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指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红十字医院),简称市一医院或第一人民医院,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属申康医院管理中心领导。原址为天主教公济医院,创建于1864年,曾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管理。现全院一共拥有三个院区,其中北院区位于武进路85号,南院区位于新松江路650号,另有分院位于四川北路,原为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24 关系: 天主教上海教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市医疗机构列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公交13路上海公交14路上海公交17路上海公交6路上海公共租界上海陆家嘴渡口“12·10”踩踏事故中國2010年9月三级甲等医院北苏州路虹口历史虹口区虹口救火会武进路 (上海)河滨大楼洋泾浜圣若瑟堂海宁路 (上海)斐尧臣1988年沪杭铁路列车相撞事故2014年跨年夜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件2017年《肿瘤生物学》撤稿事件

天主教上海教区

天主教上海教区是天主教会在中国上海市設置的教區,是中國天主教重要的教区之一。目前分为市区、嘉青松、浦东、崇明、浦南5个总铎区。.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天主教上海教区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是指上海市建成三十年以上,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医疗机构列表

本表列出今上海市境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者须注明情况)。.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医疗机构列表 · 查看更多 »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缩写:SJTU;简称:上交、上交大 或 上海交大),是位于中國上海市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农等9个学科门类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华东五校之一,中国首批七所211工程和全国首批九所985工程院校之一。 其前身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清末洋务派政治家、实业家和福利事业家盛宣怀于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后曾易名南洋大学、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后期称为国立交通大学。1959年交通大学分立,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合并原上海农学院,2005年合并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 · 查看更多 »

上海公交13路

13路是上海市內一條无轨电车线路。线路前身为抗战胜利后上海公共交通公司开辟的12路公共汽车,起讫站为提篮桥至新闸路。1956年11月1日更名为72路,西端延伸至忻康里。1960年10月8日72路公共汽车改为13路无轨电车,由提篮桥经长寿路至曹家渡。2002年9月5日,13路临时延伸至中山公园,后又于2005年9月17日缩线至曹家渡。2010年3月31日,原922路并入13路,调整后设置全程车(提篮桥至中山公园地铁站,即原922路)与高峰区间车(提篮桥至曹家渡,即调整前的13路)。全程车全部由汽车运行,区间车为汽电混行。至2011年7月,服务于区间车的无轨电车陆续报废或转至其他线路运行。2014年6月24日,随着黄标车报废,13路和13区间全线换上了青年牌新型无轨电车。中山公园方向,电车在曹家渡——中山公园地铁站实行脱线运行,13路也因此成为上海第一条常规脱线运行的无轨电车线路。提篮桥方向,曹家渡站和武宁路站均设置了架空捕捉器,电车可以自动升杆捕捉架空。.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公交13路 · 查看更多 »

上海公交14路

14路电车是上海市目前正在运营的一条无轨电车路线,由英商上海电车公司于1914年11月15日开辟至今。该线即是亚洲最早的无轨电车线路,同时也是全球持续运营时间最长的无轨电车路线。早期的14路电车,往返于郑家木桥(今延安东路福建中路口)与老闸桥(今福建中路北京东路口)间。1916年9月线路延伸,从老闸桥经北京路(今北京东路)延至天后宫桥(今河南路桥)。1926年越过苏州河向北延伸至北火车站。20世纪50年代线路进行了多次微调,至1958年,线路南至老西门,北至全家庵路(今临平北路)。1983年9月15日,北端延伸至打虎山路。1988年,因延安东路隧道施工切断福建中(南)路,南端缩至现东新桥终点站。1999年,北端延伸至本溪路。2001年8月14日,北端再次延伸至现中山北二路终点站。.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公交14路 · 查看更多 »

上海公交17路

17路是上海市内一条公共汽车线路。.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公交17路 · 查看更多 »

上海公交6路

6路是上海市内一条无轨电车线路。前身为1954年4月17日开辟的61路公共汽车,1985年8月3日改为6路无轨电车运营。其通宵线路为308路。.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公交6路 · 查看更多 »

上海公共租界

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是,同时也是近代中国两个公共租界之一(另一个是鼓浪屿公共租界)、以及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法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公共租界 · 查看更多 »

上海陆家嘴渡口“12·10”踩踏事故

1987年上海陆家嘴轮渡站踩踏事故,也称上海陆家嘴渡口“一二·一〇”惨祸,是指1987年12月10日,发生在上海轮渡陆延线陆家嘴轮渡站的大规模踩踏事故。当日的踩踏事故,共造成16人死亡,78人受伤。 1987年12月10日清晨,上海持续数小时的大雾(能见度仅为30米),是这次惨剧的诱因。.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陆家嘴渡口“12·10”踩踏事故 · 查看更多 »

中國2010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國2010年9月 · 查看更多 »

三级甲等医院

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医院,是中国对医院按照《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实行“三级十等”的等级划分中最高等级的医院。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三级甲等医院1082个。至2014年底,不包括军队医院、中医院的三甲医院共705家。 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定一般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 · 查看更多 »

北苏州路

北苏州路是上海市一条东西向道路,沿苏州河北岸跨虹口区、闸北区两区。道路东起外白渡桥,西至西藏北路。全长1960米,宽9米到28米。 北苏州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分段修筑于1887年到1905年,因在苏州河北岸而得名。 北苏州路与多条南北向道路交汇,自东向西包括:大名路、吴淞路、乍浦路、四川北路、江西北路、河南北路、山西北路、福建北路、浙江北路、甘肃路、文安路、西藏北路。 北苏州路历来是苏州河航运要地,沿路多仓库,晚清时公济医院迁到四川北路口东侧,1915年在470号建成上海总商会(春申江家具店),1920年代在276号(四川北路口)建成上海邮政总局,1930年代在东端的20号建成百老汇大厦(上海大厦),340号(河南路口)建成河滨公寓。1028号跳蚤市场原为中国实业银行。.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北苏州路 · 查看更多 »

虹口历史

虹口,因虹口港(昔称沙洪,其与黄浦江交汇处称洪口)而得名。现虹口地域约在公元6-8世纪成陆。上海开埠前,虹口地区除江湾镇、虹安镇、虹口镇等集镇外,多系农田渔村。境内以虬(旧)江为界,南属上海县,北属宝山县。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美国传教士在境南租地造屋。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辟美侨居留地。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划定美租界地域。是年八月,英美租界合并,改称英美公共租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三月虹口南部为公共租界北区和东区的主体部分。虹口以北地区仍分属上海县和宝山县。“八一三事变后,虹口沦为日本海军警备地区,由日本海军直接管辖。民国34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政府建区,境内主要地域划为第十六区、十七区、十八区。民国36年(1947年),分别改称虹口区、北四川路区、提篮桥区。此三区加上后划入虹口的江湾镇形成现虹口区的主要部分。.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虹口历史 · 查看更多 »

虹口区

虹口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中北部的一个市辖区。区名因上海浦的故道虹口港而得名,上海开埠前境内原分属上海与宝山两县。上海开埠后,成为继黄浦区外上海最早发展的地区。淞沪会战以前,虹口一度发展成为上海主要的粤籍居民和日籍居民社区,同时虹口也是上海最早的电影放映地和主要的电影放映中心。 目前,虹口区东部与杨浦区相接,南部与黄浦区、浦东新区相邻,西部连接静安区,北部与宝山区相交。虹口区是上海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目前,虹口区共设有四川北路、北外滩、嘉兴路、欧阳路、广中路、曲阳路、凉城新村和江湾镇等八个街道办事处,区域总面积23.49平方公里。街道下设222个居民委员会。.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虹口区 · 查看更多 »

虹口救火会

虹口救火会(Hongkew Fire Station),俗称沈家湾救火会,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吴淞路560号,即吴淞路与武进路的东北转角处。该建筑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火政处于1867年初建,1915年改建为今日规模。救火会由三层砖木结构的专用房屋和高36米的瞭望台组成。租界时期,虹口救火会主要负责公共租界北区的大部分消防任务,是上海乃至中国设置的第二座现代消防站,现今该救火会为虹口消防中队营区。.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虹口救火会 · 查看更多 »

武进路 (上海)

武进路,原名靶子路或老靶子路(Range Rd.),是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南部的一条东西向马路。道路东起九龙路,西至河南北路,长1115米,宽12米到18米。该路此前原为公共租界工部局建设的靶场,1870年起改筑成路。.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武进路 (上海) · 查看更多 »

河滨大楼

河滨大楼,即河滨公寓,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北苏州路400号,1931年开工建设,1935年落成,因临上海苏州河而得名。原为沙逊洋行产业,现除部分楼层外,均为居民用房。1994年2月15日,河滨大楼被上海市政府确定为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河滨大楼 · 查看更多 »

洋泾浜圣若瑟堂

洋泾浜圣若瑟堂是一座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四川南路36号的天主教堂。.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洋泾浜圣若瑟堂 · 查看更多 »

海宁路 (上海)

海宁路是中国上海市跨虹口区、闸北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九龙路接鸭绿江路,西至甘肃路接新疆路。长1884米,宽50米。 海宁路始建于1902年,最早修筑的是乍浦路以东路段,名为鸭绿路。1998年以前,海宁路宽14米到28米,一年后拓宽为宽50米、六块二慢的“北横”交通干道。 海宁路沿路传统上为商住混合区,多里弄住宅,四川北路到吴淞路路段商店和电影院相当密集(如国际电影院)。1998年拓宽以后,两侧原有商铺减少很多。其他公共建筑包括830号汇司捕房旧址和449号(四川北路口)虹口大楼。.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海宁路 (上海) · 查看更多 »

斐尧臣

斐尧臣(John Burrus Fearn,),美国医生。 斐尧臣出生于密西西比州亚祖城(Yazoo City),曾在田纳西州、纽约以及费城接受教育。1895年,他作为监理会传教医师来到中国,任职于苏州博习医院。1896年他与同为医生的安妮·沃尔特·费恩(Anne Walter Fearn)结婚。1907年辞职后返回美国。次年再次来到中国,此后在上海工作,担任过驻沪法军军医。1919年后担任上海公济医院院长。1926年逝世。.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斐尧臣 · 查看更多 »

1988年沪杭铁路列车相撞事故

1988年沪杭铁路列车相撞事故(日本称上海列車事故)是一起1988年3月24日14时19分许在上海市嘉定县封浜乡(今嘉定区江桥镇封浜村)境内的沪杭铁路外环线匡巷站下行出站信号机外发生的旅客列车正面相撞重大事故,当时由南京西站开往杭州站的311次列车因机车乘务员严重违反行车规定、误认信号,越过该列车图定停靠的匡巷站并冒进出站信号机,挤坏道岔并闯入区间,与由长沙站开往上海站的208次列车迎面相撞,造成29人死亡、20人重伤、79人轻伤,机车大破2台,客车报废4辆、大破2辆、中破1辆,中断行车23小时07分。事发当天311次列车的乘客包括一个来自日本高知县的修学旅行团,事故导致该旅行团死亡28人,重伤9人,轻伤28人,使本次事故成为中国铁路史上外籍旅客伤亡人数最多的事故。.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1988年沪杭铁路列车相撞事故 · 查看更多 »

2014年跨年夜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件

2014年跨年夜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件是于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时许,在中國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之台阶处发生的一起踩踏事故,截止1月2日,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 2015年1月21日上午11點10分,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事件調查結果,由於對群眾性活動預防準備不足、現場管理不力、應對處置不當而引發踩踏事故;並定性為重大傷亡和嚴重後果的公共安全責任事件,調查報告建議對包括黃浦區區委書記周偉、黃浦區區長彭崧在內的11名黨政幹部進行處分;並對部分官員當晚在事發現場附近公款吃喝事件一併處理。.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2014年跨年夜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7年《肿瘤生物学》撤稿事件

《肿瘤生物学》撤稿事件发生于2017年4月20日,医学期刊《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下与德国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合作期间发表的107篇论文,原因是这些论文在同行评审中伪造了专家审查意见。这107篇论文发表于2012至2016年间,全部与中国大陸研究机构有关,涉及524名作者,来自125家中国研究机构和日本、美国、加拿大的4家机构。此次撤稿创下了世界正规学术期刊一次性撤稿数量的纪录,亦使得《肿瘤生物学》成为科睿唯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撤稿数量最多的一部。 施普林格的调查显示,相关论文在投稿时向期刊推荐了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同行评审,随后投稿者使用虚假邮箱冒用专家名义伪造评审意见交给期刊。涉事的作者多使用了第三方论文代投机构,这些机构对伪造评审意见负有重要责任。事件在中国大陸造成巨大反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展开调查并与施普林格会谈,认为相关作者机构存在错误,期刊方审核不严,都应对事件负责,一度引起争议。中国大陸媒体和公众批评医院对医生的不合理考评制度是促成学术造假的原因之一,亦指责科研界对造假惩处力度不够,使得类似丑闻一再发生。《科学》在调查中则发现该期刊评审制度存在缺陷,且自身有造假行为,同样应当对事件负责。 事件调查期间,《肿瘤生物学》与施普林格双方终止合作,期刊改由赛吉出版。赛吉接手后重组期刊编辑委员会,并改善了其同行评审的审核制度。科睿唯安随后宣布该期刊不再满足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标准,并从科学引文索引(SCI)中将其正式除名。中国科技部、教育部和卫生计生委等机构则在调查后联合对有过错的涉事研究人员和机构作出处罚。.

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2017年《肿瘤生物学》撤稿事件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公济医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