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三家村 (九龍)

指数 三家村 (九龍)

三家村(Sam Ka Tsuen)是位於香港觀塘區東南部鯉魚門的鄉村,有150年歷史,為九龍十三鄉之一,位於油塘及鯉魚門附近。.

23 关系: 安達臣道三家村珊瑚海船務西灣河碼頭香港島香港交通香港鄉村列表觀塘仔灣調景嶺魔鬼山鯉魚門鯉魚門燈塔鯉魚門邨鯉魚門邨公共運輸交匯處鯉魚門(三家村碼頭)巴士總站鄉村學校 (香港)離島區東龍洲欣榮街臨時巴士總站油塘油塘公共運輸交匯處油蔴地小輪海濱學校

安達臣道

安達臣道(舊譯晏打臣道;Anderson Road)是香港東部的一條道路,座落於大上托新界及九龍交界線上面,亦是觀塘區與西貢區的分界線。 安達臣道由茶寮坳對上、清水灣道與新清水灣道交接之處開始,向東南伸延至蕉欄樹,然後於秀茂坪對上位置向東走,最後於馬游塘連接寶琳路。整條道路建於大上托安達臣道石礦場西南面山腰。2014年3月,安達臣道被分成兩段,北端連接清水灣道及安達臣道9號,南端則由安達臣道9號後面開始,以寶琳路作終點。分成兩段後,北端的安達臣道為一條掘頭路,南端的安達臣道連接新開發的安秀道,作為來往清水灣及秀茂坪的通道。2016年1月,北端的掘頭路正式封閉。.

新!!: 三家村 (九龍)和安達臣道 · 查看更多 »

三家村

三家村,可以指:.

新!!: 三家村 (九龍)和三家村 · 查看更多 »

珊瑚海船務

海船務有限公司,簡稱珊瑚海船務,是香港其中一間小輪公司,成立於1988年,接替同年油麻地小輪經營三家村至西灣河航線。珊瑚海船務一直以低成本經營,其後更開辦多條航線以增加收入。珊瑚海船務經營持牌渡輪航線一度有4條,但後來於2013年8月16日不再延續坪洲←→喜靈洲←→梅窩航線經營權,現時航線包括:西灣河至三家村、西灣河至觀塘及三家村至大廟灣/東龍洲。.

新!!: 三家村 (九龍)和珊瑚海船務 · 查看更多 »

西灣河碼頭

西灣河碼頭,全稱西灣河渡輪碼頭(Sai Wan Ho Ferry Pier),位於香港西灣河鯉景灣,鄰近嘉亨灣及蘇豪東。碼頭現時設有兩條公共渡海航線,分別往返觀塘及鯉魚門三家村,均由珊瑚海船務經營。.

新!!: 三家村 (九龍)和西灣河碼頭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三家村 (九龍)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交通

香港交通包括鐵路、電車、香港巴士、香港的士、渡輪,以及發展成熟,四通八達的道路網。香港为世界上交通最繁忙与发达的地区之一,截至2013年6月底,每日載客約1,220萬人次。香港地少人多,以車輛密度而言,每公里道路有約318輛領有牌照的車輛行駛,但由於香港土地有限,在建築物林立的地區增闢道路已日益困難。.

新!!: 三家村 (九龍)和香港交通 · 查看更多 »

香港鄉村列表

以下是香港鄉村列表:.

新!!: 三家村 (九龍)和香港鄉村列表 · 查看更多 »

觀塘仔灣

觀塘仔灣,又稱油塘灣,是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油塘對出的海灣,處於茶果嶺以南、三家村以北,毗鄰茶果嶺道及油塘站。 1990年代末,政府當局計劃在觀塘仔灣一帶填海發展住宅區,而當時規劃的香港地鐵將軍澳線油塘站的選址也考慮到這個因素而配合。然而由於2000年代起多了保育人士反對填海,填海計劃最終擱置。 恒地在油塘灣綜合發展區會興建遊艇中心、海濱長廊、多棟中密度住宅和酒店,當中住宅高度為18至29層,非住宅高度為6及20層,提供6,556個中小型住宅單位。建築面積約9.94公頃,總地積比率最高定於4.5倍,發展商須採用獨特的漸進式建築物高度輪廓,建築物高度向海濱遞降,屆時該區將成為東九龍的高尚住宅區。 2017年9月20日,恒地執行董事黃浩明透露,油塘灣綜合發展計劃共分6期發展,目前已批出首兩期的建築圖則,尚有4期未批出,而現階段正等待政府批出補地價。整個項目地盤逾106.5萬方呎,料總共提供逾6500多伙,單位平均面積約655方呎,主要屬中小型單位,預計可容納人口約1.97萬人,最快可於2020年開始分階段落成。.

新!!: 三家村 (九龍)和觀塘仔灣 · 查看更多 »

調景嶺

調景嶺(Tiu Keng Leng , 又稱:Rennie's Mill)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原是寮屋區域,經1990年代填海發展後現時為將軍澳新市鎮的其中一部份。調景嶺位於將軍澳市中心的西南部,五桂山的東南面和照鏡環山的東北面之間的低地。.

新!!: 三家村 (九龍)和調景嶺 · 查看更多 »

魔鬼山

山(Devil's Peak,官方名稱炮台山;最初稱為雞婆山)是香港的一座山峰,位於九龍油塘與新界調景嶺之間,海拔222米。.

新!!: 三家村 (九龍)和魔鬼山 · 查看更多 »

鯉魚門

鯉魚門(Lei Yue Mun),古稱鹽江口,是香港海峽之一,為香港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與西面的汲水門相對,分隔香港島筲箕灣和九龍東部油塘。 鯉魚門的名稱除用於海峽本身,但海峽兩岸亦有以「鯉魚門」為名的地方,分別為九龍的魔鬼山及酒灣一帶,以及香港島的阿公岩一帶。但是,儘管仍有人對阿公岩一帶稱為鯉魚門,但香港島的鯉魚門知名度遠遠不及位於九龍東、以海鮮聞名的鯉魚門。 鯉魚門也是整個維多利亞港當中唯一仍未有進行填海的地方。.

新!!: 三家村 (九龍)和鯉魚門 · 查看更多 »

鯉魚門燈塔

鯉魚門燈塔是香港一座運作中的燈塔,位於九龍觀塘區油塘三家村之南,服務鯉魚門一帶的海域,即維多利亞港東面出口,約於1950年代設立。 鯉魚門燈塔所處位置為近岸的小礁石上,只有潮退期間才可讓人步行前往。.

新!!: 三家村 (九龍)和鯉魚門燈塔 · 查看更多 »

鯉魚門邨

鯉魚門邨(Lei Yue Mu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觀塘區油塘,名稱源於屋邨南面的著名境內海峽鯉魚門及鯉魚門村。鯉魚門邨第1期(鯉生樓、鯉意樓及鯉興樓)及第3期(鯉旺樓)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及標準策劃);第2期(鯉隆樓)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設計;其中第3B期(鯉旺樓)則把詳細設計外判了給李景勳•雷煥庭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此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及管理。.

新!!: 三家村 (九龍)和鯉魚門邨 · 查看更多 »

鯉魚門邨公共運輸交匯處

鯉魚門邨公共運輸交匯處(Lei Yue Mun Estate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位於九龍觀塘區油塘欣榮街鯉魚門邨鯉旺樓之地下基座、油塘中心第四座對面,是一個供專營巴士使用的坑狀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於2016年5月15日啟用。 九巴6P線也以鯉魚門邨為起點,但不在公共運輸交匯處為總站,而是在總站外、油塘中心第四座對面的欣榮街停站。.

新!!: 三家村 (九龍)和鯉魚門邨公共運輸交匯處 · 查看更多 »

鯉魚門(三家村碼頭)巴士總站

鯉魚門(三家村碼頭)巴士總站(Lei Yue Mun (Sam Ka Tsuen Ferry) Bus Terminus)位於香港觀塘區油塘仁宇圍。現時有1條巴士路線途經,但沒有路線以此為總站。.

新!!: 三家村 (九龍)和鯉魚門(三家村碼頭)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鄉村學校 (香港)

香港的鄉村學校,簡稱村校,泛指位於新界或離島等偏遠鄉村提供教育服務予鄰近鄉村子弟的學校。教育局沒有將學校特別註冊為「鄉村學校」。大多數村校在1950年代初建成,當時新界鄉郊地方交通不便,小學教育亦未普及,不少村童失學,村校使到適齡學童獲得基礎教育的機會。大部分村校由民間開辦,村民籌募經費及捐地用以建校,供給村內適齡兒童就讀;而小部分則由商會、同鄉會、宗教團體及個人形式辦學。 村校的設施水平遠低於近年落成的學校校舍,很多只有數個課室,早年有部分採取複式教學,安排兩個或以上級別的學生在同一個課室上課。校建築多為設有空地的平房,校舍與大自然接近,師生人數較少,相對市區學校關係也密切得多。 直至1997年全港共有103間鄉村學校,到了2010年有83間已經停辦,當中有40間因按照「統整使用率低的小學 」政策(統整政策)而停辦。直到2014/15學年,仍然有20間村校繼續營運。.

新!!: 三家村 (九龍)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離島區

離島區(Islands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面積最大的一區,面積佔全香港的16%;主要包括香港南及西南面多個離島,當中包括香港面積最大的島嶼大嶼山的大部分。2016年中人口為156,801人。.

新!!: 三家村 (九龍)和離島區 · 查看更多 »

東龍洲

東龍洲又名東龍島或者南堂島(英文:Tung Lung Island),是香港西貢區最南端的島嶼,位於清水灣半島以南,香港島小西灣之東南,島嶼面積達2.42平方公里。 由於東龍洲位於佛堂門以南,古時被稱為南佛堂。島嶼西南的南堂海峽(今多寫作藍塘海峽)也是因為南堂島的名稱而得名。另一方面,其北部的海峽被稱為佛堂門,後來因為填海關係,佛堂門以北的佛堂洲(北佛堂)已經與清水灣半島連陸。.

新!!: 三家村 (九龍)和東龍洲 · 查看更多 »

欣榮街臨時巴士總站

油塘(欣榮街)巴士總站(Yau Tong (Yan Wing Street) Bus Terminus),通稱油塘巴士總站,官方名稱欣榮街臨時巴士總站,位於香港觀塘區油塘欣榮街,鄰近鯉魚門邨、油塘中心、油美苑、鯉魚門廣場、大本型。此站提供來往九龍市區、屯門、北大嶼山及香港國際機場的巴士服務,現已改建為鯉魚門邨公共運輸交匯處,上蓋物業為鯉魚門邨鯉旺樓。此站停用前有8條巴士路線以此站為總站,並有1條巴士路線途經此站。 而在清明節及重陽節服務的14S線,亦標示以油塘為總站,但實際上是在附近的鯉魚門道近油塘邨及高超道停站。.

新!!: 三家村 (九龍)和欣榮街臨時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油塘

油塘(Yau Tong)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東南的地區,鯉魚門以西北。現在,油塘北部以公屋和居屋住宅為主,南部臨海位置現主要用作工業發展的地區已經被政府規劃成私人住宅區,但仍有零星的工業大廈存在。 油塘接鄰的三家村,已有150年歷史,油塘區內也設有觀塘魚類批發市場。.

新!!: 三家村 (九龍)和油塘 · 查看更多 »

油塘公共運輸交匯處

油塘公共運輸交匯處(Yau Tong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油塘高超道大本型港鐵層,對面為油塘中心,下方為港鐵觀塘綫及將軍澳綫的行車隧道,為一個室內坑狀公共運輸交匯處,通過大本型商場連接油塘站A2出口,並設有升降機及樓梯連接油塘邨。此總站於2012年7月2日起啟用,以取代2002年啟用的欣榮街臨時巴士總站。 雖然九龍巴士14S線以「油塘」為總站,但實際上並非停靠此站,而是在附近的鯉魚門道近油塘邨及高超道停站。.

新!!: 三家村 (九龍)和油塘公共運輸交匯處 · 查看更多 »

油蔴地小輪

香港油蔴地小輪船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Yaumati Ferry Co.,簡稱油麻地小輪或港輪) 於1924年1月1日開始投入服務,最初是來往中環至深水埗、旺角及油蔴地航線之間的航線,後來則擴展至新界及離島,曾經是香港最主要的渡輪服務經營者。1964年7月31日至1987年8月31日間成為恆生指數成份股。1989年易名香港小輪,可是,由於近年渡輪業經營困難,遂於1999年把專營權售予新世界第一渡輪。新世界第一渡輪於2000年1月15日開始經營原油蔴地小輪的載客航線。.

新!!: 三家村 (九龍)和油蔴地小輪 · 查看更多 »

海濱學校

海濱學校(英语:Hoi Bun School)位於香港九龍鯉魚門鯉魚門海傍道中45號。創校於1946年,是鯉魚門三家村歷史最悠久的傳統村校,是一直服務鯉魚門區內弱勢階層學童。 海濱學校自1948年由私立學校轉為政府資助小學,由於該區的適齡學童人口不斷增加,校舍不敷應用而需要多次籌款進行擴建。校監葉宋曾捐出農地作為運動場用地,在1954年的新校落成後幾年,再次發動擴建校舍活動,得到胡文虎夫人陳金枝女士等人捐助,課室從由2間增至6間。 學校的全盛時期為1964年至1974年,學生人數超過500人,以上下午校模式辦學,直至1978年轉為全日制。2005年,教育局對該校下殺校令,同年停辦小一,在2008年8月31日停辦,辦學共62年。 海濱學校停辦後,將財政結餘和累積捐款55萬元於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設立獎學金,資助學士和碩士課程的學生。 前海濱學校的原址現為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

新!!: 三家村 (九龍)和海濱學校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