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天星小輪

指数 天星小輪

天星小輪是香港歷史悠久及著名的渡海小輪公司,1898年5月1日起在維多利亞港兩岸提供服務,載客來往香港島及九龍。 天星小輪是旅客遊覽維多利亞港首選的途徑,2009年更被國家地理旅遊雜誌列為「人生50個必到景點」之一,並獲美國旅遊作家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Travel Writers)評選為「全球十大最精彩渡輪遊」之首。.

65 关系: 天星小輪加價事件孫明揚尖東尖沙咀尖沙咀天星碼頭尖沙咀火車站尖沙咀至中環航線中環中環天星碼頭中環碼頭市政局三年零八個月九龍九龍倉置業九龍倉集團九龍角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内燃机六七暴動国家地理 (杂志)灣仔碼頭琐罗亚斯德教空氣調節第二次世界大战米泰華拉紅磡碼頭紅磡站紅磡至中環航線紅磡至灣仔航線維多利亞港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鐘樓香港香港島香港保衛戰香港地鐵香港立法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身份證香港郵政駐港英軍黃埔船塢近水灣蘇守忠蒸氣長者咭計劃柴油杜葉錫恩...殘疾人士登記證汀九油蔴地小輪波斯渡海小輪港元房屋及規劃地政局海底隧道 (香港)海事處海運大廈日本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救生圈救生衣拜火教 扩展索引 (15 更多) »

天星小輪加價事件

#重定向 天星小輪加價暴動.

新!!: 天星小輪和天星小輪加價事件 · 查看更多 »

孫明揚

孫明揚博士(Dr.,),生於重慶「孫明揚檔案」欄目,《蘋果日報》,2011年4月27日。,前香港政府政制事務局局長 、民政事務局局長、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及教育局局長。.

新!!: 天星小輪和孫明揚 · 查看更多 »

尖東

#重定向 尖沙咀#尖沙咀東.

新!!: 天星小輪和尖東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

尖沙咀(Tsim Sha Tsui),古称尖沙头,旧名香埗头,亦作尖沙嘴,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部份,位於九龍半島最南端,隔維多利亞港與香港島對望,是進行商業、娛樂、文藝、旅遊及購物活動的地方,亦是香港著名的商業中心之一,終日人流熙來攘往。這裏設有多座不同主題的展覽館,當中包括太空館、歷史博物館、科學館和文化中心等。此外,這裏有不少高級酒店,其中包括著名的半島酒店,同時亦有著名景點、古蹟和特色建築如星光大道、尖沙咀鐘樓、1881(前水警總部)和柏麗購物大道。.

新!!: 天星小輪和尖沙咀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天星碼頭

尖沙咀天星碼頭(英文:Star Ferry Pier, Tsim Sha Tsui或Tsim Sha Tsui Ferry Pier),簡稱尖沙咀碼頭,前稱為九龍角天星碼頭,是香港天星小輪公司設置於九龍半島南端的尖沙咀海旁的渡輪碼頭,鄰近海運大廈及尖沙咀鐘樓,由天星小輪公司提供兩條航線,可以前往香港島北岸的中環碼頭和灣仔碼頭。.

新!!: 天星小輪和尖沙咀天星碼頭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火車站

#重定向 九龍站 (尖沙咀).

新!!: 天星小輪和尖沙咀火車站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至中環航線

尖沙咀至中環航線是香港一條橫渡維多利亞港的天星小輪航線,來往位於九龍半島的尖沙咀天星碼頭和位於香港島的中環天星碼頭。 尖沙咀至中環航線的營運始於1880年,當時該航線是由「九龍渡海小輪公司」經營的。在1898年,商人遮打收購「九龍渡海小輪公司」所有小輪,並成立天星小輪有限公司,自此本航線便由天星小輪公司經營至今。.

新!!: 天星小輪和尖沙咀至中環航線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天星小輪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環天星碼頭

中環天星碼頭是指由天星小輪經營,位於香港中環的渡輪碼頭。碼頭提供來往尖沙咀天星碼頭的渡輪服務,是中環碼頭的一部份。中環天星碼頭是約定俗成的叫法,現時提供該服務的碼頭為中環7號碼頭(由天星小輪尖沙咀航線使用),而中環8號碼頭則一度供紅磡至中環航線與天星維港遊航線使用,但目前已經停用,改為香港海事博物館。而原本提供該服務的碼頭則為已拆卸的愛丁堡廣場碼頭。.

新!!: 天星小輪和中環天星碼頭 · 查看更多 »

中環碼頭

中環碼頭全稱中環渡輪碼頭,位於香港香港島國際金融中心對開的海旁,是於中環來往多個離島及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渡輪碼頭。中環碼頭經數次整合,結合了政府碼頭、卜公碼頭、統一碼頭、大會堂碼頭、愛丁堡廣場碼頭(中環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的功能,使到中環大部份渡輪服務均集中在一處。.

新!!: 天星小輪和中環碼頭 · 查看更多 »

市政局

市政局,是一些城市的行政機構或政府部門,可以指:.

新!!: 天星小輪和市政局 · 查看更多 »

三年零八個月

#重定向 香港日佔時期.

新!!: 天星小輪和三年零八個月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天星小輪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九龍倉置業

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九龍倉置業地產和九龍倉置業(Wharf Real Estate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在1966年,位於香港尖沙咀的海運大廈(現為海港城一部分)開業,也是該公司旗下物業,根據資料,現時會德豐有限公司持有該公司62%股權。而主要業務持有香港投資物業,包括海港企業約72%權益,以及海港城、時代廣場、荷里活廣場、卡佛大廈、會德豐大廈及在建中的酒店項目The Murray(前身美利大廈)共6項香港投資物業,涉及樓面面積1100萬方呎,總值逾2300億港元,每年營業額超過130億港元。 2017年8月9日,當時主要股東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將以介紹形式分拆旗下持有海港城、時代廣場、荷里活廣場、卡佛大廈、會德豐大廈及美利大廈,以及海港企業72%股權的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及買賣,該組合共有約1,100萬平方呎樓面面積,總值超過2,300億元,每年營業額逾130億元,分拆後,九倉將集中於中國內地投資物業及發展物業、其他香港物業,以及物流和酒店管理。 2017年9月4日,九龍倉集團已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表,並計劃以「1派1」比例,向九倉股東實物分派新公司「九龍倉置業」的股份。分拆完成後,九倉將再不持有九倉置業任何股份,而會德豐將分別持有九倉及九倉置業各62%股權,即九倉及九倉置業將成為姊妹公司。上述分派仍須待上市委員會授出批准。。 而由於只屬介紹形式上市,因此絕對不會進行公開發售,而上市日期是在2017年11月23日。.

新!!: 天星小輪和九龍倉置業 · 查看更多 »

九龍倉集團

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綜合企業公司,現時主要業務包括物業、碼頭、運輸及酒店;在2005年3月23日及2007年中,分別成立驕陽電影製作有限公司(Sundream Motion Pictures)及驕陽音樂(Sundream Music),進軍電影及唱片製作業務,而上述已出售。 九龙仓以地产发展为业务的策略重点,收购土地、融资、项目发展、设计、建筑及市场推广。2010年集团以超逾人民币650亿元的成本在内地购入累积124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一系列即将落成的酒店物业及码头。现时,中国业务资产佔集团总营业资产的39%。 集团按地积比率的应占土地储备及投资物业总楼面面积共达约9500万平方呎。集团以香港为基地的现代货箱码头有限公司,在珠三角、长三角及其它中国沿海地区积极拓展货箱码头业务。 2010年3月2日上午,苏州九龙仓开发的苏州国际金融中心超高层项目正式奠基,该项目将建成包含一栋92层,楼高450米的超高层建筑,这也再次刷新了苏州城市的高度,成为苏州城市新地标。 2012年6月8日 綠城中國引入九龍倉集團成為戰略性投資者,獲九龍倉直接注資5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1.88億元),綠城將向九龍倉進行兩次配股,使九龍倉持有綠城擴大后股本的24.6%,成為綠城的第二大股東。若悉數對換可換股證券後,九倉持股量將增至35.1%,有機會成為綠城最大單一股東。 九龍倉是會德豐有限公司()的主要附屬機構(持有50%股權),公司在香港註冊。.

新!!: 天星小輪和九龍倉集團 · 查看更多 »

九龍角

九龍角是香港昔日海角,指九龍尖沙咀天星碼頭及海運大廈一帶。一般而言,這個地名現在很少人用,一般將其視為尖沙咀的一個部份。 其對出的海域,曾是九龍角填海計劃的地點,該區日後亦會稱為九龍角。然而,由於香港不少人士反對填海工程,結果該計劃被逼擱置。 Category:尖沙咀.

新!!: 天星小輪和九龍角 · 查看更多 »

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

2006年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源於香港政府開始進行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項目,把有48年歷史的舊中環天星碼頭(正式名稱為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及中環天星碼頭鐘樓拆卸作道路和商廈用途,此舉引發香港部分民間團體和市民不滿,認為這摧毀了香港人的歷史文化和集體回憶。部分香港市民透過互聯網策劃靜坐和示威,阻止拆卸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後來演變成警民衝突,示威人士也幾度佔領舊中環天星碼頭。 這次事件提高了香港市民保育文物的意識,反省以往只顧經濟發展而忽略了文物保育的做法。.

新!!: 天星小輪和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 · 查看更多 »

内燃机

内燃機(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縮寫為ICE)是熱機的一種,能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動能。一般的實現方式为,燃料與空氣混合燃燒,產生熱能,氣體受熱膨脹,通過機械裝置轉化為機械能對外做功。内燃機有非常廣泛的應用,車輛、船舶、飛機、火箭等的發動機基本都是内燃機,其最常見的例子即為車用汽油機與柴油機。 内燃机的燃烧气体同时也是工作介质,比如汽油机中,汽油燃烧后的气体直接推动活塞做功。与此相对,燃料不作为工作介质的热机则称为外燃机,比如蒸汽机的工作介质(蒸气)并不是燃料。.

新!!: 天星小輪和内燃机 · 查看更多 »

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亦稱1967年香港左派暴亂(Hong Kong 1967 Leftist riots)、六七左派工會暴動、香港五月風暴。现在一般公认其於1967年5月6日起開始,於同年12月基本結束,是一場由香港親共人士受到大陸文化大革命極端思潮的影響而對抗香港政府的暴動。其由最初的工人运动、反港英政府示威,演變成後來的恐怖主義及炸彈襲擊平民等行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在大陆取代中華民國政权后香港唯一左派暴动。 六七暴動由罷工及示威開始,到后来有罷工工人被警方打伤打死,示威者其後使用暗殺、炸彈放置(涉及1,167個炸彈)和槍戰作為報復。在事件中,全體香港警察取消休假候命,多次與左派示威者冲突,作出驅散、鎮壓及拘捕行動。期間,1,936人被檢控,约212名警務人員在內的832人受傷,51人死亡(5名警察在事件中死亡;5名香港边境警察和1名来自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共產黨民兵在边境冲突中死亡;参加反英示威的示威者约20多人因为镇压死亡;7名市民遭炸死;電台主持林彬被燒死),死亡人數僅次於1956年雙十暴動。 其时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華人民共和国不少城市都爆发支援“香港抗暴”的游行示威,英国驻华代办处亦被红卫兵捣毁,英国驻沪处理侨务专员办事处一同受到冲击并被关闭。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林彬在節目中批評左派的暴力行徑,數日後,其本人與堂弟被人投擲汽油彈燒死,被認為是這次暴動的標誌性事件。六七事件可算是香港歷史的分水嶺。.

新!!: 天星小輪和六七暴動 · 查看更多 »

国家地理 (杂志)

《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原名《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雜誌,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其封面上的亮黄框及月桂纹图样是其象征,也是国家地理的注册商标。 国家地理为月刊。杂志的内容包括地理、科普、历史、文化、实事、攝影等。.

新!!: 天星小輪和国家地理 (杂志) · 查看更多 »

灣仔碼頭

灣仔碼頭(Wan Chai Pier),全稱灣仔渡輪碼頭(Wan Chai Ferry Pier),是香港的一個渡輪碼頭,位於香港島的灣仔海旁,鄰近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灣仔碼頭現時設有1條天星小輪航線,來往灣仔及尖沙咀的天星碼頭。 由於新灣仔碼頭的所在位置原為維多利亞港的海面,因此在區議會分界上,其入口和西面海岸屬於軒尼詩選區,而東面和北面的海岸則屬於愛群選區。.

新!!: 天星小輪和灣仔碼頭 · 查看更多 »

琐罗亚斯德教

瑣羅亞斯德教(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伊斯兰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因信徒在火前祷告而又得名为拜火教,在中国称为「--教」或「白頭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思想屬西方理論定義下的二元论,有學者認為它對犹太教以及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影响深远。琐罗亚斯德教的神“密特拉”也进入到罗马帝国以及印度的佛教的宗教之中,现今西方圣诞节即为密特拉节。目前此教在伊朗偏僻山区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又譯作巴斯人)中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此教的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出身于米底王国的一个贵族骑士家庭,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聲稱受到神的启示,破斥当时的多神教,宣说拜火教,但受到当时的多神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岁时,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在波斯迅速传播,77岁时他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中被杀身亡。另有說法琐罗亚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瑣羅亞斯德教也非他首创,有源自更遠古的繼承。.

新!!: 天星小輪和琐罗亚斯德教 · 查看更多 »

空氣調節

氣調節是包含溫度、濕度、空氣清淨度以及空氣循環的控制系統。冷氣機/空調供應冷氣、暖氣或除濕的作用原理均類似,大部分利用冷媒在壓縮機的作用下,發生蒸發或凝結,從而引發週遭空氣的蒸發或凝結,以達到改變溫、濕度的目的。冷氣機及暖氣機的效率會用性能係數來表示,是輸入功和提供熱能(或抽出熱能)的比例值,一般來說,直流馬達比交流省電,變頻比傳統壓縮機省電,因為能夠節省大量的電費,直流變頻型態逐漸成為市場大宗。 空氣調節在臺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通稱「冷--氣」,因為該地區位處亞熱帶,氣候潮濕炎熱,空調的絕大部分作用只是製造冷--氣,鮮有需要製造暖氣,但也有冷暖氣合一的機種,這種比較常見的通常都安裝在車內。.

新!!: 天星小輪和空氣調節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天星小輪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竹筏。 筏子或称筏,是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有时也可用牛、羊皮等制囊而成。依不同材质制成而有不同称别:竹制为竹筏、竹排,木制为木筏,皮制成囊为皮船或皮囊筏。 远古人类就观察到单根竹木可以浮在水面上。然而其易翻滚而稳定性差,人也不容易站在上面,于是就发展出了将多根竹子或圆木并排捆绑在一起形成既可载人也可载物的筏,与修整单根木料形成的独木舟。可以说筏子和独木舟的历史和人类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

新!!: 天星小輪和筏 · 查看更多 »

米泰華拉

米泰華拉(Dorabjee Naorojee Mithaiwala),印度巴斯人,澳門、香港與印度貿易的富商名人。米泰華拉是古波斯的拜火教祆教徒,當年是香港有名的教派,與麼地 、J.H.律敦治、碧荔等是同一宗教 。米泰華拉約1852年從澳門移居香港,是天星小輪之前身九龍小輪創辦人。同時約在1870 年左右經營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多座酒店 。.

新!!: 天星小輪和米泰華拉 · 查看更多 »

紅磡碼頭

(英文:Hung Hom Ferry Pier)全稱紅磡渡輪碼頭,是香港九龍城區紅磡灣的一組渡輪碼頭,在黃埔花園百合苑(第九期)以南。.

新!!: 天星小輪和紅磡碼頭 · 查看更多 »

紅磡站

紅磡站(Hung Hom Station),兩鐵合併前稱紅磡車站,更早前被稱為九龍車站(Kowloon Station),是港鐵東鐵綫及西鐵綫的終點站,同時亦是香港來往中國大陸的城際客運鐵路終點站。此站雖然以紅磡為名,實際上是座落於香港九龍紅磡灣,所以與傳統上的紅磡有所距離,本站在十八區區域劃分上隸屬油尖旺區。 城際客運鐵路稱之為「九龍站」,東鐵綫及西鐵綫稱之為「紅磡站」,沙田至中環綫通車以後,現有用於東鐵綫和西鐵綫的月台將會完全用於直通車服務(即直通車服務由原本兩個月台增至六個月台),而位於原紅磡貨場位置(現有C出入口車站大堂下方)的新車站部分(新「紅磡站」)將供本地客運服務使用,較原有用地向東移。.

新!!: 天星小輪和紅磡站 · 查看更多 »

紅磡至中環航線

紅磡至中環航線是一條天星小輪航線,來往紅磡碼頭至中環天星碼頭,但由於乘客量不足,本線在2011年4月1日起停辦。.

新!!: 天星小輪和紅磡至中環航線 · 查看更多 »

紅磡至灣仔航線

紅磡至灣仔航線是一條天星小輪航線,來往紅磡碼頭至灣仔碼頭,但由於乘客量不足,本線在2011年4月1日起停辦。.

新!!: 天星小輪和紅磡至灣仔航線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港

維多利亞港(簡稱維港;Victoria Harbour)是位於香港的海港,位處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為香港市中心重要的地理區塊。由於港闊水深,又屬天然良港,香港亦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 維多利亞港古稱尖沙咀洋面或中門;18世紀西方列強勢力進入中國時,被英國人相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在鴉片戰爭後從清帝國中奪取香港,以維多利亞港為中心建設香港,並做為基地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 鵬誠峰:,保護海港協會。事實上,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歷史和文化,亦主導香港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大城市的關鍵之一《集體回憶之維多利亞港 — 百年海港的故事》,何耀生,明報出版社,ISBN 978-962-8872-68-8。.

新!!: 天星小輪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

#重定向 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

新!!: 天星小輪和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 · 查看更多 »

(Coal)是一种可燃的黑色或棕黑色沉积岩,这样的沉积岩通常是发生在被称为煤床或煤层的岩石地层中或矿脉中。因为后来暴露于升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较硬的形式的煤可以被认为是变质岩,例如无烟煤。煤主要是由碳构成,连同由不同数量的其它元素构成,主要是氢,硫,氧和氮。 在历史上,煤被用作能源资源,主要是燃烧用于生产电力和/或热,并且也可用于工业用途,例如精炼金属,或生产化肥和许多化工产品。作为一种化石燃料,煤的形成是古代植物在腐敗分解之前就被埋在地底,转化成泥炭,然后转化成褐煤,然后为次烟煤,之后烟煤,最后是无烟煤。煤產生之碳氫化合物经过地壳运动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亦即,煤炭就是植物化石。这涉及了很长时期的生物和地质过程。.

新!!: 天星小輪和煤 · 查看更多 »

鐘樓

鐘樓或鐘塔可以指:.

新!!: 天星小輪和鐘樓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天星小輪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天星小輪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保衛戰

香港保衛戰(Battle of Hong Kong;香港の戦い,又稱香港攻防战、十八日战事)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為進攻英屬香港所發動的戰役。戰役於1941年12月8日爆發,至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爵士宣佈無條件投降、12月26日全體駐港英軍投降結束為止。 香港殖民地一直是英國在亞太區戰略的重要據點。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及華盛頓會議結束後,英國逐漸視日本為在東亞的假想敵,並且按照時局變化調整香港的佈防策略及方案,以配合英國整體的戰爭部署。至於日本在《倫敦海軍條約》1936年失效後,開始深入探討與英國開戰的部署,亦斷續構思進攻香港的計畫。1940年7月2日,日軍在御前會議中定出兩大國策,其一是以日本為中心,建設以日、滿、華聯會骨幹的「大東亞新秩序」,其二是配合按照合適時機「南進」太平洋。此新國策一改日軍戰略,由「北進」向大陸發展,轉變為「南進」向太平洋進攻。 1941年,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區逐漸站穩陣腳,打算透過增兵香港及東亞殖民地,再聯同美國、中國及荷蘭等國家,阻嚇日本向英國宣戰;然而日本在8月遭美國實施石油禁運,日本軍軍部及政府最終決定發動太平洋戰爭,並且制訂「南方作戰」行動,而進攻香港即為此項作戰的「C作戰」(C作戦)。1941年12月8日,日本陸軍第38師團越過深圳河,進攻新界。當時駐港英軍的作戰計劃為固守香港島,位於新界及九龍的醉酒灣防線僅作拖延用途。新界北的駐港英軍先將新界各地的主要道路及鐵路切斷,令到日本軍隊的進攻進度受到大大的拖延。日本原本計劃部署一週才向醉酒灣防線進攻,惟第228聯隊及第230聯隊私自行動,先後在9日晚及10日早上攻破城門碉堡及金山防線,迫使駐港英軍提早在10日下午起撤回香港島。由於日本軍隊的整體部署被兩支聯隊擾亂,第38師團比較遲才向九龍推進,最終至12日才佔據九龍半島及魔鬼山,其時駐港英軍已經全數撤離。12月13日,日本軍隊嘗試勸降駐港英軍不果,雙方在維多利亞港連日隔海砲戰。由於第38師團於開戰前未有準備,攻擊港島方案至17日才告落實。18日晚上,日本軍隊登陸港島東北,遭到人數比較少的駐港英軍頑抗,阻止日本軍隊進入維多利亞城市區,攻擊方案再遭擾亂。不過,第230聯隊在19日早上意外攻入港島中樞、防線比較弱的黃泥涌峽,並且包圍駐港英軍西旅司令部;其餘兩支聯隊也在欠缺協調之下,同時向黃泥涌峽東北的畢拿山及渣甸山推進。英日雙方在黃泥涌峽激戰連場,最終以西旅司令部失陷、羅遜准將陣亡、駐港英軍反攻失敗告終,惟日本軍隊第230聯隊亦遭受嚴重傷亡,致使接著數日只能夠待命及休整。 12月20日後,駐港英軍的防線逐步瓦解。日本軍隊在當日凌晨沿紫羅蘭山南下淺水灣、深水灣及壽臣山,又在港島北的聶高信山打開缺口。雖然人數比較多的日本軍隊再次因為不熟地勢及遭到駐港英軍的頑抗,使到其各路攻勢於淺水灣酒店、壽臣山及紅山半島等地方一度停滯。然而駐港英軍已經折損嚴重,逐漸被日本軍隊分割為東西兩部,再加上多次反攻俱告失敗,促使港督楊慕琦及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考慮投降。不過在倫敦的命令下,駐港英軍繼續抵抗。22日至25日,駐港英軍西旅在黃竹坑、中峽及灣仔一帶接連敗退,楊慕琦最終於25日下午決定投降。至於死守赤柱半島的東旅英軍,因為通訊中斷之故,至26日凌晨才向日本軍隊投降。至此,日本成功佔據香港,開始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才得以再次接管香港至1997年。.

新!!: 天星小輪和香港保衛戰 · 查看更多 »

香港地鐵

香港地鐵(英文:Mass Transit Railway,MTR)曾經是香港兩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之一,已在2007年12月2日的兩鐵合併中,和九廣鐵路合併成港鐵。自1979年開通至2007年兩鐵合併期間,香港地鐵是由地鐵有限公司(現稱港鐵公司)營運的鐵路系統網絡,有7條路線,全長91.0公里香港年報2006 - ,共53個車站,其中14個為轉車站。.

新!!: 天星小輪和香港地鐵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新!!: 天星小輪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新!!: 天星小輪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身份證

香港身份證(Hong Kong Identity Car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身份證明文件。由入境事務處簽發,為香港居民的主要身份證明文件。《香港法例》第177章《人事登記條例》規定,凡年滿11歲的香港居民,必須於年滿11歲後或抵港30天內登記領取身份證。每張香港身份證均有持證人的姓名及出生日期等個人資料,並把持證人的黑白照片印在證上。在姓名一欄下面,亦印有中文電碼,以方便政府或機構作輸入姓名之用。.

新!!: 天星小輪和香港身份證 · 查看更多 »

香港郵政

香港郵政(Hongkong Post)成立於1841年,现在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郵政部門,原本隸屬於經濟發展及勞工局,於2007年7月1日決策局重組後,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郵政署於1995年開始轉型為以「營運基金模式」運作,財政自主,以比較商業的手法經營郵政業務,郵政署的收入來自售賣特殊郵票、傳統郵遞、特快專遞及繳費服務(如政府部門及公共事業)等。郵政署亦為香港人提供辦理電子證書服務。.

新!!: 天星小輪和香港郵政 · 查看更多 »

駐港英軍

港英軍(British Forces Overseas Hong Kong)是駐紮在香港的英國陸軍、英國皇家海軍和英國皇家空軍單位。1997年7月1日,駐港英軍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全部撤離香港。撤軍前,軍事費用由英國政府及香港政府各自承擔一半。.

新!!: 天星小輪和駐港英軍 · 查看更多 »

黃埔船塢

香港黃埔船塢有限公司(The Hong Kong and Whampoa Dock Company Limited)簡稱黃埔船塢,又稱九龍船塢,紅磡街坊則稱其為大廠,是香港昔日的一座船塢,現址為九龍紅磡黃埔新邨及黃埔花園,為當時亞洲其中最大規模的船塢之一。除了黃埔船塢,該公司曾經在香港擁有香港仔旱塢(現址為香港仔中心)、大角嘴褔利船廠(現址為大同新邨),再早期有紅磡庇利船廠(現址為紅磡庇利街旁的環字街道)及北角貨運碼頭(現址為和富中心),同時在中國大陸廣州市黃埔区擁有船塢與船舶維修廠。.

新!!: 天星小輪和黃埔船塢 · 查看更多 »

近水灣

近水灣(Approach Beach)是香港公眾泳灘,位於新界荃灣區西部,油柑頭與汀九之間。泳灘因受到污染,曾停止開放;後因水質改善,於2011年6月15日重開。.

新!!: 天星小輪和近水灣 · 查看更多 »

蘇守忠

蘇守忠(),又名蘇祐世(SU Yau-sai Paul),1966年香港天星小輪加價事件發起人,1996年在大嶼山寶蓮寺受三壇大戒,剃度為僧,法號曜樂比丘。 1966年4月4日上午,當時30歲的青年蘇守忠身穿寫上「絕飲食反加价潮」的外衣,到中環天星碼頭 站立,進行絕食抗議,引來途人圍觀。.

新!!: 天星小輪和蘇守忠 · 查看更多 »

蒸氣

蒸氣是指处于液态或固态的物质的周围所包含的相同物质的气态组分。与纯的气态物质不同的是,蒸氣必然伴随着相同物质的另一状态(固态或液态);如果固态或液态的物质完全转化为蒸氣,则此时的蒸氣就不再称为蒸氣而是定义为纯的气态物质。蒸氣来源与沸点以下的液态物质的蒸发或者固态物质的昇華。由于有蒸氣的存在,很多物质都存在蒸氣壓。.

新!!: 天星小輪和蒸氣 · 查看更多 »

長者咭計劃

長者咭計劃為香港社會福利署於1994年4月開始推行的長者福利措施,目的是推動香港市民尊敬及關懷長者,以及為長者提供一個普遍獲得承認的年齡證明,以方便他們享用政府部門、公共運輸機構及各商號提供的優惠票價、折扣和優先服務。.

新!!: 天星小輪和長者咭計劃 · 查看更多 »

柴油

柴油(Diesel)又俗稱油渣、油屎,是石油提炼后的一种液态油质燃料的产物。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主要成分是含9到18个碳原子的链烷、环烷或芳烃。它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位于汽油和重油之间,沸点在170℃至390℃间,密度为0.82~0.845kg/dm3。 柴油可以被用来作为汽車、坦克、飞机、拖拉机、鐵路車輛等运载工具或其它机械設備的燃料,也可用来发电、取暖等。.

新!!: 天星小輪和柴油 · 查看更多 »

杜葉錫恩

杜葉錫恩(Elsie Hume Elliot Tu,音譯:愛詩·胡姆·義律·杜,),原名愛詩·胡姆(Elsie Hume,艾略特及杜是兩段婚姻的冠夫姓),漢名葉錫恩,是香港著名的左派社運家及教育工作者,多年來一直服務香港和為社會基層爭取權益。她雖生於英國,但操得一口流利的粵語及普通話。杜葉錫恩著名的事蹟為在1960年代時,有小巴商會及司機向她投訴小巴職工與香港警察勾結收取保護費,其後杜葉錫恩明查暗訪之後,直接到英國游說英國國會議員批准成立廉政公署,打擊香港貪污行為,為香港的廉潔及法治奠定基礎。後成為港事顧問、在臨時立法會支持廢除集體談判權、於2002年支持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等。.

新!!: 天星小輪和杜葉錫恩 · 查看更多 »

殘疾人士登記證

殘疾人士登記證,俗稱殘疾證,是勞工及福利局康復服務中央檔案室為香港居住的殘疾人士提供的自願登記證件,自1999年起推行,初期為一張無個人相片的證件,並於2005年4月起約2年半內逐步更換為具防偽特徵並註有個人相片的證件。 該證有效期為2年(只適用於身體機能暫時受損及/或未滿11歲的兒童和未滿18歲的青少年)或永久(適用於身體機能長期或永久受損並年滿18歲人士);而未滿11歲的兒童和未滿18歲的青少年的持證人,有效期為2年或年滿11歲和18歲後的兩個月內(以較早者為準),持證人必須分別在年滿11歲和18歲後的兩個月內,提出續證申請。 申請資格適用於以下人士:.

新!!: 天星小輪和殘疾人士登記證 · 查看更多 »

汀九

汀九 (Ting Kau),是香港新界西部的一個地方,位於油柑頭與深井之間,地區行政屬於荃灣區,亦是汀九村之所在。青山公路汀九段沿線有不少海灘,因此汀九曾經是游泳勝地,曾於九十年代這些海灘受到污水及機場核心發展計劃的污染封閉,但隨著水質改善計劃,已於2011-2014年陸續重開。值得一提,於都會區下荃灣海岸線以汀九橋以東為界線的維港範圍內不准游泳條款中,〔目前香港法例第313章附屬法例《船舶及港口管理規例》下,未經海事處處長批准,任何人均不得在維港游泳〕。雖然汀九對上的山頭有具規模的屯門公路及汀九橋,但並沒有支路連接汀九。早於四十五十年代曾與深井發展成豪宅區,當中包括紅樓。雖然發展不及都會區,但其位於香港範圍的中心點,及相對其他地區比較鄰近機場及青馬大橋,所以近年與深井及油柑頭一帶成為再度受注視的豪宅區。.

新!!: 天星小輪和汀九 · 查看更多 »

油蔴地小輪

香港油蔴地小輪船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Yaumati Ferry Co.,簡稱油麻地小輪或港輪) 於1924年1月1日開始投入服務,最初是來往中環至深水埗、旺角及油蔴地航線之間的航線,後來則擴展至新界及離島,曾經是香港最主要的渡輪服務經營者。1964年7月31日至1987年8月31日間成為恆生指數成份股。1989年易名香港小輪,可是,由於近年渡輪業經營困難,遂於1999年把專營權售予新世界第一渡輪。新世界第一渡輪於2000年1月15日開始經營原油蔴地小輪的載客航線。.

新!!: 天星小輪和油蔴地小輪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新!!: 天星小輪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渡海小輪

#重定向 渡輪.

新!!: 天星小輪和渡海小輪 · 查看更多 »

港元

港元(單位:元),原稱「港圓」(單位:圓),亦稱為「港幣」或「港紙」,粵省俗稱咸龍,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貨幣及基金代碼之表示法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誌為HK$。.

新!!: 天星小輪和港元 · 查看更多 »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Housing, Planning and Lands Bureau,)曾經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但經改組後可謂已經取消。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為孫明揚,專責香港的房屋事務、城市規劃及土地利用。該局經改組後,功能由運輸及房屋局及發展局取代。但2012年7月1日前,新政府改組方案未通過立法會優先審議,該局不會於2012年7月1日起重新運作。.

新!!: 天星小輪和房屋及規劃地政局 · 查看更多 »

海底隧道 (香港)

海底隧道(Cross-Harbour Tunnel),簡稱紅隧、海隧,因隧道在九龍的出入口位于紅磡灣,故多稱為紅磡海底隧道,是香港首條連貫香港島銅鑼灣和九龍紅磡灣的過海行車隧道,是香港以至世界最繁忙的行車隧道之一。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新!!: 天星小輪和海底隧道 (香港) · 查看更多 »

海事處

海事處(Marine Department,縮寫:MD)是香港政府運輸及房屋局轄下的部門,主要負責香港海域海上安全、港口監管、管理香港船舶註冊、確保香港註冊船舶質素、規管香港海員註冊和聘請等、制訂航運政策、標準及法例、對付油污、收集由船舶產生的垃圾及清理特定漂浮垃圾、協調海上搜救行動、調查在香港海域內發生的海上意外,及保養各香港政府部門船隊等等。.

新!!: 天星小輪和海事處 · 查看更多 »

海運大廈

海運大廈(英文:Ocean Terminal)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海港城 ,是香港其中一個郵輪碼頭所在地。海運大廈由九倉發展,於1966年3月22日開幕,是當時全亞洲第一個購物商場。 除碼頭外,還包括10,000平方呎的寫字樓,以及648,000平方呎的商場。而海港城的商場部份則是全香港面積最大購物中心。香港電台 香港故事第三集:消費話當年 2006年11月19日.

新!!: 天星小輪和海運大廈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天星小輪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

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簡稱愛丁堡廣場碼頭,俗稱舊中環天星碼頭或舊天星碼頭是指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一個已拆卸的渡輪碼頭。它所提供的服務已被中環碼頭(七號和八號)所取代。香港特區政府和部分香港人曾於2006年底爭議碼頭的去留。碼頭香港海事結構編號HP126。.

新!!: 天星小輪和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 · 查看更多 »

救生圈

救生圈,俗稱水浮,是一種浮在水面上的救生用品,為遇溺者提供浮力,避免沉入水中而溺死。其外形多為環狀,亦有作成馬蹄形。水浮除了救生之外,還可以給有特別需要的病人作為坐墊。 救生圈常配置在各种船舶上,或水域岸邊以防危险。救生圈可搭配一種快速释放器,以便在急用時将救生圈弹射出去。.

新!!: 天星小輪和救生圈 · 查看更多 »

救生衣

救生衣,是一件外套,比重較水輕,令穿救生衣者浮於海水之上,達至水上活動救生之效果。救生衣之物料成分主要為發泡膠或吹氣水泡。外表顏色多為鮮色,例如鮮橙色、香蕉黃色等,方便救生員發現。.

新!!: 天星小輪和救生衣 · 查看更多 »

拜火教

#重定向 琐罗亚斯德教.

新!!: 天星小輪和拜火教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天星小輪有限公司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