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七姓公

指数 七姓公

七姓公,亦稱為竹塹七姓,是台灣歷史上,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首批漢化的族人祖先。七姓指的是潘、衛、三、錢、廖、金、黎七個漢姓。.

4 关系: 三姓平埔客平埔族群黎姓

三姓

三姓是台灣竹塹社特有的漢姓,為乾隆皇帝賜姓平埔道卡斯的七姓之一。在清治時期的契約文書中,不乏可見竹塹社的三姓。目前僅存三里孛胝朥家族,其代表人物為三什班比抵(嘉慶年間,招來漢人開墾大崎一帶埔園)以及三文成(同治、光緒年間,擔任三姓房長)。.

新!!: 七姓公和三姓 · 查看更多 »

平埔客

平埔客,或客平埔,是原本居住在台灣平原地區的平埔族群與外來的客家移民歷經長時間相處後,透過通婚與社群關係等,逐漸被客家族群同化並融合,成為台灣客家社會的一部分。通常透過姓氏譜系可追溯其祖源為平埔祖的平埔客,在臺灣西部平原以竹苗地區的道卡斯族為最多。.

新!!: 七姓公和平埔客 · 查看更多 »

平埔族群

平埔族群(Taiwanese Plains Indigenous Peoples),過往稱之平埔族,是外來政權對台灣原住民族分類管理所使用的稱呼,對應的另一稱呼為高山族。後因隨著學術界、文化界進一步研究,認知其為多數民族集合而非僅單一民族,故當今未獲中華民國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群,多數以「平埔族群」來泛稱。多數平埔族群至今皆未獲中華民國政府承認為原住民族,除了部分當前歸籍排灣族之馬卡道族及花東原歸籍阿美族之噶瑪蘭族等族人以外。 平埔族群往昔在荷蘭、西班牙統治時稱為「土著」;清領時期,則大多稱為化番、熟番,與生番、野番等詞相對。因化番、熟番多住在「平地草埔」,故又稱平埔仔、埔仔人、平埔番(Pêⁿ-po͘-hoan;Pepohoan),其中「平埔」一詞代表「平原」或「平地」之意。到了日治時期則於《臺灣蕃人事情》一書中將臺灣原住民分成高山族、平埔族,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至中華民國政府時期起平埔族後代大多已喪失族群意識,且不獲官方認定為原住民族;後來臺灣族群研究興起,這些平埔族群的歷史才開始受到主流社會的關注,但平埔族群曾一度誤以為同為「平埔族」這個民族,後來才逐漸重新細分。 賽夏族及邵族也曾一度被歸為平埔族群,可見「平埔族」、「熟番」、「化番」及「生番」等分類,皆為外來政權依統治方便,未依原住民族自我認同所做的分類,造成當代的平埔正名或平埔復名運動。.

新!!: 七姓公和平埔族群 · 查看更多 »

黎姓

黎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62位。普遍分佈於中國南方,廣東、香港一帶多有分佈。.

新!!: 七姓公和黎姓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