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斯蘭教的先知

指数 伊斯蘭教的先知

斯林認為先知(阿拉伯語:نبي)是凡人,是真主派遣的。每位先知都帶來了伊斯蘭式的基本信息,包括獨一造物主的信仰,避免偶像崇拜與罪惡。他們都向大眾傳播伊斯蘭教,並告知將出現見證律法的最後先知,他是真主所派遣的最後使者:穆罕默德。他們都向不同人群傳播同一個訊息,並教導互有細微差異的律法。這些細微差異構成了伊斯蘭教,然而主流穆斯林不認為這些差異是伊斯蘭教支離破碎的版本。 伊斯蘭傳統認為真主向萬國萬邦派遣使者。在伊斯蘭教裡,惟獨穆罕默德是真主派來教化全世界的使者,其他使者只向特定民族或國家宣教。 不像猶太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還區分了使者(rasul,رسول)和先知(nabi,نبی)。這兩種身分都是真主啟示的。不同的是,「使者」還帶來了真主啟示的經典。每位「使者」都是「先知」,但並不是每位「先知」都是「使者」。 穆斯林認為阿丹(亞當)是第一位先知,而穆罕默德則是最後一位;因此穆罕默德的頭銜是「眾先知的封印」。在伊斯蘭教裡,爾撒(耶穌)是先知也是使者,因為他接受真主的「啟示」並帶來了《引支勒》。穆斯林相信,真主派遣了超過124,000位先知,這在權威的聖訓中就提及了。根據聖訓記載,其中有五位使者是最勞苦功高的,他們分別是努哈(挪亞)、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以及穆罕默德。.

115 关系: 加百列助勒基福勒努哈基督教埃及偶像崇拜偽典十字架十誡古埃及古尔邦节古兰经同性戀夏甲大先知書大衛天使孔子安優卜安拉小先知書尼尼微希伯希伯來人希伯来语一神論亚述人亞伯拉罕亞倫亞當五功以实玛利以利亞以利沙以西結以諾以色列以色列人以撒伊斯兰历伊斯兰教伊斯蘭帝國引支勒使徒 (基督教)但以理地獄 (伊斯蘭教)呼德哲学哈勒姆哈里发...先知克爾白創造神犹太教琐罗亚斯德示拉福音科学穆罕默德穆斯林約瑟 (舊約聖經)約拿羅得羅摩爾撒瑪拉基書聖經聖行聖訓達五德预言西奈山馬太福音詩篇马赫迪認主學魯特賽莫德人麥加麥爾彥麦地那黑天迦南舒阿卜阿丹阿德人阿拉阿拉伯半岛阿拉伯人阿拉伯语释迦牟尼苏格拉底雅各雅各 (舊約聖經)耶利米耶稣樂園歌利亚法老滲滲泉朝覲挪亞有經者易卜拉欣易德立斯新約聖經施洗約翰施洗者約翰旧约圣经摩西撒立哈撒母耳敘利亞語所多瑪與蛾摩拉所羅門 扩展索引 (65 更多) »

加百列

在不同的宗教中,加百列或稱加百利、加俾額爾、吉卜利勒、加布里耶爾(希伯來語:גַּבְרִיאֵל Gavriʼel,拉丁語:Gabrielus,Γαβριήλ,阿姆哈拉语:ገብርኤል,阿拉伯語:جبريل Ǧabrīl Jibrael,英語:Gabriel)是一個傳達天主信息的天使。加百利第一次的出現是在希伯來聖經但以理書中,名字的意思是「天主的人」、「天神的英雄」、「上帝已經顯示了他的神力」、或「將上帝之秘密啟示的人」。他也被認為是上帝之(左)手。 根據亞伯拉罕諸教,加百列是負責為神傳遞信息的天使長。有時候,他亦被視為死亡天使、火與雷的王子,不過最常見的還是作為其中一個主要為神傳達信息的使者。根據天主教宗教傳統,他是天使長之一。加百列經常與米迦勒混為一談,而兩者皆為最高階的熾天使,由於在聖經中記載多半向女性顯現神蹟,繪畫作品中加百列被繪為女性形象,一般認為加百列是女性的保護者。而在伊斯蘭教中,受真主之命向先知穆罕默德降示《古蘭經》,但認知上與猶太教和基督教有所出入。在巴哈伊信仰的典籍中也有提及加伯利,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巴哈歐拉的形上著作《七谷经》与《》(The Seven Valleys and the Four Valleys)。.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加百列 · 查看更多 »

助勒基福勒

#重定向 以西結.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助勒基福勒 · 查看更多 »

努哈

挪亞(نوح;羅馬化:Nūḥ)是《古蘭經》裡提到的先知。挪亞的故事散見於整部《古蘭經》中,書中還有一個專門講述挪亞事蹟的篇章——努哈章。在伊斯蘭教裡,挪亞是真主的五大使者之一,其他四人分別是亞伯拉罕(易卜拉欣)、摩西(穆撒)、耶穌(爾撒)以及穆罕默德。.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努哈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通常指对任何一种人物的崇拜,与一神论的独一真神(上帝)相对,因其都是人手所造的物体。在亚伯拉罕诸教中,被认为是一项主要的罪,有时导致激烈的破坏偶像运动。「破壞偶像主義」便是會破壞宗教圖像或反對宗教敬仰的教條、常規或態度,對宗教圖像持較激烈的反對行為。 然而各个宗派之间关于什么才算是偶像没有统一意见。在其它宗教裡使用祭祀圖像是被允许的,但是“偶像崇拜”一词常常被回避,或是自然地被否定。 一般的反對崇拜偶像,則稱「無偶像論」,與崇拜偶像相反。反对偶像崇拜是以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兰教等的一神教,不能接纳很多其他宗教如佛教、道教、印度教等眾多民间信仰的主要原因。 被认为是偶像崇拜或是有类似嫌疑的,包括制造各种神灵的形象,或是宗教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如先知、圣人、神职人员,制造人或动物的形象,使用宗教或世俗符号。神学家将概念推而广之,包涵了将任意非神灵的事物神化,这也包括世俗生活中的事物,而不仅仅是某一具体图像。例如,天主教义中称:“偶像崇拜不单单是指异教的错误信仰。只要是人类将所造物抬高到上帝的位置,不论这是其它神灵、或是魔鬼(如拜撒旦教)、权势、享乐、种族、祖先、国家、金钱等,都被认为是偶像崇拜。”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passage 2113, p.460, Geoffrey Chapman, 1999 最早期的基督徒没有在崇拜中使用圣像……到了公元4、5世纪,教会开始使用圣像。他们的理由是,圣像比讲道或书籍更能帮助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认识基督教。”——《圣经、神学及教会著作百科全书》第4册503-504页,麦克林托克和斯特朗合编 圣经、神学、教会著作百科全书》说:“人只该向上帝祷告,并通过中保[居间人]耶稣基督这样做。因此,向圣人或天使祷告不但没用,而且亵渎上帝。不管受造物多么受人尊崇,总之崇拜受造物就等于拜偶像,是上帝的神圣律法所严厉禁止的。” 值得注意的是佛教本來也反對偶像崇拜,但為了迎合信徒的需要才有佛像,而神道教實際上沒有偶像,卻是真正的多神教。而在一神教內部對於聖像也有分歧的,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還有基督教中新教幾乎完全排斥聖像的,即使新教的十字架上多沒有基督受釘像的,而天主教和東正教經過大爭辯後曾發生聖像破壞運動。 佛教的金刚经也反对偶像崇拜,“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强调佛性无颜色,无形象。无形无相。 在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的制度支配下,自遠古直至清末,中國宗教很早的就分別滿足天子唯一可進行祭天的精神崇拜;及滿足朝臣以下社會有偶像的需求(中國民間信仰),所以也造成了普遍基督徒和伊斯兰教徒等一神論信仰,不願意認知中國民間信仰的根本原因之一。.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偶像崇拜 · 查看更多 »

偽典

偽經(Pseudepigraphos),意為「托名假造之作品」,亦作秘經(απόκρυφα)。在基督宗教,因教父時期為了系統化神學內容以回應異端的挑戰,乃將整個基督宗教(包含它前身猶太教時期)的經典分為正典、次經與偽經三個層級。正典是完全可靠的經典,現在通用的拉丁版聖經便是在這一次的集結中定本。「次經」是一些作者還不能完全確定的作品,次經的內容通常無損於正統神學的內涵,因此仍有參考的價值。最後一個級等的「偽經」便是指那些「次經以外的著名」,內容是一些未能確定真偽的著作。 個別宗派會將不合己意或者是在他們的哲學體系中難以相容的經典斥為「偽經」,故「偽經」的判別並沒有完全一致的結論,也沒有完全排除「偽經」的時間點可做為正典時期的起點。一個例子是:《以諾書》本來是正典之一,但後期被列作偽經。不過,由於基督宗教傳入埃塞俄比亞時,《以諾書》仍然是正典的一部份,當地部份教會到現在還把《以諾書》列為正典的一部份。 基督宗教的《偽經》是一些從西元前200年到西元後200年猶太著作的通稱。其中一些著作可能是冒亞當、以諾、摩西和以斯拉等人寫的,故稱之為《偽經》。《偽經》以傳統故事、啟示性的異象、異夢等形式出現,其目的是要幫助正經歷異常困苦的猶太人堅守信仰。由於其所記載的事有的怪誕離奇,有的含錯誤的教義,所以猶太人拒絕將它們收入舊約正典之中。除《偽經》外,當時流傳的還有十四、五卷《旁經》或《次經》,寫於西元前200年到西元後100年,大體上準確地反映了兩約之間的宗教、政治和社會情況。由於其中詮釋有異,所以猶太教和基督新教不接受旁經為正典。.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偽典 · 查看更多 »

十字架

十字架曾作為一種古代死刑的刑具。《新約聖經》希臘文版聖經記載耶稣曾被猶太教宗教領袖拘送到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之後被判處此刑。所以基督十字也是基督教重要的象徵。在歐美文學中,一般用十字架比喻苦難。 作為刑具的十字架,曾流行使用于巴比倫波斯帝國、大馬士革王國、猶大王國、以色列王國、迦太基和古羅馬等地,常用以處死叛逆者、異教徒、奴隸和沒有公民權的人。在當時的社會,這種死刑方式是一種忌諱。由於消耗的資源很大,一年通常只會處死數人,對象是極度重犯。西元337年,羅馬凱撒君士坦丁大帝下令禁用此刑具。現除了每年在菲律賓的復活節,願體驗耶穌被釘死的信徒還使用此刑具作为一种仪式。.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十字架 · 查看更多 »

十誡

十誡(עשרת הדיברות Asereth ha-Dibrot;Ten Commandments 或 Decalogue),根據《聖經》记载,是上帝耶和華藉由以色列的先知和首領摩西向以色列民族頒佈的律法中的首要的十條規定。以十誡為代表的摩西律法是猶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的準則,也是最初的法律條文。在基督教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聖經》記載,那時候,上帝在西奈山上單獨見摩西,頒布十誡和律法,親自將十誡用指頭寫在石板,摩西下山后看到以色列人離棄上帝在崇拜一只金牛犊,愤然将石板摔碎。后來上帝又再一次頒布十誡,寫在石板,放在約櫃,存放在敬拜上帝的會幕的至聖所,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成圣殿以后,就放在圣殿的內殿。后來石板失傳,可能是在公元前587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焚毁第一圣殿時被毀。.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十誡 · 查看更多 »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古埃及 · 查看更多 »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新馬汶稱哈芝節,عيد الأضحى,拉丁化:,عید قربان,قۇربان ھېيىت),又称“大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在伊斯兰历每年的12月10日,麦加朝圣过后。该节日是为了纪念先知易卜拉欣(基督教翻译为亚伯拉罕)忠实执行真主命令,向安拉献祭自己的儿子易司马仪(基督教翻译成以實瑪利),而后又用羊羔代替的这一事件。.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古尔邦节 · 查看更多 »

古兰经

《古蘭經》(,,字面上解作「誦讀」)是伊斯蘭教的最重要的經典,又稱《--》。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真主阿拉的啟示,它被廣泛認為是最優秀的阿拉伯語書寫文學作品,《古蘭經》的篇章被稱為蘇拉,節句則被稱為阿亞。 穆斯林相信《古蘭經》的內容是真主透過天使加百列(賈布里勒)口頭傳授給先知穆罕默德,始自公元609年,直至穆罕默德在632年逝世為止,歷時23年。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輔助穆罕默德奉行使命的奇跡,證明他的先知身份,而他亦是自亞當以來最後一位接收啟示的先知。 根據傳統的說法,穆罕默德的多位同伴充當抄寫員,負責把真主的啟示記錄下來。這些同伴在穆罕默德逝世後不久根據這些記錄及他們的記憶進行編撰整理。由於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哈里發奧斯曼於是制訂了一個被稱為「奧斯曼本」的範本,一般都被認為是當今《古蘭經》的原型。不過,鑑於《古蘭經》有不同的讀法,大部分讀法相互之間有細微的差異,而有些讀法則與其他的讀法有頗大的差異,加上早期的阿拉伯文本根本就無法發音,故此奧斯曼本與當今的《古蘭經》及當初穆罕默德所得的啟示之間的關聯性仍然不明確。 《古蘭經》的內容與猶太教及基督教經典記載的主要故事有相似之處,但有些只是概括論述,有些則加以引申詳述,有時會提供額外的資料及對事件加以解讀。《古蘭經》把自身定位為一部指導性的典籍,很少詳盡地記載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經常強調事件當中的道德價值觀念,而不是本身的故事性。《古蘭經》及聖訓都是制訂伊斯蘭教法的依據。在禮拜期間只能以阿拉伯語誦讀古蘭經。 能夠背誦整部古蘭經的人被稱為哈菲茲,有些穆斯林用朗誦的方式閱讀古蘭經的經文,這種方式被稱為泰吉威德。在賴買丹月,穆斯林按照慣例在泰拉威禮拜誦讀整部古蘭經。大部分穆斯林在理解經文意義的時候會用上塔夫細爾(《古蘭經》的注釋)。.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古兰经 · 查看更多 »

同性戀

同性戀,亦稱為同性向、同性愛,是以同性為對象建立起親密關係,或以此性傾向做為主要自我認同的行為或現象。同性戀連同雙性戀和異性戀構成了性傾向連續光譜不同程度之別的三區帶。對同性戀者常用的稱呼為同志,男性為男同志(Gay),女性為女同志(Lesbian)。 性傾向是個體對特定性別之人,感受到的持久性情感、愛慕或性吸引力。目前尚無研究能夠明確證實性傾向是由特定、或多種因素所引致。但數篇生物學理論研究論文指出性傾向的形成可能涉及基因或子宮環境等生物性因素,而由生物因子(基因、激素)和非社會性的環境因子共同作用促成,科學證據不支持能由社會性手段教導或學習性傾向的說法。 科學研究已證實同性戀是人類性慾的自然展現型式之一,同性戀此性傾向與異性戀、雙性戀相同,其本身不造成任何心理傷害。性傾向可能會在一生中發生某種程度的變化,或未必有固定的身份認同;儘管如此,大多數人對於他們的性傾向,幾乎沒有或沒有經驗到能選擇的感覺,並且沒有充足可靠的科學證據支持能用心理學手段干預性傾向。 不少同志處於互相承諾或同居的親密關係,有些也共同育養子女,但直到最近一些國家才展開針對同性親密同居的戶口調查,同志家戶的生活境況也開始獲得矚目。在人類歷史上,同性間的親密關係與性行為受過推崇和迫害,而從十九世紀末開始,爭取同志社群能見度、同性親密關係社會承認和相關法律權利的全球性社會運動興起,要求保障同志在婚姻或民事結合、生育撫養、工作就業、從軍入伍、醫療照護上獲得平等對待的權利,並且推動立法或行政措施,制止對性別氣質或性傾向的仇恨言論和霸凌行為。.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同性戀 · 查看更多 »

夏甲

夏甲(阿拉伯语 هاجر; Hagar;希伯来语 הָגָר,Hagar,意为陌生人)是《圣经·创世纪》中记载的亚伯拉罕妻子撒拉的一名埃及使女,相傳為阿拉伯人的祖先。.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夏甲 · 查看更多 »

大先知書

大先知書是基督教对《圣经·旧约》中篇幅较长的先知书(天主教6卷,新教5卷)之称呼。其他的称为小先知書。“大”和内容重要性无关。大先知書包括下列: 其中巴路克属于次经,不见于希伯来圣经和新教圣经。巴路克最后一部分《耶肋米亞的書信》,在东正教圣经中单列为一卷。 犹太教《希伯来圣经》有先知书八卷,小先知书是其中的一卷,但是没有大先知書的说法。 Category:基督教术语.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大先知書 · 查看更多 »

大衛

#重定向 大衛 (消歧義).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大衛 · 查看更多 »

天使

天使(angel),本指上天的使者,在其它不少宗教中也有類似概念,並汉譯為“天使”。.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天使 · 查看更多 »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孔子 · 查看更多 »

安優卜

#重定向 约伯.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安優卜 · 查看更多 »

安拉

--(الله,),又譯為--,是阿拉伯语言使用者称呼独一受拜者或真主的读音,包括阿拉伯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和穆斯林都如是称呼獨一神,也就是希伯來文的以利。穆斯林,即伊斯蘭教的信徒,只信奉安拉為自己的主。雖然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種宗教教義不同,甚至會彼此攻訐仇視,但基於一神教的屬性,還有伊斯蘭教將摩西、亞倫、耶穌、穆罕默德均視為神派到人世間的先知的這種觀點,可以確定伊斯蘭教說的安拉和猶太教、基督教的耶和華,其實都是同一個神。這三種宗教均被認為屬於沙漠一神諸教。 對伊斯蘭教起源和教義欠缺了解的一般人,則常誤認伊斯蘭教的神和猶太教、基督教的神稱呼並不相同。其實只是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對同一個神講法不同,音譯後在各種語言中用詞不相同造成的誤認。(阿拉伯語中的「安拉」,直譯成漢語是「唯一的崇拜對象」。也就是在「崇拜對象」的普通名詞 ilâh 前面加上定冠詞 al,成為Allâh),英文直譯就是「The God」。現實中信仰這三種宗教的民族和人群,往往對彼此有偏見,也是加深這種誤認的原因。 通用中文的穆斯林通常意譯為「真主」,早期经文翻译以“至仁主”最常见。通用突厥语、波斯语和乌尔都语的穆斯林,根據波斯語「خدا」音譯為「豁大」、「胡大」或「胡达」(自有者)。.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安拉 · 查看更多 »

小先知書

小先知書又称十二先知书是基督教对《圣经·旧约》中篇幅较短的先知书之称呼,与大先知書相对。小先知書包括下列著作: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和瑪拉基書。.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小先知書 · 查看更多 »

尼尼微

尼尼微(阿拉米语:ܢܝܢܘܐ ;英语:Nineveh)為古代亞述帝國的重鎮之一,於底格里斯河東岸,在今日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附近。 自公元前11世紀起即成為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於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的亞述王辛那赫里布最為繁榮,特別是亞述的國家圖書館的數千泥板文書,為古美索不達米亞史中極珍貴的資料。但於公元前612年,伊朗高原強國米底和新崛起的新巴比倫王國聯合圍攻尼尼微,並成功攻陷尼尼微。公元前605年強盛一時的亞述帝國正式滅亡,尼尼微隨之沒落。 尼尼微后来几易其主,遗址位于今伊拉克尼尼微省。时至今日,尼尼微附近地区仍然生活着大量亚述人,当代亚述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语,信仰东方礼的基督教。 尼尼微据信曾是世界最大的城市约50年。.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尼尼微 · 查看更多 »

希伯

希伯(希伯來語:,Eber ),天主教翻譯為“厄贝尔”,《聖經·創世紀》中人物,挪亞子孙,相傳為閃的后代,亚法撒的孙子,沙拉的儿子,法勒和约坍的父亲。犹大人的始祖之一。希伯在儿子法勒死后,还活了约191年。法勒在世的日子,“地上的人分散了”,希伯通过约坍衍生的后代定居于阿拉伯半岛,通过法勒衍生的后代则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希伯 · 查看更多 »

希伯來人

希伯來人(עברים;標準希伯來語:ʿIvrim;提比里亞發音:ʿIḇrîm)(又作עבריים;標準希伯來語:ʿIvriyyim;提比里亞發音:ʿIḇriyyîm)自稱“以色列人”。他們在公元前11世紀建立了以色列王國,首位國王是掃羅王,第二位是大衛王,第三位国王是大衛王之子所羅門。所羅門王在位时期國力鼎盛,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所羅門王死後,國家分裂成以色列(北国)和猶大(南国)兩個國家。西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國被亞述人征服,西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迦爾底亞人滅。 在公元前13世紀,希伯来人定居在迦南。他们使用迦南人的语言,尽管他们的文化有别于本地迦南人的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区别是一个激辩中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宗教方面非常敏感。.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希伯來人 · 查看更多 »

希伯来语

希伯来语( -,读音:)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為具有古代猶太民族(以色列民族或希伯來民族)意識之現代人民的民族語言、也是犹太教的宗教语言。过去2500年,希伯来语主要用于《圣经》与相关宗教方面的研究,自从20世纪特别是以色列复国以来,“希伯来语”作为口语在犹太人中复活,渐渐取代阿拉伯语、拉迪諾語和意第绪语,以色列復国后将“希伯来语”定为官方语言之一,採用希伯来语字母書寫;另一种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希伯来語亦如同其它大部分的閃語族语言般,其拼寫法為橫寫由右到左。.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希伯来语 · 查看更多 »

一神論

一神論或一神教(翻譯自monotheism;μόνος),意指認為只存在一個囊括一切的神的宗教和思想,《大英百科全书》的定義為「相信一位神的存在,或是相信神的唯一性」。但并不否认其他天使、伊斯兰教的精灵等精神体之存在,仅承认唯一精神体的纯粹一神教是不存在的。 從宗教源流和的「創造論」基本教義觀之,埃及法老阿肯那頓所創宗教可能是最早的一神論。 目前存在的一神教主要是亞伯拉罕諸教,又称闪米特諸教,主要的包括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此外印度的錫克教也是一神教。与一神教相对的是多神教与泛神教,其特點可以分别概括為“相信世界上有不只一个的神”、或“世界上一切皆是神”。 然而二十世紀後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亂數等科學發現已證明不可能有全知全能的唯一真神存在。 婆羅門教認為創造神「婆羅門」(又稱梵天)已完成祂的創造任務,印度境內只有一座梵天廟宇。婆羅門教發展出印度教後,泛神論成為主流傾向。.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一神論 · 查看更多 »

亚述人

亚述人(阿拉米语:ܥܡܐ ܐܬܘܪܝܐ ;英语:Assyrian people ;希伯来语:אשורים ;阿拉伯语:الآشوريون ),又称叙利亚人(Syriacs),是主要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北部的一个民族集团,屬於阿卡德人的分支,使用阿卡德語亞述方言。亚述人在西亚拥有近4000年的悠久历史。上古时代的亚述人軍國主義盛行,战争频繁,地跨亚非的亚述帝国盛极一时。后来亚述人在外族的入侵下逐渐失去独立。.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亚述人 · 查看更多 »

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אַבְרָהָם,意为“多國之父”;Abraham;إبراهيم),原名亞伯蘭(希伯来语:אַבְרָם)或亞巴郎(Abram,意為“崇高之父”),是亚伯拉罕诸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先知,是从地上众生中所捡选并给予祝福的人。同时也是包括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在内的闪米特人的共同祖先。 根據猶太人的傳統記載,亞伯拉罕是拿鶴的孫子、他拉的兒子,拿鶴居住在迦勒底的乌尔。據《創世記》記載,他拉有三個兒子,聖經紀載依序為亞伯蘭、拿鶴(與祖父同名)、哈蘭(Haran)。哈蘭死在吾珥,留下一個兒子羅得(Lot),他拉帶著全家打算搬到南方的迦南(Canaan),途經哈蘭(地名哈蘭市在希伯來文的拼法不同)便決定留下。最後死在哈蘭。 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等宗教被統稱為亞伯拉罕諸教,因亞伯拉罕在這三個教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猶太教的傳統中,他被稱為“Avraham”、“Avinu”或 “我父亞伯拉罕”。上帝應許亞伯拉罕,要透過他的子民,使天底下所有的國都被祝福,基督教將此解釋為透過耶穌基督得到救贖。 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認他為以色列人的始祖,是以撒之父。對穆斯林而言,亞伯拉罕是伊斯蘭的先知,且是穆罕默德的先祖(從亞伯拉罕之子以實瑪利追溯)。 其妾基土拉為內蓋夫族的先祖,亞伯拉罕之子示巴是閃米特人的祖先。.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亞伯拉罕 · 查看更多 »

亞倫

亞倫(Aaron),舊約聖經人物,摩西的兄長,屬利未支派。他是古以色列人的第一位大祭司,亦是祭司職位的始創人。 當摩西向埃及法老王請求釋放以色列人時,他是代表摩西與埃及法老打交道的發言人。以色列人民出走時,與摩西為伴。雖然期間他曾帶領以色列人拜金牛犢,但仍然得到原諒。在建造約櫃和聖所之後,他和他的兒子們被授予聖職為祭司,並被稱為亞倫子孫(Aaronites)。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地後四十年,五月初一日,祭司亞倫遵著耶和華的吩咐上何珥山,就死在那裏。亞倫死在何珥山的時候年一百二十三歲。.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亞倫 · 查看更多 »

亞當

亚当(希伯来语:אָדָם,希腊语:Ἀδὰμ,阿拉伯语:آدم),按照希伯来圣经的记载,是耶和华神创造的第一个人,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有灵的活人。神又用他的肋骨造了夏娃,成为他的伴。二人住在完美的伊甸园里,修理看守耶和华的园子,并且管理全地和各样的动物。神告诉亚当他可以吃园中各样的果子,只是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不可吃。后来亚当和夏娃违背神的命令,吃了果子,二人从此被逐出伊甸园。亚当活了九百三十岁死去。 《古兰经》中的记载也大体相同,只不过不是根据真主的肖像,以及不是取肋骨造人。《古兰经》中认为人生来是无罪的。伊斯兰教徒据信亚当乃在色法尔月(صفر,即伊斯兰历二月)期间被逐出伊甸园。.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亞當 · 查看更多 »

五功

五功(,,即伊斯兰支柱)是伊斯蘭教逊尼派所用的詞彙,指信仰伊斯兰的所需遵守的五项基本原则。伊斯蘭教的五功要求穆斯林“唸、礼、斋、课、朝”,即“證信、禮拜、齋戒、天課和朝覲”。.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五功 · 查看更多 »

以实玛利

以實瑪利(יִשְׁמָעֵאל‎,Ishmael),基督新教譯作以實瑪利;天主教譯作依市瑪耳;伊斯兰教譯作易司馬儀 ,按照希伯来经与可蘭經记载,是亚伯拉罕與其正妻的女僕夏甲所生的兒子。.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以实玛利 · 查看更多 »

以利亞

以利亞(אֵלִיָּהוּ eliyahu)是《聖經》人物之一,是一位先知。以利亞名字的意義為“耶和華是神”。 以利亞出生於公元前9世紀,當時以色列王國 (前期)進入南北分裂時期,分為以色列王國 (後期)及南猶大。《聖經》紀載,以利亞按照神的旨意,警告亞哈王,如果繼續崇拜偶像,神將審判以色列,讓以色列經歷旱災。以利亞寄住撒勒法的寡婦家時,也施行了救活寡婦兒子的神蹟及油與麵不短缺的神蹟。以色列經歷三年的旱災後,以利亞再次與亞哈王見面,並約好在迦密山,透過獻燔祭,確認哪邊敬拜的神才是真神。結果以利亞的祭壇興起降火的神蹟,讓所有人不得不承認"耶和華才是真神!"並解除了三年旱災的窘境。後來以利亞仍被以色列王室逼迫。最後在約旦河乘旋風升天去了,後來由以利沙繼承以利亞先知的使命。.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以利亞 · 查看更多 »

以利沙

以利沙生於公元前九世紀中葉,是以色列國的先知。是先知以利亞的學生。以利亞在升天之前,奉神之命選召以利沙繼續他的工作。歷經北國以色列的約蘭,耶戶,約哈斯和約阿施四王,作先知約50年之久。.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以利沙 · 查看更多 »

以西結

以西结(יְחֶזְקֵאל,Yehezkel,,意思是“上帝必堅固”,ذو الكفل,Ezekiel)是聖經記載的一位祭司,以西結是布西的兒子,出身在祭司家庭(結1:3),是撒督的後裔,承襲亞倫之子以利亞撒的脈絡,屬祭司中的貴族,他在前6世紀,在被擄到巴比倫期間,看見異象,說預言22年,正如以西結書所記載。 基督教將以西結當作聖徒和先知。猶太教認為以西結書是經典的一部分,認為以西結是第三位大先知。.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以西結 · 查看更多 »

以諾

以諾(Enoch;天主教譯爲:哈諾克;חֲנוֹךְ;Tiberian:Ḥănōḵ、標準拼法:Ḥanokh; إدريس ʼIdrīs)是個聖經人物。爲亞當第三個兒子塞特的子孫。雅列之子,瑪土撒拉的父親,諾亞的曾祖父,見創世紀第五章。在基督教與猶太教學者認為偽典(或次經)的《以諾書》中,記載許多其與上帝同行三百年中所見異象與啓示。 以諾常與該隱的兒子有所混淆。在《聖經》及《塔納赫》裡,另有一位同名以諾為該隱的兒子,亞當的孫子,該隱將其所建立的第一個城市,命名為以諾。.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以諾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

以色列(יִשְׂרָאֵל;),正式名称是以色列国(help;دَوْلَة إِسْرَائِيل),是位於西亚的主权国家,坐落於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北靠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与约旦接壤,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国对其宣称主权,但局部为以色列所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各居东西,西南则为埃及。其领土范围不大,但地形和气候相当多样。以色列的金融及科技创新中心為特拉维夫,而耶路撒冷則为其法定首都(美國承認)、各政府机构所在地(国防部除外)及其轄下的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都会圈人口最多)。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国际上有爭議。美国東岸时间2017年12月6日下午1時,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建議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這一方案規定了新的阿拉伯和猶太國家的國界,並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邊地區將為聯合國進行國際管理Harris, J. (1998)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Textual Reasoning, Vol.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以色列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人

-- 以色列人(Israelites)是指雅各的後代,根據《舊約聖經·創世記》記載,亞伯拉罕之嫡幼子以撒的次子原名雅各,後被神改名為以色列,雅各的後代子孫於是稱為以色列人。雅各有十二個兒子,他們的後代成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 雅各第十一子約瑟曾被嫉妒他的十個哥哥賣到埃及為奴,後來卻成為那裡的宰相。之後,由於雅各及眾子所住之地迦南有大饑荒,約瑟將父親連眾兄弟全家遷往埃及居住,雅各全家族從此在埃及落地生根、繁衍後代。數百年之後,埃及人奴役並苦待以色列人,耶和華於是呼召摩西將以色列人帶出埃及,並應許將他們祖先所居的迦南重新賜給他們居住。摩西的繼任者約書亞征服迦南後,將迦南地分給以色列的十二支派。.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以色列人 · 查看更多 »

以撒

以撒(希伯來語: ;阿拉伯語: إسحٰق;英語:Isaac),又譯依撒格或易司哈格,是《舊約聖經·創世記》中的人物,亞伯拉罕的原配撒拉所生的唯一兒子,以掃和雅各的父親。 「以撒」在原文中的意為喜笑。在猶太列祖中,以撒是最長壽的一位,也是其中唯一沒有改過名字的一位,還是唯一沒有離開過迦南的一位(雖然他一度試圖離開但上帝告訴他不要這樣)。與聖經中其它列祖相比,以撒的經歷較為平淡,一生中變故較少。 新約聖經中提到以撒的次數不多。早期基督教會認為亞伯拉罕聽從上帝的命令將以撒獻作祭物是信心和順服的榜樣。 那時亞伯拉罕100歲,撒拉90歲。對亞伯拉罕有子的許諾令撒拉“因為我和我主都老了”就“笑了”,(創世記18:1-15)而當孩子出生,她說上帝使她喜笑(21:6)。 在以撒出生一段時間後,上帝命令亞伯拉罕要他到摩利亞地的一座山上獻祭,祭品為他那獨生的兒子以撒(創22)。當他正要犧牲自己的兒子時,天使出現阻止。 根據弗拉維奧·約瑟夫斯,以撒當年25歲,他勒穆說是37歲。無論任何一樣以撒已是成年人,絕對能制服年老的亞伯拉罕(那時已125或 137歲)。40歲的時候,他父親亞伯拉罕差遣僕人回到本地本族,為他娶來妻子利百加。60歲時利百加生下孿生兄弟以掃和以色列的祖先雅各。亞伯拉罕把所有家產歸以撒,把妾侍所生子生前已打發出迦南。.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以撒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历

伊斯兰曆或伊斯兰教历,为目前伊斯兰教国家通用的曆法,正式名称为哈吉来/希吉來曆(التقويم الهجري at-taqwīm al-hijrī),意指公元622年先知穆罕默德从受迫害的麦加遷徙到麦地那的希吉拉(Hijra/Hegira或 Hijrath,هِجْرَة)。在西方世界中表示一般记成“AH”(Anno Hegirae,意即"希吉拉多少年"),类似于基督纪年的“AD”和世界紀元的“AM”。而在伊斯兰教国家中又可從阿拉伯文形式表示為H(سَنة هِجْريّة, 簡寫:هـ),希吉拉之前则记成“BH”(Before the Hijra)。 伊斯兰曆是一种纯粹阴曆,也是現今仍在使用的曆法中唯一的阴曆。以公元622年7月16日为紀年元年一月一日,完全以月相为准,每当新月出现时定为每月的第一日,12个月为一年,不设闰月,闰年于第12个月后加一天(每30年中設11閏年)。平均每年只有354天8小时48分,每隔2.7年和公曆相差一个月(即19年差7个月),每隔約32.6年(32年又7個月)就會相差一年,即兩者紀年差距就會「縮減」一年,也就是陽曆的32~33年與伊斯兰曆的33~34年長度相等,因此不分季节。 現今是伊斯兰曆1439年,相當於公历2017年9月22日到2018年9月11日,跟標示太陽年的波斯曆(1396年,公历2017年3月21日至2018年3月20日)相比,从建元的公曆622年到年,作為隂曆的伊斯兰曆對比作為陽曆的波斯曆已多出年。 今日是伊斯蘭曆。.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伊斯兰历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帝國

伊斯蘭帝國或穆斯林帝國可指.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伊斯蘭帝國 · 查看更多 »

引支勒

《引支勒》(إنجيل,Injil)是伊斯兰教认为真主安拉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祂所选择的不同伊斯兰先知,带给人间的四大天启经典之一(其它三部是《古兰经》、《讨拉特》、《宰逋尔》),由爾撒(伊斯兰教对耶稣的称谓)带来。 引支勒(Injil)一词源于希腊语词 Εὐαγγέλιον (euangelion) 或阿拉姆语 awongaleeyoon, 意思是“好消息”,其实就是阿拉伯语中的“福音”。 古兰经中提到此书是“曾降世的天经”。 穆斯林认为基督教中的《四福音书》是已篡改的《引支勒》,也有穆斯林认为是《圣经新约》。一些穆斯林认为是使徒保罗领导篡改《引支勒》的。但也有穆斯林(以及从事“回宣”的基督教传教士)执相反的态度。他们认为《四福音书》就是《古兰经》所指的《引支勒》。.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引支勒 · 查看更多 »

使徒 (基督教)

使徒(ἀπόστολος;apostle;羅馬天主教譯為宗徒),基督教名詞,是為某個特殊使命奉召被差派出去的門徒。原意是受差遣者、信差、使者。在基督教教義中,它可以指一種職份,也可以指一種屬靈恩賜。 在對觀福音書中,耶穌選定的十二門徒,也稱十二使徒,是最早被稱為使徒的人。在十二使徒之外,則是自稱為外邦人的使徒的保羅。使徒在早期基督教會中的地位不明,在保羅書信中,經常以使徒來稱呼教會中的人,如巴拿巴、以巴弗提。在《約翰福音》中,使徒與門徒沒有什麼不同,沒有特殊地位與描寫。因此這個稱呼可能可以被使用在教會中的任何成員身上,不限於十二使徒。但在《啟示錄》中,使徒特指耶穌的十二門徒,是教會的根基。 在西元一世紀,由耶穌直接門徒與再傳門徒所形成的早期基督教會,成為基督教歷史的開端。這段時期稱為使徒時代(Apostolic Age),這些使徒的門徒被稱為使徒教父,他們形成的教會被稱為使徒教會(Apostolic see)。.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使徒 (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但以理

但以理(希伯來文:דָּנִיּאֵל)(?-前530年),天主教聖經譯作達尼爾,巴比倫名字是伯提沙撒,聖經中說是猶大國的希伯來人。前607年被新巴比倫王國所擄,並在巴比倫宮廷接受教育。 舊約聖經但以理書中,他與另外三個希伯來年青人被選中服侍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倫國中任職。因為解釋尼布甲尼撒二世不能理解的夢,在巴比倫受王重用。及至巴比倫伯沙撒亡國,直到被波斯米底亞雙元帝國取代,但以理都一直被重用。在其後的波斯帝國,更受任官職。前530年死後被葬於首都蘇薩(Susa,在今日伊朗西部的胡澤斯坦省),並建有一個巨型華麗的墓園。後來帖木兒帝国入侵波斯,把他的骸骨擄到今日烏茲別克的撒馬兒罕安葬,原因不明。.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但以理 · 查看更多 »

地獄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中的地獄(;Jahannam),意譯為火獄,或音譯為哲罕南。.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地獄 (伊斯蘭教) · 查看更多 »

呼德

呼德(هود)是伊斯蘭教的先知。《古蘭經》第十一個蘇拉即名為〈呼德〉,雖然呼德在此章中所說的話並不多(古蘭經 11:50-60)。一些穆斯林相信呼德活了大約150歲,大約在西元前2400年左右領受真主的啟示,成為一名先知 。.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呼德 · 查看更多 »

哲学

哲學(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為基礎。在日常用语中,其也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哲学 · 查看更多 »

哈勒姆

哈勒姆(Haarlem)是位于荷兰西部北荷兰省的一座城市,也是该省的首府,人口147,153人(2005年)。它也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哈莱姆区的名字的来源。 哈勒姆以花卉特别是郁金香的种植和出口而闻名。位于阿姆斯特丹以西 分类:北荷兰省城市.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哈勒姆 · 查看更多 »

哈里发

哈里发(阿拉伯语: ;拉丁化:Caliph),為哈里發國(khilāfa,意為哈里發統治之地)與烏瑪的統治者,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最早源自於,意為繼承者,指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在穆罕默德死後,其弟子以Khalifat Rasul Allah(安拉使者的繼承者)為名號,繼續領導伊斯蘭教,隨後被簡化為哈里發。 哈里發本為阿拉伯帝国最高的統治者稱號,相當於一般所說的皇帝,但同時兼有統治所有遜尼派穆斯林的精神領袖的意味,故又可以同時起了類似天主教的教宗的作用。 在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哈里发拥有最高权威,管理着庞大的伊斯兰帝国。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哈里发”的头衔,僅作为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名称,一直保存了下来,傀儡哈里发处于开罗的马木留克王朝的控制之下。 1517年,鄂圖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征服了埃及,时任哈里发的穆塔瓦基勒三世也被俘。塞利姆一世宣布自己继承哈里发的职位。之後哈里發稱號便由鄂圖曼帝國蘇丹世襲,但1517年之後數百年歷代蘇丹均不常使用該稱號,直到19世紀末鄂圖曼帝國瀕臨解體,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才重新強調自己的哈里發身分。1924年,哈里发制度被土耳其總統凯末尔废除。 2014年6月29日,“伊斯兰国”領袖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立為哈里發,稱易卜拉欣,但未受大部分穆斯林承認。.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哈里发 · 查看更多 »

先知

先知(prophet)是一个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多种宗教中常用的概念,指能够与神交流并预见未来的人。在不同宗教的信仰里,对先知的认同并非全然一致。.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先知 · 查看更多 »

克爾白

克爾白或稱卡巴天房、天房等(阿拉伯語:الكعبة,羅馬化:al-Kaʿbah),是一座立方體的建築物,意即“立方體”,位於伊斯蘭教聖城麥加的禁寺內。相傳是第一個人類阿丹(亞當)興建的,並由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和易斯馬儀(以實瑪利)父子共同修建的。伊斯蘭傳統認為克爾白是天堂的建築“天使崇拜真主之處”(阿拉伯語:,羅馬化:al-Baytu l-Maˤmur)在地上的翻版,而克爾白的位置就直接在彼天堂建築之下。《古兰经》记载:“为世人而创设的最古的清真寺,确是在麦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导。” 克爾白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聖地,所有信徒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必須面對它的方向祈禱,而且伊斯蘭教的五功包括了朝覲,也就是到麥加去朝拜。.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克爾白 · 查看更多 »

創造神

創造神(creator deity,creator god),又稱創世神、造物主(the creator),指創造大地、世界乃至於天空、太空、宇宙的神祇。在不同神話中,有不同的創造神。在一神論宗教中,唯一神自身就是世界的創造者,如耶和華、雅威、阿拉。在中國神話中,以盤古、混沌或太一為創造神。 Category:創世神話.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創造神 · 查看更多 »

犹太教

犹太教(יהדות ),中文曾俗稱挑筋教或一赐乐业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产生的,是猶太人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犹太教是一神論的宗教,其主要經典是包括妥拉(摩西五經)在內的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稱為舊約聖經),以及包括口傳律法(密西拿)、口傳律法註釋(革馬拉)以及聖經註釋(米德拉什)在內的塔木德,對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而言,犹太教是和以色列人立約的關係。 犹太人是一種See, for example, Deborah Dash Moore, American Jewish Identity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8, p. 303; Ewa Morawska, Insecure Prosperity: Small-Town Jews in Industrial America, 1890-1940,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犹太教 · 查看更多 »

琐罗亚斯德

瑣羅亞斯德(),又名查拉圖斯特拉,(希臘語译名:Ζωροάστρης;阿維斯陀語:Zaraθuštra,意为“拥有骆驼者”),琐罗亚斯德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宣称阿胡拉·马兹达是创造一切的神,因此他后来成为琐罗亚斯德教的最高神。該教延續了二千五百年,至今仍有信徒。他還是瑣羅亞斯德教經典《阿维斯塔》(即“波斯古经”)中《迦泰》的作者。另传其生卒更早。该教古经中自称“阿胡拉教”、“马兹达教”,因其信奉至高善神阿胡拉·马兹达故。.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琐罗亚斯德 · 查看更多 »

示拉

拉根据《聖經》记载是雅各四子猶大的兒子;根據《聖經》,亞伯拉罕是挪亞之後的第十代,因此示拉是挪亞之後的第十三代。.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示拉 · 查看更多 »

福音

福音即εὐαγγέλιον,为“好消息”之意。中译为福音。.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福音 · 查看更多 »

科学

科學(Science,Επιστήμη)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原來指自然現象,現泛指包括社會現象等現象)進行歸因的学科。科学活动所得的知识是条件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或随意解读)、能经得起检验的,而且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科学原仅指对自然现象之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但人文学科也被越来越多地冠以“科学”之名。 人们习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传统的自然科学主要有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和天文學。逻辑学和数学的地位比较特殊,它们是其它一切科学的论证基础和工具。 科学在认识自然的不同层面上设法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强调预测结果的具体性和可证伪性,这有别于空泛的哲学。科学也不等同于寻求绝对无误的真理,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摸索式地不断接近真理。故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偏差的纠正史。因此“科学”本身要求对理论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性,因此它绝不是“正确”的同义词。.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科学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

罕默德(阿拉伯语: ;)Elizabeth Goldman (1995), p. 63 gives 8 June 632, the dominant Islamic tradition.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穆罕默德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穆斯林 · 查看更多 »

約瑟 (舊約聖經)

約瑟(公元前 ? ~ 公元前1657年)(希伯来语:,標準 Yosef Tiberian ;"He(主)加添/將增添",阿拉伯语:;Ἰωσήφ,Iōsēph)是《希伯来圣经創世紀》以及《古兰经》中的人物。包括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都認為他是一位重要的聖經人物。.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約瑟 (舊約聖經) · 查看更多 »

約拿

约拿(יוֹנָה;يونس或يونان)是一名亚伯拉罕诸教的先知,他的名字意为“鸽子”。 他出生于古西布伦(雅各第五子之地)(今加利利)边境上的迦特希弗城,(距耶稣生长地拿撒勒很近,居北约3公里之远),其父亲亚米太(1:1)。约拿正是耶罗波安(以色列王)二世在位的时候(约公元前790-749年)(王下14:25)的先知。与他同时代的先知,有:何西阿、阿摩司、弥迦和以赛亚。他们都是奉神差遣向以色列人或异国的人民传讲悔改的信息。 根据《圣经》,他被上帝派遣往尼尼微,劝说当地人行在正当的道路。.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約拿 · 查看更多 »

羅得

羅得(天主教譯「羅特」;לוֹט,意即隱藏、覆蔽),是《希伯来圣经》记载的人物,乃摩押人和亞捫人的始祖。羅得是以色列人始祖亞伯拉罕的侄子,是亞伯拉罕兄弟哈蘭的兒子。.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羅得 · 查看更多 »

羅摩

羅摩(Rāma),阿逾陀国的王子,是印度古代傳說中的一個偉大英雄,為印度教所信奉的重要神祇之一。祂是大史詩《羅摩衍那》主角,也是主神毗濕奴的化身之一。現存在南亞一帶的不少宗教畫像也可看到其蹤跡。 印度人認為最好的政治就是「羅摩治」,羅摩在印度的地位猶如中國的堯舜等聖王,但其統治方式帶有更多宗教的色彩。泰國現王朝君主的「拉瑪」稱號,其實即為羅摩,代表其統治的神性成份。 File:Lord_Rama_with_arrows.jpg|羅摩的繪畫 File:Rama-Sita_coronation.jpg|羅摩的加冕 File:Khon_Mask_Rama.JPG|羅摩面具(泰國) File:Burmese_Ramayana_dance.jpg|緬甸民族舞劇,羅摩和悉多 File:Le_Ram_Raja_Temple_(Orchha)_(8450517249).jpg|羅摩寺廟(印度,奧拉奇哈) R R Category:羅摩衍那角色.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羅摩 · 查看更多 »

爾撒

尔撒(عيسى),在伊斯兰教中,被认为是真主的使者,尔撒即是基督宗教中的耶稣。他是真主(上帝)阿拉派遣予猶太人之先知;并且带給凡人一个新的经文——《引支勒》(未被篡改前的《福音书》),穆斯林认为引支勒由於基督徒們人為因素的篡改,已經失真,故真主降下了《可兰经》作為最后启示。 尔撒由处女麦尔彦(基督宗教中的玛利亚)生出,这是真主所行的神蹟。真主帮助尔撒執行使命,故给了他行奇迹的能力,这些都是真主所赐予的。穆斯林认为:尔撒既没有被處死,更没有钉在十字架上,而是直接被升上了天堂。这使得尔撒成为唯一的一个由处女生出的先知,并且是唯有的三个「白日飛昇」(未死亡,以軀殼直接升天)的先知之一,其他兩位是以诺(伊德里斯)和以利亚(易勒雅斯)。 伊斯兰教反对尔撒是神的化身或圣子,也反對基督徒說的三位一體。指出尔撒就像其他先知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人,因為神的指定而成為使者,以神圣的形式传播天啟。這種說法頗類似於早期學者提倡的《嗣子說》。所有穆斯林都不認為尔撒是神,因為《古兰经》禁止人类为真主“创造同伴”,强调真主的神圣獨一性。 與所有的伊斯兰教先知一样,尔撒被认为是一个有智慧、講正義的穆斯林,他教诲人们通过正道来履行真主所指示的神諭,在《可兰经》中尔撒有很多尊称,如麦西哈(即:弥赛亚、基督),尽管它与基督宗教中的概念有所不同。尔撒在伊斯兰教中作为四大先知之一而倍受尊敬,《圣训》记载:尔撒将于世界末日回到人間,以恢复世間的正義,并打倒偽基督(假弥赛亚)。许多穆斯林也相信尔撒预言了穆罕默德的到来,同時認為穆罕默德是繼尔撒之後把中斷了六百多年的伊斯蘭道統的復興者和最後使者。.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爾撒 · 查看更多 »

瑪拉基書

玛拉基书是圣经全书第39本,作者是玛拉基先知。这本书属于十二先知书,也是圣经的希伯来语部分最后一本书。在本书裡有很多预言跟耶稣基督有关联。这些预言在400多年后得到应验。 主題:耶和華對利未子孫(在以色列中間的祭司)和雅各子孫(以色列人)的對付。.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瑪拉基書 · 查看更多 »

聖經

《聖經》(ביבליה;Βίβλος;Biblia; Bible,原意「書」)是猶太教與基督宗教(包括新教、天主教、東正教)的經典。猶太教的圣经是《塔納赫》(被基督宗教称为旧约)。基督宗教的圣经是舊約與新約。.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聖經 · 查看更多 »

聖行

聖行(阿拉伯語:سنة,音譯遜奈)是阿拉伯語用語,指習慣或慣常做法。穆斯林以此用語來描述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習性。 記錄聖行是阿拉伯的傳統,人們皈依了伊斯蘭教後,便將這個傳統帶到伊斯蘭教裡。 穆罕默德聖行包括他的具體言詞、行為及習慣,對伊斯蘭教的靈性作用重大,聖行展示了與朋友、家庭及政府的生活方式。 伊斯蘭教法、馬利克·阿本·阿納斯及哈納斐學派(Hanafi)認為聖行與聖訓有所區別。馬利克·阿本·阿納斯拒絕接納聖訓,他認為聖訓違反了「麥地那人民既定的習慣」。聖行被認為是穆罕默德所相信的事物,不論是暗示或默示,這些聖行被他的同伴記錄下來並成為當今的聖訓。 聖行一語在什葉派裡是指穆罕默德的言行和他所認可的事物。什葉派穆斯林相信十二伊瑪目是穆罕默德所選來領導烏瑪(穆斯林社會)的。 穆罕默德在四十歲成為先知以後,他的個性特徵大部分都透過他的生平記錄、他的言論和行為而得知。在他的傳記裡,聖行往往與聖訓同義。.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聖行 · 查看更多 »

聖訓

聖訓(al-ḥadīth或aḥadīth(複數)),意為“敘述”,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後人所編。圣训形成于8至9世纪,其主要内容是先知对教义、律例、制度、礼仪及日常生活各种问题的意见主张。也包括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圣门弟子谈论宗教、经训和实践教理等的言行,凡经他认可和赞许的也被列为圣训的范围,但有的属于伪托。伊斯蘭傳統的教法學派皆認為聖訓是用來落實遜奈(或譯聖行,即穆罕默德的言行)的重要工具。圣训是伊斯兰教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聖訓 · 查看更多 »

達五德

#重定向 大衛 (消歧義).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達五德 · 查看更多 »

预言

言(英文:Prophecy),是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报或者断言。一般来说预言指的不是通过科学规律对未来所作的计算而得出的结论,而是指某人通过預知超能力出于灵感获得的预报。 这个概念还包括着通过神力或者非凡的能力所获得的对现时的真理和事实的宣布。最常见的预言是在社会或者宗教危机时期对未来的警告。在许多重要的宗教著作中都纪录有这样的预言。.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预言 · 查看更多 »

西奈山

西奈山(طور سيناء)是埃及西奈半岛南端的一座山。.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西奈山 · 查看更多 »

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Κατά Ματθαίον),天主教稱之為《瑪竇福音》,而東正教則譯為《聖福音依瑪特泰所傳者》,是《新約聖經》第一部份《四福音書》的第一卷書,全書共有28章,1168節。教會傳統一般認為,马太福音的作者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的馬太。 这卷福音书主要记载了耶稣的生平,其中包括耶稣的家谱、耶稣神奇的出生、童年、受浸与受试探、讲道、被釘十字架、复活以复活的耶稣最後向使徒颁布大使命。因為《馬太福音》与《馬可福音》及《路加福音》內容相近,而与《約翰福音》有显著区别,所以这前三本福音書被歸納作「对观福音」(可以互相對照閱讀的福音書)。 在《四福音》中,《马太福音》是最接近猶太基督教传统的,作者显然是一位犹太人。根据思高圣经,《马太福音》是以亚兰文写成,但原文现已失传。多数学者认为这卷福音,如同《新约圣经》其他各卷一样,都是以通用希腊语写成,也有专家认为它最初是以亚兰文写成。 《马太福音》主題:國度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救主。.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馬太福音 · 查看更多 »

詩篇

《詩篇》(唐朝景教譯《多惠聖王經》)是古代以色列人對上帝真正敬拜者所記錄的一輯受感示的詩歌集,包括150首可用音樂伴唱的神聖詩歌,供人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對主作公開崇拜時唱詠之用。它是《希伯来圣经》中第19本书。這些詩歌除了對主的頌讚之外更含有許多禱告,也透露對主充滿信賴的心聲。天主教會、正教会稱為聖詠,是舊約聖經诗歌智慧书的第二卷。伊斯蘭教稱之為“宰逋尔”。 在《希伯來聖經》中,這本書的名字是西佛·透希爾林(Se′pherTehil·lim′),意即“讚美之書”,或簡稱透希爾林(Tehil·lim′),即“讚美詩”。它是透爾拉(Tehil·lah′)一字的複數詞,意思是“讚美”或“讚美歌”。這個詞見於詩篇第145篇的題署。“詩篇”一詞採自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所用的桑末(Psal-moi′),所指的是用樂器伴奏的歌。這個名字也曾屢次在基督教希臘文聖經中出現,例如在及。詩篇乃是用來讚頌、敬拜上帝的神聖詩歌。 主題:敬虔之人藉著讚美、禱告、並歡騰的歌唱,尋求並接觸神,所表達的情緒、感覺、感想和經歷。.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詩篇 · 查看更多 »

马赫迪

赫迪(阿拉伯语: ),或译麦赫迪、迈赫迪,意为“导师”,是伊斯兰教教典中记载的将于最后审判日之前7年、9年或者19年降临世间的救世主。 马赫迪的概念在《古兰经》内没有清晰的体现,但是穆罕默德在《圣训》中多次提及。根据伊斯兰传统,尔撒(基督教中稱為耶穌)会再次降临人世,以穆斯林身份和马赫迪並肩作戰。 巴哈伊信仰相信巴孛即为马赫迪,而19年后宣誓的巴哈欧拉则为耶稣的回归。.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马赫迪 · 查看更多 »

認主學

認主學(阿拉伯語:,羅馬化:tawḥīd 或 Tawheed、Tauheed)是伊斯蘭教的一神論,有時又依文章脈絡譯為獨一性。認主學主張真主(造物主,即上帝)是唯一(Wāḥid)且無與倫比(āḥad)的。 《古蘭經》主張世界上只有唯一且絕對真理;又主張無與倫比且今世肉眼不可見的主宰,他是超絕萬物的。真主统治万物,這種觀念使信徒相信宇宙是正義、道德且有秩序的,而非只是徒然存在而沒有道德秩序。同理,《古蘭經》拒絕宇宙中有兩位主宰的觀念,認為善惡都是獨一真主所造的,惡勢力沒有能力創造任何物。另外,《古蘭經》也拒絕基督教主流的三位一體概念。伊斯蘭教的主是普世的,而非只是區域性或部落的專屬神靈;伊斯蘭教的安拉是执掌万物的,无物可对他的权力造成阻碍 Asma Barlas (2002), p.96 。 認主是穆斯林信仰宣示裡最重要的 D. Gimaret, Tawhid, Encyclopedia of Islam 。清真言的首要信條即是宣揚真主的獨一性。把真主的創造物視為主宰是《古蘭經》所提及唯一不可饒恕的罪行(也就是举伴主)。穆斯林相信整個伊斯蘭教就是建立在對真主獨一性的認識上的。伊斯蘭教的认主独一教義是毫不妥協的,以區隔其他各大宗教。 伊斯蘭教的学者不断的对认主独一进行阐释,一代又一代的信徒體悟宣揚真主獨一性的要義和深意。 伊斯蘭學者發展出理解獨一性的不同法門。例如神學、法理學、哲學以及蘇菲思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有科學。這些方法多少都是要試圖解釋真主的獨一性。.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認主學 · 查看更多 »

魯特

魯特可以指:.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魯特 · 查看更多 »

賽莫德人

賽莫德人(ثمود)是古代阿拉伯的民族,從西元前一千年便活躍至接近穆罕默德的時代。雖然他們被認為發源於南阿拉伯,阿拉伯傳統認為他們往北移居至馬達因·撒立哈附近的阿什拉布山的山腰。人們在阿什拉布山以及整個阿拉伯中部發現許多賽莫德人的石刻紀錄。.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賽莫德人 · 查看更多 »

麥加

麥加(مكّة المكرمة;羅馬化:Makkah Al-Mukarramah),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城,全稱是麥加·穆卡拉瑪,意為「榮譽的麥加」,中文較罕見的翻譯有滿克、墨克等譯名。麥加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城市,擁有天房和禁寺。麥加有名的朝覲活動每年吸引將近300萬人,是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 傳統上伊斯蘭教認為麥加是易斯馬儀(以實瑪利)的後代所建。七世紀時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宣揚伊斯蘭教,當時該地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在伊斯蘭早期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966年後,麥加一直都由當地的謝里夫所統治,直到1924年統治權歸紹德家族所有。"Mecca," Microsoft® Encarta® Online Encyclopedia 2008, http://encarta.msn.com © 1997-20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麥加 · 查看更多 »

麥爾彥

#重定向 馬利亞 (耶穌的母親).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麥爾彥 · 查看更多 »

麦地那

麦地那(المدينة المنورة,意謂「光芒四射的城市」),伊斯蘭教第二大聖城,後又稱聖城(مَـديـنـة الـنّـبي‎‎ Madinat al-Nabi),該城位于沙烏地阿拉伯西部,為內陸高原城市。与麦加,耶路撒冷一起被称为伊斯兰教三大圣地。 非穆斯林被沙特中央政府禁止進入麥地那的神聖核心及市中心。.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麦地那 · 查看更多 »

黑天

黑天神(天城体:कृष्ण;IAST:,Krishna,字面意思為黑色,黑暗,或深藍色),又譯為奎师那、克里希那,他还有许多名字如哥文达。最早出现于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是婆罗门教-印度教最重要的神祇之一,被很多印度教派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神,也是最具吸引力者。按照印度教的传统观念,他是主神毗湿奴或那羅延的化身。注意不要跟印度教另外一位神“大黑天”相混淆,“大黑天”是湿婆的化身而“黑天”是“那罗延”的化身。从20世纪60年代起奎师那信仰也在西方世界广为传播。.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黑天 · 查看更多 »

迦南

迦南(天主教譯為客納罕)(Canaan,כְּנַעַן,腓尼基语:,Χαναάν,کنعان)原意为“低”,指地中海東岸的沿海低地,是一个古代地区名称,大致相当于今日以色列、西岸和加沙,加上临近的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临海部分。.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迦南 · 查看更多 »

舒阿卜

舒阿卜是古兰经中记载的易卜拉欣的直系后裔。根据伊斯兰教的说法,真主派遣他去引导米甸人和艾凯人,他们居住在西奈山附近。但那里的居民不听从他的警告,于是真主毁灭了他们的聚落。《古兰经》以及穆罕默德本人都曾提到穆萨娶了舒阿卜的一个女儿,《旧约圣经》名为叶忒罗。有些学者认为《旧约》中的叶忒罗并不是《古兰经》所说的舒阿卜。.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舒阿卜 · 查看更多 »

阿丹

阿丹(亞當)(آدم)是伊斯蘭教的首位先知,在《古蘭經》裡則是哈娃(夏娃)的丈夫。.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阿丹 · 查看更多 »

阿德人

阿德人 (عاد)是古代的阿拉伯部落,在《古蘭經》中由於不聽從先知呼德的警告而被真主以暴風摧毀。.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阿德人 · 查看更多 »

阿拉

阿拉,可以指:.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阿拉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文:شبه الجزيرة العربية)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它从中东向东南方伸入印度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向西它与非洲的边界是苏伊士运河、红海和曼德海峡。向南它伸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向东它与伊朗隔波斯湾和阿曼湾相望。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科威特、约旦、伊拉克、以色列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其中以沙特阿拉伯为最大。 阿拉伯半岛常年受副高壓帶及信风带控制,非常干燥,几乎整个半岛都是热带沙漠气候区并有面积较大的无流区,本区有七个没有河流的国家。半岛沿波斯湾周围有大量石油储藏,给阿拉伯半岛上临波斯湾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阿拉伯半岛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伊斯兰教的创教人穆罕默德在这里出生和生活。半岛上的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的阿拉伯帝国曾横跨欧亚非大陆。今天半岛上所有国家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阿拉伯半岛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人

有三种方式可以判断一个人多大程度上是阿拉伯人。.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阿拉伯人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 al-ʻarabīyah 或者 ʻarabī )是除了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之外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源自公元6世纪的古典阿拉伯语。它包括书面语及流通于中东、北非和非洲之角(即索马里半岛)的各种口语。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 阿拉伯语的书面语称为“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或“书面阿拉伯语”。书面阿拉伯语是目前唯一在官方及正式场合使用的阿拉伯语,用于大多数书面文件和讲座、新闻广播等正式讲话。但这亦因国家而异。1912年,在摩洛哥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之前,曾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一段时间。 阿拉伯语属于,与亚拉姆语、希伯来语、乌加里特语和腓尼基语相近。阿拉伯语书面语不同于其所有地方的口语,且更为传统和保守。两者是双层语言的关系,用于不同的场合。 一些地方的阿拉伯语无论是书写还是口头形式,都无法互通。而所有地方的阿拉伯语被当作是一个整体。即是说,纯粹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它们是不同的语言;但是从政治及民族的角度来说,他们又是一个整体。如果阿拉伯语被当作一个整体,则世界上估计有4.22亿人以其为母语。如果各地的阿拉伯语当作是不同的语言,则很难估计到底有多少种,因为它们是方言连续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其中埃及阿拉伯语的使用人数最多,大约五千四百万人以其为母语——多于其他任何一种闪米特语言。 阿拉伯语是美国使用人数第12多的语言。 现代的书面语(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源于古兰经的语言(即古典阿拉伯语),用于学校教学及工作、政府、媒体等场合。两者合起来被称为书面阿拉伯语,是伊斯兰教的。现代标准阿拉伯语的语法与古典阿拉伯语大体相同,词汇也有相同之处。但古典阿拉伯语的一些语法结构在现代标准阿拉伯语中不再使用,在口语中不使用的词汇也不在现代书面语中使用。而且现代书面语从口语中借入了一些词汇和语法现象。新的词汇大多用来表达近现代出现的概念。 阿拉伯语用阿拉伯字母从右往左书写。有时在非正式场合也可用拉丁字母从左往右书写,但没有统一的形式。 阿拉伯语往伊斯兰世界的语言(如波斯语、土耳其语、索马里语、波斯尼亞語、哈萨克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马来语和豪萨语)輸出了大量词汇。中世纪时期,书面阿拉伯语成了欧洲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科学、数学和哲学领域。这导致许多欧洲语言也从阿拉伯语中借入了大量词汇。阿拉伯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对羅曼語族的语言(特别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加泰羅尼亞語和西西里語)影响很大。 阿拉伯语也从其他语言中借入了大量词汇,如早期从希伯来语、希腊语、波斯语、叙利亚语,中期从土耳其语,当代从欧洲语言(主要是英语和法语)。.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阿拉伯语 · 查看更多 »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शाक्यमुनि,,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Siddhāttha Gotama;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尊稱释迦牟尼佛,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意為「覺悟者」)、世尊(释尊)等;通稱釋迦如來、釋迦文佛、釋迦佛,从明朝开始,漢地還尊稱他為如來佛祖,或稱佛祖,即「佛教之創祖」,簡稱如來佛。清代的滿人則稱之為佛爺。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至高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往往設有大雄寶殿供奉之,甚至是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羅漢、祖師等;然而在佛教中,神属于六道众生中的天眾,释迦牟尼佛是已经解脫出離六道輪迴的圓滿智者。.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释迦牟尼 · 查看更多 »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希臘文:Σωκράτης,拉丁文:Socrates,),古希臘哲学家,和其學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為希臘三賢。他被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没有留下著作,其思想和生平记述于后来的学者(主要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同时代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中。柏拉图的《对话》一书记载了苏格拉底在伦理学领域的贡献。.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苏格拉底 · 查看更多 »

雅各

雅各可能指以下其中一人:.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雅各 · 查看更多 »

雅各 (舊約聖經)

雅各(Jacob或Ya'akov;יַעֲקֹב;يعقوب),天主教翻譯為雅各伯;後来改名为以色列(יִשְׂרָאֵל:“与天使搏斗者”;اسرائيل,Isrāʾīl)是《圣经》裡的一名族长。他的故事可見於《創世記》。名字意思為「抓住」。 他用“一碗红豆汤”買了哥哥以扫的长子名份,为舅舅拉班劳动超過二十年,以换取妻子拉结。在他与神摔跤後,被改名为以色列(《创世記》32:23-30),他是以色列人的祖先。.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雅各 (舊約聖經) · 查看更多 »

耶利米

耶利米(希伯來文: יִרְמְיָהוּ)是《聖經》中猶大國滅國前,最黑暗時的一位先知,《舊約聖經》中《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列王紀上》及《列王紀下》的作者。他被稱作「流淚的先知」,因為他明知猶太人離棄上帝後,所注定的悲哀命運,但不能改變他們頑梗的心。.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耶利米 · 查看更多 »

耶稣

耶稣(4BC-30/33AD)(古希伯來語:יהושוע,拼為Yahushua,Ἰησοῦς,可拼为Iesous,Jesus),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以犹太教为基础开创了基督教,並被尊稱為基督或耶穌基督。 按照傳統基督教的信仰,耶穌視同三位一體的-神/主的位格之一,稱為「聖子」或「上帝之子」。為了將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道成肉身,降世為人,成為舊約聖經撒迦利亞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天主教思高譯本譯為“默西亞”),就是「受膏者」,神所膏的君王和大祭司。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童貞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生下耶穌。他三十歲開始傳道,宣揚愛神和愛人的福音,信他的人會永遠不死。傳道三年半,他被猶太祭司該亞法控告,被羅馬官府本丟·彼拉多總督判處死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這正好成就了耶穌降生的目的,他的死為世人的罪付上贖價。他三天以後復活,顯現給他的門徒看有四十天之久,然後升天,坐在天父的右邊。他還要榮耀再來,審判一切的活人與死人,信從他的人將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耶稣 · 查看更多 »

樂園

樂園可以指:.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樂園 · 查看更多 »

歌利亚

歌利亚(希伯来语:גָּלְיָת,Golyat;阿拉伯语: جالوت Jalut(穆斯林称谓),جليات Julyat(基督徒称谓),又称为迦特的歌利亚(迦特是非利士人的5个城邦之一),是一位非利士人勇士,以与年轻的大卫(未来的以色列国王)的战斗而著称,记载于希伯来圣经/基督教 旧约圣经(古兰经中也简略记载此事)。.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歌利亚 · 查看更多 »

法老

法老(希伯來语:פרעה,希腊语:Φαραώ,埃及文转写:pr ʿ3)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称。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作为颂词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将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是国家政权的最高代表,掌握军、政、神权。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法老 · 查看更多 »

滲滲泉

滲滲泉(阿拉伯語:)是位於麥加禁寺裡的井水,在克爾白東方二十公尺處。克爾白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地方。在伊斯蘭傳統上,滲滲泉是幾千年前吉卜利里(加百列)天使所引出來的神奇泉水,當時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兒子易斯馬儀(以實瑪利)非常口渴。每年幾百萬的朝覲者前來朝覲時都會順道造訪滲滲泉,並飲用其泉水。沙烏地法律禁止在國外販售滲滲泉泉水,但由於需求量很大,其他國家的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偽造的泉水。.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滲滲泉 · 查看更多 »

朝覲

朝覲可以指:.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朝覲 · 查看更多 »

挪亞

挪亚,或诺厄(天主教思高版翻译)(希伯來文:נוֹחַ,英文:Noah)是《圣经·創世記》和《古兰经》中的一个人物。原文在《創世紀》5:28-9:29及《古兰经》中多处。.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挪亞 · 查看更多 »

有經者

有經者(阿拉伯語:اهل الكتاب;希伯來語:עם הספר)各個宗教定義不同,猶太教的「有經者」只限猶太人自身。在伊斯蘭教指的是受啟示者,常指亚伯拉罕诸教的信徒,包括猶太人(律法書)、基督徒(新約聖經)和拜星教徒,有时也包括拜火教甚至是佛教徒。.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有經者 · 查看更多 »

易卜拉欣

易卜拉欣(亞伯拉罕)(ابراهيم)是伊斯蘭教的先知。中文又译“伊布拉欣”或“伊卜拉欣”,均系阿拉伯语音译。易卜拉欣是阿宰爾的兒子、先知易斯馬儀(以實瑪利)的父親。易斯馬儀是他的長子,易斯哈格(以撒)為次子。易卜拉欣被視為「眾先知之父」、「真主的朋友」。 伊斯蘭教認為《聖經》中提到的許多族長其實都是真主派遣的先知,因此他們都是穆斯林(即服從真主者)。易卜拉欣被認為是一位「哈尼夫」(即未經使者教導的一神論者)。 由於伊斯蘭教、基督教與猶太教都尊崇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因此這三教有時被統稱為亞伯拉罕諸教。.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易卜拉欣 · 查看更多 »

易德立斯

以諾 (إدريس)是伊斯蘭教的先知,在伊斯蘭教裡稱為易德立斯。.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易德立斯 · 查看更多 »

新約聖經

《新約聖經》(Ἡ Καινὴ Διαθήκη;New Testament)是基督教所认为的“《聖經》全書”裡继《旧约圣经》之后的其余部分的常用稱呼。.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新約聖經 · 查看更多 »

施洗約翰

施洗約翰(יוחנן המטביל;يحيى或;Ιωάννης ο Βαπτιστής;天主教汉譯:聖若翰洗者,新教汉譯:施洗約翰,景教漢譯:報信法王,伊斯兰教汉译:叶哈雅)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据基督教的说法,施洗者約翰在约旦河中为人施洗礼,勸人悔改,他因为公开抨击当时的犹太王希律·安提帕斯而被捕入狱并被处决。.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施洗約翰 · 查看更多 »

施洗者約翰

#重定向 施洗約翰.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施洗者約翰 · 查看更多 »

旧约圣经

《舊約聖經》是基督教對《聖經》全書的前一部分的常用稱呼。舊約聖經原是猶太教主要經籍《塔納赫》。《圣经》本身显示《旧约》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开始撰写,直到耶稣降生前大约500年完成,前后经历大约1000年左右。有学者认为是由巴比伦之囚时期开始直到公元前一世纪,在此段约240年的时间写成,后来被基督宗教全盘收納為《聖經全書》的前部分。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很多内容也相同。不同的基督宗教所承認的《舊約聖經》略有不同,天主教版本承認46--;東正教版本承認50--;基督新教版本則為39--。 《舊約聖經》通常被分类为摩西五經(又稱律法书)、历史书、诗歌智慧書和先知书四部分。舊約聖經全在耶稣诞生之前已寫成及被輯錄成書,在基督教的教義看来與耶稣诞生后成書的《新约圣经》相承。.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旧约圣经 · 查看更多 »

摩西

摩西(מֹשֶׁה),天主教依拉丁文汉译為梅瑟,唐朝景教譯為牟世法王,伊斯蘭教稱為穆撒,,是在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等书中所记载的公元前13世纪时犹太人的民族领袖。犹太教徒認為他是猶太教的創始者。他在亚伯拉罕诸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裡都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先知。按照以色列人的传承,摩西五经便是由其所著。 按照出埃及记的记载,摩西受天主雅威(Yehoweh,或作上帝耶和華)之命,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离開古埃及前往一块富饶的应许之地。11天的路程因為以色列民的頑梗、悖逆不相信上帝會幫助他們,故经历40多年的艰难跋涉,才進入應許之地。但摩西因在加底斯巴尼亞以色列民因沒水喝向摩西爭鬧,摩西因情急沒有遵從上帝的命令,說了急燥的話,因此上帝不讓摩西跟著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在摩西的带领下,希伯来人摆脱了奴役的悲惨生活,学会遵守犹太十诫,并成为历史上首支尊奉单一神宗教的民族。 当代学术界共识视摩西为一个传说人物,而非历史人物William G. Dever 'What Remains of the House That Albright Built?,' in George Ernest Wright, Frank Moore Cross, Edward Fay Campbell, Floyd Vivian Filson (eds.) The Biblical Archaeologist, 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 Scholars Press, Vol.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摩西 · 查看更多 »

撒立哈

撒立哈(صالح)是伊斯蘭教的先知,阿拉伯語的意思是「正義的」。.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撒立哈 · 查看更多 »

撒母耳

撒母耳(新教)、撒慕爾(天主教)(שְׁמוּאֵל,Samuel或Shmu'el;صموئيل Ṣamuil;Σαμουήλ, Samouēl;Samvel;Samuel),生於公元前11世紀中葉,介乎以色列的士師時代與君王時代之間,是以色列人進入君王時期前最後一位掌權的士師。他是拯救以色列脫離士師時代的危難絕望,轉入君主政制的平安興盛時代的民族英雄;他也是膏立以色列王(掃羅和大衛)的申言者。.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撒母耳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語

敘利亞語是中古阿拉姆语(属閃米特語族)的一种方言,在新月沃土的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经典叙利语成为4-8世纪中东地区的书面语言,古典叙利亚语文学的作品就是以它为载体。现在仍然是中东一些教派的礼拜语言。由阿拉姆字母所衍生的叙利亚字母书写。它也是敘利亞基督教聖禮的語言。.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敘利亞語 · 查看更多 »

所多瑪與蛾摩拉

索多瑪(Sodom;סדום)和蛾摩拉(Gomorrah;עמורה)是圣经中的两个城市,首次出現在《希伯来圣经》。因为城里的居民不遵守上帝戒律,充斥着罪恶,被上帝毁灭。后来成为罪恶之城的代名词。.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所多瑪與蛾摩拉 · 查看更多 »

所羅門

所罗门(שְׁלֹמֹה),天主教汉译为撒罗满,阿拉伯语称为苏莱曼(سليمان)。根据《希伯来圣经》记载,曾是以色列耶路撒冷的一代帝王,後來在《古兰经》,則視之为先知。据《希伯來聖經》记载,所罗门王是大卫与拔示巴的儿子,以色列王國第三任君主,是北方以色列王国和南方犹大王国分裂前的最后一位君主。 据圣经记载,所罗门王是耶路撒冷第一圣殿的建造者,并有超人的智慧,大量的财富和无上的权力。但最后由于所罗门王的罪过(包括偶像崇拜和背弃神的旨意)导致在他的儿子罗波安执政时期王国发生了分裂。所罗门王还是后世许多文献和传说的主角。.

新!!: 伊斯蘭教的先知和所羅門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伊斯兰教中的先知伊斯兰教先知伊斯兰教的先知伊斯蘭教先知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