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不凍港

指数 不凍港

不冻港是冬季不会结冰,船舶能正常进出的港口,尤指高纬度地区(如俄罗斯、北欧、加拿大、阿拉斯加等)冬季不结冰的港口。从地理学角度看,高纬度地区的不冻港主要受制于这样几个因素:暖性洋流流经港口海域;海水的盐度及港口附近有无河流注入,一般有河流注入的港口,海水盐度被河水冲淡,容易结冰;港口海域水体对太阳热能的储存能力。典型例子有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首府摩尔曼斯克港及格陵兰城镇西西缪特,位于北极圈内,由于受暖洋流影响,是典型的高纬终年不冻港。.

24 关系: 加里宁格勒州加里寧格勒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大連港中俄边界谈判亨墨菲斯北京条约北方海路內陸國家納霍德卡羅津先鋒經濟特區真岡町黑潮英雄城市 (蘇聯)港口港灣清津市溫哥華海冰海军基地斯图尔特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日俄战争摩爾曼斯克愛沙尼亞人

加里宁格勒州

加里宁格勒州(Kaliningradskaya oblast),又譯卡--宁格勒州,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立陶宛西方的小立陶宛。 加里寧格勒州是俄羅斯最西部的一個行政區,面積15,100平方公里(陸地面積13,300平方公里),人口941,873人(2010年人口普查),首府為加里寧格勒,该州与立陶宛、波兰接壤,和俄罗斯本土完全不相連,是俄罗斯的外飞地。該地原為普魯士的主要部份,德意志統一後成為了德意志帝國東普魯士的一部分,二戰后割讓蘇聯,屬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管轄。1991年蘇聯解體后,原本屬蘇聯一部份的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脫離獨立,導致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本土分開,而成為該國的外飛地。這個城市看不到其德國歷史,因為很多其普魯士興盛時期興建的建築物都在二戰中被炸毀,當地僅剩是經過修復德國建築大教堂。 加里寧格勒州原是屬於東普魯士,中心城市是哥尼斯堡,二戰結束之後,根據蘇美英三國簽署的波茨坦協定,哥尼斯堡和東普魯士北部地區劃歸蘇聯版圖。1946年,這片土地成了俄羅斯聯邦的一個州,為了紀念剛剛去世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加里寧,該州以他的名字命名,並定為該州的首府。蘇聯政府強行將這裡的德國人遷走,並同時遷入大批俄羅斯人。 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獨立,故此俄羅斯本土和加里寧格勒州被分開。該州居民現在如要前往俄羅斯,通常都要利用海空交通工具,但如果居民走陸路進出俄羅斯,就必須經過立陶宛和白俄羅斯。2004年,波蘭和立陶宛加入歐盟後,俄羅斯人必須取得歐盟的簽証才能進出加里寧格勒。.

新!!: 不凍港和加里宁格勒州 · 查看更多 »

加里寧格勒

加里宁格勒(Калининград,拉丁字母轉寫:Kaliningrad),舊名哥尼斯堡(Königsberg,在德文中意指「國王之山」;Кёнигсберг;古普魯士語:Twangste, Kunnegsgarbs, Knigsberg;Królewiec;Karaliaučius),是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的首府,為濒临波羅的海的海港城市,市区面积215.7平方千米,2010年人口为431,402人。 此地最早是古普鲁士人的定居点,1255年条顿骑士团于北方十字军入侵期间在此建立据点,并出于对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国王的敬意取名“哥尼斯堡”。之後,该城一直是条顿骑士团国、普鲁士和德国東普魯士的一部分,直到二戰末期的1945年,苏联紅軍占领整个东普鲁士為止。二戰結束後,根据《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约三分之一的面積划归给苏联,其余部分划归给波兰。1946年7月4日,苏联把劃归给其的东普鲁士部分领土,取名为加里宁格勒州,以紀念當時剛逝世的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米哈伊·加里寧,哥尼斯堡也同步更改為現名,並成為該州之首府至今。.

新!!: 不凍港和加里寧格勒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大西洋省份

加拿大大西洋省份(Atlantic Provinces或,provinces de l'Atlantique)是指加拿大在大西洋海岸的四個省:新斯科舍、紐賓士域、愛德華王子島和紐芬蘭與拉布拉多。而其中新斯科舍、紐賓士域和愛德華王子島又合稱為加拿大海洋省份(又译作加拿大滨海诸省或加拿大沿海诸省,英文:The Maritimes或Maritime suckers ,法文:provinces maritimes)。這四省是加拿大面積最小的,而海洋省份三省的總面積又比紐芬蘭與拉布拉多小。這四個省比加拿大其他省份較落後和貧困,但自然環境優美。經濟以漁業和旅遊業為主。四省內最大城市是哈利法克斯,也是加拿大唯一在大西洋的不凍港。近年在新斯科舍和紐芬蘭近岸發現豐富油田,因此區內石油業正在加速發展。 |- !省名 !省府 !加盟日 |- | 新斯科舍 |哈利法克斯 |1867年7月1日 |- | 新不伦瑞克 |-zh-hans:弗雷德里克顿; zh-hk:弗德列頓;- |1867年7月1日 |- | 愛德華王子島省 |-zh-hans:夏洛特顿; zh-hk:查洛頓;- |1873年7月1日 |- | -zh-hans:纽芬兰与拉布拉多;zh-hk:紐芬蘭與拉布拉多;zh-tw:紐芬蘭暨拉布拉多省;- |聖約翰斯 |1949年3月31日 |.

新!!: 不凍港和加拿大大西洋省份 · 查看更多 »

大連港

大連港是中國大連的港口,建於清末1898年,是一個天然的不凍港,亦是中國南北水陸交通運輸樞紐和重要國際貿易港口之一。大连港已经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建立了经贸航运关系。开辟集装箱国际航线81条,基本覆盖全球主要港口。 在國際貿易和國內物資交流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大連現有7個專業裝卸作業區,共48個泊位,最大水深為-17.5米。大連港口水域310多平方公里,核心港区陆域面积约18平方公里,仓库31.9余万平方米、货物堆场320余万平方米、各类装卸机械千余台。现有港内铁路专用线149余公里、拥有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煤炭、散矿、化工产品、客货滚装等82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7个。 自開港以來,幾經擴建改造,容納船隻通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為大規模、現代化的綜合性港口。目前大連港與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港口建立了業務往來。其港口吞吐量迅速增長,由1980年的3200多萬噸,到2010年的3.2亿多吨。 Category:辽宁港口 Category:大连交通建筑物.

新!!: 不凍港和大連港 · 查看更多 »

中俄边界谈判

中俄边界谈判史是指從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到2004年的《中俄邊界東段補充協定》三百多年间,中国和俄罗斯邊界爭議談判的历史。.

新!!: 不凍港和中俄边界谈判 · 查看更多 »

亨墨菲斯

亨墨菲斯(,)是位於挪威芬馬克的一個小镇,这个城镇的市政中心就是亨墨菲斯镇。这个镇的一些主要乡村包括Rypefjord,Forsøl, Hønsebybotn,Akkarfjord,和Kårhamn。该镇由Kvaløya、Sørøya與Seiland這3個大島組成。其他一些小岛诸如Lille Kamøya和Kamøya也位于这里。这个镇的大部分地区与挪威其他地区没有道路相连,只有Kvaløya岛通过Kvalsund桥与外界相通。亨墨菲斯通常被认为是地球上最靠北的城镇,這裡的港口是北極圈內少數的不凍港之一。.

新!!: 不凍港和亨墨菲斯 · 查看更多 »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大清朝廷於第二次英法联军後在北京分别與英国、法国、俄國各自签订的戰敗條約。咸豐皇帝委任欽差大臣恭親王奕訢作為談判及簽約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亦称《中葡北京条约》。北京条约使得清朝增加对英法的赔款数额,增开商埠,并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九龙西)给英国。條約还承认1858年《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凍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从此中国失去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三條約正本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典藏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 不凍港和北京条约 · 查看更多 »

北方海路

北方海路(Се́верный морско́й путь)20世紀初以前又被稱為東北航線,是指沿俄羅斯海岸線往返太平洋與北冰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大部份路段位於北冰洋水域,當中一部份只有一至兩個月的通航期。但近年因全球暖化的關係,航線的潛力大增。.

新!!: 不凍港和北方海路 · 查看更多 »

內陸國家

內陸國家,或稱陸封國家、陸鎖國家(Landlocked Countries),指四面均與陸地接壤而完全沒有海岸線的國家。2013年,全球共有48個內陸國家,其中包括2個雙重內陸國,即本國是內陸國家而且周圍鄰國也均為內陸國家的國家。 島國是內陸國家的相對概念,意指一個國家的四周皆鄰靠海洋而完全不與其他陸地接壤。.

新!!: 不凍港和內陸國家 · 查看更多 »

納霍德卡

納霍德卡(Нахо́дка),,是一个位於俄羅斯聯邦滨海边疆区、面對日本海的不凍港,以軍事設施與水產養殖為主,也是泰舍特-納霍德卡輸油管道(泰納線)的東邊終點。人口约20万。从1950年到1991年邻近的海参崴被作为军事基地封锁后,納霍德卡成为苏联远东最主要的民用深水港。 納霍德卡的经济主要靠其港口和与港口有关的设施比如渔业。1991年海参崴重新开放后納霍德卡的经济受到打击。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使卢布贬值再次使当地工业受到打击。近来经济有所恢复。納霍德卡被设立为自由经济区,莫斯科和海参崴(作为当地行政中心)似乎都有意继续开放納霍德卡来吸收外资。 泰納線被視為俄羅斯的戰略資產,莫斯科通過該線路不僅可以將原油出口到日本,還可以輸出到南韓、印尼、澳大利亞以及美國西海岸,這是俄羅斯未來極重要的設施。 1859年一艘俄罗斯战舰“亚美利加”在避风暴时偶然发现了納霍德卡,納霍德卡在俄语中是“发现”的意思。1950年前納霍德卡是一个小渔村,但苏联决定对外国船只关闭海参崴的港口后納霍德卡发展迅速,市内许多建筑是1950年代造的,日本战俘被强迫建造港口工人的住房。1970和1980年代是納霍德卡的黄金时期,它是苏联在远东唯一对外开放的民用港口。它也是西伯利亚铁路的终端客运港口。.

新!!: 不凍港和納霍德卡 · 查看更多 »

羅津先鋒經濟特區

羅津先鋒經濟特區(라진선봉 경제특구 / 羅津先鋒經濟特區)是一座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東北部羅先特別市的經濟特區,與臺灣的加工出口區、中國大陸的經濟特區屬類似概念的工業區。.

新!!: 不凍港和羅津先鋒經濟特區 · 查看更多 »

真岡町

真岡町()是日本統治下的樺太廳的已不存在的一町,于1908年设置,現在名為霍爾姆斯克。 真岡町與真岡郡廣地村、蘭泊村、清水村接壤。與惠須取町并為樺太廳西海岸的中心都市。有大規模的港灣設施,有日本最北的不凍港之稱。1945年8月22日,被苏联军队占领。1949年6月1日,日本正式放弃库页岛的主权,废除了包括真岡町在内的桦太厅一切行政区划。 File:Центр города (Маока, 1940-е годы).JPG|街景 File:Honcho in Maoka.JPG|真岡的本町 File:Port of Maoka.JPG|真岡港 File:Бумажная фабрика (Маока, 1930-е годы).JPG|製紙工廠 Category:真岡支廳.

新!!: 不凍港和真岡町 · 查看更多 »

黑潮

黑潮(,Kuroshio Current),又称日本暖流,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環,為全球第二大洋流,只居於墨西哥灣暖流之後。自菲律賓開始,穿過臺灣東部海域,沿著日本往東北向流,在與親潮相遇後匯入東向的北太平洋洋流。黑潮將來自熱帶的溫暖海水帶往寒冷的北極海域,將冰冷的極地海水溫暖成適合生命生存的溫度。黑潮得名於其較其他正常海水的顏色深,這是由於黑潮內所含的雜質和營養鹽較少,陽光穿透過水的表面後,較少被反射回水面。黑潮的流速相當的快,就像搭上高速公路般,可提供回流性魚類一個快速便捷的路徑,向北方前進,故黑潮流域中可捕捉到為數可觀的迴游性魚類,及其他受這些魚類所吸引過來覓食的大型魚類。 黑潮流速約為,厚度約在,寬度約200多公里。於日本四國的潮岬外海測得海水流量達,約是世界流量最大的亞馬孫河流量之360倍。郭瑞濤,陳政宏,>,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4,頁251~252 黑潮年平均水溫約攝氏,冬季約為攝氏,夏季可達攝氏。黑潮也較鄰近的黃海高,冬季更可高出。 黑潮的主流並非沿著東亞大陸邊緣流動,而是沿著東亞島弧流動,因此,黑潮對島弧的影響也較大陸顯著。然黑潮的支流延伸進入東亞大陸的邊緣海,也對大陸區域造成一定影響。.

新!!: 不凍港和黑潮 · 查看更多 »

英雄城市 (蘇聯)

英雄城市(город-герой, місто-герой, горад-герой)是指於德蘇戰爭中擁有卓越成就的城市。本稱號被頒予12座城市。 另外還有一個稱號為英雄要塞,只頒予一個要塞。 所有英雄城市或要塞均獲頒列寧勳章,金星勳章以及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頒發的英雄城市證書。每座城市都有一座方尖碑。.

新!!: 不凍港和英雄城市 (蘇聯) · 查看更多 »

港口

港口是可以停泊船隻和運輸貨物、人員的地方,位於洋、海、河流、湖泊等水體上,通常也兼具口岸的功能。.

新!!: 不凍港和港口 · 查看更多 »

港灣

港灣,又稱海港,是一個讓船隻、艇和駁船在風暴天氣中停靠的地方或在停止航行時停泊的地方。港灣可以是天然或人造的。一個人工港灣會設有一個故意興建的防波堤、海塘、碼頭,或者是經過疏浚而形成的。經過疏浚而形成的海港,需要定期進行清除淤泥的維修工程。前者的例子是美國加州長灘港,而後者的例子則為在自然條件下水深太淺而不適合現代商船和軍艦停泊的美國加州聖迭戈港。相比之下,自然港灣由地面上的日珥環繞,例如香港的維多利亞港。 港灣經常與港口混淆。港口是一個讓貨船卸貨和載貨的設施,通常位於港灣裏面。.

新!!: 不凍港和港灣 · 查看更多 »

清津市

清津市()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鏡北道的首府,亦是北韓第三大都市,是北韓北部的重點工業城市,人口約為700,000人。.

新!!: 不凍港和清津市 · 查看更多 »

溫哥華

溫哥華市(City of Vancouver)是加拿大卑詩省低陸平原地區一沿岸城市。根据2016年加拿大统计局人口普查,温哥华市人口有631,486人,而大溫哥華地區的人口为246萬,是卑詩省以至加拿大西部最大的都會區,以及全國第三大都會區;市內人口則在全國排行第八。 溫哥華以英國航海家喬治·溫哥華命名,歐洲人抵達溫哥華一帶後,區內經濟早期主要依賴於林木業。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於1887年延至溫哥華後,溫哥華成為北美西岸水陸路交通的主要樞紐之一,更構成遠東地區、加拿大東部和英國之間貿易往來的重要一環。 溫哥華港現時是加拿大最大和最繁忙的港口,以貨物總噸數計也是北美第四大港口。此外,溫哥華的自然環境深受遊客歡迎,令旅遊業成為市內第二大經濟支柱。溫哥華也是北美第三大製片中心,有「北方好萊塢」之稱。也是20世紀後,與美國舊金山同為華人在北美最集中的地區。 溫哥華近年經常在各項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的調查中名列前茅。 溫哥華亦曾於2010年與125公里以外的威士拿聯手舉辦冬季奧運會和冬季殘奧會。 此外溫哥華還曾舉辦2015年女子世界杯足球賽,決賽場地即設在卑詩體育館。.

新!!: 不凍港和溫哥華 · 查看更多 »

海冰

海冰是海水变冷时结成的浮冰。由于海水不是纯净的水,海水结冰的温度是-1.8 °C(28.8 °F)。 海冰的形状和大小都多种多样,但狭义上来说,海冰与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是不一样的。冰山是冰架或冰川断裂后漂浮到海洋上而形成的,而不是由海水结成的冰。冰山是由紧致的冰块构成的,因此是纯净的。海冰虽然是由不纯净的海水凝结而成,但由于结冰过程中盐分被排出,所以形成的也是接近纯净的冰。然而由于盐分可能会以结晶等形式成为杂质留在冰中,所以海冰的物理性质和一般的冰会有不同。 海冰对高纬度地区以至极地地区的水文、热力循环、洋流和生态系统都有重大影响。海冰过多时可能会导致海港封港,堵塞航道,挤压船舶等问题,因此也是高纬度地区海洋灾害的一种。.

新!!: 不凍港和海冰 · 查看更多 »

海军基地

海軍基地(Naval Base)有兩種含義:一是泛指海軍的軍事基地;二是某些國家或地區(如蘇聯、中國大陸)的海軍艦隊下轄之建制單位。.

新!!: 不凍港和海军基地 · 查看更多 »

斯图尔特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斯图尔特(英文:Stewart)是一個位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北部波特兰河上游的小镇。於2006年, 斯图尔特的總人口為496人。.

新!!: 不凍港和斯图尔特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 查看更多 »

日俄战争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3.

新!!: 不凍港和日俄战争 · 查看更多 »

摩爾曼斯克

摩爾曼斯克 (Мурманск,Murmansk),位於俄羅斯最西北部,是摩爾曼斯克州首府,離挪威及芬蘭不遠,人口311,209(2009年)。是北極圈內最大的城市。由於洋流的關係,港口終年不凍。.

新!!: 不凍港和摩爾曼斯克 · 查看更多 »

愛沙尼亞人

愛沙尼亞人(愛沙尼亞語: eestlased,過去稱為maarahvas)是歐洲的一個民族。愛沙尼亞人同芬蘭人之間有親緣關係。愛沙尼亞人以芬蘭-烏戈爾語族的愛沙尼亞語為母語。雖然愛沙尼亞常常與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兩國并列為波罗的海国家,但愛沙尼亞的民族及語言都與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兩國不同。大部分愛沙尼亞人信奉基督教路德宗。目前愛沙尼亞人總人口大約有110萬,其中生活在愛沙尼亞本國的有930,219人。海外的愛沙尼亞人以居住在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的最多。.

新!!: 不凍港和愛沙尼亞人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