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7 关系: 印度,印度外交,印度共和国军事,印度河,反華,司丕提河,墨脱县,天南河,巴基斯坦河流列表,巴里加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印边界争议,中印边界线,中不边界争议,中俄关系,中國-印度關係,中国地理,中国领土争端,中国边界线,中朝关系,帕里曲,一個印度,今日印度,北阿坎德邦,珞巴族,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第六世达赖喇嘛,羌臣摩河,西大溝,西藏地方,西藏河流列表,馬繼業-竇訥樂線,香扎曲,黄镇,达旺地区,阿克赛钦,阿克赛钦问题,阿鲁纳恰尔邦,阿鲁纳恰尔邦行政区划,藏南地區,藏南问题,钱嘉东,锡金邦,艾惕思,查谟-克什米尔邦,林芝市,李克强,東北邊境特區,核武器擁有國列表,江心坡,... 扩展索引 (7 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印度
印度外交
印度共和国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也是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实体之一。印度被普遍看作是一个大国和一个潜在超级大国。由于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印度在全球事务也扮演了主要角色。 冷战时期,印度通过一项新的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但是,印度发展同苏联的密切关系,并得到了广泛的军事支持。冷战的结束大大影响了印度的外交政策。印度目前执行东望政策,旨在加强与美国,中国,欧盟,日本,以色列,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外交和经贸关系。印度同非洲联盟,英联邦国家以及阿拉伯世界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印度仍然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军事联系。 印度积极参与各项联合国维和任务。目前,印度是联合国第三大的部队派遣国,并且正在努力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印度外交
印度共和国军事
自1947年印度独立,1950年共和国建立,印度共和国一直保持庞大的军队,及强大的军事力量。目前,印度武裝部隊是世界第4大武装力量,同时拥有世界最大的准军事组织——印度準軍事部隊。亦是世界上八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印度河
印度河,巴基斯坦主要河流,其支流也有經過西藏及北印度。河名出自梵文Sindhu的拉丁语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仅次于恒河,为该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该河流上源为狮泉河(森格藏布),它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峰东北方向的切日阿弄拉山口西侧,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境内,源头溪流名为邦果贡。从喜马拉雅山脉朝西北方向流入克什米尔,调头向南流入巴基斯坦,在信德省的卡拉奇附近流進阿拉伯海。河流总长度3180公里,流域面积100万1549平方公里。印度河文明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社会主要文明之一,後來因為約二百年的乾旱而滅亡。 印度河每年的流量約有207立方公里,是世界流量第二十一名的河流。贊斯卡河是位在拉達克的左岸支流,在進入平原後,印度河的左岸支流是潘季納德河(五河),其五條主要支流分別是傑赫勒姆河、奇納布河、拉維河、比亞斯河及萨特莱杰河。印度河的主要右岸支流有什约克河、吉尔吉特河、喀布尔河、庫拉姆河及古馬爾河及。印度河的沿岸有溫帶森林、平原及乾旱鄉村等不同的生態系統。 印度河形成了,在古印度的《梨俱吠陀》中稱為Sapta Sindhu,在伊朗人的波斯古經中稱做Hapta Hindu,兩者都是「七河」的意思。波斯王大流士曾在西元前510年派探索印度河。.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印度河
反華
反华、排华或恐华,在不同情境及時空脈絡下指反對、排斥或歧視華裔、华人、中國人或中国政府的簡要代稱。由於這兩字的實質內容取決於是「誰」(非華主流社會、反對中国政府政體或政策人士)反對「什麼」(華裔、华人、中國人或中国政府),因此在政治論述中當被用來對华人、中國人或中国政府進行政治權益或正當性辯護,在不同的時空情境下會有不同的反應和詮釋。反华并不等于反共。 在非華人主導的社會情境下,反華一詞指的是華裔及华人為少數族裔的情境下受到主流社會的反對或排斥表現及政策。因此非漢人/華人主流社會對华人及華裔做為少數族裔產生的反对、排斥、歧視、仇视或恐惧的情绪或具體反华或排华現象,乃為族群矛盾政治緊張關係的表現, 有時和種族主義或仇視外來移民相關。這未必和在国际关系及中國外交政策上的反中或恐华相關的所謂「境外反華勢力」的政治宣傳及論述相等。.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反華
司丕提河
司丕提河(Spiti River),是印度河主要支流薩特萊傑河的支流,發源於印度喜馬偕爾邦拉胡爾和斯皮提縣中部的昆祝山脈(Kunzum Range)。源流區匯集源自臨近冰川的三大主要支流後,先向東流,後轉向東南流。幹流於當卡附近納右側支流賓河(Pin River)後不久轉向東流,於蘇姆多(Sumdo)納左側支流帕里曲(Pare chu)並轉向南流。後於金瑙爾縣的注入薩特萊傑河。 司丕提河與其支流帕里曲交會處一帶為中印邊界爭議區,現由印度控制,行政區分屬於喜馬偕爾邦拉胡爾和斯皮提縣、金瑙爾縣兩縣;中國則宣稱該地區由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楚魯松傑鄉管轄。.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司丕提河
墨脱县
墨脱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下属的一个县。墨脱藏语中意思是“花朵”。面积31395平方公里(該縣南部2.4万平方千米地區為印度實際佔領,划入“阿鲁纳恰尔邦”),主體居民為珞巴族,使用語言為珞巴語,文字通用藏文書寫,2003年人口1万人。邮政编码860700,县政府驻墨脱镇。該縣被麥克馬洪線一分為二,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為印度實際佔領,邊界問題仍未解決。目前,中国控制的最南端行政点是背崩乡西让村。.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墨脱县
天南河
天南河,是印度河支流什約克河的支流西大溝的支流,發源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和田縣南部阿克賽欽地區(中印邊界爭議地區,現由中國控制)的龍山嶺西北麓。幹流先向西流,後轉向西南流,不久進入印度查謨-克什米爾邦拉達克地區(印巴邊界爭議地區,現由印度控制),於布爾察(Burtse)納右側支流後,繞倒S型於穆爾古(Murgo)注入西大溝。.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天南河
巴基斯坦河流列表
巴基斯坦河流列表,列舉全部或部分流經巴基斯坦的河流,並依流域的地理位置由西至東排序。支流則由河口至源頭排序。 巴基斯坦最長與最大的河流是印度河。大約三分之二的灌溉及家庭用水來自印度河及其支流。.
巴里加斯
巴里加斯(देमचोक),是中国和印度西部边境中的一块争议领土,面积约1900平方公里,包括基古纳鲁河、乌木隆、碟木绰克(Demchok)、果洛等地区。现印度控制巴里加斯西南角即狮泉河(森格藏布)与卓普河(典角曲)以西大约450平方公里。 中国方面认为该区域位于传统习惯线中方一侧,属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的一部分。印度方面一般以碟木绰克为该地区代称,认为该地为查谟-克什米尔邦拉达克列城县行政区的一部分。.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巴里加斯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中印边界争议
#重定向 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线
#重定向 中印边界问题.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中印边界线
中不边界争议
中国、不丹边界长约6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自1984年,中、不两国轮流在北京和廷布举行边界会谈。1998年,两国在第12轮边界会谈期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不丹王国政府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部分地区仍存在争议。2014年7月25日,中国不丹举行第22轮边界会谈,中不边界谈判取得了积极进展。.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俄羅斯、以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罗斯联邦之間的雙邊關係。 中國和當今俄羅斯境內的民族於唐代時已有接觸,在元朝也有交流;17世纪時,俄軍入侵中國,与清軍拔剑弩张,兩國其後订立条约,此后时有往来,並保持密切的雙邊关系,但俄羅斯亦獲得了不少中國領土。1910年代,中俄兩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兩國原來的君主統治(大清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分別被推翻,共和政體(中華民國和蘇聯)成立。中華民國和蘇聯互相向對方示好,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站在同一戰線;同時中華民國與俄國之間陷入矛盾,因為蘇聯鼎力支持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华民國政府退到台灣。蘇聯率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又處處援助中國,派出的駐華大使羅申受到元首級接待。1950年代末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出現分歧,更爆發軍事衝突;蘇聯撤銷一切對華援助,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把蘇聯視為敵人,交惡30多年。中蘇關係在蘇聯將要解體時有所改善;時至今天,兩國在中亞的勢力影響上雖也存在衝突,但總體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有著友好且緊密的關係,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軍事等方面俱有合作,這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俄羅斯與西方關係惡化時尤甚。.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中俄关系
中國-印度關係
中國-印度关系(China-India relations,भारत-चीन सम्बन्ध),是指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雙邊關係。中国与印度都是文明古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和相邻国家,其关系伴随着冲突与合作。 自古以來,儘管隔著高山,由於中印地理上的親近,兩大文明之間互有來往已有數千年之久。1954年两国总理实现互访,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于二国近2000公里的漫长边界和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领土纠纷,最终导致1962年的边境战争,之后关系冷淡;接着就是中、苏对抗和印、苏结盟。1976年二国恢复互派大使,双边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1979年印外长瓦杰帕伊访华,1988年12月印总理拉·甘地访问中国,之后高层互访开始渐渐增加。随着1998年5月印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武器试验后二国关系严重受挫,之后双边关系渐渐恢复和改善。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确认发展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1月二国举行首次战略对话,温家宝总理访印并签署《中印联合声明》,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2006年和2007年分别推出中印友好年和中印旅游友好年。 由于中印漫长的边界争议没有解决,二国间缺少互信基础。但至今为止,谨慎的中国政府高层没有发出对印度挑衅性言论,印度亦未有強硬提出邊界爭議與強調「體制差異」,在兩國各退一步的前提下,目前經貿關係逐步增長,民間關係交流則亦保持不錯的正面形象。軍事上自1990年代以来中國軍費的大量增長,使印度媒体、政坛对中国威胁的论调与日俱增,印度政府高层多次表达对中国的担忧。1998年印度发展核武器便以“中国威胁”为理由,前外交部长贾斯万特·辛格在参加“21世纪民族特性与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发表“内有毛派叛乱分子分裂国家,外有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等邻国的威胁”的言论,作为印度外长的普拉纳布·慕克吉首次表示中国是“挑战”,2008年11月4日慕克吉在印度军事学院表示“在我看来,其中首要的挑战有应对中国的崛起、维持周边的和平以及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 2016年7月印度试图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SG)的努力遇中国阻挠,双方关系开始新一轮冰冻期,7月23日印度方面宣布停止续签新华社三名驻印度记者的签证,要求其限期离境,中国政府目前还未对这一惊人举动表态, 但舆论普遍认为这将引发中印关系进一步冲突。.
中国地理
中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在美国之前或之后,参见国家面积列表)。其中陆地面积为世界第二,仅次于俄罗斯。 中国疆域东西跨越62度、五个时区,约5200公里,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也有“最东端是黑瞎子岛中国控制区”的说法),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中国大陆使用统一的“北京时间”;南北跨越近50度,约5500公里。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岛屿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最南端的为南海南部的曾母暗沙;最大的群岛为舟山群岛;山东半岛为最大的半岛,其次为辽东半岛;渤海和琼州海峡为中国的内海;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管轄22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另外还有2个特别行政区,位于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 由于疆域的宽广和地理的大跨度,中国几乎囊括了所有地形,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和沙漠等。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自西而东,逐级下降;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6%,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高达65%,全世界8000公尺以上的12座山峰中国就有7座;山脉多呈东西和西北一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和横断山等山脉,与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公尺,为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155米为最低点。中国的四大高原分别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为最大的高原;四大盆地分别为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为面积最大的盆地,柴达木盆地为最高的盆地;三大平原分别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为最大的平原。荒漠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中国陆地的河流、湖泊众多,但它们主要属于太平洋海洋水系,这决定了水流向东的基本走向;其次为西南部部分区域属于印度洋水系,西部部分地区存在内陆独立水系;西北部几条河流属于北冰洋水系。河流分为外流河与和内流河,南部、东部和北部河流均为外流河,南方河流水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为中国最大内流河。长江、黄河和珠江分别为中国第一、二和三大河流,其中长江为世界第三大河流。中国湖泊众多,主要分布于南部和西部,五大淡水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均分布于长江流域;青海湖为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为第二大咸水湖。 秦岭-淮河构成的连线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与气候的分界线,但人们习惯上以长江作为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由于地形和位置差异,大致分为三大自然区,一是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区,二是以风蚀、冰蚀与流水作用为主的西北干旱区,三是以冰冻、风蚀作用为主的青藏高原高寒区。.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中国地理
中国领土争端
中國的疆土範圍在數千年間一直都有所變動,其內涉及的民族也不只漢族,而中國歷史時期的領土大致與中國本部吻合。先秦時期勢力主要在黃河、長江流域一帶,及至秦朝統一天下,建立集權體制,設置郡縣形成早期的中國版圖,到西漢時曾控制新疆,唐朝時更一度扩张至中亞地區,但安史之乱后即失去。宋朝南遷後伸延至越南、緬甸邊境內,元朝則是歷史上控制範圍最大的時期之一,佔有東中亞大多數土地,明朝正式管理西藏與開發南海,清朝初期再次重回新疆等地並取得台灣,清末俄国侵佔外東北和外西北的150多万平方公里,此後漢人進入東北一帶充實邊疆安全,此时的國際交流增多,使中國人對世界的認知及固有活動範圍的概念在晚清時期大致確定成形。 中华民国成立後未能有效控制许多边远地区,許多地方雖聲稱屬中國領土但幾近被分裂占領,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國策改變才重新加強了新疆、西藏与内蒙古的管理,但放棄對外蒙古控制權與多片清末、內戰時被他國掌控的土地,儘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努力劃界解決問題,然而目前中國還是跟部分邻国存有領土紛爭。而在上述多處邊疆地區亦存在分離主義運動,領土爭議也常成為反華情緒、國內抗爭的起因。.
中国边界线
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的边界看守亭 模拟中俄边境内蒙古满洲里口岸的模型 中俄边境满洲里铁路口岸 中国边界线即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區相接壤的边界线。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线长22000多公里(目前仍有争议),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国家;实际管辖领土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14个国家的实际管辖领陆接壤。陆地边界从东北至西南逆时针依次有:中朝边界、中俄边界东段、中蒙边界、中俄边界西段、中哈边界、中吉边界、中塔边界、中阿边界、中巴边界(实际控制区)、中印边界西段、中段(实际控制区)、中尼边界、中印边界锡金段、中不边界、中印边界东段(实际控制区)、中缅边界、中老边界、中越边界。 其中,中印边界西段、中不边界和中印边界东段,三段实际存在领土争议。近代以来,出于种种原因,中国与邻国的边界线始终未能正式勘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与当时的11个邻国的边界均为未定界线。1960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与14个邻国中的12个国家勘定陆地边界线。同时也积极地与剩下的2个未签订边界条约的邻国--不丹与印度,协商边界。香港主權移交、澳門主權移交之前还与英国、葡萄牙两国殖民地及海外省相接壤。.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中国边界线
中朝关系
中朝關係()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稱中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通稱朝--鮮或北--韓)之間的外交關係。 中國曾在韓戰中大力支持朝鮮,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形容中朝「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按照《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中国与朝鲜更可說是「互助同盟关系」。同時,自2000年代末期以來,平壤政權在經濟、貿易方面越來越依賴中國。美國的外交關係協會指出,中國是朝鮮最大的貿易夥伴,以及國內食物、武器和燃料的主要來源,自1990年代初,朝鲜國內的食品和近90%能源供應由中国提供 ,外交關係協會,2008年6月18日。 自1990年代起,中國對朝鮮的核計劃、涉及朝鮮人民軍的天安號沉沒事件以及延坪島炮擊事件均表示關注。朝鮮在2006年進行核試驗後,中國政府表示堅決反對朝鮮進行這次核試驗,並贊成聯合國推行有關於制裁朝鮮的《聯合國安理會1718號決議》。因此美國《紐約時報》便形容中朝关系历经波折。 美国外交關係协会分析认为,中國維持與朝鮮的邦交,旨在防止朝鲜政府倒台从而引起當地難民湧入中國,亦可以讓朝鮮繼續擔當緩衝,阻隔奉行民主政治制度的大韓民國及駐韓美軍。該分析又指出,朝鮮向中國表示忠誠,就猶如為中國建造一座堡壘,以抵抗實力日益強大的日本自衛隊。.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中朝关系
帕里曲
帕里曲(Pare Chu),又稱扎貢沃普達,是印度河主要支流薩特萊傑河的支流司丕提河的支流,發源於印度喜馬偕爾邦拉胡爾和斯皮提縣東北部山區。源流區於杜頓營地(Dutung CG)附近匯集源自臨近幾條冰川的水源後,向東北流。幹流於莫里里錯(Tso Moriri)南方的納布蘇姆多營地(Narbu Sumdo CG)附近納北側支流後,轉向東流,並進入查謨-克什米爾邦(印巴邊界爭議地區,現由印度控制)拉達克地區列城縣轄區。幹流流至楚馬要塞附近納北側支流後,轉向南流,不久進入中印邊界爭議區,隨後流入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楚魯松傑鄉。幹流續流經喀日(卡拉)、貢赤後、楚魯松傑後,轉向西南流入中印邊界爭議區。最終於蘇姆多(Sumdo)注入司丕提河。 帕里曲與司丕提河交會處一帶為中印邊界爭議區,現由印度控制,行政區分屬於喜馬偕爾邦拉胡爾和斯皮提縣、金瑙爾縣兩縣;中國則宣稱該地區由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楚魯松傑鄉管轄。.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帕里曲
一個印度
#重定向 中印边界问题.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一個印度
今日印度
今日印度 (India Today)是一个使用印度英语的印度新闻杂志和新闻电视频道。.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今日印度
北阿坎德邦
北阿坎德邦(亦译作乌塔拉坎德邦,印地语:उत्तराखण्ड,拉丁字母轉寫:),为2000年9月9日自北方邦析置的印度第27个邦,原名“北安查尔邦”(Uttaranchal),自2007年元月起,印度官方将其更为现名。该邦传统上属于印度北方地区,北面与中国西藏接壤,东与尼泊尔交接,西面与喜马偕尔邦为邻,南面与北方邦交界。首府德拉敦为北阿坎德邦最大城市。下辖两个专区:库马盎专区(下辖比托拉格尔县等6个县)和加瓦尔专区(下辖北卡什县、杰莫利县等7个县)。该邦最高法院设在奈尼塔尔。.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北阿坎德邦
珞巴族
巴族(,即藏語“南方人”),居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南界與印度阿魯納恰爾邦(又稱藏南)山上,人口60萬,絕大部份在印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識別為56民族之一,印度與西方按部落再細分為多個民族,包括Nyishi族,Adi族,Mishing族等,是印度東北的黃種人。母語人口最多三個是Nyishi語,Adi語,Mishing語,均屬達尼語支,但不能完全互通。.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珞巴族
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
吉坚赞,法名罗桑赤列伦珠确吉坚赞(,),原俗名贡布慈丹(又译宫保慈丹、贡布才旦,),中国青海省循化县人。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 九世班禅圆寂后,班禅堪布会议厅依据乃琼护法占卜得到的“神谕”,于藏区东部找到了包括贡布慈丹内的9名灵童。经过长时间生活在九世班禅身边僧侣的选择,确定贡布慈丹为九世班禅转世。由于当时日喀则政府与拉萨政府的竞争关系,堪布会议致电中华民国政府,要求依据清末惯例免予金瓶掣签。中華民國政府代总统李宗仁1949年6月3日于广州签发电令,免予金瓶掣签,承認贡布慈丹为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贡布慈丹于8月10日坐床典礼后正式继任。同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西宁后,十世班禅主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联系,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此后,十世班禅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1959年藏区骚乱中,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出走,十世班禅选择留在西藏,接受了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主任的职务。出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藏区实施改革中产生问题的不满,十世班禅于1962年编写了《七万言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藏政策进行了严厉的挞伐。该报告与彭德怀《八万言书》一起,被毛泽东定性为“反动派的疯狂反扑”,导致班禅与共產黨关系恶化。1964年,十世班禅出人意外地于一次万余藏人参与的集会中,表示达赖喇嘛是西藏最高领袖,宣扬西藏独立,此后立即被逮捕,被指控为“反人民、反社会主义、蓄谋叛乱”、“最大的反动农奴主之一”被剥夺了一切职务。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十世班禅被批判为“班禅集团”受到迫害入狱。直到1978年,在得到时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的允许后,十世班禅得以出狱。出狱后,十世班禅被恢复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并在西藏实施了一系列涉及藏族文化、宗教、语言、习俗的重建与改革,得到了许多藏族人的爱戴。 十世班禅与李洁的女儿叫仁吉旺姆,班禅去世的时候,她才五岁半。小学毕业后,李洁将仁吉旺姆送到美国上学。此后,仁吉旺姆一直在美国求学。.
第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他也是西藏著名诗人,是历代达赖喇嘛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羌臣摩河
羌臣摩河(Chang-chen-mo River),是印度河支流什約克河的支流,發源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西北角阿克賽欽地區(中印邊界爭議地區,現由中國控制)南部的熊彩崗日山扎嘎爾峰西麓冰川。幹流向西流至應基隆附近進入印度查謨-克什米爾邦拉達克地區(印巴邊界爭議地區,現由印度控制),流經基阿姆溫泉後不久,納右側水量較大的支流空朗昌波河。幹流續向西流,經帕木雜爾、鄂洛洛子,最終注入什約克河。.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羌臣摩河
西大溝
西大溝,是印度河支流什約克河的支流,發源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和田縣南部阿克賽欽地區(中印邊界爭議地區,現由中國控制)的龍山嶺西麓。幹流先向東南流,後轉向南流,於河西崗附近轉向西流。經石峽後不久進入印度查謨-克什米爾邦拉達克地區(印巴邊界爭議地區,現由印度控制),後轉向西南流,於穆爾古(Murgo)納右側支流天南河後,最終注入什約克河。.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西大溝
西藏地方
西藏地方是中華民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曾設置的省级行政区之一。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中国后,蒙古地方与西藏地方同为中华民国同以「地方」为名的特别行政区划单位,该行政区为直属中央的中国一级行政区,與省同级。 1912年12月中旬,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回到拉薩,重掌西藏地方政府噶廈,实际掌管西藏地方和西康省的大部地区。行政院也設置蒙藏委员会作為直接对口部会。西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繼續沿用此行政區劃,直至1959年西藏抗暴運動后被解散。.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西藏地方
西藏河流列表
西藏河流列表,列舉全部或部分在西藏自治區境內的河流,並依照流域排列;支流則由河口至源頭排序。.
馬繼業-竇訥樂線
继业-窦讷乐线是英国于1898年提出的一种中国和英属印度的划界方案。 在工作期间提出了约翰逊线。这条线将整个阿克赛钦划归克什米尔。據西方文献,1893年,中国一驻聖彼得堡官员向英国驻喀什总领事马继业递交了一份关于新疆和克什米尔划界方案。这一方案将拉宗山脉以南的林津塘盐湖洼地划给印度,以北则归中国。马继业表示同意,并将此方案报告给英印政府。 英方通过驻华公使窦讷乐知会中方,中方没有回应,英方單方面将此视为中方的默许。 此线为中巴边界协定中的划界提供了部分依据,故亦有人建议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亦可将此线作为参考。 此线的喀喇昆仑山口以东段具体描述如下:.
香扎曲
香扎曲(Keo Gad),是恒河東源阿勒格嫩達河支流道里根加河的支流,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巴查杜拉山口(Balcha Dhura Pass)東南側山區。源流區位於中印邊界爭議區內,目前由印度實際控制,行政區分屬於北阿坎德邦的傑莫利縣與比托拉格爾縣;中國則宣稱屬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達巴鄉。 香扎曲幹流向西流,於蘇姆納(Sumna)匯集右側支流烏熱曲後,再匯集左側支流烏扎拉曲(Girthi River),最終於北側的布拉斯(Buras)附近注入來自右側的道里根加河幹流。.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香扎曲
黄镇
镇(),字白知(一作百知),原名黄士元,安徽省桐城县东乡人(现为枞阳县横埠镇),中華人民共和國退休外交官、艺术家。.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黄镇
达旺地区
达旺地区,中華民國時期稱為塔汪,是中国与印度边界争议中一部分,目前由印度實際控制,屬阿鲁纳恰尔邦管轄之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的行政区划中,达旺地区歸屬於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 达旺地区的面积有2,172平方千米。门巴族占达旺一大部分的人口,首府达旺城乃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出生地。本地区的主要旅游胜地是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树立的达旺寺。达旺寺是属于藏传佛教的格鲁派教派。 印度和中國政府均宣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達蘭薩拉的西藏流亡政府承認印度對該地區擁有主權。.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达旺地区
阿克赛钦
阿克赛钦地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西藏两自治区与印度的边界西段,阿克赛钦的词源来自突厥语。中国拥有本地区的实际控制权,绝大部分属于新疆和田地区管辖,南部很小一部分属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管辖。印度方面则认为此地属于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阿克赛钦地区总面积4万2685平方公里,其中争议地区约3万平方公里,佔中印西段边境争议地区总面积的3万3500平方公里的绝大部分。1962年,中印在阿克赛钦爆发了一场小规模战争。在1993年和1996年,两个国家签订协议表示尊重实际控制线。.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阿克赛钦
阿克赛钦问题
#重定向 中印边界问题.
阿鲁纳恰尔邦
阿鲁纳恰尔邦(अरुणाचल प्रदेश,拉丁转写:Arunachal Pradesh)又譯“阿鲁纳查尔邦”、“阿倫納曹”,是印度的一個邦,與南部的阿薩姆邦和那加蘭邦接壤,與西方的不丹、東部的緬甸和北方的中國為鄰,首府為伊塔納加爾。 該邦大部份地區位於中印邊界糾紛地帶,其合法性不被中國政府承認,中國宣称擁有对该邦的绝大部分地区之主权,称之为藏南地区,并将该地区划入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朗县、米林、墨脱、察隅六县的管辖范围之内,不承认印度拥有该地区的主权。中華民國亦不承认其合法性,仍把該區标绘在其公告疆域内。.
阿鲁纳恰尔邦行政区划
印度所设阿鲁纳恰尔邦的大部分土地为中印争议领土。中國方面稱之為藏南地区,並認為这些印占地区包含错那县、隆子县、墨脱县、察隅县四县的大部分及朗县、米林县两县的小部分土地。印度政府在该地设有17个县。.
藏南地區
藏南地區是中印边界东段的一個爭議地區,面积约为6.5万平方公里,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該地區之西是不丹領土,之東是緬甸,向南是印度的阿薩姆邦和那加蘭邦,向北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實際控制地區。 印度与中国的实际控制区以英藏西姆拉會議劃定的「麦克马洪线」為分界線,中國和印度均宣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目前該地區處於印度實際控制之下,藏南地區即為阿鲁纳恰尔邦的大部分的地区。西藏流亡政府的精神領袖十四世達賴喇嘛亦承認印度對阿魯納恰爾邦的主權,將其排除在「大藏區」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不承認該邦的合法性,並將藏南地區其歸入西藏自治區的山南市错那县、隆子县以及林芝市墨脱县、察隅县。 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山南市、林芝市,包括了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及郎县、米林两县少许国土。藏南地区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称。.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藏南地區
藏南问题
#重定向 中印边界问题.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藏南问题
钱嘉东
钱嘉东(),又作钱嘉栋,中国上海人,外交家。 钱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任上海市政府外事处科员。 1953年,钱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亚洲司工作,先后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中印边界划界谈判等重大活动,任处长、专员等职。1966年调任周恩来的外事秘书,后成为周的两名主要秘书之一,与纪东并称为“一文一武”。 周恩来逝世后,钱回到外交部工作,任综合研究室研究员。1983年,钱赴瑞士日内瓦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及在瑞士的其它国际组织代表处副代表兼裁军事务大使,1985年升任代表处代表。次年交卸裁军大使一职。1986年7月10日,钱奉命向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提交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约成员方身份的申请函。此后钱退休在家。 钱的女婿是中国外交部现任部长王毅。.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钱嘉东
锡金邦
锡金邦(,意为“米之谷”;सिक्किम,拉丁字母转写:)是印度的一个内陆邦。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面与中国接壤,东面与不丹接壤,西面是尼泊尔,南面则与西孟加拉邦相邻。其人口約60萬。 锡金曾长期是一个世袭君主国——锡金王国。1975年4月14日,在印度的操纵下,锡金举行,依据投票结果废除君主制。同年5月16日加入印度,成為印度的第22个邦——锡金邦。第12代却嘉(国王)佩登东杜南嘉流亡美国,组建流亡政府,宣称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统治。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此後锡金流亡政府不被任何国家政府承认。.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锡金邦
艾惕思
艾惕思爵士,KCMG(,),一作艾迭思,英國外交官、「中國通」和古玩收藏家,1960年至1962年任英國駐老撾大使、1963年至1970年任英國駐菲律賓大使、1972年1月出任英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辦,同年3月隨中英兩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而出任首任英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至1974年退休。艾惕思熱愛中國文化,尤愛收藏明代青花瓷等中式古代瓷器。 艾惕思1938年加入外交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派駐地中海、北非和西非等地,戰後初年曾任工黨首相艾德禮的助理私人秘書。他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曾獲兩度派往中國,後期擔任過駐華代辦處參贊兼總領事,兩次在華經歷加深他對中國的認識,使他成為外交部內的中國專家。 1960年,艾惕思奉派老撾出任大使,當時印度支那地區成為冷戰格局下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陣營的角力場,北越和南越除了在1955年起全面爆發越戰以外,接壤越南的老撾也自1953年起持續爆發由該國共產主義組織巴特寮向老撾王國發動的老撾內戰。艾惕思在老撾任內代表英國聯同美國和法國等國,促成當地在1962年籌組聯合左、中、右三派的三方聯合政府,試圖以中立力量穩定該國局勢。可是,艾惕思同年卸任後,聯合政府很快就因為內部矛盾出現不和,內戰旋於翌年重燃。此後,艾惕思於1963年出任駐菲律賓大使,一任七年,到1970年調回英國。 艾惕思的仕途原本載浮載沉,但隨著中英關係改善,兩國達成協議在1972年3月建立大使級關係,這使他在1972年1月得以第三度調往中國,出任英國駐華代辦,以候任大使一職。同年3月,他終於如願以償,成為1949年中共建政後英國首任駐華大使。任內,他促進中英雙方的官方和文化交流,兩國除了在1973年1月和3月分別互派龐大的貿易代表團訪問對方外,時任中國外交部部長姬鵬飛也繼英國外相何謨爵士在1972年10月訪華以後,於1973年6月出訪英國。針對香港前途問題,他見證英方未有行使否決權,讓中方要求把香港剔出聯合國殖民地名單的建議在1972年11月獲聯合國大會通過,意味兩國就香港問題達成了一定的默契。 1974年退休後,艾惕思把主要時間專注於中國古代陶瓷。事實上,早於20世紀四、五十年代在華任職期間,他已經開始收藏和研究中國古代陶瓷,並結識陳萬里和馮先銘等中國古代陶瓷權威。自五十年代開始,他還在英國的《東方陶瓷學會學報》發表多篇有關中國古代陶瓷的學術文章。退休以後,艾惕思多次以私人身份到訪中國,考察景德鎮、德化縣、泉州市和廈門等地的窯址和考古場地,並在當地與劉新園等不同的中國古代陶瓷學者展開交流。艾惕思退休後曾任東方陶瓷學會會長,而且是牛津大學沃弗森學院院士和大英博物館信託人,他生前於1975年把22件具高度藝術價值的明代景德鎮青花瓷捐贈予大英博物館,身後更把遺下的中國古代陶瓷藏品盡數捐給該館。.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艾惕思
查谟-克什米尔邦
查谟-克什米尔邦(جموں و کشمیر、جوم تِ کشی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簏的克什米尔地区,因印巴领土争议,也被称为“印控克什米尔”,为印度最北部邦,面積101387平方公里。该邦南面与旁遮普和喜马偕尔邦接壤,西北部与巴基斯坦接邻,东北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连。地理上查谟克什米尔分为三大部分即查谟、克什米尔山谷和拉达克(列城)。该地区伊斯兰教信徒约占75%,查谟-克什米尔邦是印度唯一大部分居民为穆斯林的邦,此外还有印度教、锡克教和佛教等。.
林芝市
林芝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区政府驻巴宜区八一镇。林芝市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山南两市相连,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昌都市、那曲市相连,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墨脱县、察隅县的南部实际由印度阿鲁纳恰尔邦控制,边界问题仍未解决。 截至2002年,林芝市中国实际控制区域的总人口为15万6千,其中藏族占85%,汉族占7%,门巴族占5%,此外还有珞巴族、僜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林芝市的平均海拔为3100米,东西方向长646.7千米,南北方向宽353.2千米,总面积116175平方千米。.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林芝市
李克强
李克强(),安徽定远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在职研究生学历。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是中共第十五届至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2008年至2013年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党组副书記。在地方上他曾任河南省省长、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和中共辽宁省委书记。 李克强负责分管经济、外交、国家安全、深化改革、军民发展、网络信息和审计等工作。此外,他还担任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主任、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李克强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与总书记习近平一起以全票当选第十九届中央委员,并于10月25日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连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开始其第三届政治局常委任期,排名继续维持在党内第二位。.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李克强
東北邊境特區
东北边境特区(North-East Frontier Agency,नॉर्थ-ईस्ट फ़्रंटियर एजेंसी)是印度一个已不存在的行政区划,位于中印边界,今属阿鲁纳恰尔邦。 东北边境特区于1954年设立,其行政中心设立于阿萨姆邦的西隆(今属梅加拉亚邦)。这一特区位于争议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属于中印边界纠纷地带,因此其合法性不被中国政府承认。在中印边境战争中,该地区是中印双方交战的主要战场之一。 1972年,东北边界特区被废除,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74年,阿鲁纳恰尔的行政中心从西隆迁往伊塔那噶。1987年,改为阿鲁纳恰尔邦。.
核武器擁有國列表
前全世界一共有8個主權國家已經成功試爆核武器,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內容則認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為「核武器擁有國」,其中各國成功獲得核武器的先後次序分別為美國、俄羅斯(繼承蘇聯)、英國、法國和中國。自從1972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訂之後,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北韓3个未簽署該條約之國家也陸續展開自己的核武器計劃。北韓雖曾於1985年正式同意《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然而在2003年宣布退出協議內容。此外以色列也被廣泛認為具有核武器的存在,但以色列政府則一直拒絕證實或者否認這一消息,不過也曾經間接透露已經進行了核武器試驗。對於這些已經確認擁有核武器或者被廣泛認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有時候也會將它們稱作「核武俱樂部」。.
江心坡
江心坡是指位于云南高黎贡山以西的恩梅開江及迈立開江之间的地带,面积约为27000平方公里。北起西藏最南的察隅县,西至迈立開江,东至恩梅開江,南到两江汇流处。这一地域范围见于中华民国时期各版本云南省地图。 江心坡原分三部,北高南低,上部名江头地,又叫卡枯戛,中部名中石旦,又叫格昂卡,下部名下石旦,又叫卢南卡。上部寒冷,而中、下部炎热。炎热地区传染病易兹生,因而疾病较多。密支那以北的大部分缅北地区,為麥克馬洪線东段。现在属缅甸克钦邦。 某些中华民国人士認為江心坡為中國固有傳統领土,這片土地是明清時期雲南騰越州所屬的大塘、止那等土司控制的地方。江心坡地区的原主要土司,比如孟养、里麻等地土司(孟养土司的管辖地还要越过江心坡以西)曾受过明、清两代王朝册封,且實際居住者皆為傈僳族、景頗族、漢族和雲南其它民族,並沒有今日中下緬甸的緬族、撣族、欽族等。土司是由明清兩代政府派任管理當地土著的地方官,而現代克欽邦和撣邦的獨立爭議也是由此而來。自明代起,中緬雙方就經常因邊境領土問題發生戰事,例如明代开设三宣六慰,1531年(明嘉靖十年)缅甸东吁王朝建立,逐步统一缅甸,并不断进攻明朝所属的土司,見人民出版社《世界通史》,由此可見,當時的土司基本上是受明朝政府控制。清朝建立,亦先後於順治及乾隆年間征討緬甸,使其成為中國藩屬。清末的《皇朝一统图》和民国初期的地图,并无标注江心坡和上述割讓地區为中国领土。1935年“上海世界舆地学社”出版发行《中华最新形势一览图》用未定国界把江心坡划为中国领土,而且把南部争议区的国界划到萨尔温江,显然是为了中英边界谈判作准备。.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江心坡
昌隆河
昌隆河,是印度河支流什約克河的支流羌臣摩河的二級支流,發源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和田縣南部阿克賽欽地區(中印邊界爭議地區,現由中國控制)的長平嶺西麓。幹流先向西流,後轉向南流再轉向東南流,於溫泉附近納左側源自溫泉達坂附近的支流後,轉向西南流。不久進入印度查謨-克什米爾邦拉達克地區(印巴邊界爭議地區,現由印度控制),隨後注入羌臣摩河的支流空朗昌波河。空朗昌波河向東南流至基阿姆溫泉附近,注入由東向西流的羌臣摩河。.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昌隆河
新疆河流列表
新疆河流列表,列舉全部或部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的河流,並依照流域排列;支流則由河口至源頭排序。.
拉達克
拉達克(,拉達克話國際音標:;印地語:लद्दाख़,烏爾都語:لدّاخ ,國際音標:;轉寫:Ladākh)是世界上最崎岖、最荒芜的山地之一。海拔在3000-7000米之间,大部分是人烟稀少的高地。位於克什米爾的東南部,現由印度控制,包括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巴里加斯。面積4萬5110平方公里。通行語言為藏語拉達克方言和烏爾都語。是藏族的傳統居住區,傳統上還包括今天巴基斯坦控制的巴爾蒂斯坦。.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拉達克
時事通識
《時事通識》(Behind The Headlines)是由無綫新聞部製作的時事資訊節目,常規於無綫新聞台、TVB新聞台及翡翠台播放及間場於無綫財經·資訊台播放。 此節目及其前身《時事百科》於2013年及之前由新鴻基財務特約。.
查看 中印边界问题和時事通識
2003年10月
2003年10月的新闻事件: 请参看:.
2013年斗拉特别奥里地事件
2013年斗拉特别奥里地事件,是中国和印度间发生的一起边境对峙事件。 2013年4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规模约一个排的队伍在拉达克-阿克塞钦边界未定的中印西段边界实控线附近斗拉特别奥里地东南部约30公里的天南河谷(Raki Nala)建立了一个营地Sawant 。以往的惯例是,中印双方的军队都经常在这个争议缓冲区交替巡逻,但都避免在此建立永久性设施或军事要塞。印度军队随即反应,在中国军队营地约300米外建立了自己的营地。中印双方开始了长达3个星期的磋商,在此期间,中国的营地通过直升机和卡车运送给养和人员予以支持 。5月5日,争议得到解决,双方同时撤军,未发生冲突及人员伤亡Bukhari。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印度军方同意拆除距斗拉特别奥里地约250公里之遥的楚木惹争议区楚马要塞的部分工事。Defense News。.
2017年中印军队洞朗对峙事件
2017年中印军队洞朗对峙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的边防部队于2017年6月18日至8月28日在洞朗地区进行的军事对峙。 6月16日,中国开始修建延伸至洞朗地区的道路。18日,印度军队携带武器和推土机越过中印边境锡金段,进入洞朗地区,阻止中国军队“越過不丹邊境修路”,形成中印两国武装对峙。印度虽没有对洞朗地区宣称主权,但以“支持不丹对该地区聲稱的主权”作爲印度部隊越境的理由。中国政府则指责印度侵犯中国领土主权。 8月28日,印度外交部称,中印双方同意结束对峙。印度外交部在第一份声明表示中印双方外交沟通后同意洞朗对峙地区的人员迅速脱离,又当天印度外交部发表第二份声明,并表示已经在核实印度和中国双方各自在洞朗对峙地区的人员正在脱离这件事情。中国外交部称,印度从对峙地点撤回人员和设备,并称“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 8月29日,中国外交部称,将综合考虑天气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洞朗地区的建设规划。.
亦称为 中印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