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中国营造学社

指数 中国营造学社

中国营造学社是一个活跃于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专门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和保护的民间学术组织。.

目录

  1. 18 关系: 华南圭墀头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刘敦桢园冶四合院王世襄罗哲文郑孝燮闞鐸李庄镇 (宜宾市)杨廷宝江南园林志清代匠作则例清式營造則例成都博物馆文渊阁景山公园

华南圭

华南圭(),字通齋,江苏无锡荡口镇人,中国土木工程专家、建筑师。曾任天津工商学院院长。.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华南圭

墀头

墀头,俗称腿子,又称墀头墙,是東亞傳統建筑的房屋山墙伸出檐柱外的部分, 硬山顶建筑的墀头自下而上分别是下碱、上身、稍子,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建筑没有稍子。 墀头上多有砖雕作装饰。 File:Chitouqiang.JPG|北京四合院墀头墙上的戗檐和两层拔檐 File:Hualandianhua.JPG|北京四合院花篮垫花 File:Bofeng.JPG|北京四合院博风 File:Shangrao Xiangfu Lu 17 Hao Minzhai 2013.06.16 09-11-52.jpg|江西上饶相府路17号民宅 File:Gongcheng Wumiao 2012.09.29 16-42-40.jpg|广西恭城武庙.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墀头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以西约1公里处的坝上村月亮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内迁至李庄的中国营造学社于1940年至1946年间租用了此处作为办公和生活用房。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为张家大院,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为典型的川南民居建筑。梁思成、林徽因于1944年在此处完成著作《中国建筑史》及《图像中国建筑史》。2002年12月27日公佈為四川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刘敦桢

刘敦桢(),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湖南新宁人。他是中国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史学的开拓者,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中国现代建筑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建筑学教育的重要开创者。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呂彥直、童寯、梁思成、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刘敦桢

园冶

《园冶》,园林专著,明代计成著。书成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刻印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后流入日本,在日本被称为“夺天工”。三十年代時,中国营造学社创办人朱启钤在日本搜罗到《园冶》抄本,又在北京图书馆找到喜咏轩丛书(明代刻本《园冶》残卷),並将此二种版本和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所藏明代刻本对照、整理、注释,断句标点,于1932年由中国营造学社刊行《园冶注释》,为目前各版本《园冶》的主要依据。 《园冶》在中国长期寂寂无名,只有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女墙》中提到《园冶》一书,後來直到1932年,中国营造学社才重新刊行了此书。 近年来,国际上研究《园冶》的学者渐多。该书已经有英语和法语的全译本。.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园冶

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合院式中国传统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若呈「口」字形的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的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的稱為三進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故古人有詩云:“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越深,越不得窺其堂奧。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对外界比较隐密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 在现代,随着家庭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传统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战。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传统四合院也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有一些被拆除。.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四合院

王世襄

王世襄(1914年5月25日-2009年11月28日),号畅安,北京人,祖籍福州。中國著名文物收藏家、鑒賞家。.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王世襄

罗哲文

罗哲文,中国四川宜宾人,中国古建筑学家。.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罗哲文

郑孝燮

郑孝燮(),字揆甫,生于奉天(今辽宁沈阳),中国著名城市规划与建筑学家、古建与文物保护专家 。.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郑孝燮

闞鐸

阚铎()字霍初,号无水,安徽合肥人。中华民国及满洲国官员、古建筑学家。崔勇,中国营造学社研究,2004年,第147页.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闞鐸

李庄镇 (宜宾市)

李庄镇原為四川省南溪縣的一個鎮,1983年劃歸宜宾市翠屏区管轄,位於长江南岸,距岷江与金沙江交汇处19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早在南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李庄便成为南广县治和六同郡治所在。李庄至今保留着较为完好的古镇格局和许多历史建筑,包括旋螺殿、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东岳庙、张家祠、禹王宫三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10余个知名文化科研机构均内迁至此,使李庄成为战时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李庄镇 (宜宾市)

杨廷宝

杨廷宝(),字仁辉,河南南阳人。中国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自1940年起长期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任教授及系主任。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刘敦桢、吕彦直、梁思成、童寯合称“建筑五宗师”。.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杨廷宝

江南园林志

《江南园林志》是一部由中国建筑学家童寯撰写的书籍,介绍了(苏州)、杭(杭州)、沪(上海)、宁(南京)一带的中国古典园林。童寯在抗日战争前访问了大量的江南著名园林,进行实地考察和测绘摄影。此书汇聚了这些成果。1937年,书籍完成编写。原计划由北京中国营造学社出版,但因抗日战争未能实现。1963年,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籍。1984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再版了该志。再版时,增收《随园考》一文,补充图片,现收图片共340多幅。 《江南园林志》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方法进行测绘、摄影的古园专著,具有极高的学术、文化价值。.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江南园林志

清代匠作则例

王世襄主编《清代匠作則例》 《清代匠作则例》是王世襄主编的一套十卷清代关于土木工程,园林建设,城墙工程 ,河道工程,军器制造,以及佛作,金银作,漆作等工艺的做法和成例的抄本影印集。1963年,王世襄拟定一个编撰《清代匠作则例计划》;后因文化大革命而搁置;1995年从新向文物博物馆提出,列入工作计划。2000年开始,由郑州大象出版社陆续出版,现有《清代匠作则例》壹至陸卷,每卷仅印200-300册。.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清代匠作则例

清式營造則例

《清式營造則例》是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三十年代初研究清代匠作则例中的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成果。此书脱稿于1932年,1934年由中国营造学社出版。自此书出版一来,此书已成为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法课本之一。.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清式營造則例

成都博物馆

成都博物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的市级博物馆以及城市博物馆,1984年在成都东风路大慈寺开放。2009年,成都博物馆新馆开始修建,并在2016年6月11日开放。新馆位于天府广场西侧,与四川科技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美术馆、锦城艺术宫、皇城清真寺相邻。新馆由萨瑟兰-赫西建筑事务所(Sutherland Hussey Harris)设计,占地面积约113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共9层,表皮由黄铜覆盖,呈现出“金镶玉”的独特样貌,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馆内常设“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与中国皮影木偶展,藏品超过20万件。馆内另设有可容纳800人的皮影戏剧场和1000平方米的临时展厅,六楼则有可以俯瞰天府广场的观景长廊。.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成都博物馆

文渊阁

文渊阁(a),位于紫禁城外朝东路、文华殿以北,是清朝皇宫藏书楼。.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文渊阁

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景山前街,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 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筑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园占地23公顷,园内松柏葱郁,游人如织,是北京皇城内独具特色的所在。.

查看 中国营造学社和景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