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三笠號戰艦

指数 三笠號戰艦

三笠(みかさ)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戰艦,為敷島級戰艦四號艦,以奈良縣的三笠山命名。同級艦有敷島、初瀬、朝日。 在1904年(明治37年)日俄戰争中,擔任聯合艦隊旗艦、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大將座艦。現在於横須賀市的三笠公園以紀念艦形式保存。.

41 关系: 加藤友三郎加藤宽治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定远级战列舰对马海峡海战富士號戰艦岸防舰井上成美仁川海战伏見宮博恭王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 (1894年)德克薩斯號戰艦 (BB-35)初瀨號戰艦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和泉號防護巡洋艦八島號戰艦六六艦隊第1艦隊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香取級戰艦鹿島號戰艦黄海海战 (1904年)胜利号战列舰 (1900年)長谷川清進擊的巨人角色列表橫廠式水上偵察機河內號戰艦波尔塔瓦号战列舰 (1894年)朝日號戰艦戰艦戰艦世界春日號裝甲巡洋艦日向號戰艦日俄战争日本干涉西伯利亚日本海大海戰 海軍進行曲日本海軍戰列艦列表旅顺口海战敷島級戰艦敷島號戰艦1905年

加藤友三郎

加藤友三郎是一名日本海軍軍人及政治家。歷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第21任)、海軍大臣、聯合艦隊參謀長。受封子爵、大勳位菊花大綬章,最終軍階為海軍大將(逝世後獲追封為元帥)。在任首相期間,因大腸癌惡化於1923年8月24日逝世。.

新!!: 三笠號戰艦和加藤友三郎 · 查看更多 »

加藤宽治

加藤宽治(加藤 寛治 かとう ひろはる,其名也可以按为かんじ),大日本帝国海军军人,历经明治、大正、昭和三朝,最终军阶为海军大将。加藤出身于福井縣福井市,为原越前福井藩士、海军大尉加藤直方的长子。其子加藤孝治为陆军大将武藤信義的养子。.

新!!: 三笠號戰艦和加藤宽治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是明治維新至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終結之前期間,大日本帝國海軍擁有、或計劃擁有的艦艇一覽。 另外,屬於陸軍船舶兵擁有的船舶請參考大日本帝国陆军兵器列表 再者,關於艦種類別及等級,基本上為竣工時。於終戰時被廢除的類別則不在此限。另外曾作變更的除特別記述外均會以較最要的作為類別的分類,而航空母艦改造等的重要情況下將會在艦種變更前後都作分類。關於日本海軍艦種類別變遷、大日本帝国海军舰艇条目说明,將會在另一條目記述。.

新!!: 三笠號戰艦和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 · 查看更多 »

定远级战列舰

定遠级战列舰是清廷委托德国普鲁士伏爾鏗造船廠製造的7,000吨级的铁甲舰。定遠级铁甲舰有兩艘,分別為定遠及鎮遠,二艦於1885年開始服役,成为清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而定遠則同時為艦隊旗艦。排水量7,000噸的定遠與姊妹船鎮遠是中國海軍史上唯有的兩艘戰列艦,裝甲厚12至14英寸(305~356毫米),主要武裝為四門305毫米(12英寸)口徑的主炮。 定遠、鎮遠二艦不但是北洋艦隊的主力,服役時更是當時遠東最大型的軍艦,此记录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富士号战列舰出现。兩艦為甲午戰爭初期的黃海海戰內日軍海軍集中打擊的對象,二艦中彈極多,但是因為其鐵甲堅固而只受一般破損,俱未失去戰鬥力。後來北洋水師退入威海衞以自保,定遠被突入港內的日軍魚雷艇擊中,被迫擱淺。最後被陸上由日軍佔領的炮台擊中後自沉。而鎮遠則因為觸礁受損,最後投降編入日本海軍。.

新!!: 三笠號戰艦和定远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对马海峡海战

对马海峡海战(日本海海戦,Цуси́мское морско́е сраже́ние,1905年5月27日—28日),简称对马海战,是1905年日俄战争中大日本帝國與俄罗斯帝国在對馬海峽进行的一场海战,由大日本帝国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对阵俄罗斯帝国海军中将齐诺维·罗杰斯特文斯基指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戰役以日方大获全胜而告终。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中三分之二的舰只被摧毀,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方仅损失三艘鱼雷艇。这是海战史上损失最为悬殊的海战之一。日本聯合艦隊使用殲滅了俄罗斯帝国第二太平洋艦隊 。.

新!!: 三笠號戰艦和对马海峡海战 · 查看更多 »

富士號戰艦

富士(ふじ)是日本海軍的戰艦。富士級戰艦一號艦。與其餘五艘日本戰艦(敷島、八島、初瀬、朝日、三笠)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組成日本主要戰艦群。本艦是繼富士山艦後另一艦以日本著名高峰富士山命名的日本海軍艦船。.

新!!: 三笠號戰艦和富士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岸防舰

岸防舰或称岸防战舰,是一类主要用于沿岸防御的军舰,大多建造于1860年至1920年之间。岸防舰大多只有巡洋舰级别的体积,以牺牲航速和续航能力为代价,换取更好的装甲防护和火力。.

新!!: 三笠號戰艦和岸防舰 · 查看更多 »

井上成美

井上成美(いのうえ しげよし,),宮城縣仙台市人,大日本帝國海軍史上最后一位晋升的海军大将。.

新!!: 三笠號戰艦和井上成美 · 查看更多 »

仁川海战

仁川海战(仁川沖海戦、Бой у Чемульпо),是1904年2月9日,日俄战争的揭幕战之一。是役大日本帝国海军投入了压倒性的兵力,轻松击败了俄罗斯帝国海军驻扎在仁川港的舰艇,俄军损失两艘军舰。由于仁川旧称“济物浦”,因此本次战斗在一些国外著作里(如俄国)也称为济物浦湾海战。 仁川海战本身仅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战斗发生前双方虽然长期对峙,实际战斗仅持续了数十分钟;战斗结果也并未对双方军事实力和战争形势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这场战斗事后经过渲染,得到了与其实际规模和军事意义不相称的重视。.

新!!: 三笠號戰艦和仁川海战 · 查看更多 »

伏見宮博恭王

伏見宮博恭王(),日本的皇族、海軍軍人。伏見宮貞愛親王王子。議定官、軍令部總長、元帥海軍大將・大勲位・功一級。初名愛賢(なるかた)王,出继華頂宮,后改名博恭。博恭王是伏見宮貞愛親王的長子,初名愛賢。由於他是貞愛親王的庶子,伏見宮宗家有嫡子而無權繼承伏見宮,湊巧適逢博厚親王夭折,他被指定去繼承華頂宮。後來,伏見宮家原定繼承的邦芳王健康狀況不佳,他在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以長子名義復歸伏見宮。他在1923年父親逝世後成為第23代伏見宮。 日俄战争中担任連合艦隊旗艦三笠号分隊長,參加黃海海戰,在战傷上負伤。1904年返回继承伏见宫,称伏见宫博恭王。1910年后历任朝日号、伊吹号大佐舰长,橫须橫镇守府少將艦隊司令官、海军大學校长、第二战队司令、第二舰队中將司令、军事參议官。1922年47岁就成为海军大將,升迁速度之快,在日本帝國海军中空前绝后。1924年任佐世保鎮守府司令長官,1932年任海軍軍令部長、將官會議議員,并进入元帅府,成为日军第一对元帅父子(第二对是寺内正毅/寺内寿一父子)。1933年伏见宫接替條约派的谷口尚真出任海军军令部总长,和陆军总參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分掌海陆两军。总长任内,与永野修身一起积极强化海军;推动日德海军合作。 1946年(昭和21年)8月16日死去。.

新!!: 三笠號戰艦和伏見宮博恭王 · 查看更多 »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 (1894年)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为俄罗斯帝国建造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首舰。本舰建成后不久即部署在远东,参加镇压义和团运动。其后本舰担任俄国太平洋舰队旗舰,并参加了日俄战争揭幕战的旅顺口海战。 1904年4月,本舰在与封锁旅顺港的日军舰队交战时意外触发水雷爆炸沉没,成为战争爆发以来俄国损失的第一艘主力舰,也是同级舰中第一艘损失的军舰。时任太平洋舰队司令斯捷潘·奧西波維奇·馬卡羅夫也当场身亡。马卡罗夫在任内致力于鼓舞港内被围的俄军士气,并积极寻找战机,他的战死对俄国官兵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在沙俄、苏联、俄罗斯联邦时期有多艘军舰都用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这一名字。该名来源于克里米亚战争战役之一,。是役守城俄军坚守不退,击退了人数占优的英法联军。初代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为1858年的螺旋桨推进木制巡防舰,排水量6175吨,备炮58门,建成后在波罗的海舰队服役;1866年接受改装,表面覆盖铁甲,成为22门炮的铁甲炮舰;1892年1月16日(俄历1月4日)该舰退役,同年“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一名由本舰继承。本舰损失后,这一名字由甘古特级战列舰的继承。.

新!!: 三笠號戰艦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 (1894年) · 查看更多 »

德克薩斯號戰艦 (BB-35)

德克薩斯號(BB-35)是紐約級戰艦的二號艦,也是美國海軍第二艘以德克薩斯州命名的艦隻。她為美國海軍服役34年,成為該戰亂年代的活見證。她參與了1914年墨西哥坦皮科事件、在一次大戰為協約國船隻護航、二次大戰時更活躍於大西洋、北非、參與諾曼地登陸,再轉戰太平洋,協助盟軍登陸硫磺島與沖繩島,單在二戰就獲得了5個戰鬥之星。除役後德克薩斯號改建成侯斯頓的浮動博物館,偶爾也會參與電影拍攝。 德克薩斯號之所以聞名於世,乃其保持的多項歷史性紀錄。她既是美國尚存最古舊的無畏艦,歷史最長的前無畏艦則為日本的三笠號戰艦,與無畏艦本身有所分別。德克薩斯號更極可能為世上現存的最後一艘無畏艦。又是世上少數現存、曾服役兩次大戰的艦隻。暫時統計,另外數艘分別為米蒂亞號,皇家海軍的M33、輕巡洋艦:en:HMS Caroline (1914)、希臘裝甲巡洋艦:en:Georgios_Averof及保加利亞魚雷艇Drazki等等。 就美國而言,德克薩斯號更是美軍第一艘裝上防空高炮及現代火控系統、彈射軍用偵察機、NC-4艦載偵察機,並非民用機種。使用CXZ雷達信號及安裝CXAM-1型雷達、雷達功用詳見:en:CXAM Radar。部分資料指當時接受的CXZ雷達信息乃實驗性而非商用性;CXAM型雷達則在在稍早時於德克薩斯號的同級艦──紐約號上安裝測試,最後才改良成為CXAM-1型雷達。這雷達於1941年8至10月分別安裝在14架船隻,德克薩斯號只是其中一架。永久改裝成博物館船、第一艘改建成博物館的戰艦,是日本的三笠號戰艦。美軍第一艘則為奧勒岡號(BB-3)。但奧勒岡號只時暫借予奧勒岡州,在二戰時再被徵召入伍,並且沉沒。故此德克薩斯號才是第一艘永久博物館艦。及被評作美國國家級歷史地標的戰艦。詳見:en:List of U.S. 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ships, shipwrecks, and shipyards.

新!!: 三笠號戰艦和德克薩斯號戰艦 (BB-35) · 查看更多 »

初瀨號戰艦

初瀨(はつせ)是日本海軍的戰艦。敷島級戰艦三號艦。與其餘五艘日本戰艦(富士、八島、敷島、朝日、三笠)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組成日本主要戰艦群。.

新!!: 三笠號戰艦和初瀨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老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 William Nimitz, Sr.,)是一位美國海軍將領,最高軍階為五星上将。尼米茲早期以研究潛艇為主,而後成為美軍中柴油引擎技術的專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尼米茲擔任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等職務,主導對日作戰,軍事歷史學家艾德溫·帕爾瑪·霍利(Edwin Palmer Hoyt)因而評論:「海爾賽能在一場海戰中取勝,斯普魯恩斯能在一場戰役中取勝,而尼米茲能在一場戰爭中取勝。」戰後,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一直至1947年退役為止。 尼米茲於1966年逝世。美國海軍為紀念尼米茲,而將其去世之後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新銳的航空母艦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以他為名,也就是日後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此外,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及加州舊金山有以他為名的尼米茲高速公路。.

新!!: 三笠號戰艦和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 查看更多 »

和泉號防護巡洋艦

和泉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本舰原本为智利海军向英国订购的军舰埃丝梅拉达号,作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防护巡洋舰,新建成之时凭借其出众的速度和防护能力显赫一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舰种。 埃丝梅拉达号在进入智利海军服役不久,即作为主要战力之一参加了1891年的。1894年日本为了在甲午战争中应对清朝的北洋水师,而紧急从智利政府手中购得本舰,并改名为“和泉”。当日本海军正式接收本舰时,北洋舰队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因此本舰只在甲午战争后期进行了有限的辅助行动。其后本舰参加了日俄战争,在对马海峡海战中作为侦察舰艇为日本联合舰队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援。 本舰的智利名字来源于纪念巡防舰,原西班牙军舰,在期间为智利军队所捕获。日本名字则来源于和泉國,为第二艘使用“和泉”此名的军舰#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 p.56。(初代和泉则为1868年(明治元年)6月高知藩向外人购入的一艘蒸汽船,制造场所、年月、原名等均不详;1867年7月由久留米藩管理,之后的舰历均欠奉。).

新!!: 三笠號戰艦和和泉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八島號戰艦

八島(やしま)是日本海軍的戰艦。富士級戰艦的二號軍艦,與其餘五艘日本戰艦(富士、敷島、初瀬、朝日、三笠)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組成日本主要戰艦群,八島的有著非常簡短的戰鬥經歷。.

新!!: 三笠號戰艦和八島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六六艦隊

六六舰队为日本帝国海军在1896-1897年提出的舰队建设方案,以俄国太平洋分舰队为主要假想敌,以6艘战列舰和6艘装甲巡洋舰作为舰队核心。该计划在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前即已实现。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海军改以美国海军为主要假想敌,参照六六舰队的思路,提出了八八舰队海军建设计划。.

新!!: 三笠號戰艦和六六艦隊 · 查看更多 »

第1艦隊 (日本海軍)

1艦隊為舊大日本帝國海軍之一部隊。1903年12月26日由常備艦隊分割為二,再編制成軍。此時分離之第2艦隊成為常設艦隊,設置為決戰艦隊之主力戰艦,也經常與第二艦隊組成連合艦隊。第1艦隊在太平洋戰爭作戰行動中出撃機會較少,尤其是戰艦構成的第2戰隊常時停泊在柱島,故被揶揄為「柱島艦隊」。1944年2月25日解散。.

新!!: 三笠號戰艦和第1艦隊 (日本海軍) · 查看更多 »

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連合艦隊、れんごうかんたい),一般指大日本帝國海軍編成的艦隊種別之一,然亦可解釋為由二隊以上的獨立艦隊編成的海上作戰部隊,略稱GF(Grand Fleet)。.

新!!: 三笠號戰艦和聯合艦隊 · 查看更多 »

香取級戰艦

香取級戰艦(かとりがたせんかん)是大日本帝国海軍的--,同級艦共兩艘,分別為香取及鹿島。.

新!!: 三笠號戰艦和香取級戰艦 · 查看更多 »

鹿島號戰艦

鹿島(かしま)是日本海軍的戰艦。--香取級戰艦二號艦。本艦艦名以位於東京東北的茨城縣鹿島神宮命名。雖然戰艦香取為其同級艦,基本設計相同,但在煙囪配置等的細部上與本艦略有不同。.

新!!: 三笠號戰艦和鹿島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黄海海战 (1904年)

海海战(黄海海戦,Бой в Жёлтом море,1904年8月10日)是日俄战争期间两国第一次正面的海上冲突。.

新!!: 三笠號戰艦和黄海海战 (1904年) · 查看更多 »

胜利号战列舰 (1900年)

胜利号战列舰(Победа),是俄罗斯帝国在十九世纪末建造的3艘佩列斯韦特级战列舰的三号舰,造价1005万卢布。本舰建成后即配属俄羅斯帝國海軍太平洋舰队,1903年起驻扎在旅顺港(俄方称亚瑟港)。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本舰参加了旅顺口海战,其后在黄海海战中随舰队退回旅顺港。虽然本舰在多次海战中都受损不大,然而在日军炮击时受重创坐沉。 旅顺要塞陷落后,日军捕获了胜利号,加以改造,并根据周防國而将本舰重新命名为“周防”,编列入日本海军。在奏请明治天皇定夺时,另一个候选名字是“伊豫”。本舰在日本海军中先是作为战列舰,其后用作海防舰、训练舰、杂役船等。日本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后裁撤了一批老旧的军舰,1922年周防除籍并拆解。.

新!!: 三笠號戰艦和胜利号战列舰 (1900年) · 查看更多 »

長谷川清

長谷川清(),大日本帝國海軍將官。最終階級正三位、勳一等、功一級,海軍大將。福井縣福井市出身。台灣日治時期第18任總督。.

新!!: 三笠號戰艦和長谷川清 · 查看更多 »

進擊的巨人角色列表

進擊的巨人角色列表為日本漫畫《進擊的巨人》系列中登場的虛構角色。 註:香港版配音分別列舉TVB電視版和影碟版兩種不同的配音陣容。.

新!!: 三笠號戰艦和進擊的巨人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橫廠式水上偵察機

橫廠式水上偵察機,原名橫廠式ロ號甲型水上偵察機,為橫須賀海軍工廠為舊日本海軍開發的單機複葉複座雙浮舟式水上偵察機。1923年12月改名為橫廠式水上偵察機。.

新!!: 三笠號戰艦和橫廠式水上偵察機 · 查看更多 »

河內號戰艦

河內()是大日本帝國海軍河內級無畏艦的一號艦,得名自今屬大阪府的河內國。本艦於1914年參與青島戰役,並以艦砲對德軍陣地進行猛烈轟炸,但除此之外並無參與其他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戰事。此艦的彈藥庫於1918年7月12日意外殉爆,造成艦上約600名官兵身亡,艦體亦於不久後沉沒。.

新!!: 三笠號戰艦和河內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波尔塔瓦号战列舰 (1894年)

波尔塔瓦号战列舰(Полтава),是十九世纪末俄罗斯帝国建造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二号舰,得名于波爾塔瓦會戰。本舰建成后不久即编入俄罗斯帝国海军太平洋舰队,1901年起驻扎在旅顺港(俄方称亚瑟港)的亚瑟港海军基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本舰参加了旅顺口海战,并在黄海海战中受创,1904年12月旅順會戰期间为日本陆军的重炮所击伤,坐沉于旅顺港内。 1905年1月1日,旅顺要塞陷落后,日军捕获并打捞起了波尔塔瓦号,进行了一番改装后加入日本海军,并根据丹後國重新命名为丹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丹後参加了青島戰役,对德国的青岛基地进行了炮击。1916年,应同为协约国的俄国的要求,日本将丹後售予俄国。由于此时俄国已经有另一艘名叫“波尔塔瓦”的船在服役,因此丹後(原波尔塔瓦)并没有用回原名,而是根据,而将本舰重新命名为切斯马号。 切斯马号在回国途中,参与了(協約國要求希臘王國解除其舰队武装的谈判)。其后切斯马号返抵白海。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切斯马号上的水手宣布参加布尔什维克。1918年英国武装干涉俄国内战时将切斯马号捕获。英国人认为这时候的切斯马号已经没有航海能力,不适合参与作战任务,于是将切斯马号用作监狱船。1919年英国干涉军撤出俄国,布尔什维克红军随即占领了英军弃置的切斯马号,并编入红海军。切斯马号此时状况已经非常恶劣,一直都没有出过海,1924年正式除籍并拆解。 俄国海军历史上有大量的舰艇使用了“波尔塔瓦”这个名字。下一艘使用了这个名字的是一艘无畏舰,即甘古特级。.

新!!: 三笠號戰艦和波尔塔瓦号战列舰 (1894年) · 查看更多 »

朝日號戰艦

朝日(あさひ)是日本海軍的戰艦。敷島級戰艦二號艦。與其餘五艘日本戰艦(富士、八島、敷島、初瀬、三笠)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組成日本主要戰艦群。.

新!!: 三笠號戰艦和朝日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戰艦

戰艦(Battleship),美國軍規常用代號為BB。台湾稱為--,香港稱為--,日本稱為戦艦、中国大陆稱為--,是裝有厚重裝甲和大口徑主炮的大型軍艦,是人類創造的最龐大和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大艦巨砲主義時代的極致產物。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战列舰作為海軍中最大的武裝艦艇,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標誌,因此常被做為「主力艦」(capital ship)。隨著潛艇技術日漸成熟,空中優勢破壞戰力平衡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開發,戰艦已不再被認為是建立海上優勢所必須的裝備,因此已經全部退役。 现代的“战列舰”這個名詞來源於历史上的風帆戰列艦(全称ship of the line of battle,简称ship of the line或line-of-battle ship),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主要排成戰列線進行戰鬥的大型軍艦。隨著蒸汽機、爆破彈和鋼鐵裝甲的發展,19世紀後期出現了稱為鐵甲艦(Ironclads)的蒸汽裝甲艦,即是後來戰艦和裝甲巡洋艦的前身。1906年服役的無畏號(HMS Dreadnought)標誌著戰艦“全裝重型火炮”的革命,後來所有按這個概念設計的戰艦都被稱為無畏艦,與之相對,之前的戰艦稱為前無畏艦。不久,出現了比無畏號更強大的戰艦,稱為超無畏艦。 海軍大國爭相建造戰艦引起了長期的軍備競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爆發了戰艦對決的日德蘭海戰。戰後,各海軍大國通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對締約國戰艦的數量和性能作出限制。條約生效期間被稱為“海軍假日”。條約失效後,出現了最後一波建造戰艦的熱潮,出現了大和号等排水量超過60,000噸的巨艦。即使如此,戰艦的價值一直受到質疑,更小、更廉價的潛艦、魚雷和飛機都能對戰艦造成嚴重傷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取代戰艦成為海戰的主導力量。戰後,戰艦紛紛走上退役道路,原有的建造計畫被取消,只有美國海軍曾在幾次戰爭中重新將數艘戰艦投入使用。 美國最後两艘战列舰威斯康星號(BB-64)和密蘇里號(BB-63)參與1990波斯灣戰爭,是戰列艦最後參與的大型戰役。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於1991年和1992年退役,並分别在2006年和1995年被除籍。现在只有美国和日本保留了数艘退役战列舰,作为浮动博物馆使用。.

新!!: 三笠號戰艦和戰艦 · 查看更多 »

戰艦世界

,是一款20世紀上半期海戰主題的3D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射击游戏-MMOTPS,採用玩家對戰及玩家聯合作戰的遊戲模式,由戰遊網公司開發和發行運營。該遊戲已於2015年9月17日正式上線開放註冊,為戰遊網旗下戰爭三部曲之一,另外兩款分別是坦克世界和戰機世界。.

新!!: 三笠號戰艦和戰艦世界 · 查看更多 »

春日號裝甲巡洋艦

春日号装甲巡洋舰()是旧日本海军的一等巡洋舰(装甲巡洋舰)#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64(原本95頁)『春日(かすが)【二代】 艦種一等巡洋艦 一檣(信號用)日進と姉妹艦なり 艦名考初代「春日」の項(p.7)参照。艦歴此艦は元亞爾然丁國の軍艦「リヴァダヴヰア」なり、伊太利に於て建造中、明治36年12月30日帝國政府之を購入す、同37年1月1日「春日」と命名、同月7日領収、同年2月16日横須賀着(回航委員長中佐鈴木貫太郎)、同37・8年戰役に從軍(第一戰隊):同37年10月黄海々戰に参加(艦長大佐大井上久麿)、同38年5月日本海々戰に参加(艦長大佐加藤定吉)、大正3年乃至9年戰役(日獨)に從軍:同3年10月第三艦隊に属し中南支方面の航路警戒通商保護に任ず(艦長大佐奥田貞基地、同坂本重國)、同5年7月特別任務の爲め日進と共に浦鹽に回航、特殊貨物搭載、加奈陀「エスカイモルト」に回航(艦長大佐中里重次)、同6年4月第一特務艦隊に属し支那海・印度洋方面の作戰及び通商保護任務に服す(艦長大佐大谷幸四郎、同宇佐川知義)、同9年5月北米合衆國「メーン」州合併百年祭々典参加の爲め「ポートランド」に回航(艦長大佐寺岡平吾)、同12月第二遣外艦隊に属し南洋方面警備(艦長大佐高橋宗三郎)、同10年一等海防艦に編入。同10年9月東亞露領沿岸警備の爲め派遣さる、此の任務中三笠救難作業に從事(艦長同前)、同14年12月1日運用術練習艦と定めらる。昭和6・7年事變(日支)從軍、同9年1月内外日蝕観測隊57名を南洋「ローソップ」島に輸送するの任務に從事、同年10月1日海軍航海學校設立に依り運用術練習艦の任務を解かれ、同校附属練習艦となる。―要目― 長357呎/幅61.5呎/吃水25.25呎/排水量7,750噸/機關 汽筩直立三聯成汽機3基 艦政式罐12臺/馬力13,500/速力20/乗組人員525/船材 |兵装 10吋砲 1/8吋砲 2/6吋砲 14/12听砲 20/3听砲 6/マキシム機砲 2/發射管 4/起工 明治35-3-10/進水 同35-10-12/竣工 同37-1-7/建造所伊國アンサルド社』,为春日级装甲巡洋舰(日方称为“春日型”)首舰#達明治37年1月p.1『達第二號 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巡洋艦一等ノ欄内ニ「春日」「日進」ヲ追加ス 明治三十七年一月一日 海軍大臣 男爵山本権兵衛』。春日号与其姊妹舰日进号一同为日本政府赶在日俄战争爆发前,与俄罗斯帝国竞购而得,并在此后参加了日俄战争中包括黄海海战以及对马海峡海战(日方称“日本海海戦”)在内的多次主要海战。1921年(大正10年)9月1日,日本海军将已经落伍的春日号改变舰艇类别为海防舰#達大正10年9月p.1『達第百六十四號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左ノ通改正ス 大正十年九月一日 海軍大臣男爵 加藤友三郎|戰艦ノ欄内「敷島、朝日、三笠、肥前、」ヲ、巡洋艦一等ノ欄内「淺間、常磐、八雲、吾妻、磐手、出雲、春日、日進」ヲ、同二等ノ欄内「千歳、須磨、明石、新高、對馬、」ヲ削ル|海防艦一等ノ欄内「周防」ノ次ニ「、敷島、朝日、三笠、肥前、淺間、常磐、八雲、吾妻、磐手、出雲、春日、日進」ヲ、同二等ノ欄内「武藏」ノ次ニ「、千歳、須磨、明石、新高、對馬」ヲ加フ』#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149(原本237頁)『春日(かすが)〔再出〕 艦種海防艦 艦名考 艦歴}既に「日清戰役後、日露戰役迄の艦艇」の部に出づ(p.95)。對島(つしま)〔再出〕 艦種海防艦〔註】寫眞・要目共「日清戰役後、日露戰役迄の艦艇の部参照(p.94) ―要目―(略)』,此后一直作为练习舰进行运用。1945年(昭和20年)7月18日,在太平洋战争即将结束时,春日号在横须贺空袭中受到重创坐沉。 本舰得名于奈良县的#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15(原本7頁)『春日(かすが)【初代】 艦種通報艦 三檣「トップスル・スクーナー」 艦名考山名に採る、春日山は大和國添上郡春日郷(今奈良市)の東に聳ち、一邑の主山なり、古より神霊の宅と爲す。北は若草山、南は高圓山、左右に脇侍するものの如し、山下に春日神社あり。 艦歴文久3年(1863)英國に於て竣工、元来鹿兒島藩の軍艦、明治3年同藩より献納、明治10年西南戰役從軍、明治27年2月除籍。(要目略)』。本舰为日本海军中第二艘使用“春日”一名的军舰。初代春日号为幕末的一艘3桅通报舰,1863(文久3年)在英国竣工,为原鹿儿岛藩的军舰,1870年(明治3年)由鹿儿岛藩献给明治政府,1877年参加了西南战争,1894年除籍。 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另有一艘客轮“春日丸”,日本海军在战争爆发后将其改装为航空母舰,并重新命名为大鹰。.

新!!: 三笠號戰艦和春日號裝甲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日向號戰艦

日向(ひゅうが,當時由於使用舊假名遣,所以艦名的表示為ひうが)是大日本帝国海軍的戰艦,伊勢型戰艦2號艦。於太平洋戰爭中期,改造成航空戰艦,「航空戰艦」只是因方便上的稱呼,於正式的艦籍中仍為戰艦。艦名的來源為日本宮崎縣的舊國名,因此艦內神社所供奉的是來自宮崎神宮的分神。該艦名在帝國海軍只有1代,於戰後由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日向(ひゅうが)」所繼承。.

新!!: 三笠號戰艦和日向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日俄战争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3.

新!!: 三笠號戰艦和日俄战争 · 查看更多 »

日本干涉西伯利亚

日本干涉西伯利亚(俄语:Сибирская экспедиция японских войск;日语:シベリア出兵),是1918-1922年间作为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内战,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滨海边疆区干涉俄国内战,协助白军对抗布尔什维克红军的事件。.

新!!: 三笠號戰艦和日本干涉西伯利亚 · 查看更多 »

日本海大海戰 海軍進行曲

《日本海大海戰 海軍進行曲》(日本海大海戦 海ゆかば)是日本的戰爭片電影,於1983年由日本東映公司發行。.

新!!: 三笠號戰艦和日本海大海戰 海軍進行曲 · 查看更多 »

日本海軍戰列艦列表

以下是日本海军的战列舰列表.

新!!: 三笠號戰艦和日本海軍戰列艦列表 · 查看更多 »

旅顺口海战

旅顺口海战(旅順口攻撃、Нападение на Порт-Артур)主要是指1904年2月8-9日间,即日俄战争开战初期,大日本帝国海军主力对俄羅斯帝國海軍驻扎在旅顺口的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突然发动的夜间鱼雷袭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日间水面战斗。有时候也包括了随后数个月内的一连串封锁与反封锁的海上战斗。 2月8-9日间的战斗,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战斗,日俄双方都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双方舰队依然存在,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失。但是战略上而言,日本虽未能一举消灭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但是依然成功地将其封锁在旅顺港(俄方称亚瑟港)内,使得日本可以基本不受阻碍地往朝鲜半岛等地区运送增援的军队及物资。然而俄国舰队主力持续存在,导致日本联合舰队主力长期滞留在旅顺港外,使得护航兵力不足,让俄国太平洋舰队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旧称海参崴)分舰队多次有机会进行海上破袭作战。 旅顺口海战是继甲午战争豐島海戰之后,日本第二次不宣而战。多年以后日本继续运用这一策略袭击珍珠港,从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新!!: 三笠號戰艦和旅顺口海战 · 查看更多 »

敷島級戰艦

敷島級戰艦(しきしまがたせんかん)是日本海軍的戰艦,在英國設計和建造。 同級艦為「敷島」、「朝日」、「初瀨」、「三笠」共4隻。本級是日本海軍在甲午戰爭後為對抗俄羅斯海軍而在英國訂購的戰艦,並在1900年至1902年間陸續竣工。敷島級戰艦為當時世界最大的戰艦。(再者,有資料將朝日、三笠作為準同級艦,她們有共同的規格,但是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設計。).

新!!: 三笠號戰艦和敷島級戰艦 · 查看更多 »

敷島號戰艦

敷島(しきしま)是日本海軍的戰艦。敷島級戰艦一號艦。與其餘五艘日本戰艦(富士、八島、朝日、初瀨、三笠)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組成日本主要戰艦群。.

新!!: 三笠號戰艦和敷島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1905年

没有描述。

新!!: 三笠號戰艦和1905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三笠号三笠号战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