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2-丙二醇和丁基羟基茴香醚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1,2-丙二醇和丁基羟基茴香醚之间的区别

1,2-丙二醇 vs. 丁基羟基茴香醚

1,2-丙二醇,也称作丙二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二醇),其化學式為C3H8O2。丙二醇通常是略有甜味、无臭、无色透明的稠状液体。化學上,丙二醇屬於二元醇的一種,可與水、丙酮及氯仿等多種溶劑混溶。 丙二醇可通过环氧丙烷的水合作用製造,主要用來生成聚合物,但也被用作食品添加劑,其E編碼為E1520。 丙二醇的同分異構物为一個稳定1,3-丙二醇和一个不稳定的偕二醇2,2-丙二醇。. 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简称BHA)是一种抗氧化剂,为两种同分异构体2-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和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的混合物,E编码号是E320。它是通过对羟基茴香醚与叔丁醇(或异丁烯),或者2-叔丁基对苯二酚与硫酸二甲酯反应合成的。BHA的主要用途是在食品(包括动物食品)、食品包装、化妆品和石油产品中起到抗氧化剂和防腐剂作用。 除此之外,它还被用于药物的抗氧化,如异维甲酸、辛伐他汀等。.

之间1,2-丙二醇和丁基羟基茴香醚相似

1,2-丙二醇和丁基羟基茴香醚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同分異構乙醇甲醇E编码

同分異構

同分异构体又稱同分異構物,英文為Isomer。同分異構物指的是擁有相同分子式,但結構式卻不相同的多種分子。同分異構物之間並不擁有相同的化學性質,除非它們擁有相同的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s)。化學中常見的兩種主要的種類為結構異構(structural isomerism)以及立體異構(stereoisomerism)。.

1,2-丙二醇和同分異構 · 丁基羟基茴香醚和同分異構 · 查看更多 »

乙醇

乙醇(Ethanol,結構简式:CH3CH2OH)是醇类的一种,是酒的主要成份,所以也俗稱酒精,有些地方俗稱火酒。化學結構通常縮寫為, 或 EtOH,Et代表乙基。乙醇易燃,是常用的燃料、溶剂和消毒剂,也用于有机合成。工業酒精含有少量有毒性的甲醇。医用酒精主要指体积浓度为75%左右(或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也包括医学上使用广泛的其他浓度酒精。 乙醇与甲醚是同分异构体。.

1,2-丙二醇和乙醇 · 丁基羟基茴香醚和乙醇 · 查看更多 »

甲醇

醇(英語:Methanol,或Methyl alcohol;分子式:CH3OH或MeOH)又稱羥基甲烷、木醇(wood alcohol)與木精(wood spirits),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為最簡單的醇類。甲醇有「木醇」與「木精」之名,源自於曾经其主要的生產方式是自(為木材乾餾或裂解的產物之一)萃取。現代甲醇是直接從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的一個催化作用的工業過程中製備。 甲醇很輕、揮發度高、無色、易燃,并有獨特的非常相似乙醇(飲用酒)的氣味。 但不同於乙醇,甲醇有劇毒,不可以飲用。通常用作溶劑、防冻剂、燃料或变性劑,亦可用於經過酯交換反應生產生物柴油。 甲醇可以在空氣中完全燃燒,並釋出二氧化碳及水: 甲醇的火焰近乎無色,所以燃點甲醇時要格外小心,以免被燒傷。 不少細菌在進行缺氧新陳代謝時會產生甲醇。因此,空氣中存有少量的甲醇蒸氣,但幾日內就會在陽光照射之下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為二氧化碳。.

1,2-丙二醇和甲醇 · 丁基羟基茴香醚和甲醇 · 查看更多 »

E编码

E編號(E number)是歐盟對其認可的食品添加物編號,在食物標籤上常能看到。具有E編號的添加物代表已經由歐盟核可,能夠使用在食物中。E編號的E表示歐盟。在英國和愛爾蘭,E編號通俗的是指人工食品添加劑,所以有些雖然號稱不含E編號添加劑的產品事實上卻有添加劑,例如汽水中的重碳酸鹽實際上是有E編號的。 食品標籤標示添加物的E編號在美國和加拿大仍很少使用。而且並不是所有擁有E編號的食品添加劑在不同國家都會批准將其用於食品。在澳洲及紐西蘭被批准的,在歐盟裡卻不被批准使用。一些在先進國家如歐美日本禁用的E數食品添加劑,在亞洲一些國家仍然使用。 E編號之效用有助普通市民了解到底食品中含有哪些成分,也有助政府了解生產廠商食品安全問題。但政府必須為食物標籤立法,強制規定生產商於食物標籤內列出所有成分,才有實際意義。.

1,2-丙二醇和E编码 · E编码和丁基羟基茴香醚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1,2-丙二醇和丁基羟基茴香醚之间的比较

1,2-丙二醇有46个关系,而丁基羟基茴香醚有3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5.26% = 4 / (46 + 30)。

参考

本文介绍1,2-丙二醇和丁基羟基茴香醚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