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中国之命运

指数 中国之命运

《中国之命运》为蒋中正于中国抗日战争期間所著,发表于1943年3月,一般认为是蔣中正與陶希圣共書而成。日文版由翻譯、出版,英文版由王寵惠翻譯、林語堂寫序、麥克米倫出版公司出版。.

目录

  1. 13 关系: 對蔣中正的評價中央大学 (汪精卫政权)中國廣播公司北平臨時大學国共内战鲁赫纳玛陶希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电影)沈尹默新三民主義放歌九十年1940年代中国

對蔣中正的評價

前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字介石),曾任黃埔軍官學校校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張玉法:〈民國歷任元首的性格特質(1912-1988)〉,刊呂芳上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12月。蔣中正帶領中國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勝出,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並在國共內戰落敗後,領導中華民國政府遷移到臺澎金馬,堅決反共對保存中華文化及捍衛中華民族利益發揮重大貢獻。另一方面,有人則認為蔣中正在中國大陸軍事失利失去政權到臺灣後,以反共為名實行威權體制。蔣中正是20世紀最為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世界各國對蔣中正的評價非常歧異,除了蔣中正因戰敗失去政權而備受日後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評之外,在全世界依然有不同的評價。.

查看 中国之命运和對蔣中正的評價

中央大学 (汪精卫政权)

中央大学(汪精卫政权)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后,汪精卫政权在南京建立的学校。该校被蔣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称为「伪中央大学」。.

查看 中国之命运和中央大学 (汪精卫政权)

中國廣播公司

中國廣播公司(英語譯名: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of China),簡稱中廣、BCC,是中華民國廣播事業的先驅,也是臺灣最大的電台廣播業者之一。創立於1928年,原先為中國國民黨之黨營事業,也是中國國民黨繼中央通訊社、《中央日報》之後創辦的第三個中央宣傳機構;之後先後經國民黨黨營事業華夏投資公司、中國時報系控股之「榮麗投資公司」擁有,現由前立法委員趙少康經營。總部設於臺北市松江路,擁有4個全國電台廣播頻道、3個地方電台廣播頻道。 中廣的運作體制完整,在董監事會、董事長之下,共設四部三處、一中心及七個地方分台。「四部」為節目企劃部、新聞部、業務行銷部、廣告管理部;「三處」為工程處、管理處、財務處及製播中心。迄2008年元月止,中廣員工共計兩百餘人,在全國擁有新竹台、苗栗台、臺灣台(位於臺中市忠明南路)、嘉義台、臺南台、高雄台、花蓮台等7個發射分台。使用發射機共55部(備機55部),發射總電力593.3千瓦(備機電力599.95千瓦)。每天播音1,320個頻率小時。 2017年4月15日,中廣音樂網及中廣寶島網宣布自零時起停播地面廣播(FM)訊號,4月24日音樂網改為「網路廣播」繼續播出,寶島網網路廣播播至6月11日,6月12日寶島網正式停播。.

查看 中国之命运和中國廣播公司

北平臨時大學

北平臨時大學是1945年8月日本二戰投降之后,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北平设立的大学,用以甄審沦陷区的大学生。.

查看 中国之命运和北平臨時大學

国共内战

國共內戰,又稱國共戰爭,是1927年开始,中国境内爆发的内战。内战的一方为1947年行宪之前,为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行宪之后,为民选的中华民国政府 ,另一方为中国共产党所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戰爭可分为两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27年至1937年間之第一次國共內戰,第二階段則是1945年至1950年大致结束之第二次國共內戰。其為中國現代史的重大轉折點,共產黨透過這兩次內戰,最終取得大陸地區絕大部分區域的統治權,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取代原有的中華民國國家體制,造成現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與中華民國相隔台灣海峽兩岸政治分立與軍事對峙的局面。兩個政權自1979年1月1日起停火,也恢復民間和部分官方的交流活動,但仍未簽署任何形式的停戰協定或和平協議方式正式結束戰爭。 1925年,主张聯俄容共的國民黨領袖孙中山去世后,共產黨人在國民黨內的勢力迅速擴大,導致國共兩黨的合作關係出現裂痕。國民黨建立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期間,两党矛盾激化,導致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於1927年4月12日在南京宣布清党;同年7月,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分共,國共兩黨正式決裂。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事,開始武裝夺权,並先後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及數處革命根据地,與定都南京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分庭抗禮。1928年12月,國民政府完成北伐、形式上統一中國後,自1930年起先後5次圍攻共產黨在南方之根據地。1934年,在第五次圍剿戰爭中,国軍攻佔當時中共中央所在的中央苏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迫展開逃亡,於1935年抵达陕北。1936年12月发生西安事变後,國共雙方同意停止內戰,达成合作抗日协议,中国工农红军編入國民革命軍,共產黨統治的陝甘寧邊區則在名義上由國民政府直轄。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發後,國民政府将大量地方军阀武装推上抗战前线,而胡宗南等國民政府中央军精锐则包围陕甘宁边区;共产党則以游击战为主,建立大量敌后根据地。国共双方皆指责对方抗战不力,並多次军事冲突。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国共之间的矛盾因裁軍、行憲與聯合政府等議題再度凸顯,導致雙方在1946年全面開戰。共產黨將其掌握的武裝力量命名為中国人民解放军;經過辽沈、-zh-hans:淮海; zh-hant:徐蚌-、平津等三大战役後,共產黨在東北與北方取得軍事上絕對優勢,至1949年初已控制长江以北所有省份。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在1947年結束訓政、頒行憲法、將以黨治國的國民政府改組為行憲之中華民國政府、將國民革命軍改組為國軍,並以推行金圓券等金融改革措施提振當時尚處戰後疲弱的中國經濟,尝试以改革換取社會菁英與中產階級的支持,但改革失敗反使國民黨民心盡失。1949年4月,國共雙方在北平進行停火談判但告失敗,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即發起渡江战役,佔領首都南京、第一大城上海,並漸次奪取絕大部分的中國疆域。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更名後的北京成立,而隨著國軍在戰爭中節節敗退,中華民國政府輾轉於1949年12月撤退至臺灣地區。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中華民國政府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諸島。1950年後,國共雙方仍有數次小規模交戰,至1979年雙方自行停戰後大致維持相隔的臺灣海峽分治的統治格局。.

查看 中国之命运和国共内战

鲁赫纳玛

《鲁赫纳玛》(土库曼语:Ruhnama,來自於阿拉伯语的「」(,「靈魂」之意)與波斯語的「نامه」(,「信摘」或「書籍」之意)),或意譯為《靈魂之書》,是土库曼前任終身總統(President for Life)薩帕爾穆拉特·阿塔耶維奇·尼亞佐夫所寫的書,內容包括了自传、精神道德上的指導、歷史。該書文本包括許多故事與詩,包括來自於蘇菲派詩人馬赫圖木庫里的作品。 該書目前已經有俄文、中文、英文、土耳其文、日文、波斯文等41種語言的翻譯版本,並出版了供視障者使用的語音版與點字版。2006年,該書出版超過一百萬本。 該書是土庫曼「國民最高精神綱領」 以及國家藝術與文學的根基。尼亞佐夫首先放置書本於公立學校與圖書館,但是最終被列入中小學以及公務員等各類考試的教材之中。該書也是駕照考試的內容之一,駕照考試前必須修習16個小時的該書相關課程.於2008年10月28日查閱.。 2006年3月,尼亞佐夫在電視節目中宣稱,真主告訴他,任何讀過該書三次的學生都可以自動上天堂。.

查看 中国之命运和鲁赫纳玛

陶希圣

陶匯曾(),字希聖,以字行,筆名方峻峰,是一位出生於湖北黃岡的理論學者。他終生投入於中國國民黨相關事務,並曾為蔣中正執筆《中國之命運》、《蘇俄在中國》等書。.

查看 中国之命运和陶希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1943年由中国共产党党员曹火星创作的一首红色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据称是经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修改,添加了“新”字,并作了小幅改动。.

查看 中国之命运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电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一部由中国年轻新锐导演沈东导演的主旋律电影,2007年9月27日上映,是一部讲述红色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过程的彩色电影故事片。.

查看 中国之命运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电影)

沈尹默

沈尹默(),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厅(今陕西省汉阴县)。中国书法家,早期尝试派诗人。.

查看 中国之命运和沈尹默

新三民主義

指毛澤東在蘇俄特使鮑羅廷「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基礎上的再詮釋。毛澤東在1940年《新民主主義論》中稱:「孫中山於1924年1月的廣州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區分了三民主義的兩個歷史時代,新時期革命的三民主義,就是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中國共產黨認爲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合作的重要依據。蔣中正在其《中國之命運》一書中則駁斥中共將三民主義劃分為新舊之舉。 近代史學界認為三大政策、新三民主義並非出自孫中山之手,這些都只是蘇聯、中國共產黨片面的自我詮釋,不符史實。.

查看 中国之命运和新三民主義

放歌九十年

《放歌九十年》,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十集电视文艺专题片,主现场由周涛、朱军、董卿、张泽群主持,访谈现场由马东主持。十集共近200首歌曲以内容的时间为轴,囊括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走过的整个历史进程。该片于2011年6月27日起每天19:30在CCTV-3连续十天播出,之后在央视其他频道多次重播。.

查看 中国之命运和放歌九十年

1940年代中国

中國1940年代可說是歷史轉折的年代。在這段時間,中國長期處於戰爭情勢之中。1940年代起始,中国抗日战争仍艱苦進行。到了1940年代中期,中國除了獲得戰爭最後勝利喜悅外,也充滿大國崛起憧憬。1943年廢除不平等條約,而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與同盟國家並肩作戰,因而獲得更多外援和國際支持,亦為國家發展開創新機。1900年起始的中國革命,最終由中國共產黨取得最後勝利,並告一段落。.

查看 中国之命运和1940年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