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下隽县

指数 下隽县

下隽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置,因隽水得名。治所在今湖北省通城县西北。西晋太安二年(303年),义阳蛮族张昌起义,为陶侃所败,逃入此县山中,次年被害。南朝梁陈时曾为隽州及上隽郡治所。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并入蒲圻县。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三国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湖北古代县份 Category:咸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12 关系: 岳阳县岳阳市东汉行政区划三国行政区划建昌郡秦朝行政区划西汉行政区划西晉湘州行政區劃通城县楚漢之際諸侯疆域漢昌郡晉朝行政區劃

岳阳县

岳阳县位于湖南省北部、岳阳市中部,属洞庭湖区。地图坐标为东经112°44′14"-113°43′35",北纬28°57′11"-29°38′41",东西相距98千米,南北相距76千米。全县GDP总量37.19亿元(2001年),人口750,606人(2003年),其中农业人口649,834人,非农业人口100,772人。传统农业为水稻种植,家庭养殖以牲猪为主。县治荣家湾镇。.

新!!: 下隽县和岳阳县 · 查看更多 »

岳阳市

岳阳市(湘语岳阳市区方言:; 赣语平江县南江方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东倚幕阜山,西临洞庭湖,长江从北蜿蜒而过,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武广高铁贯穿其境。总面积14,8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规划面积为84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为83.73平方公里。总人口562.92万。岳阳综合经济实力已跃居中部六省大中城市前十位;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长沙,居同级地市州之首;2014年4月,中国城市等级划分出炉,岳阳位列三线强市。是湖南唯一的国际贸易口岸城市。岳阳矿产资源丰富,矿藏矿点200多处,其中钒矿蓄量居亚洲之冠。岳阳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亦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新!!: 下隽县和岳阳市 · 查看更多 »

东汉行政区划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新!!: 下隽县和东汉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新!!: 下隽县和三国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建昌郡

建昌郡,中國西晉時設置的郡,後廢。南朝劉宋時復置僑郡,後來不知所終。.

新!!: 下隽县和建昌郡 · 查看更多 »

秦朝行政区划

朝自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建立秦王朝以後,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取消分封制,廢除諸侯;行政區域管理上推行單一郡縣制,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其後南併五嶺以南之南越地,北取陰山以南地。疆域西自隴蜀,東至遼東,北起大漠,南抵南海。.

新!!: 下隽县和秦朝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由于社会文化和民俗等背景和政治形势;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而且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中国史上的州郡县三级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新!!: 下隽县和西汉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西晉湘州行政區劃

西晉永嘉元年(307年)分荊州6郡、江州1郡,廣州3郡合置湘州。州治所在臨湘縣(今湖南省長沙市)。其範圍相當於今湖南省洞庭湖、雪峰山以南,廣東省北部清遠、韶關部分及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桂林部分。.

新!!: 下隽县和西晉湘州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通城县

通城县别称银邑,简称。位于中国湖北省东南部,是咸宁市所辖的一个县。 面积为1129.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8.21平方公里。2007年末,通城县总人口477048人。其中农业人口391022人,非农业人口86026人;男性248372人,占52.1%;女性228676人,占47.9%;县城隽水镇常住人口100433人;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口87088人;乡村劳动力174438人,其中:男劳动力95477人,女劳动力78961人;人口密度为422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5.92‰;人口平均寿命73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通城县总人口的5.8%。通城距武汉200公里,距咸宁111公里。.

新!!: 下隽县和通城县 · 查看更多 »

楚漢之際諸侯疆域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十月,沛公劉邦攻入關中,秦王朝覆滅。二月,項羽劃地分封滅秦有功將領、舊六國貴族及秦朝降將等18人為王。楚漢之際諸侯疆域以秦郡為基礎上劃定,連續數年混戰,期間行政區的建制少有變動。.

新!!: 下隽县和楚漢之際諸侯疆域 · 查看更多 »

漢昌郡

汉昌郡,东汉末年的郡。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分长沙郡北部的下隽县、罗县、汉昌县建为汉昌郡,郡治汉昌县(湖南省平江县东南金铺观),建安二十年(215年)五月,刘备与孙权划湘江为界,西归刘备,东归孙权。东吴黄龙元年(229年),撤销汉昌郡,改汉昌县为吴昌县(今平江县)。 Category:东汉的郡 Category:东吴的郡 Category:湖南的郡 Category:岳阳行政区划史.

新!!: 下隽县和漢昌郡 · 查看更多 »

晉朝行政區劃

晉朝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雲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晉政區制度承襲東漢末期的制度,為州郡縣三級制。於三國曹魏時期有司、豫、兗、青、徐、冀、幽、--、雍、涼、荊、揚十二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265年西晉代曹魏後,分雍、涼、梁三州之地設秦州,後分益州地設寧州,後分幽州地設平州。280年滅孫吳後得荊、揚、交、廣四州,並將荊、揚兩州與原曹魏荊、揚兩州合併,共十九州。秦州、寧州曾經廢止,後來復置。291年分荊、揚州地設江州,307年分荊、江州地設湘州,至此共二十一州。州以下分郡、王國。晉武帝防止野心世族篡位,制定分封制,依人口多寡封國諸王,有大國、次國、小國三種類型(詳見晉朝藩王列表)。但諸王僅得租稅,王國如同郡縣。諸王的軍權,主要來自鎮守之地。郡、王國以下為縣。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至於公國、侯國,其地位同縣。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新!!: 下隽县和晉朝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下雋縣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