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三鶯部落

指数 三鶯部落

三鶯部落是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的阿美族部落,形成於1980年代,位於新北市三峽區三鶯大橋下大漢溪河床地,全盛時期有140戶,以阿美族人為主,1984年海山煤礦爆炸,輾轉遷徙到三鶯部落,為都市邊緣的原住民部落,因長年在眾多社會團體的協助下, 反抗政府強迫拆遷而聞名。.

9 关系: 三峽原住民文化部落何東洪侯孝賢北84線華光社區臺灣原住民族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溪洲部落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三峽原住民文化部落

三峽原住民文化部落是新北市為安置大漢溪行水區原住民三鶯部落問題,專為原住民所建設之場所。.

新!!: 三鶯部落和三峽原住民文化部落 · 查看更多 »

何東洪

何東洪,臺灣嘉義市人,社會學者、音樂評論者,現任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學系(學士),在蘭卡斯特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

新!!: 三鶯部落和何東洪 · 查看更多 »

侯孝賢

侯孝賢,知名電影導演,老家在鳳山並在鳳山就讀成長。侯孝賢喜愛使用長鏡頭、空鏡頭與固定鏡位,讓人物直接在鏡頭中說故事,是他電影的一大特色。目前是臺灣電影文化協會榮譽理事長。1989年的《悲情城市》获得金狮奖。2015年以《刺客聶隱娘》獲得坎城影展及第52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與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

新!!: 三鶯部落和侯孝賢 · 查看更多 »

北84線

北84線 三鶯大橋-東園,是位於新北市的一條鄉道,北起新北市鶯歌區三鶯大橋,南至新北市樹林區東園,全長6.308公里。是串聯樹林區柑園地區與三鶯大橋的重要公路,柑園國中、國小都位於此線上。終點在柑城橋西端附近(未將此橋編入鄉道內),經此橋可連接土城區的環河道路口。作為柑園地區重要的東西向公路,此路線於1961年即編為臺北縣鄉道公路北78線,路線至今無太大修正,僅改變編號而已。原使用北84線編號之道路為土城區光明路,後因短且逐漸失去村里間重要的聯絡功能而於1976年臺灣第二次公路普查時解編。.

新!!: 三鶯部落和北84線 · 查看更多 »

華光社區

華光社區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紀念堂東南方,為大安區的光明里及錦泰里,杭州南路、金山南路、金山南路2段30巷、金華街之間的區域,為大安區與中正區交界處,總占地面積約有12.49公頃,有許多在地店家,近年來正面臨土地開發議題。 華光社區土地屬於國有土地,管理單位為法務部。2007年底,行政院提出四大金磚計畫,欲開發華光社區為「台北華爾街」,因此開始對居民提告。其中該土地的違建戶被要求自行拆屋還地,繳交不當得利及土地使用補償金,並依法進行凍結帳戶、扣薪水1/3的強制執行。居民被罰的錢加上利息,從新臺幣數十萬到上千萬元都有。 華光社區違建戶主要有三類人口:第一是在國民政府抵台之前,就已居住於此的日治、清領時期居民;第二是跟隨來台的法務部員工,在法務部默許下自行搭建房舍者;第三為1950、1960年代的城鄉移民,他們買了社區的房子後,落腳於此。爭議的點就在於,部分違建戶的居住事實先於政府對違建的法律規範,且長期下來,政府對每一戶收取水電費用、發放門牌,甚至有少數住戶繳納房屋稅、營利事業稅,等於間接承認他們的居住事實。 政府的開發計畫亦不明朗,從2007年「台北華爾街」到2012年「台北六本木」,最後2013年卻說「台北六本木」要轉到仁愛路國防部空軍司令部舊址開發。因此,華光社區拆遷後到底用途為何,社會大眾不知道、華光社區居民也不清楚;而政府始終也拿不出一個完整的規劃公諸於社會,因此一直無法驅逐佔有國有土地的違建戶。2017年5月3日,台灣人權促進會居住權倡議專員林彥彤說,華光社區拆遷說要蓋「台北華爾街」,華光社區原址至今還是草地,政府完全沒有居住權的概念。.

新!!: 三鶯部落和華光社區 · 查看更多 »

臺灣原住民族

臺灣原住民族是指原居於臺灣的民族,由17世紀漢裔移民大規模移入前,即已定居在此的數個語言及生活方式不同之部族所構成,屬於南島民族;其中臺灣本島的所有部族為臺灣南島語群,蘭嶼上的達悟族則屬於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巴丹語群。由於西方早期以「福爾摩沙」一詞稱呼臺灣,在部份文獻中又被稱為「福爾摩沙人」,意即「福爾摩沙島上的居民」。目前僅16個部族為官方所承認,根據《原住民族身分法》登記之戶口統計至少約56萬多人口(2018年2月),佔臺灣人口的2.38%。 臺灣原住民族曾是臺灣的主體民族,但受外來移民數量的擴張以致居住範圍受到排擠,治權領域逐漸縮小;這些區域現今主要位於臺灣本島東部、西部山區以及蘭嶼,並由官方劃定為原住民族地區,簡稱原鄉,原住民族則享有自治權。此外,原住民族長期以來因都市化而流入各大都會區,現今已有四成六人口設籍於都會區,部分區域之族人甚至認同其現居地為原鄉而形成部落。.

新!!: 三鶯部落和臺灣原住民族 · 查看更多 »

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

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簡稱原權會,是台灣一個訴求台灣原住民人權的人民團體,成立於1984年12月,發表「台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創會會長為卑南族歌手胡德夫,其機關雜誌為《原住民》。已由創會元老決定宣布解散。.

新!!: 三鶯部落和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 · 查看更多 »

溪洲部落

溪洲部落是位於臺灣新北市的阿美族部落,位於新店溪碧潭至秀朗橋河段,所在流域水流平緩,與東部阿美族原鄉部落環境類似。是個居住在都市邊緣的小集居部落,居民近200名,因長年在眾多社會團體的協助下, 反抗政府強迫拆遷而聞名。.

新!!: 三鶯部落和溪洲部落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暨第五案、第六案全國性公民投票,也是第四次總統直選,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此項選舉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有兩組,分別為1號: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謝長廷和蘇貞昌(通稱「長昌配」),以及2號: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蕭萬長(通稱「馬蕭配」)。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08年3月22日20時7分宣布開票結果,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及蕭萬長獲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届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以7,659,014票當選,得票率58.45%,謝長廷、蘇貞昌5,444,949票,得票率41.55%,馬英九、蕭萬長的得票數,較謝長廷、蘇貞昌多2,214,065票,更創下中華民國史上總統候選人最高得票。新任總統、副總統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這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二次政黨輪替。 本次選舉是臺灣2008年繼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後,另一場攸關社會未來走向的大型選舉。國民黨奪回失去八年的政權,在此次選舉後,同時掌握行政部門及立法院過半席次,達至「完全執政」局面。另一方面,與總統選舉投票合併舉行、涉及參與聯合國議題的兩項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皆因未達《公民投票法》所訂「領票人數達總選舉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之門檻而未能成案。.

新!!: 三鶯部落和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