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米歇尔·阿弗拉克和言論自由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米歇尔·阿弗拉克和言論自由之间的区别

米歇尔·阿弗拉克 vs. 言論自由

米歇尔·阿弗拉克(ميشيل عفلق,)是一位叙利亚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他的理论对复兴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政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被部分复兴社会主义者视为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首要创始人。他生前出版了一些著作,主要有《为了复兴》、《唯一的归宿之战》和《反对扭曲阿拉伯革命运动的斗争》等。 阿弗拉克出生于叙利亚大马士革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巴黎索邦求学时,他遇见了未来的政治伙伴萨拉赫丁·比塔尔,并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产生兴趣。1932年他回国任教,并开始了政治生涯。他最初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活动分子,却在叙利亚-黎巴嫩共产党支持法国殖民政策的情况下与共产主义运动一刀两断。后来在1940年,阿弗拉克与比塔尔创建了阿拉伯复兴运动(后来参照了扎基·阿尔苏齐领导的“阿拉伯复兴”,把“复兴”一词的阿拉伯文由改为)。该运动很成功,在1947年与阿尔苏齐的“阿拉伯复兴”组织合并,成立阿拉伯复兴党。阿弗拉克进入党的执行委员会并被选为主席(阿拉伯文:,意为党的领袖)。 1952年阿拉伯复兴党与阿克拉姆·胡拉尼领导的阿拉伯社会党合并,成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阿弗拉克于1954年当选党的民族领导机构总书记。1950年代中到后期,复兴党与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开展合作,并最终促成埃及与叙利亚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联成立后,纳赛尔迫使阿弗拉克解散复兴党,阿弗拉克在未与其他党员协商的情况下被迫执行。阿联解体后不久,复兴党恢复活动,阿弗拉克又重新被选举为党的民族领导机构总书记。1963年叙利亚政变后,虽然复兴党夺取了政权,阿弗拉克本人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却被削弱,他不得不于1965年辞去领导职务。1966年叙利亚政变后,阿弗拉克被流放,此举也造成了复兴党的分裂。他先是流亡到黎巴嫩,后来去了伊拉克。1968年阿弗拉克被选举为复兴党分裂后的伊拉克领导分支的民族领导机构总书记,却没有实权。此后他一直担任这一象征性职务直到于1989年6月23日在巴黎去世。 阿弗拉克关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理论被统称为复兴社会主义,他主张阿拉伯世界各国团结起来,为实现阿拉伯祖国的统一和强盛而奋斗。他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持批判态度,尤其批判卡尔·马克思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是唯一真理的观点。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重点是自由与阿拉伯社会主义——一种有阿拉伯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不是西方界定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阿弗拉克信仰政教分离,他是世俗化的坚定信徒,却反对无神论。虽然他是一名基督徒,却相信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天才”的证明。1966年复兴党分裂后,党的叙利亚领导分支指责阿弗拉克剽窃了阿尔苏齐的理论,称他为“小偷”,党的伊拉克领导分支则拒绝这一指控,并不承认阿尔苏齐对于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贡献。. 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ech),一種基本人權,指一國公民,可以按照个人意願表達意見和想法的法定政治權利,這些意見表達不用受政府「事前」的審查及限制,也無需擔心受到政府報復。有時也被稱為意涵更廣泛的表達自由van Mill, David,,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12 Edition), Edward N. Zalta(ed.)。它通常被理解為充分表達意見的自由,當中包括以任何方式尋找、接收及發放傳遞資訊或者思想的行為。言論自由的權利在任何國家通常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例如發表誹謗中傷、猥褻、威脅傷人、煽動仇恨或者侵犯版權等言論或者資訊的一系列涉嫌侵犯他人人权的行為都被禁止,而表達意見時也需要注意時間、地點和禮儀。 一些可能存在违法行为的国家政权对言论自由的限制程度甚至逾越了人权法案的红线。 《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及《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明言保障言論自由的權利,確認言論自由的基石重要性,也一方面突顯其脆弱需受保障的面向。《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國際人權法》中亦確認言論自由為一項人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9條指“人人有權在不受干涉下持有意見及主張”及“每個人都有權利自由發表主張和意見,此項權利包括尋找,接收和傳遞資訊和思想的自由,而不分任何媒介和國界。”第19條亦指出,這些權利附有特別責任及義務,行使時必須尊重他人權利或名譽,確保國家安全及公共秩序不受影響。.

之间米歇尔·阿弗拉克和言論自由相似

米歇尔·阿弗拉克和言論自由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巴黎约翰·洛克法国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巴黎和米歇尔·阿弗拉克 · 巴黎和言論自由 · 查看更多 »

约翰·洛克

約翰·洛克(John Locke,)是英國的哲學家。在知識論上,洛克與喬治·貝克萊、大衛·休謨三人被列為英國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社會契約理論上做出重要貢獻。他發展出了一套與托馬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不同的理論,主張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並且保障人民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自然權利時,其統治才有正當性。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時,社會契約才會成立,如果缺乏了這種同意,那麼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權利。约翰·洛克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并主张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行政权与对外权的统一;立法权是国家最高权力。 洛克的思想對於後代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並且被廣泛視為是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他的著作也大為影響了伏爾泰和盧梭,以及許多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和美國開國元勳。他的理論被反映在美國的獨立宣言上。 洛克的精神哲學理論通常被視為是現代主義中「本體」以及自我理論的奠基者,也影響了後來大衛·休謨、讓·雅各·盧梭、與伊曼努爾·康德等人的著作。洛克是第一個以連續的「意識」來定義自我概念的哲學家,他也提出了心靈是一块“白板”的假設。與笛卡爾或基督教哲學不同的是,洛克認為人生下來是不帶有任何記憶和思想的。.

米歇尔·阿弗拉克和约翰·洛克 · 约翰·洛克和言論自由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法国和米歇尔·阿弗拉克 · 法国和言論自由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米歇尔·阿弗拉克和言論自由之间的比较

米歇尔·阿弗拉克有145个关系,而言論自由有8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33% = 3 / (145 + 81)。

参考

本文介绍米歇尔·阿弗拉克和言論自由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