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七月三十

指数 七月三十

七月三十,农历七月第三十天。.

目录

  1. 17 关系: 劉弘台灣民間信仰吕雉崇安陵中元節與盂蘭盆節七月廿九七月廿八圓山地藏庵农历七月八月三十八月初一八月初二六月三十莫八闽南民系朝鮮成宗普康公主 (唐懿宗)

劉弘

劉弘(),原名山,亦曾經為义,西漢第四任皇帝,前184年8月-前180年9月在位,汉惠帝之子。漢朝大臣誅滅諸呂之后,劉弘被稱是其他人的私生子,被罷黜後旋即處死,史稱「後少帝」。.

查看 七月三十和劉弘

台灣民間信仰

臺灣民間信仰是臺灣民間廣為流傳的傳統信仰,包括揉合中國民間信仰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漢人移民信仰以及臺灣原住民傳統信仰,前者隨著閩南、粵東移民由華南地區渡過臺灣海峽東來,於臺灣落地生根,逐漸產生具有本土風格的民間信仰,但大體上仍奉祀原有中國民間信仰的神明;後者有些仍保留原始特色,而部分信仰(如阿立祖信仰)則有漢化的情形。.

查看 七月三十和台灣民間信仰

吕雉

呂雉(),字娥姁,汉高帝刘邦皇后。西汉时称吕太--,简称吕--,谥号高皇后,东汉时光武帝改薄太后为高皇后,吕后为高--。山东单父(今单县)人,为汉高祖刘邦任亭长时所娶元配妻子(前202年-前195年),一直追随刘邦征战,被封为汉王王后,直到刘邦以汉王身份即皇帝位后,尊为皇后。惠帝即位,尊為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惠帝死后,虽为少帝祖母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在世的皇祖母,但不称太皇太后,仍以皇太后身分临朝称制,掌控朝政达八年《汉书·高后纪第三》载:“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诏曰:‘凡有天下治万民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惑昏乱,不能继嗣奉宗庙,守祭祀,不可属天下。其议代之。’群臣皆曰:‘皇太后为天下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顿首奉诏。’五月丙辰,立恒山王弘为皇帝。……八年春,封中谒者张释卿为列侯。……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下至郎吏各有差。大赦天下。”,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后、皇太后。 吕雉有两兄吕泽、吕释之,以及姊吕长姁、妹吕嬃;其二位兄长皆因追随刘邦征战封侯。吕雉生一子一女,为漢惠帝、魯元公主。 漢惠帝在位七年,自元年起即因「人彘」事件不再聽政,并嗜酒燕乐,导致多病;吕雉自惠帝死后即临朝称制,于吕太后元年、四年連立兩任少年皇帝,共主政八年。因此《史記》、《漢書》等正史以「本紀」體例記載呂太后生平,将其历史地位看作等同于一任帝王。吕太后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受到了前后同一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的高度赞扬。 汉初制度简约。吕雉主持明确了汉朝的后宫尊卑制度,于称制七年主持重新议定了汉高祖母亲、兄姊的谥号,将刘邦的母亲和姐姐均由“夫人”升为“--”。 據东汉班固所著《漢書》記載,劉邦死後,匈奴首領冒頓曾寄國書向吕太后求婚,意在標揚匈奴武力,刻意貶低漢朝國力。吕太后以年邁為由婉言拒绝,不过继续沿用了与匈奴和亲的政策。 吕太后称制期间曾大封亲族为王。前180年8月18日(七月三十),吕雉逝世,周勃、陈平等人铲除吕氏家族力量,更立汉高祖次子代王继承宗庙,是为汉文帝。.

查看 七月三十和吕雉

崇安陵

崇安陵是中国南北朝时文惠太子萧长懋的陵墓。 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正月廿五,文惠太子萧长懋去世。七月三十,齐武帝崩,其孙萧昭业(萧长懋子)即位。九月十三日,追尊文惠太子为文皇帝,庙号世宗。次年正月十二,萧昭业拜谒崇安陵,在崇安陵的墓道中扔掷泥巴、比赛跳高,做种种粗鄙的游戏。位于江苏丹阳市。萧长懋之妻王宝明去世后,同葬崇安陵。.

查看 七月三十和崇安陵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是東亞文化上在七月十五的傳統節日,本來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佛教傳入後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加上東亞巫覡宗教及民間信仰習合,不少地區在同一日都有各式活動。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一些地區改為格里曆7月15日,另一些則改為格里曆8月15日,較接近農曆原來的日子。.

查看 七月三十和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七月廿九

七月廿九,农历七月第廿九天。.

查看 七月三十和七月廿九

七月廿八

七月廿八,农历七月第廿八天。.

查看 七月三十和七月廿八

圓山地藏庵

圓山地藏庵位於台灣台北市中山區圓山山麓酒泉街,是主祀地藏王菩薩之佛教廟宇。該庵興建於1980年,建築型式屬仿古建築。另外,該庵的組織型態為管理人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七月三十。 該庵地處台北捷運圓山站附近,前有圓山遺址碑,並與臨濟護國禪寺相鄰。.

查看 七月三十和圓山地藏庵

农历七月

農曆七月為农历一年的第七個月份(如果該年並無閏月),在中國是秋季最炎热的時候,孟秋,兰月,建申之月(猴月),律中夷则。 在日本稱呼農曆七月為「文月」,有「寫文披掛」、「稻子含穗」等意思。.

查看 七月三十和农历七月

八月三十

八月三十,农历八月第三十天。.

查看 七月三十和八月三十

八月初一

八月初一朔,农历八月第一天。.

查看 七月三十和八月初一

八月初二

八月初二,农历八月第二天。.

查看 七月三十和八月初二

六月三十

六月三十,农历六月第三十天。.

查看 七月三十和六月三十

莫八

莫八,湖广行省庆远路(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人,元朝後期起事首领。 元朝後期,在西南地区政令苛刻,当地百姓纷纷起事反元。莫八是瑶族人,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秋七月初一庚午朔七月三十己亥,庆远路莫八聚众起义,率军攻陷南丹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左右两江等处(广西南部)。脱脱赤颜率兵讨伐平定莫八。.

查看 七月三十和莫八

闽南民系

閩南民系,簡稱閩南人,客家稱河老(Hô-ló),又稱福佬(Hok-ló)、學佬(Ha̍k-láu),是漢族七大民系中閩民系的分支之一。閩南裔人主要分佈於臺灣、福建、廣東、浙江、海南以及東南亞等華裔聚居地,若加上世界華僑總和則人口超過1億。狹義的閩南人指的是中國福建閩南地區使用泉漳片者,約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廣東與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與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閩南移民;廣義的閩南人則包括了潮汕人、海陸豐話、浙南閩語、龙岩话、大田话、雷州话、海南話、中山閩語的使用者。在中國大陆福建省、臺灣各縣市(除了南桃園地區、新竹縣、苗栗縣)、东南亚国家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閩南裔人口大多是當地優勢族群。 今日在臺灣的泉漳後裔若以國語自稱,慣用詞多為「臺灣人」、「本省人」、「閩南人」,若以母語臺灣話自稱則有臺灣人、河洛人、本省人等稱法。臺灣史教科書使用閩南人一詞。桃園市政府使用河洛人一詞,並舉辦桃園河洛文化節。而東南亞各國閩南裔則常以「福建人」做自稱。因臺灣人並非由單一族群及使用單一語言所組成,在需國語情境細分所屬族群時,亦會依來臺祖使用臺灣河洛人一詞。.

查看 七月三十和闽南民系

朝鮮成宗

朝鮮成宗(;), 是朝鲜王朝的第9代君主,1469年至1494年在位。諱李娎(),廟號成宗,諡號康靖仁文宪武钦圣恭孝大王,葬於广州宣陵。 成宗生於1457年8月19日(明天順元年七月三十日,朝鮮世祖三年七月三十日),出生一個多月後父親懿敬世子過世,世子之位由叔父李晄承襲,即睿宗,成宗則被祖父世祖封為乽山君。1469年12月31日(明成化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睿宗薨,因其长子早夭,次子年幼,成宗奉祖母貞熹王后的命令即位,即位後他追封父親懿敬世子為德宗,並封母親韓氏為仁粹王妃,成宗六年再晉封母親為仁粹大妃。在位期間完成了編著並頒佈《經國大典》,成為了朝鮮刑法的典範。 成宗在位期间扩建了弘文馆,完善了朝鲜包括司宪府、司谏院和弘文馆的三司制度。 1495年1月20日(明弘治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成宗在昌德宫大造殿薨,在位25年,38岁。明朝赐谥为“康靖”,定世室,葬广州宣陵。.

查看 七月三十和朝鮮成宗

普康公主 (唐懿宗)

普康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七代皇帝唐懿宗李漼的第三女。 普康公主于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出生,咸通七年(866年)七月初二日去世,终年六岁,被追封为平原长公主。七月三十日,普康公主被葬在长安万年县浐川乡尚傅村。.

查看 七月三十和普康公主 (唐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