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国哲学

指数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古稱诸子百家)為華夏文明各學派的哲學思想。華夏思想最早記綠殷周之际成書的《易经》,後來大盛於于春秋战国时期。其發展史可大体分为:东周古典的诸子百家哲学;漢朝獨尊儒術,汉唐的儒佛道冲突而交错的发展时期;宋元明清儒佛道融合而转生的理学;晚清以后的中西会通时期。 古代中国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等为主要的哲学流派,其中尤其以儒家、佛家和道家影响最深远。西方哲学於近代傳入,也影响甚鉅,中國共產黨執政後,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取代儒家,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義上的官方政治理想;儒家失勢後演變成新儒家,其支持者繼續承傳華夏古風。 中國人的宇宙觀方面以易經和老莊為核心,倫理社會觀是以孔孟之說為代表,佛家則以宣揚因果輪迴、眾緣唯心的道理與儒道互相輔助而成。.

89 关系: 劉殿爵南樂山古典元素吴经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天人相应孫智燊學科列表孙定国對蔣中正的評價中华文化中南神哲学院中医学中國占星術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國-馬達加斯加關係中國-斯洛文尼亞關係中国历史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720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B)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文圖書分類法东洋大学东方哲学史三才于斌任继愈张岱年余姚四贤余纪元包遵信利國偉傅偉勳哲学回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分类法倪德卫王傳一王立新王晓波祁润兴禅宗维德孔·吉斯林狩野直喜荀子萧萐父顧立雅...風水颜珰西方哲学親華派馬來西亞喪葬謝大寧魂魄黎力基黃嘉略黄梅县與神對話阳明园 (贵阳)阳明精舍阴阳鵝湖之會葉劉淑儀葛洪蔡仲德逻辑史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恕道李杜 (香港)李景濂杨天石東方哲學格竹楊杏庭殷鐸澤氣 (中國)汉学清华大学哲学系湘潭市易学浩然之氣新亞研究所新统方立天日本十進分類法日本哲學 扩展索引 (39 更多) »

劉殿爵

劉殿爵教授,Hon LLD,Hon DLitt,MA,BA( Professor Din Cheuk Lau,),香港語言學家、翻譯權威和哲學家,在1963年至1979年間翻譯成的《道德經》、《孟子》及《論語》英文版獲國際學術界公認為標準譯本。 畢業於香港大學的劉殿爵,在1950年至1978年間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任教中文及中國哲學,前後凡二十八年,1971年他成為英國歷來首位出任中文講座教授的華人。劉殿爵在1978年改到香港中文大學執教,在中大度過三十二年的教研生涯,1980年至1983年兼任文學院院長,另外在晚年為先秦兩漢和魏晉南北朝的古籍文獻編製逐字索引。中大和港大先後在1975年和1989年向他頒授榮譽博士學位,表揚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劉殿爵是粵語正音運動中提出粵語「正音」和「正讀」的學者之一,但相關主張引起不少爭論,學術界也始終未能達成共識。.

新!!: 中国哲学和劉殿爵 · 查看更多 »

南樂山

南樂山(Robert Cummings Neville,1939年5月1日-),美國哲學家,波士頓儒家的代表人物。現為波士頓大學宗教學院哲學、宗教學及神學教授、國際中國哲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Philosophy)執行委員會主席。研究領域為哲學、比較哲學、宗教哲學。 南樂山注重中國哲學,在2000年出版《波士頓儒學》(Boston Confucianism),正式確立學派,旨在尋求儒學與西方哲學對話的可能,而儒家(尤其荀子)倡導的禮儀,則是各種文明互相尊重的基礎,使得二者以上的對象能夠進行互動,也是讓「人為的東西自然化」。.

新!!: 中国哲学和南樂山 · 查看更多 »

古典元素

元素或古典元素(Classical elements),在古典哲學中,是一種構成世界上所有物質的最基本實體,或是能量。在歷史上,許多不同的民族,都曾經建構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元素思想,最著名的代表有古希臘的四元素說、或五元素說,印度佛教的四大種(地、水、火、風)以及中國的五行。 在近代化學中,元素特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它们只由一种原子组成,其原子中的每一核子具有同样数量的質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使元素分解,并且它能构成一切物质。一些常見元素的例子有碳、氫和氧。.

新!!: 中国哲学和古典元素 · 查看更多 »

吴经熊

吴经熊(英文名:John C. H. Wu 或 John Wu Ching-hsiung,),一名经雄,字德生,浙江省宁波鄞县(今鄞州区)人。中华民国法学家。.

新!!: 中国哲学和吴经熊 · 查看更多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成立于1956年,是复旦大学的下属院系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最早成立的哲学系之一。.

新!!: 中国哲学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查看更多 »

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古代中国哲学、中医等认为“天道”和“人道”是合一的。 天人相应最重要的体现是合于"气"。中医《素问·微旨大论》提出"气交"的概念:"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曰:何谓气交?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天地人三者是一气分布到不同领域的结果。"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人气从之则生长壮老已,万物从之则生长化收藏。人虽有自身特殊的运动方式,但其基本形式--升降出入、阖辟往来,是与天地万物相同、相通的。.

新!!: 中国哲学和天人相应 · 查看更多 »

孫智燊

孫智燊(George Chi-sen Sun,),筆名孫格拉底(Suncrates),生於四川遂寧,祖籍河北寧晉,台灣學者,主要研究中國哲學。擁有美國國籍,長期服務於美國南阿拉巴馬州大學。在擔任台灣大學哲學代理系主任期間,參與台大哲學系事件,停聘了多名教授。.

新!!: 中国哲学和孫智燊 · 查看更多 »

學科列表

這是一個學科的列表。學科是在大學教學(教育)與研究的知識分科。學科是被發表研究和學術雜誌、學會和系所所定義及承認的。 領域通常有子領域或分科,而其之間的分界是隨便且模糊的。 在中世紀的歐洲,大學裡只有四個學系:神學、醫學、法學和藝術,而最後一個的地位稍微低於另外三個的地位。在中世紀至十九世紀晚期的大學世俗化過程中,傳統的課程開始增輔進了非古典的語言及文學、物理、化學、生物和工程等學科,現今的學科起源便源自於此。到了二十世紀初期,教育學、社會學及心理學也開始出現在大學的課程裡了。 以下簡表展示出各大類科目,以及各大類科目中的主要科目。 "*"記號表示此一領域的學術地位是有爭議的。注意有些學科的分類也是有爭議的,如人類學和語言學究竟屬於社會科學亦或是人文學科,以及计算机技术是工程学科亦或是形式科学。.

新!!: 中国哲学和學科列表 · 查看更多 »

孙定国

孙定国()山东牟平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学家,中央党校党委委员散木,中央党校“孙定国冤案”背后,文史精华2005年第04期。.

新!!: 中国哲学和孙定国 · 查看更多 »

對蔣中正的評價

前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字介石),曾任黃埔軍官學校校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張玉法:〈民國歷任元首的性格特質(1912-1988)〉,刊呂芳上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12月。蔣中正帶領中國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勝出,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並在國共內戰落敗後,領導中華民國政府遷移到臺澎金馬,堅決反共對保存中華文化及捍衛中華民族利益發揮重大貢獻。另一方面,有人則認為蔣中正在中國大陸軍事失利失去政權到臺灣後,以反共為名實行威權體制。蔣中正是20世紀最為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世界各國對蔣中正的評價非常歧異,除了蔣中正因戰敗失去政權而備受日後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評之外,在全世界依然有不同的評價。.

新!!: 中国哲学和對蔣中正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中华文化

中華文化,是中國、大中華地區的文化體系,其最早的形式為發展於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區的中原文化,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以及期間不斷的與外族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今日所知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指以汉文化為主體的包括眾多少數民族文化的文明。中華文化在東洋世界有很深遠的影响,並且歷史上曾經多次西傳。.

新!!: 中国哲学和中华文化 · 查看更多 »

中南神哲学院

中南神哲学院,原武昌修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花园山,是一所天主教高等院校,由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海南省联合举办。.

新!!: 中国哲学和中南神哲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医学

中医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汉族,由汉族创造的传统医学也称“汉医”,以古代中国医学实践為主體的传统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二十世紀以來因應時代的需求,在西方科學方法引入後,部分療法不但引起了現代醫學的興趣,中醫的大夫養成也從學徒制度,轉趨於專業化、學術化、國際化,這種經過世界主流醫界所認證的“中医药学科的专业职业队伍”称中医师,也称“科學中医”。2017年,中國首部中醫藥法施行。.

新!!: 中国哲学和中医学 · 查看更多 »

中國占星術

中國占星術是指中國本土上的傳統占星學說,基於傳統的天文學、曆法及哲學知識。中國的占星術過往一直都與天文學不可分割,並於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時代到公元2世紀的東漢時代完成。 中國占星術按當中按其使用的星宿,可分為使用七曜或二十八宿的實星派,又或如紫微斗數般採用虛星的虛星派。.

新!!: 中国哲学和中國占星術 · 查看更多 »

中國哲學史大綱

《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胡适著。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本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17年他根据此编成在北大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义。全书共12篇,10余万字。1918年7月,经过整理;8月,蔡元培作序;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轰动一时,不过两月就再版。 本书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蔡元培给此书以很高评价,指出它有四种特长:第一,证明的方法。第二,扼要的手段。第三,平等的眼光。第四,系统的方法。胡適本人自信的說:“我自信,治中國哲學史,我是開山的人,這一件事要算是中國一件大幸事。這一部書的功用能使中國哲學史變色。以後無論國內國外研究這一門學科的人都躲不了這一部書的影響。凡不能用這種方法和態度的,我可以斷言,休想站得住。” 梁啟超在一場演講中評此書:“这书自有他的立脚点,他的立脚点很站得住。这书处处表现出著作人的个性,他那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總說一句,凡關於知識論方面,到處發見石破天驚的偉論,凡關於宇宙觀人生觀方面,什有九很淺薄或謬誤。”冯友兰回忆:“胡适的这部书,把自己的话作为正文,用大字顶格写下来,而把引用古人的话,用小字低一格写下来。这表明,封建时代的著作,是以古人为主。而五四时期的著作是以自己为主。”“在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適創始之功,是不可埋沒的”。馮友蘭後來也寫了一本《中國哲學史》,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與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作為比較時,一般都認為後者勝於前者。 中國哲學史大綱只完成上半卷,雖然胡適在有生之年一再承諾要將下半卷付梓,但這本書始終是一本「上卷書」。胡適的名作《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都只有上卷,人稱“善作半卷書”。.

新!!: 中国哲学和中國哲學史大綱 · 查看更多 »

中國-馬達加斯加關係

中國-馬達加斯加关系,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馬達加斯加、以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馬達加斯加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2年11月與馬達加斯加建立外交關係,在2013年成為該國第三大的貿易夥伴。.

新!!: 中国哲学和中國-馬達加斯加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國-斯洛文尼亞關係

中國-斯洛文尼亞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斯洛文尼亞、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亞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中華人華共和國在1992年與斯洛文尼亞建立邦交,是後者在亞洲的最大進口來源地(截至2012年)。.

新!!: 中国哲学和中國-斯洛文尼亞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中国哲学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梁启超在天津南开大学任课外演讲;学期终整理稿件,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凡十万言。1922年(民国十一年)出版。 梁启超在自序中开宗明义,说明中国历史,浩如烟海,不下数万卷,不可不读,又不可能全读,因此提出他多年研究历史的方法作为引导。 《中国历史研究法》再版多次,并有日文翻译本。.

新!!: 中国哲学和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 · 查看更多 »

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720

没有描述。

新!!: 中国哲学和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720 · 查看更多 »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於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於1948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原版为英文,1985年经冯友兰的学生涂又光据英文本译为中文,由冯友兰本人亲自审定,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中文译本行文流畅,引述准确,保留原著深入浅出的特色。2004年又有赵复三的新译本面世。.

新!!: 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简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B)

没有描述。

新!!: 中国哲学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B)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是对图书的一种分类方法。 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写,1974年、1979年、1994年分别进行了修订。分为25大类。.

新!!: 中国哲学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中文圖書分類法

中文圖書分類法,原版名為《賴永祥中國圖書分類法》,是參照杜威十進位圖書分類法改進而成的中文圖書分類法。換言之,此圖書分類法更適用於中文書籍,特別是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學。現時普遍應用於中華民國台灣及香港、澳門。增訂八版後,賴永祥將版權無償捐贈給國家圖書館。2007年國家圖書館完成新版修訂,並更名為《中文圖書分類法》。.

新!!: 中国哲学和中文圖書分類法 · 查看更多 »

东洋大学

東洋大学(とうようだいがく,英文:Toyo University),是一家總部設在日本东京都文京區的私立大学。除了本部有兩個校園外,大學在埼玉縣朝霞市、川越市和群馬縣板倉町均設有分支。1928年设立。大学简称东洋大或东洋。.

新!!: 中国哲学和东洋大学 · 查看更多 »

东方哲学史

东方哲学流派众多,历史悠久,研究东方哲学史一般认为是受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影响于近代开始的。东方哲学中历史最早的当数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其中中国哲学在东亚,东南亚有巨大影响;中国哲学于历史上深刻影响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国家地区的哲学思想。印度哲学通过佛教影响了中国哲学并在南亚有巨大影响。七世纪产生了伊斯兰阿拉伯哲学。.

新!!: 中国哲学和东方哲学史 · 查看更多 »

三才

三才,中国哲学名词,其来自《易經》,指天、地、人,包括三者为通才.

新!!: 中国哲学和三才 · 查看更多 »

于斌

于斌樞機(Cardinal Paul Yü Pin,)是天主教會樞機,黑龍江省海倫縣人,出生於黑龙江兰西县,祖父為中醫,祖籍山東昌邑。洗名保禄,號野聲。29歲升任主教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主教,曾獲神學、哲學、政治學、三個博士學位。抗戰時期為救國奔走世界各地友邦國家爭取支持中國抗戰及救助中國難民。1939年為華人向美國會及羅斯福總統及加拿大總理請命國會聼証爭取取消兩國對華人苛刻移民法,使在美華人於 1943 年開始可居留及加國華僑可攜眷。曾任天主教南京總教區總主教、1960年籌備輔仁大學在台灣復校建校的工作,向歐美各國募籌建校基金,並主張聯合中國聖職團、耶穌會、聖言會各修會組成符合國際化的大學,受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任命為輔大首任校長。曾任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復興中華文化協會副會長,中國主教團團長,曾主持益世報、益世電台,自由太平洋協會,中國天主教協進會及文化雜誌,亦曾為美國天主教雙圈雜誌等創辦人。1969年由教宗保祿六世榮升為樞機主教,為近代天主教貢獻最大最著名之主教。一生為救國救民而努力呼號,且與世界多國領袖交好,相貌堂堂,精通十一國語言,曾建立中華民國與西班牙、越南及中南美洲各國及教廷的邦交,被譽為「外交奇才」,為各界人士所欽祟。于斌於1978年8月16日在羅馬去世,享年七十七歲,全球共94位樞機主教及全球所有駐芃蒂岡大使均參加其追思禰撤禮,遺體空運至台灣輔仁大學並安葬於校園,供全體師生及各界人士瞻仰追念。.

新!!: 中国哲学和于斌 · 查看更多 »

任继愈

任继愈,字又之,汉族,中國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墨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新!!: 中国哲学和任继愈 · 查看更多 »

张岱年

张岱年(),字季同,別名宇同,原籍河北省獻縣,是中國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輔仁大學教授。.

新!!: 中国哲学和张岱年 · 查看更多 »

余姚四贤

余姚四贤,或“余姚四贤仕”,“余姚四大乡贤”,“余姚四大贤”,指四位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市(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的著名贤士。他们对中国哲学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持久的影响,并影响了日本的儒学和史学。.

新!!: 中国哲学和余姚四贤 · 查看更多 »

余纪元

余纪元(Yu Jiyuan,),1964年7月生于浙江诸暨市浣东街道高湖沿村。1979年从诸暨高湖中学毕业考入山东大学,1983年山东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师从苗力田教授,1986年硕士毕业。1994年博士毕业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哲学系。现为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哲学系教授。.

新!!: 中国哲学和余纪元 · 查看更多 »

包遵信

包遵信(),安徽芜湖人,中国著名政治异议人士,知识分子,曾用笔名忍言、佚之。.

新!!: 中国哲学和包遵信 · 查看更多 »

利國偉

利國偉爵士(,),香港銀行家、政治家及教育家,1983年至1997年任恆生銀行董事長,1968年和1976年先後獲香港政府委任為行政及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1978年退出兩局後,於1983年至1988年再仕行政局,並於1982年至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 1946年,利國偉在何添招攬下加入恆生,由低做起,拾級而上,1964年當上副總經理,後於1967年和1983年分別獲委任為總經理和董事長,服務滿51年,到1997年才告引退。在恆生工作多年的他曾於1965年銀行擠提風潮期間,代表恆生與英資匯豐銀行談判,達成恆生賣盤予匯豐的協議,從而避過結業倒閉的下場;1969年,他又倡導向外界推出恆生指數,該指數從此成為香港股市表現的參考指標,兩個決定對恆生均具深遠影響。 利國偉在政商界也甚具影響力,除了擔任兩局非官守議員以外,更在1988年至1991年受港府所託出任香港聯合交易所主席,對交易所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此外,在八十年代中英兩國展開香港前途談判期間,他曾協助財政司彭勵治爵士在1983年推出聯繫匯率制度,設法保住港元幣值以穩住香港人對前途的信心;他後來又於1984年隨兩局議員代表先後奔走中英兩國,拜會過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向他們表達港人對前途問題的看法。踏入九十年代,香港主權移交步入倒數階段,受中方重視的他還先後獲委任為港事顧問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等職。 利國偉也十分重視香港的教育發展,與中文大學的關係尤其密切,在擔任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以前,他早自1963年起出任該校校董會的首任司庫,多年來一直支持該校的發展。另外,在他的支持下,恆生商學書院和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分別得以在1980年和1992年創校。利國偉在1976年到1989年間又先後擔任過港府教育委員會主席和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參與制定香港的教育政策,任內曾經歷1978年的金禧事件,以及在1988年富爭議性地落實港府提出中文大學「四改三」的方案。 憑藉其在政商界和教育界的表現,利國偉曾屢獲英廷授勳,並在1988年獲冊封爵士。1997年,他再獲新成立的香港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儘管未曾接受大學教育,但包括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在內的多家本地和海外專上院校均曾向他頒授榮譽博士學位,對他的成就予以肯定。.

新!!: 中国哲学和利國偉 · 查看更多 »

傅偉勳

傅偉勳(Charles Wei-Hsun Fu,),臺灣哲人,日治時期出生於新竹市。一生學貫中西,兼通中、英、日、德四種語言,曾構思「文化中國」、「創造的詮釋學」等概念,並致力於推動生死學教育,對學界影響甚鉅,被譽為「臺灣生死學之父」。逝後,其夫人華珊嘉(Sandra A. Wawrytko)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設立「傅偉勳基金會」紀念其貢獻。.

新!!: 中国哲学和傅偉勳 · 查看更多 »

哲学

哲學(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為基礎。在日常用语中,其也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新!!: 中国哲学和哲学 · 查看更多 »

回魂

回魂(或還魂)指的是人死後若干日,魂魄回返家門探望,術數界謂「出殃」、「回殃」、「回煞」或「歸煞」,民間俗謂「回魂夜」或「還魂夜」。中國古代的陰陽家相信,魂魄回返家門時會有「凶煞」(民俗謂牛頭馬面〔凶神〕、黑白無常〔煞神〕)隨行,生人必須迴避,以免發生衝突。.

新!!: 中国哲学和回魂 · 查看更多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分类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分类法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的分类方法。 下面的分类是2003年版的。.

新!!: 中国哲学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倪德卫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美国汉学家,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对中国古代思想史、西周系年都有深入研究,擅长做文献学精细分析以及哲学的细密思考。.

新!!: 中国哲学和倪德卫 · 查看更多 »

王傳一

王傳一(),台灣男演員、男歌手,曾為男子演唱團體可米小子的成員,2005年可米小子解散,現正個人發展戲劇、廣告。.

新!!: 中国哲学和王傳一 · 查看更多 »

王立新

王立新(),黑龙江省青冈县人,生于吉林省通榆县。深圳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湖湘文化研究会顾问。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 198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先后任教于东北林业大学社会科学系、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2005年调入深圳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宋明理学、湖湘文化、王船山等领域的研究。.

新!!: 中国哲学和王立新 · 查看更多 »

王晓波

王曉波(),生於中華民國江西省鉛山縣,曾任教台灣大學哲學系、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主要研究中國哲學及臺灣史。海峽評論出版社創辦人,他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和評論多次發表於台灣的《聯合報》和《中國時報》,也擔任台灣《海峽評論》總編、香港《亞洲週刊》特約評論員、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等職務。 曾以麥立為筆名在雜誌上發表文章。.

新!!: 中国哲学和王晓波 · 查看更多 »

祁润兴

祁润兴(),男,山西省大同市天镇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教授。曾先后于青海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大学任教,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任副教授。 自2004年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任教至今,祁润兴一直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他也在2009年入选评师网广东省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

新!!: 中国哲学和祁润兴 · 查看更多 »

禅宗

禅宗,又称佛心宗、宗门。2500年前,釋尊在靈山法會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將佛陀心印傳給禪宗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爾後才由摩訶迦葉尊者創立禪宗門派,直至第28代禪宗祖師菩提達摩方傳至中國,因禪宗的傳承不在於文字,甚至並非衣缽,而在於釋尊及代代祖師傳承下來的釋尊心印,因此非大根器者難以瞭解並繼承,故歷代幾乎都只傳大根器者,並未公開傳法,直到六祖惠(慧)能 大師一花開五葉,才有第一次普傳,五葉,也就是五個支脈,分別是臨濟宗、法眼宗、曹洞宗、雲門宗、溈仰宗。 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人,又稱作「機鋒」,為的是要讓弟子們悟入第一義諦、真如法性、自性清淨,名為開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真修實證,並將禪融入日常生活中,直到見性,也就是真正見證自己的本來面目。然「見性」並非事畢,而是才剛剛踏入佛道的「無門之門」,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實義,由此「悟後起修」,一直到淨除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後,成就佛果。 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展可分成四個時期,由菩提達摩至中國開始,至惠能大宏禪宗為止,此為禪宗的開始,可稱為早期禪宗。由六祖惠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展為五宗七派,此為禪宗的發展期,時間約當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臨濟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話頭禪,曹洞宗宏智正覺倡導默照禪,至於明朝中晚期,此為禪宗的成熟期,又可稱為中期禪宗。至於明朝中葉淨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淨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禪淨合一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僧人唯以唸佛坐禪為主,禪宗逐漸失去創新的生命力,為禪宗的衰落期,又稱為晚期禪宗,始於晚明至清朝結束為止。清末民初之際,有鑑於佛教的衰微,虛雲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 禪宗最盛行的流播地區主要為中國江南以南,集中於兩湖、兩江、廣東、福建一帶。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深远,自唐代创立后流传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至今不衰,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鈴木大拙至美國弘法,禪宗在歐美頗受歡迎,因而將禪宗的影響力推至世界各地。.

新!!: 中国哲学和禅宗 · 查看更多 »

维德孔·吉斯林

维德孔·亚伯拉罕·劳里茨·容松·吉斯林(Vidkun Abraham Lauritz Jonssøn Quisling,),挪威军官和政治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占领挪威时期名义政府首脑。 1921年期间,吉斯林和弗里乔夫·南森共同于组织人道主义援助活动,获得国际声誉。此后吉斯林担任挪威驻苏联外交人员,亦代表英国行使在苏外交职责。1929年他返回挪威,并于日后出任(1931年–1932年)及(1932年–1933年)所领导的农业党政府。 1933年吉斯林退出农业党,组建新法西斯政党。他对挪威左派发起攻击,由此获得一定支持,但仍不足以获取任何挪威议会议席。1940年时的国民联盟仍仅为一边缘政党。1940年4月9日,德国入侵挪威,吉斯林发动世界史上首次广播电台政变,试图夺取政权,但德方拒绝支持他领导的政府,政变就此失败。 1942年至1945年,吉斯林担任挪威首相,同平民(非军事)领导人共同领导挪威政权。其领导的亲纳粹傀儡政府主要由国民联盟人士组成,参与通敌活动,并协助了纳粹德国最终解决方案的执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吉斯林被捕并送上法庭,所控侵吞公款、谋杀及叛国罪名成立,判处死刑。1945年10月24日,吉斯林于奥斯陆阿克斯胡斯城堡受行刑队枪决。吉斯林所作所为在生前和逝后均不受好评,“吉斯林”(quisling)就此在欧洲多国语言中成为通敌者或卖国贼的代名词。.

新!!: 中国哲学和维德孔·吉斯林 · 查看更多 »

狩野直喜

狩野直喜(,字子温,號君山,),日本汉学家,历史学者,“京都支那学”的开创者,是日本近代的大儒。.

新!!: 中国哲学和狩野直喜 · 查看更多 »

道(Taoor Dao),是天地万物的演化运行机制,中国哲学的信念之一。 认为道决定了事物“有”或“无”、以及生物“生”或“死”的存在形式;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和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是万事万物在道协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 有兩種解釋,主流是當時的「自然(itself)」不是今日的「自然(Nature)」,而是「自然而然」,“道”雖是生長萬物的,卻是無目的、無意識的,它“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即不把萬物據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勞,不主宰和支配萬物,而是聽任萬物自然而然發展著。後代禪宗則解釋為「道」效法「自然」(今日用語),應為誤解。另一种解释,坚信人受地的制约、地受天的制约、天受道的制约,道受自然的制约;奉行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价值观。 此一信念,不單為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為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另外,道家的道是非人格神,道教的神(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老子。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並從道家思想中完善了道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神是人格神,後兩者宗教經典中英文的word也被翻譯成中文的道(英文原文:word),《聖經》里提到「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原文: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伊斯蘭教的《古兰经》里也提到「不信道而且妨碍主道的人们,真主将使他们的善功无效。.

新!!: 中国哲学和道 · 查看更多 »

荀子

荀子(),名荀況,受尊稱為荀卿,因漢代人避漢宣帝劉詢的諱,又稱孫卿,中國戰國時代儒家學者和思想家,趙國人,曾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祭酒、楚國蘭陵令,到趙國、秦國遊說諸侯,宣揚儒學和傳授六經,批評子思、孟子等其他儒者及墨家、道家等其他學派,有韓非、李斯等弟子,著作後世編為《荀子》一書。荀子祖述孔子,重視道德倫理,提倡仁義、禮義和忠信,集先秦禮論之大成,重視以禮修身和禮制教育。他相信性惡論,人與生俱來本無道德,若放縱情欲不加節制,將互相仇恨和鬥爭;道德價值是後天人為建構的,由聖人創造,以規範和美化人性。荀子重視人的理性和學習能力,認為善行是後天學習而得的,人人都有學習禮義的能力;君子應憑著個人修養,鍥而不捨的努力,日積月累養成美德。政治上荀子提調尊君,強調君主確立社會秩序與道德教化的作用,彰顯儒家的聖王理想與政教合一的觀念。荀子主張任用賢能,國君把政務交與大臣處理;國家要控制思想,打擊異端邪說,以法律補充禮制以維繫社會秩序。自然論方面,荀子傾向唯物主義,認為天地並無意志,不信天人感應和鬼神之說,提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荀子受譽為一代大儒,地位崇高,對後世特別是漢代的儒學思想與政治文化影響頗深,在宋、元、明三朝曾從祀於孔廟;但因其性惡論及曾抨擊孟子,自宋代以來也受不少儒者批評,被視為孔門異端和法家先驅。.

新!!: 中国哲学和荀子 · 查看更多 »

萧萐父

萧萐父(1924 - 2008),中国哲学家。生于四川成都,1943年进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学习。曾编辑《珞珈学报》、《西方日报》稷下副刊等刊物。毕业后到成都市中学、华阳中学、川西文教厅、四川医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等处任职。1957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成为教授。1956年到中央党校学习理论。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开始写作《王夫之》。编有《中国哲学史》、《王夫之著作选注》、《王夫之辩证法思想引论》、《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等著作。.

新!!: 中国哲学和萧萐父 · 查看更多 »

顧立雅

顾立雅,又名顧理雅()(),生於芝加哥,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并留校任教。.

新!!: 中国哲学和顧立雅 · 查看更多 »

風水

水,為五術之一的相術中的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古代稱勘舆術,目的是用來選擇宮殿、村落選址、墓地建設等方法及原則。原意是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烏、青囊,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

新!!: 中国哲学和風水 · 查看更多 »

颜珰

顏璫(Charles Maigrot,),又译为嘉乐、阎当,巴黎外方傳教會传教士,曾任天主教福建教區主教,中国礼仪之争的重要当事人。 1680年他隨同被教皇任命的福建代牧区宗座代牧(福建教區主教)陸方濟(François Pallu, 1626-1684)入華,任他的副手。1684年10月陸方濟去世,臨終前指定顏璫负责教區的事務,1687年,教皇正式任命其為福建宗座代牧。1693年,他在福州長樂發布禁止中国天主教徒祭祖祭孔的禁令,并于次年派人至羅馬上呈該令。引发耶稣会的不满以及清朝与罗马教廷的对抗。亦因如此,清廷對傳教士不遵守利瑪竇規矩而憤怒,康熙推出了不同對待方法︰一是像利瑪竇般,取票起誓永不回西方、效忠朝廷;二是離開中國。.

新!!: 中国哲学和颜珰 · 查看更多 »

西方哲学

西方哲學(Western philosophy),或稱西洋哲學,是指西方世界、相較於東方世界的主流哲學思想。西方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可追溯至古希臘的古希臘哲學,與後來傳入的北美洲、澳洲等地,而是否納入北非與中東、俄羅斯等地的部分地區尚有爭議。 「哲學」(philosophy)一詞源自於古希臘的「φιλοσοφία」,字面意思是「愛智慧」。奧古斯都曾言:惟有愛(philein)才能認識智慧(sophia)的光(phaos),因此便有了「哲學」(philosophia)一詞。 現今的哲學有兩大主要系統:分析哲學與歐陸哲學。.

新!!: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 · 查看更多 »

親華派

親華派(英語:Sinophile),亦稱親中派、親華者、親中者,是指對中華文化或中國人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或愛的人,在某些語境中稱為中國通。該詞亦廣泛用於對中國歷史及文化具有淵博知識的人(如學者或學生等)、非母語漢語使用者、親華的政治家及對上述任一領域抱有極大興趣的人。其反義詞為反華。 在日本,常常將“Sinophile”翻譯成“親中家”或“中国愛好家”以與親中派進行區別,親中派特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友好的人物,而"親中家"或"中国愛好家"強調文化方面的親中,如與岡崎久彦均有很深的漢學素養,同時也認為學習中國史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對中國共產黨均持批判態度。.

新!!: 中国哲学和親華派 · 查看更多 »

馬來西亞喪葬

來西亞是個多元文化國家,主要族裔有馬來族、華族和印度族,還有卡達山族、巴瑤族、、伊班族、比達友族和等逾214個族群和次族群,主要宗教有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錫克教、巴哈伊教和其他新興宗教。 各個民族和宗教之間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宗教思想和信仰價值觀,使馬來西亞的喪葬文化呈現出多種不同的面貌。 馬來西亞喪葬文化趨向於「速葬」、「薄葬」和「簡葬」,以穆斯林葬禮來說,遵照先知穆罕默德的教誨:「早晨死了,不可停放過午;黃昏死了,不可過夜」,遺體均在24小時之內下葬;禮俗相對較爲繁瑣的華人葬禮,如非有特殊緣故,停柩也不超過3-5天,許多傳統習俗均已簡化,或隨著時代而消失。 儘管馬來西亞人口的族群、文化和宗教組成各異,但在喪葬實務上都有相同的特性:.

新!!: 中国哲学和馬來西亞喪葬 · 查看更多 »

謝大寧

謝大寧(Ta-Ning Hsieh,),生於台灣新北市瑞芳區,大學教授及論政學者。國立師範大學物理系學士、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現職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以及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董事。專精於中國哲學、中國思想史、佛教思想、傳統經典詮釋與傳統思想現代化議題等學術領域。.

新!!: 中国哲学和謝大寧 · 查看更多 »

魂魄

魂魄,附於人體的精神靈氣,類似於西方所說的靈魂。在中國哲學之中,魂魄陰陽對反,魂為陽性精氣,魄為陰性精氣。.

新!!: 中国哲学和魂魄 · 查看更多 »

黎力基

黎力基 (Rudolf Christian Friedrich Lechler,Lì Li̍t-kî,),德國基督教新教來華傳教士,中國巴色會(今基督教香港崇真會)的主要首領人之一。黎力基在華52年(1847年-1899年)。 1874年被選為中國巴色會首領,與同工們建立了51所傳教站,56間學校。受洗者超過2,000多人。他也在《萊克勒-梅德赫斯特協議》(Lechler-Medhurst Accord)之下協助 客家基督徒逃避者移民定居到東南亞國家, 現今的馬新信義會因此被成立。他對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有很深的研究知識而後來能夠講流利的當地廣東客家語,並且把《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翻譯到該語言。黎力基對客家基督教的早期發展與貢獻不小,而今日的客家基督徒在全球估計有大約15萬名 。.

新!!: 中国哲学和黎力基 · 查看更多 »

黃嘉略

黃嘉略(法语:Arcade Huang ),又作黄加略,本名黃日升,西方典籍一般以他的教名Arcadius或Arcadio相稱,福建莆田縣筱唐村人。18世紀初隨傳教士抵達羅馬及巴黎,協助編撰漢法字典、講解漢語語法及中國哲學,曾任法王路易十四的皇家漢語翻譯員 ,此後再沒有回國,在當地與一名巴黎女子結婚,育有一女,最終英年病逝,享年36歲,估計死後葬於巴黎一個公墓。 黃嘉略的《中國官話》乃早期在西方論述漢語語法的著作,協助編修的傅爾蒙、費雷萊(Nicholas Fréret,又譯尼古拉·弗雷列)在他死後整理其遺稿,兩人為了爭取名位,刻意令到黃氏在法國漢學界寂寂無名。引文「許明龍先生1986年撰文介紹黃嘉略時,特地專辟「辨雪」一節,論述法國漢學家對於黃嘉略評價不高的原因。許明龍先生利用他在 巴黎的國立圖書館、國家檔案館、巴黎天文台圖書館和外方傳教會的檔案室尋找到的資料,並前往孟德斯鳩的故居實地考察原文手稿,最終認為黃嘉略之所以被法國 漢學家忽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與其合作的傅爾蒙和費雷萊二人在黃嘉略死後為了爭取名位而刻意為之,造成很多事實被歪曲。」許明龍(2004)《黃嘉略與早期法國漢學》,中華書局。.

新!!: 中国哲学和黃嘉略 · 查看更多 »

黄梅县

梅县是湖北省黄冈市管辖的一个县,黄梅戏的发源地。地处湖北省的最东端,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与江西九江市一桥相连、隔江相望。面积1701平方千米,地方方言黄梅话,人口97.3万人。.

新!!: 中国哲学和黄梅县 · 查看更多 »

與神對話

《與神對話》系列(Conversations with God series),是由美國通靈作家 尼尔·唐纳·沃许(Neale Donald Walsch)所出版的暢銷書籍。 作者本人歷經失業、婚變、車禍、流浪街頭等人生重大打擊,在絕望之餘寫下對「神」的種種質疑,竟意外收到來自「神」的回應,並記錄成冊,尋找出版商出版。結果引起廣大的迴響,在全球翻譯成36種語言,全球暢銷超過1,200萬冊,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排行一百週。 本部著作,受到廣大超自然研究者、神秘主義、新世紀運動人士推崇。並於2010年在台灣上映同名系列電影。.

新!!: 中国哲学和與神對話 · 查看更多 »

阳明园 (贵阳)

阳明园,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贵阳市,是一处纪念性园林建筑。阳明园纪念明朝大儒王阳明在贵州得道。.

新!!: 中国哲学和阳明园 (贵阳) · 查看更多 »

阳明精舍

阳明精舍,为一书院式机构,儒学学者蔣慶所筑。阳明精舍号称“最复古的现代书院”。 蔣慶原为法学学者,曾任教于多所院校。2001年,蔣慶退休,深受明朝大儒王阳明的启发,筑阳明精舍研究传播儒学,尤其是阳明学。 阳明精舍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此处是1508年王阳明贬官谪龙场驿臣之处,也是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事件“龙场悟道”发端之处。阳明精舍约有200亩,依山傍水,共有5个院落,蔣慶自任山长。.

新!!: 中国哲学和阳明精舍 · 查看更多 »

阴阳

陽,為源自於古代中國哲學思想的一種二元論觀念。古代中國把事物中對立又聯合的現象,例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牝牡、上下、左右、動靜、剛柔、刑德,用「陰陽」的概念來加以表述,從中彰顯出「相互對立又依存」的抽象關係,並以「氣」作為這種抽象關係的具象表現。 在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中,就以「陰陽」來論述、發揮其思想主張。西漢儒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更承繼陰陽家結合陰陽以及五行的論說,將陰陽五行視為政教制度的設立依據和根源。陰陽理論已浸透到包括曆法,天文,氣象,中醫,武術,書法,建築,宗教,風水,占卜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事物當中,為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重要成份。 由於占術憑依陰陽五行術數驗算人事吉凶,「陰陽」一詞也用來代指占術,如《文心雕龍》:「於是伎數之士附於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

新!!: 中国哲学和阴阳 · 查看更多 »

鵝湖之會

鹅湖之会,是中國宋朝時的一場程朱理學與心學之間的學術辯論,由呂祖謙主持。辯論方為:程朱理學派(客觀唯心主義)朱熹,對抗心學派(主觀唯心主義)的陸九齡、陸九淵兄弟。地點在鹅湖山(今江西省铅山县),鄰近郡縣官吏、學者百人列席觀會。雙方連三日激辯,陸九淵質問朱熹「堯舜之前有何書可讀?」,認為頓悟即明心見性。陸九淵略佔上風,陸朱兩方各持己見而去,未明定勝敗结果。.

新!!: 中国哲学和鵝湖之會 · 查看更多 »

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GBS,JP(Regina Ip Lau Suk-yee;),本名劉淑儀,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新民黨及匯賢智庫主席,曾任香港政府保安局局長,在主權移交前於殖民地政府出任入境處長,是香港歷史上首位出掌紀律部門的女性。 在保安局局長任內,葉劉淑儀的政策備受廣泛爭議。在向各國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解決困擾香港多年的越南船民問題、制定中港兩地有關被扣押港人之通報機制雖有建樹,但在處理居港權問題和《公安條例》修訂等議題上過於強硬,以及被批評不尊重香港司法制度。2002年9月開始推銷具爭議性的《基本法23條》(簡稱《23條》)立法,由於被指態度輕佻傲慢,蔑視議員提問,又時常發表富爭議性言論,執意立法23條讓她的民望不斷下滑,至2003年7月1日50萬人上街遊行後,其民望更跌至谷底,成為最不受歡迎的政府官員,最終迫使《23條》擱置立法,她本人亦在同年7月16日辭職,成為首批辭職的問責局長之一。 辭職後,葉劉淑儀在2003年赴美國留學,2006年回港,並以政治人物身份加入政壇,成立匯賢智庫,自任主席,就社會事務發表意見。至2007年9月27日,她向外界公佈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獲建制派支持爭奪馬力逝世後出缺的議席,不過最後被獲泛民主派支持的陳方安生擊敗。葉劉淑儀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再次在港島區參選,最終成功當選。 2011年8月,葉劉淑儀稱會「犧牲」自己參選第四屆行政長官。2012年2月20日,葉劉淑儀宣佈參選行政長官選舉,她認為另外兩位候選人唐英年及梁振英均出現嚴重誠信問題,希望參選能給選委和市民多一個選擇。不過她於提名截止前未能獲得所需之150個提名票而放棄參選。同年連任立法會議員,其後加入行政會議。 2016年12月14日,新民黨會員大會通過黨主席葉劉淑儀參選行政長官,所以葉劉淑儀在12月15日向行政長官梁振英辭去行政會議職務,並獲得梁振英批准。12月15日下午,葉劉淑儀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宣布參選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但是她於提名截止前未能獲得所需之150個提名票而于2017年3月1日宣布退出選舉。.

新!!: 中国哲学和葉劉淑儀 · 查看更多 »

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朝时代的陰陽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相傳《靈寶經》內中經文,為葛玄傳給鄭隱,鄭隱傳給葛洪,後轉傳予葛巢父。.

新!!: 中国哲学和葛洪 · 查看更多 »

蔡仲德

蔡仲德()是中国音乐史学者、哲学学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新!!: 中国哲学和蔡仲德 · 查看更多 »

逻辑史

逻辑史,又稱理則史,指逻辑学的发展史。 在古埃及和巴比伦都发现逻辑学的萌芽。但现在所使用的逻辑学产生于古希腊时期。与此同时,印度和中国也独立地发展了逻辑学。 中国古代逻辑学代表为墨家逻辑,晚期的墨家中一批人已经开始研究形式逻辑。不过中国的逻辑学并未形成体系。可惜的是,汉朝以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儒内法”,逻辑学的研究停止了。后来,印度的逻辑学随佛教传入中国。 现在所使用的逻辑学直接来源于古希腊逻辑学。亚里斯多德等人确立了完整的形式逻辑、三段论等逻辑学基本理论。中世纪欧洲的哲学家和伊斯兰哲学家对逻辑学也做出了贡献。 在现代,逻辑学发展巨大,传统的形式逻辑被数学化重新描述为数理逻辑,也产生了非形式逻辑。.

新!!: 中国哲学和逻辑史 · 查看更多 »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是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生培养(包括课程范围和学位授予)的参照。目录的第一版是在1990年10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1998年改为教育部)联合发布的。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目前共有13个学科门类、110个一级学科。。 下表为目录中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总门类:.

新!!: 中国哲学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 查看更多 »

恕道

恕道(The Golden Rule,「黃金定律」)是一與倫理有關的品德,指人應具有同理心。積極面為「推己及人」,消極面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前者着重行善,後者告誡人勿行惡(又稱為「白銀定律(Silver Rule)」)。 恕道的概念存在於不同的文化,被視為解決紛爭的途徑。在印度、希臘、猶太、中國哲學均有論述。.

新!!: 中国哲学和恕道 · 查看更多 »

李杜 (香港)

李杜,字若棠,中国廣東茂名人,哲学学者。.

新!!: 中国哲学和李杜 (香港) · 查看更多 »

李景濂

李景濂()字右周,直隸省邯鄲縣人,清朝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佐藤三郎編輯,民國之精華·中華民國議員列傳,北京寫真通信社,1916年,第71頁.

新!!: 中国哲学和李景濂 · 查看更多 »

杨天石

杨天石 (1936年2月15日—)笔名苏人、江东阳、吴之民、梁之彦等,江苏东台人,大陆著名现代史史学家,中國大陆研究蒋介石第一人。.

新!!: 中国哲学和杨天石 · 查看更多 »

東方哲學

東方哲學是東方國家(中國、北韓、南韓、日本、南島國家)和台灣哲學領域的總稱。指区别于在古希腊哲学影响下形成的西方哲学体系,東方哲學不是统一的哲学体系,但有相似的文化特征,中国的儒学带有浓厚的道德倾向,关注人的伦理价值。受到西方哲學影響,百餘年來東方哲學都使用西方哲學標準來加以分類與論述,因此現今東方哲學無論是中國哲學,還是日本哲學,所有區域性哲學仍可劃分形上學、宇宙論、逻辑学、宗教哲學、社會哲學、政治哲學和文化哲學等種類。 Category:東方哲學.

新!!: 中国哲学和東方哲學 · 查看更多 »

格竹

格竹,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早年以竹子为例探究事物本源的思想事件,又称阳明格竹或守仁格竹,是王守仁心学思想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也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新!!: 中国哲学和格竹 · 查看更多 »

楊杏庭

楊杏庭(),筆名逸舟、行東。日文拼音 Isshū Yō,外文拼音 Hsing-ting Yang 及 Yizhou Yang,臺中梧棲人。東京文理科大學哲學科肄業,東洋文化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曾任教於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浙江大學,並且擔任國民政府內政部參事及專門委員,張厲生部長任內時為常務次長、教育部編審委員等要職,二二八事變後奉命回臺調查真相。後赴日東京文理科大學,拜門下,專攻中國哲學及史學,並結識廖文毅,以易名「楊逸民」參與臺獨在日活動,被中國民國政府列入海外學者黑名單。代表著作為《歷史週期法則論》。.

新!!: 中国哲学和楊杏庭 · 查看更多 »

殷鐸澤

殷鐸澤 (Prospero Intorcetta, )是一位17世纪活跃于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

新!!: 中国哲学和殷鐸澤 · 查看更多 »

氣 (中國)

气是中國哲學、道教和中醫學中常見的概念。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將氣的概念抽象化,成為天地一切事物組成的基本元素,有著像氣體般的流動特性。人類與一切生物具備的生命能量或動力,也被稱為是氣,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均是氣的運行與變化的結果。中醫學認為,氣是人體的第一道防護線,聚於體裡保護著臟腑,而流散發於膚表以防外邪侵入而導致疾病發生。.

新!!: 中国哲学和氣 (中國) · 查看更多 »

汉学

漢學(Sinology)或称中国学(China Studies)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包括中国历史、政治、社会、文学、哲学、经济等等,甚至也包括对于海外华人的研究。中國人研究漢學,通常稱為國學。 漢學也指明末清初依汉世儒林家法之说研治经学名物制度,小学训诂的考证学。惠栋一生治经以汉儒为宗,为汉学奠基者。惠栋的再传弟子江藩著《汉学师承记》,自居为汉学宗传,彰显汉学名号,影响深远。.

新!!: 中国哲学和汉学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哲学系

清华大学哲学系,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下属的一个系,始建于1926年,是中国大学最早的哲学系之一。.

新!!: 中国哲学和清华大学哲学系 · 查看更多 »

湘潭市

湘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因盛产湘莲而得别名“莲城”,地处湘江之曲,水系丰富,也被称为“潭城”。除市辖区外管辖湘潭1县、湘乡、韶山2县级市,在湖南省地级行政区中,它的辖域最小,人口倒数第3,但人口密度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均仅次于省会。作为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人荟萃是湘潭重要的人文特色。 狭义的湘潭市,即是指“湘潭市区”,建立于南宋以后的湘潭县城的基础之上,曾作为“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的商贸重镇,繁盛一时。现包括岳塘、雨湖2区,总面积65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76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06万,其中城镇人口90余万,为湖南省第4大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百强,湖南省重要的工业、科技和旅游城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新!!: 中国哲学和湘潭市 · 查看更多 »

易学

易学是关于《易经》和事物变易的学问。.

新!!: 中国哲学和易学 · 查看更多 »

浩然之氣

浩然之氣是由孟子提出的中國哲學概念。.

新!!: 中国哲学和浩然之氣 · 查看更多 »

新亞研究所

新亞研究所(New Asia Institute of Advanced Chinese Studies),創立於1953年,是錢穆等中國大陸政權易手後南渡香港的學者,繼創辦新亞書院後在香港創立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機構,以中國文學、中國歷史及中國哲學三大範疇為專攻領域。研究所為中華民國教育部立案,畢業生通過論文可獲教育部驗印的碩士、博士學位.

新!!: 中国哲学和新亞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新统

新统是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开创的哲学用语,用以指称他的新理学体系。冯友兰在《新原道》一书中“先论旧学,后标新统”,他认为中国哲学的传统“极高明而道中庸”,既重视“天地境界”亦不离人伦日用。他提到,“新理学就是受到这种传统的启示,利用现代逻辑学对于形上学的批评,以成立一个完全“不着边际”的底形上学”。.

新!!: 中国哲学和新统 · 查看更多 »

方立天

方立天,浙江永康人,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方立天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61年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任教。 方立天在宗教学与中国哲学领域,出版著作21部,合著18部,文章420余篇,有《方立天文集》12卷本行世。他的著作屡获大奖,多部著作和论文被翻译成英语、韩语、日语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新!!: 中国哲学和方立天 · 查看更多 »

日本十進分類法

日本十進分類法(にほんじっしんぶんるいほう、NDC),是日本參考杜威十進位圖書分類法,所發展適用於日本國情的圖書分類法。最初的版本為1928年發表的「和洋圖書共用十進分類法案」,1929年始改為現名,最新的版本為2014年12月發行的「新訂10版」。.

新!!: 中国哲学和日本十進分類法 · 查看更多 »

日本哲學

日本哲學(にほんてつがく)是日本的哲學・思想。歷史上有本土的神道和來自中国的思想,例如,佛教、儒教的融合。如同過去受中國哲學和印度哲學影響的水戶學、禪宗,近代至今的日本哲學也受西洋哲學影響。.

新!!: 中国哲学和日本哲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國哲學中国哲学史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