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劉紀文
劉紀文()原名兆銘,字自然,别字紀文,并以别字行。祖籍广東省广州府東莞县横沥镇下车岗村,生于广东省順德县,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Who's Who in China 4th ed.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Shanghai), 1931.
查看 丁穎和劉紀文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简称华南农大,在广东省一般简称华农,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缩写:SCAU),是中国大陸广东广州的一所重点公立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华南地区农业类高等学府,是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省211工程”(非教育部“211工程”,此处易混淆。)大学,同時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起初为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真正成立独立办学应从1952年华南农学院成立算起。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学科,如今发展目标是成为一所农、工、文、理、经、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主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全校土地面积553.1公顷,其中广州校本部土地面积295.57公顷,增城教学科研基地土地面积257.53公顷,学校建筑总面积达137万平方米。.
查看 丁穎和华南农业大学
丁姓
丁姓在《百家姓》排第177位,中國大陸第48大姓(2007年統計數據)。.
查看 丁穎和丁姓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Sun Yat-sen University,缩写为SYS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珠海市和深圳市,是中国大陆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 该校前身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创始人孙中山先生改称国立中山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模仿法国“大学区”制度,在全国建立四所中央级“中山大学”,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改称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年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直称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是“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属于中国著名代表高校,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医科和理工多学科厚实基础,被誉为“华南第一学府”。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山大学位列中国大陆第11名,世界第297名;在2018年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中山大學位列中国大陆第9名。 中山大学现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广州校区包括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康乐园(南校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医学部(北校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广州大学城校园(东校园),另有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此外,在广东省内多地还设有多家附属医院、研究机构和独立学院。.
查看 丁穎和中山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3月1日,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的一个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中国农业科学院共有下属科研机构33个,承建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
查看 丁穎和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列表
中国科学院院士列表.
查看 丁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列表
广东高州中学
广东高州中学(Guangdong Gaozhou Middle School),原广东省立第九中学,简称“广高”,是位于中国广东省高州市的一所公办全日制中学,前身为创建于明代(1569年)的南岳书院,1905年3月15日正式办学,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原址位于高州市城区中山路31号,占地面积达50亩,2002年起,初中校区续留原址,高中部搬迁至高州市城南茂岭,新校校园面积13万多平方米,占地200多亩。.
查看 丁穎和广东高州中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1226人,任期從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 以下依发布时的顺序列出全体代表名单。本名单单位和人名均按第一字笔划排列。.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1235人,任期从1959年4月至1964年12月。 以下列出全部代表名单。单位和姓名均按笔划排列。.
籼稻
稻()(学名:Oryza sativa subsp.)或秈米,亦有稱絲苗米(港澳)或在來米(台灣),是稻米的一個亞種。秈稻,又稱旱稻,生長適合長日照,比粳稻耐熱耐旱,米粒長但粘性差,与粳稻相比,米粒中蛋白質和直链澱粉含量均较高。生長期短,可以輪作,產量高。傳統上,華中、華南、台灣、印度及中南半島出產的米為秈米,而中國淮河以北、西南高海拔地區及日本、朝鮮等地所種植的稻米品種為粳米。在長江流域可進行稻麥輪作,在華南地區可實行一年兩熟甚至三熟。著名的有泰國茉莉香米和增城絲苗。 早期台灣原住民栽種的稻米是以小米為主,直到明鄭鄭成功來到台灣、發現台灣很適合栽種水稻,才開始由中國大陸引進台灣大量栽種,因此開啟台灣稻米王國的開始。但是台灣稻米的基礎工程奠定在日治時代,當時日本政府以「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殖民策略投入經營台灣的蔗糖與稻米產業,大力建設嘉南平原的水利工程,並將所生產的蔗糖及稻米運回日本,但是當時台灣所種植的稻米品種為米粒較長的秈米,日本人稱之為「在來米」意指台灣在地本來就有的米,口感比日本人習慣的粳米差,因此日本人育種出了適合台灣耕種的粳米品種蓬萊米。 近來台灣育種出台中10號,其為秈稻品種,口感卻接近粳米。.
查看 丁穎和籼稻
粳稻
稉稻()稉稻是水稻的一个品种。稉稻需要日照时间短,但生长期长,比较耐寒,米质粘性强,米粒短圆。稉稻碾出的米叫“稉米”,有的地方把“稉米”称作“大米”,其实稉米只是大米(稻米)的一个品种。.
查看 丁穎和粳稻
高州市
州市(邮政式拼音:Kochow)位于中国广东省西南部,是茂名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鉴江中上游,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 (598),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及文化旅游目的地,粤桂交界地区的医疗、教育中心。高州(原茂名县)城为历代州、郡、路、府、道、县的驻地,属粤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素称广东下四府之首,亦称广东南路首府。因出产岭南三大名水果——香蕉、龙眼、荔枝,被誉为“中国水果第一县(市)”。.
查看 丁穎和高州市
關國煊
國煊(KWAN Kwok Huen,),中國近代史學家,廣東順德人,生於順德。畢業於香港仿林中學、建公書法專修學院、台灣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讀中學時,以慧、慧之、君慧、慧君筆名投稿香港《華僑日報》、《星島日報》副刊《學生園地》。1955年獲《青年文友》月刊徵文比賽高級組冠軍、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及全港中小學書法比賽高中組冠軍。大學畢業後,返港長期任中學文史教員。課餘以本名及筆名鄭仁佳、關--昌、趙志邦在台灣《傳記文學》月刋發表《民國人物小傳》多篇。.
查看 丁穎和關國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