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977年4月18日日食

指数 1977年4月18日日食

1977年4月1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7年4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西南非洲、安哥拉、赞比亚、薩伊、坦桑尼亚、塞舌尔、英屬印度洋領地,日偏食則覆蓋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亚洲西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72 关系: 加丹加省埃龍戈區半影卡龍加縣印度尼西亚印度洋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南亚南部非洲南极洲多多馬區大西洋太阳奧卡萬戈區奧希科托區奧喬宗朱帕區奧穆薩蒂區奧沙納區奧漢圭納區奇蒂帕縣姆貝亞區巴列维王朝巴西中央省 (赞比亚)中部非洲丹尼斯島东部非洲东方省 (赞比亚)乍得亚洲庫安多古班哥省庫內內區伊林加區伯德島 (塞舌爾)地球北部区 (马拉维)北方省 (赞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纳米比亚维多利亚 (塞舌尔)缅甸特里斯坦-达库尼亚莫希科省莫罗戈罗区非洲西南非洲西北省 (赞比亚)西部非洲西方省 (赞比亚)角直徑...角距離魯夸區魯伍馬區达累斯萨拉姆达累斯萨拉姆区迪戈加西亚岛阿拉伯半岛蘇門答臘薩伊铜带省林迪區泰国濱海區本影月球月球交點新月撒哈拉以南非洲1976年10月23日日食1976年4月29日日食1977年10月12日日食1979年8月22日日食 扩展索引 (22 更多) »

加丹加省

加丹加省(法语:Province du Katanga)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的一个省,首府卢本巴希。根据新宪法,该省已于2009年2月被4个较小的省份坦噶尼喀省、上洛马米省、卢阿拉巴省、上加丹加省取代。1960年至1961年期间,该省曾在莫伊兹·冲伯的领导下展开过独立运动,并最终以失败告终。在1971至1997年间,它的官方名称是沙巴省(Shaba)。加丹加省面积为518,000平方公里,比原宗主国比利时大16倍。加丹加高原上的居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省的东部则蕴藏著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钴、铜、锡、镭、铀和钻石。.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加丹加省 · 查看更多 »

埃龍戈區

埃龍戈區(Erongo Region)是納米比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中西部,西面大西洋。面積63,720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07,629人。首府斯瓦科普蒙德(1994年南非共和國歸還佔領多年的鯨灣港)。下分6分區。.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埃龍戈區 · 查看更多 »

半影

半影指发光体(非点光源)所发出光线部分被非透明物体阻挡后,在屏幕(或其他物体)上所投射出来的,本影周围较暗的区域。 此處發光體的光線部分被物体阻擋,而有部分乃至微弱的光線到此。.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半影 · 查看更多 »

卡龍加縣

卡龍加縣是馬拉維北部的一個縣,屬於北部區的一部分,該縣北臨坦桑尼亞,東接馬拉維湖,南鄰倫比縣,西鄰奇蒂帕縣,面積3,355平方公里,人口194,572。 Category:馬拉維行政區劃.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卡龍加縣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毛漢英《印度洋》,《中國大百科全書》条目,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這也是印度洋名稱的由來,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總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範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阿拉伯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从非洲南部尖端到澳大利亚之间),它的总面积大约为,包括红海和波斯湾。印度洋的水量大约为。.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印度洋 · 查看更多 »

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South Georgia and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縮寫:SGSSI)為英國在大西洋南部的海外屬地。該屬地由一連串既偏遠且荒涼的島嶼組成,其中包括南佐治亞以及南桑威奇群島。南佐治亞為該屬地的最大島嶼,位於該屬地的西北部,面積約為3592平方公里。而南桑威奇群岛則位於南佐治亞東南約700公里,311平方公里。此屬地距離福克蘭群島約1300公里。此外,雖然該屬地與福克蘭群島相距約1300公里,但二者在地緣政治上幾乎融為一體,並同樣與阿根廷存在主權爭議。 此地並無長駐人口。現有人口由英國政府官員、英國南極勘測(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科學家及後勤員工、郵政職員以及博物館職員所組成,並全數在南佐治亞居住。雖然南桑威奇群島現時無人居住,於1976至1982年間阿根廷曾在此建立科學研究站。" 英國自1775年及1985年起即分別對南佐治亞及南桑威奇群島有領土宣稱。此前,這些島嶼原為英國福克蘭群島屬地的一部份,於1985年才設此單獨建制。.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 查看更多 »

南亚

南亚(South Asia)是創造的術語,以替換百年老詞「印度次大陸」,這老詞用來代表亞洲大陸的南部地區,主要是位於印度板塊和向南投射到印度洋的地方。是亚洲的一个亚区(subregion),泛指喜瑪拉雅山脈以南的地域,有時亦包括東西部鄰近的周邊國家,總面積達495万平方公里(含阿富汗)。從測繪學來看,南亞以印度板塊為主體,從海平面升起成為印度次大陆及興都庫什地區。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亞的,從西到東,有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 南亚次大陆包含了世界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达17亿左右,使其成為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但同时也是继非洲撒哈拉地区后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由於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別,當地的政局都不太穩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亦因為這些理由而曾多次開戰,阿富汗、孟加拉国、尼泊爾、不丹、马尔代夫和斯里蘭卡境內也因宗教衝突和政治鬥爭而不平靜。現時區內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主理區內經濟合作。.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南亚 · 查看更多 »

南部非洲

南部非洲即非洲大陆南部地区,不常简称為南非,“南非”通常指南非共和国。聯合國的南部非洲次分区包括下列五個国家:.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南部非洲 · 查看更多 »

南极洲

南极洲(Antarctica)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於南半球的南極區,是地理南极的所在地。南极洲大部分区域都在南極圈内,四周被南冰洋环绕。南极洲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洲,其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大洋洲的两倍。除了南极半岛最北端的部分区域之外,全洲約98%的地方都被平均厚度1.9公里的冰层覆盖着。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乾燥、多風的大洲,是唯一橫跨所有經線的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它沿岸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内陆地区更少。到了第三季(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时,南极洲的平均温度低至-63℃,最低温度可達-89.2℃。南極洲的本地物种有各类藻類、细菌、真菌、植物(包括苔藓)、原生生物以及一些可以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例如企鵝、海豹、線蟲、緩步動物、蟎等。南极洲沒有永久居民,但每年居住在這裡的科研人员有一千至五千人。 儘管很久之前已經有關於「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神話故事與臆想,但直至1820年,俄羅斯探險家米哈伊尔·拉扎列夫和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別林斯高晉乘着沃斯托克號和战船来到芬布爾冰架时,人类才第一次目睹它的真容。由於南极洲氣候惡劣、資源缺乏以及地理孤立性,南極洲在十九世纪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目。 南极洲现在是法律意义上的共管领土,由南极条约体系的成员国协商管辖。1959年,12个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随后有38个国家签署。該條約意在支持科學研究及保護南極生物地理分布区,并禁止在南极洲进行的一切军事活动、核爆炸试验以及处理放射物的行为。截至2016年,南极洲已建有135座常设科學考察站,陆续吸引了四千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到這裡進行科學實驗。.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多多馬區

多多馬區是坦桑尼亞的一個地區,首府為多多馬,面積41,310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5%。2002年8月人口1,698,996,是坦桑尼亞第12個地區,下分五縣。 多多馬區出産豆類、種子、穀物、花生、茶葉和煙草,也有飼養牛隻。.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多多馬區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太阳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電漿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 从化學組成来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见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被非正式地稱為“黃矮星” 。 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V则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太陽的核心每秒鐘聚变6.2億噸的氫。太陽一度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一顆微小平凡的恆星,但因為銀河系內大部分的恆星都是紅矮星,現在認為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明亮。太陽的絕對星等是 +4.83,但是由于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来,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視星等達到−26.74。太陽高溫的日冕持續的向太空中拓展,創造的太陽風延伸到100天文單位遠的日球層頂。這個太陽風形成的“氣泡”稱為太陽圈,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連續結構。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最接近的一顆是紅矮星,被稱為比鄰星,距太阳大約4.2光年),太陽的質量在這些恆星中排在第四。 太陽在距離銀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離上繞著銀河公轉,從銀河北極鳥瞰,太陽沿順時針軌道運行,大約2.25億至2.5億年遶行一周。由於銀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長蛇座的方向運動,这两个速度合成之后,太陽相對於CMB的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獅子座的方向運動。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每年1月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7月最遠(稱為遠日點),平均距離是1.496億公里(天文学上稱這個距離為1天文單位) 。以平均距離算,光從太陽到地球大約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陽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 ,也支配了地球的氣候和天氣。人类從史前時代就一直認為太陽對地球有巨大影響,有許多文化將太陽當成神来崇拜。人类對太陽的正確科學認識進展得很慢,直到19世紀初期,傑出的科學家才對太陽的物質組成和能量來源有了一點認識。直至今日,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陽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謎等待着人们来破解。 現今,太陽自恆星育嬰室誕生以來已經45億歲了,而現有的燃料預計還可以燃燒50億年之久。.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太阳 · 查看更多 »

奧卡萬戈區

奧卡萬戈區(Okavango Region)是納米比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東北部,北隔奧卡萬戈河與安哥拉相望,東南與博茨瓦納接壤。面積約43,418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202,694人。首府龍杜。下分6分區。.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奧卡萬戈區 · 查看更多 »

奧希科托區

奧希科托區(Oshikoto Region)是納米比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北部。面積約26,607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61,007人。首府楚梅布。下分10分區。.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奧希科托區 · 查看更多 »

奧喬宗朱帕區

奧喬宗朱帕區(Otjozondjupa Region)是納米比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東北部,東鄰博茨瓦納。面積約105,328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35,384人。首府赫魯特方丹。下分7分區。.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奧喬宗朱帕區 · 查看更多 »

奧穆薩蒂區

奧穆薩蒂區(Omusati Region)是納米比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西北部,北鄰安哥拉。面積約13,638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228,842人。首府烏塔皮。下分9分區。.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奧穆薩蒂區 · 查看更多 »

奧沙納區

奧沙納區(Oshana Region)是納米比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北部。面積約5,290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61916人。首府奧沙卡蒂。下分9分區。.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奧沙納區 · 查看更多 »

奧漢圭納區

奧漢圭納區(Ohangwena Region)是納米比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北部,北鄰安哥拉。面積約10,582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228,384人。首府奧希坎戈。下分10分區。.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奧漢圭納區 · 查看更多 »

奇蒂帕縣

奇蒂帕縣是馬拉維北部的一個縣,屬於北部區的一部分,該縣北臨坦桑尼亞,東接卡龍加縣,南鄰倫比縣,西鄰贊比亞,面積4,288平方公里,人口126,799。 Category:馬拉維行政區劃.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奇蒂帕縣 · 查看更多 »

姆貝亞區

姆貝亞區是坦桑尼亞的26行政區之一,位於該國西南部,首府姆貝亞,西北面是塔波拉區,東北面是辛吉達區,東接伊林加區,南臨贊比亞和馬拉維,西面是魯夸區,2002年人口2,070,046。.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姆貝亞區 · 查看更多 »

巴列维王朝

巴列維王朝(波斯文:دودمان پهلوی)是伊朗父子君王禮薩汗(1925年-1941年在位)和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1941年-1979年在位)的執政年代,其统治伊朗期间使用的国号为伊朗帝国(دولت شاهنشاهی ایران)。 卡扎爾王朝因為英蘇势力入侵波斯而變得衰弱,巴列維家族順勢推翻了卡扎爾王朝的最後一位君王艾哈邁德沙·卡扎爾,艾哈邁德沙·卡扎爾退位,移居法國。國會伊朗伊斯蘭會議在1925年12月12日召開制憲議會,宣佈禮薩汗為波斯帝國統治者。1935年,禮薩汗通知外國使節將國家名稱更改成為伊朗,伊朗為波斯之古地名。 1979年,宗教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禮薩汗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巴列维王朝 · 查看更多 »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略多於2億,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及美國。巴西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及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巴西 · 查看更多 »

中央省 (赞比亚)

中央省(英文:Central Province)是赞比亚9省之一,省內分為6個區,首府卡布韦(Kabwe)。.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中央省 (赞比亚) · 查看更多 »

中部非洲

中非(Central Africa)即中部非洲地区,从撒哈拉沙漠与非洲大陆西部突起部分合围,不包括非洲大峡谷西部。有時中非單指中非共和國。区內用水全赖刚果河及其支流,流域面积仅次于亚马逊河。聯合國中部非洲次分區(UN Middle Africa subregion)包括以下九個國家:.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中部非洲 · 查看更多 »

丹尼斯島

丹尼斯島是塞舌爾的島嶼,位於印度洋海域,距離馬埃島87公里,長2公里、寬1公里,面積1.1平方公里,北面的燈塔建於1910年,島上有大量椰子樹和木麻黃。.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丹尼斯島 · 查看更多 »

东部非洲

#重定向 东非.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东部非洲 · 查看更多 »

东方省 (赞比亚)

东方省(英文:Eastern Province)是赞比亚9省之一,省內分為8個區,首府奇帕塔(Chipata)。该省与莫桑比克、马拉维接壤 面积69,106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1,300,973。 E.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东方省 (赞比亚) · 查看更多 »

乍得

乍得(或譯--,تشاد; Tchad ),全称乍得共和国,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北接利比亚,东接苏丹,南接中非共和国,西南与喀麦隆、尼日利亚为邻,西与尼日尔交界。由於乍得地處非洲中心,远离海洋,全年高温炎热,且国土大部為沙漠地區,所以又被称为「非洲死亡之心」。 乍得分为三个主要的地理区域:北部的沙漠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中部干旱的萨赫勒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和南部较肥沃的苏丹草原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该国以乍得湖的名字命名,国内最高山峰是位于撒哈拉的库西山,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恩贾梅纳。乍得国内共有超过200个民族,法语和阿拉伯语是官方语言,伊斯兰教是最多人信奉的宗教。 从公元前7000年开始已有大量人口在乍得一带聚居,直至公元前第1个千年末期,一连串政权在乍得的撒哈拉地区兴起和消亡,它们都曾控制经过该区的跨撒哈拉贸易路线。乍得在1920年被法国占领,成为法属赤道非洲的一部分。1960年,乍得在弗朗索瓦·托姆巴巴耶带领下从法国独立,但托姆巴巴耶的政策引起北部穆斯林地区不满,最终在1965年触--长期的内战。1979年,反政府武装攻占恩贾梅纳,结束了南部政权的统治。但是反政府武装指挥官之间发生内讧,结果侯赛因·哈布雷赢得战斗,出任总统,但在1990年被他的将军伊德里斯·代比推翻。最近,苏丹的达尔富尔冲突在乍得边境爆发,使该区局势不稳。 虽然乍得有很多活跃政党,但总统伊德里斯·代比领导的爱国拯救运动牢牢地把握权力,现在国内仍经常发生政治暴力和意图的军事政变。乍得是世界上最贫穷、贪污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2003年起,石油已取代传统的棉花工业,成为乍得最主要的出口收入来源。2008年2月2日叛軍攻入首都恩賈梅納。.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乍得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庫安多古班哥省

宽多-库邦戈省位於安哥拉東南端,與比耶省、庫內納省、威拉省、莫希科省等省份及納米比亞、辛巴威相鄰。.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庫安多古班哥省 · 查看更多 »

庫內內區

庫內內區(Kunene Region)是納米比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南部,北隔庫內內河與安哥拉相望,西面大西洋。面積約144,255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67,998人。首府奧普沃。下分6分區。.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庫內內區 · 查看更多 »

伊林加區

伊林加區是坦桑尼亞的26行政區之一,位於該國南部,首府伊林加,北面是辛吉達區和多多馬區,西臨姆貝亞區,南接魯伍馬區和馬拉維,東面是莫羅戈羅區,面積58,93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56,86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495,333。.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伊林加區 · 查看更多 »

伯德島 (塞舌爾)

伯德島是塞舌爾的島嶼,位於印度洋海域,距離馬埃島約100公里,長1.4公里、寬0.8公里,面積0.82平方公里,該島於1756年被發現,是多種鳥類和海龜的棲息地。.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伯德島 (塞舌爾)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北部区 (马拉维)

拉维北部区的位置 北部区是马拉维3个主要行政区之一,人口1,389,475(2003年),面积26,931平方公里,首府为姆祖祖。.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北部区 (马拉维) · 查看更多 »

北方省 (赞比亚)

北方省(英文:Northern Province)是赞比亚9省之一,省內分為12個區,首府卡萨马(Kasama)。該省約佔贊比亞五分一的陸地面積,2000年時人口約140萬人。该省与民主刚果、坦桑尼亚、马拉维接壤 省內有恩桑巴國家公園、姆韋魯萬蒂帕國家公園、伊桑加諾國家公園等國家公園。 N.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北方省 (赞比亚) · 查看更多 »

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簡寫為RDC),是位於非洲中部的國家,簡稱民主剛果(RD Congo)、剛果(金)(Congo-Kinshasa)。陸地面积約234.5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2大(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暨世界第11大的国家。人口超过8100万,是世界人口第16多、非洲人口第4多的国家,同時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法語國家。首都暨最大都市為金沙薩。 民主剛果的前身為剛果自由邦與比屬剛果,1960年6月30日獨立建國。由於建國時與鄰近稍早獨立的原法屬剛果同樣以「剛果共和國」做為國號,國際社會在兩國名稱後括注首都名稱以作區別,因此又別名为刚果共和国(利奥波德维尔)。1964年8月1日改國名为剛果民主共和國, Library of Congress。1971年10月27日,時任總統蒙博托為去殖民化而將國名更改為薩伊(Zaïre),1997年5月17日,洛朗·卡比拉领导的攻占金沙薩推翻蒙博托政權,并恢復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至今。 1998年开始的第二次刚果战争,让这个国家满目疮痍。因为这场战争涉及了9个非洲国家和大约20个武装势力,因此也被称为“非洲的世界大战”。尽管在2003年签署了和平协定,但战斗仍在在该国东部地区继续。在刚果东部,强奸和其他性暴力的发生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这场战争自1998年以来造成540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死于疟疾、腹泻、肺炎和营养不良。.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刚果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纳米比亚

納--米比亞共和国(Republic of Namibia)位于非洲西南部,西濒大西洋,北靠赞比亚和安哥拉,东连博茨瓦纳,南接南非,尽管与津巴布韦无领土接壤,但两国在赞比西河河岸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海拔1000-2000米,干旱少雨,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該国分为13个行政区和50个地方政府,首都温得和克。 納米比亞1990年3月21日从南非统治下独立。2011年人口约210万,人口增长率0.873%。.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纳米比亚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 (塞舌尔)

维多利亚(Victoria)是塞舌尔共和国的首都,位于马埃岛东北部,2009年時的人口約為25,000人,约为塞舌尔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此外,塞席爾國際機場也座落於此。 維多利亞港的主要出口品是香草香精(Vanilla)、椰子、椰子油(Coconut oil)、肥皂和鳥糞石。 File:Market Street Victoria Seychelles.jpg|市場區 File:Old shops Victoria Seychelles 1970s.jpg|老商店街 File:US Navy 051228-N-4374S-018 Utilitiesman 1st Class Arthur Smiley, a U.S. Navy Seabee assigned to Naval Mobile Construction Battalion Three (NMCB-3), cuts into a piece of concrete during patio restoration at the Nazareth Boys Orp.jpg|建築業 File:Victoria harbour Seychelles.jpg|港區 File:Victoria Seychelles 1970s.jpg|旅館街 File:National House Victoria Seychelles.jpg|市政府 File:Bubulcus ibis Victoria 2.jpg|牛背鷺養殖.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维多利亚 (塞舌尔)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Tristan da Cunha)是南大西洋的一个群岛,是英国海外领地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的一部分。它是全世界最偏远而有人居住的离岛,距离南非2816公里,距离南美洲3360公里。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包括主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98平方公里)和几个无人岛:伊纳克塞瑟布尔岛(Inaccessible Island)和南丁格尔群岛(Nightingale Islands)。戈夫岛(Gough Island)在主岛东南面395公里。群岛最高点为火山瑪麗皇后峰 。 File:Edinburgh-Tristan.jpg|七海爱丁堡 File:Tristanfromspace.jpg|航拍 File:Gough_island_top_view.png|崔斯坦-達庫尼亞 File:Tristan_da_Cunha4.jpg|七海爱丁堡的房屋.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 查看更多 »

莫希科省

莫希科省(Província de Moxico)位於安哥拉中東,與比耶省、庫安多古班哥省、南倫達省等省份及剛果民主共和國及赞比亚相鄰。.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莫希科省 · 查看更多 »

莫罗戈罗区

莫罗戈罗区 (Morogoro),坦桑尼亞的一個地區,下分七縣。總面積70,799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759,809。首府莫羅戈羅。.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莫罗戈罗区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西南非洲

西南非洲(南非語:Suidwes-Afrika;德語:Südwestafrika),是納米比亞共和國在1915年至1990年間的正式名稱;在這段期間,南非聯邦接收原來由德意志帝國殖民的此區,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接受國際聯盟的委託管理,直到1990年3月21日納米比亞獨立為止。.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西南非洲 · 查看更多 »

西北省 (赞比亚)

西北省(英文:North-Western Province)是赞比亚9省之一,首府索卢韦齐(Solwezi)。该省与民主刚果、安哥拉接壤 N.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西北省 (赞比亚) · 查看更多 »

西部非洲

#重定向 西非.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西部非洲 · 查看更多 »

西方省 (赞比亚)

西方省(英文:Western Province)是赞比亚九个省之一,前身是;首府芒古(Mongu)。 面积126,386平方公里,人口782,509。.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西方省 (赞比亚) · 查看更多 »

角直徑

角直徑是以角度做測量單位時,從一個特定的位置上觀察一個物體所得到的「視直徑」。視直徑只是被觀測的物體在垂直觀測者視線方向中心的平面上產生的透視投影的直徑。由於它是在觀測者的角度下按比例的縮影,因此與物體真實的直徑會有所不同。但對一個在遙遠距離上的盤狀天體,視直徑和實直徑是相同的。.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角直徑 · 查看更多 »

角距離

角距離,也稱為角分離、視距離、或視分離,在數學(特別是幾何學和三角學)和自然科學(包括天文學、地質學等等),從不同於兩個點物體的位置(即第三點)觀察這兩個物體,由觀測者指向這兩個物體的直線之間所夾角度的大小。角距離(或分離)與角度本身是同義的,但意義卻是對兩個天體(對恆星,是當從地球觀測)之間線距離的建議(通常是很大或未知的)。.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角距離 · 查看更多 »

魯夸區

魯夸區是坦桑尼亞的26行政區之一,位於該國西部,首府松巴萬加,北面是基戈馬區和塔波拉區,東面是姆貝亞區,南接贊比亞,西臨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坦噶尼喀湖,2002年人口1,141,743。 Category:坦桑尼亞行政區劃.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魯夸區 · 查看更多 »

魯伍馬區

魯伍馬區是坦桑尼亞的26行政區之一,位於該國南部,首府松蓋阿,北面是莫羅戈羅區,東北面是林迪區,東接姆特瓦拉區,西北面是伊林加區,南臨莫桑比亞,2002年人口1,117,166。.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魯伍馬區 · 查看更多 »

达累斯萨拉姆

达累斯萨拉姆(Dar es Salaam),意为“和平之家”--是坦桑尼亚最大的城市、旧都,与同名省份的首府,堪称是坦桑尼亚的经济首都。面积162.5平方公里,都会区人口2,456,100(2005年统计数据)。市区分为Ilala、Kinondoni和Temeke三区,与两个郊区(Masaki和Mikocheni)。.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达累斯萨拉姆 · 查看更多 »

达累斯萨拉姆区

達累斯薩拉姆區是坦桑尼亞的26行政區之一,位於該國東部,首府達累斯薩拉姆,東臨印度洋,南面、西面和北面是濱海區,面积1,393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487,288,是全國最富有和人口稠密的地區。 Category:坦桑尼亞行政區劃.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达累斯萨拉姆区 · 查看更多 »

迪戈加西亚岛

迪亞哥加西亞島(Diego Garcia)是查戈斯群岛的主岛,也是英属印度洋领地首府所在地,距离印度最南端1900公里。位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国际水域,战略地位重要。查戈斯群島所属島嶼/礁都是英屬印度洋領地。.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迪戈加西亚岛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文:شبه الجزيرة العربية)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它从中东向东南方伸入印度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向西它与非洲的边界是苏伊士运河、红海和曼德海峡。向南它伸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向东它与伊朗隔波斯湾和阿曼湾相望。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科威特、约旦、伊拉克、以色列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其中以沙特阿拉伯为最大。 阿拉伯半岛常年受副高壓帶及信风带控制,非常干燥,几乎整个半岛都是热带沙漠气候区并有面积较大的无流区,本区有七个没有河流的国家。半岛沿波斯湾周围有大量石油储藏,给阿拉伯半岛上临波斯湾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阿拉伯半岛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伊斯兰教的创教人穆罕默德在这里出生和生活。半岛上的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的阿拉伯帝国曾横跨欧亚非大陆。今天半岛上所有国家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阿拉伯半岛 · 查看更多 »

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Sumatera)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蘇門答臘 · 查看更多 »

薩伊

扎伊尔共和国(英文:Republic of Zaire、法文:République du Zaïre)是1971年10月27日到1997年5月17日期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国名。扎伊尔在葡萄牙語裡的意思為:「一條吞噬所有河流的河」。扎伊尔共和国的終身總統是知名的獨裁者蒙博托。1997年蒙博托被推翻后,扎伊尔共和国的国名改回刚果民主共和国。.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薩伊 · 查看更多 »

铜带省

铜带省(英语:Copperbelt Province)是位于赞比亚中部的一个省,首府恩多拉(Ndola),人口1,581,221(2000年),面積31,328 km²。.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铜带省 · 查看更多 »

林迪區

林迪區是坦桑尼亞的26行政區之一,位於該國東南部,首府林迪,北接濱海區,西臨莫羅戈羅區,西南是魯伍馬區,南面是姆特瓦拉區,東接印度洋,面积66,046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791,306。 Category:坦桑尼亞行政區劃.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林迪區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濱海區

濱海區是坦桑尼亞的26行政區之一,位於該國東部,首府基巴哈,北面是坦噶區,東臨達累斯薩拉姆區和印度洋,南面是林迪區,西接莫羅戈羅區,面积32,407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889,154。.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濱海區 · 查看更多 »

本影

本影指发光体(非点光源)所发出光线被非透明物体阻挡后,在屏幕(或其他物体)上所投射出来完全黑暗的区域。 此处发光体的光线完全被物体阻挡,而没有任何光线到达。 例如:月食的本影。.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本影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月球交點

月球交點是月球的軌道交點,它是月球軌道在天球上穿越過黃道(太陽在以恆星為背景的天球上移動的路徑)的位置。升交點是月球穿越黃道進入北方的點,降交點是穿越黃道進入南方的點。 食的發生只會在交點的附近: 當新月的時候經過交點附近會發生日食;而在滿月的時候經過交點附近會發生月食。一次食的發生,月球與交點的距離必須小於15°。 月球交點在黃道上的進動相較於月球的軌道是很快速的(稱為交點周期,章動周期是6793.5天或18.5996年,這不同於沙羅或是食的周期)。.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月球交點 · 查看更多 »

新月

新月、月缺,指月亮無光之月相,一種天文現象。月球在繞行地球的軌道上,介合於太陽和地球之間之時,就會呈現此月相;在此刻,月球背向太陽的黑暗面朝向地球,因此從地球上以肉眼看不見月球。夏曆以「朔」定義每月初一。.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新月 · 查看更多 »

撒哈拉以南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又稱亞撒哈拉地區、下撒哈拉、漠南非洲,也有稱黑非洲(Negro Africa)。政治上,包括了所有或部分领土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苏丹除外,尽管其位于撒哈拉沙漠的东缘)。与这一概念相对应的是北部非洲,其通常被认为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和毛里塔尼亚地理上属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但也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撒哈拉以南非洲 · 查看更多 »

1976年10月23日日食

1976年10月23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6年10月2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坦桑尼亚、塞舌尔、澳大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東南部至澳大拉西亞、印度洋大部分及其沿岸部分地區。.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1976年10月2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6年4月29日日食

1976年4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6年4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马里、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亞、利比亚、希腊、土耳其、伊朗、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國,日偏食則覆蓋了北至北冰洋、南至赤道附近、西至美洲東部沿海和小安的列斯群岛、東至中國中部的廣大地區。.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1976年4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7年10月12日日食

1977年10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7年10月12日(東半球爲10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哥伦比亚和委內瑞拉兩國,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大部、南美洲西北半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1977年10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9年8月22日日食

1979年8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9年8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埃爾斯沃思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美洲南部、南极洲靠近南美洲的一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1977年4月18日日食和1979年8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