」等相關規定。.

新!!: 中國時報和一例一休 · 查看更多 »

一國良制

一國良制,(One China, Better System)是1987年蔣經國引用中國大陸民眾的說法,來回應鄧小平1983年所提出的一國兩制政策(One country, Two Systems)。1991年5月海基會首任秘書長陳長文訪問北京時回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提出一國良制並簡述內涵:中國的統一,應是兩種制度的選擇、和平的競爭,由兩岸人民自主選擇較好的制度。李登輝執政期間,行政院陸委會於1998年也重申「一國良制」優於「一國兩制」,良制則是「民主、自由和均富」。馬英九執政期間曾表示,臺灣從未改變「一國良制」的立場。倡議一國良制廿餘年的陳長文,2017年1月公開向習近平喊話盼接受以「良制一國」作為兩岸路線:先良制、後一國。.

新!!: 中國時報和一國良制 · 查看更多 »

一邊一國連線

一邊一國連線(英文:One Country on Each Side Alliance 或 One Side One Country Alliance,簡稱OSOCA),是台灣的一個政治組織,在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前由陳致中主導組成,高舉一邊一國、反對ECFA為政見。其成員涵蓋民主進步黨(民進黨)籍候選人及偏泛綠的無黨籍候選人,其組織由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執委)陳其邁主導,立法委員陳唐山為總召集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為其共同追求的目標。現時一邊一國連線擁有7席立委,其力量比台灣的第三大政黨台灣團結聯盟和親民黨二黨相加共6席立委還要強大,另外還擁有五大直轄市總共31席直轄市市議員。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則推出84位泛綠及無黨籍縣市議員參選人,並簽署共同政見「台灣中國,一邊一國;扁案是政治事件,應予平反」,當選68位,當選率81%。.

新!!: 中國時報和一邊一國連線 · 查看更多 »

一把青 (電視劇)

《一把青》(A Touch of Green),2015年公視國語旗艦影集、時代劇。本劇費時3年,製作團隊步履遍及臺灣、南京、上海並進行勘景、選角和考據。由導演曹瑞原改編自白先勇同名短篇經典小說作品。中華民國文化部2013年(民國102年)高畫質電視節目旗艦型連續劇類補助新臺幣6000萬元,總製作預算高達1億8000萬元,2015年3月10日開拍,10月20日殺青。公視於12月19日上檔,並與LINE TV同步播出。由楊一展、楊謹華、藍鈞天、天心、吳慷仁、連俞涵、鍾承翰、温貞菱領銜主演。 該劇獲得臺灣2016年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吳慷仁)、戲劇節目新進演員獎(連俞涵)、戲劇節目導演獎(曹瑞原)、燈光、美術設計等.

新!!: 中國時報和一把青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1992 Consensus),是一個與台海兩岸關係有關的政治術語。是指在1992年,台灣海峽兩岸政府授權的非官方組織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香港會談之後經由口頭協商而逐漸形成的不成文默契(即無任何書面協議或約定,無任何法律效力)。但其實質含義為何,至今海峽雙方仍無交集。 最初在九二香港會談中,雙方並沒有達成广泛的共識,「九二共識」這個名詞也尚未出現。到2000年4月28日,時逢中華民國總統选举結束後、政權移交前,中國陸委會主委蘇起首次提出“九二共識”,并阐述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隨後列入中國國民黨的黨綱之中。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歷史性訪問中國大陸,與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锦涛會面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在公文書上使用“九二共識”之名稱,并将其阐述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2006年,蘇起坦承「九二共識」是為了重新包裝「一中各表」所自創的名詞。 2008年5月26日,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海峽交流基金會的文件中首見「九二共識」一詞。 2015年的兩岸領導人會面中,雙方再度肯定九二共識是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及共識,此會談與稍早的朱習會都沒有特別強調各自表述的存在。 自2016年5月蔡英文政府執政後僅承認九二會談,但不承認九二存在共識,此後兩岸關係轉淡。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报告指出,中國共產黨應堅持“一個中國”及“九二共识”的立場來處理两岸關係。.

新!!: 中國時報和九二共識 · 查看更多 »

九六共識

九六共識是由中華民國前副總統呂秀蓮所提出的一項建議性共識,其內容是指:臺灣在1996年3月23日首次民選總統之後,就已明確確立為一主權國家,不為其他國家所控制,因為只有主權國家的人民才有權以自由民主的方式選舉出自己的國家元首。.

新!!: 中國時報和九六共識 · 查看更多 »

九段线

“九段线”,中華民國稱為「11段線」,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作南海断续线,越南称“牛舌线”()。中華民國於1947年提出的“十一段線”(11段線),現今仍是中華民國對於南海國界的根據;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主動移除「11段線」當中的北部灣兩線,最終成為現今北京當局所主張之的「九段線」。 關於“九段線”的法律涵義,有“国界线”、“历史性水域线”、“历史性权利线”、“岛屿范围线”等多種主張和解釋。2014年3月,菲律賓正式向常设仲裁法院提交備忘錄,以決定中國大陸主張的九段线是否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有法律依據。2016年7月12日,由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提供场地和秘书服务的临时仲裁庭就“南海仲裁案”作出判决,裁定中國對南海九段線範圍擁有歷史權利的說法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表示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

新!!: 中國時報和九段线 · 查看更多 »

年金改革

年金改革,是指中華民國對其國民(含軍人、公務員、教師、勞工及農民等)之退休金或國民年金制度,以及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俗稱18%)的改革。年金改革整體內容,包括相關財政來源、稅制調整及退休金金額之調整等。而所得替代率、信賴保護原則、公平正義原則、世代正義等都是其中的爭議點。.

新!!: 中國時報和年金改革 · 查看更多 »

幹你娘

幹你娘源自於閩南語的姦恁娘一詞,相當於普通話的肏你媽。亦作姦爾娘、姦汝娘等,的髒話,在台灣被稱為臺灣人的國罵(國家級粗話),俗稱「三字經」,屬臺灣閩南語髒話,但現今的使用方法已不限於以閩南語為母語的人。「幹你娘」字面意思為「姦淫你母親」,但罵人者不是真的希望從事此項行為,大多是想藉由此侮辱對方,代表自己在權威上凌駕於對方之上,已偏離其字面意義。現今,此一粗話也被延伸出更多樣貌的變體為民間所流傳。2017年,中研院等團隊發表17世紀西班牙人殖民台灣期間之漳州話詞彙(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Chio Chiu)已出現「姦你母」一詞。 一般用法亦可省稱為「幹」(姦,kàn,罵人時為kán)。此外,恁(lín)、汝(lí)與爾(ní)皆有「你」或「你的」之意,可互相替換。作為一個名詞於一段敘述之內,有時會以委婉說法「問候別人的母親」替代。.

新!!: 中國時報和幹你娘 · 查看更多 »

幾米

廖福彬(),筆名幾米,取名來自其英文名Jimmy,是台灣著名繪本畫家。.

新!!: 中國時報和幾米 · 查看更多 »

亚洲妇女基金会

亚洲妇女基金会(アジア女性基金),全名有關女性的亞洲和平國民基金(女性のためのアジア平和国民基金),英文名稱為Asian Women's Fund,是日本曾經存在的一個基金會,于1995年7月由当时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倡议成立,通过民间募款和政府资助的形式,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占领地区的慰安妇支付赔偿金。该基金会之簡稱,最初為「國民基金」(国民基金),後改為「亚洲妇女基金会」(アジア女性基金);该基金会支付的赔偿金,最初稱為「慰撫金」(見舞金),後改稱為「賠償金」(償い金)。.

新!!: 中國時報和亚洲妇女基金会 · 查看更多 »

亞力山大健康休閒俱樂部

亞力山大健康休閒俱樂部(Alexander Health Club)是曾經在台灣經營的連鎖健身俱樂部(2007年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倒閉),附屬於亞力山大企業集團(Alexander Group),創辦人兼董事長是唐雅君,營運長是唐心如(唐雅君之妹)。.

新!!: 中國時報和亞力山大健康休閒俱樂部 · 查看更多 »

于佳卉

--佳卉,已故台灣女歌手,藝名歡歡,籍貫陕西省泾阳县,生於臺灣屏東縣。 --佳卉曾與憂憂(蔡雨倫)合組「憂歡派對」偶像團體。憂歡派對解散後,--佳卉曾演出《京城四少》、《懷玉公主》等多部連續劇,尤以演出1999年《乞丐郎君千金女》的「玳瓚公主」角色而廣為人知。2014年6月1日,--佳卉在台中市北區租住處燒炭自殺輕生,享年43歲。.

新!!: 中國時報和于佳卉 · 查看更多 »

亞洲天團爭霸戰

《亞洲天團爭霸戰》(Asian Idol Group Competition)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綜藝節目,製作人是李方儒,主持人為吳宗憲、翁滋蔓。已在華岡藝校、南強工商、莊敬高職等學校進行選拔,之後並到中國大陸進行海選,選出的參賽者會花二至三個月進行培訓,包含歌唱、舞蹈、儀態等專業嚴格的訓練。將選出類似S.H.E的女子天團。於2012年5月18日每週五晚上10:00-12:00首播。從第11集起,開始開放男性隊伍參賽,並在該集舉行表演賽,來賓隊伍為男子漢以及Super 131。 在2012年9月18日,製作團隊前往中國大陸北京進行海選,經過培訓後篩選並組合成三組隊伍,將與台灣隊伍一同參與總冠軍賽。 從2012年11月17日起,節目將更改播出時間,由原先每周五22:00~24:00更改為每周六20:00~22:00播出;原先時段將播出《亞洲天團加分爭霸戰》,內容為本節目之精華版。 冠軍隊伍為「史東羅克斯」,第二名與第三名分別為Coser與Bibibon。.

新!!: 中國時報和亞洲天團爭霸戰 · 查看更多 »

亞洲現代美術館

亞洲現代美術館(簡稱Asia Modern)是一座位於臺灣中部臺中市亞洲大學的現代主義美術館,於2013年10月24日開幕。本美術館為安藤忠雄在台灣的第一座建築設計作品和在全世界校園中第一座安藤忠雄美術館。是一棟由三個正三角形組成的建築物,室內面積1,244坪,戶外場域6,000坪。.

新!!: 中國時報和亞洲現代美術館 · 查看更多 »

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

《亞洲週刊》2004年起評選出十本中、港、台等地的優秀中文出版物推介。與聯合報讀書人周報最佳書獎、中國時報開卷周報年度十大好書等並列為權威性的書本質素指標。.

新!!: 中國時報和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電信總局

交通部電信總局(簡稱電信總局、或直稱電信局;英語譯名:Directorate General of Telecommunications)為中華民國過往有關電信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交通部。1932年成立,原同時負責電信事業的管理與經營,在1996年將經營部門分割公司化成立中華電信,之後在2006年因應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成立而解散。.

新!!: 中國時報和交通部電信總局 · 查看更多 »

康熙來了

《康熙來了》(Kangsi Coming摘自2013年8月21日播出之畫面,該集使用全新布景,並可由背景道具上清楚看見「Kangsi Coming」字樣及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母集團旺旺集團之吉祥物圖卡。)為2004年至2016年播出的台灣談話性節目,主要由蔡康永、徐熙娣主持,曾為台灣以至華語世界最具代表性和最長壽的談話節目。.

新!!: 中國時報和康熙來了 · 查看更多 »

康茵茵

康茵茵,查來源與內容無關,於、查到,記載有「康茵茵」。(),藝名茵茵,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畢業,台灣女藝人,專長舞蹈(芭蕾、現代、武術、民族、爵士、街舞、拉丁、原住民舞蹈、巴里島傳統舞蹈),是一名左撇子, 為大盛娛樂開發公司旗下簽約藝人,出道自中天綜合台帶狀節目《大學生了沒》。.

新!!: 中國時報和康茵茵 · 查看更多 »

人見次郎

人見次郎(『朝日新聞』(東京本社発行)1959年12月3日夕刊、5面の訃報より),本籍日本京都,日本官員,1929年8月開始擔任台灣總督府總務長官,後因為使用軍事手段與毒氣弭平霧社事件動盪,因此遭解職。.

新!!: 中國時報和人見次郎 · 查看更多 »

人間雜誌

《人間》雜誌(1985年11月-1989年9月,共47期),簡稱《人間》,是由臺灣左翼作家陳映真創辦的報導文學雜誌。該雜誌以富有特色的報導攝影、深入追求真相的文學描述及豐富的社會關懷形成其獨特風格,並深刻影響臺灣在1980年代蓬勃興起的學生運動及社會運動。.

新!!: 中國時報和人間雜誌 · 查看更多 »

库纳希尔岛

库纳希尔岛位置圖 库纳希尔岛(Kunashir),日本称国后岛(),是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萨哈林州千島群島最南端的一座島嶼,俄羅斯與日本兩國同時宣稱擁有此島主權(也就是所謂北方四島爭議),但實際上是由俄羅斯治理,並在岛上还驻有常备部队俄罗斯第18机枪炮兵师。该岛無論俄文還是日文名稱都是源自此地原住民語言阿伊努語中的「kunne-sir」(クンネ・シリ,意指「黑島」)或「kina-sir」(キナ・シリ,意指「草島」) 。 库纳希尔岛的地理位置在北海道岛东北,島西与知床半岛上的羅臼町隔根室海峡相望,島東北為國後水道。 日本方面在行政上於該島設置有北海道所管國後郡,下轄分別管轄該島西南半部的泊村及東北半部的留夜別村兩個村級行政區。但因日本並未實際治理該島,因此此一郡兩村目前都是虛設行政單位。.

新!!: 中國時報和库纳希尔岛 · 查看更多 »

五大橋梁重建工程

五大橋梁重建工程是臺灣鐵路管理局於1983年7月至1992年5月間辦理的一項鐵路橋梁改建工程。.

新!!: 中國時報和五大橋梁重建工程 · 查看更多 »

五燈獎

《五燈獎》(Five Lights Award)系列節目是台灣電視公司(台視)委外製作的綜藝節目,同時也是台灣電視史上除了各台新聞以外最長壽的節目,播出期間長達33年(1965年10月9日至1998年7月19日),成員包括《田邊俱樂部——周末劇場》、《田邊俱樂部——歌唱擂台》、《才藝五燈獎》、《新五燈獎》與《五燈獎》等五個節目。製作單位先後有國華廣告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廣告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及百利廣告事業有限公司,最高收視率是73.9%(1971年)。.

新!!: 中國時報和五燈獎 · 查看更多 »

仁天科技

仁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仁天科技控股,以及仁天科技(Rentian 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在1980年,由當時名譽主席楊崑山和劉振偉,於台灣成立「福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該公司前身為「福方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和「福方集團有限公司」。股份則在2001年7月12日於港交所主板上市。 首席執行官為楊曉櫻。當時業務是在香港、澳門、台灣和中國銷售和代理斯堪尼亚汽车貨車及巴士產品,但在2008年終止後,現時業務為物聯網和工業一站式解決方案業務,提供物聯網各項領域, 包括資訊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整體發展。 2004年,當時主席楊健男和其父親,由於牽涉錢債管司,故此被商業罪案調查科調查,經調查後,發現資金處理不當,其後在2007年於台灣地檢署遭起訴。 2007年4月26日,已故羅明珠(別名羅愛過)和楊明光(華利資源控股有限公司(開源控股有限公司前身)前首席執行官),被鄺啟成(前董事)羅致並用,而委任該公司及其旗下企業董事,直至在2015年4月21日,由於羅明珠透露專注個人事務,於股東大會通過後,於2015年6月29日退任。 2013年初,該公司把聯營公司伽瑪物流集團(大豐港和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分拆於2013年8月22日於港交所創業板上市 2015年10月28日,內地商人景百孚入主,以282,440,000港元收購該公司股份,成為主要大股東。.

新!!: 中國時報和仁天科技 · 查看更多 »

廣播電視大廈

廣播電視大廈是一棟曾經存在於台灣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的大樓,曾經是中國廣播公司(中廣)與中國電視公司(中視)的聯合總部,是台灣第一棟專供廣播電視事業使用的大樓,1970年11月4日完工,1971年2月16日啟用,已於2000年代被拆除改建為宏盛帝寶。.

新!!: 中國時報和廣播電視大廈 · 查看更多 »

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英語:Broadcasting Development Foundation),簡稱廣電基金會、廣電基金、廣基、BDF,為中華民國(台灣)一個由政府成立、但已解散的非營利組織,運作期間為1985年9月9日至2008年9月30日,主管機關為行政院新聞局。依據《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捐助章程》,廣電基金登記成立時的資產為新台幣4900萬元。.

新!!: 中國時報和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 查看更多 »

建國黨

建國黨 ,是臺灣的政黨之一,1996年10月6日成立,黨員主要是從民主進步黨分裂出來的台灣獨立運動成員。.

新!!: 中國時報和建國黨 · 查看更多 »

任志强批评党媒姓党事件

任志强批评官媒姓党,又稱為任志强事件,是2016年2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业家、中共党员、网络名人任志强在新浪微博上对当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打出“央视姓党,绝对忠诚,请您检阅”的标语以迎接习近平提出批評而引发的中國大陸官媒对任志强批评的事件。隨後任亦受到懲罰。.

新!!: 中國時報和任志强批评党媒姓党事件 · 查看更多 »

廖學廣

廖學廣(),台灣當代的政治人物,出生於臺北縣汐止鎮(今新北市汐止區)。.

新!!: 中國時報和廖學廣 · 查看更多 »

廖述炘

廖述炘(),又名廖湧,筆名黑傑克,綽號阿勇。他為台灣地下電台「海洋之聲廣播電台」臺北台台長;兼任台灣玉山網路電視台公民記者。他於2008年4月2日凌晨一點自焚身亡。.

新!!: 中國時報和廖述炘 · 查看更多 »

廖永來

廖永來(),台灣詩人、政治人物。出生於彰化縣二林鎮。 1976年廖永來畢業於台中師專,後於台中縣坪林國小任教;期間開始以筆名廖莫白寫現代詩,得到吳濁流文學獎與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兒童文學獎。 1980年代,廖永來從事黨外運動,並參與環保運動與農民運動,包括反杜邦事件、反核運動。 1987年,廖永來因參與反對《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法》運動,而被開除教職。 1989年,廖永來代表民主進步黨於台中縣參選台灣省議員,以台中縣第一高票落選,是台中縣第一位加入新潮流系的民主進步黨黨員。 1992年,廖永來當選第2屆立法委員,後於1995年落選。 1997年,廖永來當選第13屆台中縣長,並主導反拜耳事件;2001年,角逐連任失利。2007年5月11日,反賄選研究室負責人王洲明披露,1997年廖永來接任台中縣長,有人出書以「紅包來」一詞影射廖永來收賄,卻未聞廖永來作出任何解釋或說明,2001年廖永來當然連任失敗;廖永來下台四年後,台中縣民「恐怖記憶猶新」,導致2005年形象清新的民進黨台中縣長候選人邱太三在全縣21個鄉鎮市全部慘敗「時任總統的陳水扁貪污舞弊案應該是重創民進黨的原因,也掀開假面民進黨的真面目」。 2002年,廖永來曾任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執行長、台灣省政府委員、台灣省政府委員兼副主席等公職。 2013年1月31日,廖永來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說,這幾年他常往來中國大陸,不論是旅遊或是拜訪經商的友人,每去一次大陸,他對大陸巨大改變的印象就更加深刻,尤其在經濟發展上更是令人驚嘆;民進黨成立「中國事務部」,卻提不出工作內容、具體作法與目標,形同虛設,沒有發揮作用,非常可惜。 2013年5月4日,廖永來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搞政治不能只談理想,更要考量現實、甚至是背後的拳頭;台灣人口有6、7成是中產階級,這些人要的是維持現狀的安定生活而不是動亂;台獨基本教義派還停留在街頭抗爭的激烈手段,這會嚇跑一大堆人;而且台獨人士不會創造新議題或新史觀以開拓新路線、爭取更多支持者,只會搞些膚淺的動作,有如義和團,令人遺憾,最終會成泡影。 2013年8月16日,廖永來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說,從陳水扁擬向民進黨申請重新入黨時,他就反對陳水扁再次入黨;民進黨卻讓陳水扁再次入黨,這與創黨時所標榜的「清廉、愛鄉土」背道而馳,黨的理想性已蕩然無存;民進黨此時讓陳水扁再次入黨,等於再次向臺灣社會提醒陳水扁曾經做過的事,對民進黨也是一種傷害。 2013年10月14日,廖永來接受中評社訪問時批評,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放著正事不管,反而做些讓中國國民黨更加團結的無聊之舉,例如發動不可能在立法院通過的倒閣案;民進黨不處理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關說案,「這對社會如何交代得過去」;如果蘇貞昌想要藉由連任黨主席尋求參選2016年總統選舉,請蘇貞昌打消念頭,在總統與黨主席之間二擇一才能專心做好每件事;也請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好好規劃2016年大選,不要參選2014年民進黨主席選舉。.

新!!: 中國時報和廖永來 · 查看更多 »

廖本煙

廖本煙(Liao, Pen-Yen,),現任第2屆新北市議員,曾任中華民國第五、六屆立法委員,中華大學科技管理所碩士、李登輝學校國政班第一期結業,歷任臺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總召、臺北縣李登輝之友會理事長、臺北縣樹林鎮(後改制為臺北縣樹林市,今新北市樹林區)鎮長、臺北縣樹林市第一屆市長、全國鄉鎮市長阿扁後援會會長、臺北縣鄉鎮市長聯誼會總幹事、民主進步黨全國鄉鎮市長聯誼會會長。.

新!!: 中國時報和廖本煙 · 查看更多 »

廖承志

廖承志(),曾用名何柳华,中國廣東惠陽人。廖仲恺与何香凝之子,中國共產黨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家。 1949年前多數时间在国统区工作,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全国海员总工会中国共产党党团书记、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長等职,参与长征,曾七次被捕,七次獲釋;1949年後,历任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主席、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侨办主任,港办主任等职。長期是中国共产党海外統戰工作負責人。廖承志是中國战后中日关系、人民外交及对港澳、對臺、僑務工作的主要領導者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廖承志 · 查看更多 »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是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蔣經國的一封信。此信是继中国大陆方面1981年发表“叶九条”之后,发表又一份呼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文告。.

新!!: 中國時報和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泰勒

伊丽莎白·泰勒女爵士(Elizabeth Rosemond Taylor,),英国及美国著名电影演员,她年輕时因为美艳而赢得“玉女”的称号,晚年則被改稱“玉婆”,除此之外還有“好莱坞的常青树”和“世界头号美人”之称等。 伊莉莎白·泰勒出道極早,1942年她以10歲童星之姿躍上大螢幕,1950年代和1960年代是她的演藝事業最巔峰時期,她獲得了兩屆的奧斯卡影后,各以第33屆的《青樓艷妓》和第39屆的《靈欲春宵》獲頒此獎,一度成為好萊塢當中片酬最高的女星。而除了出色的演技之外,伊莉莎白·泰勒和好萊塢男演員李察·波頓之間的羅曼史,也是好萊塢中為眾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軼事。1980年代開始,伊莉莎白·泰勒投身公益,為對抗愛滋病投注不少心血和精力,此舉也讓大家對她的定位從好萊塢大明星逐漸轉化為慈善家,自1990年代起,她的電影作品即逐漸減少。而2011年,伊莉莎白·泰勒因病辭世,享年79歲。而伊莉莎白·泰勒的辭世正代表著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最後一顆巨星殞落。.

新!!: 中國時報和伊丽莎白·泰勒 · 查看更多 »

伍佰

吳俊霖(),藝名伍佰(Gōo-pah)。出生於臺灣嘉義縣六腳鄉,是臺灣搖滾樂男歌手、填詞人、作曲家、音樂製作人,同時也是搖滾樂團「伍佰 & China Blue」的主唱及主音吉他手。.

新!!: 中國時報和伍佰 · 查看更多 »

伍思凱

伍思凱(Sky Wu,),出生於台灣。全方位創作歌手、作曲家、音樂製作人。不僅是華語歌壇全方位創作歌手的先鋒,也是20世紀9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語歌手之一。曾獲第一屆台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第十五屆台灣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第十七屆新加坡金曲獎流行樂壇榮譽大獎,並受邀擔任第二十六屆台灣金曲獎總召集人,現任第一屆The Voice新馬版“決戰好聲”導師。 1986年和鄭怡合唱〈我和你〉出道, 1988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愛要怎麼說》,獲得中國時報最佳新人獎亞軍、年度十大金曲排行亞軍、1989年度新加坡電台龍虎榜最高榮譽歌曲;1990年奪下第一屆台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同年發行專輯《特别的愛給特别的你》,同名主打歌在全球華語樂壇大受歡迎,在新加坡蟬聯933電台蟬聯12周冠軍寶座,於香港獲頒十大中文金曲獎等多個獎項,更入圍第3屆台灣最佳年度歌曲獎;個人演唱在歷經5次金曲獎提名後,2004年以《愛的鋼琴手》榮獲第15屆台灣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唱作實力再登巔峰,2011年獲頒新加坡金曲獎流行樂壇榮譽大獎,樂壇地位更上一層樓,同年10月開始展開「特别的愛給特别的你-我們之間的故事」世界巡演,2016年伍思凱與好友李岳奇共同創立,發起才能飛公益募才計劃,為年輕人圓夢並邀請頂尖金曲師資群傳授經驗。 早期,伍思凱先以其陽光、清新的健康形象,和傳唱愛的曲風,被稱為「愛的歌手」,後因演唱實力及對音樂創作不斷進修的努力精神,備受業界和歌迷的肯定,音樂才華廣集創作、演唱、編曲、演奏、製作於一身,奠定華語樂壇全方位創作歌手的頂尖先鋒指標,更是20世紀9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語代表歌手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伍思凱 · 查看更多 »

张培莉

张培莉(1941年-),温家宝夫人,籍贯浙江嘉兴海盐县,生于甘肃兰州。 张培莉曾就读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后为中国著名地质学家;现为中国珠宝协会副主席、中国宝玉石鉴定委员会主任、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等职务。.

新!!: 中國時報和张培莉 · 查看更多 »

张学友

張學友(Jacky Cheung Hok-yau,),香港殿堂級歌手、演員和音樂人,享譽國際,同時也是大中華區以至亞洲巨星,在華語地區享有「歌神」美譽。 1990年代中為張學友事業巔峰時期,當年(1995年)他的年唱片銷量曾名列世界第二位,僅排在美國傳奇歌手米高·積遜之後,高於第三位的麥當娜,因他的唱片高銷量而進入了環球唱片美國總公司在2000年選出的1990年代巨星名人堂。當時他亦曾被美國《時代雜誌》列入亞洲最有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截至2003年,他的唱片全球累計總銷量已突破25,000,000张,並在香港坐擁超過70首冠軍歌曲,於樂壇影響力甚大。張學友擅長演繹多種音樂風格,近年嘗試R&B樂風和爵士樂,甚至以歌劇唱法來詮釋樂曲,同樣受到樂迷認同。 電影演出方面,張學友目前為止共拍攝超過60部電影,其飾演的人物不少給觀眾以及電影專業人士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喜劇、劇情片以及文藝片方面頗有造詣,多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以及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提名。其中於1989年,憑藉電影《旺角卡門》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獎,隨後在1990年,憑藉電影《笑傲江湖》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獎。2002年,參演電影《男人四十》一舉摘得印度國際電影節的影帝稱號。 除演藝事業外,張學友熱心公益慈善,於1998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榮登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新!!: 中國時報和张学友 · 查看更多 »

张丽堂

張麗堂(),字裕淳,台湾台南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佛教徒。曾任臺南市市長、台灣省民政廳廳長、台灣省政府物資局局長。.

新!!: 中國時報和张丽堂 · 查看更多 »

张瑞昌

张瑞昌,浙江宁波人,现任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CTO)兼任公共事业部总经理。.

新!!: 中國時報和张瑞昌 · 查看更多 »

张敬尧

张敬尧()字勳臣,安徽省颍州府霍丘县人。中华民国及满洲国军事将领,被國民政府軍事調查統計局(軍统)刺殺身亡。范春荣「張敬尧.

新!!: 中國時報和张敬尧 · 查看更多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友名单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有大批的校友和讲师在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发展,从国际政治、商业、法律、金融界;到文学、音乐、演艺和国际公认的学术研究等等。.

新!!: 中國時報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友名单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南瑪都 (2017年)

強烈熱帶風暴南瑪都(Severe Tropical Storm Nanmadol,國際編號:170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5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Emong,菲律賓華語譯名:俄蒙)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3個被命名的風暴。「南瑪都」(Nan Madol,國際音標:nanˈmadol)一名由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所提供,為波納佩島上的一個著名遺跡南馬都爾。 南瑪都在西菲律賓海成熱帶低氣壓後採取西北路徑以時速約35公里直撲臺灣東部並增強為熱帶風暴。南瑪都其後改為以東北路徑穿越八重山群島並進入东海,且進一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且發展出風眼結構,於7月4日受西風帶影響而加速至每小時約50公里高速橫掃日本,是繼後14年以來首個登陸愛媛縣的熱帶氣旋,並在當地造成洪水、劇烈風勢和山崩,截至11日有30死亡,19人失蹤。南瑪都橫過日本後重返西北太平洋並受斜壓和冷空氣影響,於晚間至翌日轉化為溫帶氣旋,最後進入白令海,並侵襲阿留申群島。南瑪都是繼同年較早前熱帶風暴梅花後該年第2個轉向形熱帶氣旋。.

新!!: 中國時報和強烈熱帶風暴南瑪都 (2017年) · 查看更多 »

強棒出擊

《強棒出擊》是台灣電視公司1980年代至19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綜藝節目之一,兼具教育性、益智性與趣味性。1985年1月1日首播陳建宇,〈盛竹如--春華今攜手 主持「強棒出擊」〉,《中央日報》1985年1月1日第9版。,1995年9月15日停播,共2946集。.

新!!: 中國時報和強棒出擊 · 查看更多 »

張健 (詩人)

張健是臺灣詩人、散文家、學者,筆名有張虔、吳生、嘉山等,浙江嘉善人。.

新!!: 中國時報和張健 (詩人) · 查看更多 »

張大春

張大春(),筆名大頭春,當代華文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張大春 · 查看更多 »

張天立

張天立(),臺灣企業家,台北市私立大華中學(現為桃園縣私立大華中學)、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台灣大學數學系畢業,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電腦碩士(1985年-1987年),美國羅格斯大學企管碩士(1991年-1993年),美國貝爾實驗室資訊工程師(1987年-1991年)。1995年12月27日,張天立創立博客來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8月,博客來網路書店網站正式上線營運,是兩岸三地最早成立的網路書店,在成立時間上也僅落後亞馬遜公司(amazon.com)一年多。張天立被譽為台灣電子商務的先驅。.

新!!: 中國時報和張天立 · 查看更多 »

張娟芬

張娟芬(1970年-),臺灣學者、作家、社會運動者,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得丹麥奥胡斯大学與德國漢堡大學聯合授與新聞學碩士,曾任《中國時報》【開卷周報】記者。現任臺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理事,從事寫作與翻譯。 張娟芬因蘇建和案開始關注死刑議題,參與社會運動多年,並關注司法改革、廢除死刑、同性戀權利等人權議題。著有《姊妹鬩牆:女同志運動學》、《愛的自由式:女同志故事書》、《無彩青春》、《殺戮的艱難》等書。.

新!!: 中國時報和張娟芬 · 查看更多 »

張守一 (臺灣)

張守一(),出生於臺灣台北市,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秘書長,前中國時報記者。.

新!!: 中國時報和張守一 (臺灣) · 查看更多 »

張宗榮

張宗榮()為台灣知名藝人,活躍於1970年代初期。.

新!!: 中國時報和張宗榮 · 查看更多 »

張安平

張安平(),生於台灣台北市,企業家,為和信集團高層經理人之一,曾任嘉新水泥董事長、嘉新水泥副董事長、台灣水泥副董事長與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現任台灣水泥董事長及總經理,其父為嘉新水泥創辦人張敏鈺。.

新!!: 中國時報和張安平 · 查看更多 »

張小燕 (臺灣)

張小燕,生於上海,籍貫福建漳州詔安客家裔,國共內戰後隨雙親移民台灣。為台灣藝人、演員、主持人、企業家,以綜藝節目主持人著稱,人称「小燕姐」,為台灣娛樂圈的「綜藝大姐大」,在台灣電視綜藝界跟張菲、胡瓜和吳宗憲被合稱為「三王一--」,有「綜藝教母」之稱號 。出道至今已六次獲得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殊榮。2006年張小燕獲選為Discovery頻道《台灣人物誌2》的六名主角之一。 童年时,张小燕是港台最著名的童星之一,与香港的殿堂级童星艺人萧芳芳、沈殿霞、冯宝宝、陈宝珠等齐名,知名作家張愛玲為其表姨母;張小燕1980年與貝鎮坤結婚,離異後與第二任丈夫彭國華結婚,彭國華因肝癌去世之後,張小燕退隱了一陣子,後來再度復出。2014年第25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頒給過世13年的彭國華,張小燕代夫領獎,並說這輩子最幸福的就是做彭太太。 張小燕在娛樂圈的資歷超過一甲子,除對自己的工作不斷求精求進之外,她對於照顧演藝圈的後輩也不遺餘力,許多知名藝人都是由她提攜出道,如歌壇天后張惠妹,另外如陶晶瑩、黃子佼和卜學亮等知名主持人更和張小燕以師徒相稱。 2015年,張小燕以45%高得票率,第三度榮獲由《讀者文摘》所主辦「最受信任的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新!!: 中國時報和張小燕 (臺灣) · 查看更多 »

張平宜

張平宜(),出生於台灣雲林斗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畢業,曾經擔任《中國時報》記者,喜歡歷史和偏愛弱勢議題。因採訪中國大陸偏遠地區的麻風村,無法坐視大陸麻風村中麻風病人的子女一輩子被社會遺忘,而專注投身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大營盤麻風村兒童教育,募款興建學校教室與衛生設施,為當地麻風病人的下一代爭取受教育、過正常人生活的機會。.

新!!: 中國時報和張平宜 · 查看更多 »

張延廷

張延廷(),山東省裔台灣人,中華民國空軍中將,現任空軍副司令,歷任空軍司令部中將政戰主任、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空軍軍官學校校長、空軍航空技術學院校長等職。張氏於國中畢業後進入空軍幼校求學,後畢業自空軍官校1982年班(71年班)、三軍大學空軍指揮學院1992年班(81年班)及國防大學戰爭學院2003年班(92年班),亦為政戰學校(現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法學碩士、博士,亦為台灣首位具有教授資格的國軍將領。 張延廷在軍旅生涯初期擔任F-5E戰鬥機飛行員,曾攔截闖入領空的前蘇聯軍轟炸機、運輸機和飛彈驅逐艦,後改飛F-104偵察機,多次駕機越過台灣海峽偵查中國人民解放軍機場、雷達站、港口等軍用設施。張氏亦曾於1994年獲薦擔任前參謀總長劉和謙海軍上將的隨員。.

新!!: 中國時報和張延廷 · 查看更多 »

張俊宏

張俊宏(),字景涵,臺灣南投縣南投市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畢業,民主進步黨政治人物,曾任《大學雜誌》執行人、《臺灣政論》總編輯、第六屆臺灣省議員、臺灣政治經濟研究室創辦人、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委員、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民主進步黨主席、第二至五屆立法委員、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城鄉改造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張俊宏 · 查看更多 »

張心傑

張心傑(),台灣原住民泰雅族人,族名馬可‧尤幹,生於臺中縣(今臺中市)梨山,長於桃園縣復興鄉(今桃園市復興區)拉拉山。歌手,以雄渾沙啞的音色著稱,曾獲得中廣《流行之星》總冠軍、第四屆《超級星光大道》亞軍、《拉芳星光大會》亞軍等多個歌唱比賽獎項,知名的音樂作品有《彩虹》、《最愛不是我》、《愛了就沉淪》與《繼續奔跑》等歌曲。.

新!!: 中國時報和張心傑 · 查看更多 »

張嘉雲

張嘉雲(Jade Chang,),原名張家云,藝名「花花」,暱稱「小嘴花」,出生於台灣台北市,台灣女模特兒、主持人。经常上各大综艺节目,以心直口快、傻大姐个性出名。.

新!!: 中國時報和張嘉雲 · 查看更多 »

張啟楷

張啟楷(),出生於臺灣嘉義縣東石鄉,國立嘉義高級中學、(中興大學)國立臺北大學社會系畢業、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在職班畢業,曾擔任年代電視新聞部副總編輯、TVBS主持人,主持《2100周末開講》、《2100周日開講》和《新聞不一樣》。 2009年5月1日,加入中时媒体集团,主持中天新聞台《張啟楷新聞現場》、中天新聞台《張啟楷台灣週報》和中視數位台《阿楷兩岸開講》。 2011年,任職年代新聞台政論節目《新聞追追追》主持人。.

新!!: 中國時報和張啟楷 · 查看更多 »

張元 (台灣)

張元(),生於臺灣,歷史學者,專長於中國通史、宋史、《資治通鑑》、歷史教育,長期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並為該校歷史研究所。曾任刊物《》主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History Education編輯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張元 (台灣) · 查看更多 »

張琪

張琪(1947年-),本名張友琴,1947年出生於福州,前台灣女歌手,中年時由藝人轉職為保險員,晚年從事公益慈善志工。妹妹張琴(本名張愛琴)早年也是歌手、後轉型為主持人,近年仍有參與戲劇演出。 張琪的藝人鄰居是余天與李亞萍。.

新!!: 中國時報和張琪 · 查看更多 »

張維中

張維中 〔〕,台灣作家,網路電台主持人,中華民國台北人。辭修高中畢業,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碩士。碩士論文為研究華美文學作家譚恩美(Amy Tan)小說裡的敘說故事(Storytelling)和母女關係中的私密對話(Private Talk)。2008年赴日本東京旅居,於日本早稻田大學進修後,進入Tokyo Design Academy專攻雜誌平面設計。 張維中寫小說也寫散文;並曾參與東風衛視連續劇之劇本創作,為該劇創作主題曲歌詞。除作家身分外,張維中亦擔任出版企劃編輯、報刊雜誌採訪,並曾於東吳大學中文系兼職教學,講授現代小說、散文、比較文學等文學課程。雖然為傳統文學學院出身背景,但他樂於推銷所謂的大眾小說,主張只要創作認真、作品誠懇,即使閱讀起來通俗易懂,也都是嚴肅的文學。 張維中在日本作爲主持人參與制作面向臺灣和中國遊客的網路視頻《張維中の大阪,我來了》,臺灣和中國觀衆可以通過網路第一時間了解到日本大阪的旅遊情報。.

新!!: 中國時報和張維中 · 查看更多 »

張翎

張翎(),加拿大華裔女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張翎 · 查看更多 »

張銘清訪臺爭議與衝突

張銘清訪臺爭議與衝突,是發生於2008年10月的臺灣海峽兩岸政治交流的一連串爭議與衝突事件。事件發生在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計劃訪台進行第二次江陳會談前夕,民進黨正籌劃在陳訪臺期間於全臺灣各地進行大規模的抗議行動。此時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以廈門大學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長身份,接受台南藝術大學邀請到台灣參加學術研討會。張銘清訪台期間一路遭遇台灣獨派民眾抗議,最後在台南孔廟爆發推擠衝突,張被推倒在地。.

新!!: 中國時報和張銘清訪臺爭議與衝突 · 查看更多 »

張菲

張菲(),本名張彥明,生於臺灣台北市,籍貫安徽桐城。外號「菲哥」,小名「阿牛」,知名綜藝節目主持人,在台灣的電視綜藝界跟吳宗憲、胡瓜和張小燕被合稱為「三王一--」,有「綜藝大哥大」之稱號。其中胡瓜是張菲早年於秀場時代的徒弟,此外知名藝人鄭進一亦為其徒弟。 1979年,張菲與張魁、倪敏然、凌峰、夏雲飛合組「溫拿五鼠」,活躍秀場。在1980年代的台灣秀場界,張菲和豬哥亮橫掃台灣秀場,人稱「南豬北張」,而張菲、豬哥亮、邢峰、高凌風與倪敏然亦有「南豬、北張、中邢峰,高凌風草上飛,倪敏然總管」之合稱。 1995年,張菲與費玉清合作主持台視綜藝節目《龍兄虎弟》,榮獲第30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00年4月8日,張菲所主持華視《龍虎綜藝王》停播,張菲宣布暫時退隱演藝圈,一直到2002年4月20日,張菲宣布復出,與康康、黃品源共同主持中視綜藝節目《綜藝大哥大》。2004年,張菲與黃品源搭檔主持中視綜藝節目《綜藝大哥大》,榮獲第39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11年9月24日,張菲所主持的中視《綜藝大哥大》停播,張菲再度退隱演藝圈。一直到2018年1月6日,張菲再度復出主持華視綜藝節目《綜藝菲常讚》。.

新!!: 中國時報和張菲 · 查看更多 »

張鐵志

張鐵志(),是一位籍貫河南生於臺北的作家、文化政治評論者及社會運動者。 他曾擔任《旺報》文化副刊主任、《新新聞》副總編輯,並曾在《中國時報》、《文訊》雜誌、《信報》、《南方都市報》、《南都週刊》及《東方早報》等大眾傳媒擔任專欄撰寫者。 此外,他也長期關注搖滾樂與社會運動之間的關係。.

新!!: 中國時報和張鐵志 · 查看更多 »

張詠佑

張詠佑,台灣屏東市人,指揮家,同時也是小號演奏家。國立屏東高級中學畢業後考入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修小號。之後繼續於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深造,主修管弦樂、管樂指揮。 小號演奏先後師事聶中興、溫哥華歌劇院管弦樂團首席小號Tom Shorthouse、朱利亞德學院小號教授Robert Nagel等人。管弦樂指揮技巧師承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張己任教授,亦求教於臺北青年管樂團指揮侯宇彪教授。 張詠佑與其妻子黃淑媛自1995年共組屏東聯合管樂團與小號角室內樂團分別擔任行政與音樂等工作,共同活躍於南臺灣音樂圈,同時亦熱心於音樂教育推廣與發展。.

新!!: 中國時報和張詠佑 · 查看更多 »

張軍堂

張軍堂,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參加1993年宜蘭縣長選舉落選。.

新!!: 中國時報和張軍堂 · 查看更多 »

張震嶽

張震嶽(阿美語:Ayal Komod,音譯:海雅·谷慕,),生於台灣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阿美族人,流行搖滾創作歌手,自1993年至今共發行過多張音樂專輯,創作出的經典歌曲有《愛我別走》、《乾妹妹》、《自由》、《分手吧》、《思念是一種病》、《破吉他》等,也曾參與電影演出。2014年憑《我是海雅谷慕》專輯獲得第25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獎』。.

新!!: 中國時報和張震嶽 · 查看更多 »

張雅屏

張雅屏,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該黨副秘書長兼組發會主委。.

新!!: 中國時報和張雅屏 · 查看更多 »

張通榮

張通榮,臺灣基隆市人。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曾任基隆市議會議員、議長(2001年-2007年)、基隆市市長(2007年-2014年)。市長任內施政評價低落。2014年因市長任內的關說酒駕判刑1年8個月,不得緩刑。後因最高法院發回更審,2015年10月13日臺灣高等法院更一審判決張通榮徒刑1年8月、緩刑5年。.

新!!: 中國時報和張通榮 · 查看更多 »

張老師基金會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英語:Teacher Chang Foundation),前稱財團法人中國青少年輔導基金會,最初名為「救國團張老師中心」(Teacher Chang Youth Guidance Center,China Youth Corps),俗稱救國團張老師,簡稱張老師。最早成立於1969年11月,首創「張老師專線」,從事青少年輔導服務,至2014年已有3萬多名輔導工作人員,為臺灣地區最具規模的輔導團體之一。2003年起,並接受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辦設立“戒菸專線服務中心”。 《張老師月刊》原為救國團內部通訊,創刊於1977年,1981年正式在臺灣市面上發行。1983年起,相關出版物多次獲頒金鼎獎優良雜誌獎項等榮譽。.

新!!: 中國時報和張老師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張榮發

張榮發(),是一位生於日治臺灣臺北州蘇澳郡蘇澳街的企業家,為長榮集團創辦人暨首任总裁。.

新!!: 中國時報和張榮發 · 查看更多 »

張涵

張涵(Chang Han,),台灣職業足球員,花蓮阿美族,自國立台灣體育學院肄業後,於台灣國訓足球隊服完兵役,轉學至台北體院。他同時也是中華臺北足球代表隊成員。 2009年8月,在2010年東亞足球錦標賽中,藉由隊友詹哲淵的助攻,張涵頭槌頂入了台灣男足史上對北韓的第一個進球。.

新!!: 中國時報和張涵 · 查看更多 »

張涵雅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張涵雅 · 查看更多 »

張漱菡

張漱菡() ,本名張欣禾,筆名寒柯,出生於北平、本籍安徽桐城,中華民國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張漱菡 · 查看更多 »

張振益

張振益是台灣的漫畫家。出生於台北。.

新!!: 中國時報和張振益 · 查看更多 »

張懸

張懸(),本名焦安溥(發表作品皆用此名),是一位臺灣的創作歌手與社會運動者。.

新!!: 中國時報和張懸 · 查看更多 »

張慶忠

張慶忠()是臺灣政治人物,臺北縣瑞芳鎮(今新北市瑞芳區)出生,中國國民黨籍,曾任新北市中和區立法委員。妻子為新北市議員陳錦錠、么子張鈞詠為張慶忠的國會助理。 張慶忠專精於土木建築,曾任教於瑞芳高工、中華大學,又進入台北縣政府擔任技士,后從事建築業(雙和一品苑、漢寶開發建設)、消防業,也經營加油站與汽車旅館(俗稱摩鐵),其投資的摩鐵遍及中永和,被戲稱為「中和摩鐵王」(King of Motels in Chung-ho),也是公認的「國會首富」(立法院首富) 、「立院土地公」。2007年曾受到同黨立委李慶華批評為「收買人頭黨員」。,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7/12/12, TVBS, 2009/6/202014年擔任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集人,在30秒之內將服貿協議送交院會,有黑箱之虞,引發部分民眾反彈示威,在3月18日開始佔領國會議場(時稱佔領國會事件,後演變為「太陽花學運」),進而促使台湾民眾關注議題,張慶忠也因30秒事件而遭台灣民众譏諷為「半分忠」 與「護航忠」。 2016年挑戰四連霸失利,敗給了現任新北市議員江永昌。.

新!!: 中國時報和張慶忠 · 查看更多 »

張曼娟

張曼娟()臺灣作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2011年9月起出任行政院陸委會香港事務局新聞組組長兼香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原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組長。 1961年生於臺灣,出生地為臺灣臺北市文山區。畢業於私立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今世新大學)五專部報業行政科、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碩士、博士。曾獲第三屆全國學生文學獎小說首獎;中華民國教育部「文藝創作」小說第一名;「中華文學散文獎」第一名及中興文藝獎章。 世界新專報業行政五專科畢業後,在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修中國文學,畢業後留於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直到攻取博士碩士學位。初期在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任教,後來在東吳大學中文系教學長達十年。1997年8月應邀至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曾任職東吳大學中文系專任教授,教授古典小説、現代小説、現代散文等課程為主。(2014年7月於東吳大學辭職).

新!!: 中國時報和張曼娟 · 查看更多 »

你就是旋律

《你就是旋律》(),是日本女子組合AKB48的第43張單曲作品。由國王唱片在2016年3月9日發行的這張單曲首次單獨起用姊妹團體HKT48的成員宮脇咲良單獨擔任center(中央位置成員),除此之外,因為是AKB48成立十週年的紀念單曲,除了正規的16名現役單曲選拔成員外,也邀請了前田敦子、大島優子、板野友美、篠田麻里子等高知名度的畢業成員與唱片發行後旋即要正式畢業離團的高橋南一同參與唱片的錄製與MV的演出,而成為受關注的話題。.

新!!: 中國時報和你就是旋律 · 查看更多 »

你傷不起的腐女

《你傷不起的腐女》是台灣2012年人力飛行劇團的舞台劇作品。姜富琴編導。2012年6月22日至24日在牯嶺街小劇場演出。.

新!!: 中國時報和你傷不起的腐女 · 查看更多 »

彩虹假期 (綜藝節目)

《彩虹假期》是台灣電視公司(台視)於1990年代播出的著名綜藝節目,李典勇製作,沈玉琳導演兼和台視大樂團指揮楊水金共同為【拼裝歌大考驗】單元編曲,1993年開播,1996年停播。臺灣電視公司本節目是台視星期日下午大型戶外綜藝節目,在劍湖山世界錄影,前三代主持人時期由台視大樂團現場伴奏,而在第四代主持人時期換成孔鏘帶領的五人樂隊(當時未組成孔鏘管絃超級樂團)伴奏。.

新!!: 中國時報和彩虹假期 (綜藝節目) · 查看更多 »

彭丽媛

彭丽媛,山东郓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解放军文职二级军衔(正军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当代民族声乐代表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创建者之一。彭丽媛是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的第二任妻子,两人1987年在厦门结婚,1992年生下独生女儿习明泽。 彭丽媛是中国大陸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 彭丽媛於1980年代初期以《在希望的田野上》成名,其他首唱、主唱曲目包括《父老乡亲》、《珠穆朗玛》、《我爱你塞北的雪》及《我们是黄河泰山》等。2017年4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習近平會面期間,特朗普曾以出色的歌唱家( talented singer) 形容彭麗媛。.

新!!: 中國時報和彭丽媛 · 查看更多 »

彭長貴

彭長貴(Peng Chang-kuei,),中華民國湖南人,师事谭厨名家曹荩臣。後居台灣,人稱「湘菜廚神」。他是彭園湘菜餐廳的創辦人兼董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彭長貴 · 查看更多 »

彭懷恩

彭懷恩,媒體工作者出身,曾任時報雜誌總編輯及社長、中國時報主筆、及聯合報撰述委員。現在是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擔任世新大學的教職已超過三十年。.

新!!: 中國時報和彭懷恩 · 查看更多 »

影響200

影響200,為2000年《天下雜誌》紀念出刊200期而製作的臺灣人物專輯,標舉「影響200,飛躍2000」,由台灣社會各領域人物中選出兩百位人士,記錄台灣歷史發展,《天下雜誌》一仍其「打開歷史,走出未來」的訴求希望能藉喚起社會共同記憶,凝聚共同情感。.

新!!: 中國時報和影響200 · 查看更多 »

但漢章

但漢章 (Fred Tan,1949年-1990年3月7日) ,台灣電影導演。.

新!!: 中國時報和但漢章 · 查看更多 »

何博文

何博文,臺灣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媒體工作者,現任新北市市議員。何博文為台中市人,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學士、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曾任民主進步黨臺灣民主學院主任、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員。2014年當選新北市議會第二屆議員。.

新!!: 中國時報和何博文 · 查看更多 »

何飛鵬

何飛鵬(),台北市人,台灣著名出版者。.

新!!: 中國時報和何飛鵬 · 查看更多 »

何榮幸

何榮幸(),是生於臺灣南投埔里鎮的記者與作家,曾任《自由時報》市政組組長及《中國時報》主筆、政治組主任、副總編輯兼調查採訪室主任,還有《天下雜誌》總主筆及「獨立評論@天下」網站執行主編,現任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創辦人、執行長及《報導者》總編輯。曾獲吳舜文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報紙評論獎、卓越新聞獎新聞採訪報導獎、金鼎獎雜誌專題獎、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

新!!: 中國時報和何榮幸 · 查看更多 »

何木火

何木火()字世懷,號水墨行者,臺灣臺中市大里區人,是國內外知名國畫大師。其三叔何金旺在日治時代是其村內有名的肖像畫家,何木火在他教導下展現繪畫天分。他曾計畫於國中畢業後攻讀藝術科系,然其父親於畢業前夕在工作時發生意外,手臂受傷,使他必須開始工作養家。他成家後生活困頓,此時卻又受了職業傷害而無法工作。1980年,何木火決定投入專業藝術創作,何木火運用父母的資助於大里成立「日新藝廊」,賣畫並開課招生。1983年起,何木火的作品各美展中嶄露頭角,並在許多中日韓的美展中獲獎。.

新!!: 中國時報和何木火 · 查看更多 »

何敬堯

何敬堯(),臺灣新銳小說家,臺中人,惠文高中,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曾獲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臺灣大學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盡頭之濱》入圍台灣推理作家獎,作品橫跨奇幻、歷史、推理,2014年獲文化部年度藝術新秀獎,並出版小說《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九歌出版)與論文集《逆光的歷史》(秀威),文章發表散見於《自由時報》、《聯合文學》、《乾坤詩刊》、《幼獅文藝》、《幼獅少年》、《中國時報》。.

新!!: 中國時報和何敬堯 · 查看更多 »

佛教如來宗

佛教如來宗,簡稱如來宗,是一個臺灣的宗教團體,由一位自稱為佛(如來)的新興宗教領袖「妙禪」(本名劉錦隆,後改為劉妙如)創立,自稱為佛教的分支(妙禪又自稱是「上帝如來」),1990年開始加入妙天教團修行,為妙天販售靈骨塔,期間約15年,妙禪自創如來宗後,被妙天依違反禪宗戒律「逐出宗門」 。根據其官方宣稱,如來宗有超過90,000名信徒,其中將近3,000人來自海外。如來宗在臺勢力龐大,北部、中部和南部設有30所以上之精舍。.

新!!: 中國時報和佛教如來宗 · 查看更多 »

佛教正覺同修會

佛教正覺同修會(True Enlightenment Practitioners Association),是一個臺灣的宗教團體,由蕭平實創始,其追隨者尊稱其為平實導師,該團體稱其以佛教的禪宗和唯識來修行。 蕭平實生平及弘法過程在由記者鄧麗君於2016年4月份之於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發行的人物宣傳類雜誌《中華英才》撰寫的〈封底人物〉中有詳盡的報導。 兩位中國大陸學者所著的《二十世紀中國佛教》一書第357頁中對於蕭平實及正覺同修會的評論,認為其修行體系根據經教和實修發揚禪宗和唯識,全力護衛世尊所開示的如來藏妙法,「其修學體係可謂自宋明以來禪淨雙修之道的進一步發展。然樹敵過多,難免遭致諍論。」 同修會宣稱修行方法係以禪宗之般若智慧及無相念佛功夫鍛鍊動中定力,教導學人熏聞第一義諦之大乘佛法,進而讓佛子們次第實證解脫道與佛菩提道。 相關團體為「正覺教育基金會」與「正智出版社」。 中天電視2011年2月6日及13日的"真心看台灣"節目,以及台灣電視公司2011年2月20日的"發現新台灣"節目之中,對正覺教育基金會有做專訪報導。在2014年6月19日,中國網之"中國訪談、世界對話"節目之中,也對正覺同修會、正覺教育基金會及基金會張董事長做了45分鐘的專訪報導。.

新!!: 中國時報和佛教正覺同修會 · 查看更多 »

余建新

余建新(Albert),江蘇武進人,前任中國時報集團董事長,綽號「阿拉伯王子」。其父親是臺灣媒體界傳統報人余紀忠,姊姊則是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前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 2001年10月2日,余建新繼承父業,任中國時報集團董事長,後於2008年將中國時報集團售予旺旺集團的蔡衍明,現任時報文化公司董事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余建新 · 查看更多 »

余光 (音樂人)

-- --光,本名喻光國(),臺灣音樂人、廣播及電視節目主持人、廣播及電視節目製作人,《--光音樂雜誌》創辦人,邀請各大西洋流行音樂藝人來臺灣舉辦演唱會,被譽為「西洋音樂教父」。.

新!!: 中國時報和余光 (音樂人) · 查看更多 »

余秋雨

余秋雨(),中國浙江餘姚人,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榮譽院长、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知名的学者和作家。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臺灣、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2010年起擔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至2016年。.

新!!: 中國時報和余秋雨 · 查看更多 »

余紀忠

--紀忠(1910年4月16日-2002年4月9日),籍貫江蘇武進,臺灣《中國時報》創辦人,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民國十七年(1928)考入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開始接觸三民主義,深受孫中山的理論與思想影響,民國二十一(1932)年淞滬事變爆發,先生激起義憤,隨軍赴吳淞抗日。民國二十三年(1934),深感知識救國的重要,赴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就讀,後國民政府宣布對日抗戰,先生立即間關返國,投身軍旅共赴國難,為國家奉獻。曾先後參與黨、政、軍、報業等職。1949年抵臺,致力報業和出版業,民國三十九年(1950)十月二日創辦《徵信新聞報》,即後來的《中國時報》。.

新!!: 中國時報和余紀忠 · 查看更多 »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前身為時報文教基金會。該基金會創設於1988年,並於2008年更名為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以紀念中國時報系創辦人余紀忠。 1988年12月1日,《工商時報》創刊十周年及中國時報系新大樓落成慶祝酒會上,中國時報系董事長余紀忠正式宣布,由中國時報文化事業公司出資新臺幣一億元成立時報文教基金會,敦請王作榮擔任董事長,致力於公共政策之研究及新觀念之傳播。1990年10月2日,余紀忠在《中國時報》創刊四十周年紀念會上宣布成立「時報河川保護專案小組」,以實際行動關懷台灣山林河川,落實環境保育之理念。1999年3月7日,為推動終身學習、社區大學的教育理想,時報文教基金會與中華民國教育部、全國社區大學籌備處、新竹市政府共同主辦「落實高教於地方」研討會,引起廣泛回響。 該基金會深信唯有以環境保護和社會正義的實踐始能達到台灣的永續發展,因此以「自然河川」與「心靈河川」為發展宗旨,致力於台灣的河川山水之看守,以及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之關切。 當前基金會組織轄下公與義小組及環境與河川小組,第九屆董事會名單如下:余範英、王汎森、田弘茂、朱敬一、朱雲漢、何志欽、林聖芬、於幼華、施振榮、許嘉棟、陳添枝、黃榮村、葉俊榮、劉兆漢、薛琦共15位董事。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現為余紀忠之女余範英擔任董事長,並長期關心河川環境,以實際行動關懷鄉土,落實環保理念。.

新!!: 中國時報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余英時

--英時(),天津人,祖籍安徽潛山,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院士,引領中華民國思想史研究數十年,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美國,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 余的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思想史,是一位「追求純粹的學人」,以史學家的敏銳透射現實,儘管「一生禍盡文字出」,他仍堅守傳統知識份子一種「單純的倔強」。他自稱對政治僅只「遙遠的興趣」,但時常發文評論時政、文化,積極聲援兩岸民主運動及中國人權,包括香港、台灣的公民抗命,他認為中國共產黨將「很快」垮台。 唐獎的頒獎理由形容余氏「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份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學界久已推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傳統學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與人生實踐,對此語做了最佳的現代詮釋。.

新!!: 中國時報和余英時 · 查看更多 »

徐世榮

徐世榮,是台灣地政學者,美國德拉威爾大學都市事務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長期關注「土地正義」議題。.

新!!: 中國時報和徐世榮 · 查看更多 »

徐驤

徐驤(),苗栗頭份客家人,為乙未戰爭的客家義勇軍領袖。.

新!!: 中國時報和徐驤 · 查看更多 »

復興航空

復興航空(TransAsia Airways,簡稱復航、興航 )是中華民國與臺灣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創立於1951年5月21日,1983年由國產實業集團接手經營。主要經營國內航線以及區域國際航線。樞紐機場在桃園國際機場及臺北松山機場,提供客運和地勤代理的服務。曾經於2014年成立經營低成本航空子公司威航,但在2016年10月1日停止威航營運並併回復興航空。 2016年11月22日,復興航空無預警停止所有航線營運,最後一個航班是21日上海浦東往桃園的GE303,於23時55分抵達,22日召開的臨時董事會決議解散公司,提交長期停航申請。行政院指示自2016年12月1日,中華航空及旗下子公司華信航空接手復興航空國際線與國内線(金門-馬公航線則轉交給立榮航空)。.

新!!: 中國時報和復興航空 · 查看更多 »

侯孝賢

侯孝賢,知名電影導演,老家在鳳山並在鳳山就讀成長。侯孝賢喜愛使用長鏡頭、空鏡頭與固定鏡位,讓人物直接在鏡頭中說故事,是他電影的一大特色。目前是臺灣電影文化協會榮譽理事長。1989年的《悲情城市》获得金狮奖。2015年以《刺客聶隱娘》獲得坎城影展及第52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與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

新!!: 中國時報和侯孝賢 · 查看更多 »

侯彥西

侯彥西(),台灣男演員,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組。演出多部電視劇、電影和舞台劇,是一位具有潛力的新生代演員。2011年,以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許博淳(勃起)的角色,獲得讚賞。持續又演出電影《愛的麵包魂》、《阿嬤的夢中情人》,除了電影也參與多部偶像劇、微電影等演出。 演講紀錄:20170306回母校四張犁國中分享他演藝圈生涯.

新!!: 中國時報和侯彥西 · 查看更多 »

便當文事件

便當文事件,於2013年5月廣大興28號事件事發後出現的網路謠言與新聞事件。有3人涉嫌在臉書上謊稱臺灣的便當店歧視菲律賓人,經網友轉載、臺灣與菲律賓新聞媒體大肆報導後,致使物議沸騰。在警方介入偵辦後,這三名網友皆承認此事為偽造,向社會道歉,並遭函送法辦。地方法院審理後,除任職報社記者的網友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處罰鍰6千元外,並未判罰。 許多人認為,此事影響臺灣的國際形象,應處罰這三人,支持政府介入。但也有人認為,在臉書上的發言只是私人想法,雖然在道德上可議,但政府的法辦行動可能侵害了言論自由。.

新!!: 中國時報和便當文事件 · 查看更多 »

很久沒哭了

《很久沒哭了》是馬來西亞女歌手符瓊音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也是第二張演唱專輯,於2010年12月7日開始預購,原先預計於2010年12月14日發行,但由於預購反應熱烈,順延至2010年12月17日才推出。.

新!!: 中國時報和很久沒哭了 · 查看更多 »

徵婚啟事

《徵婚啟事》,為台灣作家陳玉慧於1989年11月於報上刊載一則徵婚啟事後,依據與四十二位男士的徵婚經過而寫成的著名小說,曾引起相當大的爭議。本書曾被改編為舞台劇(屏風表演班,李國修導演)、同名電影(陳國富導演)及同名電視劇(台視周五優質戲劇,連奕琦導演)。.

新!!: 中國時報和徵婚啟事 · 查看更多 »

徵兵制

徵兵制,是一種國家徵募軍人的制度,亦稱為義務役、常備役、充員兵役等,意指全體國民,如符合一定條件(通常是年滿法定年齡,且身體健康、無殘疾的男性),均須強制性加入軍隊服役一段時期(通常由半年至三年不等,視乎國家及軍種而定)。與募兵制(亦稱為志願役)為相對用詞。由於義務役成員是強制性、非自願及非終生性,因此實施徵兵制的國家通常會同時實施募兵制,容許自願選擇以軍人為長期職業的人士,在義務役期完畢後,繼續在軍隊服役。一般士兵由徵兵而來,士官幹部、軍官幹部則主要採志願方式招募,除非志願方式招募不足者,如中華民國每年都會舉辦預官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義務役青年,使之在服役期間晉升為下士士官或者少尉軍官。 中華民國及大韓民國的義務役制度,近年來常發生棒球球員、藝人的兵役問題。雖然兩個地方法律明文規定男性有服兵役的義務,但仍有一定的轉圜空間;有部分的棒球球員與藝人在國際上有知名度,但因為兵役問題可能導致事業中斷,兵役機關會採取彈性的方式使被徵召入伍的藝人與棒球球員擔任為期十二天的「補充兵」。此外,臺灣和韓國的資訊產業發達,為求有效利用資訊產業人才,兵役機關會彈性實施「研發替代役」制度。.

新!!: 中國時報和徵兵制 · 查看更多 »

俞大維

俞大維(),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籍貫浙江紹興府山陰縣,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曾任交通部部長、國防部部長等職,在國防部長任內發生一江山島戰役、大陳島撤退、-zh-cn:金门炮战;zh-hk:金門八二三砲戰;zh-tw:八二三砲戰;-等重大事件。,國軍歷史文物.

新!!: 中國時報和俞大維 · 查看更多 »

保釣運動

保釣運動始於1970年,是由來自香港、臺灣和海外華人為了回應日本宣稱擁有釣魚島主權,而發起的一系列民間運動,其運動逐漸擴展至全球華人,其活动方式包括游行、示威、登船出海到釣魚臺列嶼海域和登陸釣魚島上宣示中國「主權」。.

新!!: 中國時報和保釣運動 · 查看更多 »

信義房屋

信義房屋仲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Sinyi Realty Inc.,簡稱:信義房屋)為台灣房屋仲介公司之一,由創辦人周俊吉設立於1981年,其時政府尚未核准仲介公司營業,因此以「信義代書事務所」提供房屋買賣仲介服務,至1987年正式成立「信義房屋仲介股份有限公司」。信義房屋於1999年股票上櫃,並於2001年上市。信義企業集團秉持「以人為本」的信義精神,以信義房屋為起點,採取以不動產為主要經營範疇的垂直化營策略,發展出台灣區核心事業群、台灣區關係事業群、中國區信義事業群、建設事業群、泛信義集團、海外事業群以及文化公益事業群七大事業群為發展基礎之自立而健全的經營體系。.

新!!: 中國時報和信義房屋 · 查看更多 »

快樂快樂月刊

是小學館發行的日本漫畫雜誌,創刊1977年5月15日,是一本為小學生編製的漫畫月刊。 《快樂快樂月刊》首部連載的漫畫是藤子不二雄的《哆啦A夢》。其後,他們的新作品也有在本雜誌發表。《四驅小子》以及其他以遊戲機角式為主題的漫畫也在本雜誌連載。 為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快樂快樂月刊》在1990年代後期推出中文版,在中国大陆、台灣和香港发行,但分別在2010年-2015年初陸續停刊。.

新!!: 中國時報和快樂快樂月刊 · 查看更多 »

心跳回忆系列

是日本科樂美(Konami,2006年3月31日以後移交科樂美數位娛樂)出品的戀愛遊戲系列,是全球第一個全年齡取向(也就是不設定玩家的年齡限制)的戀愛育成遊戲系列;在這一系列的戀愛遊戲中,完全沒有十八禁的場景。玩家在遊戲中扮演一位高中生,在毕业前与诸位同学之一交往。在日本也曾被改編拍攝成同名電影。2017年推出手機遊戲《心跳偶像》。.

新!!: 中國時報和心跳回忆系列 · 查看更多 »

心臟電子監測卡

心臟電子監測卡,簡稱安心卡或護心卡,是一種可隨身攜帶自行檢查的簡便心電圖檢查裝置。心血管疾病的潛在發病者可使用此裝置隨時或於突發狀況時檢查後與提供服務的醫院連線上傳心電圖,經由醫師評估即時監控身體狀況,以便及時診治。.

新!!: 中國時報和心臟電子監測卡 · 查看更多 »

志學車站

志學車站位於臺灣花蓮縣壽豐鄉,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臺東線的鐵路車站。本站將配合「花東新車站運動」計畫進行改建,新車站新建地下道和電梯。.

新!!: 中國時報和志學車站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航空593號班機空難

俄羅斯航空593號班機是指於1994年3月23日凌晨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區荒郊失事墜毀的一個航班,當時正由莫斯科舍列梅季耶夫國際機場飛往香港啟德機場,以俄羅斯航空的空中巴士A310-304客機執行此航班。機上75名機員及乘客全部罹難。.

新!!: 中國時報和俄羅斯航空593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地沟油

--,又称--或--,是指從废弃食物或殘渣中提煉出的油,還包括回鍋油(萬年油)等廢棄食用油。許多油品業者從餐館飯店等回收已經使用過的廢棄油進行重新加工處理,將地溝油當食用油,引起輿論關注。2010年,據中國專家估計,這種食用油占全中國市場十分之一,當中包括街邊攤檔和高級餐館,用於製造各式食物,如油條、羊肉串、水煮魚、麻辣火鍋等等,消費者根本不知道烹煮這些食物的食油有毒 news.sina.com 2010年3月19日 - 光華日報 2010年3月21日 東方。醫師表示「地溝油」含有微生物、鉛、苯並芘、黃麴毒素等物質,尤其苯並芘和黄麴毒素長期暴露恐有致癌風險。.

新!!: 中國時報和地沟油 · 查看更多 »

匿名者

匿名者(Anonymous)是一種以共同理念組成的團體 (匿名者稱其不是組織,也不屬於任何一個企業和政黨,它只是一個理念,一個想法。),比起黑客集團更像是一種社群,只要有相同想法或是理念,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該組織發跡於2003年,隨後在政治上形成一些共識,並發起自主性或自發性行為與活動。他們因其宣傳及利用阻斷服務攻擊(DDoS)政府、宗教和企業網站而知名於世。.

新!!: 中國時報和匿名者 · 查看更多 »

北宜公路

北宜公路是一條位於台灣北部,連接台北與宜蘭的公路,全長約58公里,在公路系統上屬於省道台9線的一部分。在宜蘭縣頭城鎮金面山下山之後抵達蘭陽平原,與頭城鎮青雲路(台2庚線)岔路為終點(台9線70K處),途經新北市新店區、石碇區、坪林區與宜蘭縣頭城鎮。 北宜公路於中繼站坪林區與縣道106乙線交會,可轉至台北市木柵一帶、深坑區、石碇區、平溪區,並且可經由坪林交流道與北宜高速公路(北宜高)連結,但因位處翡翠水庫集水區有水源地環境保護的考量,因此經由北宜高進出坪林區的車輛數量,有受到管制。.

新!!: 中國時報和北宜公路 · 查看更多 »

北京法源寺

《北京法源寺》(英文书名:Martyrs' shrine: the story of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in China),歷史小說,是中国历史学家、作家李敖在台湾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作品。2000年2月此作品獲他人推薦為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同时修订出版。 李敖在狱中构思故事梗概,在1976年出狱后开始写作,成書於1991年。小说以北京城的法源寺为故事背景,描述了从1898年戊戌变法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後,康有为、梁启超、譚嗣同、大刀王五等一批中国志士为中国的振兴所做出的努力和活動。.

新!!: 中國時報和北京法源寺 · 查看更多 »

北方政策

北方政策是韩国在东西方国际局势和解后推行的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政策。1988年2月25日,卢泰愚就任韩国第13任总统后,将积极发展与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北方外交”政策作为其执政期间的外交重点。借助韩国举行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的机遇,韩国先后与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国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使韩国的外交空间得到大大的拓宽。与此同时,卢泰愚执政期间,韩国还与朝鲜举行了多次总理级高级会晤,双方分别在1991年和1992年,签署了《南北和解、互不侵犯和交流与合作协议》和《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韩国实施北方政策的目的在于扩大韩国的政治影响力,提高国际地位,并通过与中、苏两国改善关系乃至建交,促进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改善,最终实现朝鲜半岛统一。此外,韩国通过改善与中国、苏联的关系,赢得了进入中、苏两大国市场的机会。.

新!!: 中國時報和北方政策 · 查看更多 »

包國良

包國良,台灣綜藝節目主持人,蒙古地方--喀爾沁左翼後旗(今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人,是成吉思汗嫡--。.

新!!: 中國時報和包國良 · 查看更多 »

包道格

包道格(Douglas H. Paal),美國政治人物、外交人員。曾在1986年至1993年間,擔任美國總統隆納·雷根與喬治·赫伯特·華克·布希的國家安全局職員、總統行政辦公室特別助理。亦曾在2002年至2006年間,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 。在2006年至2008年間,他成為摩根大通國際副總裁。 目前是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總裁,負責亞洲計劃的募款事務。他也是亞洲基金會的理事。.

新!!: 中國時報和包道格 · 查看更多 »

包欣玄

包欣玄(Michelle Pao,),台灣女子足球運動員,司職前鋒,曾代表中華台北女子足球代表隊參與國際賽,現為台灣木蘭足球聯賽台中藍鯨效力。.

新!!: 中國時報和包欣玄 · 查看更多 »

包淳亮

包淳亮(),高雄市人。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今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學士,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新!!: 中國時報和包淳亮 · 查看更多 »

國字標準字體

國字標準字體(Standard Form of National Characters),又稱教育部標準字體、臺灣標準字體,簡稱臺教、臺標,是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之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與次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裡規定之漢字(國字)標準字形寫法,主要用於中華民國出版之中小學課本、政府公文上。1982年首次公布,日後又經過多次修改,是臺灣的通用文字正體中文的規範依據。.

新!!: 中國時報和國字標準字體 · 查看更多 »

國家人權博物館

國家人權博物館為中華民國設立的國家級人權博物館,轄新北市新店區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及台東縣綠島鄉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於2018年3月15日成立,同年5月18日揭牌。業務包含解嚴前的相關人權檔案、史料、文物之典藏、研究、展示及教育推廣等,推展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並與國內外相關博物館交流合作。.

新!!: 中國時報和國家人權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國家統一委員會

國家統一委員會,簡稱國統會,為中華民國的特殊政府機構,於1990年10月7日由時任總統李登輝宣佈成立。其法源依據是《國家統一委員會設置要點》,非法定機關,為隸屬中華民國總統府的任務編組單位,設置的目的在主導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依據「民主、自由、均富」,力促中國統一,並於1991年2月23日第三次會議上通過了國家統一綱領。國統會成立後共舉行十四次會議,最後一次集會是在1999年4月8日(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新三不」後),已經沒有追求「國家統一」的結論,而是強調朝「縮小雙方發展差距,促成兩岸融合」說法,尤其強調「促進雙方關係正常化」。臺灣政黨輪替之後上任的陳水扁總統則從未再召開過國統會議,而國統會每年的預算則少到象徵性的新台幣1000元,最終於2006年2月28日正式「終止運作」(cease to function)。.

新!!: 中國時報和國家統一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是受中華民國文化部監督的行政法人機構,2014年成立。設有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國家交響樂團,共11個室內展演場、13,203席位。總部辦公室設於國家音樂廳內。.

新!!: 中國時報和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查看更多 »

國家電影中心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簡稱TFI,為台灣保存電影文化資產的公設財團法人機構,1978年由行政院新聞局與民間共同集資成立。為會員。.

新!!: 中國時報和國家電影中心 · 查看更多 »

國務機要費案

國務機要費案,是發生在2006年台灣的一宗政府弊案,案件涉及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第一夫人吳淑珍與總統府前副秘書長馬永成等人。這宗與中華民國總統國務機要費預算支出相關的非告訴乃論之罪案件,於分案後由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查緝黑金行動中心(今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檢察官陳瑞仁偵辦。由於事涉國家領袖,各國媒體均曾報導。 國務機要費案引發檢察單位針對各個首長的特別費支出進行調查與起訴。在中華民國首長特別費事件中,包括馬英九等七千多名政務首長皆遭到調查與起訴,但皆獲判無罪。.

新!!: 中國時報和國務機要費案 · 查看更多 »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臺灣話:kok-lîp-gî-lân-ko-ki-tiong-hâk),位於臺灣宜蘭縣宜蘭市市區西南側,簡稱宜蘭高中、宜中(gî-tiong)、宜蘭中學,舊稱宜蘭省中、省宜中、省立宜中,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北州立宜蘭中學校,民國57年(西元1968年)停止招收初中部後更名臺灣省立宜蘭高級中學,民國89年(西元2000年)2月1日廢省改隸屬教育部,更名為國立宜蘭高級中學並使用迄今,校史迄今餘七十五年以上,校風自由,學校代表色為白色及粉紅色,由於舊校徽有翅膀圖樣,而又有「翱翔青年」之稱。.

新!!: 中國時報和國立宜蘭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簡稱:NKUST、高雄科大、高科大、高科 ,為中華民國臺灣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重點學校,每年經費總補助近四億,為全國頂尖科大排名第一。亦為臺灣規模第二大的國立大學,僅次於國立臺灣大學,且校友眾多高達十六萬人。由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三校合併新設而成。三校資源整合以「創新創業」、「親產優質」、「海洋科技」為主要發展特色。.

新!!: 中國時報和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簡稱KUAS、高應、高應大、高應科大,前身為1963年所創立的三大工專臺灣省立高雄工業專科學校。2000年7月,改名「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為今日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建工校區與燕巢校區前身。.

新!!: 中國時報和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鳳山高中校友管樂團

鳳山高中校友管樂團 (Feng-Shan Senior High School Alumni's Wind Band)是以國立鳳山高級中學管樂社的畢業校友為基礎,所組成的社區樂團,該團成立於2003年,並於2004年7月13日正式立案。.

新!!: 中國時報和國立鳳山高中校友管樂團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中國時報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原隸屬於工學院下,1997年8月成立臺大電機學院,2000年8月1日更名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其下分設電機學群及資訊學群。電機學群有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光電工程學研究所,電信工程學研究所,電子工程學研究所,資訊學群包含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以及跨學群的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相關單位有電信研究中心,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綠色電能研究中心。.

新!!: 中國時報和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校友列表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國立臺灣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這個列表是列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知名校友,以活躍的領域作為首要分類依據。並以附中班號依序排列。.

新!!: 中國時報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臺灣科大、臺科大、臺科、NTUST、Taiwan Tech)。校本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基隆路,緊鄰國立臺灣大學,成立於1974年(民國63年)8月1日,建校之目的在因應臺灣經濟與工業迅速發展之需求,以培養高科技工程及管理人才為目標。 目前共設有管理、電資、工程、設計、人文社會、應用科技等六個學院,合計共有二十四個獨立系所、師資培育中心及人文社會學科等教學單位,招收博士班、碩士班及大學部學生。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2016年9月,於美國加州矽谷成立「臺科大矽谷中心」,送新創團隊到矽谷培訓,結合校友資源,並安排企業參訪與實習,助新創團隊和國際接軌。 2018年3月,與東京工業大學簽約,擴大雙方師生交換、推動師生共同研究、強化國際產學合作機會,加深雙方教育及研究技術等各項交流,相互提升國際競爭力。.

新!!: 中國時報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Management),簡稱臺科管院,是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的七所學院之一,近年更通過國際頂尖商學院的AACSB認證以及EQUIS認證,並與澳洲昆士蘭大學合作開辦碩士雙聯學位計畫。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正式成立於1998年,設有管理學士班、企業管理系、工業管理系、資訊管理系等四個大學部,以及管理研究所、財務金融研究所、科技管理研究所等三個研究所。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的前身歷史悠久,旗下的工業管理系與臺灣科技大學同一時間成立(創校第一系),更是國內英語授課及外籍學生比例最多的系所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

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簡稱民主紀念館),是中華民國行政院在民主進步黨執政期間,根據2007年4月13日核定之《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所成立的文教設施機構,正式掛牌成立於2007年5月19日中央通訊社,《民主紀念館揭牌 蘇揆:台灣民主歷史性階段》,2007年5月19日。,改制於原本設置同址的中正紀念堂。 2007年5月10日教育部部長杜正勝發佈教育部令,「訂定《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全文共五條,以設立一個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的機構;同時發佈生效的還有《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辦事細則》。規程和辦事細則都沒有註明紀念館的地址,也沒有提及中正紀念堂之名以及與中正紀念堂關係。 2007年6月7日,立法院法制、教育聯席委員會決議廢止《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惟教育部認為立法院無權廢止四級機關之組織法,雙方陷入各說各話的局面。 民主紀念館甫成立即產生法律上是否存在的爭議。由泛藍陣營占多數的立法院在廢止組織規程後,主張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據此凍結以民主紀念館名義編列的預算;泛綠陣營則主張,立法院無權廢除相當於行政院行政命令的組織規程。 2008年5月20日,執政黨由民主進步黨變更為中國國民黨。同年8月,行政院研擬廢止《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民主紀念館正式復名為中正紀念堂;計民主紀念館存在時間約一年三個月。中華民國政府於2009年7月20日正式將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

新!!: 中國時報和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苗栗高級中學

國立苗栗高級中學,簡稱苗栗高中、苗中,舊稱省苗中,位於臺灣省苗栗縣苗栗市,與苗栗高商及建臺中學三校相鄰,是苗栗縣最早成立的國立高中。該校於103學年及104學年連續兩年,獲得教育部遴選為全國10所精進標竿高中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國立苗栗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東亞研究所,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成員之一,簡稱政大東亞所,為1968年由蔣中正總統直接指示開辦的學術機構,是臺灣戰後時期唯一培養「匪情研究」的大學研究所,成立之初目的在於培養「對匪鬥爭高級理論人才」。政大東亞所在1990年代漸趨轉型為區域研究機構,但仍以中國大陸問題(黨政、社會、外交、經濟)、中國共產黨歷史為主要研究對象。.

新!!: 中國時報和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校友列表

本條目之內容依照編輯先後順序排列.

新!!: 中國時報和國立政治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賓大飯店

國賓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賓大飯店)(The Ambassador Hotel Co., Ltd.),(),是台灣一家頗負盛名的旅館系統業者,在臺北市、高雄市、新竹市等地皆有。最早成立的台北館位於中山北路,1962年開始建設,1964年正式開業,為台灣一間五星級飯店;高雄館於1981年於愛河畔開幕,2000年開設新竹館,為仰德集團之重要事業。 國賓大飯店由許金德與黃朝琴合資成立,首任董事長黃朝琴,第二任董事長許金德。.

新!!: 中國時報和國賓大飯店 · 查看更多 »

國防大學 (中華民國)

國防大學(英語: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縮寫作 NDU)是中華民國一所專門培育軍事人才的大學,位於桃園市八德區,是由三軍大學、戰爭學院、理工學院、管理學院、政治作戰學院等五所學校整合成立。.

新!!: 中國時報和國防大學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初安民

初安民(),臺灣文學編輯人、詩人。籍貫山東牟平,出生於韓國。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中學教員、雜誌編輯,《聯合文學》社長兼總編輯。現任《印刻文學生活誌》總編輯、《短篇小說》主編。.

新!!: 中國時報和初安民 · 查看更多 »

利菁

利菁(英語:Regine,),臺灣的節目主持人、歌手,出生於臺中縣(今臺中市),曾當過模特兒、舞台總監、及電視購物頻道主持人,在東森媒體集團旗下東森購物台擔任購物節目主持人時,以其出色的行銷表現而被封為「購物天后」,2005年開始往演藝界發展,先後主持過《麻辣天后宮》、《超級偶像》等綜藝節目。2014年起,開始轉型為歌手,並發行首張專輯《快樂的快樂的快樂》2018年 發行第二張專輯EP。親表姊為金嗓歌后葉璦菱。.

新!!: 中國時報和利菁 · 查看更多 »

嘿嘿嘿案

嘿嘿嘿案,為2000年間發生在臺灣的一起新聞事件及訴訟案。2000年11月16日發行的《新新聞》第715期,以「鼓動緋聞,暗鬥阿扁的竟然是呂秀蓮」為題,對於甫當選就任的中華民國副總統呂秀蓮做出不實報導。報導中指出,呂秀蓮曾於2000年11月13日晚間11時多以「嘿嘿嘿」的口氣於電話中告知《新新聞》有關總統府緋聞情事,而該緋聞的內容為當時甫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的陳水扁與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國際事務部主任蕭美琴有曖昧關係。之所以被稱為「嘿嘿嘿事件」,是因為報導中說道,呂秀蓮於電話中以極為鎮定又神秘的語氣,緩緩說出:「總統府鬧緋聞,嘿!嘿!嘿!」 而報導出來後,引起了軒然大波,各種謠言甚囂塵上,其中不乏有認為是呂秀蓮對於陳水扁所進行的內鬥;另外在報導之後,甚至有親民黨與國民黨多位立委指責陳水扁亂搞男女關係、以童子軍治國。事後呂秀蓮召開記者會表示,其從未打過電話給《新新聞》,並且將對《新新聞》提出告訴。.

新!!: 中國時報和嘿嘿嘿案 · 查看更多 »

嘉義市

嘉義市(Ka-gī-chhī、鄒語:maibayu),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的都市,地處嘉南平原北端,全市在北回歸線以北(但極靠近北回歸線),嘉義都會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南部第三大城市。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外圍由嘉義縣環繞,古名「諸羅山」,係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及因嘉義東方諸山羅列,又名「桃城」,因清治時期興築之古城形如桃而得名。 嘉義市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過往曾因林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火雞肉飯、方塊酥、阿里山羊羹、雪花餅、小饅頭、甘藷、鳳梨酥最為人所知。文化活動上,日治時期以繪畫最為著名,曾有「畫都」之美譽,代表人物有陳澄波等人;近年來則以國際管樂節、覺醒音樂祭最為興盛。在政治上,市長長年由源於黨外運動的「許家班」掌握,故有「民主聖地」之稱,唯隨著中國國民黨籍黃敏惠的當選,政治勢力亦有所轉變,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市長(正任)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特殊,直到第九屆市長由民主進步黨籍涂醒哲當選,成為嘉義市升格省轄市後首位男性民選市長(首位男性市長為接替許世賢擔任代理市長的省府委員江慶林)。.

新!!: 中國時報和嘉義市 · 查看更多 »

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

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英文:Chiayi Urban District Elevated Railway Project)簡稱嘉義鐵路高架化、鐵高,是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鐵工局)所規劃,計畫範圍全長10.9公里。計畫將現有嘉義地區嘉北至北回(復站)間7.9公里的鐵路,改建為高架化;目前本計畫已移交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今交通部鐵道局)主辦。.

新!!: 中國時報和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 · 查看更多 »

喜翔

喜翔( ),臺灣男演員, 本名金介文,曾獲第47屆、第49屆金鐘獎迷你劇集男配角獎。.

新!!: 中國時報和喜翔 · 查看更多 »

喜鵲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喜鵲娛樂股份有限公司(China Fun Entertainment Ltd.

新!!: 中國時報和喜鵲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喜樂島聯盟

喜樂島聯盟,簡稱喜樂島,是台灣政治運動團體,提出「獨立公投,正名入聯」的目標,希望通過宣揚和實踐人民公投,向全世界展現這一代台獨支持者追求台灣成為國際社會一個正常化民主國家的意志和決心。.

新!!: 中國時報和喜樂島聯盟 · 查看更多 »

嗡嗡包

嗡嗡包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柯文哲自2014年12月25日擔任台北市長以來,在任內於每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的國慶日)免費發送給一般民眾的束口袋或背包,至2017年為止已經發送三次。 嗡嗡包的名稱及設計概念出自於柯文哲經常哼唱的歌曲《小蜜蜂》,《小蜜蜂》中描述的蜜蜂辛勤工作的樣態,嗡嗡包便以此為名,以期每個人都能樂在工作。每年的嗡嗡包有不同的款式、顏色和主題,發送的數量也不盡相同。.

新!!: 中國時報和嗡嗡包 · 查看更多 »

周奕成

周奕成(Jou, Yi-Cheng,),台北市人,政治運動家,作家,創業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管理碩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院(SAIS)外交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修畢,是學運世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國外學者譽為台灣新世代的思想家與意見領袖。曾任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青年發展部及文宣部主任、第三社會工作室召集人、第三社會黨發起人、世代論壇召集人兼執行長、行政院政務顧問、總統府諮議、台灣民主基金會主任。現為新議程研究室主持人、世代文化創業群負責人。論述領域廣及憲政、兩岸、外交、媒體、文化及創業等。.

新!!: 中國時報和周奕成 · 查看更多 »

周子軒

周子軒(Víctor Zi-Hsuan Chou Hsieh,),生於西班牙馬德里,職業足球員,可司職左、右後衛或防守中場,父母都是從中華民國移民到西班牙,因此擁有西班牙及中華民國雙重國籍。自2018年世界盃資格賽亞洲區第二輪後不再入選國家隊亦無參與足球聯賽,改以當做廣告模特兒為業。.

新!!: 中國時報和周子軒 · 查看更多 »

周子愉

周子愉(英文名:Fausto Chou,),台灣媒體工作者。.

新!!: 中國時報和周子愉 · 查看更多 »

周宗魯

周宗魯,籍貫山東膠縣,是1984年海山一坑礦災的倖存者;當時,他被困在礦坑中長達93小時並因此被迫吃人肉維生,他後來成為一位牧師。.

新!!: 中國時報和周宗魯 · 查看更多 »

周志文 (作家)

周志文(),原籍浙江鄞縣,抗日戰爭時期生於湖南辰溪,成長於台灣宜蘭縣羅東鎮。大學教授,專長是明清學術史、明清文學、現代文學。亦是作家,寫作以散文、小說及評論為主。 宜蘭縣立羅東中學初、高中部畢業(今羅東國中和羅東高中)、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博士。 歷任《中國時報》、《民生報》主筆,淡江大學、台灣大學教授,曾至捷克查理大學、荷蘭萊頓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及珠海聯合國際學院講學,現已退休。 文學作品有《同學少年》、《日昇之城》、《三個貝多芬》、《冷熱》、《布拉格黃金》、《尋找光源》、《風從樹林走過》、《時光倒影》等。.

新!!: 中國時報和周志文 (作家) · 查看更多 »

周冰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少將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女性將領 Bing冰 Category:上海人 Category:台灣外省人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友.

新!!: 中國時報和周冰 · 查看更多 »

周美青

周美青(英文:Christine Mei-ching Chow Ma,1952年11月30日-),生於香港,籍貫南京市,前中華民國第一夫人、前任總統馬英九的妻子,夫婦育有馬唯中、馬元中二女。.

新!!: 中國時報和周美青 · 查看更多 »

周義雄 (政治人物)

周義雄(1957年11月18日-),中國國民黨南投縣埔里鎮政治人物,現任第17屆南投縣埔里鎮鎮長。曾為南投縣埔里鎮第16屆鎮長,並曾任南投縣議員。.

新!!: 中國時報和周義雄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周榕

周榕(),生於台灣,台灣黑道人物與企業家,竹聯幫創始成員之一,為陳啟禮出道時的大哥。綽號周霸子,被尊為竹聯幫的名譽領袖。乾女兒邱惠美(綽號叫糖糖,英文名字Candy)為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童仲彥所追求。.

新!!: 中國時報和周榕 · 查看更多 »

周泓旭案

周泓旭案,是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偵辦的首宗中國大陸學生共諜案。当事人周泓旭涉嫌策動中華民國外交部官員交付情資,卻被該官員舉報。2017年3月9日遭法務部調查局國家安全維護站逮捕,於3月10日起被羈押禁見,後於5月獲准延押禁見2個月。 周泓旭最初否認犯案,在羈押禁見4個月後,2017年7月6日做出自白認罪,台北地檢署偵結此案,依違反《國家安全法》向臺北地方法院提請訴訟。台北地檢署以他自白認罪,請求法院減輕其刑。 2017年7月6日下午依「國安法」的「為大陸地區黨務或其他公務機構發展組織未遂」罪嫌移送台北地方法院,庭訊期間周泓旭供稱「我覺得調查局人員是利用我對於自由渴求的心理叫我認罪」。法官未採信周男的辯稱,認為周在台無家人,且仍有勾串共犯或證人及逃亡之虞,裁定收押3個月,並禁止接見、通信。同年9月15日,在台北地方法院,庭上不予採納庭訊自白依羈押禁見期間所做出自白內容宣判,依違反國家安全法判處周泓旭1年2月,不可緩行,審判長判後諭知解除周泓旭的禁見。周男及北检均提上诉,卷证送交台湾高等法院。.

新!!: 中國時報和周泓旭案 · 查看更多 »

周曙光

周曙光,湖南宁乡人,初中文化程度,公民記者,因以非新闻媒体的身份报道2007年重庆杨家坪拆迁事件、厦门PX项目、蚁力神以及2008年瓮安骚乱事件而受到注意,不过也因其草根性受到争议。现已移居台湾,並取得中華民國國籍。.

新!!: 中國時報和周曙光 · 查看更多 »

呂世浩

呂世浩(),金門人,歷史學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博士、北京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現任教於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曾隨毓鋆於奉元書院讀經長達二十餘年,累積了深厚的國學基礎。2013年起開設全球大學網路課程《秦始皇》及《史記一》,前後選修人數超過18萬人,「秦始皇」獲美國COURSERA平臺選為全球最受歡迎中文網路課程第一名,「史記一」獲果殼網MOOC學院《2015全球MOOC排行榜》評選為中文學習者公認不分語種最優MOOC課程第一名(第二名為「秦始皇」)。其著作長踞博客來、誠品等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成為最受喜愛的熱門歷史讀物。.

新!!: 中國時報和呂世浩 · 查看更多 »

呂紹煒

呂紹煒(),生於台灣新竹縣,曾任《中國時報》記者,目前為《風傳媒》主筆。.

新!!: 中國時報和呂紹煒 · 查看更多 »

呂昆錡

呂昆錡(Lu Kun-Chi,),台灣足球運動員,前中華台北足球代表隊的第一守門員。.

新!!: 中國時報和呂昆錡 · 查看更多 »

和魂洋才

和魂洋才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一個思想。顧名思義,「和魂」指大和民族的精神,「洋才」便是指西洋的科技。和魂洋才的精神,鼓勵日本國民學習西方文化,同時要求國民保留傳統文化。 1854年,思想家佐久間象山在獄中所作的《省愆錄》提出「東洋道德,西洋藝術,精粗不遺,表裡兼該」,認為以東洋道德為主體並善用於西洋科技,就能使日本富強、抵禦西方列強。 和魂洋才主要體現在社會和軍事上。社會方面,有很多學者都學習西方文化,以西式髮型裝扮,但在服裝上仍堅持穿著日本傳統服飾。軍事方面,日本軍以西式軍事訓練,但裝備仍然保留武士刀。 和魂洋才也是對明治時代以來「西洋文化優越,日本文化落後」(優れた西洋文化と遅れた日本文化)論點的反駁。.

新!!: 中國時報和和魂洋才 · 查看更多 »

傳訊電視

傳訊電視網--絡有限公司(Chinese Television Network Inc.),簡稱傳訊電視、CTN,是1994年至2001年間曾經存在的一個以全球華人為目標觀眾的華語電視網,創辦人為香港商人--。 傳訊電視所屬「中天頻道」,是現今中天電視公司所屬中天新聞台的前身。.

新!!: 中國時報和傳訊電視 · 查看更多 »

傅伯寧

傅伯寧(1960年-2008年2月3日),台灣台北人,作家、翻譯家。.

新!!: 中國時報和傅伯寧 · 查看更多 »

傅德蘭

傅德蘭(Kristoffer Fotland,),是一位挪威籍的醫生與傳教士,他的專長是在小兒麻痺治療。 他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行醫多年,是屏東基督教醫院的創辦人之一,獲得第七屆中華民國醫療奉獻獎,1975年獲得挪威國王頒發最高等的「」,1968年獲蔣介石接見,獲得「發揚服務精神」獎牌。 他的次子傅吉安(Geir Fotland ),常年定居在台灣,曾是挪威新聞駐台灣的記者;孫子傅龍(Lars Fotland)曾在成功大學就讀並學習中文。.

新!!: 中國時報和傅德蘭 · 查看更多 »

傅達仁

傅達仁(),台灣電視公司(台視)體育主播之一,也是知名節目主持人,以播報NBA賽事聞名,也曾和沈春華一起主持過台視綜藝節目《大家樂》並榮獲金鐘獎優良綜藝節目獎。其妻鄭正玨(鄭貽)是傅達仁在台視時的同事,鄭正玨與時任海軍將軍的雷學明離婚後改嫁傅達仁。傅達仁因胰臟癌末期希望推動台灣安樂死立法,但始終未果。2018年6月2日,傅達仁飛往瑞士接受協助自殺,後於瑞士時間7日中午12時58分(UTC+2)辭世,享壽85歲。於瑞士當地時間11日上午9點20分火化完畢,並在台灣時間6月21日上午9點,於新北市金山區的基督教平安園下葬。.

新!!: 中國時報和傅達仁 · 查看更多 »

傅高义

傅高义(英文名:Ezra Feivel Vogel,)美国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 Henry Ford II Professor of the Social Sciences Emeritus at Harvard University),精通日文,能说汉语,著有多部关于中国、日本和亚洲研究的著作。.

新!!: 中國時報和傅高义 · 查看更多 »

傅朝樞

傅朝樞()又名曼平,中國江西省修水縣三都硤口(今太陽升鎮三甲店村)人。中华民国律师、报业从业者。.

新!!: 中國時報和傅朝樞 · 查看更多 »

哈遠儀

哈遠儀(),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為中天新聞新聞主播、新聞編譯。現任中視新聞主播、中視《改變的起點》主持人。 2012年1月23日,哈遠儀接替播報《中視新聞全球報導》22年的沈春華,成為《中視新聞全球報導》主播。2013年1月22日,中視新聞重開新聞談話節目《挑戰面對面 唱旺新台灣》,哈遠儀接替沈春華成為主持人。.

新!!: 中國時報和哈遠儀 · 查看更多 »

唐納·川普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是美国企業家、电视名人、政治家和現任美國總統。他生于紐約市皇后区,为特朗普集團前任董事长兼總裁及特朗普娱乐公司的創辦人,在全世界经营房地产、赌场和酒店(就任美國總統後表示会把集團交給他兩名兒子小唐納·川普及艾瑞克·川普管理,只保留属于自己的股份)。 1996年至2015年间,他拥有美国小姐和環球小姐选美比赛,还在2004年至2015年间主持了NBC的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系列节目“谁是接班人”。2017年时,《-zh-cn:福布斯; zh-sg:资本家杂志; zh-hk:福布斯; zh-tw:富比士;-》将他列为世界上第544富有的人(美国第201),拥有35亿美元的净资产。 川普在1987年第一次公开表达对竞选公职的兴趣。他在2000年赢得了两场改革党的總統初选,但在早期就退出了竞选。2015年6月,他开始了自己的2016年总统选举活动,并迅速成为共和党初选中17位候选人中的领先者。他最后的竞选对手在2016年5月中止了竞选活动,7月时他在共和黨全國黨代表大會上獲得共和黨提名為正式的總統候選人,同时由印第安纳州州长迈克·彭斯作为他的竞选搭档。他的竞选活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媒体报道和国际关注。他在采访、社交媒体或竞选集会上的部分言论頗具争议性,并带来了大量。 川普在2016年11月8日掌握過半選舉人票而赢得了大选,擊敗民主党对手希拉蕊·克林顿。他成为了美國历史上最年長、最富有的总统,以及第一个先前没有担任过任何军职或公职的人,他也是第五位获得普选票数少于对手但当选总统的人。.

新!!: 中國時報和唐納·川普 · 查看更多 »

唐绍仪

唐紹儀(),又名紹怡,字少川。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外交家。1912年擔任中華民國首任國務總理,之後在廣州軍政府、國民政府擔任不同職位的官職,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政府军统特工殺手暗殺於上海。.

新!!: 中國時報和唐绍仪 · 查看更多 »

唐魯孫

唐魯孫,本名葆森,字魯孫,生於北京,為1970至1980年代活躍於台灣的中文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唐魯孫 · 查看更多 »

唐鳳

唐鳳(Audrey Tang,),原名唐宗漢,臺灣外省人第三代蔡雅寶:鹿港到眷村的歲月 https://www.slideshare.net/autang/ss-56488466,父親唐光華曾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及陳履安競選總統發言人,母親李雅卿為商業周刊前副總編。2016年唐鳳出任中華民國行政院無黨籍政務委員,外媒以「全球首位跨性別部長」介紹她,也是台灣第一位數位政委。 唐於政委任內數次以機器人視訊直播、影音屏幕等科技,成功代表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歐洲總部的網路治理國際會議、聯合國人居署於吉隆坡舉行的世界城市論壇、聯合國亞太經社會於首爾舉行的亞太影響力投資工作坊,並親自參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網絡在教廷舉辦的人工智慧研討會等。唐鳳認為,中華民國臺灣要走一條「暖實力」外交(Warm Power)的路。 唐鳳原為自由軟體程式設計師,在臺灣曾被稱為「台灣電腦十大高手」之一,曾致力於多項專案的開發維護,是Haskell和Perl社群領導者,也是g0v零時政府核心成員。唐鳳早年不習慣傳統正規教育,14歲起便以在家自學方式學習。過去曾擔任明基電通、蘋果公司等公司顧問,並長期參與開放原始碼社群協作、主導vTaiwan等平臺走向。 在2014年至2015年間擔任行政院虛擬世界法規調適計劃顧問,也是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開放資料諮詢委員會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同時與法國外交部、法國經濟財政部、巴黎市政府、西班牙馬德里市政府在數位治理領域合作。2016年8月,行政院院長林全任命曾有網路創業經驗的唐鳳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負責督導數位經濟與開放政府發展,亦是首位跨性別女性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她則表示在進入行政院後,將透過數位技術和系統輔助公務體系解決問題,並強化政府部門與公民科技、公共社群的對話與合作。.

新!!: 中國時報和唐鳳 · 查看更多 »

優步

優--步(-)是一間,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以開發流動應用程式連--結乘客和司機,提供載客車輛租賃及的分享型經濟服務。乘客可以透過傳送簡訊或是使用流動應用程式來預約這些載客的車輛,利用流動應用程式時還可以追蹤車輛的位置。 優步的營業模式在部分地區面臨法律問題,其非典型的经营模式在部分地區可能會有非法營運車輛的問題,但有部分國家或地區已立法將之合法化,例如以創新商業為主的美国加州,及互聯網服務發達的中國北京及上海。原因在於Uber是將計程車行業轉型成社群平台,叫車的客戶透過手機APP(應用程式),就能與欲兼職司機的優步用戶和與有閒置車輛的租戶間三者聯絡,一旦交易成功即按比例抽傭金、分成給予回饋等去監管化的金融手法。.

新!!: 中國時報和優步 · 查看更多 »

冰点 (中国青年报)

《冰点》是北京《中国青年报》著名的新闻品牌栏目,创刊于1995年1月6日。.

新!!: 中國時報和冰点 (中国青年报) · 查看更多 »

冰點 (小說)

《冰點》,為日本作家三浦綾子所作的小說,於1964年12月9日至1965年11月14日在早報《朝日新聞》連載,續篇《續冰點》(続氷点)於1970年5月12日至1971年5月10日連載。插圖由負責。 1963年,朝日新聞社舉行了「慶祝大阪本社創刊85年・東京本社75周年紀念的一千萬元懸賞小說募集」,三浦綾子投稿了小說《冰點》,並獲得入選,於1964年12月開始在《朝日新聞》朝刊上連載。《冰點》在1966年由朝日新聞社出版,創造了賣出71萬本的紀錄,被譽為「沸點」。 《冰點》以原罪、仇恨與寬恕作為主題背景,在日本得到極高評價,日文版銷售至今創下5,000,000冊的驚人銷售量;多次在日本、台灣和韓國等不同地方改編為影視作品和廣播劇。翻譯作品暢銷17國,譯成13種語言。小說中的場景——旭川外國樹種樣品林,也成為文學觀光的景點。 《冰點》的故事在出版後引起廣大讀者的回應,並希望能夠安排陽子復活的劇情,因此在1970年撰寫《冰點續集》。《續冰點》中,陽子獲救,但她感到只是肉體復活,心靈仍感到絕望、消極。續集的劇情發展主要就在描寫陽子如何走出心中陰霾、讓冰點融化,她藉由原諒、寬恕自己的生母,最後自身得到釋懷,重新面對人生新旅程。 《冰點》中文版譯本,人名都使用中國姓。1966年6月27日,《聯合報》開始刊登《冰點》,由朱佩蘭翻譯;同時《徵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也開始刊登徐白的譯文。但《聯合報》刊登了十三天之後忽然停刊,發行了單行本。.

新!!: 中國時報和冰點 (小說) · 查看更多 »

冈仓天心

冈仓天心(おかくら てんしん,),日本明治时期的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思想家。原名冈仓觉三。其弟为英语学家冈仓由三郎。.

新!!: 中國時報和冈仓天心 · 查看更多 »

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大日本帝国陆军军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1944年11月 - 二战结束)。历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第11军军长等,官至勋一等功一級陆军大将。父亲冈村宁永曾任职于江户幕府。第一任妻子是星野理枝,后因故过世;第二任妻子是贵族院议员加藤宇兵衛的女儿。陆军三羽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冈村宁次 · 查看更多 »

冒險王 (電視節目)

《冒險王》是台灣三立都會台製播之行腳節目,為每週一至五製播的(愛玩客全系列)節目,前身為《世界地理雜誌》系列(包含在中國的故事、美食大三通、冒險王、台灣全記錄、世界那麼大等節目),但為提供觀眾更豐富更多元的旅遊資訊,故於2011年9月26日整併播出,首播時間為每週一至四晚間10時至11時(台灣時間)。開播於2002年9月25日,每星期三晚上10點到11點播出。歷任主持人為明道、亮哲、阿布、宥勝、雁名、惟毅。2011年9月28日起併到新節目《愛玩客》(星期一至四晚上10點到11點播出)。 2017年,該節目重出江湖,並找來孫其君擔任新一代的「冒險王」,並獲得文化部「105年度行動寬頻影音節目製作補助」。於4月12日起每週三晚上六點在影音平台Vidol上架。.

新!!: 中國時報和冒險王 (電視節目) · 查看更多 »

凱撒大飯店

凱撒大飯店(Caesar Park Hotels & Resorts)為台灣的五星級飯店之一,也是台灣知名的旅館系統之一,由宏國關係事業經營。 目前凱撒大飯店在台北市(台北車站)、新北市新板特區、屏東縣(墾丁)設有據點。另外臺南市曾文水庫的趣淘漫旅 Hotel Cham Cham 亦由凱撒團隊經營管理。2017年凱撒與希爾頓全球酒店集團(HILTON WORLDWIDE)正式簽訂合作加盟意向書,計畫讓希爾頓飯店連鎖品牌重返台灣 。預估凱撒飯店連鎖未來旗下會有10間飯店,所屬飯店房間數將達3,600間,躋身為全台最大連鎖飯店 。.

新!!: 中國時報和凱撒大飯店 · 查看更多 »

出境事務所

《出境事務所》(Long Day's Journey into Light),2015年台灣電視劇,由吳慷仁、黃姵嘉、林雨宣、郭鑫、邱德洋與柯淑勤等領銜主演。本劇採用詼諧不失莊重的手法,探討多數人不願面對的死亡課題。於2014年9月開拍,2015年1月14日殺青。客家電視台於3月30日上檔,於4月30日劇終。全劇共20集。中視HD台、YouTube同步直播,另有、公共電視台、中天北美台、中旺電視、宏觀電視等陸續排播。此節目獲得第50屆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獎。.

新!!: 中國時報和出境事務所 · 查看更多 »

凌峰

凌峰(),本名王正琛,出生於中華民國青島市,台灣歌手、主持人。1977年在鳳飛飛主持的中視綜藝節目《你愛周末》出道,曾是《八千里路雲和月》的主持人。.

新!!: 中國時報和凌峰 · 查看更多 »

內湖站

內湖站位於台灣台北市內湖區,為台北捷運文湖線(內湖線)沿線上的捷運車站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內湖站 · 查看更多 »

全國漫畫大擂台

全國漫畫大擂台是由臺灣《中國時報》主辦之漫畫比賽,分別在1984年及1986年舉辦二屆,挖掘出麥仁杰、孫家裕、蕭言中、鄭問、魚夫、朱德庸、陳冠君、張靜美、楊若笙、林政德等本土漫畫家。.

新!!: 中國時報和全國漫畫大擂台 · 查看更多 »

全聯福利中心

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全聯)是臺灣的主要零售通路之一,為目前臺灣店數最多的超級市場,成立於1998年10月。 截至2017年5月15日止其分店數共計為900家,其中有生鮮店708家,另有imart3家、二代店11家。.

新!!: 中國時報和全聯福利中心 · 查看更多 »

全能綜藝通

《全能綜藝通》(Show Biz Whiz)為全能製作公司製作之中國電視公司(中視)大型綜藝節目,也是全能製作公司製作的第二個中視綜藝節目(第一個是《紅白勝利》),1997年10月5日開播,標榜「爆笑、刺激、溫馨、本土化」四合一。.

新!!: 中國時報和全能綜藝通 · 查看更多 »

全民大悶鍋

《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簡稱《全民大悶鍋》,英語:Everybody Speaks Nonsense)是台灣中天娛樂台的一個政治反串娛樂節目,前身為中天綜合台的同類節目《2100全民亂講》。初期模仿TVBS頻道政論節目《2100全民開講》,但逐漸走出自己的搞笑風格,多直接稱呼《全民大悶鍋》;製作單位為中大製作(與《2100全民亂講》相同),製作人為王偉忠、詹仁雄。節目從2004年9月20日起播出至2007年9月7日共769集,緊接節目改名為《全民最大黨》在2007年9月10日《全民大悶鍋》節目時段播出。 節目口號為「解悶!救台灣!」;主要以台灣政治事件的角色扮演反諷,穿插兩個小單元和兩段觀眾叩應;在攝影棚現場設有一個特製綠色電飯鍋「大悶鍋」,請來當天「最悶」的人、事、物前來說說心聲、消憂解悶,這也是節目名稱之由來。 該節目捧紅郭子乾、邰智源、九孔、許傑輝、唐從聖(從從)、-洪都拉斯-、林暐恆(阿Ken)、--(納豆)、大炳、白雲、寇乃馨、林立青、馮媛甄、--、張兆志(喬治)、陳彥壯(壯壯)、廖婧伶(安心亞)等台灣藝人(曾參加過表演的还有朱德剛、柯以柔、高凌風、倪敏然、陶立帆、薛志正、郎祖筠、丁小芹、瑤瑤、劉真、陳幼芳、傑夫()等艺人),以幽默演技與搞笑對白、演唱、單元劇,為對政治及社會現實問題不滿的台灣民眾解悶。 因諷刺時弊詼諧有趣並帶點惡搞,如「連爺爺您好」單元就是該節目較有名的單元劇。因模仿的人物涉及政界、娛樂界、體育界、財經界、甚至是電影角色,或維肖維妙、或搞笑萬分,十分受台湾海峡两岸的青年觀眾歡迎,在台灣批踢踢和中國大陸亦有專屬討論區;節目主持人先後在公開場合、以此角色扮演擔綱嘉賓(甚至與本尊同場表演)或是被模仿對象或是被坊間談論的模仿話題,也以此為各演員帶來以節目中的模仿為主題的廣告。.

新!!: 中國時報和全民大悶鍋 · 查看更多 »

全民最大黨

是台灣中天電視首創、以輕鬆逗趣的方式笑看新聞事件及針砭時事的綜藝節目,製作人為王偉忠,節目口號為「全民做老闆!」,沿用主要《全民大悶鍋》班底演員模彷演出,以兩至三個主題形式討論;節目亦沿用《全民大悶鍋》受到歡迎的單元,包括「阿洪之聲」及「芒果亂報」等等。 节目全程Live現場直播,2007年9月10日起週一至週五晚上10點至11點於中天娛樂台播出,在2007年12月17日後改為週一至週五晚上9點至10點於中天綜合台播出,在2010年8月2日─2012年9月21日於中天娛樂台週一至週五晚上9點至10點播出。該節目是緊接《2100全民亂講》及《全民大悶鍋》後的第三代「全民亂講系列」節目,在該節目停播後開始播出「全民亂講系列」第四代《全民大新聞》,至翌年1月25日的播畢後「全民亂講系列」結束。.

新!!: 中國時報和全民最大黨 · 查看更多 »

兩岸和平協議

兩岸和平協議(Cross-strait peace agreement是海峽兩岸政府以確保雙方未來永續和平共存為原則,互相簽署和平協議的構想,但因涉及中國統一利益,導致各界看法兩極化,至今仍爭論不休。2016年8月,中國國民黨將該構想寫入《政策綱領草案》,並在同年9月4日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中,鼓掌通過備查,正式成為中國國民黨政策綱領。.

新!!: 中國時報和兩岸和平協議 · 查看更多 »

八八水災

八八水災,又稱莫拉克風災、八八風災,是2009年8月6日至8月10日間發生於台灣中南部及東南部的一起嚴重水災,肇事主因是由颱風莫拉克侵襲台灣所挾帶破紀錄的降雨量(許多地方2日的降雨量,相當於1整年份的量)。是台灣自1959年八七水災以來最嚴重的水患,期間臺灣多處淹水、山崩與土石流。其中以位於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小林部落滅村事件最為嚴重,造成474人活埋。 據中華民國政府統計,此次水災共造成681人死亡、18人失蹤。中華民國行政院宣佈8月22日至24日全國為死難者降半旗致哀。台灣各界紛紛指責政府防災救援不力,引發廣泛民怨,使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政府聲望大幅滑落。最後更因追究政治責任的呼聲,直接導致劉兆玄內閣於同年9月初宣布總辭。.

新!!: 中國時報和八八水災 · 查看更多 »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簡稱公視基金會、公共電視臺、公共電視、公視、PTS,為臺灣七家無線電視臺之一,是依據中華民國《公共電視法》而成立之獨立經營且全民共同擁有的的公共媒體,不受政府、任何政黨及利益團體控制。其於1990年開始籌備,至1998年7月1日正式開播,目前擁有3個電視頻道,並與中華電視公司共同組成臺灣公廣集團。 屬於公共服務性質的臺灣電視臺,除了依《公共電視法》成立的公視和同為公廣集團成員的華視和客家電視台外,尚有依《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設置條例》成立的原住民族電視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所屬)。但原視並非臺灣公廣集團成員。.

新!!: 中國時報和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公园与游憩

《公园与游憩》(或譯:天涯小築由於本劇尚未有任何中文使用地區的電視台引進播出,亦未正式發行第三區DVD,因此此處使用直譯。此外,另有大眾媒體及網站將之譯為《天涯小築》。(、),Parks and Recreation)是一齣美國全国广播公司(NBC)製播的喜劇電視影集。由艾米·波勒飾演主角(Leslie Knope)—一位活潑、開朗,並任職於印第安纳州虛構小鎮「龐尼」(Pawnee)公園管理處的中階官員。影集由(Greg Daniels)和(Michael Schur)創造,从2009年4月9日首播至2015年全剧终共125集。影集使用单镜头模式的偽紀錄片風格拍攝。主要演員包括艾米·波勒、、、、奧布瑞-普拉扎、、克里斯·普瑞特、亞當·史考特、罗伯·劳、和。 編劇為了影集內容而調查了加州當地的政治環境,並向都市規劃師和公職人員咨詢。波勒飾演的萊斯利·諾普在第一季後角色設定經小幅修改,主要為了回應觀眾對於角色看起來缺乏智慧和輕浮而提出的意見。此外編劇團隊也將許多時事加入劇情中,例如以全球金融危機為靈感的龐尼市政府關閉情節等。劇中也有許多客串演員,而這些角色經常重複出現在多集中。 《公园与游憩》在第一季播出時獲得褒貶不一的評價。然而在重新修正影集的形態和風格後,第二季起獲得的專業評價開始大幅提升。《公园与游憩》曾獲得多個獎項的提名,包括黃金時段艾美獎最佳喜劇影集、四項其他艾美獎項提名、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影集等。《時代》雜誌在2012年底的名單特集中將《公园与游憩》列為電視影集類第一名。2013年,《公园与游憩》入圍电视评论家协会獎四項提名,並贏得喜劇類傑出成就獎。.

新!!: 中國時報和公园与游憩 · 查看更多 »

公視新聞

公視新聞(PTS NEWS)是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公視)新聞部製播的電視新聞節目總稱。雖然公視開播時就已設置新聞部,但受限於中華民國《公共電視法》三讀通過時立法院附帶的決議,直到2002年7月1日才開始製作每日即時新聞。 與大多數的電視台一樣,公視正式新聞節目集中於每日晚上。整體而言,公視新聞因為新聞內容淨化,幾乎看不到其他台灣新聞台的血腥、火爆的場面,且素材多元,針對民生消費、台灣政經社會、人文環境等議題報導都極為深入;相較於台灣其他商業電視台,政治新聞立場也盡量客觀,不偏向任何政黨色彩,並時常邀請國內專家學者討論時事新聞;再加上主播群平穩播報風格,使得公視新聞在台灣備受推崇、得到了各方很好的評價。 公視新聞主要時段分別是午間台語新聞節目《公視中晝新聞》、晚間台語新聞節目《公視暗時新聞》及晚間華語新聞節目《公視晚間新聞》。與其他電視台多數的台語新聞不同,公視以直接使用台語用詞「中晝」、「暗時」來稱呼其新聞節目,展現台語的主體性。.

新!!: 中國時報和公視新聞 · 查看更多 »

公民媒體

公民媒體(citizen media, citizen-based Media, citizen-produced media),亦稱另類媒體(alternative media, 另譯替代性媒體、小眾媒體)、地下媒體(underground media)、基進媒體(radical media)、社區媒體(community media,另譯社群媒體)、社群媒體(social media)、我群媒體(we media)。不同的名稱,凸顯公民媒體的不同特徵,但共同指出其核心精神:「公民媒體是由非專業記者的個別公民所產製的各種媒體」(維基英文版)、「對抗或彌補傳統社會大眾媒體的報導內容、傳達出自主和多元的觀點或意見」(敦誠,1991朱松林,2005 Bowman & Wills,2003 Gillmor,2005)、「廣義來說,只要是一般大眾而非專業媒體組織所產製的媒體,均屬公民媒體」。《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認為,強大的公民媒體可帶動強大的民主政治。(Strong press, strong democracy.).

新!!: 中國時報和公民媒體 · 查看更多 »

公民投票法

《公民投票法》,簡稱《公投法》, 是一部現行中華民國法律,於2004年1月2日起正式實施,保障中華民國國民實踐公民投票的權利,並在廢除國民大會後改由全體國民行使主權,擁有增修《中華民國憲法》的權力。.

新!!: 中國時報和公民投票法 · 查看更多 »

六二七事件

六二七事件又称草屿事件。1984年6月27日驻扎在金门的中华民国国军炮击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控制的草屿而引发的炮战。这是1979年金门炮战停止以后海峡两岸唯一的一次军事冲突。中国大陆则称解放军未还击。.

新!!: 中國時報和六二七事件 · 查看更多 »

六四事件十八週年

2007年6月4日為六四事件第18週年,各方都有悼念活動及相關言論。中國官方在該年初分別批准維權人士胡佳夫婦(2月16日)、民運人士陳子明夫婦(4月11日)和任畹町(4月16日)前來香港訪問,並批准因其訪問胡耀邦引致其下台的記者陸鏗於3月30日首度返回雲南省家鄉探親,雖然他們較低調過境並多拒絕接受傳媒訪問,但據外界猜測,這是配合2008年北京奧運,為與外國營造良好氣氛的措施。但對六四悼念活動亦有緩和作用。 但是,5月15日因為香港民建聯主席马力在談論國民教育時向傳媒發表「六四沒有屠城」、「政府應為歷史定調」的言論,直接使傳媒報道並關--其言論,及後馬力雖然表示該言論輕率,但拒絕收回此觀點;言論引發天安門母親運動與民運領袖亦表示憤概與香港部分團體(學聯、支聯會、港大學生會)抗議之餘,並導致該年在維園舉辦之六四燭光集會參與市民比往年也有所上升;另一方面,該年天安門母親運動亦首次成功在北京舉辦座六四談會,天安門母親運動發起人丁子霖與丈夫更首度在6月3日晚與兩位組織成員陪同沒有被監視之下在北京市木樨地街頭祭奠兒子;多位民運領袖同時在互聯網上舉行網聚,並接受香港與美國傳媒問及感受與看法,馬英九與鄧小平長女鄧林亦發表感受與看法。 另外當年協助多位民運領袖逃離到中國境外的黃雀行動總指揮陳達鉦在紐約首次露面,也是今年較突出的受關--事件。.

新!!: 中國時報和六四事件十八週年 · 查看更多 »

六福開發

六福開發股份有限公司(La Kaffa International CO., Ltd,簡稱六福旅遊集團或六福集團),是一家臺灣的觀光事業集團企業,總部位於臺灣新竹縣關西鎮,由莊村徹等人創立於1990年。該企業旗下有台北威斯汀六福皇宮等知名於臺灣地區的觀光旅館品牌。.

新!!: 中國時報和六福開發 · 查看更多 »

六福村主題遊樂園

六福村主題遊樂園(簡稱六福村;Leofoo Village Theme Park),是一座位於臺灣新竹縣關西鎮的-zh-hans:主题公園;zh-hk:主題公園;zh-tw:主題樂園;-。為六福開發旗下的企業之一。前身為1979年成立的六福村野生動物園,在1989年時開始規劃擴建成為主題樂園,於1994年開放第一個主題園區「美國大西部」。目前遊樂園內共分為五大主題區域,分別是「中央魔術噴泉」、「美國大西部」、「南太平洋」、「阿拉伯皇宮」和「非洲部落」(野生動物園)。.

新!!: 中國時報和六福村主題遊樂園 · 查看更多 »

六腳鄉

六腳鄉位於台灣嘉義縣西部,北隔北港溪與雲林縣水林鄉、北港鎮為鄰,東鄰新港鄉,東南連太保市,西鄰東石鄉,南接朴子市,位置上緊臨嘉義都會區,屬同一生活圈。鄉公所位於蒜頭村。 本鄉地處嘉南平原北部,地勢平坦,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與副熱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帶,年均溫約22.8℃,蒜頭糖廠位於本鄉。.

新!!: 中國時報和六腳鄉 · 查看更多 »

元秋

元秋(Yuen Qiu,),本名張轉男,香港前武打電影演員,用過的藝名還有「甘家鳳」、「林秀」等等。元秋家中七兄弟姊妹中排第三,另有一胞妹藝人文雪兒。.

新!!: 中國時報和元秋 · 查看更多 »

兒童色情

兒童色情物品是指一切利用兒童作激發性欲之用的色情物品。它的製作可能涉及兒童的直接參與或兒童性侵犯(後者亦被稱為兒童性虐待圖像/影像)。此外也有沒有兒童直接參與製作的色情物品。兒童色情物品中涉及到虐待兒童的場景包括跟兒童發生性行為、展示兒童的生殖器或陰部。兒童色情物品存有各種各樣的表達媒介,包括文學、雜誌、圖像、雕塑、素描 、卡通動畫、绘画、錄音、電影、视频 ,以及电子游戏。 針對兒童色情物品的法律一般涵蓋涉及處於青春期前、青春期,和青春期後的未成年人的色情圖像/影像,且可能涵蓋計算機生成的圖像。大多數被捕的兒童色情物品持有人都被發現管有青春期前的兒童的圖像/影像。持有處於青春期後的未成年人的色情圖像/影像的人被起訴的機會較低,儘管該些圖像/影像也在相關法規範圍之內。 兒童色情物品的製作者可能會試圖透過跨國界地分發相關物品,來避免起訴。但檢控方亦開始透過跨國逮捕嫌疑人來阻止這一嘗試。恋童者可透過兒童色情物品來達至各種目的,包括滿足性慾、與其他收藏家交易,以至給其他遭性誘拐的兒童觀看,培養性奴隸。參與兒童色情物品製作的兒童有的是自願參與的,有的則被成年人強迫參與。.

新!!: 中國時報和兒童色情 · 查看更多 »

兒童日報 (台灣)

《兒童日報》是在台灣發行的中文報紙,以學齡期兒童為主要閱讀層。該報由光復書局於1988年9月1日創刊,1998年2月28日停刊,1998年3月起改名《童報週刊》並以周刊型態發行,直至2001年8月停刊。光復書局於2002年底爆發財務危機並宣告倒閉。 《兒童日報》歷任三位總編輯,分別是創刊總編輯洪文瓊以及繼任的王華榮和高建榮先生。.

新!!: 中國時報和兒童日報 (台灣) · 查看更多 »

光合一加一

《光合一加一》,是一部以描寫伊碧英師姊及張哲夫師兄真實人生電視劇,由陳文山、連靜雯、王少偉、方宥心、鄧筠庭、潘慧如主演,於2014年9月14日在大愛電視台20:00首播。中天娛樂台於2014年9月14日21:00播出。.

新!!: 中國時報和光合一加一 · 查看更多 »

創新服務週

創新服務週(IDEAS Week),是台灣網際網路產業知名系列活動;由經濟部技術處與商業司指導,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主辦,於2008年起首辦以來,已有四年之歷史。藉由各類競賽、中小型研討會,以及實體成果展覽與產業媒合活動,集台灣網際網路產業之大成,讓國人認識網際網路產業的創新服務成果;除了每年固定在資策會民生科技大樓的各類產業技術研討會,因應各種不同的活動對象與內容,近年來,更將展覽與競賽地點,設置在資策會以外的據點舉行。.

新!!: 中國時報和創新服務週 · 查看更多 »

動物方城市

是一部美國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製作、並由華特迪士尼影業所發行的3D電腦動畫動作喜劇冒險電影,也是第55部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該片由拜倫·霍華德、里奇·摩尔和傑瑞·布希聯合執導,主要的配音員包括了吉妮佛·古德溫、詹森·貝特曼、伊卓瑞斯·艾巴、珍妮·斯蕾特、內特·托倫斯、、、、J·K·西蒙斯、奥克塔维亚·斯宾塞、阿蘭·圖代克和夏奇拉等人。電影故事的主要背景設定在一個只有人類以外的哺乳動物所居住的大城市中,其劇情則敘述了主角兔子女警茱蒂和一隻街頭行騙高手狐狸尼克合作解開一樁肉食動物的失蹤案,並揭發其背後的陰謀。 曾執導《雷霆戰狗》及《魔髮奇緣》等片的霍華德最初於2011年向迪士尼的首席創意官兼執行製作人約翰·拉薩特提出了這部電影的想法,他和摩爾、布希等人一起創作了電影的故事,而劇本則是由布希和菲爾·強斯頓(Phil Johnston)兩人共同編寫;曾為多部皮克斯動畫電影譜曲的麥可·吉亞奇諾則在本片中首次為迪士尼的動畫長片擔任配樂。在電影約五年的製作過程中,其角色和故事都經過了反覆的修改;為了讓電影中動物的毛髮能夠更顯逼真,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的電腦工程師也設計了新的軟體供動畫師使用。 《動物方城市》最初於2016年2月13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動畫電影節上舉行首映,並於同年3月4日在北美等地區以2D、3D、RealD 3D、IMAX 3D等形式正式上映。電影上映後獲得的好評如潮,許多影評都稱讚其出色的配音團隊、劇本、幽默和動畫效果;此外,該片順應時勢地將偏見及刻板印象等主題融入劇情也成為其廣受好評的原因之一。該片上映之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創下了當地的票房紀錄,其總票房收入更於2016年6月5日突破了10億美元,同時也是有史以來票房收入排名第30名的電影。《動物方城市》亦獲得了不少榮譽,包括金球獎、评论家选择奖、安妮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等。.

新!!: 中國時報和動物方城市 · 查看更多 »

四不一沒有

四不一沒有是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在2000年5月20日第十任總統的就職典禮上發表的“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这是陈水扁政府針對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重要言論,亦曾是陳水扁代表當時作為執政黨的民主進步黨對中國大陸政府就兩岸立場的明確表態。.

新!!: 中國時報和四不一沒有 · 查看更多 »

借用一下你的愛

《借用一下你的愛》(Borrow Ur Love),2013年台灣偶像劇,為中視自製偶像劇,意象動力傳播有限公司製作。由朱芯儀、郭品超、施易男、夏如芝主演。2012年11月開鏡,2013年3月殺青。3月3日起於中視首播,中天綜合台則於3月9日起播出。.

新!!: 中國時報和借用一下你的愛 · 查看更多 »

倪匡

倪匡(),原名亦明,后改名为聰,祖籍中華民國浙江宁波鎮海,生于上海,華東人民革命大學肄業,知名的香港作家、編劇、節目主持人,被喻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亦是女作家亦舒的兄長,先後使用過的筆名包括:衛斯理、沙翁、岳川、魏力、衣其、洪新、危龍。1957年由中國大陸來到香港,1986年改奉基督教,1992年移居美國舊金山,2007年返回香港。 倪匡寫作範圍甚廣,除最主要的科幻小說系列外,亦曾寫作不少的靈異故事,與少量武俠小說與偵探小說。作品包括《衛斯理系列》 、《原振俠系列》、《女黑俠木蘭花系列》等。此外,倪匡也創作了超過三百多個電影劇本。另外亦曾在1989年至1990年間,與黃霑和蔡瀾合作主持亞洲電視清談節目《今夜不設防》。.

新!!: 中國時報和倪匡 · 查看更多 »

倪再沁

倪再沁(),生於臺北縣中和鄉(今新北市中和區),藝術家、藝評家,曾任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東海大學美術系教授、臺灣流行音樂博物館館長等職。 1980年代,倪再沁以油畫進入藝壇,之後則改繪水墨畫,以本土風光主題創作一系列的現代水墨畫。另一方面,倪氏以其別具開創性地本土藝術評論崛起於高雄市。。1991年,倪氏於《雄獅美術》發表一系列關於「台灣美術主體性」探討的藝術批評文章,引發美術圈的軒然大波及兩年多的論戰,使倪氏成為藝術界頗受矚目的焦點人物。同時,倪氏積極發起、參與南台灣的藝文及環保活動,諸如柴山自然公園促進會、文化愛河促進會等,促成仁愛公園的復建及上游河岸的綠化工程,並為以往被稱為「文化沙漠」的高雄市注入活水。 公職方面,1997年8月倪氏獲選為台灣省立美術館館長,於任內推動諸多體質改善計畫,包括展覽、典藏及館舍建築體之改造,使省美館之形象為之一變。任內歷經1999年改制為國立台灣美術館後,休館並啟動館舍整建工程。為整建而請爆破藝術家蔡國強炸毀台灣美術館的行動爆破藝術(1998年舉辦之〈不破不立〉藝術展)更堪稱任內經典。 在教學生涯方面,倪再沁遲至1995年方獲得靜宜大學教職,由高雄市遷往台中市。2000年十月卸任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後,先赴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任教。2001年轉任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2004年任文學院院長,2007年出任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 藝術創作方面,倪再沁80年代後期從南台灣出發,為90年代以來台灣文藝界之巨擘,先後擔任諸多重要職務及獲得多次榮譽獎勵。 90年代中,倪再沁開始以「報紙」為系列創作作品;其中「沁報」最為有名,以「打著媒體反媒體」的顛覆概念和揶揄手法再現了台灣媒體亂象,深沉批判了媒體霸權。 2002年,初做雕塑,著名作品為《台北怪談》,其大膽而帶有諷刺意味的作品,旋即在媒體與校園引起騷動。此作品同時也反映了倪再沁自己對於時代的感受:「在這個荒謬、迷狂的時代,我們實在無能為力,除了還以荒謬、迷狂,除了荒淫、嬉笑之外,還能怎麼樣?」。而後一系列的《紐約怪談》、《倫敦怪談》、《東京怪談》等則是針對性地揭露了歐美日當代藝壇在製造話題、製造商品、製造明星……等,也不斷混淆模糊了原創、引用、挪用、抄襲、仿製之定義和邊界的文化異象。 2006年發表的《原作重現》則是針對中國畫史特有現象而發想的系列近作,利用數位科技將歷代名作的題跋及用印清除,讓名畫「原作重現」,可說是用「減法」消除古畫原作上的人為增添物,反而比真跡更為接近當初藝術的「真實」,這種以退為進的藝術手法,反而將中國古代書畫的山寨版分身躍上了當代藝術的舞台。 近年則從事觀念藝術及互動影像藝術創作,亦有許多兼具傳統及當代思潮的創作,是集館長、院長、大學教授、藝評人、環保運動者與藝術家多重身分於一身的全方位人物,其豐富、多重拼貼的無厘頭創作,反映在其個性、作為與發想過程中。 2015年2月1日,倪再沁病逝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享年59歲。.

新!!: 中國時報和倪再沁 · 查看更多 »

「告頂新 討公道」運動

告頂新 討公道」運動是指2014年11月17日,民進黨新北市長候選人游錫堃在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民進黨新北市議會黨團成員、游錫堃競選總部幹部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宣布的一項由新北市政府向頂新代位求償為市民爭取公道,每人最多可拿到新台幣500至300,000元賠償金的活動。.

新!!: 中國時報和「告頂新 討公道」運動 · 查看更多 »

噶瑪蘭語

fix-attempted.

新!!: 中國時報和噶瑪蘭語 · 查看更多 »

噶瑪蘭族

噶瑪蘭族(噶瑪蘭語:Kebalan、Kbalan。書寫系統制定前慣以 Kavalan 拼音),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主要分布於壯圍鄉、宜蘭、羅東、蘇澳一帶,以及花蓮市附近、東海岸之豐濱鄉、與台東縣長濱鄉等地,人口約1,470人。原居於蘭陽平原,後因漢人爭地壓力而逐漸南遷。.

新!!: 中國時報和噶瑪蘭族 · 查看更多 »

Baracktrema obamai

Baracktrema obamai 是一個於2015年新發現的寄生性扁形動物。此物種是一種血吸蟲物種,由美國印第安納州的聖瑪麗學院退休教授湯瑪斯·普雷特(Thomas Platt)等人在產於馬來西亞淡水的粗頸龜血液中所發現。這個發現亦引伸出一個新的屬。教授以時任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的名字命名,因為他本人對總統的仰慕。這個物種雖然只有一條人類頭髮那麼粗,但當游至龜隻的肺部之後,可引致宿主死亡。.

新!!: 中國時報和Baracktrema obamai · 查看更多 »

Chrome OS

Chrome OS 是由Google設計基於Linux內核的操作系统,並使用Google Chrome瀏覽器作為其主要用戶界面。因此,Chrome OS主要支持Web應用程序,2016年起開始兼容Android應用程式,可透過Google Play商店下載。 Google於2009年7月宣布該項目,將其視為操作系统,應用程序和用戶數據都位於雲端,因此Chrome OS主要運行Web應用程序,但也可以安裝Android應用程序。最初設定在小筆電上使用,之後推展到筆記型電腦(Chromebook)和桌上型電腦(Chromebox)上,在2011年上半年正式發表上市,Google在2013年推出Chromecast,运行精简版Chrome OS。“Chrome OS”可以在x86或ARM兩種微處理器上运行。 Google已於2009年11月19日,將“Chrome OS”以“Chromium OS”之名採用开放源代码。雖然“Chrome OS”植基於Linux内核,不過它會使用“一種新的系統”而不會採行目前正在使用中的Linux標準視窗系統,比如X Window系統。 目前Chrome OS只能在指定硬件上運行,意味最終用戶將無法自行安裝“Chrome OS”至電腦,只能從Google製造合作夥伴的硬件上預先安裝。.

新!!: 中國時報和Chrome OS · 查看更多 »

CITYLINK (購物中心)

CITYLINK,為潤泰企業集團旗下潤泰創新轉投資的購物中心,目前在臺北市有四家分店,首家開在松山車站潤泰松山車站大樓,第二家開在南港車站潤泰南港車站大樓,2017年11店開松山車站對面松山車站貳號店包含日本TSUTAYA BookStore書店進駐 ,2018年3月29日開內湖店包含 日本TSUTAYA BookStore書店進駐,尚有1間分店籌備中。.

新!!: 中國時報和CITYLINK (購物中心) · 查看更多 »

Cyndi Wants!世界巡迴演唱會

《Cyndi Wants!World Tours 2016王心凌世界巡迴演唱會》,是臺灣女歌手王心凌出道十二年的首次世界巡迴售票演唱會,該巡演於臺灣臺北市臺北小巨蛋展開。 臺北場於2015年10月23日開始售票,並於2016年1月2日舉行。.

新!!: 中國時報和Cyndi Wants!世界巡迴演唱會 · 查看更多 »

短篇小說 (雜誌)

《短篇小說》創刊於2012年6月,為台灣第一份以刊載短篇小說為主的文學雜誌,以雙月刊的形式出版。主編為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傅月庵,發行人為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詹偉雄,並由設計師王志弘擔任美術設計。 《短篇小說》每期刊登十篇華文作家的原創短篇小說,內頁除了小說本身和編後語,沒有任何關於作者的介紹及作品的評論,將詮釋權交給讀者,以素樸、純粹為其特色。傅月庵有感於台灣報紙副刊萎縮、文學雜誌幾乎不接受投稿、文學獎成為揣摩「評審口味」的競賽等多種寫作危機,《短篇小說》旨在提供華文小說家一個發表的平台,並從第三期開始開放投稿。 2012年12月第四期出版後,《短篇小說》一度打算停刊,原主編傅月庵請辭,後由印刻文學接手,並由總編輯初安民主編。但在2015年12月出版第22期之後,形同停刊。.

新!!: 中國時報和短篇小說 (雜誌) · 查看更多 »

石友三

石友三(),字漢章,吉林将軍轄区副都統轄区長春厅九台(今九台市)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一生時常依附各大勢力,叛服无常,後遭到部下高樹勋兵变,活埋而死。.

新!!: 中國時報和石友三 · 查看更多 »

石之瑜

石之瑜(),出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湖南永順,苗族,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中山大學教授。畢業於台大政治學系,是美國哈佛大學公共政策碩士與丹佛大學國際研究博士 專長國際關係、中國研究、政治心理學、文化研究、知識人類學,近年致力於分析「中國學的知識社群」文化。受其指導的學生遍及學界、政界,被稱為「石門」。.

新!!: 中國時報和石之瑜 · 查看更多 »

石門十八王公廟

石門十八王公廟,原名乾華十八王公祠,位於台灣新北市石門區乾華里核一廠附近,是台灣北海岸香火最鼎盛的有應公廟。.

新!!: 中國時報和石門十八王公廟 · 查看更多 »

石暘睢

石暘睢(),字穎卿,又字穎之,號石叟,筆名赤崁生、赤崁主人、赤崁老人,臺灣臺南人,臺南文史工作者,乃商號石鼎美開基祖石時榮四子石耀宗之後。因對臺南府城之文史瞭若指掌,故被尊稱為「活字典」。戰後曾任台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石暘睢 · 查看更多 »

瞿海源

瞿海源,臺灣社會學家,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碩士、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研新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等職,亦是澄社創社社員、廢死聯盟召集人。.

新!!: 中國時報和瞿海源 · 查看更多 »

王力宏得獎與提名列表

本條目列舉美國歌手王力宏在音樂、戲劇、媒體上的歷年得獎與提名列表。.

新!!: 中國時報和王力宏得獎與提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王力行

王力行,1945年出生於四川重慶,台灣知名女作家及出版家,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新!!: 中國時報和王力行 · 查看更多 »

王健壯

王健壯(),生於台灣高雄市左營區,著名記者、作家、新聞編輯、政治評論者,擅長新聞評論寫作。曾任《新新聞》社長,《中國時報》記者、【人間副刊】主編、採訪主任、總編輯、社長,風傳媒發行人,《上報》董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王健壯 · 查看更多 »

王吉宣

王吉宣(後改名王吉煊)(),藝名番王,台灣台中市神岡區圳堵里人,台灣演奏家。.

新!!: 中國時報和王吉宣 · 查看更多 »

王子麵

王子麵,是一個知名於臺灣的速食麵品牌,於1970年上市,由味王公司出產,為臺灣1970年代-1980年代最負盛名的速食麵之一。王子麵於推出後隨即變成世界第1包專用來乾吃點心使用的泡麵,而這種因應消費者使用方式與習慣,迫使廠商大幅改變食品的本來成分、定位、食用方法、內容物、包裝與價格的過程,於食品消費市場中極為罕見。 王子麵不用烹煮或--泡即可乾吃,自上市以來,一直深受臺灣消費者歡迎,也常為速食麵銷售量冠軍。1978年,統一企業推出與王子麵相同類型的科學麵。因為科學麵具有比王子麵更多的統一超商通路,於是逐漸取代王子麵,成為臺灣新的速食麵霸主。 2002年,王子麵推出小包裝,名稱為小王子麵,搶佔科學麵1年新臺幣6億元的銷售王座。.

新!!: 中國時報和王子麵 · 查看更多 »

王定國 (作家)

王定國(),臺灣企業家、作家。 生於彰化鹿港,青年時開始寫作,作品以短篇小說為主,曾獲全國大專小說創作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小說獎。後從事建築業,封筆多年。中年後重新開始寫作,2013年起重回文壇密集發表新作,又先後獲得2013年中國時報開卷周報年度十大好書、2014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2014年金鼎獎、2015年聯合報文學大獎、2015年中國時報開卷周報開卷好書獎等獎項。 現任國唐建設董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王定國 (作家) · 查看更多 »

王家驥

王家驥(),字展雲,生於中國福建省仙遊縣,為台灣著名教育家。曾擔任臺灣省立台東師範學校(今國立臺東大學)、台灣省立高雄中學(今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等學校校長,享有「當代的教育家」等盛名。.

新!!: 中國時報和王家驥 · 查看更多 »

王尹平

王尹平(),台灣女模特兒,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友,所屬經紀公司為伊林娛樂,也參與過主持節目。.

新!!: 中國時報和王尹平 · 查看更多 »

王世堅

王世堅(),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一邊一國連線成員之一,為第八、九、十一、十二屆台北市議員,前立法委員。最早出任台北市議員,2005年當選中華民國第六屆立法委員,2008年連任失利後回鍋擔任台北市議會第十一、十二屆議員。身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家屬,他是二二八和平促進會理事長。因長年學習小提琴,為鄉情重奏團小提琴手。.

新!!: 中國時報和王世堅 · 查看更多 »

王作榮

王作榮(Tso-Yung Wang,),中華民國湖北汉川人,經濟學家與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黨員,曾任《中國時報》總主筆;歷任政府公職,早年服務於中華民國行政院美援會,後任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考選部部長、監察院院長。 被《天下》雜誌稱揚為中華民國政策經濟學的先驅,台灣第一位政策經濟學家,台灣經濟建設的設計師。.

新!!: 中國時報和王作榮 · 查看更多 »

王刚 (作家)

王刚()祖籍河北黄骅,生于新疆石河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编剧。.

新!!: 中國時報和王刚 (作家) · 查看更多 »

王嘉明 (台灣)

王嘉明(Wang Chia-ming,),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團長、導演,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導演組。.

新!!: 中國時報和王嘉明 (台灣) · 查看更多 »

王克敏

王克敏()字叔魯,浙江杭州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銀行家、外交官,日本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首腦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王克敏 · 查看更多 »

王玉譜

王玉譜()為台灣棒球投手。由於可投出接近时速150公里的球,以及高中時的爭議事件(見特殊事蹟),使其成為2016年季中選秀的熱門焦點。 由於前一年墊底的統一7-ELEVEn獅隊之前已連續五次在第一輪挑選投手,加上選秀會前仍有希望先選投手的意見,故有媒體及教練預測其為「選秀狀元候選人」。然而实际选秀结果是:王玉譜於第四輪第13順位被統一7-ELEVEn獅選進,且不是獅子軍於選秀會上第一個挑選的投手。8月3日,王玉譜以310萬簽約金為條件加盟統一7-ELEVEn獅隊,總教練郭泰源期望能將其培育為先發投手。.

新!!: 中國時報和王玉譜 · 查看更多 »

王福東

王福東,臺灣澎湖人,臺灣當代藝術研究學者,藝術家。曾任臺灣《雄獅美術》月刊、美洲《大地雜誌》月刊、南藝大《藝術觀點》季刊、台北《大趨勢》季刊等藝術雜誌主編與總編等職。.

新!!: 中國時報和王福東 · 查看更多 »

王瑜 (科學家)

王瑜(),臺灣女性化學家,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副院長。.

新!!: 中國時報和王瑜 (科學家) · 查看更多 »

王聖仁

王聖仁(),現任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里長出身,曾任民進黨高雄市黨部主任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王聖仁 · 查看更多 »

王鐘銘

王鐘銘(),臺灣政治人物、社運人士。新北市人。曾代表臺灣綠黨參選新北市議員、立法委員,曾因江翠國中護樹行動而入監服刑。.

新!!: 中國時報和王鐘銘 · 查看更多 »

王順坪

王平本名王順坪,出生於高雄縣,臺灣漫畫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

新!!: 中國時報和王順坪 · 查看更多 »

王默人

王默人(),本名王安泰,是一位祖籍湖北省黃梅縣的記者和小說家。.

新!!: 中國時報和王默人 · 查看更多 »

王鼎鈞

王鼎鈞(),山東省臨沂縣蘭陵镇(今属臨沂市兰陵縣)人,台灣當代散文作家,曾用筆名方以直。創作以散文為主,其它還有詩、小說、劇本及評論。現旅居美國紐約市,專事寫作。.

新!!: 中國時報和王鼎鈞 · 查看更多 »

王邦雄

王邦雄(1941年7月27日-),筆名高瞻、王泓德,臺灣哲學學者,雲林縣西螺鎮人,《鵝湖月刊》創辦人之一。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文化大學哲研所碩士、博士。曾任北一女中教師、文化大學哲學系、淡江大學中文系所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暨哲學研究所所長、鵝湖月刊社社長。 王邦雄與曾昭旭在學生時代私淑梁漱溟、熊十力、錢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新儒家領航者,引起他對中國文化及傳統的認同及使命。1975年與曾昭旭等人創辦《鵝湖月刊》,起初唐君毅、牟宗三並未參與,而創刊的目的,主要在於對師大國文系的學風進行反省,直至後來唐、牟的教學重心從香港轉至臺灣,才加深了新儒家與《鵝湖》的連結。 王邦雄的創作以論述及散文為主,擅以具體的生活經驗談論哲學,並與曾昭旭同樣積極於民間講學,對於如何在「人間世」安頓自我的心靈有較多的思考,形成不同於學院哲學的「平民特色」。.

新!!: 中國時報和王邦雄 · 查看更多 »

王醒之

王醒之(),社會運動人士,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台灣政治人物王拓之子,曾任春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臺北市產業總工會秘書、中華電信工會北三分會秘書、基隆市偉聯運輸工會秘書、中國時報員工自救會顧問、臺北市政府勞資爭議仲裁委員。 目前為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勞資爭議獨任調解人、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發起人、基隆市失業勞工保護協會理事、暖暖要幸福行動聯盟召集人(基福公路交通衝擊爭議)、我愛番仔澳灣連線發言人(台電興建卸煤碼頭爭議)。現住基隆市暖暖區。.

新!!: 中國時報和王醒之 · 查看更多 »

王耀慶

王耀慶(David Wang,),臺灣知名男演員,天主教輔仁大學影像傳播系學士,在家中排行老大,已婚,並育有2子。雀巢咖啡廣告金句「再忙,也要跟你喝杯咖啡」正是王耀慶的廣告代表作。王耀慶性格風趣,近年於舞台劇屢挑大樑,有相當優異的表現。.

新!!: 中國時報和王耀慶 · 查看更多 »

王梁甫

王梁甫,中華民國河南省內鄉縣人,教育工作者,曾任國立土庫高級商工職業學校、臺灣省雲林縣立土庫國民中學校長。.

新!!: 中國時報和王梁甫 · 查看更多 »

王梓怡

王梓怡,筆名王子麵,台灣女性插畫家,復興商工美工科繪畫組畢業。 王梓怡現任復興商工的插畫老師。自復興美工畢業後,王梓怡即從事設計工作,主要參與報刊和商品的插畫設計。除了畫插畫,更擔任許多學校的老師、營隊的講師。同時也參與許多公益活動,曾做過流浪動物志工。.

新!!: 中國時報和王梓怡 · 查看更多 »

王昭明 (台灣)

王昭明(),生於福建晉江,中華民國技術官僚及政治人物,曾擔任經濟部政務次長、行政院祕書長、國策顧問等職務,也曾擔任《中國時報》、《工商時報》主筆多年,有「福州才子」之稱。.

新!!: 中國時報和王昭明 (台灣) · 查看更多 »

王文華 (作家)

王文華(英文名:Tom Wang,),臺北市人,為作家、主持人、企業家、經理人及教師。擅長寫作都會愛情故事、都會觀察、人性剖析、行銷企劃、職場趨勢、勵志書籍等作品,讀者及於臺灣、港澳、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和日本等地。.

新!!: 中國時報和王文華 (作家) · 查看更多 »

王晓波

王曉波(),生於中華民國江西省鉛山縣,曾任教台灣大學哲學系、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主要研究中國哲學及臺灣史。海峽評論出版社創辦人,他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和評論多次發表於台灣的《聯合報》和《中國時報》,也擔任台灣《海峽評論》總編、香港《亞洲週刊》特約評論員、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等職務。 曾以麥立為筆名在雜誌上發表文章。.

新!!: 中國時報和王晓波 · 查看更多 »

灣生回家 (書籍)

《灣生回家》為2014年10月遠流出版台灣歷史相關之書籍,2015年9月出版「全新增訂版」;作者是田中實加(中文名為陳宣儒),自稱灣生後裔、臺日混血第二代。田中實加也是同名紀錄片《灣生回家》的監製,該片於2015年10月16日在台灣上映。 本書內容為記錄1895年至1946年間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包括日臺通婚者所生下之子女。在1945年12月中旬至1946年4月間止,日本政府為配合國民政府之命令,除技術人員、教師、醫師等必要留用之人外,其餘皆必須留下財產(僅可帶走簡單的生活必需品)引揚歸國。但由於國民政府政策,其後長達數十年的時間皆無法回台探親,這期間便發生許多生離死別的感傷故事。 本書獲得第39屆金鼎奬「非文學圖書奬」、2014年開卷好書獎「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遠流出版聲稱,由於造假、素材版權問題,確定《灣生回家》不再版,同時接受退書。.

新!!: 中國時報和灣生回家 (書籍) · 查看更多 »

獨臂刀

是1967年邵氏出品的香港武侠电影,也是张彻的成名作。该片开启了“新武侠”的时代。《獨臂刀王》為其續集。 本電影亦引申後來的獨臂刀案,成為香港經典的民事訴訟案例。當年鄒文懷剛成立嘉禾公司,並拉攏王羽拍攝《獨臂刀大戰盲俠》電影,被邵氏指控侵犯版權,最後法官判嘉禾勝訴,邵氏不服上訴,並獲得直。當年代表鄒文懷的是余叔韶大律師。.

新!!: 中國時報和獨臂刀 · 查看更多 »

現代詩論戰

代詩論戰,又稱為關唐事件,是台灣在1972年至1974年間,針對現代詩創作風格的爭論事件。源於關傑明、唐文標等人撰文批評當時台灣詩壇過度模仿西方現代詩,具有逃避現實之傾向。由於其批評全面且措詞嚴厲,引發包括顏元叔、余光中、葉珊(楊牧)、張錯等人在內的反擊,擴及整體詩壇。關、唐之文當時雖受到較大的批評,但其論點在論戰結束後,仍引發台灣現代詩創作風格的轉變。.

新!!: 中國時報和現代詩論戰 · 查看更多 »

理光

光(日文:株式会社リコー、英文:Ricoh Company, Ltd.),是日本的事務機器及光學機器製造商,市村清在1936年成立理化學研究所,主要研究理研陽畫感光紙,其後於1963年正式易名為理光,並在同年成立香港分公司並進一步邁向大中華市場,香港名為麗確。1997年全球統一中文譯名為「理光」。理光的競爭對手為佳能、索尼、富士全錄、柯尼卡美能達、寶麗來、哈蘇、三星電子和松下電器。 2011年,理光從豪雅收購賓得的影像事業部門,並組建名為子公司「PENTAX RICOH IMAGING COMPANY, LTD」(賓得理光映像)。 2013年,賓得理光映像更名為理光映像,賓得成為理光旗下的可換鏡頭數碼相機系列。 現時理光的主要產品包括影印機、传真机、打印机等文儀器材,文档解决方案,以及輕便型數碼相機。理光亦曾以自家品牌生產過膠卷單鏡反光相機,但於收購賓得的影像事業部門前並沒有生產過數碼單鏡反光相機。.

新!!: 中國時報和理光 · 查看更多 »

磯永吉

磯永吉(),本籍日本廣島縣福山市。台北帝國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教授,農業家。 1925年,他和末永仁將臺灣的在來米成功改良成蓬萊米,讓臺灣農民大幅增加收益,今臺灣食用的稻米仍為該品種,使他被尊稱為「蓬萊米之父」。.

新!!: 中國時報和磯永吉 · 查看更多 »

社會民主黨 (臺灣)

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是一個臺灣的政黨,由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范雲、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賴芳玉、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尚志、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前《四方報》總編輯張正、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伍維婷、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呂欣潔、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生江俊宜、社會民主黨籌備處秘書長嚴婉玲等人發起籌組,於2015年3月29日宣布成立。.

新!!: 中國時報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神探夏洛克

《神探夏洛克》(Sherlock)是一部英国 BBC 电视连续剧,改編自亞瑟·柯南·道爾爵士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偵探小說。該劇將原著的故事背景從19世紀大英帝國鼎盛時期搬到了21世紀英國繁華熱鬧的大都市。 本剧編劇為史蒂芬·莫法特和马克·加蒂斯。由班奈狄克·康柏拜區饰演夏洛克·福尔摩斯,馬丁·費里曼饰演約翰·華生。继2009年末播出的试播集之后,各90分钟的第一季三集在2010年7月、8月于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和英國廣播公司高清台播放;第二季的三集於2012年1月播放,並於同年5月在美國的英國廣播公司美國台和PBS公共电视网頻道播放。第三季則于2014年1月1日開始在英国播出,並取得平均達1182萬人次的收視率,成為英國自2001年以來,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集。這部劇集已在超過200个國家及地區播放。 此劇是哈斯伍德电影公司為英国广播公司製作,並成為美国公共电视台《》(Masterpiece)系列的一部分。劇集曾在多個地區進行拍攝,包括伦敦、梅瑟蒂德菲尔、斯旺西、达特穆尔和加的夫等。其他演員包括鲁珀特·格雷夫斯飾演雷斯垂德探長、安德魯·斯科特飾演吉姆·莫里亚蒂教授、马克·加蒂斯飾演迈克罗夫特·福尔摩斯、尤娜·斯塔布斯飾演房東哈德遜夫人(Mrs.

新!!: 中國時報和神探夏洛克 · 查看更多 »

福蜀濤

福蜀濤(),生於台灣屏東,新聞記者,曾任職於《聯合報》、《中國時報》、《海峽雜誌》。為夏潮聯合會與中國統一聯盟成員。.

新!!: 中國時報和福蜀濤 · 查看更多 »

秀泰生活樹林店

泰生活樹林店原名南山樹喜廣場 是南山人壽在台灣新北市的第一間大型購物中心,位於樹林區樹新路與保順街口上,2014年南山人壽投資超過20億參與樹林樹新段公有土地招商案,取得50年地上權,2015年6月南山人壽與秀泰影城合作於新北市樹林區打造一座複合式電影購物商城。 秀泰生活樹林店及樹林秀泰影城於5月26日正式開幕。本店有台灣第三家4K巨幕秀泰影城。.

新!!: 中國時報和秀泰生活樹林店 · 查看更多 »

程建人

程建人(),出生於上海,中华民国著名外交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現在已經退休。.

新!!: 中國時報和程建人 · 查看更多 »

程茉

程茉(),台灣女演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

新!!: 中國時報和程茉 · 查看更多 »

章诒和

诒和(),中国安徽桐城(今枞阳)人,生于重庆,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毕业。為章伯钧二女,現為退休作家、戲曲研究學者、中國民主同盟成员,现居北京守愚齋;.

新!!: 中國時報和章诒和 · 查看更多 »

童偉格

童偉格(),台灣小說家,出生於新北市萬里區。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現任北藝大戲劇學院講師。字母會成員。.

新!!: 中國時報和童偉格 · 查看更多 »

童仲彥

童仲彥(Tung Chung-yen,1973年7月8日-)臺灣無黨籍政治人物,苗栗縣竹南人,一邊一國連線成員。新竹中學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學士、劍橋大學社會政治學碩士。曾任中天新聞臺記者、臺視新聞記者、民視新聞記者、2006年美國國務院領袖計畫交換記者、民視新聞臺《頭家來開講》主持人。現任臺北市議員、曾為民進黨黨員。 2017年1月25日,被爆料涉有對歷任伴侶(前妻、女友、妻子)嚴重肢體家暴,但童仲彥否認家暴動粗,僅坦承有拉扯,26日宣布自行退出民進黨,2月8日民進黨中常會通過開除童仲彥黨籍,2月13日生效。同年8月15日,北檢認定他涉嫌詐領助理補助費12萬多元,遭檢方依違反《貪污治罪條例》詐取財物罪和偽造文書等罪起訴。 2018年,推動設立性專區,並經常實況探訪臺灣私娼寮的行程。.

新!!: 中國時報和童仲彥 · 查看更多 »

竹南聖教會

竹南聖教會(Taiwan Christian Chunan Holiness Church)為基督教派的基督教台灣聖教會所屬地方自立教會,其神學立場為衛斯理宗;並主張「重生、成聖、神醫、再臨」之四重福音。 竹南聖教會成立於1952年8月1日,位於苗栗縣竹南鎮中正路212號。2005年榮獲內政部獎,被評定為績優宗教團體;同年,榮獲苗栗縣宗教興辦公益慈惠暨社會教化事業績優表揚。.

新!!: 中國時報和竹南聖教會 · 查看更多 »

竹林山觀音寺

竹林山觀音寺,又稱林口廟或林口觀音媽廟,簡稱竹林山寺、竹林寺。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林口區的著名景點,位於林口區竹林路325號。為一民俗化觀音寺,1801年創立神明會輪祀泉州泉安龍山寺「十八手觀音」,1939年建廟時稱林口龍山寺,後改竹林山寺,1949年更名為竹林山觀音寺。香火鼎盛。2000年重建,落成後更加巍峩壯觀,是林口、蘆竹、龜山三個地區的信仰中心。.

新!!: 中國時報和竹林山觀音寺 · 查看更多 »

立榮航空873號班機爆炸事件

立榮航空873號班機是立榮航空一班由台北松山機場前往花蓮機場的航班。1999年8月24日,一架MD-90型客機B-17912執行此航班,在降落花蓮機場後,飛機突然發生爆炸,造成一人死亡、28人輕重傷,一名乘客在入院後48天引發併發症死亡。.

新!!: 中國時報和立榮航空873號班機爆炸事件 · 查看更多 »

符芝瑛

符芝瑛(1958年-),臺灣記者、作家,臺北市中山女中、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現為《人間福報》社長、總編輯。曾任聯合報系《中國論壇半月刊》編輯、《民生報》編輯、《民生報》記者、《遠見雜誌》編輯、天下文化主編等。1995年移居上海後,曾任職上海貝塔斯曼公司、麥考林國際郵購公司、《移居上海》、《HUNTRE》等。 著作有《傳燈:星雲大師傳》、《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薪火:佛光山承先啟後的故事》、《今生相隨:楊惠珊、張毅與琉璃工房》、《臺灣過唐山》(散文集)等。譯作有《狗兒的秘密生活》、《黑桃皇后》(短篇小說)等。其他作品散見《中國時報》、《聯合晚報》等。 Category:台灣作家 Category:台湾记者 Category:台灣媒體社長 Category:國立政治大學校友.

新!!: 中國時報和符芝瑛 · 查看更多 »

第48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

48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於2017年10月22日舉行,改選日本眾議院全部475個議席。此次是安倍晉三第二次擔任首相以來第二次解散眾議院提前改選,在最大在野黨民進黨分裂、各大在野勢力未能完全整合的情形下,加上國際局勢有利於執政方獲得民意支持,最終由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當選313席,以超過三分之二席次的「絕對安定多數」獲得壓倒性勝利,也使安倍成為《日本國憲法》施行以來首位擁有四次任期的首相、以及1990年代以來第二位達成三連任的首相。選前由原民進黨自由派出走成立的立憲民主黨成為最大在野黨,但僅取得55席,是日本戰後以來最少紀錄。.

新!!: 中國時報和第48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 · 查看更多 »

第50屆金馬獎

50屆金馬獎,是2013年中華民國與華語電影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年度傑出華語電影作品與電影工作者。入圍名單於2013年10月1日公布,頒獎典禮於11月23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行,電視現場轉播由臺灣電視公司負責執行。李安導演出任本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蔡明亮導演新作《郊遊》為2013年金馬國際影展開幕影片;杜琪峰導演將為金馬創投會議選出百萬首獎得主;侯孝賢導演則擔任金馬電影學院導師。「金馬50大使」則由演員張曼玉擔任。該屆典禮司儀旁白由台灣資深配音員賈培德(德仔)擔任。蔡康永擔任本屆主持人,為其第七度主持,亦身兼決選評審。 本屆金馬獎為首次以HD規格播出頒獎典禮。.

新!!: 中國時報和第50屆金馬獎 · 查看更多 »

第8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中華民國立法院第八屆委員在民國101年(2012年)1月14日選出,任期自民國101年2月1日至民國105年(2016年)1月31日止(預定)。本屆立法院之席次總計113席,包括區域立法委員73席、原住民立法委員6席、全國不分區以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34席。本屆院長為王金平、副院長為洪秀柱,皆為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第8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 查看更多 »

第十一管區海上保安本部

十一管區海上保安本部(Japan 11th Regional Coast Guard Headquarters,簡稱十一管或十一管本部)本部駐地在日本沖繩縣那覇市港區,為海上保安廳管區海上保安本部隸下之地區海上保安本部,主要轄區為沖繩地方之東海、太平洋以及沖繩縣周邊海域。尖閣諸島(釣魚臺列嶼)屬第十一管區的管制下。 第十一管區海上保安本部屬下有海上保安部3所、海上保安署2所、航空基地2所、情報通信管理中心1所以及航路標識事務所1所。新聞速報/中廣新聞,"日引進4艘大型巡邏船 因應釣魚台局勢",中國時報,2012-09-06/15:28.

新!!: 中國時報和第十一管區海上保安本部 · 查看更多 »

第三社會黨

三社會黨,簡稱三社黨,為中華民國政黨之一,成立於2007年7月15日。.

新!!: 中國時報和第三社會黨 · 查看更多 »

第三方支付

三方支付(Third-Party Payment)指的是由第三方業者居中於買賣家之間進行收付款作業的交易方式。此名詞首先出現於中國,在中國從事第三方支付業務必須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業務許可證)。.

新!!: 中國時報和第三方支付 · 查看更多 »

第六套輕油裂解廠

六套輕油裂解廠,通稱六輕。是位於台灣雲林縣麥寮鄉的煉油廠,坐落於麥寮區的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由台塑集團投資開發與經營。其為台灣第6座輕油裂解廠和而得名,也是台灣第一座民營煉油廠。 六輕於1994年7月正式動工,1998年開始營運。除了六輕之外,台塑集團亦在該廠周圍興建與石油化學相關的數座工業設施,統稱為「六輕計劃」。.

新!!: 中國時報和第六套輕油裂解廠 · 查看更多 »

管中閔

管中閔(),中華民國經濟學者,籍貫安徽省懷寧,生於臺北市。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曾為候任國立臺灣大學校長。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文化大學畢業、美國加州大學博士,專長領域為計量經濟學,2002年获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國民黨黨員,2012年入閣,先後擔任政务委员、经建会主委及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2015年2月卸任政府公職。 2018年1月5日,遴選成為國立台灣大學校長,直至同年4月29日,中華民國教育部認定遴選過程有違法兼職獨董、資訊揭露不全等爭議,造成遴選不公而不聘任,並要求台大遴選會重選,引起爭議。.

新!!: 中國時報和管中閔 · 查看更多 »

簡宏偉

簡宏偉,社會福利公益推動家、青年公益家,出生於台灣桃園地方望族,經歷公家機關、企業、公益團體及多家知名企業顧問。。 2006年任財團法人桃園市文化基金會專員,執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守護網專案獲評全國最優。 2008年任大永興業集團,規劃兩蔣文化園區委外經營標案得標經營,並與澄果合作設計發表兩蔣紀念商品。 2011年任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公益事業處處長暨新聞聯絡人,辦理各項募款活動,籌募營運經費。 2013年任脊髓損傷基金會公關行銷總監,負責基金會籌備至成立,舉辦各項大型活動,籌募脊髓傷友服務經費。 2014年任鼎尚餐飲連鎖集團太陽王路易手感烘焙行銷長暨品牌總監,負責台灣區八家直營門市營運管理。 2015年任脊髓損傷協同團隊行銷長,旗下事業包含財團法人台北市脊髓損傷社會福利基金會、財團法人桃園市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新生命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通用無障礙股份有限公司、菲亞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同年獲馬英九總統於中華民國總統府特別接見。 2017年受聘於北京新起點公益基金擔任顧問。.

新!!: 中國時報和簡宏偉 · 查看更多 »

簡余晏

簡余晏(Chien Yu-yen,),中華民國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臺灣南投人,成長於臺北市,畢業於北一女、政大新聞系。記者出身、具傳播專業,曾任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局長、臺北市廉政委員及臺北市議員。夫婿陳裕興任職於行政院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

新!!: 中國時報和簡余晏 · 查看更多 »

簡鳳君

簡鳳君(),台北平埔族人。台灣中視選秀節目第三屆《超級星光大道》第四名『殿軍』。因為其名字的諧音,所以經常被稱為「解放軍」。其聲音帶點沙啞具爆發力,音域寬廣,高音高亢厚實不刺耳,比賽時經常選唱其擅長的搖滾曲風,亦被評審高度期許;不過經常會因心理障礙、畏懼而無法全然表現;在比賽中後期突破心理關口後,狀態大勇,得到了兩次的滿分,被譽為冠軍熱門人選之一。2010年4月參加選秀節目《拉芳星光大會》,進入20強,其出色的表現得到評審和觀眾的肯定,被視為比賽的黑馬,但是在電影主題曲的考驗中,卻因表現失準而慘遭淘汰。同期亦參加中視《超級星光大道 星光傳奇賽》節目,因表現不穩定而獲得第12名。.

新!!: 中國時報和簡鳳君 · 查看更多 »

簡錫堦

簡錫堦(),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黨外運動十八飛鷹之一,曾任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政協委員,亦曾代表民主進步黨以全國不分區當選為第三、四屆立法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簡錫堦 · 查看更多 »

粘姓

粘姓在華人社會中是一個特殊罕見姓氏,為女真人後裔姓氏之一。粘子瑛,《女真後裔在臺灣: 粘氏宗族與彰化福興地區的發展》,臺灣: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6月,ISBN 978-986-774-372-5。粘子瑛,《女真後裔在臺灣: 粘氏宗族與彰化福興地區的發展》,臺灣: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1月,ISBN 978-986-733-244-8。.

新!!: 中國時報和粘姓 · 查看更多 »

粉丝

粉--絲是中國常見的食品之一,往往又叫做粉条、粉条丝、冬--粉(主要在台灣),日本稱春雨,朝鮮半島稱唐麵,越南稱麵。粉丝通常是以綠豆製成,也可由玉米淀粉或者地瓜淀粉制作。绿豆中的直链淀粉最多,口感好,长时间烹饪易碎;地瓜淀粉制成的粉丝更适合进行炖菜烹饪。粉絲的口感滑腻,類似細麵條狀,乾燥後販賣,食用前最好先泡水讓它柔軟,粉絲的直径一般在0.5毫米左右,這也是它有「絲」之名的由來。在中國,最著名的粉絲是龙口粉丝。 除了以綠豆為原料的粉絲外,地瓜、玉米、高粱、豌豆、蠶豆、馬鈴薯等雜糧粉絲亦有生產,尤以地瓜粉絲為多。絲條細勻,光潔度高,透明度強,質地韌柔,潔白,在水中浸泡48小時不變色,不發脹,食用爽口,能做多種中西菜餚,具有消暑爽神、健康益壽之功能,是家庭及飲食業界的熱煮涼拌之佳品。.

新!!: 中國時報和粉丝 · 查看更多 »

粉愛粉愛你

《粉愛粉愛你》(I LOVE YOU SO MUCH)(原名:彩粧美人),2011年製作的台灣偶像劇,夢田文創與華視合作的文創偶像劇。藍正龍、李佳穎、周湯豪、林逸欣、白梓軒、邱翊橙等人主演。2011年11月21日舉行媒體見面會。。2012年3月15日殺青,華視於2012年1月29日晚上10點首播,華視於2012年5月13日播出最終回,全劇共16集。東森綜合台於2012年2月4日晚上8點播出。接檔《真心請按兩次鈴》。.

新!!: 中國時報和粉愛粉愛你 · 查看更多 »

糯米糰 (樂團)

糯米糰(Sticky Rice)是一個成立於1994年的台灣搖滾樂團,原始成員有吉他手兼主唱馬念先、貝斯手--光燿、吉他手沈其翰、鼓手洪峙立(2002年退出),鼓手林俊宏(之後入團)。糯米糰在2004年的野台開唱之後停止活動,團員退居幕後繼續從事音樂創作活動。除了為電影製作配樂以外,主唱馬念先曾在台灣電影《海角七號》中演出馬拉桑一角。.

新!!: 中國時報和糯米糰 (樂團) · 查看更多 »

納韋爾·培瑞茲·比斯卡亞

納韋爾·培瑞茲·比斯卡亞(Nahuel Pérez Biscayart,)是阿根廷男演員。.

新!!: 中國時報和納韋爾·培瑞茲·比斯卡亞 · 查看更多 »

索馬利亞海盜

索馬里海盜(burcad badeed Soomaali ah),泛指在東非紅海與阿拉伯海之間,索馬里外海亞丁灣附近打劫商船、劫持人質并進行勒索的海盜。自21世纪初索马里内战第二阶段爆发起,当地海盗活动开始猖獗并严重影响国际航运,情况堪忧。 联合国调查其原委,为外国渔船趁索马里内乱进入其海域大肆非法捕捞,并且一些欧美国家船只趁乱在此海域倾倒包括核废料在内的各种有毒废料,使得当地渔业经济遭受破坏。而索马里由于连年内战,海岸警卫力量严重缺失,无法抵抗外国船只。2004年发生的印度洋海啸则彻底摧毁了索马里沿海地区本已虚弱的经济。作为回应,部分渔民开始组织对当地渔业进行武装保护,最终演变成为海盗。根据2009年Wardheer新闻的一份调查显示,索马里70%的沿海居民强烈认同,海盗作为一种国防形式保护了当地水域。由一些海盗组织的名称(如“国家志愿海岸警卫队”)也可以看出,海盗的前身实际上为渔民自发组织的民兵。然而在发现了抢劫的巨额利润后,当地武装部队的主要动机则发生了改变。 2006年起,以美国海军为首的25国海军组成了第150号联合任务部队(Combined Task Force 150),在亚丁湾水域划出了“海事安全巡逻区”。包括中国、印度、伊朗和俄罗斯等其他国家与此同时也纷纷派出海军,前往海盗多发水域巡逻并保护商船。在各国的严厉打击下,自2012年起在印度洋活跃的海盗几乎消失。.

新!!: 中國時報和索馬利亞海盜 · 查看更多 »

索马里内战

索馬里內戰爆發於索马里的武装冲突,自1991年迄今。.

新!!: 中國時報和索马里内战 · 查看更多 »

紀寶如

紀寶如(),台灣前女藝人,童星出身,5歲開始演戲,19歲時退出演藝圈,現任社團法人台灣優質生命協會秘書長。台灣歌仔戲演員紀麗如是其妹,-余-天三弟--(本名--福龍)是其前夫。.

新!!: 中國時報和紀寶如 · 查看更多 »

紀萬生

紀萬生(),前《美麗島雜誌》總編輯,曾為南投縣立埔里國民中學國文老師。早年投入黨外運動,1972年上萬言書力促教改、痛陳當時台灣教育界的貪腐。1979年為美麗島事件受刑人之一,服刑達4年6個月,並曾經被連續刑求一個多月。出獄後第三天,仍繼續投入政治運動,因而備受黨外人士敬重。1987年台灣解嚴以後,淡出政治活動,未再參與美麗島事件紀念活動。2000年代獻身佛教現代化、遊走山林廟寺,並且教導921大地震災後失學的小學生。 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民主進步黨在台中市提名洪奇昌、劉文慶、陳陽德與紀萬生參選,林俊義呼籲台中市的選民支持洪奇昌與劉文慶,結果洪奇昌與劉文慶均當選;紀萬生認為林俊義「公然殘殺自己同志」,揚言控告林俊義。 2003年10月22日,因腎結石住院的民主進步黨秘書長張俊雄由副秘書長李應元代發聲明懇請黨內同志「回首來時路,要能夠沉得住氣」,其中提到,當年他以辯護律師身分去探視美麗島事件被告,他見到紀萬生滿身傷痕、面容枯槁、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因此他決定不把自白書拿給當事人看,因為那樣的自白書是人性的摧殘、是歷史的偽造。 2004年10月2日,紀萬生在《自由時報》專訪中表示,看著昔日革命同志出走後的轉變令他感嘆,過去崇高理想者淪為政黨利益的縱橫家,即便成就能如蘇秦、張儀,充其量也不過是街頭賣藥、舌粲蓮花的「王祿仔仙」(賣假藥,招搖行騙的人);而他不想步人後塵,也不想熱臉貼冷屁股,所以牢騷歸牢騷,不會直接向高層建言。 2006年7月13日,紀萬生在TVBS頻道政論節目《2100全民開講》的電話連線中批評,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就像市井無賴,從黨外運動時期就一直說謊,現在更把總統府變成金光黨;台灣的檢調大多淪為陳水扁的捍衛者,他將發動大規模群眾抗爭,到法務部部長施茂林、法務部調查局局長葉盛茂等檢調高層家門口抗議。 2006年7月14日,紀萬生批評,台灣社等「本土社團」為陳水扁護航、討好陳水扁,「台灣苦難時,你們在哪?讀聖賢書,所學何事?」他又說,當權者必須為其家人貪贓枉法的行為負責,「現在已到了臨界點,台灣陷入危險沉淪的境界。只有把扁政府這個病灶去除,台灣才有希望。」 2006年7月15日,吳乃德、紀萬生、張富忠、范雲、吳介民、黃長玲、吳叡人、李丁讚、林國明、徐斯儉、陳明祺、郭宏治、陶儀芬、黃洛斐與簡錫堦共同發起親綠學者715聲明〈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我們對總統、執政黨和台灣公民的呼籲〉,呼籲陳水扁辭職下台。 2006年7月16日,紀萬生說,只有陳水扁下台,民主進步黨才能改革及重生,否則民主進步黨一定在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慘敗;他也質疑,雖然陳水扁之女婿趙建銘因內線交易被求刑8年,但藥商回扣案、趙建銘之母簡水綿涉入內線交易案都沒辦,所以他對司法當然會有意見,假如司法繼續不公義,他不排除發動群眾抗爭;但他澄清,他並沒有指摘陳水扁貪腐,他是針對趙建銘,因為趙建銘被交保後依然態度傲慢,讓人覺得貪贓枉法、作威作福。 2006年7月17日,紀萬生批評,陳水扁身為公眾人物,發生事情卻躲在牆角,還想欺騙人民以搏取同情,「陳水扁一直打廉價的悲情劇,演這個悲情劇,像他的家庭、女兒如何可憐,太太如何可憐,這是非常廉價的悲情劇」;他說,陳水扁像魔術師,陳水扁執政6年來只把「本土」當成道具,他不知道陳水扁下台會不會更好,「但不下台保證會更壞」;同日晚間,紀萬生在《2100全民開講》的電話連線中宣稱,趙建銘涉及的內線交易不只台開案,還拿了1萬張國票金控股票,「他對國票金不但主導,他去脅迫人家。這個我們證據都非常充分呀。現在甚至於高層,跟他岳父——就是跟總統——很要好的人,都受到他的脅迫」;同日,國票金控總經理陳明仁強調,本年6月9日國票金控召開股東會前曾清查股東名冊,均無趙建銘及其父趙玉柱、其母簡水綿相關人等持股紀錄。2006年8月18日,趙建銘表示,紀萬生說他有1萬張國票金控股票,這是子虛烏有,他不排除控告紀萬生。 2008年8月25日,紀萬生在《2100全民開講》說,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曾帶電腦到玉山官邸拜訪陳水扁之妻吳淑珍,拿著財務報表談判後謝事宜。2008年8月26日,遠東集團發表聲明稿批評,紀萬生僅憑匿名消息來源就放言高論、編造故事,肆意傷害他人名譽,已構成誹謗罪嫌;遠東集團已請律師函請紀萬生更正言論,若未獲紀萬生善意回應,將對紀萬生提起刑事告訴並請求民事損害賠償。 2011年7月17日,針對民主進步黨2012年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候選人提名爭議,紀萬生表示,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陷入「權力的迷失」,民主進步黨的危機處理「只結痂、沒化膿」,蔡英文應運作讓不適任的人自動請辭;紀萬生說,黨內開民主倒車、由一人決策時就是災禍的開端,聰明的人就應拒絕,但蔡英文沒有預知是禍不是福,顯示蔡英文的睿智與格局都不夠。民主進步黨發言人鄭文燦回應,會虛心反省,但指控必須拿出證據;他也說,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候選人名單經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執會)通過,這是黨內多數共識,絕非「權力的迷失」。 2011年12月1日,紀萬生在《自由時報》專訪中表示,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執政以來,民生、經濟等各方面不僅沒有改革、反而更向下沉淪,領導力、決策力、執行力不及格,是「顢頇無能加三級」。 2012年3月21日,紀萬生在《2100全民開講》的電話連線中說,民主進步黨全黨連署救陳水扁,跟著陳水扁家族不知悔改,是「集體戀屍癖」;而他也用自己的名義說:「陳水扁的攝護腺絕對沒問題!」 2012年9月11日,紀萬生在中評社的專訪中說,如果陳水扁尚未病入膏肓,他反對讓陳水扁保外就醫,「陳水扁想要保外就醫,他必須先自救,自己要努力懺悔,先把不是他的錢還出來,這樣人民可能還會同情他」,但陳水扁至今沒有道歉、也沒有把錢吐出來;他也說,陳水扁之子陳致中現在還住在豪宅、過著奢華生活,出來選舉還打著陳水扁旗幟、讓民主進步黨提名的候選人郭玟成落選,如果陳水扁這樣的人能出來,社會就沒有是非。 2013年3月31日,紀萬生說,如果內政部讓涉入貪汙案獲交保的南投縣長李朝卿復職,他將號召跨黨派的「保護人民生存軍」包圍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與南投縣政府抗議,直到李朝卿下台。.

新!!: 中國時報和紀萬生 · 查看更多 »

紙餡包子虛假新聞事件

紙餡包子虚假新闻事件是发生在2007年6月的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BTV-7)工作人员被懷疑捏造新闻的事件。.

新!!: 中國時報和紙餡包子虛假新聞事件 · 查看更多 »

綠黨 (臺灣)

綠黨,又称臺灣綠黨,初名綠色本土清新黨,成立於1996年1月25日,但不久後即改名綠黨。其定位為公民社會開放的參政平台,鼓勵具有共同政治理念、價值與目標的積極公民加入;名稱中之「綠」係指「綠色政治」,而非民主進步黨所屬之「泛綠陣營」,綠黨的政治主張包含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注重草根民主、堅持社會平等與世界和平;除此之外,臺灣綠黨亦注重與各國綠黨和環境保護組織的交流,不但是亞太綠色聯盟(Asia-Pacific Green Network)的重要發起團體之一,也於2010年主辦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 在選舉方面,因長期關心勞工、弱勢、環保議題等,得以在社會上維持一定的影響力,直至2006年參選臺北市議員後,在數次的選舉中得票數始顯著成長,後更於2012年立委選舉上超越新黨取得第五高政黨票。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與社會民主黨組成「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參選,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得票雖有長進,但依然全軍覆沒。.

新!!: 中國時報和綠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

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簡稱綠社盟,是臺灣的一個選舉聯盟,成立于2015年8月31日,由綠黨和社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共同組成,集結社會高度理想型力量,以建立綠色社會民主理想國為目標。.

新!!: 中國時報和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 · 查看更多 »

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事故

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事故,是發生在2016年2月6日上午3時57分,在臺南市永康區永大路二段與國光五街交叉口的一處住商混合社區大樓,隨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而倒塌的災害,經過連日搜索,最終在2016年2月18日該大樓確定死亡人數達115人, 生還者175人,其中96人受傷,超越了於1999年9月21日倒塌的東星大樓(87人死亡),成為臺灣史上因單一建築物倒塌而造成傷亡最慘重的災難事件。 維冠金龍大樓在倒塌之前共有A、B、C、D、E、F、G、H、I九棟,1至3樓是燦坤永康店承租門市、眼科及耳鼻喉科,4樓以上是住宅,另還有1層地下室,大樓呈U字型,屬於住商混合大樓,約有90多戶近200多人居住,大樓面向西,地震當時由西向東傾斜,接着倒向永大路上,三分之一樓體在地面,接近三分之二樓體下陷或損毀。,災後,C、I棟零死亡,而G、A、F棟最為慘重。.

新!!: 中國時報和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事故 · 查看更多 »

綜藝100

《綜藝100》為中華電視台(華視,今中華電視公司)1970年代播出之綜藝節目,張小燕主持,詹森雄指揮華視大樂隊現場伴奏。1979年8月26日開播,1984年10月21日停播,播映時間為每週日20:00~21:40,共268集。.

新!!: 中國時報和綜藝100 · 查看更多 »

綜藝大亨 (中視)

《綜藝大亨》是中國電視公司綜藝節目,製作單位是中華製作公司,製作人是楊琴玲,導演是李典勇,主持人是張菲,播出期間為1987年5月28日至1987年10月8日每星期四21點30分至23點整,共19集。.

新!!: 中國時報和綜藝大亨 (中視) · 查看更多 »

綜藝大哥大

《綜藝大哥大》(英語:BIG BROTHER'S RETURN)是頤合製作有限公司製作、中國電視公司監製的台灣綜藝節目,2002年4月20日開播,2011年9月24日停播,是中視頻道開播長達9年的大型綜藝電視節目,台灣時間每週六20:00首播。剛開播時收視率極高,但過了一段時間後,收視率逐漸下降;直到2007年6月推出〈大魔競〉單元,收視率才再度上升,一度大受歡迎,但隨著魔術熱逐漸退燒,收視率也再度回復持平水準。現在也於8TV和霹靂台灣台重播中光華日報2012年1月7日。.

新!!: 中國時報和綜藝大哥大 · 查看更多 »

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

《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的漫畫審查制度,由於直接扼殺了本土漫畫創作者的生存空間,此輔導辦法被著名漫畫史評論者洪德麟稱呼為「臺灣漫畫的大劫」。.

新!!: 中國時報和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 · 查看更多 »

緯來電視網

緯來電視網股份有限公司(Videoland Television Network),通稱緯來電視網、緯來,是臺灣大型衛星電視頻道業者,為中信集團旗下企業之一,成立於1996年。前身為緯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2年,曾經因在1993年取得CNN臺灣地區獨家代理權而成名。.

新!!: 中國時報和緯來電視網 · 查看更多 »

縱貫線 (樂團)

縱貫線(SuperBand)是臺灣和香港歌手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和張震嶽於2008年至2010年間組成的超級樂團。.

新!!: 中國時報和縱貫線 (樂團) · 查看更多 »

總統府共諜案

總統府共諜案,又稱王仁炳洩密案,是指前中華民國總統府參事室專門委員王仁炳於2004年3月至2008年5月間以收受不等程度報酬為代價,將機密洩漏給中共諜報單位的犯罪事件。本案是中華民國總統府自1949年起,首度被司法單位搜索的案件。 本案已於2014年3月14日中華民國最高法院判處王仁炳有期徒刑2年定讞,同年4月16日發監執行。.

新!!: 中國時報和總統府共諜案 · 查看更多 »

總統盃少年足球錦標賽

總統盃少年足球錦標賽(簡稱總統盃)為一台灣少年足球競賽,於2007年成立,由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與教育部主辦,中華民國足球協會與中華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承辦。 第一屆總統盃從2007年9月起,透過校園預賽、各縣市複賽後,由1000多支學校球隊和800多支社區球隊,選拔出最後的53所校隊和36隊社區球隊,最終的全國決賽於2007年12月17日至20日在台中朝馬足球場舉行。.

新!!: 中國時報和總統盃少年足球錦標賽 · 查看更多 »

繆德生

繆德生(),祖籍江蘇阜寧,生於台北市,中華民國陸軍砲兵退役上校,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正期班第48期畢業,晚年擔任藍天行動聯盟祕書長。因參與反對年金改革活動,攀爬立法院大樓,墜樓死亡。.

新!!: 中國時報和繆德生 · 查看更多 »

纸牌屋

《纸牌屋》(House of Cards)是美国一部政治權謀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於網路上播出,是Netflix原創劇集。本剧由创作并改编自安德鲁·戴维斯的BBC同名电视剧。两部电视剧都是基于迈克尔·多布斯同名小说创作的。第一季全部13集于2013年2月1日在串流媒体網站Netflix首播。第二季的13集于2014年2月14日同时放出。2014年2月4日,即第二季播出十天之前,Netflix宣布续订本剧第三季,于2015年2月27日播出。 本剧的第四季也已经被续订,於2016年3月4日同時放出。2016年1月,Netflix宣佈續訂第五季,于2017年5月30日播出,同時宣佈鮑爾·威利蒙於第四季後退出本劇。 本剧背景设置在现今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讲述了众议院民主党籍议员、多数党党鞭弗兰克·安德伍德(Frank Underwood,凯文·斯贝西饰演)在晋升为国务卿的希望破灭后,在妻子克莱尔(Claire Underwood,羅蘋·萊特饰演)的帮助下,开始运用复杂的权术获得最高权力的故事。剧集主要涉及的主题是无情的实用主义,操纵和权力。 本剧的第一季获得了9项黄金时段艾美奖提名,成为了首部获得艾美奖提名的网络电视--。本剧获得的9项提名则包括“最佳剧情类剧集”、“最佳剧情类剧集男主角”(凯文·史派西)、“最佳剧情类剧集女主角”(罗宾·怀特)以及“最佳剧情类剧集导演”(大卫·芬奇)等。本剧还获得了4项金球奖提名,其中罗宾·怀特凭借剧中表演最终获得“最佳剧情类剧集女主角”的奖项,也使本剧成为首部获得主要影视表演类奖项的网络--。而本剧的第二季获得了13项黄金时段艾美奖的提名和3个金球奖提名,其中凯文·史派西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剧情类剧集男主角”的奖项。 2017年10月30日,由於奇雲·史柏西被指控性侵犯,Netflix宣布第六季共13集會安排在2018年播出,而這將會是本劇的最後一季。然而,Netflix在第二天宣布第六季的製作將會中止。2017年11月3日,宣布史柏西已經從本劇中被解僱。.

新!!: 中國時報和纸牌屋 · 查看更多 »

罗庆忠

L.C.C.是台灣的漫畫家,本名為羅慶忠。出生於台北。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工科畢業。.

新!!: 中國時報和罗庆忠 · 查看更多 »

罗门

羅門,本名韓仁存(),瓊崖文昌縣(今海南省文昌市)人。臺灣近代著名詩人,诗歌创作长达四十余年,曾任台湾蓝星诗社社长及中国文艺协会诗创作班主任。多次在台湾、中国大陆、香港、菲律宾、泰国与美国等地举行以诗歌为主题的讲演会。曾获蓝星诗奖、文复会文化荣誉奖、中華民國教育部「诗教奖」、中国时报推荐诗奖、中山文艺奖。「麦坚利堡」诗获菲律宾总统金牌。罗门已被编入中文版的《大美百科全书》和英文版的《世界名诗人辞典》。他也是詩人蓉子的丈夫。.

新!!: 中國時報和罗门 · 查看更多 »

美國空軍第327航空師

327航空師(327th Air Division,簡稱327th AD)是美國空軍一個存在於冷戰時代的師級單位,成立到撤廢期間均屬於美國太平洋空軍的第十三航空隊管轄。327航空師在1957年於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創隊,負責防衛馬里亞納群島空域,1960年即遭裁編,1966年後又在台灣重組而成,並於台北的公館建立師部,駐台期間不僅作為駐台美軍空軍部隊的主體,還負責指揮美國空軍派遣到台灣的單位、與中華民國空軍進行業務合作。327航空師師長為美國空軍在台高階指揮官,於陸海空共組的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和美軍顧問團中都擔任空軍部門的領導職位。全師直至1976年宣告解散。.

新!!: 中國時報和美國空軍第327航空師 · 查看更多 »

美国司法部

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是美国政府的一个部,其部門長官享有阁员地位。負責的任务是保障法律的施行,维护美国政府的法律利益和保障法律对美国所有公民平等。司法部是由美国联邦政府的行政机关组成,而非司法机关的组成。 其部門首長稱為美国司法部長(Att)。現任部長為傑夫·塞申斯,由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提名,任命案於2017年2月9日獲得美國參議院投票通过,于同日宣誓就職。.

新!!: 中國時報和美国司法部 · 查看更多 »

美国军中广播

美国军中广播(American Forces Network,简称AFN),通稱美軍廣播電台或美軍電台,是美軍廣播電視(American Forces Radio and Television Service,简称AFRTS)采用的商标(AFRTS一般读作“A-farts”),用来向世界发布相关的娱乐信息和内部命令。AFN为美国人民、美國軍人、美国国防部、美国国籍的海外僑民及家属服务。AFN播放来自美国的大众收音机和电视节目。AFRTS、美国军中广播、以及AFN都是美国国防部的商标。.

新!!: 中國時報和美国军中广播 · 查看更多 »

美麗灣渡假村爭議

美麗灣渡假村爭議,是一件在台灣台東縣爆發的土地開發案爭議。2003年開始,台東縣政府以BOT方式將位於卑南鄉共計6公頃的杉原海岸出租予美麗灣渡假村股份有限公司,由美麗灣公司負責投資興建並經營美麗灣渡假村飯店,但開發之初即刻意迴避環境影響評估程序,遭到法院多次判決環境影響評估程序與建照發放皆屬違法。然台東縣政府堅持繼續開發,因此屢次引發各界爭議。 反對此開發案的公民團體認為,由於杉原海岸是台灣東部唯一的沙岸地形,擁有美麗海景之外,更是當地傳統原住民活動的地區;地方政府將海岸交給私人企業經營,除了剝奪人民接近使用海岸的權利之外,也造成原住民文化保存問題。加上美麗灣公司於施工過程中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台東縣政府卻刻意違反法定程序,違法規避環境影響評估,准許核發建照。 支持此開發案者則認為,此開發案與開發業者可以帶動台東經濟發展與地方繁榮,增加就業,同時兼顧開發保育工作。2016年3月底,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撤銷台東縣政府通過業者環評審查的結論定讞;2016年4月21日,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撤銷台東縣政府准許業者復工的行政處分定讞。.

新!!: 中國時報和美麗灣渡假村爭議 · 查看更多 »

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

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United States Taiwan Defense Command,縮寫USTDC)是美軍的一個次級聯合司令部,前身為依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而於1955年4月26日宣告創立的「臺灣聯絡中心」(Formosa Liaison Center),人員由美陸海空三軍組成,時任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總司令的中將出任該中心司令,同年11月1日起,蒲氏宣布將該中心改稱為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直屬美國太平洋司令部(United States Pacific Command),並在臺北圓山設立總部(現址為臺北市立美術館)。.

新!!: 中國時報和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美河市案

美河市開發案,是指台北捷運新店機廠之聯合開發案。起初由台北縣政府(即今新北市政府;時任縣長為尤清)於1991年3月公告徵收。後由前台北市長馬英九任內與日勝生簽約,郝龍斌任內完工。2013年12月25日,台北地檢署檢肅黑金專組檢察官認為前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聯合開發處長高嘉濃涉偽造建物鑑價報告,高估建物涉嫌圖利。高等法院於2017年12月依公務員假借職務上機會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判高4年徒刑並緩刑5年。.

新!!: 中國時報和美河市案 · 查看更多 »

義美食品

義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英語:I-MEI Foods Co., Ltd.,簡稱:義美,英語:I-MEI),臺灣知名之食品製造公司,分店遍及全臺,海外亦投資設立食品加工廠。它的前身是由高番王於1934年創立的義美商店;其子高騰蛟設立為食品公司,並將其擴展為大型企業。.

新!!: 中國時報和義美食品 · 查看更多 »

羽田機械

羽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乃由大葉集團負責人葉松根於1964年10月3日創辦,初期生產摩托車車身、齒輪等零件為主。隨著製造經驗的累積與業務的拓展,從零件供應商一舉跨足機車製造業,1960年代陸續推出羽田50、羽田90、羽田100、標緻SP50等產品;1970年代則改替義大利比雅久代工組裝偉士牌機車,隨著日系速克達進軍臺灣市場,該公司改生產比雅久飛豹150、金祥瑞50等車款抗衡。 1976年該公司與法國標緻汽車簽約合作,引進汽車生產技術;三年後推出國產化的,隨後依序生產了標緻505、、、及標緻205等五款國產車。1982年該公司另與日本大發工業簽訂技術合作合同,此外大發、羽田與三信商事合資成立大發臺灣總代理達亞汽車。翌年該公司推出祥瑞1000國產車,交由達亞汽車銷售代理,搭配「大發祥瑞環島20圈大挑戰」行銷手法一炮而紅。 彼時臺灣車壇興起自主設計研發的風潮,裕隆汽車的裕隆飛羚101即為一例;羽田機械也以舊款五門掀背祥瑞1000為基礎,自行修改開發加上車尾行李廂,取名為「羽田銀翼」在1986年上市。四年後羽田機械更以新祥瑞為底本自行修改,推出「大發新象」。1980年代後半葉與1990年代前半葉可說是該公司的全盛時期,尤其1992年搭載噴射引擎的大發新象MI-16上市,更引發臺灣車壇的噴射引擎風潮。 不料羽田機械因擴展過快及遭逢汽車市場競爭激烈而發生財務危機,1995年葉松根陸續借貸預付新臺幣9億4千萬元給關係企業大葉汽車,掏空羽田機械之資產而涉嫌背信;同年10月12日羽田機械發言人兼副總經理賴永川證實,該公司跳票新臺幣2千8百萬元;同年12月26日該公司爆發財務危機,被公告停止營業6個月。但是葉松根竟然在此項重大訊息公告前,將其妻葉林月昭(掛名該公司董事長)名下2千5百張公司股票委託銀行信託售出,違反《證券交易法》。同年12月11日《商業周刊》報導,該公司內部主管曾經介紹葉松根與中國國民黨黨營事業管理委員會投資審議組組長溫子儉(前國防部聯合後勤司令部總司令溫哈熊之子)討論,擬由中央投資公司出資新臺幣10億元購買展葉機械(比雅久機車製造商)的40%股份;但溫子儉與中央投資公司總經理劉維琪都否認此次討論。 1996年該公司被迫股票下市、停產關廠,1998年8月法院裁定羽田機械重整,由葉松根、葉釋仁、葉喬智等三人擔任重整人,2006年7月13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正式公告該公司破產。.

新!!: 中國時報和羽田機械 · 查看更多 »

羅福全

羅福全(),是一位出身嘉義的經濟學者、聯合國官員及台灣獨立運動領袖,他曾擔任中華民國駐日本代表、亞東關係協會會長以及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羅福全 · 查看更多 »

羅賢哲

羅賢哲(),生於臺灣臺東縣關山鎮,中華民國陸軍少將,陸軍官校正51期,前陸軍司令部通電資處處長,在其軍旅生涯中,曾拿過兩座「忠勤勳章」、軍種獎章12座,因涉嫌將中華民國國軍機密情報交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間諜案,遭到中華民國政府逮捕並起訴。他被捕後坦承犯行,2012年台灣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定讞。.

新!!: 中國時報和羅賢哲 · 查看更多 »

羅葉

羅葉(本名羅元輔,),台灣宜蘭縣人(出生於花蓮,然而身份證為宜蘭),台灣作家,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創作以詩與小說為主,詩的風格偏向冷絕,語言在平實中求變化,小說的風格則偏向嘲謔,作品蘊含本土關懷。 羅葉在戒嚴時期,就讀大學期間,曾參與學運並創辦《自由之愛》地下刊物,其創刊辭、同名詩作《自由之愛》揭示了羅葉對社會正義的堅持與追求。 羅葉曾任職於《新新聞》週刊、《自立晚報》、《亞洲週刊》,並曾任教於華岡藝校、永和社區大學、宜蘭社區大學、宜蘭縣 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國民中小學。 羅葉曾獲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中央日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灣文學獎等文學獎項。 羅葉患有遺傳性多囊腎,易併發腦血管瘤,1998年腦血管瘤破裂(即腦中風),在腦部手術後,回到故鄉宜蘭於冬山養病,同時因需使用類固醇作為治療,引發腎衰竭,必須長年洗腎。此時,羅葉亦到公辦民營的慈心華德福中小學與宜蘭社大任教,投入教育改革。在最晚期的作品中可見孩童對其創作的影響。 2010年1月16日,因不適緊急送醫,於1月17日上午,敗血症病逝,得年45歲。 2011年,在地詩刊《歪仔歪詩刊第九期》,由其在校同事詩人一靈製作羅葉專輯。.

新!!: 中國時報和羅葉 · 查看更多 »

羅文嘉

羅文嘉,臺灣民主進步黨政治人物,客家籍(桃園市新屋區),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曾任立法委員、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現返桃園定居,除培育稻米外,並擔任水牛出版社社長。.

新!!: 中國時報和羅文嘉 · 查看更多 »

羅曼菲

羅曼菲(),台灣舞蹈家,宜蘭縣人。.

新!!: 中國時報和羅曼菲 · 查看更多 »

羅智強

羅智強(),基督徒,生於花蓮縣大陳一村,籍貫浙江大陳島,前新黨籍人士,現為中國國民黨籍。畢業於國立基隆高中、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士、國立政治大學碩士。歷任2008年馬英九蕭萬長競選總部發言人、總統府發言人、2012年馬英九吳敦義競選總部(台灣加油讚)副執行總幹事、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秘書長。.

新!!: 中國時報和羅智強 · 查看更多 »

羅智成

羅智成(),籍貫湖南安鄉,出生於臺北市,臺灣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媒體工作者。.

新!!: 中國時報和羅智成 · 查看更多 »

翁炳榮

翁炳榮,台灣台南縣人,為大眾傳播從業人員暨作詞家。其父為第一位參與中國同盟會的台籍人士翁俊明。.

新!!: 中國時報和翁炳榮 · 查看更多 »

翻滾吧!蛋炒飯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翻滾吧!蛋炒飯 · 查看更多 »

真心請按兩次鈴

《真心請按兩次鈴》(Ring Ring Bell/True Love Doesn't Give Up)(原名:小襄的美麗人生),台灣偶像劇,為夢田文創製作,與華視、東森合作最新文創偶像劇。由《醉後決定愛上你》原製作班底製作,《敗犬女王》導演林清振執導,何潤東、張鈞甯、修杰楷、房思瑜、曾珮瑜、鄧筠庭等人主演。全劇於2011年7月12日正式開鏡,2011年10月2日正式殺青,同日在華視22:00首播,接檔《飛行少年》。.

新!!: 中國時報和真心請按兩次鈴 · 查看更多 »

看世纪末向你走来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看世纪末向你走来 · 查看更多 »

烏龍院 (漫畫)

《乌龙院》是台湾漫画家敖幼祥的漫画作品。主要讲述的是宋朝時一座寺庙中的两个师傅以及两个徒弟,一面学武,一面挑战江湖的趣闻軼事。在1980年於《中國時報》開始連載,在1985年於日本講談社《Morning》月刊開始連載,在1984年《烏龍院》由龍卡通改編成動畫長片以及真人版連續劇,在1988年《烏龍院》拍攝木偶版連續劇 。在2006年《活寶》獲得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獎佳作。 作者因為《皮皮》被讀者與報界的肯定,和認識一位中國時報的編輯,編輯找他說想要邀請他在報紙上刊載新的單元,且當時流行武俠功夫,就以功夫發想,搭配搞笑的喜劇劇情,衍生出了《烏龍院》。.

新!!: 中國時報和烏龍院 (漫畫) · 查看更多 »

爸媽囧很大

《爸媽囧很大》(About Sex/Bringing Up Parents)是友松傳播製作、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監製及首播的台灣談話性節目。2009年10月26日開播,2015年7月29日停播。製作人為薛聖棻,主持人為李四端。此節目開播時,從中國電視公司退休多年的導播白汝珊擔任導播,這是她定居上海後首次擔任台灣電視節目導播。.

新!!: 中國時報和爸媽囧很大 · 查看更多 »

瘋女十八年

《瘋女十八年》(閩南語:痟女十八年 Siáu-lú Tsa̍p-peh-nî)是講述臺灣臺南西港的一名黃姓女子因故精神異常,被送入佛寺,最後被囚禁於籠內長達十八載的悲慘故事。.

新!!: 中國時報和瘋女十八年 · 查看更多 »

瘋狂大悶鍋

《瘋狂大悶鍋》是中天娛樂台政治戲仿節目,2014年4月12日起於每星期六、日晚上8點首播,同年9月14日至12月28日更動為每星期日晚8點首播。 參與演員有郭子乾、邰智源、吳怡霈、九孔、陳漢典、-洪-都拉斯、黃迪揚、從從、黃沐妍、杜妍、舒子晨、白雲、黃豪平等。.

新!!: 中國時報和瘋狂大悶鍋 · 查看更多 »

痞子遇到愛

是一部於2014年上映的台灣電影。由眾多台灣藝人與大陸藝人攜手合作,許多有名的綜藝藝人也都在此片特別演出。2014年6月13日於台灣電影院上映播放。.

新!!: 中國時報和痞子遇到愛 · 查看更多 »

瑠公圳

公圳是位於臺灣臺北的灌溉系統,為清朝乾隆年間由墾戶郭錫瑠(瑠公)興建,用於灌溉今臺北市東側地區的農田。今日幾乎已經全部予以填平或荒廢,只在臺北市區、新北市新店區內仍殘留幾小段水道。 由於20世紀以來臺北市區地景的快速變遷,一般大眾常對於瑠公圳的切確路線有錯誤認知。新店區的「大坪林圳」、臺北市區的「霧裡薜圳」常被誤列入瑠公圳範圍,實際上此三圳使用不同水源、不同管理者、不同灌溉區域,只是後期管理組織合併而導致誤解。更多人將今臺北市新生北路高架橋下、於1930年代興建的「堀川」(特一號排水)誤以為是瑠公圳,但前者只是在部份路段與瑠公圳渠道相鄰,兩者用途更大相逕庭。.

新!!: 中國時報和瑠公圳 · 查看更多 »

瑠公圳分屍案

公圳分屍案為1961年2月發生在台北新生南路堀川的分屍案,但因誤認水道為瑠公圳,因此錯誤稱呼一直沿用;為戰後(1945年後)臺灣第二起分屍案。戰後臺灣第一起分屍案是1959年(民國48)12月底的屈尺分屍案。.

新!!: 中國時報和瑠公圳分屍案 · 查看更多 »

瑪莉亞·拉德納

莉亞·弗里德里克·拉德納(Maria Friderike Radner,),是一位德國的女低音聲樂家。2015年3月24日,她與同事歐雷格·布里札克(Oleg Bryzhak)剛結束了在巴塞隆納利塞奧大劇院 (Gran Teatre del Liceu)的理查德·瓦格纳歌劇「齊格菲」的公演,與丈夫、兒子一同搭上了德国之翼航空公司的9525號航班,準備返回杜塞尔多夫市;結果不幸遇上墜機事故,4人均於事故中喪生。.

新!!: 中國時報和瑪莉亞·拉德納 · 查看更多 »

璩美鳳

璩美鳳,台灣政治界、媒体业人士、《獨家報導周刊》榮譽發行人,生於台灣台北市,曾任金門縣議會議長王再生機要秘書、中華團結聯盟黨主席、中華統一促進黨發言人,曾擔任記者、新聞主播、台北市議員、新竹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在2001年的「璩美鳳光碟事件」爆發後,該光碟中的影片已在網路上快速流傳。2002年1月,據Lycos報導,她的名字「Chu Mei-feng」是最多搜尋詞語之一。 2018年4月9日璩美鳳將戶籍遷至高雄市左營區。.

新!!: 中國時報和璩美鳳 · 查看更多 »

環球電視 (台灣)

球電視(Global TV)是台灣曾經存在的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頻道家族,1997年4月1日開播,已經於2000年代停播。.

新!!: 中國時報和環球電視 (台灣) · 查看更多 »

為人民服務 (電影)

,1998年台灣電影,由馮光遠自編自導自演,演員有于美人、郎祖筠、李明依、趙自強等人。除此之外,包括陳鴻基、羅文嘉、趙少康等多位當時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新黨的政治人物也都在片中以真實身份出現。.

新!!: 中國時報和為人民服務 (電影) · 查看更多 »

瓊·瑞佛斯

·里弗斯(Joan Rivers,),本名是 Joan Alexandra Molinsky。.

新!!: 中國時報和瓊·瑞佛斯 · 查看更多 »

生動娛樂集團

生動娛樂集團(Vivid Entertainment Group)是一家成立於加利福尼亞洛杉磯的大型色情電影公司。 目前生動娛樂的共同主席是史提夫·赫許,他的父親曾經是一位成人電影的製片。.

新!!: 中國時報和生動娛樂集團 · 查看更多 »

用餘生去愛

生去愛是一首由香港歌手張學友於2014年錄製的一首冠軍單曲,Samuel Jean、McAyla Beatley、Catherine Martin、Scott Effman及Lukas 'Nate' Nathanson作曲,林夕填詞,杜自持編曲;監製為張學友及杜自持。.

新!!: 中國時報和用餘生去愛 · 查看更多 »

田富達

富達,族名:Yumi Badu(尤明·巴都) ,藍博洲,祖靈之邦網站别名田福达,泰雅族,台灣新竹縣人,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名誉副主席,於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体会议,並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新!!: 中國時報和田富達 · 查看更多 »

田再庭

再庭,中華民國(台灣)律師及政治人物,曾於臺中地檢處、新竹地檢處任檢察官,後代表民主進步黨在台灣省第六選區(台中縣)當選為第一屆第六次增額立法委員,後任建國黨副主席。.

新!!: 中國時報和田再庭 · 查看更多 »

田文仲

文仲,是臺灣電視公司(台視)的演員及主持人,出生於北平市(今北京市),7歲時移居臺灣。.

新!!: 中國時報和田文仲 · 查看更多 »

田智宣

智宣(),暱稱:微笑老田,臺灣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籍,曽任第13、第14任花蓮縣議員,第14、15任吉安鄉鄉長,第16、17任花蓮市市長。田智宣是第一位於吉安鄉、花蓮市兩大花蓮縣行政區勝選連任之民進黨人,備受選民肯定而被譽為「花蓮傳奇」。根據民進黨所進行民調,有高達8成市民肯定田智宣施政成績。.

新!!: 中國時報和田智宣 · 查看更多 »

甜甜圈

圈(Donut、Doughnut),又稱多拿滋、唐纳滋、--,是一種用麵粉、砂糖、奶油和雞蛋混合後經過油炸的甜食。最普遍的兩種形狀是中空的環狀、或麵團中間有包入奶油、奶黃等甜餡料的封閉型甜甜圈。 在美國有許多人以甜甜圈作為早餐的主食,並設立有甜甜圈日。近期甜甜圈的口味跟種類發展十分快速,研發出形形色色的口味。在亞洲,甜甜圈主要是被當成點心類的食物。.

新!!: 中國時報和甜甜圈 · 查看更多 »

甘氏巨螯蟹

氏巨螯蟹(Macrocheira kaempferi)是已知世界上現存体型最大的甲殼動物、十足目短尾下目蜘蛛蟹總科巨螯蟹屬唯一的現存種。.

新!!: 中國時報和甘氏巨螯蟹 · 查看更多 »

电视台

電視臺(TV station或television station)是製作電視節目並透過電視或網路向大眾播放的媒體機構,也有些是由国家或商业机构创办的媒体运作组织,传播视频和音频同步的资讯信息,这些资讯信息可通过有线和无线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其播出时间固定,节目内容一部分为其自己制作,也有相当部分为外购。.

新!!: 中國時報和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甄秀珍

珍(),本名亓麗櫻,台灣女藝人,出生於台中縣。.

新!!: 中國時報和甄秀珍 · 查看更多 »

無上西天

《無上西天》(BuddhaLand)為台灣漫畫家葉明軒之作品。2008年1月正式開始於東立出版社《龍少年》連載,2012年9月第一部完結。曾在2012年榮獲第三屆金漫獎少年漫畫組優勝,並在2013年第四屆金漫獎少年漫畫組入圍。 本作是以佛教世界為背景題材的奇幻類型冒險漫畫,故事敘述唐三藏、孫悟空等一行人雖然取得經書完成目的,卻仍然無法進入西方極樂世界;而佛陀給他們的新任務是開一家餐館,並要他們在料理之中去體會成佛的奧秘。.

新!!: 中國時報和無上西天 · 查看更多 »

無敵珊寶妹

《無敵珊寶妹》(英文:Woody Sambo,曾暫名《我愛三寶妹》、《我愛珊寶妹》)是2008年三立華人電視劇週日十點檔系列的第十八部作品。全劇共19集。由三立電視製作、台視主頻道與三立都會台共同播出。故事講述一段賣三寶飯的女生和天香樓小開之間的愛情故事,以港式燒味為題材,加入了部份粤語對白。由張棟樑、郭采潔和邱澤領銜主演。故事部份內容銜接自《命中注定我愛你》。在2008年8月24日緊接《命中注定我愛你》結局後播出,開播創下台灣偶像劇首播最高平均收視7.25及分段收視10.57,打破了同樣由張棟樑主演的《微笑Pasta》所保持的開播最高收視紀錄 。接檔《命中注定我愛你》。.

新!!: 中國時報和無敵珊寶妹 · 查看更多 »

焦桐

葉振富(),筆名焦桐,生於臺灣高雄市,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新詩首獎、散文佳作,共計獲獎四次。曾任《商工日報》副刊編輯、《文訊》雜誌主編、《中國時報》副刊組執行副主任、二魚文化事業群(二魚文化公司、美麗殿文化公司、《飲食》雜誌等)創辦人、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教授等職務。.

新!!: 中國時報和焦桐 · 查看更多 »

燈藝師

藝師,是以製作花燈為個人職業,並且作品達到一定藝術水準者,被一般大眾尊稱為燈藝師。燈藝師和一般花燈製作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一般花燈製作的人只是把花燈製作完成而已,而燈藝師除了將作品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除具備製作花燈的所有技巧外,還需要將花燈製作為藝術品為考量來製作。.

新!!: 中國時報和燈藝師 · 查看更多 »

燒肉粽

〈燒肉粽〉(台羅:Sio Bah-tsàng),原名〈賣肉粽〉,為台灣戰後時期的一首台語流行歌曲,創作、發表於1949年(民國38年),由張邱東松填詞、作曲。原唱不詳,是郭金發的成名曲。.

新!!: 中國時報和燒肉粽 · 查看更多 »

畢璞

() ,本名周素珊,廣東廣州人,中華民國廣播人、作家、翻譯家。.

新!!: 中國時報和畢璞 · 查看更多 »

牡鹿半島

牡鹿半島(おしかはんとう/おじかはんとう)是宮城縣東北部、向太平洋東南突出的半島。半島周邊的島嶼群稱作牡鹿諸島。.

新!!: 中國時報和牡鹿半島 · 查看更多 »

特壹青天白日勋章

蒋中正特壹青天白日勋章,2012年出现在世界著名拍卖行,是蒋中正生前仪式、巡视经常佩戴之青天白日勋章。于2013年7月拍卖出720万港币(約2800萬新台幣或100萬美元)的天价,创造了中国制及亚洲勋章的拍卖最新世界记录。.

新!!: 中國時報和特壹青天白日勋章 · 查看更多 »

特別費

特別費(Special Allowance Funds/Special Costs),為中華民國各行政機關、公立學校之首長或副首長,因公務需要且支出合乎規定,經核定許可的公務及正副首長公關費用,而花費細目大約有以正副首長公職身分名義所餽贈他人之花束、紀念品、輓聯、禮金。 特別費費用的準則法源與規範來自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總預算編製作業手冊》之年度《用途別預算科目分類定義及計列標準表》(例如:2006年1月適用之《民國九十五年度用途別預算科目分類定義及計列標準表》)與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審核編製的《支出標準及審核作業手冊》。 2006年11月,中華民國台北市市長馬英九因特別費支出爭議,遭台灣檢察機構偵訊並起訴。對此,台北市政府主計單位僅稱有一名承辦科員余文涉有「行政疏忽」。而判決余文有罪的作法也打擊司法系統的公信力。.

新!!: 中國時報和特別費 · 查看更多 »

特別攻擊隊

特別攻擊隊(),最有名的一支为神风特别攻击队通称为「神風特攻隊(Kamikaze)」、「神风突击队」、「神風敢死隊」,由日本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首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軍在中途島海戰失败后,为了对抗美国海軍强大的优势,挽救其战败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要求,对美国海軍舰艇编队、登陆部队及固定的集群目标实施的自杀式攻擊的特別攻擊隊。這種行為廣泛地用於二戰後期的戰場上,皆因日本的兵力、武器裝備、補給物資均遜於盟軍,日軍於是利用自殺式襲擊,以最少資源獲取最高破壞力。 神风敢死队的战果不同方面的数据不同,但至少47艘盟军舰船被击沉,300多艘被击伤。近4,000名神风敢死队员丧生,其中有24%的飞机击中目标。神风自杀机本质上是飞行员制导航空炸弹,飞机上满载炸药和航空燃油,飞行员的使命是驾驶飞机撞击敌方舰船,因此命中率远高于传统炸弹,破坏力也更大。即使在飞机损坏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命中目标。攻击对象主要是盟军舰船,尤其是航空母舰。 在几次重大失利后,1944年10月神风自杀机投入使用。此时日军丧失了制空权,有经验的飞行员也伤亡殆尽。国内的工业生产也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但日本军政府不愿意投降。神风自杀机的目的是破坏美军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使之作战能力瘫痪。 除去神风自杀机,神风攻击还包括自杀潜艇、自杀鱼雷、自杀快艇、自杀潜水员。纳粹德国也建立了,没有像神风攻击队这样大规模使用。大规模的神风攻击得益于日军的武士道精神:为了忠诚和荣誉,直到战死,絕不投降。 2014年2月4日日本鹿儿岛县南九州市的“知览特攻和平会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递交申请书,要求将“神风特攻队”的队员遗书、信件等333件物品,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而在6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国内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世界记忆遗产的申报名单,其中不包括“神风特攻队”队员的遗书。但申遗方表示,他们原本计划兩年后继续申请,后来在2015年4月日本方面宣布,再次为神风特攻队队员的遗书和信件等资料,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日本方面最晚将在6月提交申请书。.

新!!: 中國時報和特別攻擊隊 · 查看更多 »

片山恭一

片山恭一()是日本小說家,出生於日本愛媛縣宇和島市,畢業於九州大學農學部,並自該校博士班肄業。.

新!!: 中國時報和片山恭一 · 查看更多 »

牛仔裤

牛仔裤是褲子的一種,于19世纪由巴伐利亞裔美国籍李維·史特勞斯发明。.

新!!: 中國時報和牛仔裤 · 查看更多 »

盧碧雲

盧碧雲(),台灣女電影演員,本名盧鹓,浙江吳興人。.

新!!: 中國時報和盧碧雲 · 查看更多 »

盧秀燕

盧秀燕,中國國民黨籍臺中市政治人物,祖籍山東諸城,生於基隆,現任立法委員至今已連任六屆,榮獲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八次評鑑第一名國會優秀立委。 盧秀燕為韓戰抗美援朝反共義士後代,早年任職華視新聞記者,曾任《華視晚間新聞》氣象主播;離開華視後參選臺灣省議員,被視為「宋楚瑜系人馬」;但於2000年總統選舉表態支持連戰,並無像其他省議員一樣退出中國國民黨。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同區有來自親民黨退黨參選、同屬泛藍陣營挑戰七連霸的沈智慧,以及民主進步黨尋求連任的謝明源壓逼下,仍以近十萬票高票連任立法委員,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獲得近十一萬票高票連任,成為中國國民黨獲得最高票的候選人。2018年臺中市長選舉獲得中國國民黨提名參選。.

新!!: 中國時報和盧秀燕 · 查看更多 »

相馬茜

茜(),生於日本福岡縣,日本著名藝人、模特兒,隸屬Net-age經理人公司。因為曾經擔任過賽車女郎,因此出道以來風格都走成熟性感路線。曾在台灣發展,參與多個清談或遊戲性質的綜藝節目擔任嘉賓。.

新!!: 中國時報和相馬茜 · 查看更多 »

盛竹如

盛竹如(),是一位籍貫湖南長沙、出身陝西西安及臺灣的大眾媒體從業者。他是臺灣地區首位擁有主播職位的記者、電視製作人及節目主持人,也是臺灣電視公司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曾先後成為臺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及民間全民電視公司(簡稱「民視」)所屬電視台晚間新聞的主播,又曾主持如《強棒出擊》等在1980年代深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並曾為體育節目擔任旁白,開創業界「類戲劇」的先例。.

新!!: 中國時報和盛竹如 · 查看更多 »

白團

白團為臺灣戰後時期的日軍顧問團,1949年成立於日本東京,並隨即到臺灣幫助中華民國政府抵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1951年成立的美軍顧問團,及1936年成立的德國軍事顧問團並列國民政府三大外國軍事顧問團。古寧頭戰役與八二三砲戰的勝利,都與白團或白團關係人的協助有關。 白團的思想影響中華民國軍事甚鉅,臺灣曾長久實施的義務役徵兵制、預官制度即為白團之提議,使每個成年男子皆入伍服義務役,以具備足夠兵力反攻大陸。各種軍事教範、準則,亦多出於白團之手,本為日文,再譯成中文,如新兵訓練實施的「刺槍術」、「單兵戰鬥教練」之準則皆為白團所創。中華民國國軍軍官,受過白團軍訓者中,以中華民國前參謀總長郝柏村最為有名。.

新!!: 中國時報和白團 · 查看更多 »

白國嘉

白國嘉(),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退休導播,曾任中視導播組組長、第46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行腳、綜合、綜藝節目類」評審委員、第48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類評審委員。在中視認識歌星江薰(江蕾之姊),兩人交往一個多月後結婚,育有一女白歆惠。 1984年第19屆金鐘獎,白國嘉入圍電視金鐘獎導播獎。 2014年10月,第49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白國嘉與白歆惠合頒綜合節目獎及綜合節目主持人獎。.

新!!: 中國時報和白國嘉 · 查看更多 »

白冰 (演员)

白冰(),本名陈东,后经紀公司英皇星艺取了艺名白冰。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2004级专业毕业。2006年参加《梦想中国》节目后签约英皇星艺进入演艺圈,出道之初曾因为长的像韩国女星金喜善而被媒体称作“小金喜善”。与韩雪、甘薇、景甜被媒体称为「京城四美」。.

新!!: 中國時報和白冰 (演员) · 查看更多 »

白秀雄

白秀雄(),生於日治臺灣臺中州北斗郡沙山-庄-王功(今彰化縣),社會學學者,專長為社會福利,也是一位政治人物,曾為中國國民黨籍,現為社會福利黨籍,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臺北市政府副市長、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局長、中華民國智障者體育運動協會(中華臺北特奧會)主席、中國青年救國團召集人,現任臺北富邦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白茂榮社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白秀雄 · 查看更多 »

白鴻森

白鴻森(),臺灣彰化縣人,臺灣政治人物。曾任國民黨籍彰化縣議會議員,並曾四連任彰化縣議會議長。議長任內因貪污案被判刑確定而解職,因病進入台中榮民總醫院戒護就醫時逃亡中國大陆,2010年3月押解回台服刑。其潛逃案被台中高分院依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規定判處一年二個月徒刑確定。.

新!!: 中國時報和白鴻森 · 查看更多 »

白曉燕命案

白曉燕命案,發生於1997年4月14日,為台灣司法史上最重大的刑案之一。由於被害人之一為知名藝人白冰冰之女,三名加害人陳進興、高天民、林春生不僅是擁有槍械彈藥之高度危險份子,且作案手法殘酷,逃亡途中與警方發生數次槍戰並犯下更多刑案,對當時台灣的社會大眾造成相當大的震撼。 該案件不但為當年度影響台灣最大的單一事件,也是1990年代甚至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最重大的治安事件之一。據台灣半官方的「國策中心研究室」所做的研究報告,白案的影響層面甚至達到台灣的「修憲」、「政黨政治」與內閣政治的權責劃分。.

新!!: 中國時報和白曉燕命案 · 查看更多 »

百大影展計劃

因台灣導演洪馬克在國際影展接受得獎訪問時,遇到主持人將他介紹成來自「泰國」, 聯合報, 2015-05-26,而決定發起「百大影展計劃」,透過走遍全球100個影展,來告訴世界「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叫台灣,而我就是來自台灣」, 大紀元, 2015-04-29。百大計劃在2014正式啟動,目前除了維持原本「走遍100個影展」的目標之外,也陸續衍生出「福爾摩沙電影櫥窗」、「國際百大影展報名平台」以及「福爾摩沙國際電影獎」等計畫。一起參與百大計劃的台灣導演還包括了日前在曼哈頓影展得到首獎的鄭雅甄《柯本的一天》,以於洛杉磯獨立影展獲獎的張凱智《黑夜來臨》, 關鍵評論,2015-04-13。.

新!!: 中國時報和百大影展計劃 · 查看更多 »

百田尚樹

尚樹()男,日本右翼作家、編劇作家,出生於大阪市東淀川區。2013年以小說《》獲得日本本屋大賞。.

新!!: 中國時報和百田尚樹 · 查看更多 »

Elephant DEE

《elephant DEE》是台灣藝人徐熙娣以“elephant DEE”名義發行的個人迷你專輯, 專輯由亞神音樂娛樂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發行。.

新!!: 中國時報和Elephant DEE · 查看更多 »

花世紀

花世紀(或稱花世紀樂團)是台灣樂壇的四人男子搖滾團體,由子鋒、安仔與冠頭於2008年組成,後來加入鼓手維尼組成四人樂團。子鋒曾是網絡音樂創作人及餐廳駐唱,2008年創作《有一種心跳跟微笑》後被經紀公司發掘。 2009年加入固力狗娛樂,並於5月18日推出首張單曲《有一種心跳跟微笑》。 2016年樂隊重新整合,除團長外全部換人,推出《美麗幻化》專輯。.

新!!: 中國時報和花世紀 · 查看更多 »

芈月传

是改編自蒋胜男330000字网络小说《秦宣太后》,总编剧为王小平,亦是郑晓龙和孙俪继《甄嬛传》后第二次合作的古装大型电视剧。内容讲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太后”的女人、战国时期秦国女政治家芈八子(秦宣太后)波瀾起伏的传奇一生。2014年8月20日孙俪的芈月造型正式曝光,2014年9月6日开机,2015年1月29日杀青。.

新!!: 中國時報和芈月传 · 查看更多 »

銀霞

銀霞(YinShia,),本名章家興,臺灣女歌手及演員。1977年主唱電影主題曲紅遍台灣及星馬地區,1979年以《回答》(《蘭花草》)專輯銷售破百萬成為台灣知名校園民歌歌手,也贏得1980年代「最受歡迎校園民謠歌手」頭銜。1980年初台灣電視公司與香港TVB首次合作「港台除夕特別節目」由銀霞代表台灣電視公司與香港無線電視台的沈殿霞聯合主持。當時「雙霞」是港台當紅藝人,創下港台電視首次同時轉播。1980年三月銀霞接拍第一部電影《妳那好冷小手》擔任女主角。 銀霞演唱成名的歌曲有、、蝸牛與黃鸝鳥、、、、、、、、、、、、、、、、、等。.

新!!: 中國時報和銀霞 · 查看更多 »

銀正雄

銀子震(),筆名銀正雄、方拙、方浩、凌瑞林,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湖南邵陽,現居新北市,中華民國詩人、小說家,活躍於1970年代-1980年代台灣文壇。對本土化的台灣文學與論戰,抱持反對態度。他的小說作品《返鄉》被收錄至1977年劉紹銘所編的《本地作家小說選集》1979年銀正雄曾離家出走,自殺未遂而鬧上新聞。.

新!!: 中國時報和銀正雄 · 查看更多 »

韩明淑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韩明淑(,),大韩民国议员(議席位於京畿道一山區)、韩国妇女运动领导人物,第37任韩国總理。她也是大韩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位女性總理。 韩明淑生於平壤,幼年随父母离开平壤,来到三八线南部。 韩明淑毕业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法语和法国文学专业,梨花女子大學大學院女性學碩士,1989年-1994年曾任韩国女性民友会会长、韩国女性团体联盟副会长、新千年民主党女性委员长、执政党开放国民党常任中央委员等职务。.

新!!: 中國時報和韩明淑 · 查看更多 »

韓國瑜

韓國瑜(),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出生於臺北縣(今新北市),眷村子弟,籍貫河南省商邱縣,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東吳大學英國語文學系文學學士、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專修學生班40期。.

新!!: 中國時報和韓國瑜 · 查看更多 »

韋伯韜

韋伯韜(),原名韋端,生於中國廣西省平南縣,原籍廣東省鶴山縣,統計學教授,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長、台灣菸酒公司董事長,現為孫文學校財經學院院長。.

新!!: 中國時報和韋伯韜 · 查看更多 »

莊嚴 (書法家)

莊嚴(),字尚嚴,號慕陵,晚號六一翁,是一位古文物專家、藝術史學者以及書法家,以瘦金體書法聞名,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莊嚴對宋徽宗的瘦金書尤為偏好,惟因融和薛稷、褚遂良書體,轉折處較圓,字體姿態較多,剛中現柔,別具風姿。行草書則有趙孟頫的神韻又融和瘦金書的筆法及丰采,.

新!!: 中國時報和莊嚴 (書法家) · 查看更多 »

莊伯仲

莊伯仲(),台灣學者與政治人物,前任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

新!!: 中國時報和莊伯仲 · 查看更多 »

莫妮卡·莎莉絲

莫妮卡·--(塞尔维亚语:Monika Seleš/Моника Селеш,匈牙利语:Szeles Mónika,英语:Monica Seles,),生于南斯拉夫联邦诺威萨,已退役的南斯拉夫匈牙利裔美国籍女子网球运动员,网球史上的女子GOAT之一,单打最高世界排名第1,9座大滿貫桂冠得主及年终总决赛3连冠,3度年終总排名第一(1995年與格拉芙並列世界第1,詳見爭議6),国际网球名人堂成员。 莎莉絲的标志性特征是雙正双反握拍方式,以及贯穿全场的震天喊声,通常认为她是当今女子網壇吼叫派風格泛滥的起源点。 她的个人鼎盛時期是1991年和1992年:当时每年四大满贯里,她都能获得澳网、法网、美网这3座及年终总决赛冠军、年终总排名第一等。1993年4月30日,塞莱斯在一场比赛的局间休息时被一位疯狂粉丝持刀刺伤,由此暂停了两年多,直至1995年8月15日复出,2008年2月14日正式宣布退役,2009年正式成为国际网球名人堂成员。.

新!!: 中國時報和莫妮卡·莎莉絲 · 查看更多 »

莫允雯

莫允雯 (Christina Mok,),美籍台灣人,台灣演員,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時尚行銷系畢業。.

新!!: 中國時報和莫允雯 · 查看更多 »

莫文蔚榮譽及獎項列表

莫文蔚以香港女歌手身份於臺灣金曲獎創下多項驕人紀錄。她是首位奪得《最佳國語女歌手獎 (金曲獎)》及《最佳國語專輯獎 (金曲獎)》,亦是唯一兩度奪得「金曲歌后」的香港女歌手,包括於2003年及2011年憑藉專輯《I》及《寶貝》獲得歌后以及於2008年憑藉專輯《拉活》獲得最佳國語專輯獎。莫文蔚至今於金曲獎獲得超過15項提名,當中7次提名歌后、6次提名最佳國語專輯;是臺灣金曲獎史上入圍最佳國語專輯次數最多的華語女歌手。 她亦多次於中、港、台、澳、新加坡等地奪得《亞洲女歌手》,《最受歡迎女歌手》,《最佳女歌手》,《年度歌曲》以及《最佳專輯》等獎項,包括: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CCTV-MTV音樂盛典、中國歌曲排行榜、十大中文金曲、TVB8金曲榜頒獎典禮、新城勁爆頒獎禮、新加坡金曲獎、亞洲音樂節、MTV亞洲大獎等頒獎禮。至今已經獲得超過210座音樂、電影、時尚的獎項及提名。她亦是第一位及唯一一位奪得「台灣金曲獎」、「香港金帆音樂獎」、「內地華語金曲獎」、「新加坡金曲獎」四大頒獎禮的獎項。 電影方面,她憑電影《墮落天使》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及《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配角》,以及憑電影《食神》、《童夢奇緣》榮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3度提名《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7度提名中、港、澳等地頒獎禮的「最佳女配角」。.

新!!: 中國時報和莫文蔚榮譽及獎項列表 · 查看更多 »

莫愛芳

莫愛芳(),台灣女演員、新移民中心講師,曾獲金鐘獎單元劇最佳女主角。.

新!!: 中國時報和莫愛芳 · 查看更多 »

莫拉克風災各方反應

以下紀錄為中華民國(台灣)國內外各界對於八八水災的捐助。.

新!!: 中國時報和莫拉克風災各方反應 · 查看更多 »

遊戲之星選拔賽

遊戲之星選拔賽(英語:Game Star Award,舊稱「國家年度最佳電腦遊戲競賽」)是一項由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長期舉辦的競賽,主要是為了鼓勵台灣的遊戲廠商製造出符合潮流與創新的遊戲軟體所進行的比賽。最早是配合台灣電腦多媒體展舉辦,之後,為了配合電玩產業的發展,加上台北國際電玩展獨立辦理,因此,經濟部工業局不但承接並協同辦理這個競賽,更在2006年9月將第十一屆(2007年)的比賽與-zh-hans:数位内容系列竞赛;zh-hk:數位內容系列競賽;zh-sg:数位内容系列竞赛;zh-tw:數位內容系列競賽;-一起辦理,並且成為該項比賽的「遊戲之星組」。.

新!!: 中國時報和遊戲之星選拔賽 · 查看更多 »

遊戲駭客族

《遊戲駭客族》是東森綜合台的電玩節目,1997年2月12日開播,1999年3月28日停播,完全採用外景錄影,標榜亞洲第一個集合動畫、漫畫、電腦遊戲(PC game)及電視遊戲(TV game)的綜藝電視競賽節目,與同時期臺灣其他電玩節目最大不同處在於開放觀眾組隊參賽,開場口號為:「《遊戲駭客族》,hacker!」 《遊戲駭客族》主持形式為一男一女主持,男主持人固定為SD太郎(胡龍雲),女主持人先後有寇乃馨、蠟筆小嵐與小嫻。第一季播出期間為1997年2月16日至1997年5月11日,首播時間為每星期日13點整至14點30分。第二季於1997年5月18日開播,首播時間為每星期日17點整至18點30分。1998年9月20日,小嫻成為《遊戲駭客族》女主持人,稱號「世紀末電玩次世代美少女」。 《遊戲駭客族》錄影地點為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36號1樓及地下1樓「T.T.Station資訊廣場」、臺中市中華路一段「黃金眼流行俱樂部」與臺北市中正區館前路「NOVA資訊廣場臺北店」。1998年11月22日,《遊戲駭客族》與《電玩時代週刊》在NOVA資訊廣場臺北店合辦「電玩英雄會」,《遊戲駭客族》現場播出1998年東京電玩展實況錄影。.

新!!: 中國時報和遊戲駭客族 · 查看更多 »

聞天祥

聞天祥是臺灣著名影評人及作家。16歲開始發表電影文字,20歲起擔任臺灣報章雜誌影評人及專欄作家,並以《蔡明亮研究》取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曾擔任五屆台北電影節節目策劃(2002-2006)、國家電影資料館董事、國內外電影獎評審。2009年被侯孝賢延攬出任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2010年帶領工作人員創辦金馬奇幻影展。並於台灣藝術大學、政治大學任教。 個人著作包括《孵一顆電影蛋》、《影迷藏寶圖》、《書寫臺灣電影》、《光影定格:蔡明亮的心靈場域》、《影迷的第一堂課》、《過影:1992-2011台灣電影總論》等電影專書。.

新!!: 中國時報和聞天祥 · 查看更多 »

遠雄企業團

遠雄企業團(Farglory Group),簡稱遠雄集團,是在臺灣以建築營造業或土木工程業兼休閒旅遊業為核心的企業集團,由趙藤雄創立,由1969年成立的遠東建設延伸而來,旗下共有2家上市公司,目前已名列臺灣前50大企業集團。由於兩年間股價升值兩倍,2008年6月,《富比士》公佈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身價淨值十八億美元,躍居臺灣第十三名。.

新!!: 中國時報和遠雄企業團 · 查看更多 »

遠流出版公司

遠流出版公司,全名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遠流,為臺灣相當--名之大出版社。1975年王榮文創辦獨資商號遠流出版社,1981年2月24日改組為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中國時報和遠流出版公司 · 查看更多 »

聯合報文學大獎

聯合報文學大獎,為《聯合報》所設立之文學獎,每年頒發給一位仍在持續創作的臺灣作家,獎金新臺幣101萬元。.

新!!: 中國時報和聯合報文學大獎 · 查看更多 »

聯合報文學獎

聯合報文學獎,為《聯合報》所設立之文學獎,曾經和《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並列為臺灣最重要的副刊徵文獎。.

新!!: 中國時報和聯合報文學獎 · 查看更多 »

達人總動員

《達人總動員》,是王偉忠、詹仁雄和湯宗霖擔任製作人,野火娛樂製作的節目,2012年8月25日起於每個星期六晚上10點時在中視主頻道首播。主持人為歐漢聲、吳怡霈。本節目是《超級模王大道》的姐妹作,原本是要替《超級模王大道》第2屆甄選參賽者,但至節目中期臨時改變節目走向,變成專選魔術達人的節目,《超級模王大道2》則另行舉辦海選。首錄記者會於2012年8月18日舉辦,最後一集於2013年3月2日錄影。.

新!!: 中國時報和達人總動員 · 查看更多 »

華人星光大道

《華人星光大道》是台灣一個電視歌唱選秀節目,由金星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作、中國電視公司監製,2011年6月20日首錄,2011年7月3日開播。主持人為陶晶瑩,另設有五席評審,擔任常任評審的有袁惟仁、黃韻玲、李泉、林夕、陶喆、陳建寧。該節目的前身為《超級星光大道》,節目班底也與《超級星光大道》相近。 此外,馬來西亞Astro AEC和新加坡星和都会台也會透過轉播中視的畫面,與台灣同步首播該節目最新一集。 2014年8月,該節目製作人詹仁雄證實該節目將停播,最大原因是每集投入製作費新台幣170萬元卻得到遠不如預期的收視率。 2015年8月,再度以《星光大道》播出,由遊戲橘子冠名,全名稱為《橘子20星光大道》,由華視、酷瞧共同播出。.

新!!: 中國時報和華人星光大道 · 查看更多 »

華義國際

華義國際數--位娛樂股份有限公司(英語:Wayi International Digital Entertainment Co., Ltd.),簡稱華義,是台灣的一家遊戲軟體公司。.

新!!: 中國時報和華義國際 · 查看更多 »

華視天王豬哥秀

《華視天王豬哥秀》是映畫傳播製作、中華電視公司監製和播出的臺灣綜藝節目,2014年10月30日舉行簽約記者會,華視主频在12月21日起臺灣時間每週日晚上8点播出,主持人為豬哥亮和陳亞蘭,全76集,是同屬映畫傳播製作的中國電視公司綜藝節目《萬秀豬王》的後繼節目,也是豬哥亮最後一個主持的綜藝節目。2016年5月29日播出最後一集,6月5日起在原時段重播。马来西亚Astro欢喜台、Astro欢喜台HD于2015年5月16日起與華視主頻同步播出,同时于马来西亚时间每週六晚上10点播出。2016年4月2日,Astro欢喜台及Astro欢喜台HD改为每週六晚上10点半播出。.

新!!: 中國時報和華視天王豬哥秀 · 查看更多 »

華揚史威靈飛機公司

華揚史威靈飛機公司(Sino Swearingen Aircraft Corporation,縮寫SSAC),是美國一家飛機製造公司,由中華民國的統一企業、慶豐集團、太平洋電線電纜、台翔航太、行政院開發基金、中華開發等公司1994年投資成立的「華揚航太」,在1995年與美國SAI公司各出資50%合組的小型商務飛機製造公司,主要產品為史威靈SJ30-2小型商務噴射機。公司總部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在西維吉尼亞州馬丁斯堡地區機場的約翰·D·洛克斐勒4世技術中心則有一座組裝工廠。 公司成立之初,獲得來自中華民國政府的大量資金挹注。經過十多年的近乎空轉後,在2008年8月轉售予聯合大公國投資開發公司,並改名為耶米斐斯特航空公司(Emivest Aerospace Corporation,縮寫EAC)。.

新!!: 中國時報和華揚史威靈飛機公司 · 查看更多 »

萩餅

萩餅(お萩もち、御萩おはぎ、萩の餅はぎのもち、牡丹餅ぼたもち),日本點心(和菓子)之一,招待客人時常用的甜點。.

新!!: 中國時報和萩餅 · 查看更多 »

萬善同歸

萬善同歸,又稱萬善同、同歸所(取義於「萬善同歸之所」),是奉祀無主孤魂的小祠。臺灣開墾之初,瘟疫痢疾頻傳,械鬥戰爭不斷,眾多無人收屍斂葬的死者,而民眾秉持善心,往往聚而收埋,號曰「萬善同歸」或「萬善同」等。現臺灣臺北市士林區芝山,仍有同歸所一祠,安奉孤魂。 中元節時,廟宇設法會普渡亡靈,亦用紙紮一房舍,上書「同歸所」,以供各路無主平民的孤魂在法會時棲身之處,兩旁各設「男堂」、「女室」。中設一神位,書「無祀男女孤魂滯魄等眾香位」、「界內五音十彙無祀男女孤魂滯魄等眾香位」、「沃焦山下男女孤魂滯魄眾等眾香位」、「無祀冥府陰光孤魂滯魄等眾香位」之類字樣。 2016年5月,臺中市生命禮儀管理處將接管原來由臺中市各區公所管理的公墓,但要求各區公所先排除各公墓都有的百姓公廟、同歸所等祠廟,引發臺中市議員質疑不符民情。.

新!!: 中國時報和萬善同歸 · 查看更多 »

萬秀豬王

《萬秀豬王》是映畫傳播製作、中視監製和播映的台灣綜藝節目,2012年8月18日開播,首映時間為台灣時間每周六20點至22點,主持人豬哥亮從民視《豬哥會社》跳槽至中視,女主持人改由陳亞蘭接棒與豬哥亮搭檔主持。(原民視《豬哥會社》主持棒由余天接棒與侯怡君搭檔主持。) 與豬哥亮曾經主持的民視《豬哥會社》類似,除了採訪單元仿台灣早年主持秀場的形式,及帶入早期台灣許多綜藝節目都有的大樂隊,並重現豬哥亮在秀場時期著名的搞笑短劇。2013年1至2月,柏合麗娛樂傳媒加入製作。2013年2月28日,柏合麗娛樂傳媒解散,該節目恢復由映畫傳播獨立製作。2015年,中天娛樂台加入重播。2014年12月,映畫傳播製作公司將《萬秀豬王》節目搬至華視並改名《華視天王豬哥秀》,原主持人豬哥亮與陳亞蘭也一同跳槽華視。.

新!!: 中國時報和萬秀豬王 · 查看更多 »

萬華區

萬華區(昔日稱作「艋舺」),是一個位於臺灣臺北市西南側的行政區劃。萬華區的前身主要是龍山區、雙園區,在1990年台北市區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將龍山區、雙園區大部份地區及城中區、古亭區小部份地區合併成為萬華區。 萬華區是台北市較早發展的區域,有許多老舊社區及古蹟,也有年輕人喜好聚集的西門商圈徒步區引領時尚潮流。萬華區同時也是台北市供應新鮮食材的果菜、肉類運銷中心,2010年台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萬華區為白牡丹,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中國時報和萬華區 · 查看更多 »

萬華車站

萬華車站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萬華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鐵路車站。曾是已經廢止的臺鐵新店線端點站。為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中最晚開發的車站,也是唯一沒有臺北捷運共構的車站,但與臺北捷運龍山寺站萬華區公所出口直線距離約150公尺,可由東站出口經由康定路向北步行至龍山寺站出口3轉乘。.

新!!: 中國時報和萬華車站 · 查看更多 »

鐘姓

--是華人一個很罕見的姓氏。「鍾」、「鐘」在某些字詞通用,臺灣的「--」姓可能是避諱或日治時代戶政謄寫筆誤,溯源與「--」同宗。 「--」和「--」在中國大陸1950年代曾經共同簡化為單一「--」字。2013年的新版规范字表因為「--」姓存在,而恢復了「--」(「--」的简体)和「--」(「--」的简体)字以示區別。兩字就姓氏而言,在大陸福建省诏安县都有人姓。.

新!!: 中國時報和鐘姓 · 查看更多 »

青梅竹馬 (2009年電視劇)

《青梅竹馬》(Happy Together/4 Friends),是中視2009年八點檔電視劇之一,中視無線台首播期間為2009年12月8日至2010年4月9日。 從該劇第一集開始,中視無線台的八點檔時段正式定名為《全家劇場》。第四十四集改新的片尾。.

新!!: 中國時報和青梅竹馬 (2009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頂新三重新燕案土地變更事件

頂新三重新燕案土地變更事件頂新集團旗下的味全公司在2010年時,以101億標下位於新北市三重區新燕土地,因頂新集團旗下另間頂新製油公司涉及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引致對頂新三重新燕土地變更事宜合理性之質疑。。新北地檢署經調查後,認定告發朱立倫涉圖利頂新案查無不法,將全案簽結。.

新!!: 中國時報和頂新三重新燕案土地變更事件 · 查看更多 »

頂新國際集團

頂新國際集團是臺灣一家以食品產銷為中心的企業集團,由彰化永靖出身的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兄弟共同創立。其旗下擁有的知名品牌有康師傅、味全、中国FamilyMart、德克士、布列德等,事業版圖橫跨大中華地區。.

新!!: 中國時報和頂新國際集團 · 查看更多 »

顏崑陽

顏崑陽(1948年11月1日-),台灣嘉義縣東石鄉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教授,於106年退休。顏崑陽以寫作散文為主,兼擅古典詩詞、現行小說的創作,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佳作、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等、中興文藝古典詩創作獎章、中國文藝獎章散文創作獎章。著作有《顏崑陽古典詩集》、散文集《秋風之外》、《小飯桶與小飯囚》及短篇小說集《龍欣之死》等。.

新!!: 中國時報和顏崑陽 · 查看更多 »

顏文章

顏文章,台灣政治人物,曾代表民主進步黨任職立法委員,曾在高雄縣旗山鎮(今高雄市旗山區)經營地下電台「台灣人廣播電台」。2008年,敗給鍾紹和,連任失利後漸淡出政壇。女兒顏曉菁,現为高雄市議會議員。.

新!!: 中國時報和顏文章 · 查看更多 »

顏擇雅

顏擇雅(),本名顏秀娟,台灣出版家、翻譯家,為雅言文化出版公司創辦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比較文學系學士,曾為《民生報》、《中國時報》、《台北時報》撰寫專欄。曾獲梁實秋翻譯獎、金鼎獎雜誌類最佳專欄獎。曾發行《中國即將崩潰》、《優秀是教出來的》、《世界是平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西方憑什麼》等暢銷書。.

新!!: 中國時報和顏擇雅 · 查看更多 »

顧玉玲

顧玉玲(),綽號沐子,是台灣的社會活動家以及人權活動家。.

新!!: 中國時報和顧玉玲 · 查看更多 »

行人保護時相

行人保護時相(又作行人專用時相或全向十字路口)是一種為了保護行人的安全,在交叉路口(且為號誌化路口)設置的行人穿越號誌系統。號誌會使所有的車輛暫停,讓行人能夠在這段期間內以各種方向穿越路口(可以任何方向穿越)。 在1940年代晚期,加拿大的溫哥華和美國的堪薩斯城率先開始在路口實施行人保護時相。之後其他各大城市相繼開始效仿,包括丹佛、巴爾的摩、紐約、香港、蒙特婁、比佛利山、台北,以及東京知名的澀谷站前交叉口。行人保護時相大多是設置在交通繁忙、行人眾多的路口。.

新!!: 中國時報和行人保護時相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通稱行政院組織改造、或簡稱為組改,是中華民國政府自2012年起針對行政院及其所屬部會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新!!: 中國時報和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簡稱新聞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曾經設置的附屬機關,具有部會級地位。成立於1947年5月2日,後隨著政府遷台而有多次的縮編與恢復。其主要負責行政院的公共關係、政策宣傳、形象推廣、政府發言等工作,因而有「政府化妝師」之別稱;除此之外,並負有協助大眾傳播產業發展的任務。為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新聞局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改為在行政院本部內設置發言人辦公室。.

新!!: 中國時報和行政院新聞局 · 查看更多 »

風中家族

,中國大陸片名則為《對風說愛你》,是一部於2015年上映的愛情史詩電影。本部電影以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間)為背景,試圖呈現臺灣歷經60多年的時代變遷,小人物在顛沛流離、歷經時代苦難下刻苦奮鬥的故事。由楊祐寧、胡宇威、郭采潔、柯佳嬿、郭碧婷、李淳、李曉川、林玟誼 、姜瑞佳領銜主演。.

新!!: 中國時報和風中家族 · 查看更多 »

風潮音樂

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英語:WIND MUSIC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成立於1988年,由一群熱愛和關心台灣本土音樂環境的音樂工作者組成,以創作及出版精緻音樂自詡。.

新!!: 中國時報和風潮音樂 · 查看更多 »

颱風尼伯特 (2016年)

颱風尼伯特(Typhoon Nepartak,國際編號:160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2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Butchoy)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個被命名的風暴。「尼伯特」一名是由密克罗尼西亚提供,是科斯雷著名的戰士。 尼伯特在2016年7月2日才生成、翌晨獲得命名,是自1998年熱帶風暴妮蔻兒以來,該區域最晚出現的全年首個獲命名熱帶氣旋。寂靜大半年的西北太平洋積聚極大能量,讓尼伯特不斷吸收,從而導致其強度爆發,終使這個西北太平洋年內首個獲命名風暴一躍成為該年第1個同時達到日本氣象廳颱風分級之「猛烈的」程度、韓國氣象廳、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及香港天文台之「超強颱風」、臺灣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之「超級颱風」強度的熱帶氣旋,屬最少近60年以來最強全年首個獲命名風暴。尼伯特以接近頂峰強度肆虐臺灣,令當地繼前一年的颱風杜鵑後,連續2年遭受達到臺灣中央氣象局「強烈颱風」級別之熱帶氣旋橫掃;此外尼伯特也刷新上一年颱風蘇迪羅的紀錄,成為中國福建省經濟損失最嚴重的風災,但此紀錄維持僅2個半月便旋即再遭颱風莫蘭蒂打破。.

新!!: 中國時報和颱風尼伯特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獅子山 (2016年)

颱風獅子山(Typhoon Lionrock;國際編號:161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2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Dindo)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0個獲得命名的熱帶氣旋。「獅子山」一名由香港提供,是香港位於九龍和沙田之間的一座山,其山峰貌似獅子而得名。 獅子山是該年8月於西北太平洋至華南出現的巨大「季候風渦旋」系統下第6個生成的風暴、兩週內第4個吹襲日本的熱帶氣旋,而其形成位置在北緯33.1度,是21世紀以來生成位置最北的風暴,也是自1951年以來形成緯度第9高的熱帶氣旋;但與此同時,獅子山由日本以南海域以偏西南路徑移近琉球群島,與侵襲琉球群島後改向東北移近日本的典型轉向熱帶氣旋路徑剛剛相反,於西北太平洋上實屬罕見。獅子山南下期間曾與正在北上吹襲日本的颱風蒲公英產生「藤原效應」導致出現不規則行徑,巧合地上一次使用此風暴名稱的2010年同名風暴也受到「雙颱效應」影響而採取異常移動路線。於琉球群島東南面海域滯留期間,獅子山穩定增強為一成熟颱風,是該「季候風渦旋」內最強大的風暴;隨後獅子山急轉彎向東北推進,「回馬槍」再襲日本本州,最終成為睽違103年以來首個登陸日本東北地方東岸、直接侵襲東北地方的熱帶氣旋,登陸點更是史上所有登陸本州東岸的所有熱帶氣旋當中最北者,打破1913年三陸地方颱風之紀錄,獅子山挾帶之豪雨更在當地和北韓引發嚴重水災,北韓因而有過百人喪命。.

新!!: 中國時報和颱風獅子山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納莉 (2001年)

颱風納莉(--,國際編號:2001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01,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奇科,--)為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六個被命名的風暴,其發展過程與路徑相當奇特詭譎、活躍期特別長久,乃該風季十分致命的風暴之一。該系統於2001年9月5日在琉球群岛南方海面形成,初期受鋒面影響而往東北行進並侵襲沖繩島,其後往西移動且與颱風丹娜絲發生藤原效應,期間又受副熱帶高壓脊與華北地區的中層大陸高壓所形成之鞍型場影響,期間數回強度反覆增強與減弱、移速遲緩乃至原地滯留、三度急轉彎侵襲琉球群島、四次超過90度大轉彎,造成當地2人罹難或失蹤。 9月13日晚間起,中層大陸高壓的所挾帶之導引氣流佔有主導地位,納莉因而往西南方向緩慢行進,並於9月16日晚間開始侵襲且滯留臺灣本島長達49小時又20分鐘,為當地帶來強降雨而導致九一七水--災,為臺北都會區造成繼2000年象神之後最嚴重的淹水災害,同時亦刷新各地測站雨量紀錄,共造成94人罹難、10人失蹤、經濟損失高達300億新臺幣(當時折合美元約8.66億)。自臺灣出海後進入台灣海峽南部、南海北部一帶,受副熱帶高壓勢力影響而往西行,直撲华南地区並在當地引致零星災害,有3人罹難與3人失蹤,經濟損失達6000萬人民幣(當時折合美元約725萬)。納莉最終深入內陸而受地形影響,9月21日在廣西消散。值得一提的是,納莉活躍期間之平均移速僅時速8.7公里,是21世紀以來平均移速第三慢的西北太平洋風暴(僅次於2001年利奇馬以及2011年南瑪都)。 儘管納莉當年在臺灣造成僅次於桃芝的極大破壞及傷亡,但由於敏感的政治因素,中華民國並非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成員,無法提出除名要求,名稱仍繼續沿用至今。然而自2013年-zh-cn:飞燕; zh-tw:燕子; zh-hk:飛燕; zh-mo:飛燕-起,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決定將部份音譯名稱改為意譯,「納--莉」亦因而被改為「百--合」,不過並不追溯在此次改名政策推出前的颱風。.

新!!: 中國時報和颱風納莉 (2001年) · 查看更多 »

飛上彩虹 (中視)

《飛上彩虹》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1984年星期六晚間大型綜藝節目,主持人是鳳飛飛,播出期間為1984年8月11日至1984年12月8日,播出時間為星期六20:00~21:30,共18集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四輯: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6年6月30日出版,第80頁。。工作人員--上的製作人是「鳳二哥」林鴻明(鳳飛飛的二哥,鳳凰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實際製作人是王鈞(詳見下文)。.

新!!: 中國時報和飛上彩虹 (中視) · 查看更多 »

飛歌事件

飛歌事件,是臺灣一起職業災害事故,美商台灣電子公司設在臺北縣淡水鎮竹圍里(今新北市淡水區竹圍里)的工廠,於1972年接連發生女工中毒死亡事件。主管機關事後調查發現,該工廠使用劇毒物質作為工業除污劑,工廠建築又沒有適當的通風措施,導致5名女工吸入過多有毒溶劑的揮發氣體,引起肝中毒死亡。這起事故經媒體揭露後,引發輿論譁然,促使立法院於事故兩年後(1974年)通過《職業安全衛生法》,以保護勞工工作時的身心健康。.

新!!: 中國時報和飛歌事件 · 查看更多 »

褒揚令

褒揚令,是中華民國政府依據法律表揚對國家有巨大貢獻之國民所發之正式文告;「褒揚」是法律行為,需依法定程序核定施行。.

新!!: 中國時報和褒揚令 · 查看更多 »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意大利政治人物、企業家,数度出任意大利总理,同时也是AC米蘭班主、传媒大亨、歌手、超级富翁。 1994年投入意大利政壇以來,始终是主宰著意大利政局的风云核心之一,也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意大利人之一,长期处于风口浪尖。貝盧斯科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位完成五年任期,以及執政時期最長的意大利總理。.

新!!: 中國時報和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 查看更多 »

西拉雅語

漢人遷台之前的台灣南島語言分布圖(按 Blust, 1999)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東台灣"蘭嶼島(深紅色)表示為使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巴丹語群達悟語的區域. 西拉雅語(Siraya)是台灣平埔原住民族西拉雅族人所使用的語言,原本被語言學家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死語,但在台灣台南縣西拉雅原委會的努力下逐漸復甦和使用。同時,將通過民間團體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希望該組織列為「死語」的西拉雅語能修正為復育中的語言。為台灣原住民語言之一種,屬於南島語系的次語群,亦歸類為台灣南島語第6群。昔日分布於台南一帶的平原,以及花蓮縣玉里鎮、富里鄉,台東縣關山鎮、池上鄉等地。臺灣部份地名源自該語,如麻豆。 經由新港文書及《福爾摩沙語辭彙集》等荷蘭人著作,西拉雅語被部份保留下來。.

新!!: 中國時報和西拉雅語 · 查看更多 »

饒星星

饒星星,臺灣女演員,演出過多部MV、短片及電影。學習於北藝大電影系演員培訓課程。 2012年參與電影《八月的窗》電影演出,飾演女主角陳曦,合作演員黃明。 2014年參與公共電視電影《自由人》演出,飾演長期被囚禁的小兒麻痺患者女主角小綺,因此片入圍第49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自由人》一片入圍國內外多項影展的肯定,其中包括台灣金鐘獎與金馬獎,第88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前十強提名。 2018年參與電影長片《小美》,飾演謎樣女孩小美,此片入圍柏林影展世界大觀單元、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片。.

新!!: 中國時報和饒星星 · 查看更多 »

親中媒體

親中媒體,是指抱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場的傳媒,主要廣泛使用在臺灣、香港、澳門等華語圈地區,在臺灣又常被稱為統派媒體。依政治立場又可分為:傾向中國共產黨立場或具有中資背景的傳媒,被稱為親共媒體;傾向中國國民黨或泛藍立場的傳媒,被稱為親藍媒體。.

新!!: 中國時報和親中媒體 · 查看更多 »

馬偕醫學院

偕學校財團法人馬偕醫學院(Mackay Medical College),是一所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創立於台灣新北三芝的私立醫學院。2009年3月30日,教育部通過該校的立案申請,准予立案招生,成為全台第12所醫學院。 擁有1.5公頃的自然森林。 2017年7月下旬傳出與真理大學、馬偕護專整併消息,2020年前併校並更名為馬偕大學,成為馬偕大學醫學院校區。 此消息校方已證實為誤傳.

新!!: 中國時報和馬偕醫學院 · 查看更多 »

馬丁努斯·宋克

丁努斯·宋克(Martinus Sonck,),或譯馬蒂·孫克,台灣荷蘭殖民時期第一任台灣長官,出生於阿姆斯特丹。1621年曾率兵攻佔班達,成為班達長官。1623年被控浪費槍枝、彈藥而被調回巴達維亞,1624年被在巴達維亞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科恩派赴大員(台灣),成為台灣荷蘭殖民時期首任台灣長官。 根據中國時報的報導:「台灣不只明朝不管,甚至也不屬任何國家管轄,所以走私船早在當時就在基隆、安平與淡水會合明朝、日本與西班牙、葡萄牙與荷蘭的商船。...

新!!: 中國時報和馬丁努斯·宋克 · 查看更多 »

馬世芳

世芳(),台灣作家、廣播人、音樂評論家,長居台北。現任Alian電台節目主持人。.

新!!: 中國時報和馬世芳 · 查看更多 »

馬冰如

冰如(),本名馬自東,生於中國湖南長沙,中國國民黨黨員,教育工作者,擁有中華民國與美國雙重國籍。作為馬鶴凌之三女,她是馬英九的三姐。長期居住於美國,1997年從美國移居中國北京。.

新!!: 中國時報和馬冰如 · 查看更多 »

馬莉君

莉君(),原名馬定北,生於台灣台北市,擁有中華民國與美國雙國籍,長居美國舊金山。作為馬鶴凌之幺女,她是馬英九的妹妹,另有三個姐姐。.

新!!: 中國時報和馬莉君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新!!: 中國時報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馬雷蒙

雷蒙,台灣舞蹈老師,臺灣電視公司歌唱節目《群星會》的歌星,R2舞群創辦人,曾經是《鑽石舞台》、《綜藝一百》的舞群,人稱「馬爺」,董成瑩是他的徒弟。.

新!!: 中國時報和馬雷蒙 · 查看更多 »

馬悅然

悅然(瑞典语:Nils Göran David Malmqvist,),瑞典籍汉学家。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馬悅然 · 查看更多 »

馮光遠

馮光遠(Neil Peng,),筆名徐玖經,生於臺灣臺北縣三重鎮(今新北市三重區),外省第二代,祖籍中華民國上海,是記者、作家、編劇、攝影、劇場工作者及政治人物,曾任《中國時報》主筆、副總編輯。馮也是《給我報報》、憲政公民團創辦人,並曾受聘於金石堂書店擔任行銷創意總監,以發表幽默與政治諷刺文章聞名。.

新!!: 中國時報和馮光遠 · 查看更多 »

馮鵬年

馮鵬年()洪致文,,洪致文個人Blog,2011年8月6日。 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首位氣象主播,也是台灣電視史上首位氣象科畢業的氣象主播與首位男性氣象主播。.

新!!: 中國時報和馮鵬年 · 查看更多 »

首華卡通頻道

首華卡通頻道是台灣曾經存在的專門播放動畫的有線電視獨立頻道,營運商為首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7月16日-2002年1月18日),頻道代理商為和信集團旗下的和威傳播,播放的動畫大多為OVA。 在「三加一」頻道商(和信集團、東森集團、木喬傳播、世代國際)於1998年10月展開的有線電視系統及頻道整合之下,身為小頻道商的首華國際從此退出市場。《台灣電視資料庫》所載首華卡通頻道實際播放時期為1998年3月至10月。.

新!!: 中國時報和首華卡通頻道 · 查看更多 »

首都早報

《首都早報》,是台灣在解除報禁之後創刊的日報。《首都日报》在1989年5月4日試刊,1989年6月1日創刊,1990年8月28日停刊,創辦人為康寧祥。.

新!!: 中國時報和首都早報 · 查看更多 »

馒头

饅頭,中國傳統麵食,以麵粉和水按比例混合發酵後(或拌入內餡)蒸制而成的食品。華北地區稱為餑餑,關中、中原等地稱為饃、晉語、閩方言地區稱為饃饃等。通常是半球形、长方体,大小從直徑4公分左右到直徑15公分左右均有。其中,無餡的饅頭是中國北方人的主食。.

新!!: 中國時報和馒头 · 查看更多 »

香椎由宇

香椎由宇,原名香椎悠子,日本女演員,出生於神奈川縣綾瀨市,美日混血兒(外祖父為美國人),所屬經紀公司為Horipro,畢業於目白大學外國語學部英美語文學系。丈夫為小田切讓。.

新!!: 中國時報和香椎由宇 · 查看更多 »

香港報業公會

香港報業公會(Newspaper Society of Hong Kong),成立於1954年5月10日,是香港報紙出版業同業公會組織,當年由華僑日報、星島日報、南華早報、工商日報,多份親國民政府的報章聯合創辦。現時成員包括十四張報紙,如香港經濟日報、明報、英文虎報、香港商報、都市日報、新報、AM730、大公報、文匯報、中國日報香港版、成報等。現任香港報業公會的會長是李祖澤,名譽會長是查良鏞及岑才生。.

新!!: 中國時報和香港報業公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外籍家庭傭工

香港外籍家庭傭工(簡稱外傭)是指在香港工作的外籍家庭傭工,佔香港人口達3%,當中絕大部份是女性。2005年,香港共有223,394名外籍家庭傭工,其中53.11%來自菲律賓,43.15%來自印尼,2.05%來自泰國。到2013年12月31日,外傭數目增至320,988人,其中46%來自印尼,51%來自菲律賓。由於香港法例規定外傭必須與僱主同住,他們居住在僱主的家裡,負責為僱主處理各種家務,例如煮食、清潔及照顧老人小孩等。 自2016年10月1日起,法定的外傭最低工資為$4,310港元。僱主需同時提供免費膳食,或每月不少於$1,037港元的膳食津貼。.

新!!: 中國時報和香港外籍家庭傭工 · 查看更多 »

駱以軍

駱以軍(),生於臺北市,祖籍安徽省無為縣,臺灣專職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駱以軍 · 查看更多 »

騰雲無人機

雲无人机是中華民國中山科學研究院研制之无人航空载具。.

新!!: 中國時報和騰雲無人機 · 查看更多 »

許丙

許丙(),字芷英,幼名亞丙,號大山,生於日治臺灣臺北淡水(今新北市淡水區),曾任板橋林家林本源總事務所庶務長、臺北州協議會議員、臺灣總督府評議員、日本貴族院議員、永昌產業代表者、華南銀行監察役、臺灣興業信託監察役、唐荣铁工厂顾问、臺灣青果公司顾问、许氏宗親會會长。.

新!!: 中國時報和許丙 · 查看更多 »

許仁圖

許仁圖(),筆名阿圖,苗栗後龍人,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畢業。曾任河洛圖書出版社發行人、五千年出版社負責人、河洛影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萬隆電影公司負責人、《臺灣時報》記者、《臺灣時報》文藝組主任兼副刊主編、《臺灣時報》副總編輯兼總分稿、民進黨高雄市黨部主任委員、高雄市政府顧問、高雄市政府新聞處處長、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局長、民進黨中央黨部副祕書長。.

新!!: 中國時報和許仁圖 · 查看更多 »

許琇禎

許琇禎,學術專攻現代文學,現任台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高雄市立前鎮高中、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畢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有小說和散文。.

新!!: 中國時報和許琇禎 · 查看更多 »

許義雄

許義雄(),台灣雲林縣人,台灣體育界知名學者,曾任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為運動教育學領域的專家。 在陳水扁甫上任總統時,許義雄就首先被外界點名為體委會主委的可能人選之一,而他順利上任的原因,外界認為是與其資深的體育行政經驗有關,特別是他在體委會尚未正式成立前,就擔任過中華民國體育學會會長,以及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起草小組總召集人,並且參與體育相關法案的修訂,體育界對於他的評價是褒過於貶。.

新!!: 中國時報和許義雄 · 查看更多 »

許智傑

*京城銀行獨立董事 許智傑(Hsu Chih-chieh,)是臺灣政治人物,嘉義縣人,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博士班、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臺灣大學機械系學士,民主進步黨籍。曾任第八屆鳳山市市民代表、高雄縣議會第15屆議員、第十五屆鳳山市市長、第一任鳳山區區長。現為民進黨中執委、第九屆立法委員當選人。京城銀行獨立董事,其2017年半年擔任獨董報酬為60萬元,加上業務執行費用16萬2千元,共76萬2000元。.

新!!: 中國時報和許智傑 · 查看更多 »

詹宏志

詹宏志()是出生在臺灣南投縣南投市的作家、編輯、電影製片及企業家,亦是台灣的趨勢專家。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為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文化創辦人、《數位時代》發行人。2016年12月獲聘為國策顧問。 曾任台灣許多出版及資訊相關產業協會的董事及理監事職及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於1997獲台灣People Magazine頒發鑽石獎章。.

新!!: 中國時報和詹宏志 · 查看更多 »

詹乃蓁

詹乃蓁(),台灣女模特兒,屬伊林模特儿经纪公司。.

新!!: 中國時報和詹乃蓁 · 查看更多 »

詹哲淵

詹哲淵(),台灣足球運動員,主司防守中場,目前就讀於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詹哲淵於2005年進入高雄市立中正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就讀,在2006年高中足球聯賽中出賽即射入5球。隨後詹哲淵轉入足球名校北門高中,他在2007年的高中足球聯賽表現優異,獲選為聯賽最佳球員。2008年,詹哲淵自北門畢業,錄取國立台灣體育學院競技運動學系,在教授趙榮瑞的推薦之下,與陳柏良及黃楷峻前往日本球隊FC岐阜與FC刈谷試訓。 2009年4月,詹哲淵受到中華台北足球代表隊徵召,於2010年亞足聯挑戰盃對巴基斯坦一賽中首度亮相,8月又代表中華台北參加2010年東亞足球錦標賽準決賽,在對朝鮮的比賽中,長傳助攻隊友張涵得分,為中華台北男足史上對朝鮮的第一個進球。.

新!!: 中國時報和詹哲淵 · 查看更多 »

詹怡宜

詹怡宜(),詹怡宜是TVBS的「開台元老」之一。自TVBS於1993年開台之初便於TVBS擔任記者採訪新聞。1994年即以「兼職主播」的身分登上TVBS主播台播報《無線夜報》。隨後十多年間仍不斷兼顧採訪記者與主播播報的職務直到今日。 現任TVBS新聞台新聞部總監、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主持人。.

新!!: 中國時報和詹怡宜 · 查看更多 »

認識臺灣

《認識臺灣》是由中華民國國立編譯館所編撰的一套國民中學教科書,分為《社會篇》、《歷史篇》、《地理篇》共三本,於1997年(民國86年)9月1日開始於台澎金馬各國民中學實施教學。在一般的語境下,《認識臺灣》單指《歷史篇》——因其牽涉臺灣歷史(包括明、清、日治時期)的評價與認同,遠較其他兩篇複雜。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臺灣歷史、臺灣地理內容改為編於七年級(國中一年級)的社會領域課程,《認識臺灣》教科書的階段性任務也已結束。.

新!!: 中國時報和認識臺灣 · 查看更多 »

說文解字臺語傳真

《說文解字臺語傳真》,閩南語白話字Soeh-Bûn Kái-Jī Tâi-Gí Thôan-Chin,舊名《鬼谷子靈讖》,為台灣藝人張宗榮製作兼主持的現場直播電視節目,在台灣多個有線電視頻道播出。.

新!!: 中國時報和說文解字臺語傳真 · 查看更多 »

諫山創

諫山創是日本漫畫家。他的初次連載作品、也是目前正在進行連載的作品是《進擊的巨人》,截至2017年為止,該作品銷售量達6600萬冊,使他成為暢銷的漫畫家。.

新!!: 中國時報和諫山創 · 查看更多 »

高年億

年億,台灣人,《聯合報》負責司法新聞的記者。其於2006年4月24日台北地方法院開庭審理勁永國際「股市勁永禿鷹案」(勁永案)時,堅決不透露勁永案報導的消息來源,為合議庭依《刑事訴訟法》第182條「證人無正當理由拒絕證言」之規定裁罰最高額的新台幣三萬元罰鍰,因此成為台灣首位因拒絕透露消息來源而被法院裁罰的案例,之後並連續遭到台北地方法院裁罰計新台幣九萬元。此案引起「新聞自由」與「公共利益」的爭議,在台灣平面媒體有《聯合報》、《中國時報》、《蘋果日報》以社論表示希望法官尊重新聞自由、予以免罰;但也有論者表示,「新聞自由」應對「公共利益」退讓。 2012年11月,臺北地檢署偵辦張廣元賭博電玩弊案,在發動搜索前3天監聽到有人以代號「快走!八王爺要出巡」(暗指檢察官要取締)通風報信;檢方懷疑是法務部調查局公共事務室專員阮鵬球洩漏給《聯合報》採訪中心副主任高年億。2013年6月14日,檢方約談兩人到案;訊後,阮鵬球因偽證、妨害秘密罪且有串證之虞,被檢方聲請羈押禁見;高年億則因不配合偵訊,檢察官漏夜簽發拘票,檢察官開拘票將他逮捕上銬,凌晨強制移送北檢複訊。檢方訊後,認為高涉嫌重大,但無羈押必要,諭令新台幣七十萬元交保。.

新!!: 中國時報和高年億 · 查看更多 »

高信疆

信疆,筆名高上秦,河南武安(今屬河北)人,中華民國作家、編輯,有許多作品傳世,同時篤信佛教,是法鼓山的信徒、慈濟志工。.

新!!: 中國時報和高信疆 · 查看更多 »

高靖榕

靖榕(Sharon Kao),()。台灣演員,出生於台灣台北市,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曾演出電影《帶一片風景走》(Leaving Gracefully)、《露西》(Lucy)、《只要我長大》(Lokah Laqi)。母親為布農族原住民、阿姨為台灣知名歌手高勝美。2015年11月於臉書粉絲頁發布訊息,與原經紀公司已無經紀約,舊藝名「高尹辰」停止使用,改用本名「高靖榕」。2016年,獲得第18屆台北電影節「最佳新演員獎」。2017年在美國登記結婚,舉辦婚禮,現居美國加州。.

新!!: 中國時報和高靖榕 · 查看更多 »

高雄85金典超越巔峰國際登高賽

85金典超越巔峰國際登高賽(Kaohsiung Tuntex 85 Sky Tower "Over the Top" Run Up),是2003年3月22日在台灣高雄市,為了配合第23屆高雄市體育季,而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高雄85大樓管理委員會主辦,中華民國路跑協會、高雄市立體育場承辦的比賽,地點位在高雄85大樓的1─75樓。而因為該樓層恰巧位於高雄金典酒店的範圍,故得此名。 雖然本項登高比賽有進行分組,不設置報名的名額限制,但主辦單位為了安全起見,仍然會要求參與75樓比賽的競賽組選手,必須進行心肺功能檢驗,合格者才能正式獲得參賽資格,而該項活動共吸引了1963位民眾參與。.

新!!: 中國時報和高雄85金典超越巔峰國際登高賽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中國時報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議會

市議會是高雄市的最高立法機關,位於鳳山區國泰路上。現行高雄市議會係於2010年12月25日由原 高雄市議會 與 高雄縣議會 合併改制而成。目前為合併改制後第二屆議會,現任議長為民主進步黨籍的康裕成,副議長為民主進步黨籍的蔡昌達。.

新!!: 中國時報和高雄市議會 · 查看更多 »

高雄煉油廠

煉油廠是一間位於高雄市楠梓區半屏山麓、已停產的石油煉製廠,面積廣達262公頃,曾有逾3,000名員工,乙烯年產量達40萬公噸,為台灣中油公司過去最主要的石油煉製廠之一,主要供應仁大工業區及下游工廠的需要,另有面積約209公頃的觀音山油庫、烏材林油庫等輸儲部門。 其前身是在二次大戰中毀壞的大日本帝國海軍第六燃料廠高雄廠區,1947年2月完成修復並再次投入生產,後因擴建計畫引發長達28年的反五輕運動,最終於2015年11月1日停工。.

新!!: 中國時報和高雄煉油廠 · 查看更多 »

高浩文

浩文(Kao Hao-Wen,)是一名台灣射箭運動員。他曾獲得2011年世界青少年射箭錦標賽男子團體反曲弓冠軍。.

新!!: 中國時報和高浩文 · 查看更多 »

謝大寧

謝大寧(Ta-Ning Hsieh,),生於台灣新北市瑞芳區,大學教授及論政學者。國立師範大學物理系學士、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現職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以及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董事。專精於中國哲學、中國思想史、佛教思想、傳統經典詮釋與傳統思想現代化議題等學術領域。.

新!!: 中國時報和謝大寧 · 查看更多 »

謝介石

thumb 謝介石(台羅:Siā Kài-tsio̍h;),表字又安,一字幼安,台灣新竹市人,任滿洲國第一任外交總長,也是台灣人於滿洲國期間獲得最高官銜的一位。.

新!!: 中國時報和謝介石 · 查看更多 »

謝哲青

謝哲青(),台灣作家、電視節目青春愛讀書主持人、攀岩家、登山家、文史學者,也是知名旅行家。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畢業。.

新!!: 中國時報和謝哲青 · 查看更多 »

謝典霖

謝典霖(),台灣政治人物,現任彰化縣議長,在2009年彰化縣議長補選,順利當選彰化縣議會議長,以30歲之齡成為全國最年輕的議長至今。.

新!!: 中國時報和謝典霖 · 查看更多 »

謝霏霏

謝霏霏,筆名淼淼,籍貫福建省晉江縣,臺灣外省籍教育工作者,中國國民黨黨員。曾獲中華民國全國資深優良教師。 謝霏霏是1940年代末來臺的外省人之一,來臺後於臺師大求學,畢業後在臺東縣、雲林縣等地任教。其教職生涯中,曾因參加當時所屬的執政黨活動被在野黨民意代表抗議,因禁止學生購買校外攤販食物而遭恐嚇;在土庫國中校長任內,亦嚴格實施髮禁、為學生理髮而被糾正,更因實施能力分組教學被家長投訴。.

新!!: 中國時報和謝霏霏 · 查看更多 »

謝長廷

謝長廷(),臺灣政治人物、律師、外交官。生於臺北市延平區打鐵街(今大同區赤峰街,屬大稻埕)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十人小組之一,也是民主進步黨黨名命名者、黨綱起草人。現任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法律上的官銜為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曾任臺北市議員、立法委員、高雄市市長與行政院院長。 根據謝家族譜,謝長廷的祖籍是漳州府詔安縣,和陳水扁、李應元等人為同鄉。而謝長廷有幾位女性祖輩,族譜上載明出生地是「番社」,因此推斷謝長廷有臺灣原住民族的血統郭瓊俐,《》(台北,布克文化,2005),p48~49。 2007年擔任民進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總統候選人,2008年總統大選中敗選後,隨即宣佈退出政壇界,並創設成立台灣維新基金會。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認為,中華民國憲法為一個中國,不能迴避這個憲法各表的問題,行政院院長任內也提出「和解共生」的理念。。.

新!!: 中國時報和謝長廷 · 查看更多 »

謝雷 (歌手)

謝雷(),本名謝茂雄,是一位出生於臺北大稻埕地區的歌手。 他自1964年出道以來已持續出版超過100張專輯;他是臺灣第一位出版國語專輯的男歌手,也是該國第一位專輯銷售破百萬張(不計盜版)的男歌手。.

新!!: 中國時報和謝雷 (歌手) · 查看更多 »

譚志強

譚志強教授(Prof.,Prof.),生於葡屬澳門,原籍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南朗鎮崖口村,是活躍於中港澳台的時事評論員,電台、電視、網路電台時事政論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和大學教授;他是一位天主教徒,聖名方濟各(Francisco)。 由於出生和升學之故,譚志強擁有葡萄牙和中華民國國籍,但從未持有也沒有計劃申請中國香港特區護照、中國澳門特區護照、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 譚志強畢業於澳門天主教耶穌會取潔中學,是澳門歷史學家和詩人潘日明神父辦學早期培養出來的澳門學生之一。他在十九歲赴臺灣升學,先後取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廣播電視組)文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法學碩士、法學博士。 1993年7月,譚志強正式返回香港定居後,又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進修了一年由葡國駐香港總領事館開辦的《葡萄牙語言與文化課程》和三個月英國文化協會開辦的《新聞英文文憑課程》。.

新!!: 中國時報和譚志強 · 查看更多 »

譚端

譚端,1971年生,當代新聞人、獨立記者,文史工作者。.

新!!: 中國時報和譚端 · 查看更多 »

魏少朋

魏少朋(Wei Shao-Peng,)是臺灣1950至70年代的著名男演員,電視節目、廣播節目主持人,曾有「台灣第一小生」的美譽。 魏少朋出身嘉義,國立藝專影劇科第2屆畢業,是台灣早期台語連續劇的第一男主角,於1960年代開始參與電影演出,曾與周遊、王晴美、楊麗花等著名女演員合作。 2014年12月24日,魏少朋因肺炎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5歲。.

新!!: 中國時報和魏少朋 · 查看更多 »

魏國彥

魏國彥(),台灣地質科學學者,於美國羅德島大學海洋學取得博士,曾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海洋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以及擔任耶魯大學地質與地球物理學系助理教授,也曾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台北市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現為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2014年2月26日,行政院宣布,台大地質系教授魏國彥接任環保署長。.

新!!: 中國時報和魏國彥 · 查看更多 »

魯凱語音系

魯凱語音系(Rukai phonology)為魯凱語之音系。而其音系之音位大都使用適當的Unicode符號來標示。在台灣南島語的書寫系統的訂定上,元輔音之音系表原則上都是先「發音部位」(橫列)、後「發音方法」(縱列)、再考量「清濁音」,來訂定其音系之音位架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台語字第0940163297號,原民教字第09400355912號公告,中華民國94年12月15日.

新!!: 中國時報和魯凱語音系 · 查看更多 »

魯芬

魯芬(Lo Fun,),原名張偉芬,香港已故知名綠葉演員,藝名由來是因為朋輩中都以「老」字相稱,綽號稱為「老芬」,而改為諧音的「魯芬」。其乾爹是香港已故著名男演員兼馬評人董驃。.

新!!: 中國時報和魯芬 · 查看更多 »

魔力全開

《魔力全開》,是中國電視公司監製及首播的魔術秀實境節目,2014年9月7日起每星期日晚上八點在中視主頻首播,首任主持人為JR。.

新!!: 中國時報和魔力全開 · 查看更多 »

魔豆傳奇

《魔豆傳奇》(魔豆奇伝パンダリアン;PandaMonium 或 Pandalian)是第一部台灣原創、日本製作、全球發行的電視動畫,全26話。.

新!!: 中國時報和魔豆傳奇 · 查看更多 »

魔法阿媽

《魔法阿媽》片頭將「魔」的注音符號刻意標示為「ㄇㄨㄛˊ」,而非原有的「ㄇㄛˊ」。是由王小棣所執導/監製,漫畫家麥仁-杰-負責劇中造型設計與分鏡,史擷詠擔任配樂,文英替動畫人物配音的1998年所上映台灣動畫電影。 作品預算高達4000萬,且仿效迪士尼製作方式以真人表演來進行配音後,再繪製動畫畫面。本片內容以祖孫互動與台灣民間信仰為主題,上映後在台灣社會取得迴響。.

新!!: 中國時報和魔法阿媽 · 查看更多 »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縮寫OCLP),簡稱和平佔中、佔領中環、佔中,中国官方贬称非法佔中,是由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及基督教新教牧師朱耀明於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發動的一場爭取真普選的政治運動。運動於2013年初開始醞釀,提出以公民抗命為手段,採取佔領香港金融區中環的交通要道的方式,來爭取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能夠公平實踐「投票權」、「參選權」和「提名權」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反對人士則擔憂活動受非理性行為影響,導致可能的暴力衝突會嚴重影響香港經濟和市民日常生活。 2014年9月26日晚上,學界罷課集會演變成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為接下來的一連串公民抗命揭開序幕。發動罷課及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在翌日(9月27日)繼續於添美道集會,而「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因應當晚形勢,於9月28日凌晨1時40分宣佈正式啟動醞釀1年8個月的佔領中環,並且以佔領政府總部開始,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提名方案,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撤回8月31日之政改決議,以及香港政府重啟政改諮詢、重交政改報告。啟動佔中後,警察在同日上午開始封鎖政府總部,令示威者無法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導致群眾於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防暴警察在當日傍晚展開驅散行動,施放大量催淚彈鎮壓,結果激發民憤,導致示威活動在當晚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等人流密集的地區,隨後更一度擴散至尖沙咀(但僅佔據3日便告失守)。 由於大量參與者以雨傘阻擋警察所使用的胡椒噴霧,而佔領旺角、銅鑼灣、尖沙咀行動均由市民自發,佔領人士不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原先倡議的「一波又一波」抗爭行動變成長期佔據。加上由外媒使用的「雨傘革命」、「雨傘運動」名稱獲得佔領人士普遍接受,行動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由於以上原因,加上佔領地不是由中環開始,因此有人認為「佔領中環」從未發生。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補充,「雨傘運動」並非由「和平佔中」發起,概念上亦有分別;於自首當日更指「雨傘運動」的出現替代了「和平佔中」,他認為佔中是否結束意義已經不大。「和平佔中」3位發起人於12月3日自首,但警方未有拘留或正式起訴;而「雨傘運動」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立法會示威區清場作結,此前旺角佔領區在11月25至27日遭到警方清場,而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佔領區亦在12月11日被清場,導致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

新!!: 中國時報和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 查看更多 »

豬哥會社

《豬哥會社》(Zhu Ge's Return/Zhu Ge Club)是中華民國的電視綜藝節目,2009年8月1日起在民視播出。導播黃治偉,製作單位是和展影視,由徐嘉森和阮文弘製作,為豬哥亮自2009年復--後主持的第一個節目,並搭配女主持人侯怡君。主題曲為張宗榮作詞、林玉峰作曲、孔鏘編曲、豬哥亮主唱。2012年3月,豬哥亮以身體健康為由,請辭《豬哥會社》,並由余天接棒與侯怡君搭檔主持,余天主持的第一集,豬哥亮還以特別來賓的身分出席。2012年8月,豬哥亮跳槽中視與陳亞蘭搭檔主持新節目《萬秀豬王》。.

新!!: 中國時報和豬哥會社 · 查看更多 »

財神向錢衝

《財神向錢衝》是中華電視公司製播的綜藝益智節目, 主持人為徐乃麟、沈玉琳,助理主持由「神金女孩」擔任。2015年1月19日起每週一至週五晚間9點至10點於台灣華視主頻播出。2015年2月4日-3月31日每週一至週五晚間10點至11點於台灣八大綜合台播出。2015年2月9日起沈玉琳加入主持。.

新!!: 中國時報和財神向錢衝 · 查看更多 »

費希平

費希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遼寧省遼中縣人,國立北平大學(已併入北京大學)政治經濟學--畢業。 费希平是中华民国第一屆立法委员,亦是台灣第一个反对党民主進步黨的創党成员,但后因國會全面改選運動與其終身職立委的身分有所衝突,加上民進黨主席黃信介操之過急,對其退職一事運作形成逼宮之勢,因此在1988年7月19日民進黨中常會後,發表不滿民進党的台獨傾向的聲明,並憤而退黨。其退黨後曾短暫持續兩岸和平工作,退職後則被家人接到美國洛杉磯,並於2003年2月逝世。.

新!!: 中國時報和費希平 · 查看更多 »

賴坤成

| name.

新!!: 中國時報和賴坤成 · 查看更多 »

賴幸媛

賴幸媛(),臺灣臺中市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新!!: 中國時報和賴幸媛 · 查看更多 »

賴清德

賴清德(英文名:William Lai Ching-te,),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內科醫師,新北市人,出身萬里區礦工家庭,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第29任)。 父親是礦工,於賴清德年幼時即逝世。賴自建中、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業,取得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原任成大醫院主治醫師,之後因擔任陳定南全國醫師後援會總召集人而從政,曾經多次當選國民大會代表與立法委員,2010年當選臺南市市長,2014年成功連任;在市長的第二任期時,因獲總統蔡英文任命為行政院長而提前卸任市長,組織賴清德內閣。.

新!!: 中國時報和賴清德 · 查看更多 »

賴曉誼

賴曉誼(),臺灣女藝人,童星出身,曾獲金鐘獎迷你劇最佳女配角。.

新!!: 中國時報和賴曉誼 · 查看更多 »

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賽德克語:Seediq Bale )是一部2011年台灣導演魏德聖拍攝的電影長片。改編自邱若龍漫畫《霧社事件》。片名賽德克·巴萊意為「真正的人」,在賽德克語,賽德克(Seediq)是人的意思,而巴萊(Bale)是真正的意思 2011-09-04 网易娱乐。 本片分為上下兩集:上集以象徵日本的〈太陽旗〉命名,描寫1930年莫那·魯道帶領族人反抗日本長期壓迫原住民而引發的霧社事件;下集命名為彩虹橋,刻畫日軍鎮壓,莫那·魯道帶領賽德克族浴血抵抗的過程,並深入刻畫族人從容犧牲後,越過彩虹橋回歸祖靈的故事。.

新!!: 中國時報和賽德克·巴萊 · 查看更多 »

賀一航

賀一航,本名曾新民,為主持人、歌手、演員,成名曲《媽媽請您不通痛》。進入演藝圈之前,當了八年的傘兵,曾是中華民國陸軍神龍小組的一員,以士官長退伍。.

新!!: 中國時報和賀一航 · 查看更多 »

鶴見俊輔

見俊輔(),日本思想家、大眾文化研究者、社會運動者。曾任教於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東京工業大學、同志社大學。.

新!!: 中國時報和鶴見俊輔 · 查看更多 »

超級偶像

《超級偶像》(英語:Super Idol),是三立電視與臺灣電視公司聯合監製及首播的台灣電視歌唱選秀節目,2007年10月27日起於每星期六晚上10點在台視主頻道首播(自2012年9月起首播時間調整為星期六晚上10點15分)、2007年10月28日起於每星期日晚上10點在三立都會台同步播出。本節目強調無年齡及職業門檻的設置,號召全民參與、有實力者皆可一圓明星夢。本節目首任主持人為利菁,2012年4月因利菁身體不適休養由方芳芳接任主持人,另由小蟲、黃國倫、陳珊妮、王治平、趙詠華、潘美辰、林隆璇、陳國華、陳樂融、許常德、劉天健、許慧欣、包小松、黃舒駿、薛忠銘、李泉、王祖壽、趙之璧等音樂人擔任評審。 2007年10月至2013年3月,本節目由友松傳播製作,薛聖棻、陳俊良擔任製作人。2013年2月,三立電視節目部將本節目收回自製,2013年7月21日起每星期日晚間10點在三立都會台首播,2013年7月27日起於每星期六晚上8點在超級電視台同步播出。方芳芳主持至2013年3月16日,曾國城、郭靜接任主持人,楊元麟擔任製作人,另由于美人、包小松、黎明柔、陳國華、許哲珮等音樂人擔任評審。 2014年6月,本節目女主持人郭靜因忙著新專輯宣傳,主持至2014年6月29日,由莎莎接任主持人。另由陳國華、陳秀珠、黃韻玲、包偉銘、金智娟等音樂人擔任評審。.

新!!: 中國時報和超級偶像 · 查看更多 »

超級偶像1

《超級偶像1》,是台灣電視歌唱選秀節目《超級偶像》的第一屆賽事,合作單位是EMI,以一百位甄選的初賽參賽者為起端,共播出35集,主要評審有黃國倫、小蟲、陳珊妮、王治平、陳樂融和林隆璇。台視於2007年10月27日起,星期六晚間10時00分播出;三立電視台於2007年10月28日起,星期日晚間10時00分播出。由本季節目參賽者產生出來的「超偶幫」,不只使得《超級偶像》創下高收視率,也讓節目參賽者與節目內容本身在台灣造成了社會話題。.

新!!: 中國時報和超級偶像1 · 查看更多 »

超級偶像2

《超級偶像2》(簡稱超2),是台灣電視歌唱選秀節目《超級偶像》的第二屆賽事,評審陣容有黃國倫、陳珊妮、王治平、陳樂融、林隆璇、陳國華、小蟲和潘美辰(已於第10集退出評審陣容)。台視於2008年6月28日起,星期六晚間10時00分播出;三立都會台於2008年6月29日起,星期日晚間10時00分播出。.

新!!: 中國時報和超級偶像2 · 查看更多 »

超級偶像8

《超級偶像8》(簡稱《超8》),是三立電視歌唱選秀節目《超級偶像》的第八屆賽事,三立都會台於2013年7月21日起每週日晚間10點整首播,超級電視台於2013年7月27日起每週六晚間8點整首播。本屆主要評審陣容有于美人、包小松、黎明柔、陳國華和許哲珮,更首度採用導師制,由喜歡音樂陳子鴻及台灣索尼音樂娛樂薛忠銘擔綱導師。《超級偶像》自本屆起改由三立電視節目部製作、不再由友松傳播製作,臺灣電視公司退出聯播。.

新!!: 中國時報和超級偶像8 · 查看更多 »

超級夥伴

,2014年緯來電視網自製的電視電影,由屈中恆、柯佳嬿、駱炫銘、布雷克領銜主演。2014年10月中旬開拍,2015年4月5日於緯來電影台上檔。.

新!!: 中國時報和超級夥伴 · 查看更多 »

超級星光大道

《超級星光大道》是台灣一個電視歌唱選秀節目,由金星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作、中國電視公司監製,從2007年1月5日開始播出。每一屆(季)各與不同的唱片公司合作,每屆比賽的時間長度約半年。每屆冠軍可以得到一張唱片合約與新台幣100萬元獎金,第三屆獎金更加碼到新台幣300萬元。 第一屆在2007年7月13日結束,第二屆在2008年1月25日結束,第三屆在2008年8月22日結束,第四屆在2009年3月27日結束,第五屆在2009年10月16日結束,第六屆在2010年5月14日結束,星光傳奇賽在2010年8月22日結束。第七屆於2011年1月30日結束後,因收視率不振,本節目於第七屆結束後停止常態播出,轉型為每年以「季播」方式播出的《華人星光大道》,但其後於2014年停播。8月以《星光大道》在華視播出。 該節目號稱為「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選秀會」,有別於中國大陸《超級女聲》式的毒舌評審方式,以專業及回歸歌唱內容作號召。主持人為陶晶瑩,另設有五席評審,擔任常任評審的有袁惟仁、黃韻玲、張宇、鄭建國(Roger)、黃小琥等知名演藝從業人員,公佈總成績時會現場播出。.

新!!: 中國時報和超級星光大道 · 查看更多 »

超級星光大道 (第三屆)

《超級星光大道3》,是台灣電視歌唱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的第三屆賽事,以103位甄選的初賽參賽者為起端,許多比賽內容也與前兩屆雷同,主要評審有袁惟仁、黃韻玲、鄭建國(Roger)、張宇和黃小琥。中視無線台於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8月22日,台灣時間每星期五晚間10時00分全球首播(2008年5月2日前為晚間9時30分);中天娛樂台則延遲一天於台灣時間星期六晚間10時00分播出。 從本屆開始,《超級星光大道》擴大在世界各地舉行選秀會,2007年底從台灣開始,12月8日、12月9日、12月30日三天,分別在花蓮、高雄、台北等城市舉行初選;除了台灣之外,還包括美國洛杉磯、新加坡、日本東京等地舉行的徵選活動。而本屆的比賽獎金, 也從原本的新台幣一百萬元提高至三百萬元。.

新!!: 中國時報和超級星光大道 (第三屆) · 查看更多 »

超級星光大道 (第四屆)

《超級星光大道4》,是中視歌唱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第四屆賽事,簡稱星光四班。播出時間為2008年8月29日至2009年3月27日,共31集,也是歷屆《超級星光大道》播出集數最多的一季。.

新!!: 中國時報和超級星光大道 (第四屆) · 查看更多 »

超級星期天

《超級星期天》,官方英文名Super Sunday,是台視與華視星期日晚間的綜藝節目,由禚宏順、柴智屏、王信貴製作,製作助理為梁赫群,1994年9月18日至1996年2月11日在台視播出,1996年2月2日最後一次在台視錄影,1996年3月3日跳槽至華視,伴奏樂團為頂尖拍檔,節目廣告主題曲為男主持人庾澄慶所唱的〈How Do U Feel Tonight〉。每段開場口號為「《超級星期天》,Super」:一位主持人喊「超級星期天」,然後全體模仿超人右手握拳向前伸直並齊喊「Super」。2003年4月6日,第一代女主持人張小燕回鍋,節目改組為《快樂星期天》。.

新!!: 中國時報和超級星期天 · 查看更多 »

趙寧 (臺灣)

趙寧(),台灣人,散文作家、學者、電視節目主持人、電台節目主持人,以詼諧的風格和幽默的散文與漫畫紅極一時。父親為海軍中將趙錦龍,趙怡與趙靖為其弟。 趙寧文章似自貶而幽默娛人,私底下內向拘謹。趙寧自號為「趙茶房」、「趙老大」,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稱號。「茶房」來自趙寧在《大華晚報》發表的一幅自畫像,是一個戴著方帽子的茶房,題字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洗碗盤」。另外,趙寧還有「普光居士」之名,顯示他對佛學的研究與信仰。.

新!!: 中國時報和趙寧 (臺灣) · 查看更多 »

趙國帥

趙國帥(Ringo Chao,1956年-),台灣企業家,中國文化大學畢業,曾任長榮航空協理、台灣電視公司副總經理、華信航空總經理、中華航空總經理及董事長,現任台灣之星董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趙國帥 · 查看更多 »

趙樹海

趙樹海(),台灣歌手、演員、作詞作曲者、電視節目主持人,華夏工業專科學校(今華夏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科畢業,祖籍河北省行唐縣。.

新!!: 中國時報和趙樹海 · 查看更多 »

趙慕嵩

趙慕嵩(),綽號趙老大,生於中華民國北平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台灣資深記者,曾任職《公論報》、《徵信新聞報》、《聯合報》、《台灣時報》、《時報周刊》,主跑社會新聞。2004年(中華民國93年)退休,2006年(中華民國95年)曾開設「趙老大餃子館」並建立自己的部落格。70歲時發現罹患大腸癌,5年之後,因腫瘤轉移至口腔,於2012年3月15日病逝。.

新!!: 中國時報和趙慕嵩 · 查看更多 »

趙怡

趙怡,字邦宇,自號心台,籍貫浙江杭州,出生於台灣基隆市,曾任東森媒體集團副總裁、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台灣通訊傳播產業協進會理事長等職務,現任中華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東森文化基金會理事長、永慶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等職務。目前同時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致力於推動台海兩岸文化交流。 父親為海軍中將趙錦龍,故長兄趙寧,曾為《中國時報》名專欄作家、後曾任德霖技術學院校長。【註】2017年8月1號改名為宏國德霖科技大學.

新!!: 中國時報和趙怡 · 查看更多 »

路寒袖

路寒袖(),本名王志誠,生於苗栗苑裡鎮,後遷居台中大甲鎮。就讀台中一中時,接觸王尚義的作品,因而進入寫作殿堂。高三下,開始新詩創作,並在臺中《民聲日報》發表作品。高中畢業,與楊逵同在東海花園生活四個月,該經驗對其創作與生活觀有深遠影響。後入東吳大學中文系就讀。於1991年發表第一首台語詩作〈春雨〉,同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早,寒》;隔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憂鬱三千公尺》;1995年出版第一本台語詩集《春天的花蕊》;2003年出版第一本繪本書《像母親一樣的河》;曾以〈畫眉〉、〈思念的歌〉分別拿下第六屆與第七屆金曲獎。於2005年至2008年期間,擔任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並於2014年起任職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迄今。.

新!!: 中國時報和路寒袖 · 查看更多 »

鹿林星

鹿林星(Lulin,亦稱第145523號小行星),在2006年3月7日由台灣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林宏欽及廣州中山大學學生葉泉志合作發現(臨時的編號為)。 「鹿林」之名源由來自發現小行星的中央大學所屬鹿林天文台。另外該天文台亦同時發現另一顆第145534號小行星──中大星,而「中大」即為「中央大學」簡稱。此兩顆為首度台灣發現且由台灣命名的小行星,兩者一併於2007年6月26日被國際天文學聯會批准命名。.

新!!: 中國時報和鹿林星 · 查看更多 »

麥人杰

麥人杰是出生於台灣台中的漫畫家、動畫創作者,個人原名為「麥仁杰」。代表漫畫作品有《天才超人頑皮鬼》、《狎客行》等,並參與過動畫《魔法阿媽》的製作。.

新!!: 中國時報和麥人杰 · 查看更多 »

麥田出版

麥田出版,台灣出版事業體城邦文化旗下的一支出版部門,旗下商品分文學、人文、歷史、軍事、生活五大書系。.

新!!: 中國時報和麥田出版 · 查看更多 »

麻醉風暴2

《麻醉風暴2》是一部2017年的臺灣電視劇,為《麻醉風暴》續集。由曾瀚賢和湯昇榮製作,蕭力修、洪伯豪和林志儒執導,黃健瑋、許瑋甯、李國毅、孟耿如、吳慷仁和黃仲崑主演,自2017年9月9日起至同年10月28日止於公視主頻首播,共13集。《麻醉風暴2》的故事承接《麻醉風暴》的情節,描述前作劇情主線醫療人球案的幕後真相。劇集在上映前就因為遠赴約旦拍攝而受到矚目,劇中亦有不少引起關注的亮點,而結局則獲得了兩極的評價。.

新!!: 中國時報和麻醉風暴2 · 查看更多 »

黎礎寧

黎礎寧(),台灣已故女歌手,中華民國台灣省南投縣埔里鎮人,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系畢業。黎礎寧生前常在歌唱比賽的場合中,演唱道地的英文歌曲,曾有評審說黎礎寧所詮釋的英文歌,比演唱中文歌表現還要來得好。.

新!!: 中國時報和黎礎寧 · 查看更多 »

點燈 (電視節目)

《點燈》,1994年7月28日在華視播出,是台灣早期的談話性節目。節目播出後掀起一股風潮。 隨即各式各樣的談話性節目陸續在各個頻道播出;節目曾於華視主頻、華視HD頻道、中視、公視主頻、公視HD台公開播送,至2012年已900多集,2017年12月16日起,於公視2台播出新節目內容。.

新!!: 中國時報和點燈 (電視節目) · 查看更多 »

黎智英

黎智英(Jimmy Lai Chee-ying,)英國及中華民國國民,別名「肥佬黎」,原籍廣東順德,是一位生於廣州的香港企業家。1960年,他從中國大陸偷渡到香港後白手興家。1981年,創辦佐丹奴時裝連鎖店。1990年代,在香港創辦壹傳媒集團。2001年,將其傳媒事業擴展至臺灣地區。2008年10月,辭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職務,留任董事會主席。, 臺灣蘋果日報, 2013年3月28日2014年5月1日起再兼任香港《蘋果日報》社長。2014年12月11日,因參與雨傘革命、佔領中環運動遭警方逮捕,自行辭去香港《蘋果日報》社長一職;同年12月14日,宣布辭去壹傳媒集團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職務。2015年4月,入选《时代周刊》年度“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新!!: 中國時報和黎智英 · 查看更多 »

黨媒姓黨

“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媒體報道或略稱“党媒姓党”,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於2016年2月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時提出。.

新!!: 中國時報和黨媒姓黨 · 查看更多 »

黨政軍退出媒體

政軍退出媒體,是中華民國的一項媒體改革運動,並自2003年起陸續完成立法,結束中國國民黨壟斷及控制媒體的局面,但後續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妨礙推動通訊匯流等理由,而經常再被提出討論修正。.

新!!: 中國時報和黨政軍退出媒體 · 查看更多 »

黃孝石

黃孝石,為台灣的資深電視幕後工作者,主要的相關工作經歷大多均在中國電視公司(中視)。.

新!!: 中國時報和黃孝石 · 查看更多 »

黃安祖

黃安祖,詩人歌手,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並以第一及第二張音樂詩輯連獲兩次「華語金曲獎最佳專輯」肯定。 出生於基隆市,國中畢業後到加拿大及美國念書,在北美洲居住過十餘年。 台灣「第一位詩人歌手」:黃安祖於2012年出版第一本詩集《來自崩裂世界的情詩》,以此榮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華語金曲獎十佳」:中國大陸的華語金曲獎評選《吟唱詩人》音樂詩輯為2015年11月十大最佳專輯。《吟唱詩人》音樂詩輯受馬來西亞樂評人月貝凡的音樂紀事,評為2015年十一月最佳專輯之一。黃安祖的歌曲《一個人》,《輪迴》及《好久不見》也獲選為十一月最佳中文單曲。樂多日誌的的樂評人Graysky「薦音樂」評《吟唱詩人》為2015年度六十六大台灣專輯之一。「Indievox 2015年台灣最佳獨立專輯票選」列《吟唱詩人》為年度94張最佳台灣專輯之一。《吟唱詩人》音樂詩專輯-祝福版受新加坡雜誌Just Click推薦。賴佳韋為專輯做的設計獲台灣書籍設計大獎「金蝶獎」銅獎。《不相信愛情的都死掉了》音樂詩輯獲華語金曲獎評為2017年1月推薦專輯,並獲樂評人月貝凡於星洲日報以雙版專文推薦為最佳專輯。吟唱三部曲的終章《天上人間》再獲樂評人月貝凡專文推薦為最佳專輯。《吟唱》三部曲三張專輯,受到MCU(台北市音樂創作者公會)的音樂人介紹展,選入【金曲名人牆】名單中。 黃安祖的歌曲充滿文學氣息,以詩的語言來呈現歌詞,探討愛情,親情,生命的意義,憂鬱症及寂寞等議題。他用詩人特有的音質感情吟誦歌曲。他是橫跨文學及音樂的詩人歌手,是最詩意最溫暖的聲音。 2012年出版的《來自崩裂世界的情詩》為全中英對照詩畫集,他是本世代罕見能以中英雙種語言創作詩的台灣作家。 2015年底出版中英對照詩畫音樂電影專輯《吟唱詩人》,成為台灣市場出現第一位能同時寫詩繪畫寫曲演唱並執導MV的全才創作人,此全方位的創作魅力令他的臉書粉絲專頁突破3萬人。 2016年九月出版《吟唱詩人》音樂詩專輯- 祝福版,將所有歌曲重新編曲錄音,增收三首全新詩歌及三首聲音詩作品。 2017年一月出版《不相信愛情的都死掉了》音樂詩專輯,收錄10首原創詩歌及三首聲音詩作品,此專輯為《吟唱》三部曲之第二部。 2017年八月出版《天上人間》音樂詩專輯,收錄10首原創詩歌,1首聲音詩,1首劇場詩,序及跋:情經聲音詩,此專輯為《吟唱》三部曲之終章。 2018年開始進行「大師致敬詩歌計畫」。於一月初全球上線發行數位單曲,余光中致敬詩歌《與永恆拔河》,紀念剛過世的台灣文學巨擘余光中,此曲改編至余光中的同名詩作,由黃安祖譜曲演唱。此曲於發行首週進入QQ音樂巔峰榜港台榜,為當周最受歡迎港台100首歌曲中名列第35名。同年六月發行鄭愁予致敬詩歌《允諾》數位單曲。 黃安祖為音樂史上,第一位甫出道就以概念專輯形式,發表概念完整連結三部曲的詞曲創作歌手,並連獲8項最佳專輯肯定。 《吟唱詩人》是本融合詩繪畫音樂及電影的多媒介詩集,詩人以30首原創中英對照詩作,30副原創畫作,10首原創詩歌來呈現詩意。詩人親自創作8首曲,演唱7首詩歌,並執導第一首佛學電音單曲《肉體》MV。本詩集包含五支歌曲MV及影像詩。北藝大導演李杞悅執導後兩首單曲《No U-Turn》及《易碎之物》的MV,紀錄片導演蕭如君受邀完成詩作《時光之繁花》的影像詩作品。 音樂專輯蒐羅音樂界一時之選,齊聚打造音樂專輯作品:黃安祖力邀金馬獎原創音樂得獎者林尚德老師,擔任音樂顧問。獨立音樂創作人陳瑋儒擔任製作人,並為詩歌《一個人》獻唱。英搖樂團Hello Nico操刀編製搖滾曲《No U-Turn》。曾與詩人夏宇合作的前衛歌手邱比為哲學詩《如夢光影》譜曲獻唱。人氣美女DJ RayRay也跨刀為《肉體》歌曲完成舞曲混音版。《吟唱詩人》曲風橫跨英式搖滾、暗黑電子、時尚流行、清新民謠,曲風多元多變,呈現豐富的聽覺體驗。 《不相信愛情的都死掉了》音樂詩專輯,收錄10首原創詩歌及三首聲音詩作品,黃安祖力邀金馬獎原創音樂得獎者林尚德老師,為美聲勵志抒情曲《星河的嘆息》做編曲,並邀獨立樂團我們我們的主唱郝方竹為英倫搖滾曲《又不捨 又將就》做編曲。黃安祖親自為兩首聲音詩作品《呼吸瞬間》及《比單身還寂寞》做編曲,前者為trip hop風格,lounge電音風格。 2015年底【吟唱詩人】初版發行後,安祖於台北市做了14場音樂會演出,包括於西門町的星巴克,齊東詩舍,女巫店及紀州庵文學館,場場叫好,觀眾常常於聆聽詩歌時感動落淚。 黃安祖於發行《吟唱》三部曲終章【天上人間】音樂詩輯後 於2017年9月第一次進行台灣環島巡迴演出,至各地的文青書店/live house(板橋(書店),新竹(江山藝改所),台中(Forro Café),嘉義(島呼冊店),台南(Hummingbird Nest Bistro蜂鳥巢),高雄(暮色森林)及終站台北市(海邊的卡夫卡))連續表演七場,,引起各地的詩歌愛好者互約結團觀賞,場場爆滿。 黃安祖主軸作品為情詩及情歌,他善於掌握豐富多元的風格及題材。他的首張專輯《吟唱詩人》包含流行、民謠、都會情歌、電音及搖滾。第二張專輯《不相信愛情的都死掉了》則包含更多元素包括流行、民謠、都會情歌、電音、搖滾、R&B、美聲歌曲、百老匯音樂劇風格及trip hop。他的詩作探討題材包括愛情、親情、友情、佛學、生命意義、實現夢想、憂鬱症、寂寞、現代人生活情感及性愛等寬廣的主題。 有別於其他詩人歌手慣常將詩作改編為民謠歌曲,黃安祖多年任職於英文報樂評人的背景,令他善於將詩作改編為多元風格的歌曲。 他於詩作中描繪詮釋憂鬱症及性愛題材。有些詩作因題材文字表現新潮及前衛,如《夜的吸血鬼》曾遭到退稿,但發表於《創世紀詩刊》後,即被轉載選入中華民國筆會的全英語季刊《當代台灣文學英譯》,作為台灣當代最優秀文學作品之一推薦給英語讀者。 曾在台北的Citizen Cain及Okey Dokey Gallery開過個人畫展。詩作散見於《中國時報》、《創世紀詩刊》、《秋水詩刊》、《乾坤詩刊》、《笠詩刊》、《新地文學》及《大海洋詩雜誌》等文學雜誌。曾被《乾坤詩刊》2005春季號推薦為焦點作家,詩作被選入《戀戀秋水》詩選集,《來自崩裂世界的情詩》被《當代台灣文學英譯》(The Taipei Chinese PEN期刊)2013年春季號推薦為封面故事。 曾為《新聞週刊》、《洛杉磯時報》、《遠東經濟評論》、《好萊塢報導》、《》、《南華早報》及《台灣英文新聞》撰稿報導電影及流行音樂,是少數為各大國際英文報刊雜誌撰文過的台灣籍記者。 【吟唱詩人Troubadour】音樂詩專輯 祝福版曲目 1.

新!!: 中國時報和黃安祖 · 查看更多 »

黃世傑

黃世傑(Shier-Chieg Huang,),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長,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兼醫療品質部主任。台灣知名小兒骨外科權威,曾在台大醫院擔任醫師38年,並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共事多年。曾任台大小兒骨科主任、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院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與台大醫院總院副院長,2014年8月間退休後轉任中國附醫副院長,2014年12月被台北市長柯文哲延攬,擔任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

新!!: 中國時報和黃世傑 · 查看更多 »

黃年

黃年,是一位出身臺灣的新聞工作者。他長年任職於《聯合報》報社,並於其中居領導地位。.

新!!: 中國時報和黃年 · 查看更多 »

黃俊翰事件

黃俊瀚事件是指發生在民國101年(2012年)12月17日,時任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陸戰六六旅戰車營義務役士兵的黃俊瀚,在服役期間因公殉職的案件。.

新!!: 中國時報和黃俊翰事件 · 查看更多 »

黃國昌

黃國昌(),新北市汐止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曾任律師、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法學教授等職。現任時代力量黨主席。第九任立法委員(新北市第十二選區),在立法院被分至財政委員會。長期關心並參與學運、社運,長期投身司法改革。曾任澄社社長(2010-2012年),公民組合發起人之一,佔領國會事件後,發起新組織島國前進。 2016年1月16日,黃國昌當選第九屆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汐止、北海岸、東北角:汐止、金山、萬里、瑞芳、平溪、雙溪、貢寮)立法委員。 2016年3月15日,黃國昌連任當選時代力量第2屆黨主席。.

新!!: 中國時報和黃國昌 · 查看更多 »

黃凡

凡(),本名黄孝忠,臺灣小說家。.

新!!: 中國時報和黃凡 · 查看更多 »

黃光芹

黃光芹(1965年—),台灣著名媒體人、記者、台北流行廣播電台廣播節目《Pop搶先爆》主持人、政治評論家,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

新!!: 中國時報和黃光芹 · 查看更多 »

黃創夏

黃創夏()自號《野武士》,是台湾媒体人和名嘴。黄创夏出生于台湾桃园,国立清华大学动力机械工程学系毕业,曾于台湾大学政治和机械工程研究所修业。黄创夏曾任《明日報》創辦小組,《新新闻周刊》总编辑,《商业周刊》资深撰述委员,《中国时报》撰述委员。现为独立媒体人,经常在网络、平面媒体和电视上发表政治评论。首創蔡英文「空心菜」之評價。.

新!!: 中國時報和黃創夏 · 查看更多 »

黃則修

黃則修(),是一位出生於臺灣臺北大加蚋的教育家、新聞記者及攝影家,筆名「老K」、「紫雲七郎」、「紫雲山人」,被稱作「臺灣攝影獨行俠」。.

新!!: 中國時報和黃則修 · 查看更多 »

黃石城

黃石城(),臺灣彰化縣大村鄉人。大村國小畢業,永靖農工畢業,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曾任彰化縣第9屆、第10屆縣長、行政院政务委员、總統府國策顧問、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委(1994年7月30日-1995年6月16日兼任,1999年12月17日-2000年5月20日兼任,2000年5月20日-2004年6月16日專任),現擔任、環宇國際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健保免費連線諮議。.

新!!: 中國時報和黃石城 · 查看更多 »

黃琪

黃琪(),本名黃照岡,英文名 Charlier Huang 。因邱毅爆料,指陳水扁曾找他以塔羅牌占卜而一夕成名。.

新!!: 中國時報和黃琪 · 查看更多 »

黃越宏

黃越宏(),臺灣資深媒體人、作家,東海大學政治系畢業,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碩士,採訪法治與社會新聞多年,2008年創辦司法刊物《法治時報》並自任「法治時報社」社長。.

新!!: 中國時報和黃越宏 · 查看更多 »

黃越綏

黃越綏(Ellen Huang,),出生于臺灣臺南縣新營鎮,是臺灣著名政治人物。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哥哥黃越欽曾任監察委員與司法院大法官,弟弟黃越宏是知名新聞人。.

新!!: 中國時報和黃越綏 · 查看更多 »

黃越欽

黃越欽(),臺灣法律學者,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法學博士,長期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學院,1990年成為勞工研究所的創所所長,專研勞動法。1993年出任監察委員,1999年至2003年轉任中華民國司法院第七屆大法官。卸任後仍任政大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 2009-02-06, 國立政治大學, 2009-02-08.

新!!: 中國時報和黃越欽 · 查看更多 »

黃輝珍

黃輝珍(),台灣彰化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央日報》發行人兼社長、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任、行政院政务委员、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外界普遍認為黃輝珍為前總統李登輝在任內特意培植的本土政治菁英。2008年卸下政務官工作以後,黃輝珍自我調適其角色作為,從過去的公部門從政人物,轉型為今天的智庫領導,發揮了與時俱進的特色,致力於帶領智庫的產經官學研有識之士,著重公共政策的探討,為深化台灣社會的公民意識,持續做出服務和付出。.

新!!: 中國時報和黃輝珍 · 查看更多 »

黃龍植

黃龍植(황용식,),韓國外交官、學者,前駐台北韓國代表部代表及韓國駐突尼西亞大使。黃氏出身自大邱,1973年考入外務部(今韓國外交部),至海外館處任秘書、參贊、公使,曾駐地點包括奧地利、菲律賓及聯合國辦事機構所在的美國紐約及瑞士日內瓦,於本土則擔任過外務部課長、企劃官,官員及大邱市府諮詢大使等職。除奉派台、突兩地領導駐館館務之外,亦曾任教於韓國嶺南大學及。.

新!!: 中國時報和黃龍植 · 查看更多 »

黃肇松

黃肇松(1948年2月16日- ),中華民國臺灣資深媒體人和學者。苗栗縣客家人,國立政治大學東方語文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紐約大學國際關係學系碩士。在《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晚年深受提拔與賞識,是《中國時報》歷史上任職期最長的總編輯。歷任《中國時報》駐美記者、駐紐約特派員、總編輯、社長、常務董事,《時報周刊》董事長,中國時報系總管理處總經理,中央通訊社董事長。曾在六四事件後採訪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楊尚昆。現為世新大學新聞系客座教授、監察院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央通訊社顧問、總統府國策顧問。.

新!!: 中國時報和黃肇松 · 查看更多 »

黃進興

黃進興(Chin-shing Huang,1950年-),筆名吳詠慧,台灣歷史學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2008年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兼任教授。研究專長為中國思想史、中國宗教文化史、中國史學理論,以孔廟研究著稱;又對中、西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特有興趣。碩士論文導師為陶晉生,赴美期間受業於史華慈、余英時等史學大家。.

新!!: 中國時報和黃進興 · 查看更多 »

黃東焜

黃東焜(),筆名黃敏,生於日治臺灣臺南州臺南市,著名國台語歌詞歌曲創作者,曾獲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在音樂生涯之外,他也熱衷於攝影,曾任台灣省攝影學會理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黃東焜 · 查看更多 »

黃毓民

黃毓民(Raymond Wong Yuk-man,),字誼道,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陸豐,其支持者稱他為教主,又有癲狗、芒果佬等綽號,香港政治人物、資深傳媒人及時事評論員,前立法會議員,前珠海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專科教授兼系主任;亦曾在亞洲電視和商業電台擔任時事評論節目主持,現為普羅政治學苑主席及網上電台MyRadio的創辦人兼節目主持。 黄曾為激進民主派要員,先後於2006年、2010年和2011年創立社會民主連線、普羅政治學苑及人民力量。2008年,時為社民連主席的黃毓民當選為九龍西選區的立法會議員,後於2010年與公民黨聯合發動「五區總辭」並在補選當中成功重返立法會。2011年1月,黃毓民與社民連決裂,並與陳偉業等另組人民力量;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黃連任立法會議員。 2013年,黃退出人民力量,與泛民主派決裂,轉而支持本土派政團。黃在2014年雨傘革命中支持示威者一方,又曾在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中為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助選。黃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作為熱普城聯盟一員參選,最終敗選,結束八年立法會議員生涯。 黃強烈反對中国共产党及特區政府對香港的統治,因此主張「全民制憲,重新立約,實現真正『港人治港』」。黃在議員任期內對官僚權貴多有批評,並曾多次於議會與建制派議員、政府官員針鋒相對。他又引入多種議會抗爭模式,例如藉辭職補選發動「變相公投」,以「拉布」阻止「五司十四局」議案通過。 2018年,黃毓民將停刊多年的《癲狗日報》復刊,正式重回傳媒人崗位。.

新!!: 中國時報和黃毓民 · 查看更多 »

黃泰山

黃泰山(),台灣的動物權利與台獨左派人士,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罹患小兒麻痺症,曾任台灣貓狗人共和國協會理事長、新北市板橋社區大學專員、台灣動物保護聯盟執行長、台灣動保法修法聯盟執行長。.

新!!: 中國時報和黃泰山 · 查看更多 »

黃朝琴

黃朝琴(),出生於臺灣嘉義縣鹽水港(今臺南市鹽水區),中華民國外交、政治人物。早年留學日本期間,參加抗日運動,鼓吹民族思想;並負笈美國,研究國際公法,學成後赴中華民國,任職外交部。戰後,歷任省議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等職,主持臺灣省議會近二十年,為台灣1950年代「半山」派的政治人物代表。另外,雖然非建築專業出身,但黃朝琴對於建築有其獨到的見解與興趣,曾被稱為「無執照的建築師」。與連震東、黃國書、林頂立等人都是台灣的「半山」政治人物。.

新!!: 中國時報和黃朝琴 · 查看更多 »

黃春明

黃春明(),生於台灣宜蘭縣羅東鎮,為台灣當代重要的文學作家。黃春明創作多元,以小說為主,其它還有散文、詩、兒童文學、戲劇、撕畫、油畫等創作,其作品曾被翻譯為日、韓、英、法、德語等多國語言。小說《鑼》於1999年入選「臺灣文學經典三十」小說類,並曾獲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

新!!: 中國時報和黃春明 · 查看更多 »

黃曙光

黃曙光,中華民國海軍二級上將,籍貫湖南省,畢業於海軍官校1979年班(68年班),現任海軍司令,曾任海軍副司令、海軍艦隊指揮部指揮官、國防部參謀本部後勤參謀次長、海軍司令部的參謀長、海軍168艦隊長、海軍256戰隊長、國防大學海軍學院總教官等軍職,是繼李傑、王立申與李喜明以來,第四位潛艦出身的海軍司令。.

新!!: 中國時報和黃曙光 · 查看更多 »

黃景泰

黃景泰(),基隆市人,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基隆市議長、基隆市議員(第6選區「暖暖區」).

新!!: 中國時報和黃景泰 · 查看更多 »

黃智賢 (作家)

黃智賢,原名黃瓊賢,臺南人,現任政治評論員、中天娛樂台《夜問打權》主持人、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黃智賢 (作家) · 查看更多 »

黑劍製作

黑劍電視節目製作股份有限公司(CNplus Production.,黒剣テレビ番組制作株式会社),簡稱黑劍製作,是一家台灣與日本合資的電視節目製作公司,隸屬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旗下的中天電視與日本電視控股旗下的日本電視台,成立於2011年5月。.

新!!: 中國時報和黑劍製作 · 查看更多 »

黑心商品

黑心商品泛指以下的情況:.

新!!: 中國時報和黑心商品 · 查看更多 »

黑心食品

黑心食品,涉及、微生物学或非法使用食品添加物事件時有發生,如因收穫不佳或貯存的糧食衍生,使用違禁獸藥產品,工業污染排放農魚林生態,人為錯誤和蓄意的摻假和欺詐等種種行為,均屬之。.

新!!: 中國時報和黑心食品 · 查看更多 »

黑心藥品

黑心藥品泛指以下的情況:.

新!!: 中國時報和黑心藥品 · 查看更多 »

黑鸢

黑鸢(学名:Milvus migrans),又叫做麻鹰、老鹰、老雕、黑耳鹰、老鸢、鸡屎鹰。台湾基隆市市鳥。.

新!!: 中國時報和黑鸢 · 查看更多 »

黄永楠

Co.Co.是台灣的漫畫家,本名為黃永楠,另一筆名為苦苦。出生於臺北縣淡水鎮(今新北市淡水區)。.

新!!: 中國時報和黄永楠 · 查看更多 »

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

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一種會引發急性肺水腫的嚴重輸血併發症。.

新!!: 中國時報和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 · 查看更多 »

輔仁大學校友列表

天主教輔仁大學校友列表,係知名輔大校友/輔大人的集成資料。本條目將校友粗分為數大類,除了特例,各分人物不重疊。 以下畢業年份係采民國紀元。 畢業系所以畢業時名稱為主。.

新!!: 中國時報和輔仁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齋藤正樹

齋藤正樹(),生於日本廣島縣,日本外交官。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畢業。1966年4月進入日本外務省。1966-1968年駐台灣、1968-1969年駐美國、1969年駐香港、1976-1978年駐法國、1978-1981年駐中國等地,擔任日本國駐外官員。2008年7月迄2009年12月擔任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相當於駐臺的大使)。(共同),"日本の台湾代表に今井正氏7日の理事会で正式決定",MSN産経ニュース,2009.12.5 13:58.

新!!: 中國時報和齋藤正樹 · 查看更多 »

龍山寺站

龍山寺站位於台灣台北市萬華區,是台北捷運板南線(板橋線)的捷運車站。2013年始加註“艋舺商圈”副站名。 本站雖未與臺鐵萬華車站共構,但兩者位置十分接近,可於出口2往南步行經大理街到底左轉西園路一段203巷往東至萬華車站西站入口站外轉乘。.

新!!: 中國時報和龍山寺站 · 查看更多 »

龍兄虎弟 (電視節目)

《龍兄虎弟》(The Fantastic Brothers)是台灣電視公司(台視)於1990年代播出的著名綜藝節目,1993年3月27日開播,2000年4月13日停播,共334集。.

新!!: 中國時報和龍兄虎弟 (電視節目) · 查看更多 »

龍隆

龍隆,本名莊代隆,臺灣電影、電視劇演員,曾獲金鐘獎戲劇節目男配角獎。.

新!!: 中國時報和龍隆 · 查看更多 »

龍虎綜藝王

《龍虎綜藝王》(以下稱為「本節目」)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1990年代後期的綜藝節目,製作公司是映畫傳播,製作人是郭建宏、郭宏亮,主持人是張菲與費玉清。每集開場口號為:「【張菲與費玉清喊:】龍虎綜藝王,【觀眾喊:】King!.

新!!: 中國時報和龍虎綜藝王 · 查看更多 »

龍潭聖蹟亭

龍潭聖蹟亭始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由監生古象賢、楊鳳翔、庠生鄧觀奇、貢生鄧逢熙、廩生楊鳳池、士紳黃龍蟠等人(分屬「文光」、「崇文」、「拿雲」3大詩社)發起集資,並分別由楊鳳池(撰序),黃龍蟠(楷書勒石)等人合力完成,現存的聖蹟亭於光緒18年(1892年)、民國14年(1925年,日治時期大正14年)、68年(1979年)皆曾整修,建築保留清代3進式規制,為全臺灣面積最大(950平方公尺,2012年面積為422平方公尺)、規畫最完整的惜字亭,已列為市定古蹟。一般的聖蹟亭或惜字亭多半只有焚燒字紙的爐體,但龍潭聖蹟亭具有完整的聖人形(凸)格局,具有三進庭園。為善盡社會責任,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自民國89年(2000年)4月起,逐年撥款認養此亭,鍾肇政資政、漢聲出版社黃永松先生及地方人士亦曾協助龍潭區公所進行完善的維護,為地方保留珍貴的文化資產。 近年(1995年起)因為道路的多次拓寬,主體與聖蹟亭外的牌樓(非古蹟)有許多的爭議,以致部分庭園終究被截去一塊,形成今日所見緊臨馬路的聖蹟亭。.

新!!: 中國時報和龍潭聖蹟亭 · 查看更多 »

龍應台

龍應台“台”的本字作“臺”,二者通用。詳見條目台。多作龍應台;但也有作龍應臺的情況,如其簽名。(筆名胡美麗龍應台:《美麗的權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作家、文學學者,臺灣高雄人龍應台:《傾聽》,刻印文學,祖籍湖南衡山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天下雜誌。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獲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學位。是臺灣臺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和中華民國文化部首任部長,亦曾在美國、德國、臺灣、香港的多所大學任職。 1984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有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如《野火集》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等,言行遍及華人地區如兩岸三地、新加坡,以及德國龍應台:《百年思索》,南海出版公司等地,產生一定影響。龍應台:《野火集:二十週年紀念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為“推動全球意識”,創辦有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新!!: 中國時報和龍應台 · 查看更多 »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英語:Lung Yingtai Cultural Foundation)於2005年7月在台北成立。當時台灣甫經319槍擊案之後的政治風暴,社會陷入不信任的危機。「當時幾位企業界與文化界有人一起討論台灣的未來,相互激盪於彼此能在民間位置上做出的貢獻,只為能有助益於台灣的年輕人。最後,企業家捐出種子基金,知識份子捐時間做義務董事,龍應台則捐出她的名字,成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以「提昇台灣年輕人的國際視野」為使命的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透過推廣沙龍形式的學者演講、紀錄片放映,討論國際的政治與經濟的重要議題,加深一般大眾對於思考的深度與廣度。起初活動形式為「思沙龍」,一年後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開始舉辦以英文為溝通語言的「台北沙龍」。2008年起,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開始與台灣多所大學合作,在大學校內開設舉辦沙龍的通識課程或成立思沙龍社團,這讓學者專家與一般大眾或學生的溝通在台灣更為普及。思沙龍的模式也在中國大陸引起回響,上海交通大學在邵梅儀老師和當地社團同學的協助下,也舉辦了類似的座談活動,使台灣的模式能在對岸發芽。 在龍應台於2012年成為中華民國文化部首屆部長後,因為政務官身分須遵守行政中立原則,龍應台在文化部任職期間不再介入基金會的運作,改由其他公正第三方繼續接掌董事,經費來源的減少基金會的職能大幅縮減,部分能量與活動形式則轉移到文化部的「國際大師人文講座」繼續進行下去。然而基金會仍然配置了2名正職同仁管理日常的運作,現今有多達800名以上的志工支援專案的進行,原本大規模舉辦的「思沙龍」依然運行,不定期舉辦演講,場地則相對縮小許多,大多使用基金會在台北市金華街的小型辦公室(國立清華大學台北辦事處二樓)。.

新!!: 中國時報和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農田水利會

農田水利會簡稱水利會,是台灣源自日治時期的「水利組合」的法人農業組織,隨著時代更迭,此組織現今受中華民國相關法規規範。台灣除了各地設有區域性的水利會,也有全國性的「農田水利會聯合會」,主要工作是水利事業的興辦、農業災害防治,以及其他農業政策或土地開發等事務。2017年時,臺灣一共有17個水利會,會員約有146.7萬人,灌溉管轄區有37.1萬公頃。除了水利事務,農田水利會人事也常被視為藍綠政黨的地方勢力。.

新!!: 中國時報和農田水利會 · 查看更多 »

辽宁日报

《辽宁日报》是中共辽宁省委机关报,于1954年9月1日创刊。属于辽宁日报报业集团。.

新!!: 中國時報和辽宁日报 · 查看更多 »

辜寬敏

辜寬敏()是台灣企業家及台獨運動工作者,為鹿港辜家成員。他是民主進步黨的資深黨員,也曾擔任日本台獨運動團體台灣青年會的委員長。他曾創設經營《台灣春秋》、《日本文摘》、《黑白新聞週刊》等雜誌刊物,並曾出資贊助日本台獨刊物《台灣青年》。前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辜振甫為其同父異母兄長。.

新!!: 中國時報和辜寬敏 · 查看更多 »

錢林慧君

錢林慧君(),台灣政治人物,曾任監察委員。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學系,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碩士、日本長崎大學醫學博士。臺北市立福星國民小學前校長林煉之女。其夫婿錢橙山是醫師,曾任建國黨雲嘉南辦公室主任、台灣團結聯盟(台聯)秘書長。女婿為職業網球選手盧彥勳。.

新!!: 中國時報和錢林慧君 · 查看更多 »

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是臺灣在日治時期1930年(昭和5年)發生的原住民武裝抗日事件,地點位於今南投縣仁愛鄉霧社。事件起因是賽德克族原住民不滿日本統治當局長期以來苛虐暴政,而由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德克達亞群各部落聯合起事,襲擊由日方建立的樣板聚落霧社,趁霧社公學校舉行運動會時襲殺日本人。事發後立即遭日方調集軍警,以飛機、山炮、毒氣等武器強力鎮壓;而起事的賽德克族人雖在襲擊成功後即回撤備戰,但仍不敵日方的強大武力,身為起事領袖的莫那·魯道飲彈自盡,參與行動的各部落幾遭滅族,數百位族人在寧死不屈下集體自縊,餘生者則被日方強制遷至川中島(今南投縣仁愛鄉西北端的清流部落)集中居住與管理 。該事件爆發震驚日本政府與國際社會,除了使臺灣總督府的理蕃政策遭到重大挑戰,並造成時任總督石塚英藏、總務長官人見次郎等高層官員引咎去職。 霧社事件是臺灣人在日治時代最後一次武裝抗日行動(漢人在西來庵事件後已放棄武力鬥爭,改採社會運動模式)。雖然在1896年日本領台至1920年間,臺灣原住民死士先後發動150餘次武裝抗日行動,但仍以日後發生的霧社事件最為慘烈。後世有不少作品紀念此事件,著名的有邱若龍的漫畫《霧社事件》、鄧相揚的小說《風中緋櫻》以及魏德聖執導的電影《賽德克·巴萊》。.

新!!: 中國時報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露營車

露營車(英文:Recreational Vehicle,縮寫:RV)即設置具有居住設備的車輛,等同可自由活動的住家。最大的特色為解決置身戶外時,所有食宿與民生問題,專門使用在戶外露營與旅遊活動。 1990年代起,車輛市場的銷售廣告將其英文縮寫「RV」導向成「休閒的車輛」後,間接促成「RV」一詞普遍流傳。.

新!!: 中國時報和露營車 · 查看更多 »

露西 (電影)

是一部於2014年上映法國科幻動作片,由吕克·贝松执导監製,史嘉蕾·喬韓森、摩根·弗里曼領銜主演,以法國與臺灣作為主場景。而本片也在2015年由官方宣佈將有續集拍攝的計劃。.

新!!: 中國時報和露西 (電影) · 查看更多 »

范姜泰基

范姜泰基(),生於台灣桃園縣(今桃園市),臺灣客家人,現任電視演員,曾任中時晚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記者,專跑政治。中國國民黨籍,曾任郝龙斌競選臺北市長辦公室发言人與中华民国总统府发言人。.

新!!: 中國時報和范姜泰基 · 查看更多 »

范雲 (臺灣)

范雲(),臺灣政治人物、知名社會學學者,新北市淡水人,祖籍中華民國江蘇南通,現任「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曾任社民黨召集人、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第二任會長、《臺大學生報》發行人、臺大社會系副教授、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野百合學運總指揮、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曾參選2016年立委選舉。 她多年來關心台灣民主發展,主要研究專題為社會運動與、性別政治、、公民社會、、與民主運作品質之間的關係等。.

新!!: 中國時報和范雲 (臺灣) · 查看更多 »

郝龍斌

郝龍斌(),出生於臺灣省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今臺北市士林區),籍貫江蘇鹽城,中國國民黨藉政治人物,父親是前行政院院長、陸軍一級上將郝柏村,曾加入新黨,後重返中國國民黨。曾任第3-4屆立法委員、環保署署長及第4-5任臺北市市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2017年1月7日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選舉,以第三名落選。.

新!!: 中國時報和郝龍斌 · 查看更多 »

郝明義

郝明義(Rex How,,筆名馬利),為臺灣知名出版業工作者,現任大塊文化董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郝明義 · 查看更多 »

胡天蘭

胡天蘭(Tien-lan Hu,) 生於台灣台北,為1980年代投入飲食撰述的台灣媒體人。.

新!!: 中國時報和胡天蘭 · 查看更多 »

胡宗賢炸彈案

胡宗賢炸彈案,又稱行李炸彈案或高鐵炸彈案,是2013年的一宗臺灣罪案。4月12日上午9時許,臺灣高鐵616號列車車廂女廁內,發現兩個疑似爆裂物的行李箱;同日中午,立法委員盧嘉辰土城服務處又發現另兩個裝有汽油、氰化鈉等物的行李箱,當時正逢「山西解州祖廟關帝君來臺祈福活動」,可能會造成重大傷亡。 臺灣警方發現已經前往中國大陸的胡宗賢、朱亞東二人涉嫌重大,透過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合作機制,由中國公安在廣東省中山市逮捕胡宗賢、朱亞東二人,當時胡宗賢正與兩名應召女郎「雙飛」性交易。二人隨即被移交臺灣政府,被起訴。 2014年1月22日新北地方法院宣判時胡宗賢堅不認罪,4月3日,臺灣高等法院首次開庭審理時,一改原審不認罪態度,胡宗賢表示全部認罪自白,但主張應以殺人未遂一罪論處。2016年1月27日,中華民國最高法院依殺人未遂罪,維持更一審判決分別判胡宗賢和朱亞東各有期徒刑20年、10年6月,全案定讞。.

新!!: 中國時報和胡宗賢炸彈案 · 查看更多 »

胡世和

胡世和(),是2013年遭部隊幹部虐死之陸軍下士洪仲丘以及現任立法委員洪慈庸的舅舅。 洪仲丘案期間,為求姪子冤死真相,深入楊梅高山頂營區禁閉室搜證,用臉書訊息連結仲丘的同袍與同學,利用軍中PTT網路的威力,掀起年輕人的討論熱潮,因而受到中天、三立、民視等政論節目邀約,上電視為仲丘案伸冤。也因洪仲丘案和1985號召數十萬白衫軍,形成一股超越藍綠的「白色力量」,促成軍法變革,將軍事法院及軍事監獄送入歷史。 2014年成立「台灣國會透明化促進協會」,促成國會頻道的開播。 2017年當選新北市新莊區模範父親。.

新!!: 中國時報和胡世和 · 查看更多 »

胡乃元

胡乃元(Nai-Yuan Hu,)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台灣台南出生的旅美音樂人,曾於1985年獲得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皇音樂大賽(Queen Elisabeth Music Competition)首獎。他在台灣創立結合海內外優秀音樂家的樂團Taiwan Connection,簡稱 TC。.

新!!: 中國時報和胡乃元 · 查看更多 »

胡克定

胡克定(Chris Wood、全名Christopher Terence Wood,),英國外交官,自2016年起出任歐洲聯盟駐華副團長,此前亦歷任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2013年-2016年)、英國駐華大使館公使(2008年-2012年)、英國外交部美洲司長(2007年–2008年)、英國駐廣州總領事(2003年-2006年)等職。 胡克定於英格蘭西部的西密德蘭郡出生、就學,1981年自劍橋大學畢業,同年即加入英國外交部服務。除外交生涯外,亦曾任職於英國內閣辦公廳、環境部和前港英政府,具有參與中英協商及國內行政、經濟、環保和福利事業的經歷,並於外交部內學習中文。此後他獲派至北京、廣州兩地的英國使領館,並在總領事任內擴大了總領館在華業務轄區。調赴台灣擔任辦事處代表期間,胡氏則負責處理台英雙邊關係、協議簽訂,並將處名從原本的「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易名為「在台辦事處」,彰顯其為英國政府駐台正式機關。.

新!!: 中國時報和胡克定 · 查看更多 »

胡競英

胡競英(Nancy Hu,),艺名胡冠珍,出生於台灣,是著名女演员和商人。曾任緯來電視網總經理、緯來電視網副董事長、亞洲電視行政总裁、企業顧問、金牌大風音樂文化集團總裁、和信超媒體獨立董事、宏碁財務長兼發言人。.

新!!: 中國時報和胡競英 · 查看更多 »

胡鴻仁

胡鴻仁,台灣資深新聞工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畢業,曾任美洲中國時報採訪主任、中國時報採訪主任、中時晚報總編輯、時報周刊社長、中國時報副社長、中時媒體集團董事兼執行長、大碩青年關懷基金會執行長、上報首任社長兼總經理。.

新!!: 中國時報和胡鴻仁 · 查看更多 »

胡金倫

胡金倫(),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台灣出版人,現任聯經出版總編輯。 1996年於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畢業後,胡金倫進入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擔任文教組專題記者。因工作讓熱愛閱讀的他結識許多華文作家,也慢慢進入文學出版界。1998年,因傾慕台灣的文化環境與社會氛圍,選擇遠渡重洋到台灣就讀研究所,為台灣知名學者陳芳明教授第一屆研究所學生;2002年研究所畢業後,進入城邦文化旗下的麥田出版主編文學線,而後應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林載爵延攬,至聯經出版公司服務至今。聯經總編輯胡金倫:從內容到封面,那個被雷打到的瞬間.

新!!: 中國時報和胡金倫 · 查看更多 »

郭婉容

郭婉容(),台灣台南人。是中華民國第一位女性部長,也是台灣最早期在學術研究與政府公職表現上皆具輝煌成就的代表性人物。.

新!!: 中國時報和郭婉容 · 查看更多 »

郭建宏 (製作人)

郭建宏()是臺灣電視節目製作人,出生於臺南市,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劇系,為映畫傳播創辦人兼董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郭建宏 (製作人) · 查看更多 »

郭冠英

郭冠英(),筆名:范蘭欽、郭才子,籍貫貴州清鎮,臺灣新竹人,新黨黨員,曾經擔任記者、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派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新聞組長,2009年因在職期間以筆名范蘭欽撰文發表辱與國家言論與貶抑與其政治立場不同的臺灣本省人、蓄意欺瞞等行為被中華民國政府以「蓄意欺瞞、言行不檢、嚴重損害政府及公務人員聲譽」為由免職。2014年3月甄選進入中華民國政府單位復職1個月後即屆退,被監察委員糾正省府並通過,於同年7月順利退休暫時不放月退俸,後自稱成功領取月退俸。 法治時報社長黃越宏於2014年稱目前郭冠英為《中國時報》「地下總主筆」,指他每周五在神旺飯店召開會議,檢討新聞及言論方向。.

新!!: 中國時報和郭冠英 · 查看更多 »

郭倍宏

郭倍宏,,民間全民電視公司第3任董事長,台灣獨立運動人士,台南市人,美國台獨運動領袖之一,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博士,曾擔任台灣學生社社長、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美國本部主席、臺大土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宏昇營造董事長、建國黨決策委員、民間全民電視公司「民視顧台灣顧問團」常務顧問,為台獨聯盟突破黑名單闖關返台的重要人物之一。郭倍宏之妻張舜華是建國黨黨旗設計者。 2016年5月,郭倍宏出任民視董事長,接替田再庭。.

新!!: 中國時報和郭倍宏 · 查看更多 »

郭石城

郭石城,中華民國(台灣)旅居德國僑民,曾代表中國國民黨以僑選身份當選第二屆立法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郭石城 · 查看更多 »

郭箏

郭箏(),本名陶德三,另一個筆名應天魚,為台灣小說家、編劇。.

新!!: 中國時報和郭箏 · 查看更多 »

郭瑤琪

郭瑤琪(),中華民國官員,臺灣外省人第二代,出生於臺灣省花蓮縣、成長於桃園縣,來自軍公教家庭,父親是中學教師。郭瑤琪曾任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任期:自民國91年2月1日起至民國95年1月24日止),後於民國95年1月25日轉任行政院交通部長(任期:自民國95年1月25日起至同年8月21日止)。.

新!!: 中國時報和郭瑤琪 · 查看更多 »

郭良蕙

郭良蕙,生於河南開封,早期的著名台灣作家,也曾主持節目,更曾拍過電影。.

新!!: 中國時報和郭良蕙 · 查看更多 »

郭東修

郭東修(),綽號冬瓜,台灣知名禮儀師、殯葬業者。因為郭東修對台灣喪葬流程和生命禮儀服務的了解,常常受到台灣的談話性綜藝節目邀約成為特別來賓,在節目中談論有關喪葬的內容,而被演藝界稱為「殯葬達人」, 但因為後來罹患癌症,導致心肺衰竭,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2013年1月30日台北市民政局局長黃呂錦茹公開頒獎表揚郭東修20年來安葬兩千無名屍入土為安,成為民間殯葬業者獲市府表揚的第一人。.

新!!: 中國時報和郭東修 · 查看更多 »

郭正亮

郭正亮(),中華民國學者及政治人物,籍貫臺南市麻豆區,生於高雄市,畢業於雄中、臺大,取得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郭正亮曾任中華民國羽球協會理事長、行政院體委會副主委,現任民主進步黨籍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 2016年8月9日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顧立雄接任不當黨產委員會主委,其不分區立委缺額由郭正亮遞補。.

新!!: 中國時報和郭正亮 · 查看更多 »

胖達人

パン達人手感烘焙(「パン」為日文面包之意,音同「胖」,因此多數台灣媒體直接寫成胖達人)是台灣的一家連鎖麵包店,2010年12月開幕,英文名稱為TOP POT BAKERY,公司登記名稱為麵包達人有限公司,台灣、香港、中國大陆均有分店。之後由2012年4月26日成立的生技達人股份有限公司入主。主要投資者為基因國際。.

新!!: 中國時報和胖達人 · 查看更多 »

郑学稼

郑学稼(),福建长乐人,中華民国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传记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郑学稼 · 查看更多 »

舊蘭陽大橋

舊蘭陽大橋是位於台灣宜蘭縣蘭陽溪上的一座鐵公路共構橋樑(公路鐵路兩用橋),連接宜蘭的溪南地區與溪北地區,目前已停用。此橋於2002年6月21日由宜蘭縣政府以府文資字第0910003171號公告為宜蘭縣歷史建築。.

新!!: 中國時報和舊蘭陽大橋 · 查看更多 »

舞鶴 (作家)

舞鶴(),本名陳國城,台灣作家,成大中國文學系畢業,曾就讀師大國文所、東華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

新!!: 中國時報和舞鶴 (作家) · 查看更多 »

與那國島

與那國島(,或),位於琉球列島八重山群島最西端,是日本最西端的島嶼,人口因陸上自衛隊進駐與家眷增加至1726人,位於台灣宜蘭縣東部外海,距離台灣宜蘭蘇澳港僅111公里,也是距離台灣本島最近的外國島嶼,在天氣晴朗時可看到台灣的山脈;行政區劃定屬於沖繩縣八重山郡與那國町。 1985年在與那國島週圍的海底發現了大型的切割過的石塊建築遺跡,該島也因此遺跡而聞名。與那國島近來也以日劇《小孤島大醫生》(Dr.コトー診療所)的拍攝地聞名,片中的虛構島嶼「志木那島」就以與那國島為背景進行拍攝。.

新!!: 中國時報和與那國島 · 查看更多 »

防火长城

防火长城(Great Firewall (of China),常用简称:GFW,中文也称中国国家防火墙,中国大陆民众俗称墙、防火墙、功夫网等等),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其互联网边界审查系统(包括相关行政审查系统)的统称。此系统起步于1998年,其英文名称得自于2002年5月17日Charles R. Smith所写的一篇关于中国网络审查的文章《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2008年1月30日新增。,取與Great Wall(长城)相谐的效果,简写为Great Firewall,缩写GFW。隨着使用的拓广,中文「墙」和英文「GFW」有时也被用作动词,网友所說的「被墙」即指网站内容被防火长城所屏蔽或者指服务器的通讯被封阻,「翻墙」也被引申为突破网络审查浏览境内外被屏蔽的网站或使用服务(如被GFW屏蔽的网盘Dropbox)的行为。.

新!!: 中國時報和防火长城 · 查看更多 »

阿盛

阿盛(),本名楊敏盛,鄉土文學家,台灣新營人,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中國時報系記者、編輯、主編、主任等職。.

新!!: 中國時報和阿盛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网

阿波罗网,综合新闻网站,据Accessify.com和中国西部网介绍,提供在中国大陆被政府屏蔽的新闻,常报道中国大陆民生和官场贪腐现象,以及娱乐趣闻和新闻评论。.

新!!: 中國時報和阿波罗网 · 查看更多 »

蘇南成

蘇南成(),台灣政治人物,台南市人。有「蘇大頭」、「大頭成」的外號。曾任臺南市市長、高雄市市長,後任國民大會代表、議長。 蘇南成以其個人魅力及獨特施政風格,成為在台灣地方自治史上一特立人物,在威權統治時期曾因爭取國民黨提名未果,脫黨以黨外身分參與台南市長選舉,並順利當選台南市長,任內因大刀闊斧開辦市政,連任下屆台南市長,其施政也令當時行政院長蔣經國印象深刻,因而在蔣經國「吹台青」時期獲得提拔,出任官派(院轄市)高雄市長。卸任高雄市長後,轉任國民大會代表、並於1999年李登輝總統時代接任國民大會議長,但在議長任內因國代延任案引起爭議而名噪一時。.

新!!: 中國時報和蘇南成 · 查看更多 »

蘇俊郎

蘇俊郎是台灣第一位領有合格攀樹執照的攀樹人員。原本是中國時報攝影記者,退休後到美國學習攀樹(Tree climbing),回到台灣後推廣攀樹運動,並進行野外研究者的攀樹訓練。.

新!!: 中國時報和蘇俊郎 · 查看更多 »

蘇紹連

蘇紹連(),台灣臺中縣人,知名詩人。蘇紹連對詩有很多的嘗試,從寫詩的手法、形式到作詩所使用的介面、表現方式等。手法如古詩的重寫、自我的分裂、物我交換之類的,形式則有散文詩、台語華語混搭詩。詩的載體從紙張到網際網路,表現方式從文字、影像、聲音到超文本。他不斷地實驗,這使他有更多的空間去展現要表達的意義。.

新!!: 中國時報和蘇紹連 · 查看更多 »

蘇芮

蘇芮(),本名蘇瑞芬,臺灣天后级女歌手,生于臺北市,是华人乐坛的「里程碑」,音乐作品影响了几代人,是众多歌坛知名藝人共同崇拜和欣赏的歌手。.

新!!: 中國時報和蘇芮 · 查看更多 »

蘇逸平

蘇逸平(英文名字Calvin),南投人。興趣是觀察神秘事件、科幻動畫,被他人號稱倪匡的接棒人,時空的魔術師,玄幻愛情的故事手。少年時代,英文還不行的時候,差點自己取了個英文名字SLEEPING,筆名曾經取過飛行豬、姚德,最後使用自己本名「蘇逸平」寫許多科幻類的著作。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電機系畢業高材生,擔任過舞臺工作者、電視製作人、翻譯工作者、有線電視主持人、電腦業務代表、微軟工程師、專業導遊、自由作家...等工作,可以說經歷過許多事情,擅長帶團(有專業執照)、電腦(曾在美國微軟當過比爾蓋茲的手下)、翻譯(有專業水準)、英文教學、主持...等,下一個頭銜希望是專家、社會觀察家、以及所有亂七八糟之家。著有小說《我要離家出走》、《穿梭時空三千年》、《封神時光英豪》、《電腦末日啟示錄》、《西雅圖睡不著》等上百部書。.

新!!: 中國時報和蘇逸平 · 查看更多 »

蘇森墉

蘇森墉(),是一位出身臺灣臺北及福建的音樂教育家。他曾在新竹中學等地大力推動合唱教育,並改編及創作多首曲目。.

新!!: 中國時報和蘇森墉 · 查看更多 »

蘇治芬

蘇治芬(),臺灣政治人物,出身於政治家族,生於雲林縣北港鎮,曾任民主進步黨雲林縣選區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不過在2004年的立法委員選舉時,她沒有參選連任。2005年當選雲林縣縣長,2009年連任,為雲林縣首位非中國國民黨籍及首位女性縣長。2015年3月4日民進黨2016選舉對策委員會開會,民進黨前主席、選對會顧問謝長廷成功勸進雲林縣前縣長蘇治芬參選2016年雲林第一選區立法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蘇治芬 · 查看更多 »

蘋果的滋味 (紀錄片)

,是臺灣導演李惠仁的紀錄片作品,2015年4月28日在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紀錄片節目《紀錄觀點》第437集首播,獲得2016年台北電影節「媒體推薦獎」。.

新!!: 中國時報和蘋果的滋味 (紀錄片)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台灣)

《蘋果日報》(Apple Daily,2003年5月2日-)是香港壹傳媒在臺灣所發行的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集團總裁為張劍虹;自2018年3月起,分為數位及紙媒編輯部,社長陳裕鑫現兼任紙媒總編輯。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的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後,此役臺灣財團報業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臺灣《蘋果日報》目前為臺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蘋果日報 (台灣) · 查看更多 »

鵝湖月刊

《鵝湖月刊》為台灣的政治思想性刊物,1975年7月,由王邦雄、曾昭旭、袁保新、岑溢成、楊祖漢、萬金川等學者所創辦。榮譽社長為潘朝陽,現任鵝湖月刊社社長為朱建民,副社長為蔡家和,執行長為劉世慶,月刊主編為楊祖漢。.

新!!: 中國時報和鵝湖月刊 · 查看更多 »

赖索

《赖索》是黄凡的一篇政治寓言短篇小说,1979年10月3日发表于《中国时报》。曾获中国时报甄选文学奖小说头奖。.

新!!: 中國時報和赖索 · 查看更多 »

閨密 (電影)

《閨蜜》(Girls),是由香港導演黃真真執導的一部關於友情和愛情的電影,由陳意涵、薛凱琪、楊子姍主演,2013年12月29日在台灣開拍,2014年2月28日在中國大陸殺青,全景在台灣取景拍攝。2014年7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上映4日後票房超過1億元。臺灣於2014年8月1日上映,香港則在2014年8月8日上映。續集《閨蜜2》於2018年3月2日上映。.

新!!: 中國時報和閨密 (電影) · 查看更多 »

閩南語音系

閩南語音系(Southern Min phonology)是基於閩南語音韻之變化所形成之音系。閩南語腔調凡多樣化。一般閩南語腔調大抵以廈門腔、臺灣腔為普遍。閩南語各式腔調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及海陸豐地區、廣東舊香山縣的部份地區(包括隆都、得能都、四大都、三鄉、淇澳島)、广东西部(包括雷州半岛、湛江、电白)、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浙江南部部分地区(包括苍南、平阳、洞头、玉环、温岭)、臺灣、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群。闽东宁德市的福鼎沿海一带亦存在眾多閩南語的方言島。底下分幾個語音要點說明。.

新!!: 中國時報和閩南語音系 · 查看更多 »

閩南語語法

閩南語語法(Southern Min grammartl)是基於閩南語語言之語法。閩南語目前主要使用于福建南部、台灣、新加波、馬來西亞、東南亞和海外華人之間,屬閩語的一種。「閩南語」之名稱在各地有不同稱呼,東南亞稱福建話;在中國大陸一般稱呼福建方言、闽南话、闽南语或閩南語方言;在台灣稱為台語、另稱為河洛話(福佬話)。.

新!!: 中國時報和閩南語語法 · 查看更多 »

開卷周報

開卷周報】為台灣報紙《中國時報》的書評版面,於1988年4月24日創刊,曾與《聯合報》【讀書人周報】並列為臺灣兩大書評版面。.

新!!: 中國時報和開卷周報 · 查看更多 »

開拓動漫祭

開拓動漫祭系列活動,是由開拓動漫事業有限公司(杜葳廣告)所主辦的臺灣同人誌即賣會系列活動,分別為兩大系列:開拓動漫祭(Fancy Frontier)及亞洲動漫創作展(Petit Fancy),以臺北市為主要舉辦地點,該公司亦有負責規劃其他活動。.

新!!: 中國時報和開拓動漫祭 · 查看更多 »

薛岳 (歌手)

薛岳(),台湾摇滚歌手及音乐制作人。1990年11月7日因為肝癌去世。薛岳是知名藝人伍佰年輕時的偶像。.

新!!: 中國時報和薛岳 (歌手) · 查看更多 »

薛丁格的貓 (迷你劇集)

《薛丁格的貓》(Schrodinger's Cat)是一部於2018年推出的臺灣迷你劇集,為民視無線台於週日十點時段推出的「金鐘幸福好戲」,全劇共2集,分別於2018年4月22日及29日首播,由沈丹桂執導、張耿銘執筆、天馬傳播事業有限公司製作,方馨、夏于喬、柯叔元與鄭人碩領銜主演。.

新!!: 中國時報和薛丁格的貓 (迷你劇集) · 查看更多 »

薛平貴與王寶釧 (葉青歌仔戲)

《薛平貴與王寶釧》是1998年華視葉青歌仔戲,1998年1月12日~3月13日首播,共40集。民視於2013年向華視購買播映權,於2013年8月6日~2013年9月30日播出;2013年8月12日,台灣藥廠佰憶園企業冠名贊助35集,節目名稱改為《佰憶園劇場-薛平貴與王寶釧》,但民視不願透露冠名費。.

新!!: 中國時報和薛平貴與王寶釧 (葉青歌仔戲) · 查看更多 »

藍心湄

藍心湄(英文名: Pauline Lan,),生于台灣台北市,俗稱“藍教主”、“台灣麥當娜”,是台灣著名女藝人和商人。藍心湄的童年在臺灣中部雲林縣成長。自1984年出道,橫跨歌手、主持人、演員,影、視、歌「三棲」紅星,有「百變女王」、「臺灣瑪丹娜」之稱,並偶有詞曲創作,藍心湄的經典名曲包括濃妝搖滾、一見鍾情、愛我到今生等,稱霸華語樂壇、歷久不衰。現為TVBS歡樂台《女人我最大》主持人,帶領時下女性流行風潮,受封為「藍教主」。副業經營投資豐碩有成,坐擁九家餐廳和運動品牌代理商,身價超過15億,年收入逼近2億。 2012年11月10日首度登上台北小巨蛋舉行出道28年以來最大型售票演唱會LanDIVA,售票率達9成,藍心湄甚至於演唱會上挑戰全裸換裝。.

新!!: 中國時報和藍心湄 · 查看更多 »

藝術家 (雜誌)

《藝術家》是臺灣一本創刊於1975年6月1日的美術月刊,曾獲得1976年金鼎獎。創刊之初,以其25開的大小、版式、彩色印刷和獨特內容為特色,令創刊在前的同性質雜誌《雄獅美術》略顯遜色。而在《雄獅美術》全面改版之後,兩本雜誌成為臺灣美術界中最主要的美術雜誌。.

新!!: 中國時報和藝術家 (雜誌) · 查看更多 »

藤岡麻美

藤岡麻美(Mami Fujioka,),是日本的女演員、創作歌手,出生於福島縣,成長於千葉縣鎌谷市。身高162公分,體重48公斤,鞋碼23.5公分,血型A型。自2013年3月起移居臺灣發展,現隸屬於極科娛樂有限公司。 家中二男二女四兄妹中排行第二,長兄為藤岡靛。.

新!!: 中國時報和藤岡麻美 · 查看更多 »

门框胡同

框胡同,是北京市西城区中部的一条胡同,位于大栅栏商业区。王彬、徐秀珊,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392页.

新!!: 中國時報和门框胡同 · 查看更多 »

關曉榮

曉榮()是一位台灣紀實攝影師,致力於台灣原住民文化的文獻整理與保存。關曉榮曾赴蘭嶼進行文字與影像工作,並於《人間雜誌》分篇發表〈蘭嶼報告〉,頗獲攝影界重視。除了蘭嶼報告以外,他也曾在1984年赴基隆八尺門記錄當地阿美族勞工的生活,後寫成〈2%的希望與掙扎〉,以此在美國文化中心開辦攝影展。關曉榮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所長,現為該校榮譽教授,著有《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八尺門手記》等報導攝影集,影像作品則有《我們為什麼不歌唱》、《國境邊陲1997》、《冰與血2014》等。.

新!!: 中國時報和關曉榮 · 查看更多 »

董恺悌

董恺悌(Kaity Tong;),著名美籍华人新闻工作者、社会活动家。.

新!!: 中國時報和董恺悌 · 查看更多 »

董智森

董智森(),福建省金門縣金城鎮人,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曾在中國時報與聯合報擔任記者工作,主跑台北市市政新聞。曾主持TVBS政論節目《新聞晚餐》、《搞董新聞》、《2100週末開講》,亦曾作為《2100全民開講》的代班主持。曾為飛碟電台飛碟午餐廣播節目主持人,現為九八新聞台小董真心話(12:00-13:00)廣播節目主持人及中天電視政論節目《夜問打權》常態來賓。.

新!!: 中國時報和董智森 · 查看更多 »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紅極一時的星期日晚間大型綜藝節目,播出集數約400多集,製作單位為頤倫影視、映畫傳播,製作人為王鈞、郭宏亮、禚宏順、黃國治,策劃為李慧蘭,執行製作為柴智屏。本節目是《號外特攻隊》的接檔節目,為華視創造締造出「綜藝王國」的美譽,也是當時華視「鎮台之寶」。 節目開播至停播都任用華視大樂隊擔任伴奏。.

新!!: 中國時報和鑽石舞台 · 查看更多 »

葉嘉瑩

葉嘉瑩,號迦陵,土默特蒙古后裔,出身葉赫那拉氏。知名漢學家,主要研究領域是古典詩詞。本人亦擅詞曲。,林欣誼,臺北,藝文新聞,中國時報,2013年11月29日.

新!!: 中國時報和葉嘉瑩 · 查看更多 »

葉公超

葉公超(),原名崇智,字公超,後以字行,祖籍浙江余姚,廣東番禺人,生於江西九江。中國學者暨外交家,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上海國立暨南大學、西南聯大外文系主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1949年-1958年)、駐美大使(1958年-1961年)、總統府資政。.

新!!: 中國時報和葉公超 · 查看更多 »

葉石濤

葉石濤(),出身台灣台南市白金町(打銀街)。台灣當代文學作家,創作以小說與評論為主,散文及翻譯為輔。葉石濤橫跨日治與戰後兩個世代,小學前曾接受兩年漢文私塾教育,畢業於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今臺南一中),歷任日本作家西川滿主持之《文藝台灣》的助理編輯。戰後擔任國小教師46年。1965年一度辭教職,進入省立臺南師範專科學校特別師範科就讀。.

新!!: 中國時報和葉石濤 · 查看更多 »

葉翔之

葉翔之(),化名陸重光、葉光華,生於浙江省餘杭縣(今已併入杭州市),前中華民國軍統局少將處長、國防部情報局局長,中國國民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為情報界重要人物,蔣經國得力助手之一。其子為已故知名律師、前中影公司董事長葉潛昭(1937-2013)。.

新!!: 中國時報和葉翔之 · 查看更多 »

葉華成

葉華成,生於南洋,後來返回老家福建金門成為釀酒專家,為金城酒廠之創立者,九龍江酒廠(金門酒廠前身)的首任技術員,金門高粱酒祖師,后成为英文教师。.

新!!: 中國時報和葉華成 · 查看更多 »

葉言都

葉言都(),生於澎湖縣馬公鎮(今馬公市),現居臺北市,中文科幻小說作家。原任中國時報財務長,退休後進入台灣大學歷史系研究所博士班就讀,於2010年畢業。 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科幻小說首獎、推理小說首獎。推理小說得獎作品〈1649〉被改編為電影〈遊戲規則〉(1989)。 葉言都的小說被稱為「最不科幻的科幻小說」,以歷史/現實交互描寫,引入科幻主題,作品以寫實手法為特色.雖不多產,但在華文科幻文學界有重要之地位。.

新!!: 中國時報和葉言都 · 查看更多 »

葉永鋕事件

葉永鋕事件是台灣關於多元性別的校園事件。葉永鋕生前就讀於屏東縣高樹國中,因其與眾不同的性別氣質而遭到同學霸凌,不敢在下課時間去上廁所。2000年4月20日早上,葉永鋕在接近下課時,提前離開教室去上廁所,後來被發現傷重倒臥血泊中,送醫後不治死亡。此事件引起臺灣社會對於性別教育的討論,使得原《兩性平等教育法》在2004年修訂為《性別平等教育法》,教育政策也從傳統二元的兩性教育延伸轉化成為更具普遍性的性別平等教育。.

新!!: 中國時報和葉永鋕事件 · 查看更多 »

葉洪生

葉洪生(1948-),中國安徽廬江人,出生於南京,編輯、作家、武俠小說評論家,畢業於台灣的淡江大學歷史系,曾任中國時報大陸研究室研究員、主任、海外版編輯、聯合報專欄組副主任、大陸研究室主任、副總編輯、主筆,以及歷史月刊副總編輯等。.

新!!: 中國時報和葉洪生 · 查看更多 »

葉慶炳

葉慶炳(),原籍浙江餘姚,台灣學者、散文作家,曾用筆名「青木」。曾任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主任、中文研究所所長,專精於中國古典小說研究,散文作品則以「晚鳴軒」散文聞名。.

新!!: 中國時報和葉慶炳 · 查看更多 »

葉慈毓

葉慈毓(),台灣女演員,2012年參加全方位璀璨之星選拔,獲最佳人氣獎,所屬經紀公司為伊林娛樂。 Category:台灣電視女演員.

新!!: 中國時報和葉慈毓 · 查看更多 »

葉怡蘭

葉怡蘭(),台灣知名飲食旅遊作家。出生於台灣台南,目前定居於台灣台北。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並成為《中大校訊》No.166封面人物。.

新!!: 中國時報和葉怡蘭 · 查看更多 »

蒲艾真

蒲艾真(),台灣裔美籍华人女性,美國社會活動家,是美國“全國家庭傭工聯盟”(National Domestic Workers Alliance)總監。她還擔任“跨代關懷”(Caring Across Generations)的共同總監。2012年美國時代雜誌將她選入了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

新!!: 中國時報和蒲艾真 · 查看更多 »

蒋孝武

蔣孝武(),生於重慶,籍貫浙江奉化,蔣經國与妻蔣方良的次子。曾任行政院国军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参议、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专门委员、华欣文化事业中心主任。.

新!!: 中國時報和蒋孝武 · 查看更多 »

邱品涵

邱品涵()是臺灣女性藝人,為女子偶像團體TPE48正式成員,出生在臺北市,現居在基隆市。.

新!!: 中國時報和邱品涵 · 查看更多 »

邱立本

邱立本(),在香港出生,廣東開平人,《亞洲周刊》總編輯,2006年和2008年和2012年,被中國大陸網民選為中國一百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著有《邱立本文集》, 2010年獲星雲新聞獎, 2011年獲亞洲出版協會SOPA最佳新聞評論獎。.

新!!: 中國時報和邱立本 · 查看更多 »

邱昊奇

邱昊奇(David Chiu,),本名邱孝尊,曾使用藝名邱詰原,台灣男藝人。曾是王力宏的演唱會舞者。.

新!!: 中國時報和邱昊奇 · 查看更多 »

邵語

漢人遷台之前的台灣南島語言分布圖(按 Blust, 1999)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東台灣"蘭嶼島(深紅色)表示為使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巴丹語群達悟語的區域. 邵語(邵文:Thau a lalawa)為台灣原住民邵族所使用的語言,屬於南島語系的次語群,亦歸類為台灣南島語第2群,黃美金,"劭語參考語法",遠流出版公司,台北,2000年3月.

新!!: 中國時報和邵語 · 查看更多 »

蔡同榮

蔡同榮(Chai Trong-rong,),中華民國 (台灣)政治人物,已故資深立法委員,曾任美國臺獨聯盟創盟主席、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教授、民間全民電視公司董事長、民主進步黨籍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民進黨中央常務委員。為早期臺灣獨立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以及公民投票的主要推動者。.

新!!: 中國時報和蔡同榮 · 查看更多 »

蔡依林獲得的獎項與提名列表

臺灣歌手蔡依林迄今入圍與獲得大量獎項與殊榮。蔡依林迄今獲得四座台灣金曲獎,包括於2007年憑藉專輯《舞孃》獲得最佳國語女歌手獎、於同年憑藉歌曲《今天妳要嫁給我》獲得最佳年度歌曲獎、於2013年憑藉歌曲《大藝術家》獲得最佳年度歌曲獎、於2015年憑藉專輯《-zh-cn:Play; zh-hant:呸; zh-sg:呸-》獲得最佳國語專輯獎;蔡依林迄今亦獲得十座台灣金曲獎提名,是台灣金曲獎史上憑藉以舞曲為主的專輯入圍與獲獎數目最多的歌手;專輯《--》亦是台灣金曲獎史上入圍數目最多的三張專輯之一,其它兩張專輯為歌手周杰倫的《范特西》與張惠妹的《阿密特》。蔡依林亦曾數次獲得包括來自CCTV-MTV音樂盛典、Hito流行音樂獎、KKBox風雲榜、Music Radio中國Top排行榜、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全球流行音樂金榜、新城國語力頒獎禮、新城勁爆頒獎禮與新加坡金曲獎等於中文國家和地區舉辦的頒獎活動的獎項。蔡依林亦曾獲得於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舉辦的頒獎活動的獎項,包括於2001年憑藉歌曲《愛上了一條街》MV獲得MTV音樂錄影帶大獎國際觀眾選擇獎、於2006年獲得MTV亞洲大獎最具時尚風格大獎、於2015年獲得Mnet亞洲音樂大獎最佳亞洲藝人獎,其亦曾入圍包括一座MTV日本音樂錄影帶大獎、五座MTV亞洲大獎與兩座MTV歐洲音樂大獎。蔡依林於2008年獲得中華民國行政院勞動委員會舉辦的彩蝶獎頒發的彩蝶指標獎,肯定其於演藝行業中的傑出表現。蔡依林迄今共發行十三張錄音室專輯,其憑藉自2003年專輯《看我72變》至今發行的連續九張錄音室專輯九度成為台灣年度唱片銷量女歌手冠軍,其中專輯《舞孃》、《特務J》與《花蝴蝶》更為台灣年度唱片銷量總冠軍。蔡依林曾憑藉歌曲《今天妳要嫁給我》、《日不落》、《美人計》與《-zh-cn:呸; zh-hant:Play 我呸; zh-sg:Play 我呸-》四度獲得Hit FM年度百首單曲排行榜冠軍,亦是迄今獲得該榜單冠軍次數最多的歌手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蔡依林獲得的獎項與提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蔡志忠

蔡志忠是台灣的漫畫家。出生於彰化縣花壇鄉。雖有從小受洗的天主教信仰家庭背景,蔡志忠卻也是個佛像收藏家。.

新!!: 中國時報和蔡志忠 · 查看更多 »

蔡國榮

蔡國榮,原籍廣東的台灣資深新聞工作者,電影劇本作家。曾任台灣中國時報影劇版編輯多年。他是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電影劇本的三位作者之一,也因這部電影的賣座而成名。.

新!!: 中國時報和蔡國榮 · 查看更多 »

蔡珠兒

蔡珠兒(),台灣作家,南投縣埔里鎮人,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英國伯明罕大學文化研究系畢業。夫婿為來自上海的銀行家汪浩博士。 曾任《中國時報》記者,曾旅居英國倫敦,1997年移居香港離島,現專事寫作。蔡珠兒熱愛植物及食物,自封為專業的家庭主婦,全職的自然及社會觀察員。 曾獲第二十屆吳魯芹散文獎;2003年《雲吞城市》榮獲梁實秋散文獎;2005年《紅燜廚娘》同時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聯合報讀書人獎,誠品書店暢銷書;2012年《種地書》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

新!!: 中國時報和蔡珠兒 · 查看更多 »

蔡炳坤

蔡炳坤(),臺灣南投縣草屯鎮人,曾任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畢業於花蓮師專,後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曾擔任國小老師、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督學、臺中縣文化局副局長、臺中一中校長、臺北市立建國中學校長等職務。.

新!!: 中國時報和蔡炳坤 · 查看更多 »

蔡茂雄性侵少年案

蔡茂雄性侵少年案,是臺灣在2005年6月時爆發的性醜聞案件。時任民主進步黨臺北縣汐止市黨部主任委員的蔡茂雄,被揭發曾性侵害或猥褻3名12歲至15歲不等的男孩,引發社會輿論譁然。由於蔡茂雄是民進黨地方黨部幹部,犯案地點甚至就在該黨汐止市黨部內,這起事件也成為政治醜聞,影響民進黨聲譽。蔡茂雄被以《中華民國刑法》強制性交罪、趁機性交罪等罪名起訴。歷經多年訴訟,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於2011年6月15日駁回蔡茂雄上訴,蔡茂雄有罪定讞,合併應執行13年有期徒刑。.

新!!: 中國時報和蔡茂雄性侵少年案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新!!: 中國時報和蔡英文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政府

蔡英文政府(通稱小英政府或蔡政府),是指在蔡英文擔任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蔡英文於2016年5月20日起就任,是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國家元首,也是第二位民主進步黨總統。民進黨為當前的執政黨,黨主席亦是蔡英文。 中華民國總統領導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機關,除掌握行政院院長與考試院各部會首長官員的任命權之外,並且監督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官員(內閣)的組成。蔡英文政府首任內閣為林全內閣,當前則是賴清德內閣。 总统有权提名司法院大法官、考試院院長、监察院院长,经立法院行使同意權后任命。 立法院院长及副院长均由各届立法委员之中互选产生。現任院長為蘇嘉全()、副院長為蔡其昌(),兩人自2016年2月1日任職至今。民主進步黨在立法院為第一大黨。是民進黨首次以多數黨的身份完全執政,也是中華民國行憲後首次由國民黨以外的政黨完全執政。.

新!!: 中國時報和蔡英文政府 · 查看更多 »

蔡恩雨

蔡恩雨(Priscilla Abby,),出生於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古晉市,華語樂壇電音女歌手,因翻唱EDM曲風而爆紅網路,有「電心少女」之稱。2017年7月,蔡恩雨成為娛樂集團WebTVAsia的旗下藝人,目前主要在台灣和大馬發展音樂事業。2017年12月23日,在吉隆坡舉辦其個人首場迷你演唱會。.

新!!: 中國時報和蔡恩雨 · 查看更多 »

蔡淑媖

蔡淑媖,臺灣兒童文學工作者、故事媽媽及親子閱讀推廣者,嘉義縣東石鄉人。現任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祕書長。活躍於文化界、讀書會、故事媽媽等社團活動,常受邀於圖書館、社團、社區大學、學校單位授課及演講。.

新!!: 中國時報和蔡淑媖 · 查看更多 »

蔡清彥

蔡清彥(),台灣大氣科學家。 蔡清彥出生於新竹縣橫山鄉,高中就讀新竹中學,後考入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並續讀研究所,1967年獲得碩士學位。其後赴美國留學,1972年獲得猶他大學大氣科學博士。1974年返國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先後歷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89年9月至1994年9月16日擔任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局長,1994年9月17日轉任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局長。1996年擔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0年5月20日至2004年5月20日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2010年2月起,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 不論是中國國民黨或民主進步黨執政,其客家人背景皆可以獲得青睞,左右逢源,可謂政壇中做官之異數。 蔡清彥皈依佛教,為法鼓山法行會會長。.

新!!: 中國時報和蔡清彥 · 查看更多 »

蔡智堪

蔡智堪(),台湾苗栗人,清光緒14年(1888年)生於苗栗,因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12歲時赴日。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曾經加入過同盟會。.

新!!: 中國時報和蔡智堪 · 查看更多 »

蔣勳

蔣勳(),是一位生於西安、成長於臺北的畫家、詩人與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蔣勳 · 查看更多 »

蔣王論戰

蔣王論戰,也被稱為王蔣論戰、王蔣大論戰,是於1981年時,蔣碩傑與王作榮透過報紙投書與社論展開的一場辯論,這場辯論影響了台灣日後的經濟走向,是台灣戰後經濟發展史上重要的一次論爭。 當時的人形容這是一場「李斯特(政府干預)大戰史密斯(自由市場)」的辯論,或是「學院派與社論派之爭」。這是台灣的經濟學家公開討論政府經濟政策的開始,也是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思潮進入台灣的開端。.

新!!: 中國時報和蔣王論戰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新!!: 中國時報和蔣經國 · 查看更多 »

蔣鼎文

蔣鼎文(),字銘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浙江諸暨盘山(亦称磨石山)人。獲青天白日勳章,曾當選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浙江省代表。.

新!!: 中國時報和蔣鼎文 · 查看更多 »

鄧九雲

鄧九雲(Joanne Deng,),台灣女演員、模特兒、作家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及廣告學系雙學位,英國東15表演學院表演碩士,為科班學位的演員。為藝人林依晨政治大學韓文系的同學。拍過多部偶像劇及廣告。全智賢來台灣拍可口可樂廣告,廣告公司找她擔任替身。氣質似韓國藝人全智賢,有「小全智賢」之稱。.

新!!: 中國時報和鄧九雲 · 查看更多 »

鄧志鴻

鄧--鴻(Vent Teng,),出生於台灣,台灣腹語師、男演員、男主持人,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世新大學前身)廣播電視科畢業。其三弟鄧-志-浩是鄉音四重唱主唱、九歌兒童劇團創辦人。.

新!!: 中國時報和鄧志鴻 · 查看更多 »

鄧禹平

鄧禹平(),筆名夏萩、雨萍,是一位出身四川省三台縣奎木鄉鄧家溝的詩人。.

新!!: 中國時報和鄧禹平 · 查看更多 »

鄧育昆

鄧育昆(),台灣編劇,曾獲得金馬獎最佳編劇。.

新!!: 中國時報和鄧育昆 · 查看更多 »

鄧雨賢

鄧雨賢(Then Yí-hièn;Tēng Ú-hiân;),是一位出身臺灣桃園平鎮與龍潭地區的客家裔作曲家,畢生創作近百首曲目,關鍵作品為《大稻埕行進曲》,以《雨夜花》、《望春風》、《月夜愁》、《四季紅》為代表作,合稱『四月望雨』,被譽為「台灣歌謠之父」與「台灣民謠之父」。.

新!!: 中國時報和鄧雨賢 · 查看更多 »

鄭太吉

鄭太吉(),台灣屏東縣潮州鎮人,國民黨籍,屏東縣立公正國民中學畢業,1984年因「一清專案」接受管訓,後在伍澤元的「加持」下當選屏東縣議會議長。後因於1994年因地下賭場利益槍殺鍾源峰,經中華民國最高法院判處死刑確定,2000年8月2日於高雄看守所附設刑場被執行槍斃,為台灣第一位因重大犯罪而遭槍決的地方議長。本案件於2012年被改編成廉政英雄戲劇系列劇情.

新!!: 中國時報和鄭太吉 · 查看更多 »

鄭寶娟

鄭寶娟是居住在巴黎的華人女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鄭寶娟 · 查看更多 »

鄭信義

鄭信義(),生於日治台灣台北州台北市(今台北市),企業家,為長春集團共同創辦人。曾被列名於台灣十大神秘富豪第四名。.

新!!: 中國時報和鄭信義 · 查看更多 »

鄭立

鄭立(英文:Cheng Lap,),網名Cheng Lap、chenglap、九龍帝國、無想流流星拳,尊稱C大、鄭夫子,香港遊戲開發者、政治評論家、企業家、網絡小說作家、專欄作家,曾為中學老師,現在是商人、企業家。仍是業餘時,開發出遊戲代表作《民國無雙》。後來成立遊戲公司九龍尼亞有限公司,遊戲代表作有《光輝歲月》和《光輝歲月1988》。其公司旗下有漫畫部門燃子漢工作室,有漫畫家活人拳、趙子龍、夏阿特,出品漫畫有《鐵拳無敵孫中山》、《超級香港故事》、《拳師打殭屍》、《武神傳說》、《國軍一番》、《修蘿劍聖》、《出包大帝》。.

新!!: 中國時報和鄭立 · 查看更多 »

鄭豐喜

鄭豐喜(),臺灣雲林縣口湖鄉後厝村人,台灣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鄭豐喜 · 查看更多 »

鄭蘋如

鄭蘋如(),原籍浙江蘭溪,是中華民國上海的知名社交人物,曾經當過上海《良友画报》封面人物,亦曾協助蔣中正的重慶國民政府從事情報工作。她曾就讀上海法政學院;因家庭關係,曾與在上海的日本人交往,但反對日本軍國主義。.

新!!: 中國時報和鄭蘋如 · 查看更多 »

鄭暐鴒

鄭暐鴒,台灣作家、女詩人,曾出版過詩集、散文、小說作品;於2009年書寫創作了深刻且富禪意的詩畫集《不會禪》,2010年接著出版了情詩繪本《愛。不愛》,隔年首部小說作品《心靜。》問市。'鴻鴻導演'讚女詩人以「然而,詩人以愛的執念,洗淨了人生必然的缺憾。」 2010年詩畫集《不會禪》,獲法鼓山文化書店遴選為年度優良文學作品,情詩繪本《愛。不愛》,被台灣媒體「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譽為「台灣文壇才女」,2011年3月受北京中央電視台之邀訪問,其著作至今被「國立台灣文學館」、「中央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各大學院校圖書館典藏。 2012年創作詩歌輯《短歌行。悠悠我心》出版,與台灣、國際級藝術大師李錫奇、莊普、白宗晉之繪畫藝術善巧地結合,將文學與繪畫兩者之藝術能量美妙地相容於詩歌輯中。 2013年創作新書 內容描述四位滿懷理想抱負的青年,在結束學校生活踏入社會染缸後所必須面對的妥協與掙扎,當理想被現實踐踏,是否還能保持初衷?本書也批判了財閥橫行、正義不彰的社會現狀,希望能喚起人們遺忘的良知與價值。 2014年小說心靜。加映再版,受到知名製作人,偶像劇之母柴智屏之真誠推薦。 2015 年小說「覺醒,在愛裡。」預計九月出版,由知名製片家徐立功(大導演李安的幕後推手)作序:「這是一本探索主角在看似經歷重重孤獨處境後而獲致成功人生的唯美激勵人心的小說,也是一本以禪味呈現人性悲喜劇的小說。此亦即日本作家太宰治所說:「如果不在乎這個世界上的事情,自己一個人渡過千百年也輕鬆自在。」 日後計畫將小說拍攝成為電影。.

新!!: 中國時報和鄭暐鴒 · 查看更多 »

鄭村棋

鄭村棋(),台灣政治人物、社會運動者,也是人民民主陣線政黨的召集人。曾任中國時報記者、籌組中國時報工會、協助籌組眾多工會與聯合組織、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召集人、勞工教育資訊發展中心創辦人、台北市勞工局局長,長年推動由下而上的民主參與。.

新!!: 中國時報和鄭村棋 · 查看更多 »

鄭梓

鄭梓教授,又名鄭牧心,自號木心上人。1949年於中華民國福建省生,隨即大陸易手,先後逃難到葡屬澳門和英屬香港,及後落戶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市。前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台灣文學系合聘教授。2017年7月正式退休,,轉職兼任教授。.

新!!: 中國時報和鄭梓 · 查看更多 »

鄭文彬

鄭文彬(),綽號「豬哥彬」,是台灣第一個重大經濟犯罪罪犯。.

新!!: 中國時報和鄭文彬 · 查看更多 »

鄭愁予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是一位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的中國台灣現代詩詩人。16歲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隨後出版《窗外的女奴》、《衣缽》、《雪的可能》、《燕人行》、《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部詩集。在大眾間以《錯誤》一詩中「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的名句廣為流傳,一些詩作也被改編為樂曲傳唱。.

新!!: 中國時報和鄭愁予 · 查看更多 »

脑筋急转弯事件

《脑筋急转弯》是台湾红极一时的一套画册。1993年1月,《脑筋急转弯》第7至12册以四川美术出版社的名义在中国大陆出版,然而其中第10册某条漫画引起了中国大陆穆斯林的强烈反应。.

新!!: 中國時報和脑筋急转弯事件 · 查看更多 »

鄒美儀

鄒美儀(),祖籍四川,曾是一位台灣女歌手、主持人。她以與巴戈共同主持的電視節目《雙星報喜》走紅,後轉主持廣播節目。 她是星雲法師的弟子,法名和觀。一生未婚也無子女,唯一公開承認的戀情是與藝人包偉銘,持續約一年多。她在演藝圈的好友有龍千玉、楊麗花、陳凱倫、田希仁、李靜美、崔愛蓮等。.

新!!: 中國時報和鄒美儀 · 查看更多 »

膨松剂

膨松剂(Leavening agent),俗稱為臭粉,是加入生面团或面糊中,使最终产品蓬松软化的物质。其方法即是将气体充入面团中,当然,理论上也可以通过机械手段实现,但实际上更多的是通过生物活性剂,或者是利用化学因子并以热量、湿气或酸性等触发反应来产生二氧化碳。当面团或面糊和好后,面粉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母体,接着淀粉开始凝胶化,面中保留下来的气泡就形成了空洞。.

新!!: 中國時報和膨松剂 · 查看更多 »

醉後決定愛上你

《醉後決定愛上你》(Love You/While We Were Drunk),2011年夢田文創製作的台灣偶像劇。為《命中注定我愛你》三部曲之二, 由《命》劇導演陳銘章執導,楊丞琳及張孝全領銜主演。2011年4月17日起於台視首播,4月30日全劇殺青。本劇播出後深獲觀眾喜愛,收視穩居全國第一,海外也已成功授權中國、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泰國、印尼等地,壹網樂與中國土豆网也在線上熱播。.

新!!: 中國時報和醉後決定愛上你 · 查看更多 »

醋溜族

《醋溜族》,是朱德庸的漫画,1989年起在《中国时报》家庭版连载10年。「醋溜族」是指一群年轻且不怕寂寞,在高楼之间追求金钱、爱情与流行的群体。漫画透過諷刺来揭露灰暗面。有人说《醋溜族》是‘泡妞宝典’、‘防狼宝典’,可以给自己打‘预防针’还可以当教科书和看完后当草纸用。單行本有《醋溜族》、《醋溜族2》、《醋溜族3》、《醋溜族city》,均由時報文化出版。朱德庸自己则说,男人虽然结婚前不是好东西,但结婚后就会变成有用的东西。2009年5月1日《醋溜族》全彩本在杭州签售。.

新!!: 中國時報和醋溜族 · 查看更多 »

野火集

《野火集》是現代作家龍應台之作品,自1984年於台灣《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開始刊載,在1985年文章由圓神出版社結集成《野火集》一書。.

新!!: 中國時報和野火集 · 查看更多 »

重庆杨家坪拆迁事件

重庆杨家坪拆迁事件是一件发生在中国重庆市关于土地强制徵用的拆迁事件。开发商为迫使一不肯搬迁的住户最终迁离,在住户宅房周围开挖基坑,使之成为了高于地面十餘米,像口大釘子的“孤岛”。但自2007年2月26日以来,一组以“史上最牛钉子户”为题描绘该住户境遇的图帖在中国大陆各大网络论坛传播,引起大陆网民與中外新闻媒体关注,網民甚至以論壇或個人主頁和博客形式現場報道,在中國大陆甚為罕見。 同时由于此案涉及到同一個月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刚通过的物权法中对于私有合法财产的平等保护,以及对“公共利益”边界的界定和解释等问题,引来众多法律界专家学者的讨论,也得到不少民众和中外新闻媒体的注目與對該拆遷戶之同情;事件經過3月下旬的僵局後,至4月2日下午左右以業主接受易地實物安置解決並在當晚移平“孤岛”建築,結束事件。.

新!!: 中國時報和重庆杨家坪拆迁事件 · 查看更多 »

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

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是就釣魚台列嶼之主權是歸屬中國还是日本國的爭議。釣魚臺列嶼位於中国东海,沖繩海槽以北,台灣東北外海,距離台灣彭佳嶼約140千米,距日本石垣島約175千米。中國大陸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日本稱尖閣諸島。 中國政府均认为釣魚台列嶼自明朝起已成为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领土,并認為日本在二战后应将釣魚台列嶼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但是二戰结束後,该島嶼实际由美國控制,直至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群島管理權移交日本,同時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 日本政府在1895年認為釣魚岛是无人岛,且没有受清朝统治的迹象,基於無主地先占先得的原则將其劃歸沖繩縣。因此,日本主张钓鱼岛群岛不属于清朝在《马关条约》中割让的領土,也不在《旧金山和约》规定必须放弃的领土之内。.

新!!: 中國時報和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 · 查看更多 »

臨風高歌

《臨風高歌》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自製的大型綜藝節目,華視關係企業華廣傳播製作,1980年開播,1983年停播,是華視專為高凌風打造的綜藝節目。新加坡播映權由新加坡廣播局購得。.

新!!: 中國時報和臨風高歌 · 查看更多 »

臨海工業區

臨海工業區為台灣的工業區之一,位於高雄市境內。主要位在小港區。臨海工業區分為八個小區,區內建築物都是工廠大廈,由公路街道相連。.

新!!: 中國時報和臨海工業區 · 查看更多 »

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

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英文: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縮寫:AED)或稱自動體外電擊器、自動電擊器、自動去顫器、心臟去顫器及傻瓜電擊器等,是一種可以攜帶的醫療設備,它可以診斷特定的心率不正,並且給予去顫電擊,專門為急救瀕臨猝死病患的儀器。.

新!!: 中國時報和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 · 查看更多 »

自立晚報

《自立晚報》,1947年在台灣創辦,是臺灣第一份晚報。.

新!!: 中國時報和自立晚報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中國時報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訴天下雜誌案

自由時報訴天下雜誌案,是臺灣媒體史上第一個大眾媒體業者控告同業的訴訟案件,起於1997年《自由時報》控告《天下雜誌》,最後1999年《自由時報》敗訴定讞。.

新!!: 中國時報和自由時報訴天下雜誌案 · 查看更多 »

自贡市人物列表

自贡市因盐而兴,历来文教兴盛,人物杰出。陆游就曾在诗中评价自贡荣县说,“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而自贡富顺县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古代,富顺县曾孕育出了238名进士、807名举人和863名贡生。清代“湖广填四川”时期,大量湖广人迁入自贡市,湖广人成为当时自贡的主体族群。清末第一次川盐济楚时期,赣、粤、闽、湘、鄂、黔、滇、秦、晋等十一省的外省盐商、盐工等纷至沓来,竞相追逐自贡井盐业的“黄金贸易”,至此,外省人成为自贡的主体族群。抗日战争时期,华东沦陷,伴随着国民政府播迁来川,许多“下江人”亦迁居自贡市,成为新自贡人。许多著名的优秀外省人物为自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共内战爆发后,部份自貢人跟随国民政府播迁到台湾,不少自流井人和富順人对台北当局的党、政、军、文、教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他们组织“富井同乡会”,并经常举办“富井联谊会”,共叙乡情。中共建国后,部分自贡人因为种种原因侨居外地、外省、外国,甚至归化外国国籍,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促进了自贡文化在市外和海外的传播。.

新!!: 中國時報和自贡市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中國時報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媒體

臺南市媒體,描述臺南市主要的傳播媒體。.

新!!: 中國時報和臺南市媒體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快捷巴士

臺中市快捷巴士系統(簡稱臺中BRT),又稱臺中快捷巴士,是臺灣臺中市已廢止的公車捷運系統,系統由臺中市政府交通局主導規劃,營運則由臺中市政府全額持股的臺中快捷巴士公司統籌負責,是繼嘉義BRT及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接駁公車園內線之後,臺灣第三座公車捷運系統;亦是臺灣第一個採站外收費、半高式月台門及使用雙節公車的公車捷運系統,除部分路段為混合車道以及道路平面交叉外,其餘設置專用道,以捷運的概念營運。 當時營運的藍線優先路段是由臺中快捷巴士公司、臺中客運、統聯客運及巨業交通聯營。聯營業者依提供車輛數比例分配營運班次,並依行駛營運公里分配營收及分攤BRT系統運作成本。 2014年7月27日,台中市長胡志強宣布臺中BRT隔日通車,並被視為其市長任內的政績之一;但因為選舉將屆而倉促通車,致使設備未臻健全,引來諸多民怨,爭議不斷至今。2015年7月8日,台中市長林佳龍廢止臺中BRT計畫,將原BRT藍線專用道改稱「優化公車專用道」、原BRT藍線的32輛民營車輛改為臺中市公車300路並與其他台灣大道幹線共同使用公車專用道、原BRT藍線的另外32輛快巴公司車輛則棄置在文心拖吊場;原位於興中停車場的備援行控中心關閉,優先號誌、月台門、驗票閘門及票務設備則停用並就地閒置,僅試營運一年的臺中BRT正式走入歷史。 2017年3月,監察院調查臺中BRT廢止案,將提案糾正臺中市政府。監察院調查指出,胡志強任內倉促推動BRT,留下後遺症;林佳龍團隊不思改善即廢止BRT,閒置雙節公車及站體設備,浪費公帑。而閒置的32輛快巴公司雙節公車,分別在2016年11月及2017年2月經由市府公開招標,全數委託臺中客運、統聯客運及巨業交通等三家民營業者經營,行駛臺中市公車309路或臺中市公車300路的優化公車專用道路線,一年租金約三千九百萬元。.

新!!: 中國時報和臺中市快捷巴士 · 查看更多 »

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

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簡稱臺中鐵路高架化,前身為「臺中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是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鐵工局)所規劃,計畫將現有臺中地區豐原至大慶間21.7公里的鐵路,改建為高架化,總計設有十座高架車站,包括豐原、潭子、太原、臺中以及大慶,以及正在興建的栗林、頭家厝、松竹、精武以及五權,這五個車站預計在2018年10月通車。.

新!!: 中國時報和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 · 查看更多 »

臺中捷運

臺中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臺中捷運、中捷,是服務臺中彰化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路網範圍涵蓋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為中華民國第四座即將投入營運的捷運系統;路線包括綠線、藍線、雙港輕軌、大平霧線四線,另有綠線延伸至彰化及大坑的計畫。 儘管臺中捷運較慢開工,且因其他縣市建設捷運而導致排擠效應,但臺中市人口增加迅速,捷運系統正緊鑼密鼓的興建與規劃中;目前僅綠線之烏日文心北屯線已經進入施工階段,其它路線皆尚在規劃。目前綠線延伸線、藍線提報中央審查中,其中藍線可行性研究報告已於2016年12月21日經交通部審查通過,雙港輕軌、大平霧線則尚在辦理可行性研究中。.

新!!: 中國時報和臺中捷運 · 查看更多 »

臺中捷運綠線

臺中捷運綠線為臺中捷運的路線,除了興建中的烏日文心北屯線外,另有規劃中的彰化延伸線、大坑延伸線,目前提報中央審查中;此外,彰化延伸線於2017年3月23日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中,中國時報,2017-03-23。.

新!!: 中國時報和臺中捷運綠線 · 查看更多 »

臺北南山廣場

臺北南山廣場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計畫區的商辦摩天大樓,坐落於松智路與松仁路之間,土地約面積5300坪左右,興建基地原為台北世貿二館。樓高272公尺,地上樓層48樓,地下樓層5樓,總樓地板面積為60,340坪,於2017年10月26日竣工,並於2018年6月11日落成開幕。目前為臺北市第二高樓(僅次於臺北101)以及臺灣第三高樓(僅次於臺北101及高雄85大樓),零售部分預計由微風廣場在2018年第4季開幕。 由於會影響到臺北101舉辦的跨年煙火施放,未來可能合作舉辦跨年煙火活動。.

新!!: 中國時報和臺北南山廣場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簡稱中正高中。原名為士林高中,後高中部與國中部各自獨立成兩校,因此校歌與士林國中相同。1975年,為緬懷該年去世的蔣介石由政府下令改名為中正高中,不過老一輩仍習慣沿襲士林高中的稱呼。因校園可眺望觀音山夕日,為中正特色之一,故亦有諧音「洛陽紅城」之美名,或稱「洛城」,是臺北市的公立高級中學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以下收錄畢業自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之知名校友。.

新!!: 中國時報和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簡稱成功高中、成功中學、成功,舊稱台北成功中學,前身是台灣日治時期根據成立時序而命名的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大正11年(1922年)5月8日以地方人士之倡議,設校於萬華的艋舺清水祖師廟,1925年於現址創建校舍,翌年夏落成遷入啟用,並訂5月17日登陸台灣之日為校慶。1925年5月30日由萬華遷往鄰近樺山車站的現址。二戰終戰後,在1946年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北成功中學」。 在校園刊物及網路世界中,成功校友及學生習慣稱成功高中為「濟城」、自稱「濟城墨客」(因校址在濟南路)。.

新!!: 中國時報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次分區列表

次分區爲臺北市政府自2000年開始施行的輔助行政劃分,設置於市轄區之下。每一市轄區依據實際發展情形配合當地各里特色,劃定4到7個次分區,將具有鄰近特性,且若干文化、歷史特質的里集結起來,俾以有效利用里鄰資源並凝聚居民的向心力,相互合作以發揮區里自治精神,共同推展市政建設。 目前臺北市共有12個市轄區及68個次分區。.

新!!: 中國時報和臺北市次分區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簡稱文山社大,是一所坐落於臺灣臺北市的社區大學,始創於1998年,為臺灣社區大學教育的領航者,迄今校友累積超過4萬人。校本部設於臺北市立景美國民中學。.

新!!: 中國時報和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簡稱觀傳局),是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政府一級單位。前身主要為臺北市政府新聞處,並納入原屬臺北市政府交通局職掌的觀光旅遊業務。馬英九擔任臺北市市長時代開始籌劃臺北市政府新聞處改--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2007年5月23日臺北市議會通過改制案;郝龍斌接任市長後,2007年9月11日正式成立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同時臺北市政府交通局第四科移撥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觀光傳播局的主要業務有兩項:一項為管理全市的新聞行政及市政宣導業務,主要任務包括向市民傳達台北市政府的政策,使市府各項施政作為能讓市民瞭解及共同參與;另一項為負責台北市的城市行銷與觀光產業管理,主要任務為推廣城市觀光,並促進台北市觀光產業的活絡與發展,這也是觀光傳播局成立的最主要目的。.

新!!: 中國時報和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 查看更多 »

臺北和平籃球館

臺北和平籃球館(Taipei Heping Basketball Gymnasium),簡稱和平籃球館、和平館,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安區的臺北市和平實驗國民小學,近辛亥路、基隆路口,大安運動中心旁。臺北市政府以台北籃球館作為興建計畫名稱。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籃球比賽的預賽/複賽、2019年世界盃籃球賽亞太區資格賽、第三十九屆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2018WTA台灣公開賽於本場館舉行。除比賽用主場館外,尚有可供練習及小型比賽、活動用,座位約800席的副館暖身球場。該場館的首場國際賽事為第三十九屆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也做為2017年世大運的場館測試賽事。 臺北和平籃球館由長佳機電工程取得經營權,2017年10月1日正式接手營運,合約期限至2022年9月30日。經營的項目包含籃球館主場地租借、副館暖身球場租借、運動課程推廣及地下停車場。 臺北和平籃球館是臺北市內量體僅次於台北小巨蛋的多功能體育館,座席數近7000席,主場地座席數比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多出近2000席,是目前台北市內舉辦室內大型活動的新選擇。自2017年10月1日開幕至今,已陸續舉辦教育盃運動嘉年華會、商周三十創新之夜、世界盃男籃亞洲區資格賽、BMW新車發表會、超級籃球聯賽、WTA台灣公開賽、基督教天國文化特會、獅子基金尊榮之夜、Holyland校際電競爭霸賽、摩曼頓運動派對、欣葉餐飲集團運動派對、行道會2018烈火特會、福斯品牌之夜、臺北市樂儀旗舞觀摩表演、Mercedes-Benz Taiwan 2018 National Dealer Award Ceremony等。 相較於臺大綜合體育館,和平籃球館的活動硬體進退場動線十分便利,有利提升廠商布置作業效率;且後場空間充足,可更加滿足活動主辦單位的使用需求。.

新!!: 中國時報和臺北和平籃球館 · 查看更多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簡稱北藝中心、TPAC,是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一處籌設中的文化展演設施,基地位於台北市士林区士林臨時市場舊址,佔地2公頃。原預定2012年動工、2014年完成主體工程、2015年試營運;后因建築工程进度延迟、施工单位理成營造倒闭,至今尚未完工。經臺北市政府委託第三方公證單位進行鑑定並處理善後,將未完成部分重新發包;第一標外牆工程由雙喜營造得標,2017年8月9日重新開工。.

新!!: 中國時報和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 查看更多 »

臺北製糖所

臺北製糖所,是一所曾經存在於台灣日治時期的蔗糖製造工廠,位於臺北廳古亭村區下崁庄(今臺北市萬華區糖廍里大理街160巷20弄內),設立於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是日治時期在桃園以北唯一設立的製糖所。昭和十八年(1943年)太平洋戰爭戰況緊張,因甘蔗原料供應不足,且人手短缺而廢除臺北製糖所,廠房與機器設備隨之逐漸被拆毀。直至戰後僅剩倉庫由臺灣糖業公司使用。臺北市政府在2003年指定原為其所屬的3棟倉庫與古月台為市定古蹟,並於2011年更名為「糖廍文化園區」,為臺北市文化局的自營館所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臺北製糖所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反核遊行

臺灣反核遊行,是指在臺灣反核運動中,各地所舉行的各種遊行活動,主要訴求包含停止興建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廢料遷離蘭嶼等。.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反核遊行 · 查看更多 »

臺灣大百科全書

《臺灣大百科全書》為中華民國政府主辦的網路百科全書,分為大眾版及專業版。專業版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於2006年推出「台灣大百科全書專業版編撰計畫」,遠流出版公司子公司「智慧藏學習科技」以新台幣3000萬元得標,第一期工程為時2年,預計編成6冊。大眾版由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協會承接,以Web 2.0精神建置「一部全民參與的臺灣百科」,開放網友共同寫作空間,讓任何人都可以編輯任何文章及詞條。 2007年起,該百科的大眾版的所有文字資訊以及多數的圖像和其他內容採用GNU自由文檔許可協議授權,不過在2006年及以前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營運期間建置之內容資料仍保留原作者著作權。2009年改版後,大眾提供的內容改用創用CC之「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by-nc-sa)2.5版授權。 2007年5月22日,智慧藏學習科技成立《臺灣大百科全書》監修編審委員會,請李遠哲出任總監修。.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大百科全書 · 查看更多 »

臺灣媒體亂象

台灣媒體亂象主要指台灣於1980年代解嚴後,由於商業媒體(特指新聞媒體)利用暴力、血腥、煽情、炒作與捏造新聞等違反媒體倫理手段增加收視率或報刊發行量之現象。該亂象促使部份人士成立媒體批評團體並對媒體進行監督和批判。如1999年成立之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2000年八掌溪事件後成立之「與媒體對抗」運動及2002年成立之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等。媒體批評團體反對爆料公社為目標進行大清洗,有些側重人民媒體素養之提昇,有些則偏向批判商業化之媒體環境並要求健全公共媒體空間 。.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媒體亂象 · 查看更多 »

臺灣商務印書館

臺灣商務印書館,簡稱臺灣商務或商務印書,是一家臺灣的出版零售業者,其前身是1947年10月在臺灣臺北市設立的「商務印書館臺灣分館」。.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商務印書館 · 查看更多 »

臺灣前途決議文

《臺灣前途決議文》是臺灣的民主進步黨於1999年5月8日召開的第8屆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全代會)第2次全體會議中通過的一項文件,描述臺海現狀,並揭示該黨理念,是該黨黨綱的重大里程碑,為翌年總統選舉取得執政權打下重要基礎,也是民進黨主政時的中華民國政府處理兩岸問題最高原則。.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前途決議文 · 查看更多 »

臺灣美國無線電公司污染案

臺灣美國無線電公司污染案,又稱RCA事件、RCA污染事件或RCA污染案,是一件發生於台灣桃園縣桃園市(今桃園市桃園區)的土壤污染及地下水污染公害事件。.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美國無線電公司污染案 · 查看更多 »

臺灣香檬

臺灣香檬(學名:),又名「扁實檸檬」,分布在台灣、琉球及關島。客家語稱之為「山桔仔」,閩南语稱之为「酸桔仔」、「山柑仔」。琉球語稱為「酸食」(シークヮーサー,酸食)。香檬與另一種作物酸桔(, Hort)雖同屬芸香科柑橘屬(),未熟果的外觀上非常相似,惟並非為同一種作物,酸桔果實在台灣新竹及苗栗一帶用於製作桔醬食用,也非金橘(學名:Citrofortunella microcarpa)。).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香檬 · 查看更多 »

臺灣觀光年曆

臺灣觀光年曆(Taiwan Tourism Events,台湾イベントカレンダー)是交通部觀光局為推廣台灣地方特色,歷經開辦時期的網路與專家評選,收錄入選之各縣市政府特色活動後,依各活動所在縣市與時期差異性,結合而成之觀光年曆。.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觀光年曆 · 查看更多 »

臺灣足球場列表

以下為位在中華民國臺灣境內的足球運動場列表。.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足球場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軍事史

臺灣軍事在历史上除少部分時間之外,大都以防衛為主,也與歷來統治臺灣政權:臺灣荷西殖民時期、鄭氏王朝、臺灣清領時期、臺灣日治時期、臺灣戰後時期(中華民國)息息相關。.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軍事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與日本關係史

台灣與日本關係史是指台灣歷代與日本歷代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雙方自十六世紀即有相互來往,并建構了各式各样的关系。台日關係可分为几个阶段:1895年前明鄭與清朝统治下台湾与日本的关系、1895至1945年臺灣做為日本殖民地与日本内地之间的关系、1945年後中華民國统治下的關係。.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與日本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Tâi-uân Bân-lâm-gí Lô-má-jī Phing-im Hong-àn),簡稱為台羅拼音或台羅(TL),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的臺灣閩南語拼音方案。此套拼音並非完全新創,而是整合原有的白話字(POJ,以傳統羅馬字寫成)以及台灣語言音標方案(TLPA)的閩南語音標部份而來。台羅拼音方案與白話字的相容性良好,可以視為白話字的增補或發展上的分支。在臺灣,使用白話字的社群有較高的意願使用台羅拼音,同時,在官方地位方面台羅拼音方案取代了TLPA。然而,在台灣以外的國家或地區,台羅拼音未必能夠全面取代白話字。台灣亦仍有基於堅持傳統,繼續使用白話字的人。.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子票證列表

臺灣電子票證列表列出目前台灣各家電子票證公司發行的電子票證。電子票證的發行單位、使用範圍等事項皆受《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規範,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為此條例之主管機關。.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電子票證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視史

電視被世人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最重要發明之一(亦為爭議最多者)。電視的誕生,使文字、圖像和聲音能夠同時展現在人們面前,打破無線電廣播和報紙之侷限,迅速成為主要媒體之一。台灣電視事業發展較歐美國家為晚,遲至1962年始有第一家正式的電視台成立;但台灣電視事業發展快速,彩色化的時間則位於世界前列。在解嚴之前,電視產業長期被老三台所寡占;解嚴後頻道數量如雨後春筍般急速成長,但亦帶來負面效應,甚至不少民眾認電視為社會亂源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電視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重要事件年表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重要事件年表是一份收錄桃園國際機場發展及遭遇的重大事件的列表。.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重要事件年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歷史

臺灣歷史,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目前可上溯至1582年7月一場因風擱淺於福爾摩沙的船難後分別由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所寫關於在臺灣75天見聞的三篇文字記錄。至於臺灣本地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兰進佔臺灣開始。但在文獻記載之前,臺灣早已有人類活動。距今3萬年前的臺東長濱文化是考古所知的臺灣最古文化。而較晚近的新石器時代,則有較多的考古遺跡,這些遺跡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同時,臺灣因在南島語族活動範圍的最北邊,也被認為是南島民族在語言及遺傳上可能的發源地之一,亦是分布區域的最北端。 臺灣的地理位置介於中國大陸、日本與東南亞間,是各國船隻的停泊與貨物轉運站。在17世紀;臺灣中部有一超部落的大肚王國。而荷蘭及西班牙則分別在臺灣西南部及西北部進行殖民統治。之後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驅逐,統治臺灣西部的大部分。1661年4月,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名將士及數百艘戰艦進軍臺灣,迫使荷蘭在1662年2月1日簽約投降,南臺灣進入鄭式時期。在此期間漢人開始大量移入臺灣。1683年,鄭克塽歸順清朝,臺灣進入清治時期。 1894年,由於清日甲午戰爭的爆發。1895年大清帝國和日本在日本下關簽訂《马关条约》,將臺灣割讓予日本。之後,日本人以“殖民統治與資源開發”為開發臺灣之導向,同時進行如衛生、教育、法治、工商、基礎建設在內的多項建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日本簽署的《降伏文書》中接受盟國的《波茨坦宣言》,等同於間接接受《開羅宣言》,而《開羅宣言》要求將臺灣、澎湖、滿州歸還予中華民國.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歷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漫畫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漫畫 · 查看更多 »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戰後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文化資產火災列表

本條目彙整臺灣各縣市文化資產(包括暫定及審查中尚未列入者)遭遇火災之情形。其中亦包括 《文化資產保存法》於1982年制定前之案例及立法後受矚目之其他個案。 臺灣歷史建築遭逢災變,常常消失殆盡,雖然臺灣雖然對於古蹟文物要求須擬定防災計畫,進行防災管理維護,但屢屢發生的火災事故,凸顯台灣文化古蹟對於防火管理機制之輕忽。除此,許多未登記古蹟的古厝因為位於都市更新區域,鄉土人士為免建商拆除通常都會提請登記,但多是在送文物審查期間便突遭遇祝融,此類事件亦暴露了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所面臨的挑戰,但也由於其特殊性而引起輿論重視及討論。 本表選擇列入的標準,並不僅限於已受到公部門文化資產審議後,公告指定和登錄的文化資產,而是包含所有具備特定時代之不可再現的技術與風格等,具有歷史保存意義之構造物。以一些依照原貌修復或重建,並於受災前或者之後被指定登錄受到保存的案例(如西門紅樓、林家花園來青閣、松山菸廠、撫臺街洋樓等)為例,本表所選擇之受到火災的建築案件,如果沒有因為完全被焚毀、無法重建而留存至今,也皆因其反映時代精神或特定時空之社會背景,而具有被指定成為法定文化資產的潛力和可能性。.

新!!: 中國時報和臺灣文化資產火災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鐵1258次區間車爆炸事故

臺鐵1258次區間車爆炸事故(簡稱1258次區間車爆炸案、松山車站爆炸案,官方名稱臺灣鐵路管理局新竹開往基隆1258次區間車爆炸案)是一起臺灣鐵路公共安全事故,發生於2016年7月7日晚上約10點時,於即將進入松山車站的臺灣鐵路管理局第1258次區間車第六節車廂遭人放置爆裂物發生爆炸,一共造成25人輕重傷,之後查出是炸彈犯林英昌所為。.

新!!: 中國時報和臺鐵1258次區間車爆炸事故 · 查看更多 »

臺鐵便當

臺鐵便當是指臺灣鐵路管理局於車站或列車內販售之鐵路便當,今由該局餐旅服務總所負責統製。根據統計,臺鐵便當一年可販售新臺幣3.7億元業績,總數可達1000萬個。 而除了臺鐵自身的鐵路便當之外,臺灣的鐵路便當尚有奮起湖便當、福隆便當、池上飯包等。.

新!!: 中國時報和臺鐵便當 · 查看更多 »

臺鐵鶯歌列車傾覆事故

鶯歌列車傾覆事故是一起1957年12月9日發生在臺灣鶯歌車站附近的鐵路列車事故。.

新!!: 中國時報和臺鐵鶯歌列車傾覆事故 · 查看更多 »

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計畫

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計畫(簡稱桃園鐵路地下化)為臺鐵捷運化計畫之一,也是中華民國政府繼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劃、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劃後所執行的第四座鐵路地下化系統,計畫範圍為新北市鶯歌車站南側鳳鳴平交道至中壢區中壢車站南側環南路地下道之間的縱貫線路段;其中,鶯歌車站至桃園車站間採用三軌,桃園車站以南採用二軌,總長度約15.95公里的鐵路改為地下化,由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工務處臺北工務段辦理,進行細部設計,後交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施工,目前此計畫正在施工中。 在2014年底新任桃園市市長鄭文燦上任後,以民眾意向及效益可行性為基礎中止原高架化計畫並改為地下化計畫,並於2015年2月開始進行可行性研究的招標工作。.

新!!: 中國時報和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計畫 · 查看更多 »

臺語電影

臺語電影(Taiwanese cinema),又稱為台語片,狹義上是指以閩南語臺灣話配音的電影。 目前的臺語電影是專指台灣於1955年至1981年,以臺灣話發音的台灣電影,當時係為與國語片、廈語片等做區隔。在台語片中,不管腳色背景為何,幾乎一律以台語發音為主,這與當時國語片情況相同。1982年後,電影中的語言不再受到制約,多視其腳色而定,且製作方式亦有別於早年幾近土法煉鋼的方式,因此不在「台語片」定義範圍內。 另外,最後一部台語電影是1981年由楊麗花主演的歌仔戲電影《陳三五娘》。1955年至1981年間,台語片總產量達1000多部,現存於國家電影資料館者約200多部。另外,新世紀多元電影重燃臺灣話熱潮,但多與日語華語並用如《浮世光影》(2005)。.

新!!: 中國時報和臺語電影 · 查看更多 »

金塗

金塗(),本名張金塗,台灣資深男演員,因擅於喜劇演出,為台灣電影界甘草人物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金塗 · 查看更多 »

金屬射出成型

金屬射出成型(Metal Injection Molding,縮寫MIM)或稱「粉末射出成型」(Powder Injection Molding)、「陶瓷射出成型」(Ceramic Injection Molding),乃結合塑膠射出成型、高分子聚合物化學、粉末冶金技術及金屬材料科學的革命性技術,由美國加州於1973年發表。其技術利用超微金屬粉末與結合劑, 經過混合、混煉、加熱及造粒等工程製成射出成型原料,具流動性,透過高精密特製模具(射出機)成型為生胚,再經脫臘脂、燒結等程序,或自動化快速製造高密度、高精度且形狀複雜的金屬零件,具減少傳統金屬加工的程序與成本之優點。最後依照產品功能及規格需求,必要時進行第2加工,例如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台中精機1973年發表後,只看到成果,如何做出成品,仍待研究,俟1990年代紐約-zh-cn:伦斯勒理工学院; zh-hant:壬色列理工學院;-(RPI)粉末射出學教授蘭德爾·M·吉門(Randall M. German)主持一個大型產學計畫,研究將金屬、陶瓷粉末與傳統的塑膠射出技術結合,形成製造技術。.

新!!: 中國時報和金屬射出成型 · 查看更多 »

金佩姍

金佩姍(),台灣女歌手,父親曾任職公務人員,小時候參加台視兒童節目《兒童世界》唱歌比賽獲得冠軍。.

新!!: 中國時報和金佩姍 · 查看更多 »

金嗓金賞

《金嗓金賞》(Golden Voice, Golden Award)為中國電視公司(中視)純歌唱綜藝節目,製作單位是大東影藝,製作人是吳建宏。1996年7月2日開播,1997年9月30日停播,共2季,第一季主持人為費玉清、葉璦菱,第二季主持人為費玉清、羅時豐,首播時間為每星期二21:30~23:00,曾獲得1997年第32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費玉清、羅時豐)。兩季皆由林家慶率領中視大樂隊現場伴奏,董成瑩率領「帥哥美女豪華舞群」伴舞。.

新!!: 中國時報和金嗓金賞 · 查看更多 »

金鍾坤

金鍾坤(김종곤、),韓國海軍將領、外交官及政治人物,也是前、國會議員,並曾在台灣擔任韓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金氏自1951年展開軍旅生涯,曾隨艦參加韓戰及冷戰時期的數場海上作戰,並昇任艦長、戰團司令、統制府司令、艦隊司令及高階參謀職位,官拜上將,退役之後亦因其在軍事及外交上的表現,而獲韓、台等方授勳。.

新!!: 中國時報和金鍾坤 · 查看更多 »

金馬獎

金馬獎(英語譯名:Golden Horse Awards,簡寫為GHA)是臺灣的電影獎之一,為全球第一個華語電影獎,旨在獎勵華語電影創作與發展,不僅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電影獎,也是華人電影業界年度最受矚目的盛會之一,同時與金鐘獎和金曲獎並稱為臺灣三大娛樂獎,合稱為「三金」。1962年創始時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Chiang Ying-ying.

新!!: 中國時報和金馬獎 · 查看更多 »

金馬獎頒獎典禮

金馬獎頒獎典禮,是每年10月至11月間於臺灣所舉辦的華語電影頒獎典禮,最高獎項為金馬獎。.

新!!: 中國時報和金馬獎頒獎典禮 · 查看更多 »

金車公司

金車股份有限公司(英語:King Car Industrial Co., Ltd,簡稱:金車,英語:King Car)是一間台灣的飲料和食品公司,在1979年由李添財成立,是金車關係事業的核心公司,子品牌產品包括伯朗咖啡、波爾系列飲料和食品、金車麥根沙士、健酪乳酸飲料等。1990年代,金車曾經生產漢寶系列速食麵,但現已完全撤出速食麵市場。此外,金車也與日本大塚製藥合作成立金車大塚,在台灣代理寶礦力水得(POCARI SWEAT)運動飲料。.

新!!: 中國時報和金車公司 · 查看更多 »

金恒煒

金恒煒(),臺灣外省人,本籍浙江溫州,為臺灣著名記者、作家、政治時事評論員、臺灣獨立運動人士。父親是金溟若,兄長是金恒杰(金載熹)、金恒鑣。曾經擔任臺灣北社副社長。.

新!!: 中國時報和金恒煒 · 查看更多 »

金正恩

金正恩(,) 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現任第三代最高领导人,目前兼任朝鲜劳动党委员长、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和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2012年至2016年间的黨內職稱是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其军衔为元帅。 金正恩於2010年9月27日及9月28日分別就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在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權位僅次於父親金正日,當時的黨內排名也僅次於包括總書記金正日在內的五位中央政治局常委,被認為是承繼政權的第一步。其父金正日逝世後,在完全接任金正日空缺下來的職位之前,朝鮮官方已開始稱金正恩為黨政軍的最高領導人,象徵其第三代領導人的地位確立。 金正恩於2012年4月11日和4月13日分别出任勞動黨第一書記和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並將勞動黨總書記和國防委員會委員長職務永久保留給金正日。2016年5月的朝鲜劳动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获推举为党委员长,2016年6月的最高人民会议上获推举为国务委员会委员长。 2012年7月17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委员会、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决定,授予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金正恩有两个大学学位:金日成綜合大学的物理学学位和金日成軍事綜合大學的步兵指揮官和炮兵學学位。 金正恩自2018年3月起多次訪問中國,三個月內與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陸續進行了3度會面。金正恩稱讚習近平總書記是朝鮮非常尊敬和信賴的偉大領導人。 2018年4月27日朝韓首腦會晤,金正恩於东八区時間上午8時30分跨越北緯38度的軍事分界線與韓國總統文在寅會晤,成為朝韓停戰65年後首位踏入韓國領土的朝鮮領導人。 金正恩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於2018年6月12日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的朝美首脑会议。.

新!!: 中國時報和金正恩 · 查看更多 »

金溥聰

金溥聰(),生於台湾台南市,滿族,新聞學者、政治人物,是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重要幕僚。新聞界、政治界因為其在臺北市政府新聞處長任內發言犀利,常稱他「金小刀」。曾任台北市副市長、中國國民黨秘書長、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全國競選總部「台灣加油讚」執行總幹事、中華民國駐美國代表,原任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2015年2月6日因健康因素辭職,於6月初循例獲聘為總統府資政。.

新!!: 中國時報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金手指網路廣告獎

在1999年成立的金手指網路廣告獎,也稱作金手指網路獎,是華文界的第一個網路大獎,主要目的是鼓勵網路世界的多元創意。.

新!!: 中國時報和金手指網路廣告獎 · 查看更多 »

金曲音樂節

金曲音樂節(Golden Music Festival,前稱:Golden Music Exposition,簡稱:GMX、GMF)是中華民國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結合論壇、展覽、演唱會、藝人見面會之大型音樂展演活動,其前身為行政院新聞局獨立主辦的「金曲音樂週」(Golden Music Week),每年固定於流行音樂金曲獎頒獎前夕進行。.

新!!: 中國時報和金曲音樂節 · 查看更多 »

釋惟覺

釋惟覺禪師( ),俗姓劉,法名知安,法號惟覺,生於中華民國四川省營山縣,台灣佛教比丘。1963年依靈源長老門下出家,法脈源自臨濟宗虛雲一系。創建靈泉寺、中台佛教學院、中台禪寺、 普台國民小學、 普台高級中學、 中台世界博物館,以及中台禪寺海內外一百零八家分院精舍。 惟覺和尚在台灣弘揚禪宗,其所創的中台禪寺,與 法鼓山、慈濟基金會、佛光山 齊名,有台灣四大佛教教團之稱。.

新!!: 中國時報和釋惟覺 · 查看更多 »

釋星雲

釋星雲法師(),童年出家。俗名李國琛,法名今覺,法號悟徹,自號星雲,筆名趙無任。生於中華民國江蘇省江都縣(今扬州市),漢傳佛教比丘及學者,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同時也是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被尊稱星雲大師。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 1949年初遷居臺灣。曾主編《人生》月刊、《今日佛教》、《覺世》旬刊等佛教刊物。提倡「人間佛教」,為中國佛教臨濟宗法脈傳承。1967年創辦佛光山,致力推廣文化、教育、慈善等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設的寺院道場達300所以上、佛教學院設立16所,並創辦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 、均一實驗高級中學、美國西來大學、澳洲南天大學、菲律賓光明大學推廣社會教育,及創辦人間福報、人間衛視。1985年卸下佛光山宗長一職,之後1992年創辦國際佛光會,國際佛光會於2003年起被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列為正式成員。 除宗教領袖身份外,星雲法師也是中國國民黨黨員,曾任黨務顧問、中央常務委員、中央評議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釋星雲 · 查看更多 »

釋昭慧

釋昭慧法師(),俗名盧瓊昭,法名昭慧,生於緬甸仰光,祖籍中國廣東省梅縣,台灣佛教比丘尼,師承印順法師。為佛教弘誓學院創辦人,其從事女性主義、同性婚姻法制化等社會運動、發起“廢除八敬法”等佛教改革運動;因支持慈濟之立場與政治觀點、以其驃悍的作風與強硬文筆和反對者論戰,而遭受爭議、常與特定群眾引發論戰。曾公開表示支持國際環保政黨台灣綠黨。她也是反賭博合法化聯盟召集人。 現任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系主任。.

新!!: 中國時報和釋昭慧 · 查看更多 »

蕭菊貞

蕭菊貞(),籍貫湖南,出生於台灣高雄縣。曾任記者、紀錄片導演。作品以報導為主,描寫生動、文字熱情。1999/2000連續兩年得到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對台灣的紀錄片風潮起了帶動作用。現為清華大學通識中心與人文社會學院副教授。.

新!!: 中國時報和蕭菊貞 · 查看更多 »

蕭颯

蕭颯(),原名蕭慶餘,台灣知名小說家。她早期的許多作品都被拍成電影,如《我兒漢生》(1979年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第二獎)、《霞飛之家》(1980年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獎,電影《我這樣過了一生》的原著)、《小鎮醫生的愛情》、《唯良的愛》(改編為電影《我的愛》)。一般來說,她的作品被歸於台灣女性文學。.

新!!: 中國時報和蕭颯 · 查看更多 »

蕭言中

蕭言中是台灣的漫畫家、舞台劇編劇、節目主持人,法文名Loïc。血型O型。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 为男性漫画家,1965年出生,自1984年开始发表漫画。其作品《笨贼一箩筐》被朱德庸、敖幼祥一起推荐, 也是继蔡志忠、朱德庸之后第三个到北京出版的台湾漫画家。与敖幼祥、蔡志忠、朱德庸并齐“台湾四大漫画才子”。曾参演过屏风表演班的《莎姆雷特》、《三人行不行》等舞台剧。被叫“笨贼之父”。被读者冠以“单幅漫画第一人”。.

新!!: 中國時報和蕭言中 · 查看更多 »

蕭旭岑

蕭旭岑(1974年5月25日-),臺灣南投人,臺灣政治人物,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前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秘書長兼總統府資訊安全委員會資訊安全長,2016年5月20日隨馬英九總統卸任。.

新!!: 中國時報和蕭旭岑 · 查看更多 »

長佳機電工程

長佳機電工程(股)公司設立於民國82年,經多年成長淬煉,已成為國內真正專業的機電工程整合公司。民國104年更正式成為中華民國上櫃公司之一員。二十多年來陸續承攬商辦、五星級酒店以及高科技廠房機電興建工程,業主遍佈各大產業,諸如中國人壽、遠百板橋購物中心、正達國際光電、台積電、康寧玻璃、日月光、義大醫院、東方文華酒店、大直萬豪酒店等等。在運動產業方面,承攬新北中和國民運動中心、新北土城國民運動中心以及2017台北世大運林口選手村等設計興建統包工程,不論是民間工程或公共工程,除有絕對優勢,統包工程案更是屢獲國際大獎殊榮。 除機電整合工程本業外,為支持台灣運動及朝多角化經營目標邁進,副董事長王才翔於民國102年成立長佳開發(股)公司,參與各縣市政府國民運動中心以及各級學校體育場館委外經營管理Operation Transfer (OT)。目前負責營運管理的已有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泳健館,新北市中和、新北市板橋及臺北市中正三座國民運動中心以及臺北市和平籃球館經營管理權。未來更將加強投資運動場館經營,擴大產業範圍,朝多目標全方位集團體系發展。多年來更提供相當多工作職缺以及人才培訓機會,給予曾為國家爭取榮譽的運動員,讓這些運動員在退役之後可以有個發揮所長,善盡長佳回饋社會的企業責任。 長佳多年來,雖然身屬傳統產業,在本業耕耘外,更把重心放在打造運動產業,成立運動專屬事業部,贊助以及主辦國內各項運動賽事,提供獎金以及舞台給予優秀學生選手。每年也定期舉辦籃球訓練營及體育校園巡迴活動,更廣為提供體育競賽獎學金給予清寒及優秀的曲棍球、游泳、射箭等選手,旨在為國家培養優秀體育人才。長佳也成為一個真正的運動企業,公司從裡到外將運動融入工作及生活,集團對運動有熱情,有理想,未來更要徹底發揚長佳的企業精神!.

新!!: 中國時報和長佳機電工程 · 查看更多 »

長榮大學

長榮大學(英語:Chang Jung Christian University,CJCU),是一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創辦,位於臺灣臺南市歸仁區的私立大學。.

新!!: 中國時報和長榮大學 · 查看更多 »

腦筋急轉彎 (漫畫)

《腦筋急轉彎》是由時報文化於1989年12月6日發行的一系列單篇漫畫笑話全集,由前一頁漫畫式的問題到翻過面後出人意料的答案。本系列造成當時台灣社會極大的流行熱潮,大街小巷都在互相詢問腦筋急轉彎,演變至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冷笑話的模式了。 本系列有20本以上不同的版本,也為當時台灣的漫畫產業帶來一個新窗口,造就了不少台灣新生代的漫畫家。.

新!!: 中國時報和腦筋急轉彎 (漫畫) · 查看更多 »

色,戒

《色,戒》是著名華人小說家張愛玲撰寫的一篇短篇小說。.

新!!: 中國時報和色,戒 · 查看更多 »

艺术桥

艺术桥(Passerelle des Arts)是法國巴黎塞纳河上的一座人行桥,连接法兰西学会和卢浮宫中央广场(cour carrée)(第一帝国时称为“艺术宫”)。.

新!!: 中國時報和艺术桥 · 查看更多 »

艾伦·图灵

艾伦·麦席森·图灵,OBE,FRS(Alan Mathison Turing,又译阿兰·图灵,Turing也常翻譯成--林或者杜林,)是英国計算機科學家、数学家、邏輯學家、密码分析学家和理论生物学家,他被视为计算机科学與人工智慧之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图灵曾在“政府密码学校”(GC&CS,今政府通信总部)工作。政府密码学校位于布萊切利園,是英国顶级机密情报机构。图灵在这里从事密码破译工作,有一段时间,他领导了(Hut 8)小组,负责德国海军密码分析。 期间他设计了一些加速破译德国密码的技术,包括改进波兰战前研制的机器,一种可以找到恩尼格玛密码机设置的机电机器。 图灵在破译截获的编码信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使盟军能够在包括大西洋战役在内的许多重要交战中击败纳粹,并因此帮助赢得了战争。 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例如图灵曾写过一篇名为《》的论文,提問「机器会思考吗?」(Can Machines Think?),作為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测试方法,即图灵测试。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图灵是著名的男同性恋者,并因为其性倾向而遭到当时的英国政府迫害,职业生涯尽毁。他亦患有花粉过敏症。 图灵还是一位世界级的长跑运动员。他的马拉松最好成绩是2小時46分03秒(手動計時),比194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成绩慢11分钟。1948年的一次跨国赛跑比赛中,他跑赢了同年奥运会银牌得主。.

新!!: 中國時報和艾伦·图灵 · 查看更多 »

艾普羅民意調查

艾普羅民意調查股份有限公司,設於台北,前身為中國時報民意調查中心,成立於1987年,是目前台灣最早的專業媒體民調機構。2007年轉型為艾普羅民意調查公司,開放外界委託,進行各種專業民調、市調與整合行銷業務,成為中時媒體集團關係企業。2008年11月3日,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以個人名義收購中時媒體集團並取得全部經營權,事業版圖正式跨足市場調查產業。.

新!!: 中國時報和艾普羅民意調查 · 查看更多 »

艋舺大道

艋舺大道是臺北市萬華區的一條道路,東起中華路二段,西接華翠大橋至新北市,下有臺鐵縱貫線、高鐵經過。.

新!!: 中國時報和艋舺大道 · 查看更多 »

苦苓

王裕仁(),筆名苦苓、古令、展甦、托斯基,生於臺灣宜蘭縣,著名作家,曾任電視、廣播節目主持人。其筆名「苦苓」意為「苦戀阿苓」。“阿苓”是王裕仁大學時代的女友,因當時社會並不支持姐弟戀,兩人交往遭到親友反對,王裕仁心中覺得很苦,因而以「苦苓」為筆名。.

新!!: 中國時報和苦苓 · 查看更多 »

英特發股份有限公司

英特發股份有限公司屬「TVBS周刊部」,簡稱「英特發」,業務範圍包括出版、雜誌、活動、社群、電視節目置入等,為TVBS旗下子公司,成立於1997年10月。.

新!!: 中國時報和英特發股份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苗栗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苗栗縣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縣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苗栗縣的自治監督機關本為臺灣省政府,但臺灣省虛級化後,臺灣省政府的業務與功能被大幅縮減,苗栗縣的自治監督機關亦改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是中華民國內政部)。苗栗縣政府也是轄下各鄉、鎮、市的地方自治監督機關。.

新!!: 中國時報和苗栗縣政府 · 查看更多 »

雲豹裝甲車

CM-32雲豹八輪裝甲車(TIFV,Taiwan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為中華民國兵整中心(後由生產製造廠、研發整合處移編國防部軍備局,編成軍備局209廠)所研發的八輪傳動裝甲車,整體設計是以適合台灣地形需求的前提進行,於2002年完成首輛原型車,量產期程因技術及採購弊案等緣故多度順延,目前預定將在2023年完成首批次生產作業。.

新!!: 中國時報和雲豹裝甲車 · 查看更多 »

雲林定遠電臺

中央廣播電臺虎尾分臺,又稱定遠電台,是位於台灣雲林縣虎尾鎮的短波電台站,1972年美軍駐台時建立,後移交中華民國國軍,之後輾轉移交中央廣播電台。在冷戰時期,此電台與臺南天馬電臺負責對大陸地區的短波廣播,具歷史及戰略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多年來都希望取得兩分台短波天線方位,以便電波干擾蓋台。.

新!!: 中國時報和雲林定遠電臺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私立東南國民中學

雲林縣私立東南國民中學,簡稱東南國中、東南中學,是位在中華民國雲林縣西螺鎮的一所代用國民中學。校內僅國樂班、美術班為男女兼收,體育班、普通班均只招收女生。 1930年,東南國中之前身東南中學在中華民國江蘇省鎮江縣創立,1949年校方隨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並於1957年在臺灣省雲林縣西螺鎮「復校」。「復校」時,東南是完全中學,設有初中部及高中部。1968年,中華民國政府實施九年國教,東南中學受徵召改制為代用國民中學(公辦民營)至今。 File:Tung Nan Junior High School 02.jpg|東南國中校園內的鯉魚池 File:Zhihuan Building of Dongnan Junior high school.jpg|東南國中中庭.

新!!: 中國時報和雲林縣私立東南國民中學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立土庫國民中學

雲林縣立土庫國民中學,簡稱土庫國中,是一所位在中華民國臺灣省雲林縣土庫鎮的縣立國民中學,為土庫鎮兩所公立國中之一。土庫國中成立於民國57年(1968年),以王梁甫為首任校長,現任校長則是楊善淵。該校為雲林縣最早導入電子白板教學的學校,並設有體育班和國樂藝才班。.

新!!: 中國時報和雲林縣立土庫國民中學 · 查看更多 »

雲惟彬

雲惟彬(),出生於馬來西亞,曾任職美國某線上行銷公司視覺設計師、母校資深介面設計師,2007年12月與加拿大籍及丹麥裔等朋友共同創辦噗浪。.

新!!: 中國時報和雲惟彬 · 查看更多 »

雷學明

雷學明(),生於江西豐城,前中華民國海軍中將,前立委雷倩的父親。在中將任內涉入拉法葉軍購案,最終判決無罪。.

新!!: 中國時報和雷學明 · 查看更多 »

雷倩

雷倩(Joanna Lei,),生於中華民國台北市,中華民國企業家、政治人物。現任婦聯會主任委員、全國數位有限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曾任第6屆立法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雷倩 · 查看更多 »

雷神巧克力

雷神巧克力,是日本有樂製菓所發售的巧克力系列商品之一。1994年開始於九州地方販售,但曾經一度因銷售不好而暫停販賣。隨後,藉由與日本多家大學合作社共同合作販售,及2008年奧運選手內村航平在受訪時表示自己最愛的巧克力就是黑雷神巧克力,漸漸在日本推廣知名度。此外,兩度擔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也是黑雷神巧克力的愛好者。.

新!!: 中國時報和雷神巧克力 · 查看更多 »

電子煙

電子煙(VAPE;e-cigarette,正式名稱電子霧化器)是一種以可充電鋰聚合物電池供電驅動霧化器,透過加熱「煙彈」中的電子液體(俗稱煙油或電子果汁;含有丙二醇(PG)、植物甘油(VG),調味香料或尼古丁),電子煙不需燃燒,只會產生「蒸氣」、不會產生煙、二手菸、三手菸,亦無焦油及一氧化碳,使部分醫學界人士認為其是有潛力的尼古丁替代品,理論上也可以減少部分傳統紙菸對身體的影響、火災發生的可能,並讓以電子菸替代紙菸的吸菸人士遠離紙菸中致癌物。不少傳媒認為電子煙對人體的危害更甚於普通香菸,但英國衛生署已於2018年2月提出完整報告,證明電子煙比傳統紙菸少了95%傷害且每年幫助兩萬民吸菸人士戒菸。部分國家尚無明確針對電子煙的管轄法律,對產品品質、尼古丁含量、銷售管道及使用者的監控也缺乏。.

新!!: 中國時報和電子煙 · 查看更多 »

電擊文庫

電擊文庫(電撃文庫,Dengeki Bunko),是1993年6月由MediaWorks創立的輕小說文庫系列。2008年隨MediaWorks與ASCII合併,現隸屬於角川集團旗下的ASCII Media Works。.

新!!: 中國時報和電擊文庫 · 查看更多 »

雙響炮

《雙響炮》是台灣漫畫家朱德庸的四格漫畫作品。連載於台灣中國時報,現已在《時報週刊》連載完畢。朱德庸表示、這部作品是在自己1985年入伍後,在軍中每晚以手電筒照明偷偷创作。作品以敘述中年夫婦的婚姻危機為題材,大加諷刺。 該漫畫作品曾被台灣電視劇製作人伍宗德改編為同名電視劇《雙響炮》,由胡兵、陳好、白冰冰領銜主演,是朱德庸繼《澀女郎》之後又一部被改編為電視劇的漫畫作品。.

新!!: 中國時報和雙響炮 · 查看更多 »

雙港輕軌

雙港輕軌為臺中捷運規劃中的路線,前身為「臺中捷運橘線」,目前尚在辦理可行性研究中。全長32.7公里;全線設十七座車站。.

新!!: 中國時報和雙港輕軌 · 查看更多 »

老夫子

《老夫子》是香港漫畫家王澤的搞笑漫畫作品,以描繪一名名為老夫子的虛構人物,呈現了1960年代以來華人的生活底蘊與人生百態,作品受到香港及各地華人喜愛。.

新!!: 中國時報和老夫子 · 查看更多 »

老三台

老三台(或三台)指的是台灣在1960、1970年代所創辦的三家無線電視台,分別是臺灣電視公司(創立於1962年10月10日)、中國電視公司(創立於1969年10月31日)和中華電視公司(創立於1971年10月8日,1971年10月31日開播)。雖然現今台灣的電視台數量早已增加,對於很多出生在1960-1980年代的台灣人來說,他們從小就看老三台的節目長大,對老三台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在此之後開播的電視台也因此被統稱為第四台。.

新!!: 中國時報和老三台 · 查看更多 »

老人與海 (電影)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一部於1958年上映的美國冒險劇情電影,由約翰·司圖加執導,編劇,劇情改編自歐內斯特·海明威的同名1952年小說。該片講述古巴老漁夫(史賓塞·屈賽飾演)與久違的獵物大馬林魚的爭鬥。該片原由佛烈·辛尼曼擔任導演,但他在拍片中途退出,改由司圖加執導。 《老人與海》於1958年10月7日在美國洛杉磯和紐約首映,並於10月11日開始在美國院線上映。該片所獲評價多為正面,屈賽的演技也廣受好評。該片在第3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榮獲最佳原創音樂獎,並入圍了最佳男主角獎及最佳彩色攝影獎。.

新!!: 中國時報和老人與海 (電影) · 查看更多 »

連環泡

《連環泡》是中華電視公司在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中期間一個紅極一時的帶狀綜藝節目,於1986年3月24日開播,1994年4月14日停播。內容以短劇單元為主,反應現實,寓教於樂。主要製作人是葛福鴻,製作單位是福隆製作公司,王偉忠、薛聖棻、徐雅琪、侯文燕擔任總策劃。王偉忠做了六年半離開(去英國廣播公司受訓三個月),晚期由柴智屏接手做;做到後來結束的時候都沒有人了,許效舜和陳為民是節目結束前的最後一代製作人,自己導、自己做〈錯過這次 再等十八年--正宗連環泡同學會〉,中天電視台《康熙來了》,2007年1月24日、1月25日節目內容。 1994年3月23日,華視決定,《連環泡》停播,1994年4月18日在原時段開播綜藝節目《連環大車拚》;《連環大車拚》由巴戈搭配一位女主持人主持攝影棚內猜謎,董至成主持戶外遊戲競賽。 《連環泡》首播時段經過多次變動:.

新!!: 中國時報和連環泡 · 查看更多 »

連橫 (歷史學家)

連橫(),幼名允斌,譜名重送,小字神送,表字天縱、一字雅堂,號武公、慕陶、劍花。福建省台灣府台灣縣(今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今漳州龍海),台灣日治時期的詩人、台語文學者、台灣歷史學家。1920年,著作《臺灣通史》完成並出版,是台灣人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名稱的版本。另著有《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等。 1930年,收了日本人的伍佰元稿費,發表〈鴉片有益論〉,大力誇揚臺灣總督府重新開放的鴉片政策,使他受盡林獻堂等臺灣仕紳的鄙夷,被迫移居中國大陸。 1936年6月28日,連橫因肝癌病逝於上海,後遷葬臺北縣泰山鄉(今日新北市泰山區)。其獨子連震東(1960年曾任內政部長)及其兩代單傳後代連戰(1996年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為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 其外孫女為文學家林文月。.

新!!: 中國時報和連橫 (歷史學家) · 查看更多 »

連戰

連戰(),字永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陕西西安,祖籍台灣台南,祖父為臺南文人連橫,父親為連震東。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臺灣省政府主席與中國國民黨主席。他是第二位台籍人士出任國民黨主席。親中媒體常在一些報導中尊稱他為連爺爺,被視為海峽兩岸重要的溝通橋樑人物,與前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關係密切。因眼睛罹患「畏光症」 ,於陽光下眨眼次數過於常人,成為其招牌動作。.

新!!: 中國時報和連戰 · 查看更多 »

週末2100

《週末2100》,又稱《神仙 老虎 狗》,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的一個綜藝節目,製作人是黃昭彥與張安民,華視大樂隊現場伴奏,播出期間是1980年9月6日至1982年7月31日,每週六晚間播出,一開始從21:­00播到22:15(75分鐘),後來時段調整到20:00到21:30(90分鐘),共播出101集­。.

新!!: 中國時報和週末2100 · 查看更多 »

進擊之路

,為台灣發生四大事全國關廠工人連線事件、洪仲丘事件、太陽花運動、鄭性澤案由四位人權律師捍衛社會正義的紀錄片,由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擔任監製,紀錄片蘇哲賢親自執導。.

新!!: 中國時報和進擊之路 · 查看更多 »

途中

《途中》是台灣女歌手黃美珍的首張專輯,於2012年6月15日發行。.

新!!: 中國時報和途中 · 查看更多 »

陰謀論

謀論通常是指對歷史或當代事件作出特別解釋的說法,通常暗指事件的公开解释为故意欺骗,而背后有集团操纵事态的发展及结果,以到达该集团损人利己的目的。此類特別解釋不同於一般廣為接受的解釋,將事件解釋為個人或是團體秘密策劃的結果。而且此類特別解釋中特別激進者還會進一步駁斥那些廣為接受的解釋,認為那些是陰謀策劃者的掩飾。 阴谋论往往缺乏证据,荒謬的邏輯,不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是很多谣传的基础。但是被指责为阴谋当事人的一方,也很难证伪阴谋论的说法,许多阴谋论有不可证伪的特点,即通常说的“难以自证清白”。逻辑上,任何一件自然发生的事件,事后都可以被描绘成事先策划的。因此,說一個理論是陰謀論同时有该理論不被廣為接受的意味。 陰謀論不只是指理論,也用來指許多沒有證據的說法、傳聞。.

新!!: 中國時報和陰謀論 · 查看更多 »

陳君天

陳君天(),台灣電視節目製作人,曾任臺灣電視公司製作人,曾獲金鐘獎等17項電視大獎,代表作為《一寸河山一寸血》系列中國抗日戰爭紀錄片。座右銘為「哪堪真相蒙塵,豈容青史成灰」、「把歷史還給歷史,讓真相回歸真像」。.

新!!: 中國時報和陳君天 · 查看更多 »

陳婉真

陳婉真,是生於臺灣彰化縣的新聞工作者、政治人物,亦是臺灣獨立運動積極推動者,現任文史工作者,主要從事1940至1950年代間之臺灣史相關研究。2017年7月起擔任《民報》董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陳婉真 · 查看更多 »

陳子敬

陳子敬(),中華民國警界人物,警界服務超過43年,其中在臺南服務18年,曾任內政部警政署主任秘書、國道公路警察局長、航空警察局長和臺南縣市政府警察局長及南投縣政府警察局長。 擔任臺南市政府警察局長期間,治安滿意度連續20季都獲得全國第一,2016年屆齡退休,時任臺南市市長賴清德親自頒贈紀念獎牌,讚許「功在臺灣、功在臺南」。因為形象佳與在地淵源深厚,在外界不斷勸進下,表態參選臺南市長。.

新!!: 中國時報和陳子敬 · 查看更多 »

陳季芳

陳季芳可以指:.

新!!: 中國時報和陳季芳 · 查看更多 »

陳學聖

陳學聖,中國國民黨籍桃園市政治人物,現任第九屆立法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陳學聖 · 查看更多 »

陳定南

陳定南(),臺灣政治家,出身宜蘭縣三星鄉。前宜蘭縣縣長、立法委員、中華民國法務部長。陳定南當縣長時,甚勤於政務,約僱稽查員全天候取締水泥廠汙染,宜蘭縣空氣汙染因而改善。這項首創的計畫,使蘭陽平原青天再現,也使他贏得「青天縣長」的美譽。法務部長任內製作「人人扮青天、家家反賄選」的反賄宣導短片,加以其個性嚴明,得「陳青天」之稱號。.

新!!: 中國時報和陳定南 · 查看更多 »

陳宏 (新聞工作者)

陳宏(),台灣新聞工作者、攝影家、文化工作者以及企業家。.

新!!: 中國時報和陳宏 (新聞工作者) · 查看更多 »

陳宣儒

陳宣儒(),臺灣高雄小港大林蒲人,舊名陳金燕,筆名田中實加,為紀錄片《灣生回家》監製。父親為大林蒲人,母親是林園人。畢業自高雄市小港區鳳林國民小學。.

新!!: 中國時報和陳宣儒 · 查看更多 »

陳家帶

陳家帶 ,生於台灣基隆,現代詩人。就讀國立政治大學時期創辦長廊詩社,後與詩友設立長廊詩獎,鼓舞後進。著有「人工夜鶯」(台北書林出版)、「城市的靈魂」(書林出版)、「雨落在全世界的屋頂」(東林出版)、「夜奔」(東林出版)等詩集,並有音樂散文發表。編有戴洪軒音樂文集「狂人之血」(遠流出版)。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講師,文山社區大學及新中和社區大學講師。曾任編輯中心主任,高級資深記者,主筆。2008年獲台北文學獎現代詩首獎,1990年獲新聞編輯金鼎獎,1979年獲中國時報敘事詩獎 。.

新!!: 中國時報和陳家帶 · 查看更多 »

陳宇慧

陳宇慧在2006年上載小說內容起,「鄭丰」這個筆名才為人熟悉。故與寫作無關、或於2006年前發生的事均以原名「陳宇慧」述之;其餘均以「鄭丰」述之。唯一例外的是她雖以作家身分在第十六屆台北國際書展主持講座,但講座標題指明是「陳宇慧」。(),筆名鄭丰「鄭丰」官方拉丁轉寫「Zheng Feng」乃依據漢語拼音,而非通用拼音「Cheng Feng」。《--癡情俠》--封面內摺頁的「作者簡介」,生於台灣台北市,現居香港,也是國民黨四公子之一陳履安的女兒。她的母語是國語,亦會說粵語和英語。 雖然小說作家並非陳宇慧的正職,但她八十萬字的長篇武俠小說《--癡情俠》在《2006武俠小說大賽中華書局和紅袖添香在下一屆合辦的武俠小說大賽改稱「2008全球華文新武俠小說大賽」,但不少人誤以為兩屆皆稱「全球華文新武俠小說大賽」。注意「2006」、「2008」兩組數字後沒有「年」字。》摘冠,使她在兩岸三地文壇闖出的名聲,而她的目前的工作是擔任荷蘭銀行(香港)董事《星島日報》2007年7月29日「名人雜誌」第7頁《鄭丰--:甘願湊女不做作家》。「鄭丰」這個筆名取自她丈夫的姓和她原名「慧」字的起筆BBC中文網記者「茹影」在2007年5月4日發表的新聞稿:《》。.

新!!: 中國時報和陳宇慧 · 查看更多 »

陳寶餘

陳寶餘(),馬祖列島東引鄉出生,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2017年起任國防部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執行官,曾任陸軍副司令、陸軍十軍團指揮官、參謀本部作戰暨計畫次長、陸軍花防部指揮官、陸軍六軍團副指揮官、陸軍司令部戰備訓練處長、298旅旅長、花防部參謀長、129旅旅長等職,陳氏畢業自陸軍軍官學校1980年班(69年班;49期)、陸軍學院1994年班(83年班)及戰爭學院1999年班(88年班),2010年7月1日晉升中將。 2017年4月20日,陳氏經國防部宣布為候任參謀本部副參謀長兼執行官、4月28日正式於總統府與張冠群中將共同授階為二級上將,4月28日接任副總長執行官職務。2017年11月15日,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受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質詢時明示,若慶富獵雷艦一案中國防部或海軍存在違法情事,其即退伍並移送法辦。 2018年2月6日花蓮發生規模6.0強震後,國防部首度指派上將級的副參謀總長執行官陳寶餘隨同搭機進駐花蓮災區坐鎮指揮。2月9日,新加坡空軍C-130運輸機抵達花蓮運送救災物資,亦由陳氏代表迎接新國人員。.

新!!: 中國時報和陳寶餘 · 查看更多 »

陳建仁

陳建仁,(),生於臺灣高雄旗山,國際知名流行病學家,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第14任,無黨籍)、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人權委員會召集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人類遺傳學博士,並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婚後隨外省籍妻子羅鳳蘋成為天主教徒,聖名方濟各(Francis),並獲聖座冊封為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勳章爵士與耶路撒冷聖墓騎士。歷任國立臺灣大學公衛所所長、流行病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公衛學院院長;學而優則仕,入公門擔任行政院衛生署署長、國科會主委、中研院副院長等職。 2015年11月16日,無黨派的陳建仁請辭中研院副院長職位,宣布與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搭檔參選中華民國第14屆正副總統,並於2016年1月16日當選,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天主教徒副總統,也是行憲後首位無黨籍副總統。.

新!!: 中國時報和陳建仁 · 查看更多 »

陳弓

陳弓是台灣的漫畫家,本名陳金城。出生於南京。.

新!!: 中國時報和陳弓 · 查看更多 »

陳彥銘 (製作人)

陳彥銘,綽號“B2”,身兼台灣綜藝節目製作人、導演、配音員、服裝設計師,之前為節目《康熙來了》的製作人,現為自組公司B2 Studio 米兔哥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主理人、導演、編劇。 陳彥銘於2001年從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畢業後便於金星娛樂工作,曾擔任製作助理等,曾參與多個電視節目的製作。2005年,27歲的他晉升為《康熙來了》製作人。.

新!!: 中國時報和陳彥銘 (製作人) · 查看更多 »

陳國祥

陳國祥(),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台灣資深媒體人,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曾任《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 2014年2月26日,《自由時報》社論批評馬英九政府:「5年多來,馬政府積極將台灣連結中國,導致台灣的新聞、言論也向下沉淪,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在台灣與中國各方面標準都差不多的基礎上,所謂的『和平統一』才有可能實現。而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新聞、言論幾乎不可能提升到台灣的水準。對此,馬政府所能做的、所樂見的,就是台灣的新聞、言論自由快速瓦解,直到與中國一樣的低水準;如此,『和平統一』便水到渠成。」2014年2月28日,時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的陳國祥批評該文:「這是典型陰謀論。一些極端報紙和電視名嘴,口誅筆伐之所向,多半是指控執政當局及其同夥的不軌陰謀:不是批判他們瞞天過海、隱匿真實的意圖與作為、損害公益而圖利自己,就是與人合謀操縱、侵害他人或台灣的利益。……其實,這種論斷只是顯現真正邪惡的無非是他們自己,因為正如《新約聖經·馬太福音》所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從惡裡出來的。』……走過威權統治時代的我們,以往既然受過陰謀論的禍害,更應以此為戒;切莫步隨當年執政者的惡劣行徑,再以陰謀論加諸包括執政者在內的任何人。」2014年3月8日下午,陳國祥在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媒體發展·社會公益」系列講座演講,他說,某些媒體和名嘴不但經常扭曲事實真相,還常散播陰謀論去攻擊相對陣營的人與事;陰謀論是台灣極端媒體和名嘴最常使用的謾罵武器,損害公益而圖利自己,這就是與人合謀操縱,侵害他人或台灣的權益;只有回到媒體「探照真實」的本然角色,回到新聞工作者「守望告知」的初心,才能恢復新聞媒體的本質,也才能成就優質的民主。.

新!!: 中國時報和陳國祥 · 查看更多 »

陳嘉君 (社運人士)

陳嘉君,台灣社會運動人士,出生於台中市,是施明德的現任配偶,兩人育有二女施蜜娜和施笳。现为施明德文化基金会董事长。 美麗島事件後,僅是幼年時期的陳嘉君已開始隨父到各地當時被稱作「黨外運動」的野台演講,而後開始接觸大量的黨外雜誌。陳嘉君畢業於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後赴法國巴黎第五大學攻讀文化社會學,取得碩士學位。她從事台灣白色恐怖時期之歷史研究長達二十多年,關心人權及轉型正義等議題不遺餘力,勇於對抗僵化的觀念與體制,曾參與野百合學運、百萬人民反貪腐運動等社會運動,為正義及弱勢團體發聲,近期致力於推動多元成家法案成立、婚姻平權(同性婚姻合法化),且持續地關心與人權相關的各項議題。現職為施明德文化基金會執行董事暨出版總編輯、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高中階段非學校型態教育審議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陳嘉君 (社運人士) · 查看更多 »

陳儀

陳儀(),幼名毅,改名儀。字公俠,後改字公洽,自號退素。浙江紹興人。日本陸軍大學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任内发生二二八事件,為事件中爭議政治人物之一。 國共內戰末期,戰爭形勢急轉直下,陳儀曾勸告蔣中正,對國民黨喪失大陸政權要看開。1948年6月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11月釋放浙江省警保處處長毛森(中將,軍統特工)報批處決的100多名共產黨員。1949年1月,陳儀眼見局勢不利於國民黨,欲投奔中國共產黨,並嘗試策反京滬杭警備軍總司令湯恩伯投共,湯恩伯認為毛森得知,深怕自己被牽連,故將此事呈報蔣中正。陳儀在1949年初被免去浙江省主席職務,後來開始被軟禁。1950年4月,陳儀被押解到臺灣,後來被囚禁於基隆。1950年5月,蔣中正以匪諜案,指示臺灣軍事法庭判處陳儀死刑。同年6月18日清晨5時許槍決,地點一說於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碧潭軍人公墓,一說於臺北市馬場町。.

新!!: 中國時報和陳儀 · 查看更多 »

陳玉勳

陳玉勳(),出生於台北,台灣導演。.

新!!: 中國時報和陳玉勳 · 查看更多 »

陳玉慧

陳玉慧(Jade Y. Chen),是一位旅居歐洲的臺灣作家、電影導演及編劇。 她在1992年出版《徵婚啟事》後引起輿論廣泛注意,該小說在暢銷數年後更被改編為舞台劇、電影及電視連續劇。她曾以小說《海神家族》贏得台灣文學金典獎及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她也曾擔任《聯合報》駐歐洲特派員並於國際媒體撰寫專欄文章。近年轉行任電影導演。.

新!!: 中國時報和陳玉慧 · 查看更多 »

陳秀惠

陳秀惠(Chen Hsiu-hui,),台灣原住民阿美族政治人物,曾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西美中會牧師(阿美族第一位女牧師)、民主進步黨第六屆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2008年競選平地原住民選舉區立委以最低票落選。2012年被民進黨提名為不分區立委第29名,不過民進黨僅獲13席,再度落選。2014年底就任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其夫高正尚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陳秀惠 · 查看更多 »

陳瑩 (政治人物)

陳瑩(Chen Ying ,),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臺東縣人,具有四分之一卑南族血統,第六、七、九屆立法委員,曾任民主進步黨黨團書記長、第7屆第4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召集委員、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委員及婦女部主任,為該黨少數出身原住民族的中央民意代表,也是目前自國會改選以來,民進黨唯一在原住民選區多次當選過的原住民立法委員。摩爾門教徒,政治立場中間偏右。.

新!!: 中國時報和陳瑩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陳牧雨

陳牧雨,原名陳榮輝,台灣畫家,台灣台南佳里人,現為專業水墨畫家及書畫教師。曾就读于北門高中,之後進入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深造,曾師事畫家歐豪年、莊嚴、江兆申、賴敬程、李奇茂、曾紹杰,為嶺南畫派的創作風格。 陳牧雨曾獲得全省美展優選獎、服兵役期間亦參與憲兵司令部舉辦的「憲光美展」,獲得國畫部第二名,退伍後於基隆市暖暖國中擔任美術老師,直到1997年獲得吳三連獎第二十屆文藝獎。迄今除創作以外,也在各地開班授課,同時為人間福報執筆專欄。.

新!!: 中國時報和陳牧雨 · 查看更多 »

陳芳明

陳芳明(),當代台灣文學的研究學者、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任教授;「施敏輝」是他眾多筆名中的一個。陳芳明在1988年以前流亡海外多年,在美國時曾經是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推手。返國後,任教於靜宜大學;後來應施明德之邀,投身政治,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在許信良為負責縣市長選舉未達預期目標而辭職後,一同去職,應李家同之邀赴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任教。 在文學上與曾經有所批判的余光中、洛夫修好,並在政大台文所所長任內舉辦余光中研討會。2006年,因不滿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執政後期的表現,表示:「我不會因為我是『綠色』(泛綠)支持者,就看不到綠色的缺點!」持續以「台灣獨立」意識,批判陳水扁總統。 陳芳明的政治立場也為他帶來爭議,譬如2011年6月12日及9月24日陳芳明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演講時即遭遇蔣為文、李文正、巫義淵等人抗議。.

新!!: 中國時報和陳芳明 · 查看更多 »

陳銘磻

陳銘磻(),中華民國臺灣省新竹市人,生於新竹市西門石坊街。臺灣知名報導文學作家、教師、出版人、主持人。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電科,曾任新竹縣錦屏國小教師,愛書人雜誌主編,中廣電台、寶島新聲電台廣播節目主持人,台視「人․ 書․生活」節目主持人,號角出版社發行人,耕莘寫作會主任導師,大愛電視台〈發現〉節目主持人。現任台北柯林頓補習班國中國小作文與閱讀老師。 2013年,華視「點燈」節目製作〈那羅部落的櫻花夢―陳銘磻的心靈故鄉〉單元,2015年3月27日在台北誠品敦南店舉辦〈幽玄――陳銘磻寫作40年出版100冊書〉發表會。.

新!!: 中國時報和陳銘磻 · 查看更多 »

陳聰明

陳聰明()台湾宜蘭縣冬山鄉人,中華民國法官、检察官,曾任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也是中華民國史上首位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的檢察總長。.

新!!: 中國時報和陳聰明 · 查看更多 »

陳菊

陳菊(),臺灣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生於臺北縣羅東區三星鄉(今宜蘭縣三星鄉註:宜蘭縣是1950年10月成立的,陳菊出生時還沒有宜蘭縣。),現任總統府秘書長,世界新聞專科畢業、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碩士。曾為美麗島事件政治犯,於獄中留下遺書;事件後27年,陳菊回到事發地,成為高雄首位民選女市長,也是台灣首位女性民選直轄市長。陳曾任臺北、高雄社會局長、行政院勞委會主委、高雄市市長及東亞人權協會理事等。 陳菊卸下勞委會主委一職後,以些微差距當選高雄市(合併前直轄市)第9任(民選第4屆)市長,後於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選舉中當選為合併後的首屆高雄市市長,2014年獲得99萬票,為競選對手楊秋興得票數兩倍有餘,且為當次選舉得票數最高的地方首長,順利連任。2018年4月21日,接任總統府秘書長。就高雄市(合併前直轄市)11個市轄區而言,陳菊連續擔任地方首長11年餘,為中華民國地方自治史上,連續擔任同一地區的地方首長期間第二長者。.

新!!: 中國時報和陳菊 · 查看更多 »

陳裕鑫

陳裕鑫(),台灣記者,現任台灣《蘋果日報》社長。出身學運世代,曾任職《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新新聞》等,前《新新聞》、《明日報》、《勁報》、台灣《蘋果日報》總編輯,前壹電視總編輯與聯席總裁。.

新!!: 中國時報和陳裕鑫 · 查看更多 »

陳郁秀

陳郁秀(),台灣台中縣人,現任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前中華民國文建會主委,為知名鋼琴家,音樂學者、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陳郁秀 · 查看更多 »

陳金鉌

陳金鉌(臺灣話:;),臺灣雲林縣教育工作者,曾任臺西鄉臺西國小、崙豐國小、褒忠鄉龍巖國小校長,目前已經退休。.

新!!: 中國時報和陳金鉌 · 查看更多 »

陳長文

陳長文()祖籍福建省福州閩侯縣,生於雲南省昆明,中華民國律師、理律法律事務所執行合夥人兼執行長,於政治大學、東吳大學任教。曾任海基會首任秘書長、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理事長、行政院政務顧問、中央廉政委員會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陳長文 · 查看更多 »

陳若曦

陳若曦(Lucy Chen,),原名陳秀美,新北市永和人,台灣作家。 陳若曦小說充滿現實政治色彩和感時憂民的情懷,並堅持寫實主義路線,寫作理念標榜「絕不無病呻吟」,內容深受肯定,曾獲得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及聯合報特別小說獎、吳三連文藝獎、吳濁流文學獎等。.

新!!: 中國時報和陳若曦 · 查看更多 »

陳雪

陳雪(),本名陳雅玲,小說家,1970年生於台灣台中,1993年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1995年出版第一本小說《惡女書》,此後專注於小說創作,著有短篇小說集《惡女書》、《蝴蝶》、《鬼手》、《她睡著時他最愛她》;長篇小說《惡魔的女兒》、《愛情酒店》、《橋上的孩子》、《陳春天》、《無人知曉的我》,及散文《天使熱愛的生活》。最新著作為《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2017年,印刻出版)。 《蝴蝶》一書收錄〈蝴蝶的記號〉、〈色情天使〉、〈夢遊1994〉等三部陳雪寫於九○年代的短篇小說,其中〈蝴蝶的記號〉由香港導演麥婉欣改編拍攝成電影《蝴蝶》。 《惡女書》收錄〈尋找天使遺失的翅膀〉〈夜的迷宮〉〈異色之屋〉〈貓死了之後〉四部短篇小說,於1995年出版後引起強烈廣大回响,成為華文女同志小說的經典。 長篇小說《橋上的孩子》獲得2004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 長篇小說《附魔者》入圍2009年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入圍2010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年度之書,並入圍第34屆金鼎獎。 曾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寫作計畫補助。 部分作品翻譯成英文與日文於海外發表。長篇小說《橋上的孩子》2011年八月由日本現代企畫社發行日文版。 多次擔任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台積電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台灣小說金典獎、溫世仁武俠小說獎、金鼎獎等評審。 2010年應邀參與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2011年擔任第一屆台中同志大遊行代言人。現專事寫作。.

新!!: 中國時報和陳雪 · 查看更多 »

陳柏良 (足球運動員)

柏良(Chen Po-Liang, ),是中華民國极少数具知名度的足球运动员,司职进攻中场及正中场,目前效力于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球队浙江綠城。他是中華台北足球代表隊史上最年轻的队长,并是历年来第一位加盟香港甲组足球联赛及前兩位参加中国大陆职业联赛的台湾足球运动员,目前也擔任浙江綠城隊長。.

新!!: 中國時報和陳柏良 (足球運動員)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家庭密帳案

陳水扁家庭密帳案,又稱為陳水扁家庭洗錢案、扁家海外洗錢案等,為中華民國前總統陳水扁與其家族,在其擔任總統任內在海外的財產,所衍生出之涉及龍潭土地弊案及二次金改弊案,疑為非法所得的洗錢弊案。 其中對於《壹週刊》所稱的透過行政專機運送至帛琉洗錢新台幣約14億元匯至美國,偵辦5年多後,2014年8月6日特偵組宣佈查無此筆錢,無不法實據,該部分簽結。.

新!!: 中國時報和陳水扁家庭密帳案 · 查看更多 »

陳沁紅

陳沁紅(Chinn-Horng Nanette CHEN,),臺灣著名女性小提琴家,臺南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

新!!: 中國時報和陳沁紅 · 查看更多 »

陳潔瑤

陳潔瑤(泰雅族語:Laha Mebow,)是台灣電影導演,泰雅族人,她的作品多以原住民為題材。.

新!!: 中國時報和陳潔瑤 · 查看更多 »

陳明通

陳明通(),臺灣台中縣人,豐原葫蘆墩社巴宰族後裔。臺灣政治學者、政治人物。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前所長(2013年8月-2016年8月)、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8任主任委員。2018年3月獲總統蔡英文邀請再次出任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陳明通 · 查看更多 »

陳海虹

陳海虹是台灣的漫畫家,本名陳伯濤。出生於福建省思明縣。 代表作為《小俠龍捲風》。洪德麟譽為「台灣武俠的開山鼻祖」。.

新!!: 中國時報和陳海虹 · 查看更多 »

陳新安

陳新安(),原姓楊,曾隨養父改日本姓大波,生於日治台灣阿緱廳蕃薯藔支廳(今高雄市旗山地區),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曾任高雄縣縣長、高雄市政府主任秘書、聯和建築公司副總經理、內政部總務司司長。為高雄縣地方派系白派的創始者。.

新!!: 中國時報和陳新安 · 查看更多 »

陳文寬

陳文寬(Moon Fun CHIN,),廣東臺山人,移民美國,在美國取得飛行員資格。1933年回到中國發展。曾任中國航空公司機航組副主任,中央航空運輸公司機航組主任、副經理。 他曾親自駕駛飛機載送空襲東京後的杜立德,也親自駕駛行政專機載送蔣介石委員長、孫科、戴笠、宋子文、蔣經國等高官。1951年5月21日與戴安國、蔡克非等人在台灣共同創辦復興航空。1983年,國產實業集團買下復興航空70%股份,陳文寬前往美國加州舊金山。現居舊金山灣區希尔斯伯勒。、,、、,、.

新!!: 中國時報和陳文寬 · 查看更多 »

陳日昇

陳日昇(),台灣職業魔術師,出生於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畢業。自七歲接觸到第一個魔術道具,便開啟了他的魔術之路。2010年起,陸續獲得國際獎項肯定,並受邀至國內外魔術大會,擔任演出嘉賓及講師。2012年開始活耀於兩岸四地電視節目,擔任節目演出嘉賓以及選秀節目評審,"視覺的衝擊,來嘍!" 為其招牌台詞。.

新!!: 中國時報和陳日昇 · 查看更多 »

陶冬

陶冬(Tao, Dong),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對亞洲經濟分析敏銳獨到,曾對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於2004年對中國經濟政策發表前瞻性分析, - 經濟通 ET Net,現任瑞士信贷集團,大衛·韋伯創辦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臺灣《 今周刊》開一經濟分析專欄。.

新!!: 中國時報和陶冬 · 查看更多 »

陸寶蓀

寶蓀(),台灣軍事人物。中華民國海軍中將,浙江省臨海縣人,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電子研究所所長、國防部中正理工學院院長、駐荷蘭特任代表、駐印尼特任代表。 ,,作者:陸寶蓀,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出版日期:2005/12/28,ISBN 986-751-965-5.

新!!: 中國時報和陸寶蓀 · 查看更多 »

陈恭澍

恭澍(),本籍福建,出生於河北省北京,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警政科,是军统局著名特工和杀手,戴笠手下四大金刚之一(陈恭澍,赵理君,沈醉,王天木)。 曾任天津站站长,北平站站长,1939年带领“十八罗汉”赴越南河内刺杀汪精卫。此后调任上海,又一次组织刺杀汪精卫未遂,并继续主持除奸暗杀活动,手下有尹懋萱,暗杀对象包括季云卿、吉鴻昌、张敬尧、石友三、殷汝耕、王克敏、赤木親之等人。1941年10月29日,陈恭澍在上海被极司非尔路76号特工李士群逮捕投降,1945年曾作为汉奸被捕。晚年在台北出版《英雄无名》系列叢書。.

新!!: 中國時報和陈恭澍 · 查看更多 »

陆军官校“八百壮士跳黄河”乌龙事件

2015年“八百壯士跳黃河”烏龍事件是指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在2015年6月引用伪史“八百壯士跳黃河”的一起烏龍事件。陸軍官校在文獻中誤植了八百壯士為了抗日而集體跳黃河殉國,然而此事並未載於中華民國國軍任何戰史紀錄;第一時間被發現後,陸軍官校卻將錯誤的責任推給中文維基百科,因而招致台灣媒體罕見對陸軍官校的一致抨擊。 中華民國國軍並非第一次在宣傳文宣上出大錯。同年3月,中華民國陸軍步兵206旅舉辦懇親會時,曾將解放軍的照片誤引為國軍,用來作為宣傳照,遭陸軍司令部要求撤圖並檢討失職人員責任。.

新!!: 中國時報和陆军官校“八百壮士跳黄河”乌龙事件 · 查看更多 »

F-35閃電II戰鬥機

F-35閃電II式(F-35 Lightning II)是一款由美国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设计及生产的单座单发动机三軍通用多用途戰機,劳斯莱斯股份有限公司參與了引擎設計,是遠、近距離空對空戰鬥能力僅次於F-22的戰鬥機種 Lockheed Martin.

新!!: 中國時報和F-35閃電II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Facebook

Facebook(簡稱FB),華人地區有臉--書、臉--譜、面--書、面--簿等中文名稱。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zh-hans:圣马特奥县; zh-hant:聖馬刁郡-门洛帕克市的線上社交网络服务網站。Facebook成立初期原名為thefacebook,名稱的靈感來自美國高中提供給學生包含照片和聯絡資料的通訊錄(或稱花名冊)暱稱「face book」。 除了文字訊息之外,使用者可傳送圖片、影片、貼圖和聲音媒體訊息(現在也可以傳送其他檔案類型如.doc,.docx,.xls,.xlsx等,但是.exe可能會被禁止傳送)給其他使用者,以及透過整合的地圖功能分享使用者的所在位置。Facebook是在2004年2月4日由馬克·扎克伯格與他的哈佛大學室友們所創立。Facebook的會員最初只限於哈佛學生加入,但後來逐漸擴展到其他在波士頓區域的同學也能使用,包括一些常春藤名校、MIT、紐約大學、史丹福大學等。接著逐漸支援讓其他大學和高中學生加入,並在最後開放給任何13歲或以上的人使用。現在Facebook允許任何聲明自己年滿13歲的使用者註冊。 使用者必須註冊才能使用Facebook,註冊後他們可以創建個人檔案、將其他使用者加為好友、傳遞訊息,並在其他使用者更新個人檔案時獲得自動通知。此外使用者也可以加入有相同興趣的群組,這些群組依據工作地點、學校或其他特性分類。使用者亦可將朋友分別加入不同的列表中管理,例如「同事」或「摯友」等。截至2012年9月,Facebook內已有超過十幾億個活躍使用者,其中約有9%的不實使用者。截至2012年,Facebook每年共產生180拍位元組(PB)的資料,並以每24小時0.5拍位元組的速度增加。統計顯示,Facebook上每天上傳3億5千萬張圖片。.

新!!: 中國時報和Facebook · 查看更多 »

Google地图

Google地图(Google Maps;前稱:Google Local)是Google公司向全球提供的电子地图服务,地图包含地標、線條、形狀等信息,提供矢量地图、卫星照片、地形图等三种視图。其姊妹產品包括Google地球、Google月球、Google火星、Google星空、Google海洋。 Google地图于2005年2月8日在谷歌博客上首次公布,并于2005年6月20日将覆盖范围从原先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扩大至全球。目前在全球多國开通了“街景”(Street View)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由Google金龜車在街道上拍到的影像查看街景。2011年10月7日,Google地图新增了3D鳥瞰功能。 Google和北京图盟科技有限公司(Mapabc)于2005年9月合作出版中国大陆的Google本地,后被重新命名为Google地图。臺灣的圖資是由勤崴國際科技所提供,並於2007年10月11日推出臺灣版地圖。Google地图的香港版本於2008年7月推出。.

新!!: 中國時報和Google地图 · 查看更多 »

H.O.T.

H.O.T.(韓語:에이치오티),韩國第一代偶像團體,也是韓國第一支男孩團體,「韓流」的開山鼻祖。有「元祖偶像」、「韓國歌謠界的五名戰士」、「青少年的代言人」、「KPOP世界的傳奇」、「偶像們的偶像」等美譽。他們成為日後許多團體的營銷典範,是現今韓國偶像產業的發展起點,也是他們首先打開了國際市場。成員為隊長文熙俊、張佑赫、Tony An(安勝浩)、Kangta(安七炫)、李在元,1996年出道,2001年解散。曾獲得「韓國金唱片獎」、「首爾歌謠大賞」、「MTV音樂錄影帶大獎」、「Mnet亞洲音樂大獎」等主要獎項。團名「H.O.T.」本身是縮寫,全寫是「High-five Of Teenagers」,意指「青少年的勝利」。念法為一個一個單字念「H.O.T.」,而非英語的「熱」。 他們出道三個月便取得巨大成功,在多個音樂節目連續稱霸排行榜第一名,自此之後一直位居韓國男孩團體的首位,直到解散為止。韓國音樂產業開始被爆發性增加的偶像團體主導,青少年也主宰了大眾文化。出道第一年已經席捲年輕族群,成為轟動南韓社會的現象。第二年則在韓國面臨經濟危機時,以110萬張的成績創造唱片市場神話。H.O.T.將韓國音樂的消費結構改變後,曾一度壟斷音樂市場的九成,還為整個社會帶來衝擊效應,青少年世代對他們的瘋狂追逐曾令家長們擔憂。他們創下諸多首例,包括成為第一個在首爾奧林匹克主競技場單獨開唱的韓國藝人。舉行演唱會時,市政府需要調動大批警力、醫療人員、加開地鐵班次和接駁巴士來支援。解散當時,甚至掀動了股票市場震盪。 H.O.T.共發行了五張錄音室專輯、三張現場專輯、一張電影原聲帶。成員從第三張專輯《復甦》開始創作歌曲,至第五張專輯《大愛》時已經轉型為創作歌手。除了曾是韓國的頂級人氣團體,在中國、香港、台灣、日本等鄰國也有成功的商業表現。活動近五年間,累積了超過1200萬張唱片銷量。2001年,該團體被經紀公司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單方面強制解散,導致約三千名歌迷進行針對公司的抗議暴動。解散後,安七炫與文熙俊與SM娛樂續約,分別發行個人專輯;張佑赫、安勝浩和李在元與簽約,组成新團體jtL。2004年jtL解散後,成員開始各自發展。直到2018年2月15日,五人才於MBC綜藝節目《無限挑戰》企劃特輯《星期六星期六是歌手第三季 - H.O.T.》演唱會上首度合體演出,最高創下19.3%的收視率。 因形象良好、文化影響力巨大,H.O.T.曾被任命為「中韓文化交流宣傳大使」、「韓國觀光推廣大使」和「禁毒宣傳形象大使」,被韓國總統金大中接見三次,在民意調查中獲選為「照亮韓國的名人」。他們的音樂和時尚引起青少年強烈共鳴,成為最強勢的流行風潮,韓國媒體數次以「H.O.T.症候群」、「席捲唱片市場的超級颱風」來形容其風靡程度。代表性的歌詞主題包括校園霸凌、家庭暴力、青年獨立、批判制度僵化、社會黑暗、國家意識、弱勢族群權利、政治諷刺、反戰等,呼籲國民關注這些議題。官方歌迷會是「Club H.O.T.」,應援色為白色,應援物包括白色雨衣與白色汽球。其歌迷俗稱為「白飯」,是「韓國四大海洋奇蹟」之一。在2012年韓國電視劇《請回答1997》播出後,「白飯」也開始被外界暱稱為「成詩媛們」。.

新!!: 中國時報和H.O.T. · 查看更多 »

Happy Corner

,是一種在大中華地區男性之間流行的遊戲或惡作劇行為,始於學生同儕間的打鬧嬉戲,此行為可促進學生之間增進友誼而並非各學校所說的校園欺凌。 挪威的中小學也有類似的遊戲,被稱為「stolping」或「gjelling」。.

新!!: 中國時報和Happy Corner · 查看更多 »

HUSH (歌手)

HUSH(1985年1月15日-),本名陳家偉,是臺灣男歌手、作曲家和填詞人,曾是「HUSH!樂團」的主唱。大學念哲學系,他對星象、塔羅等充滿神祕符號事物特別感興趣,也因此在詞曲創作中,會以哲學角度為出發,詮釋不一樣的生命與愛情。並為孫燕姿、A-Lin、徐佳瑩、丁噹等人填詞,因合作過的歌手眾多被笑稱為「集郵天王」。.

新!!: 中國時報和HUSH (歌手) · 查看更多 »

In89豪華數位影城

in89豪華數位影城(英語:in89 Digital Cinemax)是位於台北市西門町的一間電影院。前身為豪華大戲院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重新裝修後更改為今名。目前由蔡政宏擔任執行長負責經營,並附設「臺灣影藝學院」和「影藝小舖」。 2017年開始拓展影城版圖,現有據點為:台北西門豪華數位影城、桃園in89統領影城、高雄in89駁二電影院,澎湖in89豪華影城,宜蘭新月影城、金門金獅影城(2018年4月結束委運)、未來至2019年也將新增嘉義、台中、高雄據點。硬體設施部分擁有杜比雙機3D投影電影系統(Dolby Supermax 3D)及杜比7.1環繞聲系統。.

新!!: 中國時報和In89豪華數位影城 · 查看更多 »

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

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ING Taipei International Marathon),是因為ING安泰人壽自第八屆(2004年)起冠名贊助「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而得此名。此項比賽不但創造台灣馬拉松界,前所未有的多項紀錄,並且成為台灣各項大型馬拉松比賽的典範,使得之後在台灣舉辦的其他大型比賽(馬拉松比賽或是其他運動競賽),皆群起效尤。例如:2004年首度對外招募各行各業之菁英,投入運動賽會之志願服務工作,服務賽會選手;並於2005年,開啟了台灣馬拉松比賽,首度引進國外晶片計時系統,針對競賽組採用晶片計時的先例。 另外,ING安泰人壽為了要讓台灣的各個長跑好手都能實際參與相關活動,也在各分區舉辦ING慢跑俱樂部訓練活動(ING Running Club)以及分區的暖身賽(舊稱「先鋒賽」,亦稱之「試跑賽」),希望能藉由各地區的訓練活動中,來發掘出各地的慢跑菁英,進而讓各地的好手能互相交流,達成良好的慢跑風氣。 然而,因為台灣的行車文化極為不佳,而遭到各界(學術界與大眾媒體)的抨擊之下,曾經一度傳言要退出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贊助的ING安泰人壽,經過2006年12月15日的會議之後,在承辦的中華民國路跑協會與主辦的台北市政府承諾「比賽時,維持交通的良好秩序」的前提下,決議持續贊助至2009年(第13屆),並且宣佈在2007年確定會於12月16日舉行正式比賽。 雖然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已成為台灣有史以來企業冠名贊助最長久,也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馬拉松比賽,但由於ING安泰人壽在2008年10月20日,被富邦金控合併的關係,因此在2008年12月21日的最後一次舉辦後,台北國際馬拉松的冠名贊助權,將由2009年開始易手富邦金控,這個名詞將隨之走入歷史。.

新!!: 中國時報和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 · 查看更多 »

IPad (第一代)

一代iPad是蘋果公司執行長史蒂夫·乔布斯於2010年1月27日首次發表的平板電腦,是蘋果iPad系列的第一代產品,提供瀏覽網際網路、收發電子郵件、觀看電子書、播放音訊或視訊、玩遊戲等功能。 最初发布的iPad,只有黑色型號,無相機鏡頭。2011年3月,蘋果公司发布命名為“iPad 2”的机型,用以取代最初的iPad。.

新!!: 中國時報和IPad (第一代) · 查看更多 »

KODA KUMI 2013 TAIWAN LIVE

《KODA KUMI 2013 TAIWAN LIVE》(倖田來未 2013 台灣演唱會)為日本歌手倖田來未於2013年10月12日於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舉行。.

新!!: 中國時報和KODA KUMI 2013 TAIWAN LIVE · 查看更多 »

LaLaport南港

LaLaport南港為台灣人壽南港C3地上權開發案中的商場,將由台灣三井不動產公司以LaLaport品牌經營,面積近5000坪,預計進駐250間店鋪,預計2018年動工,2021年完工開幕.

新!!: 中國時報和LaLaport南港 · 查看更多 »

MATZKA (專輯)

《MATZKA》是台灣樂團MATZKA的首張同名專輯,於2010年12月發行,共收錄12首歌。MATZKA樂團以本專輯榮獲第22屆金曲獎最佳樂團獎等多個獎項。.

新!!: 中國時報和MATZKA (專輯) · 查看更多 »

MATZKA (樂團)

MATZKA為台灣音樂創作人、製作人,其音樂風格以雷鬼為主,並混合爵士樂、民謠、重金屬、Rap和嘻哈等元素,來自台東的原住民,其曲風也帶有濃厚的原住民風格。.

新!!: 中國時報和MATZKA (樂團) · 查看更多 »

Move (4L單曲)

《Move》(무브)為南韓女子音樂組合Four Ladies的一首單曲,此單曲由Jade內容媒體在2014年8月4日發行。音樂錄影帶於8月1日釋出,釋出三天內即破83萬點擊率,並在8月5日達到百萬點擊率。同時,此單曲的音樂錄影帶在2014年8月份YouTube韓國區排名第五名,超越Kara、Secret和Sistar等藝人的音樂錄影帶。.

新!!: 中國時報和Move (4L單曲) · 查看更多 »

MP魔幻力量 我們的主場 OURS' MP 演唱會 Live

《MP魔幻力量《我們的主場 OURS'》 MP 演唱會 Live》是台灣流行樂團MP魔幻力量的第二張現場專輯,2016年8月26日推出。專輯收錄了他們在2014年12月20日於台北小巨蛋舉行的《MP魔幻力量《我們的主場 OURS'》 MP 演唱會》的曲目。.

新!!: 中國時報和MP魔幻力量 我們的主場 OURS' MP 演唱會 Live · 查看更多 »

Mr. J頻道

《Mr.

新!!: 中國時報和Mr. J頻道 · 查看更多 »

ONE PIECE (動畫)

《ONE PIECE》 的動畫版改編自尾田荣一郎同名原作漫画《ONE PIECE》。.

新!!: 中國時報和ONE PIECE (動畫) · 查看更多 »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

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以 電子商務和入口網站為主要業務。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簡稱PChome)是台灣入口網站之一,前身為1998年成立的「todo」網站,之後在2000年1月改為現名。其經營者為1998年7月成立的「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PChome也是網路電話服務Skype的台灣代理商,並與eBay合資成立露天拍賣網站。.

新!!: 中國時報和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 · 查看更多 »

Quiznos

QIP Holder LLC(營業品牌名稱:Quiznos)是一間加盟連鎖的速食餐廳,總部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以提供烘烤過的潛艇三明治為主。餐廳在1981年由吉米·蘭巴托(Jimmy Lambatos)創立,並於1991年時賣給瑞克(Rick)和理查·夏登(Richard Schaden),並成長至近5,000間連鎖分店。而截至2013年底,Quiznos在美國共有約1,500間餐廳,在其他國家則共有約600間分店。Quiznos是北美洲第二大的潛艇三明治連鎖店,僅次於Subway。.

新!!: 中國時報和Quiznos · 查看更多 »

Sony Fair @ Taiwan

Sony Fair @ Taiwan 影音嘉年華」,是自2004年開始,於每年四月由台灣新力國際整合新力集團(Sony Group)在台灣各關係企業資源並於台北101舉行的新力集團聯合會展,會展中展示新力公司最新技術與產品。展場中每個時段也會有不同節目介紹,讓一般消費民眾可以盡情體驗。而會展期間的周末假期舉行「Sony concert」迷你演唱會。.

新!!: 中國時報和Sony Fair @ Taiwan · 查看更多 »

Times

Times可能是指以下事物:.

新!!: 中國時報和Times · 查看更多 »

TPE48

TPE48是由日本作詞家秋元康擔任總製作人包括TPE48在內的AKB48家族各團均由秋元康擔任總製作人。的臺灣女子偶像團體,為日本偶像團體AKB48在海外的姊妹團體之一,將以台北為基地展開活動。2017年中開始籌備,預計2018年6月正式出道。.

新!!: 中國時報和TPE48 · 查看更多 »

Turn口罩

《Turn口罩》是一首由臺灣歌手謝金燕創作的單曲,此單曲於2017年台灣跨年晚會桃園場首次演唱。《Turn口罩》為謝金燕自2015年發行《蹦X趴》後,時隔一年半的作品。.

新!!: 中國時報和Turn口罩 · 查看更多 »

Viva (同人作家)

Viva是台灣的同人誌漫畫家。 其最著名的是一系列以三國演義為本的戲仿同人誌(包括著名的《秋風五丈原》、《錦城秋色草堂春》),其中的「孟獲孟獲」更是成為新的次文化用語,而這系列的成功也使其出版類似內容的商業誌。除了三國系列外,他還有幫由小布希原著,王者之瘋編選的《小布希蠢話大百科》繪圖,此外還有《國軍總部》、《超頻者的地獄》系列等作品。其近作《同人誌的同人誌》則以其參與同人創作的經驗為惡搞題材,風靡港台。 2007年,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新!!: 中國時報和Viva (同人作家) · 查看更多 »

X Japan

X JAPAN是20世紀末在日本組建的五人男子搖滾/重金屬樂團,音樂作品銷量超過五千萬張,音樂風格主要是擁有重交響樂元素的力量/速度金屬,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發展成具備前衛金屬元素的樂團,擅長詮釋。樂團在1988年實現了獨立音樂界的巨大成功後,才決定與主流唱片公司簽約正式出道。他們被視為是日本特有視覺系文化的開山始祖,也是日本最有劃時代的意義的傳奇樂團,對後來的音樂世代具有相當影的響力。2007年,《滾石雜誌》將他們的出道專輯《》列為日本史上百大搖滾專輯第15名。 1982年創始於日本千葉縣館山市,原名「X」;1992年改名為「X JAPAN」,主要成員為鼓手YOSHIKI、主唱TOSHI、吉他手HIDE、吉他手PATA、貝斯手TAIJI、貝斯手HEATH、吉他手SUGIZO。樂迷通常以「X」稱呼他們,並以「WE ARE X」自稱或作為精神口號。1997年4月因主唱TOSHI以音樂取向不同而退出,在無法找到後繼主唱的情況下,9月22日樂團宣布解散,12月31日在呼聲中舉辦解散演唱會。次年吉他手hide意外離世,解散期間知名度未減反增。2007年樂團復活,2009年展開亞洲巡演,2010年展開北美洲巡演,2011年展開歐洲、南美洲與東南亞洲巡演。 樂團是日本史上第一個以獨立製作專輯打進主流唱片排行榜的搖滾樂團、日本地下音樂界獨立搖滾專輯的銷售紀錄保持者、第一個正式專輯銷售破百萬張的視覺系搖滾樂團、第一個參加NHK紅白歌唱大賽的視覺系搖滾樂團、第一個連續三天在東京巨蛋舉行演唱會的藝人。他們被公認為日本視覺系樂團的代表,創造出90年代日本的視覺系風潮,影響深遠。 X JAPAN之所以被稱為「傳奇」、「神話」,是由於出道以來,在極短的時間裡就得到了全國性的高人氣,專輯也衝破百萬枚銷量。出道未滿一年已有能力登上日本武道館、未滿一年半已能塞滿東京巨蛋,並演出13次、未滿兩年就開搖滾樂團先例登上了國營電視節目《NHK紅白歌合戰》,且出場5次。這些驚人且無前例的紀錄僅花八年時間就達成,卻在1997年閃電解散告終。.

新!!: 中國時報和X Japan · 查看更多 »

抗獨史陣線

抗獨史陣線,前身為學生捍衛國史同盟,台灣青年團體,在2012年成立,支持馬英九政府的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案而成立。訴求為支持中華民國為正統、反對台灣獨立,主張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其史觀應該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要求,主要成員為新黨青年委員會的王炳忠、林明正、侯漢廷等人。 2018年6月13日,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起訴王炳忠案時表示王炳忠親筆註記的「台灣統派青年核心小組綱領及章程」文件記載「統派青年核心小組以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為最高目標,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和幫助下,團結整合兩岸統一力量」、「以新中華兒女學會為常設組織機構。根據島內形勢需要,設立抗獨史陣線、保家衛國行動聯盟、中華復興社,大專院校中華學會等外圍團體,積極壯大組織,開展政治活動」。.

新!!: 中國時報和抗獨史陣線 · 查看更多 »

投機者樂團

投機者樂團(The Ventures),是一個美國(Instrumental rock)樂團,由唐·威尔森(Don Wilson)和(Bob Bogle)創建。投機者樂團對搖滾樂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他們是迄今為止銷售最佳的演奏樂團,全球的累計唱片銷售紀錄已超過一億張。2008年,投機者被列入摇滚名人堂。 投機者於1959年,在塔科马成立,帶起了20世紀60年代間的電吉他風潮。雖然他們在歐美受歡迎的程度於70年代後逐漸減弱,但在日本反而大受歡迎。旅日歌手歐陽菲菲的成名曲「雨中徘徊」原曲是他們的創作,台灣早年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也常使用他們的作品當作配樂。愛的鼓勵的靈感,即取自他們其中一首作品中的掌聲。.

新!!: 中國時報和投機者樂團 · 查看更多 »

柏楊作品列表

以下是台灣已故著名作家柏楊生前著作之列表。表格內之「出版日期」均指著作的首次出版日期。柏楊於1951年開始寫作《蝗蟲東南飛》起,到2006年10月因年齡和健康的理由宣佈封筆,寫作生涯長達55年,柏楊總計寫了百多本書,品類紛繁。.

新!!: 中國時報和柏楊作品列表 · 查看更多 »

柯玉霞

柯玉霞(),為台灣屏東縣人,是臺灣早期的電影演員。.

新!!: 中國時報和柯玉霞 · 查看更多 »

柔性政變

柔性政變,是台灣的一個政治名詞。關於其涵義,有兩種說法:.

新!!: 中國時報和柔性政變 · 查看更多 »

推理小說

推理小說是一種以推理方式解開故事謎題的小说,它們通常以偵探事件為主題(偵探小說),通常講述主角以敏銳的觀察和理性的分析解決事件。亦有部份以其他事件為主要劇情走向,如找尋失物或解開奇異事件的謎底等。犯罪小說、神秘小說與推理小說有密切的關係。.

新!!: 中國時報和推理小說 · 查看更多 »

推手 (電影)

《推手》(Pushing Hands)是一部於1991年上映的臺灣電影,由李安執導,李安與詹姆士·夏姆斯編劇,並由郎雄、王萊與王伯昭等人主演。該片同時也是李安的長片處女作,劇情講述北京的太極拳總教頭朱老(郎雄飾演)被兒子(王伯昭飾演)接到美國與兒媳同居後,因語言不通與生活習慣不同而引發的一連串事情。 1990年,失業的李安寫下了《推手》的劇本,送至臺灣新聞局參賽,獲得一獎。中央電影公司建議李安將其拍成電影,並提供資金。《推手》於1991年4月上旬開拍,拍攝作業為期24天。該片為--父親三部曲--的第一部,接下來的兩部為《囍宴》(1993年)和《飲食男女》(1994年)。 該片入圍第28屆金馬獎九項大獎,包含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與最佳原著劇本等,並參加了三十幾個影展,如香港影展、柏林國際影展、亞太影展、及休士頓影展。影評人多稱讚片中郎雄與王萊的演出,但對電影整體品質的看法則評價不一。.

新!!: 中國時報和推手 (電影) · 查看更多 »

掰脚趾腕

掰脚趾腕,是一项起源并流行于英国的体育运动,是酒吧文化的一种衍生,属于较量脚趾力量的比赛,比赛者将脚趾互相紧贴推挤,先将对方的脚推出界者为胜。.

新!!: 中國時報和掰脚趾腕 · 查看更多 »

林口線

林口線是一條曾由臺灣鐵路管理局(臺鐵)所經營的鐵路支線,原本是為了載運燃煤至林口火力發電廠及附近水泥工廠而設置,於1968年1月1日通車。2005年,桃園縣政府以合作方式向臺鐵租用了兩列列車,並由其出資在林口線沿線增設數個簡易的客運車站,命名為桃林鐵路,從同年10月27日起行駛免費客運列車服務沿線居民。 因配合縱貫線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高架化計畫,林口線原預計於2013年1月1日停駛,後因彈性假期提前於2012年12月28日停駛客運列車,貨運列車則於2012年12月31日停駛。.

新!!: 中國時報和林口線 · 查看更多 »

林壽鎰

林壽鎰 () ,又名林光彌,是一位生於臺灣桃園的攝影師。.

新!!: 中國時報和林壽鎰 · 查看更多 »

林奎佑

林奎佑是台灣的漫畫家及政論名嘴,筆名魚夫。出生於屏東,原住民族西拉雅族人。天主教輔仁大學經濟系肄業,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EMBA畢業。現居臺南市,另就讀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曾任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施明德國會辦公室第一任主任,政治立場是支持台灣獨立建國。為現任嘉義市駐市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林奎佑 · 查看更多 »

林家慶 (音樂人)

林家慶(),台灣音樂家、電視音樂節目製作人,中國電視公司(中視)退休員工,會作詞、作曲、編曲、指揮,曾任中視大樂隊指揮兼團長。.

新!!: 中國時報和林家慶 (音樂人) · 查看更多 »

林宜澐

林宜澐,台灣花蓮人,小說家。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曾任《中國時報》編輯、慈濟護專講師、大漢技術學院副教授及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東海岸評論》總編、東村出版總編。.

新!!: 中國時報和林宜澐 · 查看更多 »

林宗彥

牛奶哥哥(),本名林宗彥,曾為MOMO親子台的兒童節目主持人,為MOMO家族成員「牛奶哥哥」。.

新!!: 中國時報和林宗彥 · 查看更多 »

林宅血案

林宅血案為1980年2月28日發生於臺灣省議會議員、美麗島事件被告林義雄位在臺北市住家的一起震驚國內外的--殺案件。林義雄六十歲的母親游阿妹及七歲雙胞胎女兒林亮均、林亭均被刺殺身亡,九歲長女林奐均受重傷,此案至今仍未偵破,已成懸案。 案發後,當時的刑事單位把偵查目標指向黨外人士,懷疑曾任林義雄競選幹部的黨外人士游錫堃涉案,之後又懷疑林家美國籍友人、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家博 (Bruce Jacobs) 涉案,但警方最終未發現任何游錫堃或家博涉案的證據。 由於林義雄當時因美麗島事件而被警備總部收押,事涉敏感。當天又是三十多年前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日子,時機巧合。林義雄當年為美麗島事件要犯,其住處及電話均為情治單位所監控,兇手還能從容進出林宅行兇,不少人認為此案為國民黨政府所主導的一場謀殺案,藉以動搖各地黨外人士的意志。幾十年後,經過幾次重啟調查,仍無法破案。.

新!!: 中國時報和林宅血案 · 查看更多 »

林安迪

安迪,臺灣男演員,原名林富進,本名林安迪,崇右企專1976年班專科部國際貿易科畢業。.

新!!: 中國時報和林安迪 · 查看更多 »

林山田

林山田,臺灣臺南市人,西德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曾任中央警察大學、輔仁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建國黨第一屆副主席,為臺灣刑法學權威,其相關著作對臺灣刑法學之發展有一定影響。.

新!!: 中國時報和林山田 · 查看更多 »

林強

林--峰(),藝名林強(Lim Giong),出生於台灣彰化縣彰化市,歌手、電影演員、DJ、作詞家、作曲家、電影配樂製作人,於中學時代舉家搬至台中市中區居住。林強以台語歌曲向前走一曲成名,以搖滾樂編曲,打破了台語歌曲長期以來的悲情曲風,被視為是新臺語歌運動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林強 · 查看更多 »

林弘宣

林弘宣(),臺灣台中人,黨外運動人士,美麗島事件受難者,有別於和其他美麗島受難者,出獄後始終和政治保持一定的距離。2015年9月18日,林弘宣被發現昏迷在自家浴室。送醫後,於9月25日凌晨1:38分離世,享壽73歲。.

新!!: 中國時報和林弘宣 · 查看更多 »

林彧

林彧(),本名林鈺錫,台灣南投縣鹿谷鄉廣興村人。台灣詩人。他哥哥是另一位台灣詩人向陽。畢業於世界新專(今世新大學)編採科。 1982年7月,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曾以連載的方式,每天推出他的都市詩,引起矚目;1983年隨即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推薦獎;1984年又獲創世紀三十周年新詩創作獎;1985年再以《單身日記》獲金鼎獎。 1981年退伍後進入聯合報擔任校對,1983年派赴故鄉南投縣擔任地方記者。1984年進入時報周刊擔任主編,其中一度兼任中國時報文化新聞中心副主任,2004年以時報周刊副社長兼執行副總編輯身分退休,2005年轉任新新聞副社長。2006年辭職。目前在故鄉溪頭經營茶行 ,推廣臺灣名茶凍頂烏龍茶。.

新!!: 中國時報和林彧 · 查看更多 »

林佳龍

林佳龍(),中華民國(臺灣)政治人物,生於臺北市艋舺,民主進步黨籍,現任臺中市市長和民進黨游系掌門人。畢業於建中、臺大,取得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行政院新聞局長、國安會諮詢委員、民進黨秘書長、立委、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等職,於2014年大臺中直轄市第2屆市長選舉當選,同年12月25日就任。林佳龍與美國政學界及台灣工商界友好,兼任臺灣智庫董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林佳龍 · 查看更多 »

林佛兒

林佛儿(),是一位出生於台灣臺南佳里的詩人、小说家、雜誌編輯以及出版從業者。他是鹽分地帶文學在二戰後的重要作家之一,也是臺灣推理小說的提倡者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林佛兒 · 查看更多 »

林在培

林在培(),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浙江寧波鄞县,台灣男歌手與男演員。.

新!!: 中國時報和林在培 · 查看更多 »

林傑煥

林傑煥是台灣的前主播、媒體工作者,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畢業。擔任過多家媒體主播、製作人。曾經是東森財經新聞台的副總編輯。目前為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製作的節目多次入圍及榮獲電視金鐘獎肯定。.

新!!: 中國時報和林傑煥 · 查看更多 »

林玉体

林玉体(),臺南市將軍區(原臺南縣將軍鄉)人。 1971年以教育哲學學門第一名考取公費留學,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專長教育史、教育哲學及邏輯學。歷任中小學教師、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教育學院院長,高普考教育行政及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學者,台灣文化學院院長,台灣教授協會會長,民主進步黨中央仲裁委員。曾於尤清擔任臺北縣長時任教育局長,並於陳水扁總統任內擔任中華民國考試院考試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林玉体 · 查看更多 »

林義雄

林義雄()是台灣政治人物,出生於臺灣宜蘭縣五結鄉,自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後擔任律師。1976年承辦國民黨選舉舞弊官司後開始接觸政治,1977年進一步以無黨籍身分當選臺灣省議會議員,在1970年代的臺灣黨外運動中發揮極大影響力。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後遭到中國國民黨逮捕,隔年軍事審判期間遭遇林宅血案,母親和雙胞胎女兒遇害,長女林奐均重傷。林義雄最後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出獄後前往美國取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林義雄成立了慈林教育基金會以培養社會運動人士,並創立核四公投促進會長期關注核電廠問題。1996年參與民主進步黨黨內總統初選,但被彭明敏擊敗。1998年4月18日當選第一位由黨員直接選舉的民主進步黨主席。在其任內陳水扁在2000年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完成台灣首次政黨輪替。林義雄於同年4月20日辭去主席職位,轉而關注公眾議題,特別是核四公投和立委席次減半運動等。2004年時以禁食抗議方式促使陳水扁政府推動修憲案,進而讓立法委員席次減半。2006年時因堅持理念離開當時仍執政的民主進步黨。2014年時林義雄籌組成立新政團,成為公民組合的推動者之一。林義雄長期號召「核四公投,千里苦行」行動,在2014年時以禁食抗議的方式迫使馬英九政府宣布龍門核能發電廠停工,常在反核遊行時戴斗笠,因此又被鄉民稱為斗笠人。.

新!!: 中國時報和林義雄 · 查看更多 »

林瑞圖

林瑞圖(),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前立法委員,曾為民主進步黨籍,人民最大黨創黨黨員,台北市議員。叔叔林文郎。.

新!!: 中國時報和林瑞圖 · 查看更多 »

林瓊鶯

林瓊鶯(),花蓮阿美族人,台灣女子足球運動員,司職後衛,多次代表中華台北女子足球代表隊出賽。她的妹妹林曼婷也是中華隊國腳。 2009年7月,林瓊鶯與國家隊隊友曾淑娥、王湘惠前往澳洲坎培拉聯隊試訓,最後林瓊鶯與曾淑娥通過測試,同年9月飛往澳洲加入該隊。.

新!!: 中國時報和林瓊鶯 · 查看更多 »

林鎮夷

林鎮夷(),中華民國海軍一級上將,生於貴州省清鎮縣接官廳,籍貫福建省崇安縣,成長於臺灣雲林縣虎尾鎮的空軍眷村建國二村,現居新北市板橋區,1964年畢業於臺灣省立虎尾高中後,於1965年就讀海軍官校航輪系,曾任海軍五台艦、邵陽艦艦長、海軍官校教育長、海軍艦隊司令部副參謀長、海軍131艦隊艦隊長、海軍總部人事署署長、海軍教準部司令、海軍艦隊司令部司令、海軍副總司令、副參謀總長、海軍總司令、國防部副部長、參謀總長,現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在海軍內部是一位出了名的「不菸、不酒」的一級上將,更曾在海軍艦隊司令部司令任內下達全軍禁酒令且效果極佳。 林員於2013年1月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2012年11月27日國防六法三讀通過,未來二級上將在承平時期除非立大功,才可以有機會升上一級上將。因此除非爆發戰爭或是平時立下大功,目前林鎮夷為中華民國國軍最後一名一級上將。.

新!!: 中國時報和林鎮夷 · 查看更多 »

林聖芬

林聖芬是個人名,可以指.

新!!: 中國時報和林聖芬 · 查看更多 »

林達陽

林達陽(),台灣高雄人,臺灣新生代詩人、作家。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畢業,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學士,國立東華大學藝術碩士。作品以新詩、散文為主。曾獲三大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香港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高中時與高雄女中、道明中學學生共同創辦第一屆馭墨三城文學獎,推廣南部校園創作風氣。高中畢業後與高雄中學校友凌性傑、陳雋弘、黃信恩、趙家緯等人成立出版坊松濤文社,致力於出版高雄年輕創作者的文學創作。.

新!!: 中國時報和林達陽 · 查看更多 »

林靖傑

林靖傑(Lin Jing-jie,),台灣電影導演,生於高雄縣鳳山市。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畢業,過去曾擔任《影響》雜誌編輯、《新新聞周刊》記者;也以「江邊」為筆名創作小說和散文,還曾獲聯合文學、時報文學獎之首獎榮譽。短片作品曾兩度獲得金穗獎,也獲得第二屆台北電影節「商業推薦評估獎導演新人獎」。電影《最遙遠的距離》更榮獲第九屆台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及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周的最佳影片」。其「作品以兼具深度與廣度,藝術與商業並重,廣獲好評」。.

新!!: 中國時報和林靖傑 · 查看更多 »

林飛帆

林飛帆(),臺南市人,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曾為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成員、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召集人,國立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第44屆會長,曾投入野草莓運動、反媒體壟斷等學生與社會運動,是太陽花學運的领袖之一。現為ECFA學生監督聯盟召集人、兩岸協議監督聯盟世代正義小組成員、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成員。因參與學運,獲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第一屆「學生利他獎」,目前無加入政黨的打算。.

新!!: 中國時報和林飛帆 · 查看更多 »

林鴻堯

林鴻堯,是臺灣三重幫成員之一,亦是聯邦企業集團創辦人林榮三之--子,曾任瓏山林企業(原聯邦建設)董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林鴻堯 · 查看更多 »

林鴻鳴

林鴻鳴(),屏東縣人,台灣原住民,有排灣族與魯凱族血統,族名赤目勒塞(Cemelesai)。歌手,以具爆發力的搖滾嘶吼唱腔聞名。.

新!!: 中國時報和林鴻鳴 · 查看更多 »

林鵰

林鵰(学名:Ictinaetus malayensis)为鹰科林鵰属的鸟类,分布于中國、东南亚和南亚的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区,在台灣也可以見到。常见于山林以及筑巢于常绿森林的高树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新!!: 中國時報和林鵰 · 查看更多 »

林恊松

林恊松(),中國國民黨籍屏東縣政治人物,現任屏東市民代表會主席,曾任屏東市民代表會副主席。.

新!!: 中國時報和林恊松 · 查看更多 »

林毅夫奔喪爭議與臺灣法律追訴

林毅夫叛逃事件後,林毅夫对于他曾為台灣軍官卻在金門前線逃亡到中国大陸的經歷很低调。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親林火樹在台湾宜蘭过世。5月29日,台灣民進黨籍立委蔡同榮向政府陳情,認為當年叛逃追訴時效已過,政府應讓「林正義叛逃案」結案,批准林毅夫返台奔喪,同時亦可借重林毅夫與中國大陸高層關係,及其在財經方面的專業,為兩岸經貿往來做有利於台灣發展的建言。。 陸委會基於「人道精神」考慮同意林毅夫入境,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亦將核發入境許可。 如果林毅夫來台奔喪,被指派調查本案的國防部北部軍事地方法院桃園分檢署檢察官,屆時為保存證據,將會限制林毅夫出境,並以必要手段要求他到案說明。官員同時指出,林毅夫如果來台,將從桃園中正機場入境,因此指派桃分檢負責調查,由於林當年叛逃的真相有許多部份須釐清,所以原則上在林入境後就應該會傳喚林毅夫到庭說明,假若他拒絕,也可能強制拘提,這方面軍檢單位都已經著手進行沙盤推演。 國防部長湯曜明指出,林毅夫仍被國軍视为叛變逃亡军官,一旦返台将面临《陸海空軍刑法》調查與審判;而陸委會與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則表示,仍同意核發入境證件,但返台後法律責任將由林毅夫自負。林毅夫當時正在美國訪問,他的妻子陈云英赴香港等候。最後,局勢未能好轉,林毅夫確定無法赴台,而由美國飛至香港後返回北京,由陳雲英赴台代其追悼,林毅夫則在北大朗潤園設靈堂遙祭先父。 因配合軍事審判法修正,軍事案件全數移由司法處理。林毅夫案全案卷證,於2014年1月13日移由金門地方檢察署接辦,林毅夫繼續發布通緝。.

新!!: 中國時報和林毅夫奔喪爭議與臺灣法律追訴 · 查看更多 »

林水山

林水山,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籍,新北市議會第一屆議員,選區為新北市第四選舉區,政治資歷為李文忠服務處助理,學歷為國中畢業。因選舉時獲得段宜康、陳菊、賴清德等支持,被外界歸類為新潮流系。 曾任板橋市民代表會副主席,2005年首度參選議員,以396票、0.15%之差成為落選頭,以些微差距未能進入台北縣議會。 2010年,於首屆新北市議員選舉捲土重來,以748票之差再度成為落選頭,不過民進黨新北市議員黃俊哲的服務處主任及部分樁腳涉嫌以每張選票新台幣一千元向五戶選民買二十四票賄選,使黃俊哲在板橋區以倒數第二名當選新北市議員,林水山因而控告黃俊哲當選無效。2012年10月3日,臺灣高等法院認定助選人員不可能自掏腰包擅自賄選,認定是黃俊哲授意,判決黃俊哲當選無效定讞,林水山遞補黃俊哲遺缺。同月29日,正式宣誓就職,進入新北市議會。 2014年5月11日,因民進黨新北市第四選舉區議員初選爭議,林水山被同選區同黨籍新北市議員李婉鈺指控賄選,產生選舉糾紛。後林水山在同年底競選以四千餘票之差連任失利,且得票率以0.6%(一千餘票)之差略低於遭開除黨籍的李婉鈺,結束僅兩年的議會生涯;2016年7月,李婉鈺因時任無黨籍市議員廖裕德當選無效定讞而重返市議會。.

新!!: 中國時報和林水山 · 查看更多 »

林沖 (藝人)

林沖,本名林錫憲,出生於台灣台南,台灣男歌星、演員。以《水滸傳》大盜林沖為藝名,故有「大盜歌王」稱號;成名曲為《鑽石》,故有「鑽石歌王」稱號。.

新!!: 中國時報和林沖 (藝人) · 查看更多 »

林泉忠

林泉忠(LIM, John Chuan-tiong),台灣學者(原香港籍)。具豐富的跨國研學經歷,2002年獲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院頒予法學博士學位。歷任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日本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準教授、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兼任講師、哈佛大學傅爾布萊特學者、北京大學歷史系及國立台灣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客座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兼任副教授、現為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台灣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執行委員、《明報》主筆。.

新!!: 中國時報和林泉忠 · 查看更多 »

林清玄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天心永樂等。台灣高雄旗山區人。.

新!!: 中國時報和林清玄 · 查看更多 »

林濁水

林濁水(Lin Cho-shui,),原名林宗耀,臺灣南投埔里人,政大東語系學士,台灣戒嚴時期黨外運動人士、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元老,有「台獨理論大師」之稱。.

新!!: 中國時報和林濁水 · 查看更多 »

林朝鑫

林朝鑫(),生於台灣,育有三女,記者與時事評論員,曾任中國時報、自立晚報、自立早報社會記者。現為媒體工作者、政論名嘴、《時報周刊》副總編輯、致理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多從事社會犯罪評論、政治評論。 2014年6月參選九合一選舉新北市中和區議員落選。.

新!!: 中國時報和林朝鑫 · 查看更多 »

林有慧

林有慧,台灣著名經紀人,是台灣諧星林光寧女兒。2006年成立喜鵲娛樂,處理李康宜、錢韋杉、朱孝天經紀事務。現在是蕭敬騰經紀人。.

新!!: 中國時報和林有慧 · 查看更多 »

林文雄

林文雄(),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臺南市市長。曾任台南市議員、台灣省議員。.

新!!: 中國時報和林文雄 · 查看更多 »

林曼婷

林曼婷(Lin Man-ting, ),台灣女子足球運動員,花蓮光復鄉阿美族人,曾經效力於西班牙的瓦拉多利德隊,職司後衛。 2009年10月,林曼婷與楊雅涵獲中華民國足球協會推薦,到瓦拉杜立德進行測試,最後林曼婷擊敗來自非洲和加拿大的兩位競爭者雀屏中選,但月薪只有區區250歐元 。2010年1月,林曼婷正式與瓦拉杜立德簽約,成為其女足隊的一員,球隊為她取名Claire,背號9號。 2015年,和曾淑娥一起到法國阿爾比隊測試,成功爭取到一季的合約。 林曼婷的姊姊林瓊鶯也是足球員,主司後衛、也是國家隊主力成員,姊妹倆曾經同場為國家隊進球,並同時在海外效力都為歷史紀錄。.

新!!: 中國時報和林曼婷 · 查看更多 »

恩田陸

恩田陸(おんだ りく、)是日本小說作家,本名為熊谷奈苗,宮城縣仙台市出生,早稻田大學畢業。恩田陸有「懷舊的魔術師」、「被故事之神眷顧的小女兒」的稱號。.

新!!: 中國時報和恩田陸 · 查看更多 »

換柱爭議

換柱爭議,又稱換柱風波、換柱行動、棄柱行動、廢柱行動、滅柱行動,2015年發生在台灣的一起政治爭議,中國國民黨為了是否要廢止洪秀柱在2016總統大選的提名資格,換成徵召其他人選,所造成的政治爭議。 2015年,洪秀柱成為國民黨初選中唯一登記參選的候選人,以高民調順利通過初選。7月19日,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中無異議鼓掌通過提名洪秀柱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10月17日國民黨中央黨部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決定廢止洪秀柱提名,改徵召時任新北市市長兼黨主席朱立倫參選總統。洪秀柱被提名只有90日,成為台灣總統選舉史上,首位通過黨內初選,又被其政黨撤銷提名的總統參選人。.

新!!: 中國時報和換柱爭議 · 查看更多 »

李友邦

李友邦(),本名李肇基,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生於臺北廳芝蘭二堡和尚州於蘆洲李宅(今新北市蘆洲區),日治時代抗日事發,遠走中國,就讀於黃埔軍校,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李友邦以台灣義勇軍中將司令頭銜光榮回台。在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以涉及蔡孝乾匪諜案的罪名,被國民黨政府處死。.

新!!: 中國時報和李友邦 · 查看更多 »

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陆李姓是第一大姓(根据中国大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氏为第二大姓氏。 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约9530万排名第一。河南省是中国李氏的第一大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唐代是李氏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 在臺灣,李姓為第五大姓氏,分佈較多之縣市為宜蘭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和嘉義市。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ii,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另外,英语姓氏“Leigh”也翻译作“李”。.

新!!: 中國時報和李姓 · 查看更多 »

李娃傳

《李娃傳》,又名《節行娼娃傳》、《汧國夫人傳》、《一枝花》,唐代白行簡著,是唐人傳奇中篇幅最大的一部小說。.

新!!: 中國時報和李娃傳 · 查看更多 »

李季準

李季準(),生於台灣基隆市,廣播及電視節目主持人,聲音富有磁性、低沉渾厚、極具魅力,被稱為第一代「電台情人」。.

新!!: 中國時報和李季準 · 查看更多 »

李宗瑞性侵案

李宗瑞性侵案,又稱李宗瑞淫照事件,是一件涉及在台灣犯罪的性侵、妨害秘密之案件,在於2012年7月被首次揭露。主要嫌犯為富少李宗瑞,被害人多達三十餘人。根據警方於李宗瑞居所,搜出之性愛、裸體影片、照片,多數性侵被害人疑似遭下藥無力氣抵抗,並疑有知名女星受害。 2012年8月,李宗瑞逃亡並遭通緝,於同月23日投案。2013年9月,李宗瑞因刑法第225條乘機性交猥褻罪、第 315-1 條妨害秘密罪遭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宣判有罪。此案件在台灣社會掀起震撼,並激起對夜店文化、媒體文化等的諸多討論。.

新!!: 中國時報和李宗瑞性侵案 · 查看更多 »

李安修

李安修(Preston Lee,1964年4月18日-),台湾知名音乐制作人、填词人。最主要的合作歌手为刘德华。.

新!!: 中國時報和李安修 · 查看更多 »

李京恬

李京恬(),台灣女演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

新!!: 中國時報和李京恬 · 查看更多 »

李佳峰

李世峯(JeffLee),台灣職業魔術師,出生於彰化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圖文傳播學系畢業。自參加師大魔術社後到投入職業魔術師表演至今已有12年資歷,目前為台灣的全職魔術師,曾受邀至日本、法國、埃及等世界各地魔術表演。.

新!!: 中國時報和李佳峰 · 查看更多 »

李佳玲

李佳玲(),台灣的新聞主播,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曾任職中視新聞,因健康因素於2017年7月31日離職。.

新!!: 中國時報和李佳玲 · 查看更多 »

李佳霏

李佳霏(),生於台灣桃園縣(今桃園市),曾任中央社記者、馬英九吳敦義競選連任辦公室發言人、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發言人、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中國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兼文宣部主任。現已轉職至雄獅旅遊董事長特助。 於2013年至2014年間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是中華民國史上首位女性總統府發言人。.

新!!: 中國時報和李佳霏 · 查看更多 »

李來希

李來希(1957年-),籍貫中華民國臺北市,畢業於國立師大附中、東吳大學法律系學士、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法學碩士,現任勞動部簡任第十二職等技監、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曾擔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動條件處處長、綜合規劃處處長、勞動部參事。 李來希曾參與籌組軍公教聯盟黨,為其終身黨員。他時常領導現任與退休軍公教抗議蔡英文政府年金改革,如「軍公教九三大遊行」示威。.

新!!: 中國時報和李來希 · 查看更多 »

李光耀之死

李光耀之死指的是2015年3月23日凌晨3時18分(新加坡標準時間),新加坡建国后首任总理、前內閣资政和执政人民行动党首任秘书长李光耀因重症肺炎医治无效逝世这一事件,享年91歲。新加坡政府因其離世舉行了一連串悼念活動。.

新!!: 中國時報和李光耀之死 · 查看更多 »

李祖源

李祖源,湖北省漢川縣人,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學士、外交研究所碩士,是現任由親民黨推薦產生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同樣由親民黨推薦的還有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劉宗德。李祖源在中廣總經理任內,由於不滿中廣售地案而辭職。 1999年12月18日上午,時任台視副董事長的李祖源駁斥《自由時報》該日頭條宋楚瑜秘書長專戶資金 流入10餘人戶頭報導不實,在其女兒李弘敏陪同之下前往台北地檢署按鈴控告《自由時報》發行人吳阿明等三人涉及妨害名譽罪與誹謗罪,並稱願意公開帳戶接受調查;李祖源說,該報導所指的時間應是1991年至1993年間,但根本無《自由時報》所指情事,《自由時報》卻未經任何查證就報導,已經構成誹謗,對他造成嚴重傷害;同日晚間,《自由時報》發表書面聲明:「報導宋楚瑜秘書長專戶資金 流入10餘人戶頭新聞,確有所本並經查證,始予刊載。對散布於眾、損害本報報譽的說詞,保留法律追訴權。.

新!!: 中國時報和李祖源 · 查看更多 »

李秉宏

李秉宏,原名李冠賢,生於臺北市大同區大稻埕聖心婦產科,是臺灣首位、亞洲第三位盲人律師。.

新!!: 中國時報和李秉宏 · 查看更多 »

李紀珠

李紀珠(),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祖籍安徽省,政大經濟系畢業,臺大博士。現任新光金控副董事長。曾任臺灣金控董事長、中華民國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委、立委等職。.

新!!: 中國時報和李紀珠 · 查看更多 »

李猶龍

李猶龍為台灣男性電視新聞主播、配音員。政治作戰學校影劇系畢業,曾任空軍廣播電台節目科少校科長、台北電視台(台北TV)新聞主播及製作人、中天新聞台主播、三立新聞台早晨七時至九時的晨間新聞節目《早安新鮮聞》主播、南璋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科技事業處副總經理、台灣加油讚新聞總監、華視文化顧問、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澳亞衛視台灣總經理、連勝文競選總部副總幹事兼辯論組長、宏將廣告副總經理。.

新!!: 中國時報和李猶龍 · 查看更多 »

李炳盛

李炳盛(),生於日治台灣台北州新莊郡鷺洲-庄-(今新北市蘆洲區),企業家與政治人物,前三重客運、首都客運、統聯客運董事長,生前有台灣「客運教父」之稱號。中國國民黨籍,曾任台北縣議員、台灣省議員、監察委員。.

新!!: 中國時報和李炳盛 · 查看更多 »

李荊蓀

李荊蓀(),是一位出身無錫、定居臺灣的新聞從業員及白色恐怖受難者。他是新聞雜誌《新聞天地》的共同創辦人,並曾任《中央日報》駐南京及臺北總編輯、臺北中國廣播公司副總經理、《大華晚報》董事長、《中國時報》主筆等職務。.

新!!: 中國時報和李荊蓀 · 查看更多 »

李鍾熙

李鍾熙,台灣雲林縣斗六市人,為國立中央大學化工系第一屆畢業生,後負笈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又前往芝加哥大學及哈佛大學進修企業管理。.

新!!: 中國時報和李鍾熙 · 查看更多 »

李鴻禧

李鴻禧(),臺灣嘉義市人,憲法學專家。.

新!!: 中國時報和李鴻禧 · 查看更多 »

李雅卿

李雅卿,台北縣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種籽學苑)創辦人及首任校長、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國中、高中六年一貫)主持人,籍貫台灣南投縣魚池鄉,致力於台灣教育改革,其主持的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亞洲最好的另類教育之一」。 曾任《中國時報》記者(採訪組)、《中國時報》專欄組副主任、《商業周刊》副總編輯、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起人之一、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發起人之一、自主學習促進會創辦人兼理事長。本身並為自主學習實踐者及提倡者,現任中華民國自主學習促進會執行長。.

新!!: 中國時報和李雅卿 · 查看更多 »

李逸洋

李逸洋(),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臺灣基隆人,記者出身,曾任內政部長,現任考試院副院長。臺北市成功高中畢業,取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政治學研究所碩士。 1986年6月,時任臺北市議員的李逸洋,與同為臺北市議員的陳水扁、黃天福等三人因蓬萊島案放棄上訴,入獄服刑,被稱為“蓬萊島三君子”。出獄後擔任立法委員吳淑珍的助理,隨後出任民主進步黨文宣部主任,並於1989年到1997年間兩度連任台北市議員,1997年應臺北市長陳水扁之邀擔任臺北市政府民政局長。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中擔任陳水扁競選總部副總幹事兼發言人。 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李逸洋入閣擔任內政部政務次長,2002年轉任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2005年卸任後出任民進黨秘書長。2006年1月接任內政部長,同年紅衫軍群眾發動「天下圍攻」百萬人民倒扁運動後,李逸洋曾指示內政部警政署維持治安,要求臺北市警方不再核准倒扁總部新一波的遊行申請。2008年5月20日卸任部長,之後一度淡出政壇。 2017年2月24日獲立法院投票通過出任考試院副院長,同年3月1日就任。.

新!!: 中國時報和李逸洋 · 查看更多 »

李捷金

李捷金(),本名李捷鑫,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台北醫學院(現已改制為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畢業,現為開業醫師。李捷金就讀大學時因興趣而執筆,作品屢獲好評。曾獲聯合報小說獎推薦佳作、中國時報文學獎甄選獎。.

新!!: 中國時報和李捷金 · 查看更多 »

李永平

李永平()是一位著名的華文小說家、翻譯家。李永平生於英屬砂拉越(婆羅洲北部,今為馬來西亞領土),並在此度過童年。成年後,他離家到臺灣、美國求學,取得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最終定居臺灣,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東吳大學英文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暨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他的創作以小說為主,作品透露出對於自身族群及文化的認同探討,不斷地藉由書寫婆羅洲、中國、臺灣三地,進行原鄉的辯證。代表作包括《吉陵春秋》、《海東青》、《大河盡頭》,榮獲國家文藝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中山盃華僑華人文學獎等,並曾獲頒國立台灣大學傑出校友獎。.

新!!: 中國時報和李永平 · 查看更多 »

李泰祥

李泰祥(),出身臺東廳臺東郡臺東街馬蘭大字(今臺東縣臺東市馬蘭部落)的阿美族音樂家。一生致力將古典音樂通俗化、將中國民歌重新賦予現代化編曲,並創作出許多知名樂曲,其中包括〈橄欖樹〉、〈告別〉等。嚴肅音樂作品則包括第一、第二號《弦樂四重奏》、《太虛吟》、鋼琴五重奏《氣、斷、流》、《生民》、《幻境三章》、《山和田》客家風組曲、《台灣素描》、《狩獵》等;大型劇樂作品包括清唱劇《大神祭》、歌劇《大風起兮》,以及為雲門舞集創造的舞劇音樂等。.

新!!: 中國時報和李泰祥 · 查看更多 »

李洁明

李潔明原名詹姆斯·洛德里克·利利(,),是前美國中央情報局情報分析官員,後來轉任為外交官。李潔明出生於中华民国青島市,並且從小在中國學習成長。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和父母返回美國居住,並且一度加入美國陸軍。他先後曾經在耶魯大學和喬治華盛頓大學就讀,之後加入中央情報局從事亞洲地區的秘密情報工作將近30年之久。在離開中央情報局後他成為美國外交官員,並且分別擔任了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主任、美國駐韓大使以及美國駐華大使等職務。在他出任駐華大使後不久中國便發生六四事件,之後他對於以武力向示威學生鎮壓的中國政府有所批評,並且也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內庇護當時遭到通緝的中國持不同政見者方勵之,但是在這期間他也努力防止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出現長期受損。他退休後於擔任高級研究員,並且出版了回憶錄《中國通:亞洲冒險、間諜與外交生涯90年》(China Hands: Nine Decades of Adventure, Espionage, and Diplomacy in Asia)。.

新!!: 中國時報和李洁明 · 查看更多 »

李淑珍

李淑珍, 生於台灣新營,籍貫江西省,歷史學者,任教於臺北市立大學。.

新!!: 中國時報和李淑珍 · 查看更多 »

李渝

李渝(),臺灣小說家、美術史學者。祖籍安徽,生於重慶,長於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柏克萊加州大學藝術史博士 ,受教於中國美術史名家高居翰。曾任教於紐約大學東亞系、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白先勇文學講座客座教授。曾獲時報文學獎。大學時代始發表小說,然而柏克萊時代投入保釣運動,幻滅之餘回到學院完成以清末畫家任伯年為題的博士論文,小說創作長期中斷;1980年代復出,小說作品量少質精,追求卓越風格,樹立獨特美學,與夫婿郭松棻同為臺灣一代指標小說家。.

新!!: 中國時報和李渝 · 查看更多 »

李潼

李潼()本名賴西安,台灣已故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及填詞人。.

新!!: 中國時報和李潼 · 查看更多 »

李明璁

李明璁,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社會人類學博士。研究專長為大眾文化研究、東亞社會與文化比較研究、田野工作方法、都市民族誌、消費社會學、視覺文化與影像社會學、音樂社會學、性別與身體社會學。學術論文十餘篇,散見於《台灣社會學刊》、《新聞學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等期刊與數本英、日文專書。目前亦擔任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青平台基金會董事、文化部流行音樂產業推動委員會委員,並為蘋果日報、新新聞、The Affairs週刊編集與Harper’s、Bazzar雜誌等報刊撰寫專欄,亦為麥田文化主編『時代感』書系。 曾於荷蘭國際亞洲研究中心、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與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客座研究,主持科技部、文化部與台北市文化局多項研究、教育與出版計劃,並參與數個博物館、藝文與音樂相關策展。共同參與創辦電影雜誌《Cue》並任初期總編輯,著有學術論文數篇,非學術類的出版作品,包括散文集《物裡學》、短篇小說集《Rock Moment》,並籌劃主編《樂進未來:台灣流行音樂的十個關鍵課題》、《時代迴音:記憶中的台灣流行音樂》(獲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推薦)、《台北秘密音樂場所》、《耳朵的棲息與散步:記憶台北聲音》等。 李明璁返台後最初任教於清華大學,2005年起在台大社會系以助理教授資格擔任教職。.

新!!: 中國時報和李明璁 · 查看更多 »

李明賢

李明賢(),出生於臺灣屏東 ,台灣媒體人,現任中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畢業於文化大學新聞系,就讀於師大圖文傳播所,2015年接任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兼發言人,並於2017年8月升任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於2018年6月辭去文傳會主委一職,全力投入南港內湖區議員選舉。 李曾服務於《聯合報》、《自由時報》,2011年轉往《中國時報》服務,曾擔任政治組副主任。 近年積極參與各電視台政論節目,包括中天《台灣顧問團》、《新聞龍捲風》、《新聞深喉嚨》,中視《網路酸辣湯》、TVBS《少康戰情室》、《麗文正經話》、三立新聞台《新台灣加油》、《前進新台灣》、《54新觀點》、壹電視《正晶限時批》、《一起來翻轉》、年代電視台《新聞追追追》、《新聞面對面》等。.

新!!: 中國時報和李明賢 · 查看更多 »

李昆 (藝人)

李昆,原名李心亮,香港暨臺灣男演員,曾獲金鐘獎單元劇最佳男配角。.

新!!: 中國時報和李昆 (藝人) · 查看更多 »

李昆霖 (藝術家)

李昆霖(Lee Kuen-Lin,)是一位出生於台南的藝術家。他的創作以油畫、壓克力畫和裝置作品為主。生命、母體、大地、孤獨是他最關心的議題,也是他主要的創作題材。.

新!!: 中國時報和李昆霖 (藝術家) · 查看更多 »

李愛綺

李愛綺,出生於台灣的台語歌手,起初唱片公司認為本名較不適合唱台語歌,而用藝名李嘉出道。發第一張唱片時年僅12歲,由於當時法律規定未成年人不能上電視節目作宣傳,因此唱片公司讓李嘉轉往夜市發展,也讓她有了台語夜市小天后之稱。2010年參加《金曲超級星》藝人歌唱大賽,爭取發國語唱片的機會,最終獲得第七名,將參與金曲十強演唱會,同時也在比賽中結識評審陳建寧,為她日後奪下金曲台語歌后鋪路。2010年在陳建寧老師的介紹下加盟華納音樂旗下的無限延伸音樂,並改用本名李愛綺發行新作品。2015年6月27日以《微風·城市》專輯獲得第26屆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獎。.

新!!: 中國時報和李愛綺 · 查看更多 »

李慶元

李慶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為台北市議會第八至十二屆議員。曾任中華民國國民大會第三屆國大代表、世新大學兼任講師、記者、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女兒為台灣知名配音員李昀晴。.

新!!: 中國時報和李慶元 · 查看更多 »

李思忠 (鱼类学家)

李思忠(),河南辉县人,中国鱼类学家。 1937年至1940年就读于河南省立汲县师范学校;因战事该校曾在黄河南岸的禹县、南阳等地漂泊。毕业后,考入经济部农本局福生庄业务人员训练班(当时农训班主任为杨亦周);而后曾在韩城等地担任福生庄基层工作人员。1942年进入兰州西北师范学院博物系学习。1946年毕业后相继任职于开封黎明中学、河北滦县师范学校,以及因国共内战由吉林南迁至沈阳的国立长白师范学院。1948年夏长白师范学院继续南迁至北平时,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师从中国鱼类学研究先驱张春霖教授。1950年5月毕业,最初任职于杨钟健领导的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科学出版社前身);1950年10月中国科学院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动物研究所前身)成立,由陳楨出面被调至该委员会,全职负责原静生生物调查所及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标本的整理、整合。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动物研究所相继成立后,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任中国鱼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水产局渔业顾问团顾问兼副团长、北京市水产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志》、《动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中华大典·生物学典·动物分典》编委等。 1992年10月,由于“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 著有学术论文至少60余篇(及科普杂文约40篇)张春光,《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银汉鱼目 鳉形目 颌针鱼目 蛇鳚目 鳕形目》(前言二),科学出版社,2011年,涵盖中国鱼类分类与区系、鱼类地理分布、鱼种人工移殖等广泛的领域,为中国现代鱼类学的发展、鱼类中文名词审定及知识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曾与业师张春霖等发起、参与了中国最早的海鱼普查 ,为《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1955年出版)、《南海鱼类志》(1962年 )、《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1979年 )及《中国鱼类系统检索》(1987年)的主要作者之一。 曾主编《新疆鱼类志》(1979年)。1950年代初曾参与鱼类分类中文名词的审定(见1955年中科院编译局出版的《脊椎动物名称》);1980年代曾参与写作、审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鱼类条目;2007年起曾负责《中华大典》鱼类部分.

新!!: 中國時報和李思忠 (鱼类学家) · 查看更多 »

李性蓁

李性蓁()筆名藍絲絨、小天,台灣兩性流行文學作家。與其姊李性芝(筆名黃有德)皆為台灣作家。 輔仁大學織品設計系畢業,並取得英國諾丁罕詮特大學藝術學院碩士學位,1996年回台灣擔任毛衣設計師與服裝造型師,《ELLE》、《美麗佳人Marie Claire》時裝雜誌之國際中文雜誌時尚總監、副總編輯職位。也曾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大成報「男歡女愛版」專欄撰寫。她的著作偏重時尚觸覺,男女感情描寫與開導的方面,受到台灣與中國大陸的一眾年青男女所欣賞與支持,因此李於2003年成立其官方網站與討論區,直接與網友交流與聊天。除此以外,李亦曾有譯著與出現在其他書籍上如水瓶鯨魚的《失戀雜誌》中(以小天為筆名),亦曾為歌手填詞,如鄭嘉穎主唱的《Don't Cry》、莊立帆主唱的《野風》、《愛你太深》、《女人》、《巴黎吾愛》、《能不能不要走》等。 她以《狂野百合》一書奪得2000年第三屆「皇冠大眾小說獎」,2004年起把著作向中國大陸出版發展。 李於數年前曾與一網友結婚,但因性格不合而在兩年前離異;她近年患上重度憂鬱症,2006年12月2日李在臺北縣淡水鎮(今新北市淡水區)民生路住處被家人發現燒炭自殺。在兩周前曾因與男友關係不和而割腕尋短,當時送醫後獲救仍再次尋短。警方其後在其電腦裡找到其遺書,內容寫著:「……說我不怨你,是騙人的。你前後的態度劇烈的變化,使我不知所措……」,與在其官網上的留言,皆證實這是尋短原因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李性蓁 · 查看更多 »

李智凱

李智凱(),臺灣競技體操運動員,特色是以大量高難度「湯瑪士迴旋」完成的鞍馬動作,獲國際體操總會採納為教案並評為最標準的動作。曾在電影《翻滾吧!男孩》演出而以「菜市場凱」(tl)聞名,是2000年雪梨奧運後第一位在奧運競技體操項目出賽的臺灣運動員,也是2005年伊士麥世大運後第一位在世大運拿下金牌的臺灣競技體操運動員。.

新!!: 中國時報和李智凱 · 查看更多 »

杨翠屏

楊翠屏,當代法藉華文女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杨翠屏 · 查看更多 »

杨虎城

杨虎城(),陝西蒲城人,原名彪,後易名忠,別號虎臣,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改為虎城,此後即以字行王禹廷:《細說西安事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9年10月1日。又名虎冬、忠祥。曾化名楊呼塵畢萬聞:〈楊虎城生前死後〉,刊《明報月刊》,香港:明報雜誌有限公司,1994年6月號。中国军事將領,西安事变领导者之一,堅持把蔣中正除之後快,但不被張學良所接受。曾任中华民国中央监察委员、西北绥靖公署主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因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被蒋介石流放國外,隨後因要抗日秘密回國,反被蒋捕囚十二年。1949年9月6日,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殺,终年五十六岁。.

新!!: 中國時報和杨虎城 · 查看更多 »

東吳大學校友列表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東吳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東元電機

東元電機(英語品牌名稱:TECO)是台灣的家電及重電製造商,總部位於台北市南港區,創辦人是林長城、林和引、偕林波士、錢水木及孫炳輝等五人,現任董事長為邱純枝。 2006年11月時營收為馬達及電控等重電業務貢獻超過七成、家電佔二成。東元電機前任董事長黃茂雄在林長城治喪禮拜儀式說:「林長城過去在東元擔任廠長時,雖然被東元員工稱為『閻羅王』;不過林長城過去以來,對員工所樹立『品質第一、交期第二、價格與獲利第三』的要求,才會造就東元今日『馬達王國』的地位。.

新!!: 中國時報和東元電機 · 查看更多 »

東森超視

EBC東森超視,原名「超級電視台」,是東森電視旗下的頻道之一,與東森綜合台共用節目播出。.

新!!: 中國時報和東森超視 · 查看更多 »

東方報業集團

東方報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綜合企業公司,於1987年8月18日上市。主要業務是出版報章及營運網上新聞及資訊平台。1969年1月22日由馬惜珍兄弟創辦《東方日報》,後來一直由家族後人掌控,現時由馬惜珍兒子馬澄發擔任集團執行董事。.

新!!: 中國時報和東方報業集團 · 查看更多 »

松江兒童合唱團

松江兒童合唱團,為台灣知名的兒童合唱團,由張豐吉所成立,以原臺北市中山區吉林國民小學合唱團為班底所組成,於1970年代最為人所知的是演唱了許多卡通主題曲,如《科學小飛俠》、《海王子》、《小天使》等。參與的流行歌曲則有《明天會更好》、《亞細亞的孤兒》、《娃娃在哭了》《爆米花》。.

新!!: 中國時報和松江兒童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杜素真

杜素真為台灣女性配音員、演員。名字常被誤寫為杜素貞。.

新!!: 中國時報和杜素真 · 查看更多 »

杜紫軍

杜紫軍(),中華民國(臺灣)政治人物,臺灣屏東縣出身。行政技術官僚出身,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研究所博士,曾任經濟部工業局局長、經濟部部長等,2014年12月8日毛治國內閣就任後為政務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2015年2月4日起再兼任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2016年1月,總統及立委選舉國民黨慘敗,毛治國內閣總辭,2月起由張善政真除組閣,杜紫軍轉任行政院副院長。2016年5月26日擔任國民黨智庫副董事長,同年12月1日離職。.

新!!: 中國時報和杜紫軍 · 查看更多 »

杜文靖

杜文靖,筆名:杜皓輝、孤準。私立世界新專報業行政科畢業,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記者、編輯、台灣詩人,以及台灣歌謠的倡導者。多年在媒體界服務,曾在自立晚報、世界日報、民眾日報、台灣時報、中國時報、大世界國際旅遊雜誌、自立早報、立報等媒體擔任記者、編輯。心繫台灣歌謠與台灣文學的杜文靖,除了利用業餘時間撰寫相關文章,還投入兩者的推廣活動,曾擔任台灣歌謠著作人協會常務理事、中港厝文化文學工作室負責人、台灣筆會常務理事與秘書長,以及好幾屆的鹽分地帶文藝營總幹事。其創作文類有新詩、小說、報導文學及評論,著有詩集《賦碑》,小說集《午后九點的電話》、 《情繭》 、 《墜落的火球》 ,以及《台北清晨》、《以台灣為名》、《這些人、那些事、某些地方》、《大家來唱台灣歌》、《台灣歌謠歌詞呈顯的台灣意識》、《用台灣話山水》等作品。2007年9月中風,之後不幸罹患「腦幹梗塞併閉鎖症候群」,臥病在床,無法言語,2010年3月9日辭世。畢生榮獲台北縣2004年度文化藝術人才貢獻獎、2008年鹽分地帶文學貢獻獎。.

新!!: 中國時報和杜文靖 · 查看更多 »

村上龍

村上龍()是一位日本的小說家、電影導演,本名為村上龍之助。.

新!!: 中國時報和村上龍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新!!: 中國時報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桃園國際動漫大展

桃園國際動漫大展是桃園市政府自2012年起於桃園區桃園藝文特區首辦的地方性動漫展覽,迄今已成功舉辦四屆。 英文正式名稱在此展創設時為「Taoyuan ACG Carnival」;然而遊戲有不同的形態,不是單一的「G」(即「遊戲」,「Game」)就能完整詮釋。因此在2014年,主辦單位將展覽內容主軸正式定位成「動畫」、「漫畫」、「遊戲」、「玩具」等四元素,並以展覽四大元素的英文名稱開頭字母(A、C、G、T)修訂英文正式名稱為「Taoyuan International ACGT Fair」。 開辦的首年,適逢交通部觀光局進行臺灣觀光年曆特色活動線上選拔,這項展覽也參與了評選,在網路初選中以第十三名入圍總決選。最後,這項展覽正式納入台灣觀光年曆的範疇,並被觀光局評鑑為「國際性」年度活動。.

新!!: 中國時報和桃園國際動漫大展 · 查看更多 »

桃園航空城北側聯外高速公路

桃園航空城北側聯外高速公路為桃園航空城新建道路計畫之一,完工後將提供航空城自由貿易港區及機場客、貨運園區貨物聯外之需求並可改善國道一號至台一線及台四線南崁壅塞情形。本計畫目前由國工局辦理,預計於2013年上半年向交通部提出可行性評估報告。 而本路線完工後將編號為國道一甲,作為國道一號的支線。此編號曾經為現今國道二號在1997年以前的編號。.

新!!: 中國時報和桃園航空城北側聯外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桃園捷運公司

桃園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桃園捷運公司)為桃園捷運系統的營運機構,總部設於桃園市,桃園市政府為最大股東。.

新!!: 中國時報和桃園捷運公司 · 查看更多 »

桃園機場事件

桃園機場事件,又稱中正機場事件、中正機場事件滋擾案,1986年11月30日發生於台灣桃園的一起政治示威活動。列名黑名單流亡美國的多位黨外人士,在民主進步黨成立後,希望回到台灣,但在桃園機場被阻止入境。11月30日,許信良等人預備經由日本東京回台。群眾在機場外進行遊行示威,聲援異議人士回台灣,與軍警發生衝突,成為當時的新聞焦點。 桃園機場事件,是在美麗島事件鎮壓後,台灣再度發生的大型示威遊行。在這次事件後,列外海外黑名單的多位流亡異議人士,陸續以闖關方式,企圖回到台灣。中華民國政府最終取消了黑名單,允許流亡異議人士回到台灣。.

新!!: 中國時報和桃園機場事件 · 查看更多 »

桑品載

桑品載(),中华民国作家、記者、時評作者、資深新聞人,筆名司陽,原籍浙江定海县。1950年5月,隨島上中華民國國軍撤退到台灣,時年12歲,短暫流浪後被軍隊收容,成為幼年兵總隊隊員。.

新!!: 中國時報和桑品載 · 查看更多 »

梁一貞

梁一貞(),台灣女歌手,以渾厚歌聲、靈魂唱腔著稱。知名代表作有《說愛我》、《玩具》、《愛沒那麼簡單》、《還是想你》、《離開以後》與《焚心》等歌曲。.

新!!: 中國時報和梁一貞 · 查看更多 »

梁次震

梁次震(),香港僑生,臺灣企業家,為廣達電腦共同創辦人之一。現任廣達電腦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1988年與林百里共同創立廣達電腦。1993年12月起擔任廣達電腦總經理。2006年6月20日擔任廣達電腦副董事長。2007年8月25日起擔任廣達電腦副董事長兼任總經理。.

新!!: 中國時報和梁次震 · 查看更多 »

梅心聞

《梅心聞》(英文名稱為Meinews),為一群國立清華大學學生在2009年成立的非正式登記組織,目的在於報導清大有價值的人物、校園故事,並希望能將校內雜亂的資訊做整合,提供學生更方便的生活資訊參考。 「梅」是清華大學的象徵之一,「心聞」取的是「新聞」的諧音,除了有表明組織宗旨在於提供各項訊息外,更希望能在現今媒體亂象的世代下,走一條不一樣的路,給人更多溫暖故事,帶來心靈上的充電。.

新!!: 中國時報和梅心聞 · 查看更多 »

楊又穎

楊又穎(),本名彭馨逸,是一位出身臺中市的模特兒、主持人及演員。2015年4月21日,她因吸入過量氦氣致死。.

新!!: 中國時報和楊又穎 · 查看更多 »

楊士萱

楊士萱,台灣男藝人。2006年演出《愛殺17》而出名。但不久就因為犯下猥褻案而嚴重影響其演藝事業。.

新!!: 中國時報和楊士萱 · 查看更多 »

楊婕 (作家)

楊婕(),是一位臺灣的作家,曾獲多項文學獎項,如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作品曾發表於幼獅文藝、明道文藝、臺灣日報、創世紀詩刊、印刻文學生活誌、聯合文學、中國時報、聯合報、人間福報等報紙副刊與文學雜誌。 陳芳明曾稱其作品「暗示了一個超級新星的降臨」。 2015年,麥田出版社出版其第一本個人散文集《房間》; 2016年9月,以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想像中國-冷戰時期(1947-1987)臺灣「中美婚戀」小說初探〉獲國立臺灣文學館2016年臺灣文學傑出博碩士論文獎;2016年12月,在麥田出版社出版的《我們這一代:七年級作家》一書的「青春斷片:當記憶漸行漸遠」單元,收錄了楊婕的作品「畫眉鳥」。.

新!!: 中國時報和楊婕 (作家) · 查看更多 »

楊忠和

楊忠和(英文:Jongher Yang,),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授、台北市立體育學院校長、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台北市政府體育局局長。.

新!!: 中國時報和楊忠和 · 查看更多 »

楊忠衡

楊忠衡()活躍台灣的藝文工作者,曾從事報章樂評工作、雜誌總編輯、唱片製作人、表演節目製作人、編劇、作詞、及其他文字工作。主要以音樂時代劇場為活動中心,2009年應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之邀擔任廣藝基金會執行長。2010年應邀擔任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2013年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戲劇協會台灣中心董事(Taiwanese Centre of ITI)。.

新!!: 中國時報和楊忠衡 · 查看更多 »

楊儒門

楊儒門(),臺灣農家子弟,彰化縣二林鎮人,以其關懷及為農民發聲之行動聞名,並以「白米炸彈客」事件著稱。.

新!!: 中國時報和楊儒門 · 查看更多 »

楊凱麟

楊凱麟(),台灣嘉義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心理系,曾任中國時報「開卷版」記者一年。1994年赴法國留學,2002年在賈克·洪席耶指導下以《德勒茲哲學的虛擬問題性》取得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化博士。曾任教於南華大學哲學系、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從事當代法國哲學、美學與文學理論研究。.

新!!: 中國時報和楊凱麟 · 查看更多 »

楊碧川

楊碧川(),台灣作家、社會主義研究者、歷史研究者、台獨左派人士,筆名楊默夫、高伊哥,新竹市人。.

新!!: 中國時報和楊碧川 · 查看更多 »

楊秋興

楊秋興,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高雄市燕巢區人,前民主進步黨,現中國國民黨黨員,臺南一中、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土木研究所畢業。曾任兩屆高雄縣長、民進黨立委、省議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主任、臺鹽董事長。也是末代高雄縣長。.

新!!: 中國時報和楊秋興 · 查看更多 »

楊照 (台灣作家)

李明駿(),筆名楊照,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和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畢業,研究專長為社會人類學;台湾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外祖父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許錫謙。.

新!!: 中國時報和楊照 (台灣作家) · 查看更多 »

楊登魁

楊登魁(),生于臺灣屏東新園烏龍村,是台灣演藝圈稱作「楊老闆」的演藝事業企業家。 他是第一媒體國際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以及八大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人、董事長及榮譽主席,並曾擔任勢統合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監察人、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簡稱「STBA」)的榮譽顧問。此外,他也是天道盟的最初創始人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楊登魁 · 查看更多 »

楊鎮 (藝人)

楊鎮(英語名:Ray Yang,),臺灣男演員。.

新!!: 中國時報和楊鎮 (藝人) · 查看更多 »

楊蕙如

楊蕙如,,台灣台東縣台東市人,澳洲昆士蘭大學MBA肄業。因被封為「卡神」成為爭議人物。曾經擔任體育經紀人,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後開始密切參與政治活動,並曾投入民進黨立法委員初選。.

新!!: 中國時報和楊蕙如 · 查看更多 »

楊渡

楊渡()本名楊炤濃,出生於台灣台中縣烏日鄉(今臺中市烏日區),早期創辦《春風》詩刊,後轉任記者,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中時晚報》總主筆、輔仁大學兼任講師、中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曾任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現為自由作家。曾獲得時報文學獎,並出版多本文學著作。.

新!!: 中國時報和楊渡 · 查看更多 »

楊潔玫

楊潔玫(),臺灣女演員,金鐘獎女配角獎得主。.

新!!: 中國時報和楊潔玫 · 查看更多 »

楊澤

楊憲卿(),筆名楊澤,台灣嘉義縣人。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博士。著名詩人,也是文學刊物的編輯,並任教於美國布朗大學比較文學系。 身為詩人,楊澤出版了4本詩集: 《薔薇學派的誕生》《彷彿在君父的城邦》《人生不值得活的》《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 而在他的編輯生涯裡,除了擔任過《中外文學》執行編輯、《中國時報》副總編輯、《中國時報》副刊組主任兼【人間副刊】主編,還主編了《魯迅小說集》、《從四○年代到九○年:兩岸小說集》、《七○年代懺情錄》、《七○年代理想繼續燃燒》、《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狂飆八○: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又見觀音:台北山水詩選》等書籍。 Y Category:臺灣編輯 Category:布朗大學教師 Category:普林斯頓大學校友 Y Category:嘉義縣人 Category:杨姓.

新!!: 中國時報和楊澤 · 查看更多 »

楊振興

楊振興,前台灣足球運動員,曾效力於台電足球隊,他作為中華台北的正選守門員長達十餘年,被譽為「台灣奇拉維特」,於2004年引退。.

新!!: 中國時報和楊振興 · 查看更多 »

楊明學

楊明學,是台灣已故作詞人。原本在加拿大唸書的他,2002年因罹患罕見的泡狀軟組織腫瘤〔ASPS、或稱肌肉軟組織腫瘤〕返台就醫,一直到2004年1月因癌細胞侵犯到肺而過世前留下了不少歌詞創作。除了作詞外,他也曾在《明日報》網站上以「卡夫卡」名義發表許多創作。.

新!!: 中國時報和楊明學 · 查看更多 »

榮電公司

榮電股份有限公司(RPTI International Ltd.),簡稱榮電、RPTI,台灣的國營企業,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退輔會)下轄的機構,成立於1975年6月27日,總部位於台北市羅斯福路六段107號1樓。2012年因負債,破產,已停業,可能是退輔會體系中第一間倒閉的公司。.

新!!: 中國時報和榮電公司 · 查看更多 »

樊曼儂

樊曼儂,台灣知名長笛家、音樂作曲創作家,父親樊爕華是台灣首任國防部示範樂隊隊長兼指揮,丈夫為台灣知名音樂家許博允。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兼任副教授、中華民國長笛協會理事長、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等職務,曾替金馬獎創作主題曲〈金馬奔騰〉作曲。2014年,獲得第25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出版類特別奬。.

新!!: 中國時報和樊曼儂 · 查看更多 »

樂生療養院舊院區保留運動

樂生療養院舊院區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新莊區的歷史建築,是臺灣最早的漢生病聚落。1994年,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選定樂生療養院為新莊機廠預定地。2001年,樂生療養院行文台北縣政府,希望鑑定樂生療養院歷史價值。2002年3月18日,捷運工程局以有償撥用之方式,自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取得其中0294-00212地號之土地。2003年,捷運工程第一波拆除,引發療養院病患、大學青年與社會運動者的抗議。.

新!!: 中國時報和樂生療養院舊院區保留運動 · 查看更多 »

橘子紅了

《橘子紅了》是台灣地區作家琦君的一部言情小說,也是她的最後一部小說。 該小說曾經改編為電視劇,并走紅兩岸。.

新!!: 中國時報和橘子紅了 · 查看更多 »

歐付寶電子支付

歐付寶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9月23日正式成立「歐付寶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8月更名「歐付寶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是臺灣一家第三方支付服務公司。開始於1996年6月4日,自購併「綠界」起算,目前歐付寶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是歐付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新!!: 中國時報和歐付寶電子支付 · 查看更多 »

歐鴻鍊

歐鴻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資深外交官,西班牙語和拉丁美洲事務專才,是中華民國第一位拉美通、西語系出身的外交部長。曾任先總統蔣介石之西語翻譯;1972年當選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2008年5月20日出任外交部部長後,推動「活路外交」、「外交休兵」,維繫邦交國關係,強化非邦交國實質關係,參與聯合國功能性國際組織,為國民向英國、愛爾蘭等取得免簽證待遇。 歐鴻鍊在駐瓜地馬拉大使任內,前總統陳水扁和前副總統呂秀蓮出訪中南美洲時,曾出現會議主辦國在最後關頭「不方便」接待及願意款待我國元首、副元首往訪的國家太少的窘境,最後均由歐鴻鍊在短短的一兩周內臨時「遞補」承辦,據說這是2008年陳前總統參加瓜地馬拉總統就職典禮後公開宣布「歐大使願意幹多久就幹多久」的原因之一。 在2009年的八八水災中,發生外交部因僅聽信消防署長黃季敏的意見,未依規定轉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便由當時的常務次長代行發文至駐外館處指示館長婉拒國外援助的事件,當時代理部長的政務次長夏立言於8月17日提出辭呈,時任外交部長、八八水災時人在國外公出的歐鴻鍊為此兩度求見總統馬英九,並分別向其及行政院長表達願意負責的態度;後於8月27日證實為此請辭並婉拒留任。 歐鴻鍊曾於2005年(時65歲)因做退休生涯規畫而參加美國移民簽證抽獎並被抽中,同年底拿到美國永久居留權,但因還在駐瓜地馬拉大使任內,並未使用,2008年4月復因即將出任外交部長而放棄美國永久居留權。歐鴻鍊夫婦從未持有美國護照或具有美國公民身分。 於卸任部長後,發表若干文章闡述「活路外交」與「外交休兵」,可見「談『外交休兵』 與『活路外交』」,國際關係學報(政大外交系),第35期(2013),頁1-10;「檢討外交休兵與兩岸關係」,展望雜誌,第598期(2016),頁6-12。他認為中華民國在蔡英文總統執政時的種種外交困境,主要是因為忽視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2013年6月獲選為會長、2015年1月9日復接任理事長,以民間身分繼續協助中華民國推動對外交流。 |- |colspan.

新!!: 中國時報和歐鴻鍊 · 查看更多 »

歐雷格·布里札克

歐雷格·布里札克(Oleg Bryzhak,Олег Брижак,) ,是一位哈薩克裔德國籍的聲樂家與歌劇演員。2015年3月24日,他與同事瑪莉亞·拉德納,剛結束了在巴塞隆納利塞奧大劇院 (Gran Teatre del Liceu)的理查德·瓦格纳歌劇「齊格菲」的公演,搭上了德国之翼航空公司的9525號航班,準備返回杜塞尔多夫市;結果不幸遇上墜機事故,於事故中喪生。.

新!!: 中國時報和歐雷格·布里札克 · 查看更多 »

歡樂假期

《歡樂假期》是中國電視公司(中視)星期六或星期日午間綜藝節目之一,1970年4月5日開播,1989年3月5日停播。.

新!!: 中國時報和歡樂假期 · 查看更多 »

歡樂漫畫半月刊

《歡樂漫畫半月刊》是由臺灣時報文化出版的少年與青年漫畫雜誌,1985年10月2日創刊,1988年5月10日停刊,總共發行了50期。 該雜誌主編為許正芳,美術編輯為姜振台(也就是漫畫家阿推)、高桂萍、林雲連。草創之初為十六開本、每半個月發行一期、黑白與彩色印刷。至1987年7月第40期起改版,改成二十五開本,且改為每月發行一期,直至1988年5月停刊為止。.

新!!: 中國時報和歡樂漫畫半月刊 · 查看更多 »

正負2度C

《±2℃》(又名「加減2度C」、「正負2度C」),臺灣紀錄片。.

新!!: 中國時報和正負2度C · 查看更多 »

此间的少年

《此间的少年》为江南所著的连载小说。该小说是以金庸小说人物为基础的同人小说,讲述一个熟悉的大学生活的故事,以宋代嘉佑年为时间背景,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以北京大学为模版的“汴京大学”。用作者江南的话说,“《此间》中使用的人名无一例外出自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但是,无论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叫什么名字,他们都不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湖英雄和侠女,他们更贴近于曾经出现在我身边的少年朋友们,而《此间》,也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新!!: 中國時報和此间的少年 · 查看更多 »

歷蘇

歷蘇(N!xau,),本名Nǃxau ǂToma,出生於納米比亞的特桑克威(Tsumkwe),是一個納米比亞的桑人荒野農夫,參演1980年的電影《上帝也瘋狂》而走紅,此後來訪問香港及拍片皆大受歡迎,曾在1983年訪問日本,在1991年6月14日至20日訪問台灣。「N!xau」中的驚嘆號是非洲母語的一個搭嘴音的符號。.

新!!: 中國時報和歷蘇 · 查看更多 »

殺鬼

《殺鬼》出版於2009年,為台灣小說家甘耀明第一部長篇小說,全書約三十萬字。 《殺鬼》的時代背景,從台灣日治時期的皇民化運動開始,到二戰後國民政府管轄下爆發的二二八事件為結束,以童真亢奮的筆觸描繪出時代的瘋狂與源源不絕的生命力,主角劉興帕的祖父曾參加1895年的乙未戰爭,而帕卻加入了日本軍隊成為軍曹,並授日本名為「鹿野千拔」。戰後,帕與祖父北上又親見本省人與外省人的衝突,最後以祖父與「鬼王」吳湯興的重逢為結尾。 甘耀明曾自言《殺鬼》的主軸是「身份之間的擺盪」,而《殺鬼》正呈現了台灣歷史下不同民族的衝突與融合。其靈感來源除了史料,也包括新聞報導、大學老師上課時的玩笑話。譬如小說中拉娃的原型即是參考自白色恐怖時期的丁窈窕真實事件及伊朗的連體雙胞胎姊妹。 《殺鬼》於2010年由中國友誼出版社發行簡體字版,副標題為「台灣往事1940-1947」。.

新!!: 中國時報和殺鬼 · 查看更多 »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英文版:MAO:The Unknown Story)是张戎及其丈夫喬·哈利戴合著的一本毛泽东传记,耗时约10年完成。全書五十八章,中文版700頁,資料來源占82頁。张戎夫妇为完成此书,访问过数百名毛的亲友、与毛共事、交往的中外知情人、见证者及各国政要,包括六名总统、六名总理、四名外交部长、十三名前各国共产党领袖。这些人物中,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美国前总统福特、英国前首相希思、达赖喇嘛、斯大林与赫鲁晓夫的翻译、张学良、蒋经国、陈立夫等。访问毛身边工作过的人员达十八人以上。毛的主要同事和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也几乎都访问过。同时,深入俄罗斯、阿尔巴尼亚、东德、美国、英国、梵蒂冈等二十八个档案馆,取得许多闻所未闻的史料。.

新!!: 中國時報和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 · 查看更多 »

水田福德宮

北壇水田福德宮位於臺灣新竹市北區鄭氏家廟對面,創建於清朝年間,鎮殿主神是福德正神,供奉有全臺罕見的四面土地公神像。 每年農曆七月初一的鬼門開時,同位於北區的城隍廟會舉行「夯枷祈福儀式」,城隍廟的陰陽司公繞境時,會駐駕在「北壇驛館」半個月,聽取衆位福德正神彙報陽間民情,至七月十五才返回城隍廟,陰陽司公駐駕的「北壇驛館」也就是「水田福德宮」。 福德宮過去因錯過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開放寺廟登記的時機,土地被國有財產局列爲國有土地,所以每年必須賠償佔用公家地的高額補償費。.

新!!: 中國時報和水田福德宮 · 查看更多 »

水牛出版社

水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簡稱水牛出版社,台灣出版社,建立於1966年。.

新!!: 中國時報和水牛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民國紀年

民國紀年是中華民國的國家紀年方式,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頒布,表記時稱作中華民國×××年,簡稱民國×××年、民×××。這種紀年方式以西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為元年,與西元紀年相差1911年,民國年為西元年,月、日、置閏則同西曆。依照民國紀年制定之曆法又稱國曆。目前主要於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的臺澎金馬使用。.

新!!: 中國時報和民國紀年 · 查看更多 »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英文:Formosa TV,FTV),簡稱民視,是臺灣的無線電視台,也是臺灣第4家開播的無線電視台,為臺灣第一家純民間資本的無線電視台。總部位於新北市林口,登記於高雄市三民區,是臺灣唯一將總部設於臺北市以外的無線電視台。.

新!!: 中國時報和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江南案

江南案發生於1984年10月15日,華裔美籍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俗謂「劉江南」)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遭到中華民國國防部情報局僱用的台灣黑道份子刺殺身亡。內情曝光後台美關係頓時緊張,中華民國方面雖然承認江南案為情報局官員主使,但仍強調本案乃情報局官員獨斷專行所致,非高層授意,並逮捕了情報局長汪希苓、副局長胡儀敏、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等人。 當時竹聯幫張安樂指控蔣孝武可能是幕後主使。江南案告一段落後,蔣孝武於1986年3月奉派至新加坡擔任商務副代表,並長期留在駐外單位,在蔣經國總統任內都未再回到中央政府。對此,坊間有人解讀為「謫放外地」。後來張安樂明白表示,係用圍魏救趙的策略,故意說還有一卷錄音帶指控蔣孝武,其實,他並沒有證據證明蔣孝武涉案。 此案的事件经與陳文成命案、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等綜合改编後成為2009年電影《被出賣的台灣》的主题。.

新!!: 中國時報和江南案 · 查看更多 »

江宜樺

江宜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基隆市暖暖區,客家人,父親來自福建漳州,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在國立臺灣大學歷任政治學系副教授、政治學系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副教務長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等,並曾擔任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中華民國教育部顧問。在馬英九總統任内开始从政,歷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內政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總統府資政。.

新!!: 中國時報和江宜樺 · 查看更多 »

江宜樺內閣

江宜樺內閣,簡稱“江內閣”,或稱學者內閣,是由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江宜樺所領導的中華民國內閣,也是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馬英九任內的第四次內閣,2013年2月18日上任。 2014年11月29日,因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於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慘敗,江宜樺當日請辭獲准,12月1日內閣總辭後,由原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籌組毛治國內閣。.

新!!: 中國時報和江宜樺內閣 · 查看更多 »

江山萬里情

《江山萬里情》是華視在1992年(民國81年)播出的綜藝節目,標榜兼具社會教育與娛樂功能,內容是介紹中國大陸的風俗民情及風景。此節目獲得1993年第28屆金鐘獎綜藝節目獎。節目口號是:「(女主持人:)《江山萬里情》,(男主持人:)中國人——(男主持人、觀眾:)真行!.

新!!: 中國時報和江山萬里情 · 查看更多 »

江岷欽

江岷欽, 教師。.

新!!: 中國時報和江岷欽 · 查看更多 »

江國慶案

江國慶案(又稱江國慶冤殺案、江國慶命案、江國慶冤獄案、912冤殺案)是發生在中華民國的一椿刑求逼供之冤案,起因為1996年9月12日位處臺北市大安區的空軍作戰司令部營區內五歲謝姓女童遭到姦殺身亡的案件,軍方組成了「0912專案小組」,將被認定涉案的江國慶於1997年8月13日執行槍決,被槍決時年僅21歲。 由於本案是由不具司法警察身分之空軍總司令部政四處的反情報隊違法偵辦,且追求破案績效而使用非法手段刑求逼供施壓而導致冤枉判死。國賠逾億,此案被視為台灣的重大人權事件之指標,並引發廢除死刑的討論。該案2013年曾被電視劇廉政英雄改編的單元題材。 在2011年1月28日,由台北地檢署傳喚相關涉案人許榮洲到案說明,經由檢察官訊問後,許榮洲坦承犯下空軍女童性侵命案。結果,軍方刑求,檢察官刑求,謝姓女童命案的真兇仍逍遙法外,倒是冤案接連兩次。.

新!!: 中國時報和江國慶案 · 查看更多 »

江凌青

江凌青是中華民國電影研究者暨藝術評論者、小說家、藝術家,在臺灣文壇與藝壇有一定知名度。她出生於臺中縣,在就讀研究所之前便從事藝術與文學創作,同時在《中華副刊》、《國語日報》、《藝術家》雜誌等刊物定期發表創作與藝評。她曾經由寶瓶文化出版短篇圖文小說集《男孩公寓》,並獲得2002年梁實秋文學獎、2003年臺北文學獎、2008年時報文學獎、2006年與2009年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等藝文相關獎項,也曾獲選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97年度與98年度文學創作類補助。她也從事水彩和油畫等藝術創作,以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第一屆優秀青年藝術典藏。 早在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時,江凌青便開始研究當代藝術、新媒體藝術與電影美學理論,之後以中華民國教育部公費前往英國萊斯特大學美術與電影史系攻讀博士學位。其主要關心當代藝術跨域交流的美學樣態,並且從博物館研究之角度關注影像與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而在一連串藝術評論與理論書寫中,也先後獲得2007年、2008年、2010年與2012年的數位藝術評論獎、2011年的世安美學論文獎以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評台首獎,另外也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101年度美術調查與研究類補助。2014年於第九屆中,再獲第八屆數位藝術評論獎最佳評論獎之肯定。2015年1月17日凌晨因為腦動脈堵塞逝世,得年31歲。.

新!!: 中國時報和江凌青 · 查看更多 »

江春男

江春男,台中市豐原區人,台灣記者、作家、政治評論人,筆名司馬文武。.

新!!: 中國時報和江春男 · 查看更多 »

汪仁玠

汪仁玠( Fred Wang,1961年3月28日-),生於台北市,祖籍江蘇省盱眙縣。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肄業。1978年在商禽引薦下進入《時報周刊》任職,曾任《中國時報》主編、小牛頓集團雜誌總編輯、人間衛視總監、《新新聞》副總編輯等職,現任《新新聞》出版暨代編部執行總監。 筆名沙笛,大學時代投入創作,徜徉於古典與現代文學,並熱中於劇場藝術,為活躍於1980-90年代台灣文壇之作家。曾加入現代詩社與創世紀詩社,1986年與梅新、零雨、陳克華參與《現代詩季刊》復刊號編務。在創作方面強調「詩的不可限制性」,作品實驗性強但發表數量不多。古典詩受老師龔鵬程、吳榮富啟蒙;新詩無師承淵源,但深受商禽、洛夫、張錯影響。.

新!!: 中國時報和汪仁玠 · 查看更多 »

汪笨湖

王瑞振(),筆名汪笨湖,生於台灣臺南縣安定鄉(現台南市安定區),作家、媒體工作者、政論名嘴。.

新!!: 中國時報和汪笨湖 · 查看更多 »

汪洋中的一條船

《汪洋中的一條船》,原名《汪洋中的破船》,為臺灣肢體障礙者鄭豐喜所著的自傳,1973年(民國62年)10月10日嘉義市紅豆書局初版,著作形式偏向散文雜記,內容描述自己成長和奮鬥的過程。該書出版後不久,隨即被《讀者文摘》以書摘方式於世界各地展示,為臺灣境內首創先例。此書也受到當時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的讚譽,蔣經國建議鄭豐喜將原名改為《汪洋中的一條船》。.

新!!: 中國時報和汪洋中的一條船 · 查看更多 »

油条

油--條,粵語、閩南語地區稱油--炸鬼、炸麵,潮州、汕頭称油炸粿,安徽、天津称馃子,是一种长条形中空的油炸面食,口感松脆有韧劲,是中国传统早点之一。.

新!!: 中國時報和油条 · 查看更多 »

沈之岳

沈之岳(),生於浙江省仙居縣下閣鄉西陸村。1964年在台灣組建調查局,擔任調查局首任局長,被稱為「調查局之父」。.

新!!: 中國時報和沈之岳 · 查看更多 »

沈玉琳

沈玉琳(),台灣男性電視節目製作人、主持人、藝人及台灣光屋照明事業集團股東,出生於臺灣省嘉義縣水上鄉龍德村,籍貫江苏徐州,畢業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三專部廣播電視科,有「荒謬大師」、「整人大王」之稱號。.

新!!: 中國時報和沈玉琳 · 查看更多 »

沈智慧 (臺灣)

沈智慧,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出生台灣台中大坑軍功,曾代表國民黨、親民黨任臺中市選區的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沈智慧於1989年第一次投入立法委員選舉後,即以高票當選,此後六度通過選戰考驗,連任六屆立法委員。2008年參選北屯區、北區選區立委,僅獲得一萬餘票,連任失敗。2016年被國民黨提名為中區、西區、東區、南區選區立委候選人。.

新!!: 中國時報和沈智慧 (臺灣) · 查看更多 »

沙丁龐客劇團

沙丁龐客劇團(Theatre De La Sardine)於2005年3月成立,是由從法國學成歸國的團長-馬照琪所組成的劇團。「沙丁龐客」這四個字來自於法文「Saltimbanque」,意思是「街頭賣藝者、街頭藝人、小丑、江湖騙子。」 劇團藉由面具、小丑、歌舞、默劇、物件、和體操等元素,融合街頭戲劇、馬戲團、與肢體劇場的方式,摸索新的表演形式,進而尋找屬於當代東方的大眾劇場(Popular Theatre)。所訴求的劇場,它必須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出當代社會的現象與問題,同時間,又必須是精緻的、貼近社會大眾的、詩意的、兼具娛樂性與藝術性的。換句話說,就是「將菁英劇場分享給最廣大的群眾」。以所有人都能欣賞的戲劇形式,呈現出現實生活中的荒謬與詩意,講述那些確切存在於生命中的幽微情感,並碰觸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議題。他們相信,「觀眾」是劇場存在的最重要因素,貼近生活的戲劇才能讓觀眾感動!這是他們成立的宗旨,也是他們努力的目標。 同時,他們認為演員亦是劇場的重要元素,所以致力於探索演員的表演質地與極限,期待以集體發展的方式,做出以演員為主體的劇場表演。.

新!!: 中國時報和沙丁龐客劇團 · 查看更多 »

泰坦尼克号

-- --(RMS Titanic,--)是一艘英國皇家郵輪,也是白星航運公司旗下的3艘奧林匹克級郵輪之一,在其服役時間是,由貝爾法斯特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建造,號稱「永不沉沒」、「夢幻之船」。頭等艙在設計上追求舒適和奢華的最高水準,設有健身房、游泳池、接待室、高檔餐廳和豪華客艙。船上也有一臺高功率的,為乘客提供的電報收發服務,以及鐵達尼號的航務通訊。 1912年4月10,鐵達尼號展開前首航,也是唯一一次的載客出航,最終目的地為紐約。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一些人都是船上乘客,以及許多來自英國、愛爾蘭、斯堪的納維亞和整個歐洲其他地區的移民,他們尋求在美國展開新生活的機會。4月14至15日子夜前後,在中途發生碰撞冰山後沉没的嚴重災難。2,224名船上人員中有1,514人罹難,成為近代史上最嚴重的。船長愛德華·約翰·史密斯最終;鐵達尼號總設計師湯瑪斯·安德魯斯也在這起災難中死亡。 1985年,前美國海軍軍官羅伯·巴拉德率領團隊發現了鐵達尼號殘骸,該船分裂成兩部分,並在3,784公尺的海底深處逐漸瓦解,沉船內成千上萬的文物已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復原並展示。鐵達尼號已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船舶之一,許多保存了關於她的故事,包括書籍、民謠、電影、展覽和紀念品。鐵達尼號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遠洋客輪殘骸,僅次於她的姊妹艦不列顛號。沉沒事故中的最後一位生還者於2009年去世,享耆壽97歲。.

新!!: 中國時報和泰坦尼克号 · 查看更多 »

法國在台協會

法國在台協會(英語:French Office in Taipei,Bureau Français de Taipei)是法國於台北設立的駐外機構,負責該國與台灣在經濟、文教及科技等方面的雙邊關係和交流、處理的核發及在台法國僑民的服務,並兼當法台之間的政治對話管道。協會的最高負責人稱作主任(Directeur),相當於法國駐台代表。.

新!!: 中國時報和法國在台協會 · 查看更多 »

法國駐中華民國大使列表

本列表為法國駐中華民國歷任大使名錄。現已斷交。.

新!!: 中國時報和法國駐中華民國大使列表 · 查看更多 »

法輪功在臺灣

源自中國大陸的法輪功於1994年傳入台灣,中國時報報導估計學員總數約30萬至60萬人。法輪大法網站宣稱,目前全台灣有一千多個煉功點,大多數位於成員居家、公園、校地、活動中心等地。 法輪功主要以口耳相傳介紹來介紹功法,參與的人士來自各種不同的背景。法輪大法亞太訊息中心轉中央通訊社的2003年報導,稱法輪功在台灣初期人數不多,第一個煉功點在陽明山,1995年到1999年,在台學煉人數成長緩慢,僅一萬餘人,但1999年4月25日中國發生萬人北京上訪事件、法輪功遭到鎮壓後,台灣學煉人數增加,2003年約有30萬人。。.

新!!: 中國時報和法輪功在臺灣 · 查看更多 »

法轮功在各地的发展及影响

由李洪志于1992年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法轮功,在中国大陆之外首次传授是在1995年,李洪志受到中国驻法大使邀请,在巴黎举办了一次气功报告会David Ownby, Falun Gong and the Future of China (200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之后几年,李洪志曾在欧美、亚洲和大洋洲讲授法轮功 199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缔法轮功之后,大陆有组织的法轮功活动近乎绝迹,而主要转移到海外。Banding after the Ban: the underground Falungong in China, 1999–2011 Tong, James W.著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新!!: 中國時報和法轮功在各地的发展及影响 · 查看更多 »

泛紫联盟

泛紫联盟,又名公平正义联盟,是台灣社會福利、社會運動團體的一個集合,由台湾九大社福、社运团体共同发起,總召集人为前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簡錫堦,2003年8月10日成立,2006年6月12日解散,解散後由公平稅制改革聯盟繼承其理念。泛紫联盟並非政黨。.

新!!: 中國時報和泛紫联盟 · 查看更多 »

洪宸宇

洪宸宇(),原名洪臣宇,阿美族,為台灣的棒球選手之一,現效力中華職棒中信兄弟隊,業餘時期為投打雙修的「二刀流」,原進入職業時決定專注的守備位置為內野手,2015年決定棄打從投,改以投手身分出賽,以爭取更多上場機會。 根據當時仍在中國時報的記者歐建智報導,為了進入職棒,洪臣宇在大四就進行增胖計畫,以便免役提早進入職棒。而在2011年底的中華職棒選秀會中,Lamigo桃猿隊鎖定補強「強力左砲」,當時準備在鄧志偉與洪臣宇當中二擇一,最後將後者以第二輪第七順位選進並加盟。 然而進入職業的洪臣宇仍然在投打方面搖擺不定,也由於守備位置重疊,無法成為先發一壘手。經過兩年的摸索,於2015年不僅改為現名洪宸宇,並且決定轉為投手。2015年6月18日上一軍,變化球火候不足的他在面對義大犀牛的比賽登板投球一局失四分,2016年11月30日遭球團釋出。 洪宸宇的外號為「沙巴西洪」,原因乃參與2015年「桃園最大趴」賽後演唱會時之身材與造型類似美國職棒紐約洋基隊投手沙巴西亞(CC Sabathia)得名。.

新!!: 中國時報和洪宸宇 · 查看更多 »

洪一峰

洪一峰(),本名洪文路,初出道時藝名為洪文昌,知名台語歌曲創作家。洪一峰出生於台南州新營郡塩水街(今台南市鹽水區),後隨母親遷居台南州北港郡北港街(今雲林縣北港鎮),少年時期在各地流浪,16歲時在淡水碼頭以及籃匡會(台灣傳統的趕集活動)賣唱維生。以《淡水暮色》、《舊情綿綿》、《可憐的戀花再會》等經典台語歌曲聞名全台,而有「寶島歌王」之稱號,其長子洪榮宏亦為知名歌手,而洪榮良則是繪畫家,而洪榮良透露:早年爸爸也是以自己的手工繪圖,來推銷自己的歌仔簿。.

新!!: 中國時報和洪一峰 · 查看更多 »

洪平朗

洪平朗(),生於台灣澎湖縣,台灣政治人物與民意代表,民主進步黨資深黨員,曾任民進黨高雄市黨部執行委員、民進黨高雄市議會黨團總召集人,歷任第三屆國大代表,前任高雄市議員。.

新!!: 中國時報和洪平朗 · 查看更多 »

洪德麟

洪德麟是台灣的漫畫家及台灣漫畫史家,出生於台中縣烏日鄉頭前厝(今台中市烏日區前竹--一帶),早稻田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肄業,現任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組兼任教授。曾任《漫畫秀》總編輯、《漫畫街》總編輯、《漫畫族》總編輯、《自由時報》漫畫主筆、《兒童日報》漫畫版企劃主編、《自立晚報》漫畫單元〈名人肖像畫〉畫者、《中國時報》趣味休閒版專欄〈漫畫暢談〉主筆、漫畫天堂網路漫畫博物館主筆、國立臺南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動畫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台灣漫畫博物館籌備處負責人。.

新!!: 中國時報和洪德麟 · 查看更多 »

洪秀柱

洪秀柱(),中國國民黨籍女性政治人物、教育界人士,生於臺北市,昵称“小辣椒(Chuchu Pepper)”,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立法委員等職,更一度獲得中國國民黨參加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代表权。目前擔任由她出資成立的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高中時期便加入中國國民黨,之後依父親期望至中國文化學院法律學系。她畢業後成為國中教師,先後兼任訓導主任與教務主任。她還投入黨務工作,且在1989年經提名而當選成為立法委員。 之後她連任8屆立法委員,主要關注高等教育質量和發展,且支持海峽兩岸關係長期穩定發展。她既是身材娇小,也是口才绝佳犀利直白,所以外号有「政坛小辣椒」,粉丝则自称「辣椒粉」。期間她未跟隨新黨和親民黨離開中國國民黨,而認為應在黨內展開改革。2011年開始,她先後擔任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和副主席,也曾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考核紀律委員會主任委員。2012年當選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立法院副院長。 2015年,受直轄市長及縣市長敗選影響,洪秀柱在黨內重要人士未表態下,正式登記參選、並通過提名選舉門檻,而代表中國國民黨競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隨後在2015年7月19日的中國國民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第3次會議通過提名人案,但因後續爭議發言、「一中同表」主張、海峽兩岸立場和社會支持度下滑,被不少主流國民黨員抵制。最後中國國民黨在2015年10月17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臨時會議以舉手表決廢止提名,成為首位通過黨內初選後、卻被撤銷提名的參選人。 在這之後,洪秀柱參與2016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過程中出現本土派與非本土派路線爭論,最後以五成六的得票率當選為中國國民黨史上首位通過黨員直選的女性主席。2017年4月9日宣佈參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競選連任,但最終以第二高票落選,成為首位競選連任失利的正任黨主席(首位連任失利的代理黨主席是2016年落敗的黃敏惠)。.

新!!: 中國時報和洪秀柱 · 查看更多 »

淡水河

淡水河(臺羅:Tām-tsuí-hô;四縣腔:Tam suiˋ hoˇ),別名淡江、稻江、契馬諾。是一條位於臺灣北部的河流。幹流長158.70公里,為臺灣第三長之河流,僅次於濁水溪及高屏溪;流域面積2,726.00平方公里,遍佈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與新竹縣、宜蘭縣局部,亦為臺灣第三大,被列為中央管河川,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河川。淡水河流域內人口近八百萬,幾占全國人口三成,工商業發達,是臺灣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淡水河發源自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品田山(標高3,529公尺)上。淡水河分別有三大支流: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與新店溪流經於新北市板橋區的港仔嘴後即稱為淡水河,淡水河於關渡納入基隆河後,向北流向淡水油車口而注入臺灣海峽,一般所稱廣義的淡水河,是指整個淡水河水系而言;而狹義的淡水河,則是指江子翠到油車口河段。此段長度僅23.7公里,卻是台灣少數河面寬廣、流速穩定與可進行水運的河流。 早期淡水河肩負台北盆地的水運重任,近代以降的淡水河則兼具供給臺北都會區民生用水、農業灌溉、都市排水及防洪等功能,中下游則成為排水集汙之河道。淡水河流域近三百年的發展歷史,包括人口成長、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趨勢,均與淡水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新!!: 中國時報和淡水河 · 查看更多 »

淡江大學校友列表

淡江大學校友列表,係知名淡江大學校友的集合資料。本條目將校友粗分為數大類,並遵循各類內容不重疊的原則進行編輯。.

新!!: 中國時報和淡江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深層政府

深層政府(Deep State,又譯為深國、深國論、深層集團、暗黑帝國、國中之國、陰森國度、暗勢力)是一個陰謀論,指非經民選,由軍事工業複合體/金融巨頭/情報機構所組成的,為保護其利益,幕後真正控制國家的集團。語源來自土耳其語「」,指鄂圖曼帝國垮台前就存在的秘密政治社團,後來被陰謀論者引用,指的是國家中的國家、政府中的政府。早期研究者以影子政府形容,有時是「新世界秩序」的同義詞。近年在美國已成為政治學術語,指政府背後真正的掌權機構。 2017年,唐納·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美國聯邦政府與技術官僚關係緊張,在野民主黨控制的州份如加州、華盛頓州及紐約州政府抵制川普政府大部分政策如移民及氣候变化等,以及社交網絡出現大量與川普領導的美國政府對抗的非官方帐户,該術語有日漸風行的趨勢。.

新!!: 中國時報和深層政府 · 查看更多 »

游盈隆

游盈隆()台灣花蓮縣人,於基隆市出生,台灣的政治人物與政治學學者,現任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

新!!: 中國時報和游盈隆 · 查看更多 »

游錫堃

游錫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宜蘭縣冬山鄉太和村客家人,歷任台灣省議員、宜蘭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及民進黨主席等職。是民進黨突破黨禁“圓山組黨”的策劃者。 宜蘭縣長任內揭櫫“文化立縣”,成為“台灣文藝復興”的起點,任滿前獲遠見雜誌1996、1997台灣民情報告23縣市評比連續兩年全國第一名。之後他上任成為台灣出生最年輕的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第一位曾任民選縣長的行政院長;組成1996年總統民選以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內閣。行政院長任內推動“挑戰2008國發計畫”,促進台灣“工業經濟”轉型為“知識經濟”;完成“金融改革”使台灣“金融逾放比”符合國際標準;貫通雪山隧道、完成員山子分洪道等重大建設。被譽為1996年後最有治績的行政院長,當時施政滿意度更高達六成四。 2007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時,推動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2014年以出身宜蘭且長達21年沒參與選舉的資歷,到新北市挑戰當時國民黨聲勢頗高的在任市長朱立倫,最後出乎意料拉距到只差2萬4528票(1.28%)沒能勝選。.

新!!: 中國時報和游錫堃 · 查看更多 »

溪墘厝阿彌陀佛碑

溪墘厝阿彌陀佛碑,是位於臺灣彰化縣溪州鄉坑厝村溪林路旁的阿彌陀佛碑,當地人在農曆正月十七會以酬神戲來還願。.

新!!: 中國時報和溪墘厝阿彌陀佛碑 · 查看更多 »

溫瑞安

溫瑞安(),本名溫涼玉,祖籍廣東梅縣,生於英屬馬來亞霹靂州美羅埠火車頭,武俠小說作家。 1973年赴台灣留學,1979年其創立的社團遭檢舉「為匪宣傳」,拘留3個月後,被中華民國政府驅逐出境。1981年抵香港發展,1990年轉至中國大陸。筆名有溫涼玉、舒俠舞、王山而、項飛夢、溫晚、柳眉色、風玲草等。其代表作《四大名捕》、《驚艷一槍》、《布衣神相》、《神州奇俠》等被多間電視公司多次改編。.

新!!: 中國時報和溫瑞安 · 查看更多 »

潘麗麗

潘麗麗,本名潘譓溱,出生於台灣台東縣成功鎮,台灣歌仔戲女演員、節目主持人,是楊麗花歌仔戲訓練班第一期的學員,演出了16年歌仔戲,後轉戰台語戲劇。 她所錄製《春天的花蕊》為陳水扁1994年競選台北市長時競選歌曲。2008年以公視人生劇展《艾草》獲得韓國首爾國際電視節最佳女主角。.

新!!: 中國時報和潘麗麗 · 查看更多 »

澎湖七一三事件

山東流亡學校煙台聯合中學匪諜案,又稱山東學生流亡案,一般稱之為澎湖七一三事件、澎湖七一三冤案,是發生在1949年7月13日澎湖的軍事冤案事件。。.

新!!: 中國時報和澎湖七一三事件 · 查看更多 »

澄社

澄社,成立於1989年4月17日,台灣自由主義學者論政社團,官方英文名稱為「Taipei Society」。成立之初,希望在中國國民黨與民主進步黨兩黨競爭的態勢間,發出「第三種聲音」。在組織章程中訂立「論政而不參政」的標準。.

新!!: 中國時報和澄社 · 查看更多 »

木姐

木姐(မူဆယ်;英語:Muse)在緬甸東北邊境,屬撣邦轄下其西北部木姐縣的縣治,又稱芒友,木姐是掸语(傣语)地名音譯,原意为“繁华热闹的城镇”。木姐和中国云南瑞丽的姐告毗邻,是中缅边境國家級贸易口岸並在近年發展成緬甸對外貿易額最高的邊境貿易城鎮。2014年,木姐人口總數117,507人。 木姐地居要衝,是中國西南門戶境外的一關鍵節點。中國經此通過陸路、鐵路、管線與印度洋連接。.

新!!: 中國時報和木姐 · 查看更多 »

朱天心

朱天心(),臺灣作家,生於高雄縣鳳山市(今高雄市鳳山區),北一女、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父親是籍貫山東的作家朱西甯,母親是台灣客家人翻譯家劉慕沙。朱天心文學風格多面,但多以眷村、臺灣二戰後移民與當地人間的事為主,為「眷村文學」人物。.

新!!: 中國時報和朱天心 · 查看更多 »

朱德庸

朱德庸,籍貫江蘇太倉,台灣漫畫家,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三專制(三年制專科學校)電影編導科畢業。代表作為《醋溜族》、《雙響炮》、《澀女郎》。 「人」是他漫畫的主要因素;他曾經說:「在我自己的漫畫裏,其實最喜歡的是《醋溜族》。.

新!!: 中國時報和朱德庸 · 查看更多 »

朱銘

朱銘(),出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苗栗郡通霄庄,本名朱川泰。是一位現代藝術雕塑家。15歲初從李金川師傅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30歲拜入台灣雕塑界大師楊英風門下,朱銘融合傳統木雕與現代(moderne art)雕塑的精神,逐漸發展出超越兩者的獨特風格。1976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創作了〈同心協力〉等以台灣鄉土為題材且又富含生命力的木雕作品,當時正值台灣文化主體性的議題沸揚之時,因此受到了藝文界熱烈的迴響。其後,朱銘融合文化精神與太極招式的「太極系列」作品,更確立了朱銘在雕塑界的地位。以個體或群體為題材來表現人間百態的「人間系列」,則展現了高度的調和性,以及多元利用陶土、海綿、銅、不鏽鋼、保利龍等新媒材的嘗試與挑戰。 自1977年在日本的首次海外個展開始,朱銘積極地前往亞洲、歐美等國外舉辦展覽,加上1997年應邀至法國巴黎中心的梵登廣場以及在其他國家的公共空間的戶外展出,成就了朱銘在世界藝壇的地位。朱銘更在1999年於臺北縣金山鄉(今新北市金山區)創設了一座戶外雕刻美術館—「朱銘美術館」,讓他的作品與自然環境相互呼應。朱銘的作品表現中深藏東方之精神性,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獨特藝術表現,更對於創作不斷追求革新的旺盛企圖,為台灣美術界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File:Zhuming_taiji_005.jpg|安放於香港交易廣場內的作品 File:HK Central Landmark 朱銘 Ju Ming art exhibition interior Dior visitors.JPG|朱銘近年來的作品.

新!!: 中國時報和朱銘 · 查看更多 »

朱敬一

朱敬一(),臺灣知名經濟學家。臺大商學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中華民國(臺灣)常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表團常任大使、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朱敬一於1998年即獲中央研究院院士殊榮,後曾任中研院副院長、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行政院政务委员、行政院國科會主委等,並曾參選臺大校長。.

新!!: 中國時報和朱敬一 · 查看更多 »

朴魯榮

--> 朴魯榮(박노영、),韓國陸軍將領、外交官,亦曾以駐中華民國大使、駐聖座大使身份派赴台灣和梵諦岡。 朴氏於1949年加入韓國國軍,參與過韓戰及越南戰爭,歷任部隊指揮官、參謀長、駐外武官和韓美聯合軍司令部副司令,具有軍事外交經驗,並曾於朴正熙、全斗煥軍政府時代出任市長及國家委員等政治職務,後於1983年退役,官拜上將。1990年代起,他轉任駐外使節,於駐台期間經歷了1992年台韓斷交,因而成為末代韓國駐中華民國大使。.

新!!: 中國時報和朴魯榮 · 查看更多 »

月亮上的幸福

《月亮上的幸福》(Happiness on the Moon),2014年電視劇,為中視自製八點檔戲劇,由白冰冰、王識賢、韓瑜、蘭競恆、楊小黎、金沛晟、丁力祺、黃瑄主演。2014年3月7日在中國電視大廈前廣場舉辦開鏡記者會,2014年7月31日殺青,2014年5月20日上檔。.

新!!: 中國時報和月亮上的幸福 · 查看更多 »

月亮公車

月亮公車是台北市的裝置藝術,是幾米與信義房屋合作,以幾米繪本《月亮忘記了》為主題所延伸,於2014年11月1日公開,放置在101大樓斜對面。月亮公車以公共汽車為主題,公車坐落於水池上,公車有許多繪本相關的內容。.

新!!: 中國時報和月亮公車 · 查看更多 »

月美車站

月美車站位於台灣臺東縣關山鎮,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臺東線(現已廢止)的鐵路車站。.

新!!: 中國時報和月美車站 · 查看更多 »

月眉路都市計畫道路改善拓寬工程

月眉路都市計畫道路改善拓寬工程(簡稱月眉路拓寬工程或月眉高架)是改善基隆市區連接瑞芳四腳亭地區交通的重要建設。全線位處基隆市信義區,共分兩標,第一標採原路拓寬並改善路型,即將於2018年5月動工;第二標從原路分離另修築高架道路,預定2018年底完工。.

新!!: 中國時報和月眉路都市計畫道路改善拓寬工程 · 查看更多 »

最後的詩句

《最後的詩句》(The Last Verse)是一部臺灣電視電影,為公視推出的首部「新創電影」,由曾英庭執導、傅孟柏與温貞菱領銜主演。本片於2017年3月4日在光點華山電影館首映,3月17日在LINE TV线上首播,3月18日在公視主頻首播。 本片以灰色寫實的手法呈現「青年貧窮」的主題,描述一對相戀十六年的男女,歷經三次執政更迭,身處充滿艱困與挑戰的社會經濟環境,消磨了他們的青春與美好的愛情,並隨著成長與夢想的幻滅,最終為生命之詩畫下句點的故事。 由於本片劇情緊扣社會,拍攝手法多利用空間、影像與美術等來刻劃小人物,加上傅孟柏與温貞菱詮釋角色到位,因此在播映後獲得好評,最終拿下第52屆金鐘獎4座獎項(8項提名)的肯定,與《告別》並列迷你劇集/電視電影類最多入圍兼得獎者,亦獲釜山國際電影節入選「新浪潮」單元競賽,並受斯德哥爾摩電影節、與等國際影展之邀參展。.

新!!: 中國時報和最後的詩句 · 查看更多 »

惜字塔

惜字塔,亦稱為惜字楼、焚字库、字库、焚纸楼、文风塔、文峰塔、敬圣亭,在台灣多稱為聖蹟亭(惜字亭),客家地区称敬字亭,琉球稱為焚字爐(琉球語:フンジルー)。與用於燒金銀紙的金爐不同,惜字塔是用於燒毀書有文字的紙張的地方,是古代文人雅士“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之一,亦有崇敬倉頡、文昌帝君的意義。 受科举制度影响,古人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使是废字纸,也必须诚心敬意地烧掉。《二刻拍案》卷一开篇诗曰:“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 惜字塔依史料所載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已经相当普及。惜字塔通常建造於场镇街口、书院寺庙之内、道路桥梁旁边。有些大户人家亦在自家院內建有惜字塔。武平城北李氏宗亲理事会2004年3月编修的《李氏族谱》中记载,清朝中期李氏先祖已有敬字惜纸的风尚,“居恒敬惜字纸,拾即焚炉,其崇文爱士,已见一斑”,而且经常性地到县试考场捡拾字纸,“每值县试,必亲送子弟入校场,后提筐至各号拾字纸焚于库内,其敬惜字纸如此。”。有些塔龛中供奉仓颉、文昌、孔圣等神位,并配以相应的楹联與吉祥图案。.

新!!: 中國時報和惜字塔 · 查看更多 »

戚嘉林

戚嘉林(),生於台灣,籍貫湖北沔陽,曾任中華民國外交官,退休後從事教學,現為國際關係與歷史學者,專長於國際關係與台灣研究,現為世新大學國際關係兼任助理教授、中國統一聯盟主席、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顧問、《祖國文摘》發行人。.

新!!: 中國時報和戚嘉林 · 查看更多 »

戴忠仁

戴忠仁(),台灣的媒體工作者,前台視新聞主播。現任台灣知名寶物鑑定專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畢業,美國UNA MBA。.

新!!: 中國時報和戴忠仁 · 查看更多 »

戴晨志

戴晨志(),台灣知名作家,以心靈、勵志等書籍著作出名。.

新!!: 中國時報和戴晨志 · 查看更多 »

我不受歡迎,怎麼想都是你們的錯!

《我不受歡迎,怎麼想都是你們的錯!》(私がモテないのはどう考えてもお前らが悪い!),簡稱《我不受歡迎》(ワタモテ、私モテ),為日本漫畫創作雙人組合谷川尼可(谷川ニコ)於2011年8月4日在網路漫畫期刊網站《GANGAN ONLINE》發表的漫畫作品,並在2012年1月21日首次推出單行本。 電視動畫全12話,2013年7月至9月在東京電視網首播。.

新!!: 中國時報和我不受歡迎,怎麼想都是你們的錯! · 查看更多 »

我的億萬麵包

《我的億萬麵包》(Love or Bread),是台灣八大電視和三鳳製作拍攝的一部台灣偶像劇,由八大電視及中國電視公司監製,製作人為薛聖棻,導演為林合隆。 演員方面,男、女主角鄭元暢和林依晨是繼《惡作劇之吻》系列後,兩位「屏幕情侶」第三度合作,《超級偶像》選秀節目出身的黃文星是他初次參與戲劇演出,此外,此劇與中國大陆的單位合作,因此有多位來自中國大陆的演員參演,包括吳建飛、呂曉霖、張娜等人。.

新!!: 中國時報和我的億萬麵包 · 查看更多 »

我的男孩

《我的男孩》(My Dear Boy),2017年台灣偶像劇。由林心如、張軒睿、李李仁、高聖遠領銜主演,林心如同時擔當本劇的製作人。於2017年5月31日開鏡記者會,10月20日正式殺青。台視於12月22日晚間10點首播,八大戲劇台則於隔日晚間8點播出,台視於2018年5月11日晚間10點播出最終回,劇末播出幕後花絮《我的男孩3分熟》。而本劇獲得中華民國文化部105年度電視節目製作補助案連續劇類補助2,000萬元新臺幣、5.1聲道補助金額120萬元新臺幣。全劇平均收視率0.79。.

新!!: 中國時報和我的男孩 · 查看更多 »

戀上黑天使

,由羅長安執導,高漁、羅長安編劇,秋瓷炫、唐禹哲、陳昊、錢泳辰、王希維、程晓燕(禹童)、趙擎、龐祥麟、潘麗麗等人主演,2013年9月开机,同年12月殺青,原劇名分別為「真愛追擊」、「戀上你,愛上我」,背景主設定為「榕城」(真實城市為福州市)的三坊七巷,屬於時裝劇,2015年10月27日起於辽宁卫视播出。.

新!!: 中國時報和戀上黑天使 · 查看更多 »

星星知我心

《星星知我心》(Star Knows My Heart)是1980年代紅極一時的台灣電視公司(台視)八點檔國語連續劇,林福地製作兼導演,吳靜嫻、石安妮、方向中、胡家瑋、蘇慧倫、溫兆宇主演,情節感人肺腑、賺人熱淚,在當時引起很大的迴響,是台灣電視史上連續劇節目的代表之一。本劇標榜絕無色情暴力、絕無怪力亂神,很適合家長與孩子共同觀賞。1983年8月15日首播,1983年10月7日結束,播出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20:00~21:00,共40集。.

新!!: 中國時報和星星知我心 · 查看更多 »

明星咖啡館

明星咖啡館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武昌街一段5號的西餐廳,同時販售麵包與糕點,成立於1949年。.

新!!: 中國時報和明星咖啡館 · 查看更多 »

春晓油气田

春晓油气田(日本稱之為「白樺油氣田」(白樺ガス田))是中国在东海大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开发的一个大型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东南约350公里,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700亿立方米以上,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投资建设。 中国从1974年开始就在东海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测,并发现了多个油田。1995年,新星公司在春晓地区试钻探成功。由于中海油对于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有专营权,所以此后该地区的油田建设转由中海油负责,新星公司也于2000年被中海油收购。.

新!!: 中國時報和春晓油气田 · 查看更多 »

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日本電影導演,出生於東京練馬區,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得主。.

新!!: 中國時報和是枝裕和 · 查看更多 »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海协会;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缩写为 ARATS)为中華人民共和國对应中華民國的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的社团法人,属受权处理海峡两岸之間事务的机构。其业务上級机关为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新!!: 中國時報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關係

海峡两岸关系,又称臺湾海峽兩岸關係,简称臺海關係、兩岸關係,亦稱陸臺關係,是指位於臺灣海峽東西兩側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间的關係。自1949年底两岸分治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治中国大陆、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而中华民国政府的统治范围则缩减至臺澎金马地区。同时,双方亦仍于法理上主张拥有全中国之主权,成为兩岸之間以及國際政治上的難題。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以来,兩岸關係歷經第二次國共內戰、韩战、冷戰、臺灣經濟飛躍、東歐民主化、蘇聯解體、臺灣民主化、臺灣本土化運動和中國崛起等国内、国际局勢的變化。特別是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後,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受到壓縮。1987年台湾開放兩岸探親後,两岸关系一度緩和,两岸官方、民間交流逐漸恢復。李登辉任中华民国总统以后,台湾独立运动兴起,使得两岸关系逐渐成为两岸政府、两岸民众之间的重大敏感议题。进入21世纪后,海峽兩岸的经贸活動已相當緊密,並擁有一定程度的物資及人員流通自由。2008年馬英九總統执政後,兩岸正式官方交流。2015年11月7日,海峽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為兩岸關係的重大進展。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两岸官方交流中斷。 當前,海峽兩岸關係不僅關乎兩岸雙方利益,还牽涉到亞太區域的情勢,乃至世界強權的戰略布局與全球安全,成為全球瞩目的焦點之一。同時,臺灣民眾不斷增強的臺灣主體意識亦與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民眾的統一意識形成碰撞,使得海峽兩岸關係愈加複雜尖銳。.

新!!: 中國時報和海峽兩岸關係 · 查看更多 »

海帶

廣泛而言,海帶可以指所有生物分類上為海帶目(Laminariales)的物種。狹義來說,海帶可限指是所有為海帶屬(Laminaria)的物種。更狹義來說可以專指Laminaria japonica該物種。 若以最狹義來論,海帶、昆布(學名:2006前Laminaria japonica,2006後Saccharina japonica)是褐藻門海帶屬的一种可食用的藻類,真核多細胞。 海帶原产东北亚地区,包括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日本和朝鮮北部沿海,後在中国辽东半岛和山東沿岸的海洋裏生長,今天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帶生產國。海帶孢子分為固著器、柄和帶片三部分。在自然環境中生長期為兩年,在栽種環境下養殖期是2年。.

新!!: 中國時報和海帶 · 查看更多 »

海罡堂

海罡堂,是台灣非法組織四海幫的直系堂口(黑社會組織)。目前主要在以台北萬華地區活動,並涉及擴及其它地區;成員數不明。.

新!!: 中國時報和海罡堂 · 查看更多 »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Cape No.),是一部於2008年上映的台灣電影,為臺灣導演魏德聖的首部劇情長片,由臺灣歌手范逸臣和日本模特兒兼演員的田中千繪以及眾多音樂人共同合作,新生代歌手梁文音和日本歌手中孝介也在本片參與特別演出。本電影獲選為2008年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同時為《海角七號》的首映;2008年8月22日,本電影在臺灣公開上映,於12月12日在全台灣首輪戲院下片。 當時的台灣電影市場正處長期低迷、籌資困難,惟《海角七號》共耗資5,000萬新台幣拍攝,為當時為數不多的較大成本製作之一,不過該電影在宣傳上並無大量花費,初期大部分是透過BBS與部落格,以口碑拉抬出了高度的人氣,被視為臺灣電影的奇蹟;而後票房突破新台幣5,000萬才開始吸引新聞媒體的目光,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2008年12月12日全國首輪戲院正式下片後統計總票房為5.3億元。在當年台灣電影史票房記錄,僅次於冠軍《鐵達尼號》;若以國片/華語片票房排名,《海角七號》則居第一名。 《海角七號》在創造國片新紀錄之下參加了第45屆金馬獎,其中提名9項入圍獎項當中贏得了最佳男配角馬如龍、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國境之南〉由范逸臣主唱、年度傑出台灣電影、觀眾票選年度最佳電影以及最佳傑出電影工作者魏德聖等六座獎項,為這次第45屆金馬獎當中最多項的得獎者。 《海角七號》的成功,令導演魏德聖決定將原本因資金不足而擱置已久的電影《賽德克·巴萊》重新啟動拍攝,最終於2011年9月正式上映。.

新!!: 中國時報和海角七號 · 查看更多 »

斯洛比

斯洛比(Silopi)是土耳其東南部舍尔纳克省的邊境城鎮。斯洛比距離土耳其與伊拉克庫爾德斯坦邊界只有15公里,經濟完全依賴與伊拉克的貿易。全鎮除了市中心以外,還包括三個鎮及23條村。根據2009年統計,市區有73,400人口。.

新!!: 中國時報和斯洛比 · 查看更多 »

斯摩棱斯克

斯摩棱斯克(俄语:Смоленск)位于俄罗斯西部第聂伯河畔,距离莫斯科360公里,是斯摩棱斯克州的首府。斯摩棱斯克得名于树脂(Смола),因为当地的松树林很茂盛,过去一直都是松香(Канифоль)的出产地。 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的座机在斯摩棱斯克机场降落失败坠毁,机上包含总统夫妇、波兰国家银行总裁、波兰陆军司令在內共132人全数遇难。.

新!!: 中國時報和斯摩棱斯克 · 查看更多 »

新世紀國會辦公室

新世紀國會辦公室(New Era Legislative Office),民主進步黨內的次級問政團體與派系,由張俊宏主導組成,在民進黨內的勢力較小,已於2001年4月解散。.

新!!: 中國時報和新世紀國會辦公室 · 查看更多 »

新世界秩序

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有時寫作NWO)是一項關於極權主義世界政府的陰謀論。此理論認為,世上有少數權力菁英階級組成的秘密集團、影子政府與其密謀的全球主義議程在幕後操控世界,其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個威權主義的世界政府,取代現今的主權國家或民族國家體制來統治世界,這項邪惡計畫稱之為「新世界秩序」。藉由一個包羅萬象的政治宣傳來建立新的意識形態,讓人類相信成立新世界秩序政府才是歷史的進步。因此,許多有影響力的歷史和當代人物,被該理論認為是透過許多掩護機構來操縱重要的政治和金融事件,並使全球的金融體系發生系統風險,作為逐步實現統治世界的陰謀。 在1990年代以前,「新世界秩序」陰謀論僅限於兩個美國的反殖民主義:「愛國者運動」與基督教基要主義運動中關於世界末日和敵基督的理論。諸如和般的懷疑論者都觀察到,右派民粹主義主張的反「新世界秩序」、反菁英主義、拒絕現有的政治共識等政治哲學,不僅有許多知識分子接受,而且滲透到流行文化中。在20世紀末,全球壟罩在千禧年主義、人們積極的準備面臨世界末日的預期心理下,這項理論更加盛行於民間。2013年,根據公共政策民調基金會所做的電話調查顯示,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美國民眾相信有一個隱密的權力菁英團體正在推動一項全球性議程,以及「新世界秩序」陰謀論的真實性。.

新!!: 中國時報和新世界秩序 · 查看更多 »

新井一二三

新井一二三(新井 ひふみ,),是日本東京出身的女作家,曾到多個國家生活超過10年,能以日文、中文及英文寫作。夫婿是專注妖怪事蹟的日本作家.

新!!: 中國時報和新井一二三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區公車701路線

新北市區701路線由臺北客運營運,起點為迴龍,終點為捷運西門站。 配置18輛低地板公車。.

新!!: 中國時報和新北市區公車701路線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

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縮寫:PCSH),簡稱板橋高中、板中。2000年至2012年為國立板橋高級中學,2013年因應新北市升格直轄市,更名為「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精省前稱為「臺灣省立板橋高級中學」(簡稱省立板中)。目前常被簡稱為「板中」。高中部成立於1950年,為大臺北地區最早成立的男女合校高中,入學分數亦為新北市最高。.

新!!: 中國時報和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蘆洲區成功國民小學

新北市蘆洲區成功國民小學是一所位在新北市蘆洲區的公立小學。創立於1988年7月1日,是蘆洲成立的第三所國民小學。於2000年時學生人數共5973人,成為當時台灣學生人數最多、全世界密度最大的國小,在2002年8月才被土城區清水國小取代。.

新!!: 中國時報和新北市蘆洲區成功國民小學 · 查看更多 »

新北投線 (台鐵)

新北投線,俗稱浴湯線,是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的廢止支線,自北投車站分歧。該條鐵路是為了將旅客運往北投溫泉區而建,可說是臺灣最早純為了觀光而建的鐵道。目前和淡水線一樣,經過改建成為台北捷運的路線,即新北投支線。本線僅有北投站及新北投站兩站,長約1.2公里。該條支線於臺灣日治時期便開始營運,後隨淡水線一同停駛。.

新!!: 中國時報和新北投線 (台鐵) · 查看更多 »

新北捷運公司

新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New Taipei Metro Corporation,簡稱新北捷運公司、NTMC)為新北捷運系統的營運機構,由新北市政府獨資成立。.

新!!: 中國時報和新北捷運公司 · 查看更多 »

新北捷運淡海輕軌電聯車

淡海輕軌電聯車,又稱為行武者號,是一款屬於新北捷運的輕軌動力分散式電聯車,第一階段預計生產15組,首列列車於2016年底出廠亮相,而所有列車則預計於2017年中完成生產並於2018年隨淡海輕軌通車而投入使用。 該型列車的生產是臺灣邁向國車國造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其技術由德國福伊特進行設計技術支援,並由台灣車輛承造。.

新!!: 中國時報和新北捷運淡海輕軌電聯車 · 查看更多 »

新兵進行曲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新兵進行曲 · 查看更多 »

新燃岳

新燃岳火山是日本九州岛南部的一座活火山,位于霧島山脈的中部,处于鹿儿岛县雾岛市和宫崎县小林市的交界。海拔1420.77米。.

新!!: 中國時報和新燃岳 · 查看更多 »

新頭殼

新頭殼(英語:New Talk)新聞資訊平台,是泛綠媒體,由前陳水扁政府的中央通訊社董事長蘇正平(亦為蔡英文想想論壇的專欄作家)等資深親民進黨系媒體工作者於2009年創辦的網路媒體,2009年9月1日上線,是臺灣主要無實體出版品的綜合性新聞網站之一,自許為「一個有思考力的獨立媒體」。.

新!!: 中國時報和新頭殼 · 查看更多 »

新龍門客棧 (電視劇)

《新龍門客棧》(英文譯名:The New Longmen Roadhouse )是臺灣電視公司出品的古裝武俠劇,由名製作人楊佩佩製作,馬景濤、夏文汐、陳紅、郭晉安、李立群、岳躍利、侯炳瑩、關禮傑、屈中恆等主演。1997年此劇獲第32屆金鐘獎最佳攝影、剪輯技術獎等五項提名,並獲得最佳導播、最佳音效、最佳美術指導技術等獎項。 1996年7月31日至10月8日於台視首播,播出時間為黃金時段八點檔次。1998年3月11日此劇在香港無綫電視播出。 時隔十餘年後,2012年5月9日起,台視公司再度於晚間八時重播此五十集電視劇。當年度也是該公司自1962年成立、開播以來跨越五十週年,也表示臺灣地區電視事業發展已達半世纪。.

新!!: 中國時報和新龍門客棧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新潮流系

新潮流系(簡稱新系),是民主進步黨的派系,要角包括陳菊、賴清德、蔡其昌、鄭文燦、邱太三、 陳金德、段宜康等。 早期主張「社會民主路線」,並試圖與勞動階層、社會運動團體結合,影響政策的制定與施行;主張「群眾路線」,防堵具有公職人員身分的政治人物在黨外運動和民進黨的領導和影響力(新潮流系成員早期因多從黨外雜誌編輯與社會運動途徑參與政治,未參加選舉成為候選人,故多無公職人員身分);並以台灣「島內的台灣獨立運動者」(和海外的台獨運動區別)的面目出現,推動民進黨增訂台獨黨綱。黑名單解禁後,從海外回台灣發展的台獨聯盟在台灣的發展者如張燦鍙,也和新潮流保持合作關係。民進黨在2006年決議「解散派系」後,新潮流系在名義上已經解散,但實際上在2008年轉型為台灣新社會智庫,以另一種型態存續。.

新!!: 中國時報和新潮流系 · 查看更多 »

新海誠

新海誠(,),本名新津誠(),為日本動畫作家和電影導演,長野縣南佐久郡小海町出身,現居東京。於2002年公開獨立製作的動畫短片《星之聲》後開始受到矚目。 2016年動畫長片《你的名字。》賣座,而成為繼宮崎駿之後第二位達成百億日圓票房的日本動畫導演;早先已有等稱呼,新海本人表示與宮崎駿齊名實則過譽。.

新!!: 中國時報和新海誠 · 查看更多 »

新新聞

《新新聞周刊》(THE JOURNALIST),台灣一政治類周刊,1987年3月12日創刊,每週四出版,口號是「台灣不能沒有的聲音,最犀利的新聞時事周刊」,內容為當週最熱門的政治新聞焦點與深度報導,創刊時核心人物包括從中國時報系離職的王健壯、南方朔(王杏慶)、司馬文武(江春男)、周天瑞、胡鴻仁等。 《新新聞》被視為自由主義刊物,輿論導向一般認為有利於民主進步黨。2000年陳水扁政府執政後,《新新聞》對於民進黨的批判增加。2004年10月6日,《新新聞》第917期刊登民進黨創黨元老楊祖珺的文章,顛覆民進黨官方版黨史。 台灣許多知名的新聞從業者曾在《新新聞》任職,除了《新新聞》創刊時核心人物以外,還包括前《中國時報》資深記者董孟郎、專欄作家公孫策(陳哲明)、《台灣蘋果日報》總編輯陳裕鑫、中天電視總經理廖福順等。 曾陸續任職《新新聞》的總編輯有:黃創夏、盧伯華、楊照。 1989年,《新新聞》製作選舉新聞錄影帶《選舉大系》,共8輯,標榜平衡老三台選舉新聞的偏頗報導;1993年,《新新聞》製作選舉新聞節目《選情大家看》反映各縣市選情,共147輯。 2007年,國寶人壽大股東朱國榮(本名朱子昭,前大圈仔)投資《新新聞》,成為《新新聞》社長。 2017年4月,風傳媒董事長張果軍買下《新新聞》100%股權,成為《新新聞》董事長兼社長。 2017年4月23日,《新新聞》舉行30周年社慶酒會,公孫策表示,《新新聞》名稱是他告訴司馬文武的,因為「舊新聞」可以淘汰了,這是《新新聞》的精神;《新新聞》創刊時能讓當時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接受,是因為沒有脫離事實,從來不講非事實的部分,也就是「新聞主義」,堅持講真實的,才不會無緣無故被查禁。.

新!!: 中國時報和新新聞 · 查看更多 »

方宥心

方宥心(),原名方婉真,臺灣女歌手、女演員,新北市人,畢業於天主教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九歲時因參加歌唱比賽脫穎而出成為小童星歌手,國中之後淡出演藝圈,直到2008年8月參加第四屆《超級星光大道》重返螢光幕,最後雖然拿下『冠軍』,但發片之路並不順遂,因此將重心轉往戲劇發展,並接演如《飯糰之家》、《雨後驕陽》、《光合一加一》、《阿不拉的三個女人》、《外鄉女》、《愛上ㄆㄤˋ滋味》等多部電視劇作品,並以大愛劇場《蘇足》入圍第52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然而也因為戲劇有機會演唱不少荒山亮製作的歌曲,讓宥心在2017年成為荒山亮旗下動脈音樂的歌手,並在2018年2月2日終於發行重回演藝圈後的首張個人迷你專輯《心途》。.

新!!: 中國時報和方宥心 · 查看更多 »

方盈

方盈(),本名倪芳凝,1960年代香港電影演員,祖籍貴州,自幼移居香港,1962年报考南國實驗劇團,成為第二期學員,与何莉莉、郑佩佩、秦萍等同班。畢業後加入邵氏電影公司,1964年在《妲己》一片中以實習演員身份初試啼聲。於處女作《七仙女》(1963)即擔任女主角,其後主演《雙鳳奇緣》(1964)、《西廂記》(1965)、《蘭姨》(1967)、《亞洲秘密警察》(1967)、《飛天女郎》(1967)、《新陳三五娘》(1967)、《寒煙翠》(1968)、《鐵羅漢》(1970)等電影。 1964年獲台灣《徵信新聞報》「第一屆中國十大影星選舉」第七名。1968年結婚。1970年息影。1970年代在電視台任節目主持和參演連續劇。1980年代中期起擔任電影美術指導。《川島芳子》(1990)是她擔任美術指導的電影名作。方盈憑《海上花》一片,成為第23屆金馬獎(1986)的最佳服裝設計入圍者之一。 2010年1月13日因胰臟癌逝世于香港,終年61歲。.

新!!: 中國時報和方盈 · 查看更多 »

方芳芳

方芳芳,台灣知名女藝人,本名方芳,後來取藝名為方芳芳。.

新!!: 中國時報和方芳芳 · 查看更多 »

施光訓

施光訓,台灣彰化人,為金融學者、財務金融學教授,現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兼任教授、中華管理績效評鑑學會理事長。 其學歷為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加工系學士、美國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財金研究所碩士、財務金融所博士,研究領域為智慧金融與金融營運管理;曾先後擔任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國際長、財務金融學系主任、行政院訴願委員會委員、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校長。.

新!!: 中國時報和施光訓 · 查看更多 »

施明德

施明德()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異議人士、人權護衛者、政治犯和作家,被稱為“台灣的曼德拉”。 台灣高雄市人,畢業於高雄中學和陸軍砲兵學校。施明德是台灣黨外運動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曾擔任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和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被尊稱為施主席。 施明德曾在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和李登輝這四位總統任內,三次以政治犯的身份入獄,兩次被判處無期徒刑,累計坐牢時間二十五年半。曾參與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並擔任美麗島事件總指揮。 1995年聯合新黨參選立法院長以一票之差敗於國民黨的劉松藩。 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退出民進黨。 2006年發起紅衫軍反貪倒扁運動,並擔任紅杉軍運動指揮部的總指揮,被尊稱為施总指挥。2015年5月21日,宣布以無黨籍身份参加2016年总统大選,但因未達到連署30萬份的連署書門檻而宣布退選。.

新!!: 中國時報和施明德 · 查看更多 »

文化路夜市

文化路夜市Logo 文化路觀光夜市(Wenhua Rd.

新!!: 中國時報和文化路夜市 · 查看更多 »

文林苑都市更新爭議

在臺北市政府2002年劃定臺北市健康路、寶清街口西南側等五十八處都市更新地區範圍案中,文林苑案位屬於2002年10月28日公告劃定「士林區 ‧ 前街、後街附近更新地區(捷運淡水線西側) 士林文林苑都市更新爭議是一項發生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文林路士林橋、前街及後街一帶的都市更新爭議。事件始於王家不同意所擁有的兩塊土地和建物,被包含在臺北市政府核定的都市更新範圍內,經由樂揚建設擔任實施者規劃都市更新事業計劃興建「文林苑」住宅大樓。 在文林苑大樓都市更新案(事業計劃)通過後,王家開始向臺北市政府和內政部提出「權利價值異議」和「不服都更行政處分」2項訴願,但被駁回。後來於2009年,王廣樹等人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對臺北市政府提出告訴,以未被通知出席都市更新公聽會、有數戶被排除於核准都市更新範圍等理由,認為臺北市政府違法核准都更案。然而在裁決中,高等行政法院認為在王家未收到公聽會通知上,依事證指向王家已經收到通知,王家並非不知情無法參加公聽會表達退出意見,且王家有因自己的事由招致郵件退件的記錄;在王家可否被排除於都市更新範圍內的爭議上,高等行政法院同意市政府見解,王家土地未臨道路用地(是袋地),面積也小於最小可申請建築面積(即畸零地),排除於都市更新範圍外讓王家無法改建違反現行法規,而被排除的數戶經查地主在當地居民申請都更範圍前就提退出,且退出過程和退出後的都更範圍合乎都更法規,於是判決王家敗訴。 2012年3月28日台北市政府依法執行法院判決,拆除王家住宅,後續引發社會運動、王家提告10起訟案及全台都更停擺等情況。 本案引發都市更新條例的違憲爭議,在王家與其他都更社區不同意戶共同聲請釋憲後,後續作成二個大法官釋字。至今,都更條例仍延宕在立法院待審,未完成修法。但修法重點,包括將由法院裁決是否同意拆除不同意戶房屋,以及提高都市更新提案和成案同意比例等修改。 2014年3月14日,經過長期抗爭與訴訟,反對戶王廣樹之子王耀德與樂揚建設進行和解談判後,自行拆除組合屋。5月28日,反對戶王廣樹在提起十次訴訟並敗訴,而面對建商求償5300萬巨款賠償的訴訟壓力下,與建商樂揚建設達成和解,雙方簽字,樂揚建設同意撤銷所有訴訟。文林苑於2016年9月完工交屋。.

新!!: 中國時報和文林苑都市更新爭議 · 查看更多 »

日本人墓地

日本人墓地是指因爲戰爭、俘虜、滯留、賣身、僑居、移民、歸化、失蹤等各種原因,喪生海外的日本人的墳園、墓地或埋葬所;有時,一些因爲工作或旅行意外逝世在海外的日本人,也會因爲個別的理由,沒能夠將遺體運送回國。.

新!!: 中國時報和日本人墓地 · 查看更多 »

日本廣播協會

日本廣--播協會(日本放送協会),又译日本放--送协会,簡稱NHK(),是日本的公共媒體機構,成立於1925年。其主要業務包括電台廣播及電視廣播,服務範圍涵蓋日本全境,並同時以多種語言對日本以外地區播出節目。.

新!!: 中國時報和日本廣播協會 · 查看更多 »

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

日本歷史教科書爭議是指圍繞日本國內歷史教科書而衍生的爭議,主要爭論圍繞書中的近代史等課題,也涉及日本文部科學省教科書檢定與採納等議題。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不止引起日本國內關注。週邊的國家例如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韓和南韓及其他東亞及東南亞國家,尤其關注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如何記載和評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行為。 日本歷史教科書主要惹起爭論的是教科書應該如何在平衡多方面的史觀:日本自19世紀末期對與東亞、東南亞各國一系列的衝突的道義評估;日本對其他東南亞國家發展的影響,究竟是正面還是負面,或者有沒有隱瞞一些表述;日本有沒有認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以及至1945年以前對東亞各國衝突的定調;日本作為引起戰爭的一方,書中內容有沒有強調日本所做的錯事。.

新!!: 中國時報和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 · 查看更多 »

时报

时报可能是以下一份报纸的简称:.

新!!: 中國時報和时报 · 查看更多 »

旺中案走路工事件

旺中案走路工事件,又稱黃國昌事件,發生於2012年7月,為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所連帶引發的事件。旺中集團旗下的《中國時報》、《中天電視台》及《時報周刊》,自2012年7月26日起,以大篇幅報導7月25日當天約有百來位學生到NCC抗議購併案,現場有白衣女子發錢給參與學生之「走路工」情事,質疑與當天號召發動到NCC抗議的中央研究院法律學者黃國昌有關,要求他提出說明。黃國昌回應「毫無所悉」,但未被旺中集團所屬的媒體接受,連續數日以報導質疑黃國昌。隨後引發相關學者反彈,認為旺中集團在缺乏證據狀況下,以影射性報導攻擊反旺中學者。 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在臉書上轉載網路圖片,指控《時報周刊》副總編輯林朝鑫涉嫌此事件,認為該「走路工」事件為旺中集團自導自演。中天電視台於新聞中公布他為該網路圖片於Facebook臉書上的轉載與散布者,並公布他臉書個資,及曾為民進黨籍議員助選的歷史。旺中與時報週刊副總編輯林朝鑫認為名譽受損,表明若查為惡意將進行訴訟。王丹、王小棣等文化界人士,與多個學校社團,皆聲援陳為廷。 壹傳媒所屬媒體,刊出數篇報導,認為林朝鑫與此事有關,影射旺中集團自導自演。旺中集團於8月29日發聲明,對黃國昌造成困擾提出道歉,聲明指出黃國昌與此事件無關,所屬媒體曾強烈質疑,但未製造假新聞,並對壹傳媒以惡意報導抹黑、指旺中集團「自導自演」走路工事件,表達嚴正抗議。壹傳媒也提出聲明,認為此事件是由媒體遭壟斷引起。 要黃國昌對莫須有的走路工罪名交代、任意資遣資深編輯蔡其達、改寫第一線記者稿件等事爆發中時高層出走潮,引發台灣對於新聞媒體壟斷、與新聞自由的討論,也提出對鄉民與網路言論正當性的討論。隨後引發700名學生參與「我是學生,我反旺中」抗議活動,與隨後近萬名自發性公民參與的901反媒體壟斷大遊行。抗議學生組成反媒體巨獸壟斷聯盟,推動反媒體壟斷運動。.

新!!: 中國時報和旺中案走路工事件 · 查看更多 »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簡稱旺旺中時集團,是台灣一個橫跨多項產業領域的企業集團,其母集團為經營食品產銷的旺旺集團。在完成中國時報集團的併購後,旺旺集團正式進入媒體經營領域,其經營口號為「唱旺台灣、旺兩岸」與「真道理性、真愛台灣」,意欲打造全球華人世界的最大娛樂平台。現任董事長蔡衍明、副董事長胡志強、總裁蔡紹中、電子媒體資深副總裁馬詠睿、新聞事業副總裁邱佳瑜。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於2009年成立。2008年11月3日,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買下中國時報集團(簡稱「中時集團」)及其旗下被稱作「三中」的媒體事業,包含中國電視公司、中國時報及中天電視。自完成併購起,其產業從食品產銷橫跨到媒體經營,此次併購情事被稱為「旺旺併購中時中天中視事件」。 2011年,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欲出資併購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中嘉網路」,但鑒於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迴避審查、學者擔心此宗併購壟斷言論自由等因素,造成併購行為遲遲無法進行,除各領域學者、公民團體的抗議外,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亦曾集中其媒體資源反制NCC的反壟斷行為,此稱「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

新!!: 中國時報和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 查看更多 »

旺旺併購中時中天中視事件

旺旺併購中時中天中視事件,由2008年開始,至2009年間,旺旺集團總經理蔡衍明,以其私人資金,收購《中國時報》、中天電視台與中視,形成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的事件。 在併購過程中,部份新聞學者擔心此舉將會形成台灣新聞壟斷,妨礙新聞自由,對此提出反對。 在旺旺完成併購之後,發生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

新!!: 中國時報和旺旺併購中時中天中視事件 · 查看更多 »

旺旺集團

旺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旺旺食品)以食品產銷為主幹的台灣旺旺集團,由蔡衍明所創立,之後進入中國大陸、日本、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市場。目前旺旺集團的營運重心及主要獲利來源皆在中國大陸,僅中國大陸即開設有40家以上的分公司、110家以上的工廠。旺旺集團除了本業的食品產銷之外,且跨足媒體、保險、醫療、餐飲、農業、房地產等產業。集團2005年年營收超過新台幣226億元,2013年單僅集團旗下中國旺旺年營收就達17.34億美元(約526億新台幣)。.

新!!: 中國時報和旺旺集團 · 查看更多 »

摩斯漢堡

摩斯漢堡(モスバーガー;Mos Burger)是源自日本的跨國連鎖速食餐廳(),由櫻田慧與渡邊和男、吉野祥於1972年在東京創立。至今業務已擴展至全世界,但其主要的分佈點還是集中在於亞洲;截至2018年3月,全球共開設1,693間門市,其中1,341間在日本。.

新!!: 中國時報和摩斯漢堡 · 查看更多 »

悠遊卡

悠遊卡(-)是臺灣一種非接觸式電子票證系統智慧卡,由悠遊卡公司發行,首先於2002年6月通用於臺北捷運。目前發行張數7千多萬張,使用範圍已經擴及臺鐵、高鐵、桃園捷運和高雄捷運,以及全國各大縣市(除澎湖縣)的公車、臺灣好行公車和部份的國道客運,可於交通用途或全臺灣陸續增加的小額消費商店及政府機關使用。悠遊卡產品的口號是「一卡在手,悠遊全台」,亦是悠遊卡公司的使命宣言。.

新!!: 中國時報和悠遊卡 · 查看更多 »

操控性工作者

操控性工作者,或淫媒、色情媒介者、仲介色情,即以操控性工作者(賣性者)維生的人,俗稱扯皮條、拉皮條、雞頭,女性稱老鸨、媽媽桑或媽媽生(ママさん的日文音译);於男性則稱皮条客、龜公,台灣話於男性稱三七仔(台羅:sam-tshit-á,意思是仲介色情成功可抽三成佣金的男子),於女性稱老娼(台羅:lāu-tshang)、媌母(台羅:bâ-bú)。而載送賣淫者去目的地的駕駛人,香港和台灣都俗稱為馬伕,均指为性工作者/賣性者攬客、操控性工作者為生的人。 原则上,操控者是一种代理人或仲介人,帮助委托的性工作者寻找客户和后勤,实际上操控者通常利用地位或关系来剥削性工作者的个人营利。 依靠操控性工作者為生,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是違法行為。由於在世界很多國家,並不想傷害性工作者,但又想解決當中剝削與人口販運問題,所以在合法賣淫的地域中,如波兰、德国的部分地区和美国内华达州的部分地区,「操控性工作者」也是违法的。.

新!!: 中國時報和操控性工作者 · 查看更多 »

改革历程

《改革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前中央總書記赵紫阳的回忆录,於2009年5月29日於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副标题“完整录音 还原历史”,其英文标题是“The Secret Journal of Zhao Ziyang”(字面翻译是“赵紫阳的秘密日记”)。 《改革历程》的英文翻譯版《Prisoner of the State: The Secret Journal of Premier Zhao Ziyang》(字面翻译是“国家的囚犯:赵紫阳总理的秘密日记”)在此前于5月13日出版。 台灣於2009年6月8日由時報文化出版該書,書名為《國家的囚徒:趙紫陽的祕密錄音》,其英文標題是「Prisoner of the State」。.

新!!: 中國時報和改革历程 · 查看更多 »

愛之味

愛之味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愛之味,A.G.V. Products Corporation,),是台灣嘉義縣民雄鄉一間從事食品加工的公司,成立於1971年6月,主要生產罐頭食品、調味料、飲料等。.

新!!: 中國時報和愛之味 · 查看更多 »

愛你沒條件

《愛你沒條件》(RPOGE),2015年台灣八點檔時代劇,為華視2015年度大戲,禾豐傳播製作,李岳峰導演,江祖平、江宏恩、陳威翰、謝金晶、林可唯、丁力祺領銜主演。2014年12月9日開鏡,2015年3月18日於華視主頻上檔。本劇講述80年代台灣歌舞團團員的故事。.

新!!: 中國時報和愛你沒條件 · 查看更多 »

愛在他鄉 (中視電視劇)

《愛在他鄉》是1995年中國電視公司(中視)八點檔連續劇,胡錦製作,鄭裕玲、寇世勳、車軒、龍劭華、陳庭威、坣娜主演,林翠客串演出,部分劇情在美國實地拍攝。香港播映權由亞洲電視購得,1996年本港台以中文劇名《被出賣的女人》及英文劇名《Formosan Lady》播出粵語配音版。.

新!!: 中國時報和愛在他鄉 (中視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愛情敲敲門

《愛情敲敲門》是八大綜合台播出的綜藝節目,共分兩版,均由沈春華主持,是沈春華繼台視《我愛紅娘》後主持的交友節目,開場口號為:「《愛情敲敲門》,為您敲開緣份的大門。」第一版首播時間為2013年4月22日至2013年11月14日,由八大綜合台與高點綜合台合作播出;第二版首播時間為2014年2月14日至2014年5月9日,由八大綜合台單獨播出。.

新!!: 中國時報和愛情敲敲門 · 查看更多 »

憲法各表

憲法各表(Two Sides, Two Constitutions)是由前民主進步黨主席謝長廷提出的政治主張,主張以《中華民國憲法》(含《憲法增修條文》)治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治理大陸,兩岸對等,互不隸屬,依憲法有特殊關係。立場接近於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兩國論)。 謝長廷強調,憲法各表與一中各表的不同在於,憲法各表強調兩岸在現實上不相隸屬,但依憲法有特殊關係;而一中各表則不承認對方擁有主權。他希望以《中華民國憲法》來作為台灣共識的核心,以突破兩岸關係。 這個主張最早稱為憲法一中,因與馬英九提出的主張名稱相近,後改稱憲法共識,又改為憲法各表。謝長廷認為可以憲法共識作為台灣內部共識,對外則用憲法各表來定位兩岸關係。但目前仍然在討論中,未形成民主進步黨的政治主張。.

新!!: 中國時報和憲法各表 · 查看更多 »

應援色

應援色(韓語:응원색)為日韓應援文化的一環,多數藝人會擁有自己的應援色,各個藝人的應援色、粉絲名通常由官方制定或統一公佈,官方也會售賣與其藝人應援色相同顏色的手燈、螢光棒或其他相關應援物。在大型的演唱會中(例如群星演唱會、慈善公益演唱會),偶像可以透過應援色找到自己粉絲所在位置,對偶像和粉絲來說意義重大。當舉行單獨演唱會時,全場粉絲會利用應援色為偶像製造一大片同色區塊來助陣。時至今日,韓國娛樂圈之間的「撞色」爭議也時有所聞。.

新!!: 中國時報和應援色 · 查看更多 »

數獨

數獨 ()是一種邏輯性的數字填充遊戲,玩家須以數字填進每一格,而每行、每列和每個宮(即3x3的大格)有齊1至9所有數字。遊戲設計者會提供一部分的數字,使謎題只有一個答案。 一個已解答的數獨其實是一種多了宮的限制的拉丁方陣,因為同一個數字不可能在同一行、列或宮中出現多於一次-->。 这种游戏只需要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字运算无关。虽然玩法简单,但数字排列方式却千变万化,所以不少教育者认为数独是锻炼脑筋的好方法。 因为数独上的数字没有运算价值,仅仅代表相互区分的不同个体,因此可以使用其他的符号比如拉丁字母、罗马字母甚至是不同形状的图案代替。 數獨遊戲由日本遊戲公司 Nikoli 於 1986年 發明,意思為「獨身最適數字」。 2005年,數獨遊戲發揚到全世界。.

新!!: 中國時報和數獨 · 查看更多 »

敖幼祥

敖幼祥是一位台灣漫畫家,生於臺北縣中和鄉(今新北市永和區)。其代表作《烏龍院》全球累计销量已经超过4300万册。同时敖幼祥也像《乌龙院》大师兄一样人称大师兄。获得了“亚运志愿者名人堂”代表。第 5 屆金漫獎頒獎特別貢獻獎。民國七十二年在報上連載四格漫畫.

新!!: 中國時報和敖幼祥 · 查看更多 »

故事工廠

故事工廠(英語:Story Works)由林佳鋒與黃致凱共同創辦。 創立於 2013 年 12 月 31 日,迄今發表 6 回作品。 《白日夢騎士》《3個諸葛亮》《男言之隱》《莊子兵法》《偽婚男女》《變聲偵探》。 故事工廠以原創戲劇作品為主體,致力培養專業劇場人才、落實戲劇教育,推動文創夢土、打造互動式的劇場人文環境,希冀一篇篇好故事,將生活養分帶進台灣各個角落。秉持對戲劇的熱情與使命、踏實的站在這片土地上,呈現每個動人時刻,承載每位觀眾的悲、苦、喜、樂,將溫熱的淚與汗化為生命之河、沁心回甘。 在這裡,我們製造感動,製造驚喜,製造有生命的故事。 獲107 年度國藝會演藝團隊分級獎助、106年臺北市傑出演藝團隊、105年臺北市傑出演藝團隊.

新!!: 中國時報和故事工廠 · 查看更多 »

慎芝

慎芝,本名邱雪梅,臺灣作詞作曲家、主持人,臺灣電視公司知名歌唱節目《群星會》即為其所主持。慎芝祖籍中華民國廣東省梅縣,曾至上海就學,因此精通國、台、客三語。.

新!!: 中國時報和慎芝 · 查看更多 »

慰安妇

慰安妇是二次大戰中太平洋戰爭期間,由日軍委託民間人力仲介募集或强制征集的為日本軍提供性服務的女性,對象主要來自日本本土、台湾、朝鮮半岛、中国大陆、中南半島,也有從歐美殖民地來的美屬菲律賓人、英屬馬來亞人(華裔和巫族),極少數白人來自印尼的荷兰女殖民者。 1931年11月,日本海军将日本侨民在上海虹口经营的4家「风俗场所」指定为日本海军特别慰安所,此后慰妇安妇制度蔓延到日本在东亚的整个战场。 由於有些慰安妇招募方式相當於詐騙或者逼良為娼,其手段極劣,一開始以一般工作的名義掩飾,招聘護士、工廠女工、軍中女清潔隊員,直到該等女性簽約赴工,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軍妓。大日本帝國兵敗太平洋戰爭後,中國大陸、南韓、北韓、臺灣的慰安婦向繼任的新日本政府展開了漫長的司法訴訟,並要求道歉,糾紛甚起,紛紛成為各政府的政治角力場。日本數十家教材出版社和辭書對慰安婦的本質並無一致的定義,南韓學校教材多強調為「性奴」,臺灣的歷史教材中此事也引致爭議。.

新!!: 中國時報和慰安妇 · 查看更多 »

慈濟基金會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英文: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於中華民國(臺灣)以外之國家或地區稱作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Taiwan Buddhist Tzu-Chi Foundation),簡稱慈濟基金會,是臺灣證嚴法師創辦,經中華民國內政部社會司(今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立案的一個全球性慈善及宗教團體,其總部位於花蓮縣新城鄉的靜思精舍。慈濟成立初期,即開始從事社會救助事業。.

新!!: 中國時報和慈濟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托泰·布典

托泰·布典(Totai Buten,),漢名陳抵帶,別名木魚,是一位阿美族與噶瑪蘭族人士。他是壽豐鄉首位民選鄉長,也是鹿野忠雄等人的嚮導。.

新!!: 中國時報和托泰·布典 · 查看更多 »

打開心傑

《打開心傑》是歌手張心傑的首張個人專輯,2011年3月3日於台灣正式發行,發行公司為百代音樂。 本專輯也陸續在新加坡、香港、中國等地發行。新加坡由華納音樂發行,香港由星娛樂發行,中國由星外星唱片發行。.

新!!: 中國時報和打開心傑 · 查看更多 »

拒絕中時運動

拒絕中時運動,由民運人士王丹與澄社學者等人,於2012年在台灣發起的社會運動,起因為旺中集團主席蔡衍明於《華盛頓郵報》對於中國民主與六四事件的談話。王丹等人對此談話表示不滿,他們鼓吹文化界人士拒絕為《中國時報》寫稿、拒買《中國時報》,以表達不滿,要求旺中集團對此道歉,防止中國利用旺中集團來干預台灣民主自由。這個運動隨後得到許多文化界人士響應,包括余英時等人皆表支持。 因為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以及隨後發生的走路工事件,許多文化界人士擔心旺中集團壟斷新聞媒體,造成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被迫害,紛紛表態加入。.

新!!: 中國時報和拒絕中時運動 · 查看更多 »

拉芳星光大會

《拉芳星光大會》是東南衛視與金星娛樂公司共同製作的歌唱綜藝節目,由拉芳品牌贊助並冠名。播出時間為2010年5月1日至8月7日,共15期。.

新!!: 中國時報和拉芳星光大會 · 查看更多 »

拉阿魯哇語

漢人遷台之前的台灣南島語言分布圖(按 Blust, 1999)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東台灣"蘭嶼島(深紅色)表示為使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巴丹語群達悟語的區域. 拉阿魯哇語(拉阿魯哇文:Hla'alua,Saaroa,國際音標:ɬaʔalua)舊稱沙阿魯阿語,為台灣拉阿魯哇族人所使用的語言,用拉丁文字書寫,為台灣南島語言之一種,屬於南島語系的次語群。亦歸類為台灣南島語第3群,並與鄒語以及卡那卡那富語(Kanakanavu)並列。 目前台灣原住民鄒語群認證考試分為三類語群:(1).鄒語、(2).卡那卡那富語、(3)拉阿魯哇語。.

新!!: 中國時報和拉阿魯哇語 · 查看更多 »

曾垂紀

曾垂紀(),台灣專業銀行金融經理人。現任中華開發工業銀行常務董事兼總經理。.

新!!: 中國時報和曾垂紀 · 查看更多 »

曾亞君

曾亞君(),臺灣女演員,曾獲金鐘獎女演員獎。.

新!!: 中國時報和曾亞君 · 查看更多 »

曾立宇

曾立宇(),客家人,屏東縣內埔鄉代表曾健野(兼中國國民黨第三區黨代表)兒子,包子虎樂團成員、勝利一族樂團成員,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所。.

新!!: 中國時報和曾立宇 · 查看更多 »

曾英庭

曾英庭(),臺灣導演兼編劇。與公視合作多年,知名作品有短片《煙火》及《椰仔》、《双重約會》、《衣櫃裡的貓》與《最後的詩句》等長片,曾榮獲金穗獎與優良電影劇本獎,並獲得金鐘獎、台北電影節與多個國際影展入圍肯定。.

新!!: 中國時報和曾英庭 · 查看更多 »

曾柏瑜

曾柏瑜(),臺灣桃園大溪人,新北市在地深蹲協會理事長,亞洲民主青年連線台灣分部理事長,時代力量黨員。曾任職太陽花學運發言人、330反服貿遊行主持人、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行政組長、臺灣綠黨青年部召集人及臺北市政府(柯文哲市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2018年,代表時代力量參選新北市議員。.

新!!: 中國時報和曾柏瑜 · 查看更多 »

曾淑娥

曾淑娥(Tseng Shu-o, ),是台灣女子足球運動員,她自2002年起代表中華台北女子足球代表隊參加各項國際賽事。在2002年亞足聯U-19女子足球錦標賽中,曾淑娥協助中華台北奪得亞軍,並獲得大會最佳球員及金靴獎。 2008年8月,曾淑娥通過日本女子足球聯賽的神戶 Tasaki Perule的測試,隨即因球隊解散,無法成行。2009年1月,曾淑娥通過日本女子足球聯賽的千葉 JEF的測試,但該隊臨時反悔,而無法加入。 2009年3月,曾淑娥通過日本女子足球聯賽的福岡 J. Anclas的測試,卻因該隊不提供簽證事宜,而無法成行。同年9月,曾淑娥加入澳洲的坎培拉聯隊。2012年9月,曾淑娥加入法國女甲的羅亞爾聖艾蒂安女子足球俱樂部。 2014年2月,曾淑娥加入奧地利SV Neulengbach,於3月23日代表SV Neulengbach先發出戰瑞典Tyresö FF在歐洲女子冠軍聯賽的賽事,攻進一球,使曾淑娥成為台灣第一位在歐洲女子冠軍聯賽出賽和進球的球員。 2014年9月,曾淑娥回到台灣加入台中藍鯨女子足球隊,10月5日首次出賽。2015年球季轉隊新竹FC,不久後加盟冰島菲爾基爾足球俱樂部。 2015年 到法國阿爾比隊測試,成功爭取到一季的合約。.

新!!: 中國時報和曾淑娥 · 查看更多 »

曾昭旭

曾昭旭(1943年2月2日-)別號繼光,筆名明曦,台灣哲學學者,原籍廣東省大埔縣,《鵝湖月刊》創辦人之一。畢業於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博士。曾任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教師,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系講師、副教授兼所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教與學》雜誌編輯,《鵝湖月刊》主編,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曾昭旭三歲時跟著母親四處逃難,七、八歲時從大陸逃到香港,十二歲到了台灣。後來就讀建國中學完成六年學業,最初考上臺灣師大數學系,但考慮到當時國內沒有數學研究所,若想深造必須出國留學,家中經濟條件不夠,因此轉讀師大國文系。畢業且退伍後,回到師大唸研究所,在高明的指導下完成了碩士論文《俞曲園學記》,而在高明、林尹兩位教授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 《王船山及其學術》。但學位並不是他的人生目標,曾昭旭真正的興趣在兩性關係,特別是關於愛情的問題。曾昭旭先是經由唐君毅認識宋明理學,再從王船山處接上了新儒家。.

新!!: 中國時報和曾昭旭 · 查看更多 »

曾慶瑜

曾慶瑜(Regina Tsang,),為香港影星、歌星,在臺灣發跡,祖籍廣東。.

新!!: 中國時報和曾慶瑜 · 查看更多 »

性相關行業

性產業,包括色情產業在內,其產品多屬被認為兒童不宜的成人娛樂,例如色情片、艷舞表演等。 色情產業在世界經濟上有顯著地位,而且推進大眾傳播科技,例如家庭影片與網際網路多媒體。男異性戀者是性產業的最大消費族群,男同性戀者則是第二大。在很多國家,色情產業都處在合法與不合法的灰色地帶。色情產業支持者認為它可以教育人們的性知識,並滿足一個很大的社會需求支持者,他們認為將色情產業趕入地下只會惡化相關問題。反對者則認為色情產業剝削人們——特別是年輕女性,破壞社會道德,扭曲性觀念,例如助長對女性的物化。.

新!!: 中國時報和性相關行業 · 查看更多 »

怪盗基德

怪盗基德,是青山剛昌原作的日本漫画和動画作品《魔术快斗》中的主角,也是日本漫画和動画作品《名侦探柯南》中的客串角色。第一代真實身分為黑羽盗一,失蹤后又由其兒子黑羽快斗繼任。目前作品中所演出的主角為第二代怪盗基德。擅長使用魔術技法,主要道具是扑克牌枪。.

新!!: 中國時報和怪盗基德 · 查看更多 »

普世價值

在哲学等人文科学上,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之价值观念,是人类普遍认可的共同价值。.

新!!: 中國時報和普世價值 · 查看更多 »

時報廣告金像獎

時報廣告金像獎是中國時報系所舉辦的廣告設計比賽,是台灣第一個以廣告為主題所舉辦的設計比賽。目的為提昇商業廣告的地位,並教育讀者欣賞最高水準的商業廣告;同時希望藉此提醒廣告業,致力創作高品質的作品。 目前由時報廣告獎所沿伸出來的有時報華文廣告金像獎、時報亞太廣告獎、時報廣告金犢獎、金手指網路廣告獎。.

新!!: 中國時報和時報廣告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時報鷹

時報鷹為中華職棒1993年至1998年的一支球隊,其母公司為中國時報集團(現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旗下公司「時報育樂」,前身為1990年成立的黑鷹棒球隊,1991年由中國時報收購後改名『時報鷹隊』。歷任總教練為李瑞麟與林信彰,代表性的明星球員有「棒球王子」廖敏雄、「不良」曾貴章、「神奇小子」黃裕登、「盜俠」張耀騰等,因簽賭案解散,目前相關成員仍以「時報鷹棒球教練隊」活躍中。.

新!!: 中國時報和時報鷹 · 查看更多 »

時報文學獎

《時報文學獎》為臺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於1978年起所設立之文學獎,獎項包含:短篇小說、散文、新詩、小品文、書簡等。 2016年7月18日主辦單位突然宣佈第39屆時報文學獎暫停舉行一次,但臺灣文壇竟一無所覺;直到2018年再度恢復。.

新!!: 中國時報和時報文學獎 · 查看更多 »

時報文化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時報文化、時報出版,是台灣大型出版社之一,由《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創辦,為台灣第一家股票上櫃的出版社。.

新!!: 中國時報和時報文化 · 查看更多 »

時藝多媒體

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Media Sphere Communications, Ltd.),簡稱時藝多媒體,於1998年5月成立,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所屬子公司,為藝文展演活動之策展公司,策劃執行大型展覽、政府標案、企業贊助開發等。現總部位於中國電視大廈1樓。.

新!!: 中國時報和時藝多媒體 · 查看更多 »

1025反黑心顧臺灣大遊行

---- 1025反黑心顧臺灣大遊行,是2008年10月25日於臺灣臺北市舉行的一次大規模遊行,由民主進步黨主辦,臺灣團結聯盟及多個臺灣本土派民間社團協力籌辦。活動訴求主題是對總統馬英九及其所率領的執政團隊在兩岸事務上快速「親中」、且對於全球金融風暴及2008年中國毒奶粉事件等方面應變不力的質疑與不滿。 警方估計此次遊行有20萬名民眾參與,主辦單位則宣稱遊行人數達到60萬。.

新!!: 中國時報和1025反黑心顧臺灣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1953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1953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56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1956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60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60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四屆縣市長選舉,與1960年臺灣省議員選舉合併辦理,同時於1960年4月24日舉行投票。本屆選舉共選出臺灣省當時21個縣市的行政首長,任期4年,但並沒有牽涉到實施戰地政務的 福建省(金馬地區)。 最後,在21位縣市長席次中,基隆市市長選舉、高雄縣縣長選舉分別由中國民主社會黨的林番王 、及無黨籍人士余登發勝出,其餘20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新!!: 中國時報和1960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68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1968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

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Revoluția Română)指1989年发生在罗马尼亚的共产党政权倒台的政权更迭。除前南斯拉夫外,是东欧剧变中唯一以流血形式完成的政权更替。.

新!!: 中國時報和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 · 查看更多 »

1992年基隆客運罷工事件

1992年基隆客運罷工事件,簡稱基隆客運罷工案,是1992年6月臺灣發生的基隆客運員工罷工事件,由基隆客運產業工會發動。此次罷工間接促成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工委會)的成立。.

新!!: 中國時報和1992年基隆客運罷工事件 · 查看更多 »

1992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1992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十二屆縣市長選舉,係於1993年11月27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台閩地區23個縣市的行政首長。此次選舉包括金門縣縣長、連江縣縣長等福建省之縣份的行政首長首次進行的選舉。 23位縣市長席次中,民主進步黨取得臺灣省之臺北縣、宜蘭縣、新竹縣、臺南縣、高雄縣、澎湖縣共6席,無黨籍人士何智輝及張文英則分別在苗栗縣縣長選舉與嘉義市市長選舉中勝出,而臺灣省其餘13個縣市與福建省之金門縣及連江縣則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聯合新聞網.

新!!: 中國時報和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5年高雄國際暨區運馬拉松比賽

民國84年(1995年),為了配合該年在高雄市舉辦的台灣區運動會(簡稱高雄區運)的舉行,加上台北捷運正值施工期,籌辦馬拉松比賽的新單位中華民國路跑協會決議於高雄區運前兩週(1995年10月8日)在高雄市中山體育場—澄清湖的路線舉辦「1995年高雄國際暨區運馬拉松比賽(1995 Kaohsiung International Marathon)」。謝梅芬:《一起舉行 分開計時 高雄國際馬拉松 將與區運同步》。原載《聯合報》,1995年7月9日,第24版(體育)。 由於本活動有慶豐集團的鼎力贊助,故當年的比賽也稱之為「1995年慶豐高雄國際暨區運馬拉松比賽(1995 Chinfon Kaohsiung International Marathon)」。而此項比賽,是台灣有史以來首度將國際級馬拉松比賽南下舉辦的例子。.

新!!: 中國時報和1995年高雄國際暨區運馬拉松比賽 · 查看更多 »

1996年中華職棒假球事件

1996年中華職棒假球事件,是指在1996年在台灣發生的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選手涉嫌接受地下賭盤組頭收買,配合放水(打假球)的事件。此事件的爆發導致許多球迷失望造成觀賽人數急速減少,也造成時報鷹、三商虎、味全龍先後解散,為台灣職棒最低迷的時期。由於涉案球員以時報鷹球員居多,所以又稱「黑鷹事件」。.

新!!: 中國時報和1996年中華職棒假球事件 · 查看更多 »

2002年4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2年4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4月28日.

新!!: 中國時報和2002年4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6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2006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2006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2006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7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2007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基隆市市長補選

2007年基隆市長補選,即中華民國臺灣省基隆市第十五屆市長出缺補選,為原任基隆市第15屆市長許財利於2007年2月19日猝逝後所進行之選舉,於2007年5月12日投票、開票。共有5位候選人投入這次選舉,最後由中國國民黨籍的張通榮勝出。.

新!!: 中國時報和2007年基隆市市長補選 · 查看更多 »

2007年厦门市反对PX项目事件

2007年厦门市反对PX项目事件是指2007年福建省厦门市对该地计划兴建的对二甲苯(PX)项目所进行的抗议事件。该项目由台资企业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投资,将在海沧区兴建的计划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PX)的化工厂。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由富能控股有限公司和华利财务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腾龙芳烃80万吨/年对二甲苯等三项目获批准》 上海证券报 2006年7月13日。厂址设在厦门市海沧投资区的南部工业园区《海沧PX项目已通过国家级环评论证和审批》厦门网 2007年5月31日。该项目已经被纳入中国“十一五”对二甲苯产业规划。 由于项目厂址毗距厦门市中心不足10公里。由于担心化工厂建成后危及民众健康,该项目引起了民众的反对,并曾经遭到百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另外,該計劃相信是由陳由豪主導,且据称翔鹭集团的高管俞新昌和江绵恒也有密切關係。此事件後來以官方的讓步告終,然而有些參與者後來遭到違法指控。.

新!!: 中國時報和2007年厦门市反对PX项目事件 · 查看更多 »

2007年中國製造出口產品回收事件

2007年中國製造出口產品回收事件,亦名中國製造出口產品退貨事件,為美國及歐洲聯盟於2007年針對中國一些劣質出口產品實行回收、退貨、銷毀或不收貨等措施。 該中國製品退貨事件涉及寵物食品、兒童玩具及牙膏等。該事件令於中國大陸設工廠、從事加工生產之企業遇上大麻煩、破產,甚至造成美泰玩具供應商、香港商人張先生走上死路。.

新!!: 中國時報和2007年中國製造出口產品回收事件 · 查看更多 »

2007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

2007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2007 Tour de Taïwan)是在2007年3月18日─3月24日舉行,首先由高雄市的城市繞圈賽揭開序幕,連續七天,進行不同類型的公路賽與繞圈賽,最後一站則以台北市政府的繞圈賽收尾。與往年的環台賽不同的是,本屆的比賽是由南部的高雄、屏東地區,歷經北回歸線、西部地區重要城市與景點,最後再前進臺北縣八里鄉與台北市政府,作為結束。 也由於這次的環台賽路線與競賽的設置及規劃,都以台灣西部的路線為主,加上西部地區的地形差距不甚明顯,多以平原、丘陵、台地為主,山路僅有第四站的彰化縣八卦山一帶,因此,對於擅長登山賽的車手而言,將是一項考驗,加上第六站的「彰化鹿港─台北八里」長途公路賽,全長188.9公里,是所有比賽中最長之路線,因此選手在體力、耐力、速度的調配,也更顯得重要,加上國際自由車環台賽自去年起,獲得-zh-hans:国际自行车联合会;zh-hk:國際自由車總會;zh-sg:国际自行车联合会;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認可,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自行車資格賽中,亞洲區積分賽項目,因此,亞洲地區的車手也將此站視為進軍奧運會的關鍵之戰。.

新!!: 中國時報和2007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 · 查看更多 »

2008年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2008年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6月臺灣

這裡紀錄的是 2008年6月臺灣 所發生的事。.

新!!: 中國時報和2008年6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國產冷凍餃子中毒事件

2008年中國製冷凍餃子中毒事件是2008年發生在日本的进口冷凍餃子集體中毒事件。.

新!!: 中國時報和2008年中國產冷凍餃子中毒事件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国民众抵制家乐福事件

中国民众抵制家乐福事件,是一场发生于2008年4月,由部分中国大陆网民号召抵制法国连锁店家乐福超市的抗议示威活动,主题和口号是:「支持北京奥运、抵制法国连锁店家乐福超市、反对西藏独立。」 各地同时也有部分人持反对抵制的看法。最后抵制的浪潮在政府的干涉調停下無疾而終。.

新!!: 中國時報和2008年中国民众抵制家乐福事件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於2008年1月12日舉行,自本屆起,立法院委員由原先的225席減半至113席,任期由3年改為4年。本次選舉合併第三案、第四案全國性公民投票於同日舉行。 此次選舉是立法院首次使用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制度,113 (73+6+34)席立法委員包含73席單一制的選區區域立委、 6席複數制選區原住民立委(平地及山地原住民各三席)、及34席不分區及僑選委員(常合稱為「政黨票」)。 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中國國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區域立委方面:國民黨贏得57席、民進黨贏得13席、無盟贏得2席、無黨籍贏得1席;原住民立委方面:國民黨贏得4席、無盟贏得1席、親民黨贏得1席;在34席不分區及僑選委員(常合稱為「政黨票」)中,12個參選政黨中,只有國民黨、民進黨達到5%得票率的門檻,並按各自的得票率分別分得20與14席。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院共有113席,中國國民黨連同其與親民黨及新黨的協調席次共取得81席(71.7%),民主進步黨取得27席(23.9%),無黨團結聯盟3席(2.7%),親民黨1席(0.9%),無黨籍1席(0.9%)。中國國民黨於25個直轄市及縣市當中,取得其中15個的所有席次。 本次選舉與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3、4案同時舉行。第3案簡稱為「討黨產」公投案,第4案簡稱為「反貪腐」公投案。但這兩案最終都因投票率太低,未跨過百分之50的成案門檻而未獲通過。.

新!!: 中國時報和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暨第五案、第六案全國性公民投票,也是第四次總統直選,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此項選舉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有兩組,分別為1號: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謝長廷和蘇貞昌(通稱「長昌配」),以及2號: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蕭萬長(通稱「馬蕭配」)。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08年3月22日20時7分宣布開票結果,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及蕭萬長獲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届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以7,659,014票當選,得票率58.45%,謝長廷、蘇貞昌5,444,949票,得票率41.55%,馬英九、蕭萬長的得票數,較謝長廷、蘇貞昌多2,214,065票,更創下中華民國史上總統候選人最高得票。新任總統、副總統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這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二次政黨輪替。 本次選舉是臺灣2008年繼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後,另一場攸關社會未來走向的大型選舉。國民黨奪回失去八年的政權,在此次選舉後,同時掌握行政部門及立法院過半席次,達至「完全執政」局面。另一方面,與總統選舉投票合併舉行、涉及參與聯合國議題的兩項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皆因未達《公民投票法》所訂「領票人數達總選舉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之門檻而未能成案。.

新!!: 中國時報和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

2008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2008 Tour de Taiwan)在2008年3月9日─3月16日舉行,首先由高雄市愛河的城市繞圈賽揭開序幕,並依序在屏東、彰化、台中、新竹、台北都會區(臺北縣、市),進行不同類型的公路賽與繞圈賽,且不跨縣市進行。 較往年不同的是,以往環台賽僅有七站,因為配合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下簡稱「南港館」)隨著台北國際自行車展(下簡稱「自行車展」)於3月13日開幕,並正式啟用的關係,使得2008年的比賽,除了新增南港館的分站外,更創下一連兩天在台北市進行不同場地繞圈賽的首例,也讓環台賽在2008年的規模,提升至八站。 除了規模的提升,也因為這項比賽自2007年起,獲得-zh-hans:国际自行车联合会;zh-hk:國際自由車總會;zh-sg:国际自行车联合会;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認可,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自行車資格賽中,亞洲區積分賽項目,進而廣受眾多參賽隊伍的重視。雖然有部分選手,已經獲得奧運門票,但仍有眾多亞洲車手,將此比賽視為一場「奧運門票保衛戰」。.

新!!: 中國時報和2008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 · 查看更多 »

2008年西藏骚乱

2008年西藏骚乱,又稱2008年藏区骚乱。自2008年藏区抗议事件後,中共政府在全藏各地展开爱国教育运动,並增派工作组人员和驻军,同時襲擊的風險導致入藏的觀光客減少。 抗议地点以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为主(称“三·一四事件”),事件波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藏人居住地区。之后世界各国包括印度、尼泊尔等国也有相关的藏人抗议活动发生。 部分藏族示威者為了纪念1959年3月10日武装起義49周年,在中國的藏区、藏南的部分藏族激进人士集体抗议。但後來演变成藏族暴徒襲擊漢族、回族平民和商店、汽车等民用设施,并直接造成18名平民死亡的事件。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声称,此次骚乱是由分离主义分子挑拨,并由达赖喇嘛“有组织、有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起来的”。"Top officials in Tibet's government accuse exiled Tibetan spiritual leader, the Dalai Lama, of plotting the violence as part of what they describe as "separatist sabotage."":.

新!!: 中國時報和2008年西藏骚乱 · 查看更多 »

2008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2008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达赖喇嘛访台

2009年達賴喇嘛訪台發生於八八水災之後,由高雄市市長陳菊與民主進步黨所執政的七縣市首長聯名邀請西藏精神領袖——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於8月30日至9月4日間訪問台灣,並赴莫拉克颱風災區撫慰災民。這是達賴自1997年與2001年之後第三次訪問台灣。由於2008年馬英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之後,極力推展兩岸關係,因此達賴訪台在台灣及中國大陸引起正反兩面不同的看法。.

新!!: 中國時報和2009年达赖喇嘛访台 · 查看更多 »

2009年臺北市第六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台北市第六選舉區缺額補選,又被媒體稱為大安區立委補選,為中華民國台灣台北市第六選區(大安區)原任第7屆立法委員李慶安(中國國民黨)因雙重國籍案於2009年1月8日辭去立法委員後所進行的選舉,於2009年3月28日投票,並在當日晚間完成開票作業,由中國國民黨籍蔣乃辛以9,600票之差贏得該選區席次。.

新!!: 中國時報和2009年臺北市第六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查看更多 »

2009年雲林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雲林縣第二選舉區缺額補選,為中華民國(台灣)雲林縣第二選舉區(包括崙背鄉、二崙鄉、西螺鎮、莿桐鄉、林內鄉、斗六市、大埤鄉、斗南鎮、古坑鄉)原任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籍的張碩文因其父親張輝元及競選總部主要人員涉嫌賄選一事,被臺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判決當選無效定讞後所進行的選舉, ,自由時報,2009年7月1日於2009年9月26日進行,並由民主進步黨提名的劉建國當選。。.

新!!: 中國時報和2009年雲林縣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0年亞洲運動會跆拳道爭議事件

2010年亞洲運動會跆拳道爭議事件(又稱楊淑君事件、黑襪事件)是2010年廣州亞運的爭議裁判事件之一,發生於2010年11月17日,中華臺北亞運代表團的跆拳道項目選手楊淑君在比賽中遭判定犯規敗,以0比12敗北。亞跆盟指出她的使用舊款電子襪,其感應器違規,有作弊之嫌,但中華臺北隊認為判決不公,引起臺灣社會以及國際媒體的關注與討論。 經世界跆拳道聯盟組成委員會調查,仍認定楊淑君因使用舊款電子襪,不合規定而落敗,並針對罷佔場地部份做出禁賽處份。最終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接受此判決,楊淑君本人撤回對國際運動仲裁庭提出的仲裁要求。.

新!!: 中國時報和2010年亞洲運動會跆拳道爭議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1年10月中國

* 10月31日,网友爆料,多名淘宝网支付宝用户被捐款到中国绿化基金会账户,少则0.2元,多则6,000元()。.

新!!: 中國時報和2011年10月中國 · 查看更多 »

2011年高雄市第四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高雄市第四選舉區缺額補選,為中華民國原高雄縣第三選舉區(包含仁武鄉、鳥松鄉、大寮鄉、林園鄉)原任第7屆立法委員陳啟昱(民主進步黨籍)因轉任高雄市副市長而須依法辭去立法委員後所進行的選舉。由於原臺灣省高雄縣與原直轄市高雄市已於2010年12月25日合併改制為一新直轄市,故該選區名稱已調整為高雄市第四選舉區,唯選舉區範圍不變(即包含改制後之仁武區、鳥松區、大寮區、林園區)。此選舉於2011年3月5日舉行。選舉結果由民主進步黨提名、曾任青年輔導委員會主委的林岱樺當選。.

新!!: 中國時報和2011年高雄市第四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

2011年臺灣發生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又稱為塑化劑事件,傳媒稱塑毒風波、塑化劑或塑毒風暴等。起因為市面上部分食品遭檢出含有塑化劑,進而被發現部分上游原料供應商在常見的合法-zh-hans:食品添加剂; zh-hant:食品添加物;zh: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使用廉價的工業用塑化劑(非食用添加物)撙節成本。除了最初被披露的飲料商品外,影響範圍亦擴及糕點、麵包和藥品等。相關政府機關在事件爆發後,明訂2011年6月起,若相關食品未完成自我檢驗,一律禁止販售。 由於對台灣社會影響甚大,該事件常與2008年中國大陆的「三聚氰胺事件」相提並論;然而部份專家從日攝取量上限的角度指出涉及的塑化劑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是30年来最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亦有未具名學者從半數致死量出發認為是0.1倍者)。.

新!!: 中國時報和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1超級巨星紅白藝能大賞

《2011 超級巨星 紅白藝能大賞》,是臺灣電視公司(TTV)預定於2011年2月2日於台視主頻道播出的除夕特別節目。節目採由紅白兩隊歌手展開歌唱比賽的形式進行。其中,女性歌手組成紅隊,男性歌手組成白隊。紅白兩隊各有9組歌手上場,共18組歌手。本次最終以白隊獲勝收場。 節目形式與日本的《NHK紅白歌合戰》雷同,但與其不同的是,本節目於2011年1月10日晚間在臺北小巨蛋錄製,全程以高畫質錄製,並經過剪接及增加繁中字幕後在台視主頻道播出,香港TVBJ2台亦於相同時段同步播出經剪接的國語原音版本。.

新!!: 中國時報和2011超級巨星紅白藝能大賞 · 查看更多 »

2012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12年1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1月30日.

新!!: 中國時報和2012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2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12年3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3月30日.

新!!: 中國時報和2012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2年8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2012年8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9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2012年9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台北代表團

中華民國以中華臺北的名義參加本屆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運動會。 本屆奧運開幕式掌旗官由舉重選手陳士杰擔任,也是中華臺北代表團首度由舉重選手出任掌旗官;閉幕式則由為中華臺北奪得銅牌的跆拳道選手曾櫟騁擔任。.

新!!: 中國時報和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台北代表團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於2012年(民國101年)1月14日舉行,選出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及第八屆立法委員 ,中央選舉委員會,2011年4月19日。此次選舉為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將總統與國會議員合併選舉,亦是第一次出現女性總統候選人。 此次選舉包含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與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在總統選舉上獲勝、馬英九成功連任總統,立法委員選舉則取得過半席次、繼續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但不再擁有立法院議案表決的絕對優勢;而身為最大在野黨的民主進步黨,無論是在總統選舉的得票率、或是立法委員選舉的席次上均較前次增加。此外,身為泛藍政黨的親民黨在此次選舉不再與中國國民黨合作,自行推出總統與立法委員候選人,但僅在立法委員選舉上當選3席,總統選舉更僅取得不到5%的得票率。.

新!!: 中國時報和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12年1月14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與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該次選舉為中華民國第五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該次選舉共有三組候選人,依號次排序分別為:民主進步黨推薦提名的蔡英文與蘇嘉全(簡稱「英嘉配」)、中國國民黨推薦提名的馬英九與吳敦義(簡稱「馬吳配」)、以及親民黨提名但以聯署方式登記參選的宋楚瑜與林瑞雄(簡稱「宋林配」)。其中馬英九以時任(第十二任)總統身份競選連任、吳敦義為時任行政院院長,蔡英文與宋楚瑜則皆以在野黨黨魁身份參選,蘇嘉全時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林瑞雄則是唯一不具任何政黨職務的候選人。此次選舉中,兩岸關係、經濟民生與候選人的個人操守成為競選期間的主要議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12年1月14日21時54分宣布開票結果,馬吳配以6,891,139票勝出,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得票率51.6%;英嘉配獲得6,093,578票次之,得票率45.6%;宋林配則以369,588票墊底,得票率2.77%。當選人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 中華民國總統1996年開放直選後,除李登輝未競選連任外,陳水扁和馬英九均於第二任參選(2004年和2012年)時連任成功。.

新!!: 中國時報和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全國民意調查

在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前有多家機構進行全國民意調查,包括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年代新聞台、遠見雜誌及TVBS 新聞台。部份機構包括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時報、台灣蓋洛普市場調查、遠見雜誌及TVBS 新聞台亦採用統計模型推估選舉結果。在機構政治傾向方面,聯合報及中國時報傾向泛藍陣營,自由時報則傾向泛綠陣營。.

新!!: 中國時報和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全國民意調查 · 查看更多 »

2012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2012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東京台灣女留學生命案

東京台灣女留學生命案是2012年1月5日發生在日本東京都台東區新御徒町的命案,兩名就讀草苑日本語學校的台灣籍女留學生林芷瀅、朱立婕被發現於學校在外承租的學生宿舍遇害身亡;目前全案由日本警方偵結,遭到懷疑行兇的同校台灣籍男學生張志揚在名古屋遭到逮捕後自刎身亡。.

新!!: 中國時報和2012年東京台灣女留學生命案 · 查看更多 »

2012超級巨星紅白藝能大賞

《2012 超級巨星 紅白藝能大賞》,是臺灣電視公司(TTV)於2012年1月22日於台視主頻道播出的除夕特別節目。節目採由紅白兩隊歌手展開歌唱比賽的形式進行。其中,主要以女性歌手組成紅隊,男性歌手組成白隊,但在本次節目中有男女歌手表演隊伍對調的安排。紅白兩隊各有9組歌手上場,共18組歌手。本次最終以紅隊獲勝收場。 節目形式與日本的《NHK紅白歌合戰》雷同,但與其不同的是,本節目於2012年1月7日晚間在臺北小巨蛋錄製,全程以高畫質錄製,並經過剪接及增加繁中字幕後在台視主頻道播出,香港TVBJ2台在當天亦以國語原音播出。.

新!!: 中國時報和2012超級巨星紅白藝能大賞 · 查看更多 »

2013年11月

; 武裝衝突.

新!!: 中國時報和2013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輔仁大學更名事件

2013年輔仁大學更名事件,是2013年5月21日一起始於輔大新聞網的新聞事件。由於輔仁大學官方最初僅視為校內事務,且說明、應對未臻周延,致使事件成為公關危機(Public Relations Crisis),受到校內、社會各方的廣泛批評。.

新!!: 中國時報和2013年輔仁大學更名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4年1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2014年1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4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4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4年9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新!!: 中國時報和2014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4年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

2014年臺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於5月21日下午發生在台北捷運板南線的龍山寺站和江子翠站之間的列車上。該列車編號為222號列次,從南港展覽館站開往永寧站。嫌犯21歲的男大學生鄭捷,於16時22分至26分在編號2118和3118號、117與118編組的車廂內行兇,隨後於江子翠站遭員警和民眾制伏。事件共造成4死24傷,傷者的傷勢多集中在胸部和腹部。本案是自黃富康隨機殺人事件後,台灣近五年第五起隨機殺人案,亦是台北捷運自1996年通車營運以來,首起致命攻擊的犯罪事件。 2015年3月6日和10月30日,新北地方法院一審、二審皆宣判判決鄭捷四個死刑並褫奪公權終身。2016年4月22日,最高法院三審維持原持原判。2016年5月10日執行死刑槍決,該次為單獨一名死囚。判決死刑定讞經18天後執行槍決,並花7小时完成审查签署。.

新!!: 中國時報和2014年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

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是指臺灣於2014年被發現諸多食用油廠商違法事件。該起事件引起社會輿論對食品安全問題普遍關注,包括查出數起劣質油品事件。,-zh-hans:互联网档案馆;zh-tw:網際網路檔案館; zh-hk:互聯網檔案館; zh-sg:互联网档案馆;-.

新!!: 中國時報和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俗稱103年中華民國九合一選舉,於2014年(民國103年)11月29日舉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2014年1月21日。本屆選舉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之直轄市(6都)選出新一屆的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及里長,另加首屆山地原住民區長及區民代表地方制度法於2014年1月14日經立法院修法,1月29日總統公布,新增第83條之2及第83條之4,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由山地鄉改制者)為地方自治團體,並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亦於2014年5月13日經立法院修法,5月28日總統公布,新增第37條之1,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應於改制前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並由臺灣省(11縣3市)及福建省(2縣)中,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里長。 本屆選舉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應選名額共計1萬1130名,更有高達1萬9762位候選人登記參選。選舉結果,國內地方執政版圖巨幅震盪,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遭遇極大挫敗,由選前4都11縣市萎縮至1都5縣,在野的民主進步黨則由選前的2都4縣擴張為4都9縣市。 該次選舉有二十三個政黨參與,並有十個政黨當選直轄市及縣市議員,均創下歷屆新高紀錄。.

新!!: 中國時報和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總統府砂石車衝撞事件

2014年中華民國總統府砂石車衝撞事件,是2014年1月25日臺北時間4時55分(協調世界時晚間20時55分),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博愛特區重慶南路一段的中華民國總統府被砂石車衝撞的事件。這也是中華民國總統府廳舍自1919年落成以來,除太平洋戰爭末期的臺北大空襲之外,最嚴重的攻擊性維安事件。.

新!!: 中國時報和2014年中華民國總統府砂石車衝撞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及201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103年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於2014年11月29日舉行,包含直轄市自治法施行以來的第6屆直轄市長選舉,以及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17屆縣市長選舉。 本次選舉為首次直轄市長、縣市長同時改選,投票率約為67.59%,在22個直轄市、縣市長席次中,民進黨取得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4個直轄市及基隆市、宜蘭縣、新竹市、彰化縣及濁水溪以南各縣市與離島之澎湖縣,共計13席;國民黨取得直轄之新北市及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臺東縣與離島之連江縣,共計6席;臺北市、花蓮縣、金門縣分別由無黨籍柯文哲(參選後與民進黨協調)、傅崐萁(親民黨背書)、陳福海(親民黨背書)勝出。 本次選舉有十三位現任者爭取連任,除了臺中市市長胡志強、桃園縣縣長吳志揚(參選改制後的桃園市市長)、新竹市市長許明財、金門縣縣長李沃士、連江縣縣長楊綏生連任失敗外,其餘八位地方首長皆順利連任。.

新!!: 中國時報和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4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中國國民黨提名作業

中國國民黨於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之提名作業於2013年(民國102年)至2014年(民國103年)舉行。候選人產生過程主要依據2012年10月17日第18屆中央委員會第141次常務委員會議修正之《中國國民黨黨員參加公職人員選舉提名辦法》來進行。.

新!!: 中國時報和2014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中國國民黨提名作業 · 查看更多 »

2014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民主進步黨提名作業

民主進步黨第六屆直轄市長提名作業及民主進步黨第十七屆縣市長提名作業將於2013年(民國102年)至2014年(民國103年)舉行。初選方式依據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於2013年8月14日所通過的《2014年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辦法》,授權時任黨主席蘇貞昌,及接任的黨主席蔡英文,協調、徵詢提名作業。中央執行委員會目前已於2013年11月20日、2014年1月15日、2014年2月14日、2014年4月23日完成4梯次15縣市提名作業。.

新!!: 中國時報和2014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民主進步黨提名作業 · 查看更多 »

2014年越南排華暴動

2014年越南排華暴動(),或稱2014年越南反中暴動、2014年越南反華暴亂,是指2014年5月13日起,發生在越南的多起大規模民眾反華示威運動。 事件的背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有主權爭議的南海(越南稱之為東海)設置了「海洋石油981」深水油氣田鑽井平台以探勘石油,越南军方派出军舰阻止,引發兩國船隻在海上的對峙。新聞見報後,越南民眾發動了連串對於中國此一行動的示威與抗議,並在其後失控演變為對包含日本、香港、台灣在內的部分外資高勞動企业的打、砸、搶、燒的暴力攻擊,導致中冶集团與遭縱火台灣廠的一名陸籍員工等共6人罹難。 而台資、日資企業在工廠門口使用漢字,且由於官方奉行一個中国政策,所以教科書都教導臺灣是中国的一省因此越南人认為台灣屬於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資僅次於馬來西亞的台灣廠商首當其衝。有学者认为台商在越南的形象本就不近人情,或成为台资企业成为暴动针对的对象的原因之一。亦有在越南的华商指出,这次“排华”事件的中心区——越南南方的平阳省,早在2008年到2012年就是对台资罢工、劳资纠纷对立的重灾区,此次也有星馬華資商家受襲,很有可能在除政治之外,不排除越南工人也對華族商人積怨已久。對此,當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指责越南政府操纵民粹。事後越共則針對毀損事故表示歉意,並承諾懲處犯罪行為者,但認為民眾的和平抗議行為合理,而台商並沒有因為此次暴動事件而縮減規模或撒資,反而加大投資力道,光是2016上半年投資金額就飆升到4.65億美元.

新!!: 中國時報和2014年越南排華暴動 · 查看更多 »

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爭議事件

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風波及爭議事件,列舉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臺北市市長選舉之連勝文與柯文哲候選人及其競選團隊與支持者的相關事件。.

新!!: 中國時報和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爭議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4年臺灣黑心油品列表

2014年臺港黑心油品列表(Tainted-Oil list of Taiwan and Hong Kong),不符合臺灣、香港供應人類或動物使用的食用油相關加工食品及略史,參見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

新!!: 中國時報和2014年臺灣黑心油品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4年電影列表

2014年電影列表是2014年中港台公映的華語電影作品及中國上映的美國電影列表。.

新!!: 中國時報和2014年電影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

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是指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林義雄於2014年4月22日至30日間,為訴求核四停建所進行的一次禁食抗議行動。行動引起政界與反核運動波瀾。核四公投作為可能的解決方案之一,再次成為政治、社會焦點。而反核團體共同組織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也於21日召開記者會,宣佈將展開一系列聲援行動,4月22日上午,林義雄抵達臺灣長老教會義光教會,展開無限期禁食。在各方壓力之下,執政的馬英九政府與中國國民黨於4月27日做成「核四一號機不施工、只安檢,安檢後封存;核四二號機全部停工」、「行政院承諾儘速承諾召開全國能源會議,以確保未來供電無虞」兩點共識。4月30日,林義雄發表公開信,表示「核四既已決定停工,只要不再復工,那麼『停建核四』已不是議題」,宣佈停止禁食。.

新!!: 中國時報和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 · 查看更多 »

2015年4月中國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2015年4月中國 · 查看更多 »

2015年9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2015年9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201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是原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因為2014年地方選舉大敗後而於2014年12月3日辭任主席所進行的選舉,於2015年1月17日舉行。在此期間,國民黨主席由副主席吳敦義代理。朱立倫以19萬6065票當選黨主席。.

新!!: 中國時報和201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5年布加勒斯特夜總會爆炸事故

2015年布加勒斯特夜總會爆炸事故,是指發生於2015年10月30日,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一起夜总会火災,造成58人死,另逾153人受傷。 發生事故的夜店名為「集體俱樂部」(或「克萊迪夫」俱樂部,「Clubul Colectiv」 ),是由一間工廠的舊廠房改建而成的。火災於當地時間晚上11時左右發生,當時一支名為告別引力()的5人重金属乐隊正在舉辦新專輯的免費演唱會,約有400人前往觀賞,大多是年輕人。據目擊者說法,事故前曾有煙火秀,但火花引燃了隔音牆,隨即引發了爆炸火災。當局獲報後,出動超過60輛消防車與救護車前往救援。 30名死者中有26名當場死亡,1人送醫急救後不治。其餘為第二天以後未能存活的住院傷者。其中包括「告別引力」樂隊的主唱因大面積燒傷住院,而樂隊的另兩名成員當晚已死於此次事故;部份傷者是因為逃生時相互踩踏導致,因為該處僅有一個逃生出口。 11月1日,治療傷患的醫院稱,傷者之中有90人存活機會很低,所以未來死亡人數可能會顯著上升。原因如:吸入大量火災燃燒沙發或家具產生的有毒氣體、身體多部位的燒燙傷、遭受多人踩踏等;而法醫也對首位死者進行屍體解剖,屍檢初步結果,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 當地媒體稱,此起事故是該國近20年死傷最慘重的爆炸事故(對上一次為1995年3月31日造成60人死亡的),羅馬尼亞政府次日宣佈,為此起事故的死者追悼三天。 布加勒斯特市市长、罗马尼亚内务部长和罗马尼亚总理蓬塔先后辞职。.

新!!: 中國時報和2015年布加勒斯特夜總會爆炸事故 · 查看更多 »

2015年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爆炸事故

2015年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燃燒事故發生於2015年6月27日約20時32分臺灣新北市八里區八仙樂園游泳池內。由「玩色創意國際有限公司」與「瑞博國際整合行銷有限公司」所舉辦的「Color Play Asia—彩色派對」活動中,疑似因以玉米澱粉及食用色素所制作之色粉引發粉塵燃燒且導致火災事故。此次事故共造成15死484傷。 八仙樂園因為此事故於6月28日關園停業,同日行政院院長毛治國宣布全面禁止舉辦所有與粉塵相關的休閒娛樂活動。 此事故又被稱為八仙樂園火災、八仙樂園爆炸事件、八仙樂園燃爆事件、八仙樂園塵爆事件、八仙樂園粉塵閃燃意外。.

新!!: 中國時報和2015年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爆炸事故 · 查看更多 »

2016年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2016年 · 查看更多 »

2016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6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6年1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新!!: 中國時報和2016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6年2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中國時報和2016年2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6年7月黃淮氣旋

2016年7月黃淮氣旋是一股於中國北方形成、具高破壞性的溫帶氣旋。此溫帶氣旋引起华北地区、東北部分地區出現暴雨,間接引發洪澇、風雹災害,造成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山東、河南、黑龍江10省級行政區凡1500萬人受災。這次氣旋導致184人死亡與130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約250億人民幣。.

新!!: 中國時報和2016年7月黃淮氣旋 · 查看更多 »

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三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稱為2016年--約熱內盧奥运会,簡稱里約奥运,於2016年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乃是在1896年在雅典首屆奧運會至典至今有120年.本届奧運共有206個国家奥委会參與賽事,為歷史新高,其中包含首次參賽的科索沃和南苏丹。赛事设置了306套奖牌和28项奥运会项目,包括于2009年由国际奥委会引进的七人制橄榄球和高尔夫球。这些体育项目在主办城市33个场馆和圣保罗(巴西最大城市)、贝洛奥里藏特、萨尔瓦多、巴西利亚(巴西首都)和马瑙斯的5个场馆举办。 本屇賽事是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马斯·巴赫任期内的第一届夏季奥运会。2009年10月2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奥委会会议上被宣布为主办城市。里约成为了第一个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南美城市。赛事也是第一届由葡萄牙语国家举办和第一届完全在主办国冬季期间举办的夏季奥运会,还是自1956年和2000年以来,南半球第三届奥运会。 本届奥运所面临问题包括巴西政府的腐败和不稳定性、寨卡病毒、瓜纳巴拉湾污染严重问题以及安全问题等,以及因為禁藥醜聞造成俄羅斯的參賽選手受影響等比賽問題。儘管如此,比賽仍然如期舉行。.

新!!: 中國時報和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查看更多 »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

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於2016年(民國105年)5月20日舉行。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當選後,於此日宣誓就職,也意味著中華民國開始第三次政黨輪替。.

新!!: 中國時報和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 · 查看更多 »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16年1月16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其與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該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第六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本屆選舉總共有三組候選人,依號次排序分別為:中國國民黨推薦的朱立倫與王如玄(簡稱「朱玄配」)、民主進步黨推薦的蔡英文與陳建仁(簡稱「英仁配」)、及親民黨推薦的宋楚瑜與徐欣瑩(簡稱「宋瑩配」)。三黨均推薦不具該黨籍的副總統候選人,其中王如玄、陳建仁皆為無黨籍,徐欣瑩則為民國黨籍。本屆選舉,朱立倫同時以執政黨領袖及新北市長身份帶職參選,蔡英文、宋楚瑜、徐欣瑩皆以在野黨領袖身份競選,徐欣瑩同時亦是立法委員,王如玄曾任行政院勞委會主委,而陳建仁則在登記前辭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本屆選舉呈現繼上屆選舉以來,三黨主席二度同台角逐的局面;同時,亦是總統開放民選以來,首度出現正副搭檔皆屬不同黨籍、性別,及首次未有曾擔任過首都臺北市長的總統候選人。而中國國民黨在選前三個月廢止提名原先通過初選的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更創下國內政黨總統提名人撤換的首例。本屆選舉中,兩岸關係、經濟民生、與候選人的個人誠信問題皆成為競選期間的主要議題。競選期間全國民意調查顯示,英仁配以穩定幅度的差距保持領先態勢。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1月16日下午4時開票,隨著最後一票在基隆市安樂區投票所開出,在夜間10時多正式宣布選舉結果。英仁配最終以689萬4,744票當選為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得票率56.12%;朱玄配獲得381萬3,365票次之,得票率僅31.04%;宋瑩配則以157萬6,861票墊後,但比上屆多獲得超過120萬票,得票率大幅上升10.07%至12.84%,打開民主進步黨第二次執政的局面,並創下該黨歷年最高得票,民進黨各縣市得票與對手的差距皆是所有選舉最高的。然而也是中華民國歷屆全民直選總統大選投票率最低的一次。 本屆選舉不僅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三次政黨輪替,同時蔡英文也成為台灣史上首位女性最高統治者,中華民國首位女性、未婚、客家裔的總統,東亞史上繼韓國总统朴槿惠以來的第二位女性民選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陳建仁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任。.

新!!: 中國時報和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電視辯論

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選舉電視辯論,於2015年12月26日至27日、及2016年1月2日,由三立電視、公共電視台、《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中央通訊社、沃草、及Google聯合舉辦。.

新!!: 中國時報和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電視辯論 · 查看更多 »

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

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2016 G20 Hangzhou summit)是二十國集團第十一次峰会。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也是继韩国举办2010年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之后第二次在亚洲国家举办这项峰会。 中国把2016年峰会主题确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中方将从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4个领域进行峰会筹备工作。.

新!!: 中國時報和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 · 查看更多 »

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

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是2016年2月6日上午3點57分,發生於臺灣南部的地震,是繼921大地震後最嚴重的地震,震央位於高雄市美濃區,即屏東縣政府北偏東方27.1公里處,芮氏規模6.6级,最大震度為臺南市新化7--級。與同樣發生於臺灣南部的1964年臺南白河地震和2010年高雄甲仙地震的規模類似。學者馬國鳳、吳逸民指出,此次地震可能為「雙主震」,在美濃主震後,觸發在臺南的第二主震。這解釋了美濃一帶災害不大,而臺南市震災相對嚴重,但氣象局以間隔僅4秒為由,認定是同一地震。此起地震與1999年集集大地震為臺灣在二戰後傷亡相當嚴重的地震,並造成臺灣有史以來單一建築物倒塌之罹難人數最多的災害。.

新!!: 中國時報和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 · 查看更多 »

2017年

2017年經联合国大会指定为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也是俄國十月革命100週年。.

新!!: 中國時報和2017年 · 查看更多 »

2017年台灣勞動基準法修正爭議

2017至2018年台灣勞動基準法修正爭議,又稱一例一休再修法,是指蔡英文政府在2017年所提出之《勞動基準法》修正案,主要為因應2016年一例一休修法後,關於適度調整延長工時限制、例假安排及特別休假規定等建議之修法,被勞工團體認為其過度鬆綁之方向,將造成勞權大幅倒退。其主要修法方向包括:取消休息日「做一給四」加班費計算方式,改核實計算;放寬加班時數上限;放寬更換班次時應間隔11小時休息時間之規定;放寬「七休一」之規定,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的行業,雇主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例假日可在14天週期內調整,每2週內的例假及休息日至少應有4日、每8週內的例假及休息日至少應有16日;以及放寬特休假結算工資之期限。.

新!!: 中國時報和2017年台灣勞動基準法修正爭議 · 查看更多 »

2017年棕枝主日教堂爆炸

2017年4月9日棕枝主日,在埃及北部的尼罗河三角洲城市坦塔的圣乔治教堂與亞歷山大港的主要教堂科普特正教会圣马可主教座堂发生两起自杀式爆炸。 造成至少45人遇難,126人受傷。在襲擊之後,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召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宣布埃及進入三個月緊急狀態。伊斯蘭國西奈省在網絡上聲稱對這些攻擊負責。.

新!!: 中國時報和2017年棕枝主日教堂爆炸 · 查看更多 »

2018年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遴選事件

2018年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遴選事件(台灣媒體稱為拔管案)是指2018年年初國立臺灣大學遴選校長期間後所發生的事件,主要為選出管中閔為臺灣大學第11任校長後所衍生出的事件。.

新!!: 中國時報和2018年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遴選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8年花莲地震

2018年花蓮地震,是指主震發生於2018年2月6日23時50分41.6秒(UTC+8)的地震,其震中位於臺灣花蓮縣近海,地震規模為ML 6.2級、MW 6.4級,震源深度6.3千米。此次地震是臺灣繼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後最嚴重的一起地震,而其中主震正好發生在前述地震的两周年。本次地震前後發生了多次芮氏規模5級以上之地震,其中最大前震發生於2018年2月4日21時56分40.6秒,震中位於花蓮縣近海,地震規模為ML 5.8級,震源深度10.6千米。.

新!!: 中國時報和2018年花莲地震 · 查看更多 »

20之後

《20之後》為公共電視台‬預計於2018年9月推出的臺灣電視劇,由王小棣執導、溫郁芳與張可欣合力執筆,謝怡芬與藍鈞天搭檔年輕演員鄭靚歆、江沂宸、林孫煜豪、葉慈毓與胡釋安主演。.

新!!: 中國時報和20之後 · 查看更多 »

308條款

308條款為2001年台灣音樂著作權相關團體針對有線電視頻道業者所發起的抵制行動。2001年2月底,由於電視廣告費用居高不下,中華民國錄音著作權人協會(ARCO)與中華音樂視聽著作仲介協會(AMCO)發函給各有線電視頻道業者,指稱由於各有線電視頻道播放歌曲及音樂錄影帶並未付費取得授權,該兩協會旗下會員將從2001年3月8日起停止提供歌曲、演唱會及音樂錄影帶的播送;但唱片業者付費的宣傳廣告,非該兩協會旗下唱片業者的歌曲、演唱會及音樂錄影帶,不在此限。業界以其生效日期通稱為「308條款」。 第十二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主辦單位東森電視為了能在308條款下辦好金曲獎頒獎典禮,以「--盜版」為號召,獲得ARCO與AMCO允諾全力支持;TVBS同樣以「--盜版」為號召,選在該屆金曲獎頒獎典禮的前一天舉辦「五四音樂運動」賴俊欽, ,《中網娛樂2001年金曲獎》。 2001年6月13日,唱片業者與頻道業者達成協議,喧騰一時的308條款因而解除。.

新!!: 中國時報和308條款 · 查看更多 »

330反服貿遊行

330反服貿遊行又被稱作330凱道集結行動,是指在2014年3月30日台灣太陽花學運期間,由占領國會事件的抗議學生與公民團體號召支持群眾前往凱達格蘭大道與周圍地區表達反服貿訴求的活動。而由於活動呼籲參與示威遊行的民眾穿著黑色衣服作為標記,因此也被許多媒體以「黑衫軍」或「黑潮」稱呼。其標語為:「捍衛民主、退回服貿、人民站出來!.

新!!: 中國時報和330反服貿遊行 · 查看更多 »

5月27日

5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7天(闰年第14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18天。.

新!!: 中國時報和5月27日 · 查看更多 »

700歲旅程

是2016年台灣八點檔,以銀髮族為議題、養老村為背景的台視年度自製八點檔電視劇,群之噰傳播製作。由邱凱偉、陳怡嘉、張本渝、龍劭華、喜翔、丁強領銜主演。 本劇獲得中華民國文化部103年度高畫質電視節目旗艦型連續劇類補助新臺幣4,000萬元。於2015年6月24日開拍;10月8日舉辦開鏡記者會;2016年6月8日殺青,11月23日於台視主頻上檔。.

新!!: 中國時報和700歲旅程 · 查看更多 »

815全臺大停電

815全臺大停電是指2017年8月15日16時51分起在臺灣本島各地發生的大規模無預警停電事件,肇因於臺灣中油對台電大潭發電廠的天然氣供應管線意外停止運作,導致大潭發電廠6部機組全部跳停,進而造成全臺電力備轉容量不足,供電系統避免全面崩潰啟動保護措施而分區停電,最終於同日23時始恢復正常供電。 該停電事件發生前,全臺電力的備轉容量為3.17%,屬於供電警戒橘燈狀態。臺灣中油在停電後第一時間調查事故原因,定調為「承攬商更換計量站控制系統的電源供應器時誤觸,導致氣閥關閉停止供氣」。此次停電事件間接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傷,使得受影響之供電分區內的許多商家暫停營業、道路照明無法運作,影響區域擴及人口聚集的西部都會地帶,加上停電發生於通勤尖峰時間,造成人民生活不便。.

新!!: 中國時報和815全臺大停電 · 查看更多 »

830百日怒吼大遊行

830百日怒吼大遊行,为2008年8月30日,在台湾,由台灣社、台灣東社、台灣中社、台灣南社、台灣北社、台灣教授協會组织举行,民主進步黨動員參加的抗议遊行。本次遊行口號為「顧腹肚、護主權、要陽光」,訴求為「政府退稅、穩定物價;堅持主權、保護台灣;陽光法案、清明政治」。 本次遊行訴求,因為马英九政府對於經濟施政不起色,呼籲馬政府進行退稅、穩定物價、調整現行「快速傾中」的政策,同時要求台灣海峽兩岸所簽任何協定須經公民投票同意。而因為陳水扁家庭密帳案爆發,遊行訴求增列陽光法案,也希望立法院在半年內通過陽光法案,監督政治人物、政黨的政治獻金與財產之取得,更要求司法體系不要成為政治惡鬥工具。.

新!!: 中國時報和830百日怒吼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85度C

85度C咖啡蛋糕烘焙專賣店、85°C、85C或85度C()是一家跨國連鎖餐飲店。除咖啡、茶、蛋糕之外,亦有冰沙、果汁、伴手禮、麵包類等甜點類食品。.

新!!: 中國時報和85度C · 查看更多 »

921大地震

921大地震,又稱集集大地震,是1999年9月21日上午1時47分15.9秒(當地時間)發生於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造成臺灣全島均感受到嚴重搖晃,共持續约102秒,乃臺灣自二戰後傷亡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震央位于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处于南投縣集集鎮境內,震源深度约8.0公里,芮氏規模7.3级(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得矩震級7.6-7.7级)。該地震肇因於車籠埔斷層的錯動,並在地表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帶,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及大茅埔-雙冬斷層兩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此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51,711間房屋全倒,53,768間房屋半倒。不但人員傷亡慘重,也震毀許多道路與橋樑等交通設施、堰壩及堤防等水利設施,以及電力設備、維生管線、工業設施、醫院設施、學校等公共設施,更引發大規模的山崩與土壤液化災害,其中又以台灣中部受災最為嚴重。台鐵西部幹線一度全面停駛,亦有多數客運公司暫時停駛。 為悼念地震逝去的民眾與警惕自然災害的威脅,中央政府於2000年訂立每年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並舉行地震演習,以求災害來臨時能做好防護措施,將傷亡的可能降至最低。.

新!!: 中國時報和921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国时报徵信新聞徵信新聞報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