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一新社

指数 一新社

一新社,由澎湖文人學士創設的神明會或鸞堂組織,前身是普勸社。一新社在澎湖發展歷史十分獨特,各地公廟往往是官方倡建或者同村居民合資籌建,而一新社則僅以鸞堂(善堂)結社之力,單獨創建「一新社聖真寶殿」,開善堂蓋廟風氣之先。.

目录

  1. 10 关系: 吳克文媽宮城隍廟一新社聖真寶殿紅木埕武聖廟靈光殿東甲北極殿澎湖鸞堂列表澄源堂文澳祖師廟文澳聖真寶殿

吳克文

吳克文(1928年-1995年),字子章,號藻卿,澎湖縣馬公市西衛里人。吳氏出自書香世家,饒有文名,尤擅書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吳克文更是澎湖地區鸞堂發展的重要推手。.

查看 一新社和吳克文

媽宮城隍廟

公城隍廟,亦稱媽宮城隍廟、閤澎公廟,是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內的古蹟廟宇,供奉城隍爺,清法戰爭後被敕封「靈應侯」。澎湖馬公地區固有之城隍廟,但廟廳狹小(今文澳城隍廟),澎湖海防糧補通判謝維祺遂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倡議另建,獲台灣知府蔣元樞鼎力支持,闢建新址於今馬公市北、南澳館東,興建媽宮城隍廟於今址。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竣工。.

查看 一新社和媽宮城隍廟

一新社聖真寶殿

#重定向 一新社.

查看 一新社和一新社聖真寶殿

紅木埕武聖廟

澎湖馬公紅木埕武聖廟,又稱紅毛城武聖廟、朝陽里關帝廟、關夫子廟、關聖廟或武忠廟,主祀關聖帝君,澎湖四大古廟之一,亦屬闔澎公廟性質的官廟。.

查看 一新社和紅木埕武聖廟

靈光殿

光殿,舊稱紫稜殿,興建於昭和七年(1932年),地處媽宮北隅火燒坪(今光榮里、光明里一帶),故俗稱火燒坪宮,屬於角頭公廟性質之廟宇,主祀朱府王爺與文衡帝君。.

查看 一新社和靈光殿

東甲北極殿

東甲北極殿,又稱東甲宮,舊稱真武殿、上帝廟,主祀北極真武上帝。澎湖四大古廟之一,亦是馬公市區三大甲頭廟之一,更是唯一見載於清代地方志之中的甲頭廟(角頭廟)。北極殿位於媽宮社之東南(今馬公市啟明里),清季此區屬於媽宮東甲,是以當地人慣稱北極殿為「東甲宮」。.

查看 一新社和東甲北極殿

澎湖鸞堂列表

鸞堂」又稱「善堂」,是一種以扶鸞方式為主的宗教組織。澎湖的鸞堂多與村里鄉鎮各家公廟並存,與台灣本島的鸞堂發展大相逕庭。 澎湖的善堂發展奠基於咸豐三年(1853年),媽宮發生痢疾,一些文人之士以為天道不彰,欲勉人行善挽救天災,成立「普勸社」,奉祀聖帝真君(即關聖帝君)牌位,這便是澎湖善堂發展之起源,光緒13年(1887年),媽宮士紳林介仁出面復興宣講,並將「普勸社」改名「一新社」,沿用迄今。 一新社同時也是澎湖地區鸞手培訓的中心,在光緒25年(1899年)到民國66年(1977)期間,一新社陸陸續續輔導澎湖諸方村廟兼辦善堂(鸞堂),根據馬公市各里叢書(寺廟篇)記載,有高達45間之數。.

查看 一新社和澎湖鸞堂列表

澄源堂

澎湖馬公澄源堂,由鷺江薛詔光倡舉,建於光緒五年(1879年)的齋教先天道齋堂(亦作菜堂),屬於萬全堂派下;澎湖齋教信仰係由大陸地區引進,而非由台灣本島轉入。 澎湖地區少見仍保持先天道禮儀的齋堂,彌足珍貴,但澄源堂如同大多屬齋堂空門化的命運,大多數人僅知其為私人佛堂,鮮有人知曉澄源堂與齋教先天派的淵源。.

查看 一新社和澄源堂

文澳祖師廟

文澳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陳昭應,今為馬公市西文里的公廟,聚落四周設有六營以保境安民。根據乾隆卅二年(1767年)胡建偉總編的《澎湖紀略》紀載,祖師廟建造於康熙年間,相傳當時有一僧侶自泉州清水巖東渡,來到文澳地區替居民治病,且不收取分文,故設立此廟感念。.

查看 一新社和文澳祖師廟

文澳聖真寶殿

文澳聖真寶殿,原名許真君廟,主祀文衡帝君(關聖帝君),副祀慈濟真君(感天大帝,俗名許遜),為澎湖縣馬公市區一新社聖真寶殿的分支。澎湖媽宮鄉紳一新社成員因躲避乙未戰爭的戰火暫駐文澳開辦的鸞堂,並於明治35年(1902年)設立廟宇,廟宇名稱各取主副祀神稱謂一字合成,即「聖真寶殿」。.

查看 一新社和文澳聖真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