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華民國是臺灣

指数 中華民國是臺灣

中華民國是臺灣,臺灣政治論述,認為「中華民國是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主權屬於臺灣人民」,主張中華民國是臺灣的國名,而臺灣並不歸屬於中國,陳水扁為此論述的支持者,此論述在其中華民國四階段論有進一步說明。陳水扁主張「中華民國是臺灣,臺灣是中華民國」,一改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重疊的舊想法。,相關的政策包括中華民國護照加註臺灣的英文名稱。,中華民國政府的自我描述是「中華民國是臺灣」。 這論述為臺灣不同的國家認同論述之一,獲得很大認同,但仍存在爭議。支持者認為可以此作為臺灣在國家認同上的最大公約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這種說法意圖追求臺灣獨立,造成一中一台的狀況。中國國民黨、親民黨也反對這個說法。台獨運動成員中,也有主張追求以臺灣為國號,且由於擔憂混淆而反對這個說法的派系。 這種論述被很多臺灣人認定現有的的台海現狀。這種思維將「中華民國」做為臺灣國號並且以中華民國第二共和存在的模式,類似兩國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定是臺灣獨立的一種形式,是一種獨台,近期被學界與民間稱為「華獨」。.

76 关系: 台灣人台灣國台灣共識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獨立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台灣歷史台灣日報台獨台獨左派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島外島 (中華民國)中國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委員會大陸事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民國史的分期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國軍中華民國國慶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憲法主權一邊一國今日新聞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國立清華大學周子瑜兩國論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际法四不一沒有四階段論獨台美屬台灣群島方案De jure莊秋雄聯合晚報華獨親民黨馬祖列島香港回歸許信良...謝長廷賴清德辜寬敏郭正亮蘋果日報 (台灣)蔡英文蔡英文政府釣魚臺列嶼自由時報臺灣歷史臺海現狀金門縣陳水扁陳水扁政府NOWnews楊碧川民報 (2014年)民主進步黨民主進步黨主席民進黨政府洪奇昌淡江大學流亡政府新台灣新聞周刊政黨輪替908台灣國運動 扩展索引 (26 更多) »

台灣人

#重定向 臺灣人.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台灣人 · 查看更多 »

台灣國

台灣國所指涉之詞彙意涵依不同語境及前後文而可能包括:.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台灣國 · 查看更多 »

台灣共識

台灣共識,台灣政治名詞,由蔡英文於2011年提出的政治主張,作為其總統大選政見之一。不採用馬英九政府支持的九二共識、維持限狀作為兩岸基礎,主張先以民主程序匯集台灣各政黨間對於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共識,再以此作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談判基礎。但許多評論者認為,臺灣共識是尚未成形的設想,仍有待討論。.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台灣共識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英文: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WUFI;白話字:Tâi-oân To̍k-li̍p Kiàn-kok Liân-bêng),簡稱台獨聯盟或獨盟,是一個推動台灣獨立運動的組織。1970年由四個海外獨立運動團體:日本台灣青年獨立聯盟(1960年成立,委員長辜寬敏)、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1964年成立)、美國全美台灣獨立聯盟(1966年成立,當時主席為蔡同榮)和歐洲台灣獨立聯盟(1967年成立)與國內台灣自由聯盟共同組成世界性台灣獨立聯盟。成為在海外勢力最大的台灣獨立運動組織。.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簡稱台獨,是台灣的政治思想之一,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制定新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住民的獨立主權國家,與謀求兩岸統一的「統派」相對。實際上依照理論與目標的不同,還可細分為傳統台獨、華獨、台獨左派等流派。 台灣獨立運動面臨著種種的政治現實與國際角力,外部除須與美日兩大盟邦建立互信的軍事同盟關係,還須克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干涉與經濟施壓,而如何解決台灣內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上的多元與矛盾(統派)也是另一項難題。台灣獨立運動也透過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国化、強調台灣主體性等方式表現。.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台灣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正名運動

台灣正名運動,早年是由台灣的泛綠陣營及旅居外國的台灣人所倡議的運動,被認為是台灣本土化運動之一,運動於2002年5月11日正式啟動,所以這個運動又稱511台灣正名運動,由前總統李登輝擔任總召集人。而2002年亦被參與者視為這個運動的啟蒙年。民主進步黨政府於2000年首度執政後,將多數運動的內涵加以實踐,並於2006-2008年間到達高峰。泛綠「正名運動」的重點在區別臺澎金馬地區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由於正名運動的目標為去除所有表示本國代表「中國」的名稱,因此多數內涵與中國國民黨的政綱及認同本質有落差,引發在野的泛藍政治人物與中華民國支持者強烈反對,認為是斬斷「臺灣」和「中華民國」與「中國」的關係。正名運動除了去蔣化之外,亦包括駐外機構名稱與在居住國之身分。.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台灣正名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歷史

#重定向 臺灣歷史.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台灣歷史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報

《台灣日報》(Taiwan Daily),簡稱《台日》,公司全名為台灣報業股份有限公司,為台灣的一份綜合性日報,1964年10月25日創刊,2006年6月6日停刊。最後一任董事長為顏文閂,總社曾設於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88號8樓(義美食品總部同棟),總社最後社址位於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三段361號「台日大樓」。.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台灣日報 · 查看更多 »

台獨

#重定向台灣獨立運動.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台獨 · 查看更多 »

台獨左派

台獨左派,又稱左派台獨、台獨左翼、左翼台獨,簡稱左獨、獨左,是台灣獨立運動(台獨)參與者中偏向社會民主主義、進步主義等左派政治及經濟思想的派別。左派早年在台灣並不活躍,甚至誤與共產主義畫上等號,因此聲勢遠不及久居台獨主流地位的「台獨右派」,即華獨一系;但近幾年來因全球經濟大衰退與兩岸全面三通(包括開放中資與中客直接來台),使得台灣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思潮在台灣社會走向主流,加上對華獨的不積極感到失望,台獨左派於青年知識份子場域的討論度逐漸上揚,尤其是2014年太陽花學運發生後。 現時活躍的台獨左派團體有時代力量、社會民主黨、自由台灣黨、基進黨、綠黨等,他們除了在社會及經濟議題上持左傾立場,也對轉型正義、婚姻平權等涉及公平正義的社會議題高度關注;政治上出於台獨主張,與民進黨等被視為台獨右派的團體合作,但又保持一定距離。.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台獨左派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同盟國,又稱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部分國家(最终57个,其中5个从轴心国脱离)為抵抗軸心國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的陣營。同盟國組成及加入盟軍的國家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都遭到了軸心國的武力侵略,或是基於擔心軸心國會控制整個世界的原因。 最初於戰爭爆發的時候(1939年9月1日),反德同盟包括了法國、波蘭及英國,旋即英國的自治領(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紐芬蘭自治領及南非聯邦)亦加入了同盟。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和中華民國加入同盟國。同時1941年後,英聯邦、美國及蘇聯的領袖被稱為「三巨頭」,擔任著同盟國的領導角色。自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中華民國與日本開戰(抗日戰爭),牽制了日本陸軍的行動,在當時亦是一位重要的盟友,並加入了緬甸戰場協助英軍。中華民國和三巨頭(英國、美國、蘇聯)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称为「世界權力的托管人」,後來被称为同盟國的「四警察」或者「四大国」。中美英蘇作为四大国率先在《聯合國共同宣言》上签字,之后在1943年的莫斯科会议所颁布的《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中「四大国」地位获得进一步确认。其他盟國包括比利時、巴西、捷克斯洛伐克、埃塞俄比亞、希臘王國、英屬印度、墨西哥、荷蘭、挪威及南斯拉夫等。 於1941年1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為同盟國設計了一個名字,稱為「聯合國」。後來在1942年1月1日簽署的《聯合國共同宣言》,成為了現代聯合國的基礎。於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羅斯福的繼任人哈里·S·杜魯門總統向中、法、蘇、英、美的外長提出各國應該「商定一份和平條約及歐洲國家邊界的解決方法」,從而導致了外長理事會的建立。.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太平島

太平島(Itu Aba Island / Taiping Island,Ligaw / Ligao,),位居南海南沙群島北部中央鄭和群礁西北角,位在南海西側航道的東邊,面積0.51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天然島嶼。東距中洲礁約3.1海浬(約6公里)、敦謙沙洲約7.1海浬(約13公里),西南距南薰礁16海浬(約30公里)。目前由中華民國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實際控制與管轄,與高雄港相距約1,600公里。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越南皆主張擁有太平島主權。 菲律賓向常設仲裁法院控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申請「南海紛爭仲裁」,常設仲裁法院於2016年7月12日之菲律賓控告中國案仲裁書當中指出,南沙群島是岩礁而非島。事後中華民國對於該仲裁表示不承認、不接受。.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太平島 · 查看更多 »

外島 (中華民國)

外島是指中華民國現今實際統治國土裡比離島更遠的島嶼,例如在臺灣本島旁的澎湖群島是離島,福建省的金門群島、馬祖列島則是外島。 駐守在外島和離島的中華民國國軍官兵所領的加給不一樣。外島分三級:外島一級為南沙等,外島二級為東沙、東碇、亮島、高登島等,外島三級為金門、連江(馬祖)等;離島也分三級:離島一級為東吉、綠島、蘭嶼等,離島二級為吉貝、望安、龜山、虎井等,離島三級為馬公、湖西等。.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外島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委員會大陸事務部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委員會大陸事務部(簡稱國民黨政策會大陸事務部),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委員會下的部門之一,首長稱為主任,由主席特別顧問兼任。 原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二組」(簡稱中二組),是中國國民黨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後職司統籌敵後派遣及情報蒐集的單位,1952年由原中央改造委員會政一組第二室擴編而成,歷任主任為鄭介民、葉翔之、張炎元、葉翔之。1972年,中六組併入中二組,並更名為「大陸工作會」(簡稱陸工會)。2000年,再整併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委員會大陸事務部」。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陸工會情報員潛入大陸地區進行情報工作,但被在台黨工出賣,共有17人在北京地區遭到大陸公安單位逮捕入獄;陸工會在台灣的負責人唐亦農為此接濟入獄情報員的家屬及後續出獄的情報員,唐亦農因此向國民黨求償美金600多萬元。一審法院判決,國民黨必須賠償唐亦農美金280多萬元;但台灣高等法院更一審改判唐亦農因舉證不足(無法證明受入獄情報員委託而支付金錢,也不能證明自己受國民黨委託照顧情報員)而敗訴,國民黨勝訴免賠。 2013.10.11 聯合晚報 記者董介白.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委員會大陸事務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以下简称《國籍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该法對中华人民共和国國籍的取得、喪失和恢復作出了法律規範管理。《國籍法》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八號公佈,自1980年9月10日施行。根據《國籍法》取得中国國籍的人,即為中國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中国国籍法采取血统主义为主并辅之以出生地主义的混合方式。.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總稱。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並於1954年9月27日頒布首部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中國最高国家權力機關,設有常務委員會;主要行使立法權,並選出國家元首(國家主席)、行政机关(國務院)、軍事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机构。國家主席為禮儀性和象徵性虛位國家元首,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共同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為習近平,並因同時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而為最高領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腦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暨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他和4名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門及委員會負責人主持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結構採分權制,依照憲法分別在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地级市(自治州)、縣(县级市、市轄區、旗)、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产生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並對人民負責與受人民監督。選舉採分階段進行,在鄉鎮級、區縣級舉辦直接選舉.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史的分期

中華民國史的分期是指歷史學研究當中對中華民國不同時期的區分。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是日本學者若林正丈於1992年首先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是他用來描述「中華民國台灣化」這個趨勢的其中一個特點。一般來說,由1988年李登輝上台開始,台灣開始第二共和時期。蔣中正、嚴家淦和蔣經國時期(1928年至1988年),則是第一共和時期。 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有另一種說法:指中華民國的第二個時期(國民政府,1928年至1949年),由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玉法教授所提出。.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華民國史的分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在台灣

中華民國在臺灣是有關中華民國現狀的政治論述,由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提出。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於1995年訪問母校美國康乃爾大學,在歐林講座上發表題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演講時,提出這個用辭。 這是中華民國幾個主要的國家論述之一,並非明確的台灣獨立主張。此論述曾在歷史課綱中歸類於民國的朝代。.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華民國在台灣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華民國國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慶

#重定向 國慶日 (中華民國).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華民國國慶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簡稱總統府資政,是中華民國總統的顧問職位之一,設置於中華民國總統府之下,由總統遴聘之。過去分為「有給職」及「無給職」,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後不再聘任「有給職」,資政以三十人為限,聘期不得逾越總統任期。資政為國建言,是總統就公共政策請益、諮詢之社會領袖。2010年9月1日修正《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第十五條後正式取消「有給職」,所有資政均為無給榮譽職。.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護照

中華民國護照是中華民國外交部所簽發予中華民國國民的護照。凡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無論是否持有其他國家及地區之護照或旅行證都可申請,但1949年后由于兩岸分治的因素,已排除大陸地區人民之申請資格。 中華民國護照由中華民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以及中華民國各駐外大使館、領事館或駐外代表處負責簽發。截至2018年5月22日,擁有台灣居留權的中華民國國民免簽證或簽證抵達148個國家和地區,普通中華民國護照在旅行自由方面全球排名第26位(與梵蒂岡護照並列)。不過,中華民國外交部說,中華民國護照擁有167個國家免簽證或簽證抵達入境,其中包括大量國家要求抵達前的文件,如邀請函或簽證批准函(如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這些國家不被視為提供免簽證或抵達簽證的機會,因為簽證通常在抵達前和獲取此類文件的過程中獲得批准。下面的圖表僅列出那些在抵達前根據國際接受的定義在抵達前無需提供免簽證或簽證而無需額外文件的國家。.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華民國護照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是2005年7月30日至2008年5月19日,陳水扁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期間,於中華民國總統府、外交部、行政院新聞局等政府部門的官方網站上使用的中華民國非法定稱謂之一。其中,「中華民國」為法定的正式國名,「(臺灣)」作為加註。 根據總統府公共事務室在修改之初所做的特別說明,外國人常將「中華民國」(,R.O.C)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混淆而造成不便困擾,加註「台灣」是為做合理而明確的區別。 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總統,網站上的「台灣」加註陸續去除,仍保留英語的「Taiwan」字樣。.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華民國(臺灣)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的根本法,擁有最高位階的法律權力。民國35年(1946年)12月25日由制憲國民大會於南京議決通過,民國36年(1947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全文共14章、175條,主要特色為彰顯三民主義與主權在民的理念,明定人民自由權利的保障,規定五權分立的中央政府體制及地方自治制度,明示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採取均權制度,並明列基本國策等。 該憲法制定時, 國共內戰已全面爆發,國民大會因而在民國37年(1948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做為戰時的憲法附屬條款;但隨著中華民國在民國38年(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治權、以及有效統治區域限縮至臺澎金馬,該條款的適用時間不斷被延長,而致憲政的實施有名無實。至民國80年(1991年),國民大會始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同時在憲法本文之外再另增訂《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凍結部分憲法本文,以因應當前國情,現已經過七次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的核心價值為:民主制度、法治規範、自由與人權保障、政府機關相互制衡、關懷婦女與弱勢及少數族群、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福利與救助、義務教育實施、農業與科技及經濟發展。.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中華民國憲法 · 查看更多 »

主權

主權(sovereignty)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簡言之,即為「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是對內立法、司法、行政的權力來源,也是對外交往保持獨立自主的一種力量和意志。主權的法律形式對內常規定於憲法或基本法中,對外則是國際的相互承認。因此它也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當今主權的概念正因為其至高無上的排他性,外交官不斷援引之;跨國組織及企業設法規避之;諸如政治學家、憲法、國際法學家仍爭論之,討論全球化及國際及區域組織對主權概念的影响。.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主權 · 查看更多 »

一邊一國

一邊一國(tl),是指認定台灣、中國不屬同一國家的主張。一邊一國是台灣由民主進步黨執政時,對於兩岸關係的一種外交政策,也是支持台灣獨立運動與台灣主體性人士的一個重要政治主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這個主張被歸在一中一台。 2002年8月3日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陳水扁透過視訊會議發言對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世界台灣同鄉會第二十九屆年會上向與會人士提出。相對於特殊兩國論僅認為台灣與中國大陸分屬不同國家統治(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邊一國論更強調台灣有別於中國之外的獨立性。.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一邊一國 · 查看更多 »

今日新聞網

#重定向 NOWnews今日新聞.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今日新聞網 · 查看更多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簡稱國政基金會,成立於2000年7月29日,總部位於臺灣臺北市,是中國國民黨的智庫。.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為國立臺灣大學的學院之一,前身為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1999年法律學系正式獨立升格為院,原法學院則更名為社會科學院。台大法律學院獲國泰集團和富邦集團的捐款,興建「霖澤館」與「萬才館」。目前台大法律學院位於台大校總區第二校門(辛亥路與復興南路)處。.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 查看更多 »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簡稱清大、清華、新竹清華,為高教深耕計畫遴選出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四所大學之一,原建於北平市,1956年於臺灣新竹市復校,與國立交通大學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相鄰,有9個學院、17個部門和22個獨立研究院所。該校之象徵物為梅花與紫荊,吉祥物為大熊貓,並於每年定期舉辦「清華紫荊季」活動。 該校之設置幾經更迭,並自國共內戰後由梅貽琦主導於1955年在臺復校。該校現為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成員。 該校校區內有北京清華二校门的等比例縮小複製品,象徵兩校之間淵源深厚、一脈相承。新竹清華與北京清華更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現雙方合作提供MOOC課程、學術訪問制度及雙聯學位課程,並與廈門市三方共建「清華海峽研究院」,促進兩岸學術及文化交流。在美國的清華校友會亦同時為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之校友服務。 2017年,QS排名中,清大為世界第151名。2016年,ARWU排名中,清大落於世界第301至400名區間。.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國立清華大學 · 查看更多 »

周子瑜

没有描述。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周子瑜 · 查看更多 »

兩國論

#重定向 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兩國論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简称中共中央台办、中央台办或中台办)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务院台办或国台办)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是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是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机构。在不同情况使用不同名称,如对在中國大陆投資的台商及就業的台勞称“国台办”,对在台灣党派使用“中共中央台办”名义。.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国际法

國際法(Le droit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Law,原稱万国法)又稱國際公法,是主權国家國與國之间的法律。國際法不同於國家的法律制度,因為它主要的適用對象為國家而非公民,是規範政府组织之間关系的规则,有時也包括民族意識的法人和自然人等。國際法較無法約束各個國家,因為無法保障其法律體系始終順利運作,因此缺乏有效制裁違法國家的制度。 早期西方世界並不承認國際法存在,19世纪的英国法學家奥斯丁認為該法律僅其是一种實在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強制力。目前各国对国际法法律地位的承认和国际间所发生的贸易摩擦也時常被援引国际法进行解决,因此国际法的法律地位已经獲得多數國家承認,但是國際社會中並沒有具备制裁违法国家实力的世界政府可以解釋與執行,因此常被解釋爲國與國之間條約的国际私法概念所混淆以求维系既成的格局。.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国际法 · 查看更多 »

四不一沒有

四不一沒有是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在2000年5月20日第十任總統的就職典禮上發表的“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这是陈水扁政府針對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重要言論,亦曾是陳水扁代表當時作為執政黨的民主進步黨對中國大陸政府就兩岸立場的明確表態。.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四不一沒有 · 查看更多 »

四階段論

中華民國四階段論是2005年8月2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在接見美國福爾摩莎基金會(Formosa Foundation)青年親善大使時,為釐清國家認同、國家定位、臺灣主權屬於兩千三百萬臺灣人民,所表達之對中華民國定位與臺灣歷史演進階段的詮釋, 自由時報, 2005.8.3, 蘋果日報 (台灣), 2005.8.3, 新台灣新聞周刊/中央通訊社, 2005.8.7, 自由時報, 2005.8.24:.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四階段論 · 查看更多 »

獨台

台是臺灣一種政治主張與意識型態,主張台灣在現有的中華民國國家架構下,不與存有主權爭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追求統一,實際上成為完全獨立之國家。這個意識型態常被視為臺灣獨立運動的派別之一,與「台獨派」一詞有重疊之處,但是差異點在於此思想的支持者,反對「臺灣國」或「臺灣共和國」之類帶有強烈台獨意識的稱呼為國號,不與中華民國完全切斷關連,与对岸发展对等的外交关系。在這個路線中,臺灣繼續以「中華民國」為國號,有時又被稱為「華獨」,類似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維持現狀主張,被統派人士指出其實際上就是隱性台獨,与兩國論無異。 從兩國論觀點來說,一般上認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國際間俗稱中國)和中華民國(國際間俗稱台灣)是兩個獨立的國家。 獨台和華獨類似,但是獨台較傾向於 一中一台路線,而華獨則較傾向於兩個中國路線,也就是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是兩個獨立的國家。 獨台認為中華民國絕對代表台灣,但不一定要代表中國,只追求台灣認同,不追求中國認同; 華獨則認為中華民國絕對代表台灣,但也承认與對岸中國大陸不同政治實體的另外一個中國或另一個獨立國家。.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獨台 · 查看更多 »

美屬台灣群島方案

由於行事風格及其理論頗受爭議,統派、獨派都有人反對。2009年2月12日,台灣平民政府籌備會中央委員會發佈公告,定名為屬美建國派。不過2009年10月美國最高法院駁回林志昇控美案上訴之後,林志昇等人為求政治生命之延續,改弦易轍開始宣傳日屬美佔台灣自治方案;並於2009年12月林志昇發表〈台灣切割中國之後(2)〉一文,正式開始使用日屬美佔一詞。 另外在「台灣心蕃茄情 TaiwanHeart」網站,前台灣民政府國安參謀委員櫻川武藏對林志昇的反反復復亂變一通且完全違反國際法規定的荒謬“理論”、林志昇相關的事實真相、與林志昇的行事風格,作了非常詳盡與系統的介紹。.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美屬台灣群島方案 · 查看更多 »

De jure

按照法律的(de jure,de iúre),是拉丁語中的法律用语,意思是:「按照法律的」、「法理上」、或「原则上」,與de facto(实际上)相對。因为表示要按照原则和法律办事,所以和实际上这个单词相对。.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De jure · 查看更多 »

莊秋雄

莊秋雄(),台灣獨立運動人士,出生於日治台灣台南州學甲莊(今臺南市學甲區)。1961年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畢業。1965年赴美留學,進入堪薩斯州立大學就讀,1966年與志同道合的留美台灣留學生成立美洲台灣獨立聯盟(UFAI)。1970年獲普渡大學機械工程博士。曾任台灣同鄉會會長、台獨聯盟中央委員、台獨聯盟美國本部副主席,因而被打入「黑名單」。1988年闖關回台,以台獨聯盟中央委員身分參加第15屆世台會。現今與夫人邱千美居於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莊秋雄 · 查看更多 »

聯合晚報

《聯合晚報》(簡稱聯晚、英語譯名:United Evening News)是臺灣一份綜合性中文晚報,隸屬於聯合報系,由王惕吾所創辦。 創刊於1988年2月22日,是台灣解除報禁後最先創辦的報紙,也是臺灣第一家採用橫式編排的中文報紙。 在2005年《中時晚報》停刊後,成為台灣唯一仍在發行的晚報。 至2017年5月30日止,已發行10685號,現任總編輯為范凌嘉。.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聯合晚報 · 查看更多 »

華獨

華獨是針對台灣問題的一個術語或政治主張,意指台灣應該以中華民國的名稱維持治權獨立的現狀,不贊同與中國大陸統一,這個意識型態支持「中華民國是臺灣」。華獨不支持正名,認為應該沿用中華民國的名稱與憲法。華獨之下存在著不同的主張,華獨可能主張台灣事實上或法理上皆已獨立,只須維持現狀,或著主張台灣需要應該追求國家正常化。這個名詞在2015年由蔡丁貴提出,用來與傳統「台獨派」路線,也就是完全以台灣名稱獨立建國的主張做區隔,在此之前常用的稱呼為「獨台」。.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華獨 · 查看更多 »

親民黨

親民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成立於2000年3月31日,前身是宋楚瑜及張昭雄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所成立的新台灣人服務團隊。目前為第四大黨,由於國民黨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一,且泛綠聯盟之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二,使親民黨黨團成為了某些決策或重要法案(例如倒閣或大法官釋憲)的關鍵少數。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舉行前,宋楚瑜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在選舉結束後,宋楚瑜創辦親民黨,黨員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國民黨及新黨,黨內的領導幹部則主要以宋楚瑜為首,被外界泛稱為泛橘陣營(橘營)。親民黨曾參與泛藍陣營,以國親聯盟的形式合作,2011年以後卻與國民黨漸行漸遠,近期在許多議題上與國民黨持迥異立場,甚至數次與泛綠陣營合作,因此不再被視為泛藍政黨。 依據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立法院席次以及全國得票率,親民黨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及台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選舉中,親民黨拿下9席縣市議員,再加上用無黨籍參選的陳清龍;合計拿下10席。全國得票率亦居第四。 2015年8月14日,無黨籍台南市議員林炳利、謝財旺及林-阳-乙、台南市議會機要秘書周五六等人在台南市議會召開記者會宣佈,正式加入親民黨,並在8月31日成立親民黨台南市議會黨團,同年,親民黨公布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全國不分區名單,周五六妻周陳秀霞名列第三,並在隔年順利當選立法委員。.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親民黨 · 查看更多 »

馬祖列島

列島(閩東語平話字:Mā-cū Liĕk-dō̤)是隸屬中華民國的群島,位於臺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僅一水之隔,距中國大陸最近點約9.25公里。主要由南竿島(馬祖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東犬島)、西莒島(西犬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36個島嶼、礁嶼組成,面积29.6平方公里,居民人口約12,900多人。 1999年以馬祖列島為範圍的馬祖國家風景區成立,隸屬於交通部觀光局管理。除了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外,因地理位置關係而成為多種候鳥過境或渡冬的區域,2000年成立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主要針對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尾鷗、岩鷺、插尾雨燕等7種鳥類。2000年6月曾在此發現在世界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臨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共4對,每年的最佳賞燕鷗季為5月到8月台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馬祖除通用國語之外,還通用操長樂口音的閩東語,當地稱為「平話」、「馬祖話」或「福州話」,官方則稱之為「福州語」。.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馬祖列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Hong Kong reunification),又称為香港主权移交(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香港政權移交」(Transfer of government over Hong Kong)、「香港交接」(Handover of Hong Kong)、「九七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作出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1997年7月1日0時0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結束近153年的英治時期,並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大部分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國國籍,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每年7月1日公眾假期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香港回歸 · 查看更多 »

許信良

許信良(),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今桃園市中壢區)。许信良是台湾早年反对派运动重要領導人与代表人物之一。许信良曾先后担任台湾省议会议员、桃園县縣長、民主进步党主席和总统府资政。.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許信良 · 查看更多 »

謝長廷

謝長廷(),臺灣政治人物、律師、外交官。生於臺北市延平區打鐵街(今大同區赤峰街,屬大稻埕)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十人小組之一,也是民主進步黨黨名命名者、黨綱起草人。現任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法律上的官銜為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曾任臺北市議員、立法委員、高雄市市長與行政院院長。 根據謝家族譜,謝長廷的祖籍是漳州府詔安縣,和陳水扁、李應元等人為同鄉。而謝長廷有幾位女性祖輩,族譜上載明出生地是「番社」,因此推斷謝長廷有臺灣原住民族的血統郭瓊俐,《》(台北,布克文化,2005),p48~49。 2007年擔任民進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總統候選人,2008年總統大選中敗選後,隨即宣佈退出政壇界,並創設成立台灣維新基金會。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認為,中華民國憲法為一個中國,不能迴避這個憲法各表的問題,行政院院長任內也提出「和解共生」的理念。。.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謝長廷 · 查看更多 »

賴清德

賴清德(英文名:William Lai Ching-te,),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內科醫師,新北市人,出身萬里區礦工家庭,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第29任)。 父親是礦工,於賴清德年幼時即逝世。賴自建中、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業,取得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原任成大醫院主治醫師,之後因擔任陳定南全國醫師後援會總召集人而從政,曾經多次當選國民大會代表與立法委員,2010年當選臺南市市長,2014年成功連任;在市長的第二任期時,因獲總統蔡英文任命為行政院長而提前卸任市長,組織賴清德內閣。.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賴清德 · 查看更多 »

辜寬敏

辜寬敏()是台灣企業家及台獨運動工作者,為鹿港辜家成員。他是民主進步黨的資深黨員,也曾擔任日本台獨運動團體台灣青年會的委員長。他曾創設經營《台灣春秋》、《日本文摘》、《黑白新聞週刊》等雜誌刊物,並曾出資贊助日本台獨刊物《台灣青年》。前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辜振甫為其同父異母兄長。.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辜寬敏 · 查看更多 »

郭正亮

郭正亮(),中華民國學者及政治人物,籍貫臺南市麻豆區,生於高雄市,畢業於雄中、臺大,取得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郭正亮曾任中華民國羽球協會理事長、行政院體委會副主委,現任民主進步黨籍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 2016年8月9日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顧立雄接任不當黨產委員會主委,其不分區立委缺額由郭正亮遞補。.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郭正亮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台灣)

《蘋果日報》(Apple Daily,2003年5月2日-)是香港壹傳媒在臺灣所發行的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集團總裁為張劍虹;自2018年3月起,分為數位及紙媒編輯部,社長陳裕鑫現兼任紙媒總編輯。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的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後,此役臺灣財團報業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臺灣《蘋果日報》目前為臺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蘋果日報 (台灣)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蔡英文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政府

蔡英文政府(通稱小英政府或蔡政府),是指在蔡英文擔任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蔡英文於2016年5月20日起就任,是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國家元首,也是第二位民主進步黨總統。民進黨為當前的執政黨,黨主席亦是蔡英文。 中華民國總統領導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機關,除掌握行政院院長與考試院各部會首長官員的任命權之外,並且監督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官員(內閣)的組成。蔡英文政府首任內閣為林全內閣,當前則是賴清德內閣。 总统有权提名司法院大法官、考試院院長、监察院院长,经立法院行使同意權后任命。 立法院院长及副院长均由各届立法委员之中互选产生。現任院長為蘇嘉全()、副院長為蔡其昌(),兩人自2016年2月1日任職至今。民主進步黨在立法院為第一大黨。是民進黨首次以多數黨的身份完全執政,也是中華民國行憲後首次由國民黨以外的政黨完全執政。.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蔡英文政府 · 查看更多 »

釣魚臺列嶼

釣魚台列嶼是位於東海南部、台灣與八重山群島以北、沖繩海槽南端西北方向的一组岛屿,由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及岩礁構成,總陸地面積約6.1636-7平方公里,其中主島釣魚臺之面積約3.82-4.38平方公里(潮差變化),高363公尺。各島泥土不厚、風浪較大,僅釣魚臺上有淡水溪流。19世紀末期至太平洋戰爭期間曾有人定居,惟現今各島均為無人島。 目前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與日本国皆聲稱釣魚台列嶼為其領土。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釣魚台列嶼依地理、歷史和法理均為台灣附屬島嶼;日本稱其為尖閣諸島(),划属琉球群島;琉球語則稱為「魚國久場島」();该组島嶼的主權归属现在处于争议状态。.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釣魚臺列嶼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灣歷史

臺灣歷史,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目前可上溯至1582年7月一場因風擱淺於福爾摩沙的船難後分別由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所寫關於在臺灣75天見聞的三篇文字記錄。至於臺灣本地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兰進佔臺灣開始。但在文獻記載之前,臺灣早已有人類活動。距今3萬年前的臺東長濱文化是考古所知的臺灣最古文化。而較晚近的新石器時代,則有較多的考古遺跡,這些遺跡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同時,臺灣因在南島語族活動範圍的最北邊,也被認為是南島民族在語言及遺傳上可能的發源地之一,亦是分布區域的最北端。 臺灣的地理位置介於中國大陸、日本與東南亞間,是各國船隻的停泊與貨物轉運站。在17世紀;臺灣中部有一超部落的大肚王國。而荷蘭及西班牙則分別在臺灣西南部及西北部進行殖民統治。之後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驅逐,統治臺灣西部的大部分。1661年4月,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名將士及數百艘戰艦進軍臺灣,迫使荷蘭在1662年2月1日簽約投降,南臺灣進入鄭式時期。在此期間漢人開始大量移入臺灣。1683年,鄭克塽歸順清朝,臺灣進入清治時期。 1894年,由於清日甲午戰爭的爆發。1895年大清帝國和日本在日本下關簽訂《马关条约》,將臺灣割讓予日本。之後,日本人以“殖民統治與資源開發”為開發臺灣之導向,同時進行如衛生、教育、法治、工商、基礎建設在內的多項建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日本簽署的《降伏文書》中接受盟國的《波茨坦宣言》,等同於間接接受《開羅宣言》,而《開羅宣言》要求將臺灣、澎湖、滿州歸還予中華民國.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臺灣歷史 · 查看更多 »

臺海現狀

臺海現狀意指當前海峽兩岸的政治地位與狀態,即臺灣與中國大陆分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統治的現狀。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停止對金門砲擊之後,兩岸處於實質性停火狀態。中華民國政府於1991年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單方面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以中國大陸方面為首的觀點認為,兩岸並無簽訂任何停火或停戰協議,依舊處於敵對狀態,並在政治、軍事、外交、意識形態等領域上仍有敵對心態。 「维持台海现状」被认为是目前暂时缓和海峽两岸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兩岸均具有廣泛民意支持,但是中國大陆、臺灣和國際社會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看法不盡相同。.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臺海現狀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政府

陳水扁政府是指在陳水扁擔任中華民國第10-11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一般民眾及台灣媒體稱為扁政府。在此時期內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部門首長,除首任行政院院長唐飛、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郝龍斌、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建年(卑南族,國民黨籍前臺東縣長)與後來的國防部歷任部長(不包括蔡明憲)之外,大部分為民主進步黨黨員。 由陳水扁指派、並與總統府共同為行政部門主體的行政院院長(政府首腦),共歷任六任、五位。其中,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張俊雄分別於2000年及2007年擔任行政院院長。 對於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任總統之施政表現比較,有一份2014年10月的民調顯示47.2%認為陳水扁較好,20.7%認為馬英九比較好,22.4%覺得兩者都差不多。.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陳水扁政府 · 查看更多 »

NOWnews

#重定向 NOWnews今日新聞.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NOWnews · 查看更多 »

楊碧川

楊碧川(),台灣作家、社會主義研究者、歷史研究者、台獨左派人士,筆名楊默夫、高伊哥,新竹市人。.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楊碧川 · 查看更多 »

民報 (2014年)

民報是2014年成立的臺灣媒體,在2012年反媒體壟斷運動後由宜蘭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導演吳念真等各界人士跨界籌辦,強調以全民力量辦報,並擴及公眾、社會運動議題,提供社運及弱勢團體發聲平台。。 建報主張中立多元、超越藍綠黨派及財團立場,「結合各行各業的專家,各個領域的學者,認真理性的在這報紙上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問題,從多元的角度分析、評論,為台灣的將來深入思考我們共同的命運。不過,台灣的命運與亞洲、與世界所發生的一切是分不開的,因此這也會是一份兼具有國際視野、關心世界與人類未來的報紙。.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民報 (2014年)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主席

民主進步黨主席,中華民國政黨民主進步黨創黨以來之歷任黨主席名單,黨主席任期為2年。2002年後修黨章,在執政時期,總統會兼任黨主席,以黨領政。最近一次黨主席的選舉為2014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現任黨主席為蔡英文,她於2014年5月28日上任。.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民主進步黨主席 · 查看更多 »

民進黨政府

民進黨政府是對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之通稱,包括:.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民進黨政府 · 查看更多 »

洪奇昌

洪奇昌(),中華民國臺灣省彰化縣人,醫師與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籍。民主進步黨創黨十八人工作小組成員,為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曾連任第一(增額)至第六屆立法委員,前國民大會代表,海基會前董事長。曾長期擔任新潮流系總召集人,與邱義仁、吳乃仁、林濁水並稱為新潮流系四大元老,為新潮流系的創始元老之一。2016年3月底被新潮流系所屬台灣新社會智庫除去會員資格。現任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近年來較多關注兩岸事務,與民進黨內部主流對於兩岸事務發展的見解不同,主張兩岸經貿與交流進一步開放。.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洪奇昌 · 查看更多 »

淡江大學

淡江大學(Tamkang University),簡稱淡江、淡大,是中華民國新北市淡水區一所私立大學,前身為1950年創立的「淡江英語專科學校」。1958年改制「淡江文理學院」,1980年改名大學,現為境內EUTW、U12成員,以及國際大學協會成員。.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淡江大學 · 查看更多 »

流亡政府

流亡政府是主張為某國家的合法政府,但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執行法律權力,而駐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临时性政治組織。.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流亡政府 · 查看更多 »

新台灣新聞周刊

《新台灣新聞周刊》(New Taiwan Weekly)為「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1月1日成立,簡稱「本土文化」)所創立,以關懷台灣本土社會與政治發展為出發點的政論性雜誌,1996年3月1日創刊 (一說1996年3月8日陳宗逸, ,《新台灣新聞週刊》第663期,2008年12月3日。),2008年12月3日宣布「暫時停刊」但未曾復刊。創辦人及發行人為詹錫奎(筆名「老包」),每週發行一期。.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新台灣新聞周刊 · 查看更多 »

政黨輪替

政黨輪替(Party Alternation)是指由不同政黨(在野党)接替前一政黨擔任執政黨的情形,可能以投票制度的方式進行,亦可能是以暴力或非暴力革命的形式完成。政黨輪替一般出現在實行兩黨制的國家,但也有多黨制國家,由部分佔主導地位的大政黨輪流執政。.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政黨輪替 · 查看更多 »

908台灣國運動

908台灣國運動(The 908 Taiwan Republic Campaign)是指一個追求台灣“正名制憲”的運動,召集人為王獻極(1940年-),口號是「生態台灣,海洋國家,日不落國」。該運動延續2001年成立的“511台灣正名運動聯盟”以落實台灣成為一個民主、自由、和平、公義、主權獨立的“台灣共和國(Republic of Taiwan)”為宗旨,實施“台灣共和國憲法”。在2005年5月29日舉行“台灣國運動成立大會”,並從8月起展開了“國土巡禮”系列活動,還曾在被獨派人士視為「外來政權」最高權力當局的中華民國總統府舉行升旗典禮,導致金門縣升起金門縣旗以反制。而在2006年1月1日陳水扁總統發表新春談話後,該運動發起人曾於同年1月3日起連續兩天在《台灣日報》第五版刊登“台灣國憲法研討範本”。王獻極也是「台灣國辦公室」創辦人。.

新!!: 中華民國是臺灣和908台灣國運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華民國是台灣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