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共中央中南局

指数 中共中央中南局

中共中央中南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负责中国中南地区的党的领导机构。 1949年5月12日,以中共中央中原局为基础成立华中局。林彪为第一书记,罗荣桓为第二书记(未到职),邓子恢为第三书记并主持工作。1949年12月改称中共中央中南局。1951年11月,邓子恢为第二书记,叶剑英为第三书记, 副书记有谭政、李先念、李雪峰。1954年4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撤销大区一级党政机构的决定而取消。 中南局当时的工作主要是建立和巩固中央政权、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等,包括著名的“三反”、“五反”运动,就是在党中央的要求下,由中南局具体在中南六省(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开展工作。现址为中共武汉市委所在地。 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司令员皆由林彪一人担任。 1960年10月, 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王任重(1966年8月起);第二书记王任重/韦国清(1966年8月增补),第三书记陈郁(1965年5月增补)。书记:吴芝圃、刘建勋、张平化、黄永胜、王首道(1964年5月增补)、赵紫阳(1965年2月增补)、李一清(1965年2月增补)、金明(1965年2月增补)。1961年7月,王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候补书记。1966年11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取消。.

48 关系: 叶剑英大行政区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宋侃夫宋琏 (蠡县)中南大行政区中南局中南地区中南军政委员会中南行政委员会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共中央南方局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中共中央澳门工作委员会万毅五马进京张云逸信阳事件土地改革运动刘建勋王任重王首道秦城监狱囚犯列表纪辉牛荫冠韦国清谭政黎智胡继宗钟夫翔肖桂昌肖洪达艾寒松雍文涛陶铸陈希愈李季 (诗人)李尔重李先念李雪峰杨青 (湖北省纪委书记)杜润生武汉历史武汉长江大桥河南行政长官列表易秀湘曾志1月17日

叶剑英

叶剑英(),原名宜伟,字沧白,汉族,廣東梅县客家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叶剑英早年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参与北伐战争。1927年12月,组织广州起义。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务,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委书记、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廣州市市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务,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卷入“二月逆流”案。林彪事件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他与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等人联手策划怀仁堂事变,逮捕四人帮成员。此后担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廢除國家主席時期相當於國家元首)等職。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骨灰安葬于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叶剑英 · 查看更多 »

大行政区

大行政区(简称大区)是指在1949年到1954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下辖若干省、市,高于省级的第一级行政区。当时全国共设立华北、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大行政区。.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大行政区 · 查看更多 »

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生100周年而举行的系列活动。此次纪念活动的筹备始于1965年,纪念活动的举行时间为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数月,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政治生活及外交中具有重要影响。.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 查看更多 »

宋侃夫

宋侃夫(),原名民奎,又名坎福,别号惠群,江西萍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早年考入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后参加学生运动。担任中共浙江省委杭州支部工作指导委员会书记,后被捕解至浙江陆军监狱、浙江省反省院普通院。1931年,出狱后抵达上海,在中央特科学习无线电,后抵达鄂豫皖苏区,担任军委参谋部处长,次年创建电台。1932年,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电台台长,次年改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务处处长兼第三电台台长,随后参加长征。1935年,担任红军总司令部参谋部三局局长。1936年,随同西路军西征征宁夏,任西路军三局局长,后随部经星星峡撤退迪化。1938年返回延安,后任陕北公学组织科科长、政治处主任,延安大学秘书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第二野战军12纵队政治部主任,后改江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共湖北省长沙市市委书记、武汉市市长。1973年,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1978年,升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宋侃夫 · 查看更多 »

宋琏 (蠡县)

宋琏()女,河北省蠡县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宋琏同志逝世,人民日报1992年1月9日。.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宋琏 (蠡县) · 查看更多 »

中南大行政区

中南行政区,简称中南大区、中南区,原名中原行政区,是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成立的一个大行政区,1954年6月19日撤销,所属省级行政区由中央直辖。.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大行政区 · 查看更多 »

中南局

#重定向 中共中央中南局.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局 · 查看更多 »

中南地区

中南地区是指中国地理上位于中国中南部区域,由华中地区部分省级行政单位与华南地区组成。.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中南军政委员会

中南军政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南地区的最高政权机关,1950年成立。.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军政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南行政委员会

中南行政委员会是1953年至1954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南大行政区的代表机关。.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行政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华中局

中共中央华中局是1947年至1949年负责华中地区的党的领导机构。 1941年5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中央东南局与中共中央中原局合并为中共中央华中局。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华中局副书记兼宣传部长饶漱石, 组织部长曾山,委员还有新四军代军长陈毅。驻地江苏盐城。管辖:.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共中央华中局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南方局

中共中央南方局是1939年1月至1946年5月间中国共产党派驻时为陪都重庆的代表机关。驻地为重庆市红岩嘴13号大有农场,今渝中区红岩村14号。中共南方局领导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区的中共地方组织,以及华南、西南地区的抗日武装。.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共中央南方局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是一个曾经存在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直属机构,1953年2月组建,到1962年10月撤销。部长邓子恢。.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澳门工作委员会

中共中央澳门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澳门工委),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澳门的派出机构,与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澳门中联办)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共中央澳门工作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万毅

万毅,原名万允和,字頃波,满族,辽宁省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九期毕业,曾任任东北军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第109师627团团长,参加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东北军团长、旅长。1942年任新111师代师长,1944年任八路军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军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兵第一副司令员,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总后勤部顾问等职。.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万毅 · 查看更多 »

五马进京

五马进京,即1952年秋中國共產黨五位地方局书记——高岗、饶漱石、邓子恢、邓小平、习仲勋——被调入北京,这是中共建政初期中央集权的重大事件。至此中共中央东北局、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共中央西南局、中共中央西北局的一把手(最高长官)全部被调入北京。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这样做名义上是“削藩”,实际是不满当时中央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要用这五人来反制,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1952年新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计委),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平级,高岗任主席。.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五马进京 · 查看更多 »

张云逸

张云逸(),原名张运镒,字胜之,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人。同盟会会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新四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张云逸早年参加同盟会,参与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时又参加攻打两广总督府的战斗并担任炸弹队队长,随后参加护国战争,后任广东省揭阳县县长。之后参与东征与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25师参谋长。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其率众发动广西百色起义,担任红七军军长,之后参与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其担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兼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司令,负责对解放军后勤补给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担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等职位,负责维护广西等西南地区治安稳定。1974年去世。.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张云逸 · 查看更多 »

信阳事件

信阳事件是指从1959年10月到1960年4月发生在当时的河南省信陽專區(包括今天的信阳市、驻马店市)出现大面积饥荒,大批农民饿死的事件。.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信阳事件 · 查看更多 »

土地改革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是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由中国共产党主导,在新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时期对老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继续,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土改。土地改革运动将地主的土地没收后,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目的是将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提高农业生产力,为中国的迅速工业化作准备刘少奇:.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土地改革运动 · 查看更多 »

刘建勋

刘建勋(),河北沧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刘建勋 · 查看更多 »

王任重

王任重(),河北景县人,前中共高级领导人。193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至十三屆中央委员。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王任重 · 查看更多 »

王首道

王首道(),湖南浏阳人。原名王芳林,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第二任部長、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第一任会长。 王首道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历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中共湘赣省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局秘书长,军委第一野战纵队政治部主任,国家保卫局执行部部长,红军保卫局局长,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参与长征。1937年6月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0年起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生产节约运动委员会主任。1944年10月任八路军南下支队政委,參與抗日戰爭。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中原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事调处执行部沈阳二十七执行小组中共代表,东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主任,后任经济委员会主任。1946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东北局财经办事处主任、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委员。1949年任湖南省长沙市军管会副主任。1949年3月至1952年9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副部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長、中共广东省委書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第一任会长等职。.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王首道 · 查看更多 »

秦城监狱囚犯列表

本表列出已知曾被羁押于秦城监狱的人及其案由、狱内情况、去向等相关信息。.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秦城监狱囚犯列表 · 查看更多 »

纪辉

纪辉(),原名曹济晦,河南汝南人,中国共产党官员。.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纪辉 · 查看更多 »

牛荫冠

牛荫冠(),山西兴县人,曾任中共江苏省副主席、省委常委,331厂、112厂(后沈阳飞机厂)厂长,主持研制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歼击机。 牛荫冠为山西兴县首富牛友兰之子,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并参与北平中共地下党组织。1936年,受中共北方局的派遣,抵达太原,协助薄一波参与牺盟会领导工作。此后担任晋西北行署副主任、党组书记等职,领导该地区中共部队抗日及扫荡。1948年,就任晋中行署主任、党组书记,并兼任太原战役后勤部政委,负责支援徐向前在山西前线作战。1949年,随部南下,后任江西省财委副主任兼财政厅长、江西省副主席、省委常委。 1954年1月,牛荫冠遵照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李先念指示,调至湖南株洲的331厂担任厂长兼党委书记,并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负责制造苏联M—11航空发动机。此后调任112厂任厂长兼任中共辽宁省委委员,研制出歼5、歼6战斗机。牛荫冠亦是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牛荫冠 · 查看更多 »

韦国清

韋國清,原名韦邦宽,广西东兰人,壯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國上將。 韦国清参加百色起义,历任红七军连长,瑞金工农红军学校军事教员,中共红军大学总支书记,干部团特科营营长,教导师特科团团长,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抗大第一分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兼教育长,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政治委员,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第二次國共內戰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员,广西省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中共广西区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广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韦国清 · 查看更多 »

谭政

谭政(),原名谭世铭,号举安。湖南湘乡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谭政早年参加秋收起义,并在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红十二军、红二十二军等部队指挥领导政治工作。后跟随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后在陕北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第四野战军第三政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位。后被诬陷为“谭政反党宗派集团”首要分子,遭监禁。文化大革命后担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等。1988年,于北京逝世。.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谭政 · 查看更多 »

黎智

黎智(),湖北浠水县人,原名闻立志,1941年赴延安时,取“立志”谐音改名为黎智,。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黎智 · 查看更多 »

胡继宗

胡继宗(),河北肃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官员。中共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胡继宗 · 查看更多 »

钟夫翔

钟夫翔(),原名钟福祥,广西郁林茂林乡宝岭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29年,钟夫翔参加俞作豫的广西警备第五大队,随后发动龙州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红八军,任第一纵队第一营书记、军需官,后转入红三军军部、红七军,之后调红三军团无线电队、红军总部无线电一分队政委等职,随部参加长征,任中央军委后梯队电台队长兼政委、军委二局科员。1935年,担任红二十八军无线电台队长兼政委。抗日战争期间,调任八路军115师电台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参加平型关战斗,此后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第三科长兼无线电大队长。1942年,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随后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通讯联络处处长、华北军区司令部第三处处长等职。平津战役后,担任天津电信接管处处长及无线电工业处长、中央军委电信总局副局长、中共中央中南局电信接管部部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央邮电部副部长、国防部第五局局长。1957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一机部副部长、邮电部副部长。1970年,担任国家电信总局局长。1973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长。 他是北京邮电学院首任院长。.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钟夫翔 · 查看更多 »

肖桂昌

肖桂昌(),广东中山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肖桂昌 · 查看更多 »

肖洪达

肖洪达(),又称萧洪达,广东潮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肖洪达 · 查看更多 »

艾寒松

艾寒松()原名逸尘,又名涤尘。江西高安人。中国报人、编辑,邹韬奋的得力助手,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艾寒松 · 查看更多 »

雍文涛

雍文涛(),曾名杨一琳,贵州省遵义县板桥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部长。.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雍文涛 · 查看更多 »

陶铸

陶铸(),又名陶际华,号剑寒,湖南祁阳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并代表中共军队与国民党的傅作义进行北平和平解放谈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陶铸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兼任暨南大学校长。后任國務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後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於“文革”初期1967年下台被囚禁,后因身患胆癌,于1969年病逝,死前和死后家人都未被允许探视。.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陶铸 · 查看更多 »

陈希愈

希愈(),山西霍州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員、中國銀行家。曾擔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黨組書記。 1935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从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投身抗日戰爭。1939年10月,冀南银行成立时,从八路军129师供给部调任冀南银行政治处主任、冀南银行太行区行首任总经理,1943年任冀南银行副行长。1947年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任中州农民银行总经理。 建国后,任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区行行长,中共中央中南局财贸委员会副主任。后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后,1973年5月任命陈希愈為财政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黨組書記,1978年1月1日改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顾问。1983年被增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00年逝世。享年八十九歲。.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陈希愈 · 查看更多 »

李季 (诗人)

李季()原名李振鹏,笔名里计、于一帆等,河南唐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李季 (诗人) · 查看更多 »

李尔重

李尔重(),原名李育三,河北省丰润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作家、书法家。.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李尔重 · 查看更多 »

李先念

李先念(),乳名全伢,号克念,湖北红安人,木匠出身,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继刘少奇后第三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27年,李先念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领导工作,参与长征,之后率领西路军西征失败。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与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部队进入中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出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军区领导职位。之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协助周恩来主持经济方面工作,并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参与怀仁堂事变。80年代后,其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职务,还是第八至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还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李先念 · 查看更多 »

李雪峰

李雪峰(),山西省永濟縣人,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曾任「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历任中共七大代表,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党的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列席了党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李雪峰 · 查看更多 »

杨青 (湖北省纪委书记)

杨青()原名申逢荣,河北清河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中共湖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杨青 (湖北省纪委书记) · 查看更多 »

杜润生

杜润生()原名杜德,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人,中国经济学家,资深农村问题专家,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杜润生 · 查看更多 »

武汉历史

武汉市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是国务院认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湖 (武汉)之畔放鹰台出土的遗物表明,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武汉地区即有人类活动。50年代发现的3500年前的盘龙城遗址被认为是“武汉城市之根”,也是目前武汉有着比北京、西安等更悠久的建城历史的依据。春秋战国时武汉属楚国范围。现代武汉的起源,是东汉末军阀刘表命江夏太守黄祖在今汉阳月湖 (武汉)附近所建的“--月城”和东吴孙权于223年在今武昌蛇山所筑的“夏口城”。自此以降千余年,武汉及其附近地区以其贯穿东西、沟通南北的“居中华之中”的地理特征,一直是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的交汇点,史上发生多次决定中国命运的战役,比如汉末赤壁之战、南宋岳飞抗金等;或成为著名的文学诗词之城,比如唐宋之际无数诗人骚客登临黄鹤楼、拜访武昌古城留下无数诗篇等。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明太祖朱元璋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后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成为湖北乃至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镇由汉阳分离出来,成为商业重地,到清代已跻身中国四大名镇之列。从清中后期直至20世纪90年代的一两百年间,武汉经济繁荣,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华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世人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著名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由此诞生了中華民國,故每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纪念日,也是。1927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先河,也使武汉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目前,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因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辉煌地位,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武汉历史 · 查看更多 »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横卧于汉阳龜山和武昌蛇山之间的长江江面之上,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因此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规划始于1910年代,由1913年至1948年间曾先后四次进行长江大桥的勘测、选址和设计,但几次规划都因经济、战乱原因而搁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被列入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0年起正式开始进行大桥的测量和设计,1955年9月动工建造。由于采用了新的管柱钻孔法取代传统的气压法,大大加快了大桥的建造速度,使武汉长江大桥竣工日期提前2年,1957年10月正式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为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双向四车道的公路桥,两侧设有人行道;下层为京广铁路复线。大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武汉长江大桥 · 查看更多 »

河南行政长官列表

下表列出河南省自1912年起历任行政长官:.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河南行政长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易秀湘

易秀湘(),江西赣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26年,易秀湘参加农民协会并任农民自卫军队长,1930年任赣县良口区苏维埃政府经济委员,后任区游击大队特务长,同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十五军第308团,任团军需员,后历任红三十五军总务科科长、红独立第三师连政治指导员、红二十二军政卫连政治委员、红六十六师政治部党支部书记、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三团政治部总支书记等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次年5月,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8月,因病调红一军团野战医院休养,任该医院党总支书记。1934年10月,抵达陕北,任红军第一后方医院政治委员,尽心竭力抓好医院各项工作。1937年8月后,历任中央军委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1940年后,任中央军委供给部部长。1941年底,为中共中央管理局局长、任中央军委后勤部部长。后任中共中央晋察分局委员兼冀热辽贸易局局长、泰华贸易公司总经理。 1946年,抵东北任西满军区副参谋长、后勤副司令员。不久、转地方,先后任东北贸易总局第二局局长、东北商业部副部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49年10月,率部随军南下抵广州,任华南财委会副主任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在主持华南财经工作。1952年,任华南垦殖局副局长。1953年,相继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计划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务委员等职。.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易秀湘 · 查看更多 »

曾志

曾志(),女,原名曾昭学,湖南省宜章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曾志 · 查看更多 »

1月17日

1月17日是公历年的第1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8天(闰年是349天)。.

新!!: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1月17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