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

指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

这是月球环形山列表的一部份,此表列举出英文名称以字母T,U,V,W,X,Y及Z开头的环形山。.

341 关系: 埃及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埃特纳火山历史历史学家华莱士陨石坑卡尔·魏尔斯特拉斯卢修斯·塔伦修斯·费尔玛努斯古希腊古希腊七贤叶凯士天文台发明家坦纳乌斯陨石坑坦普尔1号彗星坦普尔陨石坑塞尔维亚塞比特环形山塞曼环形山塞曼效应塔基尼陨石坑塔姆陨石坑塔尔博特陨石坑塔伦修斯环形山塔凯陨石坑塔克陨石坑塔西陀塔西陀陨石坑大塞翁陨石坑大造陨石坑大陆漂移学说大气科学天平动太阳奥托·瓦拉赫威尔金斯环形山威尔逊环形山威·邦德环形山威廉·韦伯威廉·邦德威廉环形山威廉斯陨石坑季米里亚泽夫环形山季霍夫环形山季霍米罗夫环形山季蒂昂的芝诺季托夫陨石坑安德雷亚斯·维萨里对数表小塞翁陨石坑尤里陨石坑...尼古拉·叶戈罗维奇·茹科夫斯基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尼古拉·特斯拉山本一清山本一清环形山席格蒙迪环形山布鲁克·泰勒万户万户撞击坑平流层年代记乌鲁布莱夫斯基陨石坑乌鲁伯格乌鲁贝格环形山亞歷山德羅·伏打交流電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廷德尔陨石坑伊戈尔·叶夫根耶维奇·塔姆伊曼纽尔·冯·德帕伦伍德环形山伏打环形山张钰哲张钰哲陨石坑伦敦弗里德里希·灿德尔弗里德里希·维勒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乌克特弗里茨·兹威基弗里茨·泽尔尼克弗雷德·惠普尔弗朗索瓦·韦达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茨基弗拉芒-布拉班特省弗拉芒人休厄尔陨石坑休·珀西·威尔金斯佩斯彼得·塞曼作者佛拉哥环形山微积分学德国保罗·达尔·波佐·托斯卡内利保罗·滕·布鲁根卡特俄罗斯俄语地心说匈牙利哈佛大学哈里·韦克斯勒冯·卡门环形山冯·布劳恩环形山冯·德帕伦环形山冯·诺伊曼环形山冯·贝凯希环形山冯·贝林陨石坑冯·蔡佩尔环形山冯·拜耳陨石坑出版社兹威基环形山图书犹太人玛丽·萨普灿德尔环形山理查德·霍利·塔克祖基环形山祖冲之祖冲之环形山祖皮陨石坑空气动力学第谷·布拉赫第谷环形山策尔纳陨石坑策林格陨石坑米利都学派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杨格尔紫金山约翰·冯·诺伊曼约翰·格奥尔基·特拉勒斯约翰内斯·开普勒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约翰内斯·温克勒约瑟夫·汤姆孙约瑟夫·温洛克维加环形山维尔塔宁陨石坑维尔纳环形山维尔纳茨基环形山维尔特陨石坑维尔耶夫陨石坑维希曼陨石坑维佳陨石坑维勒陨石坑维纳环形山维维亚尼陨石坑维特鲁威维特鲁威陨石坑维萨里环形山维萨拉陨石坑维舍特陨石坑维里陨石坑维恩陨石坑维泰洛陨石坑维泽包尔环形山维斯廷环形山罗伯特·杰米森·范德格拉夫罗特斯勒环形山美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羅馬帝國羅馬元老院爱德华·怀特瑞士人炼金术瓦尔特·蒂尔瓦尔格廷环形山瓦利尔环形山瓦维洛夫环形山瓦特环形山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瓦西亚陨石坑瓦茨陨石坑瓦雷拉陨石坑瓦沙基泽陨石坑瓦波夫斯基陨石坑瓦斯科·達伽馬瓦斯科·达伽马环形山瓦拉赫陨石坑男性無線通訊牧师物理学家特埃特图斯陨石坑特巴特陨石坑特纳陨石坑特鲁夫洛陨石坑特里斯纳凯尔陨石坑特朗普勒环形山特斯拉陨石坑特拉勒斯陨石坑狮子座流星雨盖欧尔格·冯·贝凯希芝加哥芝诺环形山芬宁·梅因纳斯环形山韦布陨石坑韦伯陨石坑韦克斯勒环形山韦达环形山韦钦金环形山韦格尔陨石坑荷兰菲尔绍陨石坑萨库托环形山風能西奥多·冯·卡门西奥菲勒斯环形山馬克斯·沃夫马克斯·泰累尔马扎尔人詹姆斯·克雷格·沃森詹姆斯·瓦特諾伯特·維納魏尔斯特拉斯陨石坑魏德曼施泰登环形山魏内克陨石坑魏格纳环形山魏斯环形山鲁道夫·菲尔绍費城賽普勒斯费尔特拉格特环形山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迈克尔·文特里斯茹科夫斯基环形山范亨特陨石坑范弗莱克陨石坑范德瓦耳斯环形山范德格坑范维克陨石坑范登博斯陨石坑范登贝赫陨石坑范马南陨石坑范阿尔巴达陨石坑范赖恩陨石坑范比斯布莱特陨石坑范托夫环形山航空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阿尔内·蒂塞利乌斯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阿韦尼尔·亚历山德罗维奇·雅科夫金阿道夫·冯·拜尔阿洛伊斯·魏德曼施泰登赞斯特拉陨石坑赫尔曼·外尔赖特陨石坑薇拉陨石坑蒂塞利乌斯环形山蒂尔陨石坑蒂迈欧陨石坑蒂林陨石坑蒂森环形山蒂斯朗陨石坑错视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采拉斯基环形山色诺芬色诺芬尼色诺芬尼环形山色诺芬陨石坑艾蒂安·利奥波德·特鲁维洛特苏联苏格拉底若昂二世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雅典雅勃洛奇科夫环形山雅科夫金陨石坑耶基斯 (坑)耶稣会耀西陨石坑查爾斯·湯姆森·里斯·威爾遜恩斯特·威廉·勒伯莱希特·坦普尔捷列什科娃陨石坑提丢斯环形山李克特坑格奥尔格·范登贝赫格奥尔格·海因里希·蒂森梯摩恰里斯陨石坑水星气象学汤姆孙环形山汤利陨石坑沃夫陨石坑沃尔彻陨石坑沃尔科夫陨石坑沃尔瑟环形山沃尔特陨石坑沃尔辛环形山沃尔泰拉环形山沃克陨石坑沃纳·冯·布劳恩沃纳陨石坑沃特曼陨石坑沃格尔陨石坑沃森环形山沃斯克列先斯基环形山泰塞朗·德博尔环形山泰奥弗拉斯托斯陨石坑泰勒陨石坑泰勒斯泰勒斯陨石坑泰累尔陨石坑泽尔尼克环形山泽林斯基环形山津纳陨石坑津格尔陨石坑洛克里深度撞击号渥拉斯顿陨石坑温克勒陨石坑温琴佐·维维亚尼温洛克环形山温思罗普陨石坑滕·布鲁根卡特环形山未来学家惠普尔陨石坑戈尔曼·季托夫文德利努斯环形山文特里斯环形山无线电日心说日语日里茨基陨石坑日本数学家扎夏德科陨石坑扎奇环形山扬环形山扬格利陨石坑托·迈耶环形山托兰斯基陨石坑托马斯·杨托里切利陨石坑托斯卡内利陨石坑拉丁语怀尔德环形山怀特陨石坑 扩展索引 (291 更多) »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又译艾摩·阿道夫·比瑞格,)是一位德国医学家、细菌学家和血清学家。他因研究了白喉的血清疗法而获得1901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 查看更多 »

埃特纳火山

埃特纳火山(Etna),是欧洲著名的活火山,属层状火山。它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海岸的墨西拿和卡塔尼亚之间,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海拔3326米,其高度随喷发活动而变化。埃特纳火山下部为一个巨大的盾形火山,上部为高约300米的火山渣锥,面积约1190平方公里,底部周长约140公里。由于埃特纳火山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汇处,一直活动频繁,其喷发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迄今为止已喷发过200多次。2002年10月28日曾大规模喷发。.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埃特纳火山 · 查看更多 »

历史

歷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記》、《汉书》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過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對象;一般説來,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闡釋,也称為历史。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历史 · 查看更多 »

历史学家

#重定向 史家.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历史学家 · 查看更多 »

华莱士陨石坑

华莱士陨石坑(Wallace)是月球正面雨海东南部的一座撞击坑残迹,其名称取自英国博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与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1823年-1913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华莱士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卡尔·魏尔斯特拉斯

卡尔·特奥多尔·威廉·魏尔斯特拉斯(Karl Theodor Wilhelm Weierstraß,姓氏可寫作Weierstrass,),德國數學家,被譽為「現代分析之父」。.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卡尔·魏尔斯特拉斯 · 查看更多 »

卢修斯·塔伦修斯·费尔玛努斯

卢修斯·塔伦修斯·费尔玛努斯(Lucius Taruntius Firmanus,)是一位古罗马哲学家、数学家、占星术士(也被称作塔朗地乌斯或塔鲁丢斯,但不正确)。 塔伦修斯是马库斯·特伦提乌斯·瓦罗和西塞罗的挚友,应瓦罗的请求,塔伦修斯绘制了罗慕路斯天宫图。在研究了罗马缔造者的生死情况之后,塔伦修斯推算出罗慕路斯出生于第二个奧林匹亚周期(即公元前771年)次年的3月24日(从埃及历中正确地换算出);他还推算出,罗马建成于公元前754年10月4日的第二和第三个小时之间(普鲁塔克的日食报告;西塞罗,《论占卜》)。该日期非常接近1606年荷兰莱顿大学教授约瑟夫·尤斯图斯·斯卡利杰(Joseph Justus Scaliger)所说的日食时间。 月球上的塔伦修斯环形山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卢修斯·塔伦修斯·费尔玛努斯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古希腊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七贤

古希腊七贤,古代希腊七位名人的统称,现代人了解较多的只有立法者梭伦和哲学家泰勒斯两人,剩余五人一般認為是契罗、毕阿斯、庇塔庫斯、佩里安德、克萊俄布盧,但無法確定。.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古希腊七贤 · 查看更多 »

叶凯士天文台

#重定向 耶基斯天文台.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叶凯士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发明家

发明家是指创造或发现新设备、新方法的人,这些新的创造往往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如今发明家通常用于描绘那些获得多项专利的人。 而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而發明出來產品。分為有用發明和無用發明。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发明家 · 查看更多 »

坦纳乌斯陨石坑

坦纳乌斯陨石坑(Tannerus)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奥地利耶稣会数学家亚当·坦纳(Adam Tanner,1572年-1632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坦纳乌斯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坦普尔1号彗星

坦普尔1号彗星是一颗周期彗星(先前编号为9P/Tempel 1)。它是1867年4月3日由一名在马赛工作的德国天文学家恩斯特·威廉·勒伯莱希特·坦普尔(Ernst Wilhelm Leberecht Tempel)所首次发现的。当初在发现时,坦普尔1号彗星每5.68年内接近一次近日点。在随后1873年至1879年的观测中发现,坦普尔1号彗星的轨道有时非常接近木星以至于其轨道周期因受引力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情况在1881年发生了一次,轨道周期延长为6.5年。同时近日点也发生了改变, 距离增长了5000万千米,这导致这颗彗星从地球看来更不易见。以至当年的天文学家因为无法继续跟踪其轨道而断言其已经解体。坦普尔1号彗星直到1960年代才被美国天文学家布萊恩·馬斯登(Brian G. Marsden)在考虑木星扰动后借助精确的彗星轨道计算而重新“发现”。它现在的轨道周期是5.5年。 坦普尔1号彗星并非是一颗明亮的彗星;其最大星等大约为+11,远远低于裸眼可视范围。经由哈勃天文望远镜使用可见光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的红外线观测後,其大小据信约为14乘4千米(8.7乘2.5英里)。这些观测也发现其反照率只有4%。自转周期为两日。 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当天(PDT时间2005年7月3日),NASA发射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地面和太空望远镜在撞击发生时观测到彗星亮度增大了一些数量级, 深度撞击号观测器记录下了撞击处发出的明亮光芒.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坦普尔1号彗星 · 查看更多 »

坦普尔陨石坑

偏左下是戈丁陨石坑、右上为阿格里巴环形山,坦普尔陨石坑连接在阿格里巴环形山的东侧壁上。北欧光学望远镜拍摄。 坦普尔陨石坑(Tempel)是月球正面赤道区中一座大撞击坑的残迹,其名称取自德国天文学家恩斯特·威廉·勒伯莱希特·坦普尔(1821年-1889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坦普尔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Republika Srbija,Republic of Serbia,通稱為塞爾維亞)是一個巴爾幹半島的國家,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與黑山共和國、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共和國、匈牙利共和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以及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接壤。.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塞尔维亚 · 查看更多 »

塞比特环形山

塞比特环形山(Thebit)是月球正面位于云海东侧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阿拉伯拜星教天文学家、数学家暨医生“塔比·伊本·库拉”(Thābit ibn Qurra,826年-901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塞比特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塞曼环形山

塞曼环形山(Zeeman)是月球背面靠近南极附近一座古老而巨大的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荷兰物理学家,19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彼得·塞曼(1865年-194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塞曼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塞曼效应

塞曼效应(Zeeman effect),在原子物理学和化学中的光谱分析里是指原子的光谱线在外磁场中出现分裂的现象,是1896年由荷兰物理学家彼得·塞曼譯註发现的,随后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兹在理论上解释了谱线分裂成3条的原因。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很多原子的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情况非常复杂,称为反常塞曼效应(anomalous Zeeman effect)譯註。完整解释塞曼效应需要用到量子力学,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耦合成总磁矩,并且空间取向是量子化的,磁场作用下的附加能量不同,引起能级分裂。在外磁场中,总自旋为零的原子表现出正常塞曼效应,总自旋不为零的原子表现出反常塞曼效应。塞曼效应是继1845年法拉第效应和1875年克尔效应之后发现的第三个磁场对光有影响的实例。塞曼效应证实了原子磁矩的空间量子化,为研究原子结构提供了重要途径,被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利用塞曼效应可以测量电子的荷质比。在天体物理中,塞曼效应可以用来测量天体的磁场。塞曼效應也在核磁共振頻譜學、電子自旋共振頻譜學、磁振造影以及穆斯堡尔谱学方面有重要的應用。.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塞曼效应 · 查看更多 »

塔基尼陨石坑

塔基尼陨石坑(Tacchini)是位于月球正面史密斯海北岸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意大利天文学家彼得罗·塔基尼(Pietro Tacchini,1838年-1905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塔基尼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塔姆陨石坑

塔姆陨石坑(Tamm)是位于月球背面赤道区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苏联物理学家伊戈尔·叶夫根耶维奇·塔姆(1895年-1971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塔姆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塔尔博特陨石坑

塔尔博特陨石坑(Talbot)是月球正面位于史密斯海西侧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英国物理学家及化学家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1800年-1877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塔尔博特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塔伦修斯环形山

塔伦修斯环形山(Taruntius)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西北边沿的一座年轻撞击坑,约形成于11亿年前的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罗马哲学家暨数学家卢修斯·塔伦修斯·费尔玛努斯(公元前1世纪),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塔伦修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塔凯陨石坑

塔凯陨石坑(Tacquet)是位于月球正面澄海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比利时数学家安德烈·塔凯(André Tacquet,1612年-166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塔凯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塔克陨石坑

塔克陨石坑(Tucker)是月球正面位于史密斯海东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理查德·霍利·塔克(1859年-1952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塔克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塔西陀

普布利乌斯·科尔奈利乌斯·塔西陀(Publius或Gaius Cornelius Tacitus,也译作塔吉突士,55年?—117年?),罗马帝国执政官、雄辩家、元老院元老,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與文體家,他的最主要的著作有《歷史》和《編年史》等等,从14年奥古斯都去世,提比略继位,一直写到96年图密善逝世(現存有殘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塔西陀 · 查看更多 »

塔西陀陨石坑

塔西陀陨石坑周边图,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 塔西陀陨石坑(Tacitus)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球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罗马历史学家普布利乌斯·科尔奈利乌斯·塔西陀(公元55年-公元12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塔西陀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大塞翁陨石坑

大塞翁陨石坑(Theon Senior)是月球正面赤道区的一座小撞击坑,约形成于32亿年前-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Autostar Suite Astronomer Edition.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大塞翁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大造陨石坑

大造陨石坑(Taizo)是月球正面位于哈德利月溪流域的一处凹地,其名称取自日本男性名,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大造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是地球大陆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因此似乎在海床上“漂流”。最初由亞伯拉罕·奧特柳斯在1596年提出,後來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加以闡述,中文中“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假说”均指同一概念。這個大膽的學說一直被學界忽視,直至1960年代海洋擴張說出現,令大陸飄移說得以發展,後來更闡述為板塊構造理論。大陆漂移的想法已经被板块构造理论纳入,解释大陆如何移动。 主要内容为远古时代的地球只有一块“泛古陆”或稱盤古大陸的庞大陆地,被称为“泛大洋”的水域包围,大约于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漂移學說與板塊構造學說有些根本的不同,前者假設推動力是潮汐,後者假想推動力是由於地幔出現對流,拖動板塊。但在魏格纳1929年第四版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中,他已经接受了地幔对流提供动力的思想。.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大陆漂移学说 · 查看更多 »

大气科学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的结构、组成、物理现象、化学反应、运动规律,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以及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圈。大氣研究的時空範圍很廣,空間尺度從一個城市、區城向全球擴展,研究的時間尺度則從幾天到幾年,以至幾十年不等。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對流層和平流層。研究的手段有現場觀測、遙測、和數值模擬等。.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大气科学 · 查看更多 »

天平动

#重定向 天平動.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天平动 · 查看更多 »

太阳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電漿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 从化學組成来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见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被非正式地稱為“黃矮星” 。 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V则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太陽的核心每秒鐘聚变6.2億噸的氫。太陽一度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一顆微小平凡的恆星,但因為銀河系內大部分的恆星都是紅矮星,現在認為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明亮。太陽的絕對星等是 +4.83,但是由于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来,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視星等達到−26.74。太陽高溫的日冕持續的向太空中拓展,創造的太陽風延伸到100天文單位遠的日球層頂。這個太陽風形成的“氣泡”稱為太陽圈,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連續結構。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最接近的一顆是紅矮星,被稱為比鄰星,距太阳大約4.2光年),太陽的質量在這些恆星中排在第四。 太陽在距離銀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離上繞著銀河公轉,從銀河北極鳥瞰,太陽沿順時針軌道運行,大約2.25億至2.5億年遶行一周。由於銀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長蛇座的方向運動,这两个速度合成之后,太陽相對於CMB的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獅子座的方向運動。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每年1月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7月最遠(稱為遠日點),平均距離是1.496億公里(天文学上稱這個距離為1天文單位) 。以平均距離算,光從太陽到地球大約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陽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 ,也支配了地球的氣候和天氣。人类從史前時代就一直認為太陽對地球有巨大影響,有許多文化將太陽當成神来崇拜。人类對太陽的正確科學認識進展得很慢,直到19世紀初期,傑出的科學家才對太陽的物質組成和能量來源有了一點認識。直至今日,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陽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謎等待着人们来破解。 現今,太陽自恆星育嬰室誕生以來已經45億歲了,而現有的燃料預計還可以燃燒50億年之久。.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太阳 · 查看更多 »

奥托·瓦拉赫

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德国化学家,1910年以研究脂環族化合物而獲得诺贝尔化学奖。.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奥托·瓦拉赫 · 查看更多 »

威尔金斯环形山

威尔金斯环形山(Wilkins)是位于月球正面东南崎岖高地上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威尔士月面学家休·珀西·威尔金斯(1861年-1960年),1961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威尔金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威尔逊环形山

威尔逊环形山(Wilson)是月球正面南极区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苏格兰天文学家亚历山大·威尔逊(Alexander Wilson,1714年-1786年)和物理学家查尔斯·汤姆孙·里斯·威尔逊(1869年-1959年),以及美国天文学家拉尔夫·埃尔默·威尔逊(Ralph Elmer Wilson,1886年-1960年),1935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威尔逊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威·邦德环形山

威·邦德环形山(W.Bond)是月球正面位于冷海北部一座巨大的古老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威廉·克兰奇·邦德(1789年-1859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威·邦德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威廉·韦伯

威廉·爱德华·韦伯(Wilhelm Eduard Weber,),德国物理学家,19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的单位“韦伯”(缩写:Wb)是以威廉·韦伯的名字命名的。.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威廉·韦伯 · 查看更多 »

威廉·邦德

威廉·克兰奇·邦德(William Cranch Bond,),美国天文学家,哈佛大学天文台的首任台长。他的儿子乔治·邦德也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父子两人共同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 威廉·邦德1789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幼时家里贫困,曾经做过学徒,学习制作手表,15岁的时候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块手表。1806年,十七岁的邦德观赏了一次日全食,从此天文学成了他的主要爱好。1811年,邦德同其他几位观测者一道各自独立发现了一颗彗星,这颗彗星后来成为明亮的大彗星,即1811年大彗星。 1815年,邦德访问了英国,受哈佛大学的委托,考察了欧洲的天文台,目的是要在美国建立天文台。邦德还在自己家中建立了一个屋顶可以开合的小型天文台。1839年,哈佛大学提议将邦德的私人天文台并入大学,称为哈佛大学天文台,邦德接受了邀请,并担任首任台长。1847年6月24日,哈佛大学天文台从德国购置的口径15英寸(0.38米)的折射望远镜正式启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1848年,邦德父子发现了土卫七,1850年11月,他们又共同发现了土星的第三个环——C环。英国人威廉·拉塞尔也独立发现了土星C环和土卫七,仅比他们晚了几天。1847年至1852年间,邦德父子与摄影先驱约翰·亚当斯·惠普尔一起使用15英寸望远镜进行了天体照相的工作,拍摄了月亮的照片,并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上获奖。1850年7月16日至17日夜,邦德父子和惠普尔和使用银版照相法共同拍摄了织女星的照片,这是人类拍摄的第一张恒星的照片。1857年他们又拍摄了大熊座的开阳双星等照片。 1859年,威廉·邦德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去世。他的儿子乔治·邦德接任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为纪念邦德父子,第767号小行星被命名为Bondia。.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威廉·邦德 · 查看更多 »

威廉环形山

威廉环形山(Wilhelm)是位于月球正面西南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 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黑森-卡塞尔第一位伯爵、天文学家“智者威廉四世”(Wilhelm IV, Landgrave of Hesse,1532年-1592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威廉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威廉斯陨石坑

威廉斯陨石坑周边,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 威廉斯陨石坑(Williams)是位于月球正面赫拉克勒斯环形山南面的一座撞击坑残迹,形成年代不详。其名称由1898年德国月面学家约翰·内波穆克·克里格和德国物理学家卡尔·鲁道夫·凯尼格首次提出,以纪念英国律师业余天文学者亚瑟·斯坦利·威廉斯(Arthur Stanley Williams,1861年-1938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威廉斯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季米里亚泽夫环形山

季米里亚泽夫环形山(Timiryazev)是月球背面赤道区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雨海纪期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俄罗斯科学家克利门特·阿尔卡德耶维奇·季米里亚泽夫(Kliment Arkadyevich Timiryazev,1843年–192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季米里亚泽夫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季霍夫环形山

季霍夫环形山(Tikhov)是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俄罗斯/苏联天文学家加夫里尔·阿德里亚诺夫·季霍夫(Gavriil Adrianovich Tikhov,1875年-196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季霍夫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季霍米罗夫环形山

季霍米罗夫环形山(Tikhomirov)是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俄罗斯/前苏联火箭工程专家尼古拉·伊凡诺维奇·季霍米罗夫(Nikolaj Ivanovich Tikhomirov,1860年-193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季霍米罗夫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季蒂昂的芝诺

季蒂昂的芝诺(Ζήνων,前335年-前263年),古希腊哲学家(不同於西元前五世紀的埃利亞的芝諾),出生於塞普勒斯的季蒂昂(Citium),於西元前313年左右到雅典研究哲學,受到蘇格拉底、赫拉克利特、犬儒學派等的影響。於西元前305年左右創立了斯多噶学派。 Z.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季蒂昂的芝诺 · 查看更多 »

季托夫陨石坑

季托夫陨石坑(Titov)是月球背面位于莫斯科海东北部的一座古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前苏联宇航员,第二位进入地球轨道之人-戈尔曼·斯捷潘诺维奇·季托夫 (1935年-200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季托夫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安德雷亚斯·维萨里

安德雷亚斯·维萨里 (,;)是一名文藝復興時期的解剖学家、医生,他编写的《人体的构造》()是人体解剖学的权威著作之一。維薩里被认为是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安德雷亚斯·维萨里 · 查看更多 »

对数表

对数表是指,通过计算得出从1开始各个整数的对数(现在一般用常用对数),所编排成的表格。.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对数表 · 查看更多 »

小塞翁陨石坑

小塞翁陨石坑(Theon Junior)是位于月球正面赤道区的一座小撞击坑,约形成于32亿-11亿年前爱拉托逊纪,其名称取自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及天文学家亚历山大城的塞翁(约公元335年-公元40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小塞翁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尤里陨石坑

尤里陨石坑(Urey)是月球正面位于瑞利环形山和李雅普诺夫环形山相交处西侧的一座小撞击坑,形成于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该陨坑曾被认定为瑞利环形山的卫星坑而称为瑞利 A,1985年国际天文联合会重新予以更名,以美国化学家,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哈罗德·克莱顿·尤里(1893年–1981年)之名命名为尤里陨石坑。 该陨坑位于月球东北偏北边缘,中心月面坐标为,直径39.29公里,深约2.18公里。从地球看因透视作用而显得缩小。它的西部和东南二侧外壁向外鼓出,坑壁较周边地形高出1.02公里,内部容积约1146.49公里³ 。内外侧壁上均无醒目的撞击陨坑 ,但坑内底表上分布有一些小型月坑,中部一道南北走向的低矮山岭将陨坑地表一分为二,该山岭最高峰为830米,长约尤里陨坑直径的三分之一,在它的北端坐落着一座撞击坑。.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尤里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叶戈罗维奇·茹科夫斯基

尼古拉·叶戈罗维奇·茹科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Его́рович Жуко́вский,),俄罗斯科学家,现代空气动力学与航空科学的开拓者,被列宁称为“俄罗斯航空之父”。 茹科夫斯基出生于奥列霍夫,1868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系,师从。1872年起任教于莫斯科皇家技术学院。1894年当选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905年当选莫斯科数学学会主席。1918年他创办了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TsAGI)并任院长。 茹科夫斯基在空气动力学、航空科学、水力学、水文地理学、力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都作出了贡献。他研究了偏微分方程及其近似积分法,并首先将复变函数广泛地应用于空气动力学与流体力学。 1919年,根据茹科夫斯基的倡议建立了莫斯科航空技术学校,1920年9月,该校移交给军事主管部门,改名为红色空军工程学院,茹科夫斯基被选为该院院长,1922年9月改为。该校是苏联武装力量培养空军各种专业工程师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航空技术装备及其技术维护与战斗使用方面问题的科研中心,学院培养的学员中有空军元帅、帕维尔·费奥多罗维奇·日加列夫、阿斯塔霍夫、伊万·伊格纳季耶维奇·雅库鲍斯基、扎沃龙科夫、克拉索夫斯基、鲁坚科、法拉列耶夫、苏杰茨、胡佳科夫等,第一航天员加加林及其他航天员也都在这里学习过,此外还有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伊柳辛、米高扬、雅科夫列夫,火箭、火炮飞机发动机设计师等都是这里的学员。 苏联政府还以他的名义设立了多种奖金并修建纪念碑和博物馆纪念他,并出版《茹科夫斯基全集》共9卷。1941年3月,苏联邮政为纪念茹科夫斯基逝世20周年,发行了一套3枚纪念邮票,图案分别为:肖像、头像和空军学院、讲课情景。 苏联电影《俄罗斯航空之父》就是反映茹科夫斯基以自己的聪明和坚强的个性将高深的数学知识和工程科学结合起来,创办红色空军战斗员理论短期训练班的感人故事。 现今俄罗斯莫斯科州的城市茹科夫斯基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尼古拉·叶戈罗维奇·茹科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Вавилов,)是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其最主要的成就在于确认了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他将一生都贡献给了有关小麦、玉米和其他支撑世界人口的谷物的研究。.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Никола Тесла;),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電機工程師和未來學家。被認為是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並因主要設計了現代交流電力系統而最為人知。在邁克爾·法拉第發現的電磁場理論的基礎上,特斯拉在電磁場領域有著多項革命性的發明。他的多項相關的專利以及電磁學的理論研究工作是現代的無線通信和無線電的基石。 在贏得著名的19世紀80年代的“電流戰爭”及在1894年成功進行短波無線通信試驗之後,特斯拉被認為是當時美國最偉大的電機工程師之一。他的許多發現被認為是具有開創性的,是電機工程學的先驅。1891年,特斯拉在成功試驗了把電力以無線能量傳輸的形式送到了目標用電器之後,致力於商業化的洲際電力無線輸送,並且以此設想建造了半成品 - 沃登克里弗塔。 於20世紀30年代,特斯拉這時接近生命的尾聲階段。特斯拉一度變得深居簡出,足不出戶,獨居於紐約市的Wyndham New Yorker Hotel3327房间之中,偶爾才會向新聞界發表一些不同尋常的聲明。因為他舉止怪異,特斯拉被普遍認為是“瘋狂科學家”的原型。他對於金錢和法律事務之不在乎亦是其一生之致命傷。數家電子公司(今日美國電子業龍頭的前身)聯合派出一群能言善道的律師,奪走了他大部份的專利。1943年1月7日,特斯拉在窮困潦倒中過世。去世之後,特斯拉的成就並不太為當時的人所知,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他的公眾名望出人意料地上演了王者歸來。在2005年,他被電視節目“最偉大的美國人”(美國在線和探索頻道共同開展)列為前100名,這張名單是由公眾投票產生。 撇開他在電磁學和工程上的成就,阴谋论作家Robert Lomas認為特斯拉對機器人、彈道學、信息学、核子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上等各種領域有貢獻。許多他的成就已伴隨著一些爭議被應用,去支持著許多的非主流科學,如幽浮理論。Robert Lomas視他為「創造出二十世紀的人」。國際單位制中的,用來衡量磁感應強度(也作磁通量密度)的單位,是以特斯拉的名字命名,符號T(由國際度量衡大會在1960年確立)。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有一座國際機場(即貝爾格勒尼古拉·特斯拉機場)以他的名字命名。塞爾維亞紙幣上至今有他的頭像。.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尼古拉·特斯拉 · 查看更多 »

山本一清

山本一清(,),日本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生于滋贺县栗太郡上田上村桐生(現大津市)。 1913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大学物理学科。后任水泽纬度观测所,京都大学理学部副教授等职,1925年成为京大教授。1920年组织了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天文同好会。后改名为“东亚天文协会”,现名为“”(简称OAA)。1928年京大设立,山本担任台长。1938年从京大退休,设立私人天文台山本天文台。毕生为天文学的科普工作贡献很大。.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山本一清 · 查看更多 »

山本一清环形山

山本一清环形山(Yamamoto)是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日本天文学家山本一清(1889年-1959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山本一清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席格蒙迪环形山

席格蒙迪环形山(Zsigmondy)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奥匈帝国裔德籍化学家、192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1865年-1929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席格蒙迪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布鲁克·泰勒

布鲁克·泰勒(Brook Taylor,)出生于英格兰米德薩斯郡,逝世于伦敦,是一名英国数学家,他主要以泰勒公式和泰勒级数出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布鲁克·泰勒 · 查看更多 »

万户

万户或万虎(Wan Hu,约公元1500年),是传说中中国明朝的一个官吏,根据作品描述“是历史上首位嘗試用火箭升空的人”。現存中國歷史資料中尚未發現关于万户的记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将月球表面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万户。.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万户 · 查看更多 »

万户撞击坑

万户环形山(Wan-Hoo)是位于月球背面赤道区的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代,以十六世纪中国官员万户之名命名,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万户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平流层

平流層(Stratosphere),亦稱同溫層,位于对流层的上方和中间层的下方。其下界在中纬度地区位于距离地表10km处,在极地则在8km左右,其上界则约在离地50km的高度。平流层的温度上热下冷,随着高度的增加,平流层的气温在起初大致不变,然后迅速上升。在平流层里大气主要以水平方向流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较弱,因此气流平稳,幾乎没有上下对流。 由于含有大量臭氧,平流层的上半部分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這層使特殊氣體形成的區域也被称为臭氧层。.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平流层 · 查看更多 »

年代记

年代记(Chronicle)是一种用年代来排序的来记录历史事实和事件的文献记载方法。通常同时考虑历史上重要事件和本地事件的权重,此用来记录发生的和年代记编纂者的观点。对比故事或历史,可以对作者认为并非重要的事件进行有意义的阐述。.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年代记 · 查看更多 »

乌鲁布莱夫斯基陨石坑

乌鲁布莱夫斯基陨石坑(Wróblewski)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小撞击坑,位于加加林环形山东南,其名称取自波兰科学家齐格蒙特·弗洛伦蒂·乌鲁布莱夫斯基(Zygmunt Florenty Wróblewski,1845年-1888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乌鲁布莱夫斯基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乌鲁伯格

乌鲁伯格(الغ‌بیگ,Uluġ Beg,)一作兀鲁伯,是一位伊斯兰学者。他是帖木儿的孙子,沙哈鲁的长子。.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乌鲁伯格 · 查看更多 »

乌鲁贝格环形山

乌鲁贝格环形山(Ulugh Beigh)是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西侧区的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其名称由1830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海因里希·冯·马德勒取自中亚数学家暨天文学家,帖木儿王朝君主米尔扎·穆罕默德·塔拉汗·本·沙哈鲁(Mīrzā Muhammad Tāraghay bin Shāhrukh,1394年-1449年),也俗称为乌鲁伯格(察合台语:大汗),1961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乌鲁贝格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德羅·伏打

亚历山德罗·朱塞佩·安东尼奥·安纳塔西欧·伏打伯爵(Count 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義大利物理學家,在19世紀因發明電池而聞名,後來受封為伯爵。.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亞歷山德羅·伏打 · 查看更多 »

交流電

交流電流(Alternating Current,縮寫:AC)是指大小和方向都發生週期性變化的電流,在一個週期內的運行平均值為零。不同於直流電,後者的方向是不會隨著時間發生改變的,並且直流電沒有周期性變化。 通常波形為正弦曲線。交流電可以有效傳輸電力。但實際上還有應用其他的波形,例如三角形波、正方形波。生活中使用的市電就是具有正弦波形的交流電。.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交流電 · 查看更多 »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康斯坦丁·埃杜阿尔多维奇·齐奥尔科夫斯基(Константин Эдуардович Циолковский、Konstanty Ciołkowski,)是俄罗斯和苏联的火箭专家和宇航先驱,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他在莫斯科南部卡卢加郊外的木屋中度过的。.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廷德尔陨石坑

廷德尔陨石坑(Tyndall)是月球背面南半球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英国天文学家约翰·廷德尔(John Tyndall,1820年-189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廷德尔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伊戈尔·叶夫根耶维奇·塔姆

伊戈尔·叶夫根耶维奇·塔姆(И́горь Евге́ньевич Та́мм,),苏联物理学家,生於海參崴。由于在1934年发现契忍可夫輻射,塔姆在195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获奖还有帕维尔·切连科夫和伊利亚·弗兰克。1971年逝於莫斯科。.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伊戈尔·叶夫根耶维奇·塔姆 · 查看更多 »

伊曼纽尔·冯·德帕伦

伊曼纽尔·冯·德帕伦男爵(Emanuel von der Pahlen,)是一名德国天文学家。 他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一个德国贵族家庭,十月革命后迁至德国。后就读于哥廷根大学,并在那里获得数学博士学位。一战以前,他曾在1905年、1912年和1914年三次参与日食的探索。一战期间,他任聘于波茨坦天文台,也曾任教于巴塞尔大学。1947年发表了《星系演变》(Einführung in die Dynamik von Sternsystemen),是一部有关星系的241页著作。 月球上的冯·德帕伦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所命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伊曼纽尔·冯·德帕伦 · 查看更多 »

伍德环形山

伍德环形山(Wood)是月球背面北半部位于朗道环形山西北坑底的一座古老大陨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罗伯特·威廉姆斯·伍德(Robert Williams Wood,1868年-1955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伍德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伏打环形山

伏打环形山(Volta)是位于月球正面西北高地上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意大利化学家、物理学家暨生理学家,电磁发现者之一—亚历山德罗·朱塞佩·安东尼奥·安纳塔西欧·伏打伯爵(1745年-1827年),1964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伏打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张钰哲

张钰哲(),中国天文学家,福建闽侯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张钰哲 · 查看更多 »

张钰哲陨石坑

张钰哲陨石坑(Zhang Yuzhe)是月球背面靠近南极点附近的一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1902年-1982年),2010年8月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该陨坑位于克罗姆林环形山和塞曼环形山之间。其中心月面坐标为,直径38公里,深度2.16公里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张钰哲陨石坑外观接近圆形,边缘轮廓较清晰,磨损度中等,其中南侧外壁坡较平缓,沿西、北、东三面内外坑壁覆盖着一些小撞击坑;坑壁平均高出周边地形1010米,内部容积约有1061.4公里³。碗状的大体平坦,中心偏东处坐落着一座醒目的小陨坑。.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张钰哲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灿德尔

弗里德里希·灿德尔(Фридрих Артурович Цандер,Friedrich Arturowitsch Zander,Frīdrihs Canders; ),苏联航天学家,波罗的海德国人。他与齐奥尔科夫斯基不同,后者倾向于在太空建立全人工的殖民地,而灿德尔的想法是直接在已有的星球上建立基地。.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弗里德里希·灿德尔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维勒

弗里德里希·维勒(Friedrich Wöhler,),德国化学家。他因人工合成了尿素,打破了有机化合物的“生命力”学说而闻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弗里德里希·维勒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乌克特

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乌克特(Friedrich August Ukert)是一位德国史学家、教师及人道主义者。 1780年10月28日,他出生于吕贝克主教区(Bishopric of Lübeck)的奥伊廷。1800年始在哈雷-维滕贝格大学作为佛里德利奇·奥古斯特·伍尔夫(Friedrich August Wolf)的一名学生,主修历史语言学,后到耶拿大学继续深造,他的导师有约翰·海因里希·沃斯(Johann Heinrich Voss)、约翰·雅各布·格里斯巴赫(Johann Jakob Griesbach)以及克里斯汀·戈特弗里德·舒茨(Christian Gottfried Schütz)。完成学业后,他先在但泽,后到魏玛担任家教,在魏玛主要教导已故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二位儿子。1808年,他迁至哥达,在伊拉斯特高中任督查。不久后,在城市公爵图书馆谋得图书馆员一职。1842年,入选巴伐利亚科学和人文科学院院士。在1851年5月18日去世时,他被授予哥达首席图书馆长称号。 他曾帮助阿诺德·赫尔曼·路德维希·赫伦(Arnold Hermann Ludwig Heeren)编纂了史书-《欧洲国家史》。 月球上的乌克特陨石坑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乌克特 · 查看更多 »

弗里茨·兹威基

弗里茨·兹威基(Fritz Zwicky,),瑞士天文学家,他的一生幾乎都在加州理工學院工作,在理論和觀測天文學上,包括超新星、星系团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弗里茨·兹威基 · 查看更多 »

弗里茨·泽尔尼克

弗里茨·塞尔尼克(Frits Zernike,),荷兰物理学家,1953年因相襯顯微技術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弗里茨·泽尔尼克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惠普尔

弗雷德·勞倫斯·惠普爾(Fred Lawrence Whipple,),是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曾在哈佛大學天文台任職超過70年,是彗星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弗雷德·惠普尔 · 查看更多 »

弗朗索瓦·韦达

弗朗索瓦·韦达(法语:François Viète;拉丁語:Franciscus Vieta;),16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研究工作为近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也是名律师,是皇家顾问,曾为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效力。 1540年,韦达生于法国普瓦图地区,今旺代省的丰特奈-勒孔特(Fontenay-le-Comte),早年在普瓦捷学习法律,后任律师。数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是第一个有意识地、系统地使用符号的人。他不仅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和未知量的乘幂,而且用来表示一般的系数。他把符号代数称为类的算术,以别于数的算术。他还发现了代数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韦达定理。韦达对三角学也更进一步将已有的三角学系统化。在他对三角法研究的第一本著作《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法则》中,就有解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等的详述,并且还有平面三角形的正切定理、球面钝角三角形的余弦定理、许多三角恒等式以及差化积定理等。他并有系统地发展了利用全部六种三角函数求解各种平面与球面三角形的方法。1603年12月13日韦达在巴黎病逝。 著有《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分析方法入门》。 韦达最早明确给出有关圆周率的无穷运算式,而且创造了一套十进分数表示法,促进了记数法的改革。之后,韦达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由笛卡儿继承,发展成为解析几何。.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弗朗索瓦·韦达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茨基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茨基 (Володимир Іванович Вернадський、Влади́мир Ива́нович Верна́дский,),又译韦尔纳茨基、沃尔纳德茨基, 俄国及苏联矿物学及地质化学家,被认为是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和放射地质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关于人类圈的概念,影响了后来的俄国宇宙主义思潮。他最著名的著作是1926年的《生物圈》,他在这部著作中推广了爱德华·苏斯于1885年提出的生物圈概念,认为生命是塑造地球的一种地质力。1943年,他被授予斯大林奖。.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茨基 · 查看更多 »

弗拉芒-布拉班特省

弗拉芒-布拉班特省(荷兰语:Provincie Vlaams-Brabant)是位于比利时(弗拉芒大區,弗拉芒社群)中部的一个省,首府鲁汶,人口1,044,133(2006年)面積2,106 km²。.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弗拉芒-布拉班特省 · 查看更多 »

弗拉芒人

#重定向 佛拉芒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弗拉芒人 · 查看更多 »

休厄尔陨石坑

休厄尔陨石坑(Whewell)是月球正面位于静海西岸区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及博物学家威廉·休厄尔(1794年-1866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休厄尔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休·珀西·威尔金斯

休·珀西·威尔金斯(Hugh Percy Wilkins )是一位于出生于威尔士的工程师及业余天文学家。 1896年12月4日,他出生在卡马森,父亲名叫休·珀西瓦尔·威尔金斯,他在那里接受了早期教育。在迁到英格兰前,先居住在附近的拉内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皇家陆军部队服役。 威尔金斯的职业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和公务员,但因其对天文学,特别是月面学的研究而声名鹊起,1918年入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并从1946年至1956年出任月球部主任。 他曾绘制了一幅100英寸的月球地图,里面包含了许多新的特征名称。1948年他提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采纳22个新命名,但由于这些特征大都较小,或位于月盘边缘且都已被指定了字母,因而,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拒绝。 1951年,他发表了一幅直径300英寸的月面图,被一些人视为是太空时代来临前月面学艺术的巅峰之作。然而,该月图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细节,其中一些为虚构的,不太具有实用价值。1952年和1955年他又二次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出命名请求而再遭拒绝,但他在1926年地图中所命名的古达克陨石坑和米环形山却被接受采用。 他还发表过一些普及天文知识的书籍,其中包括两部与帕特里克·穆尔爵士合撰的著作。最出名的是他所创作的里面含月面图的《月球》一书。 月球上的威尔金斯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多年来,威尔金斯博士定期在克雷福德庄园举办天文学夜校,并继续使用他所绘制的300英寸月面图。 威尔金斯于1960年1月23日去世,而他在1959年12月31日才刚退休。.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休·珀西·威尔金斯 · 查看更多 »

佩斯

佩斯(匈牙利语:Pest)是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东部地区,约占城市面积的三分之二,与城市的另一部分布达隔河相望。 布达佩斯内城、匈牙利国会大厦、英雄广场和安德拉希大道均位于佩斯。 Category:布达佩斯.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佩斯 · 查看更多 »

彼得·塞曼

彼得·塞曼(Pieter Zeeman,,),荷兰物理学家。1885年进入莱顿大学在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海克·卡末林·昂內斯的指导下学习物理,1893年取得博士学位。1896年塞曼发现了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现象,被命名为塞曼效应。随后,洛伦兹在理论上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二人因此被授予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彼得·塞曼 · 查看更多 »

作者

作者指创作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的人。 从根本上说,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作者。然而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特定条件下也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作者。例如作品的创作人受雇于某组织,为该组织创作作品,而相应责任也由法人或组织承担,这时该法人或组织在著作权法中会被视为作者。.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作者 · 查看更多 »

佛拉哥环形山

佛拉哥环形山(Vlacq)是月球正面东南高地上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七世纪荷兰图书出版商暨对数表的作者阿德里安·佛拉哥(Adriaan Vlacq,1600年-166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佛拉哥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微积分学

微積分學(Calculus,拉丁语意为计数用的小石頭) 是研究極限、微分學、積分學和無窮級數等的一個數學分支,並成為了現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歷史上,微積分曾經指無窮小的計算。更本質的講,微積分學是一門研究變化的科學,正如:幾何學是研究形狀的科學、代數學是研究代數運算和解方程的科學一樣。微積分學又稱為“初等數學分析”。 微積分學在科學、經濟學、商業管理學和工業工程學領域有廣泛的應用,用來解决那些僅依靠代數學和幾何學不能有效解決的問題。微積分學在代數學和解析幾何學的基礎上建立起来,主要包括微分學、積分學。微分學包括求導數的運算,是一套關於變化率的理論。它使得函數、速度、加速度和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號進行演绎。積分學,包括求積分的運算,為定義和計算長度、面積、體積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微積分學基本定理指出,微分和積分互為逆運算,這也是兩種理論被統一成微積分學的原因。我們能以兩者中任意一者為起點來討論微積分學,但是在教學中一般會先引入微分學。在更深的數學領域中,高等微積分學通常被稱為分析學,並被定義為研究函數的科學,是現代數學的主要分支之一。.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微积分学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保罗·达尔·波佐·托斯卡内利

保罗·达尔·波佐·托斯卡内利(Paolo dal Pozzo Toscanelli,),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佛罗伦萨数学家。他根据多年的计算结果断定由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亚洲(而实际情况比其稍大)。他的评估为哥伦布所知悉,为其航行计划做好了准备。.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保罗·达尔·波佐·托斯卡内利 · 查看更多 »

保罗·滕·布鲁根卡特

保罗·滕·布鲁根卡特(Paul ten Bruggencate)是一位德国天文学家暨天体物理学家。.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保罗·滕·布鲁根卡特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语

俄语(russkij jazyk,发音)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俄語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語言,主要在俄羅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使用,且在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员国裡曾經被学校广泛列为第一外语教学。在蘇联時代,苏联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非常强调俄语的重要性。虽然这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现在很多开始强调使用当地语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國家俄語已不再是官方語言,但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共通语言。俄语屬於印欧语系,是东斯拉夫语支中三個目前仍在使用的語言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古東斯拉夫語文字是在第十世紀的內容。 俄语是歐亞大陸中分布區域最廣的語言,也是斯拉夫語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俄语也是歐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1.44億人的母語。俄语是母語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語言列表中的第七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俄语 · 查看更多 »

地心说

地心说(或稱天动说),是古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球都環繞著它而運行的學說。 由於古代人缺乏足夠的宇宙觀測數據,以及懷著以人為本的觀念,因此他們誤認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體都是繞著它而運行的。古希臘的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將地心說的模型發展完善,且為了解釋某些行星的逆行現象(即在某些時候,從地球上看那些星體的運動軌跡,有時這些星體會往反方向行走),因此他提出了本轮的理論,即這些星體除了繞地軌道外,還會沿著一些小軌道運轉。後來,天主教教會接納此為世界觀的「正統理論」。 托勒密的理論能初步的解釋從地球上所看到的現象,但是在文藝復興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一些支持日心說的證據逐漸出現,且有些證據無法以地心說解釋,地心說逐漸占了下風。在現代世界,支持地心說的人已經寥寥無幾。.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地心说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匈牙利 · 查看更多 »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為一所本部坐落於-zh-hans:麻省; zh-tw:麻薩諸塞州; zh-cn:马萨诸塞州; zh-hk:麻省-劍橋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其因歷史、學術影響力、財富等因素而獲評為世上最享負盛名的學府之一。 哈佛於1636年由當地的殖民地立法機關立案成立,迄今為全美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並擁有北美最古老的校董委員會。 其最初稱之為「新學院」,該機構為了感謝一名年輕的牧師約翰·哈佛所作出的捐贈,而改名為「哈佛學院」。雖然從沒有與任何宗教派別有正式的聯繫,但早期的學院還是以培養公理會及一位論派神職者為主要職責。可是自18世紀起,其課程與學生群體的宗教性質漸漸淡化,而19世紀的哈佛則進一步成為了的文化起源地。美國南北戰爭後,當時的校長查爾斯·艾略特將哈佛各個學術機構綜合成了一所研究型大學,並增添了小班授課以及入學考試,而這些模式同時也影響了國家的中高等教育政策。此校亦為美國大學協會其中一個原始成員,並在經濟大蕭條及二次大戰後進一步修改了課程及收生政策。後與拉德克利夫學院合併成為了男女校。 校方目前共有十所學院及一所高等研究院。這些單位偏佈鄰近各區:其本部位於劍橋的;醫學、公共衛生及牙醫學院位於波士頓的長木醫學區;而包括哈佛體育場在內的大學體育設施以及商學院則在。哈佛同時擁有龐大的資產,每年所收到的捐款回贈數目長期位列全球教育機構之首。 哈佛大學為全美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 學校的研究生課程較為多元化,而本科教育則主要集中在文理學範疇。校方在2007年起實行了財政援助政策,家庭年收入低於一定數目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學費豁免。 哈佛擁有全美最古老的圖書館系統,這同時也是全球最具規模的私立及大學圖書館系統,館藏量逾1600萬冊。 其為常春藤盟校成員之一,現共有42支參與不同運動競賽的代表隊,屬全美大學體育協會甲組。除了體育,學生的課外生活還包括各個學會所舉辦的活動。哈佛校友涵蓋8名美國總統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其亦培養了62名富豪企業家及335位羅德學者,人數均為全美最多;另也有15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現在或曾經在哈佛學習或工作。.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哈佛大学 · 查看更多 »

哈里·韦克斯勒

哈里·韦克斯勒(Harry Wexler,),美国气象学家,被誉为气象卫星之父。1911年3月15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福尔里弗,1962年8月11日在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去世,终年51岁。.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哈里·韦克斯勒 · 查看更多 »

冯·卡门环形山

冯·卡门环形山(Von Kármán)是月球背面南半部一座巨大的古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匈牙利裔美籍工程师暨物理学家“西奥多·冯·卡门”(1881年-196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冯·卡门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冯·布劳恩环形山

冯·布劳恩环形山(Von Braun)是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西侧的一座大型古陨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火箭总设计师暨美国航空航天工程主设计师沃纳·冯·布劳恩(1912年-1977年),1994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冯·布劳恩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冯·德帕伦环形山

冯·德帕伦环形山(Von der Pahlen)是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出生于俄罗斯的德国天文学家伊曼纽尔·冯·德帕伦男爵(1882年-1952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冯·德帕伦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冯·诺伊曼环形山

冯·诺伊曼环形山(Von Neumann)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二十世纪匈牙利裔美籍犹太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1903年-195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冯·诺伊曼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冯·贝凯希环形山

冯·贝凯希环形山(von Békésy)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匈牙利裔美国物理学家、生物物理学家暨生理学家格奥尔格·冯·贝凯希(1899年-1972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冯·贝凯希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冯·贝林陨石坑

冯·贝林陨石坑(Von Behring)是月球正面东部的一座大型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德国医生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1854年-1917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冯·贝林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冯·蔡佩尔环形山

冯·蔡佩尔环形山(Von Zeipel)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瑞典天文学家爱德华·雨果·冯·蔡佩尔(Edvard Hugo von Zeipel,1873年-1959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冯·蔡佩尔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冯·拜耳陨石坑

冯·拜耳陨石坑(von Baeyer)是位于月球正面南极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德国有机化学家阿道夫·冯·拜耳(1854年-1917年),2009年1月22日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冯·拜耳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出版社

出版社是指从事书籍、报纸及刊物出版,通过经营獲得利益、名声或者知识积累目标的企业。它的主要工作是先付给作者一定的报酬,再把该作品通过合法的渠道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兹威基环形山

兹威基环形山(Zwicky)是月球背面一座古老的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威基(1898年-1974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兹威基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图书

图书,通常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书通常由墨水、纸张、羊皮紙或者其他材料固定在书脊上组成。组成书的一张纸称为一张,一张的一面称为一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狭义图书的概念也在扩展,制作书的材料也在改变,如电子格式的电子书。 从广义理解的图书,则是一切传播訊息的媒介。书也指文学作品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图书馆信息学中,书被称为,以区别于杂志、学术期刊、报纸等连载期刊。所有的书面作品(包括图书)的主体是文学。在小说和一些类型(如传记)中,书可能还要分成卷。对书特别喜爱的人被称为爱书者或藏书家,更随意的称呼是书虫或者书呆子。 买书的地方叫书店,图书馆則是可以借閱書籍的地方。2010年,谷歌公司估计,从印刷术发明至今,大概出版了一亿三千万本不同書名的书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图书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犹太人 · 查看更多 »

玛丽·萨普

玛丽·萨普(Marie Tharp,),美國女性地質學家、海洋學家。她與合作繪製了世界上第一幅科學性的全球海底地形圖。薩普的研究讓大眾得以知道大西洋中洋脊的存在,並徹底改變了大眾對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學認知。.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玛丽·萨普 · 查看更多 »

灿德尔环形山

灿德尔环形山(Tsander)是月球背面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约形成于前酒海纪期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俄罗斯航天学家,早期火箭发动机开发者,波罗的海德国人弗里德里希·阿尔图罗维奇·灿德尔(1887年–193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灿德尔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霍利·塔克

查德·霍利·塔克(1859年10月29日-1952年3月31日)是一位美国天文学家。 他出生于缅因州威斯卡西特(Wiscasset)的一个船户和航海家庭。在海上度过其童年,14岁后进入理海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但对天文学非常感兴趣。1789年毕业后,成为达德利天文台的一名助理,在那里呆了四年,并在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United States Coast and Geodetic Survey)短期工作过一段时间。 1883年他作为一名数学和天文学教授加入理海大学。一年后得到一个阿根廷国家天文台的职位,主要协助研究南半球星空,在那里工作了九年。然后,在1893年成为利克天文台的员工,主要进行对恒星位置作精确测量的子午圈计划,一直在该天文台工作到1908年。 1908年他曾到阿根廷的圣路易省对南部天空中的恒星位置进行了测量,这些测量结果后被编入到利克天文台星表中,在此次调查中他总共观察了208002颗恒星。 在阿根廷调查结束后,他回到了利克天文台。1914年,娶了该台的一位秘书-露丝·斯坦登(Ruth Standen)。而后继续在利克天文台工作至1926年退休,成为一名名誉退休天文学家。退休后他在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图(Palo Alto)度过了余生。 在他一生的职业生涯中,共发表过53篇科学论文。身后留下了妻子、两位女儿和一位外孙。.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理查德·霍利·塔克 · 查看更多 »

祖基环形山

基环形山(Zucchius)是位于月球正面西南边沿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11亿年前的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意大利耶稣会修士数学家暨天文学家"尼科洛·祖奇"(1586年-1670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祖基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祖冲之

沖之(公元),字文远,范阳郡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刘宋时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也是数学家。.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祖冲之 · 查看更多 »

祖冲之环形山

冲之环形山(Tsu Chung-Chi)是月球背面一座相对较小的撞击坑,约形成于早雨海世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暨天文学家祖冲之(429年-500年),1961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祖冲之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祖皮陨石坑

石坑(Zupus)是月球正面位于风暴洋西南端的一座撞击坑残迹,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意大利耶稣会教士暨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乔瓦尼·巴蒂斯塔·祖皮"(Giovanni Battista Zupi,1590年-165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祖皮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空气动力学

氣動力學 (Aerodynamics),是流體力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物體在空氣或其它氣體中運動時所產生的各種力。.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空气动力学 · 查看更多 »

第谷·布拉赫

谷·布拉赫(Tycho Brahe,),丹麥貴族,天文學家兼占星術士和煉金術士。他最著名的助手是克卜勒。.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第谷·布拉赫 · 查看更多 »

第谷环形山

#重定向 第谷坑.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第谷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策尔纳陨石坑

尔纳陨石坑(Zöllner)是位于月球正面狂暴湾西面的一座撞击坑残迹,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曾研究过错视的德国天体物理学家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策尔纳(Johann Karl Friedrich Zöllner,1834年-1882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策尔纳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策林格陨石坑

林格陨石坑(Zähringer)是位于月球正面静海西南边缘附近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德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策林格"(Joseph Zähringer,1929年-1970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策林格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米利都学派

米利都学派是前苏格拉底哲学的一个学派,被誉为是西方哲学的开创者,由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创建。米利都学派开创了理性思维,试图用观测到的事实而不是用古代的希腊神话来解释世界。 米利都学派的学者大多出身于古希腊伊奥尼亚地区的海港城市米利都,著名的哲学家有泰勒斯、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 米利都学派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万物的本源。泰勒斯的观点是万物本源于水,而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是无限者(希腊语:ἀπείρων) 。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氣體,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程产生的。.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米利都学派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杨格尔

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杨格利 (Михаил Кузьмич Янгель;1911年11月7日-1971年10月25日是苏联导弹设计领军人。 1937年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后,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先后担任过著名飞机设计师尼古拉·谢苗诺夫·波利卡尔波夫和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的助手,然后转入弹道导弹领域,负责制导系统,曾做过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的助手,他在乌克兰第聂伯罗建立了一个火箭推进中心,后来在1954年成立的南方设计局前身。杨格尔为大规则生产和发展洲际导弹首先解决了可贮藏推进剂问题,他的部门设计了可用于宇宙航行的R-12德维纳河导弹、R-16洲际弹道导弹和R-36火箭。现今的旋风系列运载火箭、第聂伯运载火箭仍才使用之中。1960年杨格利曾险些丧生于R-16开发过程中的"涅杰林灾难"(Nedelin catastrophe)。 扬格利设计局隶属于谢尔盖·纳西耶夫所领导的苏联通用机械工业部。由于杰出的工作表现,他剖于1960年和1967年分别被授于列宁奖和苏联国家奖。他曾4次被授于列宁奖、十月革命勋章以及无数次的其它奖章 。1971年于莫斯科去世。 以杨格利的名字命名的主要地方:.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杨格尔 · 查看更多 »

紫金山

紫金山又名蔣山、鍾山、神烈山,位于中国江蘇南京城东,东西约7公里,南北约3公里,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主峰北高峰海拔高程448.2米。 钟山风景区山、水、城、楼、林浑然一体,是南京名胜古迹集中的风景区,共有50多个景点,素有钟山龙蟠之美誉。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紫金山 · 查看更多 »

约翰·冯·诺伊曼

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原名诺依曼·雅诺士·拉约士(Neumann János Lajos,),出生於匈牙利的美國籍猶太人数学家,现代電子計算機与博弈论的重要创始人,在泛函分析、遍历理论、几何学、拓扑学和数值分析等众多数学领域及計算機學、量子力學和经济学中都有重大貢獻。 冯·诺伊曼从小就以过人的智力与记忆力而闻名。冯·诺伊曼一生中发表了大约150篇论文,其中有60篇纯数学论文,20篇物理学以及60篇应用数学论文。他最后的作品是一个在医院未完成的手稿,后来以书名《》发布,表现了他生命最后时光的兴趣方向。 “诺依曼”和“诺伊曼”2种同音不同字的德音汉语译名写法都比较常见。另外也有资料采用其英音汉语译名“冯纽曼”。.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约翰·冯·诺伊曼 · 查看更多 »

约翰·格奥尔基·特拉勒斯

约翰·格奥尔基·特拉勒斯(Johann Georg Tralles),1763年10月15日生,1822年11月19日去世,是一位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他出生于德国汉堡,1783年始就读于哥廷根大学,1785年成为伯尔尼大学教授,1810年受聘为柏林大学数学教授。 1798年他作为瑞士代表出席了在法国召开的国际米制标准大会,并当选为国际度量衡委员会会员。会后,他将一个铁制的标准米尺模型复制品作为礼物送给瑞士勘测大师"费迪南德·鲁道夫·哈斯勒"。从1803年到1805年两人一道完成了对伯尔尼地志勘测。 1819年他发现了"1819号大彗星",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特拉勒斯彗星" 。 他还发明了酒精计,一种用于测量液体中酒精含量的装置。 1822年11月19日他在英国伦敦去世。月球上的特拉勒斯陨石坑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约翰·格奥尔基·特拉勒斯 · 查看更多 »

约翰内斯·开普勒

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德国天文學家、數學家。开普勒是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為人知的成就為开普勒定律,這是稍後天文學家根據他的著作《新天文学》、《世界的和諧》、《哥白尼天文学概要》萃取而成的三條定律。這些傑作對艾薩克·牛頓影響極大,啟發牛頓後來想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开普勒曾在奥地利格拉茨的一家神学院担任数学教师,成为汉斯·乌尔里奇·艾根伯格亲王(Hans Ulrich von Eggenberg)的同事。后来,他成了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助手,并最终成为皇帝鲁道夫二世(Rudolf II)及其两任继任者马蒂亚斯(Matthias)和费迪南二世的皇家数学家。他还曾经在奥地利林茨担任过数学教师及华伦斯坦(Wallenstein)将军的顾问。此外,他在光学领域做了基础性的工作,发明了一种改进型的折光式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并提及了同时期的伽利略利用望远镜得到的发现。 开普勒生活的年代,天文学与占星学没有清楚的区分,但是天文学(文科中数学的分支)与物理学(自然哲学的分支)却有着明显的区分。因為宗教信仰,克卜勒將宗教論點和理由寫進他的作品。因為相信上帝用智慧創造世界,人只要透過自然理性之光,也可理解上帝創造的計畫。。开普勒将他的新天文学描述为“天体物理学”、“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旅行”、“亚里士多德宇宙论的补充”、通过将天文学作为通用数学物理学的一部分改变古代传统的物理宇宙学。.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约翰内斯·开普勒 · 查看更多 »

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

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Johannes van der Waals,),荷兰物理学家,曾任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对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所作的工作。获得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范德瓦耳斯力。.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 · 查看更多 »

约翰内斯·温克勒

约翰内斯·温克勒(Johannes Winkler)1897年5月29日生,1947年12月27日去世,是一位德国火箭先驱,德国火箭协会创始成员之一,在欧洲率先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注释: 1931年2月21日,HW-I 只爬升了3米(奥德韦&夏普,第18页).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约翰内斯·温克勒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汤姆孙

约瑟夫·汤姆孙爵士,OM,FRS(Sir Joseph John Thomson,,簡稱J.J.Thomson),英国物理学家,电子的发现者。.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约瑟夫·汤姆孙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温洛克

约瑟夫·温洛克(Joseph Winlock)是一位美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1826年2月6日,他出生在肯塔基州谢尔比县,是约瑟夫·温洛克将军(1758年-1831年)的孙子。1845年从肯塔基谢尔比学院毕业后,被任命为该学院数学和天文学教授。 从1852年一直到1857年,他为美国星历和航海年历做计算员工作,搬至马萨诸塞州剑桥后,曾一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数学系主任,后来又返回年鉴办公室担任主任一职。1853年当选为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1863年,他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50名特许院士之一 ,三年后,接替乔治·邦德出任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并对该机构进行了许多重大改进。他还被聘任为哈佛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他留在该大学,最后成为大地测量学教授,直到他在1875年6月11日突然去世。 他的主要天文工作包括测量子午圈、编制双星表和恒星测光。他还组织了1860年在肯塔基和1870前往西班牙的日食观察活动。 月球上的温洛克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约瑟夫·温洛克 · 查看更多 »

维加环形山

维加环形山(Vega)是月球正面东南部一座古老的撞击坑残迹,约形成于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斯洛文尼亚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及炮兵军官"尤里·弗赖赫尔·冯·维加"男爵(Georg Freiherr von Vega,1754年-1802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加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维尔塔宁陨石坑

维尔塔宁陨石坑(Virtanen)是月球背面北半球上一座年轻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芬兰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1895年-1973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尔塔宁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维尔纳环形山

维尔纳环形山(Werner)是月球正面中南部高地上一座相对年轻的大陨坑,约形成于32亿年-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德国数学家暨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约翰尼斯·维尔纳(Johann Werner,1468年-1528年) Autostar Suite Astronomer Edition.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尔纳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维尔纳茨基环形山

维尔纳茨基环形山(Vernadskiy)是位于月球背面的一座大撞击坑,形成年代不详,其名称取自俄罗斯/前苏联矿物学家和地球化学家,20世纪知名人士"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茨基"(1863年-1945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尔纳茨基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维尔特陨石坑

维尔特陨石坑(Wildt)是位于月球正面东侧边沿上的一座小撞击坑,原名为卫星坑"孔多塞 K",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德裔美籍天文学家"鲁伯特·维尔特"(Rupert Wildt,1905年-1976年)之名重新命名了它Morphological Moon craters catalog。.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尔特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维尔耶夫陨石坑

维尔耶夫陨石坑(Vil'ev)是位于月球背面赤道区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俄罗斯天文学家"米哈伊尔·阿纳托尔耶维奇·维尔耶夫"(Mikhail Anatol'evich Vil'ev,1893年-1919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尔耶夫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维希曼陨石坑

维希曼陨石坑(Wichmann)是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德国天文学家"莫里茨·路德维格·格奥尔格·维希曼"(1821年-1859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希曼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维佳陨石坑

维佳陨石坑(Vitya)是位于月球正面雨海西部一座细小的撞击坑,为前苏联搭载了月球车1号的太空探测器-月球17号的登月点,其名称取自俄语名"维肯季"的昵称,以纪念月球车遥控项目组操控员-维肯季·格里戈里耶维奇·萨马尔,2012年6月14日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由于该陨坑尺寸较小,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惯例,该名称并不特指具体之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佳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维勒陨石坑

维勒陨石坑(Wöhler)是月球正面位于东南崎岖高地上的一座小撞击坑,形成年代尚不详,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1800年-1882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勒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维纳环形山

维纳环形山(Wiener)是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杰出的数学家暨哲学家,控制论和人工智能理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Joseph Lade Pawsey,1894年-1964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纳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维维亚尼陨石坑

维维亚尼陨石坑(Viviani)是位于月球背面的一座小撞击坑,形成年代未知,其名称取自意大利物理学家暨数学家温琴佐·维维亚尼(1622年-1703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维亚尼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维特鲁威

尔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Marcus Vitruvius Pollio,约公元前80年或前70年-约公元前25年)是古罗马的作家、建筑师和工程师,他的创作时期在公元前1世纪,他的生平不詳,连他的名字马尔库斯和姓波利奥也只是由伐温提努斯(Cetius Faventinus)提到过,他的生平年代主要是根据他的作品确定的。 他出生时是罗马的自由民,可能是出生于坎帕尼亚,他曾经在凯撒的军队中服过役,在西班牙和高卢驻军,他可能是军中的工程师,制作攻城的机械。他后期由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直接授予养老金,他生前可能并不太出名。 他写了一部《建筑十书》,并献给奥古斯都,这是一部用拉丁文写的关于建筑的论著,是目前西方古代唯一一部建筑著作,我们只是从他这部著作中才知道他是一位建筑师,当时罗马帝国在不列颠岛的总督曾经提到他为连接管道设计了管径标准。唯一他自己说的由他建造的建筑是法诺镇的会堂,但现在已经丝毫痕迹也没有存留。 最使维特鲁威出名的还是他的《》(De Architectura),他在书中为建筑设计了三个主要标准:持久、有用、美观(firmitas, utilitas, venustas),维特鲁威认为建筑是对自然的模仿,正如鸟和蜜蜂筑巢, 人类也用自然材料造建筑物保护自己,为了建筑美观,先后发明了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其中的比例要依照最美的比例-人体比例,后来达·芬奇依照他的描述画了《建筑人体比例图》(维特鲁威人),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圆中,放入了一个人体。 维特鲁威可能并不是古代西方第一位建筑师,但是第一位能把建筑原理写下来的人,他列举了一些古代建筑,他并没有进行创造,只是把已经存在的建筑法则进行条理化,但他的描述要包括许多现代建筑门类,包括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园林规划、艺术加工和工艺制造等,从语源学上讲,拉丁词“建筑”是从希腊语的“领导”和“建设者”派生出来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包括了城市规划、建筑概论、建筑材料、神庙构造、希腊柱式的应用、公共建筑(浴室、剧场)、私家建筑、地坪与饰面、水力学、计时、测量、天文、土木、军事机械等。 《建筑十书》在1414年被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家波焦·布拉喬利尼重新发现,1486年在罗马重新出版,1520年被翻译成意大利语、法语(1547年)、英语、德语(1575年)和西班牙语,原有的插图已经佚失,16世纪又根据其中的描述加上木版画插图,这本书很快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和新古典主义时期建筑界的经典。.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特鲁威 · 查看更多 »

维特鲁威陨石坑

维特鲁威陨石坑(Vitruvius)是位于月球正面静海西侧边缘的一座小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古罗马建筑师暨机械师、百科全书编纂人马尔库斯·波利奥·维特鲁威(约公元前一世纪),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特鲁威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维萨里环形山

维萨里环形山(Vesalius)是位于月球背面赤道以南100公里处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文艺复兴时期出生于布鲁塞尔的医生和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创始人安德雷亚斯·维萨里(1514年-1564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萨里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维萨拉陨石坑

维萨拉陨石坑(Väisälä)是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阿里斯塔克斯高原上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芬兰天文学家、光学家暨测量学家尔约·维萨拉(1891年-1971年),1973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萨拉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维舍特陨石坑

维舍特陨石坑(Wiechert)是位于月球背面南极附近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物理学家埃米尔·约翰·维舍特(Emil Johann Wiechert,1861年-1928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舍特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维里陨石坑

维里陨石坑(Very)是位于月球正面澄海东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华盛顿·维里"(Frank Washington Very,1852年-1927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里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维恩陨石坑

维恩陨石坑(Verne)是位于月球正面雨海西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拉丁男性名,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恩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维泰洛陨石坑

维泰洛陨石坑(Vitello)是月球正面西南位于湿海南部边沿上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中世纪波兰学者"叶拉兹穆斯·西奥莱克·维泰洛"(Erazmus Ciolek Witelo,1220年-128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泰洛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维泽包尔环形山

维泽包尔环形山(Wurzelbauer)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部崎岖高地上的一座大型古陨坑残迹,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天文学家“约翰·菲利普·冯·维泽包尔”(Johann Philipp von Wurzelbauer,1651年-172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泽包尔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维斯廷环形山

维斯廷环形山(英語:Vestine)是位于月球背面的一座古老的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欧内斯特·哈里威斯汀"(Ernest Harry Vestine,1906年至1968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该环形山也被称为"撞击坑 111"。.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维斯廷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杰米森·范德格拉夫

罗伯特·杰米森·范德格拉夫(Robert Jemison Van de Graaff,),荷兰裔美国物理学家,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卡卢萨。1929年,范德格拉夫发明了范德格拉夫起电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罗伯特·杰米森·范德格拉夫 · 查看更多 »

罗特斯勒环形山

罗特斯勒环形山(Wrottesley)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东南岸的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晚雨海世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英国天文学家"约翰·罗特斯勒"(John Wrottesley,1798年-186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罗特斯勒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羅馬元老院

羅馬元老院(Senatus)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在羅馬共和国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羅馬元老院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怀特

爱德华·希金斯·怀特二世(Edward Higgins White, II,)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双子星4号以及阿波罗1号任务。执行双子星4号任务时,怀特成为了第一个进行太空漫步的美国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爱德华·怀特 · 查看更多 »

瑞士人

士人(die Schweizer, les Suisses, gli Svizzeri, ils Svizzers)指瑞士公民或於瑞士出生的居民。這一名稱來自於施維茨,並自16世紀起泛指舊瑞士邦聯。 雖然現代意義上的瑞士聯邦起源於1848年的浪漫民族主義時期,但瑞士並不是一個民族國家,“瑞士人”也不只是指一個由單一民族組成的群體,另一方面,聯邦(建立在“協商民主”的共同民族思想之上),這一詞也與傳統語言學上的含義或用於民族意識下的術語截然不同。 瑞士人自1815年約170萬人,至2009年已達676萬人,其中90%居住於瑞士境內,居於國外者約有60%居住於歐盟境內,最大的海外社群則位於加拿大。.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瑞士人 · 查看更多 »

炼金术

鍊金術是中世纪的一种化学哲学的思想和始祖,是当代化学的雏形。其目标是通過化學方法将一些基本金属转变为黃金,制造万灵药及制备长生不老药。现在的科学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但是直到19世纪之前,鍊金術尚未被科学证据所否定。包括艾萨克·牛顿在内的一些著名科学家都曾进行过鍊金術尝试。現代化学的出现才使人们对鍊金術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鍊金術在一个复杂网络之下跨越至少2500年,曾存在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波斯、印度、中国、日本、朝鮮、古希腊和罗马,以及穆斯林文明,然后在欧洲存在直至19世纪。.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炼金术 · 查看更多 »

瓦尔特·蒂尔

尔特·蒂尔博士(Walter Thiel)是前一位德国火箭科学家,瓦尔特·蒂尔在为纳粹德国A4 (V-2)火箭的成功开发起了决定性作用。.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瓦尔特·蒂尔 · 查看更多 »

瓦尔格廷环形山

尔格廷环形山(Wargentin)是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被熔岩淹没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八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暨人口学家"佩尔·威廉·瓦尔格廷"(Pehr Vilhelm Wargentin,1717年-1783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瓦尔格廷环形山位置图.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瓦尔格廷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瓦利尔环形山

利尔环形山(Valier)是位于月球背面赤道区中的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奥地利火箭先驱、德国星际航行协会创始人"马克斯·瓦利尔"(Max Valier,1895年-193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瓦利尔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瓦维洛夫环形山

维洛夫环形山(Vavilov)是月球背面赤道区一座年轻的大撞击坑,从地球无法直接看到,约形成于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俄罗斯及苏联著名遗传学、植物学及地理学科学家,苏联科学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及列宁农业科学院院士"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1887年-1943年)和苏联物理学家、苏联物理光学科学创始人,苏联科学院院士兼院长"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Sergey Ivanovich Vavilov,1891年-195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瓦维洛夫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瓦特环形山

特环形山(Watt)是位于月球正面南部区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八世纪苏格兰工程师、蒸汽机改良者"詹姆斯·瓦特"(1736年-1819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瓦特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莲京娜·弗拉基米罗芙娜·捷列什科娃(a,)是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宇航员。1963年6月16日,她单独乘坐“东方六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苏联英雄,苏联空军少将。她还是技术科学副博士,两次獲授列宁勋章;荣获联合国和平金奖,以及世界许多国家授予的高级奖章,是世界上十几个城市的荣誉市民;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目前捷列什科娃还在继续积极地从事社会活动,希望能夠参加火星探险。在2014年冬季奥运会,她是开幕式上奥林匹克旗帜的旗手。.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 查看更多 »

瓦西亚陨石坑

西亚陨石坑(Vasya)是位于月球正面雨海西部的一座微型撞击坑,为前苏联搭载了月球车1号的太空探测器-月球17号的登月点,其名称取自俄语名“瓦西里”的昵称,以纪念月球车遥控项目组成员-瓦西里·伊万诺维奇·丘布金,2012年6月14日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由于该陨坑尺寸较小,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规则,该名称并不特指具体之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瓦西亚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瓦茨陨石坑

茨陨石坑(Watts)是位于月球正面静海东侧边沿的一座小撞击坑残迹,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Chester Burleigh Watts,1889年-1971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瓦茨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瓦雷拉陨石坑

雷拉陨石坑(Valera)是位于月球正面雨海西部一座细小的撞击坑,为前苏联搭载了月球车1号的太空探测器-月球17号的登月点,其名称取自俄语名“瓦莱里”的昵称,以纪念月球车遥控项目组天线方位操纵员瓦莱里·米哈伊洛维奇·萨帕拉诺夫,2012年6月14日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由于该陨坑尺寸较小,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惯例,该名称并不特指具体之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瓦雷拉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瓦沙基泽陨石坑

沙基泽陨石坑(Vashakidze)是位于月球背面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前苏联及格鲁吉亚天文学家"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瓦沙基泽"(Mikhail Alexandrovich Vashakidze,1909年-195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瓦沙基泽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瓦波夫斯基陨石坑

波夫斯基陨石坑(Wapowski)是位于月球正面南极区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波兰制图家"伯纳德瓦·波夫斯基"(Bernard Wapowski,1450年-1535年),200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瓦波夫斯基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瓦斯科·達伽馬

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是葡萄牙探險家,初代维迪格拉伯爵,中文譯名多簡稱「達伽馬」或「達迦馬」,他是歷史上第一位從歐洲航海到印度的人(1498年),该航路绕过地中海沿岸及危险的阿拉伯半岛,为日后葡萄牙对外殖民扩张铺平道路。達伽馬全程的航程是當時最長的航程,長度比沿著赤道繞地球一圈的距離要長。 在達伽馬發現印度的一百年後,英國、荷蘭及法國等歐洲國家開始挑戰葡萄牙在非洲、印度洋及遠東海權的獨霸局面,也開始另一波歐洲國家的亞洲殖民行動。 達伽馬在1498年5月20日抵達印度的科澤科德,在印度进行香料貿易,藉由貿易提昇葡萄牙帝國的經濟,香料一開始是以黑胡椒和桂皮為主,并很快加入了欧洲人没有见过的其他香料,葡萄牙因此成為經濟強權。 達伽馬二次率領艦隊前往印度,分別是第一次和第四次的航行,也是達伽馬的第一次及第二次航行。他因為對葡萄牙的貢獻成為葡屬印度總督,在1519年受封為一世。今天來看他仍然是一個優秀的探險家。葡萄牙的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就是為歌頌瓦斯科·達伽馬而作。他的第一次印度之旅視為第一波全球多元文化浪潮的開始。 後世史家認為達伽馬是在航海家亨利之後唯一成功開拓葡萄牙海上貿易的探險家,除了他首先連起非洲與亞洲的航線,他對於政治和戰爭的精明也使得葡萄牙取得海上貿易角頭的地位,葡萄牙文學中「全國史詩」national epic,就有相當一部分在描寫達伽馬的遠航。在麥可·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瓦斯科·達伽馬名列第86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瓦斯科·達伽馬 · 查看更多 »

瓦斯科·达伽马环形山

斯科·达伽马环形山(Vasco da Gama)是月球正面西侧边缘上的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或前酒海纪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以地理大发现时代葡萄牙伟大的探险家及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1469年–1524年)之名命名,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瓦斯科·达伽马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瓦拉赫陨石坑

拉赫陨石坑(Wallach)是位于月球正面静海东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德国有机化学家,19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奥托·瓦拉赫(1847年-1931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瓦拉赫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男性

男性,是指雄性的人類,與雌性人類即女性相對。男性這個名詞是用來表示生物學上的性別劃分,正式只適用於稱呼人類,但有時侯也會用作稱呼其他生物,同時亦可指文化上的性別角色。 和其他大部份的哺乳類一様,男性的基因組中包括一個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以及一個來自父親的Y染色體。相較於女性胚胎,男性胚胎會分泌較多雄激素.較少雌激素。而性類固醇量的相對差異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生理學差異的主要原因。在青春期時,荷爾蒙會刺激身體分泌雄激素,造成第二性徵的發展,因此兩性會有更明顯的差異。 「男人」通常是專指成年的男性,與女人相對;但當「男人」作為一個集合名詞時,則泛指任何年齡的男性。「男孩」是年輕未成年的男性,或者剛成年的年輕男性。.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男性 · 查看更多 »

無線通訊

無線通訊(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指多個節點間不經由導體或纜線傳播進行的遠距離傳輸通訊, 利用收音機、無線電等都可以進行無線通訊。 無線通訊包括各種固定式、移动式和便携式应用,例如、手機、个人数码助理及無線網路。其他无线电無線通訊的例子還有GPS、、無線滑鼠等。 大部份無線通訊技術會用到无线电,包括距離只到數公尺的Wi-fi,也包括和航海家1號通訊、距離超過數百萬公里的深空網路。但有些無線通訊的技術不使用无线电,而是使用其他的電磁波無線技術,例如光、磁場、電場等。.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無線通訊 · 查看更多 »

牧师

牧師是指基督教的團體中,專職負責帶領及照顧其他基督徒的神职人员。聖經原文的用字就是牧羊人之意。雖然天主教會也有類似的職位,但「牧師」一词在中文语境中特指新教的基層神職人員。.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牧师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家

物理學家是指受物理學訓練、並以探索物質世界的組成和運行規律(即物理學)為目的科學家。研究範疇可細至構成一般物質的微細粒子,大至宇宙的整體,不同的範圍都會有相對的專家。對應於物理學分為理論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物理学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物理學中理論和實驗都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有时候這樣的分類很難界定,只不過在一個物理學家更偏重理論的情况下,被稱為理論物理學家的例子包括爱因斯坦、海森堡、狄拉克、埃爾溫·薛丁格、尼爾斯·波耳、楊振寧等;而若偏重實驗,則稱為實驗物理學家,例如艾薩克·牛頓、法拉第、亨利·貝克勒、尼古拉·特斯拉、馬克斯·馮·勞厄、約瑟夫·湯姆森、歐內斯特·勞倫斯、吳健雄、威廉·肖克利、朱棣文等。.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物理学家 · 查看更多 »

特埃特图斯陨石坑

特埃特图斯陨石坑(Theaetetus)是位于雨海东侧边缘附近的一座月球撞击坑,以古希腊数学家雅典的特埃特图斯(公元前417年-公元前369年)之名命名,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特埃特图斯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特巴特陨石坑

特巴特陨石坑(Tebbutt)是月球正面位于危海西南岸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约翰·特巴特"(John Tebbutt,1834年-1916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特巴特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特纳陨石坑

特纳陨石坑(Turner)是位于月球正面赤道附近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英国天文学家暨地震学家赫伯特·豪尔·特纳(Herbert Hall Turner,1861年-193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特纳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特鲁夫洛陨石坑

特鲁夫洛陨石坑(Trouvelot)是位于月球正面冷海以南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法国艺术家、天文学家暨业余昆虫学家艾蒂安·利奥波德·特鲁夫洛(1827年-189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火星上也有一座同名撞击坑。.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特鲁夫洛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特里斯纳凯尔陨石坑

特里斯纳凯尔陨石坑(Triesnecker)是月球正面中央区一座醒目的撞击坑,就坐落在中央湾中,大约形成于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奥地利耶稣会天文学"弗朗茨·德·保拉·特里斯纳凯尔"(Franz de Paula Triesnecker,1745年-1817年),1935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特里斯纳凯尔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特朗普勒环形山

特朗普勒环形山(Trumpler)是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瑞士裔美国天文学家"罗伯特·朱利叶斯·特朗普勒"(Robert Julius Trumpler,1866年-195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特朗普勒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特斯拉陨石坑

特斯拉陨石坑(Tesla)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古老大陨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194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特斯拉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特拉勒斯陨石坑

特拉勒斯陨石坑(Tralles)是位于月球正面东北部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物理学家暨数学家"约翰·格奥尔基·特拉勒斯"(1763年-1822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特拉勒斯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狮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 (Leonids lee-uhnids)是與周期大約33年的坦普爾·塔特爾彗星有關的一個流星雨。獅子座流星雨的得名是因為這個流星雨輻射點的位置在獅子座。在2009年,這個流星雨的尖峰時間在11月17日(世界時),每小時的數量可能高達500顆,尚不足以成為流星暴(每小時超過1,000顆流星的大流星雨)。 地球經常會通過彗星殘留下來的流星體質點溪流,在這種溪流裡包含了許多固體的流星體顆粒,而這些顆粒是彗星在接近太陽到木星軌道之內後,被太陽加熱使冰凍的氣體蒸發而連帶被噴射出來的,且典型的顆粒不大於塵埃的大小。流星主要的來源是流星體與空氣分子摩擦並汽化的塵埃 , 並且這些微小的碎屑與大氣層內單獨的原子碰撞會造成空氣的游離。當空氣的分子重新結合時,溫度會降低並釋放出光子。較大的顆粒會與較小的顆粒流分離,形成火流星或是火球,並在大氣中留下發光的軌跡。獅子座流星雨以有許多如此明亮的流星而著名。彗星每次回歸時都會在相似的軌道上留下許多的流星體,它們的差異是受到木星的擾動造成的(完整的說明請參考)。歷次回歸的尾跡一起組成流星體的溪流,可是古老的尾跡已經不能產生壯觀的流星雨(每分鐘只有幾顆流星),因此雖然每年的11月17日都有流星雨,但每年的流星數量都會變化。換言之,越年輕的尾跡在太空中有著越高的粒子濃度,當地球經過時也越容易形成流星暴,相較於週年的背景流星(每小時1到2顆)和流星雨背景(每小時數顆),每小時可以計量到超過1,000顆以上的流星。.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狮子座流星雨 · 查看更多 »

盖欧尔格·冯·贝凯希

欧尔格·冯·贝凯希(Georg von Békésy,),或贝凯希·哲尔吉(Békésy György),是一位出生在布达佩斯的匈牙利生物物理学家。 1961年,他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其对哺乳动物听觉器官中耳蜗所发挥的功能的研究。.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盖欧尔格·冯·贝凯希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

芝加哥(Chicago)位于美国中西部,属伊利诺伊州,為库克县縣治,东临密歇根湖,辖区内人口约290万。芝加哥及其郊区组成的大芝加哥地区,人口超过900万,是美国仅次于紐約、洛杉矶的第三大都会区。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也是美國第二繁忙的机场。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為美国最重要的铁路、航空樞紐。芝加哥同時也是美国主要的金融、期货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自1837年建市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之一。芝加哥常见的别名包括:“风城”等。 2014年全球城市排名中排名第7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芝加哥 · 查看更多 »

芝诺环形山

芝诺环形山(Zeno)是位于月球正面东北部的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其名称取自古希腊哲学家,斯多噶学派创始人季蒂昂的芝诺(约公元前335-公元前263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芝诺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芬宁·梅因纳斯环形山

芬宁·梅因纳斯环形山(Vening Meinesz)是月球背面赤道区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荷兰地球物理学家及测量学家"费利克斯·安德烈斯·芬宁·梅因纳斯"(Felix A. Vening Meinesz,1887年-196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芬宁·梅因纳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韦布陨石坑

韦布陨石坑(Webb)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英国天文学家"托马斯·威廉·韦布"(Thomas William Webb,1806年-188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韦布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韦伯陨石坑

韦伯陨石坑(Weber)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物理学家威廉·爱德华·韦伯(1804年-189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韦伯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韦克斯勒环形山

韦克斯勒环形山(Wexler)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5-38亿年前的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气象学家哈里·韦克斯勒(1911年-1962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韦克斯勒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韦达环形山

韦达环形山(Vieta)是月球正面西北部一座古老的大型撞击坑,形成于酒海纪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16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代数符号的创始人弗朗索瓦·韦达(1540年–1603年), 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韦达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韦钦金环形山

韦钦金环形山(Vetchinkin)是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前苏联空气动力学、航空、风能领域科学家,技术科学博士"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韦钦金"(Vladimir Petrovich Vetchinkin,1888年-195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韦钦金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韦格尔陨石坑

韦格尔陨石坑(Weigel)是位于月球正面西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暨哲学家埃哈德·韦格尔(Erhard Weigel,1625年-1699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韦格尔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菲尔绍陨石坑

菲尔绍陨石坑(Virchow)是月球东部,位于界海东南岸的纳皮尔环形山坑内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德国政治学、医生、病理学家、组织结构学家及生理学家"鲁道夫·路德维希·卡尔·菲尔绍"(1821年-1902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菲尔绍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萨库托环形山

萨库托环形山(Zagut)是月球正面东南高地区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西班牙籍犹太人天文学家暨数学家、占星师"亚伯拉罕·本·塞缪尔·萨库托"(Abraham Ben Samuel Zagut,1450年-1522年),紧挨该陨坑的拉比列维环形山是另一座以西班牙籍犹太人"吉尔松尼德"(Gersonides)所命名的陨坑,二者对天文测量仪的开发都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萨库托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風能

能是因空氣流動而產生的一種可利用的能量。空氣流具有的動能稱風能。空氣流速越高,它的動能越大。用風車可以把風的動能轉化為有用的機械能;而用風力發動機可以把風的動能轉化爲有用的電力,方法是透過傳動軸,將轉子(由以空氣動力推動的扇葉組成)的旋轉動力傳送至發電機。全世界以風力產生的電力在2008年共約2192億度,當年風力供應電力佔全世界用電量的1%,在2014年時全球風力發電量已增長到佔總用電量3%。風能雖然對大多數國家而言還不是主要的能源,但在2000年到2015年之間已經成長了二十四倍。 風能是風的能量轉換成可利用的能量形式,例如使用風力渦輪機產生電力,風車產生機械動力,風泵抽水或排水,或風帆推動船。在現代,渦輪葉片將氣流的機械能轉為電能而成為發電機。在中古與古代則利用風車將蒐集到的機械能用來磨碎穀物或抽水。 一間大型的風力發電廠可以由連接輸電網的數百台風力發動機組成。 風能量是豐富、可再生、分佈廣泛、不產生污染,也不會排放溫室氣體。 我們把地球表面一定範圍內,經過長期測量、調查與統計得出的平均風能密度的概況稱該範圍內能利用的依據,通常以能密度線標示在地圖上。 人類利用風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例如帆船,但數千年來,風能技術發展緩慢,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但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來,在常規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態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下,風能作為新能源的一部分才重新有了長足的發展。風能作為一種無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對沿海島嶼,交通不便的偏遠山區,地廣人稀的草原牧場,以及遠離電網和近期內電網還難以達到的農村、邊疆,作為解決生產和生活能源的一種可靠途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即使在發達國家,風能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新能源也日益受到重視,比如:美國能源部就曾經調查過,單是德克薩斯州和南達科他州兩州的風能密度就足以供應全美國的用電量。 2003年美國的風力發電成長就超過了所有發電機的平均成長率。自2004年起,風力發電更成為在所有新式能源中已是最便宜的了。在2001年風力能源的成本已降到20世纪6、70年代時的五分之一,而且隨著大瓦數發電機的使用,下降趨勢還會持續。.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風能 · 查看更多 »

西奥多·冯·卡门

卡尔曼·托多尔(Kármán Tódor,全名Szőllőskislaki Kármán Tódor),德文西奥多·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匈牙利裔美国工程师和物理学家,主要从事航空航天力学方面的工作,是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的权威,对于二十世纪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尤其是在超声速和高超声速气流表征方面,以及亚声速与超声速航空、航天器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是喷射推进实验室(JPL)的创建人、首位主任,也曾是钱学森、胡宁、郭永怀、林家翘在加州理工学院时的导师。.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西奥多·冯·卡门 · 查看更多 »

西奥菲勒斯环形山

西奥菲勒斯环形山(Theophilus)是月球正面位于酒海西北岸一座年轻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四世纪希腊天文学家"亚历山大城的西奥菲勒斯"(Theophilus of Alexandria,公元4-5世纪)Autostar Suite Astronomer Edition.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西奥菲勒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馬克斯·沃夫

克斯·沃夫(Max Wolf,),德國天文學家,也是天文攝影的先驅。.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馬克斯·沃夫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泰累尔

克斯·泰累尔(Max Theiler,),又译马克斯·蒂勒,南非微生物学家。1951年由于发现黄热病疫苗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马克斯·泰累尔 · 查看更多 »

马扎尔人

札兒人(;又譯--人)為匈牙利主要民族(於2001年人口約為1千萬),因此又稱匈牙利人,為烏拉語系,曾經在中亞停留了一段時間,因此現代馬札兒人帶有突厥血統。他们為匈牙利主体民族,也分布于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及烏克兰,少数生活在美国、加拿大、巴西与澳大利亚。認為,他们最初生活在西伯利亚西南方巴什基尔一帶;与他们最似的民族為曼西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马扎尔人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克雷格·沃森

詹姆斯·克雷格·沃森(James Craig Watson,1838年1月28日 - 1880年11月22日),加拿大-美国天文学家。 沃森1838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聖湯瑪士,1850年举家迁往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15岁时,沃森被密歇根大学录取,主修古典语言。随后,沃森师从弗朗茨·布吕诺学习天文学。 1863年,沃森接替弗朗茨·布吕诺成为底特律天文台第二任台长直至1879年。1868年,沃森编写了《理论天文学》。沃森一生共发现了22颗小行星。 1874年他在北京發現小行星139,他恭請當時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奕訢(封號恭親王)題名,恭親王在1874年(同治13年)11月2日將這顆星題名為「瑞華星」,意思是「中華吉祥之星」。 沃森42岁時因腹膜炎於威斯康星州麥迪遜病逝,他用其留下的大量遗产建立了詹姆斯·克雷格·沃森獎,每三年颁发一次,由美国国家科学院评选,以表彰为天文学作出贡献的人。 为纪念沃森所作的贡献,小行星729被命名为沃森尼亚星。.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詹姆斯·克雷格·沃森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瓦特

詹姆斯·冯·布雷达·瓦特 (James von Breda Watt,),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是苏格兰著名的发明家和机械工程师。他改良了,奠定了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 他发展出马力的概念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功率的国际标准单位——瓦特。.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詹姆斯·瓦特 · 查看更多 »

諾伯特·維納

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生於美國密蘇里州哥倫比亞,美国應用數學家,在電子工程方面貢獻良多。他是隨機過程和噪声信号处理的先驅,又提出「控制論」一詞。.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諾伯特·維納 · 查看更多 »

魏尔斯特拉斯陨石坑

魏尔斯特拉斯陨石坑(Weierstrass)是位于月球正面东部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现代分析之父"的卡尔·魏尔斯特拉斯(1815年-1897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魏尔斯特拉斯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魏德曼施泰登环形山

魏德曼施泰登环形山(Widmannstätten)是位于月球正面东部赤道区史密斯海南沿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的残骸, 其名称取自美国奥地利印刷业商人和科学家阿洛伊斯·冯·贝克·魏德曼施泰登(1753年-1849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根据叠加原理并考虑到陨坑覆盖在凯伊士环形山之上,推测它约形成于酒海纪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魏德曼施泰登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魏内克陨石坑

魏内克陨石坑(Weinek)是位于月球正面东南部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奥匈帝国天文学家"拉迪斯劳斯·魏内克"(Ladislaus Weinek,1848年-1913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魏内克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魏格纳环形山

魏格纳环形山(Wegener)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暨气象学家,极地研究者、大陆漂移说创始者"阿尔弗雷德·洛塔尔·魏格纳"(1880年-193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魏格纳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魏斯环形山

魏斯环形山(Weiss)是月球正面西南部的一座大撞击坑,位于云海的南缘,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奥地利天文学家“埃德蒙·魏斯”(Edmund Weiss,1837年-191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魏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鲁道夫·菲尔绍

鲁道夫·路德维希·卡尔·菲尔绍(Rudolf Ludwig Karl Virchow,),德国医生、人类学家、病理学家、史前学家、生物学家、作家、编辑和政治家。.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鲁道夫·菲尔绍 · 查看更多 »

費城

費城(Philadelphia),即費利德菲亞,也常被簡稱為費利(或菲利,Philly) ,中文又音譯為非拉鐵非和菲拉德爾斐亞,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都市,同時是美國第五大城。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費城人口为1,526,006人。費城市中心的人口在全美國排名第五,僅次於紐約、洛杉矶、芝加哥和休斯顿。以現在美國官方的定義而言,費城都會區的面積大小排名全美第四,共約620萬人居住其中,但若以其他定義來衡量,費城排名第六,次於舊金山灣區與華盛頓-巴爾的摩都會區。費城是德拉瓦河谷都會區的中心城市。 費利德菲亞即希臘文「友愛」的意思,是傳教士命名的,費城是美國最老、最具歷史意義的城市,它在美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18世紀時,費城是美國第二大城與人口最多的城市,在當時,它的政治與社會重要性超過紐約與波士頓。班傑明·富蘭克林對費城的興起貢獻良多。從1854年起,費城市和費城縣為兩個並行的地方政府,而從1952年起,市與縣共有一個政府組織,但費城縣仍屬賓州州政府下的一個獨立的縣。 自從1854年通過「合併法案」(Act of Consolidation)後,費城市的邊界就與費城縣相同。在此之前,費城市只在南街(South Street)、葡萄街(Vine Street)與德拉瓦河與斯库基尔河(Schuylkill River)之間的區域。費城後來擴張至周圍的西費城(West Philadelphia)、北費城(North Philadelphia)與東北費城(Northeast Philadelphia),同時也包括了幾個小型的聚落如羅布魯(Roxborough)、馬拉揚克(Manayunk)、艾利山(Mount Airy)與栗樹丘(Chestnut)。費城同時是全美最大的大學城(college town)之一,拥有许多高等学府,其中包括常春藤盟校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国家第一所医学院和法学院兼缘于此校。有超過120,000名大學生就讀市區的學院與大學,週遭的都會區也有接近300,000名的大學與學院學生。.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費城 · 查看更多 »

賽普勒斯

賽普勒斯共和国通称賽普勒斯(Κύπρος;Kıbrıs),是位於歐洲與亚洲交界處的一個岛国,位於地中海東部,面積9,251平方公里。 已知人類在賽普勒斯的活動足跡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前10,000年,此一時期的遺址有喬伊魯科蒂亞,為新石器時代保存至今依然完好的建築群。塞浦路斯因地處地中海進入西亞地區的要衝,從古至今已被西臺、亞述、埃及、波斯、阿拉伯哈里發王朝、烏邁耶王朝、威尼斯及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等外來勢力侵略或佔領過。西元前333年,亞歷山大大帝從波斯人手中接管了此島。1878年起,為英國所管理,直至於1960年獲得獨立,隔年成為大英國協會員國。 賽普勒斯独立后的主體民族希腊人和少數民族土耳其人零星冲突不断,直至1974年爆发严重的種族流血冲突。主要居住于该岛北部的土耳其人在土耳其的干預和支持下于当地另立政权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因此賽普勒斯共和國法理主權為賽普勒斯全島及其周圍海域(除了一小部分地區因為條約分配予英國作為軍事基地),然而事實上(希臘人政权)有效統治區域仅为南方,占全島面积的63%。北賽普勒斯作为政治實體目前僅為土耳其共和國所承認。賽普勒斯共和国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成为欧洲联盟成员国。.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賽普勒斯 · 查看更多 »

费尔特拉格特环形山

费尔特拉格特环形山(Vertregt)是月球背面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荷兰天文学家"马里纳斯·费尔特拉格特"(1897年-1973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费尔特拉格特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

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Tsiolkovskiy)是位于月球背面的一座大型撞击坑,以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之名命名。它位于月球南半球,在巨大的加加林环形山西侧和米尔恩环形山的西北,南面是沃特曼陨石坑,西南偏南是诺伊明环形山。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侵入相邻的费米环形山-一座大小相当,但没有熔岩覆盖层的更古老撞击坑的东南壁。.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文特里斯

迈克尔·乔治·弗朗西斯·文特里斯(Michael George Francis Ventris)(1922 –1956),英国語言學家和建筑师。他因成功释读线形文字B而知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迈克尔·文特里斯 · 查看更多 »

茹科夫斯基环形山

茹科夫斯基环形山(Zhukovskiy)是位于月球背面赤道区一座古老的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俄罗斯现代空气动力学与航空科学的开拓者尼古拉·叶戈罗维奇·茹科夫斯基(1847年-192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茹科夫斯基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范亨特陨石坑

范亨特陨石坑(Van Gent)是位于月球背面赤道区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荷兰天文学家"亨德里克·范亨特"(Hendrik Van Gent,1900年-194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范亨特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范弗莱克陨石坑

范弗莱克陨石坑(Van Vleck)是位于月球正面赤道区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及数学家"约翰·门罗·范弗莱克"(John Monroe Van Vleck,1833年-1912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范弗莱克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范德瓦耳斯环形山

范德瓦耳斯环形山(Van der Waals)是月球背面南半球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荷兰物理学家、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内斯·迪德里克·范德瓦耳斯(1837年-192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范德瓦耳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范德格坑

范德格拉夫环形山(Van de Graaff)是一处由二座陨坑合并而成的横"8"字形大型撞击构造,位于月球背面的智海东北侧,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杰米森·范德格拉夫(1901年-196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范德格坑 · 查看更多 »

范维克陨石坑

范维克陨石坑(Van Wijk)是位于月球背面南部的一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荷兰天文学家"乌科·范维克"(Uco van Wijk,1924年-196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范维克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范登博斯陨石坑

范登博斯陨石坑(Van den Bos)是位于月球背面赤道区的一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荷兰裔南非天文学家"威廉 ·亨德里克·范登博斯"(Willem Hendrik van den Bos,1896年-1974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范登博斯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范登贝赫陨石坑

范登贝赫陨石坑(Van den Bergh)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荷兰业余天文学家格奥尔格·范登贝赫(1890年-196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范登贝赫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范马南陨石坑

范马南陨石坑(Van Maanen)是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荷裔美籍天文学家"阿德里安·范马南"(Adriaan Van Maanen,1884年-194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范马南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范阿尔巴达陨石坑

范阿尔巴达陨石坑(Van Albada)是依附在奥祖陨石坑(Auzout)东南偏南边缘上的一座月球撞击坑。原名为"奥祖 A",197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以荷兰天文学家"加莱·布鲁诺·范阿尔巴达"(Gale Bruno van Albada)之名对它重新进行了更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范阿尔巴达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范赖恩陨石坑

范赖恩陨石坑(Van Rhijn)是月球背面北半球一座古老的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荷兰天文学家"彼得·约翰尼斯·范赖恩"(Pieter Johannes van Rhijn,1886年-196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范赖恩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范比斯布莱特陨石坑

范比斯布莱特陨石坑(Van Biesbroeck)是月球正面风暴洋中横跨在克里格陨石坑南壁上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比利时裔美国天文学家乔治·范比斯布莱特(George Van Biesbroeck,1880年-1974年),1976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范比斯布莱特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范托夫环形山

范托夫环形山(Van't Hoff)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荷兰化学家,首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1852年-191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范托夫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航空

航空(Aviation)狭义上则指的是载人或非载人的飞行器在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广义上航空一词也指进行航空活动所必须的科学,同时也泛指研究开发航空器所涉及的各种技术。人类自古以来便有像鸟儿一样翱翔天空的愿望,但直到18世纪后期载人热气球在欧洲升空后才首度实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人类的航空事业得以迅速发展。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人类第一架重于空气、带有动力、受控并可持续滞空的飞机,开启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航空是21世纪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领域,该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科学技术的水平。.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航空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和天文學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是大陆漂移说创立者,該學說認為遠古時代的地球只有一塊「泛古陸」或稱盤古大陸的龐大陸地,被稱為「泛大洋」的水域包圍,該大陸後來開始破裂,形成現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其他汉语译名主要有“艾尔弗雷德·魏格纳”、“阿尔弗里德·威格纳”、“阿魯夫雷多·魏格納”、“艾尔弗雷德·韋格納”,简称“魏格纳”。 魏格纳起初研究天文學及氣象學,喜愛冒險,曾乘坐熱氣球參加耐空比賽,並曾經以52小時的成績打破當時最長的耐空紀錄(35小時)。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參軍並兩度負傷。魏格纳留意到非洲大陸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海岸線很相似,因此推測大陸原本是相連的,1912年1月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地質研討會首次提出大陸漂移的觀點,1915年正式出版《大陸與大洋的起源》一書。他后在1920年、1922年和1929年改进并拓展了大陆漂移学说,但始终没有引起业界注意,因此颇为沮丧。为寻找更多证据支持,他曾4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及冰河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曾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渡過2個冬天。1930年11月,他在第4次前往格陵蘭的探險中遇难,享年50歲。科学家在找到巨大陆块移动的原因之后才接受了他的理论。魏格納的岳父是提出柯本氣候分類法的氣象學家弗拉迪米爾·彼得·柯本。.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

亞爾佛德·羅素·華萊士 (,),英國博物學者、探險家、地理學家、人類學家和生物學家,以「天擇」獨立構想演化論而聞名。他以此為主題的論文在1858年與查爾斯·達爾文的一些著作共同出版,這促使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發表自己的想法。華萊士1848年在亞馬遜盆地進行博物學調查,1854在馬來群島做了8年的廣泛的田野調查,並在馬來群島確定了現在生物地理學中區分東洋區和澳大拉西亞區的分界線(華萊士線)。 他被認為是19世紀動物物種地理分佈的權威專家,有時被稱為“生物地理學之父”或“達爾文的擋箭牌”。華萊士是19世紀主要的演化思想家之一,除了是天擇的共同發現者之外,還為演化理論的發展做出了許多其他貢獻,包括動物的警戒作用和華萊士效應(關於天擇如何除去雜交種來促成種化的假設)。.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 · 查看更多 »

阿尔内·蒂塞利乌斯

阿尔内·威廉·考林·蒂塞利乌斯(Arne Wilhelm Kaurin Tiselius,),出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化学家,194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71年逝世于乌普萨拉。 T T T T T Category:富兰克林奖章获得者.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阿尔内·蒂塞利乌斯 · 查看更多 »

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

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芬兰语:Artturi Ilmari Virtanen,),芬兰化学家,194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 · 查看更多 »

阿韦尼尔·亚历山德罗维奇·雅科夫金

阿韦尼尔·亚历山德罗维奇·雅科夫金(Авен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Яковкин )为前苏联天文学家。在1928年至1931年期间他曾任喀山国立大学恩格尔哈特天文台台长。 月球上的雅科夫金陨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阿韦尼尔·亚历山德罗维奇·雅科夫金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冯·拜尔

约翰·弗雷德里克·威廉·阿道夫·冯·拜尔(Johann Friedrich Wilhelm Adolf von Baeyer,),德国化学家,因成功合成了靛藍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Adolf von Baeyer: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1905 Armin de Meijer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Volume 44, Issue 48, Pages 7836 – 7840 2005.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阿道夫·冯·拜尔 · 查看更多 »

阿洛伊斯·魏德曼施泰登

阿洛伊斯·馮·貝克·魏德曼施泰登(Alois von Beckh Widmanstätten,),奧地利印刷業商人和科學家,他的名字有時候寫為 Alois von Beckh-Widmannstätten 或 Aloys Beck, Edler von Widmannstätten。.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阿洛伊斯·魏德曼施泰登 · 查看更多 »

赞斯特拉陨石坑

赞斯特拉陨石坑(Zanstra)是位于月球背面赤道区的一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荷兰天文学家赫尔曼·赞斯特拉(1894年-1972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赞斯特拉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赫尔曼·外尔

赫尔曼·克劳斯·胡戈·外尔(Hermann Klaus Hugo Weyl,)是一位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 尽管他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是在瑞士苏黎世和美国普林斯顿度过的,他仍被认为传承了以大卫·希尔伯特和赫尔曼·闵可夫斯基为代表的哥廷根大学学派的数学传统。 他的研究工作在理论物理上和在纯数学领域(如数论)等都有着一样杰出的贡献。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也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早期的重要成员。 外尔发表过的作品涉及时间、空间、物质、哲学、逻辑、对称性和数学史。 他是最早把广义相对论和电磁理论结合的人之一。当他同时代的数学家对昂利·庞加莱和希尔伯特的对数学的广泛涉猎的重要性缺乏重视的时候,外尔走得比任何人更远。迈克尔·阿蒂亚曾评价,他开始研究一个数学题目的时候,经常发现外尔已经在他之前有所贡献。(The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 (1984), vol.6 no.1).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赫尔曼·外尔 · 查看更多 »

赖特陨石坑

赖特陨石坑(Wright)是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年轻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光学家及地球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克·尤金·赖特"(Frederick Eugene Wright,1877年-1953年)、英国天文学家暨数学家"汤姆斯·赖特"(1711年-1786年)以及美国天文学家"威廉·哈蒙德·赖特"(William Hammond Wright,1871年-1959年),1964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赖特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薇拉陨石坑

薇拉陨石坑(Vera)是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中部一座小坑状的结构,形成年代不详,其名称取自拉丁语女性名,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薇拉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蒂塞利乌斯环形山

蒂塞利乌斯环形山(Tiselius)是月球背面赤道区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瑞典化学家阿尔内·威廉·考林·蒂塞利乌斯(1902年-197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蒂塞利乌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蒂尔陨石坑

蒂尔陨石坑(Thiel)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火箭设计师,火箭工程创始人之一—瓦尔特·蒂尔(1910年-194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蒂尔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蒂迈欧陨石坑

蒂迈欧陨石坑(Timaeus)是位于月球正面冷海北沿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派哲学家、天文学家"洛克里人蒂迈欧"(Timaeus,约公元前50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蒂迈欧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蒂林陨石坑

蒂林陨石坑(Tiling)是位于月球背面南半部一座较小的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德国火箭工程师莱因霍尔德·蒂林(Reinhold Tiling,1890年-193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蒂林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蒂森环形山

蒂森环形山(Thiessen)是位于月球背面北极区附近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德国天文学家格奥尔格·海因里希·蒂森(1914年-1961年),1970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蒂森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蒂斯朗陨石坑

蒂斯朗陨石坑(Tisserand)是位于月球正面危海西北边沿的一座古老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法国天文学家"弗朗索瓦·费历克斯·蒂斯朗"(François Félix Tisserand,1845年-1896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蒂斯朗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错视

#重定向 視錯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错视 · 查看更多 »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Richard Adolf Zsigmondy,),奥地利、德国籍的匈牙利裔化学家,192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胶体化学。月球上有以其名字命名的“席格蒙迪环形山”。.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 · 查看更多 »

采拉斯基环形山

采拉斯基环形山(Tseraskiy)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俄罗斯天文学家"维托尔德·卡尔洛维奇·采拉斯基"(Vitol'd Karlovic Tseraskiy,1849年-1925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采拉斯基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色诺芬

Willing obedience always beats forced obedience.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色诺芬 · 查看更多 »

色诺芬尼

色诺芬尼(Ξενοφάνης,或译为“克赛诺芬尼”,约公元),古希腊哲学家、诗人、历史学家社会和宗教评论家。我们对其观点的了解来自其残存的诗,所有片段都是被后世的希腊作家作为引文而流传下来。他的诗批评和讽刺了当时的许多思想,被讽刺对象中包括万神殿中拟人神的信仰和希腊人对运动的崇尚。 色诺芬尼批判了“神人同形同性说”。他发展了一神论观念,认为神是抽象的、普遍的、不变的、固定的,且总是留在记忆里。色诺芬尼常被视为西方哲学的宗教信仰方面第一个一神教信徒。.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色诺芬尼 · 查看更多 »

色诺芬尼环形山

色诺芬尼环形山(Xenophanes)是位于月球正面西北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古希腊诗人暨哲学家"色诺芬尼"(公元前570年-公元前48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色诺芬尼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色诺芬陨石坑

色诺芬陨石坑(Xenophon)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古希腊作家、文史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色诺芬(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55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色诺芬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艾蒂安·利奥波德·特鲁维洛特

艾蒂安·利奥波德·特鲁维洛特(Étienne Léopold Trouvelot)是一位法国艺术家、天文学家暨业余昆虫学家 。他最知名的是将外来物种-吉普赛蛾引入北美,导致美国东部数百万棵阔叶树惨遭损毁。.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艾蒂安·利奥波德·特鲁维洛特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希臘文:Σωκράτης,拉丁文:Socrates,),古希臘哲学家,和其學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為希臘三賢。他被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没有留下著作,其思想和生平记述于后来的学者(主要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同时代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中。柏拉图的《对话》一书记载了苏格拉底在伦理学领域的贡献。.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苏格拉底 · 查看更多 »

若昂二世

--二世(João II de Portugal),又譯--二世,(),綽號「完美君主」,葡萄牙和阿尔加尔维國王(1481年-1495年)。若昂二世是(非洲的)阿方索五世與第一任妻子(約翰一世的第三子之女)之子。若昂二世在位期間為奪回國王的權力,振興葡萄牙經濟,並重啟葡萄牙對非洲及東方的探索。在2007年票選中,他排名第六。.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若昂二世 · 查看更多 »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Jacobus Henricus van 't Hoff,),生于荷兰鹿特丹,逝于德国柏林,荷兰化学家,190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 查看更多 »

雅典

雅典(Αθήνα,,;Άθῆναι|Athēnai)是希腊首都,也是希腊最大的城市。雅典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西南距爱琴海法利龙湾8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基菲索斯河和伊利索斯河穿城而过。市内多小山。 雅典是世界上最老的城市之一,有记载的历史就长达3000多年。现在雅典是欧洲第八大城市。雅典是希腊经济、财政、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欧盟商业中心之一。市区人口330万,加上郊区人口共有380万人口。城市的面积为39平方公里,加上郊区为412平方公里。 古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搖籃,是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的讲学场所的所在地。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其他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在雅典诞生或居住过南方网, - 于2007年7月2日查阅,雅典也因此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雅典是現代奥运会起源的地方。1896年曾举办过第一届夏季奥运会。2004年,第二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CNN,,发表日期1997年9月5日,于2007年7月3日查阅.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雅典 · 查看更多 »

雅勃洛奇科夫环形山

雅勃洛奇科夫环形山(Yablochkov)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俄罗斯电气工程师、雅勃洛奇科夫碳弧灯和变压器发明人"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雅勃洛奇科夫"(Pavel Nikolayevich Yablochkov,1847年-1994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雅勃洛奇科夫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雅科夫金陨石坑

雅科夫金陨石坑(Yakovkin)是位于月球正面西南边沿上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前苏联天文学家阿韦尼尔·亚历山德罗维奇·雅科夫金(1887年-1974年),198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雅科夫金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耶基斯 (坑)

耶基斯陨石坑(Yerkes)是月球正面危海西部的一座古撞击坑残迹,约形成于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银行家、曾赞助叶凯士天文台建设的"查尔斯·泰森·耶基斯"(Charles Tyson Yerkes,1837年-190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耶基斯 (坑) · 查看更多 »

耶稣会

耶稣会(Societas Iesu,簡寫為S.J.或S.I.)是天主教會的主要男修会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依納爵·羅耀拉與方濟·沙勿略、等人共同於巴黎成立,至1540年由教宗保祿三世詔令承認。最初是為了對抗宗教改革的風潮而創立,在天主教會中屬於原教旨主義派,重視神學教育、對教會的忠誠度以及向青年傳教,發願守貞、神貧,並要求會士对修会和聖座的命令绝对服从。 耶穌會除了協助祈祷、从事社工慈善,拯救貧困之外,最大的特色是興學,他們首先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高中,是現今世界最大的辦學團體之一;培養出的學生除神職人員以外,也大多活躍於西方政界與知識份子階級,著名者有笛卡兒等。現任教宗方濟各即為耶穌會會士,為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目前耶穌會大約有兩萬名會士,在超過112个国家活动,加入耶稣会比加入其它修会困難,要受到更長時間的考驗。申請入會者可選擇成為神父或終身修士,但兩者的培育過程相同,不但要取得神學學位,而且还要有另一项科目的大学学士毕业文凭。耶穌會特有的靈修方式稱為「」,是羅耀拉所創。由於耶穌會重視教育事業,許多耶穌會會士擁有博士學位、甚至在大學執教。 耶穌會格言是「愈顯主榮」(Ad Majorem Dei Gloriam),这句话往往被缩写为「AMDG」。會徽下方是紀念基督信仰中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上方的IHS則是耶穌希臘文寫法(ΙΗΣΟΥΣ)的前三個字母(Σ的寫法往後演變成拉丁字母的S),亦有「耶穌是人類救主」之義(Jesus Hominum/Hierosolymae Salvator)。與其他歷史較久的修會不同,耶稣会無會衣,一般只在會士姓名後面加上“SJ”的後綴,以表明其身份。.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耶稣会 · 查看更多 »

耀西陨石坑

耀西陨石坑(Yoshi)是位于月球正面澄海西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日语男性名,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耀西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查爾斯·湯姆森·里斯·威爾遜

查尔斯·湯瑪斯·里斯·威耳逊,CH,FRS(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英国原子物理學和核子物理學先驅,生於蘇格蘭中洛锡安郡格倫科斯。先後就學於曼徹斯特和劍橋,1925年到1934年任劍橋自然哲學教授。他以研究大氣電學而聞名,主要成就是發明雲室,用以觀察α粒子與電子的軌跡,從而進一步研究原子、粒子的交互作用。1927年他與康普頓一起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卒於皮布爾斯郡卡洛普斯。.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查爾斯·湯姆森·里斯·威爾遜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威廉·勒伯莱希特·坦普尔

恩斯特·威廉·勒伯莱希特·坦普尔(Ernst Wilhelm Leberecht Tempel,),出生於德國,著名天文學家。 他於馬賽工作,直至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他便移居意大利。 他曾發現多顆彗星,單獨及共同發現21顆,包括55P/坦普爾-塔特爾——即獅子座流星雨的母體,以及9P/坦普爾1——美國太空總署深度撞擊任務的目標。此外還有10P/坦普爾及11P/坦普爾-斯威特-LINEAR。 為了紀念他,小行星3808、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皆以他來命名。 Category:19世紀天文學家 Category:德国天文学家 Category:小行星發現者 Category:彗星發現者 Category:薩克森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恩斯特·威廉·勒伯莱希特·坦普尔 · 查看更多 »

捷列什科娃陨石坑

捷列什科娃陨石坑(Tereshkova)是月球背面坐落于莫斯科海西侧边沿的一座古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世界上首位女宇航员,苏联英雄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芙娜·捷列什科娃 (1937年- ),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捷列什科娃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提丢斯环形山

提丢斯环形山(Titius)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物理学家及数学家约翰·丹尼尔·提丢斯(Johann Daniel Titius,1729年-179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提丢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李克特坑

#重定向 乌克特陨石坑.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李克特坑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范登贝赫

格奥尔格·范登贝赫(George van den Bergh,)是一位荷兰法学教授及业余天文学家。.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格奥尔格·范登贝赫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海因里希·蒂森

格奥尔格·海因里希·蒂森 (Georg Heinrich Thiessen,)是一位出生于德国布伦斯比特尔镇的天文学家。 1940年格奥尔格·海因里希·蒂森在哥廷根大学"理查德·贝克"教授的指导下取得物理和数学专业学位, 1943年进入位于弗莱堡的"夫琅和费高频研究所",在那儿遇到了"卡尔-奥托·基彭霍伊尔"(Karl-Otto Kiepenheuer)。1945年1月被派至 汉堡—伯格多夫天文台,从1946年至1953年先后担任助理和观测员。到1953年他已成为太阳磁场研究领域的专家,曾撰写了很多该方面的论文。 1967年7月3日,他在一次有轨电车迎面相撞的交通事故中不幸罹难,他的妻子也在此次事故中受了重伤。 月球上的蒂森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格奥尔格·海因里希·蒂森 · 查看更多 »

梯摩恰里斯陨石坑

梯摩恰里斯陨石坑(Timocharis)是月球正面位于雨海东南部一座较大的年轻撞击坑,约形成于爱拉托逊纪,其名称取自古希腊天文学家及哲学家"梯摩恰里斯"(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8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梯摩恰里斯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水星

水星(Mercurius),中國古稱辰星;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辰星呈灰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以黑色配水星,因此正式把它命名為水星。 水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陽的行星,但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離心率 ,軌道週期是87.969 地球日。從地球上看,它大约116天左右與地球會合一次,公转速度遠遠超過太阳系的其它星球。水星的快速運動使它在羅馬神話中被稱為墨丘利,是快速飛行的信使神。由于大氣層极为稀薄,无法有效保存热量,水星表面昼夜温差极大,为太阳系行星之最。白天时赤道地區温度可达430°C,夜间可降至-170°C。極區气温則終年維持在-170°C以下。水星的軸傾斜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小的(大約度),但它有最大的軌道偏心率。水星在遠日點的距離大約是在近日點的1.5倍。水星表面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坑穴(環形山),外觀看起來與月球相似,顯示它的地質在數十億年來都處於非活動狀態。 水星无四季变化。它也是唯一被太陽潮汐鎖定的行星。相對於恆星,它每自轉三圈的時間與它在軌道上繞行太陽兩圈的時間几乎完全相等。從太陽看水星,參照它的自轉與軌道上的公轉運動,是每兩個水星年才一個太陽日。因此,对一位在水星上的觀測者来说,一天相当于兩年。 因為水星的軌道位於地球的內側(金星也一樣),所以它只能在晨昏之際與白天出現在天空中,而不會在子夜前後出現。同時,也像金星和月球一樣,在它繞著軌道相對於地球,會呈現一系列完整的相位。雖然从地球上觀察,水星會是一顆很明亮的天體,但它比金星更接近太陽,因此比金星還難看見。 從地球看水星的亮度有很大的變化,視星等從-2.3至5.7等,但是它與太陽的分離角度最大只有28.3°。當它最亮時,从技術角度上讲應該很容易就能從地球上看見它,但由于其距离太阳过近,實際上並不容易找到。除非有日全食,否則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在北半球,只能在凌晨或黃昏的曙暮光中看見水星。當大距出現在赤道以南的緯度時,在南半球的中緯度可以在完全黑暗的天空中看見水星。 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水星 · 查看更多 »

气象学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气象学 · 查看更多 »

汤姆孙环形山

汤姆孙环形山(Thomson)是月球背面位于智海内东部的一座大型古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孙爵士(1856年-194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汤姆孙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汤利陨石坑

汤利陨石坑(Townley)是位于月球正面赤道区泡沫海西北岸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及大地测量学家"西德尼·迪安·汤利"(Sidney Dean Townley,1867年-1946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认可。.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汤利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沃夫陨石坑

沃夫陨石坑(Wolf)是月球正面位于云海中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残迹,其名称取自德国天文学家、天文摄影先驱"马西米兰·弗兰兹·约瑟夫·科尼利厄斯·沃夫"(1863年-1932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沃夫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沃尔彻陨石坑

沃尔彻陨石坑(Woltjer)是月球背面北部高纬度区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荷兰天文学家扬·沃尔彻(Jan Woltjer,1891年-194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沃尔彻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沃尔科夫陨石坑

沃尔科夫陨石坑(Volkov)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前前苏联宇航员"弗拉季斯拉夫·尼古拉耶维奇·沃尔科夫"(Vladislav Nikolayevich Volkov,1935年-1971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沃尔科夫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沃尔瑟环形山

沃尔瑟环形山(Walther)是位于月球正面南部高地区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亿-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著名天文学家、约翰·缪勒的学生"伯恩哈德·沃尔瑟"(Bernhard Walther,1430年-1504年),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沃尔瑟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沃尔特陨石坑

沃尔特陨石坑(Walter)是位于月球正面雨海西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语男性名,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沃尔特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沃尔辛环形山

沃尔辛环形山(Wilsing)是位于月球背面南半球巨大的南极-艾托肯盆地内的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沃尔辛"(Johannes Wilsing,1856年-194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沃尔辛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沃尔泰拉环形山

沃尔泰拉环形山(Volterra)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意大利数学家暨物理学家"维多·沃尔泰拉"(1860年-194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沃尔泰拉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沃克陨石坑

沃克陨石坑(Walker)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较大的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宇航局试飞员"约瑟夫·艾伯特·沃克"(Joseph Albert Walker,1921年-196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沃克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沃纳·冯·布劳恩

沃纳·马格努斯·马克西米利安·冯·布劳恩帝国男爵(Wernher Magnus Maximilian Freiherr von Braun,),德国/美国火箭专家,二十世纪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曾是纳粹德国著名的V2火箭的总设计师,二战结束后,美国将他和他的设计小组带到美国。移居美国后,冯·布劳恩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阿波罗4号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NASA用以下的話來形容馮·布勞恩:「無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擔任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總指揮時,主持土星5号的研發,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達成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沃纳·冯·布劳恩 · 查看更多 »

沃纳陨石坑

沃纳陨石坑(Warner)是位于月球正面史密斯海中部的一座大撞击坑, 其名称取自美国机械工程师、企业家、天文学家及慈善家"伍斯特·里德·沃纳"(Worcester Reed Warner,1846年-1929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沃纳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沃特曼陨石坑

沃特曼环形山(Waterman)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物理学家"艾伦·陶勒·沃特曼"(Alan Tower Waterman,1892年-196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沃特曼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沃格尔陨石坑

沃格尔陨石坑(Vogel)是位于月球正面中部赤道区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德国天文学家赫尔曼·卡尔·沃格尔(1841年-190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沃格尔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沃森环形山

沃森环形山(Watson)是位于月球背面南部区的一座古老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加拿大裔美籍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雷格·沃森(1838年-188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沃森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沃斯克列先斯基环形山

沃斯克列先斯基环形山(Voskresenskiy)是位于月球正面西北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前苏联火箭技术工程师,与科罗廖夫长期共事的"列昴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沃斯克列先斯基"(Leonid Alexandrovich Voskresenskiy,1913年-1965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沃斯克列先斯基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泰塞朗·德博尔环形山

泰塞朗·德博尔环形山(Teisserenc)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法国气象学家莱昂·菲利普·泰塞朗·德博尔( Léon Philippe Teisserenc de Bort,1855年-191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泰塞朗·德博尔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泰奥弗拉斯托斯陨石坑

泰奥弗拉斯托斯陨石坑(Theophrastus)是位于月球正面爱湾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古希腊哲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7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泰奥弗拉斯托斯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泰勒陨石坑

泰勒陨石坑(Taylor)是月球正面赤道区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英国数学家布鲁克·泰勒(1685年-1731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泰勒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泰勒斯

米利都的泰勒斯(Θαλῆς ὁ Μιλήσιος,),常被稱為泰勒斯(Θαλῆς,Thalēs,Thales,),是古希腊时期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亦是希腊最早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学派之一,米利都学派(亦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希腊七贤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留下名字的思想家,被后人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他的学生有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等。.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泰勒斯 · 查看更多 »

泰勒斯陨石坑

泰勒斯陨石坑(Thales)是位于月球正面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哥白尼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古希腊哲学家暨数学家"米利都的泰勒斯"(约公元前640/624年-公元前546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泰勒斯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泰累尔陨石坑

泰累尔陨石坑(Theiler)是月球正面位于界海西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南非裔美籍病毒学家"马克斯·泰累尔"(1899年-1972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泰累尔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泽尔尼克环形山

泽尔尼克环形山(Zernike)是位于月球背面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荷兰物理学家,195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里茨·泽尔尼克(1888年–196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泽尔尼克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泽林斯基环形山

泽林斯基环形山(Zelinskiy)是月球背面位于智海东北岸的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俄罗斯/苏联有机化学家"尼古拉·季米特里耶维奇·泽林斯基"(Nikolay Dimitrievich Zelinskiy,1860年-195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泽林斯基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津纳陨石坑

津纳陨石坑(Zinner)是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东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二十世纪德国天文学家暨著名天文史学家"恩斯特·津纳"(Ernst Zinner,1886年-1970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津纳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津格尔陨石坑

津格尔陨石坑(Tsinger)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俄罗斯天文学家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津格尔(Nikolaj Yakovlevich Tsinger,1842年-1918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津格尔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洛克里

洛克里(Locri),是意大利雷焦卡拉布里亚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12845人,人口密度513.8人/平方公里(2009年)。ISTAT代码为080043。.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洛克里 · 查看更多 »

深度撞击号

深度撞击号(Deep Impact)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设计用于研究坦普尔1号彗星核心的成分。探测器于2005年1月12日成功发射,同年7月3日释放撞击器,并于2005年7月4日05时44分(UTC時間)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地球在8分钟后接收到撞击事件的发生。 此前针对彗星的太空任务,如乔托号和星尘号都是飞掠任务,仅仅进行拍摄和远距离彗核探测。深度撞击号是第一个激起彗星表面的物质的探测任务。任务引发了公众媒体、科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在主要探测任务结束后,深度撞击号被EPOXI任务用于研究地外行星和哈特雷2号彗星。 美國太空總署2013年9月20日宣佈深度撞擊號因軟件故障,未能控制太陽能板正對太陽,搭載的電池消耗殆盡,寒冷的氣溫破壞機載設備,基本上凍結它的電池和推進系統。在失去聯絡一個月後,美國太空總署唯有將彗星研究任務結束。.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深度撞击号 · 查看更多 »

渥拉斯顿陨石坑

渥拉斯顿陨石坑(Wollaston)是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中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发现了钯和铑元素的英国物理及化学家威廉·海德·渥拉斯顿(William Hyde Wollaston,1776年-1828年),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渥拉斯顿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温克勒陨石坑

温克勒陨石坑(Winkler)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德国火箭先驱约翰内斯·温克勒(1897年-194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温克勒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温琴佐·维维亚尼

温琴佐·维维亚尼(Vincenzo Viviani,),意大利數學家及物理学家,伽利略·伽利莱的学生和助手,陪伴他度过了最后的岁月。伽利略去世后,他协助托利拆利进行大气压方面的研究,共同發明了气压计。他整理复原了大量的古希腊数学著作,发现了维维亚尼定理,亦曾經测量声速,结果很接近现代测量值。.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温琴佐·维维亚尼 · 查看更多 »

温洛克环形山

温洛克环形山(Winlock)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大型古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美国天文学家暨数学家"约瑟夫·温洛克"(1826年-1875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温洛克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温思罗普陨石坑

温思罗普陨石坑(Winthrop)是月球正面位于风暴洋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残迹,其名称取自十八世纪美国天文学家"约翰·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1714年-1779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温思罗普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滕·布鲁根卡特环形山

滕·布鲁根卡特环形山(Ten Bruggencate)是月球背面赤道区一座大型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德国天文学家及天体物理学家"保罗·滕·布鲁根卡特"(1901年-196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滕·布鲁根卡特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未来学家

未来学家是指推测未来的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未来学家 · 查看更多 »

惠普尔陨石坑

惠普尔陨石坑的周边,LAC-1 区域图。 惠普尔陨石坑(Whipple)是位于月球背面北极附近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弗雷德·劳伦斯·惠普尔(1906年-2004年),2009年4月17日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惠普尔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戈尔曼·季托夫

戈尔曼·季托夫,全名戈尔曼·斯捷潘诺维奇·季托夫 (Герм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Титов,),苏联宇航员。1961年8月6日,戈尔曼·季托夫乘坐东方二号宇宙飞船升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2个环绕地球的宇航员。季托夫升空时年仅26岁,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宇航员。 他也是第一個發生的宇航员,亦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太空嘔吐的人類。.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戈尔曼·季托夫 · 查看更多 »

文德利努斯环形山

文德利努斯环形山(Vendelinus)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侧的一座古老大陨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是1651年由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取自佛兰芒天文学家戈德弗罗伊·文德利努斯(Godefroid Wendelin,1580年-166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文德利努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文特里斯环形山

文特里斯环形山(Ventris)是月球背面赤道区一座古老的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英国建筑师及著名语言学家迈克尔·乔治·弗朗西斯·文特里斯(1922年-195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文特里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无线电

無線電,又稱无线电波、射頻電波、電波,或射頻,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電磁波,在電磁波譜上,其波長長於紅外線光(IR)。頻率範圍為300 GHz以下 ,其對應的波長範圍為1公釐以上。就像其他電磁波一樣,無線電波以光速前進。經由閃電或天文物體,可以產生自然的無線電波。由人工產生的無線電波,被應用在無線通訊、廣播、雷達、通訊衛星、導航系統、電腦網路等應用上。 無線電發射機,藉由交流電,經過振盪器,變成高頻率交流電,產生電磁場,而經由電磁場可產生無線電波。無線電波像磁鐵,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現象。同類電子會互相排斥,因此當無線電波射出時,會將前方電波往前推,當連續電波一直射出來時,電波就會在空氣中傳播。 無線電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信號的技術,其原理在於,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利用這一現象,通過調製可將信息加載於無線電波之上。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通過解調將訊息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就達到了資訊傳遞的目的。 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了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他的這些工作完成於1861年至1865年之間。 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在1886年至1888年間首先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爾的理論。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並發現電磁場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達,通常稱為波動方程。 1906年聖誕前夜,范信達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採用外差法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范信達廣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誦《聖經》片段。位於英格蘭切爾姆斯福德的馬可尼研究中心在1922年開播世界上第一個定期播出的無線電廣播娛樂節目。.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无线电 · 查看更多 »

日心说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日心说 · 查看更多 »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日语 · 查看更多 »

日里茨基陨石坑

日里茨基陨石坑(Zhiritskiy)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苏联火箭专家"格奥尔基·谢尔盖耶维奇·日里茨基"(Georgiy Sergeevich Zhiritskiy,1847年-192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日里茨基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数学家

数学家是指一群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的人士,將其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於數、數據、邏輯、集合、結構、空間、變化。 專注於解決純數學(基础数学)領域以外的問題的數學家稱為應用數學家,他們運用他們的特殊數學知識與專業的方法解決許多在科學領域的顯著問題。因為專注於廣泛領域的問題、理論系統、定點結構。應用數學家經常研究與制定數學模型.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数学家 · 查看更多 »

扎夏德科陨石坑

扎夏德科陨石坑(Zasyadko)是位于月球背面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俄罗斯陆军中将、炮兵和火箭专家亚历山大·季米特里耶维奇·扎夏德科(Alexander Dmitrievich Zasyadko,1779年-1837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扎夏德科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扎奇环形山

扎奇环形山(Zach)是月球正面南部高地上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亿-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匈牙利天文学家弗朗兹·克萨韦尔·冯·扎奇(Franz Xaver von Zach,1754年-1832年)Autostar Suite Astronomer Edition.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扎奇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扬环形山

扬环形山(Young)是位于月球正面崎岖东南部的一座古老大陨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八世纪英国博学家暨医生托马斯·扬(1773年-1829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扬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扬格利陨石坑

扬格利陨石坑(Yangel')是位于月球正面汽海北面崎岖高地上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前苏联著名的导弹设计师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扬格利(1911年-1971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扬格利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托·迈耶环形山

托·迈耶环形山(T. Mayer)或"托拜厄斯·迈耶环形山"(Tobias Mayer)是月球正面喀尔巴仟山脉西端一座最大的月球陨石坑,形成于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为1802年约翰·希罗尼穆斯·施罗特取自以十八世纪德国制图师和天文学家"托拜厄斯·迈耶"(Tobias Mayer),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采纳。.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托·迈耶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托兰斯基陨石坑

托兰斯基陨石坑(Tolansky)是位于月球正面知海东侧的一座小撞击坑残迹,其名称取自英国物理学家塞缪尔·托兰斯基(Samuel Tolansky,1907年-1973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托兰斯基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杨

湯瑪士‧楊格(Thomas Young,),亦称“杨氏”,是一位英国科学家、医生、通才,曾被譽為「世界上最後一個什麼都知道的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托马斯·杨 · 查看更多 »

托里切利陨石坑

托里切利陨石坑(Torricelli)是月球正面位于狂暴湾东部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意大利数学家及物理学家埃万杰利斯塔·托里切利(1608年-164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托里切利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托斯卡内利陨石坑

托斯卡内利陨石坑(Toscanelli)是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东侧边缘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数学家、天文学家暨地理学家保罗·达尔·波佐·托斯卡内利(1397年-1482年),1976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托斯卡内利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怀尔德环形山

怀尔德环形山(Wyld)是位于月球背面赤道上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工程师、火箭专家詹姆士·哈特·怀尔德(James Hart Wyld,1913年-195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怀尔德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怀特陨石坑

怀特陨石坑(White)是位于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在阿波罗1号测试事故中不幸罹难的美国宇航局宇航员爱德华·希金斯·怀特(1930年-196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 (T-Z)和怀特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