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三峽大壩

指数 三峽大壩

#重定向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20 关系: 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三峡大坝防洪能力误读事件灵便型散货船終極動員令:將軍男人四十白先勇隧道掘進機金山小白鶴離槽/在槽水庫洞庭湖渣和无用改革漢光演習朝鮮戰爭細菌戰散货船慣常式水力發電廠列表11月6日2005年7月2006年5月2010年代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

世界七大工程奇蹟

世界七大工程奇迹,簡稱世界工程奇迹,是指近代至現代七項最大型的工程,由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出。 它們分別是巴拿馬的巴拿馬運河、荷蘭的北海保護工程、美國的帝國大廈及金門大橋、加拿大的加拿大國家電視塔、巴西的伊泰普大壩,以及英國及法國的英法海底隧道。.

新!!: 三峽大壩和世界七大工程奇蹟 · 查看更多 »

三峡大坝防洪能力误读事件

三峽大壩防洪能力誤讀事件是指在2003年至2010年間,中國大陸媒體報導再三降低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遭民眾前後對比後,產生強烈社會反響的事件。.

新!!: 三峽大壩和三峡大坝防洪能力误读事件 · 查看更多 »

灵便型散货船

灵便型散货船(Handysize bulk carrier)是一种载重量大于1万吨,的配有起重机和装卸设备的散货船。更大的大灵便型散货船(Handymax bulk carrier)載重量在4萬至6萬噸之間。 由于配有装卸设备,同时载重小,吃水比较浅,所以能适应水深较浅,条件比较差的港口,营运方便灵活,适应性强,所以被称之为灵便型。 灵便型散货船是常见的散货船,大约有将近2000艘灵便型散货船在全球各条航线上服务,总吨位达到4300万吨,他们一般用于条件比较差的港口之间的小批量散货运输。 灵便型散货船主要在日本,韩国,中国以及越南等国建造。最常见的工业标准中的灵便型散货船一般吃水10米左右,载重32000吨,有五个货仓,并且配有液压舱盖,和三十吨的起重机。 這種類型的貨輪,除了常見在東亞及東南亞海岸線以外,還經常使用於長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區的內河航運(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地),部分船隻也經過特別設計(限高、限長、限寬、限重或吃水深度限制),以通過葛洲壩及三峽大壩的水閘,與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的橋面與橋墩。.

新!!: 三峽大壩和灵便型散货船 · 查看更多 »

終極動員令:將軍

,於2003年2月10日發行。美商藝電從本遊戲開拓了一條新系列,劇情與泰伯倫系列和紅色警戒系列毫無關聯。遊戲使用SAGE引擎,為終極動員令系列中首套具備三維畫面的即時戰略遊戲。.

新!!: 三峽大壩和終極動員令:將軍 · 查看更多 »

男人四十

是一部2002年香港電影,由許鞍華導演、岸西編劇,以師生戀、教育制度、香港社會及婚姻感情關係為題材,屬於寫實風格。該片是張學友同梅艷芳兩位巨星第一部合作的電影,亦是梅艷芳演藝生涯中的最後一部電影,她憑此片當上長春電影節及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雙料影后,並同時獲台灣金馬獎及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提名。此片更使得第一次演電影的林嘉欣同時獲得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的最佳新演員獎及最佳女配角獎,創女演員紀錄。.

新!!: 三峽大壩和男人四十 · 查看更多 »

白先勇

白先勇(),出生於廣西省桂林臨桂縣,臺灣文學家,畢業於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父親白崇禧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與第一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新!!: 三峽大壩和白先勇 · 查看更多 »

隧道掘進機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或稱潛盾機或盾构机,英文缩写为TBM,是專門用在開鑿隧道的大型機具。該機具有一次開挖完成隧道的特色,從開挖、推進、撐開全由該機具完成,開挖速度是傳統鑽炸工法的5倍。然而該機具完全無法模組化,只能依照開挖隧道的直徑訂作,因此購買價格不菲。.

新!!: 三峽大壩和隧道掘進機 · 查看更多 »

金山小白鶴

金山小白鶴,是指一隻迷路飛到台灣的白鶴(亞成鳥),在新北市金山區受到保育人士照顧,而自2014年12月13日起停留至2016年5月12日的事件。在此之前,鳥友曾於12月10日在彭佳嶼發現其蹤跡。白鶴雖然屬於遷徙鳥和越冬鳥,但台灣向來不是白鶴的過冬區,此次白鶴至台灣過冬事件,也引起了俄羅斯媒體《西伯利亞時報》(siberian times)的注意,而至台灣進行專訪。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丁宗蘇接受訪問時稱,由於台灣被列為禽流感疫區,不能讓這隻白鶴放飛回到西伯利亞或中國大陸 。.

新!!: 三峽大壩和金山小白鶴 · 查看更多 »

離槽/在槽水庫

離槽水庫,是水庫型式之一,主壩興建於非集水河川上,因集水河川與主槽有段距離,以引水隧道或引水渠道等方法進行集水,便可引入主槽來蓄水。 相對地,水庫另一型式是主壩在集水河川上興建,透過集水河川的集水區集水,河水便自然地流入主槽,形成可蓄水的在槽水庫。.

新!!: 三峽大壩和離槽/在槽水庫 · 查看更多 »

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大湖,僅次於青海湖、鄱陽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和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3,968平方公里(1998年)。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经用诗歌《望洞庭》描写了洞庭湖的平静和美丽。.

新!!: 三峽大壩和洞庭湖 · 查看更多 »

渣和无用改革

《小泉麻將傳說》(ムダヅモ無き改革,The Legend of Koizumi,即小泉傳奇),是日本漫畫家大和田秀樹的麻將漫畫,從2006年起不定期連載於竹書房《近代麻雀original》上,在2009年4月起改至《近代麻雀》上連載。.

新!!: 三峽大壩和渣和无用改革 · 查看更多 »

漢光演習

漢光演習為中華民國以全國性防衛作戰的軍事演習,假想敵一般認為是中國大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漢光演習於1984年首度舉行,代號為「漢光一號演習」,由時任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將主持;之後年年舉行,僅號次有所更動。 為建立全民防衛動員體系,落實全民國防理念,實施動員準備,保障人民權益,中華民國政府於2001年11月14日頒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作為建構全民防衛動員機制的法源依據。.

新!!: 三峽大壩和漢光演習 · 查看更多 »

朝鮮戰爭細菌戰

韓戰细菌战是指在1950年代开始的韓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指控聯合國軍有利用炸弹和炮弹投放毒物、病毒、细菌或利用化学药品对战俘进行注射和试验的行动。美國方面則全盤否認,主張邀請第三方的國際紅十字會或世界衛生組織前往中国與朝鲜實地勘察,提案被蘇聯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多次否決。美國改為向聯合國大會提案調查,聯合國大會通過706号決議,而中朝對調查的決議置之不理,國際紅十字會或世界衛生組織放弃调查。1952年中朝邀请来自六国的科学家,組成“国际科学委员会”,进入朝鲜和中国调查,发表报告书,認為美军在朝鲜使用了细菌武器,但是中朝始終沒有提出科學證據支持其主張。细菌战是否事實,之后成为韩战期间双方的宣传战,并且至今还引发学术界的争论。.

新!!: 三峽大壩和朝鮮戰爭細菌戰 · 查看更多 »

散货船

散貨船是一种專門運輸穀物、煤、礦砂、水泥等大宗貨物商船,具有容量大、安全、高效和耐久性等特征。第一艘散貨船始建於1852年,如今,散貨船佔世界商船隊的15%至17%。從小型散裝船到能夠攜帶載重噸(DWT)达40萬噸的大型礦砂船。大部分散貨船的船东来自希臘、日本和中國,超過四分之一在巴拿馬註冊。82%的散裝船在亞洲建造,其中韩国建造的总吨位最大。.

新!!: 三峽大壩和散货船 · 查看更多 »

慣常式水力發電廠列表

此列表為列出目前國際間利用水壩阻擋水流來進行電力生產的慣常式水力發電廠。該列表主要涵蓋了商轉中裝置容量大於 以及正在興建中的慣常式水力發電廠。而裝置容量小於 以及正在規劃中的慣常式水力發電廠則列在頁尾中的地區列表中。 截至2013年,國際間裝置容量最大的慣常式水力發電廠是中國的長江三峽大壩,其總裝置容量額定功率最高為。而位在巴西與巴拉圭交界的伊泰普水壩是一座裝置容量高達的慣常式水力發電廠,曾在2007年12月7日被評為當時世上建造最大的水力發電設施,該水壩高,全長,以及寬。發電廠內共裝置額定輸出為的32部水輪機,並且其中用來供應發電廠本身內部裝置的2部水輪機的額定輸出為,伊泰普水壩於1994年開始動工興建,於2012年完工商轉發電,期間將近耗費20年的時間來施工興建。 排在三峽大壩之後的三座大型慣常式水力發電廠為伊泰普水壩水力發電廠,古麗水壩水力發電廠以及水力發電廠,其裝置容量額定輸出功率分別為14,000 MW,10,200 MW以及8,370 MW。上述中的四座水壩分別是日本柏崎刈羽核能發電廠(裝置容量:)商轉之前最大的不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而目前在剛果計畫興建的其裝置容量將高過中國三峽大壩將近兩倍來到,將會超越當前三峽大壩裝置容量的。.

新!!: 三峽大壩和慣常式水力發電廠列表 · 查看更多 »

11月6日

11月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0天(闰年第31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5天。.

新!!: 三峽大壩和11月6日 · 查看更多 »

2005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三峽大壩和2005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三峽大壩和2006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10年代

2010年代從2010年1月1日開始,於2019年12月31日結束。.

新!!: 三峽大壩和2010年代 · 查看更多 »

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

2011年臺灣發生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又稱為塑化劑事件,傳媒稱塑毒風波、塑化劑或塑毒風暴等。起因為市面上部分食品遭檢出含有塑化劑,進而被發現部分上游原料供應商在常見的合法-zh-hans:食品添加剂; zh-hant:食品添加物;zh: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使用廉價的工業用塑化劑(非食用添加物)撙節成本。除了最初被披露的飲料商品外,影響範圍亦擴及糕點、麵包和藥品等。相關政府機關在事件爆發後,明訂2011年6月起,若相關食品未完成自我檢驗,一律禁止販售。 由於對台灣社會影響甚大,該事件常與2008年中國大陆的「三聚氰胺事件」相提並論;然而部份專家從日攝取量上限的角度指出涉及的塑化劑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是30年来最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亦有未具名學者從半數致死量出發認為是0.1倍者)。.

新!!: 三峽大壩和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