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普斯威奇

指数 伊普斯威奇

伊普斯威奇(Ipswich;發音:)是英國東部沙福郡的一個城鎮,位於奧爾韋爾河河口。伊普斯威奇城鎮人口非常稠密,根據2001年人口統計,市區人口有138,718人,佔葉士域治選區內總人口的85%。該城鎮歷史悠久,在羅馬帝國時期是通往郊外城鎮的要道,途徑奧爾韋爾河與吉平河。在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已經形成一個城鎮的規模,是倫敦通往約克道路上的要塞。倫敦去葉士域治只需要大約一小時。畫家托馬斯·庚斯博羅曾在伊普斯威奇生活和工作。狄更斯也在小說中提到過伊普斯威奇。.

23 关系: 區 (英格蘭)市鎮伊普斯维奇城足球俱乐部伦敦国家約克羅馬帝國白種英國人華裔英國人非裔英國人薩福克郡自治市英国英格兰英格蘭的區域英格蘭的名譽郡英格蘭超級聯賽ONS編碼系統東盎格利亞構成國歐洲足協杯澳大利亚托馬斯·庚斯博羅

區 (英格蘭)

英格蘭的區(Districts of England)是英格蘭地方政府的一種;有的是單一層級政府,大部分則為地方二級區政府,上屬單位是郡層級政府或是大倫敦政府。.

新!!: 伊普斯威奇和區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市鎮

市鎮可指:.

新!!: 伊普斯威奇和市鎮 · 查看更多 »

伊普斯维奇城足球俱乐部

葉士域治城足球會(Ipswich Town Football Club,),英國英格蘭東部薩福克郡伊普斯維奇的職業足球會,成立於1878年,現時在英格蘭冠军聯賽比賽,主場為樸文路球場。綽號「拖拉機男孩」(Tractor Boys),部份因為葉士域治的農業背景,部份則是其他球隊球迷調侃為“鄉下佬”。 葉士域治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有過一段光輝時期,曾兩次奪得當時英格蘭頂級聯賽英甲聯賽亞軍,也在1981年奪得歐洲足協盃冠軍。1992年英超創辦時,葉士域治也是始創成員之一。1995年葉士域治降落英甲作賽,由1997年至2000年連續四屆都取得升班附加賽資格,經過首三屆的失敗後,終於2000年在升班附加賽獲勝,在2000/2001年度球季返回英超比賽,並在该赛季取得英超聯賽第五名的佳績,并取得來季參與歐洲賽資格。可惜葉士域治在2001/2002年度球季表現低迷,最後護級失敗降级至英甲。自此,葉士域治一直在次級聯賽英冠比賽。.

新!!: 伊普斯威奇和伊普斯维奇城足球俱乐部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伊普斯威奇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国家

国或国家,有時又作邦。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权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參見主權國家。 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徵,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

新!!: 伊普斯威奇和国家 · 查看更多 »

約克

约克(York,),位於英國英格蘭約克郡-亨伯區域北約克郡,英格蘭的城市、單一管理區,位于乌斯河畔、利兹东北偏东,起初为盖尔人的居点,后为罗马人、盎格鲁人、丹麦人和诺曼人占领。中世纪该城是繁荣的羊毛市场和教育中心,其大主教地位仅次于坎特伯雷大主教。市區人口約为137,505人(2001年)。 至於在行政區劃方面,1996年4月1日時設置的約克市(City of York)則包含了傳統上的約克市區與一些鄰近的教區,是英格蘭的郡級行政單位──單一管理區──之一,隸屬於約克郡-亨伯,並具有自治市地位。根據2006年的統計,整個約克市行政區內的人口約有186,800人。.

新!!: 伊普斯威奇和約克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伊普斯威奇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白種英國人

白種英國人是《英國人口普查2001》中的最大種族族群,佔了全英國5千4百多萬人口中的92.1%。根據英國人口普查2001,白種英國人包括了所有擁有歐洲裔祖先的英國公民,他們的祖先可能來自俄羅斯甚至土耳其。因此,猶太裔的也屬於白種英國人。 白種英國人是英國中最常受聘用的及經濟上最活躍的人。相對其他種族族群,他們的失業率是最低的,大約4%,而女性的失業率則更低。除了白種英國人,被標示為「其他白種」的其他細小白種族群的失業率比較高一點。 在統計上,白種英國人比其他種族族群有更多的基督徒,大約佔63%。大約27%白種英國人無宗教信仰,大約7%的白種英國人則拒絕透露宗教信仰。 ONS.

新!!: 伊普斯威奇和白種英國人 · 查看更多 »

華裔英國人

华裔英国人也被称为英籍華人或英國華人,是指具有英國國籍的華人,在英国出生的华裔英国人被稱為BBC(British Born Chinese)。 根据英国政府统计,大部分華裔英國人或其祖辈都是從以前的英國海外領土(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移民到英國的。.

新!!: 伊普斯威奇和華裔英國人 · 查看更多 »

非裔英國人

#重定向 英國黑人.

新!!: 伊普斯威奇和非裔英國人 · 查看更多 »

薩福克郡

沙福郡(Suffolk),,英國英格蘭東部的郡,東臨北海。以人口計算,伊普斯維奇是第1大鎮(亦是郡治),洛斯托夫特是第2大鎮,貝里聖埃德蒙茲是第3大鎮。 薩福克沒有包含單一管理區,無論把它看待成非都市郡還是名譽郡,其面積都是3,801平方公里(非都市郡第7、名譽郡第8),人口都是702,100(非都市郡第13、名譽郡第31)。.

新!!: 伊普斯威奇和薩福克郡 · 查看更多 »

自治市

自治市(英語:Borough),又譯自治鎮或自治市鎮,是歐洲、北美洲國家常見行政區劃。不同國家對「自治市」的定義都有不同,但基本來說「自治市」就是有自治權的城市。.

新!!: 伊普斯威奇和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伊普斯威奇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伊普斯威奇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的區域

#重定向 區域 (英格蘭).

新!!: 伊普斯威奇和英格蘭的區域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的名譽郡

名譽郡(Ceremonial county),是英國英格蘭的一級行政區劃,直至2008年共48個。每一個名譽郡有一個代表英國皇室但沒有實權的郡尉(Lord Lieutenant)常駐,僅有地理稱呼、協調範圍內民政事務等少數功能。非都市郡和周邊單一管理區(可以多於1個)的範圍合組成一個名譽郡,都市郡的範圍直接等同一個名譽郡。有時也稱做地理學上的郡(geographic counties)。.

新!!: 伊普斯威奇和英格蘭的名譽郡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超級聯賽

#重定向 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

新!!: 伊普斯威奇和英格蘭超級聯賽 · 查看更多 »

ONS編碼系統

ONS編碼系統(ONS Coding System),英國國家統計局制訂的編碼系統,用於人口普查等統計計劃。.

新!!: 伊普斯威奇和ONS編碼系統 · 查看更多 »

東盎格利亞

#重定向 东盎格利亚.

新!!: 伊普斯威奇和東盎格利亞 · 查看更多 »

構成國

構成國(constituent country)是某些国家的官方用語,意指一個國家作為一個更大的政治實體的組成部分。「構成國」這一詞並沒有法律定義,僅在不同的場合按上文下理和照字面解釋,例如一個作為聯邦、邦聯或共主邦聯一分子的國家。 構成國雖然和联邦制或邦联制下轄的「邦」或「州」很類似,但是實際上其地位不一定跟「邦」或「州」相同。後者是具有相當獨立地位的政治實體,有自己的州憲法,只要內容不違反聯邦憲法,則其行政立法聯邦政府無權干涉;但以英國的構成國為例,雖然其各自有特殊文化、政治地位,也有相當程度的自治權,但實際上英國仍為一单一制國家,各構成國並沒有獲得联邦制裡的「州」的地位。.

新!!: 伊普斯威奇和構成國 · 查看更多 »

歐洲足協杯

#重定向 歐洲足協盃.

新!!: 伊普斯威奇和歐洲足協杯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伊普斯威奇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托馬斯·庚斯博羅

托馬斯·庚斯博羅(英語:Thomas Gainsborough,1727年5月14日(受洗日)-1788年8月2日)是一位英國肖像畫及風景畫家。他是皇家藝術研究院的創始人之一,曾為英國皇室繪製過許多作品,並與競爭對手約書亞·雷諾茲同為18世紀末期英國著名肖像畫家。.

新!!: 伊普斯威奇和托馬斯·庚斯博羅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Ipswich伊普斯维奇葉士域治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