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88 关系: 劉增鍇,劉琢瑜,劉若瑀,南方朔,台灣文學,吳鈞堯,向明 (作家),夏元瑜,姚朋,姬天語,孫淡寧,宋少卿,宋岡陵,小野,丁文智,中國文藝協會,平鑫濤,任卓宣,廖玉蕙,廖輝英,張禮權,張炳煌,張香華,張惠菁,張曾澤,余光中,保真,周芬伶,唐文華,王夢鷗,王盛弘,王鼎鈞,王育誠,琦君,紀弦,羅智成,白靈 (作家),韋瀚章,鍾鼎文,鍾肇政,鍾怡雯,華嚴 (作家),萬仁,須文蔚,顏崑陽,顧寶文,駱以軍,許世旭,許悔之,魏龍豪,... 扩展索引 (38 更多) »
劉增鍇
劉增鍇,台灣相聲演員,外號「相聲秀才」。籍貫山東沂水县。花莲师范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畢業。1993年參與組建台北曲藝團,擔任團長,1997年以後改任顧問。1997年,榮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自小便聽魏龍豪和吳兆南的《相聲集錦》,1999年8月26日,循古禮正式拜相聲大師吳兆南為師,學習相聲,本身亦有編寫新段子的能力。曾於2006年、2009年兩次參與中國中央電視臺春节联欢晚会演出,亦多次參與台灣綜藝節目。現為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團長。 雖有表演相聲無數,說唱功力亦非平庸卻難享盛名,自認是因長相不夠出色所致(亦在多數場合提及此事),故因此在挑選徒弟時選擇外型出眾者,認為如此能事半功倍。徒弟姬天語就是以此優勢拜入師門。.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劉增鍇
劉琢瑜
劉琢瑜,藝名劉夯,京劇演員,工淨行,研究生文化,著有《如何唱好戲》、(唱什麼都行)、(速成德文)等書。 在北京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學習京劇表演專業,1982年取得學士學位,參加中國京劇院(現在的中國國家京劇院)表演工作。 1988年到德國魏瑪李斯特藝術學院學習聲樂,獲得碩士學位,1996年應邀從德國到台灣,加入國立國光劇團。併在國光藝校擔任教師。曾獲台灣文建會頒發的文藝獎章、新文化獎、金鍾獎(復興廣播電台「花臉之聲」),1999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國劇表演獎。 獲獎劇目有《鄭成功與台灣》(1999年)《閻羅夢》首演版(2001年)《胡雪巖》(2006年)(廖添丁)和(大將春秋)等多部作品。 2010年加入吳興國的當代傳奇劇場,演出劇目(水滸108)、(康熙大帝與路易十四)、(欲望城國)、(暴風雨)等。 师承:孙盛文,孙盛竹,王泉奎,赵荣欣,张洪祥,夏韵龙,景荣庆等名师。1983年拜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先生为入室弟子。 常演传统剧目:秦香莲。大探二。连环套。黑旋风。九江口。五台山。御果园。将相和。铡美案。铡判官。赤桑镇。刺王僚。洪洋洞。锁五龙。芦花荡。审潘洪。双李逵。野猪林。草桥关。断密涧。曹操。姚期。敬德装疯。七郎托兆。霸王别姬。断后龙袍。 现代剧目:(杜鹃山)之 雷刚。(智取威虎山)之 李永奇 。(红灯记)之 鸠山。(海港)之 高志扬。(奇袭白虎团)之 方团长。(沙家浜) 之 胡司令。 儿童剧目:(红孩儿)之 牛魔王。(喜龙珠)之 老神仙。 L刘 L刘 L刘 Z琢.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劉琢瑜
劉若瑀
劉若瑀(),原名劉靜敏,在優人神鼓人稱蘭姊、蘭師,出生於新竹貿易二村,父親是軍隊裡的康樂官,她上有三個姊姊、一個哥哥。因受父親的影響,劉若瑀從小就愛上了舞台。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中國戲劇組畢業,1984年獲得美國紐約大學劇場藝術碩士,台灣現代戲劇表演團體優人神鼓(原優劇團)創辦人、現任優人神鼓藝術總監。.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劉若瑀
南方朔
王杏慶(),筆名南方朔,出身臺灣臺南市,是一位臺灣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2007年得到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文學評論獎。.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南方朔
台灣文學
台灣文學長期因為政治、地緣因素,早期經常被視為邊陲文學或中國文學的支流,在發展上即受到相當大的壓抑。尤其在外來統治者的廣義殖民下,紛雜書寫系統使台灣文學呈現無法連貫的窘境。不過相對的,從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古典漢文(台灣傳統漢文學)、華語白話文、日文、台語白話文和客語白話文的複雜情況及斷層也豐富了台灣文學的面相。 台灣文學就廣義而言應為「出生或客居台灣所發表的所有文字作品」,而狹義上則應指「描寫台灣鄉土人物、再現台灣典型環境、運用台灣語言的作品、表現台灣人的生活與思想」的文學作品。 台灣文學歷經日治時期新文學、反共文學與西化現代主義文學的發軔萃煉過程後,1970年代之後的懷鄉、鄉土、政治、女性文學於2000年代仍以嶄新型態呈現,且佔台灣文學一定重要性。除此之外,暢銷的勵志文學、新興的網路文學和同志文學也在這波多元化的並存發展中,競相在新媒介介面或寫作技巧上,重整台灣的新世紀文學圖像。而也就是如此,台灣文學雖在影像媒體夾擊中面臨著嚴峻挑戰,依舊試圖以更創新的面貌繼續蓬勃再生。.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台灣文學
吳鈞堯
吳鈞堯(),出生於金門昔果山,十二歲遷往臺灣,國立中山大學財管系學士、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為臺灣專業作家,被視為金門書寫人物代表之一。曾獲金鼎獎、《時報》、《聯合報》等小說獎,梁實秋、教育部等散文獎,並於2005年及2012年兩度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五四文藝獎章),曾任歡熹文化總編輯、時報周刊編輯、幼獅文藝主編及各大報文學獎、文化局等評審。現專職寫作,執筆兩岸等華文傳媒專欄。.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吳鈞堯
向明 (作家)
向明(),本名董平,臺灣現代詩詩人,湖南省長沙市人,中華民國空軍通信電子學校畢業,美國空軍電子研究中心結業,曾任電子工程師、《藍星詩刊》主編、《中華日報》副刊編輯,曾獲國家文藝獎、中國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等。 向明為藍星詩社重要成員,著有詩集、散文集、詩話集、童話集與童詩集。.
夏元瑜
夏元瑜,祖籍浙江杭州,出生於北平。今文學派學者夏曾佑之子;祖父夏鸾翔。其父於1922年辭世。.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夏元瑜
姚朋
姚朋(),字尚友,筆名彭歌,生於中國天津,籍貫河北宛平,新聞界人物與作家,中國國民黨籍,曾任《台灣新生報》副社長兼總編輯、《中央日報》社長、《香港時報》董事長。擔任過中華民國筆會會長,獲中國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第三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的華人世界終身成就獎得主。.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姚朋
姬天語
姬天語(Peggy Ji),本名徐嘉珮,台灣影視女演員、主持人、相聲表演藝術家 ,近年活躍於兩岸戲劇、文藝、主持等。.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姬天語
孫淡寧
孫淡寧(),筆名農婦,另有筆名張昭明、紫箋等。祖籍湖南長沙,在上海成長,194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孫淡寧曾經參加抗戰,並且在抗戰中負傷。 孫淡寧於1950年移居香港,1964年,那時她在《新民報》主編青年版《新聲》,後來新民報倒閉,1964創辦《新聲》雜誌。《新聲》結束後,孫在1967年起先後任《明報月刊》、《明報》、《明報周刊》編輯,並執教於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同時在1970年代到1980年代兼當專欄作家。後來由於香港前途問題,於1982年移居美國馬里蘭州。1998年榮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海外文藝獎。.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孫淡寧
宋少卿
宋少卿,出生於台灣花蓮縣豐濱鄉,台灣相聲男演員、男藝人。相聲瓦舍創辦人。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宋少卿
宋岡陵
宋岡陵(),台灣女演員,曾擔綱過多部電視連續劇的女主角,後曾短暫轉為電視製作人,最後完全退出演藝圈。.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宋岡陵
小野
李遠(),筆名小野,生於臺灣臺北市,籍貫福建武平,作家、編劇,任職中央電影公司期間參與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曾任中華電視公司總經理,現任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兼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校長。.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小野
丁文智
丁文智(1930年9月26日-),出生於山東省;台灣作家,本擅長詩作,後來文學領域也跨散文與小說寫作。筆名「夢雷」的丁文智,本職中華民國國軍基層士官,因具有共同存在意識等特點,即使只是業餘寫作,仍曾獲陸軍新文藝金獅獎、國軍新文藝金像獎、中國文藝協會中國文藝獎章等重要文學獎項。 除了文學寫作外,1968年與辛鬱、彭邦楨、羅行等合組出版社。1999年則接任創世紀詩社社長,至今仍在任。丁文智的寫作從生命本質探討為基礎,並延伸到對戰爭、世界或生命永恆等議題。較著名作品計有:〈葉子與茶如是說〉,〈能停一停嗎,我說時間〉,〈一盆小小的月季〉等。.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丁文智
中國文藝協會
中國文藝協會,英文名稱:Chinese Writer's & Artist's Association 。是中華民國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在國民政府遷台後早期相當重要的一個文藝團體。 在台灣文學史上,該協會與「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中國婦女寫作協會」、「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等文藝團體齊名。由張道藩、陳紀瀅、王平陵、尹雪曼,以及王藍等人發起,當時獲得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張其昀、教育部部長程天放、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蔣經國、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廳長陳雪屏等的支持贊助,及文化界、新聞界的協力籌備,1950年5月4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召開草創成立大會。該協會長期配合中華民國政府「反攻大陸」的政策,與其他親官方的民間文藝團體協力執行官方的文化政策。 該會於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中華文化復興節假臺北市中山堂正式成立,目的是聯合全國各地的詩人、詩刊、詩社,以推展詩道宏揚詩教為宗旨。.
平鑫濤
平鑫濤(),江蘇常熟人,上海大同大學畢業,中華民國出版業和影劇業巨擘,被評為「中華民國邵逸夫」。1949年遷居台北。本行會計,早年曾以筆名費禮翻譯外文小說,最早任職於台灣肥料公司南港廠,1954年2月22日公餘創立皇冠雜誌社。《皇冠雜誌》最初只是薄薄一冊以翻譯西洋小說為主的小雜誌,1960年代成為中華民國主要的重視市場與大眾品味的「大眾型」文学雜誌 鳳凰 2007-05-07。平鑫濤於1963年6月兼任《聯合報》副刊主編至1976年1月。1964年10月建立了《皇冠雜誌》的「基本作家」制度,預付稿費,網羅並培養當時有才華的作家。1965年創立皇冠文化。1965年2月《皇冠雜誌》增加發行東南亞版。1990年代皇冠文化已經是台灣甚至華文世界數一數二的、以雜誌為中心的出版王國。與妻子瓊瑤一起進入影劇業,專門把瓊瑤的小說作品翻拍成電影、電視劇。.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平鑫濤
任卓宣
任卓宣(),原名啟彰,筆名葉青,四川南充人。政治理論家。.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任卓宣
廖玉蕙
廖玉蕙(),筆名唐生、柳映堤,是一位出生於臺中縣潭子鄉的散文家及教師。 她曾獲得中山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中國文藝獎章及中興文藝獎章,並有多篇作品被選入高中及國中課本。.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廖玉蕙
廖輝英
廖輝英(),台灣作家,生於台灣台中縣豐原鎮(今台中市豐原區)。.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廖輝英
張禮權
張禮權(),字:文序,號:敬之,書齋有:文序閣、藏雲書屋、小喜樓、大山堂。 先後獲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碩士、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藝術史文學博士學位。 張禮權創作以水墨畫為主,近期突破傳統水墨框架,發展複合式媒材,豐富其創作能量。張禮權以拼貼、挪用、複製、拓印等當代創作技法,創造自身創作特色,重新包裝水墨畫,將文人畫的元素「書」、「畫」、「印」的賓主關係重新排列組合,翻轉以往定位為配角的「印」作為作品主軸,此為專屬張禮權之水墨符碼。 張禮權曾服務於國泰美術舘及台灣新生報社,目前任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院海峽分院副院長、 國家文官學院 講座教授、中華民國篆刻學會監事、台灣藝術大學校友會理事、台灣藝術大學系友會監事、台灣春聲畫會會長、台灣山水藝術學會第一屆理事、中華民國文化總會會員、台灣印社會員等。他並於1984至今,期間書畫篆刻邀請個人發表展出共計二十次,國內外聯展多次。史、書、書、印四藝成續斐然,國內外重要典藏品頗受收藏家好評,是兩岸三地及華人社會,兼具藝術理論與創作之重要知名藝術家。 張氏自1968年接受張秋台先生指導啓蒙,並参加日本大阪舉辦世界萬國博覽會之美術比賽,首次即榮獲國際水彩比賽之特優獎。 1981年起師事先生學習書、畫、印三絕,至今數十年仍持續著創作與研究。 就讀台灣藝術大學期間由:陳丹誠、李奇茂、蘇峰男、羅振賢等先生指導書畫藝事。 進入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就讀碩士,西洋美學受劉文潭教授指導,當代與現代美術理論受謝東山教授影響,碩論由美研所長教授指導,考入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史學素養受王仲孚教授啓發,論文結體與書法受林冠群教授影響。博士論文由王吉林教授指導。 張禮權在書、畫、篆刻多次展出三絕具擅,同時創作展覽與理論研究兼顧,傑出表現深受藝壇肯定。 他在獲獎方面:曾於1970年榮獲日本大阪萬博會美術特優獎、1982年榮獲內政部文藝獎狀(水墨類)、1995年榮獲中國文藝獎章(水墨創作類)、2005年榮獲全國當代水墨藝術名家獎(水墨創作類)、2014年榮獲TVBS"小確幸課程"、2015文化部104年文創之星人氣獎第一名、2016榮獲國家文官學院 講座教授(藝術類)、當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傑出校友、2017年入選香港主辦全球水墨畫家500強台灣38位代表之一。 他在出版方面:1991年由唐代文化公司出版出版「水墨經驗」、2004年鄧石如「陰符經大篆屏」研究、2007年由水雲山房出版「張禮權印譜」、2009年介析《飛燕驚龍記:大唐帝國文化工程師與沒有歷史的人(763-873)》98年9月出版。2012年論荊浩《筆法記》對北宋畫壇之影響,以及歷年出版多種書畫篆刻作品集。曾於報社刋載:其中有1993年「明四家賞析」專欄-由台灣新生報連載、1995年「元四家賞析」專欄-再次由台灣新生報連載、2004、2005年「藝術饗宴」專欄-由人間福報連載、2007《張禮權印譜》篆刻集由藏雲書屋出版、2009 介析《飛燕驚龍記:大唐帝國文化工程師與沒有歷史的人(763-873)》98年9月期刋出版、2012 論荊浩《筆法記》對北宋畫壇之影響、2015張禮權書畫印「當代與傳統」專輯。2016由張乃予策展張禮權個展「按.提.斡WAR」專輯。2017由張乃予策展張禮權個展「按.提.斡WAR2.0」專輯。.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張禮權
張炳煌
張炳煌(),字子靖,台灣毛筆、硬筆書法家,生於基隆,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主任、淡江大學書法研究室主任、中華民國書學會會長、國際書法聯盟總會理事長及臺灣e筆數位書畫藝術學會理事長、台灣佛教傳道協會理事長,曾榮獲過中華民國教育部社會教育獎章、國立歷史博物館金質獎章、全球中華文化薪傳獎、日本及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中國文藝協會中國文藝獎章美術書法獎等獎項,曾在中華電視公司社教節目《每日一字》書寫教育部頒標準字體近20年,在日本、臺灣及南洋各地舉行個展十餘次,獲選為2010年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 2014年他在民間全民電視公司文學節目《飛閱文學地景》負責「e書法」,即將名家白話詩以電子書法謄寫。.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張炳煌
張香華
張香華(),台灣作家,有眾多作品曾被譯為英、德、日、韓等多國文字。.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張香華
張惠菁
張惠菁(),台灣宜蘭人,作家。台大歷史系畢業後,公費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歷史學碩士及博士班。博士班二年級毅然放棄歷史學家夢想,開始致力於文學創作。 張惠菁寫小說,也寫散文。她的散文多取材對於現代都市生活現象敏銳、細微、特殊的觀察,具有人文深度的思考;但不強烈的直接抒情或是批判,往往藉冷淡、尖銳、繁複、縝密、靈活的敘述去呈現這世界的異象,而探觸現代人的存在問題。不斷追新求變,是她明顯自覺的創作氛圍。 作為一個新世代創作者,張惠菁試探著文學的諸般可能,逐漸推進寫作題材的邊界,尋找品種混同的新聲調。書寫溫柔又疏離的人間劇場。.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張惠菁
張曾澤
張曾澤(),台灣電影導演,原籍青島。政工幹校影劇系畢業,從影期間,歷任中央電影公司、國泰機構(香港)有限公司、邵氏兄弟公司基本導演。他的妻子是台灣著名擅演反派的女星李虹。 張曾澤曾擔任話劇導演,從影初期在中國電影製片廠擔任紀錄片剪輯、軍教片導演。當李翰祥在台灣創辦國聯影業時,他成為第一位被提拔的本地導演。先後執導數十部電影,首部執導的國語片是《牧野恩仇》,其他包括成名作《菟絲花》、《橋》、《紅鬍子》、《吉祥賭坊》、《古寧頭大戰》等,更憑《路客與刀客》、《筧橋英烈傳》兩度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而《悲歡歲月》則獲得中國文藝獎章電影導演獎。1971年成立「大漢影片公司」,離開邵氏後於1974年創立「曾澤電影公司」,創業作為《酒吧女郎》。1982年創辦「大涵影視傳播」製作電視節目。連續播出五年之公共電視節目《法窗夜語》獲第26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獎,台視單元劇《錢在燒》獲第24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單元劇獎,台視單元劇《前夫》獲第23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導播獎。.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張曾澤
余光中
余光中(),福建泉州永春人,生於江蘇南京,臺灣藍星詩社知名詩人、文學界巨擘,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曾於香港與台灣多所大學任教。在現代詩論戰與鄉土文學論戰中涉嫌以意識形態入人於罪引起爭議《羊城晚報》發表《向歷史自首?——溽暑答客四問》,聯合報,2017年12月16日。.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余光中
保真
保真(),本名姜保真,是一位出生於臺灣嘉義的林學及農學學者與文學家。.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保真
周芬伶
周芬伶(),筆名沈靜,台灣屏東人,是當代中文作家,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所著以女性書寫聞名,文字間既有感性的流暢,亦有精細的修飾。.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周芬伶
唐文華
唐文華(),本名唐慶華,臺灣京劇演員,工生行,臺灣國立國光劇團一等演員,頭牌老生。2014年起,國光劇團加聘二位一等演員:臺灣小海光培養的劉海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的温宇航,都從2等演員升任。 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文」字(1973年-1980年)科班出身。從胡少安(師承高慶奎、李盛藻)先生學藝。後在中華民國海軍的京劇團海光劇隊服兵役,退伍後留隊工作,1988年轉到復興劇藝實驗學校附設劇團(現在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附設京劇團),1993年到中華民國陸軍的京劇團陸光劇隊。 1994年起,中華民國台灣軍方不再經營戲曲團隊,軍方各劇隊解散後,他加入1995年7月1日成立的中華民國教育部國立國光劇團,被評為1等演員。在台灣的國營京劇團,曾獲評1等演員職稱的史上只有6人,高蕙蘭、朱陸豪、魏海敏3位和他同時被評1等演員,劉海苑和温宇航是2014年自2等演員升任。 主要演出作品有《胡雪巖》(朱紹玉編腔作曲)、《快雪時晴》(李超編腔,鍾耀光編曲配器,簡文彬指揮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閻羅夢》(首演版、2008年版,金國賢編腔作曲,金樂華編曲配器)等。 1996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的京劇表演獎項。2000年結婚,妻王耀星工京劇旦行。 2011年10月,推出「唐文華五十專場」,演出《群借華》(一趕三:前飾魯肅、中飾諸葛亮、後飾關羽),《未央天》(馬派、麒派名劇,係胡少安先生傳授之壓箱戲之一)。 T T T W.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唐文華
王夢鷗
王夢鷗(),籍贯福建长乐,筆名梁宗之,文學學者,研究領域遍及經學、文學、小學、美學。曾任教於廈門大學、重慶中央政治學校、政治大學、日本廣島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曾參與製作中央電影公司的影片,並兼任編劇委員。.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王夢鷗
王盛弘
王盛弘(),是一位出生於彰化縣和美鎮的作家及媒體人。.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王盛弘
王鼎鈞
王鼎鈞(),山東省臨沂縣蘭陵镇(今属臨沂市兰陵縣)人,台灣當代散文作家,曾用筆名方以直。創作以散文為主,其它還有詩、小說、劇本及評論。現旅居美國紐約市,專事寫作。.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王鼎鈞
王育誠
王育誠,為新北市新莊區人,前臺北市議會親民黨籍市議員、前新聞節目主持人。.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王育誠
琦君
君()本名潘希珍,又名希真,小名春英,浙江永嘉縣瞿溪鄉人(今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中華民國當代文學作家。琦君的作品以散文為主,亦涵括小說、評論、合集、論述、翻譯及兒童文學和繪本,其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文、日文、韓文等多國語言。琦君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琦君的散文多次被選入中華民國的中學國文課本,小說《橘子紅了》曾被台灣的公共電視台改拍為電視劇。 琦君寫作的風格以溫柔敦厚見長,多是懷舊文學作品。.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琦君
紀弦
紀弦,原名路逾,字越公,筆名路易士、章容、青空律等,陝西省扶風縣盩厔人,中華民國台灣現代著名詩人。.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紀弦
羅智成
羅智成(),籍貫湖南安鄉,出生於臺北市,臺灣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媒體工作者。.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羅智成
白靈 (作家)
白靈(),本名莊祖煌,台灣知名作家、評論家,現任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化工系副教授。.
韋瀚章
韋瀚章(),字浩如, 英文名Harold H.T. Wei, 廣東省香山县翠微乡(今广东省珠海市)人,自稱「野草」詞人、香水詞人,中國著名填詞人。.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韋瀚章
鍾鼎文
鍾鼎文(),台灣詩人,安徽省舒城縣人,與覃子豪及紀弦並稱為台灣現代詩「三老」。.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鍾鼎文
鍾肇政
鍾肇政(),台灣小說作家,為台灣客家人,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新竹州大溪郡龍潭-庄-字九座寮(今屬桃園市龍潭區)。早年入讀淡江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兵役期間因高燒不退造成聽力障礙。戰後就讀台大中文系僅兩天即輟學。原因之一為聽力障礙,上課時須將桌椅搬到教授旁邊才能聽課;然而,因教授口音而難以適應。另一原因為考進台大中文系後,才發現課程內容多是四書五經、唐宋古文八大家等,而鍾肇政感興趣的是現代文學。2015年因長期對社會有貢獻榮獲台灣大學頒發人文藝術類傑出校友獎章。在台尊稱其為台灣文學之母,與賴和相互輝映。 鍾肇政曾任國民小學教師、東吳大學東語系講師、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總統府資政。1966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1979年獲得吳三連文藝獎,1986年獲台美基金會成就獎,1992年獲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1999年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國家藝術基金會文藝獎,2000年李登輝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2001年獲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2003年及2004年陳水扁總統先後頒發第二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二等卿雲勳章,2016年獲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獲獎之多,為台灣前輩作家之最,證明了鍾肇政確實是台灣文學界實力最雄厚、創作力最旺盛的偉大文學家。 鍾肇政長年筆耕不輟,在台灣文壇與葉石濤齊名,兩人被並稱為「北鍾南葉」。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已出版《鍾肇政全集》38冊。長子鍾延豪也是作家,1985年因車禍去世,生前出版短篇小說集《金排附》及《華西街上》。鍾肇政也是「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強化台灣新文學教材」共同發起人。.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鍾肇政
鍾怡雯
鍾怡雯(),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人,是祖籍廣東梅縣的客家人,是一名馬華文學作家。她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為師大國文所碩士、博士。於學生時代即嶄露頭角,多次獲得各類文學獎,曾任《國文天地》雜誌主編,現任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鍾怡雯兼有文學創作及文學評論,其作品融合感性與理性。散文題材部分取自日常生活,風格獨特真誠如同其人,時有獨創觀點和超現實的意境,能從平常事物之中抒發獨特的體會。作家余光中曾說:「鍾怡雯綺年麗質,為繆思寵愛之才女,但她的藝術並非純情的唯美。她對於青春與愛情,著墨無多,更不論友誼。相反地,生老病死之中,她對後三項最多著墨,筆端的滄桑感逼人如暮色。」 文學評論家李奭學稱鍾怡雯為「文界哪吒」。其散文作品〈芝麻開門〉與〈垂釣睡眠〉曾被收錄於高中國文課本,為「課本作家」。.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鍾怡雯
華嚴 (作家)
嚴停雲(),筆名華嚴,福建省閩侯縣人。出身學者家族,亦自認受佛教影響。上海聖約翰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赴臺灣探親,因而居留在此地。婚後成為家庭主婦,但後來抽空創作成為臺灣知名作家。作品多以小說為主,擅長描寫人的七情六慾及生老病死,忠實呈現人生的不完滿,也提供智慧的心語。創作生涯長達45年,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視劇與電影,而最滿意的作品是其首創的對話體小說。.
萬仁
萬仁,台灣導演,生於台北市,東吳大學畢業。1980年代曾與其他台灣新電影導演共創「新浪潮電影公司」,現在自設「萬仁電影有限公司」。他的作品以關注及批判台灣政治與台灣社會為主,被視為台灣新電影重要導演之一。其妻蘇明明曾為演員。他在1996年榮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電影導演獎。.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萬仁
須文蔚
文蔚(1966年-),台北市人,為數位文學理論家與網路作家,也是重要的文學評論、文化評論者。他主要創作的文類為詩與報導文學,由於他的學術專長包括文學傳播、傳播法律、現代詩等,曾擔任多本文學刊物的主編、總編輯或編輯顧問,並曾擔任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主任、《新聞學研究》副主編。.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須文蔚
顏崑陽
顏崑陽(1948年11月1日-),台灣嘉義縣東石鄉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教授,於106年退休。顏崑陽以寫作散文為主,兼擅古典詩詞、現行小說的創作,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佳作、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等、中興文藝古典詩創作獎章、中國文藝獎章散文創作獎章。著作有《顏崑陽古典詩集》、散文集《秋風之外》、《小飯桶與小飯囚》及短篇小說集《龍欣之死》等。.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顏崑陽
顧寶文
顧寶文(),台灣指揮家、琵琶演奏家。1970年生於台北市。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音樂藝術博士。現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專任教授,為台灣國樂界第一位指揮專業教授。 十二歲開始學習音樂,表現極為傑出,多次獲得全國大賽之首獎。並皆以榜首成績分別進入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及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研究所就讀。後獲得全額獎學金進入美國林登沃德大學攻讀藝術碩士。並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音樂學院隨指揮大師唐納德‧波特內(Donald Portnoy)攻讀管絃樂指揮博士。 顧寶文除了指揮與琵琶外,亦擅長鋼琴、打擊樂器及大提琴。並曾於台北愛樂廣播電台主持「東方古典」節目。由於外型出色,學歷傲人,加上指揮情感豐富,迅速名列台灣新生代指揮家之林。亦多次專任指揮知名樂團,如高雄市立國樂團與新加坡華樂團。2010年顧寶文榮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中國文藝獎章音樂指揮獎、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傑出校友,2012年獲聘為新加坡華樂團(首任)及安徽交響樂團/民樂團之常任客席指揮。此外,亦獲頒國立台南藝術大學100年度「本校教師創作展演及研究成果」獎勵之全校第二名;國立台南藝術大學102年度「本校教師創作展演及研究成果」獎勵之全校第一名;國立台南藝術大學102年度「本校教師創作展演及研究成果」獎勵之卓越成就獎;國立台南藝術大學103年度「本校教師展演創作及研究成果」獎勵之全校第三名;文化部2014年第25屆傳藝金曲獎獲「最佳製作人」、「最佳民族音樂專輯」兩項入圍,2016年第27屆傳藝金曲獎再獲「最佳詮釋獎(指揮)」、「最佳傳統音樂專輯」、「最佳專輯製作人」三項入圍,並獲頒「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項。 2011年顧寶文創立台灣愛樂民族管弦樂團,成員募集來自大專院校教授,中小學教師,自由音樂家,及高中級以上在學學生約七十五人所組成,所有成員皆出自嚴格的科班訓練,是目前南台灣最具專業,亦最具規模的非政府組織民族管絃樂團。樂團以台灣(Taiwan)為中心,高雄為基地,展現熱情(Passion)、自信(Confidence)、與原汁原味(Original),(T,P,C,O.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顧寶文
駱以軍
駱以軍(),生於臺北市,祖籍安徽省無為縣,臺灣專職作家。.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駱以軍
許世旭
許世旭(허세욱,)韩国著名中國語言及文學家,詩人、散文家。高麗大學中文系教授。.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許世旭
許悔之
許悔之,本名許有吉,台灣桃園人,詩人,台北工專化工科畢業。曾任《自由時報》副刊主編、《中時晚報》副刊編輯、《聯合文學》月刊及出版社總編輯,現為有鹿文化總經理兼總編輯。 許悔之少年時期領悟到「詩」是他與外界溝通的最佳管道,開始詩的創作,並參加文藝營與朋友以詩相會。於1985年9月與陳去非等人創辦「地平線詩社」並發行跨校性校園詩刊。之後任職多所報社副刊編輯及出版社編輯,2009年與林良珀、林明燕夫婦成立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敏勇指出其詩作「既潛入個人又指涉社會;既在抒情的心田穿梭,又在哲理的原野滑行。在交織的冷靜與熱情之間,他捕捉經驗與想像衝擊的水紋和火花。」其四部詩集《肉身》、《我佛莫要,為我流淚》、《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有鹿哀愁》的「身體書寫」以情慾與宗教為切入,表現出流亡者的邊緣視角、耽美情緒與悲傷虛無的基調。.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許悔之
魏龍豪
魏龍豪,本名魏寬,後改名魏甦,拍電影時期因「甦」不好認,取名魏蘇。生於北京,台灣相聲演員,無師承。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來台後為尋找失散弟弟而以弟弟之名「龍豪」為藝名引人注意。爰因其弟為人做保,受保人於軍旅中逃亡,其弟則被拉入軍旅,魏甦知悉後已經不及挽救。其弟雖有來信二封,但其後斷絕訊息,自此失散,其後於魏甦過世前仍無有消息。.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魏龍豪
貢敏
貢敏,原名貢宗耀,筆名金聖不嘆,生於南京,中華民國台灣劇作家、導演,國立國光劇團首任藝術總監。政工幹校(現在的政治作戰學校)影劇科畢業。有話劇、電視、電影、戲曲編劇、導演作品多部。1970年獲頒第11屆中國文藝獎章話劇編劇獎。1977年以電影《風雨生信心》劇本,與趙琦彬共同獲頒國家文藝獎戲劇類。 1995年國立國光劇團成團,他應邀出任藝術總監,推動創作演出台灣題材的新編京劇,就是合稱《京劇臺灣三部曲》的《媽祖》、《鄭成功與臺灣》、《廖添丁》。.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貢敏
黃得時
黃得時(),台灣中國文學、台灣文學研究者、記者、作家、翻譯家,前臺北縣樹林鎮人。曾為臺灣大學教授。.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黃得時
黃海 (作家)
海,本名黃炳煌 ,生於台中市,台灣作家,通过文字获得多项奖项。.
齊邦媛
齊邦媛()是中華民國作家、中國文學學者,生於中華民國遼寧省鐵嶺縣,專長為中國文學、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齊邦媛被部分學者譽為臺灣文學之母。1947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臺灣大學榮譽博士。齊邦媛之夫羅裕昌被譽為臺灣鐵路電氣化之父。.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齊邦媛
蘇偉貞
蘇偉貞(),臺灣臺南人,知名作家。.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蘇偉貞
蘇紹連
蘇紹連(),台灣臺中縣人,知名詩人。蘇紹連對詩有很多的嘗試,從寫詩的手法、形式到作詩所使用的介面、表現方式等。手法如古詩的重寫、自我的分裂、物我交換之類的,形式則有散文詩、台語華語混搭詩。詩的載體從紙張到網際網路,表現方式從文字、影像、聲音到超文本。他不斷地實驗,這使他有更多的空間去展現要表達的意義。.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蘇紹連
蘇進強
蘇進強(1954年4月5日-),曾為陸軍部隊指揮官,筆名履彊,臺灣省雲林縣褒忠鄉人,是臺灣的軍人、詩人、學者、小說家與政治人物,曾任前台灣團結聯盟黨主席、南華大學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暨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教授、台灣新聞報及台灣時報社長、專欄作家、國安會諮詢委員、中華文化復興總會秘書長、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現任台灣原鄉文化暨社區發展協會會長、台灣青年數位文化創新協會理事長、金馬台澎兩岸交流協會會長、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副主席、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蘇進強
閻惠昌
閻惠昌(),指揮家、作曲家。出生於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現任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臺灣國樂團藝術總監、上海音樂學院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音樂學院、廣州星海音樂學院等大學客座教授。曾任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指揮教授、台灣高雄市實驗國樂團駐團客席指揮。 妻子為古箏演奏家熊岳。兩人育有一女,為女歌手閻奕格。.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閻惠昌
葉石濤
葉石濤(),出身台灣台南市白金町(打銀街)。台灣當代文學作家,創作以小說與評論為主,散文及翻譯為輔。葉石濤橫跨日治與戰後兩個世代,小學前曾接受兩年漢文私塾教育,畢業於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今臺南一中),歷任日本作家西川滿主持之《文藝台灣》的助理編輯。戰後擔任國小教師46年。1965年一度辭教職,進入省立臺南師範專科學校特別師範科就讀。.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葉石濤
邵僩
邵僩(),台灣作家,長年定居新竹市。.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邵僩
鄭貞銘
鄭貞銘(),福建省林森縣(今福州市閩侯縣)人,筆名正鳴,台灣大眾傳播學者。曾任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院長、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及其研究所的專任教授,兼任香港珠海學院新聞暨傳播研究所所長。.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鄭貞銘
鄭邦鎮
鄭邦鎮(),臺灣彰化縣員林鎮人,臺灣文學研究者、教育工作者。 1975年以論文〈說文省聲探賾〉得輔仁大學碩士學位,1987年以論文〈明代前期八股文形構研究〉得國立臺灣大學博士學位,歷任靜宜大學副教授、兼中國文學系主任、兼臺灣研究中心主任和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鄭邦鎮主要研究中國明清八股文研究、中國明清小品文研究與作文方法等,對臺灣文學也有研究;在學校開授應用文、臺灣文學紀事編年漢語文言、報紙閱讀與議題探索、中國簡體字概論等課程。 他提交給任教學校的自己的學術專長有8,依序是:八股文研究、小品文、漢語文言、中國簡體字、應用文書、作文方法、演說學、臺灣文學。1990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所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文學批評獎。 鄭邦鎮也是台灣教授協會的成員之一,政治立場傾向臺灣獨立;1996年鄭邦鎮參與發起建國黨,並且於1997年代表建國黨參選--長,1998年代表建國黨於臺中市參選第4屆立法委員,都未能當選。1999年當選第3屆建國黨主席,並且於同年8月宣佈參選中華民國總統,並與黃玉炎搭檔參選,但是由於未能超過連署門檻而未能參與總統大選,2000年1月6日宣布退選。 鄭邦鎮前後擔任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9年,大力提倡臺灣中國語文學界改革,及推動臺灣文學、語言系所的設立。期間曾接受文建會和所屬國立臺灣文學館的委託,策劃編纂2001年到2004年的《臺灣文學年鑑》。 鄭邦鎮在2007年8月15日被文建會借調到國立臺灣文學館擔任館長,為該館第1位和僅有的1位副教授級別職稱調任的館長,且大幅延長開放時間,每個開放日都從上午9時開放到晚上9時。2010年2月1日交接卸任,由李瑞騰接棒。同時,鄭邦鎮也是自2003年國立臺灣文學館正式開館營運以來的首任館長;並於其卸任前夕,獲頒三等功績獎章。 2010年,鄭邦鎮擔任臺南市政府教育局首任局長。 2013年11月1日,鄭邦鎮以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身份前往探視九名因食物中毒住院的台南市崇明國中學生,陪伴多時;其後,疑似在閒談間與學生及家長談到學生手抖不停的問題,鄭邦鎮笑談回覆:「拿個球棒把他們(學生)打昏,睡著了就不會再抖了!」次日11月2日臺南市議員蔡淑惠質詢此事,鄭未承認此事。媒體追蹤採訪後,鄭邦鎮改向家長與學生表達歉意,市府並以「無心之過」希望外界不要過度渲染。.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鄭邦鎮
陳凱倫
陳凱倫(),台灣男藝人,童星出身。.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陳凱倫
陶傳正
陶傳正(),臺灣實業家、電視劇、舞台劇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戲劇作品無數,同時為國豐實業與奇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陶傳正
林太乙
林玉如(),筆名太乙,世稱林太乙。福建漳州平和人,生於中國北京,文壇大師林語堂次女,與大姐林如斯,三妹林相如皆具有文才,合稱林家三姐妹。曾榮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傳記文學獎。1965年-1988年擔任香港《讀者文摘》總編輯,長達 23 年,直到退休。.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林太乙
林佛兒
林佛儿(),是一位出生於台灣臺南佳里的詩人、小说家、雜誌編輯以及出版從業者。他是鹽分地帶文學在二戰後的重要作家之一,也是臺灣推理小說的提倡者之一。.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林佛兒
林燿德
林燿德,本名林耀德,另有筆名康旻思等,為台灣作家。 先後畢業於師大附中及輔仁大學法律學系財經法學組,作品跨足詩、散文、小說、評論、劇本、漫畫等多項領域。.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林燿德
林聲翕
林聲翕(),廣東省新會人,香港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林聲翕
林黛嫚
林黛嫚()是台灣作家及學者。生於南投鄉下,台北女師專(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中國文學系博士,曾任《中央日報》副刊中心主任兼副刊主編,現任教於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就讀台大中文系時,林黛嫚得到全國學生文學獎小說首獎,即出版第一本書《也是閒愁》,1987年希代出版社打群體戰,一口氣推出六位新人作品,包括吳淡如、楊明、彭樹君、詹玫君、陳稼莉,出版第二本書的林黛嫚也加入,這些校園作家的作品得到年輕讀者的認同,這些小說族在短期內造成暢銷熱潮。 林黛嫚也以一年出版一本小說作品的創作節奏陸續出版了《閒愛孤雪》、《閒夢已遠》、《閒人免愛》等小說集,直到小說族風潮退燒,吳淡如、詹玫君、林黛嫚、楊明等小說族的元老也各自展開不同的創作生涯。 1998年林黛嫚榮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林黛嫚
林雙不
林雙不,本名黃燕德,1995年改本名為黃林雙不,台灣雲林縣東勢鄉人,台灣作家。.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林雙不
林武憲
林武憲(),出生於彰化伸港,台灣兒童文學作家,從事語文研究,筆名黃山、包文正、童心在等。 嘉義師範學校(現在的國立嘉義大學)畢業以後,北上服兵役期間因鐵恨先生的啟發開始鑽研語文。 1971年參加板橋國教研習會舉辦的兒童讀物寫作研究班時受到林海音、林良、潘人木等前輩的影響和鼓舞開始創作兒童文學。 曾任教於雲林古坑國小,彰化縣新港國小。曾任教育廳中華兒童百科全書特約編輯、國立編譯館國語教科書編審委員。 現為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常務監事。 作品譯成英、日、韓、德等多國語文,並編入《美洲華語》以及台灣、香港、新加坡、中國的語文及音樂教材。.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林武憲
李小平
李小平,台灣演員、戲曲導演。 從小進中華民國陸軍經營的京劇隊陸光劇隊附設陸光劇藝實驗學校學京劇表演藝術,工淨行,勝字科出身,藝名李勝平。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戲劇科畢業。歷任國立國光劇團助理排練指導、排練指導,2009年擔任台灣高雄市主辦的世界運動會開幕式總導演。 1996年榮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戲曲導演獎。2011年為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得主。 京劇導演作品有《美猴王》、《廖添丁》(京劇現代戲)、《閻羅夢》、《王熙鳳大鬧寧國府》、《新編樊梨花》、《李世民與魏徵》、《金鎖記》(現代京劇;京劇現代戲)、《新繡襦記》、《王魁負桂英》、《快雪時情》等。 歌仔戲導演作品有《刺桐花開》(與陳昇琳合作)、《人間盜》等。 相聲導演作品有『佛曰不可說 夫子曰大聲說』(春禾劇團2000)。.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李小平
李影 (香港演員)
李影(Violet Li)(1954年-),1970、80年代麗的電視藝員。.
李祐寧
李祐寧(You-Ning Lee,),台灣資深電影導演、製片人、編劇、教授。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影劇學院電影製作碩士、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現任中華電影製片協會第十四屆理事長、崇右影藝科技大學影視傳播系講座教授,從事電影編導、製作與教學工作30餘年。留美期間,描寫兩岸留學生的電影劇本《天亮叫我》贏得1983年行政院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優等獎,1984年返國執導台灣老兵返鄉探親劇情片《老莫的第二個春天》贏得1985年第21屆金馬獎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並入選1999年《亞洲週刊》20世紀中文電影100強,1992年獲得第32屆中國文藝協會中國文藝獎章戲劇獎年度最佳電影導演獎。電影代表作品有《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父子關係》、《殺手輓歌》、《竹籬笆外的春天》、《老科的最後一個秋天》、《流浪舞台》等片。2012年推出台灣老兵返鄉第三部曲《麵引子》,再度引起兩岸中生代影迷共鳴,一年內youtube點閱率高達30萬人次,並被《亞洲週刊》評為最新最重要的台灣老兵返鄉影片;李祐寧再度用台灣老兵返鄉題材,喚起兩岸傷痛情境的歷史,更大膽提出文化正統問題。李祐寧共執導劇情片12部、監製23部,曾任金馬獎執行委員會秘書長,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秘書長,中央電影公司製片部經理,國家電影中心董事,台灣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2017年指導及編劇電視連續劇《四月望雨-四季紅》。目前專注電影傳承教學工作,同時持續電影創作,已完成電影劇本《諾言》與《父女關係》正積極籌拍中。.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李祐寧
杜十三
杜十三(本名黃人和,),台灣南投縣竹山鎮人,台灣新詩作家。.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杜十三
楊三郎 (畫家)
楊三郎(),原名楊佐三郎,生於台北州網溪(今新北市永和區),台灣畫家。.
段彩華
段彩華(),原籍江蘇宿遷,台灣小說家。.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段彩華
沈春華
thumb 沈春華(),中華民國新聞界人物,出生於臺南縣下營鄉(今臺南市下營區),曾是中視新聞及八大電視的晩間新聞時段的當家主播。23歲以兒童節目《快樂小天使》拿下第1座金鐘獎,之後擔任主播,除了專業的播報能力,還有破紀錄得12座金鐘獎肯定,2008年以中天《沈春華Life Show》拿下綜合節目主持人獎,這是她第13座金鐘獎。也讓她成為歷屆電視金鐘獎以來最高紀錄得獎者。.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沈春華
沈海蓉
--海蓉(),原名--蓉,台灣京劇演員、也是台灣女演員,幼年進中華民國海軍海光國劇隊附設海光劇藝實驗學校學習京劇表演藝術,曾任海光國劇隊演員。 1978年加入中視為基本演員。首部演出連續劇為《江山萬里情》,至演出《名劇精選-狄四娘》開始正式走紅,為中視當家花旦之一。1979年獲第二十屆中國文藝獎章(戲劇表演獎),又獲中華民國國劇協會頒贈「梨園楷模」獎盾一座。.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沈海蓉
潭子區
潭子區是位於臺中市中部的市轄區。氣候屬亞熱帶氣候,特產有椪柑、紅柿、荔枝。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在此設置台中加工出口區(俗稱「潭子加工區」)。.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潭子區
潘人木
潘人木(),女性,本名潘佛彬。祖籍江蘇,生於遼寧。作家,小說家,兒童文學家。.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潘人木
朱天文
朱天文(),臺灣小說家、臺灣新電影代表劇作家,生於臺北市,籍貫中國山東臨朐,父親是知名作家朱西甯,母親則是台灣客家人、知名翻譯家劉慕沙。朱天文畢業於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和淡江大學,代表作包括悲情城市、童年往事、小畢的故事等。.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朱天文
朱少麟
朱少麟,本名朱蕙麟,出生於台灣嘉義市,祖籍湖北,為台灣當代女性作家。.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朱少麟
朱延平
朱延平(Chu Yen-Ping, Kevin,),是一位臺灣的電影導演,為臺灣1980至90年代重要喜劇電影導演之一。.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朱延平
朱芳慧
朱芳慧,臺灣戲曲研究者,著有《當代戲劇鑑賞與評論》、《跨文化戲曲改編研究》、《當代戲曲新觀點》、《游藝戲曲-淺論中國戲曲的演進與發展》、《Frauenrollen in der Chinesischen Oper und im Westlichen Theater》(德文)、《Die Frauenrolle in der Chinesischen Oper》(德文,博士論文)專書與期刊論文數十篇等。 目前任教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戲劇碩士學位學程專任教授,曾任成功大學藝術所所長、藝術中心演藝組組長。 幼年進中華民國空軍大鵬劇藝實驗學校,學習京劇表演藝術,攻習旦行。畢業後進入空軍藝工大隊大鵬國劇隊,擔任旦角演員。 自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中國戲劇組畢業後,到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取得戲劇學博士學位。 回國後於世新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擔任副教授。 曾任國立國光劇團演出組組長、藝術總監(1995年創團以來第1位女性藝術總監)。 2001年榮獲90年全國傑出青年獎章。 1998年榮獲中國文藝協會中國文藝獎章國劇理論獎。 1982、1983年榮獲兩屆國軍文藝金像獎最具潛力演員獎。.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朱芳慧
朱西甯
朱西甯,原名朱青海,生於中國山東省臨朐縣,臺灣作家。.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朱西甯
成英姝
成英姝(),籍貫江蘇興化,出生於台北。台灣作家。.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成英姝
曾虚白
曾燾(),字煦白,筆名虛白,是一位生於江蘇常熟的媒體工作者。.
查看 中國文藝獎章和曾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