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平台路徑控制器

指数 平台路徑控制器

平台路徑控制器(Platform Controller Hub,PCH)是英特尔於2008年起所推出的一系列晶片組,取代以往的I/O路徑控制器(I/O Controller Hub,缩写ICH)。.

34 关系: 工作站上网本带宽中央处理器主板光盘驱动器硬盘DMI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组行動聯網裝置英特尔電壓處理器FSBHaswellI/O路径控制器Intel AtomIntel CorporationIntel X79Intel晶片組列表Ivy BridgeLANLGA 1150OEMPCI ExpressSandy BridgeSATAUltrabookUSBUSB 3.0桌上型電腦服务器晶体管

工作站

工作站(Workstation)是一种高端的通用微型计算机。它是为了单用户使用并提供比個人電腦更强大的性能,尤其是在图形处理能力,任务并行方面的能力。 另外,連接到伺服器的終端機也可稱為工作站。.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工作站 · 查看更多 »

上网本

上网本(netbook)這個名詞由加拿大ATIC公司於1996年6月提出,当时作为“可上网”的笔记本在北美市场销售。后来这个商标出售给加美(多伦多、加州)的一家笔记本电脑公司继续作为笔记本的商标。当时强调的是多功能、可直接上网、便攜的网络型筆記本電腦(Network-linkable notebook)。 随着英特爾学生本兴起,英特爾公司於2008年2月刷新對上网本一詞的定義,以形容一種低價、體積小、便攜和功能精简的小型筆記本電腦(subnotebook),俗稱Netbook。 这些笔记本电脑设计为允许使用者通过内部安装的软件或者云计算,实现互联网访问或者其他基本的功能(亦即Net一詞之意,如文字处理)。预计到2011年,上网本的售量将超过5千万部。 与上网本类似的廉价、功能精简的桌面电脑被称作Nettop。上网本和Nettop两种平台都使用了低电压、低功率的CPU,例如Intel Atom,VIA C7 或是AMD Geode。螢幕尺寸大多為10至12吋,較早期產品為7至9吋。.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上网本 · 查看更多 »

带宽

带宽(Bandwidth)指信号所占据的频带--宽度;在被用来描述信道时,带宽是指能够有效通过该信道的信号的最大频带--宽度。对于模拟信号而言,带寬又称为频寬,以赫兹(Hz)为单位。例如模拟语音电话的信号带宽为3400Hz,一个PAL-D电视频道的带宽为8MHz(含保护带宽)。对于数字信号而言,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链路能够通过的数据量。例如ISDN的B信道带宽为64Kbps。由于数字信号的传输是通过模拟信号的调制完成的,为了与模拟带宽进行区分,数字信道的带宽一般直接用波特率或符号率来描述。 带宽在信息论、无线电、通信、信号处理和波谱学等领域都是一个核心概念。.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带宽 · 查看更多 »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是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中央处理器的编程。中央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现代电脑的三大核心部件。1970年代以前,中央处理器由多个独立单元构成,后来发展出由集成电路制造的中央处理器,這些高度收縮的元件就是所謂的微处理器,其中分出的中央处理器最為复杂的电路可以做成单一微小功能强大的单元。 中央处理器廣義上指一系列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的逻辑机器。这个空泛的定义很容易地将在“CPU”这个名称被普遍使用之前的早期计算机也包括在内。无论如何,至少从1960年代早期开始,这个名称及其缩写已开始在电子计算机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与早期相比,“中央处理器”在物理形态、设计制造和具体任务的执行上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其基本的操作原理一直没有改变。 早期的中央处理器通常是为大型及特定应用的计算机而定制。但是,这种昂贵的为特定应用定制CPU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开发便宜、标准化、适用于一个或多个目的的处理器类。这个标准化趋势始于由单个晶体管组成的大型机和微机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而加速。IC使得更为复杂的中央处理器可以在很小的空间中设计和制造(在微米的數量级)。中央处理器的标准化和小型化都使得这一类数字设备和電子零件在现代生活中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有限应用专用的计算机。现代微处理器出现在包括从汽车到手机到儿童玩具在内的各种物品中。.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中央处理器 · 查看更多 »

主板

--(Motherboard, Mainboard,简称Mobo);又称--、系统板、逻辑板(logic board)、母板、底板等,是构成复杂电子系统例如電子計算機的中心或者主電路板。 典型的主板能提供一系列接合點,供處理器、顯示卡、音效卡、硬碟機、記憶體、對外裝置等裝置接合。它們通常直接插入有關插槽,或用線路連接。主機板上最重要的構成元件是晶元組(Chipset)。而晶元組通常由北橋和南橋組成,也有些以單晶片設計,增強其效能。這些晶元組為主機板提供一個通用平台供不同裝置連接,控制不同裝置的溝通。它亦包含對不同擴充插槽的支援,例如處理器、PCI、ISA、AGP,和PCI Express。晶元組亦為主機板提供額外功能,例如整合顯核,整合聲效卡(也稱內置顯核和內置聲卡)。一些高價主板也集成紅外通訊技術、藍牙和802.11(Wi-Fi)等功能。.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主板 · 查看更多 »

光盘驱动器

光碟機又稱--或光驅,是電腦、電子遊戲機用來讀写光盘內容的機器。.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光盘驱动器 · 查看更多 »

硬盘

(Hard Disk Drive,简称HDD)是电脑上使用坚硬的旋转盘片为基础的非挥发性存储设备,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例如读头经过紀錄資料的上方時磁场导致线圈中电气訊號的改变。硬盘的讀寫是採用隨機存取的方式,因此可以以任意順序讀取硬盘中的資料。硬盘包括一至數片高速轉動的磁盘以及放在执行器懸臂上的磁头。 早期的硬盘儲存介质是可替换的,不过今日典型的硬盘采用的是固定的儲存介质,碟片与磁头被封装在机身裡(除了一個有过滤的气孔,用来平衡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导致的气压差)。 硬盘是由IBM在1956年開始使用,在1960年代初成為通用式電腦中主要的,隨著技術的進步,硬盘也成為服务器及個人電腦的主要組件。.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硬盘 · 查看更多 »

DMI

DMI可以是下列意思:.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DMI · 查看更多 »

随机存取存储器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缩写:RAM),也叫主存,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它可以隨時读写(重新整理時除外,見下文),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式的临时資料存储媒介。 主記憶體(Main memory)即電腦內部最主要的記憶體,用來載入各式各樣的程式與資料以供CPU直接執行與運用。由於DRAM的性價比很高,且擴展性也不錯,是現今一般電腦主記憶體的最主要部分。2014年生產電腦所用的主記憶體主要是DDR3 SDRAM,而2016年開始DDR4 SDRAM逐漸普及化,筆電廠商如華碩及宏碁開始在筆電以DDR4記憶體取代DDR3L。.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 · 查看更多 »

芯片组

芯片组(英語:Chipset)是一组共同工作的集成电路“芯片”,并作为一个产品销售。它负责将电脑的核心——微处理器和机器的其他部分相连接,是决定主板级别的重要部件。以往,芯片组由多顆晶片組成,慢慢的簡化為兩顆晶片。 在计算机领域,“芯片组”术语通常是特指计算机主板或扩展卡上的芯片。当讨论基于英特尔的奔腾级处理器的个人电脑时,芯片组一词通常指两个主要的主板芯片组:北桥和南桥。芯片组的制造商可以,通常也是独立于主板的制造商。比如PC主板芯片组包括NVIDIA的nForce芯片组和威盛電子公司的KT880,都是为AMD处理器开发的,或英特尔许多芯片组。 單晶片晶元組已推出多年,例如SiS 730。但直到最近nForce 4的出現才逐漸流行。現在的單晶片晶元組,不像以往般複雜,因Athlon 64已內建記憶體控制器,取代了北橋的功能。縱使晶元組變成單晶片,習慣上亦沿用舊名稱。.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芯片组 · 查看更多 »

行動聯網裝置

行動聯網裝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簡稱MID,又譯移动互联网设备)是英特尔在2008年IDF大会上提出的一种电脑概念,为英特尔所设计的UMPC类型草图,但英特尔称这个设计是UMPC的进化品。 英特尔将MID定义为一种体积小于笔记本电脑、但大于手机的移动互联网装置,实际上其概念很接近、甚至可以说等同于个人数码助理。.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行動聯網裝置 · 查看更多 »

英特尔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也是第一家推出x86架構處理器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由羅伯特·諾伊斯、高登·摩爾、安迪·葛洛夫,以“集成電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之名在1968年7月18日共同創辦公司,將高階晶片設計能力與領導業界的製造能力結合在一起。英特爾也有開發主機板晶片組、網路卡、快閃記憶體、繪圖晶片、嵌入式處理器,與對通訊與運算相關的產品等。“Intel Inside”的廣告標語與Pentium系列處理器在1990年代間非常成功的打響英特爾的品牌名號。 英特爾早期在開發SRAM與DRAM的記憶體晶片,在1990年代之前這些記憶體晶片是英特爾的主要業務。在1990年代時,英特爾做了相當大的投資在新的微處理器設計上與培養快速崛起的PC工業。在這段期間英特爾成為PC微處理器的供應領導者,而且市場定位具有相當大的攻勢與有時令人爭議的行銷策略,就像是微軟公司一樣支配著PC工業的發展方向。而Millward Brown Optimor發表的2007年在世界上最強大的品牌排名顯示出英特爾的品牌價值由第15名掉落了10個名次到第25名。 而主要競爭對手有AMD、NVIDIA及Samsung。.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英特尔 · 查看更多 »

電壓

電壓(Voltage,electric tension或 electric pressure),也稱作電位差(electrical potential difference),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電勢不同所產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此概念與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壓」相似。需要指出的是,“电压”一词一般只用于电路当中,“電動勢”和“电位差”则普遍应用于一切电现象当中。 電壓的國際單位是伏特(V)。1伏特等於對每1庫侖的電荷做了1焦耳的功,即U(V).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電壓 · 查看更多 »

處理器

處理器可以指:.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處理器 · 查看更多 »

FSB

FSB可以指:.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FSB · 查看更多 »

Haswell

#重定向 Haswell微架構.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Haswell · 查看更多 »

I/O路径控制器

I/O路径控制器(I/O Control Hub, ICH)是英特爾研發的主機板南橋晶片,型號為82801,它負责控制通过路径的数据的软件和硅片,I/O路径控制器位于计算机系统中,又称为“主机适配器”。为了可以增强性能或提供冗余,I/O路径控制器同样也可以在智能存储子系统中实现。I/O路径控制器已推出了十個版本,分別是ICH(包括ICH0)、ICH2、ICH3、ICH4、ICH5、ICH6、ICH7、ICH8、ICH9與ICH10。2008年起已被平台路徑控制器(PCH, Platform Controller Hub)代替。 Category:主機板.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I/O路径控制器 · 查看更多 »

Intel Atom

#重定向 凌動.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Intel Atom · 查看更多 »

Intel Corporation

#重定向 英特尔.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Intel Corporation · 查看更多 »

Intel X79

Intel X79(代號Patsburg)是Intel一款旗艦PCH,使用直接媒體介面(DMI 2.0)與處理器連接。它的主要功能是連接各周边设备。X79支援Core i7處理器。.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Intel X79 · 查看更多 »

Intel晶片組列表

這是英特爾公司推出的主機板晶片組列表,它包含四大類,分別是.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Intel晶片組列表 · 查看更多 »

Ivy Bridge

#重定向 Ivy Bridge微架構.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Ivy Bridge · 查看更多 »

LAN

LAN」可以指以下相關的條目:.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LAN · 查看更多 »

LGA 1150

LGA 1150(Socket H3)是Intel於2013年推出的桌上型CPU插座,供Haswell及Broadwell微架構的處理器使用。 LGA 1150取代LGA 1155(Socket H2)。LGA 1150的插座上有1150個突出的金屬接觸位,處理器上則與之對應有1150個金屬觸點。散熱器的安裝位置則和LGA 1155和LGA 1156的一樣,安裝腳位的尺寸都是75mm × 75mm,因此適用於LGA 1156/LGA 1155的散熱器可以安裝在LGA 1150的插座上。 和LGA 1156過渡至LGA 1155一樣,LGA 1150和LGA 1155的CPU互不相容。.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LGA 1150 · 查看更多 »

OEM

#重定向 代工生产.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OEM · 查看更多 »

PCI Express

PCI Express,简称PCI-E,官方简称PCIe,是電腦匯流排PCI的一種,它沿用現有的PCI編程概念及通訊標準,但建基於更快的串行通信系統。 英特爾是該介面的主要支援者。PCIe仅应用于内部互连。由于PCIe是基于现有的PCI系统,只需修改物理层而无须修改软件就可将现有PCI系统转换为PCIe。 PCIe拥有更快的速率,以取代几乎全部现有的内部总线(包括AGP和PCI)。現在英特爾和AMD已採用單晶片組技術,取代原有的南桥/北桥方案。 除此之外,PCIe设备能够支援热拔插以及热交换特性,支援的三种电压分别为+3.3V、3.3Vaux以及+12V。 考虑到现在顯示卡功耗的日益增加,PCIe而后在规范中改善直接从插槽中取电的功率限制,16x的最大提供功率达到75W ,比AGP 8X接口有了很大的提升。 基本可以满足當時(2004年)的中高階显卡的需求。这一点可以从AGP、PCIe两个不同版本的6600GT顯示卡上就能明显地看到,后者并不需要外接电源。 PCIe只是南桥的扩展总线,它与操作系统无关,所以也保证它与原有PCI的兼容性,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主板上PCIe接口将和PCI接口共存,这也给用户的升级带来方便。由此可见,PCIe最大的意义在于它的通用性,不仅可以让它用于南桥和其他设备的连接,也可以延伸到芯片组间的连接,甚至也可以用于连接圖形處理器,这样,整个I/O系统重新统一起来,将更进一步简化计算机系统,增加计算机的可移植性和模块化。.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PCI Express · 查看更多 »

Sandy Bridge

#重定向 Sandy Bridge微架構.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Sandy Bridge · 查看更多 »

SATA

串行ATA(Serial 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一種電腦匯流排,負責主機板和大容量儲存裝置(如硬碟及光碟機)之間的數據傳輸,主要用於個人電腦。串行ATA與串列SCSI(SAS: Serial Attached SCSI)的兩者排線相容,SATA硬碟可接上SAS介面。 2000年11月由「Serial ATA Working Group」團體所制定,取代舊式PATA(Parallel ATA或舊稱IDE)接口的舊式硬盘,因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在數據傳輸上這一方面,SATA的速度比以往更加快捷,並支持热插拔,使電腦運作時可以插上或拔除硬件。另一方面,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時脈訊號,具备比以往更强的纠错能力,能对传输指令(不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不過,SATA和以往最明顯的分別,是使用較细的排線,有利機箱內部的空氣流通,某程度上增加了整個平台的穩定性。 現時,SATA分別有SATA 1.5Gbit/s、SATA 3Gbit/s和SATA 6Gbit/s三種規格。2013年推出更快速的SATA Express規格。.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SATA · 查看更多 »

Ultrabook

超极本(-),有譯超級--本、超--筆電、超輕薄--筆電、超極致--筆電,是英特爾所提出的一種筆記型電腦類型。比起一般的筆記型電腦,超筆電的特色為體積較薄、重量較輕、开机快和擁有較久的電池續航力。市面上第一款推出的超極本是宏碁的Acer Aspire S3-951 蜂鳥超極本。.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Ultrabook · 查看更多 »

USB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縮寫:USB)是连接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的一种串口总线标准,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规范,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等信息通讯产品,并扩展至摄影器材、数字电视(机顶盒)、游戏机等其它相关领域。 多媒體電腦剛問世時,外接式裝置的傳輸介面各不相同,如印表機只能接LPT port、數據機只能接RS232、滑鼠鍵盤只能接PS/2等。繁雜的介面系統,加上必須安裝驅動程式並重新開機才能使用的限制,都會造成使用者的困擾。因此,創造出一個統一且支援易插拔的外接式傳輸介面,便成為無可避免的趨勢。 最新一代是USB 3.2,傳輸速度為20Gbit/s,三段式電壓5V/12V/20V,最大供電100W,另外除了舊有的 Type-A、B接口之外,新型USB Type-C接頭不再分正反。.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USB · 查看更多 »

USB 3.0

USB 3.0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的第二個修訂版本,USB 3.0支援全雙工,比USB 2.0多了數個觸點,並採用發送列表區段來進行數據發包。USB 3.0暫定的供電標準為900mA,且理论上有支援光纤传输的潜力。USB 3.0設計的「Super Speed」傳輸速度為5Gbit/s,理论数据传输速度为625MByte/S。USB 3.0的设计兼容USB 2.0与USB 1.1版本,并採用三級多層電源管理技術,可以為不同設備提供不同的電源管理方案。Intel的xHCI已经可以支持USB3.0的接口,且向下兼容USB2.0的接口。USB 3.0採用新的封包路由傳輸技術,線纜設計8條內部線路,除VBus和GND作為電源提供線外,剩餘3對均為數據傳輸線路其中保留D+與D-兩條兼容USB 2.0的線路,新增SSRX與SSTX專為新版所設的線路。USB 3.0的Standard-A接口繼續採用與早先版本一樣的尺寸方案,外观以蓝色区分,只是內部觸點有變化,新的觸點將會並排在目前4個觸點的後方。.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USB 3.0 · 查看更多 »

桌上型電腦

桌上型電腦---(Desktop Computer)是個人電腦的一種,相對於方便攜帶的筆記型電腦。.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桌上型電腦 · 查看更多 »

服务器

服务器(Server)指:.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服务器 · 查看更多 »

晶体管

晶体管(transistor),早期音譯為穿細絲體,是一种-zh-cn:固体; zh-tw:固態;--zh-cn:半导体器件; zh-tw:半導體元件;-,可以用于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许多其他功能。在1947年,由約翰·巴丁、沃爾特·布喇頓和威廉·肖克利所發明。當時巴丁、布喇頓主要發明半導體三極體;肖克利則是發明PN二極體,他們因為半導體及電晶體效應的研究獲得1956年諾貝爾物理獎。 電晶體由半導體材料組成,至少有三個對外端點(稱為極),(C)集極、(E)射極、(B)基極,其中(B)基極是控制極,另外兩個端點之間的伏安特性關係是受到控制極的非線性電阻關係。晶体管基于输入的電流或电压,改變輸出端的阻抗 ,從而控制通過輸出端的电流,因此晶體管可以作為電流開關,而因為晶体管輸出信號的功率可以大於輸入信號的功率,因此晶体管可以作為电子放大器。.

新!!: 平台路徑控制器和晶体管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