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侏羅紀世界:進化

指数 侏羅紀世界:進化

侏羅紀世界:進化(Jurassic world evolution)是由英國遊戲公司 Frontier Developments所開發,玩家可以模擬經營侏儸紀系列電影中的主題公園。玩家會在各地挖掘化石,並取得的其中的DNA來複製恐龍,為了防止恐龍脫逃,必須建立各種圍欄,並建造餐廳、旅館等建築,增加收入;另外,還會出現各種天災,是一款商業模擬的經營遊戲。.

51 关系: 劍龍屬埃德蒙頓龍屬厚頭龍屬南方巨獸龍屬古似鳥龍屬可下载内容多刺甲龍屬巨刺龍屬中國角龍屬三角龍屬五角龍屬伶盜龍屬似鱷龍屬似鴕龍屬似雞龍屬侏羅紀公園系列化石圓頂龍屬冠龍屬商業模擬遊戲克氏龍屬副櫛龍屬結節龍屬瑪君龍屬甲龍屬異特龍屬牛角龍屬華陽龍屬食肉牛龙属馬門溪龍屬角鼻龍屬龍王龍屬迷惑龍屬蜥結龍屬開角龍屬脱氧核糖核酸重爪龍屬重慶龍屬釘狀龍腕龍屬英国雙脊龍屬暴龍恐爪龍屬恐龙梁龍屬棘龍屬模拟经营游戏木他龍屬戟龍屬...慈母龍屬 扩展索引 (1 更多) »

劍龍屬

劍龍屬(學名:Stegosaurus)是一類已滅絕的草食性四足動物,是裝甲亞目劍龍下目的一個屬。屬名為Stegosaurus,源自希臘文中的(stegos-;指屋頂)與(-sauros;指蜥蜴)。劍龍是最知名的恐龍之一,因其特殊的骨板與尾刺聞名。劍龍就像暴龍、三角龍以及迷惑龍一樣,經常出現在書籍、漫畫或是電視、電影當中。 劍龍生活在侏儸紀晚期,大約是1億5500萬年前到1億5000萬年前左右,也就是啟莫里階至提通階早期。劍龍與一些巨型蜥腳類恐龍,如梁龍、圓頂龍與迷惑龍(原名雷龍)等優勢草食性恐龍,生存於相同時代的相同地區。在美國與加拿大西部的莫里遜組地層中,大約已經挖掘出約80具劍龍屬的身體骨骼,且其中至少可辨識出3個物種Turner, C.E. and Peterson, F., (1999).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劍龍屬 · 查看更多 »

埃德蒙頓龍屬

埃德蒙頓龍屬(學名:Edmontosaurus),又譯愛德蒙托龍,是鴨嘴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坎潘階晚期至馬斯垂克階晚期,距今約7300萬到6500萬年前。成年的埃德蒙頓龍可達13米長,平均體重約6-8噸,最大体重13.6吨,是最大的鴨嘴龍科之一。牠們是以化石發現地區的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頓來命名的。 埃德蒙頓龍的第一個化石發現於艾伯塔省的馬蹄峽谷組。模式種是帝王埃德蒙頓龍(E.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埃德蒙頓龍屬 · 查看更多 »

厚頭龍屬

厚頭龍屬(屬名:Pachycephalosaurus)又名腫頭龍,在希臘文意為“有厚頭的蜥蜴”,屬於厚頭龍科,生存於晚白堊紀馬斯垂克階的北美洲。化石已在蒙大拿州、南達科他州、以及懷俄明州等地發現。厚頭龍是草食性或雜食性恐龍,目前僅發現一個頭顱骨與少數顱頂部分。厚頭龍只有一個種,懷俄明厚頭龍(P.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厚頭龍屬 · 查看更多 »

南方巨獸龍屬

南方巨獸龍屬(學名:Giganotosaurus)又名南巨龍、巨獸龍、巨型南美龍,是鯊齒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9千8百萬至9千7百萬年前上白堊紀森諾曼期。其正模化石標本在1993年發現於巴塔哥尼亞(阿根廷)的堪德勒斯組,發現時大約七成完整,并於1995年被 G. carolinii 所命名。其屬名的含義為“巨大的南方蜥蜴”,由古希臘文的「γιγας」(巨大的意思)、「νοτος」(南風的意思)及「σαυρος」(蜥蜴的意思)組合而來;而其種名則源於其發現者 Ruben D. Carolini。在發現其正模標本之前所發現的一個下頜骨、一枚牙齒以及一些足跡最終被歸於此種。自發現以來,南方巨獸龍引發了關於最大獸足亞目恐龍的科學爭論。 牠是最巨大的陸地肉食性恐龍之一,較棘龙小型。.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南方巨獸龍屬 · 查看更多 »

古似鳥龍屬

古似鳥龍屬(屬名:Archaeornithomimus)是似鳥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中國,約8,000萬年前。屬名的意思是「古老的鳥類模仿者」,意指牠們是似鳥龍的祖先。就像其他似鳥龍科一樣,古似鳥龍應該是雜食性動物,以小型的哺乳動物、植物及果實及蛋(甚至於其他亞洲恐龍的蛋)為食。一些科學家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及化石可將古似鳥龍分類在任何科之內。 模式種稱為亞洲古似鳥龍(A.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古似鳥龍屬 · 查看更多 »

可下载内容

可下载内容(Downloadable Content,简称DLC,又称追加下载内容),俗稱下載包,是一种通过国际互联网实现的数字媒体发行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已经独立发行的电子游戏添加额外的扩充内容,从而使该游戏的可玩内容增加。.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可下载内容 · 查看更多 »

多刺甲龍屬

多刺甲龍屬(屬名:Polacanthus)又名釘背龍,名稱衍化於希臘文,poly-/πολυ-意為「許多」,acantha/ακανθα意為「棘刺」或「刺針」。多刺甲龍是種有護甲、尖刺、以植物為食的早期甲龍下目恐龍,生存於早白堊紀的歐洲,約1億3000萬年前到1億2500萬年前Holtz, Thomas R. Jr.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多刺甲龍屬 · 查看更多 »

巨刺龍屬

巨刺龍屬(屬名:Gigantspinosaurus)意為「有巨大棘刺的蜥蜴」,是種生存於晚侏儸紀的劍龍類恐龍。 在1985年,歐陽輝在中國四川省自貢市發現一個部份完整的身體骨骼,缺少頭顱骨(但有下頜)、後肢、以及尾巴。在1986年,高瑞祺等人將這些化石編入於沱江龍。在1992年,歐陽輝在一個演講的摘要裡,將這些標本列為新屬,模式種是四川巨刺龍(Gigantspinosaurus sichuanensis)。屬名意為「有龐大尖刺的蜥蜴」;種名則以四川為名。但沒有經過正式命名過程,當時普遍被認為是個無資格名稱,直到2006年科學文獻摘要才被認為是有效文獻。儘管巨刺龍處於無資格名稱的狀態,當時已有許多種巨刺龍的想像圖。 大眾對於巨刺龍的了解,始於2006年Tracy Ford認為牠們是個有效分類,並公佈一篇簡短的文章來重建巨刺龍。Ford認為早期的巨刺龍重建將巨刺龍的肩刺上下顛倒,他的新重建則是將肩刺稍微朝上,尾端高於巨刺龍的背部。在2006年,Susannah Maidment與魏光飚的晚侏儸紀中國劍龍類研究中,也將四川巨刺龍視為有效分類,但並未重新敘述牠們,因為該骨骸正被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研究中。在2005年,中國古生物學家彭光照等人已重新研究過巨刺龍。 正模標本(編號ZDM 0019)發現於上沙廟組,地質年代相當於牛津階。化石是一個部分身體骨骼、下頜,缺少頭顱骨、後肢、尾巴末端,可能是個亞成年個體。除了身體骨頭以外,還發現骨板、尖刺、鱗甲。左肩膀保存了皮膚痕跡。自從1996年以來,正模標本的骨骼模型已在自貢市展出中。在2005年,彭光照在四川自貢市富全鎮發現第二個標本,是一個骨盆。 根據彭光照的重新研究,巨刺龍是種中型劍龍類。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估計巨刺龍的身長約4.2公尺,體重估計約700公斤。巨刺龍的明顯特徵是相當小的骨板與大型肩刺,大約是肩胛骨的兩倍長。頸部骨板小、呈三角形。頭部相對地叫大,下頜每邊約有30顆牙齒。臀部寬廣,四節薦椎與第一節尾椎的下方尖刺癒合成一塊骨板。前肢粗壯。 在2008年,邢立達等人研究巨刺龍的皮膚痕跡,這塊皮膚痕跡面積約414平方公分,排列模式為中間為一塊五角形鱗片、周圍是13到14塊六角形鱗片,每塊鱗片的直徑約5.7到9.2公厘。 最近的研究顯示巨刺龍是劍龍下目中最基礎的物種。彭光照等人將巨刺龍歸類於華陽龍科。.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巨刺龍屬 · 查看更多 »

中國角龍屬

中國角龍屬(學名:Sinoceratops)是角龍下目角龍科恐龍的一屬,生活在晚白堊紀坎潘階至馬斯垂克階的中國,距今約7000萬年前。化石發現於山東省的王氏群。模式種是諸城中國角龍(S.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中國角龍屬 · 查看更多 »

三角龍屬

三角龍屬(屬名:Triceratops)通稱三角龍、三觭龍,是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龍科的一属,是種食植性恐龙,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馬斯垂克階)地层,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 三角龍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龙,全長大約有7到10公尺,臀部高度為2.5到3公尺,重達6到12噸。牠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長久以來,關於牠們三根角以及頭盾的功能處於爭論中。傳統上,這些結構被認為是用來抵抗掠食動物的武器,但最近的理論認為這些結構可能用在求偶,以及展示支配地位,如同現代馴鹿、山羊、獨角仙的角狀物。 自從1887年以來,已發現大量的三角龍化石,年齡層涵蓋剛孵化幼體到成年個體,近年更發現一個完整化石標本。在21世紀的最初10年,已在加拿大海爾河組發現47個完整或部分的三角龍頭顱骨。古生物學家們還不確定三角龍在角龍科的正確位置。目前已有兩個有效種:恐怖三角龍(T.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三角龍屬 · 查看更多 »

五角龍屬

五角龍屬(屬名:Pentaceratops)是角龍科恐龍的一屬,化石大部分發現於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盆地的Kirtland地層,地質年代為晚白堊紀,約7500萬年前到7300萬年前。五角龍的身長約8公尺,體重估計約為5500公斤。與五角龍生存於同一地區的恐龍包含:短冠副櫛龍、厚頭龍下目的傾頭龍、甲龍類的結節頭龍、可能還有暴龍科的懼龍。五角龍的化石紀錄,明確分隔了茱蒂斯河動物群的結束、Kirtland動物群的開始 。 五角龍的屬名意為「有五根角的面孔」,penta/πέντα意為「五」,ceras/κέρας意為「角」,而-ops/ωψ意為「面孔」,五根角除了兩根額角與一根鼻角以外,還有眼睛下側的尖刺。.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五角龍屬 · 查看更多 »

伶盜龍屬

伶盗龙属(屬名:Velociraptor,拉丁文中意为「敏捷的盗贼」)或盜伶龍屬,在中文語圈中俗稱迅猛龍,是蜥臀目兽脚亚目馳龍科恐龙的一屬,大约生活于8,300萬至7,000萬年前的晚白垩纪坎潘階。伶盗龙的模式种为蒙古伶盗龙(V.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伶盜龍屬 · 查看更多 »

似鱷龍屬

似鱷龍屬(屬名:Suchomimus)是種大型棘龍科恐龍,擁有類似鱷魚的嘴部,生存於白堊紀阿普第階晚期的非洲,約為1億2100萬年前到1億1200萬年前Holtz, T.R. Jr.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似鱷龍屬 · 查看更多 »

似鴕龍屬

似鴕龍屬(屬名:Struthiomimus)是種類似鴕鳥的長腿恐龍,屬於獸腳亞目似鳥龍下目,牠們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加拿大亞伯達省,約7600萬到7000萬年前。似鴕龍的屬名衍化自希臘文,strouthion(στρουθιον)意為「鴕鳥」,mimos(μιμος)意為「模仿」或「模仿者」;而種名altus在拉丁語意為「高聳的」或「高尚的」。 似鴕龍是種二足動物,身長約4.3公尺,臀部高度為1.4公尺,重量約150公斤。似鴕龍是省立恐龍公園中最常見的小型恐龍之一;似鴕龍的繁盛顯示牠們應為草食性或雜食性,而非肉食性Barrett, Paul M. (2005).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似鴕龍屬 · 查看更多 »

似雞龍屬

似雞龍屬(學名:Gallimimus)意為「雞模仿者」,是似鳥龍科下的一屬恐龍,化石於蒙古耐梅蓋特地層(Nemegt Formation)中被發現,年代為上白堊紀(馬斯垂克階)。似雞龍最長可達4-6米及體重440公斤,是最大的似鳥龍科恐龍。似雞龍的化石有很多個體,包括有臀部0.5米高的幼體至2米高的成體。.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似雞龍屬 · 查看更多 »

侏羅紀公園系列

《侏羅紀公園》系列(英文:Jurassic Park Franchise)為一套美國跨媒體製作系列,故事內容圍繞以複製恐龍作賣點的主題樂園。麥可·克萊頓是此系列的創始者,環球影業在他的小說尚未正式出版時就已經買下其版權。由-zh:史提芬·史匹堡;zh-cn:斯蒂芬·斯皮尔伯格;zh-hk:史提芬·史匹堡;zh-tw:史蒂芬·史匹柏;-於1993年執導的電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為後來的三部電影續集以及諸如電子遊戲、漫畫書等周遭產品殿下了基礎。不考慮通脹因素,《侏羅紀公園》系列的累積票房收入於各電影系列中位列第十一。多部作品亦獲提名競逐包括奧斯卡金像獎在內的多個電影獎項。.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侏羅紀公園系列 · 查看更多 »

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跡,最常見的是骸骨和貝殼等。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從太古宙(34億年前)至全新世(1萬年前)之間都有化石出現。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跡,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跡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化石作用被認定是單純的「石化」,後來人類才逐漸瞭解化石形成的原理。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過程,是生物、物理、化學三種現象的結合。而化石的形成,需要一些特殊條件:第一,死去的有機體被迅速埋在沙土、淤泥或河泥中而沒有分解。海底和湖底是非常有利的環境,草原和沙漠也不錯。其次,此生物不曾腐壞,而由礦物逐漸取代該生物體的有機物質。最後,化石若要保存幾百萬年不變,必須在石化後,不再經歷任何地質變動。.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化石 · 查看更多 »

圓頂龍屬

圓頂龍屬(學名:Camarasau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是種四足的草食性恐龍。牠們是北美洲最常見的大型蜥腳類恐龍,但成年體型只有約18米長及體重18公噸。牠們生活於晚侏羅紀時期,距今約1億5500萬-1億4500萬年前。一個發現於猶他州恐龍國家保護區的圓頂龍骨盆,曾發現異特龍的齒痕"Camarasaurus." In: Dodson, Peter & Britt, Brooks & Carpenter, Kenneth & Forster, Catherine A. & Gillette, David D. & Norell, Mark A. & Olshevsky, George & Parrish, J. Michael & Weishampel, David B. The Age of Dinosaurs.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圓頂龍屬 · 查看更多 »

冠龍屬

龍屬(學名:Corythosaurus),又名冠龍、雞冠龍、盔頭龍或盔首龍,是鴨嘴龍科賴氏龍亞科下的一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約7700萬到7650萬年前。屬名意為「頭盔蜥蜴」,κορυθως/korythos在古希臘文意為「頭盔」,而σαυρος/sauros 意為「蜥蜴」,因為冠龍的頭冠形狀,類似希臘戰士頭盔。.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冠龍屬 · 查看更多 »

商業模擬遊戲

#重定向 模拟经营游戏.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商業模擬遊戲 · 查看更多 »

克氏龍屬

克氏龍屬(學名:Crichtonsaurus)是甲龍下目甲龍科恐龍的一屬,生活於上白堊紀,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並在2002年由董枝明正式描述。模式種是步氏克氏龍(C.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克氏龍屬 · 查看更多 »

副櫛龍屬

副櫛龍屬(屬名:Parasaurolophus,意為“幾乎有冠飾的蜥蜴”)又名副龍櫛龍,是鴨嘴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約7,650萬年到7,300萬年前Evans, D.C., Bavington, R. and Campione, N.E. (2009).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副櫛龍屬 · 查看更多 »

結節龍屬

結節龍屬(屬名:Nodosaurus)是種草食性恐龍,屬於鳥臀目,生存於晚白堊紀,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目前已在懷俄明州、堪薩斯州發現兩個不完整標本,沒有頭顱骨。結節龍是北美洲所發現最早的裝甲恐龍之一,由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89年所命名。 結節龍科恐龍身長約4到6.1公尺。身體上側覆蓋者皮狀骨板,身體兩側各有一排尖刺。背部的皮狀骨板以一層薄、一層寬的環狀方式排列。較寬的皮狀骨板上有骨質瘤。 牠們擁有短四肢、腳掌上有五個腳趾、短頸部,以及長而僵硬、缺乏骨槌的尾巴。頭部狹窄,有尖狀口鼻部、強壯的頜部、以及小型牙齒。結節龍可能以軟植物為食,因為牠們似乎不能咀嚼堅硬、多纖維的植物;或可能吞食胃石以磨碎堅硬植物,或擁有巨大的腸胃器官以消化堅硬植物。 結節龍被認為沒有尾巴的骨槌,牠們沒有多少結構可用來防衛。當受到威脅時,結節龍可能趴在地上,這樣只曝露充滿裝甲的背部與兩側,如同今日的刺蝟。 在北美洲東部發現了不同的結節龍鱗甲,因此科學家有機會可以辨別結節龍屬的鱗甲。.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結節龍屬 · 查看更多 »

瑪君龍屬

君龍屬(屬名:Majungasaurus,意為「馬哈贊加蜥蜴」)又譯瑪宗格龍,是獸腳亞目阿貝力龍科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末的馬達加斯加,約7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目前僅有一個已確認種,凹齒瑪君龍(M.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瑪君龍屬 · 查看更多 »

甲龍屬

龍屬(屬名:Ankylosaurus,意為「僵硬的蜥蜴」)是甲龍科恐龍的一個屬,當中只有一種,稱為大面甲龍(A.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甲龍屬 · 查看更多 »

異特龍屬

特龍(屬名:Allosaurus)又稱異龙或躍龙,是獸腳亞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屬。异特龙是种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平均身長為8.5公尺,最長可達12到13公尺。牠們生存於晚侏儸紀的啟莫里階至早提通階,約1億5500萬年前到1亿5000万年前Turner, C.E. and Peterson, F., (1999).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異特龍屬 · 查看更多 »

牛角龍屬

牛角龍屬(屬名:Torosaurus)是角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馬斯垂克階)的北美洲,約6880萬到6550萬年前Holtz, Thomas R. Jr.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牛角龍屬 · 查看更多 »

華陽龍屬

華陽龍屬(屬名:Huayangosaurus)是劍龍下目恐龍的一屬,存活於侏儸紀中期的中國。華陽龍的名稱來自於發現地四川省的別名「華陽」。華陽龍生存於1億6500萬年前,早於牠們居住於北美洲的著名近親劍龍屬約2000萬年。華陽龍身長約4.5公尺,體型遠較劍龍屬小。華陽龍發現於下沙溪廟組,與其他蜥腳類如蜀龍、酋龍、峨嵋龍、原頜龍,以及鳥腳類曉龍,還有肉食性氣龍,一起居住於同一塊侏儸紀中期的陸地上。.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華陽龍屬 · 查看更多 »

食肉牛龙属

食肉牛龙(屬名:Carnotaurus)又名牛龍,屬於獸腳亞目阿貝力龍科,是一類中型的肉食性恐龍。食肉牛龍生活於上白堊紀(麥斯特里希特階)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由在南美洲發現很多恐龍的阿根廷古生物學家何塞·波拿巴(José Fernando Bonaparte)所描述及命名。 食肉牛龍的模式種是薩氏食肉牛龍(C.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食肉牛龙属 · 查看更多 »

馬門溪龍屬

溪龍屬(學名:Mamenchisaurus)为蜥臀目蜥腳下目恐龙的一属,属於馬門溪龍科。牠們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广泛分布在东亚地区。馬門溪龍的体长可达22到26公尺,而脖子占一半长度,馬門溪龍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脖子最长的动物。.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馬門溪龍屬 · 查看更多 »

角鼻龍屬

角鼻龍屬(學名:Ceratosaurus)又名刺龍或角冠龍,是晚侏羅紀的中大型掠食性恐龍,化石在北美洲的莫里遜組、坦桑尼亞、葡萄牙的勞爾哈組(Lourinhã Formation)被發現。牠的特徵是大型的嘴部、像短刃的牙齒、鼻端的一個尖角、及眼睛上的一對小角。牠的前肢短而強壯,前肢有4指。薦骨及骨盆均固定在一起,就像現今鳥類的綜薦骨。在牠的背部中間有一列小型的皮內成骨(Osteoderms)。.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角鼻龍屬 · 查看更多 »

龍王龍屬

龍王龍屬(學名:Dracorex)是厚頭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存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模式種是霍格華茲龍王龍(D.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龍王龍屬 · 查看更多 »

迷惑龍屬

迷惑龍屬(学名:Apatosaurus)是蜥腳下目梁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侏羅紀的啟莫里階到提通階之間,約1億5000萬年前。牠們是陸地上存在的最大型動物之一,身長約26公尺,體重介於24到32公噸Holtz, Thomas R. Jr.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迷惑龍屬 · 查看更多 »

蜥結龍屬

蜥結龍屬(屬名:Sauropelta)又名楯甲龍、蜥肋螈,屬名意為「蜥蜴甲盾」,是結節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早白堊紀的北美洲。目前已有一個已命名種,愛氏蜥結龍(S.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蜥結龍屬 · 查看更多 »

開角龍屬

開角龍屬(屬名:Chasmosaurus),又名加斯莫龍、隙龍、裂頭龍或裂角龍,是角龍科恐龍的一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牠的學名意思是「空隙蜥蜴」,意指其頭盾的大型洞恐。牠們最初被稱為原牛角龍(Protorosaurus),但之前已由其他動物擁有這個學名。在角龍科中,開角龍是屬於中等體型的恐龍,深長約有5-6公尺長,體重約3.6公噸重。就像所有角龍科一樣,牠是純草食性動物。開角龍的所有標本,都發現於加拿大亞伯達省的恐龍省立公園。羅氏開角龍的化石發現於下層;而貝氏開角龍的化石發現於中上層。.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開角龍屬 · 查看更多 »

脱氧核糖核酸

--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縮寫:DNA)又稱--氧核醣核酸,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主要功能是資訊儲存,可比喻為「藍圖」或「配方」。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構細胞內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與核醣核酸所需。帶有蛋白質編碼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本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訊息的表現。 DNA是一種長鏈聚合物,組成單位稱為核苷酸,而糖類與磷酸藉由酯鍵相連,組成其長鏈骨架。每個糖單位都與四種鹼基裡的其中一種相接,這些鹼基沿著DNA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是蛋白質氨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據。讀取密碼的過程稱為轉錄,是根據DNA序列複製出一段稱為RNA的核酸分子。多數RNA帶有合成蛋白質的訊息,另有一些本身就擁有特殊功能,例如核糖體RNA、小核RNA與小干擾RNA。 在細胞內,DNA能組織成染色體結構,整組染色體則統稱為基因組。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之前會先行複製,此過程稱為DNA複製。對真核生物,如動物、植物及真菌而言,染色體是存放於細胞核內;對於原核生物而言,如細菌,則是存放在細胞質中的拟核裡。染色體上的染色質蛋白,如組織蛋白,能夠將DNA組織並壓縮,以幫助DNA與其他蛋白質進行交互作用,進而調節基因的轉錄。.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脱氧核糖核酸 · 查看更多 »

重爪龍屬

重爪龍屬(屬名:Baryonyx)又名堅爪龍,意為「沉重的爪」,是棘龍科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英格蘭多爾金南部的一個黏土坑、西班牙北部。在英格蘭發現的是一個幼年個體的大部份骨骼,而在西班牙發現的只有部份頭顱骨及一些足跡化石。在葡萄牙發現的鱷龍,也可能與重爪龍是同種動物。重爪龍被認為是生存於距今1億3000萬到1億2500萬年前,相當於下白堊紀的貝里亞階與歐特里夫階。 重爪龍似乎是以魚類為食的恐龍,因為在其胸膛發現了大型鱗齒魚(Lepidotes)的鱗片化石,牠們的口鼻部長而低矮、狹窄頜部、鋸齒狀牙齒、以及像鉤子般的指爪,適合捕食魚類。.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重爪龍屬 · 查看更多 »

重慶龍屬

重慶龍屬(學名:Chungkingosaurus)是劍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晚侏羅紀時期的中國,化石發現於四川省的上沙溪廟組。.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重慶龍屬 · 查看更多 »

釘狀龍

钉状龙(屬名Kentrosaurus)又名肯氏龍,為劍龍科(Stegosauridae)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坦尚尼亞的敦達古魯組(Tendaguru Formation),生存年代為晚侏儸紀的啟莫里階,約1億5570萬到1億5080萬年前。釘狀龍與北美洲的劍龍屬(Stegosaurus)是近親,但是體型大小、身體靈活度、與防禦用的板甲形狀不同。成年釘狀龍的身長約4.5公尺,釘狀龍的後背到尾巴分佈者尖刺,而非板甲。肩膀或臀部兩側可能有尖刺。 釘狀龍是在1915年由德國古動物學家Edwin Hennig命名。Kentrosaurus之中的kentron/κεντρον源自希臘文中的κεντρον(kentron),意思是「尖刺的」;而sauros/σαυρος意為「蜥蜴」。而種名則是以化石發現處為名。晚白堊紀的角龍下目尖角龍的屬名(Centrosaurus),也是來自相同的希臘文字源,但尖角龍字首改為"C",以避免混淆。.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釘狀龍 · 查看更多 »

腕龍屬

腕龍屬(学名:Brachiosaurus)是蜥腳下目腕龍科的一屬恐龍,生活於晚侏羅紀的北美洲,可能還有白堊紀早期的北非。牠的名字是由古希臘文的「βραχιων」(前臂)及「σαυρος」(蜥蜴)結合而來,因牠的前肢長於後肢。腕龍是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之一,亦是最聞名的恐龍之一。腕龍的科學研究大多來自於東非的布氏腕龍(B.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腕龍屬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雙脊龍屬

雙脊龍屬(屬名:Dilophosaurus),又名雙棘龍、雙嵴龍或雙冠龍,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屬,生活於早侏羅紀的,約1億9300萬年前。牠的學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雙冠蜥蜴」,因牠的頭頂有兩個冠狀物。第一個標本是在1954年所敘述,但直到十幾年後才被命名為雙脊龍。雙脊龍是已知年代最早的侏羅紀恐龍之一,但是相關研究相當少。 雙脊龍曾多次出現在大眾文化之中,最著名的是在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中被描述為像褶伞蜥一样拥有夸张颈部、會噴毒液、像小狗一样大小的恐龍。此外還在眾多的電玩遊戲中登場。但這些作品中的雙脊龍形象纯属虚构,跟古生物學的觀點有很大的出入。.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雙脊龍屬 · 查看更多 »

暴龍

暴龙属(学名:Tyrannosaurus)是一種巨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3公尺,臀部高度約4公尺,體重約6.8公噸。咬合力將近6公噸,相當於一隻大象的重量。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距今約6700萬年到6500萬年Hicks, J.F., Johnson, K.R., Obradovich, J.D., Tauxe, L. and Clark, D. (2002).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暴龍 · 查看更多 »

恐爪龍屬

恐爪龍屬(屬名:Deinonychus)是馳龍科恐龍的一屬,身長約2.5-4公尺,生活於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中期至阿爾布階早期,距今約1億1500萬至1億800萬年前。牠的學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δεινος」(意為「恐怖」)及「ονυξ/ονυχος」(意為「爪」),因為牠的後肢第二趾上有非常大,呈鐮刀狀的趾爪,在行走時第二趾可能會縮起,僅使用第三、第四趾行走。一般認為恐爪龍會用其鐮刀爪來割傷獵物,但近年就伶盜龍重建模型的測試顯示這爪作刺戳之用,而非割劃。 恐爪龍的正模標本(編號YPM 5205)有個大幅彎曲的第二趾爪,奧斯特倫姆研究鱷魚、鳥類的趾爪,發現主龍類的趾爪具有角質鞘,所以趾爪的實際體積較大。奧斯特倫姆估計這個第二趾爪有13公分長Ostrom, J. H. (1970) "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of the Cloverly Formation (Lower Cretaceous) of the Bighorn Basin area, Wyoming and Montana", Bulletin of the 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35:1–234.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恐爪龍屬 · 查看更多 »

恐龙

恐龙(學名:Dinosauria)或者非鳥型恐龙(学名:Non-avian Dinosauria)、恐龍總目,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态系统超過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疊紀,大部份於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滅絕事件中絕滅,僅倖存“鸟型恐龙”即现的鳥类存活下来。 1861年,考古学家發現的身为鸟类的始祖鳥化石、却與身为恐龙的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只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極可能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虚骨龙类近鳥型恐龙的直系後代『鳥類学辞典』 (2004)、805-806頁。1990年代后,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恐龙的直系后代,而甚至有少數科學家主張牠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2010年代后,因为孔子鸟等鸟类和恐龙的中间物种相继被发现、填补了原本的化石空白,更加确定了鸟类和恐龙之间的演化关系,导致鸟类从“恐龙的后代”改为“惟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 自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早期,第一批恐龙化石被科學方法鑑定後,重建的恐龙骨架因为其体型极其巨大或小巧、构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覽品,這古代生物開始為世人所知。在20世紀前半期,随着电影工业在美国兴起,大眾媒體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19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係的證據,支持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恐龙已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儿童或者成年人均对恐龙有很高的兴致。恐龙往往是热门书籍與电影的题材,如:《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各类媒体也常報導恐龙的科学研究進展與新發現。 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龙,例如:翼龍、魚龍、蛇頸龍、滄龍、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等,但从嚴謹的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龍,反倒是雞、鴨、孔雀才是真正的是恐龍。翼龍和恐龍是這幾個物種裡面關係最近的近親,都屬於鳥頸類;恐龍和翼龍是鱷魚、蛇頸龍的遠親,鱷魚所屬的鱷目、和蛇頸龍所屬的鰭龍超目,和恐龍翼龍所屬的鳥頸類同屬於主龍類;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所屬的主龍類和滄龍是關係較遠的物種,他們和滄龍所屬的有鱗目同屬蜥類;最後,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滄龍他們和魚龍是關係很遠的物種,唯一的聯繫是都屬於蜥形綱的一分子。.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恐龙 · 查看更多 »

梁龍屬

梁龍屬(学名:Diplodocus)是蜥腳下目梁龍科下的一屬恐龙,牠的第一副化石是由塞繆爾·溫德爾·威利斯頓(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所發現。牠的屬名是由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於1877年所命名,是從古希臘文的「διπλόος」(意即「一雙」)及「δοκός」(意即「橫樑」)衍生的新拉丁語而來。這是因牠在尾巴下側有雙叉形的人字骨。這些骨頭最初被認為是梁龍獨有的特徵,但是之後在其他梁龍科及非梁龍科(如馬門溪龍)恐龍也有發現這個特徵。 梁龍生活於侏羅紀末期的北美洲西部。梁龍是在莫里遜組上層的最為常見化石之一,莫里遜組上層的地質時代可追溯至啟莫里階至提通階,約1億5500萬至1億4800萬年前;梁龍的生存年代,可縮小至1億5400萬到1億5000萬年前Turner, C.E. and Peterson, F., (1999).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梁龍屬 · 查看更多 »

棘龍屬

棘龍屬(屬名:Spinosaurus,意思為「有棘的蜥蜴」)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的非洲北部,約為1億1400萬年到6500萬年前。棘龍最初是在1912年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於埃及,並在1915年加以敘述、命名。最初的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摧毀,但最近幾年發現了其他的頭顱骨、爪子、胳膊、尾锥、头冠等身体部分的化石。目前仍不完全確定棘龍屬有一個種還是兩個種,其中最著名的種是發現於埃及的埃及棘龍(S.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棘龍屬 · 查看更多 »

模拟经营游戏

模拟经营游戏是模拟游戏的一种。由玩家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对游戏中虚拟的现实世界进行经营管理。可以是城市,可以是国家,可以是世界,可以是公司,可以是其他团体。虚拟经营游戏一般模拟现实社会的模式,人物的想法等都是根据规则随机定制的。许多模拟经营游戏以“大亨(Tycoon)”一词作为结尾。常见游戏的目标是彻底控制游戏中可控制的所有资源,实现垄断;或者发展到一定程度(例如足够科技水平带领市民脱离地球)。.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模拟经营游戏 · 查看更多 »

木他龍屬

木他龍屬(屬名:Muttaburrasaurus),又名木他布拉龍、穆塔布拉龍、馬塔巴拉龍或莫它布拉龍,是種草食性鳥腳下目恐龍,與彎龍、禽龍有接近親緣關係,木他龍生存於早白堊紀的澳洲東北部,約1億1200萬到9860萬年前Holtz, Thomas R. Jr.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木他龍屬 · 查看更多 »

戟龍屬

戟龍屬(學名:Styracosaurus),又名刺盾角龍,在希臘文意為「有尖刺的蜥蜴」,是角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坎潘階,約7650萬年前到7500萬年前。戟龍的頭盾延伸出四或六個長角,兩頰各有一個較小的角,以及一個從鼻部延伸出的角,這個單獨的角約60公分長、15公分寬。這些角狀物與頭盾的功能已經爭論很多年。 戟龍是種大型恐龍,身長5.5公尺,高度約1.8公尺,重量約3噸。戟龍擁有短四肢,以及笨重的身體。戟龍的尾巴相當短。牠們有喙狀嘴,以及平坦的頰齒,顯示牠們是草食性恐龍。如同其他角龍類,戟龍可能是群居動物,以大群體方式遷徙,這理論從屍骨層可以透露出來。 戟龍是由勞倫斯·賴博在1913年命名,是尖角龍亞科的物種。戟龍目前只有一個種:亞伯達戟龍(S.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戟龍屬 · 查看更多 »

慈母龍屬

慈母龍屬(學名:Maiasaura)是種大型鴨嘴龍類恐龍,生存於上白堊紀坎潘階的蒙大拿州,約7400萬年前。慈母龍的學名意為「好媽媽蜥蜴」。到目前為止,慈母龍的化石僅發現於雙麥迪遜組。.

新!!: 侏羅紀世界:進化和慈母龍屬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