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Opteron

指数 Opteron

Opteron是美國AMD公司一系列的64位元微處理器,中文名为皓龙。於2003年4月22日正式推出。Opteron處理器主要用於多路伺服器的領域上。最早的Opteron處理器採用了K8微處理器架構,及至2007年後期逐步過渡至K10微處理器架構。目前最新的Opteron採用的是2011年發表的Bulldozer微架構及其改版。除了x86及x86-64以外,還發售過使用ARM架構(AArch64、ARMv8)的機種。 其主要競爭對手為英特爾的Xeon處理器系列。原定Opteron將會採用Zen微架構打造,取代Bulldozer/Piledriver微架構的產品,不過最終AMD決定將推出十四年之久的本系列終止,以採用Zen微架構打造的EPYC系列取代之。.

目录

  1. 76 关系: AMD 10hAMD 800 芯片组系列AMD AthlonAMD Athlon 64AMD BulldozerAMD EpycAMD FireStreamAMD FXAMD K8AMD K9AMD Opteron處理器列表AMD PhenomAMD PiledriverAMD Socket G3AMD ZenAMD加速處理器列表AMD處理器列表AMD晶片組列表ARM架構多通道記憶體技術多核心處理器奔腾4安腾安腾2中央处理器主板平面网格阵列封装御風者微处理器Cell (微處理器)Cool'n'QuietCPU-ZCPU缓存CPU插座超威半导体超级计算机超頻走鹃 (超级计算机)至强酷睿英伟达HyperTransportLinux支持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列表NForce 3NX位元PathScale编译器Rock微處理器SHA-3SHA家族Socket 939... 扩展索引 (26 更多) »

AMD 10h

AMD 10h處理器家族是美商超微(AMD)研發並推出市場的一代中央處理器微架構,舊稱為K10。在K10微架構尚未推出前,曾有媒體報導K10為已取消的計劃, The Inquirer,其後超微發言人否認此說法,宣佈K10將是AMD K8產品(Athlon 64、Opteron、Sempron 64等)的後繼者,沒有K9微架構的說法。最终基於K10微架構的皓龍(Opteron)處理器的工程样品于2007年早期曝光,2007年9月10日K10架構的首發產品——超微皓龍推出市场,其後在同年11月11日上市的是超微飛龍(AMD Phenom)——超微處理器系列的新品牌。後來超微也由K10衍生出一些姊妹版和改進版微架構,如Turion/Turion 64(11h)、Fusion(12h)等,直至超微推出Bulldozer微架構一年之後,由於Bulldozer架構的效能表現不如人意,基於K10架構改進版的部分型號的處理器到2012年時仍有生產。.

查看 Opteron和AMD 10h

AMD 800 芯片组系列

AMD 800晶片組系列是一款由AMD研發的晶片組。2010年3月正式推出,用以支援最新的45納米製程的處理器、HT3.0匯流排等,以及取代舊有的AMD 700晶片組系列。該款晶片組也針對伺服器市場,是自2006年併購ATI以後首款伺服器主機板晶片組。.

查看 Opteron和AMD 800 芯片组系列

AMD Athlon

Athlon是美國AMD公司的一種為x86計算機平台而設的微處理器,也是迄今为止AMD最为成功的一代处理器架构,其研发负责人是前AMD首席执行官Dirk Meyer。其中文官方名稱為「速龍」。第一款Athlon處理器屬於AMD的第七代(K7),與當時英特爾的Pentium 3處理器競爭,及後出現Athlon XP、MP等。現時最新的Athlon處理器有屬於Jagaur架構的Athlon APU系列。.

查看 Opteron和AMD Athlon

AMD Athlon 64

Athlon 64是美國AMD公司的64位微處理器型號之一,它支援AMD64架構,用於針對個人客戶的64位處理器市場。早期AMD K8開發計劃中,K8代號為Hammer,並使用與IBM共同開發的SOI(絕緣上覆矽)技術。 Athlon 64分為64、FX及X2三個版本,當中以Athlon 64-FX的效能為最高,與Opteron相似。Athlon 64除支援AMD64外,還兼容16位和32位的x86平台。 此外,Athlon 64有一種名為Cool'n'Quiet的技術,當用户執行一些對處理器負荷較少的程式時,處理器的速度和電壓相應降低,從而達到省電的效果。 Athlon 64使用HyperTransport总线技术,从而提高了效能。 Socket754的Athlon 64大多为ClawHammer核心,封装为mPGA。内置单通道DDR400内存控制器。 Socket939的Athlon 64大多为Winchester核心,封装为mPGA。功耗较ClawHammer核心小。内置双通道DDR400内存控制器。 Socket940的FX-51为SledgeHammer核心;FX-53、FX-55为ClawHammer核心;FX-57則為San Diego核心。封装为CuPGA。内置双通道DDR400内存控制器。支持ECC校检。.

查看 Opteron和AMD Athlon 64

AMD Bulldozer

AMD Bulldozer微架構(archivedate)是美商超微繼K10微架構之後,所推出的中央處理器微架構。該微架構主要應用於桌上型平台、伺服器平台乃至超級計算機的微處理器核心上。Bulldozer在歷經數次跳票後於2011年9月19日發布,其首發產品是核心代號為“Zambezi”的AMD FX。 Bulldozer微架構從一個早期已擱置的微架構設計發展而來,主攻熱設計功耗為10瓦至125瓦的處理器平台。AMD預期認為,基於Bulldozer架構的處理器在實際應用中每個「推土機」(Bulldozer)核心每瓦效能可達到高效能計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HPC)的水準。屆時每個“推土機”核心會支援Intel絕大部分的指令集(包括SSE4.1、SSE4.2、AES、CLMUL以及AVX),以及AMD自有的指令集(包括由SSE5拆分而來的XOP、FMA4、CVT16).

查看 Opteron和AMD Bulldozer

AMD Epyc

AMD Epyc(或者全大寫字母EPYC)是AMD推出的x86架構伺服器微處理器產品線,中文名为“霄龙”,採用Zen微架構。與2017年6月發表並開始供貨,取代推出已有14年歷史的Opteron系列。.

查看 Opteron和AMD Epyc

AMD FireStream

FireStream是ATi研發的一个流处理器系列,在AMD收購ATI後改為 Firepro S 系列,建基于Radeon图形显示芯片,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FireStream产品中的显核不是用來作3D加速用途,而是利用显核内置的强大像素处理器變成一群并行处理器,作为浮点运算协处理器,协助中央处理器计算复杂的浮点运算程序,例如複雜的科学運算。 而早在数年前,人們就意識到GPU不但可以處理图形數據,還可以處理其他數據。BionicFX就試過利用GeForce 6800处理音频數據,ATI亦做過同樣的試驗。而且史丹佛大學的Folding@Home研究项目亦可利用Radeon X1900作運算加速;通过GPU来模拟蛋白质合成,进而找尋有關蛋白质的疾病。 自R520系列顯核問世以來,基於它的可編程結構,ATi已投入大量資源研究GPGPU,意即使用顯核來作非3D運算,處理一般在主流伺服器和桌面處理器上運行的軟體,据称性能比CPU高出10-30倍,并于稍后宣佈其“流计算(通用计算)”(Stream Computing/General Purpose Computing)概念,同时发布ATI FireStream流处理器,使用名为“Close To Metal”(CTM)的硬件界面,直接跳过3D应用程序接口,如DirectX,让开发者可以充分利用流处理器架构的特性,以最符合流处理器使用的原则对程序進行优化。 第一个产品,FireStream 580,是建基于R580图形芯片。它将是一块采用R580顯核的特殊显示卡,R580顯示核心中的48个独立的像素处理器能带来强大的浮点运算性能。该产品采用PCI Express x16作為介面,流处理器的频率是600 MHz,可以同時執行512線程,並配備了1GB GDDR3記憶體,频率是1300 MHz。並有可能使用多个核心並行处理數據。這个流处理器的功耗為165瓦特。 在AMD于2006年中成功收购ATI后,ATi成为AMD旗下的图形产品部门,并於2006年11月15日正式发布了业界首款“流处理器”(Stream Processor)。這款流处理器利用AMD旗下的图形产品部门,原先是用於Radeon X1900显示卡上的ATI R580顯示核心作為基礎。ATI FireStream 580并可以作為AMD的Torrenza协处理平台的附件加速芯片。 当今最强大的计算机之一是IBM的蓝色基因/L,它拥有65536个双核心处理器,亦即是131072个处理核心,运算性能是367TFlops。理论上,只需不到1000个流处理器,就能达到蓝色基因/L的性能水平。因为每个FireStream流处理器能提供至少375 GFLOPS的运算能力。借助CTM硬件界面,系統就能直接控制流处理器和其記憶體,不用再通過3D API Layer,所以性能是處理图形數據時的8倍。由於CTM是開放性設計,開發商可將指令集輸入至顯示記憶體中,成為可編程處理器。 根據AMD展示的系统,采用微软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采用AMD的Opteron双核心处理器,搭配2张AMD R600流处理器,借助1个通用的MADD计算,這個系统每秒就能完成1万亿次浮点计算,性能是目前頂級系統的10倍。這是由於流处理器核心擁有大量平行处理器,能輕易提升浮点运算性能。 一家名為Peakstream的公司(已被Google收购)宣佈,只需利用軟體,配合x86或者Cell处理器,就可以發揮出顯示卡強大的浮点運算性能,應用於普通的程序中,而速度會較普通CPU快上20倍。直至Google收购的一刻,該軟體只支援ATI的顯示核心 。 2007年十一月末,AMD正式发布第二代FireStream流处理器,AMD FireStream 9170,建基于55 nm製作工艺的ATI RV670显核,提供业界首个雙精度浮点运算流处理器,并达到500 GFLOPS单精度浮点运算速度,功耗向下调至不多于150瓦特。并将于2008年第一季推出FireStream SDK,提供Compute Astraction Layer(CAL),成为一个完整的软体编写与开发平台,让开发人员利用高级编程语言(例如:C语言或C++等,以及其他专有函式库,如:Brook+或RapidMind等)编写程序,并经过CTM界面,进行低级(機器代碼)微调。 Stream流处理器的開發軟體名為Stream SDK。在2008年8月,AMD宜佈將會升級此軟體,以支援DirectX 11和OpenCL。從催化剂 8.12開始,主流顯示卡將可以使用到Stream技術,對抗NVIDIA的CUDA技術。.

查看 Opteron和AMD FireStream

AMD FX

AMD FX是AMD开发的x86桌上型处理器,是Bulldozer微架構的正式产物之一,於2011年9月19日正式上市 - T客邦。2017年由AMD Zen微架構的AMD Ryzen系列取代。.

查看 Opteron和AMD FX

AMD K8

AMD K8(研發代號:Hammer)是美商超微(AMD)研發並推出市場的中央處理器微架構,用以接替之前的K7微架構。K8架構是第一個引入64位x86擴充指令集的x86處理器架構,是為『AMD64』。 基於K8架構的超微處理器:.

查看 Opteron和AMD K8

AMD K9

AMD K9是美商超微半導體(AMD)已取消研發的中央處理器微架構。原本K9架構將取代K8架構,以原生雙核心為架構的主要特性。實際K8微架構的下一代微架構是K10微架構。.

查看 Opteron和AMD K9

AMD Opteron處理器列表

Opteron是AMD首款支援AMD64架構的微處理器,主打伺服器市場。.

查看 Opteron和AMD Opteron處理器列表

AMD Phenom

Phenom是AMD採用K10微架構的處理器系列之一,型號分別為四核心(Phenom X4 9000系列,代號:Agena)及三核心(Phenom X3 8000系列 代號:Toliman),而AMD Quad FX 平臺(代號:Agnena FX)的高階產品會以Phenom FX的名義推出。大多數產品均使用Socket AM2+插槽,只有部份高階FX型號會使用Socket F+插槽。而K10雙核心的產品則會以Athlon X2的名義推出。Phenom處理器在中國大陆的官方中文名稱為「羿龍」,而台灣則譯為「飛龍」,俗稱「肥龍」。 AMD Phenom處理器和之前所推出的Athlon X2處理器除了核心數量的不同外,另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在於,Phenom處理器還額外整合至少2MB的L3快取記憶體。 AMD Phenom 9000系列是真正的四核心處理器,意思是它在同一片晶片上即包含四個處理核心,而Intel的四核心處理器Core 2 Quad則是利用多晶片模組(MCM)的方式,將兩個雙核心處理器的晶片安置在同一個基座上,然後兩片晶片之間再以bus互相連接。.

查看 Opteron和AMD Phenom

AMD Piledriver

AMD Piledriver(中文:“AMD 打樁機”)是超微半導體研發微處理器架構的代號,是為第一代Bulldozer微架構的改進版。首發產品是2012年5月發布的基於Piledriver微架構的AMD Fusion之流動版本A10、A8系列(核心代號“Trinity”)。Piledriver在架構上不會與Bulldozer有太大的差別,而部分國外科技媒體則稱它為「New Stepping of Bulldozer」,是步進比較新的Bulldozer。給人一種「只對耗電問題解決,並在某些方面的改良當中讓時脈變得更好提升。 2010年超微半導體的財務分析日上,公佈了2012年第二代Bulldozer微架構的計劃事宜,指出它是“增強型Bulldozer”微架構;後來這個微架構被賦予了代號“Piledriver”。Piledriver相對於第一代Bulldozer微架構的主要改進在於提升每時鐘週期的指令執行效能、提升時鐘頻率、提高效能功耗比率和降低發熱量。和Bulldozer微架構不同的是,Piledriver微架構還將會有流動平台型號的處理器,部分型號還內建顯示核心。 同頻率下單核心效能約Phenom II(K10.5架構)的0.8~0.85之間。.

查看 Opteron和AMD Piledriver

AMD Socket G3

AMD Socket G3,是AMD伺服器平台的處理器插座。支援AMD Opteron處理器。原來該型插座是代號“Piranha”伺服器平台的一部分,用以取代前代的Socket F和Socket F+,支援雙路伺服器平台,計劃2009年推出。Socket G3插座的主機板會包含Socket G3 記憶體擴展器晶片(Socket G3MX),可以使一顆CPU可以連接更多的記憶體。 AMD原計劃在代號“Montreal”8核MCM處理器發布前發布Socket G3平台。在2008年第一季度時,基於45納米的K10.5微架構(K10改進版)的8核MCM晶片的研發計劃,由研發代號“Istanbul”的六核心晶片的計劃所取代。“Istanbul”將繼續使用既有的Socket F/F+平台(包括Nvidia、Broadcom生產的使用該插座的晶片組),使用“Istanbul”處理器的平台改稱“Fiorano”伺服器平台,於2009年發布。 在AMD宣布計劃更迭的時候,Socket G3平台在2008年3月被取消研發。但Socket F/F+的下一代處理器插座則變為同樣是LGA封裝,擁有1974個腳位的Socket G34。.

查看 Opteron和AMD Socket G3

AMD Zen

Zen是一種x86-64微架構,由AMD開發,2016年發表,取代Bulldozer微架構及其改進版本。該微架構是美商超微重返高效能運算市場的重要產品,與舊有架構相比幾乎完全重新設計並以新工藝製作以提升效能,同時還引入眾多新特性,處理器產品以SoC或半SoC形態面市。而首款Zen微架構的處理器,核心代號「Summit Ridge」,正式品牌名稱為「Ryzen」,而中文名稱為「銳龍」,于2017年3月2日正式上市。.

查看 Opteron和AMD Zen

AMD加速處理器列表

AMD 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 (APU)前稱AMD Fusion,整合CPU和GPU。.

查看 Opteron和AMD加速處理器列表

AMD處理器列表

本列表為超微半導體 (AMD) 推出的微處理器列表,並以代數及推出年份排序。.

查看 Opteron和AMD處理器列表

AMD晶片組列表

本條目包含AMD收購ATI後,所製造的南北橋晶片組與FCH晶片,若要查詢ATI被收購前所製造的南北橋晶片組,請另見ATI晶片組列表。.

查看 Opteron和AMD晶片組列表

ARM架構

ARM架構,過去稱作進階精簡指令集機器(Advanced RISC Machine,更早稱作:Acorn RISC Machine),是一個32位元精簡指令集(RISC)處理器架構,其廣泛地使用在許多嵌入式系統設計。但在其他領域上也有很多作為,由於節能的特點,ARM處理器非常適用於行動通訊領域,符合其主要設計目標為低成本、高效能、低耗電的特性。另一方面,超级计算机消耗大量电能,ARM同样被视作更高效的选择。 至2009年為止,ARM架構處理器佔市面上所有32位元嵌入式RISC處理器90%的比例,使它成為占全世界最多數的32位元架構之一。ARM處理器可以在很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上看到,從可攜式裝置(PDA、行動電話、多媒體播放器、掌上型電玩和計算機)到電腦週邊設備(硬碟、桌上型路由器),甚至在导弹的弹载计算机等军用设施中都有他的存在。在此还有一些基于ARM设计的衍伸产品,重要產品還包括Marvell的XScale架構和德州儀器的OMAP系列。 2011年,ARM的客户报告79亿ARM处理器出货量,占有95%的智能手机、90%的硬盘驱动器、40%的数字电视和机上盒、15%的微控制器、和20%的移动电脑。在2012年,微软与ARM科技生产新的Surface平板电脑,AMD宣布它将于2014年开始生产基于ARM核心的64位元服务器芯片,2016年,日本富士通公司宣布下一代“京”超级计算机将采用ARM架构。 2016年7月18日,日本软银集团斥资3.3万亿日元(约合311亿美元)将设计ARM的公司ARM Holdings收购。。.

查看 Opteron和ARM架構

多通道記憶體技術

在數位電子產品以及電腦硬體領域,多通道記憶體技術(Multi-channel memory technology)是一種可以提升記憶體資料傳送效能的技術。它的主要原理,是在動態隨機存儲體和記憶體控制器/晶片組之間,增加更多的並列通訊通道,以增加資料傳送的頻寬。理論上每增加一條通道,資料傳送效能相較于單通道而言會增加一倍。目前常見的多通道技術多為雙通道的設定,理論上它們都擁有兩倍於單通道的資料傳送頻寬。這種技術最早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的IBM System/360 91型電子計算機以及資料控制公司的CDC 6600型電子計算機。.

查看 Opteron和多通道記憶體技術

多核心處理器

多核處理器(Multi-core processor),又称多核微处理器,是在單個計算元件中,加入兩個或以上的獨立實體中央處理單元(簡稱核心,Core),只有兩個核心的處理器,稱為雙核處理器(dual-core processor)。這些核心可以分別獨立地執行程式指令,利用平行計算的能力加快程式的執行速度。「多核心」通常是对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而论的,但是某些时候也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系统芯片(SoC)。 通常,把将两个或更多独立处理器封装在一個單一集成电路(IC)中的方案稱為多核心處理器;而封裝在不同IC中的獨立處理器形成的計算機系統被稱為多處理器。在某些情况中(比如广告中),有些人会将在同一个集成电路中多个独立的单核心微处理器(或多核心微处理器)称做“多处理模块”、“多核心”等,其实是指“多处理器”而不是“多核心处理器”。除非特别说明,本文将使用“多核心”指代在同一集成电路中集成多個獨立處理器的CPU(即“多核心处理器”)。 一般情況下,多核心处理器可以在每个核心分别独立物理封装的情况下进行多任务处理(線程級並行處理(Thread-Level Parallelism,TLP),这种形式的TLP通常被认为是晶片級多處理)。.

查看 Opteron和多核心處理器

奔腾4

奔騰4(Pentium 4,或簡称奔4或P4),Intel生產的第七代x86微處理器,是繼1995年出品的第六代P6架构Pentium Pro之後第一款重新設計過的處理器,這一新的架構稱做NetBurst,(此前的Pentium II、Pentium III及相应各版本的Celeron仍旧属于P6架构)。Pentium 4首款產品工程代号為:Willamette,拥有1.4GHz左右的核心時脈,并使用Socket 423腳位架構,于2000年11月发布。值得注意的是,Pentium 4有著非常快速到400MHz的前端匯流排,之後更有提升到533MHz、800MHz,它其實是一個100MHz时钟频率的四倍数据速率(QDR)前端匯流排,因此数据传输速率为4×100MHz。相应的,Pentium 4前期的竞争对手AMD Athlon处理器采用双倍数据输率(DDR)前端匯流排,拥有266MHz或333MHz的数据传输速率(2×133MHz、2×166MHz)。 令业界观察人士感到意外的是,NetBurst架构的Pentium 4在“每周期整数处理能力”和“每周期浮点处理能力”这两个重要性能上比前一代的P6架构不升反降。它通过牺牲每个周期的性能以实现非常高的--和SSE性能。与英特尔的传统保持一致的是,Pentium 4也有低端Celeron〔通常称为Celeron 4〕及Celeron D版本和用于SMP配置的高端Xeon〔至強〕版本。 Pentium 4的设计目标是适应更快的时钟速度,因为消费者开始依据更高的時脈购买電腦。在这方面Pentium 4是一个经典的市场驱动技术的范例。这很快就推动超微半導體(AMD)的“时钟频率神话运动”。英特尔使用一个特别长的指令流水线来实现这个目标,同Pentium III和Athlon那样的传统x86 CPU相比,Pentium 4降低了每个时钟周期的处理能力,但是它能够以更高的时钟速度工作。AMD則採用所謂的PR值來標示與Pentium 4相對應的Athlon XP處理器。 英特尔在發表Pentium 4時向大眾宣布说,NetBurst架構能夠運行在10GHz。然而,NetBurst架构在3.8GHz便遇到提升制程也无法解决的高功耗问题。这迫使英特尔在2005年年中放弃NetBurst,并转向升温更少的Pentium M,祭出“MoDT ('''M'''obile '''o'''n '''D'''esk'''T'''op)”的旗帜;并由此发展处Intel Core微架构取代NetBurst。.

查看 Opteron和奔腾4

安腾

安腾(Itanium),是英特尔安腾架构(通常稱之為IA-64)的64位元處理器。英特尔推出了兩個安腾的家族:其一是安腾,另一個是安腾2。在2007年11月1日,安腾2的家族又再一次稱為安腾。該處理器的市場定位是在於企業伺服器與高效能運算系統。該架構由惠普創始,後來則是惠普與英特尔共同開發。 安腾的微架構是徹底的不同於其他英特尔處理器採用的x86(包含x86-64)架構。這個架構是建基於顯性的指令並行,由編譯器來決定哪些指令並行處理。這種方式允許處理器在每個週期最多可以執行6個指令。與超純量架構的不同點,安腾在並行處理中並沒有複雜的線路來判斷指令依賴性,所以編譯器必須要在編譯的時候就已經處理妥當。 在一系列的拖延開發進度後,第一款安腾於2001年推出,性能更強的安腾處理器在之後則是有週期性的持續推出。採用安腾處理器的製造商之中,以惠普的製造量最多。在2007年,安腾在企業界系統採用的架構之中是位於第四名,而前三名則是x86-64、IBM POWER與SPARC。英特尔於2007年11月推出最新的安腾處理器為Montvale核心,2012年推出安腾9500(Poulson)。2017年推出最後一代Itanium處理器,但是在技術上較同時代Xeon低級,且停止開發Itanium。.

查看 Opteron和安腾

安腾2

安腾2(Itanium)是Itanium的後一代CPU。與Itanium相同Itanium 2也是採用IA-64架構的微處理器,由HP與Intel所共同研發,並在2002年7月發佈。Itanium 2架構基於VLIW以及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ing(EPIC)。在理論上,由於它的平行處理架構(Parallel Computing Microarchitecture),使得其效能約為CISC與RISC在同樣工作頻率的八倍。 Itanium 2被大量用在需要計算的超級電腦上,以及大型公司的資料庫系統。 Itanium 2於2002年推出,它的市場定位改成企業伺服器而不是整個高性能運算的範圍。最初Itanium 2的內部代號為 McKinley。它使用 180 奈米製程,不過它解決了很多前一代性能不彰的問題。 在 2003年,AMD推出Opteron,是第一款含 x86-64 技術的處理器。而它在企業伺服器的領域中被快速接納的原因是它能夠很容易的從x86的架構中升級。而Intel則是在2004年推出有 x86-64技術的Xeon處理器還擊。2003年Intel也推出了新的Madison核心的 Itanium 2。採用130奈米製程製造而成,而更新的Montecio則是在2006年6月推出。 在 2005年3月,Intel宣布它正在執行新的Itanium計畫,代號為Tukwila將於2007年問世。Tukwila將配備四顆處理器,而且會用新的通用系統介面取代原有Itanium匯流排,而這種介面也會應用在Xeon上面。之後Intel說明 Tukwila 的問世將順延至2008年年尾。 在 2005年11月,主要幾個Itanium伺服器製造廠商與Intel與一些軟體開發商成立了Itanium解決方案聯盟來宣傳此架構且加速軟體支援度。而該協會發表初協會會員在 2010 年底將投資共100億美元為發展 Itanium。 不過Itanium並不是Intel的主力產品。Intel並沒有說明製造出多少產品,但有一個業界分析家指出在2007年Intel大約生產20萬顆處理器。.

查看 Opteron和安腾2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是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中央处理器的编程。中央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现代电脑的三大核心部件。1970年代以前,中央处理器由多个独立单元构成,后来发展出由集成电路制造的中央处理器,這些高度收縮的元件就是所謂的微处理器,其中分出的中央处理器最為复杂的电路可以做成单一微小功能强大的单元。 中央处理器廣義上指一系列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的逻辑机器。这个空泛的定义很容易地将在“CPU”这个名称被普遍使用之前的早期计算机也包括在内。无论如何,至少从1960年代早期开始,这个名称及其缩写已开始在电子计算机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与早期相比,“中央处理器”在物理形态、设计制造和具体任务的执行上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其基本的操作原理一直没有改变。 早期的中央处理器通常是为大型及特定应用的计算机而定制。但是,这种昂贵的为特定应用定制CPU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开发便宜、标准化、适用于一个或多个目的的处理器类。这个标准化趋势始于由单个晶体管组成的大型机和微机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而加速。IC使得更为复杂的中央处理器可以在很小的空间中设计和制造(在微米的數量级)。中央处理器的标准化和小型化都使得这一类数字设备和電子零件在现代生活中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有限应用专用的计算机。现代微处理器出现在包括从汽车到手机到儿童玩具在内的各种物品中。.

查看 Opteron和中央处理器

主板

--(Motherboard, Mainboard,简称Mobo);又称--、系统板、逻辑板(logic board)、母板、底板等,是构成复杂电子系统例如電子計算機的中心或者主電路板。 典型的主板能提供一系列接合點,供處理器、顯示卡、音效卡、硬碟機、記憶體、對外裝置等裝置接合。它們通常直接插入有關插槽,或用線路連接。主機板上最重要的構成元件是晶元組(Chipset)。而晶元組通常由北橋和南橋組成,也有些以單晶片設計,增強其效能。這些晶元組為主機板提供一個通用平台供不同裝置連接,控制不同裝置的溝通。它亦包含對不同擴充插槽的支援,例如處理器、PCI、ISA、AGP,和PCI Express。晶元組亦為主機板提供額外功能,例如整合顯核,整合聲效卡(也稱內置顯核和內置聲卡)。一些高價主板也集成紅外通訊技術、藍牙和802.11(Wi-Fi)等功能。.

查看 Opteron和主板

平面网格阵列封装

平面網格陣列封裝(LGA, Land grid array)是一種積體電路的表面安装技术。其特點在於其針腳是位於插座上而非積體電路上。LGA封裝的晶片能被連接到印刷電路板(PCB)上或直接焊接至電路板上。與傳統針腳在積體電路上的封裝方式相比,可減少針腳損壞的問題並可增加腳位。.

查看 Opteron和平面网格阵列封装

御風者

御風者(ALPS,為Advanced Large-scale Parallel Supercluster的縮寫)是一台超級電腦,位於中華民國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簡稱「國網中心」)。它是由中華民國行政院國科會所支持的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和電腦製造商宏碁公司所共同建置,是台灣到2010年為止,所建置出運算能量最大的計算機系統。在2011年6月發佈的TOP500世界五百大超級電腦排名中,「御風者」排名第42名,是台灣繼2007年登上全球第35名、49名後,第二台能躋身進入前50強的超級電腦。「御風者」是台泛用型的超級電腦,設計理念為適合各領域的研究,不是為單一研究領域而設計,並且考量到低耗電的營運模式,因而在2011年6月發佈的Green500世界500大綠色超級電腦排名中名列第25名,是台灣到2010年為止所建置出的超級電腦中最節能的主機。.

查看 Opteron和御風者

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缩写:µP或uP)是可程式化特殊集成电路。一种处理器,其所有元件小型化至一块或数块集成电路内。一种集成电路,可在其一端或多端接受编码指令,执行此指令并输出描述其状态的信号。这些指令能在内部输入、集中或存放起来。又称半导体中央处理器(CPU),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主要部件。微处理器的元件常安装在一个单片上或在同一组件内,但有时分布在一些不同芯片上。在具有固定指令集的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由算术逻辑单元和控制逻辑单元组成。在具有微程序控制的指令集的微型计算机中,它包含另外的控制存储单元。用作处理通用资料时,叫作中央处理器。這也是最为人所知的应用(如:Intel Pentium CPU);专用于图像资料处理的,叫作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如Nvidia GeForce 9X0 GPU);用于音讯资料处理的,叫作Audio Processing Unit音讯处理单元(如Creative emu10k1 APU)等等。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就是一块集成了数量庞大的微型晶体管与其他电子元件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 之所以会被称为微處理器,並不只是因为它比迷你电脑所用的处理器还要小而已。最主要的区别別,还是因为当初各大晶片厂之制程,已经进入了1 微米的阶段,用1 微米的制造,所產製出來的处理器晶片,厂商就会在产品名称上用「微」字,强调他们很高科技。与现在的许多商业广告中,「纳米」字眼时常出现一样。 早在微处理器问世之前,電子計算機的中央处理单元就经历了从真空管到晶体管以及再后来的离散式TTL集成电路等几个重要阶段。甚至在電子計算機以前,还出现过以齿轮、轮轴和杠杆为基础的机械结构计算机。,但那个时代落后的制造技术根本没有能力将这个设计付诸实现。微處理器的發明使得複雜的電路群得以製成單一的電子元件。 从1970年代早期开始,微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就基本上遵循着IT界著名的摩尔定律。这意味着在过去的30多年里每18个月,CPU的计算能力就会翻倍。大到巨型机,小到筆記型电脑,持续高速发展的微处理器取代了诸多其他计算形式而成为各个类别各个领域所有计算机系统的计算动力之源。.

查看 Opteron和微处理器

Cell (微處理器)

Cell Broadband Engine是一種微處理器架構,Cell是「Cell Broadband Engine Architecture」的簡寫,通常簡稱CBEA或部分的Cell BE。Cell 处理器是由日本索尼、索尼電腦娛樂、东芝、國際商業機器(IBM)公司联合开发、用于高速运算的处理器。它是以RISC指令体系的Power架构来设计的,并具有高时钟频率、高执行效率等特点。主要应用于PlayStation 3和刀鋒服务器之上。而CELL處理器的第二代版本,提高了双精度浮点运算性能。以往的CELL處理器,双精度的性能只有單精度的十分之一。而新的CELL處理器,可以使到双精度性能有五倍的提升。.

查看 Opteron和Cell (微處理器)

Cool'n'Quiet

Cool'n'Quiet是一种通过调整CPU频率和电压,以达到减少CPU的功耗和发热量的技术,这项技术包含在AMD的64位处理器中。当只运行小型程序或系统负荷较轻时,Cool'n'Quiet就会降低CPU的电压及时钟频率,在部分情况下Cool'n'Quiet还可以减慢风扇转速,籍此降低噪音。 这个技术已经整合在E-步进的皓龙(被称为优化电源管理(OPM))中,增加了可校验内存(ECC)的支持。.

查看 Opteron和Cool'n'Quiet

CPU-Z

CPU-Z為一個可偵察中央處理器、記憶體及主機板資訊的Windows平台免費軟件。.

查看 Opteron和CPU-Z

CPU缓存

在计算机系统中,CPU高速缓存(CPU Cache,在本文中简称缓存)是用于减少处理器访问内存所需平均时间的部件。在金字塔式存储体系中它位于自顶向下的第二层,仅次于CPU寄存器。其容量远小于内存,但速度却可以接近处理器的频率。 当处理器发出内存访问请求时,会先查看缓存内是否有请求数据。如果存在(命中),则不经访问内存直接返回该数据;如果不存在(失效),则要先把内存中的相应数据载入缓存,再将其返回处理器。 缓存之所以有效,主要是因为程序运行时对内存的访问呈现局部性(Locality)特征。这种局部性既包括空间局部性(Spatial Locality),也包括时间局部性(Temporal Locality)。有效利用这种局部性,缓存可以达到极高的命中率。 在处理器看来,缓存是一个透明部件。因此,程序员通常无法直接干预对缓存的操作。但是,确实可以根据缓存的特点对程序代码实施特定优化,从而更好地利用缓存。.

查看 Opteron和CPU缓存

CPU插座

CPU插座(CPU socket)是電腦裡主機板上固定住CPU並導通電氣訊號的一種插座。.

查看 Opteron和CPU插座

超威半导体

超微半导体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縮寫:AMD、超微,或譯「超威」),創立於1969年,是一家專注於微处理器及相關技術設計的跨国公司,总部位于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矽谷內的森尼韦尔市。最初,超微擁有晶圓廠來製造其設計的晶片,自2009年超微將自家晶圓廠拆分為現今的GlobalFoundries(格羅方德)以後,成為無廠半導體公司,僅負責硬體積體電路設計及產品銷售業務。現時,超微的主要產品是中央處理器(包括嵌入式平台)、圖形處理器、主機板晶片組以及電腦記憶體, 超微半導體是目前除了英特爾以外,最大的x86架構微處理器供應商,自收購冶天科技以後,則成為除了輝達以外僅有的獨立圖形處理器供應商,自此成为一家同時擁有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技術的半導體公司,也是唯一可与英特爾和輝達匹敵的廠商。在2017年第一季全球個人電腦中央處理器的市場佔有率中,英特爾以79.8%排名第一、AMD以20.2%位居第二。於2017年8月,AMD CPU在德國電商Mindfactory的銷售量首次以54.0%超越intel,並於9月增長至55.0%,於10月(同時也是Coffee Lake推出之月份),銷售份額仍繼續成長至57.7%,於11月,由於增加部分未計算型號,份額下降至57.4%.

查看 Opteron和超威半导体

超级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Supercomputer),指能够执行一般个人电脑无法处理的大资料量与高速运算的计算机,规格与性能比个人计算机强大许多。现有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大都可以达到每秒一兆(万亿,非百万)次以上。「超级计算」(supercomputing)這名詞第一次出現,是在1929年《纽约世界报》关于IBM为哥伦比亚大学建造大型報表机(tabulator)的报导。 1960年代,超级计算机由麥可·徐(Michael Tsui)在Control Data Corporation裡设计出来并领先市场直到1970年代克雷创立自己的公司──克雷研究。凭着他的新设计,他控制了整个超级计算机市场,并占据颠峰位置长达五年(1985年-1990年)。到了1980年代,正值小型计算机市场萌芽阶段,大量小型对手加入竞争。在1990年代中期,很多对手受不了市场的冲击而消声匿迹。今天,超级计算机成了一种由像IBM及惠普等大型计算机公司所特意设计的计算机。虽然这些公司通过不断并购其他公司而增强了自己的经验,克雷研究依然是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巨头之一。.

查看 Opteron和超级计算机

超頻

超頻(overclocking)是把一個電子配件的時脈速度提升至高於廠方所定的速度運作,從而提升性能的方法,但此舉有可能導致該配件穩定性下降。.

查看 Opteron和超頻

走鹃 (超级计算机)

走鹃(Roadrunner),是一套由IBM為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所屬的美國核子安全局(NNSA)建立的超級電腦,此電腦以新墨西哥州州鳥走鵑(學名:Geococcyx californianus)命名,設於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2008年5月25日時,此套電腦的運算能力已達到1.026PetaFLOPS ,成為前500大超級電腦中第一個持續運算能力超過PetaFLOPS(1015/s)者。耗资1.33亿美元。.

查看 Opteron和走鹃 (超级计算机)

至强

Xeon(读作/'zi:on/)是Intel的一個中央處理器品牌,中國譯名至強,主要供伺服器及工作站使用,亦有超级计算机採用此處理器。它与奔腾(Pentium)系列一樣,經過幾代處理器架構的變遷後,名字仍保留下來。舊款Xeon的名字是將Xeon放到相對的Pentium名字之後(Pentium II Xeon),新款的則直接叫作Xeon。Xeon采用x86架构和/或x86-64架构,和Itanium不同;Itanium采用特殊的IA-64架构,IA-64架构不兼容x86和x86-64。.

查看 Opteron和至强

酷睿

Intel Core属于Pentium M架構的最后一代產品。它是英特爾在2006年1月打造新形象時发布的新一代处理器。晶片產品代號為Yonah(來自希伯來語的יונה),並於2006年1月5日(东亚) / 1月6日(美国)發行。这是Intel的第一款32位双核移动低功耗处理器、第一款65nm制程的移动处理器。 最初的Core品牌是指Intel的32-bit移动双核x86CPU,源于Pentium M处理器。Intel Core处理器系列使用了增强版本的Intel P6微架构。其微架构也被称为“Enhanced Pentium M”。Intel Core处理器是其后继产品——64位Intel Core微处理器架构(商标名称为Core 2)CPU的先驱。Intel Core品牌处理器包括两个分支:Duo (双核)与Solo (即Duo处理器,但其中的一个核被停用,用来替代Pentium M品牌的单核移动处理器)。.

查看 Opteron和酷睿

英伟达

NVIDIA(全稱NVIDIA Corporation,,發音:,台湾与香港地区官方中文名为--,中國大陸翻譯成--),创立于1993年1月,是一家以设计和銷售圖形處理器为主的無廠半導體公司。NVIDIA亦會設計遊戲機核心,例如Xbox和PlayStation。NVIDIA最出名的產品線是為個人與遊戲玩家所設計的GeForce系列,為專業CGI工作站而設計的Quadro系列,以及為伺服器和高效運算而設計的Tesla系列,雖然起家於PC電腦的顯示卡業務,輝達也曾涉及行動晶片Tegra的設計,但智慧機市場對此響應不大,不過近年卻利用這些研發經驗,目前朝向人工智慧和機器視覺的市場發展,也是圖形處理器上重要的開發工具CUDA的發明者。不過NVIDIA的發展過程也是非議不斷,批評多集中於濫用排他性商業合作、不正當行銷方式、對業界開放標準和自由軟體運動的拒斥等。 NVIDIA的總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亞州的圣克拉拉位於矽谷的中心位置。「NVIDIA」的讀音與英文「video」相似,亦與西班牙文envidia(含义为英文「envy」)相似。.

查看 Opteron和英伟达

HyperTransport

HyperTransport匯流排技术,简称“HT总线”,以前曾被称作“闪电数据传输”(Lightning Data Transport,LDT),是一种電腦處理器的互聯技術。它是一種高速、双向、低延时、点对点(P2P)、串行或者并行的高带宽连接总线技术,最早在1999年由超微半導體提出並發起,並聯合NVIDIA、ALi、ATI、Apple、全美達、IBM、CISCO等多個硬體廠商組成HyperTransport開放聯盟,于2001年4月2日开始將此匯流排技術投入使用,並由HyperTransport联合会(The HyperTransport Consortium)负责改进和发展此技术。.

查看 Opteron和HyperTransport

Linux支持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列表

Linux操作系统家族的基本组件如Linux内核、GNU C 函式庫、BusyBox,或其复刻如μClinux和uClibc,在编程时已经考虑了一定程度的抽象。此外,在汇编语言或C语言源代码中包含了不同的代码途径,以支持特定的硬件。因此,源代码可以在大量的计算机系统结构上成功编译(或交叉编译)。 此外,还开发了必需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软件,作为Linux和将要执行Linux的硬件之间的接口。例如,編譯器如GCC和LLVM/Clang。对交叉编译来说,则有数个完整工具鏈,像GNU工具链、OpenWrt Buildroot或OpenEmbedded。Yocto计划针对嵌入式应用案例。 条目Linux内核的可移植性一节中包含了有关技术细节的信息及参考。 请注意,额外的组件,如显示服务器或程序(像Blender),不一定适用以下所有平台。根本上说,所有软件都需要移植到执行该软件的硬件上,即适用特定体系。在编程时抽象的程度决定了该软件日后移植时所需要付出的努力。 相关术语:移植目标中有计算机系统结构,包括指令集架構和微处理器(至少为CPU)的微架構。目标还包括整个系统的“系统设计”,无论是超级计算机、桌上型電腦还是某些系统芯片,如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的是独一无二的总线。过去,内存控制器是在主板芯片组的一部分,而不是在CPU晶粒上。 尽管支持特定指令集是编译器的任务,软件在编写时也需考虑一定程度的抽象,才能使移植成为可能。以汇编语言写成的任何代码都将限定于某一指令集。 对特定微架构的支持包括优化CPU缓存层次结构中的TLB等。.

查看 Opteron和Linux支持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列表

NForce 3

nForce3是NVIDIA研發的第三代晶片組產品,採用南橋與北橋整合設計,單晶片功耗也較低。其為AMD的Athlon 64處理器設計。由於早期的nForce 3 150只支援600MHz的HyperTransport总线,被競爭對手VIA挪喻不完全支援Athlon 64。.

查看 Opteron和NForce 3

NX位元

NX位(全名“No eXecute bit”,即「禁止執行位」,或“執行禁用位元”),是應用在CPU中的一種安全技術。.

查看 Opteron和NX位元

PathScale编译器

PathScale Inc.是为x86-64 微处理器 架构开发高度优化编译器的一家公司。其派生自为MIPS R10000处理器编写的SGI编译器, 并被称为MIPSPro。PathScale于2001年时作为Key Research首次成立,其初始任务是开发基于低成本64位Linux集群设计的一种服务器解决方案。在2003年年底,该公司开始为公众所认知并被称为PathScale。PathScale这个单词表达了公司为集群设计的初始目标。在2003年年初,AMD Opteron的成功促使该公司转向其他产品,如高性能64位编译器。有人可能会说这个公司的种子早在20年前就在劳伦斯利物浦国家实验室播下了。回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七位公司创建者中有四位一起构建了S1超级计算机。PathScale公司的首位CTO,Tom McWilliams博士,萌生创建一家公司的想法,并于2001年7月创办了这家公司。不久之后他邀请了三位在劳伦斯利物浦国家实验室的同事(Jeff Rubin, Jeff Broughton, Dr.

查看 Opteron和PathScale编译器

Rock微處理器

Rock微處理器是昇陽電腦計劃開發的多线程、多核心微處理器。这款处理器拥有4个独立的CPU核心,而每个核心又有独立的4个“处理引擎”,再加上同步多线程(SMT)技术,每颗处理器将拥有32个逻辑线程。它將會是多顆處理晶片的伺服器架構,可以由多块多核心处理器又再组成对称多处理机(SMP)系统,執行SPARC v9指令集。Rock微處理器可以和现有的UltraSPARC处理器同時工作,而后者則作为协处理器。Rock微處理器将有多种版本,包括针对单路或多路服务器。规格方面,Rock微處理器将和AMD的Opteron系列處理器非常相近。 與UltraSPARC T1不同的,Rock重視且強化浮點運算的能力。另外根據昇陽電腦的透露,Rock上將具有一種Hardware Scout(硬體偵察)功能,是以多執行緒式的硬體線路設計讓Rock具有預先提取(prefetching)的能力。Rock微處理器鎖定在傳統資料運算工作,如資料庫執行,浮點密集的高性能計算的工作。Rock處理器將使用65納米製程。 Rock看來將成為昇陽電腦在SMP架構處理器上的接替者,Rock不是用來接替UltraSPARC T1,預計會取代現有的UltraSPARC III、UltraSPARC IV。Rock微處理器預計要到2008年后才能面世。 Category:Sun微处理器.

查看 Opteron和Rock微處理器

SHA-3

SHA-3第三代安全雜湊演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 3),之前名為Keccak(唸作或))演算法,設計者宣稱在 Intel Core 2 的CPU上面,此演算法的效能是12.5cpb(每位元組周期數,cycles per byte)。不過,在硬體實做上面,這個演算法比起其他演算法明顯的快上很多。 SHA-3 在2015年8月5日由 NIST 通过 FIPS 202 正式发表。http://www.nist.gov/itl/csd/201508_sha3.cfm.

查看 Opteron和SHA-3

SHA家族

安全散列演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縮寫為SHA)是一個密碼雜湊函數家族,是FIPS所認證的安全雜湊演算法。能計算出一個數位訊息所對應到的,長度固定的字串(又稱訊息摘要)的算法。且若輸入的訊息不同,它們對應到不同字串的機率很高。 SHA家族的演算法,由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所設計,並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發佈,是美國的政府標準,其分別是:.

查看 Opteron和SHA家族

Socket 939

Socket 939是AMD處理器插座的一種,於2004年6月推出,用作取代Athlon 64所使用的Socket 754,是支持64位元平台AMD64的插座,並支持雙通道(Dual Channel)。而支持DDR2 SDRAM的Socket AM2已取代Socket 939。 Socket 939與Socket 754主要不同的地方為:.

查看 Opteron和Socket 939

Socket 940

Socket 940為AMD推出專為伺服器而設的CPU插座。它擁有940個接腳,基本上針腳已佈滿整個插座,但有四點〔共八隻腳〕沒接觸做為防呆以避免誤插。.

查看 Opteron和Socket 940

Socket AM2

Socket AM2,原稱“Socket M2”,是供AMD桌上型處理器使用的CPU插座,用以取代Socket 754和939,並已於2006年5月23日推出。內含940個接腳,支援雙通道DDR2 SDRAM,但針腳的排列方式與Socket 940不相同,又因為S940不支援DDR2 SDRAM,因此兩者並不兼容。據AnandTech一份近期的測試報告指出,在配備相同週邊產品的環境下,使用AM2的系統的性能比使用S939的快0-7%。 首批支援AM2的處理器,計有代號Orleans的單核Athlon 64(3200+至3800+)、Windsor的雙核Athlon 64 X2(3800+至5000+)及Athlon 64 FX(FX-62),代號Santa Ana的Opteron 1200系列,以及代號Manila的Sempron,全數均使用90納米製程,支援SSE3及虛擬化技術。而代號Brisbane的雙核Athlon 64 X2(3600+至5000+)及Athlon X2(BE-2300和BE-2350)、代號Lima的單核Athlon 64(3500+和3800+),以及代號Sparta的Sempron(LE-1150),則使用65納米製程。 Socket AM2也是AMD的主流CPU插座之一,另有供Opteron 2000系列以上及Athlon FX-70以上使用的Socket F,及供行動電腦使用的Socket S1。.

查看 Opteron和Socket AM2

Socket AM2+

Socket AM2+是一款AMD處理器的CPU插座,是現時用於多款AMD處理器(如Athlon 64 X2)的Socket AM2的後繼插座。Socket AM2+與Socket AM2完全相容。.

查看 Opteron和Socket AM2+

Socket AM3

Socket AM3是AMD推出的CPU插座和處理器管腳陣列,於2009年2月9日發表,取代上一代的Socket AM2+。而採用AM3的CPU有Phenom II、Athlon II、Sempron 100系列以及Opteron 1380系列。.

查看 Opteron和Socket AM3

Socket AM3+

Socket AM3+(又稱Socket AM3b)是AMD推出的CPU插座,取代上一代Socket AM3並支援使用Bulldozer微架構的AMD新一代32納米處理器AMD FX、Opteron 3000系列,與Socket AM3完全向下相容。.

查看 Opteron和Socket AM3+

Socket C32

Socket C32是美商超微推出的的處理器插座和處理器管腳陣列,用於取代Socket F/F+,供支援單處理器或雙處理器協同處理的伺服器、工作站平台之Opteron 4000系列中央處理器使用。.

查看 Opteron和Socket C32

Socket F

Socket F是第二代 AMD Opteron 處理器(型號:22xx、82xx)所使用的插座之一,擁有雙核心、1207個腳位,採用與LGA 775相似的接觸點式設計,並已於2006年8月15日推出。目前推出的標準版本消耗功率為98W,另外還推出了68W的低溫、省電、低消耗功率 HE 系列,產品型號為22xxHE、82xxHE。 這款插座會主攻伺服器市場,並會與Socket AM2及Socket S1共被視為同一世代的插座,前者主要供家用的Phenom、Athlon X2、Athlon 64及Sempron使用。後者則為行動電腦的Turion 64及雙核Turion 64 X2所使用,全數均支援DDR2記憶體。 除此之外,Socket F還支援FB-DIMM,而這些新處理器也或會支援多種新技術,包括DDR3記憶體、XD-RAM等。由於這些記憶體皆使用相同規格的FB-DIMM,因此可在無需更換處理器的情況下更換新記憶體,免卻早期Hammer架構的Opteron處理器需要整顆更換般麻煩。 另外,為了對抗英特爾四核心處理器的推出,AMD推出4x4平台,使用兩枚雙核心Athlon 64 FX-7X處理器,而插座則是Socket F而非Socket AM2。但這些處理器因為使用DDR2而非DDR2 FB-DIMM,所以不與Opteron處理器相容。 Category:CPU插座.

查看 Opteron和Socket F

Socket F+

Socket F+(通常又稱Socket Fr2)是AMD的伺服器處理器插座,供基於45納米的K10/K10.5微架構的AMD Opteron處理器使用,是Socket F的升級版。 Socket F+與Socket F最大的不同在於支援的HyperTransport總線版本的差別,Socket F支援運作時鐘頻率在1.0GHz的HyperTransport 2.0,而Socket F+最高支援運作時鐘頻率在2.6GHz的HyperTransport 3.0總線並且可以與使用HyperTransport 1.0和2.0的處理器相容。 除使用於伺服器平台之外,AMD曾推出過使用2顆採用Socket F+腳位的AMD Athlon 64 FX-70處理器的4X4平台。.

查看 Opteron和Socket F+

Socket G34

Socket G34,又稱LGA 1944,是美商超微(AMD)和TE Connectivity設計的中央處理器管腳排列及相應的插座,用於AMD Opteron 6000系列處理器以及SR5600/SP5100系列晶片組的主機板中。除了插座供應商以LGA 1944作爲其零部件名稱以外,坊間也有以插座觸點數來自行命名Socket G34爲LGA 1974的説法。.

查看 Opteron和Socket G34

SOI

SOI全名為Silicon On Insulator,是指矽電晶體結構在絕緣體之上的意思,原理就是在矽電晶體之間,加入絕緣體物質,可使兩者之間的寄生電容比原來的少上一倍。優點是可以較易提升時脈,並減少電流成為省電的IC,在製程上還可以省略部分光罩以節省成本,因此不論在製程上或是電路上都有其優勢。此外,在SOI晶圓(SOI wafer)本身基板的阻抗值的部分也會影響到元件的表現,因此後來也有公司在基板上進行阻抗值的調整,達到射頻元件(Radio frequency component、RF component)特性的提升。原本應通過交換器的電子,有些會鑽入矽中造成浪費;SOI可防止電子流失,與補強一些原本Bulk wafer中CMOS元件的缺點。摩托罗拉宣稱中央處理器可因此提升時脈20%,並減低耗電30%。除此之外,還可以減少一些有害的電氣效應。還有一點,可以說是很多超頻玩家所感興趣的,那就是它的工作溫度可高達300°C,減少過熱的問題。 SOI一開始是由美商IBM公司的晶片部門投入開發,最早用於Macintosh電腦(MAC)的PowerPC G4處理器,除了IBM外,還有Motorola、德州儀器(TI)、NEC等公司投入SOI技術的開發工作,但是Intel公司拒絕在其處理器產品中使用SOI技術,因為其認為SOI技術容易影響晶圓品質與減低電晶體交換速度,並且SOI上接合點也會減少,也就是一般製程中「」的缺點所煩惱。 SOI行业联盟是負責推廣SOI技術,成員包括SOI技術的發明者IBM及一些半導體公司,例如AMD和NVIDIA,而Intel並未加入該組織。.

查看 Opteron和SOI

SSE

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是英特尔在AMD的3D Now!发布一年之后,在其计算机芯片Pentium III中引入的指令集,是繼MMX的擴充指令集。SSE指令集提供了70條新指令。AMD后来在Athlon XP中加入了对这个新指令集的支持。.

查看 Opteron和SSE

SSE3

SSE3(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3),又稱PNI(Prescott New Instructions),它指的是:在原有架構的處理器中,所第三次額外新增、添加的多媒體指令集,之前的兩次分別是SSE、SSE2。 SSE3是Intel公司所其原有IA-32架構的處理器所研創,並在2004年初的新款Pentium 4(P4E,Prescott核心)處理器中使用,之後2005年4月AMD公司也發表具備部分SSE3功效的處理器:Athlon 64(E3步進核心),此後的x86處理器也幾乎都具備SSE3的新指令集功能。 此外,在SSE3提出之前,x86架構的處理器先後已有多種多媒體指令集被提創與使用,先後順序大致是Intel MMX、AMD 3DNow!、Intel SSE、Intel SSE2等。 附帶一提的是,SSE3比在它之前的SSE2增加13條新指令。.

查看 Opteron和SSE3

Swiftweasel

Swiftweasel是一個Mozilla Firefox的衍生版本,不過並未使用其標誌。它為各個硬體平台進行了優化,目前為止只在Linux上可用。 Swiftweasel在Mozilla Public License許可協議下釋出,是一個自由軟體。.

查看 Opteron和Swiftweasel

Windows Virtual PC

Windows Virtual PC是Microsoft於Windows 7發表後發表的虛擬機器軟體,是Microsoft Virtual PC的後續軟體。Windows Virtual PC主要是搭配安裝Windows XP Mode使用(在Windows 7 專業版、旗艦版及企業版免費授權使用)。.

查看 Opteron和Windows Virtual PC

Windows Vista版本列表

Windows Vista共有六種不同的銷售版本,且除了Windows Vista Starter外,所有版本能同時支援32位元(x86)和64位元(x64)微架構。2006年9月5日,微軟宣布透過美元購買的四種版本,可透過零售下載取得,且每個版本都有提供新的認憑證明和其升級許可。 微軟Windows Vista的零售版本包裝特點為:「使用對用戶友好的設計......外殼為能終身保護內容軟體的硬塑膠製成。光碟盒側身打開後便可見Windows Vista的DVD懸浮在一個清晰的塑料外殼上,而光碟本身設計採用了類似的微軟早先的Windows 98光碟片。.

查看 Opteron和Windows Vista版本列表

Windows XP

Windows XP(开发代号:Whistler)是微软公司推出供个人电脑使用的操作系统,包括商用及家用的桌上型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其RTM版于2001年8月24日发布;零售版于2001年10月25日上市。其名字「XP」的意思是英文中的「体验」(experience)。Windows XP是继Windows 2000及Windows Me之后的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也是微软首个面向消费者且使用Windows NT架构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的外部版本是2002,內部版本是5.1(即Windows NT 5.1),正式版的版本号是5.1.2600。 Windows XP OEM及零售版本已经在2008年6月30日停止销售,但用户仍可在购买Windows Vista旗舰版(Ultimate)或企业版(Enterprise)之后降级到Windows XP。 微软最先发行专业版和家庭版两个版本,之后又发行过平板电脑版、嵌入版、客户端版等多個版本及64位元Windows XP操作系统。Windows XP也有几个只在特定地区销售的版本,如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等。 基于NT的操作系统比9x系列有更佳的稳定性及效能。Windows XP中出现一个新的图形使用者界面,因为微软想提供一个比过去Windows版本易用性更好的系統。Windows XP亦是首个使用产品启用与盜版竞争的Windows,然而Windows XP亦被部分用户批评其安全漏洞、与应用程序(如Internet Explorer 6及Windows Media Player)需紧密结合和预设使用者界面等。在之后的SP2、SP3和Internet Explorer 8的版本解決其中部分问题。 2011年9月底前,Windows XP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达42%;在2007年1月,Windows XP的市场占有率达历史最高水平,超过76%。根据Netmarketshare公司对全球互联网用户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8月份,统治操作系统市场长达11年之久的Windows XP最终被Windows 7超越。 2013年12月30日,微軟宣布,99天後,也就是2014年4月8日,終止對Windows XP的支援服務,Windows XP因此正式退役。但2014年1月16日,為了防止電腦病毒擴散的危害,微软宣布将会为Windows XP的用户提供病毒定義檔(Microsoft Security Essentials)更新方面的支持,直到2015年7月14日。.

查看 Opteron和Windows XP

X86

x86泛指一系列由英特爾公司開發處理器的架構,這類處理器最早為1978年面市的「Intel 8086」CPU。 該系列較早期的處理器名稱是以數字來表示80x86。由於以“86”作為結尾,包括Intel 8086、80186、80286、80386以及80486,因此其架構被稱為“x86”。由於數字並不能作為註冊商標,因此Intel及其競爭者均在新一代處理器使用可註冊的名稱,如Pentium。現時英特爾將其稱為IA-32,全名為“Intel Architecture, 32-bit”,一般情形下指代32位元的架構。.

查看 Opteron和X86

X86-64

x86-64( 又稱x64,即英文詞64-bit extended,64位元拓展 的簡寫)是x86架構的64位拓展,向后相容於16位及32位的x86架構。x64於1999年由AMD設計,AMD首次公開64位元集以擴充給x86,稱為「AMD64」。其後也為英特爾所採用,現時英特爾稱之為「Intel 64」,在之前曾使用過「Clackamas Technology」 (CT)、「IA-32e」及「EM64T」。 蘋果公司和RPM套件管理員以「x86-64」或「x86_64」稱呼此64位架構。甲骨文公司及Microsoft稱之為「x64」。BSD家族及其他Linux發行版則使用「x64-64」,32位元版本則稱為「i386」(或 i486/586/686),Arch Linux用x86_64稱呼此64位元架構。.

查看 Opteron和X86-64

泰坦 (超級電腦)

泰坦(英文:Titan,實驗室代號「OCLF-3」)是一台由克雷公司承建的超級電腦,置放於美國能源部下屬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中,供各項科學研究專案使用。泰坦是由原來也置放於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美洲虎(英文:Jaguar)經過多次升級改裝而成。泰坦也是世界上第一台以通用圖形處理器(GPGPU)為主要資料處理單元的超級電腦,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是世界上最快的超級電腦。美洲虎在2011年10月被宣布開始進行大幅升級,2012年10月,升級作業基本完工後這台超級電腦被更名為泰坦,並開始進行穩定性和效能測試,2013年中期方可供科學研究者們使用。升級的預算開始時是6千萬美元,其中絕大部分由美國能源部提供。而後來根據克雷公司的公開資訊,整台泰坦超級電腦的費用最終是9千7百萬美元,為填補資金空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也出了一小部分資金參與建造,以從主要出資方美國能源部的手上獲得一定的使用權。 泰坦使用由超微半導體提供的皓龍(Opteron)處理器連結輝達提供的Tesla運算用圖形處理器以進行協同運算,來在提供比美洲虎更高的運算效能之同時保持能源利用效率。整台泰坦共計18,688顆中央處理器和相同數量的圖形處理器,理論峰值效能是27petaFLOPS(每秒27×1015次浮點運算),然而,在2012年11月的LINPACK基準效能測試中卻僅取得17.59petaFLOPS的成績(每秒17.59×1015次浮點運算),直到2013年6月在Top500位列第一的排名被中國的天河二號取代。儘管如此,但無論從效能上抑或是能效比上來說,仍然要比同時期的其它超級電腦更勝一籌。 泰坦可用於任何目的的資料處理。然而,資料處理任務的優先級,需要基於三個方面的考量:任務計劃的重要度、任務計劃對異構運算的利用潛力以及任務計劃的運算程式源碼與其它超級電腦的相容性。經過篩選排程後,選中六個運算計劃,這六個「前鋒」計劃在泰坦開放使用後由泰坦依排程執行處理,這些處理任務多為關於奈米科技或氣候模型。不過其它沒被選為首先處理的任務計劃,仍會進行優先級排程,進入等候貯列,以待泰坦的運行處理。由於以圖形處理器來處理資料,基於圖形處理器擁有比中央處理器多得多的執行緒的理由,不少程式需要進行源碼變動處理以適應新的混合架構,這些處理常常需要有更高階的運算平行度,而這些變更甚至也可以在以中央處理器為主的超級電腦上獲得效能的提升。.

查看 Opteron和泰坦 (超級電腦)

指令管線化

指令管線化(Instruction pipeline)是為了讓計算機和其它數位電子裝置能夠加速指令的通過速度(單位時間內被執行的指令數量)而設計的技術。 管線在處理器的內部被組織成層級,各個層級的管線能半獨立地單獨運作。每一個層級都被管理並且鏈接到一條“鏈”,因而每個層級的輸出被送到其它層級直至任務完成。 處理器的這種組織方式能使總體的處理時間顯著縮短。 未管線化的架構產生的效率低,因為有些CPU的模組在其他模組執行時是閒置的。管線化雖並不會完全消除CPU的閒置時間,但是能夠讓這些模組並行運作而大幅提升程式執行的效率。 但並不是所有的指令都是獨立的。在一條簡單的管線中,完成一個指令可能需要5層。如右圖所示,要在最佳性能下運算,當第一個指令被執行時,這個管線需要運行隨後4條獨立的指令。如果隨後4條指令依賴於第一條指令的輸出,管線控制邏輯必須插入延遲時脈周期到管線內,直到依賴被解除。而轉發技術能顯著減少延時。憑藉多個層,雖然管線化在理論上能提高效能,優勝於無管線的內核(假設時脈也因應層的數量按比例增加),但事實上,許多指令碼設計中並不會考慮到理想的執行。.

查看 Opteron和指令管線化

指令集架構

指令集架構(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縮寫為ISA),又稱指令集或指令集体系,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與程序設計有關的部分,包含了基本数据类型,指令集,寄存器,寻址模式,存储体系,中斷,異常處理以及外部I/O。指令集架構包含一系列的opcode即操作码(機器語言),以及由特定處理器执行的基本命令。 指令集体系与微架构(一套用于执行指令集的微处理器设计方法)不同。使用不同微架構的電腦可以共享一种指令集。例如,Intel的Pentium和AMD的AMD Athlon,兩者几乎採用相同版本的x86指令集体系,但是兩者在内部设计上有本质的区别。 一些虛擬機器支持基于Smalltalk,Java虛擬機,微軟的公共語言运行时虛擬機所生成的字节码,他們的指令集体系將bytecode(字节码)从作为一般手段的代码路径翻譯成本地的機器語言,并通过解译执行并不常用的代码路径,全美達以相同的方式开发了基于x86指令体系的VLIW處理器。.

查看 Opteron和指令集架構

曙光4000A

曙光4000A,是一套由中国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研制的超级电脑系统。该系统使用了共2560颗AMD Opteron 850 2.2GHz微处理器,浮点运算速度达每秒8061GFlops(峰值11264GFlops)。该系统于2004年6月投入服务,当时是全世界所有超级电脑中,排名第10,现时已跌出TOP500排名榜(2007年11月全球排名251)。 该系统运行的操作系统是在通用Linux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和改进得到的。 2004年11月15日,曙光4000A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正式启动。 下一代“曙光”超级电脑型号为曙光5000A,已于2008年落成。.

查看 Opteron和曙光4000A

曙光5000A

曙光5000A,是一套由中国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研制的超级电脑系统。该系统已于2008年11月份落户上海超级计算中心。 曙光5000A首次亮相就让中国的身影再一次跻身前十行列。系统采用代号巴塞罗那的K10 AMD Opteron 主頻1.9GHz四核心处理器组建(曙光4000A是单核心Opteron),并安装了最新的微软Windows HPC 2008操作系统,总计拥有30720个计算核心、122.88TB内存,通过Infiniband DDR技术互联,最大性能180.6TFlops,峰值性能233.472TFlops。 下一代“曙光”超级电脑正在研发当中,性能将达到千万亿次级别,预计采用国产龍芯处理器,目前定名为曙光6000。.

查看 Opteron和曙光5000A

130纳米制程

130纳米制程,又稱0.13微米製程,是半导体制造制程的一个水平,大约于2000年至2001年左右达成。 这个是由当时的领先半导体公司如英特尔、德州仪器、IBM和台積電所完成。 一些CPU最初是由这个制程所制造。其中包括英特尔奔腾III Tualatin处理器。这是第一个沟道长度小于用于光刻的光的波长的制程。.

查看 Opteron和130纳米制程

3DNow!

3DNow!(據說是“3D No Waiting!”的縮寫)是由AMD開發的一套SIMD多媒體指令集,支持單精度浮點數的矢量運算,用於增强x86架構的電腦在三维圖像處理上的性能。.

查看 Opteron和3DNow!

64位元

64位元CPU是指CPU内部的通用寄存器的宽度为64位元,支持整数的64--宽度的算术与逻辑运算。早在1960年代,64位架构便已存在於当时的超級電腦,且早在1990年代,就有以RISC為基礎的工作站和伺服器。2003年才以x86-64和64位元PowerPC處理器架構的形式引入到(在此之前是32位元)個人電腦領域的主流。 一個CPU,联系外部的資料匯流排与位址匯流排,可能有不同的宽度;術語「64位元」也常用於描述這些匯流排的大小。例如,目前有許多機器有着使用64位元匯流排的32位元處理器(如最初的Pentium和之後的CPU,但Intel的32位CPU的地址总线宽度最大为36位),因此有時會被稱作「64位元」。同樣的,某些16位元處理器(如MC68000)指的是16/32位元處理器具有16位元的匯流排,不過內部也有一些32位元的性能。這一術語也可能指電腦指令集的指令長度,或其它的資料項(如常見的64位元雙精度浮點數)。去掉進一步的條件,「64位元」電腦架構一般具有64位元寬的整數型暫存器,它可支援(內部和外部兩者)64位元「區塊」(chunk)的整數型資料。.

查看 Opteron和64位元

亦称为 AMD Opteron,皓龍。

Socket 940Socket AM2Socket AM2+Socket AM3Socket AM3+Socket C32Socket FSocket F+Socket G34SOISSESSE3SwiftweaselWindows Virtual PCWindows Vista版本列表Windows XPX86X86-64泰坦 (超級電腦)指令管線化指令集架構曙光4000A曙光5000A130纳米制程3DNow!64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