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刀會
大刀會,清代民間秘密結社團體之一。俗名「金鐘罩」亦名「仁義會」。采白蓮教支派。其會員以農民為主,包括城鄉手工業者,貧苦知識分子和小商販等。會員遍佈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四省。 會內分坎門和離門兩支。離門燒香唸咒,不動刀槍;坎門除唸咒外,還練習刀槍武功,設立壇場,傳授徒弟,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政治團體。其政治宗旨「以掃清滅洋為幟」經常開展反對教會的鬥爭。1896年6月,江蘇碭山(今屬安徽)大刀會首領龐盛選(龐三傑)向山東曹、單等縣大刀會求援,以反擾教會。山東大刀會首領劉士端即派彭桂林帶領會眾千余至碭山,焚燬劉堤頭外國教堂。銅山(今屬江蘇)、豐縣、蕭縣(今屬安徽)及山東等地大刀會紛起響應反對教會,被清政府山東及江蘇的駐軍鎮壓。次年7月,碭山縣大刀會眾再次攻打教堂,銅山、豐縣會眾準備再次起事,旋遭鎮壓。同年山東大刀會在充州殺死兩名罪惡多端的德國教士。大刀會的反洋教鬥爭,是早期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前驅之一。辛亥革命時期,山東的大刀會眾也曾支持過革命黨人張繼、宋教仁等。但該會亦曾被地主階級利用來反對農民起義。.
查看 丈夫团和大刀會
孔庚
孔庚()又名昭焕,字文轩,号雯掀。湖北省浠水县朱店王祠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政治人物。.
查看 丈夫团和孔庚
尹昌衡
尹昌衡(),原名昌仪,字硕权,号太昭,别号止园,四川省成都府彭县升平乡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
查看 丈夫团和尹昌衡
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亦稱為中國革命同盟會,是中國清朝末年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多个團體集合而成的革命組織,1905年成立於日本東京。其組織網絡遍布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華人社區。其發動多次推翻清朝的起義活動,包括成功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體的辛亥革命。 同盟会主要由孙中山、宋教仁、黄兴、黄元秀、蔡元培等人领导,由於其成员其包羅之眾,自1906年以後就不斷發生內爭,包括個人的衝突、理論的不同與革命方略的歧見,特別是由於一連串武裝起义的失敗,更增加了內爭的激烈性。辛亥革命後,同盟会改組為國民黨,成為之後中華革命黨與中國國民黨之前身。 .
查看 丈夫团和中国同盟会
國民會
國民會,清末中國留日學生的革命團體。 1901年5月,秦力山、沈翔雲、戢翼翚、楊廷棟、楊蔭杭、雷奮、王寵惠、張繼等人在日本東京發起建立。該會宗旨在於「革除奴隸之積性,振起國民之精神,使中國四萬萬人同享天賦之權利」該會宣布:「凡中國人苟有願為國民而不願為奴隸者,無論海外、內地,皆可入會。」該會活動方針是「運動各埠華商,刺激內地志士」在國內各省府建立組織,以在國內外掀起革命運動。該會同時創辦《國民報》作為其活動和宣傳機關。該報介紹先進的民主思潮宣傳反清革命,抨擊改良派的保皇論調,反對蘇、日帝國主義侵華。主張革命必須在國內開展並解決根本問題。於是《國民報》於8月扮出刊後停辦,大部分人回國進行革命活動,國民會也隨之解散。.
查看 丈夫团和國民會
光復會
光復會又稱「復古會」,是清朝末年的反清革命組織,主要由江浙人組成,主要活動於江浙一帶和南洋等地。宗旨為「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1904年11月於上海成立,與同盟會呈競爭關係,辛亥革命後因孫中山、陳其美等人与陶成章、許雪秋等領導人发生冲突,1912年組織解散。.
查看 丈夫团和光復會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查看 丈夫团和辛亥革命
赵恒惕
赵恒惕(),字夷午、彝五,号炎午。湖南衡山人。1920~1926年湖南军政首领,聯省自治擁護者。二次革命和國民黨內反孫中山派系的代表人物之一。.
查看 丈夫团和赵恒惕
耿伯钊
耿伯钊()字觐文,湖北安陆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查看 丈夫团和耿伯钊
清朝历史
清朝歷史,若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并建立后金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结束,则历经十二帝,有296年的历史;如果从皇太极1636年称帝并建立大清开始,有276年的历史,相当于明朝;若从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全国开始,有268年的历史。 明朝末期,遼東羈縻衛所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在東北赫图阿拉建國稱汗,國號大金,舉兵反明,將大明視為南朝。162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称帝,改國號為大清。从此大清成为与大明并立的政权,并将入关作为战略目标。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从此清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并迅速统一了中国。1662年,康熙帝玄燁登基。康熙于1682年平定了「三藩之乱」。 1683年攻取被郑氏盘踞已久的台湾。后来打败了入侵黑龍江流域的沙俄軍隊,1689年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从此確立了中国与沙俄在東北的疆界,奠定了中国版图。然后三征噶爾丹并且創立了多倫會盟巩固了蒙古的稳定,使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并且協助西藏的達賴七世入藏,加强了对藏区的管理。经济方面,鼓励开荒,减少农民赋税,实行“永不加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雍正帝在位时期,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并设立了军机处。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以管辖西藏事务。并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1771年厄鲁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康雍乾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并且满蒙、满回联系得到加强,稳固了清朝统治。大清帝国达到了全盛时期,也是封建经济的全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1796年,嘉庆帝即位,他执政的二十五年间,统治上较无作为,并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清朝出现了统治危机。1821年,道光帝即位。英国向清朝大量输出鸦片,使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社会各阶层深受鸦片毒害。1839年,道光帝决心禁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之后,1840年英国对清朝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至1841年清朝战败求和,1842年与英国签定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历史。 1851年,咸丰帝即位,同年在广西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英法联军于1856年至1860年在美国、俄国的帮助下对清朝宣战,即「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占并焚毁了圆明园。后清朝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 1861年同治帝即位,慈禧太后在恭亲王奕䜣的帮助下「垂帘听政」。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认识清朝的新变局,主张“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1868年清朝平定了多年的捻乱。左宗棠收复了新疆。1894年清朝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由于甲午一战清朝战败的震撼,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宣布进行变法维新。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1900年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亡西安,史称“庚子之变”。1901年,清朝与列强签定了《辛丑条约》。 清朝统治日益腐败,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主张暴力推翻清朝。其中,孙中山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1905年,孙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八个省宣布独立并支持革命,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灭亡。自此中国进入共和时期。.
查看 丈夫团和清朝历史
朱綬光
朱绶光(),字蘭蓀,湖北襄阳人,生于福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查看 丈夫团和朱綬光
拒約會
拒約會,清末廣東人民反美愛國運動團體。1905年,由上海、廣東掀起了波及全國的拒簽美國華工續約的愛國運動,即抵制美貨運動。 1905年5月27日廣東七十二行商、八大善堂代表連日在廣濟醫院召開大會,討論抵制美貨、反對美國排華禁約。6月14日,成立拒約會。21日改名為「抵制苛約不用美貨公所」。8月出版《拒約報》。9月出版《時事畫報》和《黨報》,均以宣傳時事及拒約運動為宗旨,對於推動拒約運動起了重要作用。隨後,南京、蘇州、揚州、鎮江、蕪湖、漢口、桂林、重慶、成都、杭州、南昌、西安、牛莊、青島、沙市、濟南等160多個城市相繼成立各種拒約團體,拒約運動形成了全國的規模。由於清政府的壓制,拒約運動到了1905年底進入低潮,廣東的拒約運動堅持到次年底。拒約會的部分成員後加入同盟會,轉向革命。.
查看 丈夫团和拒約會
亦称为 鐵血丈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