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中国国家图书馆

指数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简称国图,旧称北京图书馆。.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512 关系: 嚴學淦劉伸劉其年劉熙敬劉盛堂劉鎧劉鍾洛劉毓瓊劉泮劉泰 (成化進士)劉湜危孝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图书馆叢壇古今图书集成古物陈列所史彬史積英吳堃吳家經吳佩陶吳瀚 (清朝)吳誦芬吳斑吳應寬向达夏名陛夏獻烈夏曾佑大上海都市计划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天祿琳琅妙应寺姚繼勉孫延長孫織錦孫頤臣孫新吾孔廣泉孔毓雲实胜寺 (北京)官箴宋肇昌宋文鑑實錄屠可標履巉岩本草岩波書店岳金堂... 扩展索引 (462 更多) »

嚴學淦

嚴學淦,清朝政治人物。江蘇丹徒縣人。 嚴學淦為舉人出身。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二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嚴學淦

劉伸

劉伸(生卒年不詳),明末官員。湖廣麻城(今屬湖北省)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劉伸

劉其年

劉其年(),字芝泉,直隸獻縣(今屬河北省滄州市)人。清朝翰林、政治人物。.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劉其年

劉熙敬

劉熙敬,清朝官員。江西星子縣人。同進士出身。 劉熙敬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中式丁酉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名臣徐樹銘、李鴻章、沈葆楨、馬新貽等同榜。官山西高平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劉熙敬

劉盛堂

劉盛堂(),清朝官員。云南会泽县钟屏镇人,祖籍湖南。刘盛堂母亲与唐继尧的祖母是朱姓亲姊妹。.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劉盛堂

劉鎧

劉鎧,清朝官員。甘肅武威人。中式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第一百一十五名進士,與名臣徐樹銘、李鴻章、沈葆楨等同榜,賜同進士出身。即用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劉鎧

劉鍾洛

劉鍾洛,清朝官員。直隸臨榆縣(今屬河北省山海關市)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劉鍾洛

劉毓瓊

劉毓瓊,清朝政治人物。廣東陸豐縣人。 劉毓瓊為舉人出身。嘉慶四年(1799年)二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劉毓瓊

劉泮

劉泮(生卒年不詳),明朝官員。江西泰和縣清水洲人,入江都籍。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劉泮

劉泰 (成化進士)

劉泰(),字世亨,順天府固安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劉泰 (成化進士)

劉湜

劉湜(生卒年不詳),明朝官員。河南太康縣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劉湜

危孝先

危孝先,字敦本,浙江臨海人。明初官員,進士出身。官至陵川縣丞。 危孝先於洪武四年(1371年)考中辛亥科進士。官至陵川縣丞,因事連坐,需做苦工贖罪。其子危貞昉為諸生,上疏明言其父年老體衰,不堪勞力,請求替父服役。朝廷降詔允許,孝先得以歸養。貞昉最終因勞累病卒。事見《明史·孝義傳》中。.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危孝先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南京大学的管理系科之一,是中国信息管理学的先驱。.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南京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暨江苏省公共图书馆,为江苏省省级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新馆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189号,旧馆位于成贤街66号,古籍部位于龙蟠里9号。截至2013年底,南京图书馆共收藏各种文献1100万余册,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是中国第三大图书馆、亚洲第四大图书馆。.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

叢壇

叢壇,清朝官員。山東省文登縣(今文登市)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叢壇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圖書匯編》,是清康熙時期由福建侯官人陳夢雷所編輯的大型類書。 此書共有一萬卷,,分曆象、方輿、明論、博物、理學、經濟等六「彙編」、每編再分若干「典」,共三十二典,每典又分若干「部」,共6117部,每部酌情收錄匯考(按照時間排序的描述)、總論(權威但無法按年代排序的描述)、圖、表、列傳、藝文(詩詞,注重唐朝及以前的作品)、選句、紀事(不足以收入匯考中的歷史事件)、雜錄(因缺乏真實性、偏頗或是藝術性而排除在前幾項的其他內容)、外編(宗教或非正統哲學)等項古今圖書集成經緯目録簡介,。初版本分裝576函,,50多萬頁;共1.7億字,萬餘幅圖片,引用書目達六千多種。因《永樂大典》大多已燬,此書是現存最大部的類書。 陳夢雷在《松鶴山房集》卷二「進匯編啟」提到:「凡在六合之內,鉅細畢舉,其在十三經,二十一史者,隻字不遺。其在稗史子集者,亦只刪一二」,清代重臣張廷玉評價說:「自有書契以來,以一書貫串古今,包羅萬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圖書集成》者。」 多认为古今图书集成印制于武英殿;但据裴芹和苗日新考证,古今图书集成应是在熙春园(今清华大学内荒岛)上印制的。.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古今图书集成

古物陈列所

古物陈列所是1914年至1948年在北京故宫外朝部分区域建立的中国第一家国立博物馆,长期作为国家博物馆发挥作用,也是中国第一家宫廷博物馆、中国第一家艺术博物馆,开创了中国国立博物馆的多项“第一” 段勇,古物陈列所的兴衰及其历史地位述评,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5):14-39。.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古物陈列所

史彬

史彬,字惟中,明初直隸溧陽人。官至河南鄭州知州。 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科曾棨榜三甲進士。后選為翰林院庶吉士,編撰永樂大典。永樂十三年(1415年)改任廣東樂昌縣知縣。任內“政舉民和,興教勸學”,重修城郭,并在學宮泮池上建希聖亭,聚集當地賢才,在亭中講授六藝。當時山賊爲患,史彬率主簿吳政率兵征討,將山賊平定。 宣德年後,史彬改遷鄭州,任知州。清乾隆《鄭州志》贊其撫民有方,任內百廢俱興。致仕後卒。清光緒《溧陽縣志》有傳。.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史彬

史積英

史積英,清朝政治人物。順天宛平縣人。 史積英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科三甲進士。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十二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史積英

吳堃

吳堃,清朝政治人物。福建崇安縣人。 吳堃為貢生出身。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十二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吳堃

吳家經

吳家經,清朝政治人物。江蘇青浦縣人。 吳家經為監生出身。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四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吳家經

吳佩陶

吳佩陶,字學用,號楊湖,湖北武昌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吳佩陶原名逢吉,道光五年(1825年)乙酉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沈桂芬、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曾任襄陽府教授。.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吳佩陶

吳瀚 (清朝)

吳瀚,清朝政治人物。陝西蒲城縣人。 吳瀚為監生出身。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吳瀚 (清朝)

吳誦芬

吳誦芬,清朝政治人物。安徽祁门縣人。 吳誦芬為舉人出身。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吳誦芬

吳斑

吳斑,字文南,清朝進士,浙江歸安(今屬湖州市)人。 吳斑之父吳增嘉為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進士。吳斑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順天鄉試中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成丁未科張之萬榜二甲第十三名進士。與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分發河南即用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吳斑

吳應寬

吳應寬,浙江余姚人。清朝進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吳應寬

向达

向达(),字觉明,号觉明居士、别署方回、佛陀耶舍。土家族,中国湖南溆浦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敦煌学家、中外交通史家,版本目录学家,翻译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向达

夏名陛

夏名陛,清朝政治人物。浙江仁和縣人。 夏名陛為舉人出身。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一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夏名陛

夏獻烈

夏獻烈,江西新建縣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科舉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考中庚戌科進士。曾任直隸束鹿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夏獻烈

夏曾佑

夏曾佑(),字穗卿,號碎佛,笔名別士,浙江杭州人。清末民初学者。.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夏曾佑

大上海都市计划

大上海都市计划是上海市政府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为指导战后城市建设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为上海结束租界历史之后,首次编制的上海市完整的城市总体规划,也是中国编制的第一部现代总体规划。本计划从1945年10月开始到1949年6月编制,共历经三稿编制,其中三稿是在中国共产党占领上海之后完成,1950年7月经上海市市长陈毅批准刊印,书内彩色表现图于文化大革命期间遭毁。2014年6月27日,同济大学出版社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出版《大上海都市计划》,分为影印版和整编版。.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大上海都市计划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簡稱慈恩傳,是玄奘的一部傳記,詳細記載了玄奘的生平事跡。玄奘的弟子慧立(664年以後)撰,彥悰箋,成書于武周垂拱四年(688年)。全書共十卷,前五卷主要記述玄奘西行的經歷,后五卷講的是玄奘回國以後翻譯佛經的事情。 回鶻佛教僧人詳古舍利於10世紀將本書翻譯成回鶻文。20世紀初在新疆出土手抄殘卷。中國國家圖書館藏248片,法國吉美博物館藏123片。.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天祿琳琅

天祿琳琅是清朝皇室內廷藏書的代稱,主要收藏宋、元、明歷代善本書。自乾隆起,宮中檢閱內廷藏書,嚴格挑選,彙取善本呈覽,並集中貯於紫禁城昭仁殿,成為皇家藏書菁華之書庫。乾隆九年(1744年)由乾隆帝將這批藏書賜名為《天祿琳琅》,並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整理《欽定天祿琳琅書目》(又稱《初編》),成為中國首部官修善本目錄。著錄書目之特藏書刊皆為一時之選,貴重如金石珠玉。嘉慶二年(1797年)十月,乾清宮大火,延燒昭仁殿,藏書付之一炬,今日流傳之天祿琳琅盡為嘉慶年間重彙的圖書。.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天祿琳琅

妙应寺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该寺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藏式佛塔。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妙应寺

姚繼勉

姚繼勉,號紹泉,清朝官員。安徽廬江縣人。同進士出身。 姚繼勉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考中癸卯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進士。即用山東知縣,厯署鄒縣、臨淄知縣,升兗州同知。光緒《廬江縣志》有傳。.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姚繼勉

孫延長

孫延長(生卒年不詳),字恒吾,晚明官員。山東禹城縣(今禹城市)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孫延長

孫織錦

孫織錦,字伯闇,號大素,河南省開封府許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孫織錦

孫頤臣

孫頤臣,字仲嘉,湖南善化縣(今屬長沙市)人。晚清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孫頤臣

孫新吾

孫新吾,清朝政治人物。山東嶧縣人。 孫新吾為舉人出身。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三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孫新吾

孔廣泉

孔廣泉,浙江省蕭山縣(今杭州市蕭山區)人。祖籍山東曲阜,清朝官員。 孔廣泉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二甲第八十名進士。咸豐五年(1855年)任山西交城知縣,任內減輕人民勞役,後當地人民為其建立生祠。官至山西太原知府,護理按察使一職。.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孔廣泉

孔毓雲

孔毓雲,清朝政治人物。福建上杭縣人。 孔毓雲為進士出身。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二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孔毓雲

实胜寺 (北京)

实胜寺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路红旗村的团城演武厅西南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实胜寺 (北京)

官箴

官箴(生卒年不詳),晚明官員。山東平度州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官箴

宋肇昌

宋肇昌,清朝官員,浙江省杭州府仁和縣(今屬杭州市)人。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宋肇昌

宋文鑑

《宋文鑑》,原名《皇朝文鑑》,呂祖謙奉詔編輯,介紹北宋詩文總集,共150卷。 淳熙四年,吕祖谦奉宋孝宗之命編輯《宋文鑑》,“窮日翻閱,它事皆廢”,並與朱熹、葉適等人反覆商討。周密就說:“呂氏《文鑑》,去取多朱(熹)意。”《宋文鑑》共150卷,分〈賦〉、〈律賦〉、〈四言古詩〉、〈樂府歌行附雜言〉、〈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雜體〉、〈騷〉、〈詔〉、〈勅〉、〈赦文〉、〈冊〉、〈御扎〉、〈批答〉、〈制〉、〈誥〉、〈奏疏〉、〈表〉、〈牋〉、〈濂〉、〈铭〉、〈頌〉、〈賛〉、〈碑文〉、〈记〉、〈序〉、〈论〉、〈义〉、〈策〉、〈议〉、〈说〉、〈戒〉、〈制策〉、〈说书〉、〈经义〉、〈书〉、〈启〉、〈策问〉、〈杂著〉、〈对问〉、〈移文〉、〈连珠〉、〈琴操〉、〈上梁文〉、〈书判〉、〈题跋〉、〈乐语〉、〈哀辞〉、〈祭文〉、〈謚議〉、〈行状〉、〈墓志〉、〈墓表〉、〈神道碑〉、〈传〉、〈露布〉等六十一類,收錄了北宋二百餘人,共二千五百餘篇詩文,其中收诗约1020篇,收文約1400篇。卷首有周必大序稱:“文之盛衰主乎气,辞之工拙存乎理。”又说,“天启艺祖,生知文武,取五代破碎之天下而混一之,崇雅黜浮,汲汲乎以垂世立教为事,列圣相承,治出于一。”题跋之語首见於《宋文鑑》,後世沿用之。 本書搜罗广博,其人“不为清议所予,而其文自亦有可观”,亦“不以人废言”。《宋文鑑》选诗十七卷(自卷十二至卷二十九),首次對詩體细分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杂体等。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朱熹之语:“其所载奏议,亦系一时政治大节”。書中收各類“序”文多達八卷,自卷八十五至卷九十二都收序文,保留大量佚書序文,如李淑《邯鄲圖書十志》、《鳧繹先生詩集》、《孫莘老易傳》、王回《故跡遺文》等書多已不可見,而其序文仍存。有些無文集傳世的文士作品,如錢惟演《春雪賦》、王回《事君賦》、崔伯易《感山賦》、梁周翰的《五鳳樓》、周邦彥的《汴都賦》等,賴此書得以流傳。朱熹赞其“此编所选,篇篇有意,非《文选》《唐文粹》之比”,叶适赞其“自古类书未有善于此者”。《南宋文範》是《宋文鑑》續作。《元文類》、《明文衡》選文範圍皆因循《宋文鑑》。今存最早刻本为宋嘉泰四年新安郡斋刻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宋文鑑

實錄

實錄是東亞地區所流行的一種編年體史書,在中國,專門指史官為記錄先朝皇帝各類事蹟所編寫的歷史書。.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實錄

屠可標

屠可標,清朝政治人物。浙江鄞縣人。 屠可標為舉人出身。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屠可標

履巉岩本草

《履巉岩本草》是南宋时期的一部地方性本草书,主要记载的是临安慈云岭一带的药用植物。由王介绘撰于1220年。共三卷,收药206种,每药一图。现存明抄彩绘本(存图202幅),藏于北京图书馆,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4561)。.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履巉岩本草

岩波書店

株式會社岩波書店是一家日本出版社,以學術研究及佛學書籍的出版起家。書店總部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隔鄰是一橋出版集團(一ツ橋グループ)的小學館與集英社。公司標誌取材自法國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的畫作《播種者》。 該書店以往的薪資水準為日本出版業界公認最高,但現在只與中堅水準的出版社相近。.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岩波書店

岳金堂

岳金堂(),字鎮侯,直隸大名府元城縣(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晚清將領。武榜眼。 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一甲第二名武進士。授官二等侍衛。後出山東東昌府為官,累升參將。光緒十六至十七年(1890~1891年)間,聊城大水,岳金堂晝夜冒雨率領民夫築護城堤,事後鄉民在東城門外立石記其德。兩任單縣營參將,任內衣食簡樸,鐵面無私,深受民眾愛戴。義和團運動興起之後,岳金堂盡力圍剿,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六月,在馬堌堆作戰時陣亡,邑人為其設立專祠,歲時祭祀。民國《單縣志》有傳。.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岳金堂

左駿章

左駿章,安徽涇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沈桂芬、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曾任河南新蔡縣、魯山縣知縣。光緒年間纂修《涇川左氏家譜》。.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左駿章

左恭

左恭()字胥之,湖南省湘阴县左家塅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左恭

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简称“上图”或“上情所”,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归口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是目前上海市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中国大陆规模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的第二大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现时,图书馆馆址和位于淮海中路、高安路口,于1996年12月对外开放,拥有各类图书、报刊、资料总计达5500余万册(件);而情报研究部门仍然有相当部分放在相距不远的研究所旧址,即上海图书馆位于湖南路、永福路的北馆。.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

丁壽昌 (進士)

丁壽昌(),字頤伯,號菊泉,江蘇山陽(今淮安市淮安区)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丁壽昌 (進士)

丁西林

丁西林(),原名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中国剧作家,尤擅喜剧,此外也是文學家、物理学家和樂器工藝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丁西林

严文井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著名童话作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严文井

中华大典

《中華大典》又被稱作「中國古代典籍的百科全書」,是一部中國古代典籍叢書。.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华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数字图书馆。.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2018年3月撤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主管文化及艺术事业。.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

财团法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China Found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原名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为中基会)成立于1924年,是中华民国一个以促进中华教育与文化事业为宗旨的财团法人,基金会的运作不通过政府当局而由独立董事会完成,在制度方面杜绝了政府挪用基金用于战争活动。基金会成立時坐落在北京的一所亲王府。.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

中央档案馆

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档案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下属机构。.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央档案馆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简称民大或中央民大,中国著名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正式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1941年抗战时期,在延安成立的“民族学院”。1993年,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题写了新校名。位于知名高校林立的北京市海淀区,南临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临中关村。 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是目前中国少数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师生员工的高等学校(其他院校也多为中央部委属民族院校,如中南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并以民族学、社会学、文学、宗教学的研究著称。截至2011年11月,各类在校生1.5万余名,其中海外留学生374名。.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文史研究馆

中央文史研究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领导下的文史研究机构,专为老年文史学者设立,具统战性与荣誉性,成立于1951年。宗旨为“敬老崇文”。.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央文史研究馆

中國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

中國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又稱作中國國家圖書館二期,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是中國國家圖書館總館的一部分,啟用於2008年。.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國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

中国之最列表

朝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之最列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位于北京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研究中心。.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中国关于钓鱼岛之言行

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皆主張釣魚臺列嶼依歷史、法理及地理係台灣附屬島嶼,属於台灣管辖。但由于两岸自1949年处于分治状态,因此中華民國(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未聯合主張釣魚臺列嶼主權,而是「分別」宣稱釣魚臺列嶼主權。.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关于钓鱼岛之言行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4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2012年观众接待量高达537万人次,2016年达到755万人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分馆,专门收藏古籍。.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东侧,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分馆,专为少年儿童服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三沙市分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三沙市分馆,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设在三沙市的分馆,也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设立的第一个地方分馆。.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三沙市分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

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旧称北京图书馆新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的一部分。其建筑位列198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首。.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Trading Corporation)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又称中国国际出版集团,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下属的专业性书刊进出口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专业性书刊进出口公司之一。公司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5号。.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在第3版原名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中国大陆最通用的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1971年北京图书馆(现中国国家图书馆)等36个单位组成编辑组开始编制,1973年3月编成试用本,1975年10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1版。1979年7月成立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进行修订,1980年6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2版,1990年出版第3版,1999年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4版。2010年9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5版。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通行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另外一些图书馆对较早时期的图书则沿用民国时期的中国图书分类法。.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s),简称“中青政”或“中青院”,缩写为CYU,于1985年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的基础上筹建。2017年在群团组织改革的推动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将停止本科招生,回歸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教育體系,並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合并该校作为本科部的基础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并将在青岛建设校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

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Chinese Government Public Information Online),是由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单位共同建设的中国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第一个垂直搜索引擎。.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

丰华瞻

丰华瞻(),浙江崇德人,中国翻译家,丰子恺之子。.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丰华瞻

常道立 (漢陽)

常道立,字孟庸,號五嶷,湖廣漢陽府漢陽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常道立 (漢陽)

东巴纸

东巴纸的原料取自构树皮,即楮树。《中国造纸技术史稿》曰:"北京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均藏有纳西族在明、清明所造的纸写本。这种纸厚重而坚韧,无帘纹,原料是树皮纤维……经哑光后,可以双面书写。" 这种造纸法为东巴家传,目前只在丽江县大具乡、中甸县三坝纳西族村落中部分东巴及其后代中流传。 Category:傳統紙 Category:纳西族.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东巴纸

世界数字图书馆

世界数字图书馆(World Digital Librar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32个公共团体合作建立,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主导开发的知识共享计划。 2009年4月2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巴黎正式启用。使用者可以用阿拉伯文、簡體中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俄文与西班牙文7种语言查询。.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世界数字图书馆

三劍樓隨筆

《三劍樓隨筆》是香港《大公報》1956年10月23日推出的专栏,至1957年1月30日结束,由当时倍受欢迎的“新派”武侠小说家梁羽生、金庸、百剑堂主三人合作开设,基本上是每日一篇,三人轮流,话题不限。共得文八十五篇,后由香港文宗出版社结集出版。.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三劍樓隨筆

三山志

《三山志》,或称《淳熙三山志》,明代之前也有称为《长乐志》,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福州的地方志,一共42卷,作者为梁克家,参与编写者还包括陈傅良。也有人认为陈傅良才是主要作者。另外有朱媲孙等人增补。它记述了福州的历史掌故和社会状况,是现存最古老的福州地方志,也是福建省现存最古老的地方志,在清代被编入《四库全书》,为研究福州古代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三山志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國志通俗演义》,又稱作《三國志傳》、《三國全傳》、《三國英雄志傳》,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歷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演義以史为据,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講述汉末黃巾之亂至魏、蜀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近百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百川书志》。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但也让许多人误以为《三国演义》的内容就是三国正史。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渔有言曰:“演义一书之奇,足以使学士读之而快,委巷不学之人读之而亦快;英雄豪杰读之而快,凡夫俗子读之而亦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三国演义

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

《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又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是明代数学家吴敬的代表作。《九章算法比类大全》成书于景泰元年(1450年)。吴敬自序中说明他著此书的原委,。 吴敬的时代是筹算和珠算并用的时代,《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的演算草图都用筹式算符,但有些题目的运算,必须依靠算盘来完成,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此书是筹算与珠算并用的著作。此书对珠算有所贡献,如起五诀、成十诀、破五诀、先十法等.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

广化寺 (北京市)

北京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大型佛教寺院。.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广化寺 (北京市)

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簡稱庚款,是中国清朝政府在1901年9月7日与庚子事变相关其他十一国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所规定的赔款,因系针对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引致八國聯軍出兵中國,因此被称为庚子赔款。.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庚子赔款

于道泉

于道泉(),字伯源,山东临淄人,著名藏学家。教育家于明信先生的长子,于若木的长兄。.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于道泉

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קיצור תולדות האנושות)由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于2011年出版。 作者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至21世纪的演化与发展史,并将人类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与科学革命。该书深受贾德·戴蒙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影响。 自2011年希伯来文版出版以来,该书已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2015年,该书获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2016年,獲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人类简史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연변조선족자치주 도서관),简称延边图书馆(연변도서관)、延图,是一座位于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的图书馆,同时也是中国唯一的朝鲜文文献收藏中心。现任馆长为金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

任國楨 (道光進士)

任國楨,清朝官員。甘肅武威人。中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舉人,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第一百零四名進士,與名臣徐樹銘、李鴻章、沈葆楨等同榜。即用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任國楨 (道光進士)

任继愈

任继愈,字又之,汉族,中國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墨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任继愈

任瑛

任瑛,清朝官員。江蘇宜興縣人。同進士出身。 任瑛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進士,分發湖南即用知縣,官祁陽縣令,後升知府。.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任瑛

廖宗元

廖宗元(),字梓臣,清朝官員,湖南寧鄉縣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廖宗元

廖忠伟

廖忠伟(),中国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福建省龙岩市人。一级演奏员、福建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团长、乐团首席、独奏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小提琴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华侨大学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廖忠伟

张威 (中国国家博物馆)

张威()河北正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张威 (中国国家博物馆)

张心沛

张心沛(),籍贯不详,哲学家,曾在日本占领华北时期任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署长、北京图书馆馆长等职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张心沛

张志清

张志清,可以指:.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张志清

张志清 (中国图书馆学家)

张志清,天津武清人。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 1987年7月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后至今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工作。1998年任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副主任。2001年任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2007年任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方志馆)副馆长。2009年6月任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兼任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目前主管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社会教育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工作。 Z张 Z张 Z志 Category:北京大学校友.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张志清 (中国图书馆学家)

张申府

张申府(),原名张崧年,字申甫,河北献县人。中国哲学家,中共创始人之一。其父张濂,其二弟张崇年、三弟张岱年。.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张申府

張培仁

張培仁,字少伯,清朝官員。廣西賀縣人。進士出身。 張培仁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式丙午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聯捷丁未科張之萬榜二甲進士,以知縣即用。曾官湖南善化縣知縣,加同知銜。工詩文,著有《妙香室叢話》十四卷。.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張培仁

張夢蟾

張夢蟾(生卒年不詳),明朝官員。南直隸壽州(今屬安徽省)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張夢蟾

張天瑞

張天瑞(),字文祥,號雲坪,山東清平縣(今臨清市)胡劉庄(今称胡里庄)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及第。.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張天瑞

張今第

張今第,字聯甲,山東夏津人。清朝官員。 張今第為道光十四年(1834年)甲午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三甲第五十名進士。任河南襄城知縣,加同知(副知府)銜。.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張今第

張修府

張修府(),字允六,一字東墅,江蘇省嘉定縣南翔(今屬上海市)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官至湖南永州知府。.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張修府

張志卓

張志卓(生卒年不詳),清代官員。陝西扶風縣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張志卓

張允濟

張允濟,字愛甫,明朝官員。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固安縣)通關廂人。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張允濟

張典

張典,清朝政治人物。江西清江縣人。 張典為舉人出身。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十一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張典

張炳堃

張炳堃,原名瀛臯,字鶴甫,號鹿仙,浙江平湖縣人。清朝翰林,官至湖北督糧道。.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張炳堃

張青筒

張青筒(),字蓮舫,江西省德安縣大坂張村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張青筒

張源曾

張源曾,清朝政治人物。浙江歸安縣人。 張源曾為貢生出身。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張源曾

張濤 (龍山知縣)

張濤,清朝政治人物。湖北蒲圻縣人。 張濤為舉人出身。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張濤 (龍山知縣)

張朝樂

張朝樂,清朝政治人物。江蘇如皋縣人。 張朝樂為貢生出身。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張朝樂

張承敍

張承敍,字懷德,明朝官員。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固安縣)通關廂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張承敍

彭嘉炯

彭嘉炯,字克愆,別字霽颿。江西湖口縣人。晚清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彭嘉炯

何夢枚

何夢枚,清朝政治人物。福建侯官縣人。 何夢枚為監生出身。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八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何夢枚

何兆武

何兆武(),中國历史学家、翻译家,清華大學教授,主要研究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何兆武

何長清

何長清(),號榆庭,廣東香山縣小欖(今中山市小榄镇)人。清朝將領,同武進士出身。官至廣東水師提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何長清

何永慶

何永慶(生卒年不詳),字善夫,明朝官員。河南懷慶府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何永慶

佛经

佛經,為記載佛語和佛陀教法的經典。主要指經藏,有時也泛指經律論三藏,以及歷代後賢著作的全部佛典,古代總稱為「眾經」、「一切經」或「大藏經」。按照佛教的傳統和記載語言,佛典可分為巴利語(南傳上座部佛教)、古漢語(漢傳佛教)、藏語(藏傳佛教)三大體系,殘存的梵語、犍陀羅語文獻,並衍生出日文、西夏文、回鶻文、蒙文、滿文、泰文、緬文、僧伽羅文、現代中文和英文等語言的再譯本。 佛教在印度一千多年的發展,誕生了為數眾多的龐大典籍。儘管有共通源頭,但經過長期抉擇、揚棄與衍生的教判過程,形成了多樣化的面貌和互異特質:.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佛经

余士瑺

余士瑺(),字季美,湖廣麻城縣(今湖北省)人。明末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余士瑺

余姓

-- --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0位。据2010年中国人民共和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余姓人口约460余万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38%,排名第51位。人口分布主要以湖北、安徽、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南方省份居多。余姓发源地据考起源于现陕西凤翔一带,可考据的得姓始祖以姬姓余氏为多。.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余姓

徐家杰 (進士)

徐家--,字冠英,號偉侯,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江蘇宜興縣人,寄籍順天宛平(今屬北京市)。.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徐家杰 (進士)

徐申錫

徐申錫(),字叔成,號勉如,浙江平湖縣人。清朝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徐申錫

徐鳳朝

徐鳳朝,清朝政治人物。浙江人。 徐鳳朝為監生出身。乾隆三十年(1765年)一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徐鳳朝

徐振墉

徐振墉,清朝官員。浙江石門縣(今屬桐鄉市)人。同進士出身。 徐振墉原名振陵,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進士。分至戶部為學習主事,三年期滿成候補主事,後改任紹興府教授。.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徐振墉

徐春

徐春,清朝政治人物。順天宛平縣人。 徐春為舉人出身。道光四年(1824年)七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徐春

侯可儀

侯可儀,清朝政治人物。江蘇金匱縣人。 侯可儀為副榜教習出身。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十二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侯可儀

侯樹銜

侯樹銜,字翰冰,清朝官員。甘肅隴西縣人。進士出身。 曾主講蘭山書院。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恩科舉人,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丁未科張之萬榜二甲第九十三名,與名臣徐樹銘、李鴻章、沈葆楨等同榜,賜進士出身。即用四川知縣。歷知興文、威遠、銅梁等縣,後返回故里時,隴西失陷,在天水病卒。有《可艤亭詩文集》一卷。.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侯樹銜

來煦

來煦,字桂堂,浙江省蕭山縣(今杭州市蕭山區)人。清朝翰林。 來煦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舉人《蕭山縣誌稿》卷十三·選舉表·頁八十三:“(道光二十三年癸卯)來煦,字桂堂,經魁。”,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二甲第八十七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未散館。.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來煦

俞友仁

俞友仁,浙江杭州人。明朝进士、政治人物。 洪武四年(1371年),明代首次開科,俞友仁成為明朝開國以來第一位會元,並中式三甲第二十六名进士。授長山縣縣丞。後曾任襄阳县学教谕。善于书法。.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俞友仁

俞家骥

俞家骥(),字涵青,浙江绍兴陶里村人。中国书画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俞家骥

匡慶榆

匡慶榆,原名一青,湖北省羅田縣人。清朝官員。 匡慶榆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三甲第三十名進士。咸豐元年(1851年)任直隸肥鄉縣(今屬河北省邯鄲市)知縣,陞同知(副知府),後以知府用。.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匡慶榆

北京东岳庙

北京东岳庙,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第一大丛林,现同时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庙内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和历代碑刻,对研究中国古代道教以及玄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京东岳庙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是依照《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由北京市文物局提出,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备案,正式对外公布并竖立标志的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自1957年公布第一批名单以来,已经公布了8批共357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简称北京交大,原名北方交通大学),校本部座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它的前身是清政府邮传部创办的铁路管理传习所。校训为王阳明之“知行”。 1921年,其与上海、唐山两所工业专门学校合并,定名“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学校被称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1949年以后,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定名为“中国交通大学”,次年改为“北方交通大学”,茅以升院士为校长。1981年北方交通大学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相继被批准可自行审定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1994年7月北方交通大学通过铁道部预审,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 2000年4月原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由铁道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3年9月,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地铁4号线

北京地铁4号线是北京地铁的一条铁路线,全长28.165千米,设24座车站、1个车辆段和1个停车场,运营商为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路线以丰台区南四环路的公益西桥站为起点,贯穿北京西部,途经西城区,连接北京南站、西单、西四、动物园、人民大学、中关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颐和园、圆明园,最终到达海淀区的安河桥北站。4号线在公益西桥站与大兴线接轨,贯通运营。4号线的路线标示色为青绿色。.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地铁4号线

北京圖書館

#重定向 中国国家图书馆.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圖書館

北京公交320路

北京公交320路是北京公交的一条线路,由北京西站北广场到西苑枢纽站。这条线路是采纳陈景润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届一次会议上的提案,于1983年9月1日开通的。开通时路线设置为白云路至中关村东。路线途经木樨地、紫竹院、中关村,以方便中关村科学院职工进城办事。 1996年北京西站投入使用前夕,320路南端从白云路调整至北京西站北广场始发。2000年代北端由中关村东调整至西苑,2009年一亩园枢纽(即西苑枢纽站)建成之后终点进入枢纽,形成现今的路线。 有区间车从北京西站到军事博物馆,中途不设站,作为北京西站到地铁1号线军事博物馆站的接驳。同线路区间车还有21路。2014年5月10日,320路改号为特18路。.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公交320路

北京公交608路

北京公交608路時為北京公交第七客運分公司(后第四客运分公司)運營的一條線路,前身為808路,由頤和園北宮門開往前門西。2010年7月26日前,北京公交曾有一條編號為608的線路,由單店開往四惠橋,現為595路(该线路于2016年12月26日缩短为由大郊亭桥开往石佛营西里方向,同时路号调整为138路)。 2015年7月29日,608路撤销,结束了其18年的运营历史。.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公交608路

北碚圖書館

北碚图书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公园村26号,是由著名实业家卢作孚于1928年创立。該館藏有大量抗戰歷史文獻及民國歷史文獻。.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碚圖書館

北游录

北游录,明朝人谈迁所撰杂著笔记。 顺治十年(1653年),谈迁为补正《国榷》一书,应弘文院编修朱之赐之聘赴北京,之后将记录顺治十年(1653年)至十三年(1656年)在北京期间所写的诗文、日记及游历见闻合编成书,故名《北游录》。全书共9卷。包括《纪程》二卷,为实地调查记录;《纪邮》二卷,为在京日记;《纪闻》二卷,为见闻杂记;前三部分为26万余字,1212条;《纪咏》二卷,收诗作三百零二首;《纪文》一卷,收文章四十一篇。各卷皆有细目。其中“纪闻下”载录有满族风俗、史事以及八旗制度诸条。有平湖葛氏传朴堂旧藏抄本、北京图书馆藏抄本、邓之诚藏抄本、中华书局铅印本。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汪北平据邓之诚所藏抄本及北京图书馆所藏抄本互校断句之排印本。.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游录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占地350公顷,约合5,200亩。圆明园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再现诗画意境,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被当作是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堆山理水集大成的典范。清朝时一些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参观圆明园之后将其称作“万园之园”。 1860年,圆明园在英法聯軍之役中被焚毁,历经战乱劫掠,现時仅存遗址。在中國政府成立圆明圆管理处后开始实施保护与利用。於1979年將其列入為文物保护单位,於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圆明园遗址中部和东部成立了圆明园遗址公园。2008年7月29日,圆明园管理局宣布,开放九州景区。至此,圆明园开放了全园的4/5。.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圆明园

國家圖書館

国家图书馆是指由国家建立的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不同,国家图书馆一般不允许公民借阅书籍。通常,国家图书馆收藏大量本国稀有的、贵重的、或具有重大意义的著作與出版品。有些國家圖書館具有更廣泛的定義,較少強調存儲庫特徵。 與同一國家的其他圖書館相比,國家圖書館的規模通常是顯著的。一些希望維護特定文化的未獨立地區,也會建立這種圖書館以達成其特有機制,例如出版品的法定送存。 許多國家圖書館與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的國家圖書館部門合作,討論他們的共通任務、制訂和推動共通標準、開展有助於達成任務的計畫。歐洲的國家圖書館會參加歐洲圖書館,這是歐洲國家圖書館員大會(CENL)的一項服務。.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國家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

國家圖書館,簡稱國圖,舊稱國立中央圖書館(簡稱中圖),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圖書資訊機構,也是中華民國三所國立圖書館之一(國家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隸屬於教育部;该館為臺灣唯一一所「國家圖書館」等級的圖書資訊機構,不同於其他兩間國立圖書館為公共圖書館。總館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經行政院裁定將於臺南市新營區設立南部分館暨聯合典藏中心。另設有3處典藏專業領域資料的中心於臺北市。 身為中華民國政府指定的法定送存機構,國家圖書館收藏各種類型的出版品與文獻資料,尤以漢學文獻最具特色。該館亦為中華民國各圖書館的最高輔導機關,其附設的「中華民國國際標準書號中心」為臺灣的國際標準書號(ISBN)管理單位,獲配的冠碼為957及986。.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

國家圖書館列表

國家圖書館多依各國呈繳法徵集國內出版品,亦為一法定的出版品受繳機構,通常也為ISBN及ISSN的配發單位;而其服務對象,由於它屬於學術性圖書館,故以研究人士為主,同時也對政府各機關、議會服務。 本列表列出了世界各國國家圖書館,下面的目錄按國家英文名称首字母排列。.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國家圖書館列表

刘季平

刘季平(),江苏如皋(东乡)双甸北乡袁家庄(今属如东县)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刘季平

喻懷恭

喻懷恭,清朝官員,雲南省南寧縣(今屬曲靖市)人。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喻懷恭

周东郊

周东郊()又名周春晖、周畅春,笔名周彤,辽宁沈阳人,曾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编辑,后为中华民国新疆省官员。方未艾,我所结识的包尔汉,文史精华2011年第7期张庆斌,中国共产党在营口最早建立的党组织,党史纵横1991年05期.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周东郊

周作人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啟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号知堂、药堂等。魯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周作人

周和平

周和平(),河北沙河市人。中国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周和平

周相 (雍正進士)

周相,清朝政治人物。河南密縣(今新密市)人。 周相為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三甲進士。雍正十二年(1734年)二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周相 (雍正進士)

周鳴鹿

周鳴鹿(),直隸南和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官至知縣,率鄉勇與太平軍交戰身死。.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周鳴鹿

周文謨 (明朝)

周文謨(生卒年不詳),字大白,晚明官員。江西永新縣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周文謨 (明朝)

呂復 (法學家)

吕复()字健秋,直隶省保安县(今河北省涿鹿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学家、教育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呂復 (法學家)

储方庆

儲方慶,字廣期,號遁庵,一號遁安,江南宜興人。 康熙六年(1667年),與兄善慶同中丁未科進士,任清源縣知縣。康熙十八年(1679年),與傅山同被徵“博学宏词”。著有《遁菴文集》。有五子,四进士一举人。號稱“五鳳齊飛”,為一時佳話。.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储方庆

哈拉瑞

哈拉瑞(יובל נח הררי,Yuval Noah Harari,),又譯為尤瓦爾·諾瓦·赫拉利,以色列歷史學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哈拉瑞

儲寶書

儲寶書,江南宜興人。清朝官員。 儲寶書出身宜興儲氏,家族自宋明以來科名長盛不衰。曾祖儲方慶、祖父儲在文及三位叔伯祖皆為康熙進士,父儲傅泰為舉人。乾隆六年(1741年),儲寶書中式辛酉科順天舉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庚辰科進士,任蘇州府學教授。.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儲寶書

儲善慶

儲善慶,江南宜興人。清朝官員。 儲善慶出身宜興儲氏,家族自宋明以來科名長盛不衰。康熙六年(1667年),善慶與弟方慶同中丁未科進士,任直隸井陘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儲善慶

儲元升

儲元升,字儀羽,江南宜興人。清朝官員。 儲元升出身宜興儲氏,家族自宋明以來科名長盛不衰。祖父儲方慶、父儲郁文及三位叔伯皆為康熙進士。雍正元年(1723年),儲元升考中癸卯恩科舉人,雍正二年(1724年),聯捷甲辰科進士,任蘇州府學教授,改桐城縣知縣。 乾隆年間,曾纂《東明縣志》。.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儲元升

儲兆豐

儲兆豐,江南宜興人。清朝官員。 儲兆豐出身宜興儲氏,家族自宋明以來科名長盛不衰。祖父儲方慶、父儲在文及三位叔伯皆為康熙進士。乾隆十年(1745年),儲兆豐考中乙丑科進士,任徽州府學教授。.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儲兆豐

儲秘書

儲秘書,字玉函,江南宜興人。清朝官員、詩人。 儲秘書出身宜興儲氏,家族自宋明以來科名長盛不衰。曾祖儲方慶、祖父儲在文及三位叔伯祖皆為康熙進士,父儲傅泰為舉人。乾隆六年(1741年),儲秘書中式辛酉科進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式辛巳恩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主事。官至湖北鄖陽府知府。工詩詞,有《緘石齋集》、《花嶼詞》。.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儲秘書

儲顯祚

儲顯祚,字文曙,南直隸宜興人。晚明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儲顯祚

儲昌祚

儲昌祚(),字肩宇,南直隸宜興人。晚明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儲昌祚

儲晉觀

儲晉觀,字寬夫,號恕齋。江南宜興人。清朝翰林。 儲晉觀出身宜興儲氏,家族自宋明以來科名長盛不衰。祖父儲方慶、父儲在文及三位叔伯皆為康熙進士。雍正十一年(1733年),儲晉觀考中癸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著有《松隱堂集》。.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儲晉觀

冊府元龜

《冊府元龜》為中国宋代四部类書之一,初名《歷代君臣事蹟》,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九月廿二日,下詔王欽若、楊億修歷代君臣事迹,前後八年,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八月十三日書成。有宋刻本傳世,但已非完帙。冊府是古代皇帝藏書冊之府庫,元龜即龜鑑的意思。.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冊府元龜

冯乃超

冯乃超(1901年10月12日—1983年9月),笔名冯子韬。祖籍广东南海,生于日本横滨山下町56番地。中国现代诗人、文艺活动家。创造社和左联等文艺社团的领导人。曾任中共中央人事部副部长、中山大学副校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李声韵丈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冯乃超

冯仲云

冯仲云()是江苏武进横林镇余巷人,曾任东北抗日联军领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冯仲云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商朝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中国政府为改善古籍保管条件,对古籍收藏量大、善本多、具备一定保护条件,经国务院批准命名并作为财政投入和保护重点的单位。迄今中国共有150个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此外,文化部也于2009年12月15日将国家图书馆等12家具备较好修复工作条件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核定设立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标“*”者)。.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全紹清

全绍清(),字希伯,满洲正白旗人,直隶宛平人。中国卫生学家、中华民国官员。.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全紹清

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是为公众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并由公职人员来运作。与专业或学术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兒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影碟租借及图书馆教育。這類的圖書館也會收集與當地地方特色有關的書籍和資訊,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和空间。.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

六朝事迹编类

六朝事迹编类,史地杂记。南宋张敦颐撰。绍兴三十年(1160年)撰成,14卷。.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六朝事迹编类

元玕

元玕(),字叔珍,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道武帝拓跋珪玄孙,炖煌镇将元倪的儿子,北魏宗室、官员。.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元玕

兆琛

兆琛,清朝政治人物。正白旗人。 兆琛為監生出身,笔帖式。咸豐四年(1854年)五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兆琛

回回药方

《回回药方》是一部成书于元代的用汉语书写的阿拉药方总汇。公元13世界成吉思汗西征,大量阿拉伯文医药书籍流入中国,当时在华的穆斯林将这些医书翻译成汉文,或用汉文记录阿拉伯的医方,《回回医方》就是现存的这类回回药方。《回回药方》原有36卷,现仅存残卷4卷,卷之下,卷之十二,卷三十,卷三十四,收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室。1998年中华书局出版宋砚考释的《回回药方考释》,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宋砚的考释文,第二部分是残卷的影印。现存残卷总目所列卷数较多,包括卷之十九至卷之三十六,残存共十八卷的总目,124页,每页15行,每行上下各列举回回药方一则,现存的十八卷目录,计列回回药方124 × 30,约3700则。.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回回药方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回族

园冶

《园冶》,园林专著,明代计成著。书成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刻印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后流入日本,在日本被称为“夺天工”。三十年代時,中国营造学社创办人朱启钤在日本搜罗到《园冶》抄本,又在北京图书馆找到喜咏轩丛书(明代刻本《园冶》残卷),並将此二种版本和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所藏明代刻本对照、整理、注释,断句标点,于1932年由中国营造学社刊行《园冶注释》,为目前各版本《园冶》的主要依据。 《园冶》在中国长期寂寂无名,只有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女墙》中提到《园冶》一书,後來直到1932年,中国营造学社才重新刊行了此书。 近年来,国际上研究《园冶》的学者渐多。该书已经有英语和法语的全译本。.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园冶

国家一级图书馆

国家一级图书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论证、决定的国家级图书馆。2013年进行了第五次评估。.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国家一级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展示典籍的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于2014-09-30查阅。国家典籍博物馆是依托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其宗旨为“展示中国典籍、弘扬中华文化”的国家级博物馆。该馆作为综合性博物馆,是“典籍文物的收藏中心”、“典籍文化的展示中心”、“典籍文化的研究中心”、“世界典籍文化的交流中心”、“文化教育基地”、“公众文化休闲中心”。.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典籍博物馆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中央级出版社,原名书目文献出版社,1979年成立,1996年更名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改为现名。2009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首次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定为一级出版社,并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2014年1月,成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推荐申报50家出版单位之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先后整理影印两万五千余种重要文献。如国家重点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及续编、永乐大典、敦煌遗书、赵城金藏、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等。.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站

国家图书馆站是北京地铁的一座车站,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白石桥,因邻近中国国家图书馆而得名。该站是2009年9月28日通車的4号线和2012年12月30日通车的9号线(北京西站以北的北段线路)的换乘站,车站工程9号线与4号线同步实施,预留同站台换乘条件,为地下双岛式站台,是北京地铁首个建成的“同台换乘站”,类似的车站还有北京西站、朱辛庄站和郭公庄站。 预计2019年开通的16号线也经过国家图书馆站,16号线车站同4、9号线车站垂直,实现三线换乘。 在最初确定4号线的站名时,此站由“白石桥站”重命名为“国家图书馆站”。.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站

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收藏资讯、原始资料、资料库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地方,可以由公共团体、政府机构或者私人组织开办。圖書館在人類文明發展及歷史存留具顯著作用,是人類智慧的寶庫。 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是收藏书和各种出版物的地方。然而,现在資料保存已经不止是保存图书,许多图书馆把地图、印刷物,或者其他档案和艺术作品保存在各种载体上,比如微缩胶片、磁带、CD、LP、盒式磁带、录像带和DVD。图书馆通过访问CD-ROM、订购数据库和互联网提供服务。因此,人們漸漸把现代图书馆重新定义为能够无限制得获取多种来源、多种格式的信息。除了提供资源,图书馆还有专家和图书馆员来提供服务,他们善于寻找和组织信息,并解释信息需求。近些年,人们对图书馆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建筑的围墙,读者可以用电子工具获得资源,图书馆员用各种数字工具来引导读者和分析海量知识。图书馆的另一作用是收藏人们不愿意购买(或者无力购买)的資源,作為館藏提供大眾使用或查閱。.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图书馆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叢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據文溯閣本79897卷),36304册,近230萬頁,约8億字。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的眾多古籍,也收入和存目了西洋傳教士參與撰述的著作,包括從西洋傳入中國的數學、天文、儀器及機械等方面的著作。 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有部分書籍由於政治或質疑儒家經典的原因而被列为禁书,称之四库禁书,另一方面亦尋回和修復了不少早已失傳的中國古籍。 整套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44類,其中包括《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周易》、《周禮》、《禮記》、《詩經》、《孝經》、《尚書》、《春秋》、《爾雅》、《説文解字》、《史記》、《資治通鑑》、《孫子兵法》、《國語》、《水經注》、《戰國策》、《本草綱目》、《茶經》等經典著作,還有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以及歐洲人的一些著作,為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四庫全書

四方风

四方风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物,在一片牛肩胛骨上刻有24个甲骨文(残,全文应为28字),记载了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神与对应的四位风神。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四方风

倪宗正

倪宗正(),字本端,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倪宗正

倪允邁

倪雲邁,清朝政治人物。贵州黎平平茶所人,同進士出身。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三甲進士,榜名雲邁。历官湖南桑植縣知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二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事亲克孝,博雅多通,年老仍然好学。著有《果园课艺》。人服其纯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倪允邁

皇甫渙

皇甫渙(),字時亨,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皇甫渙

皇明祖训

《皇明祖训》,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训诫子孙的书籍。 洪武六年(1373年)时颁布称之为《祖训录》,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九月修定後再颁布,改名为《皇明祖训》。全书十三章,现在北京图书馆与台湾、日本都有藏本。其全文收录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 祖训中没有提到禁止宦官干政,有后人对此感到奇怪。.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皇明祖训

瞿績凝

瞿績凝,浙江省蕭山縣(今屬杭州市蕭山區)人,寄籍順天府宛平縣(今北京市)。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瞿績凝爲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恩科順天鄉試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進士。歷官福建汀州府歸化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瞿績凝

王天眷 (清朝)

王天眷(生卒年不詳),清初官員。山東濟寧州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天眷 (清朝)

王宏 (順治進士)

王宏(生卒年不詳),清初官員。山東濟寧州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宏 (順治進士)

王山立

王山立(),原名王與仁。山東济南府新城县(今桓台县)人。清初武進士。 王山立出身新城王氏望族,是王之猷之孫,王象春之子,王象-乾-、王象晋堂侄。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中式武進士。官至守備。.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山立

王平格

王平格(),字仲坦,號杏鄰,山西榆次縣西長壽村人,清朝官員。光緒《榆次縣續志》卷二·人物傳·頁七:“王平格,字仲坦,西長壽人。幼穎敏,十四應童子試,邑令楊雲浦異之。未冠,補弟子員,食餼。道光丁酉,以選拔貢成均。甲辰登賢書,丁未成進士。仲坦內行純篤,讀書外無他嗜。究心語錄注疏諸書,務敦實行,不侮人,不欺人,不道人短,不炫己長,有拂意輒自返曰:‘我亦有不檢處,豈得尤人?’嘗慕陶靖節之為人,作《杏鄰閒逸子傳》以見志。生平澹於榮利,而獎掖後進,惟恐不及。登第後本以知縣即用,分發陝西,以養疴不赴,主祁縣書院講席。其後雖一赴秦,以母老改教歸里待養,主太谷講席,初銓蒲州府教授,未赴任而丁母艱。服闕,選澤州府教授,谷人虛席以待,逾年告歸。遂仍擁皋比,計前後主兩邑講幾三十年,造就甚多。時有經師人師之,目其為文雍容和粹,如其人,卒後門人立德教碑頌焉。有《杏鄰集》《古文制藝》《古近體詩》梓行。”.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平格

王之城

王之城(?-?),字爾守,號會峯,山東新城縣(今桓台縣新城鎮)人。明朝政治人物。 王之城爲王重光第六子。恩貢出身,任鹿邑縣知縣,任內防治水患,清剿盜賊,當地人稱其爲“神君”。擢溫州府同知,適逢有海警,之城規劃防務,寫出《海防要略》一書。因母親病卒,丁憂返鄉。守喪結束,歷任通州、忻州知州,淮安府同知,所至多有善政。後入祀新城鄉賢祠。.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之城

王之垣

王之垣(),字爾式,號見峰,山東新城縣(今桓台縣新城鎮)人。明代大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之垣

王之猷

王之猷(),字爾嘉,山東濟南府新城縣人,匠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之猷

王之鼎 (明朝)

王之鼎(生卒年不詳),明末官員。陝西三原縣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之鼎 (明朝)

王之輔

王象坤(),字爾任,號錦峯,山東新城縣(今桓台縣新城鎮)人。 明朝政治人物。 王重光子。嘉靖四十年(1561年)丁酉科舉人,經過謁選,授山西隰州知州。不到一年,隰州稱治。升任大名府同知,入京任戶部員外郎。不久,奉命前往江西監理漕運,卒於任內。後崇祀新城鄉賢祠。.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之輔

王之都

王之都(),字爾章,號曙峯,山東新城縣(今桓台縣新城鎮)人。 明朝政治人物。 王之都為王耿光之子。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中式乙未科进士,任河南沔池(今渑池縣)知縣,任內文教大興,擢升開封府知府,懲奸除惡,當地人爲其在包孝肃祠右立祠紀念。崇祀新城鄉賢祠。.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之都

王之棟

王之棟(),字養隆,直隸真定府趙州寧晉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之棟

王序賓

王序賓,字敬侯,號相圃,山西榆次縣東聶村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光緒《榆次縣續志》卷二·人物傳·頁七~八:“王序賓,字敬侯,號相圃,東聶村人。幼聰穎篤實。年十七,以考古優等入泮,登道光癸卯賢書,丁未成進士,以知縣即用,簽分河南。己酉,調簾為同考官,薦一卷文甚古奧,已發刻矣。某同考得一卷與前卷雷同,默封示之曰:若欲多一門生者,則此卷批抹不薦矣。公念多一倖中即屈一真才,因呈明主考,燬板撤換。榜發,解元殿元均出本房。旋署南陽府內鄉縣事,廉潔自矢,時時存除莠安良之心。會縣考文武童,有以賄進者,且曰:‘此舊例也’。公笑卻之曰:‘爾等以饋贈為例,我以拔真材為例。使新例自我而開,永絕苞苴,不更善乎?’丁內艱卸事。啟行時,士庶送匾送繖留去,思者數里外不絕。毗連湖北之均州、光華二縣因禁止奸民攔阻運粟一案請贈匾額,以隔省辭謝而止。服闕後不復出,主講祁縣昭餘書院,優游林下者數十年。公家本中貲,自奉儉約,惟周急濟之為務。值歲洊饑,出粟數十石,賑其鄉。年七十餘卒,臨終自撰墓誌,惟恐譽過其實。自言無過人之才,惟勉平恕存心,凡事思留餘地,不敢自以為是。詩文胚胎大家,無時下叫囂習氣。著有《相圃文集》、《論語俗說》等書。”.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序賓

王廷才

王廷才,清朝官員。奉天府開原縣人。同進士出身。 王廷才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式己亥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名臣徐樹銘、李鴻章、沈葆楨等同榜。曾任直隸三河縣知縣。 其孫王宗承於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科會試中式,未及殿試而卒。.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廷才

王德成

王德成(),字振溪,清朝武官,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門鐵營人。同武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德成

王喬年

王喬年(),字耆卿,山東萊州府高密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喬年

王凝

王凝,字道甫,湖廣宜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湖廣鄉試第一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二甲进士。授礼部主事,充裕王府讲读。萬曆初,巡撫雲南。 万历四年(1576年),缅甸大举进攻孟养,明缅战争爆發。孟养土司思个向明朝告急。缅军进攻戛撒(在今缅甸杰沙)時,斷糧,“饥甚,以摄金易合米,始屠象马,既剥树皮,掘草根,军中疫作,死者山积”。思个請求明朝的援兵迅速赶来,王凝“防边将喜事,遂一切以镇静待之”。又不准罗汝芳发兵增援思个,“汝芳接檄愤恨,投债于地,大骂而罢”。李贽在姚安府時,常與王凝争执,李贽說此人本“下流,不必道矣。”有《西寺貽稿》。.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凝

王玉

王玉,浙江永嘉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沈桂芬、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曾任山西繁峙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玉

王章祜

王章枯(),字叔钧,四川华阳县(今属双流)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官员。.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章祜

王無瑕

王無瑕,清朝政治人物。直隸人。 王無瑕為舉人出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三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無瑕

王道新

王道新(生卒年不詳),清初官員。山東濟寧州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道新

王象坤

王象坤(),字子厚,山東濟南府新城縣人,匠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象坤

王象節

王象節(),字子度,號冀吾,山東新城縣(今桓台縣新城鎮)人。 明朝政治人物。 王象節為王之輔四子。十歲即通詩律,工書法。萬曆十六年(1588年)舉戊子科鄉試,萬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病卒。後崇祀新城鄉賢祠。 曾祖父王麟;祖父王重光;父親王之輔。.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象節

王象雲

王象雲(),初名象需,山東新城縣(今桓台縣新城鎮)人。 明朝政治人物。 王象雲為王之都之子。天啓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進士,歷任大同縣、永清縣知縣。崇禎二年(1629年)冬,皇太極帶兵入關,永清被圍,象雲組織堅守,因功徵授御史。崇禎四年春(1631年),上疏彈劾王永光推用巡撫之謬,又激烈彈劾周延儒、溫體仁。崇禎帝雖然不用其言,亦未治其罪。官至山西布政使司參議。.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象雲

王象恒

王象恒(),字微貞,號立宇,山東新城縣(今桓台縣新城鎮)人。明朝政治人物。 王象恒為王之猷之子。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登乙未科進士,授河南祥符縣知縣。歷官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王象斗忠貞憂國,直言敢諫,前後數十次上疏,彈劾高官,不畏權貴。其事載入《明史》。天啟年間,魏大中欲驳王象恒恤典,引起山东籍言官公憤。.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象恒

王象斗

王象斗(),字子極,號瞻吾,山東新城縣(今桓台縣新城鎮)人。 明朝政治人物。 王象斗為王之輔三子。十歲即通詩律,工書法。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登乙未科進士,授戶部主事。曾奉命前往江西監兑,其父曾在江西任職,象斗笑道:“吾父舊遊也。成法具在,小子守而勿失可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象斗

王錫韓

王錫韓(生卒年不詳),清代官員。山西太平縣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錫韓

王鑰

王鑰(生卒年不詳),明朝官員。山西忻州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鑰

王葆心

王葆心(),字季芗,号晦堂,罗田大河岸古楼冲人。中国近代教育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葆心

王肯穀

王肯穀,清朝政治人物。陝西人。 王肯穀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三甲進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肯穀

王育仁

王育仁(生卒年不詳),明朝官員。江西泰和縣梅岡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育仁

王重光

王重光(),字廷宣,山東新城(今桓台縣新城鎮)人。 明朝政治人物。.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重光

王陞

王陞(生卒年不詳),字超之,明末官員。南直隸上海縣(今屬上海市)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陞

王揆一

王揆一(),字聖田,號槐軒,清朝官員。河南新鄉人。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揆一

王欽 (弘治三年進士)

王欽(),字曰恭,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固安縣)澄清坊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欽 (弘治三年進士)

王民

王民(),字暤如,山東臨清州(今臨清市)人。民籍,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民

王汝惺

王汝惺,清朝政治人物。山東諸城縣人。 王汝惺為拔貢出身。咸豐十一年(1861年)四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汝惺

王涵 (龍山知縣)

王涵,清朝政治人物。浙江錢塘縣(今属杭州市)人。 王涵為書吏考授出身。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七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王涵 (龍山知縣)

琉球漢文文獻

琉球漢文文獻是琉球古代以漢文書寫的文獻,因此大部分書籍多以漢字寫成。甚至後來與歐美各國簽訂條約都以漢字文本為主。.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琉球漢文文獻

福善寺 (北京西城)

福善寺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26号、28号的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福善寺 (北京西城)

禹建鈞

禹建鈞,字仲甫,山東省樂陵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會試中式,但因覆試考列四等,被罰停殿試一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參加殿試,位列張之萬榜三甲,與沈桂芬、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以知縣分發河南,辦理賑災事宜,禁絕污吏侵奪,捐資埋葬死者,被人民稱為“青天”。歷署永城、安陽縣事,皆有政績。宣統《樂陵縣鄉土志》有傳。.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禹建鈞

秦士奇

士奇(生卒年不詳),字公庸,號一水,山東金鄉縣城東關小街子人。明末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秦士奇

秦人潘

人潘,清朝政治人物。湖北黃安縣(今红安县)人。 秦人潘為舉人出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三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秦人潘

秦周

周,清朝政治人物。浙江臨海縣人。 秦周為副榜出身。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秦周

稼轩长短句

《稼轩长短句》,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集,成书于1207年(开禧三年)。.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稼轩长短句

程宇龍

明末官員,生卒年不詳.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程宇龍

穆子岩

子岩(),河南洛阳人,司空、录尚书、长乐王穆亮之孙,太保、大将军、顿丘王穆绍之子。 穆子岩以给事中为起家官,后转任司徒记室参军,改任左将军、太原郡太守,又改任朱衣直阁、司徒谘议参军。武定七年十二月十八日(550年1月21日)穆子岩在邺城去世,虚岁三十五,武定八年五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550年6月12日)葬于邺城西门西门豹祠堂乡曲,其墓志铭拓片藏于北京图书馆。.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穆子岩

章勤士

勤士()原名士戛,字陶严,筆名运甓、甓勤斋,湖南省善化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章勤士

章倬標

倬標,字果堂,浙江省金華縣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章倬標

童秀春

童秀春(),字伯雍,號圭農,清朝官員,湖南寧鄉縣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童秀春

符爲霖

霖,清朝政治人物。江西永豐縣人。 符為霖為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三甲進士。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符爲霖

算学启蒙

《算学启蒙》上中下三卷,元大德己亥(1299年)朱世杰撰,共20门,凡259问,所采用的名词术语,多与《四元玉鉴》为表裡,由卷首列的筹算布列规则,直到天元术、垛积术、招差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名为启蒙,实为《四元玉鉴》的导引。。《算学启蒙》卷首有淮杨数学家赵元镇的序。赵元镇也曾出资替朱世杰刻印《四元玉鉴》。.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算学启蒙

算学宝鉴

《算学宝鉴》,全称《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是明代数学家王文素於嘉靖三年(1524年)完成的算学著作。全書現存十二本四十二卷,分按地支編排。該書是明代水平最高的數學著作。傳世僅有一刊本,現藏於國家圖書館,近來陸續出現影印本、校本。.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算学宝鉴

粟增熉

粟增熉,字照黃,一字果齋,號冬蓀,廣西臨桂人。清朝翰林。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舉人,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粟增熉

系列世界地图

系列世界地图是以东、西、南、北四个半球为投影中心、改变现行常规地图投影编制的世界地图。系列世界地图由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郝晓光等主持编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系列世界地图

紫竹院公园

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5号,是北京市的市属公园之一。.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紫竹院公园

繳繼祖

繳繼祖,清朝政治人物。山東東平州人。 繳繼祖為拔貢出身。嘉慶十五年(1810年)七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八月再任。.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繳繼祖

红楼梦

《紅樓夢》,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別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緣》;故事是從女媧補天時所剩下的一塊石頭講起,因此又名《石頭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成为通行的书名。 原本前80回尚存。全本回數問题有兩说:据脂砚斋批语,應少于114回;而据高鶚、程偉元的版本,共120回。後來高鶚、程偉元取得后40回稿,並整理印行,即為目前較通行的120回全本。 程偉元稱,自己經過多年收集,重金購得《紅樓夢》後四十回殘稿,並對不連貫的地方進行補綴。於1791年和1792年印行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一百多年間,《紅樓夢》以此流傳,受到讀者歡迎。 從1920年代開始,胡適「大膽假設」,認為後四十回非曹雪芹著,並提出高鹗续書後四十回。 人民文学出版社认为後四十回是无名氏续,高鹗、程伟元整理。另外周汝昌则认为《红楼梦》原著共108回,现存78回,后30回迷失。 《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在20世紀,《紅樓夢》是中國最受重視的一部文學作品。因为其不完整,加上作者曹氏已亡故,所述內容又鉅細靡遺,結局設定更是超乎尋常,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問——红学。自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红楼梦

经典诵读工程

经典诵读工程首先来源于对“五四运动”之后国人废除读经,造成中国文化断层的深刻反思。1993年,台中师范大学语言学教授王财贵博士率先在台湾推行读经运动,随后此项运动在世界华人圈产生极大影响。中国大陆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单位于2000年前后,在大陆推行了这一工程。目前,“经典诵读工程”已经成为燎原之势,全国超过400万儿童开始诵读经典。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项工程是一项政府行为,效果并未像表面上那么好,证据就是指定出版的这些书籍在一些新华书店中严重滞销。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运动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经典诵读工程

缪荃孙

缪荃孙(),中国近代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缪荃孙

羅國士

羅國士(生卒年不詳),字尚友,號巅瞻。明末清初官員。山東德州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羅國士

羅雅谷

羅雅谷(Giacomo Rho,有一說為Jacques Rho,),字味韶,義大利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羅雅谷

翟誥

翟誥,字錫三,清朝政治人物。安徽涇縣人。 翟誥為監生出身。初官寶慶府經歷。道光八年(1828年)七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道光十二年(1832年)任湖南保靖縣知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署湖南鳳凰直隸廳同知。咸丰元年(1851年)升湖南永順府知府。咸丰七年(1857年)十一月,由湖南辰沅永靖道道员升任廣西按察使。咸丰八年正月二十(1858年3月5日),命开缺为候补按察使,仍留湖南辰沅永靖道本任。历升江西、湖南按察使。咸豐十年(1860年)署湖南巡撫。次年休致。.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翟誥

翟澄

翟澄(),字憲清,山東濟南府德州(今德州市),軍籍,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翟澄

翁金堂

翁金堂(),字升伯,臨安縣人,浙江杭州府錢塘縣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翁金堂

甯威

甯威(生卒年不詳),明初官員,陕西盩厔縣(今周至县)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甯威

田大畏

大畏北京人,毕业于北方大学、华北大学,中国大陆翻译家,曾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政策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田大畏以翻译俄罗斯小说家索尔仁尼琴的作品而著名。.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田大畏

田生芝

生芝(生卒年不詳),號瑞陽,晚明官員。湖廣麻城縣(今湖北省麻城市)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田生芝

田本沛

本沛,字漢元,號華石。陝西富平縣人,明崇禎末科進士。後仕清,歷任長洲、蒙城縣知縣。官至福建提學道。.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田本沛

焦勖

勖,明末火器理论家,南直隸宁国(今安徽贵池)人。曾将传教士汤若望口授的欧洲火器科学技术,辑成《火攻挈要》,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刊印。著有《火攻挈要》一书,国家图书馆藏有原刊本的请抄本,全书分上下卷。.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焦勖

熊其光

其光(),字韜之,江苏青浦縣(今上海市青浦区)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熊其光

盐铁论

《鹽鐵論》,中國西漢「鹽鐵會議」的記錄,以對話體撰寫,10卷60篇,作者桓寬。其中記載的是賢良文學(由地方推舉的官員)與丞相、御史大夫(多數為名門子弟)之間的辯論。 《鹽鐵論》是了解西漢後期政治、經濟、社會、思想、中央與地方對立情況的重要文獻。王先謙認為,桓寬的文筆,可與西漢的禇少孫、嚴遵相比。.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盐铁论

瀛涯胜览

《瀛涯胜览》明马欢著,成书于景泰二年(1451年)。马欢字宗道、汝钦,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今绍兴)回族人;明代通事(翻译官),通阿拉伯语,曾随郑和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宣德六年(1431年)三次下西洋。马欢将郑和下西洋时亲身经历的二十国的航路、海潮、地理、国王、政治、风土、人文、语言、文字、气候、物产、工艺、交易、货币和野生动植物等状况纪录下来,从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始著书《瀛涯胜览》,经过35年修改和整理在景泰二年定稿。.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瀛涯胜览

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市西城區西便門外的白云觀街9號,是道教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也是全真道龍门派的祖庭,自元朝起,为全真道“第一丛林”。中國道教协会、中國道教学院、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设于该观内。白云觀過去每年春節举办的庙会,游人如鯽,热闹非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白云观

白潤

白潤(生卒年不詳),字瀛賓,號星槎,清朝官員。河南新鄉縣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白潤

隋史遗文

《隋史遗文》,明朝末期通俗小说,袁于令撰,传世有“名山聚本”,分别存于北京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1932年孙楷第先生在大连“满铁图书馆”也曾发现,但是大连藏本现已失存。 全书十二卷六十回,书名题署“剑啸阁批评秘本出像隋史遗文”,卷首有崇祯六年(1633)作者袁于令自序。《隋史遗文》是“隋唐演義系列小說”中的一部,在该书之前有《大唐秦王词话》、《隋唐志传通俗演义》、《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隋煬帝艷史》等,但在《隋史遗文》之前的“隋唐演義系列小說”中,秦王李世民一直是故事的核心人物,秦瓊并非主角。《隋史遗文》則將敘事的焦點置於秦瓊,以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描述他的生平事迹,是“隋唐演義系列小說”從「歷史演義」到「英雄傳奇」轉變過程的一個重要的轉折。以秦瓊为主的构思,可能来自柳敬亭有关评书的影响,柳敬亭所說評話《秦叔寶志傳》可能就是它的底本。《隋史遗文》对于其后的《隋唐演义》和《说唐》两书有重大影响,《隋唐演義》前六十六回甚至大量抄錄自《隋史遺文》。 《隋史遺文》成功塑造了秦瓊的英雄形象,“好事抱不平”,在得知土豪惡少宇文惠及仗势奸淫民女,秦叔宝义愤填膺,将宇文打死惠及,轟動整個长安城。書中又總說他是“多情”之人,有恩必报。早年单雄信與秦瓊素昧平生,秦瓊落难潞州,病倒荒廟,单雄信将其接至家中养病,待其病癒後又赠重金送其还乡。日後李世民以私忿坚持要杀单雄信,“叔宝涕泣如雨,愿以身代死”,無奈秦琼等人多次求情,终不能免。临刑前,秦瓊、徐懋功、程咬金三人割股炙肉以饷单雄信。秦琼还让兒子秦怀玉与单雄信女儿单爱莲当场订婚,以安慰单雄信。《隋史遺文》又寫秦瓊對於張須陀之死內疚,他自責“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自备猪羊祭奠张须陀等人,还写篇祭文紀念,“使我们更能领会叔宝那份‘多情’不忘恩的英雄本色。”。 《隋史遺文》自明崇禎年間刊行後即未再出版過,湮沒不聞,此後三百年乏人問津,而《隋唐演义》卻大行於世。1975年臺灣的幼獅月刊出版社根據日本早稻田大學珍藏之顯微軟片予以放大後重刊,在膠片上文字有時難以辨認,當時臺灣並無“名山聚本”藏書,只能對照《隋唐演義》加以補訂,出版後仍有闕字。日後學界開始重視此書,北京大學出版社於1988年推出宋祥瑞點校本。夏志清認為此書在藝術上之成就,足與《三國演義》、《西遊記》相抗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隋史遗文

韩永进

韩永进(),河北顺平人,文学博士,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韩永进

韓維基

韓維基(),字貞子。山東淄川縣(今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小田村人。清朝官员。康熙初以同進士出身入仕,历官山西聞喜縣、直隸博野縣知縣,為官清正廉明。.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韓維基

韓象鼎

韓象鼎(),晚號湛虛子,山东章丘山头店村人。清朝官員,官至大名府知府。.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韓象鼎

莊心庠

莊心庠,晚清官員,廣東番禺縣人。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莊心庠

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余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12月,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莫高窟

道经

道教經典,總稱為道藏,為道教的一切經,古時候又以「雲笈」、「天章」、「寶文」、「神書、「玉緯」、「金函」、「仙經」、「丹書」、「道書」等雅名稱呼。 按道教傳說,道教經誥秘于諸天之上,為妙氣所成,乃自然天書,源起於三清境三位尊神,玉清境天寶君、上清境靈寶君及太清境神寶君。三君各說講洞真、洞玄、洞神十二部經,合為三十六部尊經。道士皈依誦曰:「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故曰經寶」,即要求皈依天尊所講真經。 就史實而言,道教在一千八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攬收先秦老莊典籍,經過長期的宗教實踐活動,並吸收、變造兩漢的方術、讖緯,與佛典,在教理教義、教規教戒,修煉方術、齋醮科儀等方面,形成了卷帙浩繁、駁雜多端的經籍書文。.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道经

道藏

《道藏》(拼音:Dàozàng)是一部汇集收藏大量道教经典及相关书籍的大丛书,它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道教经典(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编排起来。在当代,习惯上,《道藏》是明朝明英宗正统十年出版的《正统道藏》和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出版的《万历续道藏》合印本的简称。 《道藏》所收典籍广泛,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仪方术、仙传道史,也有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书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是研究道教的经典依据,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朝的《正统道藏》版本,一部原来收藏在北京的白云观,现在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另一部現存日本宫内厅书陵部。.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道藏

達三

達三,清朝政治人物。漢軍正藍旗人。 達三為舉人出身。道光十八年(1838年)八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達三

荊道乾

荊道乾(),字健中,山西省蒲州府臨晉縣人,清朝政治人物。荊爾極曾孫、荊毓光之孫、荊德志之子。.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荊道乾

萬良

萬良,字純齋,號心田,清朝翰林。江西省南昌府新建縣人。同進士出身。 萬良於道光元年(1821年)辛巳恩科鄉試中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方考中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曾主江西經訓書院講席。.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萬良

靳光斗

靳光斗,清朝政治人物。漢軍鑲黃旗人。 靳光斗為監生出身。嘉慶五年(1800年)署任江蘇荆溪縣知縣。嘉慶十年(1805年)七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靳光斗

項應譽

項應譽(生卒年不詳),晚明官員。浙江永嘉縣(今屬溫州市)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項應譽

衍芬草堂

衍芬草堂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硖石街道河东路66号、茅桥东南侧,坐东朝西,前临市河,为清代蒋氏家族藏书楼,也是清末浙江规模较大、藏书较丰富的藏书楼之一,其藏书自始祖蒋开基起,经其子蒋星纬、蒋星华,大集于蒋光焴,最盛时藏书达数十万卷,含宋、元、明刊善本、珍本上万卷,均钤“盐官蒋氏衍芬草堂三世藏书印”。1952年初蒋光焴六世孙蒋鹏骞将藏书悉数捐献国家,现宋元版藏于北京图书馆,明版存于浙江省图书馆,清版收入上海图书馆。 该建筑建于清乾隆时,初为典当,分南北两路,均为三开间,其间以高墙分隔,中有弄堂贯通,各进之间也以高墙阻隔。其中南路依次为临街店面、宝彝堂(与临街店面均于1978年开掘市河时拆除)、衍芬草堂、颐志居和北苑夏山楼(因藏有宋代董源《夏山图》而得名,1999年旧城改造时拆除),北路依次为临街店面、五砚斋(因藏有宋代梵隆写经砚、明陈洪绶画梅砚等五砚而得名,与临街店面均于1978年开掘市河时拆除)、思不群斋、双峰石室和厨房柴间,南侧为附房。衍芬草堂和思不群斋楼上为主要藏书处,前者藏宋、元名刻,后者藏明刊本、抄本及诸善本。2001年修缮后对外开放,现内部布置有《蒋氏藏书沿革》、《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和《海宁皮影戏》等专题陈列。.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衍芬草堂

顺风相送

《顺风相送》是明代的一部海道针经。現存钞本被收藏在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著者姓名不详,封面有“顺风相送”四字,因此得名。 1935年北京图书馆研究员向达至牛津大學圖書館整理、抄錄中国古籍。1961年出版《两种海道针经》,將《顺风相送》收錄其中。.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顺风相送

衛既齊

衛旣齊(),字伯嚴,號爾錫。山西猗氏縣(今臨猗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康熙初以同進士出身入翰苑,後任外官多年,為官清廉,政績卓著,累官貴州巡撫,因事罷職。.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衛既齊

袁复礼

袁复礼()字希渊,是中国一位地质学家。原籍直隶省安肃县孤庄营村(今属河北徐水)。出生于官宦家庭,父亲曾中过秀才。祖母彭氏出身于苏州名门世家,读过私塾,为供几个孙子上学,她先后到天津师范学校和奉天师范学校教书。袁复礼1908年到1912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祖母的教养和期望对他影响很大。1913年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今清华大学),1915年被保送赴美国留学。192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后担任中华民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技师,1927年到1932年,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1932年起出任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和系主任。1938年出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教授。1946年随清华迁回北京,出任清华大学地质系教授和系主任。1952年起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1987年任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 袁复礼是中国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创始人。1922年参与创建了中国地质学会。参与并领导了由斯文·赫定发起的“ 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大批爬行动物化石,获瑞典皇家科学院“北极星奖章”。他还是中国考古事业的先驱之一,与安特生一起开展了“仰韶文化”的考古研究。袁复礼从事地质教育60多年,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的74名学部委员中,有29位出自他的门下。 他与其弟弟前北京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前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袁敦礼,被中国文化教育界尊称为“袁氏三礼”。.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袁复礼

袁銓

袁銓,清朝官員。廣西平南縣人。 袁銓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殿試考中張之萬榜三甲第一百一十三名,與名臣李鴻章、沈葆楨等同榜,賜同進士出身。官至刑部主事。.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袁銓

袁振緒

袁振緒,清朝政治人物。山東曹縣人。 袁振緒為八旗教習出身。雍正七年(1729年)七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袁振緒

颜惠庆

惠庆(英文名:Yen, Wei Ching Williams或W.,),字骏人,上海虹口人。,中華民国大陆时期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政治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颜惠庆

西华书房

西华书房,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华门大街4号,是一家图书馆。.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西华书房

西什库天主堂

西什库天主堂,本名救世主教堂,俗称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是一座天主教堂,1703年开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是目前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西什库天主堂

西苑公交枢纽

西苑公交枢纽,又称一亩园公交枢纽,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北京市区西北部的一个公共交通枢纽。枢纽占地面积14公顷,总建筑面积18460平方米,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11.5米。枢纽可以满足公交、地铁、步行、自行车间的换乘需要。 枢纽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圆明园遗址公园西南角,也临近颐和园。枢纽周边的万泉河路和颐和园路围成一三角地,枢纽即坐落于其中。 枢纽与地铁西苑站相连,目前可以换乘4号线;未来还将引入16号线和15号线。地下一层设有社会停车区,可停放机动车50辆,自行车1500辆。地面为公交换乘厅和公交站台,公交站台共有大小5个,可同时停靠25辆公交车,满足20条公交线路的使用需求,规划引入18条;截至2010年底,实际引入14条,其余4条预留。二层为办公区。 西苑枢纽在2006年12月28日开工。2009年9月28日随北京地铁4号线开通,部分投入使用。.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西苑公交枢纽

西洋番国志

《西洋番国志》,明朝巩珍著。该书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记述明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经过。书中记录了郑和船队经过的不同国家:占城国,爪哇国、旧港国、暹罗国、满剌加国、苏门答剌国、哑鲁、南巫里、柯枝国、小葛兰、古里国、阿丹、榜葛剌、忽鲁谟斯国、天方等二十个西洋国家;并且还收录了明永乐十八年、十九年及宣德五年的三通敕书。该书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原始文献。.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西洋番国志

馬先登

先登(),字伯岸,號龍坊,清朝官員。陕西大荔縣東小坡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馬先登

馬綸篤

綸篤,清朝官員。甘肅安定人。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第三十七名進士,與名臣徐樹銘、李鴻章、沈葆楨等同榜。即用知縣。同治八年(1869年)曾任陝西涇陽知縣。任內增修戰亂毀壞的瀛洲書院。.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馬綸篤

馬炳

炳,清朝政治人物。甘肅昌吉縣人。 馬炳為附生出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十二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馬炳

馬益臧

臧,字魯卿,安徽涇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沈桂芬、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官安慶府教授。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回籍督辦團練,在芭蕉嶺被害。朝廷追贈雲騎尉世職。.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馬益臧

馬錄

錄(),明朝官員。河南信陽人。同進士出身。官至監察御史。.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馬錄

馬雲舉

雲舉(生卒年不詳),字汉翔,清朝初年官員。江南崑山縣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馬雲舉

馮子履

馮子履(),字禮甫,號仰芹,山東临朐人。明朝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馮子履

馮霦

馮霦,浙江山陰縣(今屬紹興市)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進士。曾任直隸束鹿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馮霦

馮惟重

馮惟重(),字汝威,一字芹泉,山東臨朐人。明朝官員、書法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馮惟重

首都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是北京最大的一座公共图书馆,也是北京市公共图书馆系统中的中心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新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南三环华威桥东侧,于2001年5月开馆。2012年3月,藏书达到600万册,尤以古籍善本、地方文献、近代书报最富特色。图书馆365天开放,日常的开放时间为早9点至晚19:30。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讲座等读者活动,以及面向儿童的资源和服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

駱利鋒

駱利鋒,湖北省黃州府蘄州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駱利鋒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榜二甲進士。改名敏修。同治四年(1865年)代理江西吉安府知府,同治六年(1867年)出任江西袁州府知府,同治十年(1871年)卸任。曾修《袁州府志》。.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駱利鋒

許亦崧

許亦崧(),字鶴亭,一字高甫,順天府宛平縣(今屬北京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許亦崧

許利賓

許利賓(),清朝官員,進士出身。福建省侯官縣(今屬福州市)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許利賓

马准

准 (1887年—1943年),中国文学家、风俗学家。“鄞县五马”之一,字太玄,号本立、绳甫,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马准

马邻翼

邻翼(),字振吾(又作振五),回族,湖南宝庆人,教育家、伊斯兰教学者。.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马邻翼

詹福瑞

詹福瑞(),河北秦皇岛市青龙人。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文学批评家、文献学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詹福瑞

詹錦堂

詹錦堂,字曉齋,清朝官員,直隸省寧津縣(今屬山東省)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詹錦堂

高錫綬

錫綬,清朝政治人物。河南新鄭縣人。 高錫綬為舉人出身。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十二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高錫綬

高潤生

潤生(),字菉坡,號雨人,中國晚清翰林,順天府固安縣渠溝村人。官至給事中,直言敢諫。精於考據,著有《爾雅穀名考》等。《固安縣誌·卷三·文獻志·選舉下》頁七~八:高潤生,字菉坡,贊皇縣教諭瑞和之長孫。戶部主事釗之孤子也。童年失怙,塊苫若成人,悲號廢讀。叔鑑諭之曰:“與其哀毀,傷堂上心,何若顯揚,慰泉下志耶?”乃遍延一時名宿課之讀。師承有自,學以日增。壬午中副車,乙酉登秋榜,己丑捷春闈,庚寅補行殿試,授翰林院庶吉士。嗣由國史館纂修轉升江南道御史。正色立朝,不避權貴。清德宗皇帝大行鑾儀過後,親王、貝勒多馳騎行御道上。劾以失臣子禮。嗣轉戶科給事中,遷刑科給事中。劾鐵路大臣呂海寰及直隸總督楊士驤,一般親貴,相顧失色。丁內艱哀毀骨立,每日謁墓叩泣,三年如一日,烈風雷雨弗阻也。侍叔父疾,嘗湯藥,滌溺器,晝夜罔或。間公餘設帳,萬孝廉執樞、曹孝廉樹殷,當代文豪皆其高足。法籍某博士(名佚)受業頻年,回國譯注《楚詞》,亦得心香一瓣也。晚年臥疾纂修《固安縣志》,未竣。著《文字討原》,《文字蒙求籤記》及《說文提要箋》,皆未付梓。惟《爾雅穀名考》一書行於世。(採訪).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高潤生

高承元

承元,清朝政治人物。四川銅梁縣人。 高承元為四川鄉試解元。乾隆十年(1745年)五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高承元

謝佳玉

謝佳玉,江西清江縣(今樟树市)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謝佳玉

魚玄機

魚玄機(),字「幼薇」,一說字「惠蘭」,晚唐女詩人,名妓,後来出家為道士,長安人。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約生於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卒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其傳記資料散見於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等書。后来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的罪名处死,終逝前名言詩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千古傳唱,廣為世人所知。.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魚玄機

魏世標

魏世標,清朝政治人物。山西汾陽縣人。 魏世標為監生出身。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二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魏世標

魏爾康

魏爾康(生卒年不詳),清初官員。山東濟寧州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魏爾康

魏正紀

魏正紀,清朝政治人物。浙江錢塘縣人。 魏正紀為副榜出身。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九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魏正紀

警察国家

警察国家(又譯警察社會;Police state),為政治學及社會學術語,描述一种政府自称為人民的監護者及擁有法定權力,在缺乏法律程序的前提下以行政力量控制人民及違反人民意願,指導人民如何生活的社會。.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警察国家

魯公澍

魯公澍,清朝政治人物。山東益都縣人。 魯公澍為舉人出身。咸豐五年(1855年)十一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魯公澍

鮑振飛

鮑振飛,清朝政治人物。安徽青陽縣人。 鮑振飛為監生出身。乾隆四十六年(1751年)九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鮑振飛

谢国桢

谢国桢是一位中国历史学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谢国桢

鲁班

鲁班(),是春秋末叶著名工匠家,被后世尊为中国工匠师祖。据说鲁班出生於魯國的一個世代大家族——公輸族,由于他是鲁国人,又被称为鲁班或者鲁般,后来,鲁班此姓名被流传得最為广泛,成為通稱。鲁班生于約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40年後隱居於歷山(今濟南市東南,又名千佛山),卒于公元前444年(周贞定王二十五年)以后。 由于在中國流传着许多他对建筑及木工等行业貢獻的传说,被认为是他设计的工具及建造法則,被沿用至今,是以鲁班被后世奉为工匠祖师,为中国上架行、中架行及下架行(合稱三行)工匠均敬奉的先師,戲班亦奉魯班為師。此外,魯班被神化,道他出生时群鶴雲集,滿室異香,乃是天上宿星投胎,傳說眾多,奉為神仙。因此鲁班又有鲁班仙师、公输先师、巧圣先师、鲁班爷、鲁班公、鲁班圣祖、魯班先師及鲁班祖师等称呼。在中国各地都建有鲁班殿或者是鲁班庙。.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鲁班

鲁迅

鲁迅,本名周树人,原名樟寿,字豫才、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聞名於世,浙江绍兴人,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鲁迅

鲍培氏转写

鲍培氏转写一般指鲍培氏回鹘式蒙古文转写。.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鲍培氏转写

賈慶祚

賈慶祚,清朝政治人物。滿洲人。 賈慶祚為監生出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五月起,以永順府通判兼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賈慶祚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資治通鑒

賀際運

賀際運,字詩樵,河南汲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進士。次年三月代理宝山县知县,同年由李蒙泉接任。咸豐八年(1858年)任江蘇青浦縣(今上海市青浦区)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賀際運

賀桂齡

賀桂齡,會稽人,寄籍湖南善化。晚清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賀桂齡

趙城金藏

趙城金藏是中國金代(約1149年~1173年)民間募資雕版的佛教大藏經。因于1932年在山西省赵城县(今洪洞县)广胜寺被发现,故名“赵城金藏”。《赵城金藏》是《开宝藏》的重刻,由于《开宝藏》久已不传,由本藏得以瞭解《开宝藏》的內容。全藏為卷軸裝,以千字文編排次第,自“天”字號至“幾”字號,計 682帙,每帙基本上包括10卷,或略有增減,總計約7000卷左右。現大部分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4813卷)。其他如上海圖書館存有17卷,南京圖書館存有6卷,北京大學圖書館、廣西博物館、崇善寺各存2卷,廣勝寺、山西圖書館、山西博物館、蘇州西園、臺灣中央研究院各存l卷。北京民族宮存有《趙城金藏》補雕本的另一印本500餘卷。 發起人為潞州女子崔法珍,相傳她毅然斷臂募緣刻經,使許多佛教信徒紛紛捐資協助。金藏刻成後,崔法珍於大定十八年(1178年)將印本送到燕京,受到金世宗的重視,在聖安寺設壇為崔授比丘尼戒。三年後,崔又將經版送到中都(北京)刷印流通,共計十六萬八千一百一十三板,六千九百八十卷。為表彰她的功績,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法珍被賜紫衣,並受封為「宏教大師」。但崔法珍在《趙城金藏》的題跋中,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蔣唯心感慨道:「此藏卷軸之富,工事之巨,原刻歷三十載星霜,補雕勞十餘路僧眾,創此偉業者,寧遂湮沒不彰乎?理決其不然也。.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趙城金藏

趙宗武

趙宗武,清朝政治人物。江南甘泉縣人。 趙宗武為舉人出身。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趙宗武

趙開元

趙開元,雲南省昭通府恩安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沈桂芬、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山東即用知縣,咸豐五年(1855年)任魚台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趙開元

鸦儿胡同

鸦儿胡同,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部的一条胡同。.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鸦儿胡同

車萬育

車萬育(),字鶴田,清初學者,官員。湖廣邵陽縣(今屬湖南省)人。官至兵科給事中,在諫垣數載,以直聲震天下。著述甚多,尤以《聲律啟蒙》流傳最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車萬育

黃奇遇

奇遇(),字亨臣,號平斋,晚号绿园居士,廣東揭陽縣人,生於渔湖(今屬榕城區)。明末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黃奇遇

黃希英

黃希英(),字如英,福建莆田縣人。明朝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黃希英

黃圖昌

黃圖昌(生卒年不詳),字翼明,晚明官員。山東沂州人。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黃圖昌

黃和

黃和(生卒年不詳),號慰川,晚明官員。山東沂州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黃和

黃光彬

黃光彬(),號質軒,福建連江縣青塘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黃光彬

黃玉忠

黃玉忠,廣西省梧州府容縣人。清朝進士、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黃玉忠

黃鍾 (龍山知縣)

黃鍾,清朝政治人物。江西新城縣人。 黃鍾為拔貢出身。乾隆二十九年(1778年)七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黃鍾 (龍山知縣)

黃見三

黃見三,字景知,一字心垣,福建長樂青山下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黃見三

黃贊禹

黃贊禹(),字襄臣,号都庭,清朝官員。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市)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黃贊禹

黃鵬奮

黃鵬奮(),字少石,廣西省容縣人。清朝進士、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黃鵬奮

黃金韶

黃金韶,字印山,廣西省容縣人。清朝進士、官員,官至蘇州府知府。.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黃金韶

黃金色

黃金色(),字鍊之,直隸休寧縣人,浙江杭州府錢塘縣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黃金色

黃朝輔

黃朝輔,清朝政治人物。廣東香山縣人。 黃朝輔為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進士。道光十一年(1831年)八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黃朝輔

黃敬璣

黃敬璣(生卒年不詳),清初官員。山東濟寧州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黃敬璣

黄大暹

大暹(),是足球解说员黄健翔的曾祖父,中华民国5年6月任财政部次长,次年7月牺牲于北伐途中。其事迹被记录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第85册“ 长兄孟曦公行述”中。.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黄大暹

龍元儼

龍元儼(),字望如,廣東順德人。清朝官員,詩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龍元儼

龐公照

公照,字襄雲,浙江歸安(今屬湖州)南潯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龐公照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是国家兴办的省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学术性社会公益文化单位。是辽宁省藏书、图书目录、图书馆间协作协调及业务研究与交流的中心。隶属辽宁省文化厅领导。.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辽宁省图书馆

辛本栴

辛本栴,清朝官員。山東蓬萊縣人。同進士出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進士。即用知縣,代理安徽銅陵縣事。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即因疏於防堵被交刑部議處。.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辛本栴

辛文淵

辛文淵(生卒年不詳),明朝官員。山西石州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辛文淵

连士升

连士升(Lien Shih Sheng,1907年5月24日-1973年7月9日),别号子云, 新加坡著名报人和作家。福建省福宁府福安县人。早年入学穆阳镇同文小学,后转入福安县第一小学。1922年入霞浦县中华圣公会创办的作元汉英学校,1926年入福州市美以美基督教会主办的英华斋。1927年入燕京大学经济系,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在燕大期间,喜爱阅读创造社出版的文学书籍和鲁迅、林语堂等人创办的语丝杂志,深受郭沫若、郁达夫和鲁迅的影响。毕业后与燕京大学同学郑侃嬨女士结婚,夫妇相敬如宾。在北平期间一方面为上海申报、东方杂志撰稿,一面在北平图书馆继续埋头研究经济史。1934年陶希圣在上海创立《食货》杂志,连士升为通讯员之一。后任教于北京中法大学、广东岭南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初期迁往香港,任《国际通讯》周刊主编。1938年第一任夫人病故。1940年与燕京大学同窗罗牧先生之妹罗梅女士结婚。1941年日军攻陷香港,连士升与燕京大学同学、罗牧、戴淮清(星岛日报记者)携家眷结伴同行,搭乘“泉兴丸”号轮船离开炮弹横飞的香港,辗转澳门,广州湾(今湛江)到越南海防。连士升为避开当时占领越南的日军耳目,隐居越南湄公河三角洲茶荣省茶荣市,化名“郑德华”出任福建学校校长,同时着手翻译剑桥大学克拉潘教授在哈佛大学的讲稿《现代德法经济史》。日本投降后到西贡任《远东日报》主笔。1948年,举家离开越南西贡,迁至新加坡定居,先在国民党创办的《中兴日报》任职。1948年后,连士升历任新加坡南洋商报主笔、总编以及新加坡南洋学会理事、副主席,中国学会副会长、新加坡大学董事等职。他笔耕不倦,在南洋商报、南洋周刊和南洋学报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游记、书信、杂文、书评和论文。连士升前后共出版23部书籍,包括用十五年心血撰写的三部传记《甘地传》、《尼赫鲁传》和《泰戈尔传》,和对南洋青年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作《海滨记简》,对南洋华文学界贡献良多,有“海外的鲁迅”之称。连士升热心华文文化事业,曾任南洋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大学理事会委员。 1956年,应印度政府邀请,访问印度各地,在马德拉斯因饮食不慎,得黄疸病。次年,得糖尿病 连士升子女6人:长女名侨思,纪念子产,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现居新加坡;二子名亮思纪念诸葛亮,现新加坡著名婦產科醫生;三女名仁思纪念王守仁,现居英國;四女名藩思纪念曾國藩;五女名文思纪念孙中山;六女名萧思纪念萧伯纳,曾任惠普(HP)亚太董事经.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连士升

连环画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小書、公仔书等,是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通俗读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广义的连环画可以拓展到文人画的卷轴、庙堂的壁画、民间的花纸年画、建筑中木雕和砖刻。 在连环画繁荣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连环画寓教于乐的方式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重要的读物。由于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题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定的历史时期特色,使其与其他国家的漫画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连环画

錫占

錫占,清朝政治人物。滿洲正藍旗人。 錫占為舉人出身。乾隆二十年(1755年)一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錫占

范钦

范欽(),字堯卿,一字安卿,號東明,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人。明朝政治人物、藏书家、學者。嘉靖年間,范欽以進士出身入仕,宦遊各地三十餘年,官至兵部右侍郎。范欽酷愛藏書,晚年在鄉里建立浙東第一的藏書樓——天一閣,至今尚存。.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范钦

胡價 (進士)

胡價(),明朝官員。湖廣宜城縣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胡價 (進士)

胡其俊

胡其俊(生卒年不詳),字樸生,明末官員。湖廣孝感縣(今湖北省孝感市)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胡其俊

胡秉鈞

胡秉鈞,字退思,號理軒,清朝官員,貴州省黎平府(今黎平縣)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胡秉鈞

胡長新

胡長新(),字銘三,又字子何,清朝官員、學者,貴州省黎平府(今黎平縣)人。同進士出身。《清代贵州名贤像传》第1集,第3卷 頁41~42.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胡長新

胡沙

胡沙,原名胡云章,曾长期供职于高等教育行政部门,也曾从事外交和新闻工作,退休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胡沙

郭定柱

郭定柱,清朝官員。直隸臨榆縣(今屬河北省山海關市)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郭定柱

郭宗熙

郭宗熙(),字桐柏,湖南长沙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满洲国政治人物。.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郭宗熙

郭祥瑞

郭祥瑞(生卒年不詳),字玉六,號毓麓,河南新鄉縣人。清朝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郭祥瑞

郭秩

郭秩(生卒年不詳),明初官員,山西祁縣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郭秩

郭種德

郭種德,字邁庵,清朝官員。山東省恩縣(今屬平原縣)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郭種德

郭經

郭經(),字載道,直隸永平府盧龍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郭經

蘇仲山

蘇仲山,字又甫,號海村,又號硯西,山東省日照縣(今日照市)人。清朝翰林,官員。 蘇仲山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己亥科順天鄉試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丁未科會試,殿試後位列張之萬榜二甲第十名,賜進士出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官至浙江道監察御史。曾典試陕西。.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蘇仲山

蘇志臯

蘇志皐(),字德明,號寒村,明朝政治人物。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固安縣)通關廂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蘇志臯

蘇繼

蘇繼(),字子志,山東青州府壽光縣高淮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蘇繼

薛湘

薛湘(),字曉帆,江蘇無錫人。清朝官員。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家薛福成之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薛湘

董琦

董琦(),字天粹,号东楼,明朝官员,山东阳信县大董家庄(今商店镇大董村)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董琦

董恭禮

董恭禮,明初進士,浙江鄞縣(今寧波市)人。以孝著稱。.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董恭禮

葉士煥

葉士煥,江西臨川縣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葉士煥為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恩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五十名進士。官至刑部主事。.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葉士煥

葉子循

葉子循(生卒年不詳),字玉伦,清朝初年官員。江南崑山縣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葉子循

葉維藩

葉維藩,浙江省松陽縣人。清朝官員。 葉維藩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三甲第十一名進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署湖南黔陽縣知縣,次年,復修黔陽城西、南城墻。同年離任。.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葉維藩

邻水县

鄰水县(--)位于四川省东部,亦書作--水縣、潾水縣 ,位于四川盆地東部,華鎣山東麓。三山兩漕地勢緊要《道光乙未增修鄰水縣誌》謂舊志,首連夔達尾接巴渝,三山橫亘,二水夾流,五華鄰谷,介在東南,海寶崑樓,聳於西北,洵果郡之要區,實西川之--邑。 東與墊江縣,南與重庆市長壽區、北碚区,西與重庆市合川区,西南与重庆市渝北区,西北與岳池縣,北與廣安市广安区,東北與大竹縣共七縣接壤。原屬順慶府(今南充市)、達縣地區(今达州市),目前隶属于广安市,是四川省距离重庆市主城区和两江新区最近的县城。.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邻水县

蔡锷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祖籍原湖南省寶慶府邵陽縣(今邵阳市大祥区),出生成长于原寶慶府武冈州山门(今属邵陽市洞口县)。清末民初政治家、军事家。曾經响应辛亥革命,後來發動反對袁世凱复辟帝制洪憲帝制的護國戰爭以维护宪政,被称为护国大将军,被誉为军神。.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蔡锷

蔡應嵩

蔡應嵩,清朝官員,廣東省惠州府歸善縣三多祝(今屬惠州市惠東縣多祝鎮)人。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蔡應嵩

蔣復璁

蔣復璁(),字慰堂,中華民國學者、政治人物,浙江省海寧人,天主教徒。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曾公費到德國柏林大學進修圖書館學。曾任職國立北平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前身)、國立中央圖書館第一任館長,也是1965年在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重建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首任院長。與金庸有親戚關係,金庸稱其為“表哥”。曾為雲林縣天主教學校永年中學校訓題字:「博愛犧牲」。.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蔣復璁

蔣元樞

蔣元樞(),字仲升,號香巖,江蘇常熟縣人,清朝官員。曾擔任過福建省仙遊縣、惠安縣、崇安縣、建陽縣、晉江縣等知縣、廈門同知、臺灣府知府,並護理過臺灣道。其擔任臺灣府知府期間頗有建樹,與同樣擔過臺灣府知府的蔣毓英、蔣允焄合稱為府城三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蔣元樞

蔣兆鯤

蔣兆鯤,字瀚槎,號南溟,一號茗仙。江蘇豐縣人。清朝翰林。.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蔣兆鯤

蔣柟

蔣柟,字廣蔭,江蘇常熟縣人。清朝官员。.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蔣柟

蔣棆

蔣棆,字玉材,江蘇常熟縣人。清朝官员。.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蔣棆

蔣檙

蔣檙,字作梅,江苏常熟人。清朝官員、畫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蔣檙

蔣澍

蔣澍,字音傳,江蘇常熟縣人。清朝官员。.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蔣澍

蔣昌期

蔣昌期,清朝官員,浙江省杭州府錢塘縣(今屬杭州市)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蔣昌期

蔣浩

蔣浩,字廉叔,江蘇常熟縣人。清朝官员。.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蔣浩

鄢翱

鄢翱,清朝政治人物。直隸承德府人。 鄢翱為舉人出身。道光十年(1830年)三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鄢翱

鄢敏學

鄢敏學(生卒年不詳),清朝官員。廣西馬平縣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鄢敏學

鄭士蕙

鄭士蕙,字柏崖,陝西華州(今渭南市華州区)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沈桂芬、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咸豐元年(1851年)任直隸吳橋縣知縣,任內捐出養廉銀重建文廟、縣學,培養人才,其事被記入光绪《吳橋縣志·政績》中。同治年間曾任靜海縣知縣,主修《靜海縣志》,并為之作序。.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鄭士蕙

鄭炯 (清朝)

鄭炯,清朝政治人物。福建永春州人。 鄭炯為舉人出身。嘉慶十七年(1512年)十一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鄭炯 (清朝)

鄭洛書

鄭洛書(),字啟範,號思齋,福建莆田縣人。明朝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鄭洛書

鄰交徵書

《鄰交徵書》,日本江戶時代學者伊藤松(字貞一,號威山)所編,採用漢語文言文體,收錄了古代中日兩國上起漢魏,下迄明清的邦交文獻及詩文,對中日關係史的研究,整理並提供了大量的珍貴史料。.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鄰交徵書

鄒瑛

鄒瑛(生卒年不詳),字希古,清朝初年官員。江南崑山縣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鄒瑛

鄒應元

鄒應元(),字清源,號鶴山,又號兩松,江蘇金匱(今屬無錫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鄒應元

釣魚臺

是位於中國大陸正東側東海大陸棚以東的臺灣-宍道褶曲帶南端、臺灣東北外海處沖繩海槽西側的一座荒島。但就地質結構而言各方則有不同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認為釣魚臺是臺灣本島附屬島嶼東北諸島島鏈的其中一部分,而日本則認為釣魚臺為沖繩縣琉球群島西南部分先島群島的的組成部分。而「釣魚臺」一詞的由來,則是過去人們認為島嶼周遭有大量魚群居住而命名。釣魚臺是整個釣魚台列嶼中最大的島嶼,整個島礁面積約4.3838平方公里,而周圍的海域面積大約為17萬平方公里。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琉球群島便開始列入由美國領導的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實際統治著。1968年時,在經過探測後認為釣魚臺及附近島嶼的周遭海域可能蘊藏有石油。而在1971年美國與日本所簽屬的《》中,決定將在1972年時將琉球群島的管理權移交給日本新成立的沖繩縣進行管轄。然而在這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開始就釣魚臺以及周遭島嶼與日本產生領土糾紛,其中雙方認為中國早在14世紀便發現並且管理釣魚台等島嶼,一直到1895年才由於《馬關條約》後才將釣魚臺割讓給日本政府。然而日本的官方立場則是認為在1895年1月勘察過後已經確認島嶼為荒島,因此以無主地先佔法理編入日本的領土,所以釣魚臺等島嶼並不包含在《馬關條約》所指定的割讓領土中。 釣魚臺主權的爭議成為今日中日關係與台日關係重要的議題之一,對此日本堅持主張釣魚臺以及周遭黃尾嶼等島嶼皆為沖繩縣石垣市所管轄,並且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所提出的領土爭議。而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至今仍然處於複雜的關係,但雙方政府皆认为釣魚臺是臺灣的附屬島嶼之一,並且由宜蘭縣頭城鎮負責管理。此外儘管日本政府認為釣魚臺為實質統治的領土,但是為應其所認定的島嶼所有人古賀善次以及栗原弘行的要求,現時並不允許石垣市在島上進行任何開發工程外,同時為維護島嶼平穏和安定也禁止任何人登上島嶼。當前釣魚臺並沒有定期通行的船隻,因此前往者必須自行準備船隻來作為交通工具。.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釣魚臺

臺灣府志

《臺灣府志》為自1685年起、1764年迄所記載台灣歷史之官方地方志。總計7個版本,實際刊行6個版本。分別為:蔣志、高志、周志、劉志、范志、余志等六志。.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臺灣府志

臺灣志略

臺灣志略是曾在臺任官多年的尹士俍所著之史書,共三卷,為乾隆年間成書的《重修臺灣府志》(1745年)重要的典據之一,然該書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臺灣縣志·藝文志》記載已是散佚過半,之後的志書中也記載該書已經散佚。 然而近年(2003年左右)學者李祖基(廈門大學教授)、許毓良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找到了該書乾隆三年(1738年)的刊本,李祖基更予以點閱校訂,於2003年出版;許毓良則予以抄錄回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臺灣志略

金成章

金成章,清朝政治人物。奉天正黃旗人。 金成章為舉人出身。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二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金成章

雷崶

雷崶,字蘊峰,江蘇省松江府華亭縣(今屬上海市)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雷崶詞賦清麗,有才名。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鄉試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進士。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署湖南龍山縣知縣。卒於任內。.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雷崶

雷霄漢

雷霄漢,清朝政治人物。陝西澄城縣人。 雷霄漢為監生出身。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雷霄漢

耿灼然

耿灼然,河南省襄城縣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耿灼然

陰昌庚

昌庚,字乙垣,號蓮舫,山西夏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陰昌庚

陳宗問

陳宗問,本名裕,以字行。明初官員,浙江鄞縣(今寧波市)人。官至湖廣武昌府知府。.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陳宗問

陳喬榮

陳喬榮,字松軒,福建閩縣(今屬福州市)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陳喬榮爲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三甲進士。同治元年(1862年)任江西南昌縣知縣。升補寧都知州事。.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陳喬榮

陳秩五

陳秩五,字敦齋,號月航,河南信陽州(今信陽市)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沈桂芬、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曾任陝西洵陽、永壽、同官等縣知縣。著有《揖月齋詩集》。 工詩,著有《揖月齋詩集》。徐世昌《晚清簃詩彙》收錄其詩四首。.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陳秩五

陳秉彝 (道光進士)

陳秉彝,字星堂,清朝官員。江蘇元和縣(今屬蘇州市)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進士,籖分知縣。官至甘肅候補知府。.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陳秉彝 (道光進士)

陳秉彝 (成化進士)

陳秉彞(),字一初,直隸淮安府沭陽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陳秉彝 (成化進士)

陳益修

陳益修(生卒年不詳),字玉笥,清初官員。山東濟寧州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陳益修

陳鼐 (清朝進士)

陳鼐(),字作梅,號竹湄,江蘇溧陽人。晚清官員,進士出身。是曾國藩的重要幕僚之一。官至直隸清河道。.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陳鼐 (清朝進士)

陳陞

陳陞(),字晉卿,號抑吾,晚明官員。河南夏邑縣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陳陞

陳濬

陳濬,字華哲,一字心泉。清朝官員,進士出身。福建省閩縣(今屬福州市)人。《詞林輯略》卷六:“陳濬,字華槎,號心泉,福建閩縣人,散館授編修。官至安徽安盧滌和道。”.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陳濬

陳星煥

陳星煥(),字文泉,湖南省長沙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沈桂芬、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咸豐六年(1856年)任江蘇奉賢縣(今屬上海市)知縣,政績卓著。咸豐七年(1857年)曾撰寫《重修文廟記》。因病卒於衙署。加同知銜。光緒《重修奉賢縣志》有傳。.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陳星煥

陳敬曾

陳敬曾,清朝政治人物。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人。 陳敬曾為監生出身。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一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陳敬曾

陶然亭公园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因园中的陶然亭而得名。.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陶然亭公园

陶銞

陶銞,字士和,四川夾江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沈桂芬、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曾任江西省廣昌、武寧等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陶銞

陶思曾

曾赴西藏等地并著有游记。傳記文學(49),傳記文學雜誌社,1986年.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陶思曾

陈力 (1958年)

力(),四川资中人,中国民主同盟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 1978年至1988年,在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至2001年,在四川大学图书馆工作。1995年,任四川大学图书馆副馆长。1996年,任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2001年调入中国国家图书馆,任副馆长。2015年12月,任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正局级)。.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陈力 (1958年)

陈垣

垣(),字援庵,广东新会棠下石头人。中国宗教史研究巨匠,歷任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首任社長。與錢穆、呂思勉、陳寅恪並稱為嚴耕望所評選的「現代四大史學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陈垣

陈任中

任中(),号仲骞、耐庐,江西赣州人。中华民国政治家、学者。.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陈任中

陈梦家

陳夢家(),筆名陳漫哉,祖籍浙江上虞,生於江蘇南京。新月派詩人,考古學家,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共建政后被定为右派,饱受虐待,文革初期自杀身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陈梦家

陈懋治

懋治,字颂平,江苏元和人,近代语言学家、教育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陈懋治

陆柱家

陆柱家(),中国上海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数学学会会员,北京市数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主任,美国数学学会会员,中国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数学译林》责任编委、副主编,《数学评论》评论员,在国内外数学杂志中发表过20余篇论文(含合作),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第1~3届) 。.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陆柱家

柏林寺

柏林寺,位于中國北京市東城區雍和宮大街戲樓胡同1號(舊门牌号为柏林寺四號),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也是“京內八剎”之一。.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柏林寺

析津志

《析津志》,又名《析津志典》,《燕京志》,凡34册,元人熊夢祥撰,是析津(今北京市)最早的地方志書。 析津即元大都(今北京市),又稱燕京、幽陵、幽都、幽州。析津本古冀州之地,後來成为辽的属地,辽時又叫作南京析津府,名稱來自於“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 熊夢祥任官崇文监期间,有機會閱讀大量内府藏书,於是在今門頭溝的齋堂寫成《析津志》。《析津志》詳細地記述元代都城大都(北京)的情況,对析津的城池、坊巷、官署、庙宇、人物、风俗、学校等都有详细的记载。此書久佚。明朝楊士奇在《文淵閣書目》著錄為《析津志典》。 朱彝尊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许多《析津志》的文字,寫成《日下旧闻考》一書。光緒年間繆荃孫纂修《順天府誌》時,從《永樂大典》中,整理出《析津志》遺文。1982年,北京图书馆善本组又接續整理《析津志》,近10萬字,僅約原本的一半,編為《析津志輯佚》一書,前後经历了百余年。.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析津志

林龍章

林龍章,清朝政治人物。福建候官縣人。 林龍章為舉人出身。乾隆六十年(1795年)一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林龍章

搶救學人

搶救學人,是1948年底至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蒋介石下令实施的将知名學者由中國大陸遷往大陸以外的計劃,但该计划实施情况并不理想。.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搶救學人

李培祜

李培祜,字汝受,號靜山,雲南昆明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培祜

李士元 (明朝)

李士元(),字德一,號青嶼,山東金鄉縣人,明末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士元 (明朝)

李孟春

李孟春(),字梅辰,清末民初軍事將領,漢軍鑲藍旗人,居於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東洋屯。武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孟春

李宜春

李宜春(生卒年不詳),字叔芳,號東亭,明朝官員。山東莘縣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宜春

李尔重

李尔重(),原名李育三,河北省丰润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作家、书法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尔重

李師白

李師白,清朝政治人物。南鄭人。 李師白為貢生出身。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三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師白

李伯華

李伯華(生卒年不詳),字新來,明朝官員。山東掖縣(今莱州市)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伯華

李德增

李德增,字小屏,清朝官員,順天府寶坻縣(今屬天津市)人。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德增

李品三

李品三,字麗生,號昆田。四川江津(今屬重慶市)人。清朝翰林。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恩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三十五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余事不詳。.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品三

李六三

李六三(),山东菏泽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中国美协会员。.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六三

李端 (天順進士)

李端(生卒年不詳),明朝官員。湖廣興寧縣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端 (天順進士)

李熾福

李熾福,清朝政治人物。廣東英德縣人。 李熾福為監生出身。咸豐七年(1857年)九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熾福

李燦 (清朝)

李燦(),清朝官員。山東諸城縣人。同進士出身。 李燦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進士。任廣西馬平縣(今柳城縣)知縣。太平軍李士雄部進犯縣境,李燦募勇八百人,與守備舒增謀等督戰抵抗,在城南與敵大戰,力竭陣亡。年僅三十三歲。清末《諸城縣鄉土志》有傳。.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燦 (清朝)

李芳 (龍山知縣)

李芳,清朝政治人物。四川人。 李芳為舉人出身。乾隆九年(1744年)三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芳 (龍山知縣)

李訓方

李訓方,清朝政治人物。山東濟寧州人。 李訓方為舉人出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十一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訓方

李鸞 (成化丁未進士)

李鸞(),字天瑞,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固安縣)南舖里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鸞 (成化丁未進士)

李自成 (小說)

《李自成》,姚雪垠代表作,共5卷,全書長達300余萬字。第二卷曾獲第一屆茅盾文學獎。.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自成 (小說)

李松 (正德進士)

李松(),字節夫,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松 (正德進士)

李森 (清朝)

李森(),字韡鄂,號春谷,清朝官員。江西永新縣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森 (清朝)

李榮慶

李榮慶,號松生。清朝官員,江西省宜春縣(今屬宜春市)人,進士出身。 原名友梅,幼年家貧苦讀,弱冠進學,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舉人,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二甲進士。授刑部主事,任職勤慎,平反冤獄。京官俸祿微薄,然李榮慶生活節儉,在京任職八年,用度不致缺乏。後因急病卒於旅次。同治《宜春縣志》有傳。.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榮慶

李樹穀

李樹穀,清朝政治人物。河南夏邑縣人。 李樹穀為舉人出身。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樹穀

李惟揚

李惟揚,字修光,號崧臺,廣東陽春縣(今陽春市)李堡人。清朝軍事人物。武進士及第。曾歷官廣東左、右翼鎮總兵,官終澎湖水師協副將。.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惟揚

李明壎

李明壎(),字--和,清朝官員。江西德化縣人。.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明壎

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是指2005年9月19日至28日,李敖從台灣前往中國大陸旅遊行程,主要是文化議題的參觀訪問,期間包括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地對師生舉行的公眾演講。此行是李敖自1949年离开中國大陸至台灣持續生活56年来,首次返回大陆的實地旅行,在海峽兩岸華人圈受到相當關注。.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李承式

李承式(),字敬甫,又字之義,號見衡,山西大同縣人,遷居江都(今揚州市)。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承式

李時英 (隆慶進士)

李時英(),字含之,直隸上海縣人人,浙江杭州府錢塘縣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李時英 (隆慶進士)

杨廷宝

杨廷宝(),字仁辉,河南南阳人。中国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自1940年起长期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任教授及系主任。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刘敦桢、吕彦直、梁思成、童寯合称“建筑五宗师”。.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杨廷宝

東方圖書館

東方圖書館是一座首創以私家藏書開放公眾閱覽的圖書館,原位于闸北区宝山路。1925年於中國上海成立,毀於1932年之「一二八事變」。.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東方圖書館

杜乃扬

杜乃扬(),原名玛丽-罗白尔特·忉雷昂(Marie-Roberte Dolléans),婚后姓名为玛丽-罗白尔特·吉尼亚尔(Marie-Roberte Guignard),原法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东方文献分部主任,汉学研究专家。1911年2月21日出生于法国圣埃蒂安(Saint-Etienne)城。1933年毕业于法国东方语言学院,获得中文和日文大学文凭。 由于她的出色才能,1934年被派到北京图书馆外文部,负责编辑法文图书目录,而中方则派学者王重民到法国国家图书馆手稿部东方分部,从事中文写本目录尤其是敦煌文献目录的编写。 她在北图一直工作到1939年。回到法国后,被认命为法国国家图书馆手稿部东方分部图书馆员,负责管理东方写本馆藏。1944年她与印刷文献部珍本研究馆员雅克∙吉尼亚尔结为伉俪。 在她的亲自监管下, 法图于1961年建成了东方学阅览室,给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便利的研究场所。在她的领导下,东方部出版了埃塞俄比亚、高棉、梵文藏书目录,尤其是伯希和敦煌文献目录。 她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组织了很多展览,如1948年的“历代文字与图书展”,1951年的“国家印刷局图书艺术史展”,1961年的“泰戈尔文献展”等。 她曾荣任法国亚洲协会理事会理事,并获得多项荣誉,如法国国家荣誉骑士勋章、法国学术界棕榈叶高等骑士(最高级别)勋章和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杜乃扬

梁启超

梁启超(,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稱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及发明家。 梁启超在青年时期曾經與老师康有為合作进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及張勳復辟等严词抨击,以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梁启超

梁聯第

梁聯第,清朝政治人物。甘肅靈川縣人。 梁聯第為舉人出身。嘉慶十年(1805年)六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梁聯第

梅绍武

梅绍武原名梅葆珍,北京人,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中国大陆翻译家。梅绍武曾担任第6、7、8、9届全国政协委员。梅绍武也是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梅绍武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翻译美国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作品的人。梅绍武同“董乐山”、“施咸荣”一起被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三剑客。.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梅绍武

楊宗震 (順治三年進士)

楊宗震(生卒年不詳),字嚴四,山東濟寧州人。清初官員。.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楊宗震 (順治三年進士)

楊師震 (道光進士)

楊師震,字少西,清朝官員,甘肅省靖遠縣人。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科舉人,次年聯捷(1847年)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第一百零三名進士,與名臣徐樹銘、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即用知縣。此前其父曾叮囑,“以縣令為親民之官,有才足以僨事,無才亦足誤事,二者皆非民福。汝年少才短,恐非所宜。若授京曹則已,或用外官,須速呈請改就教職。”楊師震即遵從父命,以才不稱職為由,請求改教職,不久被授予平涼府教授。在柳湖書院主講數年後,調任西寧府教授,卒於任所。.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楊師震 (道光進士)

楊廷柱

楊廷柱,清朝政治人物。順天大興縣(今属北京市)人。 楊廷柱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進士。嘉慶四年(1799年)七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楊廷柱

楊皋亮

楊皋亮,清朝政治人物。雲南石屏州人。 楊皋亮為舉人出身。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四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再任。.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楊皋亮

楊琯

楊琯,清朝政治人物。四川彭縣(今彭州市)人。 楊琯為舉人出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九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楊琯

楊秀 (清朝翰林)

楊秀,字掄升,號素庵,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人。清朝翰林。同進士出身。 楊秀之父楊之暟,舉賢良方正,授廣寧訓導。楊秀為長子,雍正七年(1729年)與弟楊熠、楊熥同中己酉科舉人,楊秀爲第一名(解元)。雍正八年(1730年)聯捷庚戌科三甲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官至侍講。 弟楊熥,乾隆二年進士,歷任山東、江南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楊秀 (清朝翰林)

楊錞

楊錞,江蘇省鎮洋縣(今屬太倉市)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聯捷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沈桂芬、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官至江西省南安府知府。曾纂修《南安府志補正》十二卷。.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楊錞

楊書香

楊書香(),字心齋,號慧堂,一號芸坪,直隸武邑縣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楊書香

樊丙南

樊丙南,清朝官員。山西曲沃縣人。同進士出身。 樊丙南原名雁飛,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式甲辰恩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名臣徐樹銘、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厯署湖北漢川、漢陽、穀城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樊丙南

武元鶴

武元鶴,河南省武安縣(今為河北省武安市)崔爐村人。清朝官員。 武元鶴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鄉試中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會試中式,殿試位列三甲第三十一名,與後來的名臣張之萬、徐樹銘、李鴻章、沈葆楨、馬新貽等同年,賜同進士出身。歷官安徽貴池、繁昌等縣知縣,并曾任江南鄉試同考官。.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武元鶴

歸鴻

歸鴻,字既垣,號于磐,江蘇常熟縣人。清朝官员。.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歸鴻

殊域周咨录

《殊域周咨录》是明朝行人司行人和刑科右给事中严从简,在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始撰写的一部关于明朝边疆历史和中外交通史的书籍;於1583年成書。严从简,别号绍峰子,明代浙江嘉禾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曾任婺源县丞和扬州同知,后入行人司任行人和刑科右给事中。 明朝时中国和周边国家、海外国家往来密切,明太祖派使臣出使朝鲜、琉球、日本、安南、真腊、三佛齐、古里、哈烈、撒马儿罕等国;明成祖派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明太祖设立行人司,掌管外事。 在行人司任职的严从简,接触许多外来使臣,得知海外国家和边疆国家的状况,又掌握大量内部文件和记录,为他撰写此书打下基础。他撰写此书时参考了大量前人的著作,但他认为历史记录可从书中查到,但中外来往的内部文件则是外间难以见到,因此他厚今薄古,偏重记述当代的事件,为明朝出使外国的使臣提供参考。 《殊域周咨录》将女直列入东北夷,因此在清朝被列为禁书。.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殊域周咨录

段汝霖

段汝霖,清朝政治人物。湖北漢陽縣人。 段汝霖為舉人出身。乾隆四年(1739年)五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接替李士遴任建宁府知府一职,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詹易接任。.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段汝霖

氏族志

《氏族志》,是唐太宗時代排定門閥世家地位高低的典籍,贞观十二年高士廉等修成。.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氏族志

永乐大典

《永樂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編撰於明永樂年間,全書22,937--,11,095冊,約3.7億字。《永樂大典》屢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存不到800卷,約為原書的4%。《大英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永乐大典

江瀚

江瀚()國學研究(23),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354-355页高福生,江瀚其人及与黄云鵠、黄侃父子之关系,中国文化2010年01期,字叔海,號石翁,室名慎所立齋,福建长汀人,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诗人。曾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理事长。.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江瀚

汪先烺

汪先烺(),字嚮之,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员。 汪先烺為道光十五年(1835年)甲午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張之萬榜二甲第六十一名進士。分至戶部為學習主事,三年期滿成候補主事,充實錄館校對官。咸豐元年(1851年),因補缺無期,自愿注銷主事,重新按進士甲第分配知縣,改任貴州知縣,後以軍功升獨山知州,咸豐六年(1856年)署綏陽縣知縣,屢次捐資募集鄉勇,鎮壓匪盜。咸豐十一年四月(1861年),署仁懷廳,同年卒於官。著有《賢奕亭稿》。《桐城縣志》有傳。.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汪先烺

汪濤 (清朝)

汪濤,清朝政治人物。江蘇人。 汪濤為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三甲進士。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八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汪濤 (清朝)

汉学家

汉学家是专门从事汉学研究领域的专家,研究与中华文化(汉民族、中国)有关的内容。一般称为汉学家的人都是指不身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从事研究汉学的非华人(或非“中国人”)和非海外华人。但是現在海外華人參與漢學研究者越來越多,所以國外把在該領域的華人研究者也稱為"漢學家"或"華人漢學家"。 汉学家的具体研究领域可能不同,多是选择一个他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专业研究,例如有人研究中国音乐,有人研究中国文学,但是汉学家大多都研究一些中国历史。一般汉学家除了汉学研究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而且一般都是將這个研究领域和中国联系起来研究,就变成了汉学的研究领域。 虽然精通汉语对於汉学家来说应该是必备的,但是一些非中国人的汉学家并不懂汉语,或者只会阅读汉语文献,而不会说汉语。而在中国以外的大学裡教授汉学,经常需要学习很多的语言课程,包括汉语、日语等。另外不少西方漢學家會取中文名字。.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汉学家

汉传佛教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傳統。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自唐密在汉地消亡后,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與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不同。漢傳佛教和其他各系佛教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素食、戒疤,南傳佛教不認同「南無阿彌陀佛」之用語,素食和戒疤也是漢傳佛教獨有,並非印度佛教的戒律。.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汉传佛教

沪江大学

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纪上半叶一所位于上海的浸会背景的教会大学,校址位于黄浦江畔的杨树浦军工路,鼎盛时期以文理商著称于世。沪江大学创办于1906年,原名上海浸会大学,最初的校长为美国人柏高德博士。另设浸会神学院,由美国人万应远博士任院长。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刘湛恩对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国化”的整顿和改革,使沪江在当时私立大学中以学风纯朴闻名,较少教会气,更多中国化著名。大陸易幟後,滬江大學隸屬的中國十三所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原想堅持留在共產政權下的中國大陸,繼續基督教高等教育的角色,有所見證。惟很快看到大陸的政治形勢非常不樂觀,聯合董事會和香港教會領袖於是決定在香港合併十三家基督教高等教育大學為一所基督教大學。最終於1951年由聯合董事會,在上海聖約翰大學校董會主席歐偉國、廣州嶺南大學校長李應林和香港教會團體帶領下合作創立香港崇基學院,也即現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部分。也即,滬江大學人員轉移到香港。而經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沪江大学各科系硬件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相关院校,校址則轉移給上海机械学院(今上海理工大学)。.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沪江大学

沈鎬

沈鎬,字愚亭,清朝官員。江蘇震澤縣(今屬蘇州市)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張之萬榜三甲進士,官至兵部郎中。著有《毛诗传笺异义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沈鎬

沈鍠

沈鍠(),字駿聲,清朝官員,江蘇省通州(今南通市)人。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沈鍠

沈麟

沈麟,清朝政治人物。浙江烏程縣人。 沈麟為荫生出身。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七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沈麟

沈阳市

沈阳市,简称--,旧称奉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商贸中心,副省级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中国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连接朝鲜半岛的重要枢纽。沈阳市现辖十区一市两县,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常住人口829.2万,按城镇人口计算,是东北地区的最大城市。2017年7月14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沈阳由原来的“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调整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联合国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沈阳市教育指数得分达到了中国大陆最高分,是唯一超过0.8的城市。沈阳市的人类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沈阳历史悠久,是国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沈阳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有7200多年历史的新乐遗址。沈阳于汉代建侯城,经辽金元明历朝增筑,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其继承人清太宗皇太极对沈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将其命名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z)。清朝入关后,沈阳转型为清朝的陪都直至民国。民国时期,沈阳的城市建设规模曾位居亚洲前列,并发展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沈阳市

沈杏洲

沈杏洲,清朝政治人物。浙江歸安縣人。 沈杏洲為舉人出身。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沈杏洲

沈潤

沈潤,字靜瀾,山東淄川縣(今屬淄博市)人,明崇禎末科進士。後仕清。.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沈潤

泰达图书馆

泰达图书馆,全称为泰达图书馆档案馆,是中国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一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现为中国一级图书馆和中国一级档案馆,泰达图书馆馆址为滨海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街21号,是中国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实行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的区域性文化机构。.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泰达图书馆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動的木刻字、金屬或膠泥字塊,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写,或是無法重複使用的雕版印刷。.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活字印刷术

洗澡 (长篇小说)

《洗澡》,杨绛的代表性长篇小说。.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洗澡 (长篇小说)

潘奕藻

潘奕藻(),字思质,号畏堂,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祖籍安徽歙縣,清朝政治人物。 父潘冕,候选布政司理问。潘冕生三子:奕隽、奕藻、奕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潘奕藻中式甲辰科三甲17名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官至郎中,其精于律法,对冤狱多有平反。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主湖南乡试,随即告病回乡。家居二十余年,与兄弟“琴尊山水,出入必偕”。嘉庆二十年(1815年)卒于家。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其嘉庆二十一年序刻本《听雨楼诗稿》八卷。.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潘奕藻

澳門科技大學

澳門科技大學(Universidade de Ciência e Tecnologia de Macau;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U.S.T.)簡稱科大,縮寫MUST。是澳門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成立於2000年。是澳門回歸後成立的第一所私立国际性综合型研究型大学,也是中国两岸四地大学中最年轻的三十强大学之一。 澳門科技大學隸屬於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現任校監是廖澤雲博士,校長為劉良講座教授。大学拥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面向中國内地招生。授课语言以英语、中文为主,部分课程以葡语授课。大学位于澳门氹仔伟龙马路,现设有人文藝術學院、商学院、法学院、國際學院、健康科學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資訊科技學院、中醫藥學院、藥學院、研究生院,并在澳门新口岸宋玉生广场获多利中心设立持续教育学院。 澳門科技大學是一所具有先進管理水平的國際型大學。近年來在國際SCI/SSCI的Q1第一區間學術期刊發表的高質量研究論文成倍增加,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則數倍增加。大學國際化是大學發展的強勁動力,也是大學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學術管理上,大學根據澳門的社會及人文特點,充分吸納國際知名學府的經驗,建立適應大學國際化發展的管理理念與文化、管理模式與架構、管理制度與程式等,特聘一批名师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世界高被引科學家等頂尖學者。創辦具有先進管理水平的國際型大學。 2007年澳門科技大學獲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頒發“”優質旅遊教育認證並且在2010年成功地連續更新。 2016年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澳门科技大学位列三星级大学。 2017年澳門科技大學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中,位列世界第524位。 2017年澳門科技大學在《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位列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第28位。.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澳門科技大學

濮慶孫

慶孫,清朝官員,浙江省杭州府錢塘縣(今屬杭州市)人。同進士出身。.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濮慶孫

朱壽康

朱壽康,廣西臨桂人,祖籍安徽鳳陽,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朱壽康原名瑄,爲明靖江王朱守谦後裔。道光十五年(1835年)進士朱琦胞弟。道光十七年(1837年)考中丁酉科舉人,二十七年(1847年)成丁未科二甲進士。任刑部主事。因在娼家飲酒被治罪。光緒三年(1877年)因桂林當地盜墓嚴重,請求官府保護靖江王陵。.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朱壽康

朱孔模

朱孔模,湖北省均州(今屬丹江口市)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沈桂芬、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五月署任直隸欒城縣知縣,六月離任。.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朱孔模

朱絲綸

朱絲綸,清朝政治人物。浙江長興縣人。 朱絲綸為監生出身。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六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朱絲綸

朱鬯侯

朱鬯侯,安徽涇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榜三甲進士,與沈桂芬、李鴻章、沈葆楨等同年。在戶部學習行走。曾官湖南糧道。.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朱鬯侯

朱沛霖

朱沛霖,清朝政治人物。廣西臨桂縣人。 朱沛霖為舉人出身。嘉慶十九年(1814年)四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朱沛霖

朱有燉

朱有--(),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第五子周定王朱橚(1361年-1425年)之嫡長子,朱元璋之第六孫,明洪武十二年正月十九日(即西曆1379年2月6日)出於皇室老家安徽鳳陽,洪武廿四年(1391年)三月受冊為周世子。在明惠帝發起的削藩行動中,與其父朱橚一同被廢為庶人,遷徙雲南。至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後,方才恢復爵位。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周王朱橚病薨,朱有--襲封周王爵,在位近14年。至明英宗正統四年五月二十七日(西曆1439年7月8日),朱有--薨於封國河南開封府,享壽61歲,以其博聞多能而諡為「憲」,故世稱「周憲王」。其园寝在河南禹州。 朱有--同時也是中國戲曲史上重要的雜劇作者,他創作的31本雜劇至今悉數存世,為元明兩代雜劇作者中,存世作品最多的一位。其作品原刻本今保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是僅次於《元刊雜劇三十種》後年代最早的雜劇刻本,在戲曲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朱有--死後無子,由弟朱有爝繼承王位。明英宗知道朱有--的死訊後,按有--的生前意願,賜書通知周王府不需要把沒有子女的王妃及夫人殉葬,可是朱有--的王妃鞏氏及六位夫人已經殉死了,英宗--好下詔追諡王妃貞烈、六夫人貞順。.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朱有燉

朱文熊

朱文熊(),乳名杏生,字造五,又字兆弧,江苏昆山陈墓人,清末切音字运动的先驱。.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朱文熊

戴錫

戴錫,清朝政治人物。籍贯不详。 戴錫為試用出身。乾隆十四年(1749年)七月,出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戴錫

明实录

《明實錄》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是研究明代歷史的基本史籍。記錄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三朝的史事。其中建文朝實錄附于《太祖實錄》中,景泰朝實錄附于《英宗實錄》中。全書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纂修此書,係以朝廷諸司部院所呈繳的章奏、批件等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員收輯的先朝事蹟做補充,逐年記錄各個皇帝的詔赦、律令,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大事而成。明实录字数1600多万。.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明实录

易學超

易學超,清朝政治人物。湖北漢陽縣人。 易學超為舉人出身。道光十六年(1836年)年)九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易學超

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英語:Popular Culture或Pop Culture),又稱為通俗文化及大眾文化,指在現代社會中盛行的地區上文化,包括想法、觀點、態度、模因、图像及其他現象等。在中文裡沒有對應詞,只有像時尚般的相似詞。流行文化的內容主要由散播文化製品的工業(傳媒)來塑造並傳播,例如摄影電影、電視、出版社等媒體。實際上,流行文化並不只是大眾傳媒的生產物,而是由大眾與傳媒間互動所產生的,即:大眾影響傳媒,傳媒又反過來影響大眾。因此流行文化本身是雙向的、不斷更新成長的。.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流行文化

方學蘇

方學蘇,字仲海。清朝官員,順天府寶坻縣(今屬天津市)人。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舉人,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榜三甲進士。同治十年(1871年)曾任湖南分巡衡永郴桂道。.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方學蘇

文津俱乐部

文津俱乐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3号,隶属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是专为中央副部级以上离退休干部服务的机构朱岩:《“养蜂夹道”:中央领导的秘密会所》,《兰台内外》2013(1):13-14。.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文津俱乐部

文津图书奖

文津图书奖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图书奖项,创办于2004年,至今已举行13届。每届评选出获奖图书9-10种。其标志为《耕织图》中的簸扬图,以取“读书如稼穑,勤耕致丰饶”之意。.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文津图书奖

敦煌医学文献

敦煌医学文献是一批医学文献,大部分写于六朝及其以前,但也有部分是隋唐时期的作品。主要由甘肃省敦煌莫高窟的医学卷子本为主,此外,新疆、青海、四川等地也发现了许多古卷写本,其中有少量属于医学文献,而这些文献也被现代学者归为了敦煌医学文献并进行研究。它们可被分为93种,内容涉及到了伤寒、本草、针灸、五脏等方面。许多学者都对这些文献作了研究和整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终还促成了敦煌学的形成。.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敦煌医学文献

敦煌文獻

敦煌文獻,又称敦煌遺書、敦煌文书、敦煌寫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总数约5万卷,其中佛经约占90%,最早的前秦苻坚甘露元年(359年),最晚为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这些图书由于战乱,目前分散在全世界,如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等;1910年入藏京师图书馆时只余8000余件。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16000余件,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另三件分别为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和赵城金藏)。.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敦煌文獻

故宫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故宫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羅浮宮、英国大英博物館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故宫博物院

曹耀湘

曹耀湘(?-?),字镜初,湖南长沙人,清朝末年学者、诗人,在先秦诸子、诗歌、楚辞、经学等方面皆有建树。.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曹耀湘

曹曰瑛

曹曰瑛(),字渭符,號恆齋,祖籍安徽省贵池县,随父亲占籍顺天府大兴县,清朝书法家、官员。邢东风,北京广通寺小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曹曰瑛

普意雅

普意雅()法国人,曾任中国平汉铁路全路总工程师,也是摄影家。.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普意雅

智化寺

智化寺位于中國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胡同5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被辟为“北京文博交流馆”(The Beijing Culture Exchange Museum),隶属于北京市文物局。智化寺是北京市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智化寺

2009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9年7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7月31日.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2009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

731部队

731部队是旧日本帝国陆军關東軍本部的通稱號。該單位由石井四郎所領導,因此也稱之為「石井部隊」。“731部队”同时也可以是指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旧日本帝国陆军於日本以外領土从事生物战、细菌战和人體試驗相关研究的所有秘密军事医疗部队,也代指旧日本帝国陆军在占领满洲期间所做的生物战和人体试验研究。 731部队的正式編號是關東軍满洲第691部隊(關東軍防疫給水部)下之满洲第731部队(防疫給水部本部),研究內容对外宣传主要以研究防治疾病與飲水淨化為主,但其实該部隊使用活體中国人、苏联人和朝鲜人進行生物武器與化學武器的效果實驗。731部队把基地建在中国东北哈尔滨平房区,这一区域当时是日本傀儡政權满洲国的一部分。一些研究者认为至少10,000名中国人、苏联人、朝鲜人和同盟国战俘在731部队的试验中被害,据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在《》中称,通过“特别输送”进入到731部队的“马路大”需要进行编号,而从1939年以后,进行了两轮编号,每一轮编号极限为1,500,于是在抗战结束时,共计有3,000人死于此。.

查看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731部队

亦称为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

左駿章左恭上海图书馆丁壽昌 (進士)丁西林严文井中华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中央档案馆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國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中国之最列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中国关于钓鱼岛之言行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三沙市分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丰华瞻常道立 (漢陽)东巴纸世界数字图书馆三劍樓隨筆三山志三国演义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广化寺 (北京市)庚子赔款于道泉人类简史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任國楨 (道光進士)任继愈任瑛廖宗元廖忠伟张威 (中国国家博物馆)张心沛张志清张志清 (中国图书馆学家)张申府張培仁張夢蟾張天瑞張今第張修府張志卓張允濟張典張炳堃張青筒張源曾張濤 (龍山知縣)張朝樂張承敍彭嘉炯何夢枚何兆武何長清何永慶佛经余士瑺余姓徐家杰 (進士)徐申錫徐鳳朝徐振墉徐春侯可儀侯樹銜來煦俞友仁俞家骥匡慶榆北京东岳庙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圖書館北京公交320路北京公交608路北碚圖書館北游录圆明园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列表刘季平喻懷恭周东郊周作人周和平周相 (雍正進士)周鳴鹿周文謨 (明朝)呂復 (法學家)储方庆哈拉瑞儲寶書儲善慶儲元升儲兆豐儲秘書儲顯祚儲昌祚儲晉觀冊府元龜冯乃超冯仲云商朝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紹清公共图书馆六朝事迹编类元玕兆琛回回药方回族园冶国家一级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国家图书馆站图书馆四庫全書四方风倪宗正倪允邁皇甫渙皇明祖训瞿績凝王天眷 (清朝)王宏 (順治進士)王山立王平格王之城王之垣王之猷王之鼎 (明朝)王之輔王之都王之棟王序賓王廷才王德成王喬年王凝王玉王章祜王無瑕王道新王象坤王象節王象雲王象恒王象斗王錫韓王鑰王葆心王肯穀王育仁王重光王陞王揆一王欽 (弘治三年進士)王民王汝惺王涵 (龍山知縣)琉球漢文文獻福善寺 (北京西城)禹建鈞秦士奇秦人潘秦周稼轩长短句程宇龍穆子岩章勤士章倬標童秀春符爲霖算学启蒙算学宝鉴粟增熉系列世界地图紫竹院公园繳繼祖红楼梦经典诵读工程缪荃孙羅國士羅雅谷翟誥翟澄翁金堂甯威田大畏田生芝田本沛焦勖熊其光盐铁论瀛涯胜览白云观白潤隋史遗文韩永进韓維基韓象鼎莊心庠莫高窟道经道藏達三荊道乾萬良靳光斗項應譽衍芬草堂顺风相送衛既齊袁复礼袁銓袁振緒颜惠庆西华书房西什库天主堂西苑公交枢纽西洋番国志馬先登馬綸篤馬炳馬益臧馬錄馬雲舉馮子履馮霦馮惟重首都图书馆駱利鋒許亦崧許利賓马准马邻翼詹福瑞詹錦堂高錫綬高潤生高承元謝佳玉魚玄機魏世標魏爾康魏正紀警察国家魯公澍鮑振飛谢国桢鲁班鲁迅鲍培氏转写賈慶祚資治通鑒賀際運賀桂齡趙城金藏趙宗武趙開元鸦儿胡同車萬育黃奇遇黃希英黃圖昌黃和黃光彬黃玉忠黃鍾 (龍山知縣)黃見三黃贊禹黃鵬奮黃金韶黃金色黃朝輔黃敬璣黄大暹龍元儼龐公照辽宁省图书馆辛本栴辛文淵连士升连环画錫占范钦胡價 (進士)胡其俊胡秉鈞胡長新胡沙郭定柱郭宗熙郭祥瑞郭秩郭種德郭經蘇仲山蘇志臯蘇繼薛湘董琦董恭禮葉士煥葉子循葉維藩邻水县蔡锷蔡應嵩蔣復璁蔣元樞蔣兆鯤蔣柟蔣棆蔣檙蔣澍蔣昌期蔣浩鄢翱鄢敏學鄭士蕙鄭炯 (清朝)鄭洛書鄰交徵書鄒瑛鄒應元釣魚臺臺灣府志臺灣志略金成章雷崶雷霄漢耿灼然陰昌庚陳宗問陳喬榮陳秩五陳秉彝 (道光進士)陳秉彝 (成化進士)陳益修陳鼐 (清朝進士)陳陞陳濬陳星煥陳敬曾陶然亭公园陶銞陶思曾陈力 (1958年)陈垣陈任中陈梦家陈懋治陆柱家柏林寺析津志林龍章搶救學人李培祜李士元 (明朝)李孟春李宜春李尔重李師白李伯華李德增李品三李六三李端 (天順進士)李熾福李燦 (清朝)李芳 (龍山知縣)李訓方李鸞 (成化丁未進士)李自成 (小說)李松 (正德進士)李森 (清朝)李榮慶李樹穀李惟揚李明壎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李承式李時英 (隆慶進士)杨廷宝東方圖書館杜乃扬梁启超梁聯第梅绍武楊宗震 (順治三年進士)楊師震 (道光進士)楊廷柱楊皋亮楊琯楊秀 (清朝翰林)楊錞楊書香樊丙南武元鶴歸鴻殊域周咨录段汝霖氏族志永乐大典江瀚汪先烺汪濤 (清朝)汉学家汉传佛教沪江大学沈鎬沈鍠沈麟沈阳市沈杏洲沈潤泰达图书馆活字印刷术洗澡 (长篇小说)潘奕藻澳門科技大學濮慶孫朱壽康朱孔模朱絲綸朱鬯侯朱沛霖朱有燉朱文熊戴錫明实录易學超流行文化方學蘇文津俱乐部文津图书奖敦煌医学文献敦煌文獻故宫博物院曹耀湘曹曰瑛普意雅智化寺2009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731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