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4 关系: 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妙高號護衛艦,安扎克級巡防艦,伊万·休特菲尔德级巡防舰,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神盾戰鬥系統,秋月级护卫舰 (2010年),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高雄號兩棲指揮艦,高波級護衛艦,足柄號護衛艦,舰载垂直发射系统,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阿爾瓦羅·巴贊級巡防艦,金剛型護衛艦,金剛號護衛艦,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朝日級驅逐艦 (2016年),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新一代巡防艦,日向級護衛艦,愛宕級護衛艦,愛宕號護衛艦,26型巡防舰。
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
AGM-158C LRASM(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遠程反艦導彈)是目前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開發的反艦導彈,用戶國美國海軍。它將用多種平台發射,成為智能選擇目標的第一種反艦導彈。 海軍決心將把目前用的最多的魚叉飛彈的生存力和射程問題來一次大解決,並且在自冷戰結束後將反艦導彈的反艦能力大大提升,以面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威脅。海軍遠程反艦導彈服役後還進行下一代攻勢對平面戰(OASuW)/增量2導彈的招標,預計2024年服役。 2015年8月,美國海軍將空射型LRASM命名為“AGM-158C”。.
妙高號護衛艦
妙高號護衛艦(みょうこう,JDS Myōkō,舷號DDG-175)是日本海上自衛隊金剛級護衛艦的三號艦;其艦名得名自新潟縣妙高市境內的妙高山,也是大日本帝國海軍與海上自衛隊中繼妙高號重巡洋艦後第二艘以該山命名的艦艇。.
安扎克級巡防艦
安扎克級巡防艦,或者紐澳軍團級巡防艦(Anzac-class frigate)是以德國MEKO 200型為基礎設計修改,由澳大利亞Tenix防衛系統公司建造的巡防艦。採用模組化設計,艦上設備由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兩地共同建造,共建10艘,其中兩艘屬於紐西蘭八艘屬於澳大利亞,是紐西蘭皇家海軍和澳洲皇家海軍水面艦隊的主要戰力。 澳洲政府在2018年6月29日宣布「SEA 5000」計畫中的全球作戰艦,由英國航太系統(BAE)的26型巡防艦得標,未來將為澳洲「獵人級」(Hunter class)巡防艦打造9艘由26型巡防艦改進而來的新型軍艦,將取代現役的8艘安扎克級巡防艦 。 這9艘巡防艦將在澳洲的ASC造船公司監督下,於阿得雷德(Adelaide)建造,並於2020年代後期交付澳洲皇家海軍。澳洲這次總價值達260億美元的軍售大單的在去年開始招標,也吸引了世界各大造船公司的強烈關注,除了得標的英國航太系統外,還有多家公司參與競標。 英國航太系統的26型護衛艦滿載排水量達到8000噸,配備艦炮、反艦導彈和反潛直升機及綜合聲吶系統等,垂直發射裝置可發射中程和近程防空導彈,並可以根據需要配備「戰斧」巡航導彈。配備了127毫米艦炮、32聯裝垂直發射系統和「魚叉」反艦導彈等武器。該型護衛艦主要承擔高烈度條件下的反潛、對陸攻擊和反水雷等作戰任務,具有很強的反潛能力。 根據澳洲的要求,基於26型改造的獵人級巡防艦將裝備美國洛克希德‧馬丁的神盾作戰管理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並結合紳寶(SAAB)的戰術界面技術,與軍艦上澳洲製造的雷達結合,可大幅增強軍艦的防空反導能力。.
伊万·休特菲尔德级巡防舰
伊瓦·胡伊特菲尔特级巡防舰(丹麦语:Iver Huitfeldt-klassen,英语:Iver Huitfeldt-class frigate),通常被翻译为伊万·休特菲尔德级巡防舰,是从2004年起,丹麦海军与奥登斯钢铁船厂以阿布萨隆级支援舰为基础开始研究,衍生出的一种专门的防空作战舰艇。.
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
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충무공 이순신급 구축함)(KDX-II)是大韓民國海军第二阶段开发研制的新型驱逐舰,由大宇重工玉浦船厂建造,2002年5月22日首舰下水,2003年12月服役。首舰舷号975。.
神盾戰鬥系統
戰鬥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正式編號是Weapon System Mk7,是全世界第一種全數位化的艦載戰鬥系統,是美國海軍第一種具備決策輔助功能的系統,美國海軍現役最重要的整合式水面艦艇作戰系統,由洛克希德所設計與製造。 起初美國海軍提出一個「先進水面飛彈系統」(ASMS/the Advanced Surface Missile System)的提案,經過不斷發展,在1969年12月改名為空中預警與地面整合系統(Advanced Electronic Guidance Information System/Airborne Early-warning Ground Integrated System),英文縮寫Aegis剛好是希臘神話中宙斯之盾,台灣翻譯為「--戰鬥系統」、中國大陆則翻譯為「--系統」。.
秋月级护卫舰 (2010年)
秋月級護衛艦(あきづき型護衛艦,Akizuki-class destroyer)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建造的一級通用護衛艦(英文編號等同於他國驅逐艦)艦級,主要擔負艦隊的防空、反潛和反艦等方面等作戰任務。在其首艦秋月號於2010年10月下水之前,此級護衛艦以其首艦預算通過年度(平成19年.
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
圣安东尼奥级(英語:San Antonio-class)是美国海军新一代的两栖船塢登陸艦,预计建造13艘,取代总数27艘的现役中小型兩棲戰艦,包括奧斯汀級船塢登陸艦(Austin-class)、(Anchorage-class)、與(Charleston-class LKA)等等,将可满足未来美国海军快速应付区域冲突、将两栖陆战队运送上岸的任务。 聖安東尼奧級原始規劃建造11艘,在2015年4月美國海軍決定加訂1艘,建造合約在2015年12月4日敲定。.
高雄號兩棲指揮艦
艦是中華民國海軍旗下一艘現役中的,除了是中華民國海軍唯一的一艘同類型軍艦外,也是第一艘以台灣地名命名的軍艦。1944年3月11日下水的高雄艦原為美國海軍杜克郡號戰車登陸艦(USS Dukes County LST-735),曾參與二戰時太平洋戰區的數場戰役與韓戰,並在1957年時租借予中華民國,之後自美國海軍除籍、正式移轉給台灣方面。.
高波級護衛艦
波級護衛艦(たかなみ型護衛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研製的驅逐艦,為村雨型護衛艦改良強化型。高波級基本船型設計與村雨級相同,但是更換了與金剛級護衛艦相同的艦炮。.
足柄號護衛艦
足柄號護衛艦(あしがら,JDS Ashigara,舷號DDG-178)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愛宕級護衛艦的二號艦;其艦名得名自神奈川縣西南部的,也是大日本帝國海軍與海上自衛隊中繼足柄號重巡洋艦後第二艘以該山命名的艦艇。.
舰载垂直发射系统
艦載垂直發射系統(英文: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縮寫:VLS)为一种用在潜艇和某些水面舰只上的导弹发射系统,最早产生于弹道导弹的发射系统。.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Arleigh Burke class destroyer)),簡稱為伯克級,是美國海軍装备的一型配備了「宙斯盾」作战系统和AN/SPY-1 3D相控阵雷达的驅逐艦,主要任務要求為協同航母战斗群的防空作戰。第一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於1991年7月4日下水,以替換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USS Cushing DD-985),之後同級艦陸續加入美國海軍以替代其他較為舊型的驅逐艦級,並在2005年9月21日之後一度成為美國海軍唯一操作中的現役驅逐艦級。本艦級的命名源自美國海軍上將阿利·伯克,是二戰時代最有名的驅逐艦軍官。伯克本人在一號艦阿利·伯克號下水時仍在世,其在服役典禮上說:「此艦為戰而生,你們擁有的是世上最好的战舰。」包含進入21世紀後重啟的新艦建造計畫,同級艦共计划建造89艘。在--取消之后,美国海军被迫采用伯克Flight III方案,以加强航母打击群的防空能力。 這些戰艦被設計為多用途驅逐艦,為適應防空作戰他們有強大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和标准系列防空導彈;反潛则有、魚雷、ASROC反潛火箭,和反潛直升機;水面戰有魚叉導彈和;並可配備戰斧巡航导弹進行對地打擊。.
阿爾瓦羅·巴贊級巡防艦
阿爾瓦羅·巴贊級巡防艦是歐洲第一種安裝“神盾”系統的艦艇。就單艦防空能力來說,是歐洲性能最強的防空巡防艦,具有區域性對空防禦,以及反彈道飛彈的偵測能力。。.
金剛型護衛艦
金刚级驱逐舰(こんごう型護衛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旗下所屬、配備有神盾戰鬥系統的護衛艦,是該單位在1988年時為了提高防空能力,決定引進並導入。本艦級的一號艦金剛號於1993年竣工。金剛級一共建造4艘,除了是海上自衛隊最早配備的神盾艦之外,也是全球除了美國海軍之外最早出現的神盾艦。在護衛艦隊中每1個護衛隊群配備1艘,為艦隊主要的防空中心。.
金剛號護衛艦
金剛(こんごう,JS Kongō,舷號DDG-173)是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神盾艦)。金剛型護衛艦1號艦。艦名來自金剛山,繼舊海軍的金剛型風帆護衛艦「金剛」、金剛型戰艦「金剛」後第三代使用該名稱的日本艦艇。該艦亦為日本第一艘裝備神盾作戰系統的艦隻。在正式命名前,「雪風(ゆきかぜ)」為艦名候補之一。.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英語:Ticonderoga-class cruiser)是美國海軍所屬第一種配備神盾(AEGIS)系統的戰艦,其特色為配備以AN/SPY-1艦用相位陣列雷達為核心的整合式水面作戰系統(神盾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原本为導向飛彈驅逐艦(DDG),由于美国巡洋舰的陆续退役,1980年1月1日被提升為導向飛彈巡洋艦(CG),成為美國海軍唯一操作中的現役巡洋艦級。 美國海軍共建造27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除了湯馬斯·S·蓋茨號(USS Thomas S.
朝日級驅逐艦 (2016年)
朝日級驅逐艦(あさひ型護衛艦,Asahi-class destroyer,預算代號25DD)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平成25年(2013年)撥款新建的通用護衛艦,為海上自衛隊成立以來第二次使用之艦名。.
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
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Spruance-class destroyer)是美國海軍已除役的多用途驅逐艦級,于1970年代初期開始建造,是当时美国海军主力的驅逐艦級,以海军将领斯普鲁恩斯命名。此級船艦共建造共31艘,以替换建造於二战時代的大量艾倫·M·桑拿級(Allen M.
新一代巡防艦
震海計劃,又稱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為中華民國海軍執行的十二項造艦計劃(國艦國造)項目之一,原預計2018年開工建造一艘原形艦,建造期2至3年,測試完成後首批量產3艘,最終目標建造15艘;但因該艦設計將搭配中科院與美國技術移轉合作的垂直發射系統整合的「迅聯計畫」進度略微落後,導致造艦計畫最快也必須到2019年才能展開,該型艦完工後將依序取代海軍老舊的濟陽、成功、康定級,成為海軍新一代中堅一級主作戰艦艇。 而海軍也將另外發展無武裝版的人員運輸艦,代號「迅能計畫」。.
日向級護衛艦
日向級護衛艦(ひゅうが型護衛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旗下的一個直升機護衛艦(Helicopter Destroyer, DDH)艦級。但有別於日本原本擁有的榛名級與白根級直升機護衛艦,艦身構造較為接近配置有可以供直升機起降的大型甲板與機庫之驅逐艦,日向級擁有與他國海軍直升機航空母艦乃至於輕型航空母艦接近的艦體構造、功能與噸位。在後續的出雲級登場之前,日向級曾一度是日本在二戰結束、帝國海軍解散後所造過排水量最大的軍艦。新艦由海上自衛隊設計,IHI海洋聯合負責建造。 設計原則依照小型航空母艦或兩棲突擊艦,與此設計方式相似的還有義大利海軍13,850噸的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西班牙海軍17,000噸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與英國皇家海軍21,000噸的無敵級航空母艦。 根據其預算編列年度,日向級首號艦日向號在建造時的,曾使用過16DDH(其中的16代表平成16年)的暫時代號。.
愛宕級護衛艦
愛宕級護衛艦(あたご型護衛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JMSDF)的現役最新艦型神盾,由美國的伯克級Flight IIA型式作為藍本並加以改良所建造而成。.
愛宕號護衛艦
愛宕號護衛艦(あたご,JDS Atago,舷號DDG-177)日本海上自衛隊愛宕級護衛艦的首艦;其艦名得名自位於京都府京都市西北部的愛宕山,也是大日本帝國海軍與海上自衛隊中繼與愛宕號重巡洋艦後第三艘以該山命名的艦艇。.
26型巡防舰
26型巡防舰为英国研制的巡防舰,将取代英国皇家海军的23型护卫舰,可根据面临的威胁进行改造,适应各种任务。是一种多任务军舰,可用于大范围内的各种联合和多国行动,包括复杂战斗行动或反海盗等海上安全行动,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和灾难救助行动等。26型既可单独行动,又可作为特混大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了静音船体,并应用了多项新技术,以便满足未来海洋环境的各项需求,将构成英国皇家海军未来水面舰队的核心力量。.