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

指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

是1975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影片。 許氏兄弟喜劇系列的第二部,主題是人死後通過腦電波繼續溝通。 日本譯名:Mr.BOO! 天才とおバカ 。 2010年入選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票选影史百大华语电影。 本片有多首衍生歌曲,「天才白痴夢」、「天才白痴往日情」、「天才白痴錢錢錢」等,均大受歡迎,其中主題曲「天才與白痴」曾經因為歌詞低俗而遭到廣播電台禁播。 《天才與白痴》的電影海報,是著名香港漫畫大師阮大勇的首張電影海報作品。.

21 关系: 劉天賜劉一帆天才與白痴 (許冠傑專輯)姜南喬宏石天王杰為了愛夢一生顧嘉煇香港電影許冠傑許冠英許冠文許效舜軍火專家阮大勇邰智源鄒文懷臺灣話楊麗音港元

劉天賜

劉天賜(Lau Tin Chi, ),人称“賜官”,是香港著名的媒体人和创意人士,曾任职香港多家媒体,担任行政管理、节目策划、电影编剧等工作,包括香港丽的映声、香港无线电视、香港亚洲电视、香港佳艺电视、香港有线电视、香港now宽频电视等等。.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劉天賜 · 查看更多 »

劉一帆

劉一帆(Steven Liu,),台灣資深廚師,於台北市私立開平餐飲學校畢業。目前為費爾蒙國際酒店集團品牌形象大使兼和平饭店行政总厨,在2012-2013年擔任東方衛視頂級廚師節目評審,在節目中有“地獄廚師”之稱。.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劉一帆 · 查看更多 »

天才與白痴 (許冠傑專輯)

《天才與白痴》是廣東歌手許冠傑發行第二张粵語专辑,主打歌《天才與白痴》是許氏兄弟第二部電影《天才與白痴》的主題曲。抒情歌曲有《天才白痴往日情》、《天才白痴夢》、《莫等待》。.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天才與白痴 (許冠傑專輯) · 查看更多 »

姜南

姜南,仁和人,是一名明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 姜南曾于嘉靖年间接替彭澄任延平府知府一职,嘉靖年间由周贤宣接任。.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姜南 · 查看更多 »

喬宏

喬宏(Roy Chiao,),香港著名資深演員,曾獲得199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喬宏 · 查看更多 »

石天

石天,本名劉偉成,香港著名演员、電影導演及制作人。1980年曾經與著名電影人黃百鳴及麥嘉合組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其間製作多部經典的港產片。.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石天 · 查看更多 »

王杰

-- --或--(在簡體中文均作「--」),可能指以下人物:.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王杰 · 查看更多 »

為了愛夢一生

《為了愛夢一生》為臺灣歌手王傑的第十一張個人專輯,也是第七張國語專輯,發行於1991年1月,唱片編號:UFO-91165,由飛碟唱片公司發行。.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為了愛夢一生 · 查看更多 »

顧嘉煇

顧嘉煇博士(Dr.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顧嘉煇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作為華語電影的一部分,是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香港在戰後五十年代開始形成具規模的電影工業,至八十年代迎來一段黃金年代,往後作為大中華地區的一個重要電影基地,被譽為與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日本東京齊名的全球四大電影制作基地,香港更成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 在上世紀戰後,香港社會在政治及經濟上相對自由,電影業相比於其他大中華地區,例如新加坡、中國內地及台灣,更不受規範,自由的環境得以孕育出具規模的電影工業。1946年,中国内战重啟,戰亂致使华语电影業南移至香港。1949年,大批中國電影制作人由上海轉移到香港,繼承上海的藝術事業,使國語電影於1970年代及以前成為香港主流,香港亦逐渐成为主要的华语电影生产基地,五十年代九龙城一带是香港电影片场的集中地,除了位於钻石山的永华片场和大观片场、土瓜湾的南洋片场(邵氏前身)以外,世光片场、万里片场、友侨片场、九龙国家片场等都集中在這裏,因此九龙半島東部、獅子山以南一帶可被視為港產片的發祥地。這時期香港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電影出口,近至東南亞、遠至五大洲都有華語電影踪迹,但由于翻译難度,加上早年华语电影業者並不重視对作品的翻译工作,因此华语电影只局限于世界各地的华语社区。直至1963年,香港政府當局通過一條廣播法例,使出品的港產片都配有英文字幕,以便於政治監察。英文字幕的出現反而幫助港产電影打入英語世界。港產片早年多是以國語電影的形式出現,如邵氏兄弟、國際電影懋業等電影業巨頭早年皆以制作國語電影為主。直到以粵語爲母語香港新一代的電影人出現,粤语电影才在七十年代以后慢慢取代国语电影,成为主流。 香港電影業在八十年代迎來黃金年代,由於不少港產片演員主演美國好萊塢的英語電影,在英語世界電影業的主舞台成名,並令華人文化得到英語世界的推崇,港產片亦隨之受到英語世界的更多關注,並開始流行對其他华语电影作品進行翻译。後來港產片更傳播至日語世界、俄語世界。八十年代港產片電影業總產值更超越以制作英語電影為主的印度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另一個英語電影制作基地美國好萊塢,成為世界第二大的電影制作基地。該年代的港產片在制作質量、藝術性、題材的創新性上,均有不凡的成就。往後幾十年,香港一直維持全球第二大電影制作基地的地位,港產片在國際仍然保持著魅力。 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香港電影業的一大盛事。香港電影與大多數的商業電影一樣,有一套完善的明星制度,而這個制度之下的影星亦與香港電視產業和香港樂壇的領域重疊。.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香港電影 · 查看更多 »

許冠傑

許冠傑(Samuel "Sam" Hui Kwun-kit,),暱稱大哥Sam、歌神,香港實力派音樂人、香港知名歌手、詞曲作家及演員。1970年代以前,香港樂壇仍以西方英文歌及主要來自臺灣的國語歌曲為主流,本地粵語流行曲則普遍被視為鄉下人的玩意。畢業於香港大學心理學系的許冠傑不避俚俗,以廣東話唱出多首反映社會現況、諷刺時弊的歌曲,題材廣泛,由描述打工仔的無奈,到打麻雀的心情,亦不乏愛情和勵志歌曲;當中不少更是由他親自填詞及作曲。有見其作品大受歡迎,此後粵語流行曲如雨後春筍,粵語流行曲的潮流可說是由他一手開創,因此他亦有「香港樂壇天皇巨星」、「香港流行音樂祖師」等美譽,1992年在《許冠傑光榮引退匯群星》更被譚詠麟封為「歌神」。 除了音樂成就斐然,許冠傑與兩位胞兄許冠文、許冠英組成「許氏兄弟」,於1974至1981年拍攝多部電影,包括《鬼馬雙星》、《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和《摩登保鑣》等,都十分賣座,是當時香港影壇的票房保證。 許冠傑在2016年《請✓許冠傑演唱會》台上強調從來没有移民,一直住在香港。.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許冠傑 · 查看更多 »

許冠英

許冠英(Ricky Hui Kwun Ying,),香港著名演員。许冠英於1971年進入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演員培訓班,1974年参与哥哥許冠文和弟弟許冠傑主演的《鬼马双星》而受人注意。 代表作有:《半斤八两》、《发钱寒》、《摩登保鑣》、《僵尸先生》等,都是香港喜剧的卖座经典。.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許冠英 · 查看更多 »

許冠文

許冠文(Michael Hui Koon Man,),香港实力派演員、電影編劇、導演和監製,也是演藝人協會創會會長。2016年主演的《一路順風》入選第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男演員等八項提名,2017年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提名),並獲得201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 2011年曾獲意大利烏甸尼斯電影節頒發「終身成就獎」,表揚其橫跨四十年演藝生涯的藝術成就尤其對喜劇電影的貢獻。 在1970至1990年代,許冠文曾經自编自导,與其弟許冠英及許冠傑一同主演一系列深受歡迎的喜劇電影。許冠文是「許氏兄弟」的長兄,文、武、英、傑四人皆是在廣東省出生,於1950年代移居香港,接受西式教育,弟弟許冠傑於七十年代開啟粵語流行曲的潮流,被譽為是華語「歌神」。他們的作品是粵語流行文化的先驅,讽刺时弊,笑中带泪,蕴藏哲理,捕捉了香港本土文化在七、八十年代的形成。.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許冠文 · 查看更多 »

許效舜

許效舜(1962年7月19日-),暱稱舜子,臺灣男性搞笑藝人、主持人、演員,國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畢業。 許效舜與搭檔夥伴暨師父澎恰恰合作多年,有極佳默契,兩人的代表作為《鐵獅玉玲瓏》相關系列,也是兩人演藝事業的顛峰之作。許效舜提拔的藝人有九孔、白雲、NONO、--、黃鐙輝、馬國畢和蜆仔等人。.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許效舜 · 查看更多 »

軍火專家

#重定向 軍械法證課.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軍火專家 · 查看更多 »

阮大勇

阮大勇(Yuen Tai-Yung,),浙江慈溪人,著名香港藝術家、畫家、電影海報設計師、漫畫家,擅長繪畫人像。 1965年開始任職廣告公司,1975-1992年時期的香港電影海報,很多出自阮大勇之手,代表作品有《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猛龍過江》、《死亡遊戲》、《奇謀妙計五福星》、《陰陽錯》、《龍的傳人》等,直至1992年退休。1984年黃玉郎出版的玉郎漫畫,邀其為每期玉郎漫畫編繪封面。2007年之後,阮大勇又再次活躍畫壇,深受年輕輩的敬重,被媒體冠以「電影海報教父」的稱號。 阮大勇的生平事跡曾被拍成紀錄片 - 《海報師:阮大勇的插畫藝術》,於2016年在香港戲院上映,隨後入選2017年第4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第5屆新加坡華語電影節、第14屆西班牙維克亞洲電影節。2017年4月再次在戲院公映。2017年榮獲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專業精神獎。.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阮大勇 · 查看更多 »

邰智源

邰智源(),出生於台灣臺北市北投區,籍貫湖南長沙,美國紐約科技學院大眾傳播碩士,台灣知名主持人、男演員,尤其專精於模仿、搞笑。.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邰智源 · 查看更多 »

鄒文懷

鄒文懷(Chow Man Wai, Raymond,),原名鄒定鑫,廣東潮州大埔县人,出生香港,於香港聖士提反書院就讀,1949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以后返港。香港的电影事业家,制片人。前任嘉禾集團主席兼執行董事。1998年,获香港政府颁发金紫荊星章。其弟為鄒定歐(Chow Ting Au, Anthony),嘉禾集團前任副主席。.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鄒文懷 · 查看更多 »

臺灣話

臺灣話(方音),又稱為臺灣閩南語,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為閩南語泉漳片之變體,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和漳州話相近。近代以來常以臺語(方音)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一般英語稱之為Taiwanese或Taiwanese Hokkien。以其為母語的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第一大族群。 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特别是渡臺禁令開放後,大量中國大陸移民進入臺灣,其中以福建南部(閩南)的泉州府和漳州府的居民佔多數;其所帶來的閩南語逐漸在各地演變分化,並融入荷蘭語、日語及原住民語言等語言於其中,使得臺灣話與福建的閩南語在詞彙使用及腔調上存在有不少差異。隨著漳泉移民(閩南裔台灣人)的居住範圍擴及臺灣各地,其語言逐漸成為臺灣本島最主要的通行語言之一;雖然日治時期、戰後時期時,官方先後推行日語與國語(華語),臺灣話現今依然於臺灣普遍可聞。根據2009年所發表的《臺灣年鑑》,臺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臺灣話。戰後初期,小學是可以臺灣話來教漢文的,但在歷經數十年的講國語政策後,目前的教育體制,用臺灣話教學授課遠不及華語的使用量,且對於臺灣話書寫的規定也未盡完善,使得臺灣話人口後代的年輕族群已無法流暢使用該語言。若無出現新的強力政策轉捩點,三十年內臺灣話因政策和教育不彰將可能在年輕世代上斷送。 總體上說,臺灣話在北部為偏泉混合腔,中南部平原偏內埔腔,西部沿海偏海口腔。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而「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中部符合此一分布。.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臺灣話 · 查看更多 »

楊麗音

楊麗音(),台灣電影、電視與舞台劇女演員,在王偉忠挖角下成為華視綜藝節目連環泡的短劇班底;曾經走紅於1980年代的台灣綜藝節目界,但因家庭考量曾一度淡出演藝圈,並在多年之後重返表演領域,參與屏風表演班的舞台劇與一些電視劇演出。.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楊麗音 · 查看更多 »

港元

港元(單位:元),原稱「港圓」(單位:圓),亦稱為「港幣」或「港紙」,粵省俗稱咸龍,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貨幣及基金代碼之表示法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誌為HK$。.

新!!: 天才與白痴 (1975年電影)和港元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