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三曹

指数 三曹

“三曹”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他们由于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于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因此后人将他们合称为“三曹”,又有与同时代的“建安七子”合称“建安三曹”或“三曹七子”。 曹氏父子的作品,明朝张溥辑录有《三曹集》。.

13 关系: 大军师司马懿安徽省中國歷代文人並稱三国建安七子建安風骨齊名蒼天航路江淮文化曹丕曹霸曹植曹操诗

大军师司马懿

,以三国时期司马懿为主角的电视连续剧。2016年2月在横店开拍,2017年1月杀青,共333天。由吴秀波、王洛勇、于和伟、丁海峰、王伯昭、李晨、刘涛、張鈞甯、张芷溪、唐艺昕、翟天臨等主演。 剧本筹备花费5年之久,耗资近4亿元人民幣,以東漢末年三国时期“魏国”为故事大本营,通过对权谋与情感的描述,抒写魏国大军师司马懿如履薄冰、机智传奇、谋冠天下的历史故事。 電視劇分上、下部,本劇上部名為《軍師聯盟》,於2017年6月22日在江苏卫视、安徽衛視首播,台湾則由爱奇艺平台網路平台獨播,地面無線電視則由中視首播。於2017年9月4日在韩国中华TV周一至周五两集播出。本剧的下部名為《虎啸龙吟》,於2017年12月7日在優酷播出。该剧获得第13届中美电视节 “金天使电视剧奖”(Golden Angel Award TV Series)。.

新!!: 三曹和大军师司马懿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三曹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中國歷代文人好品題,樹立門戶,明朝品題尤多,為歷朝之冠。明朝文士好名,吳偉業與錢謙益常有意氣之爭,吳偉業稱:“吾郡自西铭先生以教化兴起,云间夏彝仲、陈卧子从而和之,两郡之文遂称述于天下。”.

新!!: 三曹和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 查看更多 »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新!!: 三曹和三国 · 查看更多 »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又號鄴中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陳琳、王粲、--、阮瑀、应玚、刘桢。同时代曹丕的《典論·論文》首次将他们相提并论,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新!!: 三曹和建安七子 · 查看更多 »

建安風骨

建安風骨又稱建安風力、漢魏風骨或魏晋风骨,指中國建安時代(196年-220年)作品(即建安文學)中慷慨悲涼、剛健明朗的風格。 汉朝建安年間,三曹與建安七子等诗人继承《诗经》及東漢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朝末年的大动乱、大分裂, 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一己欲在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建安文學具現實性,反映漢末社會動亂的實況,作品內容充實,表現慷慨悲涼的特色;建安文學亦具抒情性,表達作者個人理想,及其拯物濟世的抱負,言辭懇切,有剛健明朗的特色,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其诗歌,大多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简练刚健,自然明白而流畅,成为后世诗歌推崇的榜样。 建安文學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文心‧風骨》:「《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 又如初唐陳子昂反對六朝華靡虛弱的文風,提倡追求漢魏風骨。.

新!!: 三曹和建安風骨 · 查看更多 »

齊名

齊名是為人們習慣於將當代或前代的幾個文化、技藝名家並列相稱,說誰與誰名氣相當接近,就因此並稱為一個名號。 齊名有很多種來由,有的源於域相對或相近,如「南洪北孔」、「吳中四士」、「揚州八怪」等;有的源於時間,通常是同處一個文化興盛期,如「初唐四傑」、「建安七子」、「唐宋八大家」;有的源於同姓同族,例如父子兄弟為傑出文學家,如「三曹」、「三蘇」;有的源於流派,或承襲,或相對,比如「孔孟」、「老莊」、「李杜」、「韓柳」等。.

新!!: 三曹和齊名 · 查看更多 »

蒼天航路

《蒼天航路》(そうてんこうろ、Beyond the Heavens)是一部由韓國的李學仁編劇、日本的王欣太所繪畫的漫畫,自1994年10月起至2005年在11月為止連載於《週刊Morning》雜志,单行本共36本、18卷文庫本以及12卷極厚版本,总计发售达1800万部。本作品獲得1998年第22屆講談社漫畫賞一般部門獎。 動畫在2009年4月於日本播出,台灣則在2011年5月份播出,內容包括黃巾之亂、討伐董卓、群雄割據到官渡之戰為止。.

新!!: 三曹和蒼天航路 · 查看更多 »

江淮文化

江淮文化是指以今江苏省、安徽省中部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其间居民被称为江淮民系,是使用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江淮话”或“淮官”)的汉族民系之一,主要分布于江苏省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安徽省中部、东南部部分地区;湖北省东部;浙江、江西局部地區。人口大约7000万。由於在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峙時期,江淮地區一直是軍事爭奪的重點,江淮民系具有典型的“南蠻北侉”居中心態。在文化上,江淮文化既不屬於典型的北方文化、也不屬於南方文化,而是一種南北混合的文化類型。江淮官话亦同時具有來自吳語、贛語、中原官話等多種方言的。.

新!!: 三曹和江淮文化 · 查看更多 »

曹丕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沛国譙县(今属安徽亳州)人。三国時期曹魏開國皇帝,曹操的嫡长子,之後繼承父親的魏王封號與丞相的大權,最終脅迫東漢皇帝汉獻帝劉協禪讓,篡漢自立,建立魏朝,史称曹魏,諡文皇帝。 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及其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與父親曹操、其子曹叡並稱「魏氏三祖」。.

新!!: 三曹和曹丕 · 查看更多 »

曹霸

曹霸(約694年-?王伯敏,1982,《中國繪畫史》,人民美術出版社),譙郡(今安徽亳州)人,曹魏皇帝曹髦後人,唐玄宗時期畫家,能文善畫,時人甚至以其祖先「三曹」比之,有「文如植武如操字畫抵丕風流」之美譽。.

新!!: 三曹和曹霸 · 查看更多 »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四子,卞氏嫡出之第三子,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诗人。「才高八斗」(「八斗之才」)、「七步成诗」等词之语源。 其诗歌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才华也颇受后世诗人推崇;与父亲曹操、兄长曹丕并称“三曹”。不过与其父兄不同的是,曹植一生并未担任重要军政职务。 因封陈王,且諡號思,后世文章中常稱陈思王、陈王。.

新!!: 三曹和曹植 · 查看更多 »

曹操诗

曹操(155年—220年)是东汉(25年—220年)末年崛起并成为中国政府实质首脑的军阀。他为由其子和继承人曹丕于三国时期(220年—280年)所建的曹魏(220年—265年)奠定了基础。诗歌是曹操留下的众多文化遗产之一。.

新!!: 三曹和曹操诗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