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
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可以根据政治意識型態分为“亲中共”和“反中共”两大立场。 “亲中共”是支持中国共产党。亲中共人士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带领数亿中国人民反抗压迫、殖民统治,对中共和国家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政策具有很高的支持率和认同度国家统计局: 中国共产党获很高支持率 。亲中共人士常被中共称为爱国人士。 “亲中共”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成为社会普遍共识;第二,对中共和国家的信任度进一步提升,举办大事、应对难事具有很高的满意率,全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第三,对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依然保持较高信心,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看待理性,“关心担心但不害怕”是社会主流;第四,改革开放受到广泛拥护,民众生活改善、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与“亲中共”对立的“反中共”人士的一般共识是,中共邪恶无比,但出发点各有不同。有人认为中共出卖国家不是真爱国,所以中共很邪恶。有人认为中共太注重大一统、剥夺人民自决权,所以中共很邪恶。因此,“反中共”人士对一些反共人物(如蒋介石等)的看法也是各有不同。许多来自中国的“反中共”人士主張「中共不等於中國」「爱国不等于爱党」,因此他们“反中共”而不“反中”。而另外一些反共人士则承认自己“既不爱这个党,也不爱这个党国”(反共反中)。 “反中共”又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种,主要反對的是中國共產黨这个组织本身,但和当今中共一样都主张专制、党国一体、中华民族主义、“一个中国”,如两蒋时代的中国国民党。第二种,主要是反对中国共产党的专制统治和大一统思想,由于中國共產黨目前在中国大陆实行专制统治,共产党的政策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政府的政策,因此“反中共”與“反中”在内容上有重疊之處。同时,以上两者都反对中共在毛泽东时代实行的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等极左政策。.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查看 七二一方針和中国抗日战争
一分抗日
#重定向 七二一方針.
查看 七二一方針和一分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